时间:2022-05-09 00:3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本学期共带7个班生物专业课;兼任xx市中学生物学会理事、xx区中学生物教学专业研究会副理事长、xx区生物名师工作室成员、46中生物教研组长、心理素质拓展中心负责人、心理咨询师工作。
2.第一周,家长开放周接待课共10节
3.第二周,师徒结对工作,认领新进校王志明老师为徒弟,并帮助指导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4.教学活动月,组织指导开展了一节示范课、一节研讨课和一节考评课。之前多次组织开展听评,进行磨课。
5.组织并参加编写我组三年来组织学生参加的三届xx区学生和教师的科学探究大赛获得作品集,制作8块学生活动展板和三项学生现场演示作品,参加在合肥工大附中进行的“xx市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展示”,共11项学生作品全部获优秀,其中本人指导的3篇学生作品,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6.十月下旬组织指导王启金老师《生物的变异》课堂教学,参加xx区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并获二等奖
7.参加xx区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指导工作。
8.十月底,十一月初,代表xx区在全国课改十年经验交流会展示优秀教研组工作,并被颁发荣誉证书
9.参加为期5个月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培训,并通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等三项考试。
10.参加为期五天的xx省中小学心理指导专委会举办的“xx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第六期)”,论文《爱心责任陪伴孩子》获二等奖。
11.11月9日以来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工作启动和师生心理辅导,两月辅导38例,其中团体3例,共个别接待58人。接待从中央到各兄弟学校校长团各级各类大型视察、参观8次。整理案例并归档、参与素质拓展中心网站建设工作
12.合肥师范学院实习生指导工作
13.指导合肥师范学院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
我校生物兴趣小组活动共9个项目。
14.指导合肥师范学院教学法讲师的挂职锻炼工作并接受双方学校领导的视察。
15.申请参加省级重点课题《初中生化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一系列工作。
16.参加xx市于38中举办的教研活动
17.参加xx区名师工作室的各种工作
18.组织参加xx区主题听课的设计和实践
19.和一中老师互动:围绕“初高中生物课的衔接”主题的研讨及互上互听公开课,本人上了一节公开课,听一中老师3节公开课。
20.接待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老师的调研并组织听评刘经智老师的《细胞分裂》公开课。
21.参加校七届一次教代会。
22.参加xx区教职工运动会并获奖:中年女子组200m第一名、100m第一名。为46中代表队多挣了14分。
门槛之外的工作
对于留学生来说,提交申请是叩开名校大门的重要一步,去香港留学自然也是这样,如果说这是道门槛的话,那么在这道门槛之外,你必须得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要想申请到心仪的大学,就必须在在申请前充分了解各大学的相关情况,熟悉申请要求和申请程序。
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招生简章,把握准申请时间。
我当初拿到招生简章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光是浏览一下目标大学的招生简章也没想得那么容易。因为虽然香港很多大学的招生简章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但几乎所有专业的招生简章都是英文的,如果你英文阅读水平不算太高,那读起来绝对不像在国内选择大学那么轻松。所以一定要非常仔细地读,遇到模糊的地方要多咨询相关大学的招生办公室,否则很有可能因为误解或其他原因而耽误申请。通常情况下,香港的大学是在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开始报名,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结束。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等大学的报名结束时间就较晚。我当时就是申请工作做晚了,错过了很多大学的报名时间,因此也错过了不少机会。所以提醒大家,如果想申请去留学,一定要早做准备,切勿贻误时机。
香港有两种研究生项目,一种是面向大众的以实用型为主的MA (Master of Arts),学制一年,学费一年大概八万多港元,没有奖学金,但招生名额较多;另一种是研究型的,学制两年,每月有一万多元的奖学金,但招生名额非常少,主要是为有研究潜力的人而设,一般这样的项目是比较青睐应届毕业生的。所以在申请之前要先了解这两种项目的区别再决定,我后来申请的就是第一种,学制一年。申请者在申请前,要了解这两种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明确自己的申请方向。
申请去香港读研究生与申请美国大学所需提交的资料大同小异,一般需要提交以下这些材料:经过学校公证的本科成绩单,英文水平证明,通常要求是托福或雅思成绩,内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单或专四、专八考试证书也可接受,不过,一个好的托福或雅思成绩显然更有竞争力;因为如今留学申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香港有些大学现在也要求GRE成绩。然后剩下的就是填写申请表格了。
除了这些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 “套磁”了。所谓 “套磁”就是指通过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你的目标教授建立联系,加深教授对自己的印象,从而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你可以将详细的个人简介寄给教授,表达自己想要继续深造的渴望,或者直接表示出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并针对教授的研究项目和领域提一些自己的问题等。
为课消得人憔悴
经历了漫长的申请和等待后,我同时收到了香港教育学院英文教育专业和香港公开大学翻译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因主一直对翻译专业情有独钟,我最终选择了香港公开大学。虽然这所学校在香港并非一流,但我觉得不是只有一流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关键还是靠自己。
香港的大学教育比内地要严格很多,所以想在那里混日子是很难的。翻译专业课所含的信息量非常大,为了能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我平均每周都要看10~20篇文献资料。而且,几乎每门专业课都会要求交小组作业和论文,这就要求我们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我感觉自己在香港一年(三个学期)读的书比在内地本科四年读的书都多。尽管我之前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各科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我的生活被homework、reading、presentation、assessment、test、thesis所填满,累是不言而喻的。
香港的学术氛围也非常严谨。我们在交每一份作业和论文之前,都要将作业和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标清来源,还要签下诚信协议,保证自己没有抄袭。学校对论文抄袭的处理得很严格,对抄袭者不但要进行全校通报批评,还会剥夺毕业资格。
翻译专业的选修课是公认较难的课程,因为所有选修课都与香港法律或内地法律相关,对于没有法律背景的学生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记得我第一次去试听选修课《香港法概论》时,带这门课程的的教授就建议我们内地学生不要选这门课,因为香港本地的学生大多数都有法律背景,而如果我们没有的话会学得比较吃力,同时这门课大部分都用英文授课,对英语法律术语掌握不多的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困难。的确如他所说,上完他的第一节课,我就感觉自己仿佛是在陌生的世界走了一遭,云里雾里的。我当时不知哪来的勇气,不顾前辈的建议,毅然选了这门课。每次上完课后,我都会把老师的讲义看上很多遍,将其中涉及的每一个词汇和术语都查字典理解透彻,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与此同时,我还试着多阅读与这门课相关的文献资料。如此坚持下来,我慢慢能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了。这门课结束时,我拿到了B+的成绩,我的执着和坚持也算终于有了回报。第二个学期,我又选了这位教授的《香港公司法》课程。我每天熬到深夜,仔细看书,研究香港公司法的每一个条例,认真撰写研究论文。最后这门课结课时,我竟然拿到了A的好成绩,而且是全班第一名。选修课的学习为我增添不少信心。也让我更加相信,只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攻克学业道路上的诸多难关。
写论文如蜜蜂酿蜜
无论是上翻译专业课还是选修课,我们都少不了要写论文。这一年下来,我在写论文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研究生在写论文时,可以通过搜集和阅读自己专业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摸清前人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而在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萌生出新见解。在写论文时,最好不要盲从权威,要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见解。写论文不应像“蚂蚁搬家”一样简单地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搬”到自己的论文中,也不应像蜘蛛一样只会构筑资料网,而应像“蜜蜂酿蜜”一样,从多方面采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把握所做课题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尽量得出更为严密、重要和详实的结论,为拟定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提供基础。
“蜜蜂酿蜜”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从多渠道“采蜜”,而我认为写论文也要学会从多方面采集资料。写这些论文需要具备很强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收集资料。香港各大学的图书馆资源都非常雄厚,学生可以在里面阅览电子书和许多英文原版书,也可以利用其中的维普中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搜寻国内的各种报刊杂志,这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除了学校里的图书馆资源外,大家还可以使用针对香港市民开放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它由67家固定图书馆和10家流动图书馆组成。全香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是位于香港岛天后站铜锣湾的中央图书馆。该图书馆共有12层,拥有丰富的馆藏,各种资料应有尽有。我读研时就充分利用了这家图书馆的丰厚资源,在这里完成了不少论文。
受益匪浅 感慨颇多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语文课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教学理念、思维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树立应用型教学的思想,并把这种思想贯彻到大学语文课的课堂中去;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地体现应用型教学的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高职高专教育也得到大规模的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学生所具备的技能应是他们毕业后职场中急需的技能。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学校一方面强调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校期问学会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三年后的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语文课无论是从发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方面来看,还是从适应大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方面来看,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语文课的课程改革也刻不容缓。这门课改革的出发点应立足于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就业需求这两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应用型教学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地体现这一理念。
