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04:3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士专业技术人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我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管理机构情况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开始启动以来,成立了县级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各乡(镇)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各票村级合管小组,县乡两级在管理委员会下分别设立了各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新农合工作的经办机构,县编委在机构改革中曾下达的编制为:县合管3名,大镇2名,小乡1名共13名编制,乡(镇)合管办隶属于各乡(镇)合管委管理,县、乡合管办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互不隶属。
在实际工作中,县合管办借调、抽调了5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各乡(镇)也指派1-2名工作人员,但是由于队伍不稳定、职责不明确,硬件不到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稳定、健康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三年来的运行情况
我县从20*年9月开始筹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支持,卫生部门着力运行,参合率稳步上升,广大参合农民群众受益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效益良好。
20*年度,我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1517户、305197人,实际共有252432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2.88%,按人均缴费1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1262.16万元,其中两级财政拨付我县新农合资金全部到位。20*年度,共支出新农合资金742.126万元,共有338258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达134%。
20*年度,全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0528户305197人,实际共有64655户258490人参合,参合率为84.7%,在20*年基础上提高了1.88个百分点,按人均缴费10元,省级财政补助4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2326.41万元,20*年度,全县支出新农合医疗资金1665.53万元,共有486844人次享受医疗费用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达188%。
2009年,全县应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户3*3*人,实际共有64655户266855人参合,参合率为87.12%,在20*年基础上提高了2.42个百分点,按人均缴费20元,省级财政补助4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的筹资标准,应筹参合资金2668.55万元,至20*年4月1日,已到位533.71万元,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补助款项未拨付到账。2009年第一季度,全县支出新农合医疗资金392.48万元,共有127330人次享受医疗费用补偿,参合群众受益面已达47.72%。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20*年1月至2009年一季度止,共27个月,应筹资金6257.12万元(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没有拔付2148.8万元),到位资金41*.32万元,扣除风险基金592.25万元,可使用资金3516.*万元,已使用资金2800.14万元,结余715.93万元。
(二)我县医疗卫生人才资源情况
目前,全县有卫生行政部门一个,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34个,其中县级6个,乡级11个,村级117个。有医务人员401人,大专以上学历157人,占39%;中专学历210人,占52.3%
有村医235人,有病床353张,千人口病床数1.*张,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5人,千人口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0.98人;按学历分:本科学历18人,占职工总数的4.47%;专科学历121人,占职工总数的30.02%;中专学历238人,占59.05%;高中及以下学历26人,占职工总数的6.45%。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生有223人,护士75人,药剂人员7人,检验人员8人,放射人员3人,工人身份从事医疗工作30人。按职称分:有高职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54%;中职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4%;初职16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1%;无职称人员3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127人,执业助理医师49人,注册护士77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医师80人,占全县执业医师总数的63%;助理医师24人,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9%;注册护士61人,占注册护士总数的74%。
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行执业医师法,实行严格的医生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全县卫生管理和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职称管理进一步规范,但从全县来看,依然存在不足: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我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仅为0.98人,按20*年**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口应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58人的标准,我县应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855人,目前现有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25人,已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全县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数只有8人,仅占卫生专业技术人数的2.46%,妇幼、护理、公卫等专业高级职称人才严重缺乏。
一、考试报名资格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并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的2008年毕业生,可报名参加考试:
(一)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助产专业学历;
(二)获得省级以上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专科学历;
(三)获得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护理、助产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考生的报名资格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核。
二、报名方法及要求
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各地应当统一使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于2008年8月30日前,将报考人员信息等情况上传到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通过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渠道,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考试通知,通知符合报名条件的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报名。按照就近原则,考生可选择到工作单位或人事档案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
按照《关于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举行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和《关于向台湾居民开放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78号)要求,各地要认真做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参加考试相关工作。
三、考试科目及时间
考试科目设置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均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考试。具体考试时间为:
考试科目
考试日期和时间
基础知识
10月11日
9:00-11:00
相关专业知识
14:00-16:00
专业知识
10月12日
9:00-11:00
专业实践能力
14:00-16:00
四、考试成绩及效用
考试成绩仍采取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4个考试科目。通过4个考试科目者,由考试机构发给考试成绩合格证明。
一、医院人才资源现状
(一)人才资源的数量与结构
从我院目前专业技术队伍现状来看,高层次人才十分短缺,在我院现有的2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没有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最高学历大专;主治医师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7%;大专学历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6.1%。以上数字分析来看,人才的匮乏,已经制约了医院的发展,从长远利益来讲,很难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最终会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加强人才的开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医院今后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开发培养中的问题
1、人才总量少,高层次人才不足。
2、人才断层现象较突出,没有本科学历人员,正规专科学历人员只有6人,整体学历偏低。
3、人才开发、培养能力差。
4、人才资源专业结构不合理。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科技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科技人才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的用得上留得住的科技人才队伍。
(二)工作目标:
