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

时间:2022-10-16 04:5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黄芪的作用和功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

第1篇

关键词:黄芪;活血;功效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21-02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传统中药,其应用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里就有用黄芪和白蔹、芍药、肉桂、干姜、蜀椒、吴茱萸、甘草等配伍治疗疽病的记载。本品素有补气药中“耆长”之誉,有关“补气”的功效。历代本草记载和医家论述甚多。每谈及黄芪,必言其补气,似乎定论已成。时至今日,黄芪作为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常用药,为世所公认。历版全国统编《中药学》教材、《中国药典》以及有关中药学的专著中,在论及其功效或功能主治时也只言以上五方面作用。而更有甚者,在言及其他功效时也要把补气作为基础,似乎补气已经成为了黄芪的中心功效,其他功效仿佛成了补气后的间接效果。至于黄芪“活血”的功效更绝少独立地提出。涉及到古代方药以及现代临床用药有关其活血的功效时,则多从“补气以行血”的角度解释。然而,关于黄芪活血之功,历代医籍不乏记载,古今不少方剂都有应用,现代研究也有相关印证。笔者便就黄芪活血功效做一探讨。

1 祖国传统医学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认识

历史上最早提到黄芪活血的本草著作当推陶弘景所集的《名医别录》,指出本品能“逐五脏问恶血”。后世诸如《日华子本草》,言其能“破症癖”;李东垣的《药类法象》提到本品善冶“血脉不行”;《本草纲目》记载张元素言其“活血生血”;张璐的《本草逢原》认为其“能调血脉”等等。如此种种的记载都说明黄芪具有活血的效力。

有关黄芪活血功效在临床中的应用更非鲜见。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以黄芪与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合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的乌头汤以黄芪与川乌、麻黄、芍药、甘草相配治寒湿痹证,关节疼痛不可屈伸;《杨氏家藏方》中的蠲痹汤,本品与羌活、当归、姜黄等药同用,治风寒湿痹之血脉痹阻者;《圣济总录》黄芪散,黄芪与续断、当归等药同用,治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等;《傅青主女科》中的理气散瘀汤,以黄芪、人参、当归、红花、丹皮和姜炭,治跌闪小产,血流紫块,昏晕欲绝;《张氏医通》中的三痹汤,以黄芪、人参、白术、当归、赤芍、茯苓、甘草、桂心、防己、乌头、细辛、生姜和红枣,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黄芪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治痹证或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等等。近年来,临床上更是将本品及其不同制剂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动脉血栓、肺栓塞、脑血栓、脑梗塞等多种血脉瘀滞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医理论中气和血的密切关系,黄芪活血的功效往往被掩盖在补气之下。又由于黄芪良好的补气之效,当遇到其应用中有涉及活血之效时,人们往往从补气的角度来解释。比如补阳还五汤,是著名的治疗“气虚血瘀”的方剂。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用量是其他所有药物总量的五倍还多。在解释该方重用生黄芪为君时,通常认为黄芪补益元气,使气旺而血行,瘀去而络通。可是,补气之药俯拾皆是,缘何临床很少见到运用其他补气药来治血瘀呢?于是又有人提出黄芪补气时补中善行,俨然黄芪具有理气的作用了。其实,如果根据黄芪补气兼活血的功效来解释,这个方子重用生黄芪为君理解起来就顺理成章多了。近年来关于黄芪的实验药理研究得到了证实。

2 实验药理研究对黄芪具有活血功效的支持

在看实验药理研究前,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现代医学里药物对机体什么样的影响在中医学里可以称为活血?由于此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试就自己的理解做一探讨。考察中药中活血化瘀药对机体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药物活血功效的考量: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粘着和聚集;增加纤维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使血液流动加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2.1改善血液动力学

2.1.1 扩张血管 石刚刚等 采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和猪冠脉螺旋条生物检定技术,发现黄芪注射液可使豚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使氯化钾和组胺诱导的猪冠脉条收缩曲线压低,两者均呈量效依赖关系,表明黄芪对冠脉有直接扩张作用。实验表明黄芪冻干粉具有明显降低心肌兴奋性作用,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及心肌收缩力降低。由于心舒期的增长及收缩力的降低,延长了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减轻了心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枝的压迫,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有研究认为黄芪可以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产生,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2.1.2 改善心泵血功能 张全贵等观察到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后发现左心功能改善,心排出量增加20%,心电图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射心分数等均有所改变。薛芳荣等用心阻抗图监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病人,结果表明黄芪治疗后使心绞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而且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心脏指数(CI)和EF值均明显增加,左室峰射血率/左室射血分数(PER/LVEF)比值变小,说明黄芪可增加心脏搏出量和提高LVEF。