一、转变观念,重视大学语文课的教学
大学语文课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认为大学应该强调专业特色,大学语文课没用。这就导致了这门课程的边缘化地位。许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形同虚设,专业课可以随意挤占大学语文课的课时;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将这门课取消了。即使开设了这门课也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认为这门课是给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上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认认字词,让学生读读课文,写写作文等,在很多方面都是高中语文课的延续。此外,中文系有经验的教师都不愿意讲授大学语文课,他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中文系的专业课上,科研论文也主要关注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大学语文课的授课教师也多为刚毕业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年轻老师在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等方面比较欠缺。为数不少的高校把科研经费都投在本校重点学科和专业上,对大学语文课却几乎没有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学语文课的课本内容陈旧老套,教师的授课方式单调乏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大学语文课现在的状况:老师不愿意讲课,学生不愿意上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宣传大学语文课的重要性和应用性,使学校各方面认识到它在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开阔视野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大学语文课的课时。第二,在师资方面既要配备有经验的教师,同时也要培养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科研经费的投入。
二、强调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应用性
在重视大学语文课的前提下,我们更要强调它的人文性和应用性。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合理化,尤其注重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用人单位对应聘学生的要求不光体现在专业技能上,还体现在应聘学生应有较高层次的人文素养上。这两方面对于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就应该立足社会,突出学校特色,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文化修养、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课在这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大学语文课应在“新”字上做文章。它的改革方向应从中学语文的工具性转向人文性,把传播人文思想和传统支化作为其主要的任务。讲授大学语文课的教师要通过课文讲解、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深层次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重视文化的时代。各学科之间不断渗透,学科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现了各学科不断融合的趋势,很多学科在融合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创新。大学语文也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把文化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线,打破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地理、心理学等学科的界限,树立文化语文新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充分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的精髓。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理解,需要考察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经济之问的关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如民俗风情、神话传说、智慧谋略、图腾崇拜等各种各样的知识。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智慧、锻炼他们整合知识的能力。
大学语文课和其他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有所用。教师一方面要强调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另一方面更要强调它的应用性。教师让学生明确在学完这门课程后应该掌握一定写作阅读交际的技能。学生在单位应具备正确书写应用文和公文的能力,同时还具备准确地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及在公众场合积极主动地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授课过程中必须贯彻学术性、趣味性、时代性、应用性的教学原则
教师所选的课文应该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专又要博。教师要发挥专长,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可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并且和学生一起探讨该学科的学术热点问题,并把这些科研成果通过课堂这个媒介和课文联系起来,从而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教师也要提高大学语文课的趣味性。在讲授具体篇目时,教师应把相关的背景知识、作家的生平趣闻轶事、民俗文化等内容穿去。这些材料都会提高大学语文课的趣味性,从而满足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教师讲授的课文应体现时代性。大学语文课的讲授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对社会的-热点问题作出见解独到的理论分析,对一些新出现的现象进行文化阐释,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理性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虽然一些经典的古文文本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描写的是古人的生活和思想,但是作为大学语文课的教师也应该能挖掘出时代意义古为今用。
追求实用性是当前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最大课题。高校现在开设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实用的技能性课程,而“形而上”的人文课程,各级部门并不太重视。大学语文课的实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语言层面的应用,又有“形而上”层面的“用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都可以对接现代企业管理,这是“形而上”的“大用”。而这些内容正是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学严重忽视的,也正是此课程链接专业课的关键。这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四、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及考评方法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一节课,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首先,教师把课文按主题分类,让学生分组来领取不同主题的篇目,一个小组内部分工查找相关主题的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编辑,其次,让组内的每位学生都根据整理的相关资料认真准备,写出完整的教案。最后,每小组推选一位学生上讲台,讲十五分钟准备好的课文。同时教师应提出严格的实训要求如:板书整齐、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重点突出等。其他听课的同学也应做相应的听课记录实训结束后教师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对在实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精神奖励。
2.教师可以讲授一些西方当代的文艺理论,实行应用型教学。教师运用理论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修养。如教师可以用接受美学的理论解读文本,让读者——学生意识到读者在文本创作中的重大作用,比如从结构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孔乙己的存在意义。从影视美学的角度来对现在的影视大片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影视欣赏能力。
3.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师做一些幻灯片进行辅的教学,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进行诗词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听一段配乐诗朗诵,使学生沉浸在古诗词优美的意境中。一段影像资料的播映又能把学生带回久远的历史中。多媒体的使用会使教室里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学生从中得到熏陶。
4.改变期末考试方式,建立灵活的全面地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评体系。强调学在平时、考在平时,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还要把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纳入考评体系中,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
【关键词】政治教学 逆反心理 控制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既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失误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和来自社会的因素。就教学而言,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会在某些环节和某些方面或多或少使学生产生过逆反心理。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有其特殊性和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的实效性的逆反,即认为政治课没有用,不想学,不感兴趣等;第二,部分学生对政治课某些观点、理论的逆反,即持怀疑或否定态度。这是政治课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也是课教学质量难于提高,学生不怎么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说明了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作为高中政治科任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改革呢?
