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04:2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在上课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更准确。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传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知识误差。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便于小学教学中充分发展个性,推动因材施教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打破了齐头并进的错误做法,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的充分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都相应得到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
农村小学数学老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对其正确使用需要认真斟酌。在农村小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老师其实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引用了现成的一些信息技术资源,好或不好没有经过缜密思考,直接照搬于自己的课堂,并没联系实际进行必要修改。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授课,不用黑板和粉笔。往往会出现与实际教学不符,这样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干扰了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干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有了“生活化教学”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他们通过活生生的数学学习,能够充分理解、应用数学,并体会到数学的真正实用价值。教师可以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情景等生活资源,为他们提供一切能观察、操作、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和乐趣,并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从实际生活问题中启发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诸如:“哪张统计图是用于羊毛衫销售的”或“哪张统计图是用于泳衣销售的”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学生就会得出结论:羊毛衫一般在冬季销售,而泳衣一般在夏季销售,他们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此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创设生活情景的机会,并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知识、方法去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一方面,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自信程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引导学生在班上展开“购物游戏”让学生自愿拿出自己的学习用品等,让其中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然后让剩余学生扮演顾客去购买。这一环节结束后,两方学生再互换角色。这样的游戏对学生掌握人民币的知识有很大帮助。在此游戏中,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类实践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有数学存在,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再现实际生活情境
由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都是无数次、反复地从生活现象、生产现象的试验、研究中抽象形成的,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对此进行二次处理,可以通过再现相关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知,进而为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奠定夯实基础。例如,教师在教授循环小数时,若只进行传统讲解,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和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其强大的模拟现实功能为学生播放红绿灯的动态画面,借此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然后再要求学生对红绿灯的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总结出红绿灯的变化规律,即按顺序重复出现。如此一来,学生对循环小数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枯燥式讲述和机械式灌输,利用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总结出数学概念,从而让他们理解得更为透彻。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理念,并始终遵循“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策略,为最终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和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这一数学教学目标而努力。此外,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给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卓.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王彬.浅析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处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小学教育的入门性、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引言
众所周知,由于小学教育的独特阶段,教育学家们普遍认为小学教育的教育任务与初、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初、高中教育普遍被认为是片断性课程与系统性课程的结合,即在完成其基本阶段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为后续教育阶段做好充分准备。而小学教育则在其基本阶段教育与后续阶段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的界限,也就是把小学教育的入门性提到了首位(1)。小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并不在于庞大、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高效率的教学速度,而是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的能力。作为基础性学科的数学学科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教学中要培养的不仅仅包括计数、运算等外显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潜在的基本学习理念。接下来笔者将就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培养展开论述。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树立起合作理念的必要性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优势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工作十分重视数学学科构建与发展,在不断的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传统。(2)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行下,随着对外教育研究交流的推进和我国少年学生在国际测试和竞赛中取得的不俗成绩,我国的数学教学经验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1.我国少年学生解题能力强:在小学数学常规教育训练下,我国小学生在有特定时间、情境压力的数学竞赛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技巧并有其独特、高效的解题技巧。
2.我少年学生数学基本功扎实: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重视对学生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中国少年儿童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3.学生具有严谨的数学素养:中国学生在经常性的课内课外数学训练中,对待数学态度严谨,可以按照其规范的思维模式进行数学学习。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局限
由于小学数学教育缺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讨论研究的氛围与动力,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通过教师的单一传授获得,小学数学教学缺乏活力,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受到教育界认识的普遍重视。
1.学生思维固化,缺少创造性思维:在长期以考试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途径下,学生解题模式常常有着格式化、规范化的倾向,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以及自主思考的发展。