2.2 改善血液流变学

2.2.1 减少血小板粘着和聚集 孙维广研究发现,黄芪在体外对正常人及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有较好的促解聚作用。黄芪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能涉及其抑制血小板钙蛋白活性,导致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化减少,cAMP降解减慢,血小板内的mAMP/eGMP比值升高。黄芪可使血浆前列腺素I2浓度增加,血栓素A2浓度降低。另外,黄芪能显著增加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全血比黏度和细胞变形指数。可见黄芪通过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促进血液正常运动。高建等通过实验证实黄芪可提高应激小鼠血小板内cAMP含量,并对钙调蛋白(CaM)具有抑制作用。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依靠CaM的调节,黄芪通过抑制CaM而抑制PDE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水解减少,含量增高,黄芪皂甙(AS)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形成、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

2.2.2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 许艳等报道黄芪多糖能有

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降低血黏稠度,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减轻自由基造成的损伤。

2.2.3 抗血栓形成 王巧云等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用黄芪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凝固性,具有显著抗血栓形成作用,能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提高机体纤溶性,增加纤溶酶活性,亦能延长APTT、PT、TT而影响凝血过程,产生抗凝作用,松驰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血液循环阻力,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达到心功能改善。

2.2.4 降低血脂 吴勇等实验发现,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MDA和ET有明显降低,并升高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光镜检查可见,动脉内膜表面基本光滑,内此细胞形态基本完好,未见泡沫细胞。

2.2.5 改善动脉硬化 徐品初等妇通过研究黄芪对老年大鼠主动脉和肺内胶元含量的影响,认为黄芪扩张血管的作用与胆碱能系统和组胺的释放肾上腺素α、β受体无关,黄芪水提物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诱导一氧化氮(NO)合成酶(NOS)的产生,而促进NO的生成,介导血管的扩张,抑制VSMC的增殖,抑制老年大鼠主动脉中胶原含量的升高,对调节血压、抑制动脉硬化等有积极作用。

2.3 消炎作用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内脂斑破裂、血栓形成被认为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杨沁等研究发现黄芪总皂苷能减轻组胺造成的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可显著减少炎症时渗出液量、中性白细胞游出数、蛋白质含量,降低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8和NO含量。黄芪总皂苷的抗炎作用机理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对于血细胞、白细胞介素-8和NO等炎症介质的作用,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第2篇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黄芪味甘,性温。两者虽然都有补气之作用,但前者作用更强。此外,人参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这是黄芪所不具备的。黄芪的补气作用远不及人参,然而,黄芪之补偏于走表,其升阳、固表、内托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却为人参所无。鉴于它们之功效同中有异,所以必须区别使用。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以其能益气固脱,所以,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大病或久病,或血脱致气脱而出现短气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脉微欲绝等。本品可单用,也可与附子或黄芪同用。大补元气还表现在补益肺肾而平喘方面,如人参配胡桃肉或人参配蛤蚧治肺肾气虚喘息,或短气不足以息,声音低微,脉虚弱等,皆是其例。人参之补还在于善走中焦,也表现在健脾止泻方面。如人参配白术、茯苓、砂仁、莲米、山药、薏苡仁等,可治脾胃气虚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久泻不止等。

止渴生津,乃人参之又一功效。因此,在临床上,可用其来治疗下述诸种病证:①热病伤滓而见高热、口渴、大汗、气伤液耗、脉大而乏力,可与清热养阴药同用,如人参配石膏、知母等。②温病或暑热伤及气液而见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气不足引起心烦失眠、短气自汗、心慌心悸、脉细而弱等,用人参配麦冬、五味子等。

由于人参还具有安神镇静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来治疗心肾不交所致之惊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与酸枣仁、远志等同用。心脾两虚而证见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气乏力者,用人参配黄芪、当归、白术、龙眼肉等治之,甚为效验。

此外,人参尚有壮阳作用,故随症配伍,可用来治疗阳痿之病。所以然者,以人参能补益肾之元气也。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常应用于疮痈久不溃破,或疮疡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于疮疡溃破之后气血虚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金银花、皂角刺、蒲公英等用之。四是利水消肿。常应用于阳气不运所致之虚性水肿。通过黄芪补气健脾,使脾阳得运而水利肿消。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而兼有气虚的,亦可用之,且常与防己、茯苓、白术等同用。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即用之,而应详加辨别。否则,容易弄巧成拙,酿成误治。如邪热伤及气津者,用人参则宜,用黄芪则不妥。因此,应区别使用。

芡实:坡的养生“宝物”

杨瑞新

宋代大文豪坡到老年仍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他对养生很有研究,著有《东坡养生集》等书。坡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是吃芡实,吃法颇为奇异:时不时取煮熟的芡实1粒,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坚持不懈。据说坡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粥”,并称“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第3篇

