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13:38: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贸易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国际商品流通,具体来说,是指的商品、劳务和技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交换或者买卖的活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有着显著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国际贸易是超出本国国界而进行的,不仅仅限制在本国的国民经济范围内,而是超出了本国的国民经济范围而进行的一种商品交换活动。而国内贸易在地域上是局限于本国国内的,而且其商品交换活动也只是在本国的国民经济范围之内进行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国际贸易,无论是在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还是在其发展中,国际贸易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也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才有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社会制度会原始的公社制度,因此也就不存在国际贸易,随着奴隶制的出现,奴隶制的国家也开始形成,才使得商品的流通超出了本国的国界,最初的国际贸易由此而形成。
二、国际贸易创新的概念及内容
所谓国际贸易创新,具体来说指的就是在近十多年来,国际贸易及其关系发生的一些列的改革与调整的现象,这些改革与调整涉及到了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和领域。
(一)思想和理论的创新国际贸易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其观念上的创新,观念上的创新首先是把贸易开放看成了本国对外开放的起点和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所以,一个国家贸易的开放程度也就成为了这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其次,对于外贸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充分发挥了国际贸易在本国经济中的推动作用,同时国际贸易也是协调国内贸易和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外贸还成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在西方国家,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比如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收入偏好理论等等,这些理论的产生都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了外贸的特征,具有对于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指导意义。观念和理论的创新也是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一个核心和基础,影响着当代国际贸易创新的各个方面。
(二)制度和局势的创新从过去军事和政治色彩较重的贸易集体转变为根据地区和领域划分的各贸易利益集团,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趋势开始淡退,接连而来的是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发展。更多的新生力量出现并相互制衡,区域性为特征的贸易利益集团发展迅速。国际贸易的主要市场向东部地区转移。在制度上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组织制度上,世贸组织的出现已彻底取代关贸总协定,标志着国际贸易组织制度的一大创新。世贸组织管理的幅度和范围、协调机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都优胜于关贸总协定,WTO更具权威和有效性。其次是协调制度的创新。区域性贸易利益集团的发展驱使着相应的贸易协定和协调制度的建立健全。再次是管理制度上的创新,管理制度的规定更加全面和公正。贸易制度上的创新和局势的转变都是国际贸易根本性转变的标志和特征,同样意味着以往的贸易格局和制度的淡退和新制度的产生和推广。
(三)产品和政策的创新从目前国际贸易的形式来看,股权投资及其他投资工具以及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开始成为主要的贸易产品和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国际贸易也迎来了新的贸易方式和平台,网络信息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颠覆着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传统模式。具体包括国际贸易的结算、筹资、销售和运输等各个方面,促使国际贸易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不断革新和进步。贸易限制措施由过去直接性为主转变为间接性为主,贸易限制措施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更加隐蔽低调,贸易政策与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外交政策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政策的综合性更强,更加全面,包含的范围也越广。区域性贸易集团的政策措施逐步得到相关成员的认同和自觉遵守,标志着区域性贸易格局的逐步发展和强化。在当代的国际贸易中,其创新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同时,国际贸易的创新也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国际贸易的创新呈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鲜明的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当代的国际贸易创新,具有全面性和立体性,这种创新集合了政策、构成和工具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并使其充分体现在了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第二,当代国际贸易创新在时间上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分水岭,其立体性和全面性使得国际贸易创新在时间方面呈现了同步性,这些时间的分水岭准确地划分了国际贸易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三,在当代的国际贸易创新中,自由和开放是其所突出的主题;第四,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动者、主导者和主要参与者还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于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展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把控作用。
三、电子商务的产生
(一)电子商务的含义所谓电子商务,包括了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它兴起于近些年,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狭义方面,电子商务指的是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的平台来进行商业贸易;从广义上来讲,电子商务是指融合国际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的商务活动,并对这些商务活动进行综合的电子化的运作。
(二)电子商务的产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才逐渐得以兴起,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商务模式,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国际贸易的程序不再像之前那么纷繁复杂,而是更为的简化,对于国际贸易的时间以及空间距离都有大大的缩小作用,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也实现了国际贸易活动简洁化、智能化以及全球化。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电子商务使得国际贸易市场的效率更加地高,因为电子商务使得所有的信息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传递和交换,而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大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交易速度,同时有效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此外,电子商务的出现也使得新的国际贸易主体产生,实现了更加快速高效地供给给全球市场以产品和服务。第二,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的运作程序有了大大的简化,使得国际贸易的整个运作流程更加的流畅,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单向物流运输的格局,大大地提高其服务效率。
四、网络贸易的兴起
(一)网络贸易的含义所谓网络贸易,是指的交易的双方直接在网上进行一种在线交易,网络贸易的实质也是也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贸易所利用的主要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融合了国际贸易的各个流程,使得国际贸易的交易流程可以全部在网上完成,而不再需要交易双方面对面地进行,省去了传统国际贸易中很多不必要得环节。
(二)网络贸易的兴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然我国得网络技术和经济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就网络贸易而言,我国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国内的经济体制虽然得到了改革,经济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国的整体环境还并不适宜于网络贸易的发展。虽然如此,但我国的网络贸易发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国家开始对于网络贸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政策上在资金上都有所扶持。网络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网络贸易不同于传统的贸易活动,但是传统的贸易活动在我国经济中又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所以必须对于传统的贸易意识加以破除,才能使得网络贸易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对于网络贸易,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的对其发展方式加以探索,只有将网络贸易成功地运用到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去,才能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提高竞争力,面临风险和挑战时能够无所畏惧,并借国际贸易来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
五、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迅速转变观念思想,快速适应新形势当代已经是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格局。因此,我国的企业应当积极适应当前经济格局的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明确战略定位,转变思想和理念,提高对时代变化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作为我国的国家化企业,应当用大局的眼光看待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正确认识国际贸易的创新方式,使我国能迅速适应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稳定国际竞争地位。
(二)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信息保障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显著,在一定层面上看,影响了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这将直接作用于我国对国际贸易创新方式的适应和运用能力,因此尽快进行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必要,通过基础设施条件的提高,从而确保我国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顺利推广和提高。
(三)重点扶持企业网络技术的学习国际贸易的主体是企业,因而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运作方也主要是企业,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普及,从而为电子商务的推广扫清障碍,促进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在我国的顺利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普遍存在信息网络技术应用难的问题,所以需要从管理入手,首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再逐步展开,实现全方位网络化经营。
六、结语
关键词:国际贸易;运输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贸易中较多商品采用的运输方式为海运、空运来进行空间上的转移。不同的运输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海运运输的成本较低,其对运输体积较大与重量较大的物品有着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就是运输的速度较慢。航空运输能够运用于不同的国际贸易商品种类的运输,比如,生鲜农产品一般都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另外,对于一些产品周期较短,且需求波动比较大,如果采用海运运输的方式完成空间上的转移,那么将导致产品供给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现象发生,以此在获利方面增加成本的支出。航空运输则能够使企业将产品的生产与配送推迟到企业掌握了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之后,以此有效降低成本。最后,航空运输还具有一定优点,就是能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采用高效率的生产系统,这对丰富国际贸易方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运输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关系DOA国际贸易与公司全球运作的状况。本文就对国际贸易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货物运输方式定义
货物运输方式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货物的运输,为了完成货物的运输而采取有效的运输工具,不同的交通线路需要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同时还会受到货物的因素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主要采用航运与空运,其中空运具有一定的优点,其速度较快,且可靠性高,能够保证货物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其对于远程地区的运输有着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弊端之处,其费用较高,且货物受到一定限制;海洋运输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较广泛,具有成本低廉,运量不受限制的优点,但该运输方式还受到天气与港口条件的影响,同时航期较长。不同运输方式所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运输方式的选择在实际中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分析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国际贸易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此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为促进国际贸易稳定运作奠定良好基础。
2.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日本海关详细的HS9位数产品数据,对中日机电产品贸易的运输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2.1需求不确定性影响
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国际供应链面临一个重要挑战,本文主要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考察。每种产品都不可能面临恒定的需求,产品需求发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多种,其中有消费者需求偏好、竞争对手策略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等,其都会影响产品需求。比如,快速消费电子、时尚产品等创新产品比其他产品面临的不确定性更高。不确定性的因素对增加企业运作的难度,企业一般会采用措施,比如,通过采用快速配送方式、增加库存等方法来应对运作中的不确定性。这两种方法对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采用快速配送方式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通过增加库存增加了企业的库存成本。
借鉴Hummels和Schaur的方法,特定产品的需求不确定性用一定时间内该种产品需求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其中STDEV和AVG分别表示需求的标准差与平均需求。
CV=STDEC/AVG
日本海关提供的原始数据包含HS9位数的月度贸易信息,可以计算出需求的标准差。与Hummels和Schaur的方法相同,主要采用产品的价格波动表示需求的不确定性。
2.2国际分散化生产
东亚地区的贸易往来遵循传统比较优势的理念,也就是说,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即为发展中国家出口,而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发达国家日本出口。然而,东亚地区贸易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产业内贸易在东亚地区迅速发展,尤其对于产业内贸易十分突出。产业内贸易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产业贸易,如垂直产业贸易、水平产业贸易。在东亚贸易包括中日贸易中,零部件等中间产品贸易为主的垂直产业内贸易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中日贸易的分类,本文借鉴Ando的方法。首先,按公式Min(Xkj,Mkj)/Max(Xkj,Mkj)将总贸易量分解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k表示国家,j表示产品。当公式成立时,k国的j产品贸易就是产业间贸易,反之就是产业内贸易。
在同一供应链的不同生产阶段中可能存在着垂直产业贸易,也可能发生质量存在差异的相同产品的交易过程。所以,垂直产业内贸易对于国际分散化生产程度无法准确表示。
结论
当前产品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与之前相比越来越高,同时国际分散化生产也越来越普及,采取哪种方法来应对这种环境,使国际竞争贸易竞争力得到提升成为当前最关键的部分。本文通过对不确定性与国际分散化生产给运输方式选择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中日两国贸易数据的分析得知,航空运输方式的选择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航空运输具有的快速性的优点对应对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有着良好效果,而且为了使国际供应链畅通得到保障,避免出现中断市场的现象,使产品能够及时放入市场,在国际分散化生产环境下,选择运输方式过程中,航空运输具有的快速性的优点,在企业中广泛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齐军领,范爱军.国际贸易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09:152-155.
