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统计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12 00:1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工作纳入工作计划

第1篇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6]董军,朱士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23-24.

[7]代伟,胡湖,董军,等.医院信息采集质量的监控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102-103.

第2篇

[关键词] 饲料企业; 统计工作; 重要性; 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C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7- 0081- 01

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是企业制定生产经营战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农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饲料企业面临着最佳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为了优化和调整饲料产业结构,推进饲料工业整体发展,做好饲料企业统计工作势在必行。

1 做好饲料企业统计工作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统计,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并形成一定的统计报表、年鉴、汇编和分析报告的重要工作。饲料行业统计是整个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构成,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饲料企业的健康发展。统计工作是饲料行业的基础工作,通过统计,企业管理层和相关利益主体将获得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推动饲料企业科学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实施。统计工作是饲料行业发展的“监测器”,为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步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为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饲料企业必须要做好统计工作。

2 当前饲料企业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统计工作在饲料企业各项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饲料企业统计工作中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思想观念陈旧。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陈旧是制约饲料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关部门及饲料企业对统计工作本身不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提供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支持,使得统计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统计报表编制也往往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及饲料企业对统计结论不重视。饲料企业经营管理者很少参考这些统计结论来调整企业经营发展方向,这虽然与统计结论缺乏价值有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还是因经营管理者轻视统计工作而造成的。

(2) 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统计人员是饲料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操作者和具体执行者,统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统计工作的质量。饲料企业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饲料企业统计人员只要填制好上级部门的统计报表就可以了,工作机械单一;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统计工作却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统计技能的人员来完成。当前,饲料企业虽然不断壮大发展,但仍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工作岗位的设置不够合理,统计人员的素质也难以满足统计工作的实际要求。

(3) 信息化程度较低。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有利于饲料企业统计数据及时更新,真实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也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资料。为了提高饲料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必须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软硬件环境,购买相应的机器设备和统计软件,如计算机、网络设备、统计软件等,而这些必须要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才能实现。但当前饲料企业的资金缺口很大,再加上经营者对统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很难保障这一部分资金的落实与使用。

3 做好饲料企业统计工作应采取的具体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改善饲料企业统计工作的状况,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提升统计结论的价值,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提高思想认识。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饲料企业统计工作,将饲料企业统计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计划当中,将责任落实到相关的部门、企业和个人,加强对统计结论上报情况的考核,彻底改变以往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要转变饲料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使他们认识到正确利用统计结论,对于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对统计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2) 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在政策和制度上支持饲料企业统计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构建统计工作长效机制,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来推动统计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确保对统计工作的资金支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改善统计工作的软硬件条件,借助先进的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统计结论的有效性。

第3篇

摘要:医院统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当前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此项活动,医院的统计工作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充分显示统计工作的魅力,已是摆在医院统计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现代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广泛认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统计管理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作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枢纽,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视。医院的科学决策应当建立在充掌握院内的各种信息基础上。卫生统计专业性强,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影响医院经营决策水平,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医疗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加强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和发展,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必须充分发挥统计职能,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统计信息。只有依据科学的统计信息资料,才能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

一、统计数据的性质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二、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三、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第4篇

1、农村经济统计、会计力量薄弱。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然而长期以来,统计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经济统计、会计力量薄弱。在大量的统计数据面前,统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虚假编报的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经费严重不足。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性质单一,这也决定了其经费主要通过财政拨款维持。然而每年的财政预算经费往往严重不足,一方面经费无法开展专项培训业务,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经费无法满足实际调查走访的需要,统计数据的准确也不能有效保证。

3、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统计机构的不健全,渠道不流畅,往往同一个统计指标中却口径不一致;另一方面表现重复统计、遗漏统计,“数出多门”而各不相同。

4、行政干预现象多。当前,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行政干预现象普遍存在。受利益驱使和思想作风不端正,为了骗取政绩和业绩,而主观的改数、凑数、虚报、瞒报,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并损害到了党的公信力。

二、加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应对策略

1、各级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是农村社会管理与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经济监督的重要工具,这就要求各级部门领导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把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

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详细的统计工作计划,从政策、方法、资源等多个层面予以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支持;另一方面,还应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事项当中,并给予一定的政治性支持,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弱势地位,以促进统计工作能更好的开展与实施。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软硬件基础条件。应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软硬件基础条件,从而为农村统计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政府财政预算应考虑设置专门的经费项目,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这些经费应综合考虑到统计人员的走访调查业务、技术培训需、基础设施维护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配备专业的计算机设备,并连接互联网络,以此建立农村经济统计的数据平台,统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传输、整理与归纳,并形成相关的报表与台账,为政府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

