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03:2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维修工实习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46;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38-02
一、引言
《汽车维修工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课程以现代科学理论与先进技术为基础,涉及可靠性理论、汽车零件失效理论,汽车维护与修理工艺,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等主要内容。学习维修理论的同时,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未来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素质,从而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方式和维修内容的改变。这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单纯讲授汽车维修的相关理论和基本概念,势必会造成课程与实际和实践互相脱节,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充分利用课程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到课堂上的案例穿插教学,再到课堂外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改革和加强,才能从本质上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的热情,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建立《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实现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和远程化,将课程信息进行网络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该平台除了包括课程必备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辅助用PPT、课后习题与答案之外,重点拓展了维修案例资源库。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以及汽车技术、汽车结构日新月异进步与更新,汽车维修方式和维修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不能面面俱到分析讲解更多的实际案例,而网络资源平台中的维修案例资源库,汇集了当前常见车型有代表性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案例。无论是课前的导入预习,还是课后有针对性地理解复习,学生都能够很方便对案例库里的案例进行阅读、讨论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实践偏弱的弊端起到了间接的补缺作用,同时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未来在汽车后市场维修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案例穿插法教学
《汽车维修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由于教学资源和设备规模的局限,不能把课堂更多适时地移到实训中心或者维修现场,具有显著实践特点的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辅资料上每章都会设置一些经典的案例,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经历并参与过很多发动机或汽车底盘的维修案例,课堂上教师把这些经典和经历以案例的形式恰当地呈现给学生,穿插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可以起到启迪思维、抛砖引玉、增加广度、引发兴趣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积极参与讨论,有助于对每一章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案例穿插法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汽车目前已经是大众化了的交通工具,对于其发生故障后的维修问题,学生们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探求兴趣。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不实用的地方,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穿插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和见解,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以及相互激励,使得枯燥乏味的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二)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中会重点要求学生牢记理论知识点,缺乏知识灵活运用方面的引导。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有悖于汽车领域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宗旨。在分析每个具体维修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
四、完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
鉴于《汽车维修工程》的实践性特点,课程增加了教学实践的内容,使得基本的汽车维修检测等环节都在实践教学中有所体现。该课程涉及到的发动机重要零件如气缸体和曲轴,针对其磨损和变形的检测均设置了相关实验,实验设备配套完善,实验手段灵活多样,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巩固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有去实习基地(通常为汽车4S店)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安排,实习期间学生被分配在不同的车间和工组,亲身参与进店车辆的维修保养过程,加深了对故障判断、维修过程和维修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通过对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发现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实习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汽车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对实践环节认识不足。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设计理念、制造工艺、材料选用都得到了长足改进与提升,使得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大大提高,即使有故障和失效,换件式维修也占主导。这样,传统汽车维修业中一些加工式维修与测量已不常见,凭借一个在手的故障诊断仪,凭借同类车型的维修经验,工人师傅据此即可判断一些常见故障,而与实习学生的交流和探讨明显偏少,学生参与实习的深度也明显不够。此外,本科学生基于对自己未来就业的定位和预期,多数人觉得自己将来不可能从事具体的维修工作,所以并不太重视和实际接触的机会。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细化实习教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体系非常必要。该体系措施应包含针对实习的安排、环节、运行等的明确要求,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结果考核。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问题的质量控制模式,该模式的中心思路是围绕“设问――回答”展开,其中“设问”是抛给学生的问题,“回答”是针对问题在实习后的作答,用以检测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设问”
根据实习的任务安排,进行问题设置,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参与整个实习过程。比如,在4S店经常看到车辆进行四轮定位,学生大多站在旁边机械地看着工人师傅操作电脑和调整仪器,很少有对四轮定位的原理思考过。这时就可以设问:四轮定位的原理是什么?工人师傅在车辆底盘上调整的是什么部位?改变的是什么参数?等等类似问题。这样设问之后,学生参与的目的性更强,减少了走马观花式的闲逛,多了对更多问题的主动探究。对于学习劲头不足、兴趣不高的学生,实习质量和效果会有很大提高。
(二)“回答”
实习时间通常是两周,每天根据实习任务都会设置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把对问题的回答依次写下来,最后实习结束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全面,以一定的权重分配到实习结果考核的评定中。为了弄懂诸多问题,学生对实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磨时间偷懒现象明显改善,以往困扰教师监控实习过程的问题迎刃而解。为避免少数学生因惰性而抄袭,可以适当组织检验实习效果的讨论,抽查学生口述对问题的回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促进。
五、结语
