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

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

时间:2023-02-13 20:3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企业会计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会计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5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会计综合实训》是我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实践课程,属于“职业技能”培养模块,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该课程坚持走职业教育之路,以会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遵循实用、够用和管用的理念,以会计操作技能训练为特色,通过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心,结合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以及分岗模拟、混岗模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打造一批能胜任出纳、税务、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入与利润核算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涵盖《会计职业基础》、《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成本核算与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实务》、《会计信息化》等多门课程,在所有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8周的专业综合模拟实训,它即是对在校期间所应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总结与考查,也为学生面向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以素质为基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中心,社会需求为依据,确立了“一核心、两原则、三对接”的课程设计理念:一核心是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两原则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打造、学做一体”的设计原则;三对接是“与市场需求对接、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岗位对接”,化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具体表现为:

(1)课程实训项目以企业真实会计岗位为载体进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的要求。坚持“学校与企业合力开发”,“教学名师与注册会计师精心打造”的课程开发理念,将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各项元素及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融入课程。

(2)课程实训资料以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为背景,充分体现实践性的要求。遵循“立足濮阳,服务河南”,这一专业定位,选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行业以及学生熟知的企业,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设计实训内容。

(3)课程与企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一线专家共同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开放性要求。课程专职教师与会计工作一线专家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资料,营造符合职业要求的实训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在“教、学、做”的过程中掌握会计职业技能。

课程组通过对会计工作过程的分析及归纳,将会计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其所需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转化为课程的实训项目。如表1即是按照“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所设计的会计职业基础实训项目的学习情境任务。

3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安排

《会计职业基础》实训内容的选取是根据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来确定。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以及往届毕业生,与校内外专家一起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深入了解会计职业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将出纳、会计、成本核算等岗位所应处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紧密结合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本课程结构为“项目化”结构。根据会计工作过程的需要,对应不同的能力培养设计了两部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5个大项目(会计职业基础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成本核算实训、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26个子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实训项目根据其实训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均配备了校本实训教材、PPT、实训项目讲义、核算流程图、仿真会计资料、用友ERP U8软件等教学内容辅助资料,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可以通过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等手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强化训练,保证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针对性;同时,各单项实训目标均为会计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学生经过实训后,可掌握大中小型各类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技能,基本可实现“零距离”就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领会、吸收与应用,指导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课件演示、课程网站以及往届学生作品展示,使学生了解工作流程,培养其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二是会计操作技能性知识,采取先做后学再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操作方法是,指导教师先根据每项任务的实训目的、实训设计,安排实训程序。由学生独立或是分小组(3-5人)完成任务,并汇报实训过程及结果,通过展示学生所完成作品,指导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详见表2。

手工实训实训要求:通过对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实际业务的处理,初步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及过程,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独立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与分析到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过程。

电算化实训实训要求: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熟悉用友ERP U8V10.1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本实训项目指导教师主要起到辅导作用。学生完成对账套的创建和基础档案的设置;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业务与期末业务处理;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以及供应链业务处理;生成会计报表全过程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晓敏.课证赛融合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财经界,2015,(16).

[2]李猜.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第2篇

关键词:教学体系;基础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总结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3-062-1

会计技能训练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对接会计就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会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完备的实训教学体系与设施是开展立体实训的基础

财会专业是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针对本专业与现时经济发展紧密性性强、难度大、操作性强的特点,学校应制定专业主干课程的单项实训课以及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等一整套实训教学制度。实训教学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在本校形成本专业的特色。教学过程以完善教学大纲为切入点,明确本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以及重点、难点问题,以科学、严密的教学大纲统驭教学内容。根据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实务的理论和我国现有会计制度的基础工作规范,并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我校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并丰富教学内容,以理论适度、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等,使之整体更加优化;利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施仿真性的实训教学;通过与金碟软件和用友软件公司建立相关的培训、考核、实训,引进“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基地,构筑学生就业实训的平台。

二、夯实会计基础技能训练,融理论为实际操作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即会计单项实训是针对技能课程设置的专项训练,其目的是熟悉内容、流程,掌握基本技术和方法。

1.点钞与传票:学生掌握点钞的指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单纸、单张、多纸、多张的点法;会用点钞仪器辨别人民币的真伪;掌握键盘录入的指法。

2.会计基础实训:规范书写数字、熟悉各种凭证的基本要素、填制、装订及账簿报表的使用;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启用、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各类明细账、总账,对账、结账等;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业务流程。

3.初级会计实务实训: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从完成整个会计循环所涉及的会计核算方法去组织实践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使学生学会:货币资金结算、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日常核算;各种方式对外投资、借款与债券的取得、计息、偿还等业务的核算;所有者权益取得、各种结算方式下收入的确认及收入实现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和利润分配的核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能胜任中小企业出纳、会计工作岗位。

4.成本会计实训: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掌握直接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其他费用归集与分配程序及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熟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具体计算程序,具备成本会计的能力。

