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分离技术论文

分离技术论文

时间:2022-02-21 17:1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离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分离技术论文

第1篇

1.1关于绿色化学的反应技术

所谓的绿化化学主要指的就是能够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同时也能够十分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化学工程。简单的一点来说主要是采用化学的技术以及方法来有效的减少或者是消除一些对于人类有害以及防治社会安全发展的不利的因素。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将污染从源头进行有效的消除,其中也包括了含有原子经济性以及高选择性的一些反应,同时绿化化学能够生产出来对于环境有利的一些材料,并且也能够经过回收废物进行循环利用的科学。

1.2关于新的分离技术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离强化首先就是要对设备进行不断的强化,然而在对生产的工艺进行强化,进而从整体上来说就是只要能够将设备变小以及能量转化效率提高的技术变为化学的分离技术强化的结果。这样做不仅仅能够更好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化学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传统的化工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沸点的不同,把一些不同组成成分的物质进行分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该项工作的不断研究,进而得出该项技术具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这项技术的研究对分子蒸馏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并且在理论方面也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说明。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解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且也渐渐的把信息技术引入到了分离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当中,进而在对热力学以及传递的性质进行的研究,对于分子模拟大大的提高了预测热力学的平衡等,因此在进行研究以及开发的过程中对于分离技术具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2在热传导过程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方向

2.1关于微细尺度传热的研究

所谓的微细尺度主要是从空间尺度以及时间尺度微细的研究以及对传热学规律的研究,目前在传热学当中已经是成立了一个分支,并且其发展的前景也是十分的广阔。在物体的特征尺寸要大于载体离子的平均尺寸的时候,就是连续的介质便依然是成立的,然而因为尺度是微细的,并且以前的假设影响因素也将会随着发生着改变,进而将会导致流动以及传热的规律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当前随着纳米以及微米的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且已经是受到了人们十分广泛的关注,在很多的领域当中也都在是围绕着微细尺度传热学进行不断的研究,并且已经是在不少的领域当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在微型热管以及高集成的电子设备当中。

2.2关于强化传热过程中的研究

对于这项研究主要是从改进换热器的设备方面进行入手的,其研究开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传热的效率,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改进设备的持续对外放热,对于这项研究的改进主要是包括了传热材料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同时将传统的设计进度优化等内容。

2.3关于传热的理论研究

在最近的几年来,该项工作的研究人员主要是在滴状冷凝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但是一直到目前也没有能够得到实现。其主要的问题便是怎样的获得实现的滴状冷凝,以及如何的是冷凝的表面寿命得到延长。目前其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变冷凝界面的性质,以及怎样才能够将冷凝应用到工业当中进行传染改造。在沸腾传热的过程中,其传热的方式不仅仅在机械以及石油化工行业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航天行业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人们也一直对于液体出现核态沸腾的主要原因进行着不断的研究。

3结语

第2篇

The Aerodynamics of Heavy

Vehicles II: Trucks, Buses,

and Trains

2009

Hardback

ISBN 9783540850694

Fred Browand等著

ECI国际工程会议(Engineering Conferences International)是一个国际非盈利会议,最早开始于1962年。为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解决难题与共同关心问题的平台。本次会议于2007年8月26-3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塔霍湖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工业界、大学和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工程师及卡车和高速列车制造商参加了本次会议,一起讨论了在未来高效货车、客车、快速列车设计中将被用到的计算机模拟与实验技术。本次会议是该系列的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2002年举行,讨论了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在减小气动阻力方面的相互作用。本次会议重点讨论在重型车辆设计与分析中使用的高级空气动力模拟与实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和将来10年内新思想与发展趋势。还讨论了重型车辆、牵引车及挂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推迟有害流动分离研究,发动机罩下热管理研究等。

本次会议选出2篇主题论文,1�Pete Bearman,道路车辆的不良流线体流动研究;2�David Schimel,环境变化与节能。

会议共分7个主题,分别为:1.流场特性研究(6篇论文);2. 减少阻力的分离控制(6篇论文);3.车辆气动力学相关的优化设计技术(4篇论文);4.列车空气动力学(5篇论文);5.数值方法与应用(7篇论文);6.轮胎喷涂与车辆的相互作用(4篇论文);7.减阻(7篇论文)。此外还有展板交流论文5篇。

本书汇集了近几年在重型汽车空气动力学领域最新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进展,对于该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对于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科研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立勇,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第3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化工分离过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54-02

化工分离过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工程特点。伴随着化学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新的分离方法、技术不断产生,化工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资源环境、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化学工业实现清洁工艺的重要手段。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化工高级人才,必须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目前,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上还是倾向于理论型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缺少整合性和工程性[2],化工分离过程课程同样存在教学内容老化、教学体系不完善、工程训练与生产现场脱离严重、教学主体的新生代教师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等问题。因此,笔者在化工分离过程的教学中,以大工程观和集成式的课程改革和“卓越计划”的精神为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

分离工程主要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讨论化工分离过程的基本概论、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从教学内容而言,分离工程是一个学术内容十分丰富的领域,既包括传统分离过程基本理论原理方法的学习,同时各种新型分离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跟上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与补充教学内容,扩展课程教学环节。

1.合理组织教学课堂。要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新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优化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避免课程的割裂与重复,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设计、重塑与整合。教师按学科发展,从基础、原理、特性到应用及发展的顺序进行讲授内容的安排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按照问题、案例和原理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结合化工企业项目的实际和教师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以及学生实习,介绍常见分离技术。

2.积极整合教学内容。教师注意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如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等的衔接和关联;在教学实践中对本课程与“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中有关内容进行有机衔接与融合,让学生很自然地完成基础理论到专业知识的过渡与应用;增加新型化工分离技术,如超离子液体技术、膜分离技术、双水相技术等;把企业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新意。基本分离方法与化工原理的融合在化工生产中涉及的分离对象几乎都是多组分体系,而目前一般高等院校化工原理教学中因学时有限,大多侧重于双组分的分离问题。这就要求在进行分离过程的教学时要做好与化工原理教学的融合问题。如对化工原理教材中已涉及到的基本原理,教师对双组分精馏、吸附和结晶等不做专门介绍,重点讲解多组分体系的工程计算问题,将有关的基础及计算机应用在耦合与集成过程设计中体现出来;减少与化工原理内容的重复,培养学生利用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复杂体系分离问题的能力。

3.有效延伸课程环节。化工分离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的同时还兼有较强的理论性。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化工分离工程的教学使学生认为化工分离工程是“一大堆的方程、繁多的数据和大量的计算和循环迭代[3]。为了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如实习过程中、课程设计中及其他的化工实践如创新实验、化工竞赛等过程中,布置作业、小组讨论及综合设计等,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化工分离技术原理的理解,学会进行分离方法的选择优化,以及新型分离技术的拓展。

4.强调选择优秀教材。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限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4]。刘家琪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分离过程》,该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体现了创新精神,注重拓宽基础,强调能力培养,并在教学内容上作了重新安排;按教学规律的发展,从基础、原理、特性到应用及发展的顺序分章节;主要章节(如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中逐一介绍各种精馏方法的特性和应用;选择典型的分离方法展开讲授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及其进展。这样安的排结合了两种教材编排方式的优点,思路简洁清楚,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良好[5]。

二、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6]。这样,改变过去由老师单一讲解的方式,可让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分析和讨论。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性教学[7]为指导思想,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初显成效。

1.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加强化工分离工程与化工原理等基础课的衔接与融合,课前通过小班讨论课,复习回顾掌握已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并与该课程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概括和总结。例如,在讲多组分精馏过程时,教师在介绍完两个极限条件及进料位置的选取之后,让学生讨论简捷的计算方法的步骤和应用,并与二组分精馏进行对比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加强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中,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巩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开阔学生视野,扩散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该课程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特殊精馏教学中引入当地某药企乙腈废水的后处理技术,并结合企业生产情况,考虑能耗和溶剂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讨论。