1、扩大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
高学历人才基础素质好,理论功夫扎实,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优秀的高学历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能实现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院正在新建住院楼,为了配合住院楼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门诊楼的规模扩大,本年度我院计划引进本科临床专业人员1名,专科护士3人。
2、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
1)我院本年度要出台优惠政策,舍得花本钱,继续鼓励专科技术人员向本科学历深造;
2)对专业技术有欠缺的,采取外出进修,技术帮带等办法;
3)调整人才队伍结构,减少一些人员充足科室的人员,分配到住院部,增加住院部医师及护士的人数,达到正规医院住院部的规模。
4)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使卫生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我院将在本年工作中,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不断的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
关键词:医院 人力资源配置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08-01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是在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于2012年7月成立的,整合后的人民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准备在三至五年争创三甲医院。为此笔者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1.医院现有人员情况。鹤壁市人民医院现有各类正式在编10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为899人,占86.8%。专技队伍专业及职称结构为:(1)专业结构。含卫生技术人员816人(医疗321人、药剂60人、护理336人、医技99人)、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83人。(2)职称结构。正高3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副高87人,占9.6%;中级488人,占54.2%;初级288人,占32%。
2.人力资源配置参考标准。依据人事部及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河南省三级医院十大指标考核评价细则》相关规定,医院各类人员配置标准为:(1)床位与工作人员之比应为1∶1.6-1.7;(2)专业技术岗位原则上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80%;(3)卫生技术人员与开放床位之比应不低于1.15∶1;(4)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总人数应≥70%;(5)护理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病房护士与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之比不低于0.4:1;(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的8%;(7)医护比应达到1∶2;(8)正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8%、副高22%、中级48%、初级22%;(9)主要临床、医技科室均配有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主任医师或正高职称的科室≥70%。
3.各类人力资源应有配置与现状对比。(1)按1000张床位计算,医院总人数至少应有1600人,现有1035人,缺编565人。(2)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有1280人,现有899人,缺编38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至少应有1150人,现有816人,缺编334人(护理人员应有575人,现有336人,缺编239人;药学专业人员应有92人,现有60人,缺编32人;医疗专业人员应有287人,现有321人,超编34人;医技专业人员应有196人,现有99人,缺编97人)。(3)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有130人,现有83人,缺编47人。正高应有102人,现有36人,缺编66人;副高应有282人,现有87人,缺编195人;中级应有614人,现有488人,缺编126人;初级应有282人,现有288人,超编6人。(4)管理及工勤人员至少应有320人,现有136人,缺编184人。
4.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及对策。(1)按照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关于科室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要求,医院现有各类人力资源配置尚存在较大差距,结合医院当前工作及创建工作需要,医院急需补充高层次人才(研究生、高级人员)、实用人才(主治医师、执业医师)及本科毕业生。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在不同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医院现有省级临床特色专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根据医院“鹤壁优秀、豫北名院”的发展定位,势必需要通过加强重点专科的建设,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知名度、影响力。在巩固、发展现有重点专科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弱势学科的发展建设,因此,急需引进研究生、高级人员及学科带头人,快速提升学科水平。需要开辟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通道,简化聘用程序。同时在职称晋升、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工资待遇、住房、行政待遇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3)建立常态化的公开招聘机制,保证实用人才及毕业生的聘用的常态化。实用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毕业生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常态化的公开招聘机制,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的形成,避免出现人才断档。尤其是医学毕业生的培养周期较长,从一名本科毕业生成长为一名高级人员,至少需要10年以上时间。公开招聘每年定期于上半年进行,抓住毕业生择业的黄金时机。招聘工作应限时完成,保证招聘工作的效果。(4)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增加人员编制,有效解决编外聘用人员问题。医院整合后,市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编制1200人,现有在编人员1038人。受编制限制,医院只有通过聘用编外人员缓解实际需求,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编外人员队伍仍存在不稳定性。增加人员编制是减少编外人员聘用和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的根本解决途径。(5)加大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专科的建设能有效带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对重点专科的建设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设立重点专科基金,在重点专科的设备购置、领军人物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人才强院、专科兴院,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6)加大对医院科研的投入。三甲医院评审标准有着明确的要求,但目前高级职称评审重论文、轻科研,以及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不到位,使科研工作有逐渐弱化的趋势。2013年2月,经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鹤壁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成为医院提升科研水平、推动科研工作开展的契机和开端。在研发基地的建设及科研经费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吸引博士后人员进驻研发基地,必将带动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长远发展和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陈少波,王定奎,高海珍.试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医院门诊部收费人员的整体素质.经济师,2013(2)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2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计划的通知》,《云南省职称改革工作办公室关于当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试行意见〉的通知》,以及现行有关职改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现将2012年度云南省心血管内科学主任医师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申报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者,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按照执业范围和聘用专业岗位履职年限申报。
二、凡申报护理正高级职称者,与医、药、技系列申报正高级职称条件保持一致,必须具有护理专业本科学历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担任副主任护师工作不少于5年,并按照聘用本专业岗位履职年限申报。
三、今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案例分析”的考试考核工作,仍由各州、市卫生局或组建“申报心血管内科学主任医师推荐专家委员会”的单位组织实施。“三专”考试考核的合格成绩须作为申报心血管内科学主任医师的准入条件和推荐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申报心血管内科学主任医师必须经“申报心血管内科学主任医师推荐专家委员会”的评议推荐。为严格评审纪律,坚持以出席“高推委”的评委一次性有效投票结果为准,评审结果不复议,评委推荐同意票达2/3以上者(通过票数产生小数点的,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计算)才可上报推荐评审材料。
五、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职称,发表的著作、文章必须刊登在经国家管理部门正式许可出版的出版物上。
六、专业技术人员申报晋升职称不再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表》,只须在评审表中由单位填写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结果。
七、报送评审材料要求:
(一)个人及单位提交材料:
推荐评审表一式两份(16K纸双面打印或手写);
(二)个人提交材料:
1.学历证(含本专业起始学历)、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职称资格证及聘书各一份复印件;
2.按照《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我省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云人社发〔2011〕289号)要求,提供相应级别的外语、计算机合格证各一份复印件;
3.必须有加盖州、市卫生局人事部门,厅直各单位人事部门认可公章,在基层累计服务一年的证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发表著作、文章、获奖证书各一份复印件;
5.其它相关证书;
为保证审核材料和评审工作的质量,对每一位申报人员负责,“个人提交材料”原件必须经过公示,提交审验复印,按隶属关系分别报厅直单位主管部门或州市卫生局人事(职改)部门审核意见后,必须加盖认可公章,所有申报材料须真实完整、清晰规范、分类装订(按附件1要求整理装订)按时上报。
各单位人事部门报送评审材料必须认真核对,同时报送与申报人员“4.1版纸表名册”内容完全一致的软盘,确保此项工作无错漏。软盘必须使用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4.1版软件报送(网址:)同时须认真核实填写“材料袋封面”(附件2)并粘贴于个人报送材料袋的封面。“材料袋封面”标准格式请从省卫生厅网站下载(网址:)。
报送评审材料时间:2012年7月14日—20日
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我超额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共诊治病人5320余人,实施手术38 台,完成了业务收入 549848万元。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我院妇产科基本情况:我科拥有医护人员共 14人,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人,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 人,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2人,未评级 3人。医生 6人,护士 8人。有病房 6间,门诊观察室1间,病床 21张。
一.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 , 组织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先进思想,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其次, 精心组织我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疗核心制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规避和降低医疗风险。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全体人员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精神。
二.组织管理工作:
年初制订了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具体的、可操作的、详实的实施管理办法。科主任及护士长负责全面工作,狠抓管理,各种措施落实到位。全体医护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做到了奖惩分明。既体现了制度管理,又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团结了同志,充分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了和谐的理念。
三.业务开展和管理:
本年度我科开展了传统的妇科,产科业务,并在原有开展产科手术的基础上,新开展了妇科手术。全年共诊治病人5320余人,其中门诊人次5104人,住院人次217人,累计住院床日1350天,住院分娩70人,实施产科手术 35 台,妇科手术3台,门诊手术:人流术512例,取放环术715例,无一例并发症。全年完成孕产妇系统管理 126 人次,较以往年度均有显著提高。我科医护人员努力学习,大胆创新,拓宽业务范围,成功实施了我院首例子宫肌瘤摘除术,首例宫外孕手术,首例陈旧性会阴裂伤修补术,均取得圆满成功。更新,购置了部分医疗器材和设备,新建了两间温馨病房,千方百计想办法满足病人需要,展现了我科的综合技术实力,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同时也提高了我科我院的知名度,为我州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新农合工作:
目前我科参合病人占多数,对持有降消项目绿卡者我科严格按照项目规定用药及收费,让国家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无一例违规报销的病例。
五.人员培训和对外交流学习:
本年度我科派一名医生到州人民医院进修麻醉,学成归来后已应用于实践工作中。多次选派多名医护人员到省内外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积极参加院内的各种专题培训,业务水平得到一定提高。
来年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理顺医疗流程,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落实医院内部规章制度,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卫生专业人才;流失原因;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18-02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和动力,做为医院的管理者,首先要抓住的就是人才。然而人才流失已成为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如何能够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是医院增加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1]。
本研究基于我院2008年―2013年期间流失的人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基层二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原因,为探索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管理对策,稳定医疗队伍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郊区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公立医院,自2008年起由上海某医疗集团托管管理,以2008-2013 年集团管理期间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数据为依据,对这期间医院流失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医生、护士、医技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2 研究方法
通过医院人力资源协同管理平台,导出近六年流失卫生专业人才的基本信息数据。根据人员类别、用工形式、职称、工作年限、户籍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我院2008-2013 年期间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共流失67人;其中主要流失的是医生和护士,分别占流失总人数的44.78%和46.27%,医技药等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流失总人数的8.95%。从表1可以看出,卫生专技人员流失率逐年上升,其中尤以2011和2012年达到高峰,而2013年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与医院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及相关政策支持有关。
2.2 从人员类别、用工形式、职称、工作年限、户籍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别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的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初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是流失的主体,占流失总人数的88.06%,其中尤以护士为主,其次是医生。这些人员大都是医院一线岗位上的基本力量,通过几年的规范培养,正逐步成为医院医疗护理岗位上的中间力量,这部分人员的流失给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破坏了医院的人才梯队结构,导致医疗护理岗位人员的空缺,增加医院人员更替、培养成本,并影响到医院其他医护人员的士气,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高级职称流失的人员全部是近几年引进的人才,因此要重点关注和完善引进人才的后续管理。从用工形式分析,非在编护士流失率显著高于在编护士,与非在编职工归属感不强,队伍不稳定有关。从流失人员的工作年限分析,低年资医护人员流失率较高,且其中较大部分是外地来沪工作的未婚医护人员。可见,医护人员职业生涯的初期是离职的高发期[2]。而医院更应关心外地来沪工作的未婚医护人员,关注这一层次年轻医护人员的婚姻、生活、成长问题应是降低流失率的重点所在。
3 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外流是不可避免的,人才流动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如何减少医院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降低流失风险,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关注的焦点[3]。
3.1 主观因素
3.1.1 职业发展前景
3.1.1.1 学习与进修培训机会: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大都有一定的期望,希望得到培训、获得晋升机会,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根据医院离职人员登记表显示的离职因素分析,相当一部分流失人员因晋升机会有限,缺乏进修培训机会,对发展前景不满意而选择离开医院。另外由于我院是上海远郊一所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所在地理位置较偏僻,在区域内无明显技术和专长优势,个人潜能得不到发挥,人才的流动通常会有“趋高性” 的特点[4],城市的大医院对人才有多方面的吸引。
3.1.1.2 职称的晋升与聘任等:职称的晋升与聘任直接影响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5]。医院多年前已开始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作,但近年来随着中高级岗位的饱和,特别是中级岗位紧缺,竞聘形势紧张,不少具备中级资格的专技人员没能得到聘任,大大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非在编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没有相应的保障和支持政策,专业发展前途迷茫,且因事业编制限制进编较难,其中以非在编护理专业人员尤为突出,这样必定造成一些人才的流失。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是医院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6]。
3.1.2 薪酬福利:
薪酬福利是影响员工去留的关键因素,员工一般会将其薪酬福利与医院内其他员工、区域内其他相同类别单位员工以及自己所作的贡献作比较,如果比较后感觉到不公平,就可能会产生离职意向。我院经过两次大的人员分流,致医院技术力量明显削弱,医院业务量偏低,近几年由于政策及医院定性不明朗,员工薪酬福利较区域内其他几家医院明显偏低,这也是引起员工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机制不健全,员工对现有待遇不满意而离职,选择待遇更好的其他医院发展。
3.1.3 家庭个人因素:
体现在员工的婚嫁、生育、家庭等因素;流失的人员中低年资未婚来沪职工占很大一部分,其中有与结婚、生育及回到外地原籍工作等家庭因素有关。另外由于家庭未在本地的年轻未婚员工没有“根”的情感因素,因此工作生活稍有不如意或外界诱惑,就会产生流失意愿。所以也对医院管理者提出更大的要求,要多关心员工生活工作情况,建立医院“根”文化,以情留人。
3.2 客观因素
3.2.1 执业环境影响:因医患关系不和谐,医院执业环境差,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致使人才离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其次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院房屋设施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结构,医院设施设备陈旧,和同地区其他医院相比差距较大,在人才建设上的投入也相应不足,这也是造成医院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3.2.2 政策环境因素:体现在政府政策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对医院的影响,医院定位的改变影响到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行为,医院在近十年内频繁更换管理者,又经过两次大的人员分流,损伤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人员稳定性,对医院发展丧失信心,产生离职意愿。其次由于2010年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实施,致使短期内人才进入受限,各级医院对人才都“求贤如渴”,这对医院内人员的流失提供一定条件,特别是一些取得执业资格、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医生最为明显。这也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2年医生流失的人数明显增多,并从流失人员反馈的信息也反映出大多选择到了市区或其他郊区的一些二级医院就职。
3.2.3 医院文化: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6]。医院缺乏吸引人才的特色医院文化,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环境,难以吸引及留住人才,这体现在4名引进的高级职称人员的流失。同时医院在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科室人员甚至是管理人员存在排外思想,这也对人才特别是引进人才的流失起到一定影响。
4 医院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资源,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人才的严重流失导致了医院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危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如何广泛聚集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采取有效的方法减少优秀人才的外流对医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
4.1 重视职业规划与发展
4.1.1 提供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培训进修机会:医疗卫生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给员工提高培训学习的机会,让员工不断充电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医院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工作机制,坚持把人才培养摆在医院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帮助和指导员工建立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尽可能多地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进修学习等发展的机会,选送业务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深造,同时要注意人才的重用,避免人才因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流失。近几年医院着力加强人才建设工作,建立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学科骨干和新苗选拔及培养,选送学科骨干和新苗与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的市三级医院专家进行师徒结对培养。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到上海三级医院进行专业进修,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同时邀请三级医院的专家来院指导、带教。采取各种激励和保障措施,制定落实医院学历奖励政策,进一步加强和鼓励在职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医院不仅要重视人才培养、更要重视人才的合理使用,要用医院前景留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前景,并且这个目标是全体职工的愿望。
4.1.2 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制度:注重加强人才晋升制度的建设,建立与绩效、培训和发展能力紧密结合的内部晋升制度。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专技岗位竞聘制度,非在编职工与在编职工一样具有晋升职称、外出培训进修、中层干部竞聘等权力。完善医院设岗定员,制定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行岗位管理,推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使医院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构,层次匹配,人才稳定的队伍。
4.2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合理薪酬待遇
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可以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针对医院薪酬分配方面的问题,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加强医院绩效管理工作,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和分配制度,提供公平合理的、有竞争力的绩效薪酬福利。员工绩效薪酬跟医疗工作质量、效率、满意度等直接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医院的发展。医院通过绩效管理的过程为医院与科室、科室与职工搭建一个沟通平台,使各级管理者对组织的目标达成共识,最终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的双赢。无论对医院整体还是对医务人员个人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有利于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医院持续发展。
4.3 建立有效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有必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现行人事机制。政府必须明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加大对公立医院经济投入,并在优化医疗执业环境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健全医疗卫生法制环境,为人才创造利于个人发展的环境,也就是为医院创造生存的环境。我院新院建造于去年完成,并于去年顺利整体搬迁入新院,工作环境和设施设备都有了全面的改善,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遇。
4.4 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建设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医院管理者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升管理能力。医院人事部门要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要注意稳定医院本身的医疗队伍,重视医院自身人才的培养与合理适当的人才流动。要为人才创造成长环境,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加强对人才的情感激励,增强其对医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组织环境。通过创新机制,强化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医院人事环境和谐融洽,这样才能做到稳定医院已有的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4.5 注重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可以给员工以荣誉感和自信心,良好的医院文化能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医院要建立具有特色的医院文化,凝聚职工将医院当成一个大家庭,当成自己可以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地方。要营造出一个和谐、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尊重每一位员工,把每一位员工都看成是医院的财富。重视与员工的沟通,通过工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员工通过社交,接触来加深联系,以增强信心和合作,增加工作的乐趣。为员工创造压力小、关系轻松的环境,增加工作满意感,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减少人员流失目的。
4.6 人员流失预警体系构建,
人才是医院的根本,在人力资源方面引发的医院危机处理难度相对较大,所以要做好医院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预警管理程序是必要的[8]。首先要做到对医院的人才进行预警分析,对医院人才的现状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价,对核心人才的流失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医院人事部门还可以对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进行满意度测评和对人才的不定期访谈,把握人才行为的最新动态,定期或及时地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就可以预测人才行为的脉搏,建立核心人才流失危机预测预警管理系统,以便使医院在遭遇人才流失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为医院进行危机控制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把损失减到最小。
综上所述,人才流失已成为困扰医院的一大难题,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积极探索医院吸引人才、凝聚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医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减少医院人才流失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琦.以某公立医院为例谈医院人才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制[J].现代医院管理,2011,2(41):46-48.