2.对数学的应用停留在竞赛,实际应用效果不佳:我国少年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出现学校与现实的脱节现象,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数学技巧解题,却缺乏对现实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3.少年学生缺乏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练习与学习多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对数学的魅力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探究的自主性。
(三)新时期世界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大势(3)
21世纪是发展、改革的新时期,世界各国为获得期人才优势地位努力开展教育尝试与改革,世界小学数学教育的普遍倾向可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1.扩大数学的应用范围,丰富数学教学目标
2.更新数学教学反方法、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
3.多种途径考察数学学习效果,调整数学考试内容
4.鼓励数学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理念的经验总结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培养不同于基本数学技能的培养,它是一种深层次的的、有关潜意识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培养,是一种长期性的习惯培养。对如何切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问题作了如下整理与总结。
(一)校内合作学习训练
1.课堂合作:学生在课堂上可依据划分好的小组对老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采取合作方式,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合作分工,例如有人负责讨论观点、有人负责纪录要点、有人负责成果展示等等。小组可以每节课按照一定顺序交换分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倾听、讨论、记述、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2.课下合作:对于课上不清楚的问题,除了鼓励学生向老师求助外还要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倡导不同层次之间同学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杜绝小团体意识。
3.合作效果检查机制:通过定期统计各小组的探究活动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措施,对合作效果明显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帮助合作效果不明显的同学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二)校外合作学习拓展
教师要定期为学生提供课外研究性课题,课题选择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既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远远超出学生现有水平使学生丧失信心。课题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个人无法独立完成,客观上便会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合作对象进行合作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家长发挥独特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克服合作中的问题困惑,既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功效,同时促使学生感受积极性学习的乐趣。
四.合作学习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过程,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因而要使合作学习不偏离初始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便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合理指导。
(一)合作组的人员构成要符合协调性原则:分组要避免同一水平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要合理分配学习成绩较好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得以弥补自身弱点,同时也可以使学习较好的同学多角度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在问题。
(二)避免刻板印象对交流合作的影响:老师要鼓励小组合作中学习不理想的同学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仅仅是好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弱势学却只能在一旁倾听而不参与互动。
(三)合作过程要避免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其创造力,因而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形式要相对自由而不能死板硬化。
五.总结
记得伟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学生外尔曾经这样描绘他的老师:“希尔伯特这位吹笛人所吹的甜蜜的芦笛声,诱惑着许多老鼠投入数学的深河。”希尔伯特所传授的内容不仅仅是数学,更是他对科学的信念以及对理性和科学的热爱。今天作为数学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们是多么憧憬这样的境界啊,而要真正挖掘出数学的无穷魅力,便要从小抓起,给予学生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其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参考文献:
(1)参看B.F.安纳尼耶夫《儿童的初期教学和教育》,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6年版
数学教育在学生学习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小学数学的作用更为突出,它是学好以后数学的基础,为此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
1.1教师能力。在所有科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力的高低始终都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中同样也不例外。数学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学能力高的数学教师,不仅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对小学数学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条件,才能称为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才能科学的对学生进行授业解惑,才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不但不能在数学知识上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相反很有可能会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这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能力就不那么明显。
1.2教学情境。在国外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教师授课中十分注重课堂的教学情境。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后,教育界对数学教学情境的要求越来越突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了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认识,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融入到生物世界中,真是的感受学习数学的美妙之处,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设计不是简单的备课活动,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以及将专业知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把学生引进教师的教学氛围中。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每一个生物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怎样的内容设计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知识上,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2、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一般科目的学习,数学更注重对学习效率的高低,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教学有效性。在上述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部分针对性的提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意见,以供启发。
2.1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比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时,可以举例引导学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当时的情景你们还记得吗?谁愿意说说你在运动会中的表现?