教学改革是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本文针对《汽车维修工程》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思路,并从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案例穿插教学、完善实习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加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深入掌握以及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为具有同类特点的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郭军.构建汽车维修工程精品课程的有益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2)
[2] 樊海林.实训项目整合综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1(3)
[3] 胡淳,李国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汽车后市场的需求,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创办汽车专业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主要培养掌握汽车维修核心能力,又能胜任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不同就业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
1.课内教学方面
学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过程遵循工学结合、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能力实训、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六项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实训基地的作用,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2.课外实训方面
为了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素质目标,每个学期都利用课外时间,实训基地为汽车专业学生设置了相应的实训任务,并且安排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实训指导,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日记,实训期末进行实训考核,加强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3.技能鉴定方面
经过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培训,近3年学生考取汽车维修高级工等级证书810名,一次通过率为90%,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4.社会服务方面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也是青海省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考试基地。近3年来,对外培训考评汽车驾驶员和汽车维修工3777人。2005承办青海省交通厅青年岗位技能汽车技能大赛;2006年承办西宁市汽车维修工技能大赛;2008年完成青海省中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5人;2010年完成青海省维修企业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培训及考试300人;对社会故障车辆无偿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50余辆,较好地发挥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5.技能大赛方面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成功协办2007年全国钣喷大赛青海分赛区决赛;承办青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07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承办青海省教育厅主办的2010年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
经过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的训练,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多次获奖,如2009参加全国交通职业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一人次、三等奖一人次和个人全能三等奖两人次;2010年参加青海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个人赛一等奖一人次,二等奖一人次,团体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等。
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1.建设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遵循“市场有需求,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障,就业有出路”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要求创建真实或仿真的学习情境,通过改造、扩建或新建方式,进一步完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2.建设内容及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
进一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将真实环境引入到教学中,校内实训基地具体建设项目及功能要求见表1。
(2)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40家企业签订接受汽车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其中挂牌定点实习企业20家(见表2),可同时接受200~300名汽车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主要以汽车4S店、汽车销售公司、汽车维修服务站为主。
(3)实训基地软件建设
①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修订设备管理及维护等有关规章制度,确保设备仪器及工量具等的完好率。
②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轮岗制度,全面提高团队素质,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③不断完善与更新各实训场所的功能以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
④编制规范的实训工单,规范实操流程等校本实训教学文件。
⑤制定“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对实训带队指导教师的管理与监控,量化管理目标。
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库,并进行适当的培训,明确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的责任与权利。
⑧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网站建设,搭建“顶岗实习”学生与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相互交流平台,实现校内校外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监控与管理。
3.预期效果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其中汽车维修关爱中心,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专业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及学生预就业实训要求;拥有12台整车的车间,可同时容纳2个教学班实训、实习;发动机情境化教学工场,以满足发动机构造教学与拆装及检测实训;底盘情境化教学工场,以满足底盘系统的教学与拆装及检测实训;汽车电器设备情境化教学工场,以满足电路教学与检测、排故实训;汽车机械识图情境化教学工场,以满足典型汽车零件图测绘教学;电工电子情境化教学工场,以满足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子电路、电力拖动教学与实验;汽车营销情境化教学工场,以满足学生营销专业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及预就业培训要求;汽车仿真技术情境化教学工场,能够完成一名教师带领30-50名学生进行故障诊断、排查实训;大众汽车青海培训中心,以满足汽车维护初级、中级、高级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培养。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汽车维修;中职教育