[2] 周洁.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流失因素调查探析[J].现代医院,2012,12(6):133-134.
[3] 孙凯洁,罗涛.构建三甲医院人才流失预警体系初探[J].中国医院,2010,14(8): 40-42.
[4] 李丹,尹文强.潍坊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6):35-37.
[5] 缪红.医院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130-131.
[6] 杨秀梅.上海市某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现状[J].现代医院,2012,12(9):104-107.
甲方:
乙方:
为加强辖区内各公立学校(幼儿园)与本院的合作,切实解决学校(幼儿园)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的问题,增强校(园)方卫生防控专业能力,提升师生卫生健康素养,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生率,切实将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教发[2018]37号文件及《简阳市学校、医疗卫生单位合作实施方案(试行)》,经校、医双方协商,结合双方实际情况,就合作工作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一、甲乙双方基本情况简介:
1.甲方:现有教学班 20个,共有在校学生1002 名,在编教职工57人,临聘人员 22 人(含保安 4 人),公益岗位10人;成立了医保室,配备 1 名兼职保健人员。
2.乙方: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全民事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级甲等综合医院。
人力资源构成:
在岗在册84人;其中医生35人(全科医师6人;高级6人,中级9人,初级14人),护士23人(高级1人,中级2人,初级20人),医技人员1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人。
医院服务能力:
1.诊疗范围和能力:医院完成各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
2.目前医院主要检查设备有: 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心电图仪、监护仪等。
3.开展科室:全科诊室、中医内科、针灸理疗科、西医内科、儿科、儿保科、妇保科、健康教育科、疾病控制室、慢病管理室、老年人及精神障碍患者保健室、家庭医生签约室和AA预防接种门诊等。
人力资源构成:
在岗在册84人;其中医生35人(全科医师6人;高级6人,中级9人,初级14人),护士23人(高级1人,中级2人,初级20人),医技人员16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人。
医院服务能力:
1.诊疗范围和能力:医院完成各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
2.目前医院主要检查设备有: 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R、心电图仪、监护仪等。
3.开展科室:全科诊室、中医内科、针灸理疗科、西医内科、儿科、儿保科、妇保科、健康教育科、疾病控制室、慢病管理室、老年人及精神障碍患者保健室、家庭医生签约室和AA预防接种门诊等。
二、甲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建立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本校(园)的学校卫生工作或指定专人负责与乙方沟通协调、协助配合相关工作;将乙方派出的卫生人员作为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相关制度、各项卫生工作计划或方案。
2.为乙方在校(园)内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协助人员、场地空间、设施设备等)。
3.配合乙方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协管、健康教育讲座、传染病流调及防控、预防接种和接种证查验、学生体检、校园暴发疫情应急处置演练等工作。
4.在乙方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协助下,完善学校(园)卫生防病相关制度和规范,科学制定卫生防病工作计划,保证制度规定和工作计划落实。
5.甲方在学校卫生工作中遇到自身难解的困难或需要乙方紧急援助的情况,可以请求乙方给予支援协助。
三、乙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1.每学期组织专业人员根据传染病流行规律,按照双方约定时间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卫生防病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举办针对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提供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模板,指导学校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2.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乙方在园儿童提供健康体检1次,指导乙方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为甲方提供学生(在园儿童)健康体检分析报告,并根据报告指导学校(园)开展常见病(视力不良、龋齿、寄生虫、沙眼、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等)防治工作。
3.培训、指导甲方开展班级晨检和因病缺课学生登记、追踪,对晨检和因病缺课发现的异常学生进行初步诊断,科学处置;指导甲方专人每周对全校晨检和因病缺课汇总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及早发现传染病苗头,报告异常预警信息。
4.对甲方在教学环境和设施方面存在不符合卫生标准等隐患的,督促指导甲方及时整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5.指导甲方完善传染病防控和突发疫情工作预案,如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置措施,指导协助甲方规范开展各项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升级扩大。对发现感染传染病的师生进行规范管理,提出隔离、休教或休学意见(或提供复教、复课证明)。
6.为甲方建立绿色通道,对甲方突发疾病的师生、安全事故受伤的师生尽力提供急救处置或急救支援。
四、合作期限:
暂时签订1年,自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
五、医校协议费用
乙方为甲方提供的服务项目中,教职工技能培训、学生常见病防治及相关有偿服务,甲方根据乙方提供的援助力度和难度,给予一年度购买服务款 (大写:贰仟捌佰元整)。
六、相关工作的协调与管理
甲方:由 作为协调员,负责联络协调开展合作工作。
乙方:由 作为协调员,负责联络协调开展合作工作。
甲方协调员手机: ,乙方协调员手机: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甲方(学校/幼儿园)、乙方、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各执一份。
甲方代表人签字: 乙方代表人签字:
一、基本现状
(一)人员基本情况。××县卫生局有下属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4个(包括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系统共有在编职工858人(乡镇卫生院281人),其中党员 247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45人;主治医师职称14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83人。县卫生局机关现有在编职工13人。
(二)人才需求情况。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临床医学中普遍缺乏内科、妇科、外科、儿科医师,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二、存在问题
(一)人才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退休人员比例太高(部分单位已超过50%);在职卫生技术人员45岁以上比例偏高,35岁以下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较低,部分医疗机构仅占10%左右;卫生系统大部分机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
2、素质结构不合理:包括科班人才缺乏,所调查的专业技术人才中,通过系统学习、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缺乏,有相当部分是吸纳以前本地乡村医生或本单位职工子女,其知识结构单一、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中坚技术骨干缺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41.37%,而初级甚至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58.63%;高学历人才缺乏,本科生才占11.4%,且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在职教育取得学历。而那些中专及中专以下的人员,占53.03%,甚至有无学历人员49人(部队转业、职工家属、后勤),他们大多为90年代引进,知识结构老化,又缺乏进取精神;
3、专业结构不合理:两站普遍缺乏公卫医师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两院及乡镇卫生院突出表现为缺乏临床、影像医师及护士。
(二)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内难以出效益、出政绩,以至过去一些基层单位对人才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更缺乏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诸如:部分单位虽然每年选送了一部分人员进修,但因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进修回来后开展不了工作;人员的内部培训学习也因缺乏系统性、长期性、针对性而效果不明显。
(三)政府投入不足,难以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卫生事业本质是公益性事业,但政府每年有限的下拨经费尚不能保证现有人员的工资和机构运行的需要,更谈不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四)人才引进环境不优越。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后,编制、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引进,即使进来了也留不住,造成部分人才流失。有很多人才仅仅把医院当成了他们在取得“资格证”前的一个实习基地,或者说迈向一个更高平台的跳板。
(五)人才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原因,医疗卫生机构缺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措施,分配机制上,仍停留在平均主义――做好做坏一个样;职称方面,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重资质轻能力和业绩。
(六)人才分流导致储备不足。人才分流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名老医师退休;二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部分年轻的优秀人才被其它部门挖走;三医疗卫生行业是专业性强的行业,部分具有闯劲的人才外出高就或自主创业,而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人才不足。