生:(参加跑步、游泳等比赛)师:有很多学校都在举行,这不,咱们校园里热闹非凡,他们正在举行开幕式呢,你们想去看看吗?生齐说:想!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体操比赛图)师:这些同学正在干什么?生:做广播体操!师:看他们做得多整齐呀!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后回答)生1:每个方阵有8行。生2:每行有10人。师:读一读,根据你们所搜集的信息和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每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生: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电脑出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些数学问题,这样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其次,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以学生的疑点和难点为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依据。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总是连续不断的出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某些问题的设计面较大时,教师就可以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为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让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小问题以后恍然大悟,原来那个较大问题的答案也得到了解决。最后,创设良好的结束情境;在一堂生动的数学课结束之际,教师给学生提出各种与下堂课成内容密切相关的有趣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讨论和研究,为下堂数学课做好铺垫。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明显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2认真做好每一个内容的教学设计,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的有效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以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认真的、仔细的做好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有关的教学设计的时候,应高要充分考虑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避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在教学设计上没有突破和创新,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有效性的提升。
2.3切实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教师的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为此,还应当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例如:在任用教师时实现优胜略汰制度,从源头优化师资队伍;组织和鼓励教师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深化校园内部的数学教师管理机制,构建广泛的校外交流平台等,实现教学经验的相互提高;将学生纳入教学评价主体当中,促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使教师在教学、管理、生活中得到动态的升华。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分析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载体,设置有效的合作学习线索,科学组织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数学课堂上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科学开展分组,搭建合作学习良好载体
小学高年级学生基本或已经进入了青春前期,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表达和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采取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首先是在人员的数量上合理控制,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6-8人,全班一般分为7个左右的小组。其次,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笔者兼顾到了不同层面,尤其是将学困生均衡地分布到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保证他们能够在小组里面得到帮助,尤其是在学习技巧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帮带效果。另外,为了保证合作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笔者强化了对每一个小组牵头学生的业务培训,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如何组织相互讨论、辨析,更好地驾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答案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充分思考与合作,集聚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点正是合作教学的精髓所在。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内容时,笔者采取实验操作、思考题引导、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逐步突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并要求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进行“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灌沙实验”,学生在圆锥里灌满沙子,往圆柱里面倒,连续灌装直到圆柱灌满为止。要求学生将这样的实验反复两次,确定结论一致之后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组探究题:“1、圆锥要灌注几次才能够将圆柱灌满?2、两次实验结果一致说明了这一结论是否具有可靠性?3、从这一实验说明了同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是什么关系?4、尝试用字母公式来表示圆锥体积计算方式。”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圆柱体积为同底等高圆锥3倍”的结论已经确认无疑,并进行研究分析,从这一关系中推断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1/3 ×底面积×高”,学生依靠自己的操作、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主获得的学习成果掌握更为牢固。
三、倡导集思广益,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方法
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与拓展,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方向与目标是正确的,多几种方式也未尝不可。借助于合作教学这一自主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维的角度方面更要深远和宽广。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一题多解训练,致力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下题:“某筑路班组进行农村道路施工,前6天修筑了112米,以同样的速度继续施工,继续用了15天结束工程,这条路一共多少米?”在这一题的解题中,具有多种方式与途径,笔者启发学生从不同方式进行思考与解答,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探究出了归一法、比例、分数以及列方程等不同的解题方式。归一法:先计算出15天修筑的道路长度,然后加上前6天修筑的长度,合计为道路总长度;比例:利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规律,确定共组效率确定的情况下,时间与总量为正比例,设15天修筑长度为x米,224÷6=x÷15,得出道路总长度为x+112;分数:先计算出修筑道路的总天数,接着计算出6天在总天数中的几分之几,以112米除以这样的分数,即可得出道路总长度;方程:设道路总长度为x米,(x-112)÷15=112÷6,可得出结果。通过这样的思维引导与拓展,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的解题方式,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组织技巧交流,发挥先进经验辐射效应