2.虚拟式仿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成熟的流程模拟软件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在教学中,引入成熟的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应用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越过烦琐复杂的技术细节,用分离工程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成熟的软件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对某药企乙腈废水的后处理工艺经过讨论优化,然后通过流程模拟软件如Aspenplus等进行模拟优化,实现现代计算机模拟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3.导向型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近十余年来,新型化工分离技术发展迅速,不少技术如各类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新型吸附技术已趋成熟,其应用的体系也已经向医药、食品、生化、环境等领域扩展。但由于新型分离技术涉及面广泛,学生基础及兴趣不一,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本人在教学中开展导向性的讨论,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讨论的方法将学生领到学科的最前沿,通过典型研究成果的介绍,让学生掌握相关技术的基础和方法,学会分析创新思路,培养学生创新和应变能力,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天然产物分离专题的研究和讨论。在讨论教学中,笔者从天然产物的新型分离方法、特定天然产物的分离研究进展等方面立题,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如医药、香精香料等的分离研究进展,撰写小论文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找与所选专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通过文献整理、综合、归纳和专题论文的撰写,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强调实践。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经验,把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和社会需求对接,而且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产生开拓创新的激情与灵感。经过实践历练的学生可以把僵化的书本知识内化成为活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将教材与实际工业生产相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化工分离工程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8]。

1.强调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前经历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对化工企业中分离过程的工艺过程及应用已有一些了解,但缺乏利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举例,对实习中接触到的分离过程结合分离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如在多组分精馏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习车间橡胶生产溶剂回收工段的理论与工艺进行讲解,既直观,又切合实际;让学生在理解分离方法、分离原理的同时,还学会从经济、能源及生产实际的角度考虑分离工艺的优化。

2.有效延伸课程实践环节。把工程现场转化为实习、实训基地,在知识传授与实践历练的交融中进行。一方面,利用所建立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通过工程实践来加深对分离方法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中,教师通过布置分析讨论题、撰写小讨论文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讨论选择生产实际中的分离技术,对实习中接触到的分离过程结合分离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对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反过来,课堂教学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际过程的认识,并能举一反三。

3.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模式,加强课程教学教师工程教学能力的提升。除了聘请优秀的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任务外,任课教师还需通过承担或参与企目项目的改造或研发、指导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指导各类化工创新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增强自身的工程能力,把工业实际生产的案例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空洞说教,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判。在课程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课程考核形式采用期末考试、平时学习与专题讨论结合起来的评判方式,改变过去一份期末考试卷一锤定音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平时讨论情况和作业情况)、实践成绩(实习中作业完成情况、小论文写作与讲解)、考试等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主要包含课堂讨论思维能力、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小论文主要针对课堂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系统归纳、掌握某一方面知识,通过论文的完成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系统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撰写论文能力。考试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涵盖了学科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试题。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徐毅鹏,20世纪末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转型探微[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马新起,周彩荣,刘丽华,等.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中外医疗,2007,(1).

[4]万春杰,张珩,宋航,姚日生,王凯.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3,(2).

[5]吕华,刘玉民,席国喜.化工分离工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州化工,2010,(3).

[6]龙跃君.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反思与内涵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7]赵辉,陈宏刚,丁传芹.论研究性教学在化工分离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8]李继怀,王力军.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与卓越工程师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回收

 

1 前言

目前,国内生产氯乙烯(VCM)大致有两种工艺:电石法和氧氯化法。这两种生产工艺的氯乙烯精馏工段的精馏尾气经冷凝器回收后的不凝气中仍然含有8%~12%的氯乙烯单体 (VCM),该尾气不加治理,直接排入大气,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严重的污染环境。为此,国内先后开发出活性炭吸附、膜吸附、活性碳纤维吸附和变压吸附等尾气处理技术来回收氯乙烯气体。

但是,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是一种新型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它有如下优点:(1)产品纯度高;(2)一般可在室温和不高的压力下工作,床层再生时不用加热,节能经济;(3)设备简单,操作、维护简便;(4)连续循环操作,可完全达到自动化。因此分离,当这种新技术问世后,就受到各国工业界的关注,竟相开发和研究,发展迅速,并日益成熟。

2 变压吸附分离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

(1)压吸附分离技术原理[1]

变压吸附 (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在不同分压下有不同的吸附容量、吸附速度和吸附力,并且在一定压力下对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有选择吸附的特性,加压吸附除去原料气中杂质组份,减压脱附这些杂质而使吸附剂获得再生。因此,采用多个吸附床,循环地变动所组合的各吸附床压力,就可以达到连续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吸附常常是在压力环境下进行的,变压吸附提出了加压和减压相结合的方法,它通常是由加压吸附、减压再组成的吸附一解吸系统。在等温的情况下,利用加压吸附和减压解吸组合成吸附操作循环过程。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并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减少,同时在减压(降至常压或抽真空)过程中,放出被吸附的气体,使吸附剂再生,外界不需要供给热量便可进行吸附剂的再生。因此,变压吸附既称等温吸附,又称无热再生吸附。

PVC精馏尾气是采用变压吸附技术(PSA)来实现气体分离的。变压吸附技术是以吸附剂(多孔固体物质)内表面对气体分子的物理吸附和解析为基础,利用吸附剂在相同压力下易吸附高沸点组分不易吸附低沸点组分的原理和减压下吸附量减少的特征,将原料气(尾气)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吸附剂床层,VCM、非甲烷总烃等高沸点组分被选择吸附,低沸点组分则因不易被吸附而通过吸附床层,达到VCM、非甲烷总烃等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论文提纲格式。然后在减压下解吸被吸附的VCM、非甲烷总烃等组分使吸附剂获得重生。有利于再次进行吸附、解析分离,增加经济效益。这种高压下吸附VCM、非甲烷总烃分离,减压下解吸的过程为变压吸附。

(2)变压吸附工艺流程

PVC精馏尾气经压缩机加压并经流量计计量后进入由多台吸附塔组成的PSA系统,由入口端通入原料气,VCM和乙炔被吸附剂吸附,每台吸附器在不同时间依次经历吸附(A)、均压降(EiD)、顺放(PP)、逆放(D)、抽空(V)、抽空冲洗(VP)、均压升(EiR)、最终升压(FR)等步骤,脱除了VCM和乙炔的气体从出口放出,一部分返回到吸附塔内用做再生冲洗气,另一部分作为净化气输出放空。被吸附的VCM和乙炔气体在逆放和抽空过程中被解吸出来作为产品气,同时吸附剂获得再生,吸附塔进入下周期的吸附循环。产品气经过两级稳压后进入压缩机加压并稳压输出回收利用。精馏尾气变压吸附回收装置流程示意图见下图。

3 不同吸附工艺介绍及特点对比

活性炭吸附、膜吸附、活性碳纤维吸附、变压吸附等工艺介绍:

(1)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氯乙烯单体在活性炭上的高选择吸附这一特性来制定的工艺。活性炭是多孔型固体,比表面积可达1000m2/g,活性炭对精馏尾气中氯乙烯及氢气、乙炔、氮气等不凝性气体的吸附能力随其沸点升高而加大,其中氯乙烯先被吸附,乙炔次之,因此活性炭首先吸附的是氯乙烯单体。活性炭吸附氯乙烯达到饱和后,通入蒸汽解析,可回收氯乙烯单体。活性炭吸附流程简单,2~3台装有活性炭的吸附器并联并切换使用,即可保证吸收系统稳定运行。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但吸收装置需要盐水冷却,活性炭再生需要蒸汽升温、热空气干燥、氮气置换等操作程序,能源消耗量大,回收成本高,所回收的单体含水量大。同时还具有操作劳动强度大,不适合高流量生产的弊病。因此,目前的实际生产中,活性炭吸附法基本上已被淘汰,仅作为辅助吸附方法使用。

(2)膜吸附技术[2]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型分离技术分离,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年在石化行业已被广泛应用。膜法回收系统主要采用“反向”选择性高分子复合膜,在一定的渗透力推动作用下,根据不同气体分子在膜中的溶解扩散性能差异,达到分离混合气体中各类成份的目的。可凝性有机蒸汽(如氯乙烯等)与惰性气体(如氢气、氮气等)相比,被优先吸附渗透,从而从气体中分离出来。该方法具有氯乙烯回收率较高(90%~95%)、占地面积少、动力消耗少、回收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但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操作弹性小,当尾气中氯乙烯浓度波动大,或尾气带料时,会造成膜的损坏,甚至必须停车更换,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膜更换频繁而增大回收成本等问题。