1.通过“幅射式”、“开放式”和“多样式”教学来扩充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思维空间,从而实现政治课大信息、大视角思维教学,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未知欲强,不墨守陈规,不满足书本上的现成结论,他们希望通过政治课来拓宽知识面,希望老师扩充讲授内容,以便更多地认识现实社会。同时,当今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复杂多变,各种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新潮流、新时尚、新伦理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使人无所适从。这当然会引起广大具有“成人感”和“参与意识”、想在未来社会精英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高中生不断地关注和思考。他们渴望老师介绍有关材料,希望通过政治课教学求得对时代潮流走向有更多的认识。显然,照本宣科、简单灌输、死背条文、说教式官话的“封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愿望。而“幅射式”、“开放式”和“多样式”教学能强化政治教学的大信息、大视角思维,正符合高中生心理欲望和时代要求,能更好地减少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达到政治课教学目的。
“幅射式”正是根据上述高中生心理欲望,以教材内容为立足点,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材料、知识、理论观点,并与教材内容相串联,扩充讲授内容,扩充教学容量,丰富学生知识面,便学生在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角度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
“开放式”教学中,把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信息、新知识、新动态通过各种方式介绍给学生们,并采取相应手段鼓励他们多读书看报、多思考、多了解国内外形势、多关心国家大事,努力使政治课教学和不断变化了的现代政治经济接轨。对某些热点问题还作专题讲座,在教学中适当开展讨论,让学生写条子提问题,师生思想见面,共同交流探讨,让大家各抒己见,能者为师,然后老师在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下面引导教育。这既能使学生了解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学到了许多教材上所没有的新东西,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要使教学有所“幅射”,有所“开放”,就要实行“多样式”教学,即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讨论、演讲辩论、写小论文比赛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等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扩充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表现意识”,又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技能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积极探索的深厚兴趣。
2.通过“主体式教学”和“方法型”、“技能型”教学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某些章节的教学中,在适当引导启发的基础上,充分放手上学生各抒己见,不当之处再由老师提示,其他同学收下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对有不同看法并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开阔思路,然后老师“对症下药”,进行归纳讲解。还可以就某些基本理论观点让学生上台作书面或口头讲解(或谈看法、谈体会),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打分,老师有针对性进行讲评。
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令人人忧虑的问题,就是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灌输、注入,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对此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运动“方法型”和“技能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使学生理解原理,还教学生如何运用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介绍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示范、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小论文写作技能和各方面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方法型”、“技能型”教学,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写出有自己独立见解和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养成勤思考好探讨的良好习惯,使教学工作能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良好气氛中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要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就要以改革的精神处理教材和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教学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新时期青年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适应配合学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的要求,强化政治课的大信息大视角思维教学,从而使政治课教学走上正规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心理学大词典. 上海教育出版社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现状与对策。
2003年,教育部正式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将体育课程目标指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领域,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人文合理性”,不再强调“技术合理性”。新的课程范式体现了体育课程的过程性、生成性和体验性。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考核与评价在理念、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对其展开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1.安徽省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的现状
从35所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考核评价的现状来看,虽然各个高校在考核评价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在努力向新课标的要求看齐,但各个学校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模式,体育课考核评价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暴露的问题很多。
1.1.考核评价的手段过于量化,内容单一,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身体素质
表1显示: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评价的内容,按平均选择系数大小排序,主要有达标成绩、学习态度、出勤率和体育知识等,而对学生的特长、合作与情感则考虑较少,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和进步幅度基本不予考虑;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考核评价仍采用百分制打分方法,60分为极格标准,这种“客观公正”的描述,实际上是过分依赖量化、忽视定性评价,使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状态,评价的内容也较单一,忽略学生的心理发展、情感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学生的特长也得不到重视,平时成绩的30分,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教师的主观性很强,学生的身体状况得不到全面反映,不可避免地会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1.2.专项运动技能评价的误差性
体育课的考核评价沿袭传统的方法,使得学生最终成绩的确定受到体育学科特点限制,在进行专项技能技术评定时,教师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性。对选项课的考核时,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对学生掌握基本技术能力作出主观评定,这难免会出现教师评定与学生实际的技术水平不相符合的情况。
1.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评价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体育课在考核评价方面与其它学科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它存在着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的差距。因为决定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的有诸多因素:先天、遗传、营养、生长环境和运动锻炼等。因此,体育课的评价也应该让学生个体的差异、主观能动性、进步度在评价中得以体现。
1.4.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考核
大学体育课考核评价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大学阶段能熟练地掌握一些专项运动技术,这都与体育课考核评价相关。但是客观现实表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体育观念、体育能力、体育运动兴趣、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以及健康水平都与教育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而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却缺少这部分内容的考核。
目前怎样来完善体育课考核评价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这个问题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和研究。
2建立体育课考核评价的新理念
2.1.对体育课考核评价理性认识
2.1.1.体育课考核评价应具有客观性。而技术、能力则多属主观评价,因此,为克服主观随意性,必须做到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必须有切合实际的评定细则以及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手段,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之中去。
2.1.2.体育课考核评价应具有实效性。考核评价的方法应该是一种简便、易行、多样的综合方法,在内容上,既要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2.1.3.体育课考核评价还应该具有动态的发展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任何一项考核评价,只要其有所提高都应在考核评价中有所体现,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不断向新目标奋斗。
2.1.4.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每一种评价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他评与自评、定性与定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以发挥各评价方法的优胜与长处,使考核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和公平。
2.2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评价内容的构思
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体育课考核应考差学生真正能反应自身体育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专长。如果一年级学生就开始进入单项课或选项课学习,那么在二年级时既可继续参加该专项的学习,也可以选择另外一个项目学习,考核评价时就可以考学生喜爱的专项,也可考学生自创锻炼方法的项目。合理考核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水平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根据相关资料和多年教学经验,我们设计了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评价的内容(表3)。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得分,给予学生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的评价等级;进行心理健康及适应的评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遇到困难的克服能力,以及和同伴的团结协作能力:对于体质较弱和残疾学生的考核,可根据上课内容,调整考核的比例。
3.建议与思考
3.1.改变体育课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的基本目标,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衡量,在发展和提高中体验体育课的乐趣,使学生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培养需要。
3.2.更新教学评价的理念,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应做到全面评价、突出重点,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综合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国 心理学 高等教育
英国的本科生教育一直以来被世界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系统之一。总体上,其在教学管理上具有方法科学、态度严谨、高效率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等特点。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和科研水平上,英国的大学也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因此,通过分析英国大学的心理学高等教育模式,并与国内心理学专业教育进行比较,对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系,提高中国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是一所建于1876年,并于1909年得到皇家特许授权,与牛津、剑桥等大学一起,享有崇高的教学和研究声望的综合性大学。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排名中,该校心理学专业位列第四。通过在该校心理系为期一年的访问工作,作者对该系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教育模式和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
本文通过对英国心理学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特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我国心理学专业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参考。
一、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制、课程设置
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只有3年,除最后3个月时间是毕业设计外,其余时间均安排专业课授课。虽然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制较短,但由于其课程时间设置上集中且课程量大。比如,除中午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外,其余时间均有可能安排专业课,加上严格的课程管理制度,使得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教育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偏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课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以及掌握心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具体来说,与国内大多数高校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相比较,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一年级期间的主要课程包括有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基础课,另一类是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作为整个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专业通识课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均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系。而国内课程设置上一般把专业通识课放在较高年级课程中。
2.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尤其重视目前的心理学主流学派――认知心理学知识体系的介绍。除了在本科一年级有一门“认知心理学”课程外,在本科生二年级和三年级中还分别有专门针对“记忆”、“知觉”、“语言”等目前认知心理学领域较为热门研究方向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系统地掌握这些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
3.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实验课程是整个本科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国内也有的“统计方法”、“实验心理学”等课程外,还专门开辟了“认知模型”、“高级统计方法”等课程,向学生讲授较为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4.由于英国不同的心理系各有其特色研究方向,因此,对高年级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还设置了与本系特色研究方向较为相关的课程。比如,在布里斯托大学心理系就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了“发展障碍”、“营养和行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有助于许多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或其它学校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研究。
5.除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外,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还有很大的自可以选修其感兴趣的课程。而这些选修课并不局限于心理学学科内,包括医学、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都可以选修,为了保证选修课的学习质量,学校一方面对于每门选修课都明确提出了预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课程,同时还会有专门的选课导师对本科生的选课进行指导。
二、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风格、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英国高校高度重视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学年开始,每名学生都会有一本学习手册,该手册中对本学年开设的所有课程学习目的以及课程内容时间进度进行介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把握课程学习进度并及时检验各阶段是否达到规定的学习要求。
具体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所有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模式主要分为“讲课式”和“研讨式”。讲课式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专业通识课,由教师对各章节知识进行系统讲述,一般讲课式模式都采用大班集中上课的形式。比如,社会心理学。与讲课式模式不同,研讨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由教师首先进行背景介绍,然后抛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案例或者事先要求学生准备的内容由学生分组或者依次进行讨论并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由于研讨式授课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对讲授课程进行充分预习,看大量的研究文献做充足准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除教材内容外,每门课教师会为学生列出学习本门课程需要阅读和参考的书籍。在每次上课之前,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文本的形式获得教师上课的幻灯教案,以便学生在课前对本次课堂的内容进行预习准备。教师的讲课内容并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已有的经典知识,更多的时候只是对知识点中的要点或者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而把大多数书本上的内容安排给学生课后自己学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上课时的效率。除了参考书籍外,在课堂上或课后,教师还为学生选择了大量最新、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成果文献让学生阅读或进行讲解,尤其是对一些目前存在的学术争议通过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