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总结与提炼能力,尤其是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思维特点等方面因素,归纳了许多实用性较强的数学学习经验,组织学生将这样的经验总结和提炼出来,能够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起到汲取众长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将各种教学刊物中介绍的先进学习经验向学生进行传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经验的介绍交流活动,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是如何学好数学的,这一环节重点发挥好数学学习优秀学生的经验介绍以及数学成绩进步较快学生的经验介绍,这两种经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全班学生数学学习技巧的进步。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以及人体生物钟知识,指导学生把握好一天之中最为理想的数学学习时机,以及科学规划自己的复习频率、批次,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合作教学模式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美霞.“小组合作学习”再认识——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40)
[2]段军.数学课堂上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61-01
在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所提倡的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课堂。我们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尽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提炼数学知识中的生活知识,怎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应用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点:
一、根据课本例题,合理改编例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中,学习完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后,都会有一些例题让学生们做,以及时补充同学们所学的知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数学例题往往显得很抽象,学生看起来似乎很难理解,这样就无法进一步对例题中的重点进行理解,从而阻碍解题的思路。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善于去引导学生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把一些例题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这样教师就可以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在数学中去寻找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将这种转化的方法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让学生们学到更多这样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提升学生自主完成数学任务的能力。例如,在我们人教版的数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汽车的噪音是80分贝”有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对“分贝”这样的专业词语可能不是特别了解,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们分贝就是描写生活中声音量度的大小,声音越大,分贝就会越高。这样的解释无疑会使学生们豁然开朗。换种思维,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们把例题中的内容换一下,改编成和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找到一些解题方法之后,在让学生们课本的例题再一次思考。这样一个过程,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善于把数学转换成学生们可以理解的生活问题,也要教会学生们这样一种方法。这样的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瞬间转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例子,这样也会大大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擦出数学智慧的火花。
二、训练学生们的实践动手的能力,教会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数学,数学,换而言之也就是在生活中的某种数量关系的汇总。我们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为大家呈现的也是一些数学生活,生活数学。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不断让学生们体会一下自己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我们人教版教材当中,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一些求圆面积的数学问题的时候,总是显得很为难。后来,在一些课堂上,我就让学生们带上小剪刀和小卡片,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带着所要探究的问题“怎样可以求圆的面积”自己动手去实践。通过这样的课堂实践,就让学生们认识到圆的面积并不是凭空而造的,而是具具体体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的真实世界。这么深入思考的教学无疑对学生来说极具有趣味,且是印象深刻的。
三、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体验数学生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尽量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以为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数学世界。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实实在在为学生们用多媒体设置一些有趣的版面,以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我们也要针对一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们进行一些辅导,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一些课件或者是备课内容及时作出调整。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得自信,感受快乐。
四、善于引导学生开口讨论,勇于提出对数学问题的看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师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之外,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们对一些问题及时作出分析。除外,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对问题的了解,进行一些小组讨论类的学习,或者是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善于用眼神和学生们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们起来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样不仅仅会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对学生们的自信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敢于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一步步锻炼,方可以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汇中渐渐形成一种数学思维,这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善于结合小学数学人教版的数学教材,结合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为本,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为中心,尽量开展一些有效、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让学生们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把数学的用处发挥到最大,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顺.浅谈学生质疑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201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理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认识效果
1.课程改革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标准
《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标准,既要个性发展又要全面发展,当然我们不能死守定格在条条框框的教育教学范围,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结合教育改革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课堂学情,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供机会,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获取知识、交流学习和实践创造新型思维的天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2.小学数学教学在课堂认识效果的细致思考
2.1把了解作为认识的前提。