5.财务管理实训:以案例贯穿整个环节,掌握资金筹措方式、投资的预测与决策、财务预算的各种方法,具备财务管理工作能力。

三、强化会计综合技能训练,融训练为项目实战

会计综合技能训练是在会计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将会计岗位群所有的技能集中训练,是多学科的综合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1.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会计分岗位实训是一个学习型小组,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其仿佛真正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会计分岗实训训练后,虚拟小型组织财务部门的会计设岗模式,若干会计岗位集中于一人的业务的实训。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套实训资料。综合模拟实验的实习资料必须选择有代表性企业的资料,并且进行设计加工。设计加工的目的在于将一个真实企业中可能涉及不到的业务,集中于一个典型企业,进一步增强资料的全面、系统与代表性,以收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效果。会计综合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继续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2.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把从设计账套、设计科目和账簿、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至编制报表的一整套流程,用手工做完后,在电脑上再进行一次实训,要求实验内容、步骤、结果均是相同的。通过手工模拟和电算化对比训练,领略到二者的异同与优劣,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操作技能。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现代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校内记账公司,校内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

第3篇

一、实训基本目的

通过本实训学习,让我们能够系统、全面的掌握国家的《会计法》、《税法》、《金融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职业道德》等有关法规。加强了我们对会计核算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核算方法的运用和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企业、事业单位所遇到的一般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并能独立完成小企业添置的凭证、等级帐簿。

二、基本内容

认知会计科目与账户

通过实训,使我们了解掌握会计科目和账户,能够区分会计科目和账户。

掌握借贷记账方法

通过实训,使我们了解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方法。

填制原始凭证

为了熟悉经济业务,掌握填制原始凭证的程序、方法和便于审核原始凭证,需要开设填制原始凭证的单项实训。由于原始凭证非常重要,所以添置原始凭证式要特别小心,在实训中我也总结了一些小的要点:

1.按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是填列,不得遗漏。

2.填制在凭证上经济业务要与实际相符,数字要真实可靠。

3.凡填有大写小写金额的凭证,大写小写金额必须相符。

4.填制在凭证中的摘要应简明扼要,字迹要清楚,易于辨认。

5.发生销货退回的,还必须有退货验收证明;

审核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明确经济责任并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在实际工作中,外来的和自制的原始凭证,一般都符合有关规定,既能证明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又能做到填制手续完备,用以办理有关业务手续。

基本经济业务账务处理

根据提供一套企业经济业务资料,练习掌握记账凭证编制和账簿登记的方法。通过实训,实我们掌握了所涉及的各账户性质和结构,以及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设置登记会计账簿

通过实训,使我们了解会计账薄的种类和基本结构,理解会计账薄登记的一般要求,掌握会计账薄启用、设置、登记、对账、结账、错账改正以及会计账簿保管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会计处理程序

通过实训,使我们了解基本的会计处理程序,理解会计账薄登记的一般要求,掌握会计账薄启用、设置、登记、对账、结账、错账改正以及会计账簿保管的基本操作技能。

三、心得体会:在记帐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使帐薄记录发生错误,而作为会计人员应运用正确的更正方法,采用错帐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种,而不是填补、挖改。我想这是我们在作帐时注意的一点。在实训中我们必须做的是原始凭证与证帐凭证、各明细帐与总帐核对等。这一部是非常繁琐,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功亏一篑,徒劳无功。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决定了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一困境。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在岗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深化专业知识。但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都还不能很好地实施校企合作。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这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尚未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而言,只是一个口号,尚停留在理论阶段,甚至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没有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计划。只有少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进行的较好,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困难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出现种种困难,其原因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具体表现一下几点:

(一)企业不愿让外部人员接触内部会计资料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一项财务资源,是对企业资源运用、资金运动情况的综合反映,涉及到企业投资、筹资决策和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会计信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会计信息自身的特性决定了会计工作只能由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来处理,而不会让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实习方式来参与,因此,会计信息自身的特性在客观上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带来了难题。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准备不充分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准备不充分是校企合作困难的主观原因。首先,我国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专科层次,学制三年。学生从高中升到大学,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大三时,又要为寻找工作而忙碌,学生在校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学习时间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会计相关知识掌握充分。其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只能通过在校的模拟实训加强学生账务处理能力,但是学生不能够感受真实的工作气氛,即使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短短的实习期也难于适应,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习,达不到实习目的。

三、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总结我们学院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本人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会计职业要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熟练进行手工会计操作和应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会计专业成立了由企业财务专家、会计师及骨干教师组成的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提出了“能力导向,三层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力导向”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三层递进”是指“会计基本从业能力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能力会计综合处理能力”逐层递进。根据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会计专业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深入企业调查,重构课程体系

我院会计专业联手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岗位的调研,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提炼,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对知识与技能进行重组,确定课程目标,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从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资源库等方面建设课程。

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高职教学经验,以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坚持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根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理念,设计了基于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理论、实习、实训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遵循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统筹安排理论、实验、实训的各个环节。

(三)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增加校内实训基地。我院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对会计实训基地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建立了会计省级实训基地,包括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化模拟实训室和ERP实训室等。实训室给学生配备了各种模拟实习资料,资料都与当前企业实务使用的一致。实训室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科学,各课程的实训计划完整周密,实训室使用率高,这些较规范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特点,我院会计专业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先后与多家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在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进行实训。

(四)校企人员共编实训教程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多数用人单位认为聘用专科毕业生是希望他们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实现上岗顶用的目的。被调查企业一致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缩短毕业后到企业的再培训时间,能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毫无疑问实训课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合适的选择。