[2]陈彬彬.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5,23:10-12.
[3]杨莹.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方式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6,10:170.
[4]林巍.基于R型因子分析的我国国际原油贸易物流运输方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13,15:133-135.
关键词:支付结算;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1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国家选择的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方式各不相同。选择哪种支付结算方式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相对发达的国家手中,发达国家一般会选择比较简单的支付结算方式,很少会主动选择信用证这种支付结算方式,这就导致近些年来信用证这种支付方式使用的频率逐年降低。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多种支付结算方式的选择眼花缭乱,选择一种或几种安全有效、相对统一的支付结算方式是科学开展国际贸易结算的基础。当前环境下,我国目前使用的国际支付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信用证和托收,不同的支付结算方式面临的支付结算风险各不相同,只有选择符合目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结算方式,才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动优势,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使我国的贸易在世界站稳脚跟。
2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及风险
国际结算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往而发生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债权债务关系或资金转移行为。而贸易结算方式就是在频繁发生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某种方式来厘清两方之间的债权关系,通常是以银行作为中间人,票据作为媒介方式,构建一种融资与结算相结合的风险结算体系。
2.1汇付结算
汇付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是指进口商将钱款交付给银行,银行接受委托以一种方式将钱款交付给出口商的过程。这种方式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由债务人主动向债权人付款的结算方式。由于这种方式更加安全便捷,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厂商更愿意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易。随着贸易种类的增多,范围的增大,汇付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贸易结算,在非贸易结算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要是属于国际间资金的调拨都可以通过汇付的手段来实现。由于汇付是属于通过第三方银行进行的结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进口商而言,一旦选择预付款的方式进行交易,就会延长资金的占用时间,使得本企业流动资金的一部分不能流动,一旦中间环节出现任何问题,进口商将会把自身暴露在风险之下,承担所有的风险,而出口商将不会承担风险;二是对于出口商来讲,如果选择赊账或者货到付款的方式,风险就转移到出口商本身上来,一旦中间环节出现问题,或者进口商收货之后不付款,全部风险由出口商承担;三是对于采用票汇额的方式来进行交易,容易出现假汇票的情况,出口商容易收到假汇票使得钱货两空,风险全部由出口商承担;四是选择电汇或者信汇的方式,在出口商将货物发出之后,银行解付之前,进口商向银行提出撤销汇款的请求,从而使结算风险产生。[1]
2.2托收结算
托收是指出口方向进口方收取款项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之间,出口商在发货之后将相关单据交给银行,通过汇票委托银行向进口商收取货款,将相关单据手续转给进口商的方式。托收不属于债务人或者进口商主动付款的方式,而是通过银行向进口商也就是债务人主动催收货款的方式,而这一形式的收款对象只能是相应的进口商,其他的付款人不能实现。托收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在国际贸易中若双方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在出口商将货物发出后委托银行进行收款,银行在催收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进口商不按照约定时限付款或者是临时提出一些折价要求,出口商已经将货物运到进口商国家,而进口商由于自身原因不愿意支付货款,又或者是想将货款价格压低,又或是受国内及国际行情影响导致经营出现问题、财务状况不佳等问题,容易使进口商无限期延期付款,无疑将加大出口商的风险,托收结算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买家的信用而定,一旦出现不讲信用的买家,就会对卖家产生经济损失,对出口商而言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二是银行工作不到位,在实际贸易中不去验证单据的真实性,或者银行自身工作失误,在进行收款的时候,进口商就不用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风险就转嫁到银行身上;三是不同国家之间托收的制度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家对托收的管理也不同,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还需要更加了解各个国家的托收制度,如果对某一国家的制度不了解,在实际贸易中容易产生相应的结算风险。
2.3信用证
信用证是一种由开证申请人向银行提出申请对出口商做出书面承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凭借相关单据向银行申请付款的支付结算方式,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银行一旦做出信用证则将风险转移到自身,是由银行承担风险的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方式。出口商与进口商接受信用证,就需要承担一定的付款责任,信用证是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中最常采用的一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无论是哪种结算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信用证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进口商或是出口商有可能会增加软条款以及伪造信用证,一旦银行没有发现,银行将承担经济损失;二是银行出具信用证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在实际结算的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交易双方中的某一方出现经济损失;三是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不仅要承担商业风险,还要避免国家间的政治风险以及战争风险的出现;四是国际付款一般追求实效性,而信用证需要的手续相对复杂,资料的来回传递需要时间,就导致信用证的时效性相对汇付以及托收显得不足。[2]
3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风险控制
3.1汇付结算方式的风险控制
当今国际贸易往来中小额的交易比较常使用汇付的手段进行支付结算,但是不论用什么样的支付结算方式都不能彻底避免风险,不能保证绝对的支付安全。对于交易的不同角色来说,应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为自己规避风险。对于卖方来说尽量使用先付款的方式为自己规避风险,就买方来说在了解卖方信用,并且卖方信用很好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交易。汇付主要是依靠买卖双方的信用水平,如果双方信用良好,使用汇付这种手段都不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与买卖双方的信用程度是有高度关联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在选择汇付这种结算方式之前,为了避免对自身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应该先做完善的背景调查,对对方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资质、信用历史等都需要做深度的调查,是否曾经存在过贸易中的不良信用记录,确保一切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进行下一步的谈判合作。在贸易中选择资质好、背景好、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不能保证对方信用的前提下不选择汇付这种结算方式。
3.2托收结算方式的风险控制
在交易之前应该对对方企业做好详尽的背景调查,信用是否良好,是否出现过不良信用记录,与背景及信用良好的企业合作是规避风险的前提。即使对方企业是本企业的经常合作伙伴,也要实时审查对方的资质,随时更新企业的背景调查,以防本企业麻痹大意给对手企业可乘之机,利用与本企业交易往来密切这一特点对本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背景调查主要包括对方的经营状况、经营资质、资信状况和能力等,尽可能全面覆盖对方整个企业,全面规避风险;深度研究对手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是外汇管理办法以及货物进出口管理办法,例如一些国家明确要求企业要先在国家备案获得某种商品的进口许可证之后才能进口该产品,出口商在出口之前就应该调查清楚进口商是否持有该种商品的进口许可证,以及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近期内进口国家相关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以防出口商将货物运送到进口国之后,由于进口商不具备资质,导致货物不能出港,停靠在码头,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一些国家明确要求企业在获得相关的外汇许可证件后可进行结汇,企业在进出口之前要了解清楚对手企业是否具备这种资质,以防止货物出口之后无法及时进行收汇工作,造成钱货两失;选择资质良好的银行进行合作,在实际的国际贸易中大部分的企业都赞同进口商选择代收行,所以在代收行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出口商要慎重考虑进口商选择的代收行,因为在货物远期交单的时候,进口商往往会通过与代收行的关系提前拿到提货单而进行提货,实际上货物会提前到达进口商的手中,而此时进口商容易以各种借口来推脱付款,增加了出口商的风险,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就要全面考虑代收行的资质来减少出口商所承担的风险。
3.3信用证的风险控制
信用证作为国际间应用最为广泛的结算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在选择信用证这种方式之前要尽量避免风险,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全面调查对手企业的经营实力、经营现状以及信用程度,通过调查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筛选掉一些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二是选择具有良好背景的开证银行,开证银行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银行时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资质且资质全面的国有大银行,要全面审查那些出口业务不熟以及资质不良的小银行,必须严格审查小银行是否有与进口商私下开具信用证的行为。一旦查明有此项行为应坚决不与其合作;三是选择开证银行的同时也要选择一家不是开证银行的银行对本次信用证进行保兑,保兑银行也必须是有相关资质且信用良好的优质银行。
4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多种多样,而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的同时也需要面临风险,无论是作为进口商还是出口商甚至是银行都不能完全避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风险,这就要求在进行国际贸易之前要严格审查资质,选择适合自身的贸易结算方式,将风险控制到最低标准,用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罗俊勤.外贸企业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改变与发展趋势的调查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117-119.