三、思考与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人才,培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后劲。针对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断层等问题,经过3~5年,完成现有人员的调整,通过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外引优秀人才努力,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具体模式可采取“外培内训”的方式,一方面选派职业道德优秀、技术素质良好的人员参加医科大学举办学习培训班或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争取上级对口单位的技术指导(如来院讲学,坐诊,指导业务开展等)。另一方面,以医学会为龙头,各医疗机构为载体,定期自行组织业务学习,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全面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制定可行性政策(即适当报销部分学费及特许安排学习时间)鼓励卫生技人才加强在职学历教育,鼓励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学历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以逐步提高医疗卫技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要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引进工作如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协调人事、编办、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优秀人才引进所涉及到的编制、待遇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每年可以考虑打破编制、身分的束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急需专业骨干,充实到县直两院工作。二是要逐年分批引进一批大专以上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我卫生系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确保优秀毕业生愿意到我县工作,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毕业生,解决编制问题,工资待遇从优;三是从民营医疗机构、企属医疗卫生机构,甚至村卫生室引进具有资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以充实乡镇卫生院队伍。
(三)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营造“拴心留人”氛围。人才的流动往往受利益机制的驱动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力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采取措施改善现有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落实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倾注个人情感、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使其感到优越,看到希望,有所留恋,避免本区现有优秀卫生人才的外流。倾注情感,返聘离退休人才,对于那些确有专长和较高资质且身体健康的退休老同志我们可以把他们留下或者聘请进来继续工作。另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卫生一线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以稳定乡镇卫生院队伍。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整体效能。既要努力扩大卫生人才的拥有量,也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和聘用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做到评聘分开。以工作能力、业绩及专业技术水平为主要依据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能上能下,易岗易薪,薪随岗走。同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做好落聘人员的培训、转岗等后续社会保障工作。在两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之间打破编制、身分的限制实施“横向交流,竞聘上岗”加大人才内部交流使用力度。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素质和质量为主线,以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开创卫生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针对我县实际,逐步调整卫生人才结构,不断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卫生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到20__年,建立起在市内有影响、县内一流的卫生领军人才队伍及学科带头人队伍,建立起具有创新意识、高超医术、高尚医德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立起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全科医师队伍和农村卫生技术骨干队伍。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级医院要加强重点专科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重点专科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参加省、市级重点专科培训,到南京、上海等国内先进医疗单位或知名专家身边进修学习。以短、平、快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积极组织医、技、护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三基”训练。
2、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开展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度,对全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士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岗位培训,到20__年培训率达到100%。
3、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各卫生院要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医学院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同时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解决农村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
开展乡镇卫生管理人才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参加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开展乡镇卫生院“三基”训练,每年由县卫生局组织不少于四次的“三基”训练考试。各单位也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知识、技能考核和竞赛。
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应按照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要求,参加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其它卫生技术人员应参照上述规定,接受在职培训,每5年至少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
开展在岗乡村医生培训。按照卫生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建立在岗乡村医生培训制度和登记考核制度,每年定期组织理论培训或到乡镇卫生院进修实习。
开展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到20__年,在岗乡村医生70%达到中专以上学历,逐步完成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的转化。
4、加强院长队伍建设
建立院长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省、市、县联动,加强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以胜任本职工作为目标的知识更新和相关能力的培训,努力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院长教育培训工作格局。争取三年内将全县各级医院院长全部轮训一遍。
5、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有计划的全员培训,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提高重点传染病防治能力和对暴发疫情、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中毒、灾害事故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逐步建立公共卫生关键岗位的执业准入制度,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执法能力和服务意识。
6、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临床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知名的中医药专家队伍。以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大力推广适宜技术,使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农村和基层医疗市场得到充分发挥。明确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室设置标准,采取录用和聘用相结合的办法配齐中医药人员。到20__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经过培训的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7、加强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实施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强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人事部制定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以及《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大力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和改善卫生人才工作的领导。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摆上重要