(3)碳纤维是以粘胶基纤维、聚丙烯基纤维、沥青基纤维等纤维为原料,经过高温碳化、活化处理工艺制成的新型吸附材料。当废气通过碳纤维层时,其中的氯乙烯等有机物被碳纤维吸附、截留,而氮气、氢气等无机气体则顺利通过,使含有氯乙烯的废气得到到净化。当碳纤维吸附有机物达到一定量时,用水蒸气进行脱附再生。氯乙烯等有机物从碳纤维脱附下来,与水蒸气一起进入间接冷凝器,水蒸气被冷凝成液体,而氯乙烯等有机物仍为气体被送入气柜回收。该方法具有回收效率较高(≥95%)、吸附容量高、吸附脱附速度快、耗能低、强度高、寿命长、操作简便等特点。

(4)变温变压吸附[3]氯乙烯法是在加压情况下,把含有氯乙烯、乙炔的精馏尾气通入装有特殊吸附质的吸附器,其中强吸附组分(氯乙烯和乙炔)被吸附剂选择性吸附,弱吸附组分(氮气、氢气等)从吸附床的另一端流出排空,达到净化含氯乙烯、乙炔气体的效能。当吸附剂床层吸附饱和后,采用升温、降压、抽真空的方法使氯乙烯、乙炔脱附回收,并使吸附剂获得再生论文提纲格式。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2~4个吸附床交替切换使用。变温变压吸附法特点有:氯乙烯回收率高(≥99.99%)、吸附后废气可达标排放、吸附剂使用寿命长(可达10年以上)、操作简便、能耗较小等优点。

目前处理回收精制尾气中氯乙烯的最好方法是变温变压吸附法,处理效率可达99.99%以上。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的变压吸附工艺现已成功地在山西太原化工氯碱分公司10万吨/年PVC项目、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年PVC项目、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12万吨/年PVC项目等10余个项目推广应用;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与西安西化热电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变温变压吸附原理回收精馏尾气氯乙烯的新方法也在西化公司年产5.5万吨PVC装置上进行了成功的工业运行。化学工业氯碱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已投产的山西太原化工氯碱分公司进行的实际监测表明分离,外排废气达标。

原料精馏尾气及分离后的产品气和净化气的工艺指标见表1、表2、表3。

表1 精馏尾气中各组分含量

 

尾气

VCM

C2H2

O2

H2

N2

%

12

10

2

第5篇

关键词:铂族元素 分离富集 分析 进展 评述

一、引言

铂族金属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贵金属之一,地壳中的含量约为一亿分之一,同时也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如一氧化钯(PdO)和氢氧化钯[Pd(OH)2]可作钯催化剂的来源。四硝基钯酸钠[Na2Pd(NO3)4]和其它络盐用作电镀液的主要成分。钯在化学中主要做催化剂;钯与钌、铱、银、金、铜等熔成合金,可提高钯的电阻率、硬度和强度,用于制造精密电阻、珠宝饰物等。近年来钯的分析在矿物、催化剂和工业用品中的应用已经有许多研究并取得取得很大进展:(1)分析采用了立体、全方位研究,凡是可能涉及的对象如催化剂、汽油、土壤、沉积物、水体、大气、生物组织及体液等均进行分析和研究;(2)样品的预处理技术不断改进,处理办法日益成熟;(3)分离富集手段多样化;(4)各种仪器联用技术不断发展,并且和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本文对该课题进行系统的综述,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二、铂族元素分离和富集

1.负载泡沫塑料分离[1]

泡沫塑料(简称泡塑),其疏水而亲有机物、比表面积大、空隙多且互相联通,其中大量的(―NH2)等官能团对金属络阴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对于泡沫塑料不能完全吸附的无机离子,则可负载各种有机络合剂或萃取剂(也可称为辅助络合剂)形成易为泡沫塑料吸附的络合物,从而达到定量吸附,醋酸丁酯就是一种痕量贵金属的萃取剂,用负载醋酸丁酯的泡沫塑料,是SnCl2+存在下,富集Au(Ⅲ)、Pt(Ⅳ)、Pd(Ⅱ),以2%HCl、2%NH4HF2和水洗去杂质。吸附率分别达到100%、98.3%和96.5%。该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对设备无特殊要求,检出限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化探分析要求。

2.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分离[2]

在盐酸介质中,钯与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配合物[PdCl6]2-,该配合物能被大孔弱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方法检出限为0.12n/g(10.0g样品)。方法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n=12)为8.9~13.9%,回收率为89~118%。方法已用于测定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钯。

3.活性炭分离富集[3]

对精矿湿法冶金氧化浸出液采用控制分取体积,制成10%盐酸介质,以活性碳分离富集铂、钯,标准加入回收率铂为98.9%,钯为96.0%。,吸附容量为Pd≤150μg、Pt≤200μg,标准偏差钯为0.52%,铂为2.0%。

4.溶剂萃取[4]

溶剂萃取技术由于具有生产量大,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成本低,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钯的萃取,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浸出钯的水溶液,以从酸性氯化物介质中萃钯研究最多,同时也有部分从硝酸和硫酸介质中萃钯的研究。从有机相看,采用的萃取剂包括中性 、酸性、碱性和螯合萃取剂等。近几年,也有一些二元协同萃取剂萃取钯的研究报道。现简介如下

4.1中性萃取剂:中性萃取剂如亚砜、硫醚、烷基氧化膦、磷酸酯等,它们在水中一般显中性在贵金属提取和分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4.2酸性萃取剂:主要包括羧酸和酸性含磷、硫萃取剂等。在水溶液中一般显酸性。

4.3胺类萃取剂:包括伯胺、仲胺、叔胺、季铵盐和酰胺。

4.4螯合萃取剂:指能与金属生成螯环萃合物的萃取剂,包括 二酮类、 羟基喹啉类、肟类等,其萃取能力强、选择性好,及分离系数大,是钯的有效萃取剂。

4.5协同萃取剂:是指体系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萃取剂萃取金属时,会产生协同萃取效应的一类萃取剂。

三、铂族元素的测定技术

1. ICP-MS和ICP-AES[5]

ICP-MS综合了等离子体极高的离子化能力和质谱法的高分辨、高灵敏及多元素同时检测,已成为铂族元素分析最强有力的检测手段。四极杆ICP质谱仪和具有磁扇场和电扇场结合的双聚焦的高分辨率质谱仪的应用,对于一些样品的测定可以不经过分离富集而直接进行测定,方法所具有的特有功能显示了极其诱人的发展前景,而同位素比测定更是ICP-MS所具有的特有功能。ICP-AES也应用于污染的生物样品中的铂族元素的分析。Vlasanvoka等分析了空气颗粒物中的Pt和Pd,对于50ml中含1~20ng的Pt和Pd 纯溶液,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103%(Pt)和99%~101%(Pd)。

2.分光光度法[6]

水溶性试剂M间甲苯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MMPT)在HAc-NaAc缓冲介质和CTM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存在下,与铂(Ⅳ)和钯(Ⅱ)反应形成绿色和褐色水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分754.4和304.6nm。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0~1.25μg/ml和0.00~1.00μg/ml。摩尔吸光系数为εPt=8.6×104L・mol-1・cm-1和εPd=7.4×104L・mol-1・cm-1。在754.4和304.6nm波长分别测定铂、钯混合液的吸光度。计算出铂、钯的含量。50种共存离子中,仅有Cu2+和Co2+对钯的测定有干扰。该法选择性好,用于合成样品、矿石和催化剂样品中铂、钯含量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回收实验回收率是96~104%。由于试剂铂、钯形成的络合物都易溶于水,不需予先分离即可同时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环境友好。

3.发射光谱法[7]

本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低,对设备无特殊要求,适用于化探样品测定。方法选用WPG-100型光栅摄谱仪,刻线1200条・nm-1,中间光栏3.2nm,狭缝12μm,交流电弧,220V预燃10A 2s,起弧18A 15s,光谱纯石墨电极,上电极锥形,下电极规格Ф2.5×1.5×0.5mm,对电极摄谱。常规洗像,显象20℃,3.5s在此条件下可得背景较浅的谱线。为使摄谱时的弧焰稳定,加入光谱纯石墨粉作缓冲剂。由于是多元素连测,很难找到一种合适的内标元素。可选用背景作内标,基本消除了测定条件波动对谱线的影响。本法检出限为(ng)Au:1.0,Pt:1.5,Pd1.7。RSD分别为35.38%,29.94%,12.5%。