[2]武丽君.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风险的控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199-120.
截至2012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3200万家,较2010年1100万家翻了3倍。2010年,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工业领域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自2010年,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完成从一般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传统行业,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展的转变。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比重持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升级中,中小企业充当产业转移的重要角色,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过去五年中小企业发展平稳快速,但在十二五期间,依然面临许多挑战:(1)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中小企业扎堆现象严重,部分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以传统产业发展为主,创新服务型产业较少,高耗能行业占比高。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落后。总体上中小企业依然比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结构待优化。(2)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中小企业代工生产较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从事耗能、污染行业。随着资源、环境、人力成本的上升压力,传统的模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未来中小企业发展更加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技术为先导。(3)竞争更加激烈。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市场越来越国际化,进出口优惠政策减少,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收窄。如果在技术上没有创新优势,靠过去的成本利差很难生存。(4)融资难依然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没有资金扶持,很难进行新产品的投放研发。繁琐的融资手续,苛刻的抵押担保条件,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大门依然很难打开。
二、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特点
《巴塞尔协议》(2004-6)认为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运用短期性结构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简而言之,围绕着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统称为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涉及进口和出口企业,通过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短期和长期的融资,常见的融资产品有:即期(远期)信用证、进口押汇、离岸代付、出口双保理、假远期信用证、外保内贷等。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为: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中占比小
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始发展,得益于成本优势,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2007年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2012年达到了3.87万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2010年中小企业出口总额已达到1.57万亿,占据进出口总额50%的份额。但是金融机构对于进、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却进展缓慢。一是门槛较高,二是产品落后。刘春兰(2006)指出国际贸易融资在中国外贸企业各种融资方式的20%,在这1/5的比例中,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强
国际贸易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成本较低的融资产品,随着中小企业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比重逐年提高,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持续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商业银行,但从商业银行获得的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
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单一
信用证结算是当前用的最多的一种融资方式,与国外层出不穷的融资工具比较,金融机构的创新度不高,不能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变革,进口押汇、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传统模式已经广泛应用,银行间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从没有降低过。即便是同样一笔业务,各个银行的标准不一,导致时效性降低,贻误企业的贸易商机。
4.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多以间接融资为主
2012年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5841亿元,首次公开发行A股154只,筹资1034亿元。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74只,筹资351亿元。2011年上市公司累计筹资6780亿元,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47亿元。2012年募集的资金中,创业板占整个上市公司的6%,可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微乎其微,融资还是主要靠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
三、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的国外经验借鉴
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比例达到97%,吸纳就业人数占比60%。即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50%。中小企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经济条件下,其融资模式存在差异,以美国的市场主导直接融资模式和日本的银行主导间接融资模式最为典型。
1.美国经验
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达,国际贸易融资金融机构多,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方式有许多可选的空间,目前主要依靠的融资方式路径有:(1)进出口银行:分为直接向外国买主贷款,间接向外国买主贷款,对外国买主提供支付担保,对流动资本提供担保。当进出口贸易融资遇到障碍时,通过它提供资金支持,整个融资业务受国家政策的约束。(2)私人基金公司:主要为从事国际贸易的进口商或出口商补充资金来源,其融资金额大、期限长,而且多是商业银行不愿承担的项目,市场适用性广泛,条件是所有贷款须必须由进出口银行担保。(3)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向国际贸易往来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作为贸易信贷的担保人,让进出口贸易公司融资更快捷。(4)信贷保险协会:1961年成立,主要是防范风险,因政治或经济原因发生坏账蒙受损失进行担保。对美国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进行担保或融资。(5)贸易开发署:帮助美国出口商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解决中小企业对风险把控不强,对项目投资不明问题,开发署出具可行性研究计划,在计划阶段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2.日本经验
目前,国际货款结算的常用支付方式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间国际贸易的发展,信用证已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要的支付方式,为中小企业普遍接受,此外国际保理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也增加迅速,由于它不占用买方的资金,对贸易双方来说又手续简便,所以很受大公司的欢迎。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一种支付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利弊才能在使用中发挥优势减少风险。
一、不同支付方式的性质与特点
汇付,又称汇款,属于买卖双方的一种商业信用。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汇付方式结算货款时,银行只提供服务,因此,使用汇付方式完全取决于买卖双方的信任,卖方交货后交出单据,买方是否按时付款,取决于买方的信用。同时汇付也可以是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提供信用的一方所承担的风险很大,所以在实践中,除对本企业的联号或分支机构和个别极可靠的客户在预付货款或货到付款时采用汇付外,汇付主要用于定金、货款尾数及佣金的支付。
托收,也称银行收托,其性质也为商业信用。银行在办理托收业务时,只是按委托人的指示办事,并不承担保证付款人必然付款的义务。如果进口商破产或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出口人则可能收不回货款,同时在进口人拒不付款赎单时,除非事先约定,银行也没有义务代为保管货物,在货物已到达目的地的情况下,出口人要承担在进口地办理提货、交纳进口关税、存仓、保险、转售以至被低价拍卖或被运回国内的损失。尤其在承兑交单条件下,进口人只要在汇票上办理承兑手续,即可取得商业单据,凭此提取货物;出口人收款的保障就是进口人的信用,一旦进口人到期不付款,出口人便会遭到货款全部落空的损失,所以承兑交单比付款交单的风险更大。采用托收方式收取货款,对卖方来说有相当的风险,但对进口人却很有利,托收可免去申请开立信用证的手续,不必预付银行押金,买方就可减少费用支出,也利于资金的融通和周转。所以采用托收方式应特别注意对进口商资信的考察,一般只采用付款交单方式,采用承兑交单要从严。
信用证,是银行的一种信用,它体现了银行向受益人做出的一项有条件的付款承诺,信用证在实际使用中符合:1)开证银行负首要付款责任,即主债务人,出口商通过向信用证上的开证银行交单获得付款的,而无须先找进口商,开证行对受益人的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2)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其开立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一旦生效,就成为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另一种契约。信用证是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开证行和受益人以及参与信用证业务的其他银行均应受信用证的约束,开证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只凭信用证所规定的完全符合要求的单据付款。3)信用证方式是纯单据业务,银行处理的是单据,对货物的真假好坏不负责任,对货物是否确已装船、是否中途损失、是否到达目的港等都不负责。也就是说,如果进口商碰到货物的数量、质量与单据不符,有对受益人提出索赔的理由,但银行不能以进口商提出的货物与单据不符作为拒付的理由。银行对信用证中的非单据化要求可不予理会。4)银行付款的依据是“严格相符”原则,只要单据与单据相符、单据与信用证相符,即只要能确定单据在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银行就得凭单据付款。因此,在使用信用证支付的条件下,受益人要想银行及时付款,必须做到“单、单相符”、“单、证相符”。