在教学风格上,由于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发言踊跃,学生对讨论的话题轮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授课风格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有利,学生并不是很被动得接受到知识,而是在一种互动中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更为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当然,这种教学风格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该专业领域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接触最新研究前沿,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这种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
三、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考核方法和体系
相对于国内高校心理学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采用考试成绩的方式。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更多地表现出注重能力,体系多样化的特点。在考核方法上很少有课程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多数采用如研究设计、课程论文的形式作为学生最后成绩的主要依据。
对于每次学生的研究设计或课程论文,教师都会认真地进行批改,除了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打分之外,教师还会对论文中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点评。由于在研究设计和课程论文的评分过程中,教师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性,很多考试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正确答案。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研究设计或课程论文过程中并不能简单照搬书本中的知识抄袭拼凑,而是需要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然后结合对当前问题的分析产生既有逻辑依据又带有明显学生个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严谨、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加强。
此外,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从考核体系中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的研究设计或课程论文中,不但有要求每名学生必须独自完成的作业,还有一类是由一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由于小组作业的成绩也将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计入总分。因此,每名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进程中按照分工承担自己相应的工作,最终在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共同合作努力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
四、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硬件资源上,学校图书馆和各系大楼内,都有供学生免费使用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均能通过网络随时查询学校各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还能免费下载大约12000多个论文数据库,其中仅心理学领域期刊就有近200种。通过查阅这些心理学领域的最新期刊文献,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于开拓研究视野,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大有裨益。
在软件资源上,由于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该系在学年一开始发给学生的学习手册中均详细注明了每门课程专业教师和助教的联系方式以及这些教师每周固定的答疑时间,学生有关于专业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向教师咨询。除此以外,手册中还对系里每名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感兴趣研究方向的教师联系,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通过这些措施,专业教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作用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另外,该系每年还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机会。学生既可以参加系里邀请的各领域专家讲座、报告会,学校或一些研究基金会还会资助学生出外参加各种学术论文报告会。通过这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开展科研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很多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研究论文。
在其它方面,学校为全校学生开设有各种免费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中,既有针对非英语母语学生的语言提高班、也有针对所有学生的科技论文撰写培训班等。另外,学校计算机信息中心还制作了大量针对本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使用教程提供给学生,比如,office办公软件以及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这些学习资源都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五、英国高校心理学教育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上述对英国高校心理学教育模式的分析,对我们每名国内从事心理学专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英国和我国具有不同的国情,如何更好地借鉴英国心理学专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英国的心理学专业教育模式对每名心理学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具有非常扎实全面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知识,应该是对于整个心理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必须紧跟当前最新研究前沿,掌握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能对本领域学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好的把握。最后,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上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亲和力。因为只有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才能使教师真正把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并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从以上方面来看,通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关键。
2.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作为培养高素质心理学人才的关键,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相比于国外心理学专业学生,国内学生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为何有很多国内学生到英国读书,感觉难以适应的原因。虽然从表面上看英国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少、课堂时间短,但由于更多的要求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因此很多学生均感觉到学习压力要远远大于国内的学习要求。
要缩小国内学生与英国学生在以上方面的差距,培养学生养成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单向传授式教育模式以及单一的成绩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抱以投机取巧、片面追求高分的不良心态。因此,如何使学生建立认真努力、勇于进取的学习理念,从而使学生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是需要全体教师包括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管理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3.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方面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教育投入的加大,国内心理学专业学生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相比以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英国心理学专业学生,国内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最新进展的机会和可利用资源还相对较少,其中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资源,也包括可利用的教师智力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以及学术兴趣。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改善学生的学习资源条件,最大程度上为保证培养具备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而服务。在这些方面,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教育体系已经有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管理者去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薛晓燕,张向前.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90-94.
[2]田洪芳.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8,(34):72-74.
[3]汪怿.英国高教改革的最新动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43-46.
[4]陈韩晓.英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4,(2):83-85.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2006——2007年第一学期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握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致力教改,建设具有新区大港中学特色的教育模式。
二、 工作目标任务: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参加体育锻炼、娱乐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并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和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每人每天必须保持2小时学习时间。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运动队长年训练计划,并积极贯彻落实到位。
4、认真备课,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5、加强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多开实践课,努力用新课改理论来指导实践,同组成员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本学期每人开1-2次校级公开课,市、区级骨干教师每人开2次公开课,新分配五年内的教师本学期开2次校级公开课。
体育组开课表
姓名周次星期节次班级
张体成8三2九(5)
15四3九(6)
邵继忠11一4八(8)
常玉春15一2八(9)
张征兵17三3七(4)
於海燕16三3七(1)
刘岳松12三2七(12)
翟庆梅12二6八(2)
15三3八(7)
宣扬14三3七(3)
16三3七(3)
朱月芳13二 3九(7)
18二3九(7)
6、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有教师开课时,其他无课教师都应积极主动地走进课堂,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认真总结,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7、各位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工作,积极参与各类论文与教学案例的撰写与评比,每人每学期撰写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养成及时写教后感的习惯。
8、开展以老带新、传帮带活动。使得年轻教师迅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能够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 本组的基本情况及重点工作:
(一)本组的基本情况
新区大港中学体育组成员名单
姓名毕业院校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技术职称训练主攻方向及擅长项目
宣 扬苏州大学1966、11本科中学高级总教练,负责运动队训练的全面工作。主攻方向:投掷、跳跃及运动后的恢复手段
翟庆梅苏州大学1968、3本科中学高级大型运动会入场式及群体运动会的方阵训练。篮球队技术及裁判规则指导
王桂林江苏教育学院1954.5大专中学一级群体运动会的方阵训练,田径裁判
邵继忠江苏教育学院1969.1大专中学一级短跑,田径裁判
张征兵苏州大学1973.3本科
中学一级投掷,中长跑,体育心理及健康。
朱月芳扬州大学1974、3本科
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研组组长,长跑及“冬锻三项”
常玉春扬州大学1973、6本科中学一级短跑及跳跃,篮球队
於海燕南京体院1974、7大专中学一级教研组副组长,年轻运动员的选拔及长跑
刘岳松江苏教院1967、1大专中学一级主攻方向:“冬锻三项”
张体成扬州大学1980.5本科
学士学位中学二级体育保健、篮球裁判及训练
四、 教科研安排
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一次科研活动,具体时间为每周一上午第一节和每周四上午第一节课。初一备课组组长:於海燕 初二备课组组长:翟庆梅 初三备课组组长:邵继忠
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撰写教学论文。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市级课题《多种力量训练方法对初中学生爆发力提高的实验研究》的攻关工作。迎接11月份市课题组的检查。
五、 以老带新,一帮一活动安排
张体成老师在教学、教科研方面由朱月芳指导,运动训练方面由宣扬指导。 共2页,当前第1页1
六、 本组具体工作安排:
1、制定教研组计划及科研计划,上传本组公开课计划表
2、各人上传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3、制定校田径队常年训练计划。
4、加强运动队训练,积极备战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5、做好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报名工作。
6、参加镇江市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7、各人按期开课,本组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
8、继续加强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对市运动会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进行总结。
9、准备参加镇江市第七届“冬锻三项”比赛。
10、全面总结校运动队工作,写心得体会。
1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验证课题阶段研究成果。
12、学期结束前,总结本教研组工作情况,上缴有关材料。
1.2004年,我校曾作过“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心理卫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我校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九个因子上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均有显著的差异(p
2.为了深入地了解职校生的心理现状,我校在2006年又作了《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的课题研究,从职校生的常见心理疾病入手,进行了卫生、品德、人际交往、个别差异、就业、审美教育、网络、影视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心理现状调查。调查发现,心理健康存在轻度问题的学生共127人,占有效调查总人数的27.4%;心理健康存在中度问题的学生共11人,占有效调查总人数的2.4%;没有发现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
二、我校04~06年开展心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面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的状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积极探索了五条适合职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具体是:(1)建立用于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室;(2)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3)多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4)开展相关的心育活动;(5)邀请专家讲座。经过三年的探索,我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1.丰硕的科研成果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获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义乌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一等奖;课题《职校生心理现状研究与对策主题报告》获金华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已申报省第三届教育教学成果奖;我校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撰写的大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每年都在在省、地、市各项论文评比中获奖。近三年,我校教师的《师范大学生人际关系控制源因素的调查研究》等7篇科研论文在浙江省心理教育学术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等5篇科研论文获金华中职学校第六届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职校生人际交往现状的研究与对策》等6篇论文获市级奖项;《职校生网络心理现状调查与研究》等于《职业技术教育》等刊物上。
2.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008年金华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到我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检出率低于全国常摸,我校近三年无重大心理行为问题发生,如:自杀、刑事犯罪等。
3.学校学风、校风的转变
(1)个人言行举止文明规范。在我校,学生说脏话的现象逐渐减少;学生穿着打扮得体大方,符合中学生形象;能够尊重老师,对同学也能友好相待,和睦相处;举止文明,基本无不良习惯。而且96%家长的反馈说自己的子女在言行举止上有了明显进步。
(2)个人思想品行健康向上。暂差生的思想与以前大不一样,能够处处为老师同学着想,能够为班级出谋划策,懂得为班级争光。他们逐渐减少了自私狭隘、自高自大、粗暴无礼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3)带动了学校文明校风的形成。由于暂差生转化工作落到了实处,使得小的方面是暂差生个人得到了转化和进步,大的方面是学校的总体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整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学习氛围都发挥到了极致。正因如此,我校于当年荣获了“义乌市四星级校园”和“义乌市绿色学校”两项瞩目的成绩。
4.流生减少学习氛围渐浓
我校前几年的流生人数较多,而现在流生人数大大减少,这正说明了暂差生的转化是较成功的。
