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时间:2022-04-11 15:38:33

对外汉语教学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动物词语,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学者们对动物词语已有不少关注,但他们大都是就动物词语本身进行分析,阐述其产生、来源及文化内涵等,较少关注动物词语在教学中的的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分析汉语动物词语,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好地教授动物词语。

一、动物词语与中国文化

(一)动物词语具有文化附加义

汉语中的动物词语熏染着汉民族独特的文化色彩,其异彩斑斓的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形象生动地传递着文化,丰富着汉语的表达能力。

如果说“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含的特定民族文化信息。”那么,汉民族动物词的文化附加义便是指:一个动物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指称实物(主要是人)时所蕴含的反映汉民族特定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的文化信息。比如:

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借狗嘴的肮脏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

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特定的动物词,便能使所要表达的形象更加生动。这不仅跟动物本身的自然属性有关,更重要的是同汉民族文化打在动物词身上的文化烙印有关。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动物词通过“附加义”这一链条同动物文化彼此之间发生了关系,从而传达出特定的民族文化信息。

(二)动物词语文化语义特点

1.约定俗成性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含的特定民族文化信息。”由此可见,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必须和一定的民族、文化相联系,它是特定的、社会约定的,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汉语中动物词的文化附加义是汉族人民心理上形成的一种约定:如以“鸿鹄”象征“志向远大者”,以“狮”象征“勇猛者”等。提到一个动物词,人们首先想到其所指,紧接着就联想到依托其上的主观感情色彩和评价意义。

2.多重性

由于一种动物有不止一个方面的特征和习性,人们据此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以不同的含义和象征。因而同一动物词往往会有好几种文化附加义。如:“牛”有“吃苦耐劳”(俯首甘为孺子牛)、“愚笨”(对牛弹琴)、“固执、倔强”(牛脾气)等文化附加义。

3. 形象性

由于动物词打上了汉民族文化的烙印,因此,当它一旦进入语言交际,动物词的文化附加义就会以形象性凸现出来。如“××被老板炒了鱿鱼。”“炒鱿鱼”就是“被解雇”的非常形象的说法:人被解雇时,卷铺盖走人的样子就像在油锅里一炒就卷起来的鱿鱼,非常生动形象。

4. )时代性

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某些动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如:“龟”,中古时,“龟”还曾是“长寿”的象征,因此古人说“年龄”为“龟龄”。在宋代,用“龟”来比喻 “胆小怕事的人”,如“缩头乌龟” 。而到今天,“缩头乌龟”、 “乌龟王八蛋”则成了骂人的脏话,是对人的极端不尊敬,极具侮辱性。

二、动物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动物词在汉语词汇中有着丰富的文化伴随意义,这些意义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老师应把动物词的文化伴随意义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习得了语言技能的同时对外汉语教学,通过学习词汇了解中国文化以更好得达到学习目的。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由易到难、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动物词语的文化语义教学,根据动物词语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看法:

1.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动物词语主要有三大类,即基本动物词(鸟、蛇、鱼等) 、复合衍生动物词(地龙、比翼鸟、鲤鱼等) 和以基本动物词为中心构成的相关词语(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等) 。随着动物词语字数的增加,其文化语义往往越深刻,这就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由简单到复杂。对初级阶段或短期培训留学生应教高频常用的动物词语,重点以基本动物词为主;中级阶段可增加复合衍生动物词的教学数量,高级阶段可视留学生将要学习的专业需要,引入适当数量的以基本动物词为中心构成的相关词语。

2. 有选择地教

汉语动物词语中有相当部分源自历史事件、神话传说等,包蕴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教学时不可能逐条讲解,应有所选择。我们认为选择的范围与原则有:

(1)故事性强的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例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指鹿为马”等,这些动物词语一般都是通过对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等的概括、加工,用比喻或引申的方法构成的。把它们所由构成的“源”(即文化语义)说清楚了,词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也就自然而然说清楚了,同时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民族性鲜明的。汉语动物词语中所反映的褒贬善恶、观念评价,都是汉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经验总结,带有极强的民族色彩。教学时选择那些能够较强反映民族观念的动物词语,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如古老的中华民族信奉“龙”这一神物,汉民族自古把龙奉为祖先的化身,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在封建社会,“龙”首先引申指帝王,随之又进一步引申指帝王的一切重要物品。其他引申词如:龙体——皇帝的身体,龙椅——皇帝坐的椅子。此外还有龙柱、龙骑、龙宫等。这些词语反映了汉民族的图腾崇拜。

(3)浅显易懂的。说解时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点,切忌做穷尽性的探讨,一切以帮助理解该动物词语的含义及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信息为准则,其它可略去不谈。

(4)古今差异大的。大多数词语千百年来相沿袭用,它们所反映的语言、文化现象因此也就必然会有一定的时代差异。教学时便要注意到古今语言的异同,适时加以分析、比较,以消除学生的困惑心理。例如前面提到的“龟”,随着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其文化附加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是褒义词,而在现代社会主要带有贬义。

3.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教

关于这一点,我们赞同胡明扬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该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对外汉语教学,如果“在文化上和中国有不少共同点,相同方面就不必讲或不必多讲”,如果“在文化上和中国的差异较多,就有更多的问题要讲”。

不同的民族文化往往会赋予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相同的两种语言词汇在不同的民族中, 经常可引起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联想。在动物词汇上表现为:

(1)词汇相同, 文化内涵也相同,如wolf (狼)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象征“凶狠”、“残忍”、“贪婪”。英语中有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汉语中有 “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2)词汇相同, 文化内涵部分相同,如英语中的mouse (鼠) 可用来指“胆小的人”, 汉语中也有“胆小如鼠”的说法。但在英语中, mouse 又可指“文静或羞怯的人”, 英语习语有as quiet as a mouse (静如处女);而在汉语中,“鼠”又可象征眼光短浅, 成语有“鼠目寸光”。

(3)词汇相同, 文化内涵不同,如在英语中magpie (喜鹊) 常指爱说话的人, 叽叽喳喳的人;在汉语中,“喜鹊”因有“喜”音而被看作吉祥鸟或报春鸟, 象征“喜事来临”。

(4)词汇相同, 但只在一种语言中有文化内涵,例如, chicken (鸡) 在英语中用来指“缺乏勇气的人、胆小鬼”;在汉语中,“鸡”没有这种内涵。

(5)词汇不同, 文化内涵相同,如英语中的horse (马) 常用来表示“埋头肯干的人”(work like a horse), “力大”(horse - power ) 。但在汉语中,“牛”却有着类似的联想。人们常用“老黄牛”象征勤劳、任劳任怨;用“壮如牛”表示健壮;“牛劲”表示力大。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对比发现学习者母语和汉语词语及文化之间的异同,然后针对异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不仅有利于学习者文化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动物词语也是如此,根据其在不同民族中所表现出的异同,将重点放在那些差异性较大的词语中。

参考文献:

[1]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2]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杨晓黎.汉语词语对外汉语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2.

[4]李峻.从动物词汇看词语的文化差别[J].洛阳大学学报,1997,(3).

[5]李月松.汉语动物词语之国俗语义研究[J].汉语学习,2008,(6).

[6]刘彬.汉语动物词语的文化意蕴[J].学理论,2009,(20).

[7]周翠英.试论汉民族动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现代语文,2006,(3).

第2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 存在问题

1.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1.1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始于50年代初期,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明确地提出来是在1978年,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的教学起步较晚。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更准确地说是对母语是非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它的学科性质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的范畴,是一门综合运用文学科理论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以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为其最基本的支撑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的语法。大体上有以下五种不同表现形式:(1)教材中的语法注练习;(2)教学参考语法;(3)主要为学生自学复习用的语或教材(包括练习);(4)课堂语法教学;(5)教学语法理等。根据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成熟的要算是教材中的语法注释及练习。教学参考语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学生语法研究成果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理论研究可以说是忽视的(刘月华)。

1.2对外汉教学语法的研究意义

语法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占核心地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本质是一种教学语法研究,一种对外国人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依靠汉语研究,否则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应该强调汉语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熙,1989)。

通过教学语法可以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准确地表达,尽量减少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的语法毛病。不过,语法对学生来说,既可以看做是一项基本要求,又可以看做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为什么呢?学生学了汉语,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句子,要基本符合汉语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基本要求。要求外国学生学了汉语后,在说话、写文章方面达到“文从字顺”,而且对所出现的语法毛病能自己发现,加以改正,并知道为什么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的关系

2.1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不同

教学语法可以不依附于任何一种理论语法,它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而有所不同;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有不同的目的;教学语法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解决学习者的语法问题,让学习者提高语言能力。理论语法的目标是要揭示人类语言的结构规律和内在动因(石毓智,2000),目的是建立一种解释模型,最大限度地解释语法现象(沈家煊,1998)。

2.2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相结合

教学语法可以为理论语法提供研究课题和驱动力,教学语法可以从理论语法那里汲取营养。例如,外国学生学汉语时,“都”字是一个难点。王还先生在《“ALL”与“都”》一文中举了这么两个句子:“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我们都送了花圈。”前者可以说成“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而后者却不能说“这是我们都送的花圈”。我们的语法著作在给“都”释义时,并不很周全,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因此,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汉语语法,找出规律。有必要将教学语法与理论论语法结合起来。

3.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存在的问题

3.1语法术语不统一

语法术语不完全统一,这是正常现象,对说母语的中国人来说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但作为对外汉语教材,使用的对象是不懂汉语的外国人,所以我们应尽量统一术语,否则,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不应有的困难。在语法书中,术语不统一主要有如下几种。