(五)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或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来源主要是过去留校培养和高校分配,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对此学校应建立教师专业实践制度,要求会计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实践,把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鼓励教师考取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多渠道招聘教师,改革和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可以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

(六)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解决企业难题

困扰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最大难题,就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要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多赢性作为校企合作的价值追求,建立起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培养适用人才,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积极转化科研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比如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员工财务知识培训、企业成本分析等。

总之,实施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线会计专业教师,我们应当先自强,努力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目前很多经贸类的职业院校开设了会计基础、管理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成本、实务纳税、会计预算、以及在财务中运用EXCEL等会计电算化专业课堂。这些开设的课堂从理论上讲,都能满足传播会计知识的需要,但是从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去向来考虑,在知识的够用度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他们在进入不同的中小企业后,业务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物流企业、教育机构等等。不同的业务特征增加了学生上岗的难度。因此在学院增设会计分行业制度,让学生认知不同行业的经济业务,并且带有针对性的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这样在毕业后学生才能有更好的适应性,也使用人单位满足了人才的需求。

2.树立专业会计教育理念

目前,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育模式,因此会计专业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形式。很多的职业院校对会计专业来讲,培养技能是次要的,这是因为会计的技能操作非常的简单,而那些培养解决、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则不是培养技能就能达到的。从技能操作和会计理论的掌握上看,操作技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能学会了,但是操作过程也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为了学生在就业后就能上岗,职业院校要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高度重视,在学生在校期间,是学生会计实践教学时间必须得到保证。

3.重视在财务应用EXCEL的课堂学习

一般在会计实务课程中,把EXCEL当作辅助课。但是不能显示出他的重要性。EXCEL是一个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软件,它的函数应用和计算功能都非常强大,可以使工作效率得到快速提高,使会计人员的劳动时间能够得到减少以及保证了正确和准确的计算结果。如:在工资管理中,计算员工的工资和编制工资计算表的时候,可以通过定义函数完成很多项目,并且进行高速的计算。可以用i(f)函数的七层套嵌计算个人所得税。可以用year()/nom()/if()套嵌工龄工资;可以使用month()函数计算基本工资。因此学生熟练的使用EXCEL软件,会在毕业后很大程度的帮助到从事的会计工作。

4.合理保证开设会计实训课堂

为了使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中,合理的保证开设实训课堂。能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够掌握操作技能,目前很多院校对实践课堂安排的很少,只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模拟的训练,学生跟着按部就班的做,导致学生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没有达到训练的理想效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要得到保障,就必须保证开设充足的实践课堂时间,并且以学生为主进行训练。

5.保证上机操作财务软件的时间

由于目前财务软件的普及,在院校中,学生要学会应用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因此要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上机操作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运转硬件设施。但是老化的财务软件设施和较低的配置,会影响到培养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目标,因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地完善财务软件的设施和配置,从而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上机操作财务软件的目的。

6.总结

第6篇

一、高职会计教学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是根基,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等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职业教学的培养目标。然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理念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培养力度,高职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但高职的教学质量提升却不大。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一样,为办学而办学,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不以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就业为导向。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学院培养的既不是大中型企业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又不是高等院校中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主要在小企业中的中低级的应用人才。实际上,虽然小企业的规模不及大中型企业,但是小企业为了持续发展,也需要会计的专业型人才,不仅要熟知会计的基本知识,还要了解税务知识、金融、银行等相关知识。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正好符合小企业的这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高级会计应用人才。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与择业优势更多的本科学生竞争岗位,造成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很多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无人问津,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三)会计课程体系不合理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一般都是类似的,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只是本科会计教学的缩小版,缺乏高职院校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第一,会计课程的内容较多,会计的理论知识较难,缺少培养学生的会计的应用能力,反而过于重视学生在会计确认、计量和纪录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第二,会计实践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高职会计教学偏重于会计理论的讲授,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即使课堂上有一些会计实践的训练,也是会计教学的一小部分。第三,高职院校的会计课堂结构不合理,跟不上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的财务会计学课程结构主要就是会计的核算理论与方法,很少涉及税务会计或金融企业会计等,而现实的情况是,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不仅仅从事于工商企业,很多学生进入金融、保险等单位,而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财务会计人才,更需要熟知会计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解决会计实务的综合性会计人才。第四,高职院校缺少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由于一些法制法规尚不健全,导致社会信用严重缺失。会计行业也是如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普遍。其原因除了会计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等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只有保证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信息的质量工作才会有保障。然而,现在的高职院校不重视会计职业的道德培养工作,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设置很少甚至没有,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到会计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缺乏实践教学

我国的会计学教学工作只是重视会计理论的教学,缺乏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指导。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会计学的教学工作需要的是会计实物资料和会计实践环境。目前的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师只是介绍会计学教材上的一些实例,但是这些实例数量有限,学生难以将会计理论与课堂上的实例分析有效结合起来。而且教师不注意收集、积累一些会计实物资料。通过课堂讲解后,很多学生能够做到编制会计分录和丁字形账户,但在填写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过程中就错误百出;还有很多学生对于会计的原始材料的分析能力不足。这都是会计课堂教学缺乏实践性的表现,而如果会计教学偏离实践性,那么在企业的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学生就很难应对,综合应用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因而高职会计的教学目标就是纸上谈兵。要解决会计教学的实践性的问题,就要高职院校加大对模拟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但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不健全,如缺乏稳定的会计实践教学场地,会计实践教学计划不完整,会计实践教学计划与会计整体教学计划相冲突,会计实践教学时间太少,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小等等。