日程,加强领导,明确部门职责,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实处。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单位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提出工作进度,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2.加大支援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力度。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对口支援,并做到全覆盖。支援形式由原来的单一人才支援变为对口包保,不但要派出支农医疗队,还要帮助乡镇做好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指导、重点专科建设、双向转诊、合作经营管理、适宜技术推广,并援赠急需的物资、设备等,帮助乡镇卫生院迅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组建综合科系的巡回医疗队,定期到农村会诊,解决疑难杂症。开展“百名医生进社区”活动,组织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开展双向转诊。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开展一定期限的服务。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800-0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应用于临床,极大的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检验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服务。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和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3] 。目前,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常态。但由于我们对质控工作的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相关的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对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指导、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讨论。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质控
过去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是认为质控即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资料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日常室内质控,质控意识不清晰。二认为开展质控,增加科室的成本。三是认为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检验科自己的事情,因而忽视了与临床科室的配合、协作。四是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1.1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是包括:管理层的监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些管理措施中,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更为重要。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检验申、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接收、检验、检验报告单送到申请人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4]。
1.2 加大投入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标本量不大,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想一想,通过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诊断率,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不正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效益吗?
1.3 认真执行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办法规定,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作为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认真地做好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通过质量控制的反馈整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2.怎样开展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我们认识到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的、全面的控制[4]。对于如何做好质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医院领导重视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必须建立医院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落实必须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协调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医院。
2.2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医院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特殊岗位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因素。加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可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各实验室可根据实际工作的发展况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卫生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卫生人才资源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随着××市建设“健康××”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围绕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我局对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积极推进我区“人才兴医、人才强卫”战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壮大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保障全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建设“健康××”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我区是一个老工业区,现行区划历史不长,部分区属医疗卫生机构从无到有,卫生资源几经整合或重组,人员组成十分复杂。截止2008年底,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211个,拥有床位数1338张,卫生机构人员173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37人,拥有执业医师596人,执业助理医师158人,注册护士544人,药剂人员150人,检验人员55人。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3个卫生单位经区编委核定事业编制49名,实有48人,辖区每万人拥有卫生监督员、疾控人员、妇幼保健人员分别为0.5人,0.7人,0.4人,排名××主城区最后。3个区属医疗单位共有正式在职职工26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7人,执业医师75人,注册护士60人;从职称分类上看,具有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59人,初级职称145人,分别占专技人才总数的7.93%、25.99%、63.88%;从学历层次看,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6人,专科学历12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59人,分别占专技人才总数的
20.26%、53.74%、25.99%;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69人,35至45岁98人,
45岁以上60人,分别占专技人才总数的30.40%、43.17%、26.43%。区属医疗机构现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康复科、肿瘤科等重点学科,现有重点学科带头人9人;紧缺的专技人才涉及内科、外科、全科、骨科、五宫科、儿科、妇产科、中医、针炙理疗、医学影像等;年退休人员4-8人,年需补充工作人员10以上。
二、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启动了××区2009-2012年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尊重专业知识,重视专技人才在全区已形成共识,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用“健康××”建设指标来衡量我区卫生人才功能定位,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五大困难”。
一是人才配置不合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与××主城核心区的人才定位不符,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纵观区属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现状,总的表现为:卫生单位严重缺编,医疗单位人才总量不足,有准入限制的执业医师所占比例太小。从知识结构上看,高级职称人才偏少,高学历人才比例不高,缺乏学课带头人,传统专业人才比重大,某些特科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既懂专业、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为紧缺;从人员分布上看: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缺乏,造成人才资源储备不均,分布失衡。
二是人才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区经历几次区划调整,区属医疗资源几经整合,部分整合的人才来自原乡镇卫生院的一些土专家和赤脚医生,客观上造成区属医疗单位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的现状。从区属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看,副高、中级、初级人才比例为8:26:64,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关于区县医疗机构高级、中级、初级比例12:40:48的定位相比,中高级人才比例明显偏低,甚至不及一些区县乡镇卫生院的结构比例;从学历上看,大学(含以上)、大专、中专(含以下)人才比例为20:54:26,硕士研究生仅2人,无博士;无××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无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高层次优秀人才极度缺乏。