3.1.1“能愿动词”和“助动词”共用

表示可能、必要和愿意的这类词,有的书称“能愿动词”(简称“能动”),有的书则称“助动词”,甚至有的同一本教材前边用“能动”后边用“助动”,学生很困惑,以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词。从现有的语法教材和语法著作来看,称助动词的居多。称助动词是从这类词的语法功能着眼的,称能愿动词是从意义着眼的。语法功能相同的助动词有的不表示能愿的意义,也就是说,助动词的范围要大于能愿动词。例如“应该、应当、该、要”并不表示“可能、愿意”的意思,而是表示“情理上的需要”,如果用能愿动词命名,就有些名不副实了,而用助动词就没这个问题了。所以,这类词还是称助动词为好。

3.1.2“结构”、“词组”、“短语”共用

我们所见到的教材和语法书中,称“结构”、“词组”、“短语”均有,在同一本教材中,时而出现“名词性结构”、“动词性结构”的字样,时而又出现“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的字样,时而又出现“主谓词组”、“同位词组”的字样(见《初级汉语课本》第l—2册)。同一种语言单位,在一本书中频繁地换用名称,这的确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选哪个术语为宜?吕叔湘先生认为这个问题“不纯粹是名称问题的名称问题”[1](P10)。他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说:“词组,一般理解为必须包含两个以上的实词,一个实词搭上一个虚词像‘我们的’、‘从这里’这类就不大好叫做词组(只能叫做‘的字结构’、‘介词结构’什么的),可是管它们叫短语就没有什么可为难的。”“至于‘结构’,一般要带上个帽子,什么什么结构,光说‘这是一个结构,不是一个词’,似乎不行;而且‘结构’既用来指关系,又用来指实体,有时挺别扭,例如说:‘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结构’。”[1](P10)吕先生的分析颇有道理。相比之下,称“短语”更好些。近年的语法著作大多也采用这个名称。

3.1.3“形容词”、“区别词”、“非谓形容词”共用。

汉语里有一类可以作定语,但不能作谓语、状语和补语的词,如:“男、女、金、银、正、副、袖珍、彩色”等,有的书把它们看成是形容词(没有另分小类,参见李德津、程美珍《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有的书把它们看成是形容词的一个小类,称之为“非谓形容词”(孙瑞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高级汉语课程语法大纲》),还有人把它们单立一类,称它们为“区别词”。笔者以为,一般形容词很重要的语法特点之一是作定语,而这类词在作定语这一功能上与一般形容词一样,故应把它们划入形容词。又因为它们不能作谓语,所以应将它们与一般形容词加以区别,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是比较合适的,从它们的名字便可了解它们的用法。

3.2词类问题有分歧

从教材中,我们发现在词类的划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集中表现在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助动词和副词、副词和形容词、动词和介词的划分上。

3.2.1“刚才”是什么词,“刚才”的词性是什么?目前在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认识不统一。有的认为是副词(参见《初级汉语课本》第23课生词),有的认为是名词(康玉华《汉语会话301句》)。“刚才”究竟是什么词呢?这里涉及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别问题。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虽然都表示时间,但二者在语法功能上不同。时间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作状语,不能用在别的位置上。时间名词除可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主语、宾语。我们拿“刚才”与副词“刚”作一比较:刚才(×刚)的事儿,怎么转眼工夫就忘了呢?(作定语)刚才(×刚)是十点,不觉现在已是十二点了。(作主语)从早上开始写,一直写到刚才(×刚)。(作宾语)通过比较,可知“刚才”与“刚”的语法功能不同。“刚才”是名词而不是副词。

3.2.2“必须”是什么词,“必须”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多被认为是助动词。可能因为它表示必要的意义,又用在动词之前。笔者以为,“必须”的词性有待研究。助动词是一种辅的动词,它可以作状语,但“作状语时与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3](P14-15)。例如可以说“能不能”、“应该不应该”、“会不会”、“不能不”、“不应该不”、“不会不”;而“必须”作状语,不能进入这两式中。例如不能说“必须不必须”、“不必须不”。助动词还具有一般动词具有的语法特征,“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这样做可以吗’,‘完全可以”[3](P14-15),而“必须”不能这样用。可见,不应将“必须”看成是助动词,而应看成是副词。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第3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 方法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汉语自身的特点,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所有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前辈们的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都提到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的第一步需要弄清三个问题,即教谁?教什么?怎么教?这三方面决定了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原则、规律、内容、方法等问题。因为我们的教学目的都是由易到难;以学生练习为主,以交际练习为主,语法点重复率高。

一、体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一)对所教的内容必须做浅化和简化处理

浅化和简化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性化

可以把感性化概括为:感性认识——感觉——概括出来——牢记不忘。如我们进行“把”的量词教学时,先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即“把”的偏旁与“手”有关,“把”的动作是用手抓的意思,那么用手抓的东西可以用“把”称量,如“一把伞”等。从而用手抓来称量的一些东西可以用“把”作计量量词,如“一把土”“一把花生”等。上了年纪的人胡子长,可以用手去捋了,我们用全手捋胡子,故有“一把胡子”,由“一把胡子”引申出了“一把年纪”。

2.条理化、公式化、 图示化

用这种方式可以让那些较繁琐的表述一目了然。如我们在教学“多”这个概数的表达时,可以用以下公式或图示:数词(10以下)+量词+多+名词,如“两斤多苹果”;数词(10以上)+多+量词+名词,如“十多斤苹果”。在教授“几”时,可以用数字列出来,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这样学生就会更易理解。如“几”是指1-9,“十几”是指11-19,“几十”是指20-90。

3.语法内容的取舍

一个词、一个句型有时会牵涉到多种用法,那么是不是我们要讲解所有的用法呢?当然不是,我们要根据对象学习的阶段,当堂课的要求及常用的程度等等来进行取舍讲授。如在《成功之路1顺利篇》中的一语法点:“就”和“才”的区别,我们在此只需讲解“就”表示时间早、快、短,“才”表示时间晚、慢、长。这二者都位于主语的后面。至于“就”在主语的前面表示“只有(only)”和“才”的“刚刚(just)”之意,我们在此就不能讲解,否则学生就易混淆,出现很多的错误。这就是说在讲解语法时,我们一般讲解常见用法,特殊语法暂时搁置。

4.学术概念和定义的处理

我们在语法教学时要少用术语,少讲定义,尽量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解结果补语时,如果我们用字典意思解释“结果补语”,学生可能会理解,却不会使用,因为术语的解释太深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直接举例说明:动词后跟动词或形容词,这个动词或形容词作的就是结果补语,表示谓语动词的结果。如“写错”,补语形容词“错”表示“写”的结果。

当然浅化、简化处理与知识的补充并不冲突,只要掌握好度和量。笔者认为对有用的、教材上未提到的且影响了平常交际的知识就应该进行补充,但要选择好时间。如教授“是……的”句型时,教材只讲了表强调、动作已发生及其否定形式。我们在讲解教材的知识前就应该列举对比一些有“是……的”句子和没有“是……的”的句子,这样学生自己就明白区别,如:

他是坐飞机来的。≠他坐飞机来。

作业是用红笔改的。≠作业用红笔改。

从这两组例句的对比分析就能体会到“是……的”的意义。

另外还应讲解此句型中“的”与以前学过的“了”的区别。如:

他已经到家了。

他是下午三点到家的。

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给学生讲解它们的区别,否则学生会出现“是……了”的句型。

(二)将对比或比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不管是什么教学,对比是我们常用的方式方法:

1.汉语与汉语相近现象的对比

我们要把易混淆但有相似的汉语语法点进行对比,如“正”“在”“正在”与“着”的对比,“了”“过”的对比,“旅行团”与“旅行社”的区分,平常我们经常说“社团”,但“社”和“团”的意思并不一样。

2.汉外对应形式的意义与用法的对比

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汉外对比,但不可滥用,尽量举汉英例子让学生自己对比。如在学习判断句时,汉语的结构是“汉语n.+是+n.”,汉语的“是”是“be”的意思,学生就容易将汉语的判断句误认为和英语句型“be+adj.”一样,从而产生偏误。如:

我觉得美国的中国菜不是地道的。

结果补语的英汉对比。汉语有结果补语,但英语中无这一现象,故对英美学生而言学习起来较困难,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洗衣服以后,我晒晒衣服。

﹡在图书馆一看书就去小卖部买零食。

词性的英汉对比。有时英汉的词性根本无法对应起来。如英语中形容词responsible与名词responsibility 翻译成汉语都为“责任”。但汉语的“责任”为名词,没有“责任”这一形容词,从而英美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我爸爸说我很责任。

介绍的对比。汉语做自我介绍时都说“我叫/是……”,但英美学生在介绍时会有“这是……”的偏误。如:

﹡这是Missy,我今天生病了,不能来上课了。

关联词语的对比。英语的关联词语只能出现一者,但汉语同时、单独出现都可以。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等等。

3.汉语正确形式与错误形式的比较分析

汉语正确形式与错误形式的比较分析会使偏误分析更加具有针对性。先让学生造句,然后教师讲解句法规则并且提供典型的例子,最后学生自检。

(三)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即讲解——练习——偏误分析、重温——练习或反复——上升——整合——重新编码的过程。

二、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模式

对外汉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模式分为语法教学的项目和语法教学的程序,其中语法教学的项目包括语法点的展示、语法点的解释、语法点的联系和语法点的归纳。

(一)语法点的展示有以下几种方法:

1.听写引出这种方法较机械。

2.师生对话。这种方法只能针对实用、简单的语法点。如:

T:我们班的学生都是日本学生吗?(当然不全是日本学生)

S:不是,我们班还有一个加拿大学生。

T:除了……以外,还……

3.实物引出。这是一种较形象的方法,如在教授“的”时,就拿老师和学生的书作示范“这是……的书”。

4.道具、印刷品、地图、图片等引出。这是我们教学中简单、实用、形象的方法。

5.例子写在黑板上,反复念,学生轮流朗读。这种方法就要求:例句经典、突出语法、易理解、生动活泼、激起兴趣、避免其他因素干扰、生活实例最好。例句放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最好从已学过的句型或语法点中推演出来。

(二)语法点的解释

1.形式上:便于记忆,指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如我们由已学过的“A比B+adj.”引出“A比B+adj.+数量词+n.”“A比B+adj.+数量词+得多/多了”“A比B+adj.+数量词+一点儿/一些”等比较句句型。

2.语义上:解释语义方面的特点,如:

我吃饱了=我吃,我饱了。

这个字我写错了=我写,字错了。

我比他高=我高 ≠他高

3.功能上:该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如:“几岁”和“多大年纪”在使用对象上的不同;“对不起”和“劳驾”在使用语境上的不同。笔者的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为了有自由的生活,你应该听你妈妈的话。”在我们看来如果听妈妈的话则就不会有自由,由于学生和我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我们的观点不同。

三、小结

“夹生饭”易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用适合的方式让学生更易理解、熟练运用所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决定了其教学体系的不同。但不管是什么体系、哪种方法,我们都要研究语法形式问题、语法形式跟语言表达的关系和各种用法出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体系与方法问题[J].汉语学习,2002,(2).