3、加强农村经济统计的执法工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如果因行政干预而导致数字失实,不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正确决策,而且还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到党的威信。为此,必须加强农村经济统计过程中的执法工作。

首先,应组织各级部门干部与统计人员学习《统计法》,通过宣传教育,以提高各级人员在统计工作中的法律意识,并利用法律的权威来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要求各部门领导既应当做好对统计人员的监督与领导工作,又应当尊重统计人员的职权,支持统计人员应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对于故意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第三,为了有效避免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改数、凑数、虚报、瞒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各级部门领导还应当不要硬压指标,不要轻易要数,以避免下级为迎合上级部门而报假数,说假话。

4、改进统计方法,明确统计口径。在当前农村经济的统计工作中,由于其工作复杂,内容繁琐,如不确定准确统一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很容易导致重复统计或者遗漏统计,而影响到最终统计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此,必须在农村统计工作中,建立完善、准确的统计指标,并对统计方法以及统计口径进行准确的说明与界定,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第5篇

一、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法律意识。

以统计“五五”普法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统计工作大局,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安排和部署统计普法依法治理各项任务,服务统计改革和发展,服务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和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培养广大统计人员权力与职责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现代法治观念,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二)积极推动将统计法知识内容列入今年县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课程,进一步巩固对领导干部的普法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对县局广大干部的普法培训力度。

(三)继续坚持和完善机关干部学法制度,今年至少举办一次法制讲座或专题学习,加强对专业人员统计法律知识和行政执法知识的培训教育。

二、紧密结合统计工作的重大部署,深入学习宣传统计法。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与统计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重点对象是各镇乡、各部门、各单位的党政领导和承担经常性统计调查任务的调查对象及其统计人员,全县统计执法检查员及县统计局的干部职工。

1、扎实开展“视统计信誉为生命”等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大力推进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使全社会了解统计法、遵守统计法,为推进依法统计、科学统计、阳光统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新法宣传。积极采取措施,以《统计法》和即将出台的《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统计违法违者罚款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学习教育为重点,借助各类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抓好统计从业人员及企业负责人的学习教育,更新、充实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有计划地推进《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纳入县党校教学内容,提高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律意识。

3、及早研究、部署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统计法宣传旬,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高新法的社会知晓度,扩大社会影响。

三、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

以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依法统计为目标,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运用统计执法和监督检查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努力提高各级统计机构依法行政水。

第6篇

一、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XX年,xx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xx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xx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xx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思考及对策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xx”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第7篇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统计;对策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满足农民对水、电、热、气的能源需求,改善农村生存环境,提高农村生活品质,促进城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是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既是检验建设项目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能源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考核节能减排工作成效的量化依据。因此,客观、准确、及时地做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意义重大。而随着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扩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出来,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客观性和准确度。本文在分析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并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逐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 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现状

当前杭州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是以《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为基础开展的,《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是农业部统一编制印发、一年统计一次的报表,现已形成了由县级、市级、省级农村能源办收集录入、整理统计、汇总审核并逐级上报、最终由国家统计汇总的工作制度。《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几经修改补充,现内含管理推广机构情况、服务体系情况、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农村沼气用户情况、沼气工程情况、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情况、省柴节能灶与节能坑情况、节能炉与燃池情况、太阳能热利用情况、小型电源利用情况、秸秆能源化利用情况、产业发展情况、经费投入情况、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情况等十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全面包括了农村生产、生活能源消耗及保障机构措施等情况统计。