二、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建议

(一)更新会计教学理念

高职会计的教学理念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良好的高职教育基础是先进的教学理念,高等职业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职业教学的培养目标的制定。高职院校需要及时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要定位好会计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出会计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由于高职会计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对小企业等较基层的工作,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做好对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二)明确会计培养目标

提高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质量首要的就是明确好会计的培养目标,科学选择教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要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型人才。由于这一目标,高职院校确定的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充分符合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设定会计教学目标,第一要对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广泛征求大众对高职教育的建议,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情况和企业的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培养方案。

(三)设置合理的会计教学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的课程体系要设置合理,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发展作为导向,以会计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核心。既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还要有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以及会计实践课程,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会计的课程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避免会计学生与市场脱节,高职会计课程的设计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会计学生就业状况及时进行更新。会计专业体系要对会计的职业能力分解,找出关键知识点。

(四)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加强会计的实践教学力度,需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硬件设施上,要加强对会计实践基地和实训室等设施的建设。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学校内的会计实训基地以及实训室等的建设力度,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以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与校外企业联系合作,有条件的要建立长期的校外的会计实训基地,要求校外的会计实训基地要在会计设备、技术、以及会计实践教师、专家等方面,尽可能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拟真的会计工作环境。加强会计的实践教学,除了加强实践基地等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外,在会计教学中也要设立实践课程。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加强对实践的学习训练。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要分配好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实践课程的课时占比也要相应加大。

第7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应运而生,会计理论扎实、操作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十分需要的人才。会计电算化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课,通过教学改革来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所有会计电算化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总数在50-80之间,理论与实践的学时分配比为1:1。鉴于授课课时的限制,教师授课内容仅限财务软件的总账、报表、工资和固定资产等常规模块,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同时由于实践课时占比低,学生只能熟悉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没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实训,这就造成学生实践意识不强,实践技能不足的

问题。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参与

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演示穿插于课程全过程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以讲授法、演示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财务软件操作方法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师仍居于课堂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演示来熟悉财务软件的各个操作步骤,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 教学软件单一

大部分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课软件和配套教材为用友、金蝶这些大企业常用,且功能强、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型财务软件的演示版。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这些软件单独模块的业务操作,但对其他中小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如:管家婆、速达等财务软件的应用界面比较陌生,不会操作。此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多为单机版软件,这使学生对网络软件或当前新兴的云会计的使用较生疏,这使得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该种网络财务软件造成了

困扰。

(四)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资源匮乏

计算机加会计并不等于会计电算化,而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跨学科技术。会计与计算机专业两者间的跨度很大。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发展迅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日渐匮乏,很多学校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会计电算化课的教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老师的会计知识薄弱,授课中只能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操作步骤操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理解操作步骤背后蕴含的会计理论知识。由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在遇到计算机问题时又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会计理论与计算机业务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财务软件的数据库庞大,安装过程耗时较长,学生不接受老师的帮助很难将财务软件安装于自己的电脑中,这也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练习技能,完成作业,影响课堂效率。

很多会计电算化教师并没有在企业从事电算化工作岗位的经历,缺少从业经验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经验,只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依照教材教学生一步步操作,实践技能的灵活性较弱;此外,大部分教师在计算机操作上水平上不如财务知识水平高,难以独自配置财务软件的运行环境,并将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中。

(五)教学软硬件所限,限制了学生技能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核算的一门新兴跨学科技术,没有足够课时的上机实践练习不可能掌握好这门技术。由于经费所限,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因经费、场地所限,并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而是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共用计算机房,需要每次课前课后引入、输出账套,占用了课上时间,没有实现学生实训效率的最大化。另,学校使用的财务软件为教学版,仅能连续做账2个月,稳定性实用性无法与企业使用的软件相比,致使学生实际工作后还需要适应

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整课程结构,立足岗位需求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适当增加,同时增加实验学时数,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导地位,通过大量业务的练习,夯实学生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工作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仿真性,可将会计基础、中小企业会计、会计综合实训中遇到的企业真账都利用电算化系统进行核算处理,尽可能多的练习业务, 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改变传统教学中心,优化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成为了一台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既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交互式、探讨式的学习模式取代传统的单向灌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权力,教师将功夫用在课前,积极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情景化教学方法,设计工作目标与内容,通过经济业务案例的运用,设计丰富多彩的通关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

根据每节课的不同任务目标与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分岗位实训,赋予学生不同会计岗位: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的权限,体验工作内容与过程。通过让学生解决业务实例的方法体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的心态。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建设

由于高职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大多是进入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学校学习的用友U8、金蝶等软件很难接触到,但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企业常用软件又鲜有涉猎。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毕业生的去向,相应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所用教学软件。除继续以用友U872及软件为主流教学软件,实训机房还应安装管家婆、速达、金算盘等中小软件,指导学生利用同一企业真账数据,在相关财务软件上都进行一次对比学习、演练,从中悟道财务软件的共性操作,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学校还应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软硬件加强建设,由机房管理员定期对计算机查杀病毒,防止出现帐套丢失,学生重复建账等低效率时间的发生。

(四)建设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石。首先,现任电算化课程教师要不断优化个人知识结构,补齐短板,提高优势,根据会计业务知识的发展更新理论祭奠。根据高职学生新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常态。其次,学校应保证与企业的沟通,将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交流作为制度化进行建设,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来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培训,帮助老师更新专业知识,选派教师进入企业的电算化岗位进行定岗实习,以解决教师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将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流程任务化地应用于教学中,以便实现校企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总之,会计专业的电算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做”一体化地实现会计电算化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落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燕飞,邢海萍.浅谈我国的会计电算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6(7).