一、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中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据调查表明,在汽车行业里,目前以“四位一体”品牌企业为主,集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同时,汽车维修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整车或总成大修作业已经不适宜,行业的重点转向检测诊断技术和售后服务,但既掌握汽车专业技术、又懂服务管理的人才奇缺,特别是掌握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的人才。为此根据中职的指导思想,确定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以汽车维修为主,兼顾具有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实际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必须要达到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形成了汽车维修专业基本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与汽车发展相协调或超前。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修订教学大纲应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为依据。汽车维修专业重点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其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或者是教学标准),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四门课作为改革对象,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约为1:1。各门实践课程都编制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要服务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要面向实际应用。实践教学要与汽车维修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顶岗实践。
(三)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同时可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求学生考取汽车维修中级工等级证、汽车营销师证和汽车驾驶员证等证书。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加强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应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场地面积和设备布置要求与实际的企业接近,最好能开设校办汽车维修企业,与品牌企业联营,提高相应的职业仿真的程度,并且要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为了适应汽车修理企业的需要,实习实训基地应配套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由于中职教育起步比较晚,中职院校大部分对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少,现有的实习设备陈旧、数量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大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比较重视对实习实训的投入,引进500万欧元的西班牙政府贷款购买实习实训设备,加上南宁市政府给予的配套资金,在未来几年内该院将建成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发挥整体的培养优势,完成本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三)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充足完善的实习设备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要跟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应注重实习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以便及时给学生补充新技术、新知识,适应企业的需要。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让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了解汽车维修工艺等。因此,必须建设校外的稳定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汽车维修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学校的教师要深入校外实习企业,经常了解学生定岗实习的情况,征求企业对办学的意见,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掌握汽车维修工艺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同时,企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作为录用员工的依据,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拓宽路子。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191
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实训教学的有效展开对汽车专业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让他们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从而使他们可以更快并且更好的实现就业,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增加对校企合作汽车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力度,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校企合作汽车实训教学体系来促进汽车实训的有效展开。
1 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实训教学具体是指在学校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规律作为依据,展开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而校企合作教育则指的是以社会需求以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的一种运行机制,增加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来有针对性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以及不同岗位需要的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德国的双元制等校企合作模式都已经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在澳大利亚,德国等一些国家展开职业教育时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对于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会采取理论,现场,实践的教学方式。
然而我国传统的实训教学并没有将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学依据,而更多的是⒖纬棠谌莸慕萄ё魑实训教学展开的依据。实验室仅仅只是增加了一些简单设备的教室,展开的教学也是为了可以符合课程内容学习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只是让他们观看一些研究性的实验,并没有让他们深入到实验中,对他们进行实训教学时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通过实训学习并不能满足实际岗位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各学校增加对校企合作实训教学的重视,积极的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岗位需求的人才。
2 校企合作汽车实训体系研究
学校需要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以及方向上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及探索,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积极的和社会各界以及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真正的结合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并且按照企业各个岗位的不同技能要求对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符合社会以及企业不同岗位的需求。学校在展开实际教学中需要将理论知识足够,技能应用以及生产实习作为主旨,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从而培养专业的人才。同时需要采用理论加实训在加生产的模式将企业和院校非常有效并且紧密的连接起来,形成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校的专业方向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联合企业一块对学生进行培养[1]。
现阶段在汽车产业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了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传统的汽车维修人员以及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然不适应当下汽车的发展,不能符合现在以一体化作为特征的维修方式的需求。之前在对汽车进行修理时多指的是对汽车上的一些受损部件进行修复,但是不论是哪种部件,经过维修后该部件的性能已然不能满足实际的技术要求,如果在维修时选择换件维修方式,即将已经损坏的部件取下,安装上新的部件,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汽车维修质量,同时也可以将维修时间有效的缩减,从而使汽车实际的运营效益得到提升。因为维修方式发生转变,那么对汽车修理工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提出的要求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然而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的应用会导致传统的汽车维修工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汽车维修工作。所以就需要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进行调整并且优化,让汽车的维修工作人员了解自动控制技术,液压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传感技术以及汽车的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以及具体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汽车维修人员更好的进行汽车故障的维修以及检测工作。