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8]

采用王水和氢氟酸熔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铂含量。方法简单、快速、测定准确。本法采用日立Z-8000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条件为:波长265.9nm,灯电流12.5mA,光谱通带0.4nm,载气流量200ml/min,进样量20μL,石墨炉升温程序见表1。

测定时加入铜离子可以提高测定灵敏度消除其他离子干扰,本法加入400mg/L的铜溶液。在一定浓度下Fe3+、Ni2+等7种干扰离子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小。在上述条件下方法的RSD为0.73%,加标回收率99.4~100.3%,检出限0.044mg/L

5.其他方法[1]

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离子色谱和TXRF(全反射X射线荧光)等技术也应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铂族金属元素测定。国外有报道使用TXRF测定空气粉尘中的铂和钯,检出限为0.40ng/m3(Pt)和0.08ng/m3(Pd)。Lucena等采用激光诱导破坏光谱法标记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三效催化剂里的铂族金属元素,获得满意的效果。

四、结语

今后,铂族元素分析的主要研究领域可能是:对于某些复杂样品,不同的样品处理方式,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因此,仍需研究取样、样品贮存及防止污染和损失等;仪器造价较高,但是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之一,尤其是不经过分离富集并同时测定多元素的课题;随着铂族元素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其生物效应和环境效应尚需深入研究。

表1 石墨炉升温程序

参考文献:

[1]李承元等.负载泡沫塑料富集发射光谱测定化探样品中痕量金、铂、钯[期刊论文] 黄金 2005 26(12).

[2]王玉玲等.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分离富集一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钯[期刊论文] 岩矿测试 2007 26(5).

[3]陈小兰等.活性碳富集比色法测定金宝山精矿湿法冶金氧化浸出液的铂、钯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4]朱萍等.用溶剂萃取从酸性溶液中回收钯[期刊论文] 贵金属 2002 23(4).

[5]邹洪.等 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铂族金属的分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 分析化学评述和进展 2003 31(5).

[6]马冬兰.等 光度法同时测定铂和钯[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 (10).

第6篇

论文关键词:TRIZ理论;教学实践;课堂讨论

随着世界科技的日益发展,创新的重要性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并被提升至关系到国家发展和实力的高度,而由此引申的创新人才培养也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并被更多的人所实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2009年起我们在大学一年级的机械类新生中开展了TRIZ理论教学。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在1946年创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被世界公认的、有助于开发人们的智慧并能帮助人们解决发明问题的有力工具。通常认为TRIZ理论由以下九大部分组成:(1)技术系统的进化法则;(2)最终理想解(IFR);(3)40个发明原理;(4)39个标准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5)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6)物一场模型分析;(7)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8)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9)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TRIZ的各部分均有自己关注的重点,如“进化法则”关注的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发明原理”更多地关注具体的解题思路;“IFR”更关注的是最终目标的确定等等。这些部分既相互关联,也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根据1学分的课时安排和大一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对“最终理想解”(包括创新中资源的发现和利用)、“40个发明原理”、“39个标准工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进行了重点介绍,其他部分仅作简单提及。

一、基本教学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直觉和洞察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创新概论教学的受众是机械类的大一新生,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作了如下考虑:

(1)使教学过程涵盖完整的创新过程,但有所侧重。根据创新教学不断线和可延续性原则,确定了概论课程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体,注重创新思维的锻炼过程,辅以创新结果检验的基本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锻炼作为主要努力方向,而将创新结果的评判用于检验创新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和从中发现需要改进的教学方式上。

(2)使重点教学内容形成一条主线。也就是说要使学生了解这样的事实:1)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需要改进的事物和已经被改进的新事物;2)所有改进所遵循的均是理想度增加的原则;3)理想度增加最有效的办法是新资源的发现和资源更有效的利用;4)创新是通过在发现矛盾并以非调和方式下解决矛盾后来实现的;5)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而实际上我们已有许多成功的思路可以参考;6)创新是需要结果作为最终说明的,而判别标准则是能否被用户所接受。

尽管对教学目标还可以列出更多的具体化指标,但如果达到了上述目标,则创新理论的概论性教学就应该被认为是成功的。

二、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和注意点

TRIZ概论教学由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发明问题小论文等环节构成,下面对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单的介绍。

1.课堂讲授

课堂教学以TRIZ理论的讲授为主,但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应该有更多的应用实例介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应该由浅及深、逐步深入。如在讲授分离原理时,以城市道路为例,从信号灯的时间分离,高架和地铁的空间分离,引入到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普遍采用的十字路口的待转区和待行区的设置(可以看成是多种分离原理的使用);然后从十字路口问题引伸到自动线设计控制中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不但使理论的应用得到了延伸,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发明原理的多用性问题。

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就创新理论的教学和实践而言,背诵理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深刻的领会直至应用才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据此在各个节点上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譬如在发明原理的讲解时,我们针对“周期性作用原理”举了一个防风打火机的例子:该打火机通过周期性的点火而实现防风作用。而就此提出的问题是:这在创新思维上体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回答:“在设计防风打火机时,可以考虑只要火能够被足够快的重新点燃,而不必考虑它是否曾经被吹灭。”这一例子使学生在了解发明原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思维定势对创新设计的阻碍作用。

课堂提问时最重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问题,实践中经常遇到经多次提示仍没有响应的情况。对此,我们没有一概采用点名提问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声音捕捉”的方法:通过捕捉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声音,遇到“杂音”则点名提问,遇到“相关音”则以学生的只言片语作为新的引导起点。采用这种办法不但可以很好地保证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思维的基本规律——逐次递进。

3.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基本操作方式为:按1组4~5人进行分组,选定组长;根据课程的教学进程,在合适的点上留5~10分钟进行分组讨论,组长负责记录讨论结果。根据时间选定适当的组数(3~5组),各组进行3~5分钟的讲解,教师负责对每一个组的讲解问题进行引导和点评,课后上交讨论的书面结果。

课堂讨论是课程教学环节安排时的重要一环,基本构想是希望它不但能使学生更深地理解理论,也能成为最终创新小论文的铺垫,但结果却出乎所料:在前一次课布置了“在生活中发现一个有待改进的问题”的题目,而在第二次上课讨论时很多学生只是“空手而来”,讨论根本无法进行。问其原因,答案竟然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找”。刚开始,我们将这一现象归究于多年应试教学养成的被动性参与和学生的惰性,但与学生深入交流后却发现其实并非如此: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去想了,但真的没能观察到有新意的内容。“观察总是有选择的,它需要有选定的对象、确定的任务、兴趣、观点和问题”,当学生不明确这些内容时,仅仅要求他们观察是不够的。通过在前几次讨论时降低观察难度,即采用“布置具体的观察对象”,“给出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观察对象和观察目的”的方式,使后续的讨论得以较顺利地进行。

4.小论文讲评

最后的小论文采用自由选题方式。作为期终作业,要求学生必须上交1500字以上的创新小论文。为了保证小论文的质量,安排了两个单位时间的学生PPT演讲、教师点评环节。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的主要工作是深化学生的思考,纠正学生的错误。譬如说,有学生提出了一种节能想法:感觉到骑自行车时身边有风,这种风可以被利用,即在自行车上装风轮,风轮带动发电机发电,但却没有考虑身边的风实际上是骑行时需要克服的阻力,加风轮将增加阻力。通过对“能量守恒”这一基本原理的提醒,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利用多余的能量才是合理的。通过启发,学生提出了改进想法:可以使风轮在自行车速度高于某个值时自动打开,不用刹车而实现减速。

小论文中反映的主要不足有:

(1)学生间的合作性不强。尽管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问题分析和论文写作以提升论文质量,但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独自完成。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们不知如何合作,或者是不愿或不敢对较大问题进行探讨。