第4篇

摘要:教留学生学习汉语,不应采取满堂灌、填压式的方法,首先应该科学地设置课程,做到多样化和趣味化。多样化不会让人感到枯燥,趣味化会让人越学越有味。课堂教学也应丰富多彩,掌控灵活,安排合理。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孩学习语言是从听和说开始的,所以教留学生汉语也应该侧重口语和听力。

关键词 :留学生;汉语;教学法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导致世界各地的学生涌入中国学习汉语。怎样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效果呢?应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涵意及发展历程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或华侨学习汉语的教学,对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外语教学。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汉语拼音、声调、词汇、语法,从听、说、读、写入手,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阅读、社会交际和写作的能力。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从汉代开始的,到唐代则比较兴旺,此后一直延续至今。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开始重视汉语教学。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开始把汉语作为外语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1965年以后,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逐年增加,如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少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随之在世界上兴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热”引发了“汉语热”。许多国家的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以及友好团体等都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更多地学习我国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和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以及为了在各个领域发展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向我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汉语。也有些外国青年为了以后的就业,或对数千年古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刻苦学习汉语。所以,来华留学生的国别从起初的几个东欧国家发展到今天的世界各地。由于外国留学生要求学习汉语,从而产生了对汉语教学这门事业。从1950年开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由于全世界要求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1亿人,所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兴旺时期。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实际上也是一项文化宣传工作。随着汉语的推广,中华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社会主义中国也会为更多的外国人所了解,这也有利于消除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偏见,有利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分化”和“西化”。从这个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上也是一项争取人心的工作。一般来说,一个人学习了某一国家的语言、在这个国家学习、生活或工作过,往往会对这个国家产生某种亲近感,格外关注这个国家,甚至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努力,促使自己的国家更多地发展同这个国家的关系。

二、课程设置要多样化和趣味化

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程设置举足轻重。外国留学生由于受生长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学习方面也各不相同。课程设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能把我们固有的习惯和做法照搬过来。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外国留学生都想更多的了解中国,所以课程设置也应多样化,体现出中国的特色。应多讲授中国特有的课程和文化,中国特色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感兴趣的知识就会学得更快,学得更有味。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并借助于教学评估和测试以及来自留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外汉语教学应设置如下课程:

1.基础汉语

基础汉语是关键的课程,也是一门基础课程。留学生在学习这门功课后,能较熟练地掌握语言知识,能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拼读。通过句型学习能掌握汉语的结构,使他们在日常应用中符合汉语的习惯,能掌握一定量的常用词汇,达到会念、会写、会用。这些基础打扎实后,以后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2.口语

留学生在中国这个使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每天都接触有声的汉语,这就迫使他们要尽快学会说普通话。口语课是要留学生把在其他课程中学到的词语和语法等转换成声音,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练习口语迫使留学生用汉语思维,使他们在交际中做到随想随说,语态自然。实践证明,口语较好的留学生均学得较快,均能把学过的知识作为工具,再进一步提高。口语掌握得好,造句、写文章也就容易多了。所以,口语教学很重要,要和基础汉语课同步进行。

3.听力

听力课是培养学生用耳朵接受一个音节连一个音节的信息,通过感知然后分析综合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想要与他人交谈、想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才能交谈,才能按对方的要求去思考、去实施。所以,听力和口语一样重要,也要与基础汉语同步进行。听力教学可借助于录音、录像。也可通过自由交谈来练习听力,因为自由交谈要求听懂对方的句子,这就自然而然地练习了听力。听力和口语是相辅相成的,听和说掌握好了,这门语言也就容易学了。

4.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这门课是留学生们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到了异国他乡了解居住国的文化和习俗非常重要。比如,在有些国家,学生不上课,教师并不在意,因为上课是学生的权力,不上课是学生的自由。而在中国,如果学生不上课则认为是不礼貌,不给老师面子、不守纪律。因而,认为旷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有时师生之间会为此产生矛盾。在教授留学生的过程中,有时留学生没来上课,教师出于关心和爱护的缘故,去宿舍看望,而留学生可能认为这是干涉他人自由,造成误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方了解对方的习俗,就不会产生这种误会。学好了语言有利于了解文化,对文化的了解,又将促进语言的学习。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会影响留学生在交际中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所以,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是非常必要的。这门课还能使他们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从而在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今天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各项措施和政策,能正确看待中国在转轨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

5.报刊选读

报刊选读课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外国留学生都想利用在中国学习的机会,更多地了解中国,当他们学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报刊文章是一个不错的途径。报刊上每天都登载着大量的新闻、通讯报道等各种各样的文章。他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正在稳步前进。除此之外,还有利于留学生复习大量的已学过的常用词语和语法,学到大量的政治经济词汇。

6.写作

留学生通过写作训练,不但可以复习已经学过的词语、语法和句型,使句子更符合汉语习惯,而且还能学到标准的书面表达形式,从而达到巩固和消化的目的。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和错别字等,教师给予及时纠正,使他们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多情况,口语表达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用书面的形式,这就更迫使留学生重视写作。写作要使用已学的知识,这就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基础汉语等课程。写作要立意谋篇、俢词遣句,要求中心突出、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符合语法,这样反过来会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7.其他课程

为了使留学生学得充实,学得有味,课程设置要多样化、趣味化。因此,可设置历史、书法、绘画、乐器演奏、武术、太极拳等课程。有些留学生来自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历史很短,而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他们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不仅想了解中国的现在,还想了解中国的过去。书法与绘画能陶冶情操,毛笔和墨同样对留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哪怕成不了什么书法家、画家,他们也愿意充分利用在中国学习的良机,多学点中国人的本事。中国的民族乐器悠扬悦耳,都可演奏出美妙动人的乐章,他们也非常喜爱。中国功夫世界闻名,在外国,中国人常被缠着教中国功夫。留学生到了中国,更不会放弃这绝佳机会。特别是青年学生,学起武术来更是精神抖擞。太极拳能健身防病,由于水土不服,有的留学生来后常生病,自从学打太极拳后,病魔悄然离去,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

三、教学当中的几点体会

1.认真备课,因人施教

虽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外国留学生都是初学者,教他们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实不然。对学生的提问,我们的老师也有答不上的时候。所以,必须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根据教学细节,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解决的办法。在上课之前,要把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梳理一遍。比如准备问学生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可能如何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如何解答等等。此外,还要提前检查教学设施是否完好、教具是否准备妥当,以防在教学中出现意外。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采取满堂灌的方法。留学生既不喜欢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也不喜欢从头到尾不停地听录音。他们希望多给点机会练习,通过练习,把学过的词汇和语法应用到口语或写作中,教师则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从而使他们应用得更准确,口语更流利。对初学汉语的学生,要先让他们认读生字,先带读几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及时纠正他们的发音。对读得标准的学生要给予表扬,以资鼓励。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以后,可以教他们用生字组词。学了一些词汇以后,则可教他们用所组的词语造句。首先要采取举一反三的办法,让他们掌握基本句型。基本句型有问句、肯定句、否定句、感叹句等几种。

掌握这些基本句型的运用对规范留学生的中文表达起着关键性作用。比如用“是”造句,就可以让学生练习这几种句子,“我是学生。”“他是学生吗?”“她不是工人。”“他是多好的学生啊!”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用“爱”字训练造句。“我爱中国”,“我们不爱说谎”,“你妈妈爱你吗?”“他们多可爱啊!”这样点点滴滴的训练,学生们驾驭中文的能力会越来越强。通过这样反复组词、造句,则可以慢慢引领他们入门。对有些汉语基础的学生,上课前先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再讲新课。这样一点一滴地稳扎稳打,不断巩固,夯实学生的汉语基础。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复述课文内容、录音材料的内容或一个故事的内容,让他们互相纠正错误,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用少量时间,讲一些他们关注的事情。比如学生对中国的节日较感兴趣,我们可以介绍节日的来历、过节的风俗、庆祝节日的意义,播放一些有关节日的视屏。有些留学生对中国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不妨结合历史教汉语,讲一些历史上的故事,学生在学历史的同时,也学到了汉语。学了一段历史知识以后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故居等,一边参观,一边讲述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学到了不少汉语表达方式。有的学生对体育比较感兴趣,我们不妨讲一些目前正在进行的比赛项目。

2.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侧重听和说

开始学习汉语时,要听说读写一起上。只教听和说不妥,因为语法、词汇都来源于基础汉语这门课的讲授,虽然写作是巩固语法和词汇的较好措施,根据学习语言的经验,参与记忆的感觉器官越多,记忆就越牢固。所以要听说读写同时抓,才能全面掌握汉语。大家知道,儿童学语都是从听和说开始的,所以,教留学生汉语应该侧重听和说。不管上什么课,开始时不妨安排几分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或讨论最近发生的新闻,给学生练习听和说的机会,这样天长日久坚持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会日新月异。