在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将学生在学校内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其中各个阶段的具体实训任务如下。
等到了第四年的学习时,学生开始迈入企业,进行顶岗生产实习,这时候企业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生产岗位,学生将实习岗位定下来之后,一般情况下也就基本决定了他们将来的一些就业方向。顶岗生产实习一方面是对学生专项能力以及基本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巩固并且深化三年来学习的各校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以及基础理论,从而使学生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在顶岗实习时,学生要学习适应社会,和其他同事相处,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以及大胆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实际中不断的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可以完全不压力实现就业[2]。
3 结语
总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下汽车实训教学的有效展开可以让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都得到提升,从而使他们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因此需要学校建立一个高质量并且稳定的汽车实训基地,通过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汽车维修 五环递进 实训技能 教学体系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在结合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原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无法满足培养高层次高技术人才需要的不足进行分析,根据实践经验得出“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首先学会汽车各部件独立系统运行规律,再掌握较复杂系统维修技能,到综合技能掌握。“五环”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
一、“五环递进”式汽车实训体系设计理念
1.基于职业成长规律的课程模块设计
在汽车实训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培养方向:中、高档轿车的检测与维修,第一职业岗位定位为汽车机电维修工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原则进行实训教学体系设计。
2.基于“任务载体”的实训内容教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各实训教学环节内容的设计均来自于企业真实工作,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设计。
3.体现“课证融合”的实训考核体系实施
“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4.基于“五位一体”的实训教学过程实现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了讲、演、练、评、整五位一体的“五步”教学法。五步法具体内容:
(1)讲,按照企业工作内容标准讲解进行理论讲解。(2)演,对照标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演示。(3)练,围绕标准,学生在实训中心进行模拟练习。(4)评,教师围绕任务工单,结合企业标准,进行评价总结。(5)整,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工作任务完成后要清理场地、整理工具。
二、“五环递进”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成
1.“五环”对应的技能模块构成
2.“五环”对应的实训课程体系设置
3.“五环递进”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内容
(1)理实一体化的单项技能实训
这一部分主要学习的是汽车各总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检修,如果将这部分的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一下子接受,将影响到学生的接受程度。现在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组合教学,使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职业规范意识。并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通过实习及时得到实践,以实践帮助理解记忆理论知识。比如,汽车发动机有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过程中,单独拿一个曲轴、活塞连杆、飞轮、缸体进行教学,就显得非常抽象,现在将整个发动机放到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动手拆开发动机,找到相应部件。通过观察其结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就能很清晰地明白它的功能,了解了这些后再进行具体的检修。掌握这部分内容后再进行其它内容的教学,最后形成发动机的整体结构原理、拆装工艺、维修教学。汽车底盘、电器、车身亦是如此。
(2)工作任务的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实训包括金工实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维护实训、汽车驾驶实训等,主要训练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故障检修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等。其中汽车驾驶实训在假期进行。金工实训主要是钳工技能训练,钳工的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割、钻孔、攻丝、研磨以及基本测量等技能,首先掌握好这些基本操作技能,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为之后了解和掌握汽车各零部件的装配与修理打下基础;汽车拆装实训根据汽车的组成部分分成发动机、电器、底盘、车身等四个实训项目。主要通过对整个汽车的拆装,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及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汽车维护实训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的日常维护进行系统训练;汽车驾驶实训主要让学生能掌握汽车的使用技能。
(3)任务驱动的专项技能实训
专项技能实训是课内实践基础之上的专门化训练模块,也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专项岗位技能,重在培养学生汽车电控系统检修能力。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在发动机实验台架、或是实车上模拟出汽车各种故障现象,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怠速不良、加速不良、不能起动等)进行系统教学。专项技能实训一般是按周进行的模拟仿真训练,时间相对集中,地点多在校内实训车间。车间布置采用实景、实物、突出职业氛围,实训项目全部来自于实际生产任务,体现真题真作。
(4)“双证”融通的综合实训
将汽车检测、维修综合实训与汽车维修工鉴定取证相融合,以汽车维修中级工职业标准作为训练目标,把鉴定的内容分解到各实训项目,并以鉴定成绩作为学生实训成绩,以技能鉴定通过率评价实训效果。“课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从而将职业资格证及学校毕业证“双证”结合,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实训课程考核上,以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作为学生的课程成绩,实现课程成绩与职业资格认证成绩互认,避免了过去对职业技术课程的考核偏向理论化,实训项目考核与企业实际工作脱离的现象。
(5)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顶岗实习
基于工作岗位的毕业实习即前两年在学校校内完成“五环递进”中前“四环”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学校,对学校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总结
关键词:汽车维修 职业技术教育 发展方向
1、汽车教育的现状
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汽车维修中各种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的应用,以及汽车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象征,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也很广泛,对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人才技术层面偏低,大都只懂一般的机械维修知识,从事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但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无法解决了,缺乏那种既懂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的人才。总的来说是低层次的维修工过剩,而拥有扎实维修技术功底的高级技术工人仍然紧缺。