目前杭州市的农村能源统计工作已逐步得到重视和规范。统计的方式有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等,统计基础数据先由各乡镇农村能源监管员负责采集、填报,经县级农村能源专职统计员分析、甑别、统计后,报市级县级农村能源专职统计员审核汇总,再由各级领导审核把关后报送至省农村能源办。在杭州市级和七个区、县(市)农村能源办中已配备了专职的农村能源统计人员,在全市143个镇街的95个政府机构中各落实了一名农村能源监管员,有力地保障了农村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截至2011年底,杭州全市已有市县两级农村能源管理推广机构8处、工作人员5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的人员占总人员的58%;建成乡村服务网点27处、从业人员35人,服务覆盖范围1.091万户农户。全市累计培训沼气生产工、太阳能利用工、农村节能员等技能人员3027人次,其中取得鉴定证书的有490人次。发展了农村沼气用户1.4535万户,其中户用沼气池用户1.3306万户、集中沼气供气用户0.1229万户。建成沼气工程994处、11.631万m3,其中大型沼气工程3处、0.56万m3,中型沼气工程123处、1.973m3,小型沼气工程868处、9.098万m3;建成用于沼气发电的有35处,总装机容量770kW,年发电量73.65万kW时。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2344处、30.39万m3,其中村级处理系统2256处、29.27万m3,学校处理系统73处、0.92万m3,其他系统15处、0.20万m3。全市累计推广和使用节煤灶和节能炉各56.39万台和4.15万台。累计推广了太阳能热水器38.25万台合计74.84万m2(去除报废的热水器);建设小型光伏发电利用117处、装机容量21kW;建成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处;发展各类农村能源产业企业19个、从业人员257人,总产值5152万元;2011年杭州市农村地区生活生产用能合计折合标煤241.5万t,其中农村生活用能103.8万t、农村生产用能137.7万t,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等商品能源占总消耗能源的96.5%。经统计汇总与比较,杭州市的各项农村能源工作位浙江省前列。

2 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2.1农村能源统计面广量多,专业性强,难度大,基础相对薄弱

农村能源统计涉及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方方面面,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任务繁重,难度较大。基础和基层是农村能源统计数据的源头,虽然目前杭州市农村能源统计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一县一乡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在乡镇层面上落实了农村能源监管员负责数据采集等,但由于乡镇工作存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现状,很多农村能源监管员同时担负着其它工作任务,且人员不稳定、业务不专业,因此每年年底在面对繁重的统计工作时,经常会产生应付了事的思想;同时部分市、县级的专职统计员的专业知识更新也跟不上要求等等,导致农村能源统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2.2农村能源统计方法单一,不完善,制约统计数据准确度

目前杭州市农村能源统计方法、技术和手段相对单一落后,如在全面调查面上推广数量和数据时,主要统计了政府部门主导立项和财政资金予以补助建设的内容,而对农户、企业自主建设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商品化产品推广建设内容统计不全面或未包括;在农村住户生产生活能源消耗的抽样调查中,主要采用问询法或农户自主记账法,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在记录能源消耗量尤其是非商品能源如薪柴、秸秆等时,大多仅凭经验“毛估估”;而且,由于农村生产条件的限制和柴草种类的复杂性也无法将其折算成标准量,这些都制约了农村能源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农村能源统计指标设置也欠完善,如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主要类型的沼气,在统计中只注重沼气工程的建设容积,沼气实际消耗情况未予统计,沼气的生产量通常由沼气工程的容积乘以产气系数而得,这使得统计结果往往与事实有所出入。

2.3农村能源统计与横向部门联系少,成果难以形成有效服务

可再生能源统计中的小水电、生物质能、太阳能、商品用能等涉及到水力、电力、农业、林业、统计、经贸以及发改等部门,由于受传统以煤炭、石化、电力等常规能源为主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政策因素的影响,可再生能源一直难以进入能源建设的“主旋律”,其统计也未纳入统计部门的常规调查统计项目中。同时在统计可再生能源工作过程中,各级农村能源部门与林业、水电、经贸等部门联系沟通也较少,既影响了统计内容的覆盖面,也降低了统计结果的服务范围和效力。

3 推进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杭州市可再生能源统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多年来从事基层农村能源统计工作的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与考核机制

可再生能源统计涉及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任务重、环节多、资料搜集困难,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切实履行领导与管理职责,将统计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疏通统计渠道,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工作经费等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建设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工作条件。加大对数据来源的审核力度,落实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明确职责,严明奖罚,尽量使统计的各个环节以真实、准确、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上报。

3.2加强专业培训,壮大农村能源统计队伍与力量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长期坚持加强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努力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让他们的知识、观念、素质与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领域的拓宽和工作量的加大相适应。结合我市实际,尤其是要加强乡镇统计员(农村能源监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做好第一手农村能源消耗数据资料的收集、测算;市、县级能源统计人员把关数据的审核、汇总、分析和调研,指导乡镇统计人员顺利开展农村能源统计工作,提供能源统计制度咨询服务。加强农村能源统计队伍建设,在完善现有市、县、乡镇三级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农村建设的一些新兴力量如大学生村官、农村实用人才等加入到统计队伍中来,使工作队伍延伸到乡村,增加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3加强分析调研,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充实统计内容