性味:甘,微温。

归经:归肺、脾、肝、肾经。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黄芪和党参相似,都是补肺脾两脏气虚的药物。与党参不同的是,黄芪有一个特殊功效,就是能治疗一切中气下陷引起的问题。

所谓中气下陷,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脏器往下掉(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或是一些向下走的生理行为过度活跃。比如说正常大小便是从下面排出的,中气下陷时,就可能表现为慢性腹泻;女性中气下陷时,还会表现为月经不止等崩漏的情况。

黄芪能“升”,指的就是它有引导气机向上,使脏器更为“挺拔”的作用。当然,这种“升”的作用不仅对脏器有效,对整个人体的生理活动都有一定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黄芪有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归根到底,这也是黄芪“升”的一种表现。

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炙黄芪两种。生黄芪的提升作用较强,因此一般都是用生黄芪治疗脏器下垂的。用蜂蜜炙过的黄芪就是炙黄芪,它的补气作用较强,更适用于想增加补益效果的体弱人士。

不少老年人在突然改变时(比如从坐位或蹲位改变为直立位),会出现头晕、两眼一黑、站立不稳、四肢乏力,甚至昏厥等情况,这在医学上称为性低血压。性低血压多见于老年或身体虚弱的人,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属于“清阳不升”,最好的调理药物就是黄芪。性低血压,其根本原因就是血压“不升”。用黄芪的目的,就是把血压“升”上去。

第4篇

1、黄芪枸杞都是较好的中药材,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对于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健忘、目眩、目昏多泪、消渴等病症有着一定的显著效果。用黄芪和枸杞泡水喝,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既可以起到极好的养生滋补功效,同时具有补气血的作用。它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饮用,同时对脾胃虚寒患者具有一定的调养和治疗的作用。

2、一起泡水喝能够取长补短,黄芪具有补气补津的作用,但是润肺功能不明显,而枸杞有着明显的润肺作用。所以它两一起泡水饮用就可以互补,从而达到更好地保健功效。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 黄芪;药理作用;方剂配伍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 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 黄芪色黄, 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逢源》:“黄芪能补五脏诸虚, 治脉弦自汗, 泻阴火, 去肺热, 无汗则发, 有汗则止。”适用于脾气虚弱、体虚多汗、气血不足、气虚水肿等证。现代药理学研究明确了黄芪主要在心血管、物质代谢、抗衰老、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1 黄芪的药理作用方面

1. 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多糖是中药黄芪主要药效组分之一, 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能显著增加血中的白细胞数量, 使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明显上升[1]。黄芪多糖拮抗绿脓杆菌在呼吸道黏附, 从而起到阻断感染的作用[2]。能提高淋巴细胞的补体受体活性, 主要是CRI的活性[3]。能增强机体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的复制。黄芪具有明显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 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 因此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芪总皂苷、多糖、黄酮等化学成份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肯定的作用, 其药理作用大多是综合性的。黄芪对心脏器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心功能和保护心肌细胞, 对于增强心肌收缩力具有重要作用。黄芪总皂苷可减轻自由基所致的心损伤, 减少乳酸脱氢酶释放, 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减轻缺血心肌的损伤[4]。通过扩张血管以及改善微血管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还能利尿降压, 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前负荷, 扩张周围阻力血管, 降低动脉压, 从而改善心功能。

1. 3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黄芪多糖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 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有很好的作用, 同时能显著对抗苯乙双胍导致的实验性低血糖。实验证明, 黄芪甲苷可以使模型动物血糖降低, 免疫力增强, 是黄芪功效发挥的有效成分之一[5]。

1. 4 延缓衰老的作用 人体内自由基的增加是衰老的主要原因, 经过实验证明, 黄芪总苷及多糖能明显低中老年小鼠脑中单胺氧化酶-B活性, 减轻因衰老所致该酶活性增高, 提高中枢儿茶酚胺水平。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直接清除自由基等功能发挥其延缓衰老的作用[6]。

2 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2. 1 补气升阳 补气升阳是指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升发输布后天水谷之精微。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 该方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 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炙甘草、当归组成, 以黄芪益气为君药。祖国医学认为, 胃主受纳与腐熟水谷,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脾胃功能正常则能化生气血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使全身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 从而保证身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2. 2 益卫固表 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 气虚外感诸证。以玉屏风散为代表, 该方源于《丹溪心法》, 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主治由表虚气弱, 皮毛疏松所致易感风邪之感冒。方中以黄芪为君药, 发挥其益气固表之功效。

2. 3 利水消肿 用于气虚卫表不固, 外受风邪, 以致水湿郁于肌表所致水湿失运的浮肿, 小便不利。以防已黄芪汤为代表, 由防已、黄芪、甘草、白术组成。黄芪与防已共为君药, 发挥了益气固表、行水消肿之功。