他们能够安分守己,不再惹是生非,安心于学习,安心于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学习氛围渐浓。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建立心育组织网络,校长、书记亲自“挂帅”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担任副组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政教员、心育教师、班主任代表为组员。这样,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心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6年,我校率先成立了义乌市第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学校“心育”中心,由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组成,全面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育中心与学校其他部门有机整合,相辅相成,建立起“教学、政教、心理辅导”的“三合一”预防机制。
2.心理健康教育场所齐全,硬件设施、经费有保障
(1)建立心理咨询室――谈心坊,为学生排忧解愁。我校谈心坊位置隐蔽,室内环境温馨、简洁大方、舒适实用,充分体现了专业化、标准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谈心坊是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绝佳场所。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有辅导教师值班,值班表贴于谈心坊门口,便于学生有选择性地前来咨询。(2)有专门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心理活动室,活动室布置一新,环境幽雅,各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在此教室开展,保证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效果,真正意义上为学生提供了放松心
情的缓冲地带。(3)学校成立以个体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类图书资料为主的专用心理阅览室,放置有关帮助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书籍,主要包括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为教师提供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到这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方法策略、心身调节技术等书籍资料,从中得到帮助和启示。(4)我校还投资近万元购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软件,我校今后的心理测试可以在校园网上操作,既科学系统又方便省时,这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中的又一特点。
3.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
我校高一各班每周都有一节心理辅导课,充分使心理辅导活动课得到课时保证,高二、高三年级是不定期地进行专题专项心理讲座。目前,我校共有九位C证老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他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辅导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团体辅导效果更加明显。为了提高辅导教师的上课水平,我校心育中心每两周召开一次辅导教师交流会,每次开会分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都亲自参加,在交流会中大家就某一个辅导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对活动课过程中以及学生个别咨询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互相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教师开设团体心理活动课和个别心理辅导的能力都不断得到提高。我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在省、地、市开设示范课,如:全省“百课万人”创新观摩课、浙江省职教教研基地“服务周”示范课等。
4.充分利用多种媒介
学校心育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校报、橱窗、板报、校园网、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的讲话”等宣传媒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5.师资培训,不断提高心育人员的心育技巧、策略
我校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性;我校除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以外,目前我校持有心理健康教师上岗资格C证的教师共有28人,B证4人,还有2位教师正在接受A证培训(义乌共5人)。我校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接受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6.专家指导
我们聘请义乌市和金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担任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人员,指导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也请省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我校进行专题讲座,普及心育知识。周红五教授曾到我校作了名为《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讲座等。
7.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加入学校心育工作行列,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校于2007年5月成立了专门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心理自助协会,由专职心理老师担任协会指导老师。心育中心定期对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过心理健康的主题辩论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心理自助协会还协助学校心育中心管理学校的心理阅览室。在学校各个班级,我们尝试采用“朋辈”心理辅导新模式,高一、高二各班级设立一名班级心理督察员,学校心育中心定期对心理督查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在班主任、心理自助协会与各班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重大心理变故与行为异常者),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报告,从而使心育中心能够及时得到各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班级、学生寝室,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心理督察员在宣传、疏导和预警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8.在班级心理辅导过程中开展心理周记的实践活动
为了在学校班级工作中更好地推广、普及心理辅导,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周记活动,让学生把一周的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把心理活动呈现出来,班主任先一一批阅,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于每周定时向学生传递上一周心理周记的反馈信息。对于一些反映问题严重或预示与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周记,班主任则要转介到学校的心育中心,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帮助解决,或向班主任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操作策略。这种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使教师切实抓住了学生心灵活动的脉搏,在心育层面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9.打造我校心育工作之品牌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
为提高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营造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健康、参与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职校学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和良好心理素质,我校成功推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工程――心理健康活动周。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在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向全校师生推出六项活动:心理健康常识手抄报展览、“美丽心灵,亮丽人生”主题班会、“我和父母心连心”的征文比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趣味心理测验、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主题辩论赛。2007年5月,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本次活动周以“健康之路,从心开始”为主题,分八个系列,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顿丰富的心灵大餐。浙江部分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领导、周红五教授以及我市兄弟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来我校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多家新闻媒体都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10.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和示范动能,尤其骨干教师带动全市范围的相关工作
(1)在扎实开展我校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我校还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扩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义乌电视台《生活之路》栏目于2005年曾对我校的专职心理老师作了专题报道,义乌教育网上也多次报道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我校还不断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联系,多次接待有关领导、教师到我校观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参观了我校心理辅导室,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我校的骨干心理辅导老师也经常前赴兄弟学校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并承担我市班主任培训、新教师培训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的培训任务。
(2)我校于2007年上半年加入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2007年11月参加了在我省湖州市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和全国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的学校、老师学习、交流。
(3)2007年11月,我校被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金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评为金华市首批优秀学校心理辅导室。我校是金华地区惟一获此殊荣的中等职业学校。
我们愿加倍努力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搞得更加扎实、全面,真正为广大师生的心灵还原一片蓝色的天空。
摘 要 学习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倦怠、学习归因问卷,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理论课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学习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学习归因之间的联系,分析学习倦怠、学习归因对学习效能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学生自我学习效能感存在着差异,女生的学习效能感高于男生。
关键词 学习效能感 学习倦怠 学习归因 体育专业 理论课
自我效能感理论是Bandura最早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自我效能感是一个成长中的概念,日前尚无共同认可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小同的界定。如A.Bandura(1986):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rfield&Burlingame(1974):是使个体能够有效的同周围世界打交道的一种人格。Ashton& Webb(1986):是个体对特定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心态。张春兴(1991):是个人对自己所从事某种工作所具能力以及对该工作可能做到地步的一种主观评价。董奇等(1996):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话动的自信程度。这些界定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涉及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评价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把自我效能感概括为: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即自己在面临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时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该活动任务。从自我效能感引申到学习效能感,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还尚有欠缺,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还不够多,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课的学习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湖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领导和教师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湖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每个年级50人,男生女生各25人,共20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学习效能感”、“学习倦怠”、“学习归因”、“学习动机”等关键词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以及百度等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2.问卷调查法
从网上查找合适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选出适合本研究的题目,并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随机选出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四个年级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实际有效问卷180份,回收率90%。
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与分析。
4.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所涉及的因素指标运用归纳、对比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效能感的结果分析
通过有关学习效能感的四种因素分析,得知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有53%的学生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选择了基本符合,然而也有18%的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还处在模糊阶段,他们不知道自身的学习行为是否存在问题。问卷结果显示,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对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还是比较认可的,总共有54人选择非常符合,105个学生选择了基本符合,占总数的68%。从表中所列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75人选择说不清,也就是说有33%的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向还处在迷茫阶段,也就是对自身今后的发展并没有存在十足的信心,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比例,那就要求学院老师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总的来说,大多数同学理论课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对理论课学习的自信程度较好。
(二)学习倦怠的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从学习倦怠的四因素出发,得出湖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可能相关学习倦怠因素的一些情况,40%的学生认为理论课本身就枯燥无味,所以使他们对理论课学习不是很喜欢。而47%的学生则没有这种想法。在学习压力大这一选择上,60%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比较大,这种压力可能是很多种:考试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这使很多同学对理论课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大多数同学认为教师上课的情况好坏是比较主要的原因,而有44%的同学认为理论课的有些老师上课索然无味,导致他们对理论课不感兴趣。33%的同学把原因归罪于学习风气不好,这些同学把客观原因当作主要的原因。但47%的同学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学院的学习风气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原因不是主要的原因。
(三)学习归因研究结果
从问卷调查上所设计的学习归因六因素出发,分析了有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归因的六个基本因素,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学期成绩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自身能力以及教师上课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占的比重都很大。而对于上课是否疲劳、考试的运气等原因大多数同学表示不符合,还有些同学对原因不是很明确,比较模糊,这可能与他们平时考虑问题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四)学习效能感、学习倦怠、学习归因的关系
1.正确的理论课学习归因,能够促进理论课学习效能感的提高,同时良好的理论课学习归因也能够降低理论课学习倦怠的产生。但是如果把理论课学习的原因更多的归于客观原因,那么就会降低学生的理论课自我学习的效能感,提高理论课学习倦怠的产生。
2.良好的理论课学习自我效能感会提高自身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理论课学习倦怠的产生,所以,良好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归因,学习倦怠有促进作用,相反,自我学习效能感低的同学,产生学习倦怠的几率也会相对增加。
3.综上所述,学习效能感、学习倦怠、学习归因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要素对另外两个要素都存在促进和降低的作用。
三、结论
(一)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效能感总体表现积极
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方面,80%的学生选择符合和基本符合,说明我们学院的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都是比较肯定的。在学习行为方面,还有一些同学仍处在模糊阶段,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教育。在学习方法方面,超过半数的同学对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较认可。在学习方向方面,有一部分的同学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没有存在十足的信心,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体育专业同学的理论课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总体较好。
(二)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生理论课学习自我效能感要高于男生,这与很多因素有关,相对来说,女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比较重视,女生上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总体高于男生。这也是为什么女生总体理论课成绩要好于男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王艳喜,雷万胜.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14(04):106-108.