国际保理,即国际保付业务,它的信用取决于保理商的性质。国际保理业务有别于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大传统国际结算手段,其无论对出口商还是进口商都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对出口商而言,保理商可以代出口商对进口商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与监督,从而为出口商的销售提供依据和信息。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完毕并向保理商转让发票等单据后,即可获得70%~80%或以上的融资,提高了收汇速度,加快了资金融通。只要出口商交的货物符合合同规定,出口商即可将进口商破产或拒付等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完全转移给保理商,相比L/C付款方式,能更大程度地保护出口商的利益。对进口商而言,由于保理业务由保理商先行付款,可以省去买方高昂的开证费用及押金等支出,从而降低了买方的交易成本。
二、不同支付方法的融资做法
汇付方式下的融资主要是通过买方付款时间来体现的。采用预付货款和订货付现,对卖方来说,就是先收款后交货,对卖方最为有利;反之,采用赊销,卖方来说,就是先交货,后收款,卖方不仅要占压资金而且还要承担买方不付款的风险,因此,对卖方不利,而对买方最为有利。所以当买方先付款,卖方后交货时,相当于卖方获得了资金便利;相反,当卖方先交货,买方后付款时,相当于买方获得了资金的便利。
托收方式下的融资分为出口押汇和进口押汇。出口押汇主要由托收行在付款人(合同买方)付款之前先买入卖方的单据,使卖方在交单后就能获得资金的便利。进口押汇则是通过允许买方延期付款,或在先得到单据并提货后再付款,从而获得资金的便利。托收方法下的远期付款交单,如果付款日期和实际到货日期基本一致,进口人就可以不必在到货之前付款。而如果付款日期晚于到货日期,买方为了抓住有利行市,不失时机地转售货物,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在付款到期日之前付款赎单,扣除提前付款日至原付款到期日之间的利息,作为买方的一种提前付款的现金折扣。另一种做法是,代收行对于资信较好的进口人,允许其凭信托收据(Trust Receipt)借取货运单据,先行提货。这种信托收据做法通常包括有经出口商授权和未经出口商授权两种。由代收行自己向进口人提供的信用便利,与出口人无关,因此,如代收行借出单据后,到期不能收到货款,则代收行应对委托人负全部责任。但如经过出口人指示代收行才借单的,即由出口人授权银行凭信托收据借单给进口人,即所谓“远期付款交单凭信托收据借单”(D/P-T/R),那么进口人在承兑汇票后即可凭信托收据先行借单提货,日后如果进口人在汇票到期时拒付,则与代收银行无关,应由出口人自己承担风险。这种做法的性质与承兑交单差不多,因此,使用时必须从严掌握。另外,承兑交单本身即是由出口人先交出商业单据,再由进口人到期付款,只要付款期限足够,进口人就能因此而得到资金便利。
信用证在融资方面也是通过出口融资和进口融资来实现的。出口融资有:1)打包贷款。由出口商在装船前,凭信用证向出口地银行借取打包放款,并可在装船后,凭单据向出口地银行叙做押汇。对出口地银行来说,因有开证行的信用保证,只要出口商交来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即可垫款叙做押汇,然后向开证行或其指定的付款行要求付款。2)预支信用证。由开证行向受益人开立可以在交单前先行支款的信用证,而后在交货之后再向银行交单,这种预支的货款通常不会被追索。3)议付信用证。出口商在交货交单后即可从议付行得到垫款,早于开证行的付款。出口人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得到资金便利。进口融资有:1)提供开证便利。进口商在银行开证时,可以无需付给银行全部开证金额,只需提供一定数量的押金。由于进口商只交部分押金或少量押金,从而减少了进口商的资金占用。2)远期信用证并信托收据。进口商可通过出立信托收据先从银行借出单据,提取货物而后再与银行结算货款。这样使得进口商获得资金便利。
国际保理的融资也分为出口融资和进口融资两类。出口融资由出口商在发货或提供服务后,将发票通知保理商即可获得不超过80%发票金额的无追索权的预付款,提高了收汇速度,加快了资金融通。这种预付款不要求出口商做有关担保或抵押,只要出口商的交货条件符合合同规定即可;另一方面,保理业务由保理商先作付款,然后才向进口商结算,也相当于为买方提供了信用放款,进口商可以因此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其资金利用率。在发达国家,国际保理紧随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支付方式的风险防范
不同的贸易支付方式会有不同的风险表现。由于每种支付方式都有利弊,在选用支付方式时应慎重考虑,并从多方面着手注意防范风险:
1.慎重选择贸易伙伴
防范支付方式的风险,首先要从交易对象选择开始,对贸易商而言,选择资信好的贸易伙伴是重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在寻找贸易伙伴和贸易机会时,应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如参加交易会和实地考察)来接触和了解客户。在签订合同前,应设法委托有关咨询机构对新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以便心中有数,做出正确的选择。对有过多年交易记录的老客户,要注意其近期有无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情形发生。
作为出口商在调查和考虑了进口人的资信情况和经营作风后,应妥善掌握成交金额,不宜超过其信用程度;还要注意了解进口国家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条例,以免货到目的地后,由于不准进口或收不到外汇而造成损失;要了解进口国家的商业惯例,以免由于当地习惯做法影响安全迅速收汇。
作为进口商应了解出口商的生产情况和经营作风,以减少由于出口商的欺诈行为或由于货物问题所遭受的损失。
2.要选好相关中间方
国际贸易支付需要通过一个中间方帮助买方和卖方共同来完成,因此选好有关中间方也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方面。从这几种支付方式来看,参与支付的中间方主要是银行或保理商。要选择信誉好,服务好的银行,在汇付和托收方式下,资信好的银行能为进出口商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信用证方式下对开证行的资信把握非常重要,信誉好资金实力雄厚的开证行是受益人得到付款的基本保证;在国际保理方式下,选择信誉好、财力雄厚、富有经验的出口保理商是成功的关键。信誉好、富有经验的出口保理商可以帮助出口商进行风险把关,并选择好的进口保理商进行合作,好的进口保理商能迅速准确地评估买方资信,与买方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同时迅速收取账款。优秀的保理商还可帮助减少履约问题和风险的发生或使之降低到最低限度,能适当处理争议及区分真假争议。另外,优秀的保理商知道如何选择适合的保理业务产品或服务避免产生争议。
3.签好相关合同
在国际贸易中将国际贸易支付事项明确写入贸易合同,是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对汇付和托收而言,在贸易合同的支付条款中应该对具体支付方法、期限、金额做到明确约定。在信用证方式下,应将开证事宜在订立贸易合同时就予以约定,约定有关开证方式及其条件,开证期限,信用证基本内容及出口商有权依据合同修改信用证等事宜;同时出口商要对信用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有问题的内容坚决要求修改。国际保理方式下,出口商需与保理商通过保理合同明确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该合同间接影响着销售合同。保理合同可设立诸如:出口商保证条款,及时通知条款,附属权利转让条款,货款追索条款等,为出口商和保理商作出保障。
4.注意支付方式与交易条件的协调
支付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到合同采用的贸易术语。支付方式在不恰当的贸易术语情况下可能导致卖方收汇风险的产生,如采用货到付款或托收等商业信用的收款方式时,应尽量避免采用FOB或CFR术语。因为这两种术语下,按照合同的规定,卖方没有办理货运保险的义务,而由买方根据情况自行办理。如果履约时行情对买方不利,买方拒绝接收货物,又未办理保险,这样一旦货物在途中出险就可能导致钱货两空。类似由买方办理运输和保险的贸易条件都不应与货到付款和托收一起使用。如不得已采用这类术语成交,卖方应另行投保卖方利益险。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
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渐进性升值,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持续升值,会使其出口下降,进口上升,贸易顺差减少。但我国自从汇改之后这一现象并未出现,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顺差1608亿美元,2006年顺差2499亿美元,2007年顺差达3718亿美元。其原因在于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特殊性,即加工贸易出口有相当大比重,近年的比重一直超过总额的一半,而加工贸易进口环节的成本降低可以减缓出口环节因本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在现行的贸易政策下,实际税负的差异和本币的升值导致的出口利润降低成为促使企业从一般贸易出口转向加工贸易出口的动力。
一、一般贸易出口企业的税负及利润分析
假定某生产型出口企业A全部产品出口销售额为400万元人民币(不含增值税,下同),美元兑人民币初始汇率为8.0,升值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7.0,即人民币升值12.5%,而以美元计价的商品销售价格不变。生产耗用的原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全部国内采购,总成本为300万元人民币,不考虑人工成本,增值税率17%,该产品出口退税率13%。
1.企业税负分析。一般贸易出口货物耗用原材料、辅助材料是国内采购,因此购进原辅材料时所需负担的进项税额为300×17%=51(万元),无法退税转入成本的损失400×(17%-13%)=16(万元),留抵税额51-16=35(万元),而免抵退税额400×13%=52(万元),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因此企业的出口退税金额为35万元,企业的实际税负为51—35=16(万元)。同理可计算人民币升值后企业实际税负为14万元。
2.企业利润分析。初始条件下,企业出口利润为400-300=100(万元),加上出口退税金额35万元,则企业利润率为(100+35)×100%/400=33.75%。
升值后假定出口销售价格不变,即按美元核算的销售额不变,共计50万美元。由于国内采购原辅材料,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采购成本没有影响,国内总成本仍然为300万元,而总收入变为50×7=350(万元),企业出口利润为350-300=50(万元),加上出口退税金额35万元,则企业利润率为(50+35)×100%/350=24.29%,和升值前相比,利润率下降约28%。
二、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的税负及利润分析
这里选择加工贸易中的进料加工为例进行分析。进料加工是我国企业从国外保税进口原辅材料,加工后再出口外国。根据我国的外贸政策,进料加工免征进口税和增值税,材料款也不能退税。企业的出口情况及出口退税同上,生产耗用的原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变为国内采购100万元人民币,国外保税进口200万元人民币,总成本仍为300万元人民币。
1.企业税负分析。初始条件下,国内购进原辅材料时所需负担的进项税额为100×17%=17(万元),无法退税转入成本的损失(400-200)×(17%-13%)=8(万元),留抵税额17-8=9(万元),而免抵退税额(400-200)×13%=26(万元),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因此企业的出口退税金额9万元,企业的实际税负为17—9=8(万元)。同理人民币升值后的企业实际税负为3万元。
2.企业利润分析。初始条件下,企业出口利润为400-300=100(万元),加上出口退税金额9万元,则企业利润率为(100+9)×100%/400=27.25%。
人民币升值后,进料加工出口耗用的原材料25万美元是国外免税购进,可因升值而享受成本节约,只需人民币175万元人民币。出口销售价格共计50万美元,合350万元人民币。企业出口利润为350-(175+100)=75(万元),加上出口退税金额9万元,则企业利润率为(75+9)×100%/350=24%,和升值前相比,利润率下降约12%。
综上所述,首先就企业的实际税负而言,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下企业的税负更低,可以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其次,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相比,对抗人民币升值风险的能力较差.上面的例子中,人民币升值相同幅度,但一般贸易的利润率下降幅度远远超过加工贸易。出口商可以从加工贸易的进口环节中得到本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成本下降的好处,部分补偿人民币销售收入的下降,因此对企业来说加工贸易出口优于一般贸易出口,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企业出口贸易方式偏向加工贸易。