2. 4 托毒生肌 用于气血不足, 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以透脓散为代表, 由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组成。方中重用黄芪益气以托毒, 使正气足以祛邪外出, 从而达到腐祛新生的目的。

此外, 黄芪与人参同用, 能增强益气健脾, 升举阳气, 可用于病后气虚体弱, 与附子配伍应用, 能补气助阳, 可治气虚阳衰, 畏寒多汗;与人参、龙眼肉、枣仁等同用, 可治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证;正如《汤液本草》中言:“是上中外三焦之药”。但任何药物作用均有适用范围, 如朱震亨:“黄耆, 补元气, 肥白而多汗者为宜, 若面黑形实而瘦者, 服之令人胸满, …”。故凡表实邪盛, 内有积滞, 阴虚阳亢, 疮疡阳证实证等, 均不宜用。

总之, 黄芪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循环、神经、消化、呼吸、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等疾病。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黄芪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黄芪的药理作用和功效主治将更加明确, 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房宇, 刘尧.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2):207-208.

[2] 余丹凤, 孔繁智, 朱婉萍, 等.黄芪多糖抗呼吸道绿肥脓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7, 28(27):76-80.

[3] 张帆, 李啸红, 董建华.黄芪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中医药学报, 2004, 32(6):37-38.

[4] 职玉娟, 黄水清.黄芪总皂苷对H2O2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3, 24(1):10-13.

[5] 刘必旺, 吉海杰, 许凯霞, 等.黄芪甲苷对免疫低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山西中医, 2013, 29(8):45-46, 49.

第6篇

[关键词]中药 黄芪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54-01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 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 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 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 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8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第7篇

我父亲患有肾病综合征,服过很多昂贵的药物,可就是断不了根。由于病情时好时坏,稍不小心便复发,他整天紧锁着眉头,作为女儿,我心里焦急万分。

有一次,我在单位里跟一位同事闲聊的时候,说起我父亲的病情。这位同事听了,怪我为什么不早点说。原来,他父亲曾经也得过此病,后来是通过吃黄芪蒸鸭治好的。于是,我连忙根据他介绍的方法,做给我父亲吃:取活鸭一只(约1千克),黄芪60克,以及生姜、葱白、胡椒粉适量。先宰杀活鸭,拔毛、去内脏和脚爪,入沸水中汆透后捞出,用凉水洗净、沥干。然后将黄芪、生姜切片,葱白剖开,与胡椒粉一齐纳入鸭腹腔内,并注入适量清汤,用棉线缝合好。再把鸭装在盆里放入蒸笼蒸2小时,取出后去掉黄芪、生姜和葱白,吃鸭喝汤。一只鸭可分3天吃。

我父亲连续吃了一个多月,人变得红光满面,一度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也许是味道鲜美可口,他隔三岔五就让我如法炮制,以解解馋。至今已有三 年多时间,他的肾病从未复发过。

郎惠莲(吉林)

肾病综合征是以浮肿、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为特征。中医认为,它的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由于浮肿是血内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引起,因此其性质是一种“虚肿”,治疗当以补气健脾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利水的目的,使水肿消退,症状消失。

黄芪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理想药物。其品种很多,一般以产于东北地区的北芪为好。其用途很广,尤其是具有独特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药效,成为近十年来最受关注的中药之一。早在30多年前,黄芪和党参就被用于治疗肾病所致的尿蛋白,疗效肯定。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黄芪对肾病的发病有抑制作用,并能延迟尿蛋白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此外还有显著的利水消肿作用。鸭肉性微寒、味甘咸,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已明确指出:“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鸭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价值颇高。由于肾病综合征病人大量的蛋白质随小便丢失,因此通过食鸭肉,不失为补充蛋白质的一个好方法。另外,不要小看了生姜、葱白、胡椒,它们不仅是调料,也是常用的中药,具有温阳、利水、祛寒的功效,与黄芪一起使用,可加强温化水湿、利水消肿的作用。

这张食疗方以治本补虚为主,不仅用于防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而且平素免疫功能低下,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以及产后体虚、乏力、多汗的产妇,均可食用。

不过,连续食用则不一定妥当,它毕竟是食疗方,还不足以完全替代医生所开的处方。因此,一个月吃上2~3次,细水长流,也就差不多了。在制作方法上,也可作一些适当的改进,建议将药鸭笼蒸改为小火煎煮,这样使鸭子腹腔内药物的有效成分,能更好地溶入汤中。如果再加2~3克人参同用,补气利水的功效将会更理想一些。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朱大年