[2]宿敏.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16).

第8篇

一、通过岗位分析设计课程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介绍会计软件的设计原理,另一类是对一种商品化的财务软件操作训练学习,由于财务软件数量较多,导致不同学校教学内容有较大差异。课程目标不统一,课程内容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应学习到什么深度,如何将会计理论体现在课程中并不清晰,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实务工作的多样化之间有较大的差距。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像ERP这样的管理软件也会逐步进入到中小企业,因此应将ERP等软件包含的管理思想渗透到课程中,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角度来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高职会计专业主要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不仅培养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力,还应培养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的解决能力。

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任务化,划分为若干个岗位技能知识,让学生以模拟实训的方式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掌握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通过调查,发现有98%的中小企业均采用了财务处理模块,51%的企业采用工资和固定资产模块,28%企业采用了供应链管理模块。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可以设置认识会计电算化岗位、系统管理、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等八个项目,每个项目由多个任务组成,以任务为导向,每个任务包括任务描述、必备理论知识、任务操作三部分内容,同时每个项目对应相应的工作岗位,每个项目有具体的指导及对应练习。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服务业、商业、工业三类企业的实际案例,将软件操作与实际岗位充分结合,将一个大的企业案例分解为较小的操作任务,并对每个任务进行细化,以任务驱动方式教学,特别强调整个业务的流程化处理。建立非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即学习任务模仿企业日常工作状态,如会计初始资料往往不完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操作时需要思考如何操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实施

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基础模块学习,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各模块的操作;第二阶段进行职业岗位的分岗实训,旨在掌握职业岗位的专项应用能力(会计综合核算应用能力),增强职业岗位能力的综合性,由核算型能力向综合应用型能力拓展。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综合不同财务软件的共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全面了解利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满足熟练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机械的告诉学生怎么操作,更重要的是使其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含义和目的,才能让学生更快更熟练的学习和使用财务软件。财务软件的讲解通常是分任务分模块进行讲述,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学习,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关联意识,能够将整个模块统一协调的操作,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会计电算化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1。讲授与演示的组织与实施。课程教学中以练为主、讲为辅,通过模块化的会计工作任务,以实际案例让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两者并行,边讲边操作示范,学生一边听一边进行练习,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根据练习情况掌握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动手能力,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手法,并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深度讲解和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最终达到教与练有机结合。教师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反复实践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并根据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于普遍性问题及时作补充讲解。为了方便教师的讲授与演示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在每台计算机安装多媒体电子教室。

在课堂学习中,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容易出现“照猫画虎式”学生和“好问式”学生。“照猫画虎式”学生就是学生学习只是按照老师的演示进行学习,只知道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演示,一旦知识稍加变化就不会操作,或者操作完之后还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好问式”学生是指有些学生操作中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向教师提问,而不是先主动思考并设法解决问题,教师遇到这类学生,最好是对其进行引导学习,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如何操作。在逐步引导中让学生自己进行检查和操作,理解操作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最终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授课的关键是解析难点、启发学生思考、提供参考资料目录,余下的教学时间为学生自行理解、把握和总结,并以课堂作业或课堂交流的形式加以巩固。

3。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含义是实践教学导向,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在会计模拟实训时营造实际工作岗位的情景氛围,详细讲解会计业务流程图、会计岗位和岗位职责制度、会计科目及重点应用、会计账务处理要求内容等,为学生思索、判断、选择解决经济实际问题、实训等创设一定的情景,形成会计电算化教学特色,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分组模拟综合实训。在学生熟悉整个套帐操作后,可以对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实训,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各套帐的财务数据,建立起各自单位账务系统,并彼此轮流在账务系统中担任不同的分工人员,如出纳、会计主管、工资、存货、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岗位。一是让学生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并熟悉相关的工作,为将来就业做准备;二是培养学生在各个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交流心得、通过角色扮演和换岗实训,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岗位,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权限,不仅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而且加强了学生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以能力为评价核心,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考核办法也应相应的变化,建立一个能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将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结合教学过程实训状况,确定需要评价的要素,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设定考核指标,其指标应尽量量化,力求公平,并形成一个指标考核体系。以过程考核为主,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减少逃避实践课的情况,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以能力为评价核心的考核体系,推行多种多样的实践考核制度是现实要求。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方式,课程成绩由如下组成:平时课堂表现成绩×10%+模块实训成绩×30%+课程综合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30%,充分体现以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重视教学过程考核,重视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放松。考试的形式不拘一格,将撰写实训报告、案例讨论、模拟实验、专业技能比赛获奖等级计分等多种形式充分结合。