参考文献:
[1]许梅恋:人民币升值对降低我国贸易顺差的作用分析—基于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J].2008(3)
[关键词] 要素结构 贸易增长方式 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据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注重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取得了巨大成绩。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位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贸易增长呈现出以数量扩张为基本特征、以加工贸易为出口贸易主要形式的特点。但现有贸易增长方式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贸易对国内的技术进步贡献不大、贸易条件恶化、国民福利水平下降等。中国面临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只有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对外贸易才能长期健康的发展。
一、要素结构优化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
要素结构是指某一时点经济中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存量的相对份额。随着资本的积累,一国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也在不停的变化之中,也就是说要素结构在长期是可以改变。而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会减少另一种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资本要素存量相对增加的国家,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趋于萎缩,产业结构也会随着要素结构的提高而不断变化。
杨小凯、林毅夫、李永军等人的研究表明,一国经济剩余多,资本积累快,资本由相对稀缺逐渐变得相对丰富,而劳动则由相对丰富逐渐变得相对稀缺。只要一国能适应这种资源禀赋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经济的技术含量相应提高,产业结构也就实现了升级,比较优势就实现了动态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就带动贸易结构的升级。
同样,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动态比较优势是可以创造的。生产要素因子包括先天要素和后创要素。先天要素就是H-O定理强调的人力资源和天然资源,也就是一国先天拥有的资源禀赋,而后创要素也称为高级要素,包括资本资源、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等方面。高级生产要素是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一国低成本竞争优势是低层次的竞争优势,仅需要具有足够丰裕的先天要素就能够形成,容易被超越。而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是高层次的竞争优势,能带来更高的效益,且在竞争中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其形成的基础是一国的后创要素,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建立可以通过钻石体系中的各种因素相互配合形成。
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依靠劳动力比较优势,贸易增长也是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比较优势的转变。推动比较优势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的积累;第二,技术进步。因此,要素结构优化是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
二、要素结构优化的途径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遵循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竞争力增强,通过积累和引进外资,资本要素由相对稀缺逐渐变得相对丰富,资本的价格也由相对昂贵逐渐变为相对便宜。
1.要素的积累
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中自然资源是先天给定的,在生产中大规模增加自然资源比较困难。劳动力的增长受到人口出生率的限制,各国劳动力变动的差异不大,一般年增长率在1%~3%之间。惟一对经济增长率有大的影响的是资本积累的变化,而不同国家在资本的积累率上有很大的差距。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国逐步实现按比较优势安排产业结构,加之储蓄率一直较高,资本积累十分迅速,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资本要素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变中国要素禀赋的状况。中国要提高自身要素禀赋的结构,首先得立足于国内资本的积累。
2.要素的流动
要素的流动是要素结构提高的另一途径。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生产要素在跨国流动,促使一国的资源禀赋得以直接调整。跨国要素的逐利行为总是使该种要素流向相对稀缺的地区,以便于获得较高回报。
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通过国际要素流动模型进行分析。假设中国劳动充裕,美国资本充裕。图1说明了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横轴线代表中美两国的劳动力,从左自右是中国雇用的工人数;从右自左则是美国雇用的工人数,左边的纵轴线代表中国的边际劳动产出,右边的纵轴线表示美国的边际劳动产出。我们假定起初中国的工人数为OL1,美国的为L1O*,在这种分布下,中国的实际工资(点C)比外国的实际工资(点B)要低。如果工人能够自由流向支付高工资的一国,那么他们就会从中国流向美国直到两国的实际工资率相等为止。这样,世界劳动力的最终分配会在点A,在这一点。中国工人为OL2,美国为L2O*。
图2说明了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横轴线代表中美两国的资本投入数量,从左自右是中国投入的资本数;从右自左则是美国投入的资本数,左边的纵轴线代表中国的边际资本产出,右边的纵轴线表示美国的边际资本产出。与劳动流动相反,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点F)比美国(点G)要高。如果资本能够自由流向高回报率的一国,那么他们就会从美国流向中国直到两国的实际资本回报率相等为止。这样,世界资本的最终分配会在点E,在这一点。中国资本为OK1,美国为K1O*。
理论上,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是可以自由流动。但现实生活中,资本以国际直接投资等形式很容易实现国际间流动,但劳动的流动却因难重重,几乎很难大规模的实现。因此,两者的流动存在着不对等性。中国具有劳动资源的比较优势且不转移,而中国又能通过资本的流入改变要素结构。
三、要素结构优化的具体措施
1.国内与国外要素的组合
中国拥有13亿人口,人口总量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劳动要素存量巨大,并带动增量扩张,增量不断转化为存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新一轮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国提供了产业升级、发展的重大机遇。发达国家在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重点从原来的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以及资本密集型的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日益成为重点领域。我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力度,以国内劳动资源优势与国外非劳动资源优势的动态嫁接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国内劳动资源优势与国外非劳动资源优势的动态嫁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2.国内不同区域要素流动与组合
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东中西部梯级发展的格局。东部地区在经历了近30年的持续发展后,一方面其劳动的边际成本在不断攀升,在劳动资源上的比较优势正在趋于弱化;另一方面资本、技术要素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东部地区在技术、资本等方面相对丰裕。而中部地区河南等省均是人口大省,拥有劳动力的优势,西部地区如新疆、青海等省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拥有资源的优势。中国加快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通过“中部地区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形式,促进省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东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同时,引导资本向中西部流动。
参考文献:
[1]杨小凯 张永生 :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经济学(季刊),2001,(1)
[2]林毅夫 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管理世界,2003,(7),21~28
[3]林毅夫 蔡 李 周: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1999,(5),4~20
[4]张亚斌 易红星 林金开:进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11),63~65
关键词:外贸;支付方式;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03-02
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磋商流程通常由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构成,其中还盘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还盘是受盘人对发盘函中价格、质量、数量、支付方式、保险等做出变更和修改,一笔业务涉及到的交易条件很多,但真正能引起还盘的因素并不多,买卖双方还盘的诱因都是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所以我们要明确哪些交易条件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根本利益,哪些交易条件关系到买卖双方的非根本利益,一般而言,凡是涉及到商品的包装、装运期、保险等因素都属于非根本利益性因素,这些条款即使产生异议,双方稍做妥协让步是可以达成一致的;价格和支付方式几乎是每一笔业务还盘的焦点因素,因为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根本利益,而支付方式选择的优劣,尤其对卖方来讲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收汇。价格因为具体量化,容易操作,双方经过折中让步,比较容易达成一致,而支付方式由于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一时难以谈妥,往往成为一笔交易能否达成的决定性因素。
一、案情介绍
下面是笔者实习指导学生2012级国际贸易专业李某在石家庄一家化工产品企业实习时碰到的一个案例整理而成,案例内容如下。
石家庄XX化工有限公司主营化工染料的出口业务,2014年5月业务员李某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得知印度某公司正在求购氧化铁,于是发盘给印度公司希望建立业务关系,在发盘信中采用的支付方式为:T/T in advance or L/C at sight,发盘信发出后,很快收到回复,印度公司在回复函中明确表示:We appreciate your price USD630 PER M/T CFRCalcutta,but our mode of payment term is 100% D/P at sightthrough from first class bank only for the first dealing。after accomplish the first deal,we will use the T/T in advance.We never work with L/C at sight.