第8篇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药理;临床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衰老、保肝、利尿、抗应激、降压等作用。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黄芪注射液具有益气养元,养心通脉,扶正祛邪,健脾利湿的功效。黄芪注射液常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也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糖尿病肾病等。黄芪注射液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血管、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降血糖及降血脂、护肾等等功能。本文对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药理作用

1.1 保护心血管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还可因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加强其功能。黄芪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可降低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近年来,医学研究人员实验发现黄芪注射液能够降低心肌中病毒RNA及病毒滴度,促进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1]。魏征人、陈智嘉、张春璐等人采用60只雄性Balb/c小鼠对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阿霉素组心肌超微结构改变较黄芪注射液干预组更显著[2]。

1.2 免疫调节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芪能增强大鼠和小鼠的肌力,增强大鼠游泳耐疲劳的作用。赵晓峰等以环磷酰胺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模型,研究了黄芪注射液免疫力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P

1.3 保肝作用

黄芪对四氯化碳造成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原减少。任平等对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给药组小鼠肝组织TG、TC水平降低,且肝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5]。

1.4 抗肿瘤作用

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neoplasm)。黄芪粗提物、黄芪注射液对胃肠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肺癌等均有治疗作用。黄芪总提取物对于肿瘤生长可以明显起到抑制作用。

1.5 护肾作用

黄芪主要含有苷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能调节脂质代谢,改善高凝状态。黄芪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轻肾脏损伤。马丹等采用Wistar 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和黄芪注射液组对大鼠血脂代谢、自由基氧化损伤和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MDA含量、UAER和血清UALB、BUN、Scr 水平均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6]。

1.6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黄芪具有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张然然等采用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胰岛素组、黄芪组、模型组、黄芪联合胰岛素组,观察了黄芪注射液联合胰岛素疗法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IL-6、TNF-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黄芪组大鼠血糖、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

1.7 抑菌作用

黄芪注射液体外抑菌试验,对甲型溶血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2 临床应用

黄芪注射液具有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的作用。黄芪注射液常用于心气虚损、血脉瘀阻之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及脾虚湿困之肝炎。黄芪注射液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小儿心功能不全、肝炎、心气虚等。

3 讨论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黄芪临床广泛用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银屑病、高血压病、缺血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慢性鼻炎、骨质疏松等。黄芪被制成多种剂型,如注射用黄芪多糖、口服液、胶囊、复方鼻腔喷雾剂等。黄芪注射液是以先进工艺从中药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黄芪注射液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血液肿瘤疾病、心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庞英华.黄芪注射液佐治慢性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107.

[2]魏征人,陈智嘉,张春璐,等.黄芪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3,29(5):404.

[3]赵晓峰,何海根,章建萍,等.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749.

[4]李连琨,匡文娟,黄云峰,等.黄芪注射液对H22肝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33(1):14.

[5]任平,王文斌.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9):1-297.

第9篇

芍可作为一味中药治疗疾病的观点,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开始有所记载。《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了芍药的主要治疗作用和功效。书中记载了芍药的主要作用包括:补气益气、通利小便、活血止痛、祛除寒邪及治疗腹痛、腹胀症状等。可见芍药作用广泛[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研究者对于芍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因此本文对仲景方用芍药说略进行有效探究,旨在大力发挥芍药的药用价值。

1.通利小便

芍药具有通利小便的作用,此种作用的发挥,芍药多通过配伍利水药物实现药用价值。芍药在通利小便时,对患者的阴气多无损伤作用。若患者存在阴阳两虚的症状,且伴有心悸、乏力、头晕目眩、腹痛及四肢酸痛等表现时,临床多运用真武汤对患者进行治疗。此方主要方剂组成包括:白术、茯苓、生姜及附子。方中白术和茯苓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生姜可祛除湿邪,附子具有温阳健脾的功效。且芍药和白术、茯苓联合应用,其通利小便、祛除湿气的作用更加显著,且能够活血通脉,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若患者存在小便不利、下腹胀满、头痛、发热等症状时,多运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方主要方剂组成包括:白术、茯苓及芍药等,方中药物联合应用,在止痛除湿、营和血脉方面具有显著临床价值[2]。

2.活血化瘀、温通血脉

芍药主要性味为苦味,在温通血脉、活血化瘀方面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若患者存在血亏、阳气虚弱症状时,可运用芍药进行治疗,以达到祛除风寒、改善血脉不和的目的。芍药与枳实、甘草、吴茱萸、川穹、当归、人参、黄芪、生姜及桂枝等中药方剂联合应用,在补气行血方面疗效更加显著,因上述中药多为补气理气、补血温阳的方剂,所有可发挥其药用价值。若患者存在外邪侵袭、气血不足的情况时,可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给予患者治疗,该方主要方剂组成包括:大枣、生姜、桂枝、黄芪及芍药。上述中药方剂可发挥温阳益气、活血通脉的作用。若患者存在气滞血瘀、腹满胀痛的情况时,应运用桂枝加大黄汤或桂枝加芍药汤对患者进行治疗,上述两种中药方剂,均由桂枝和芍药组成,芍药可缓急止痛、活血通脉,大黄具有疏通气滞的作用,联合应用大枣、甘草、生姜及桂枝,可发挥温阳益气的作用[3]。