实行“一凭多证”制,使“课证”深度融合,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参加考试取得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友ERP技能证书等。将常规考试与能力考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职业技能证书课程内容完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课程改革应该从职业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明确课程的技能培养要求,采取适合的手段来进行“做中教、教中学”。让学生在真实案例环境中,体会到工作实际要求,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体会到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要领。

第9篇

为适应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改革理念,《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较好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目标,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典型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动脑,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应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案例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围绕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这个中心,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有目的地设置情景,把学生带入角色,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是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为了让学生正确处理企业经济业务,就需要对企业经济业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所以,该课程应以企业体验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环境,认知企业经营,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企业设立认知和企业经营业务认知部分,将工商注册、质量检测、税务登记、银行开户、验资、社会保险登记开户等职业能力需求纳入课堂教学内容。按照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创业之星”教学软件为依托,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动画形式进行场景和角色模拟演示,对学生进行企业设立、企业经营等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设立期间的各项业务手续和经营业务,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3.岗位体验教学法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学生在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业务实训的工学结合方式推广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为了让会计专业学生的在校学习内容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零距离接轨,《财务会计》课程应以企业会计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职业化,并以企业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时的原始单据来反映经济业务,改革传统的以文字阐述业务内容的方法,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与职业的完全接轨,实现职业教育“职与教”的高度统一。实训中,除了利用实训书中的仿真原始凭证进行岗位实训外,还要尝试采用岗位体验法,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会计岗位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突出了职业性,也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只传授给学生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一些手工做账的技能,但是无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会计各个岗位(如出纳、会计)的职责权利和相应的工作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将所学的内容死记硬背,将来踏入工作岗位还需要一定阶段的学习,才能适应自己的岗位。为改变以上学习现状,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引入岗位体验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依据企业的经营活动创设案例活动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经营活动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扮演会计部门中不同角色,亲身感受和感知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如何根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以及如何应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发挥会计的管理、监督职能,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岗位的职责,为学生将来更快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4.现场教学法

《财务会计》课程可以将课堂搬到社会,开展体验性学习,现场指导学生完成会计工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教与学在一个综合职业环境下完成,力求做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轨。我们把课堂从学校搬到企业、税务局、银行,进行体验学习,打破了以往在教室里理论和模拟操作的状况,利用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财务会计中工作岗位的设置和职责、如何成为称职的会计人员、如何进行纳税申报、如何与银行打交道等,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兴趣,并亲身感受中小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参与学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浅,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支票结算方式时,可以把真实的支票带到课堂,先让学生认识支票票面上的内容及填写方法,然后亲自带领学生拿着支票去银行办理支取手续,在银行进行现场教学,在真实环境中锻炼、学习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财务会计知识,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兴趣。现场教学法能克服过去职业教育枯燥乏味的说教式教学的弊端,同时也能改变专业课程教学只教专业知识的片面观点,在实践教学上突出环境的真实性。

5.比较分析法

《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较多,在讲授本课程时,应通过比较分析,找出相关知识点的异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各种不同银行结算方式的重要特点和会计处理;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与计划成本计价在科目设置、取得时及发出时会计处理的比较;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在科目设置、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投资时、持有期间以及处置时会计处理的异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比较;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和小规模纳税企业会计处理的比较;持有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在科目设置、入账价值、会计处理上的比较;销售商品收入业务会计处理的比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含义与区别;四大财务报表的含义、作用、结构与编制的比较等内容,都应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将不同章节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它们对照起来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工作岗位的《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

《财务会计》课程对学生进行评价应着重考核学生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课程考核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参照标准,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突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比重的发展性评价。建立由出勤纪律、课外作业、实训操作、期末考试等四部分组成的全程化考核评价体系。过去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经过实施,感到这种考核方法有一定的弊端,即没有把学生在实训中所表现出的操作技能与最终成绩挂钩,学生成绩差距不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需要对《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该课程应减少理论考试的分值,增加平时的实务考核比重,除了考核学生对会计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外,还要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理论+实训”的考核方式,即学习过程考核、实训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课程综合成绩标准由平时成绩(10%)、作业成绩(10%)、实训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四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为出勤、平时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积极性、正确程度)等,作业成绩考核内容为作业按时完成情况、认真程度、正确与否等,实训成绩主要通过正确性、完整性、独立性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内容为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三、总结

第10篇

会计模拟实训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已在全国各地高校和中职学校中普遍开设。我校是在2007年开始开设这门课程的,实践表明该课程在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但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努力促进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会计的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例题演示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例题中涉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用文字来说明,涉及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则以会计分录、“T”形账来代替,这一模式过强的理论性使社会阅历浅、对企业交易事项发生过程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难以掌握。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出现给传统僵化的会计专业教学带来了改变。所谓会计模拟实训就以企业日常会计业务中发生的原始凭证为对象,模拟企业真实发生的交易事项,通过实际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进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会计理论的实际运用,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运作。 会计模拟实训是会计教学方面的一大突破,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实现会计原理的传统课堂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的有机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仍是学习会计知识的基本形式,学生只有先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会计基本原理,掌握现代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才能顺利开展实操训练。会计模拟实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适应性,加深、巩固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认识和领悟而设置的。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实训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二者的有机衔接形成会计教学的有效形式,使会计知识由抽象变得具体,由晦涩难懂变得生动形象。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合理组织和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会计模拟实训既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也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实践,能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和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1.因地制宜选择实训教材 要成功开展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必须选用合适的配套教材。会计模拟实训的教材是比较多的,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会计模拟实训的内容也可相应地分为“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等。会计模拟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要把以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所以实训内容应有代表性和侧重点,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校目前的做法是在学生学完《财务会计》后,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容结合起来开设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集中进行。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也可结合学习内容安排分项目的模拟训练,例如出纳业务、填制凭证业务、簿记业务、报表业务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般为中小型工商企业及其他基层单位,许多小型企业的一些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在学校里都没有接触过,因此不少学校都曾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编制教材,我校也正在着手编写一本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实训教材,以更好地提高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对不同企业具体会计业务的适应性。