考虑到初次合作,对印度客户的资信状况不是特别了解,不能贸然接受D/P at sight,在给客户的答复函中李某坚持L/C at sight,最后收到客户的答复是:If you still insist on L/C,we would rather give up the deal,please think over other payment terms.
经过多轮还盘,双方虽然在价格上达成一致,但是在支付方式上难以谈妥,面对客户近乎最后通牒的答复,李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进一步还盘,向笔者求助。
二、案例解析
这是在外贸业务中围绕支付方式展开的一个典型案例,在本案例中业务员李某在对印度客户资信状况不了解的情况下,从安全收汇的角度出发,坚持选择信用证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印度客户的回复函中得知,他对石家庄化工公司的报价非常认可,同时告知他们从来不做信用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李某一味地坚持信用证付款方式,这笔业务只能以失败告终。那么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被客户接受,又不影响我们安全收汇呢?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从这笔业务客户之间的往来函电中,我们可以看出客户虽然排斥信用证(L/C),但是他对付款交单(D/P)和电汇(T/T)并不排斥,同样由于和中方公司是第一笔业务,考虑到收货安全,也不敢贸然采用T/T INADVANCE,但明确表示这笔业务结束后,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双方合作满意的话,可以考虑T/TIN ADVANCE。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得更宽广一些,单纯的选择一种支付方式,要么对出口商有利,比如:L/C(信用证);要么对进口商有利,比如:D/P(付款交单);实际上目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呈现多样化,那就是多种支付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不仅兼顾了买卖双方的风险,而且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利益。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折中买卖双方的利益需求点,考虑采用T/T和D/P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操作为签订合同后电汇支付30%货款,剩余70%货款装运后委托银行收取,英语表述为,30%T/T in advance,the balance 70%D/P At sight.这种支付方式比较灵活,有了前期电汇款做保障,减少了付款交单给出口商带来的潜在收汇风险,对排斥信用证方式的客户比较容易接受。正是在笔者的提示之下,李某最终顺利地达成了这笔交易。
三、支付方式选择策略
(一)尽量采取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
在外贸出口贸易中,一般说来,使用银行信用证比使用商业信用对出口商安全收汇较有保障,而采取即期付款又比远期付款有利。所以对出口商而言,为了安全及时收回货款,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是首选的结算方式。如果有可能更应该争取到以预付货款的方式支付。但是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有时国外客户不愿接受,为了能够达成交易,也可以接受其他结算方式。
(二)选择适当的商业信用方式
如果客户的信用状况值得信赖,由于风险较小,就可以选择手续比较简单、费用较少的商业信用方式结算。此外在货物销售不畅或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有时出口商在支付方式上往往要做出一些让步,通过商业信用方式吸引客户成交,否则就可能难以达成交易。但是在使用商业信用结算货款时,一定要注意风险的防范。
(三)灵活运用电汇的前、中、后组合方式达成交易
电汇由于操作流程简单,费用较低,所以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在实际业务中,根据货款的付款时间,分为前T/T,中T/T,后T/T,一般交易金额不超过两万美金的订单,要争取以前T/T方式达成,如果买方担心卖方不能按时装运,可以以中T/T方式达成;如果买方对商品质量有顾虑,可以采用前、中、后三种组合方式。
、
(四)灵活将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因为单纯地采用一种支付方式,要么对卖方有利,比如货前电汇和信用证。要么对买方有利,比如付款交单和承兑交单。除了在一笔交易中选择一种结算方式以外,在特定的场景我们要灵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结合起来加以运用,这样可以兼顾和折中买卖双方的利益,更容易达成交易,这也是目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发展的趋势。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信用证与汇付相结合。信用证与汇付结合是指部分货款采用信用证,余款采用汇付。另外,对于特定商品或特定交易需进口商预付定金的,也有规定预付定金的部分往往以汇付的方式支付,其余货款以信用证方式结算。英语表达:30%T/T IN ADVANCE。THE BALANCE 70%L/C ATSIGHT.
2.信用证与托收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一笔交易的货款部分用信用证、部分用托收方式结算。在实际业务中,托收必须是付款交单(D/P),出口商签发两张汇票,属于信用证部分货款凭光票付款,而全套货运单据则附在托收部分的汇票下,按即期或远期托收。这种做法,对进口商来说,可减少开证金额,少付开证押金,少垫资金;对出口人来说,因有部分信用证的保证,且货运单据跟随托收汇票,开证银行须待全部货款付清后才能向进口商交单,所以,收汇比较安全。在实践中,为了防止开证银行在未收妥全部货款前即将货运单据交给进口商,要求信用证必须注明“在全部付清发票金额后方可交单”的条款,在出口合同中也应注意规定相应的支付条款,以明确进口商的开证和付款责任。英语表达:40%L/C AT SIGHT,60%D/P AT SIGHT.