[2] 张敏,雷开春.中学生学习效能感的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5):1148-1151.
[3] 项东阶.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及其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方向硕士论文.2006.5.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课 困境 对策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主渠道。但目前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课教育所达到的客观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困境
(一)课堂出勤率低、纪律差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班级人数多,不利于课堂管理。很多学生上课自觉性不高,长期不上课。课堂上,学生看手机、电脑、睡觉、打游戏、看其他书籍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大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基本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方法,进行一些师生互动。但是参与教学互动的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有的学生即使参与,也是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认真,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三)对思政课缺少认同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是增强认同,树立正确的“三观”。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持消极态度,认为这门课程对将来就业没有用处,常以一种能逃则逃、能躲就躲的敷衍态度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不受学生欢迎。
(四)课外实践活动难以落实
思政课需要一部分课外实践作为理论课的有益补充,但在现实教学中,一部分实践课无法真正落实,其原因普遍是学生人数多、教师人员不足、经费难题、安全问题及校外实践是否与校内课程的时间安排有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困境的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困难,在思想政治课改革中,首先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探究问题”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一)课堂教学――思政课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状况、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在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力争采取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寻找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中,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协作精神,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
1.创造人性化的学习氛围
以“学生发展为本”,诱导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的意义是引导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这就要求教师营造自由欢快而又富于激情的竞争氛围,利用学生“机灵而富有创见”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对某些带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帮助学生消除疑虑,培养能力,拥有智慧,提高觉悟。
2.增加热情的“情境表演”
目前,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在课堂上增加观赏性与参与性强的“情境表演”,让学生通过“情境表演”使自己的表现欲得到释放,让参与表演的学生从发亮的眼睛、兴奋的神情和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后的自豪、满足、振奋等情感,让观看表演的学生在笑声中放松身心、调节情绪,从而诱导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地参与教学活动,感受学习的快乐,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
3.组织激烈的“课堂辩论”
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诱导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迸发智慧的浪花,激发创新热情,加深知识的理解。而课堂辩论这一环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有效途径。通过设置诸如“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的辩题,这些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辩题,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及择业的先后选择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课外管理――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校内外的管理和指导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主题的选择要紧跟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结合专业特点,考虑实践的可行性。实践的方式可以是:思政课教师兼职做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1.思政课教师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
在大学中,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直接接触大学生的老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进行管理的教育工作者。他(她)们是大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生活的引领者,是大学生的贴心人,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全面负责。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应有兼做班主任或辅导员的经历,这不仅对自己能力的锻炼提高大有裨益,而且可在大量接触和了解学生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
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做学校内党员培训班的兼职教师、指导教师,给大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这部分大学生在校是骨干,走上社会以后,其中一部分将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党的事业的接班人,需要思政课教师为之倾注心血。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积极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这些活动都带有政治性、公益性、学术性与娱乐性等。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形式。
3.思政课教师兼职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是“三观”塑造的有利时期,常常会出现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等特点。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有着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条件,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有些大学生会因学习、生活、就业、恋爱、经济、人际关系等问题产生诸多矛盾。据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大学有近两层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然而,目前各个大学的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往往人员不够,直接接触学生的机会不多。而思政课教师教恰好有便利条件,接触并了解学生多,思政课教师如果在教课之外的业余时间里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则一定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4.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课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必须紧跟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思政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实践活动。2013年5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改革开放前沿地、现代工业、科技发展中心、贫困落后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进行调查研究;到革命历史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胜进行参观考察。在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课指导方面,思政课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针对当地的实际状况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可以进行行业调研,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岗位体验、指导学生政党志愿者,等等。
(三)考核方式――思政课教师应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积极的探索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的时候,要突出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考核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只能采取全面综合的方式评价,评价的方式应重在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
考核的方式可采取平时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可由:论文、读书笔记、课堂发言、出勤、作业、社会实践报告(调查)等多项组成。平时让学生写论文、体会、调研报告等,能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一套行之有效、灵活宽松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广大教师只有适应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大学生知识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方法学课程,属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教学内容涉及各类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问题,具体包括馆藏纸质资源、不同类型的商业数据库、音像资料、电子图书、网络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均可以微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形式展现,成为文献检索课教学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益进步,文献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对于文献检索课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必要,前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也做了很多教学方法及模式的研究[2],比如,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就很值得推崇,它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1,3],显著特点就是微视频教学。我们可以把翻转课堂相关理论应用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实践当中,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实现文献检索检课教学的持续创新。
文献检索课的创始者的初衷是让其像外语,数学和计算机课程那样,成为高校的公共课之一。多年来,各大高校也一度不断调整文献检索课的覆盖范围、上课年级、开设课程方法等,但是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关键的一门课程成为必修课的难度较大,一直作为公选课设置。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多年来《文献检索》课程一直以大类公选课设置,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混合选课,主要设置的好处是便于学校管理,并且节约教师资源,但是从学生对于上课内容的要求来看,无法兼顾各个层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性较差。而且上课教师都是图书馆的老师,无疑,图书馆教师对于信息检索的专业性是实力最强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无法更深层次的贴合学生需求,更o法从专业角度帮助学生筛选重要文献信息,因此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相应的文献检索课尤为必要,并且,采用小班授课的效果较好。武汉理工大学针对2015年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修改,把文献检索这个大类公选课改成了不同学院自行开设的个性课程,经过近一年的探索,本文对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研究。分别从文献检索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教师个人的体会及经验方法的总结等方面进行研讨和总结。
一、文献检索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献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技能,可以快、准、全地获取所需知识,最大限度地节省查找时间,使文献信息得以充分的利用。文献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文献信息检索是终身教育的基础。科技的迅速发展使知识的总量呈指数增长,而知识的陈旧速度也明显加快,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是对新知识的敏感力和接受力,因而必须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知识创新的需要。总之,当代大学生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技巧和方法就能够全面地掌握有关的必要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有利于信息用户获取所需的全部信息;提高信息素质和科研工作的成功率。
二、学生对文献检索的认识和需求
鉴于该课程是本专业新开个性课程,选课人数很少,于是,我对每一个人对这门课程的初步认识及想从中学到什么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大致进行归类如下:
(一)大部分学生还是想多了解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经,为大四毕业论文的书写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这些学生查找信息的方式很单一,一般就是上网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很少有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使用其它的查阅方式的。这直接导致的就是他们创新精神较弱,分析间题、处理问题或提出有份量的见解能力较差。因此,他们想从这堂课中学到如何检索文献,这对于以后写论文和毕业设计是必须的,尤其对于想要考研的学生来说就更加重要;更有甚者,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搜索资料,花费很多时间缺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和资料,于是选这门课想初步掌握一些检索文献的方法,增加找资料时的精确度和全面性。如何高效率的去搜索自己想要的结果,可以减少资料收集的时间;有学生只知道中国知网,想从专业的角度从这门课中学习文献检索,了解更多相关数据库的应用。尤其是跟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文献检索可以提供各种知识,让我们及时,快速,准确的了解信息,写论文的时候,需要检索资料,如果整理好的情报可以提供一些系统性的资料和文献,可以提高我们的效率,加强我们的学习效果。.还有学生考虑到将来读研究生,写文章,做科学研究等,都需要大量的资料来参考,所以选《文献检索》这门课。
(二)一部分学生基于兴趣,有自己的想法,想提前了解并在学术上有一定的进步。这部分学生一般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1)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闭门造车只会重复别人的劳动或者走弯路。研究人员在选题开始就必须进行信息检索,了解别人在该项目上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工作目前正在做,谁在做,进展情况如何等。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避免重复研究,少走或不走弯路。(2)节省学习者的时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的增长,加重了信息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许多学者在承接某个课题之后,也意识到应该查找资料,但是他们以为整天泡在图书馆“普查”一次信息就是信息检索,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而有价值的信息没有查到几篇,查全率非常低。信息检索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必要环节,成功的信息检索无疑会节省大量时间,使其能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研究。(3)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但是,“授之以鱼”只能让其享用一时。如果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方法便可以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把大家引导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去,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是谓“教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无穷。认识到文献检索有助于利用和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资料所花费的时间。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四的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相关数据库的应用,对于以后的实验报告、毕业论文及更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知识剧增,学科来愈多,愈分愈细,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完工作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在学校里,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为了凑学分,基于对这门课程的字面意思理解,认为这是一门简单轻松又不费时间的课程,所以选了这门课。他们认为,《文献检索》课,是门新课程,新鲜,课时也比较少,上课比较轻松。
(四)有一少部分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用途。这部分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在学习上可以帮助自己。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平时的作业或是学习,都需要查资料。以前查找资料,很难找到自己所想要的。而学习这门课是想更好地、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也想清楚地了解哪些东西需要到哪里找更合适。
(五)现在《文献检索》课不单单是简单的介绍怎么收集信息资料,更重要的是根据课题怎么分析消化资料。使学生能学会充分的应用专业文献资料,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应用现有文献帮助自己的科研学术进步才是最终目的。
(六)大部分学生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后,都基本发现了它真正的意义。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以加强我们对文献检索基本原理的理解、让我更熟悉自己专业的信息资源,同时还能掌握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三、传统教学方法经验和教训
(一)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知识较多,对信息的整合与梳理教的较少,与专业的应用有点脱节。尤其是工科学生,关键在于文献检索的应用,而对于理论知识,只需要花3-4课课时简单介绍,而且学生更感兴趣的也是信息的应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无法从浩瀚的文献里选择区分自己专业的信息。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简单的信息检索,对于所检索到的信息如何合理利用,转化成自己的科研思路和想法,或者如何乃搜索到的信息中找寻自己的灵感涉猎较少。
四、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设想
(一)教学定位
一门学科、专业、课程的生存、进步、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教学管理着和教师根据时代和具体环境而给他们的准确定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对他的重新及准确定位更为重要,在高校,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文献检索。从受教对象来说,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不一,有不同的年级,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文献资料的帮助;从教师角度来说,是由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担任课程任务还是专业老师担任课程教学任务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层次,教学的目的与方法存在一定的区别。针对本科生专业知识相对薄弱、探索欲望强烈、对科研感到神秘并渴望参与其中的特点,应以科研揭秘、项目申报为教学目标,以如何开展科研、如何论证项目、如何通过文献的检索与分析解决科研问题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成熟项目书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专业老师从本专业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引导。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主要培养学生充分地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使之服务于科研的能力。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研究生本身自己对信息获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渠道,只是所了解数据库没有那么的全面,特别是英文数据库,以及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查看和学习不知道从何入手。此外,由于每位研究生都面临着完成毕业论文及小论文的巨大压力,尽早找到研究方向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这个时候专业性的文献检索课可以深入到每个学生的专业,帮助他们直接找到研究思路,项目的探索研究,特别是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书的研究,在经过了项目背景知识的文献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特别是对相关文献进行反复检索、反复分析后,可以找到申报者开展此项研究的一些思路。既可以借鉴他人的科研思路,也可为自己的科研选题和文献查阅提供思路。
从不同角度,针对课程的定位分析如下:
首先,对课程性质的定位,务必保持个性课程作者认为个性课程的定位非常准确,公选课的针对性不强,公共必修课的想法又不太切实际,个性课程,要求老师多花心事,通过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门课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网络是一个充满学术信息的世界,也是一个高科技的教育和学习平台。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网络知识,可以捷足先登科技高峰,在信息时代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文献检索课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把课程设置的一门丰富有趣,实用性强的个性课程。
其次,顺应时代,与时俱进。随着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刚入校的大学生,在经过辛苦的高中生活之后,对于大学生活的突然放松,显得有点无所适从,突然间迷失了方向,出现迷茫和厌学的现象,这将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高中相比急剧下降,尤其是一般院校,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很多较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因为找不到方向,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把他/她无情的毁掉。
再次,确定教学层次。对于本科生,因为大一、大二的公共课较多,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较重,而且很多还没有认识到文献检索的重要性,不知道这是一门什么课程,感兴趣的可能性较小,也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就学生需求,可以把教学日历安排在第六学期,大三的课程较松,有足够的空间选修这门课程,而且马上面临大四的毕业论文,很多学生在搜索信息时开始着急,无所适从,一团乱,不知道怎么找到自己需要的较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很多同学停留在简单的百度等搜素引擎。这时候开设这门课程顺应学生的心理和需求,较为合适。
研究生一般学制都是2-3年,第一年上课,第二、三年做实验,写论文。研一除了上课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确定研究方向和开题,所以他们的需求在一开学就显现出来了,很多学生一入学就着急压力大,不知道如何入手,这时候,导师一般都会给他们半年的时间去查看文献资料,但是导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再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查找文献,研究生层次也应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因此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显得尤为迫切。
分开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吸引有需要的学生积极选修该门个性课程,并使学生如愿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以老师讲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文献检索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教材也要重新修订,甚至编制本专业的合适教材,详细书写教案。同时,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教务处及学院教学办的重视,以往教务处及二级学院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太够,不能因为因选修人数较少,就对教学课时打折扣,这样很打击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因此,文献检索课的改革需要教学管理及教学人员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使这门课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实行教学方法及模式的多样化是大势所趋。基于此,可参考翻转教学模式。田艳艳曾在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优势。翻转课堂是指2007 年间美国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 在课堂中使用新型的微视频与教师导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其视频教学具有短小精致、方便使用、回放自如、检索便捷、随意组合、预设问题、符合大学生注意规律、开展学生协作学习、自动学习、自主学习等。该种教学模式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比如在线辅导、在线作业练习、信息共享学习空间等。其最主要的特色是把死板的纸质课本转换成丰富、活力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是指广泛地使用先学后教、学习任务前移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按照自主学习?―合作研讨―教师导学―反馈评价的教学进程,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张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多维度、多方式的多元评价等。其特色的教学环节是课前,即以微视频为主的课前预习与在线研讨,旨在形成以学为中心、依托信息技术的多元学习方式和途径、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所以,部分文检课教师结合翻转课堂的一些概念、原理和方法,逐步尝试将翻转课堂嵌入到整个文检课教学过程中,将适合于翻转的知识点、知识单元,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观看视频,课内分组讨论、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总之,文检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是课前知识获取: 预习教材、观看视频、分组讨论、课前练习; 第二层次是n内知识整合:创设学习环境、案例与问题设置、教师引导与解疑、小组讨论与结论; 第三层次是课后知识创新: 作业练习、协作学习、学生评价、知识应用。