2.正确选派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的正确选派时能否实现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实际效果的关键环节,但许多学校对此不够重视,安排的实训指导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业务不熟练;没有责任心,没有与学生进行同步实操;不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这都使得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我校在选派实训指导教师时确定的基本条件是:从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知识全面,业务流程熟练,指导耐心细致等。我们尤其强调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同步实操,因为教师只有自己动手操作实训业务资料,才能形成一套完整标准的示范性材料,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只有教师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灵活安排实训组织形式 实训过程的组织形式要视具体的实训内容而定。如果是按业务性质分项实训,如货币资金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则应要求每一位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各项实训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便于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实习。如果实训内容为某单位在特定会计期间内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资料,可以将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实行分岗操作;也可像前面分项业务实训内容一样,由学生单独完成全套业务资料的操作。但无论是企业全套业务的综合实训还是不同模块业务的分项实训,均以学生独立完成较为适宜。这样一是便于学生集中统一操作,可相互切磋,二是方便教师集中指导和组织管理,三是让学生既能了解不同业务内容和不同岗位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又能掌握全套账务处理流程,熟悉全盘业务,为学生走上社会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实训中的细节性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学生根据原始凭证解读经济业务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课本上的原始凭证与经济业务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通常会有对业务的简单描述,学生一般会据此推断出业务内容而填出正确的记账凭证。但是如果教师有意将不同日期、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混淆在一起,让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很多学生就不知从何处下手,不是重复就是漏编或错编记账凭证。这说明学生对原始凭证不够熟悉,根据原始凭证解读业务能力和对原始凭证分门别类处理的能力不强,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应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现代经济的发展及会计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给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会计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本文拟从更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结构和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及方向,探索新的专业发展之路。现代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集中在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它们需要既瞳会计业务、又懂财务管理,同时能为改善企业提供信息、协助管理者进行规划和控制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适应会计专科教育的特点,我们培养的人才的定位应是面向中小企业既懂会计技术又能进行简单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相应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能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的、具有较高职业判断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于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管理型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根据岗位需要这样的人才应具备如下能力:

1、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知会计和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并能自觉遵守,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识。

2、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会计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会计核算、电算化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编制能力,会计制度设计能力、企业会计信息分析、管理能力等。

3、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其他能力:理财、税务筹划、证券投资分析、资产评估等能力。

4、自我学习、不断创新、广延发展能力;较强的适应性、不断根据需要吸收、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服从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对会计职业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而得出的。它应体现“以能力为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增删。增加与会计相关学科的课程教学,以及有针对性地增加选修课程,如,《法律》、《职业道德》、《心理学》、《公共关系》,《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计算机网络》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自我发展目标和个性选择,使学生的发展空间大大增加。

在此基础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完善做到: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理论课够用;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的讲授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按需施教”;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基础知识、通用技能、岗位所需模块”能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相适应,实行弹性课程组合。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人才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实施都有赖于教学体系的建立。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实践性,并且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因此,我们专门就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来谈一谈。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互平行、相互协调和补充,同时实践教学应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提供支持。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理论教学必须够用的基础上,实践教学学时数应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并且要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复合的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①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树立角色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决策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须做大量充分的准备,搜集与教学理论相联系的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通过长期积累建立“案例库”,教学过程中要选用真实的、典型的、针对性强的案例。让学生从中真正体会会计人员的地位、职责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可设置一些问题案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时还要做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有分析、有思考、有讨论、有总结。

②角色扮演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扮演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会计人员,如 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等。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并从中体会不同岗位上人员的职责,处理问题的技巧。从而弥补了以往站在旁观者角度看问题的不足。

③课堂讨论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知识面,锻炼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写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的主题。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再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书面写作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可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在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时,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

2、校内实训

目前学校采用的校内实训方式多为模拟实验室实习,学校把教室、计算机房演变为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模拟实验。学生大约用半学期的时间,从事会计核算的仿真练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模拟实习资料,学生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编制报表一系列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模拟实习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化,几乎全是学生一动不动地填表、制单,整个工作过程简单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其它手段给予指导。另外,模拟实习资料内容涵盖面过窄,学生只能进行会计核算能力的练习,而账务处理及其他相关能力,如审计、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能力等在实习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会计工作环境很难完全仿真,会计部门涉及到有多个外部单位,如银行、税务、财政等,仅靠在校内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实训,学生对真正的工作环境和流程是很难真正体会的。