当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重要有效途径,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识,这为农村能源统计工作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农村能源统计机构占有第一手丰富而详实的统计资料优势,加强调研研究,与时俱进地创新和充实统计指标和内容,不断拓展农村能源统计服务领域。一是结合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尤其是家庭作坊式的农产品加工经营)中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消耗情况,研究其对降低万元GDP能耗、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程度;二是紧紧围绕党政领导需要的、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开展分析调研,特别是注意结构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预测分析,提出农村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对策与建议。

3.4加强部门沟通,提高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作用效力

在开展可再生能源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加强水力、电力、农业、林业、统计、经贸、发改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积极借鉴其它部门的方式和要求,特别是结合重大的国情国力普查、如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污染源普查等等,采取统一的统计标准、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等,保障统计结果的统一性和标准化,提高数据采集分析的准确性和应用的通用性。

第8篇

   

XX至XX年,是我XX年6月从南沙镇政府交流到市农业局工作后的重要的两年。两年来,在上级各部门和局各位负责人的正确指导下,在局所属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始终坚持素质先行,不断加强本科室及条线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和业务水平的锻炼和提高;认真组织农情信息的扎口统计,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调研和形势分析,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类规划、计划和意见,充分履行岗位职能,努力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工作的组织程度及工作水平,为促进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搞好服务。几年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各部门和大家的好评,并连续被表彰为先进。(具体是:XX年泰兴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局先进科室、泰州农委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XX年泰州农委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现将近两年学习、工作的情况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

   

生产综合科主要承担着局编制全市农业生产的中长期规划、年度农业重点工作计划、协助制定涉农政策(农业生产的管理意见)和农业生产情况的统计分析等项职能。虽然这些工作既枯燥又琐碎,在一般人看来也不显山露水,但自以为每一件事都不容有细微的差错,否则,不是失之千里就是贻笑大方。要求主办者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要具有一定的农业各产业和门类的基本知识和较高的分析问题、总揽全局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并且要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机构改革等原因,本科室的组建和下属各单位人员的到位到XX年年底才算真正完成。两年来我首先还是进一步端正自己的观点和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导自己的言行,自觉加强思想和作风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自己适岗履职的水平。虽然自己是90年毕业的植保专业的本科生,也有在乡镇机关10多年担任多岗位负责人的工作经验,新的岗位对自己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学习、学不好就不可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各项工作更谈不上得心应手。所以,这两年我着重:

   

一是自觉加强政治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时期党和政府(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机关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不是特殊情况从不缺席,平时注意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抓好自学;二是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向专家学专业知识,不耻下问,向老同志和同事学工作经验,虚心讨教,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工作的经验,掌握工作的关键,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水平和综合能力。三是自觉服从组织的分工和安排。从不计较个人的苦累与得失,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生怕工作有差错而影响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由于本科室的许多工作需要与其他单位和部门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可以说这也是本科室工作能否正常顺利运转的关键。所以我特别注意工作关系的协调,凡事更多的是讲风格,充分尊重和体谅共事者,把困难留给自己,给别人更多的支持与便利,但又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和包揽而影响工作。五是克服家庭分居城乡两地的矛盾,坚持从不因家庭和个人的原因而耽误和影响本职工作,六是日常工作中做到了雷厉风行,对于上级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能快则快,按时、按质,绝不误事。七是遵章守纪,较好地遵守机关的出勤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工作中绝不吃拿卡要,贪赃枉法。八是坚持优质服务、热情服务。

   

二、强化制度建设,抓好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的基础工作

   

为了使部门工作和事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系统规范,两年中,我参照泰州市农委《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结合本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不断强化对条线工作业务的指导。在局及所属场圃、企事业单位中配齐了计划统计人员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认真组织好对条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为做好计划统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两年中,我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都能严格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审查、核实、提供和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数出有据,帐表相符和统计数据的严肃性。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

   

三、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调研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泰兴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两年中,我能够组织经常性的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共2页,当前第1页1

   

两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都形成了专门材料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每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四、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两年中,我主要一是组织进行了XX、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年度《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自XX年四月开始,我认真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