(2)内容涉及面较窄,分析肤浅。相当部分小论文涉及的是学生自认为高科技的内容,如电脑、汽车、飞机等,而对身边的事物或认为太低档,或认为不值一改。在论文书写时半数学生以罗列为主,分析不足。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对此将结合后续教学环节作进一步的探讨。

第7篇

关键词:插件,软件复用,游戏引擎,CrystalSpace

 

1.Crystal Space及其核心SCF

1.1 Crystal Space

在介绍Crystal Space之前,首先介绍一下游戏引擎和3D游戏引擎,游戏引擎是用于控制所有游戏功能的主程序,从计算碰撞、物理系统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到接受玩家的输入,以及按照正确的音量输出声音等等,它是一个处理事务的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控制模块,向所有的子系统发出命令[1]。而3D游戏引擎,除了包含游戏引擎的所有功能外,它还负责处理3D世界的数据结构(包括所有的光源、行动)以及从玩家或相机所在的视点渲染3D世界[1]。

Crystal Space(以下简称CS)是一个开源的3D游戏引擎。除了具备3D游戏引擎应有的功能外,其自身还包含许多独有的特点。首先,CS的框架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框架,该框架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并且使用户使用CS更方便。其次,CS是一个由构件和库组成的包,虽然它很多的功能都偏向于3D游戏的处理,但是它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方面的应用,这主要是得益于CS中的大部分插件和库的相互独立性,这使得用户在CS中,可以只使用自己需要的插件以及自定义插件,而不会与其他插件相关联或受到其他插件的影响。科技论文,游戏引擎。最后,CS广泛的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2]。科技论文,游戏引擎。

1.2 SCF

由于CS高度模块化的框架,而作为其框架核心的SCF(Share Class Facility,共享类工具)为用户设计与开发基于CS的自定义插件提供了便利。科技论文,游戏引擎。SCF与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4]类似,但只是一个轻量级的COM。SCF与COM相比,其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并且SCF屏蔽了COM中很多繁琐的部分,却同时具备COM的大部分优势[3]。

在Crystal Space中SCF用来管理引用计数、系统插件、自定义插件和抽象接口。在插件的开发中,SCF技术实现了类接口与类实现的分离,这一方面,使插件使用者只用关心类接口的功能及接口的使用方法,而不用关心它的具体实现;另一方面,它对类实现进行了很好的封装,不会将类实现的任何细节暴露给用户,并且插件开发者对类实现的修改不会对插件的使用造成影响[2]。另外,SCF还提供了插件对象注册器和插件管理器使CS能自动的完成对插件的管理,用户只需要书写少量的代码就能实现对插件的加载、使用及卸载。

2.设计和使用自定义插件

自定义插件的设计、实现及使用流程如图1所示,用户自定义插件设计时,必须在SCF中的对象注册器中注册,并由插件管理器统一管理,而应用程序对插件的调用及加载也必须通过对象注册器和插件管理器来完成。

图1 自定义插件的设计、实现及使用流程

2.1 设计自定义插件

用户自定义插件的实现包括定义插件的API,自定义插件的具体实现,自定义插件的编译及自定义插件的注册四个部分。

1)定义用户自定义插件的API

在Crystal Space中,使用SCF定义插件的API,其优势在于,将接口的定义和实现进行明确的分离。操作步骤包括:

Ⅰ. 定义插件API所在文件“Myapi.h”

Ⅱ. 定义API的版本号;

Ⅲ. 定义抽象类“iMyApi”,类名以“i”开头,用于标识该类是一个SCF接口。

Ⅳ. 定义两个纯虚函数DoSomthing( )和GetSomething()用于设置/获得一个3D坐标。下面是API定义的具体代码:

struct iMyApi : publicvirtual iBase

{ SCF_INTERFACE(iMyApi, 1, 0, 0);

virtual void DoSomething (intparam, const csVector3&) = 0;

virtual int GetSomething ()const = 0; };

2)创建自定义插件的实现(头文件)

下面是用户自定义插件具体实现的头文件“myplug.h”的定义。其操作步骤包括:

Ⅰ. 实现类必须同时继承iMyApi和iComponent接口,以保证能使用插件管理器来管理插件。

Ⅱ. 定义初始化函数,用于完成插件的初始化工作。具体代码如下:

class MyPlugin : publicscfImplementation2 <MyPlugin, iMyApi,iComponent>

{ …………

virtual boolInitialize (iObjectRegistry*);

virtual voidDoSomething (int param, const csVector3&);

virtual intGetSomething () const; };

3)创建自定义插件的实现(源文件)

下面为用户自定义插件具体实现的源文件“myplugin.cpp”,操作步骤包括:

Ⅰ. 使用CS_IMPLEMENT_PLUGIN通知CS本模块是一个插件

Ⅱ. 申明在CS中,允许使用SCF初始化MyPlugin类的对象,部分代码如下:

…………

CS_IMPLEMENT_PLUGIN

SCF_IMPLEMENT_FACTORY(MyPlugin)

…………

bool MyPlugin::Initialize(iObjectRegistry* r)

{ object_reg= r; returntrue; }

…………

4)在SCF中注册自定义插件

SCF能够自动且动态的查找已定义的插件,并通过查询每个插件的meta-Information来判定插件实现的细节。科技论文,游戏引擎。Meta-information是结构化的XML文档,其中包含插件在SCF中的注册信息,及本插件与其他插件的关联等。科技论文,游戏引擎。插件的meta-Information文档在插件被编译时,将被嵌入插件模块中,方便对插件的查询。科技论文,游戏引擎。下面是自定义插件的meta-Information的设置,内容包括:

Ⅰ. 设置插件的名称

Ⅱ. 指明实现该自定义插件的类的名称

Ⅲ. 对插件的一般描述及设置与该插件相关联的其他插件的名称。具体代码如下:

<plugin> <scf><classes> <class>

<name>crystalspace.mygame.myplugin</name>

<implementation>MyPlugin</implementation>

<description>My Special Game Plugin</description>

<requires> <class>crystalspace.graphics3d.</class></requires>

</class></classes></scf></plugin>

5)编译自定义插件

插件模块的编译取决开发时所使用的开发工具,这里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进行编译。

2.2 自定义插件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完成自定义插件的设计与实现后,就可以使用了,自定义插件的使用包括加载及调用。

1)在应用程序中加载自定义插件

在应用程序中加载自定义插件的操作步骤包括:

Ⅰ. 导入自定义插件API的头文件,插件使用者通过调用插件API实现对插件的使用。

Ⅱ. 调用对象注册器。对象注册器查询已注册的插件中是否包含应用程序指定的插件。

Ⅲ. 使用csQueryRegistry调用插件管理器,利用插件管理器实现自定义插件的加载(或从应用程序中卸载)。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include <myapi.h>

csRef<iPluginManager>plugin_mgr = csQueryRegistry <iPluginManager> (object_reg);

csRef<iMyApi> myapi =csLoadPlugin<iMyApi> (plugin_mgr,'crystalspace.mygame.myplugin');

if (myapi.IsValid()){ ... }

2)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自定义插件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使用用户自定义插件,在应用程序中,通过调用自定义插件的API来实现对插件提供的功能的使用,具体代码如下:

myapi->DoSomething (1,csVector3 (2, 3, 4));

printf ('%d ',myapi->GetSomething ());

3.小结

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Crystal Space的自定义插件的实例,从中发现,基于Crystal Space技术设计和实现的自定义插件与使用其他方法实现的插件相比具有很多优势,首先,基于CS的插件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其次,插件的开发实现了类接口与类实现的分离,从而使插件的开发和插件的使用相分离;再次,用户自定义插件的功能不会受到任何限制,能最大限度发挥插件开发者的能动性;最后,SCF提供了插件对象注册器和插件管理器,使CS能自动完成对插件的管理,减轻了插件开发者和插件使用者的开发负担。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者可以设计及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自定义插件,从而使基于CS的游戏开发或软件开发更加便利、快捷。

[参考文献]

[1][美]Andre Lamothe著. 李祥瑞,陈武译.3D编程大师技巧[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美]Box.D 著. 潘爱民译.COM本质论[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第8篇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与紧俏到日前的招生与就业困难,其中的变化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作深刻的反思。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以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导致计算机应用专业举步维艰。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中有近90%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绝大多数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需通过其他的社会实践或学习才能获得工作。学校的生源质量及人数也都在下滑,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招生从早期的3个班直降到1个班。可见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1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