2.1.1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学生家庭成员及家长的文化水平、文化层次、社会伦理观念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2.1.2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来源――哪所学校学前班(或幼儿园),准确的掌握哪部分学生来自哪个乡、村、社(或社区),这些环境中文化、娱乐及对社会制度的认识程度;
2.1.3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各自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把以上的第一手资料作为综合一个班级的认识前提,做到心中有数。
2.2把认识作为效果的基础。
好的效果来自详细的认识,它是奠定效果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知彼”;而“知己”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后所收到的效果;所谓“知彼知己”,就是清楚别人、明白自己。在实际备课、讲授、回顾过程中,才能根据学生的整体、层次及个性有理有据的分析判断,把握效果的成功率和失利程度。
2.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认识方式。
2.3.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很可能走了过场或收效甚微。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很多问题要通过形象思维、空间思维、时序思维各方面去理解,不同于教历史和语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启发性和思想性,能够通过背诵和多读遍数去理解,这就很有必要让教师探究数学的兴趣性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2.3.2探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性,寻找提高兴趣的方式。首先,教师要在语言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具备语言文字说明的硬功底,语言平淡、表情木然、动作呆板,激发不了学习氛围;其次,按照教学程序、目的和思路,灵活机动地掌握学生学情改变讲授方式,及时准确地调整课堂听讲结构,或设问、或提问或引导,但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该讲的留待学生自己思考,要详略得当、轻重分明、主次清楚,避免平铺直叙,发挥既准确又生动的语言潜能;最后,有必要在课堂出现沉闷气氛时加入少量幽默语言、新鲜故事或简单笑料,但必须精短有效,因为我们上的是小学数学课,而不是语文历史、故事课,就像厨师炒菜放调料一样,既要掌握适度,又要达到合理。
2.3.3利用特殊数学范例,创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例一:树上有十只鸟儿,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有回答还剩九只的,有回答还剩一只的,也有回答不上来的――这就明显区分了学生思维的层次,同时也显示出形象思维和数学思维之实质区别。这是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由固定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二:一本书有四个角,把一个角剪掉还剩几个角?有回答三个的,也有回答五个的,还有不敢回答的――按常规学生一听到“还剩”二字是减法,为什么变成加法呢?这是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让学生数一下究竟有几个角。例三:母亲的母亲是奶奶,共有几代人?等等属于脑筋“急转弯”的与数学有关的例题。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效果与经验总结
3.1教师要在提高自我上下功夫,全面提高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化学等各门课的知识水平,经常阅读,不断“充电”,才能在备课、授课,课后总结一系列环节中游刃有余,显得丰富和引用自如,具备提高教学效果的潜在能量;
3.2教师要在全面掌握各类知识后专业课专业化,专业课优质化,专业课高效化,这就是所谓“打铁先要本身硬”的道理;
3.3教师要把自己所教的学生了如指掌,综合其社会环境、家庭历史、个性成长、认知程度和兴趣爱好,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就是教师希望激发、引导的对象,使出“因材施教”的绝招,才能达到整班推进、提高的预期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①知识技能目标;②思维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目标;④应用能力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2.拟解决的问题
解决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改编,以再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发现生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使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便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活动生活化
主要研究如何以“学生活动”为途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①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②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五、研究方法和进度
1.研究方法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访谈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践――反思――研讨,再设计――实践――反思――研讨等反复探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②我们着重对现有老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发现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③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
2.具体步骤
步骤如下:①准备阶段,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落实目标。②实施阶段,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探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修改、交流、讨论,及时总结经验。③总结阶段,整理、分析各种过程材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经验推广和辐射。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第一,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研究组,除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终止研究。第二,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
七、研究过程
1.加强培训和理论的学习,指明方向。
近年来,学校注重校本培训,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为了了解数学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教科研动态,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惜经费,委派多名教师参加“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将新理念和新方法带回来。着眼于教师观念,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理念。
2.调查取材,明确研究的目的。
我们进入课堂,深入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了解第一手材料,选取素材,然后,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好实验班和实验教师,重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3.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创设情境的方法:①创设描述性情境;②创设直观性情境;③创设体验性情境;④创设欣赏性情境。
4.挖掘生活化内容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从而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对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发掘从以下两方面展开:①从教材中挖掘;②从生活中挖掘。
八、研究的结果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总结、积累经验且实验效果明显。①通过研究、实践初步构建起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②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问题与反思
第一,由于应用题内容生活化、教学开放化,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的丰富,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同时课堂评价体系的跟进也是我们急于研究的问题。