3.扩展留学生的词汇量要有科学的方法

词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不断增加词汇量,并能在写作中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汇。教科书中对新单词一般都有英语或日语注释,课堂上,不必再用外语重复解释。可以用列举例句的方法,让他们猜出单词的意思,也可以用已经学过的词汇来解释,还可以根据汉字的组成和结构来解释单词的意思。这样,既可以复习已学的知识,也可达到认识新单词的目的。用实物教生词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比如讲到水果时,可以让学生看着各种水果,学习水果的名称,这样把抽象的名词形象化,不但便于理解,更容易记住。教人体各部位名称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让他们互相指着身体各部位,说出各部位的名称。教室里也有不少物体,让学生互相指着不同物体,说出名称,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来。这样又直观,又可加深记忆。在教学中,要注意单词的重现率,即使课本中没有使过去学过的单词经常出现,也要利用造句、对话或写短文,把学过的词汇串起来,使留学生永记在心。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方法学到的单词,不仅不易忘记,还能正确地使用。

4.为学生营造语言氛围

学习外语,环境尤为重要。教师要营造一个学习中文的良好氛围,上课前,师生用中文相互问候。上课间,教师和学生用中文双向互动。在课外,要求学生尝试用中文进行交流。课堂用语一律用汉语,逼迫学生听懂课堂用语。通过动作学汉语也是一种好方法。当学生想喝水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比划喝水的动作。这时,我就教他们说“我想喝水。”当学生跑步锻炼时,可以教他们“我在跑步”。中午下课时,可以教他们“我饿了,想吃饭了。”学生感觉枯燥或疲倦时,可以教他们唱中国的民歌或流行歌曲,这样不但可以学会歌曲中的汉字以及歌词中的含义,还会感受中国音乐的美妙。也可以做一些小游戏,这样即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提起上课的精神。为每个留学生安排几个中国的学生作为朋友也是一个不俗的举措,在课余时间,他们一起交谈、一起购物、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旅游,通过这种方式,留学生的汉语提高很快,口语非常纯真。而对中国学生来说,可以学到标准、地道的外语。我校的一名美国英语外教,在4年的任职期间,向她的学生学习汉语,第4年即可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5.课堂外的活动也有利于教学

第5篇

文章综合阐述了当前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以对比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了英汉语字母名称音的重要性,英语语音的元音和辅音、汉语语音的韵母和声母两对概念,英汉元辅音系统的组成,英汉音位系统,英汉音节结构特征,英语语调及汉语声调,英语语音有别于汉语语音的长短音、轻重音等方面的异同,对改善英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材的编写水平、英汉文化交流工作等方面都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文字采用或参照26个拉丁字母,该字母一旦被用来记录某种语言的语音,就成了该语言的文字或语言的拼音方案。虽然同样都是拉丁字母,且字母顺序是全球一致的,但各国毕竟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都有各自的与其本语音体系相适应的独特的名称音,各有一套充满“个性”的字母发音规律是极为正常的和必要的。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的发音也是如此,存在着很大差异。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中文的汉语拼音以26个拉丁字母为基本字母,根据每个拼音字母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不同发音音值分为三种读音:本音、呼读音和名称音。表示汉语声母和韵母音素的音值时读本音,用作汉语拼音声韵母教学时读作呼读音,而在称呼字母身份时应读作名称音。《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V读作鱼(平声),以适应现代电脑技术时代的需要。在汉语字典里没有字母IUV,除了“ü”以外,其它的拼音都能找到与汉语拼音相对应的英文字母。《字母表》早已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法定的名称音,这是称呼字母和朗读字母表的基本依据。但长期以来,很多汉语教师在对初学者汉语拼音授课中字母,却存在两种读法教学。汉语教师为了方便,用声韵呼读音(a)(bo)(ci)(de)(e)(fo)(ge)(he)(i)(ji)(ke)(le)(mo)(ne)(o)(po)(qi)r(ri)(si)(te)(u)(v)(wu)(xi)(yi)(zi)来读字母表,汉语拼音教学计划总是按单元音韵母、四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字母歌》这样的顺序逐次来教学,对于汉语字母名称音的教学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初学者若先学会了汉语字母的呼读音,就很难学会汉语字母的名称音了。再者,以这种传统的方法教《汉语拼音字母表》,初学者就会把汉英文字母的读法混在一起,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在此方案中把《字母表》排在首要地位,可见汉语字母名称音的重要性!本文作者建议,应先教字母名称音来学《字母表》,这是个特别值得重视的现象。

二、《字母表》的重要性

第一,汉语字母名称音是按照《方案》规定的法定读法,便于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体现了汉语言的特点和民族语言的独立性,也与国际习惯相适应,这就使全世界的语言文献排序有了统一的标准。采用《字母表》做序列索引,便于事物编排与检索,比较简捷、实用、通用性又强。在全世界现代化生活中,这是极为必要的。第二,有助于初学者学习外语和计算机认识键打基础,适应未来世界的需求,能与国际接轨。第三,为每个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音值和名称音,成为描写和记录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音位系统的工具和书写汉语字母的统一形式。《汉语拼音方案》虽然不是一个拼音文字方案,但是,有了此方案,就可以描写汉语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普通话标准音的音位系统,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最基本的基础内容,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要重视其意义和价值。第四,按名称音读能注意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发音,采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有本国的字母名称音,没有哪个国家是直接借用拉丁字母的。第五,为汉语拼音字母规定了统一的书写体式,作为一种拼音方案,书写体式的规定是十分必要的,能使拼音字母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第六,按名称音读字母表和谐动听,字母表按是按照汉语诗词格律,编成四句,前两句各有七个字母,后两句各六个字母,谱了一首《字母歌》,行末押ê韵,发音顺口清楚响亮:abêcêdêeêfgê,haIjiêkêêlêmnê.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便于记住字母名称和顺序。英语字母也有呼读音和名称音之分。英语字母在字母表中的读音为名称音:[ei][bi:][si:][di:][i:][ef][dЗi:][eitf][ai][dЗei:][kei][el][em][en][эu][pi:][kui:][a:][es:][ti:][ju:][vi:][d∧blju:][eks][wai][zed]。在拼写英语单词时,用元音和辅音呼读音。如字母w,名称音读成[′dblju:],但在读单词we时,不读[′dblju:],而是读成[w]的音。可见英文字母的名称音和其在英语单词里的读音也不一致。汉语拼音字母五个元音的名称音,aoeiu以其本音为字母名称;辅音(包括yw)以其所代表的汉语音值加上元音构成名称音。jkqrh又参照了拉丁文的读音(类似英文字母的读音)。因为汉语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发音就不清晰,不便于称说。另外,n为了避免与l混,读做nε;w和y读做wa、ya;z读做zε,多数辅音的发音,是在其后加一个ε音。英文字母的全部元音都有独特的读法:a(êi)、e(i)、i【ai】、o(ou)、u(iu)。

三、中英文发音的特点

中文发音的基础是汉语拼音;英文发音的基础是英语音标,两者发音区别很大。1.元音发音区别汉语拼音以声母和韵母发音,所有的汉语发音都以此展开。而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几乎没有一个和英语音标是一致的,即使是差不多的音也只是简单的对照。汉语韵母和英语元音发音有更大的区别:汉语拼音是口腔前部发音,而英语音标发音是口腔后部发音。(1)英语元音强调的音值是饱满、卷舌与咬舌头这三个必备动作,而汉语的韵母依然只是唇音。比如英汉字母a和o与汉语其实是截然不同的发音,这两个英语元音都需要大口型且卷舌,但是汉语拼音却不需要。(2)英语元音有长元音和短元音之分,而汉语韵母却没有长短音之分。(3)英语的双元音,由两个音素组成,发音时,第一音的音要求拖长而清楚,第二音素短而模糊;而汉语拼音中的双韵母都读成一个音。英语一定要先摆对口型再去发音,发完音再撤回口型,汉语拼音发音则不必如此费事费力。2.辅音发音区别无论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英汉语言中的辅音都有极其明显的差别。英语辅音强调爆破,即发音由气流冲出双唇而形成,而汉语声母只是强调简单的唇音。首先,在发音部位方面,除了器官双唇、唇齿和舌根外,两者的音位在发音部位上几乎都不同。其次,在发音方法方面存在以下区别:第一,辅音成阻除阻方式不同;第二,是否送气的区别;第三,声带是否的区别。从成阻除阻方式上来看,汉语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种;而英语音标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舌边音和通音六种。从是否送气的角度看,汉语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差别,这样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但是其无论声带振动与否,却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英语音标却恰恰相反:对于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来说,这些发音没有是否送气的差别,送气与否不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而声带振动与否,却会造成音位上和意义上的差别。3.英汉语音节的不同英语的音节通常以元音为标志,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元音是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任何音节必有韵母,任何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也是一个音节。汉语语音的特点是音节结构简单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音节界限分明,每一音节都是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要素组成,其中,四声不仅是音节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音节的标志。声母是主要处在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只有少数声母是处在元音之后,即音节的末尾。汉语音节的开头如果没有声母,就是零声母音节。韵母在声母后,可以只是一个元音,也可以是元音组合或元辅音的组合。但在元音前后的辅音通常只能有一个,在汉语中,不存在辅音丛。汉语韵母可以进一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韵头和韵腹都是元音,韵尾也可以是辅音。、汉语声调指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除声、韵母内部的系统性外,如声母g、k、h只能同开口呼和合口呼的韵母配合,g、k、h不能同齐齿呼和撮口呼的韵母配合;j、q、x却恰恰相反。英语辅音有浊辅音和清辅音,英语的元辅音字母之间搭配灵活等特点。