计算机应用专业最初热门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计算机是门高科技的学科,对其崇拜,都去追宠,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更新,计算机已经不像早期那样神秘,现在的计算机就像电视一样走进了普通老百姓家,计算机的操作也十分简单,于是报考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便随之减少。

1.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定位问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他们制定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有扎实的计算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机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网络基本应用等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一专多能。

这种专业定位在早期的确合理,同时高校用这样的专业定位为国家培养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不过这种专业定位所带来的隐患在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首先,上世纪90年代人学毕业生实现分配制,所以没有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当时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只用计算机进行打字、复印等比较简单的工作,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单位后,体现不出个人能力的好与坏,这种假象迷惑了很多人。

现在这种一专多能思想专业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了多能,专业课程开设过多,但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每门课程只能讲到一定的程度,并不能深入进去。

(2)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肤浅,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3)专业课程理论过多、过旧,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平时实践类课时少且远离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用工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4)学校的学生成绩测定方式存在问题,现在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局限在一纸试卷上,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

上述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用工的条件越来越现实,他们需要上岗就能工作的员工,招聘会上的常见词“有工作经验”是最好的体现。这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学了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但缺少职业性的动手能力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2)计算机的工具特性使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呈现多样化趋势,现在很多职业要求是既要懂计算机,还要懂其他相关知识。对于那些仅学习计算机应用但水平不高的毕业生来说,找份满意的工作相当困难。温州地区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岗位,如平面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公司希望招聘美工好的员工,对于那些PS,CORELDRAW,网页三剑客等应用软件操作非常熟悉的毕业生来说,他们还要去学习美工方面的知识。

1.3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素质下降

随着高校的扩招,其生源素质也逐渐下降。学生的英语和数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计算机的深层知识困难较大,最终导致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感觉到自己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很难实现就业。浙江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7级的3个班中,高考分数基本都在350分以下。还有部分学生是从职高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上来的,他们在职高基本没有学习英语和数学,升到高职院校学习,感觉知识跟不上,最后发展到学不下去,不想学的程度。

2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之路

2.1 拆分细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应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和细化,把早期的一专多能思想改变成一专一能的思想,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成一些生命力更强的专业。如企业办公自动化(MIS,信息管理方向)、企业Ⅵ设计(平面设计方向)、Internet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企业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WEB设计与开发(软件技术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技术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模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方向)等。目前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中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下面是对一些高职院校的纵向和横向分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年计算机相关专业变化情况详见表1。从表中可清晰看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分离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

浙江省其他主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离情况详见表4,其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分离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等新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电子商务、通信网络与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在新专业中,最明显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细分出来专业就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该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网络工程方向应用。

从全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5,该表列举了我国几所非常著名的高职示范性院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信息管理、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值得一提的是 该校新专业中的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专业都是面向某种具体应用的专业,这些专业具有很好的前景。

2.2 培养方式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

计算机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工具性决定了计算机必然成为其他职业的附属技能。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文化已经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如企业办公自动化专业,除了要讲授OA的相关软件,还应该讲企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等专业知识。

走工学结合之路是大势所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的。该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只能暂时解决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上的困难,因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违背,计算机应用专业被拆分细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 结语

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计算机应用新的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然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上需求广,生命力更强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拆分和细化出来的更多新专业。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计划及报到率没有详细数据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之路,今后的工作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来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社会调查与培养模式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41-44.

[2]项霞.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49-51.

第9篇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要有真实的科学依据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也是要可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不是自己胡编乱造的瞎写的。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艾宏.深圳市横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造.中国给水排水,2004(06).

[2]杨红,王辉,姜义圆.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系统改造设计.给水排水,2006(05).

[3]孙笙,刘月.污水厂增加和完善硝化功能的工艺改造探讨.中国市政工程,2006(04).

[4]蒋玖璐,励建全,何文斌.上海南桥污水厂改造工程的设计.中国给水排水,2006(08).

[5]晏振辉.上海市泗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达标改造工程实践.中国给水排水,2007(02).

[6]李洪利.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第二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改造工程.中国给水排水,2007(24).

[7]胡英,杨侃.污水处理工艺改造的实践成果——高效A/O工艺.大众科技,2007(02).

[8]李燕峰,管真真,郭方铮.临沂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工艺改造成果介绍.科技咨询导报,2007(26).

[9]张亚勤,熊建英,雷震珊.上海松江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工程介绍.给水排水,2008(01).

[10]邓铭庭,虞锦君,朱丽梅.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HCR工艺改造.中国给水排水,2008(02).

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张辰,李春光.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研究与实例.建设科技,2008(14).

[2]鲁年喜.曝气生物滤池在污水厂技术改造中的应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10).

[3]林清秀.海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思路及工程实施.中国给水排水,2008(24).

[4]肖宁.ECOSUNIDE工艺在德州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8(22).

[5]张雁秋,李昂,李燕.分点进水脱氮除磷新工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国给水排水,2008(24).

[6]周金全,董小龙,蒋伯忠.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一级A排放标准新工艺及工程实例.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Z1).

[7]王秋阳,李涛,王东升.AAO污水处理工艺化学强化除磷研究.环境工程学报,2008(11).

[8]段瑞文.化学辅助除磷在改良AAO工艺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5(08).

[9]郑兴灿.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与典型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18-19.

污水脱氮除磷论文参考文献:

[1]戴镇生.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前景.中国给水排水.2004,10(4).

[2]周岳溪.废水生物除磷机理及间歇式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清华大学,2004.

[3]张波,高廷耀.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厌氧/缺氧环境倒置效应.中国给水排水.2001(7).

[4]陈朋,反硝化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强化处理硝酸盐废水的研究,环境工程,2009,5.

[5]许彦娟,张利平,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5

第10篇

【关键词】现金流权 控制权 两权分离

股权激励 研发投入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引言

创业板是国家为扶持高成长和高科技的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其目的为加快产业升级和提升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创业板企业通常为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大多从事于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的同时,却往往存在着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使终极控股股东往往依靠较小的现金流权就能获取较大的控制权,能够凭借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从而获取控制权私利,却只需承担与现金流权相对应的损失,因此激发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而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至关重要的研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但由于企业研发的回报具有滞后性,因此本文推测企业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将可能导致企业忽略研发,忽略企业长期价值,这对创新性企业的发展尤其不利。

本研究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两权分离以及高管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为中国创业板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假说和实证证据。本研究属于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研究通常集中于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将结合我国制度背景,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切入点,集中研究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持股是否会削弱两权分离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国外较少文献直接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做出研究,较多学者研究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两类,分别为无关论与相关论。关于无关论,Wiwattanakantang(2001)、La Porta等(2002)对上市公司进行的研究发现,最终控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对公司绩效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Claessens等(2002)、Marchia等(2005)、Yeh(2005)和Attig等(2006)则支持相关论,认为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篡取私利的行为就会越多,公司价值则越低。另外,国外对于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通常分为高管持股促进企业研发与高管持股抑制企业研发两类。Jensen和Meckling(1976)、Knopf(2002)、Coles(2006)和Marianna(2006)认为高管持股可增加其风险偏好,令其更注重企业长期价值,从而改变公司财务政策,增加研发投入。然而Amihud 和Lev(1981)与Pathan(2009)却认为企业管理者通常因考虑自身职业生涯的稳定性,天然地具有规避风险的倾向,从而倾向于放弃一些能提高企业风险的项目。

与国外研究相似,国内较多学者研究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徐永斌等(2007)和郑晨曦(2013)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价值与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呈正相关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价值与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另外,我国国内学者对高管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影响的研究结论主要分为高管持股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创新与高管持股比例不同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不同两种意见。唐清泉等(2009)和巩娜(2014)在实证检验中发现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的研发投入。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高管持股比例不同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不同。而唐清泉等(2009)和徐宁(2013)认为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研发投入却呈现递减趋势。