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客观分析我这两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自身建设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长进和提高,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在抓好正常工作的过程中,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有时候就数据和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各项业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圆满地完成上级交给我及本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使科室的整体工作情况在泰州市农委系统继续保持先进水平。

   

泰兴市农业局生产综合科王亚国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9篇

一、加强《条例》学习,营造依法统计氛围

1、抓法制宣传面向调查对象。《省统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各单位要加大对《条例》的学习宣传,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LED屏流动播放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标语、张贴《条例》公告等形式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送《条例》上门”活动,做到联网直报单位统计人员《条例》人手一册。

2、抓法制重大宣传活动。将《条例》学习纳入统计干部培训的学习内容,并依托省统计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全区统计系统的工作人员在线学习《条例》。以“12.4”法制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政风热线、统计继续教育为契机,向社会公众和调查对象宣传统计法律法规。

3、抓法制宣传进入党校课堂。与党校联系,把《条例》学习宣传作为区委党校培训内容之一,并列入计划。

二、围绕中心工作,创新执法检查新理念

4、开展统计监审。以查处迟报、拒报、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等违法行为为重点,有计划开展统计监审。各专业科室依据实际自行开展的统计调研检查,由各专业组织实施,检查所配合。同时搭建与企业沟通的平台,把统计法制贯穿在统计监审的过程中,做到既执法又普法,既检查又指导。

5、开展统计督查。按照市统计局2014年统计督查工作计划,开展对乡镇的统计督查工作,指导遥观镇迎接市局督查。

6、开展专项检查。围绕“查机构、建台帐、配人员、报数据”,与服务业统计科联合开展服务业统计专项检查。

7、开展全员统计执法。各镇、开发区要联系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完成“三村五厂”的执法检查任务,年度上报检查资料。

8、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要求,做好“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对“一套表”调查单位在全面运用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的同时,善于运用催报等法律文书,规范统计行为,增强依法统计的自觉性。积极探索柔性执法、调研执法,建立重大案件回访等制度。

三、注重服务效能,提高统计执法水平

9、开展法制培训。稳定和充实统计检查员队伍,组织统计检查员执法技能培训,提高统计执法水平。

第10篇

一、检查的目的:

为查验各地“企业一套表”改革情况和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通知》(亳政办〔2011〕8号)、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以及贯彻执行《统计法》、加强统计数据管理情况,达到以统计行政检查促进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对象

检查对象为乡镇政府统计机构,全县依法负有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报表单位。其中“三上”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重点检查对象。

三、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内容

(一)统计巡查内容

1、企业一套表改革情况

(1)工作开展情况及具体措施;

(2)企业联网直报及数据质量情况。重点做好“六查”,即三上”企业是否具备入库标准;“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是否具备联网直报条件;所在地区是否存在一址多企现象;企业是否独立真实地上报数据、存在被授意报送数据的行为;统计部门是否存在代填代报的违规现象;主要统计指标之间逻辑关系匹配情况。

(3)基本单位名录库真实准确情况。企业一套表范围内的统计调查单位名录库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符合条件遗漏和不符合条件在库的单位,单位名录库内的基本信息是否及时更新、准确无误。

2、贯彻落实亳政办〔2011〕8号)文件,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情况

(1)统计工作管理情况;

(2)统计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主要检查全面推行首席统计员制度情况);

(3)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推行情况;

(4)统计信息化建设情况;

(5)乡镇统计机构工作经费、农村辅助调查员和记账户补贴落实情况。

(二)统计执法检查内容

1、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2、企业是否设置完整规范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查看企业留存的纸介质(或电子介质)报表填写是否完整,有无涂改,填报人、负责人是否签字,时间是否正确等;

3、是否屡次迟报或拒报统计资料;

4、是否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5、统计部门是否干预统计数据;

6、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重点查看单位报出的2011年年报或2012年季(月)度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建筑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零售额、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粮食播种面积、主要粮食产量等主要统计指标数据,与相关财务账表、凭证数据以及向税务部门报送的财务表相关指标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虚报、瞒报行为。

四、统计巡查和执法检点

统计巡查和执法检点为环比或同比增长过快(幅度由专业确定)的单位、新增企业或项目以及开发区以外的企业。为有重点的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结合日常数据审核、评估情况,决定建立统计执法“黑名单”和“零容忍”制度。对增速过快、数据畸大畸小违背常理、有严重虚报和瞒报行为的单位,各专业要将其列入统计执法“黑名单”,没有特殊情况检查单位直接从“黑名单”中抽取;对统计机构干预数据、统计数据严重失实以及严重违反统计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坚决不能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五、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方式