当然,结合调查所带班级学生的心理、对该门课程的认识程度及需求,完全采用翻转课堂不一定可行。目前为止,大多数同学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太够,课前预习的实现有点困难,为此,作者认为尽量把所有的知识点和检索技巧及分析能力的训练都消化在课堂,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翻转课堂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拿过来用,只是全部安排在课堂,用活这45分钟,理论讲解、观看视频、分组讨论、在线练习集合起来,把当天学习任务在课堂就全部消化掉。把传统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一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三 加强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四 提高学生的课堂到课率,尽量把那部分混学分的学生给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使这门课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教学时间与教学队伍
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要周学时为2,共计32 学时,这样一来整个课程授课周期达16周,这么长的授课周期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不重视,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将文献检索设置为个性课程,连续八周,同时开课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大三上学期)的第1-8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考虑到大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矿物加工工程普通版和卓越班两个班级培养计划里第六学期的课程都较少,第七学期很多同学开始找工作,到企业实习,心情比较浮躁,将文献检索课程作为第四毕业论文的启动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安排,更便于提高授课质量。
五、结语
矿业工程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个性课程,它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任课老师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教学定位要准确,根据本科生研究生授课对象层次的不同准备教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更新,结合翻转课堂和学生的调查研究折中寻求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模式:45min课堂内部翻转加项目引导式教学;教学时间要安排合理,结合学生培养方案和需求,把握时机,更能吸引学生的求学兴趣;教师队伍也要设置合理,应该采用图书管老师和矿业工程专业老师结合的方式,即能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所长又不浪费教学资源,这样授课的效果较好,还能让学生接收到更合理的知识单元。当然,一门新的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需要教务处、二级教学办、任课老师和学生的辛苦付出及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田艳艳.文献检索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构建.图书馆学研究[J],2015,(13):17-19,29.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体育锻炼 兴趣缺失
引言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属于心理学的一种范畴。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体育兴趣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人们一旦对体育运动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体育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运动兴趣不是对某项体育运动的表面关注或简单的参与,而是具有稳定的指向心理活动。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观察,以及与相关体育教师交流,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鹤庆县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力争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调查以鹤庆县第一中学、草海镇中学、金墩中学、辛屯中学、松桂中学、西邑中学、中江中学、六合中学8所学校的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够反映鹤庆县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基本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1994-2013年)中关于体育锻炼兴趣方面的文献与理论研究成果,阅读相关书籍,并参阅与本课题有关的学校体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论著。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形成论文的主要理论依据,为本研究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查阅相关资料和专业书籍,并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调查方法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采用自编“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调查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答卷完毕后指定的人员立即回收。本次调查共实地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30份,获得有效问卷为370份,有效率为92.5%。其中男生为205份,占55.41%,女生为165份,占44.59%。七年级122份,占32.97%,八年级105份,占28.38%,九年级143份,占38.65%。问卷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是一个较为可靠的调查问卷,说明调查问卷可以满足本研究的需要。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调查对象的心理压力,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
1.2.3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并作常规统计学处理,对调查问卷的结论与大量文献资料的取证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使本论文更具说服力。
1.2.4观察法
观察中学生体育课的上课情况,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鹤庆县中学生体育课锻炼兴趣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课程是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课程,从小学到大学超过14年,达到1000学时以上,这是其他任何课程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并非因为体育难学,而是在于运用它发展青少年的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既然体育课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那么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调查就必须从体育课入手。
2.1.1鹤庆县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程度分析
表一 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程度分析
从表一数据可以看出: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的有70人,占18.92%;比较感兴趣的有69人,占18.65%;一般感兴趣有182人,占49.19%;对体育课完全不感兴趣的有49人,占13.24%。男生对体育课的非常感兴趣有52人,占25.37%;女生有18人,占10.9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对体育锻炼兴趣也有所不同,这与女生自身的特点有关,女生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不愿意活动,性格孤僻,自信心降低,学习兴趣减弱等现象,导致男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女生强。
由表一数据分析得出:有18.92%的学生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和18.65%的学生对体育课比较感兴趣,这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和积极主动的锻炼意识,认为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出勤率高,认真学习体育教师教授的技能,很乐意在运动中展示运动能力。49.19%的学生对体育课一般感兴趣,他们认为体育可有可无,这节课感兴趣就积极地上,如果不是喜欢的,就会懒散地对待,不会积极主动地要求上体育课,这类学生对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态度不是很明显,具有很模糊的意识。仍有13.24%的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全无,这类学生根本就没有学习兴趣,一有机会就偷懒,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动作技能慢,在学习中怕苦怕累怕脏也怕动。
由学生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逐步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意识到。不过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他们的感知、认识毕竟不同于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表现为自主性较强,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这一时期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体育锻炼兴趣是有必要的。
2.1.2体育课基本部分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影响
目前,中学生的体育课类型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由于体育的功能、特性决定学生多在室外活动,大多以实践课为主,在实践课程中基本部分占大部分时间,大约是一节课时间的(65%~70%),基本部分是学生机体工作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学生的大脑皮质具有最适宜的兴奋性,是学生练习和活动的最佳时期。
表二 教师体育课教学内容调查情况
从表二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观察和问卷调查55位体育教师上课情况,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主要进行自由活动的有10人,占18.18%;传授体育技能的有14人,占25.45%;体育游戏为主的有3人,占5.45%;以队列队形为主的教学有9人,占16.36%;以身体素质教学为主的有17人,占30.91%;以广播体操为主的教学有2人,占3.64%。
经实地观察及表二数据分析,得出:第一,一些学生对广播体操并不感兴趣,他们觉得广播体操枯燥无味,而且一练习就是一节课,总是重复同一节动作,学生只是被动练习,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而已;第二,目前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内容“自由”成分还是有的,有的体育老师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对学生放任自流,成了“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这种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很多本来就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彻底不运动,这就是一些基层教师的通病,使学生自动放弃了体育课兴趣;第三,传统项目在教学中的地位最低,很多教师几乎把这方面放置到丢弃的边沿,这是制约学生体育兴趣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项目的丢失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不利。总之,体育教师要更多地反思传统项目的教学,精心挖掘传统的项目类型,结合教学实际推陈出新,为开展传统项目的教学铺设一条光明的大道。
2.1.3场地设施与器材因素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影响的分析
影响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各种因素中场地设施与器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等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娱乐健身、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保证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同时也为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创造更强的动力,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学到应当学到的体育技能。可见,场地设施与器材在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表三 中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设施满意度的统计
从表三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设施完全满足的只占20.54%,基本满足占25.95%,而完全不能满足的占绝大部分,占53.51%。
经调查发现,鹤庆县的一些中学,篮球场地只能供很少学生享用资源。我曾经就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下课了,很多学生都从教室飞快地跑到篮球场,可是篮球场已经被早到的学生占着了,他们没有机会打。如果长期这样,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就会减少,到操场就没有那么积极了,体育锻炼兴趣就会磨灭。而且全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一块标准塑胶场地,供学生活动。体育器材数量不足,导致教师难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加强体育设施硬件的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利于他们锻炼的客观条件刻不容缓,场地和器材的不足制约了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结语
兴趣是所有学习活动的源泉,它能极大地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注意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愉悦身心,养成乐于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莉.初探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兴趣[J].科技信息,2011(15):641.
[2]王雷.影响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9(35):336.
[3]张纪伟.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的分析与对策[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
[4]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5]范雪锋.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48):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