3.益阴养营

3.1 与柴胡合用可柔肝疏木 柴胡在补气方面作用显著,芍药在补血方

面作用显著。柴胡能够疏通肝气,具有利肝之功效。在滋养肝血方面,芍药作用较为明显。仲景将芍药和柴胡联合配伍应用,可取长补短,促进两种药物药效的最大发挥。若患者存在肝气郁结、阳气虚弱,导致不能营养全身时,患者容易出现腹部疼痛、四肢无力的症状。此时可运用柴胡配伍芍药进行治疗,既能温阳补血、又能疏肝益气,从而达到治疗四肢乏力、营养全身的目的。

3.2 与黄芩合用可清泄邪热 芍药和黄芩配伍应用,因其性味苦寒,因此具有止痛活血的作用,可有效治疗疏泄不利、肝胆热郁的患者。若患者存在肝气郁结、腹痛腹胀及肝血虚的症状时,应给予患者奔豚汤治疗,该方由生葛根、黄芩、半夏、芍药、生姜及白皮等中药成分组成。方中生葛根和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疏肝解气的作用,半夏和生姜可下气降逆,白皮具有显著的清解肝热之功效。黄芩、生葛根和芍药联合应用,可治标治本,具有治疗腹部疼痛、缓急止痛、疏肝解热的作用[4]。

3.3 与当归合用可养阴补血 当归性味较温,在补血养血方面作用显著。芍药性味酸,在补阴养营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两种药物相互配伍,其养营补血之功效更加显著,因此仲景多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血虚证中。若孕妇存在血运不足、肝气郁结及肝脾不和的症状时,常对腹中胎儿产生影响,此时可运用当归散和芍药散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归散组成包括:当归、川穹、白术、泽泻及茯苓,该方重用芍药,可发挥养阴补血的功效,同时芍药具有缓急止痛的作用,白术、泽泻和茯苓具有利湿健脾的显著功效。芍药散主要中药成分包括:黄芩和白术,黄芩具有清热安胎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

3.4 与桂枝合用可调和营卫 临床工作中,对于芍药和桂枝相互配伍应用的方子较多,芍药和桂枝配伍应用,主要起调和营卫、和阳益阴的显著作用[5]。若患者存在表虚风寒的症状时,运用桂枝进行治疗,可具有发散湿寒的作用,同时可解肌祛风、温阳助卫。若患者存在发热、口干、身体浮肿的症状时,可运用黄芪芍桂苦酒汤进行治疗,该方中药组成包括:桂枝、芍药、黄芪,上述中药成分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疏通气血、除水利湿调和营卫之功效,从而改善患者发热症状,并消除患者身体肿胀的情况。

4.小结

芍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主要包括:通利小便、活血化瘀、温通血脉及益阴养营等,在益阴养营方面,芍药多于柴胡、黄芩、当归及桂枝配伍应用,从而发挥柔肝疏木、清泄邪热、养阴补血及调和营卫等功效,可见仲景方中芍药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存在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丽平,郑腾飞,胡蓝方等.当归芍药散临证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5):875-876.

[2]Wang, R.,Peng, X.,Wang, L. et al.Preparative purification of peoniflorin and albiflorin from peony rhizome using macroporous resin and medium-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12,35(15):1985-1992.

[3]李贞翠,王冬梅,周文等.桂枝茯苓丸治疗血瘀证刍议[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345-346.

第10篇

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主任何嘉琳,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国家级名中医。

我还是小女孩月经初潮的时候,爸爸托人从江西带来一只乌鸡,煮给我吃。他在乌骨鸡里放了当归、黄芪、枸杞子……煮鸡汤的锅子开始冒烟了,我忍不住拿勺子舀了一口汤,小心翼翼地喝,那味道实在太鲜美了。《本草纲目》记载,乌鸡味甘、平,入肝、肾经,益产妇,可以治妇女一些虚损的疾病。

爸爸加在鸡汤里的食材都是有讲究的,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黄芪有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作用的;枸杞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的作用。从现代医学看,乌鸡有十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E、磷、铁、钾、钠的含量很高,而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却很少。对女性来说,这确实是一道益气养身、调补奇经的上好菜肴。