三是进人机制不畅。现行进人机制主要有“公招”和“人才引进”两种方式。“公招”主要采取招录公务员模式,注重综合素质考试而忽视专业技能考核,用人单位缺乏选人参与权和用人自,造成用人单位被动招人。在“人才引进”上,由于我区引进人才门槛较高,要求被引进对象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者是博士,在区属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用人环境不够理想的情况下,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实力,人才引进困难重重。2007年以来,卫生系统面向社会“公招”成功率仅为66.7%,一些专业出现因报名人员偏少,不够开考比例而被迫取消“公招”考试;“人才引进”上,除卫生单位成功引进3名副高级人才外,区属医疗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成功率为零。公招招不全,用人单位对公招人员满意度不高;人才引不进,符合引进资格条件的人才不愿意来,用人单位看中的人才引不进,导致进人机制不畅。
四是用人机制不活。受传统用人体制影响,区属医疗卫生人才在使用上缺乏有序流动,即使有所流动,也仅限于个别技术岗位之间,没有长远的有计划的统筹安排,缺乏应有的活力。卫生单位领导班子配备不齐,卫生人才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中,存在人员能进不能出,职称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这种身份上的“终身制”、职称上的“铁交椅”、分配上的“大锅饭”现象,成为制约卫生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专业技术人员受单位经济效益不好的影响,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
五是人才培养滞后。个别医疗卫生单位对待人才培养重视不够,人才培养经费得不到保证,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只重使用,不重培养,致使部分人才出现知识老化、能力退化,思想僵化、应用新知识、新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无法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和品牌医疗卫生机构,难以提升我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救治保障能力。
三、探索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当前,我区卫生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卫生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才因素成为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人才市场的放开,对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引进竞争日趋激烈,为深入推进我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促进人才队伍迅速壮大,我们着力在“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上下功夫,确保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确保卫生人才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广辟渠道,培养选拔人才。充分尊重人才个性,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一是认真落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积极组织专业人才参加业务进修,促进知识更新,提升专业水平。二是鼓励医疗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力争用三至四年时间,让80%的专技人员取得执业许可,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接近或达到12:40:48。三是抓好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区属医疗卫生单位定期开展二级班子成员竞争上岗,交流轮岗;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科级后备干部到局机关上挂锻炼;积极与市卫生局联系,争取选派部分医疗单位领导到市属医院挂职。努力培养一批有思想、懂业务、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卫生管理人才。四是实施××区高层次卫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定期选派部分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科研能力强、具备较高学术素质的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骨干作为培养对象,通过送到“新桥医院”、“大坪医院”、“西南医院”等重点市属三级医院或著名高等院校对口进修学习,给予参加境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快速成长。五是实施人才发展工程。把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优秀的“双高”人才(高学历、高职称)培养成党员,把“双高”人员中的党员培养成医疗卫生科研骨干或学术带头人,把医疗卫生科研骨干或学术带头人中的党员培养成党的后备干部;树立重德才、重公认、重实绩的用人导向。
(二)合理利用,盘活现有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应着眼于现有在编在岗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一是建立完善的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加强卫生人才的考核和奖惩,规范卫生管理人才的推荐测评,规范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聘、执业资格注册,以及工勤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评聘等制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机制。二是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医学科研、攻关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积极听取高层次卫生人才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卫生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三是配齐配强区属卫生单位科级领导班子成员,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在区属医疗单位试点公推直选一名不占职数的科研副院长,负责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攻关,并在职权和待遇上给予政策倾斜。四是加强人才的合理流动。放宽医疗卫生单位人才流动限制,加强医疗卫生单位人才交流与合作,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增强卫生系统干部活力。
(三)增核编制,壮大专技人才。一是适当增核卫生单位人员编制。建议按辖区服务人口的万分之一配备监督、疾控和妇幼工作人员编制,使我区卫生人才资源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有效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二是大幅提升医疗单位人员编制。区第一医院迁建后,医院业务用房将由原来的3000平方米增加到15000平方米,按500张床位配置,着力打造为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建议人员编制由原来的180名增核为600名;区第二医院将随着建茄地区工业园区的拓展,打造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议区第二医院人员编制由原来的90名增核为200名;区中医院与跳磴镇卫生院合并,在跳磴地区兴建区中西医结合专科医院,建议人员编制由原来的35名增核为180名。初步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导,企业医院、社会办医为补充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四)拓宽视野,积极引进人才。深入推进卫生形象工程建设,加快区第一人民医院迁建、跳磴镇卫生院、区疾控中心建设步伐,改善工作环境,“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增强人才吸附能力。一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协调有关部门尽量简化手续,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自,落实“用人单位选人,人事部门审查”的进人机制,建立起引进中、高级人才的“绿色通道”。对一些特科冷门适当降低引进人才标准,引进部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才俊。二是公招专业技术人员坚持以“人事部门主导,用人单位参与”的公招新模式,特别是医疗单位要加大医院自主择人的权限。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完善公开招聘医疗卫生人才办法,使其考试、考核方式和内容符合医疗卫生人才专业性、实践性强的实际。三是按照“侧重高级,兼顾中级,严控初级”的原则,采取公招或引进的方式,分步实施解决紧缺人才、突出拔尖人才的储备工作,面向一流高校,双选有学位的拔尖基础人才;面向全国,引进中高级在职实用人才。四是广辟才路。引导各单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树立柔性引才引智理念,积极采取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凭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优秀卫生人才与智力,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入的引才机制。五是继续实施“三名”战略。积极争取引进三级医疗机构落户我区,充分利用其人才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名医、名科、名院。整合中医资源,努力打造我区中医特色专科品牌,做大做强中医专科医院,壮大中医人才队伍。
(五)创新机制,有效激励人才。一是积极争取区政府和区财政的支持,每年预算30万元人才支持资金,作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医疗机构宣传、市级媒体人才需求信息以及人才培养等费用。二是建立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定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行重奖,按照其工作业绩加大福利待遇倾斜力度,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三是加大精神激励力度。各医疗卫生单位可以通过设立“十佳卫士”、“十佳医务人员”等公示专栏,广泛宣传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先进事迹,激发各类医疗卫生人才创业热情和创造力,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四是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表彰力度,促进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每年表彰一批“基层优秀中医”
“一心为患者着想的好医生”“优秀医生”、“优秀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