英国的第三方评估报告将上海数学教育经验总结为“上海掌握教学模式”。上海数学教材“出口”英国,是中英教育交流不断深化结出的硕果。其中,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已成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点项目。2016年7月,英国政府就宣布,未来几年将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提高英国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推广“上海掌握教学模式”,资助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教材首次成套进入英国基础教育体系
今年的伦敦书展,有超过100个国家的上千家出版商参展,中国展团带去了千余册各类图书。而来自国内的课程教材成套“走出去”,进入英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尚属首次。
据介绍,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约后,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旗下柯林斯学习(Collins Learning)出版公司将翻译出版上海基础教育数学教材在今年9月出版。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这些来自上海的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本、课本练习部分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目前,这套教材已被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NCETM)列为范本教材,供教师学习。已有200余年教育类图书出版历史的柯林斯学习出版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上海数学教材是一部缜密的基础数学课程教材,以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重点掌握计算知识和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直到学习高等计算……这些教材将译成英语,为英国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学课程。”
教师交流为英国送去上海教育经验
在翻译教材之前,中英两国教师之间的交流就已经蓬勃开展了。英国与上海的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始于2014年,是我国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出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中小学教师互派项目,由中英两国教育部共同商定。截至2017年1月,英国和上海已互派400多名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专家及研究人员等进行交流。
早在2014年9月,45所英国小学和有关部门的73位老师、领导和教育管理人员就访问过上海的学校。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间,61位上海数学老师和研究人员也访问了48所英国小学并做示范教学。英国教育部委托谢菲尔德汉勒姆大学评估这项交流并发现,在48所学校中,大多数英国老师表示,上海老师们的访问为英国学生带来积极影响,这个项目也将促进英国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英国专家看来,在课内,上海教师通过“变式教学”和紧扣数学学习的关键,确保学生掌握所教内容;在课后,通过因人而异的作业,进行“小步前进”式的指导,加深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让学生学会流畅运算。
在多年的项目交流中,英国老师和学生都发现,上海数学教育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教师素质上,笛Ы滩囊埠苡杏茫他们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教材输出英国也就水到渠成。英国教育部学校事务部长尼克・吉布去年曾表示,“东亚数学教育的推广会带来积极的势头,让更多年轻人能接触到专业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教材。”
更多国家前来探寻上海教育的奥秘
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民选看来,中英数学教师的深入交流,对于促进两国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扩展中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学能力、分享和传播上海基础教育、数学教育和教师发展的经验,提升两国教育国际交流层次,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多名青年教师赴英参与项目交流的上海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敏说,中国老师在交流中学会了集合中西优势,打造严谨而不失活泼、扎实而不失创新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提问;课堂提问;数学学科特点;提问类型;研究方法;研究路线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所谓“疑”即疑问,可见问题的重要,而除了问题本身,问题的提出方式、方法也影响问题的效果. 在《新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的问题”,它可以分为“提”和“问”两部分,即把问题明确呈现表达出来的过程和问题的本质. 国外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中最具代表的心理学家瑞格认为“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叙述句”. 作为教师,对提问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这种研究渐渐地指向了特定的“提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教学目的的达成和教学效果都有着显性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提出的问题”和“问题的提出”展开了言语互动、知识理解、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 数学是“抽象的”“超念的”“理念世界”. 数学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思考才能达到,数学只能“思疑致知”,这一点与其他学科不同. 所以数学课堂提问必须走向“对话”. “对话”围绕问题而展开. 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行动研究”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一、研究内容
1. 课堂提问的内涵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并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课堂提问的研究集中在了教师的语言提问上,但在本研究中结合我校个性化教学中学习卡片的开发,我把”课堂提问”定义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提问和学习卡片中的文字问题二者的结合,这样便于构建更为完整的课堂提问问题网络图,分析每个问题在本节课问题网络图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法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比如提问密度过高、提问后没有停顿等.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究其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对优秀课例的课堂提问进行实录,分析其共性特点,以提高教师预设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 4. 对一些典型的个性化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构建课堂问题网络图,分析学习卡片中的文字问题在整个问题网络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出适合使用学习卡片的课程类型和学习卡片中问题设计的可循规律.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为指导,以参研的全体数学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要载体,以行动研究为研究的主要方式,以课堂提问为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按照“确定研究问题文献综述与分析对课堂提问概念的再构建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证研究确立课堂提问的测试工具试测与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分析研究结论建议与反思应用与实践”的路线进行.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
2. 课例研究法——在学校开展对教师常态课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形成课例研究报告. 该方法包含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
(1)通过课堂观察详细统计任课教师的提问,从提问时间、提问对象(全体、个人)、提问停顿时间、问题重复次数、问题是否预设、问题的数学性分类和教学性分类、问题适合学生性等角度进行量化分析,掌握我校教师课堂提问的普遍性特点.
(2)对课堂中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每个大环节中问题的内部结构:纵向的链式结构、横向的辐射结构及纵横交叉结构,并将整理结果制成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问题网络图. 并研究学习卡片的研究主题在问题网络图中的地位. 3. 经验总结法——将研究中得到的经验性、结论性成果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在数学教学中反思和总结经验.