原料:乌鸡1只,黄芪15g,当归15g,枸杞30g,红枣10枚,料酒、食盐、冰糖、生姜片各适量。

制作:乌鸡洗净去除内脏和鸡爪,然后放进温水里加入料酒用大火煮;待锅开后捞出乌鸡,放进清水里洗去浮沫,焯掉血腥味儿。把鸟鸡、黄芪、当归、红枣、生姜片放入有温水的沙锅里,加料酒,用文火炖酥。最后加入枸杞、冰糖、食盐调味后煮沸3分钟,即可起锅。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适合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月经不调、不孕、发育迟缓的女性吃。这道菜具有阴阳双补的功效,尤其适合春秋冬三季。

经典八宝粥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专家吴滇师,从名中医吴宝森先生门下。浙江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浙江省中西医药学委员会委员。

我家世代从医。八宝粥是我们好几代人的经典食谱。八宝分别是:芡实,薏苡仁(米仁),淮山药,人参,茯苓,莲子肉,红枣,粳米。另加适量白糖。

八宝粥方子里的食材各具功效。芡实能益肾固精,健脾止泻;莲子肉能清心益智,健脾止泻;淮山药能健脾补肺,益肾固精;茯苓能安神益智,健脾利湿;人参能大补元气,生津益智;红枣能健脾养血,补中益气;粳米能鼓舞胃气,养血生津。我们家,只要谁脾胃不是太好的时候,都会煮这个粥吃。

这个八宝粥适合老年人吃,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有药理实验发现,薏苡仁脂、茯苓多糖,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和伤害的作用。茯苓还含有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目前临床上薏苡仁、茯苓被广泛地应用于对胃癌、肠癌的防治。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粥里面有一味食材是人参,不同体质的人,选用的人参不同。经常拉肚子、手脚冰冷、面色苍白、喜欢吃冷饮等偏寒性体质的人,可以采用红参。红参是参的熟用品,蒸制过程中,因为热处理会发生化学反应。干燥后的红参比白参组织更致密、坚固,方便储藏。有补气、滋阴、益血、生津、强心、健胃、镇静的作用。

而舌苔呈深红色,唾液分泌旺盛,身体瘦长、口干、咽干、大便干、尿黄、怕热等偏热性体质的人,可以采用西洋参。

西洋参具有活化石的说法。早期的北美印第安人,把西洋参作为发汗退热法宝。另外,西洋参有调节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我也常把方子写下来,推荐给我一些脾胃虚的朋友。有的人问,能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添加别的食材在里面,我告诉他们,不能忽略了药物和食物的配伍禁忌,比如,乌头不能和贝母、半夏等放一起,藜芦不能和人参、细辛、芍药等放一起。再好的食材也要因人而异,绿豆性偏凉,寒性体质的人多吃了就会伤脾胃。

原料:芡实150g,薏苡仁(米仁)150g,淮山药450g,人参50g,茯苓150g,莲子肉150g,红枣100g,粳米300g,白糖适量(或木糖醇)。

第11篇

黄芪――补气之最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编者注:李杲是金元时名医,他倡导脾胃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开创了中医脾胃学说之先河,所以被称为脾胃派,又称“补土派”)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现代研究发现,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煨枣。取大枣30个,生黄芪30克,一同煨煮,吃枣喝汤。

人参――“返老还童”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保肝、调节心血管功能、兴奋造血系统功能等作用。吉林中医研究所霍玉书等用人参果皂苷对50岁以上年龄的人进行抗衰老研究,证实人参果皂苷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人参茶。人参片3克,用沸水冲泡后代茶饮。

三七――补血之最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三七补血第一”,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苷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三七鸡。将母鸡1只宰杀去毛杂,洗净加调料,然后蒸至八成熟时,加入三七粉6~9克蒸熟即成。

刺五加――抗疲劳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还说“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刺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苷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剌五加根茎15克,水煎服。

枸杞子――强体质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夏天,天气比较热,以枸杞配或金银花,泡茶饮用,可以清除肝火。

红景天――抗缺氧

第12篇

炎夏将逝,秋风乍起。本是秋高气爽的天气,许多慢阻肺病人却增添了烦恼。多年的咳嗽、咳痰、气急往往又开始反复发作了。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可由“慢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发展而来,主要表现为长期、慢性的咳嗽、咳痰,甚至出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检查可以发现病人存在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严重者还会造成呼吸衰竭、感染和“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入秋以后,天气转寒且变化多端,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呼吸道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在这期间,慢阻肺病人的症状往往容易反复或加重。

准备,从日常起居开始

若等到病情急性加重(如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喘息、呼吸困难等),这时就该及时就医,接受抗感染或其他针对性治疗了。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如果能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前作好预防,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起居对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和加重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这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