四、中英语音中的声调与语调的差异

汉语拼音有四声的区别:阴平(ˉ)、阳平( )、上声(ˇ)、去声( )、轻声的方法,声调具有区别汉语的字、词、义的作用,同样拼音加上不同的声调就表示不同的汉字。但是,最关键的是英语没有四声,英语中组成音标的是音素,而组成单词的是字母。英语语音有别于汉语语音的则是五种↗基本语调区别:升调()、的降调()、的升降调(∧)、的降升调(∨)以及平调()。英语语调表示讲话人的态度或语气,同样的句子,语调不同,意思就会不同,甚至会相差千里。中国人说话的语气以含蓄内敛为主,以简单的动嘴唇为主要步骤,导致汉语句子以平调为主,同时不带连贯;但是,再简单的英语句子,都会以升降语气和语调交替进行表达意思。中文构成的单位是汉,英文却以元音为单位。汉字拼音是简单的声母加韵母,没有轻重音之分,而英语中双音节和多音节一定有轻重音之分;英文句子是要以元音为主导,发音以气流配合舌头的动作、口腔幅度和咬唇为主要环节,并注意语气、连读和失去爆破等使语音连贯发音省力、音素的长短与轻重等方式来控制,发音起伏、连贯夸张,还有咬舌音和鼻音要清晰,舌边音位于英语单词的前后读不同的读音等,都是英语语言所独有的特色。文章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综合对比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英汉语音的各自独有的特色与差异,对改善英、汉语语音教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高英汉语音教学质量、提高有关教材的编写水平、英汉文化相互交流工作等方面都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王慧英

第6篇

关键词:汉字;汉字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79-0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简称为对外汉字教学。它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法进行的、旨在掌握汉字运用技能的教学活动。汉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讲清现代汉字的形、音、义,帮助学生认读汉字,书写汉字,学习汉语,掌握汉语的书面语”。①长期以来,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尽管此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因此还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字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对外汉字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语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汉字,不但不能顺利进行书面交流,即使是口头交流,也会遇到许多麻烦,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而运用汉字的能力又不是天生的,不能像语言那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习得,必须经过系统正规的学习。因此外国留学生要想学好汉语,就必须首先学好汉字。

1.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具有形、音、义3要素,在这3个要素中,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又有着直接的联系。汉语单音节词的意义,其实就是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意义,而汉语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也就是所用汉字的组合意义。因此,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对掌握汉语、运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掌握汉字还有助于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标有二:一是会说汉语,能听懂汉语;二是能正确使用汉字。但是,由于汉字与拼音文字有本质的区别,而且数量庞大,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在留学生的眼里,就像一幅幅“难懂的画”,因而产生畏惧心理。当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留学生克服这一个个障碍后,就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二)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汉字本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汉字既承载着文化,又作用于文化,创造着文化。炎黄子孙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并传播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扬光大。

千百年来,汉字的形体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却一直保留至今。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构造,深入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无疑会大大加速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已经引起了广大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外汉字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汉字教学明显落后于口语教学,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课程设置问题

与表音体系的文字相比,汉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结构复杂,难认难写,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要想克服这一难题,首先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课时来进行汉字教学。可现实情况是,由于受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影响,许多学校过分重视口语教学,强化会话训练,而忽视汉字读写。有的学校只在第一学期每周安排2―3课时的汉字课,从第二学期以后就不再安排汉字课了;有的学校甚至在第一学期也不安排汉字课,而是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汉字。众所周知,即使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要想掌握常用汉字,至少也需要二三年的时间,更何况是外国留学生呢?汉字教学的课时安排严重不足,增加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困难,也导致了留学生汉语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二)教师素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从事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没有受过对外汉字教学的专门培训,从理论上缺乏对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特点的认识,也不了解国外进行汉字教学的情况和方法,缺少必要的汉字教学的实践经验。严格来说,这样的教师是很难适应对外汉字教学工作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长期以来,受外语教学的影响,总是习惯于把词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而汉字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有人认为,文字既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语言就是第一位的,汉字是第二位的,因此主张先教会话,后教汉字,于是普遍出现了重口语、轻汉字、重阅读、轻书写的倾向。

除此之外,没有掌握汉字的认知规律,也致使教师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片面地突出汉字理论教学,而不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国内的汉字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汉字的认知是从形象入手的,汉字教学主要是一种实践行为,因此需要反复地感觉刺激,反复地认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

三、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要解决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外汉字教学水平,首先从宏观上要加强汉字理论研究,掌握汉字特点;提高对汉字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汉字教学水平。其次从微观上,可以尝试以下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字理教学法

所谓“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字规律。字理教学法也叫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的方法”。②因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汉字这一构造特点为汉字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汉字字形经过长期的演变,虽然象形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但汉字业已形成的据义构形的方法和表意的部件系统,仍然没有改变,这就使据形识义成为可能。

字理教学法主要适用于讲解那些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象形字如:“人”像侧立的人形,“木”像一棵树,“果”像树上结的果实。指事字如:“本”在“木”下加一符号指树底下的根,“刃”在“刀”上加一符号指刀最锋利的部分。会意字如:“涉”从“水”从“步”表示徒步过河,“休”通过人倚靠着树表示休息,“明”把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表示明亮。

通过汉字的理据性来教学汉字,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增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学习汉字和汉语的信心,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

(二)系联识字法

系联识字法和字理教学法有着内在的联系。所谓系联识字法,就是指在汉字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形声字形符和声符的系联,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系统性和理据性,并自觉地遵循汉字规律去学习汉字的一种教学方法。

系联识字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在汉字中占绝大多数,利用系联法去认知、理解、记忆形声字,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以“氵”为意符的字,多与水有关,如“江”“湖”“流”“溯”等;以“扌”为意符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如“推”“拉”“提”“抓”等。再如以“里”为声符的字,多读为“li”,如“理”“锂”“鲤”“俚”等;以“皇”为声符的字,多读为“huang”,如“煌”“潢”“簧”“璜”等。

实践证明,系联识字法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使留学生认识到,汉字虽然数量庞大,结构复杂,但也不是一盘散沙,其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汉字还是比较容易学会的。二是运用系联识字法,避免了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地去孤立识记,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从而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化导入法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符号,不仅记录了汉语中的词义,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古代先民在创造汉字时,采用什么形象,选用哪些部件,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心理的影响,他们要通过汉字来反映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等。今天我们分析汉字的形体,就能反观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③

汉字难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回避,但如何克服这一难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是摆在对外汉字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文化导入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汉字笔画繁杂确实给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但“汉字的独特造型与它象征的东方古老文明对西方人来说颇具新奇感和吸引力”。④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充分挖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国古代文化,不但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汉字学习效果。

注 释:

①卞觉非.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J].语言文字应用,1999,(1):71-72.

②戴汝潜.汉字教育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53.

③沈兼士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6.202.

④石定果,万业鑫.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参考文献:

〔1〕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第7篇

摘 要:顺应时代的需求,许多语文教师也加入到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个行列中,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媒体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总结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文教学 影响

面对全球“汉语热”,许多语文教师也加入到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行列中,这有利于把对外汉语的优秀教学方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同属中文教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区别。本文将从两者的教学环节、教学媒体、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将优秀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组织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是对外汉语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是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和谐气氛。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通常省去了导入部分,直接进入新内容的讲解,虽然节省了几分钟时间,但不利用活跃教学气氛。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借鉴对外汉语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在师生互致问候后,可谈论一点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切入点,讲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背景知识,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使用现代教学媒介

教学媒体可以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感知。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学媒体是教科书和参考书,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虽然大多数学校已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教师一般只在公开课时才准备电子教学课件,在平常的教学中只使用板书,教学重点全部用板书展示,学生只是一味地埋头抄笔记,对教师讲的内容理解甚少而且基本不思考。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既突出教学重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

三、适当讲授语法知识

语法教学一直处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掌握目的语遣词造句的规则,就难以正确地表达和理解。但语文教学不讲求语法,目的是适应新课改,就教材而言,大部分是文学内容,强调对感情的领悟及个别字词的解释,极少涉及语法。这种做法在实际教学中显现了一些弊端。

一是学生书写中错别字现象严重;

二是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在判断和修改语病时带有盲目性;

三是文言文阅读困难;

四是作文中语病连篇,影响了表达质量。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借鉴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适当讲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增强学生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提升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注重灵活实效的教学方式

1.听说读写全面要求,注重口语表达

对外汉语课堂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突出听说或者听说适当地领先,读写跟随。而语文教学课堂一般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表达的机会很少,大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欠缺,回答问题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借鉴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先进做法,让学生参与、设计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智力,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积极性原则。一堂好课取决于学生发言的数量、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数量,而不是做笔记的数量。

2.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通常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语文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使得整堂课枯燥无味。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首先,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学好语文,并帮助其学习语文知识,进一步训练语文能力;其次,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内外时间掌握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

通过对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可以找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技巧和方法,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增进语文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虹.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差异[J].辽宁:课外语文,2014(8).