一、 中韩易发展现状分析
两国的易依赖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韩国对中国的市场依赖程度非常高,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拉动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表1所示,2005年我国对韩国的双边易额突破千亿美元,是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时易额的22.3倍。2008年,中韩两国易继续稳步增长,全年易额为186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继续保持我国第六大易伙伴国地位,我国也仍是韩国第一大易伙伴。2009年,中韩两国易形势不容乐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两国易总额162.3亿美元,下降16.0%,其中我国对韩国出口536.8亿美元,下降27.4%,自韩国进口1025.5亿美元,下降8.5%。但是2010年中韩两国的易又迅速回暖,易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071.7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了32.6%。
二、主要结算方式风险的比较分析
在国际易中最常用的三种支付结算方式是汇付、托收和跟单信用证。如下表所示,汇付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所以如果采用托收和汇付(包括预付货款、付款交单等)的支付方式,银行是没有风险的,银行在这里担任的只是一种汇款和代收货款的中介角色,并没有承担追回货款的义务,而采用信用证方式时银行一旦受理了申请人的申请便要承担第一付款责任人的义务。
仔细分析发现:对卖方来说,预付货款可以立即使用资金但有价格风险。货到付款对卖方风险极大,即进口方违约风险。付款交单卖方在收到货款前需占用资金,进口方拖延付款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及政治风险。信用证只要能提供与信用证相符的单证,收汇就有保证,但面临开证行倒闭的风险。对买方来说,预付货款能有效控制货源但需提前支付资金。货到付款在收到甚至销售货物后付款,风险最小。托收买方如果拒付,商业信誉会受损。信用证引入银行信用但风险可能被卖方恶意欺诈,占用资金费用较高。
三、中韩易中结算风险分析
(一)从信用状况角度分析
2011年11月份,在韩国各大网站上,“国家破产危机”成为排名第一的关键词。受到美欧等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韩国经济增长确实面临下行风险,韩国银行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credit default swap, CDS)溢价继续飙升,甚至超过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法国。据了解,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它其实就是一份保单,购买CDS者在贷款人违约后,可以从售卖CDS者处得到赔偿。CDS的溢价波动可以体现该国的违约率,溢价越高,违约率越大。但是影响一个国家信用状况的因素很多,我们不能就CDS溢价的飙升便单方面的片面的认为韩国信用危机严重,从而减少与韩国的易量。就整体的情况来看,韩国的信用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从下表可以看出,三大评级机构都将韩国的信用评级维持在A级以上,这表明韩国的投资品质优良,本金利息安全。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应该对韩国的信用状况给予积极的肯定,但是韩国近期遭受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和经济增长疲软的双重挑战,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违约的危险性。
(二)从汇率角度分析
在对外易中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结算货币,一般要遵循“软进硬出”的原则,即进口方应尽量选择软币作为交易的结算货币,而进口商则应尽量选择预期走势强硬的货币作为结算的货币。
如上图所示,韩元兑美元周五(2011年9月30日)收盘下滑,收于185.058,而整个9月份下跌了9.5%, 创2009年2月以来最大单月百分比最大跌幅,月走势创逾两年半以来最差。另据韩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2009年8月季调后工业生产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且降幅高于预估,全球需求放缓对韩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所以在与韩国的易中,首先一定要慎重的选择结算货币,因为如果结算货币选择不当的话,那么即便企业能够顺利结汇,也会有较大的损失,而相反如果结算货币选择妥当的话,那么即使易的本身利润不是很高,甚至是亏损的,也有可能令企业扭亏为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说,我国企业在与韩国的易中采用如下策略是比较合理的:进口商采用韩元结算,而出口商采用美元结算是比较合理的。
(三)从韩国的易管制角度分析
韩国对我国很多出口商品管制比较严格。近10年来,韩国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达l6起,占韩国对外全部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19.75%,中国是韩国提起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并且,韩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有愈演愈烈的态势,目前韩国还对4种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分别是一次性打火机、碱锰电池、硅锰铁合金和打印用纸。在关税方面,在韩国列出的那些要加征进口调节关税的初级产品大都是从我国进口的,并且大部分都是我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品。此外,韩国还采用一系列的非关税措施,如采用技术易壁垒,反倾销措施等限制我国产品进入韩国市场,韩国对中国实施技术性易壁垒的商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等),大都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且出口量较大的商品。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采用比较保险的结算方法,比如预先付款或信用证方式,因为一旦是由于韩国政府的易管制问题而引发易争端的话,我们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我国对韩易企业的损失。
四、中韩易结算方式的选择策略
在国际易业务中,为了取长补短,做到既能加快资金周转,又能确保安全收汇、规避国际易风险,以利于达成交易,扩大易的目标的实现,通常在同一笔交易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算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是比较有效的做法。
(一) 银行保函与汇款结合
如果出口商违约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好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的话,进口商就可以凭预付款保函向担保银行索回预付款。在分析我国对韩易现状时,说到了我国对韩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也就是说在与韩国进行易中,我国更多的是以进口方的身份来进行易的,并且我国从韩国进口的都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金额巨大,所以用汇安全显得更加重要。货到付款项下,出口方为防止进口方收货后不履行付款责任,通常要求进口方通过其银行开立以出口方为受益人、相当于货物总金额的付款保函。一旦进口商收到货后不付款,出口商可凭保函向担保银行索赔。这是因为韩国是一块严谨而充满抗议的土地,其经常会以货物的各种莫须有的质量问题而拒绝付款,这时,如果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便可以顺利的索要等同于合同总金额的货款。
(二)银行保函与信用证结合
这种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是:①签订合同后进口商预先支付约等于合同金额10%左右的预付款;②出口商开立相应金额的预付款保函,进口商同时开出相当于合同金额的 80%的进口信用证;③设备装运前,进口商开立相当于合同金额 10%的尾款保函。在 “十二五”期间,我国从韩国引进各种先进装备时,这一结算方式的组合可以有效的发挥其规避风险的作用。
(三)银行保函与托收结合
出口方为保障收汇安全,要求进口商通过其银行开出以出口商为受益人、与托收单据金额的相等、期限长于托收付款期限的付款保函。一旦进口商在付款到期时无理拒付,出口方可向担保银行索取该笔托收项下货款。在我国对韩易中,我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纺织品及原料等附加价值较低的初级产品,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这类产品就更不具有竞争优势了。于是可能以往我国这类商品的出口商所要求的信用证付款很大程度上就要遭到拒绝了。而采用这种方式,既能有效减少进口商的结算费用,同时又保证了我国出口商的收汇安全。
(四)预先付款和信用证相结合
定金的部分以电汇方式预先办理,至于大量的货款,可以采用对卖方有利的支付方式,比如可以用L/C的方式进行大量的资金的传递;至于一些余款,以电汇的方式进行。在中韩易中,一方面,我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我国出口的产品利润低。因此应该尽量采用有保障的信用证或预先付款的结算方式,因为如果利润低的话,则意味着生产该产品时的投入资金,人力等要素更多,那么万一收汇出现问题则出口商将损失惨重。另一方面,因为韩国的一些官方机构常常会应韩国商人的要求,而任意更改认证方法或进口数量,若我们采用此结算方式,此时我们可以预先收到一部分货款,减少一定损失;同时我们可以根据单单相符的原则要求开证行付款,而可以不管其它外部的主观条件的改变。比如我国出口的中药材经常会因韩国标准协会随意更改认证方法而无法顺利结汇,使我国企业损失惨重。
我国企业对韩易在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进行出口易的过程中,要理性处理同客户之间的易关系,不能因为某些传统的观念和想法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其次,在企业允许的能力范围内,企业应该适时的引入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科学的并能有效规避风险管理制度,主动出击,自主选择那些信用较高的,资金状况较好的企业进行易;最后,企业应投入重金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高的外人才,同时多向专业咨询公司或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咨询,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国际易的根本动机在于创汇,在于盈利,所以收汇安全应该是每一个从事国际易相关工作的人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但目前国际易市场毕竟是买方市场,要求用汇付结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在信任的基础上增加采用汇付比例的同时,为了规避风险,也要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易的结算,这更能促成国际易顺利地发展和国际易环境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晓燕,任晓鸿.论国际易支付方式的选择[J]. 商场现代化,2007.09
【关键词】非专业;国际贸易;授课方式;建议
一、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是一门主要研究国家间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规律,以及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该课程主要介绍和讨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涌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认识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趋势,讨论和解释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开放条件下的贸易问题以及相关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品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
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特点是:
(1)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而复杂。一门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内容通常包含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通常情况下,若无特别要求,两大部分都需要在课堂上讲述。
(2)课程设置方面具有独有性。首先,各高校各经管类专业鉴于各自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于国际贸易课程所设课时都相对较少,总学时一般仅仅为48学时。而且,在制定教学大纲方面,内容通常包含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从而使得一门课程的授课时数并不能满足讲授得需求。其次,非专业教学主要以认识、理解为主。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和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并自觉运用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实务操作层面则要求较少。
二、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授课方式的现状分析
(1)授课方式多种多样。由于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本身包括理论和实务部分,同时,国际贸易课程本身就内容多且复杂,所以,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授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最常用的授课方式为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其也是其他课程授课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授课方式造成学生没有自主性,兴趣不高,掌握知识差,实践应用更是无从谈起。毕竟规范化授课与大型精彩讲座不同,单纯的倾听很难实现精力的高度长期集中。
(2)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掣肘了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开展。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效果评价下,通常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而期末成绩(卷面成绩)占较大的份额,通常为70%以上。即使在卷面考核中增大应用类题目的份量,但大部分也为概念、选择、问答和论述类等应试教育的考题模式。
(3)教学方式应用混乱且缺乏系统性。虽然在国际贸易课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但是未达成统一的标准量化,各专业教师大多数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和方式。而该种模式下的教学效果问题,则基于授课教师的能力和方法而参差不齐,甚至远远不如传统式授课方式。而且,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各位国际贸易授课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无统一的标准,缺乏系统性。
三、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
在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上,总体而言,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效果要好于传统式教学,只是其需要逐步完备以更好的适应教师、学生和当今的教学制度环境。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方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完备,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对于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于其他创新性的授课方式上,具体如下:
(1)同一授课内容中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对于同一授课内容应采取其他多种创新性授课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比如在FOB贸易术语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同时也应该引入研讨教学。具体操作为:首先,由授课教师把案例向学生们表述清楚,这时并不是紧接由教师分析案例而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变成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然后,由学生组成小组充分讨论,由学生对案例问题进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多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总结出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而言的就被调到起来,使得课堂由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授课模式。
(2)注重课前知识的预习引导。对于创新性的非专业国际贸易授课方式而言,其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以教师主体为学生中心,形成主动式学习。由于大多数授课方式都需要在课堂来完成,而课堂时间又是极其有限,因此,教师就应该强化学生们的课前知识预习。有鉴于此,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以前都需要进行适当的知识引导。对于不同的授课方式,则需要不同的准备引导。最好是在开课之初就将教学计划明示于学生,其中包含每节课前学生应该做哪些环节,应该提前进行哪些准备等等。同时,为了适当与传统的授课评价体系相结合,可以把这些前期准备的成果以作业的形式于课后进行提交。如在讲授反倾销税时,需要引入案例和研讨式教学,教师则可于前几节课或者于期初就将所要探讨的问题交与学生。这样,学生在具体分析案例和研讨式便有的放矢,而不至于临时翻书查找,将大大提高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3)增强对于学生的课堂激励。创新性授课方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因此,需要对于课堂各环节加强对于学生的激励。当然,激励主要是从课程考核和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层面满足来实现。对于通常的加分激励,这是教师在授课中常采用的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郑展鹏.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2011,(5)
[2]刘德光,黄传荣.互动式模式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3]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式研究与探索,2011,(4)
[4]包翼.试论竞赛式激励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6)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增长方式 企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我国企业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出口贸易主要面临以下问题:首先,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企业出口贸易的正常发展。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交流中的主要障碍,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其质量标准、环保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反倾销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货物实行限制;其次,贸易摩擦的存在。传统增长模式更容易激发贸易摩擦,比如:我国企业出口商品中需求收入弹性弱的商品占很大比重,经常受到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制约,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贸易增长空间被压缩;再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存在不足,贸易增长方式粗放和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最后,出口商品中替代性强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占较大比重,国内企业对出口的依赖程度高,而贸易价格条件恶化,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受阻。
二、我国企业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方向
(一)从资源性产品出口向可持续发展贸易转变。
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资源性产品占很大比重。一些企业为了实现更多的出口收益,不惜大量耗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甚至牺牲环境。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出口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5%~90%,资源与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许多企业走尽可能少的自然资源消耗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我们的企业出口战略转变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期,资源供给与资源短缺、资源利用与资源浪费、资源消耗与资源再生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不断加大,倡导企业从资源性产品出口向可持续发展贸易方式转变,充分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已显得刻不容缓。
(二)从粗放经营向品质型贸易转变。
当前,我国企业出口贸易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产品档次较低,加工制造简单,出口效益有限。比如,我国东北、山东和安徽等地生产的红参经当地简单包装后出口到韩国、 日本等地,只能获取简单劳动价值。而日韩商人对从中国进口的红参进行精细整理与加工、重新包装后,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高档保健食品,大量销往欧美等地,甚至于返销到中国市场,使产品出口附加值提高了几十倍。由于企业粗放型出口贸易经营方式,习惯走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以及高污染排放、难以循环发展的路子,使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增长与社会环境极不协调,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还在国际市场上时常受到反倾销等贸易壁垒的制约。因此,我们的企业要加快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品质,创立出口品牌,增加出口产品经营的附加效益。
(三)从数量增长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
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出口贸易增长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依靠技术创新带来的贸易增长比重较小。据有关资料,我国的钢铁、纺织、服装、轻工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数量占有优势,但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比,技术含量差距较大。要提高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必须走创新型出口贸易增长的路子,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在推动国家自主创新过程中,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这之中,许多企业较早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确立依靠技术创新实现出口增长的新理念。目前,我国家电行业企业不断扩能投资,以高产量、低价格竞争国际市场的态势下,海尔、格力等企业坚持加快技术创新,不断开发领先技术与产品,提升品牌和质量,也为我国企业出口企业树立了典范。
(四)从实物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
在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中,一部分是实物价值,更多提供的是服务价值。从制造到服务别无选择,这是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传统的制造业出口贸易看,服务只是售后的一种延续措施。 新形势下的国际市场竞争, 要求将服务放到了制造的前面, 先服务再制造,方能适应国际市场新需求。比如,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在全球首创了服务型制造企业全新的经
营模式,之后全球制造企业纷纷提升服务,拓展服务制造业。我们应真正确立服务先于制造的思想,用现代服务业融合传统制造业,创新经营管理与商务模式,适应国际市场新需求。
三、小结
2012年我国的贸易总额达到3866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这只能说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企业在当今国际分工中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有劳动密集的特征。在我国的对外贸易额里,绝大多数仍然是加工贸易以及外商投资的成分,种种原因都要求我们必须尽快转变企业外贸增长方式,在贸易质量和结构优化等方面努力,发挥自身优势, 扬长避短, 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 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作者: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参考文献:
[1]滕聪,冯德连.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与策略.北方经贸,2007,(2).
[2]张鸿儒.中国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变化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民出版社,2010.
关键词:贸易 支付 方式 结算
一、常用的支付方式简介及存在的风险
汇款人是指(债务人)将款项主动交给银行,并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同时也作为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按照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汇款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的不同,汇款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有利于出口商的利益,既能够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也能减轻资金负担;而货到付款有利于进口商,在降低资金风险的同时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于得到资金融通。此外,如果付款的期限长,就要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由此可见,结算时采取汇款方式,就会出现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的情况。
收付款人要注意的问题:
(1)确保客户名称、账号与银行信息的正确、完整。因此,对收款人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集中管理应收付款项。对付款人来说,办理汇款一般要承担手续费和电报费两部分费用。对收款人来说,收取汇款一般要承担银行的清算费用,也是按笔数收取。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并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尽管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采用托收方式结算时,出口企业要注意的问题:
(1)提供完整正确的代收行、进口企业名址。托收银行是完全按照出口企业的指示来处理托收业务,主要涉及到代收行和客户信息,缮制出口托收函件并进行邮寄等。通常情况下,托收银行几乎无法,也不可能负责审核代收行的名称、地址等信息。在实务中,经常有出口企业提供代收行、进口企业的名称或地址不完整、不正确。如果代收行邮寄地址错误,将会延误收汇,甚至是单据遗失而无法收汇。如果进口企业信息不完整(尤其是没有地址、电话),还会令代收行无法及时联系到进口企业而延长收汇时间。
(2)必须使用明确规范的业务术语。
托收使用的术语主要有D/A和D/P两种形式,对于这两种方式,在托收统一规则等国际惯例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一般进出口企业和相关银行很少发生争议。而在实务中,很多进出口企业可能被要求使用其他术语。比较常见的有D/P远期,CAD等。
近年来,信用证支付方式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一般采取该方式将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因此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就由银行承担,承担了审单的义务后,也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结算的风险,资金融通更加便利,由此该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的接受。
二、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从国际经济贸易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如果只坚持某一种结算方式,那么要满易各方的要求是极为不现实的。面临长期不断的市场变化,我们所要采取的是综合支付方式来进行结算。
1.将汇款与托收结合起来。例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 %,在装船后付T/T合同款的4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付剩余的50%。这种选择可以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也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和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3.托收与信用证结合使用。将其组合的目的是尽量地避兔不必要的开支,并对作为物权凭证的单据起到保护的作用。可将D/A、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要求使用由代收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由此一来,原来的商业信用就被转变为银行信用,出口商的风险就会转嫁给银行。
总之,在国际贸易中,确定一笔交易的支付方式必须通过进出口双方协商。另外,对于不同的情况,包括交易商品不同,交易对象不同,交易习惯不同等,进出口双方就可以采用组合支付方式来结算,将上述所说的其中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我们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信用证与汇款结合、信用证与托收结合、汇款与托收结合等。还要注意的是,灵活的将支付方式组合在一起,并得到很好的运用是有前提的,即外贸企业要透彻地理解和掌握上述基本支付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组合支付方式可以更利于促成交易降低费用,更利于安全及时收汇,和妥善处理付汇,从而更好地实现进出口企业的互惠双赢。参考文献:
[1]胡楠.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结算的分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