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的方式进行,能集中则集中,不能集中的则由分管领导带队、各专业分别组织实施。其中,工业、投资、商贸专业每年检查不少于2次,农业、服务业专业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各专业每次检查单位数不少于12个,具体检查时间、单位、内容、方式由各专业自行确定。每次检查前各专业应制定详细方案报分管局长并报法规股,由分管局长统一协调安排。

六、检查结果运用

每次检查结束后,各专业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检查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及时予以立案,并视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理。每次检查结果将作为评价各经济信息站、企业单位统计数据质量的依据。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有关股室和各乡镇经济信息站要高度重视统计巡查和统计执法工作,要充分认识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是统计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是监督和促进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捍卫政府统计和统计法的权威。

第11篇

1.高质量做好年定报和各项调查工作。严密组织实施各项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及一次性调查,提高标准、确保时效、扩大调查成效。认真做好城镇、农村抽样调查新网点的运行工作,抓好以县(市、区)为总体的各项抽样调查。继续抓好统计定报和年报准备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年定报任务。

2.切实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充分履行职能。严格按照普查方案要求,制定各阶段工作计划。再接再厉,组织实施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录入汇总、数据审核编码和上报、总结表彰等各项工作,做好对人口普查的分析研究、数据评估论证、普查质量验收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

3.不断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市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和分专业统计数据质量保障细则,依法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完善数据审核制度,强化检查考核力度,对数据收集、汇总处理、资料上报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控制与管理。

二、坚持不懈,继续强化统计监测工作

1.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监测。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变化趋势,加强月度、季度和年度动态监测。不断完善统计考评体系,认真组织实施更高水平小康跟踪监测、科学发展考评监测、重点能耗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监测、社会发展评价、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监测工作。

2.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监测体系。围绕全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统计监测,密切关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根据市统计局产业升级监测体系,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联合有关部门,全面组织实施反映我区经济转型升级进度、成果的统计指标体系。

三、锐意进取,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1.抓好统计信息分析工作。重点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优势,加强调研分析,力争在分析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

2.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信息供应。在建好“吴中统计信息公众网”的基础上,加强与“吴中政府网”的链接,通过网络及时统计信息。要认真做好统计数据、信息传播和公开等工作,及时公布全区经济运行情况。

四、开拓创新,加快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1.规范实施抽样调查制度。根据省地方统计调查局的统一部署,抓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统计制度方法做好科学发展评价工作的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主要农产品产量抽样调查制度、畜牧业抽样调查制度、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制度、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制度、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限额以下批零住餐业月度抽样调查工作,并加强对调查对象贯彻执行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2.进一步完善金融统计制度。在切实抓好以区内13家银行为重点的金融统计基础上,逐步将区内新增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纳入统计范围,不断丰富金融统计内容,全面、及时做好全区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组织实施新兴产业统计制度。根据省统计局研究建立《新兴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结合吴中区实际,组织实施新兴产业统计制度,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结构,更好地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进程。

4.进一步加强部门统计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的意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进一步健全部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认真执行《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评价指标部门监测目录》,建立和规范部门统计调查指标体系,形成统计监测合力,实现统计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

5.加强文化、体育产业统计。加强对文化、体育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文化、体育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产业统计监测方法。统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统计调查。文化、体育部门要根据全行业统计的要求,全面负责相关产业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积极开展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监测和分析工作,全面反映文化、体育发展状况,为区文化、体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五、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统计各项建设

1.抓好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按照市局制定的《市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及统计调查单位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继续强化统计站(办)管理,充实统计力量,制定对镇(区、街道)的专业考核办法,加强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推进“双基”工作再上新台阶。

2.继续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严格按照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把名录库维护工作当作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利用税务、工商、编制、民政、质检等部门的行政记录和经济普查的清查结果,继续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

3.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一是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结合“六五”普法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和宣传活动,营造普法宣传气氛。二是做好区级统计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按照区政府办公室下发《批转区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吴中区统计监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年统计执法检查方案,有重点解决基层统计机构基础工作薄弱、统计调查对象不配合等现象,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第12篇