第8篇

关键词:汉字教学;方法;对外汉语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1950年,清华大学就筹建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接待了新中国第一批外国留学生。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1952年,根据政府间协议,著名语言学家熙等人首次赴保加利亚教授汉语,这是解放后我国向海外派遣教师教授汉语的开始。此后,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1962年,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并于1965年1月正式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有了一个稳定的基地。60年代初以来,我国政府为执行政府协议,陆续派出一些汉语教师到外国任教,包括非洲的埃及、马里、刚果,亚洲的柬埔寨、也门,欧洲的法国等。期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遭到了严重挫折,留学生纷纷回国,北京语言学院解体。被派往外国任教的教师也大部分撤回。

1978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院校约330余所,每年接受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四万余人。各学校纷纷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系列和教学网络。而汉语也已成为各国留学生学习的最为热衷的语种之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和方向上的一些错位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著名作家、文字学家王蒙先生曾指出:“汉语是字本位的。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他还进一步指出:“华文的字比拼音文字的字母不知重大凡几,而词与句的组合仍然离不开字。

即使不承认百分之百的字本位,也得承认七八成的字本位现象。华文文学讲究炼字,这与拼音文字大不相同。”[1]作为世界最悠久的文字,汉字在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发展中,早已积淀了许多优秀、宝贵的教学经验,当然也形成了独有的汉字文化。这些教学经验集中到一点,正如王蒙先生所指出的,即汉语教学应“以汉字为本位”。这是符合汉字自身规律和汉语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教学之路。大量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这样的经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沿着这条路子走,汉语和汉字教学就会在快车道上前进;如果偏离了这条轨道,误入“以词为本位”的路子,或者过多地涉及汉字文化的教学,汉语和汉字教学就被误导到“误区”,甚至出现汉语教学的危机。

原北京语言学院(现改名为北京语言大学)校长、两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吕必松教授对这些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曾经在《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一文中总结说:长期以来,我们对外汉语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路子,基本上是印欧系语言教学的路子,现在仍然占主流地位的对外汉语教学路子的特点是:不严格区分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体语言;按照语文一体、语文同步的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和进行技能训练;把“字”和“句子”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把汉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使其成为词汇的附属品;追求教学方法的惟一性,或主张听说法,或主张功能法,或主张结构功能法或功能结构法等等。这样的教学路子是否反应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值得反思。有经验的汉语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没有向学生系统介绍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体语言的区别,致使学生语体转换和书面表达能力普遍滞后;我们也没有按照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这正是造成“汉字难学”的主要原因;更没有充分利用汉字和汉语某些利于理解和记忆的特点,致使教学事倍功半。[2]吕教授指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客观事实。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不正视,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讳疾忌医。

其实,吕教授多年来走的也是“印欧系语言教学的路子”,但是,他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带头人,很注重接受国内外同仁的不同意见,注重调研大量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情况,并进行了客观的比较、审视和思辨,从教学路子上进行了反思,并得出了再也不能继续印欧系语言教学路子的重大结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来,就是因为我们采用的基本上是印欧语系的教学路子,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符合汉字和汉语特点的教学路子。因此,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子,是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3]

吕教授在文章中引用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的意见:无论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方面,在教材的编写原则方面,甚至在课程设置方面,不承认中国文字的特殊性以及不正确处理中国文字和语言特有的关系,正是汉语教学危机的根源。[4]

吕必松教授高度称赞白乐桑先生的意见是“很有见地的论述”。白乐桑先生所指出的我们汉语教学处在“危机”中的评估,绝非危言耸听,只要联系吕教授指出的那些问题,就不能不认同他的论断是对的。吕教授正因为存有“危机”加深的忧患,存有教学效率“事倍功半”的忧患,他才把“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子”,视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就更应该感觉到其紧迫性,把找到一条符合汉字和汉语特点的教学路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在2005年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上,不少国家的汉语教学专家都呼吁汉语教学应该进行改革,都主张对外汉语教学不应该走拼音文字的老路,应该突出汉语和汉字的特色,走“以字为本位”的教学路子。尤其是法国的著名汉学家、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先生强烈地主张汉语教学再也不能走“以词为本位”的拼音文字的老路了。他在《人民日报》的访谈录中尖锐地指出:“我经常听到中文难这种说法,很奇怪,说这话的都是你们中国

人。”白乐桑先生的话真让我们中国人为之震撼,也发人深省。在世界汉语大会闭幕式的致辞中,许嘉璐副委员长谈到:“中国的语言学家们从实践中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汉语教学从内容、方法到手段,都应该有所变革,有所创新,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今后,‘汉语难学,汉字难认’的舆论和现状都应逐步有所改变。”

民族语言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各语种之间可以互相吸收、互相借鉴。但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本质特征及其传统,却只能一代代继承和发扬下去,而不能嫁接。“以汉字为本位”,是汉语教学固有的传统;而“以词为本位”,是拼音文字固有的传统。将“以词为本位”的传统“嫁接”到“以汉字为本位”的汉语教学的传统上,汉语教学怎么可能不出现“危机”呢?为了更深切地认知这一历史性的教训,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传统汉语教学的历史风貌。

中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汉字教学,一直是“以汉字为本位”的。汉字教学,作为学好汉语的基础,作为汉语教学的突破口,一直放在汉语教学重中之重的位置。上起周代下至近代,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都是以识字教学为中心,“先识字,后读书”,几乎可以说是各朝各代汉语教学的纲领。即使在书面语和口语相分离的两千年中,各朝各代也都把识字即扫盲作为一项国策,基础汉语教材就是押韵上口的常用字识字课文。秦代的《仓颉篇》、汉代的《急救篇》、南朝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和《百家姓》等,都是代代相传的语言兼文字教学的课本。从宋代起,《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成了互相配套的文言文的识字教材,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教材。这套教材,被视为经典,凡初学汉语者,必读之,必背之,必做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三百千》中,内涵极为丰富,学习者不仅能从中学到汉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能学到许多中华文化知识,为其进一步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百千》可谓是“以汉字为本位”的典范。这套在全国作为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普及本,通行全国,长达一千余年,影响极为深远。《三百千》的总字数为2720个,这与现在所提的2500个常用字差不多。当时的初学汉语者,只要记住《三百千》中的字,就可以读很多初级读物。据记载,盛唐时代,长安的外国留学生数以万计,《三百千》也是他们必读的识字课文,并被他们传入到韩、日、越等国。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华人居住区“唐人街”,《三百千》也广为流传。

在前后三千年的“以汉字为本位”的汉语教学中,已经形成了符合汉字自身规律和汉语自身特点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百倍珍惜。不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应予以继承和发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该有所继承和发扬。

那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呢?笔者认为,只有在理念和操作上都获得一致,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代汉字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汉字教学的目标。

汉字教学可以说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当强的实用科学,这就要求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汉字知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又不能把这些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汉字本身的研究,将自己抑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地运用在日常的汉字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形象而又直观、分层级地进行汉字教学。

首先,讲清汉字的性质。汉字是典型的语素文字,而非拼音文字。每一个汉字都由音、形、义三个部分组成。著名语言学家徐通锵先生对汉字和汉语的特点有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字”实际上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单位,仅仅把它看成一种文字的书写单位是没有道理的。传统的汉语研究,不管是文字、音韵、训诂、方言,还是别的什么,都是以字为基础,从来不讲语素和词,不讲与此相联系的主、谓、宾和名、动、形,这绝不是我们祖宗“落后”,“没有语法观念”,而是汉语的结构本身允许做这样的研究,需要这样的研究。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字”在汉语结构中的地位,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和作用,使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推进汉语研究。把“字”看成为汉语句法的基本结构单位,而把“词”置于一边或置于次要地位来考虑,这是汉语语言学观念的转变……语法结构单位从“词”变为“字”,这不单是简单的概念更替,而是语言研究的视点的转移。这恐怕是带方向性的理论问题。[5]

汉字的音和形会发生变化,但是基本字义一般是不变的。如“口”字,《说文解字》:“人所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属皆从口。”在汉字的变迁过程中,“口”的字形从秦时的小篆到隶书再变化到楷书,字形发生了些许改变,其基本字义却始终保持不变。很多由“口”组成的合体汉字在《说文解字》中就有“吻、吞、咽、咳、吮、嘴、吹、问、吃、啖”等179个。“口”作为基本语素,可以组成很多词语,如“口白、口碑、口才、口称、口吃、口臭、口风、口技、口腔、口琴、口哨、口音、口吻、口若悬河、口是心非”等等。记住了一个“口”字,就可以认知由“口”字组成的合成字以及跟“口”有关的词语的意义。由此可见,记忆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对于学习汉语和汉字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现代汉语的常用汉字有3500字左右。而对外汉语教学根据教学实际对3500个常用汉字进行了一些调整。按照《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规定:甲级汉字800个,乙级汉字804个,丙级汉字500+11个,丁级汉字2864+41个,共计2905个。我们可以根据这项规定来具体实施课堂教学。

其次,解析汉字的字形结构。现代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成字两种。“六书”中的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而会意字和形声字都是合体字。现代汉语中的独体字大都来自古代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如“日、月、水、山、爪、田、上、下、本”等等;而有些合成字则是经过简化后进入到独体字的行列的,如“龙、专、门、书”等等。现代汉语的合成字多数来自古代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如“休、林、男、旅、盖、芽、理、际、盛”等等;少数来自古代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如“燕、鱼、泉、亦”等等。[6]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独体字既是常用汉字,又是构成合成字的重要部件,组字能力很强,必须牢牢记住。分析合体字可以理性地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从而更好地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汉字在造字的过程中,“有的字有理据,有的字没有理据,有的字有部分理据。有的在造的时候就没有理据,有的字本来有理据,在发展过程中失去理据”。[7]所以,部分汉字的把握是无法用理性分析来认识的。我们认为,记忆汉字不能没有诀窍、没有方法,但是其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字:“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反复强调的。

第三,剖析汉字的部件。部件是汉字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叫字形、字素、字根、字元等等。独体字只有一个部件,而合体字有两个以上的部件。“临、地、讨、骗、词、加”等是两个部件,“谁、警、懒、蒜、街”等是三个部件,“营、韶、筐”等是四个部件,“赢、膏”等是五个部件……部件和部件之间的组合是分层次进行的,不是一次组合而成。如“韶”的部件是“立、日、刀、口”,这些部件一般都可以成为一个独体字。由此可见,剖析汉字的部件对于认知汉字的结构和正确地书写汉字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讲授汉字的笔画。笔画是构造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现代汉语中笔画最少的只有一画,如“一、乙”等,笔画最多的是36画,如“鼻囊”。其中以9画居多,10画和11画次之。汉字的基本笔形也不外乎如下几类:点、横、竖、撇、捺、提、折等,其派生笔形共有26个。[8]作为对外汉语教学,就应该先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先后顺序,要求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先进去后关门。

有很多人认为,汉字多达数万,结构繁多,很难写;而英语字母就那么26个,就能拼出数以万计的词。诚然,汉字字数多,结构繁复,但是,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汉字是有规律的,只要顺其规律,就可以可化难为易。比如说,汉字形成的规律是:先笔划少的,后笔画多的;先结构简单的,后结构复杂的;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只要这样顺应汉字固有规律来教汉字,就会一顺百顺,势如破竹。再说,在学生掌握了汉字笔画、笔顺规则后,再掌握100至200个汉字部件,就差不多能写所有数万个汉字了。因为所有的汉字几乎都由这100至200个部件组成的。汉字的部件,是根据统计有600多个,其中大部分都是罕用部件,常用的主要部件只有100多个,它们几乎覆盖所有3500个常用字,记住这些部件,意味着所有的汉字就都会写了。我们之所以提出汉字教学“以部件为纲”,就是为了“纲举目张”,只要教会学生会认、会写、会记住100多个部件(有相当多的部件是独体字)。汉字难写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生记住100多个部件,如同记住100多个英语单词,能说难吗?