无论是国外研究还是国内研究,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会降低企业的绩效。但是鲜有文献直接研究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企业研发的影响,也鲜有文献研究高管持股与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企业研发的交互影响。同时,现有的文献通常以上市主板与中小板的企业为主体,较少文献直接研究创业板企业。而对于高管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一直以来也缺乏一致的结论。所以本文选择直接研究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企业高管持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并研究在高管持股与实际控制人控制嘤胂纸鹆魅ǖ姆掷攵云笠笛蟹⒂泻谓换ビ跋臁

三、研究假设

由于创业板企业成立时间较短,企业规模也较小,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相对也没有主板上市企业完善,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更易有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问题,表现为公司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同时La Porta等(1999)、Faccio和Lang(2002)等学者研究发现,两权分离使得控股股东有利用其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创业板企业通常为中小型民企,由于实际控制人的决策往往出于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非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他们具有利用 其超额控制权篡取私人收益的动机,上市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源会因此减少,以高科技公司为主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资金量也会有所降低。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H1: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少。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长期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而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情况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的“利益收敛理论”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将公司价值变量引入到高管人员的个人目标效用函数中,协调了高管与企业股东间的利益关系,促使企业高管人员更有积极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由于我国创业板企业具有高成长性,多处于创业阶段,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更有将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意愿。当企业高管持有与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司股份时,也同样存在对个人长远利益、效用最大化的私人动机,因此会更加注重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H2: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比例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高。

委托理论认为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存在着“成本”,这种成本会降低企业运行效率。而高管持股一方面能捆绑高管与企业的利益,从而促使高管更高效地经营企业,降低了全体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高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状况,面临的风险挑战更为了解,所以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股东决策更有效。高管持股能减缓控股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成本”作用,减少实际控制人采取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因此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制衡控股股东达到降低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干涉程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

H3: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高管持股比例的提高,将削弱两权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作为初始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共获得 836个样本。其中,2011年188家公司,2012年293家公司,2013年355家公司。

本研究所需上市公司数据资料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主要使用Stata 12.0统计分析软件及Microsoft Excel 2010等软件进行。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见表1)

(三)模型构建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究目的是考察企业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及高管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因此本文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基本模型:

RD=β0+β1MO+β2 Separation +β3Cashflow+β4 Growth+β5 ROA+β6 LEV+β7 EPS+ε

五、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我国创业板2011~2013年836个样本观测值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根据表3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特点:

1.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本年营业收入比例均值为2.5%左右,最高达89%左右,最低存在无研发投入,说明不同企业间研发投入存在较大差别。另外,由于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较缓慢,相比2011年中国GDP 9.3%的增长率,2012年仅为7.67%,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也有较小幅度的下滑。但总体而言,2011~2013年企业研发投入基本平稳。

2.2011~2013年高管持股比例均值都在30%~35%的区间,最高达82%,最低为0。836家企业中,仅有73家企业高管未持股,表明近3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普遍持股。另外,2011~2013年以来,高管持股数持续下滑,而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却持续上升(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约296万,2012年约324万,2013年约353万)。

3.2011~2013年两权分离度有升高的趋势。836个样本中,有285家企业存在两权分离现象,其中,两权分离最大的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差值为42%。

4.实际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普遍在37%左右,最大值为73%,最小值为14%,相差较大,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在不同行业和公司的程度有很大差异。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将836个样本代入模型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由表4可得,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在10%水平上呈负相关,这与假设一致,表明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越小。此外,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在1%水平上负相关,表明创业板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大,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小。另外,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呈负相关,但结果不显著,这表明我国创业版企业高管更追求企业稳健的发展,他们更希望有安稳的生活,而不刻意追求企业帝国的创建。2011~2013年,高管持股比例稳中有降,然而高管薪酬s大幅上涨,这又进一步地验证我国创业板公司高管更看重企业近期的发展,而不愿将精力用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鉴于分析企业高管持股在不同水平上对两权分离度和现金流权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影响的不同,本文以高管持股50%为界,把样本企业分为高持股比(218个样本)和低持股比(618个样本)两组,然后将高持股比与低持股比重新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低持股比下,两权分离度和现金流权与企业研发投入都成负相关,其中,现金流权与企业研发投入在1%的显著水平内负相关,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研发投入在5%的显著水平内负相关;而在高持股比下,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研发投入相关程度有所降低,同时现金流权与企业研发投入在5%的显著水平内呈负相关。结果说明,当高管持股比上升时,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程度降低,即高管持股可降低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干涉,对实际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可用于研发的资源减少的动机产生制衡作用。

六、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2011~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共836个样本)对近三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高管持股、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影响的相关性,并按高管持股比的高低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额呈“U”形关系。

这说明,当高管持股比较低时,高管收入来源主要源于个人固定薪酬,高管更希望企业有稳健的发展来保障其个人稳定的收入,从而忽略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随着高管持股增加而减少。而当高管持股比较高时,高管收入主要源于其拥有的股权,此时高管希望企业能做大做强,希望企业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并通过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来提升他们拥有的股权价值,因此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随着高管持股增加而增加。

(二)两权分离度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

这表明当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导致实际控制人利用其超额控制权来谋取私人收益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两权分离程度越大,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更可能被挪用,从而导致研发投入越出现不足的情况。

(三)高管持股比越高,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越小。

这说明高管持股可以有效地减少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干涉,能对实际控制人操控企业资金,操控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制衡作用。

七、建议与讨论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如今,大股东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偏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对上市公司控制人的监管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政府需为完善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政府需加强对上市控股股东的监管约束,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建立良好和高效的法律体系和机制。对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大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加强对其关联交易的监管,要通过法律、法规手段来制约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行为。

其次,大股东与高管形成权力制衡将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管持股降低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干涉,对实际控制人通过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手段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从而导致上市公司可用于研发的资源减少的动机产生制衡作用。增加高管持股比例将有利于我国创业板企业加大研发强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国家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最后,创业板企业是中国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源泉之一。要构建创新性社会,促进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政府可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创新,为创新性企业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 Amihud Y., Lev B., 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s [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1, 12(2): 605-617.

[2]Bertrand M., Mullainathan S., Enjoying the Quiet Lif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rial Prefer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 2003, 111(5):1043-1075

[3]Pathan S., Strong Boards, CEO Power and Bank Risk-Taking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7):1340-1350.

[4]王燕妮.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1,29(7):1071-1078.

[5]唐清泉,徐欣,曹媛.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8):77-84.

[6]唐清泉,徐欣,夏芸.我国企业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1,9(1):21-42.

[7]徐宁.高科技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R&D投入的促进效应――一个非线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2):12-19.

[8]杜剑,周鑫,曾山.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上R&D的影响分析[J].公司治理,2012,11(1):94-95.

[9]许永斌,彭白颖.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业绩――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86(4):74-79.

[10]赵武阳.什么决定了企业的研发投入[J],中国会计评论,2012,10(4):453-472.

[11]刘小元.董事会、资源约束与创新环境影响下创业企业研发强度――来自创业板企业的证据[J],软科学,2012,26(6):99-104.

[12]郑晨曦.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13]梁光红.家族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投资行为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11.

[14]喻喜.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湘潭:湘潭大学,2012.

[15]陈炫光.上市家族企业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8.

[16]陈佩.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3.