留心天气预报,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

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减弱上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不利于分泌物排出,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管黏膜血管循环障碍,诱发感染。一般认为,夏季室温保持在24~26摄氏度,冬季室温保持在17~22摄氏度为宜,昼夜温差不要超过4~6摄氏度。

戒烟忌酒。

吸烟可使慢阻肺病人的心跳加速、呼吸加快,易引起支气管痉挛甚至呼吸困难。饮酒同样也会加重咳嗽和呼吸困难。

进行耐寒锻炼,增强御寒能力。

耐寒锻炼应从夏季开始,可选择冷水洗头擦浴,慢慢适应,如此循序渐进坚持到9、10月份,乃至冬季更佳。

食补,让防线更牢靠

70%的慢阻肺病人伴有营养不良,因此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是很重要的。营养的改善能增加骨骼肌、呼吸肌的力量,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

饮食方面,慢阻肺病人以定时定量、易消化、丰富的营养为宜,避免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每天的膳食中,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的摄取量不应少于1克/公斤体重。老年病人多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应适当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

慢阻肺病人往往病情反复发作,加上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激素,久病必虚,脾虚生湿、生痰,肾阳虚损,容易引起风寒外侵,最终导致反复咳喘,逐年加重。故慢阻肺病人秋冬令进补要注意以下三条原则:

1.用药不宜滋腻

滋腻之品易生痰湿而加重病情。

2.宜温补不宜温燥

药材大多选用温润不燥之品,如巴戟天、仙灵脾、桑寄生、枸杞子、金樱子、补骨脂等。

3.强调补肾

肾为气之根,肾虚失纳,则气逆而为喘;肾阳衰微,不能化气行水,则凌心射肺,形成喘咳、心悸、不能平卧之症,故当以补肾为要。

掌握好以上三点,从中医的角度调整人的内环境,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从根本上预防病情复发,正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特色理念。

链接:

慢阻肺病人宜吃的食(药)材:

莱菔子、苏子、人参、杏仁、红枣、萝卜、黄芪、白果等,可煮粥熬汤,有益于化痰平喘、降气消痰、润肺补虚、健脾益气。有些还可以和排骨、鲫鱼等熬汤。也可以用甜杏仁、橄榄、橘红等制成茶饮。

大枣、石榴、柑橘、柿子(大便干硬者不宜)、百合、生梨(性凉、寒凉体质者最好炖煮服用,而不要生吃)等有润燥生津、滋阴养肺的功效。

慢阻肺病人不宜吃的食物:

辣椒、咖喱、胡椒、葱、蒜、韭菜等辛辣之物,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症状加重,应尽量避免食用。

药膳DIY,良药也可口

中药与食物相配,就能做到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

1. 虫草炖老鸭

材料:冬虫夏草15克,老雄鸭1只。

方法:将虫草放于鸭腹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食完再按上法,另取虫草、鸭子再炖食,连食1个月,即可见效。

功效: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品,既补精髓又益肺阴,与滋阴补虚的老鸭同用,可起到补虚损、益肺肾、止咳喘的作用。

2.黄芪乌骨鸡

材料:黄芪300克,乌骨鸡半只。

方法:将乌骨鸡去毛和内脏,取半只切块,放砂锅中与黄芪共炖。待鸡肉熟烂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可分做3~4次使用。坚持服用1个月。

功效: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与具有滋肾养血的乌骨鸡同炖,可起到益气养阴、固表防感、滋肾养血的作用,服用能显著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

3.补肾胡桃泥

材料:紫衣胡桃1个。

方法:取紫衣胡桃1个,每晚临睡前细嚼后服下。

功效:胡桃肉有补肾养血、润肺纳气的作用,适宜于肾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食用。常服有良效。

4.人参蛤蚧粥

材料:蛤蚧粉2克,人参粉3克,糯米50~100克。

方法:先将糯米煮成稀粥,待粥熟时加入蛤蚧粉、人参粉搅匀,趁热服食。

功效:有补肺肾、益元气、平虚喘之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型老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服用。

5.山萸肉粥

材料:怀山药30~60克,山萸肉20克,粳米100克。

方法:将怀山药、山萸肉煎取浓汁,与粳米同煮粥,日服1~2次。

功效:有补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型老慢支病人。

6.四仁鸡子羹

材料:白果仁、甜杏仁各1份,胡桃仁、花生仁各2份,鸡蛋1只。

方法:共研末。每日清晨取20克,鸡蛋1只,煮羹一小碗服用,连服半年。

功效: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之功效,对咳喘日久的老慢支病人较为适宜。

7.猪肺粥

材料:猪肺500克,粳米100克,葱、姜、蒜、食盐适量。

方法:煲粥,分早晚两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