综上所述,汉字和汉语学习确实并不难,其易学、易认、易记、易写可说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方法,找到一条符合汉字和汉语特点的教学路子,那我们就可以充分地利用汉字与生俱来的优势,把传统的经验和现代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开创汉这和汉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蒙.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J].新华文摘,2005,(9).

[2][3]吕必松.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A].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白乐桑.汉语教材中的文、语领导之争:是合并,还是自主,抑是分离?[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第9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汉字教学难点;汉字教学策略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此,汉字教学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充分的认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地位,把握汉字的构成特点,同时对汉字教学当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再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汉字的教学地位

世界上早起的文字有三种:苏美尔和巴比伦人楔形文字、埃及人的图画文字以及汉字,现今前两种文字已被拼音文字所取代,只有汉字还在使用。汉字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见证,它已不仅仅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而且大多数汉字浓缩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

二、汉字教学的难点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来看.各校所设课程虽不尽相同,但专门的汉字教学的课程设置的都很少甚至是没有。目前,汉字学习基本依附于阅读课,没有像语音、语法教学那样科学、有序地自成体系。

1.教学对象学习的难点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其母语属于表音体系语言,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另一类是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这些学生基本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较容易适应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但是,在学习汉字方面也有其难点。

(1)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难点。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汉字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汉字是笔画表意文字,而他们的母语大多是字母拼音文字,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概括而言,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认知难点主要是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复杂笔画错综,结构众多,不像拼音文字只有26个字母的一维线性单向组合那么简单。其中不少笔形的区别度极小,很难辨认。笔画的组合关系也很奇特。如“犬”和“大”,有点就是“犬”,没有点就是“大”,而且字音、字义完全不相同。这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汉字的繁难还表现在笔画众多,最少的一笔,最多的则有36笔,书写汉字时不仅要求正确,而且要力求美观,这对刚学习汉字的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难的。

(2)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难点。在汉语学习中日、韩学习者所占比例比较大,因为其母语中含有少量的汉字,再加上他们与中国共属于东亚文化圈文化、礼仪等都与汉文化一脉相承,所以就将汉字作为已知参数进入学习的过程当中。但是,中国的汉字与日、韩语中的汉字也存一定的差别,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文字负迁移的影响,因而产生认知障碍。

2.汉字教学内容的难点

(1)汉字数量庞大。汉字是语素文字,数量极其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精确的数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31319字,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这样就会给汉语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再加上留学生不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与特点,导致学生将汉字视为由一堆笔横横竖竖毫无规律地组合起来的记号,在识记汉字过程中出现有规律性地添减笔画的现象。虽然,现在的汉字教学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引入“六书”等文字学知识来解决汉字学的问题,但是如果掌握不好深度和广度,反而会给汉语学习者增加负担。

(2)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字。形似字指的是一些形体彼此相近的字。汉字的形似字有很多,有的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有的是汉字的简化,如“车”用草书字体作为简化字,“东”也是简化字,二者形似,但读音却不同;有的汉字是上面所提到的造字法造成的,如“本”和“木”、“土”和“士;有的形似,但是笔画数目却不同,例如“免”和“兔”:有的是构字部件有差异,例如“蓝”和“篮”。虽然这些形似字并要求留学生完全掌握,但是形似字的这些特点都给外国学生识记汉字带来很大的学习障碍。

(3)汉字字音的学习难点。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不表音,这对于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外国留学生而言无疑视识记汉字是一种畏途,即使汉字有很多具有表音成分的形似字,其声旁也只是部分地或曲折地表音。在以外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的,关于“学习汉字遇到的困难”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读音困难大于书写方面。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习惯于将语音作为联系文字和词语的纽带,而汉字的表音方式让他们煞费苦恼。有的留学生指出不知音影响他们查字典。现代汉字7000通用字中,只有“口”、“打”等不足300个字独占一个音节,其余的字都有自己的同音字。

三、汉字教学的策略

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教学对象不同,他们学习的难点也有略微的差别,所以在教学方法上也会有相应的策略。

1.针对汉和拼音文字的不同,树立笔画观

汉字被认为是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是由于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是记录语素的文字,因此,汉字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础,要帮助学生建立笔画观,让西方学生努力适应汉字的特点。如改弧形为弯斜,改圆形为方形,改斜线为撇捺,化圆点为锋点等,有的留学生在写“口”时直接写成英文字母“0”,写“竹字头”时则直接写成两个并排的“k”。当然建立笔画观不是一蹴而成的事,需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日积月累缓慢的过程。另外,笔画搭配以及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解清楚,以免学生受目前母语拼音文字的影响。通过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从而培养和建立汉字的观念。

2.用形象化联想法学习汉字

在学生建立基本的文字观之后,要让学生学会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联想来记忆来分析学习汉字。在初级阶段,讲汉字的构成原理的时候会提到象形,象形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比如“日”字,象形写成“”,可以让学生联想圆圆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这样一个画面之后,让学生在学习和抄写这个字的时候要联想到这幅图画。然后再反过来做,这样当学生一看到或想到这样画面的时候,就能写出“日”字。不仅如此,当学生把一个字想象成一幅图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动作、颜色、声音、感觉等,如“月”字,象形是“”,颜色可以是黄色,也可以是银白色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像一只无声的眼睛一样望着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岱年.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

[2]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

[3] 黄伯荣、廖序东.现在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4] 张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与研究[J].学理论,2011年3

第10篇

关键词:汉字 文化 教学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承担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还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教授汉字课程,不仅仅是教留学生学习文字,更重要的是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汉字文化教学也促进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从汉字文化角度讲解汉字,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留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汉字文化教学的意义

1.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汉语也不例外。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常会被汉字复杂的形体、相似的读音困扰。常会因为枯燥、无趣的记忆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者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大多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我们在开展汉字教学时应该旁征博引,增加汉字课堂的生动性。通过趣味的故事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更好的识记汉字。

2.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汉字形体复杂,形近字、同音字多,留学生在学习中死记硬背,枯燥的记忆,导致书写汉字的正确率低。这都是由于留学生对汉字的结构认识不清,缺乏汉字形义关系的理解。从汉字文化角度出发,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适当的讲解汉字的造字理据,从汉字的部件、结构入手,优化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掌握。从意义上区分汉字形体的差异,对形近字进行归纳,提高书写汉字的正确率。

3.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传播文化是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汉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开展汉字教学的同时结合文化知识的讲解,不仅可以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要准确的掌握汉字,必须了解汉字所属的文化。如果单纯的分析汉字结构、汉字形体,就无法深入了解汉字的魅力,不能掌握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加强汉字文化的教学,在汉字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二.汉字文化教学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

由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文化信仰,兼容并包。开展课堂教学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了解学生的文化信仰,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比如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设置相应的文化知识,有目标性的提升学习效果。还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知识。而对于有特殊信仰的学生来说,我们要避免一些文化禁忌,尊重他人文化,兼容并包。坚持适用性原则,可以更好地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2.阶段性原则

学习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汉字文化教学应该把握阶段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外汉字教学。在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初步的认识。介绍汉字的来源和发展,通过动态的图形和趣味的故事,减少学生对汉字的陌生感。对于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中高级段学生来说,可以开展更加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汉字游戏、部件组合等多种方式将文化信息融入课堂教学。可以开展更加深入的文化教学,介绍中国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坚持阶段性原则,可以更好地的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3.得体性原则

汉字文化教学是汉字教学的一部分,起到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开展汉字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要把握汉字文化教学的度和量。首先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在传播文化知识时,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应该恰当的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以服务汉字教学为核心。其次,汉字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解汉字文化要突出重点,切合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易于接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内容,增强得体性,更有助于我们开展汉字文化教学。

三.汉字文化教学的策略

1.运用汉字的造字法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汉字对留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他们缺乏对汉字结构的整体认知。从汉字的造字法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其对汉字形体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汉字的产生,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象形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描摹事物的整个外形或显著特征创造出来,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汉字的意义。比如说日、月、人,这些简单的汉字,都可以从图形了解到它们的涵义。从这些象形字入手,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指事字的教学,可以通过添加抽象的符号来区别字义。比如说木、本、末的区别就在于“木”上的一点添加在何处。“本”在树木的根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根本。“末”在树梢处加上符号,表示树木的树梢。会意字的教学,可以通过组合部件,整合意义来理解汉字。比如两个木是“林”,很多树木是“森”,两个人一起行走是“从”。形声字的教学,可以通过偏旁的表音、表义功能理解大部分汉字。比如与“水”有关的都有“氵”,如:江、河、海、溪等。比如“支”作声旁的读音相似,如吱、枝、肢等。所以从造字法入手,是最基本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来源,对汉字形体、结构形成初步认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字感”。

2.利用汉字的部件音义规律进行汉字文化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词义解释 情景 例句