关键词:构建;统计;法制机构;设想

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05-02

目前,市、县两级政府统计机构及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基本都有设置统计法制机构,但普遍都是附设在综合或人秘部门,有专门牌子而没有专职人员,统计法制工作基本停留在搞点宣传、制定规划、发发文件、会议强调。每年开展统计执法检查,也只是找几家单位走走,对有违反统计行为的,也一般停留在批评整改,极少公开曝光和立案处理。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方面现象更加突出和普遍,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也达不到“净化统计环境,遏制统计违法”的执法目的,与新《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法律责任有较大差距。

最近,马建堂局长在全国统计法制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统计机构要坚决贯彻执行《统计法》,为“三个提高”提供法治保障,并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忠于法律、刚正不阿、精通业务的统计法制工作队伍,积极构建由市级以上政府统计专门执法机构和县级专职执法人员组成的执法体系,大力充实统计执法力量,力争今明两年统计执法队伍实现新的突破。

新《统计法》的出台,全国统计法制工作会议的召开,特别是马局长的重要讲话,无疑是一剂破解“统计执法难”的良方。本人作为分管统计法制工作者尤为激动,深受鼓舞和鞭策,因而欣然命笔,撰写此文抒发个人粗浅见解。

1 构建市级独立统计法制机构的意义

1.1 是贯彻执行《统计法》,提高统计能力的必然要求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统计法》亮点纷繁,对各级领导、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人员的统计法律责任;对加强统计监督职能,提高统计执法执行力;对加大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和惩罚力度;对确保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以及对统计工作的基本准则、统计调查资料管理和公布等一系列制度都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些都是法律赋予各级统计调查部门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要提高统计能力,全面贯彻执行《统计法》,把法律条文落到实处,必需要有专门队伍来督办,也必需要构建市级独立统计法制机构来组织实施抓落实。

1.2 是提高统计产品质量的现实需要

目前,一些地方在全面统计或普查、抽样调查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数据质量不尽人意,甚至出现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问题,作为统计专业的负责同志,也都及时指出、经常检查督促或通过执法等手段,但效果都不太明显,公众对统计数据质量颇有微词,公众质疑声不绝于耳。出现这种情况,虽有公众不了解统计方法制度的客观原因,但也确实存在统计方法制度欠科学、统计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观因素。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确保统计调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出劣次品,的确需要专门的统计法制机构来监督和执法。

1.3 是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组织保障

当前,统计检查、统计执法、统计处罚陷入“三对三不对”的怪圈,即:对外不对内、对下不对上、对民不对官,整个统计工作很难真正走上法制轨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公信力,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统计机制体制问题。新《统计法》对各级领导、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以及对各级组织部门、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责任与权利都明确规定,尤其是对领导干部明确了“三个不得”,这些都有利于推动统计走上法制轨道。然而,如果仍按照现行统计法制体制和管理模式,很难打开统计法制新局面,很难真正把新《统计法》赋予的神圣使命落到实处。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需要一支全新的专业监察执法队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 当前统计法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统计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公众对统计的需求度、知晓度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统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2.1 统计法制机构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

目前,市县两级基本没有独设的统计法制工作机构,与大量的统计法制工作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专职人员。市县政府统计部门现有负责法制工作普遍是兼职人员,由于统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统计法制工作,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二是法制水平较低。作为市级统计法制人员还好一点,多少还会钻研点业务,作为县级人员则很少涉猎这方面知识,工作能力、业务水平都无法适应。三是业务多是应付。作为统计法制工作,每年都有几个“关节点”,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中上级布置执法检查,年底开展“12.4”和“12.8”宣传纪念活动,严格的说,这些工作大多是搞形式、走过场,虽然发挥着一定作用,但与统计法制工作实际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四是不敢动真格执法。由于统计人员的兼职性和法制知识的浅表性,普遍都存在怕花时间费功夫、怕“引火烧身”惹官司等畏难情绪,因而执法不敢动真格,很多地方多年未实现统计违法“立案”零的突破。

2.2 重结果轻过程与数据的真实准确不相适应

当前,各地都有目标责任制考核,其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不庸赘言。由于目标考核不庸置疑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地方领导缺乏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为了政绩,为了排名,在目标任务完成上只看结果,不论过程,自然而然给统计部门造成压力,也不可避免助长了统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之风,违背了统计真实性、准确性的原则,严重威胁着统计的生命,也丧失了统计法的核心价值。