三、研究步骤
第一部分,按照文献综述与分析对课堂提问概念的再构建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实证研究的路线进行. 具体的研究过程:(1)对有关提问和课堂提问进行综述;(2)针对我校一些课例,梳理其所有问题性语句,并对其功能进行研究;(3)围绕对课堂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4)结合上述研究重新定义课堂提问.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103-02
一、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主宰教学课堂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应在学生的原有基础上帮助他们提升数学的计算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时刻保持严谨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完成小学数学计算课程。
1. 教育部门应当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课程安排和课程学习、深造的机会。实践证明,通过学习、深造,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对于实际教学内容实现深入了解,从而有助于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2. 教师通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安排上岗。通过培训、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教学团队的精英性,并且有助于小学课程教学教师团队优化。
3. 教师定期进行学术研讨,通过相互交流实现行业知识的共享。在经验总结过程中,学校可通过邀请优秀的教师就教学经验做相应的教学总结,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取长补短,从而使优质教师团队的力量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发挥。
4. 教师应熟练掌握教学专业知识并进行延伸。
5. 教师制定教学方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必要时,还应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最终策划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学习具有实效性的数学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巧妙的结合。新课改对教学标准的要求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锻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操作的能力。例如,在“认识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然后进行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将物体分成一半利用数学符号应当怎样表示?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中的分数符号,然后要求学生展开小组合作,通过探究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1/2。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可组织他们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图画的形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直接操作可以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帮助他们举一反三,从而提升了抽象思维能力,还建立起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理念。
二、钻研、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1.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根据教学实际,实现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比如,在数学计算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反复、单一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应进行相应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求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其寻求简便运算方法,并牢固掌握其中的计算原理。
2. 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情境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膨胀,由此,学生才能在教师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进行数学计算的学习。比如,面对一些不易理解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只能抽象地进行理解,而无法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寻求解决办法。这样,学习中的难题就会变得轻松易解,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
3. 掌握计算规律,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熟知计算的固定规律,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对课题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会促使学生主动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并在课后将数学计算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例如,在“平均数”案例分析中,结合游戏“棒球队”,使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接着,教师在为学生安排棒球队的人数时,故意进行不均匀分配,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与棒球队人数应均匀分配的规律不一致,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真实体验数学计算的规律性,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生活与课程理论紧密结合,使学生主动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当中,才能培养他们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为高效率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利用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
1. 强化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算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是运算技巧的提升,还强调运算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小学数学的计算要侧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技巧和学习模式,将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学习运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应进行详细地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思维的灵活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时逻辑思维的清晰度,使他们对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2. 找准计算模式,提升计算速度
在解决一道复杂的计算题时,不能直接进行运算,否则,不仅不能将结果准确无误地算出来,还容易因为过程繁琐而导致计算出现误差。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杂计算题的训练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套用固有公式进行计算,形成属于自己的计算模式后,再组建属于自己的计算方法,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的提升。
3. 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计算课程的要求是,将所学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种方法通过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教学素材,有效拓展了教育资源。从宏观角度来看,计算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数学计算课程后大幅提升运算能力,并且更有利于运用数学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内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综上所述,在计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强化训练他们的计算思维和技巧,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数学计算技能。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当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计算课程进行创新,通过具有新意的教学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数学计算学习的自主性得以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炎.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小学数学 评价 创新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认识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三、更加重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使人进步,小学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的过程也是形成习惯的过程,习惯培养至关重要。新课标下学生倾听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和独立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应要求学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听教师的点拨,同学的见解,边听边思考,作适当笔记,对于课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设计好教学过程,创设恰如其分的情景氛围,精心引导。该学生讲的内容一定要学生讲,该学生做的内容一定要放手让生放手去做。课堂教学应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当好听众是学生最基本要做到的。学会思考是一个人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要创设思考的情景、气氛、问题。要让学生从小会看书、会审题、会思考、会把握重点。把思考放在每一个环节之中,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具有独到见解,团结向上,创新思维好的形式,学生在探索交流过程中可悟出许多不明白的道理,听、说、想、练、议,让合作交流真正有效。新教材大量的动手操作,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提要求、给时间、做准备。真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提兴趣、养习惯。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理解基本算理,构建数学概念。教者在课堂必须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认真练习的习惯,从书写、格式、布局,时间都要有要求,要让学生养成练习必须认真的习惯。
四、评价方式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