词汇,又称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成语言的要素之一,它反映了语言的状态。因此,词汇的教学在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指出:“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性。由此可知,词汇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但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词汇教学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胡明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中指出,长期以来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多年来没有显著的改进。原因一是语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一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二是语汇教学只能一个一个教,一个一个学,只能逐步积累,逐步加深,在一开始没有像学语音和语法那么多困难,所以引不起重视。三是不同语言语汇之间的差异在初级和中级阶段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的语言实践是在教学方案规定的范围内受到限制的,而且实际上还是以理解为主,自由运用的机会小,同时这时候语音和语法问题还比较突出,往往掩盖了语汇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解释词义的方法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词汇教学的方法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要掌握的技能,因为词汇教学的方法直接关系到词汇教学成果的好坏。

对于词汇的解释,有多种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词语使用不用的方法。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就是用非语言手段解释。除了人类的不同的有声语言之外,人类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进行沟通,由于人类的世界观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所以有的时候采用一些非语言的手段来进行解释更加容易。例如,用实物法解释一些实义词。用实物来展示一些水果类的词汇,比如苹果、香蕉等等;用图画或者模型展示一些生活中可以见到但是又不方便携带的实物,例如高楼大厦,红绿灯等等;用演示法,也就是动作、手势和表情来解释词语,例如,用竖起大拇指表示“好”,用摆手表示“再见”;还有场景法,就是用场景、环境来解释词语,方位词语和趋向补语就适合用场景法来解释。

第二种就是用母语来解释。有一些抽象名词,并不能用非语言手段解释,并且由于留学生汉语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用母语来解释更方便易懂。可以用母语来进行词语的对译或者用母语来解释说明一些词语。例如像“哲学”“宗教”等这类词语和“虽然”“但是”等关联词,它们的中英对应非常规范,如果用英语向学生解释就非常的方便。但是有些抽象词语的中英并不是对应的十分规范,在此情况下,如果要用翻译法的话,最好从语用、语法、搭配等方面对其进行限制。

第三种就是用目的语进行解释。首先包括同义词法,先用学过的或者简单的近义词对词语进行解释,然后再从近义词辨析的角度,从词语的使用范围、搭配、褒贬义色彩等方面对两个近义词进行辨析,使学习者既学到了词语,又不至于把同义词混为一谈。其次是反义词法,与同义词法相似,反义词法就是先用学过的词语进行解释,再利用反义词解释,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义项的对等问题。还有就是定义法,就是用学过的词语组成话语,对词语的意义进行阐述,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语言要浅显易懂,这样才能达到解释新词的目的。

最后就是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有些词语的意义从字面上解释不出来,要在话语中、上下文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要多创造情景,多给例句,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景来体会、分析词语在实例中的用法和意义。

讲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在讲解时需要使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需要讲解的具体词汇来定。讲解同一个词语不一定只用到一种方法,讲解词语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理解记忆,更要学生能够进行实际地运用,因此可以同时对几种方法进行结合运用,以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二.词汇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词汇教学的目的。本人从事的是初级汉语的教学,初级汉语的词汇教学不仅仅只是词汇的教学。胡明扬先生指出初级阶段语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一批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与主要用法,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汇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明白不同语言的词语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在各方面都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从而端正学习语汇的态度。

其次是词语的复现问题。词语如果学习了之后不多加复习,就会生疏遗忘,这样就达不到词汇学习的目的。与之相关的语音、语法的教学当中,学过的内容的复现率就会多一些,汉语的21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以及它们相拼组成的音节数是有限的,在日常的学习中,无论学到的内容是什么,语音的内容总是会被再三地复习,学过一个语法之后,也会在相应的一段时期,用大量的词语和实景对此语法项目进行重复,毕竟,和词语相比,音节和语法的在数量上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在日常的词汇学习中,做到对学习过的词语的复现就很重要。无论采用哪种词汇教学,都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法具体分析,把对于学习过的词汇的复现当做是词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三是情景教学法的使用问题。情景教学法的使用非常重要。本人觉得学习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词语,因此给出大量的例句对于学生的词汇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情景教学法应该应用到各类词语的教学中去。以翻译法为例,一般的对完汉语教材中为了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需要都会给生词配上外语注释,大多数教材的生词旁边都会附上此生词对应的英语。这本是一项方便学习者学习的措施,但是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单纯的英语解释,有时候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更容易加深学生的疑惑。

例如,初级阶段的汉语里会学到的两个词,“离”和“以后”,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就由于教材中的英文注释与汉语词汇的差异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疑惑。“离”的英语释义是“from”,学生想起了教材中对于“从”的释义也是“from”,这就产生了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就以为“离”和“从”是一样的,事实上无论从侧重点还是从用法上,汉语中的“离”和“从”都是不一样的,“从”表示的是时间或者距离的起点,而“离”用在两个时间或者地点之间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对于“以后”,英文释义是“after”。但是,汉语中可以说“以后我想当一名医生。”这样的句子也会让留学生产生困惑,因为英语中的介词“after”的后边,必须要有一个短语或者句子,不能单独用,而在这个汉语句子中,以后的意思更近似于英语的“in the future”。所以说,尽管有的时候中英两种语言都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意思,但是他们的语义并不一定完全重合,有时候只是两个词语有交叉的部分,即使在指同一个义项时,他们的侧重点与用法功能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说,虽然用一门自己已懂得的语言帮助自己理解记忆一门陌生的语言,用已知的意象链接未知的意象,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但是,要明确地知道不能把它们完全地等同起来。这时就需要给出大量的例句,让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分析出这个汉语词汇的各种用法和意义,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词汇的目的。

既然需要大量的例句来对词汇的学习进行巩固,那么例句的选择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例句的使用方面,首先应使用已经学习过的句式和其它词汇,如果用没学过的新的句式和词汇,学习的中心可能会被转移,这并不利于词汇的学习。其次,例句应该紧紧围绕被释义词语的语法意义和用法来设计,学生学习到词语的用法才能正确地使用词语。最后,例句的语义背景信息,应具有普遍性,降低学生理解时的困难才能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最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属于教学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对其进行完善。为了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各种方法应被综合使用,也应注意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因为词汇的教学不仅仅关乎语言,也关乎人的认知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胡明扬.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 1997(1)

[2]方艳.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词义解释技巧[J]. 文教资料. 2008(4)

[3]姜静静.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看法[J]. 考试周刊. 2009(36)

[4]徐茗.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7)

[5]梁潇,赵蕴萱.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初探[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 2011(5)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01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影响了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由于汉语词汇量非常丰富,而且表意精确,因此,拥有丰富的词汇知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1972)里提到的:“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词汇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缺少了词汇,就不能产生完整的句子,没有了完整的句子,语言交际也就成为问题。因此,词汇越丰富越发达,语言本身也就丰富越发达,表现力也就越强。如汉语中父辈的兄弟有“叔叔、伯父、伯伯、舅父、姨丈、姑父”等,而英语中只用一个“uncle”来表示。所以说,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首先就是因为他的词汇量是非常丰富的。词汇教学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仅仅锻炼学生的词汇记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掌握词汇的语义、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以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在不同的情景重所具有的附加色彩。

二、词汇的教学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要借助直观的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学习。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可以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因为,人们感知的信息材料越直接、越具体,那获得的印象就会越深刻,记忆的效果就会越好。例如说,在讲水果、桌子、椅子这些名词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实物或者直接指出实物,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讲到的实物到搬到课堂上,如“工厂”等,可以利用一些教学图片,而对于一些具体的动作,如“跑、跳”等,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来表示。总之,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词语,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正确及全面理解汉语词汇的含义。

2.翻译法

由于母语和目的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词汇教学时,不能完全“等价”的进行翻译,如“如果、即使、是否、假如”都可用“if”来翻译,但是“如果、即使、是否、假如”这几个词内部仍存在着不同,因此,翻译法只能是对于那些母语与目的语对应较为明显的词语。对于这些词语,我们可通过母语翻译,一点就通。

3.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生词的理解,也就是利用同义词、反义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差异。

同义词类比:由于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因此,在学习生词时,可选择与之相近的词语来进行对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

坚决――坚定 愉快――高兴

母亲――妈妈 愤怒――愤慨

“坚决”与“坚定”这一对同义词,都有拿定主意,不为外力所动摇的意思,但是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存在着差异。“坚定”常用来表示立场稳定,而“坚决”则是用来表示态度的果断,所以,“坚定”经常用来表示立场和意志,而“坚决”则常常用来表示态度。

反义词类比:由于词义相反或相对,所以,在词语教学时引入反义词也可省力。如:

大――小 朋友――敌人

冷――热 宽阔――狭窄

将生词与它相对的反义词进行比较,便于加深学生对两个词语的理解。

三、词汇的教学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虽有词汇教学的方法,但是我们仍要遵循词汇教学的原则。

首先,对于词汇的教学,教师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来进行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先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汉字进行词汇的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例如说,我们学习了“开”字,那么结合学过生词,我们便可组成“开门”、“开车”、“开灯”这样的词语,但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教学生像“开价”、“开发”这样的词语,虽然认识生词,但是组合起来的意思却不易被学生理解。所以,我们遵循从简到繁的原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词汇,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作用。

其次,词汇的教学还要与句子相结合,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融入词汇的学习。在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汇,才是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小明去开门了”中的“开”是“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而在“墙上开了个窗口”中,“开”的意思则是“打通、开辟”。因此,即使是同一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我们也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语言环境来判断其意义。

再次,由于对外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因此,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对学习者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说”要求的词汇量相对来说是最少的,对于一般的学习者,能够进行一定的交谈就可以了,因此只要进行核心的口语词汇教学就可以了,而“读”的词汇量要求是最大的,学习者由于个体差异,掌握的词汇量也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教师应保证学习者掌握了基本词汇之后,再让有能力的学习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词汇。

最后,词汇的学习还应加强复习,以减少遗忘。由于汉语的词汇量很大,所以要不停地进行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一般来说,学习过新词后及时进行复习便可加强记忆,同时,一个新词需要6至8次的重现,才可以初步的掌握。因此,在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并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进行多种多样的复习,从而保证记忆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