2.3 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工作力度不相适应

政府统计需要部门统计的配合,尤其是国民经济核算涉及许多相关部门的统计指标,而这些部门的工作力度和配合度不高,有的随意上报数据,漏统漏报现象突出;有的不按时上报统计资料,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存在这种情况,现有统计法制机构很难对付,作为“弱势群体”的统计部门有时也无他奈何。

2.4 统计对象的法律意识与《统计法》要求不相适应

出于利益驱动和怕露富露底的人为因素,有的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或提供不准确的统计资料,而统计员则借核实修正之名篡改、伪造统计数据。再之,一些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甚至没有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既明显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又给统计执法带来工作难度。

2.5 统计员业务素质与岗位资格要求不相适应

统计是一项特殊且业务性强的工作,更是一项无职无权的苦差,很多人不愿意干,造成统计员变动频繁、“跳槽”现象严重。即使暂时走不了,也无心向业,工作敷衍应付,工作能力、业务素质适应不了繁重的统计工作。特别在每年统计资格证考试,大多数单位的统计员不愿报名参加,害怕考取统计资格证后统计工作更难以脱身,有如躲避瘟神一样。统计员无证上岗现象比比皆是,统计执法难度很大。

2.6 工作机制与管理体制不相适应

统计指标数据依靠统计部门组织统计人员进行采集、加工、汇总。然而,对出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又由统计部门组织统计人员开展执法检查,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理体制,根本无法改变统计法制工作的尴尬局面。

上述“六个不相适应”的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统计法制建设进程,也不利于新《统计法》的贯彻实施,更不利于提高统计能力,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和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必须以“破釜沉舟”的气魄和毅力来破解统计法制工作难题。

3 构建市级独立统计法制机构的设想

要动真格破解统计法制工作难题,最关键和最根本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统计事权和统计监督权相分离,并从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管理职能和工作措施入手加以解决。

3.1 机构设置

市级独立设置统计法制机构,名称可为“XX市统计监察执法支队”,人员编制包括队部和派驻各县(市、区)的监察员,所有人员由支队统一管理,执行统计监察执法任务由支队统一调配,实行独立监察执法。各省设置统计监察执法总队。

3.2 管理体制

市级统计监察执法支队为国家统计局派出机构,人、财、物实行垂直管理,人员工资福利、业务工作经费统一国家财政负担,不接受地方经费支持。支队总部人员实行每两年省内调岗,派驻的监察员每两年在市内各县(市、区)调岗,以保持队伍的廉洁性、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支队正常管理可由国家统计局委托省级统计监察执法总队管理。

3.3 管理职能

市级支队负责对辖区内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调查对象实行统计监察和执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3.4 工作措施

要开创统计法制工作新局面,除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专门队伍和赋予管理职能外,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落实和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并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作保障,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措施之一:强化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统计意识。《统计法》是统计活动的根本大法,是统计活动的基本准则,要全方位、多形式、广渠道开展全民统计意识宣传和统计法律法规教育,建立健全统计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让统计活动的各方面参与主体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敬畏意识、责任意识、程序意识、服务意识和保密意识,真正把统计教育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把统计法制纳入全民普法教育内容,注重实效,常抓不懈。要把“统计宣传、统计法制教育”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战略任务,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各级组织、部门、单位和广大统计对象的自觉行动。

措施之二:运用统计法律武器,狠治统计违法行为。统计法制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严肃维护《统计法》的神圣尊严,全面深入贯彻执行《统计法》,当好《统计法》的捍卫者。要以铁的手腕,惩治统计违法违纪行为,要敢于碰硬,不为人情所困;要大胆履行统计监督检查权、处分建议权和行政处罚权;要敢于坚持依法治统,净化统计法治环境,加大统计违法案件曝光力度,充分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震慑统计违法者,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统计弄虚作假的良好氛围,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统计法治保障。

措施之三:强化统计业务训练,提高统计执法能力。统计涉及众多专业,知识面广,专业性强,要履行好职责,必须有一支统计知识全面、业务精通、本领过硬的队伍,这是忠诚履行职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强化统计法制工作人员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弄懂、弄通、弄精统计法律法规条文的真正内涵,熟驾御统计法律武器,熟练掌握执法原则、执法要领、执法程序和执法纪律,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必须强化统计专业知识的训练,强势推进业务建设,全面精通统计各方面业务知识,要本着缺什么就补什么,哪方面薄弱就加强那方面,做到业务水平、工作能力胜人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