因此,校内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不能真正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必须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各工矿企业中去参

观、咨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

3、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是学生感受、熟悉会计工作环境,真正体会会计工作岗位,深入了解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工作方法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增加岗位适应性。同时学生在从校内到校外的过程中身份发生了改变,即从同学到同事的变化,可以增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沟通、协调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

学校应为学生创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订单式培养人才,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岗位练习机会或就业机会,校方对于企业内的学生给予各个方面的指导,共同为学生搭建一个实习的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毕业生在其内部进行顶岗试用,学生也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训掌握实践技能,拓展就业的空间。

另外,学校教师也可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服务,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和修订的工作中来,共同研究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为学生作专题讲座,让学生能多了解一些将来走向社会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四、建立以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

由于教学体系的改变,评价体系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原来单一的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向多种评价方式共同作用发展。评价体系应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课程考核。对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应知”考查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应会”考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现场操作。教师根据两部分的考核情况,综合判定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基础入门课程; 会计核算; 基本技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5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82- 02

“会计职业入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首要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技能,可以熟练应用会计核算方法,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信息会计职业技能。在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它起到启蒙的作用,使学生为后续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企业成本核算、企业审计实务等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学生的定位为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我院会计专业对该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调整。首先从认知筹建新企业需要的工商、税务、登记等工作为起点,引入企业正常持续经营期间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方法,以比较简单的小型商业企业经济业务作为任务载体,归纳出与实际相对应的会计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同时结合仿真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进行操作实施,让学生进行初步职业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基本的职业能力。学生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针对会计初学者选取教学内容。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工作,会计人员是企业经营的管理人员,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针对刚入门的学生不了解企业经营概况及特点,在会计职业入门课程中,我们将从企业设立时的工商税务登记、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一直到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设立及经营全貌,形成连贯的工作流程感知,能够适应中小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胜任简单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会计工作岗位。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会计职业入门课程教材,基本上是注重理论阐述,突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导致实践知识缺乏,趣味性的内容很少。依据高职教育新观念,我们从学习方法、实践操作等角度精选教学内容,把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使会计职业入门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即将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基于企业运营及会计工作流程传授会计核算基本技能。以一个新设模拟商业企业连续两个月的经济业务活动为载体,整合会计日常对所发生的采购、销售、费用等业务的被动记录和期末主动计算税费、利润等典型工作任务,以会计工作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一系列工作流程组织序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具体表现为7个项目。项目一:企业会计工作认知。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设立事项的办理流程,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核算内容、基本前提和核算基础,单位会计机构、会计岗位设置原则等。项目二:认知会计核算基础知识。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试算平衡等。项目三:编制会计凭证。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借贷记账法在资金运动全过程中的具体会计核算。项目四:登记会计账簿。账簿的种类,账簿设置与登记,账簿的使用规则、错账更正、对账和结账。项目五: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种类和编制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项目六:整理会计档案。会计档案的保管要求、期限、交接和销毁等管理规定、装订会计凭证;项目七附录,商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常见业务会计核算对比、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企业税务处理对比、会计手工账处理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对比。其中,活动载体具体表现为:11月企业筹集资金、购置资产、采购商品、支付日常费用等业务(仅支出无收入,当月亏损),12月采购、销售、薪酬等日常业务和期末计算利润等会计期末工作(有收有支,当月盈利)。选择11月和12月连续两个月的经济业务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年末计算企业所得税、分配利润等年末特殊工作,而且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工作的连续性。11月与12月业务由简到难,由日常到特殊,突出教学内容精炼性、实用性,且学习过程循序渐进。

4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我们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直观地演示各种业务表单。采用教师引导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比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均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每个项目中。并且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完全采用仿制的实际工作真实单据样表,改变传统的先将核算业务以案例的形式完整描述,再编制会计分录的教学方式,而根据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直接给出学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我分析、判断业务类型并核算,强化学生的感官认知,培养学生职业判断、分析、处理的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平时理论教学与相应的实训单项练习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即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我们总结、创新了本课程“教 + 做”的双轨教学模式。即教——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课堂问题教学,使学生做中学时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跟着做,完成商业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程序,完整体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做——项目教学,在课后项目教学中,引入与课程教学相接的连续月份企业经营会计核算项目,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对接,使学生自行回顾、运用会计核算流程的各环节和所需的知识。“教 + 做”的双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做中学,学后的独立做。该模式注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训练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

5课程的考核方法与实施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成绩应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核内容分专业知识模拟测试、实践技能测试和其他通用能力评价,课程总评成绩采用以上3方面加权计算而成。专业知识模拟测试采用传统试卷方式;实践技能测试要求学生根据模拟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平时综合能力则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解决问题、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取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和知识积累,考试突击复习,即使通过了本门课的考试,但由于没有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很容易遗忘,课程结束后收效甚微。同时,我们实行考教分离,该课程任课教师期末集中统一阅卷,通过考试应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6其他方面

在现行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都有较大差异。而会计职业入门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够,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要学”比“学好”更重要,指导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首先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状况、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其次公开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任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晓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计划进程,明白通过3年的学习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最后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工厂、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7仍需改进的地方

需要加快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提高现代网络媒介的利用水平。继续完善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充实与更新习题库的内容,不断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查阅。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