第11篇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的制度文本,在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中具有法规性质,对师生双方具有强烈的约束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规划开题报告步骤,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查字典。

开题报告经集体讨论通过后,我们就以此为依据,使开题报告贯穿于毕业论文指导的全过程。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论文指导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大致延续两周。主要工作有:专业责任教师着重检查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选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开题报告中提到的参考资料是否在着手收集;指导教师着重检查学生是否编好比较详细的论文三级提纲,了解学生写作的最大困难,进一步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增加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的信心,指导学生根据开题报告的要求制定比较具体的写作计划,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2、论文指导铺开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论文指导过程的关键环节,论文能否顺利完成,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这一阶段的工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开题报告中这一阶段安排的时间也较长,大概15周。我们在开题报告中规定用五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初稿,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抄袭现象和捉刀 现象。随后专业责任教师主持全体指导教师讨论会,收集论文初稿写作中反映出来的典型情况和带倾向性的问题,商讨对策,并将这些问题向全体学生集中通报,提出整改意见,部署下一步的写作任务和要求。初稿完成后就转入对论文的修改,指导教师重在对论文的主题思想、层次结构、逻辑关系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我修改为主,通过几次反复,论文框架基本建立,内容比较充实,整体上实现开题报告的预期目的。 在整个铺开阶段,专业责任教师根据开题报告的写作计划与要求,定期进行两到三次检查督促工作,着重检查毕业论文的学风、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教学部门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检查情况,并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协助解决有关问题。

3、论文指导定稿阶段。这个阶段是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学风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除了指导学生对论文篇章结构作局部调整外,还应进行文字上的修饰,确保语言流畅,体现学术论文的语言特色。同时指导学生完善毕业论文格式,写好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好目录、列好参考文献等,为论文答辩作好准备。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此相适应,我们在专业网页上开辟了一个论文写作指导园地,为开题报告作用的发挥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相互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个园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随时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我们还规定,指导教师之间是分工不分家,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向任何一位指导教师询问,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解答疑问。同时,指导教师通过这一园地,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有条件地向学生提供一些他们难以找到的数据资料,充实文章内容。我们还将那些写作进展快、论文质量好的学生及时在园地中提出表扬,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谈体会,极大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要进一步提升开题报告在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制定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 现行的开题报告设置的六大栏目都是粗线条的,这样,在具体操作上,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导致同样的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差异,如研究方法栏目,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有的虽然填写了,但根本不是方法;指导教师也会按照个人的理解开展指导工作,离规范化要求就会有一定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制定一个与开题报告相配套的毕业论文实施细则,这既是对开题报告的说明与解释,又使开题报告更具操作性,目的就是要让师生在使用开题报告过程中不存在疑问和困难。

(二)对现行的开题报告栏目作适当的修改与补充 我们认为,开题报告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栏目,对开放教育学生来说,要求高了些。开放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选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既没有必要,学生想了解也难以做到。虽然上网可以查到一些与选题有关的信息,但要从中分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部分指导教师来说也非易事,遑论成人学生。因此,我们建议将此栏目改为论文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我们认为,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教师都不好把握,因为填写的参考文献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用得上,而要使用的不一定在参考文献中找得到,不如改为参考文献来源与查找方法,给学生利用参考文献、查找资源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我们建议设置一个新栏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这样,师生对论文写作与指导就会心中有数,未雨绸缪,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三)建立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网页 从选题情况看,部分学生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网上给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的信息有限,主要是公布实施意见和一些选题,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我们虽然开设了论文指导与写作园地,但规模小、资源少,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生分离给毕业论文指导带来的困难。因此,我们建议各分校建立各自的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网页,这个网页可以考虑设置论文写作动态、优秀论文展示、论文选题集锦、写作方法漫谈、参考文献荟萃、师生交流互动等栏目,这些栏目既渗透了开题报告的内容,又是对开题报告的进一步延拓,实现开题报告的制度文本作用与开放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的完美结合。

第12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活性碳纤维;水污染

中图分类号:X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068-01

一、前言

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属于微孔型,这对多种污染物都有良好吸收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里。对于水治理而言,活性碳纤维的使用能够起到净化饮用水和工业废水。而对于大气污染而言,活性碳纤维能够吸收大量空气有害气体。文章分析活性碳纤维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人们对环保产品渴求,活性碳纤维在未来发展中有良好的前景。

二、水污染治理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一)饮用水净化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饮用水净化选择了活性炭纤维,水净化效率高。从实践中得知,净化装置它的装置结构、占用空间大小以及经济效益都有极大优势。即使是处于断续通水情况下,处理量不会有所下降,反而会逐渐增加,使用寿命长。活性炭纤维发挥出特殊功能,实现无机物净化,有机化合物清除和水质细菌净化等。水质澄清层面,进水质难闻的异味净化掉。在无机物层面,一般而言,饮用水会包含大量的高猛类物质,活性炭纤维能够有效地净化这些物质。在有机化合物层面,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水体中会包含大量的酚类、氯类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范畴。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大,活性炭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能将其去除,去除效率较高,达到98%。次氯酸钠分解方面,活性炭纤维在同水体中的次氯酸钠实现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具备有效地净化作用。

(二)污水处理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水体污染因素较为复杂,文章选择较为典型的因素进行说明。一,银离子废水。第一方面是利用自身还原吸附性直接吸附大量的银离子; 第二方面是通过活化作用令纤维表面含氧的官能团发挥作用, 通过化学键作用除去银离子。活性炭纤维对染料处理效果较好,染料废水的污染颗粒较多,而且PH值呈现不同。在使用活性炭纤维之前,理当对废水进行检测,确定出污染物类型。再选择PH值同孔洞类似活性炭纤维,这样才更好的保障染料处理效果。

三、大气污染治理中对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相对面积较大,能够为活性炭纤维提供良好的吸附空间,提升吸附重复率。大气污染中,最为常见的有硫化氢、硫氧化物以及氮氧化物。活性碳纤维对大气污染有较好处理效果。

(一)活性炭纤维用于吸附分离硫氧化物

活性炭纤维相对于粉末活性炭而言,它的吸附和阻截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处理黑水污染问题。因此,被大量使用于高端净水产品里。当前市场存在的活性炭棒,它的拦截作用较强,但是吸附能力很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出现。因此,在使用中备受争议,有的学者希望使用活性炭棒,而有的学者反对。但是如果科研过程中, 能够提升活性炭棒吸附能力,那对净水而言将是有力探索。活性炭纤维是基于活性炭棒基础上的产品,吸附和拦截能力都较强,净水性效果明显,备受市场青睐。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加快研究步伐,研究更多净化水体和空气产品,推动环保事业发展。

众所周知,酸雨形成最为重要的导致物是硫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大,对酸雨的处理变得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传统的硫氧化物分离方式比较多,然而使用都会具有局限性。在该情况下,活性炭纤维吸附功能较强,是其他吸附物质四倍。而且。活性炭纤维能够实现重复使用。因此,在经济效益层面有着重要优势。

(二)活性炭纤维用于吸附分离氮氧化物

活性炭是一种借助活化处理之多孔碳,在使用中具备超强的吸附作用。在军事、化工以及环保层面,有着悠久历史现代的活性炭纤维,纤维上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吸附作用强,吸附颗粒效率相对于活性炭高出20倍,吸附速度达到1000倍。但是,我国活性炭使用时间较短,使用普及率较低。随着科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环保意识增强,我国引用活性炭纤维应用于净化水和净化空气中。活性炭纤维是高科技产品,它的制品可以是丝、纸、毡、布等等。而且市场价格也相对高,我国在对活性炭纤维研发时,急需探究出高质量、低成本的研发模式,为我国普及使用活性炭纤维奠定基础。举个例子,活性炭纤维产品活性炭纤维毡,对灰尘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净化空气。但是使用时间过久之后,微孔会被填满,导致吸附能力下降。一般而言,活性炭纤维再生方式较多,可以使用加热方式将吸附的物质随着动能增加而益处。活性炭纤维之所有备受青睐,关键在于其重复使用率较高。在工业上使用一般都会借助专门的装置实现,使得空气净化效果更加明显。

当氧化物是大气污染常见的物质,该污染物具有可凝性,尤其是在常温环境下,会使得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可凝性增强。还具备高沸点以及二聚作用。这些特性使得活性炭纤维很难被吸附。在使用时,要对氮氧化合物进行处理,分离氮氧化合物,对活性炭进行微调整,改变微孔距离,保障吸附效果。另外,硫化氢大气污染处理也类似。硫化氢具有毒性,气味较为刺激,在进行处理时要做好准备工作。对活性碳纤维进行预处理,使得活化水平更高。在特定的环境中发挥出作用。

结束语

我国的活性炭纤维技术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国外活性炭纤维使用已经普及,被大量生产。而在我国活性炭纤维还处于研究阶段。较少的部门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未被推广应用。在我国活性炭纤维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技术研究力度,集中于产业化和使用化层面研究。研究人员要努力降低批量生产成本,提升工艺水平。在条件许可下,可以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环保建设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壳聚糖、碘的抗菌性能及其在窗体顶端

[1] 沈岳,蒋高明,季涛,高强,刘其霞.活性炭纤维材料吸声性能预测模型 [会议论文]2012-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新型纤维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纺织分论坛.

[2] 董德荣.抑菌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2013-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