2、汽车维修教学应该改革了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要根据生源体系构建专业教育,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上学需求,构建中职和高职衔接的平台,促进高职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选择更具有多元化。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专业体系构建专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主题方向,以市场需求为专业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需有多学”的目的。要充分依托行业协会在掌握行业信息方面的准确性和适时性优势,在调动企业参与全行业活动方面的权威性与可行性优势,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随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其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
2.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以日后的工作实践为基础的,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基础知识的内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革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汽修专业的教育中应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
2.3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行业协会是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所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其目的在于在促进提高该行业中的产品销售和雇佣方面提供多边性援助服务。而行业协会在汽车市场领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整合汽车市场的有用资源,可以明确汽车市场的供应关系,可以为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有益的导向作用。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积极引导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造企业、职业技术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整合资源,合理分工,组建有利于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人才支持。
2.4实训基地的建设
汽修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相当规模的场地,还需要充足的资金购置一定规模及数量的整车及总成件,能满足学生实习拆装与检测要求,包括各种电控台架、挂图等教学设备。其次,学生实习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台、工具车,常用拆装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等。在实训基地车间醒目位置,还要张贴或悬挂汽车维修行业所规定的各工种或系统的拆装及检测操作流程,以防学生在实习期间违规操作,造成事故隐患。另外,实习车间要进行合理规划,物品要摆放整齐,保持物有定位,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
2.5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
现在维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懂得汽车结构原理和掌握一定的修理技能,又要知道汽车文化背景,具备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所以学校培养学生方向应符合企业需要的。第一,学校的教育思想是“先做人,后做事”,让他们懂得感恩;第二,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以锻炼学生的气度和心胸;第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六,改革考试制度,做好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工作。因而,既要考专业知识又要考专业技能,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内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职业学校要成为当地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学校应充分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准绳,以相应鉴定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从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两部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鉴定,以此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有机结合汽车新科技和先进检测技术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人员的重要机构,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维修设备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培养汽修人员的优势,几点建议如下:1.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教师在上课时不拘泥于课本内容,针对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新科学新技术添加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及时掌握汽车科技发展动态,并对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作系统讲解,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课堂学习的新颖性。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及时捕捉先进的维修技术、维修设备,建立专业维修模块库,针对不同维修模块,在授课或校内实习时通过动画方式及时展现给同学们,并结合实操模拟训练,及时更新购买先进检测维修设备,并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充分的培训、学习、应用。3.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优势,将课堂搬到高校的实验室、汽车生产现场、设备使用现场,在生产、使用中充分与在场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对新科技和先进检测维修设备的掌握使用能力。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汽车科技的发展和汽车维修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立足时下,适应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针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不足,提出了 “两紧跟一结合”的教育模式,即紧跟高等教育的先进汽车科学技术发展理论、紧跟汽车先进的检测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两者进行充分结合的教育模式,以期探索新的汽车维修教育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汽修人才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 汽车维修 教学改革
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引领下,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的技术人才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优化汽车专业的教学也就被提到职业教育的议程上。不断进行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并且要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能适应汽车行业并且为汽车行业培养出优秀高技能的人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校的汽车专业是国家示范性专业,就汽车专业课的改革与优化,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结合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中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中职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据调查表明,在汽车行业里,目前以“四位一体”品牌企业为主,集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同时,汽车维修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到现在执行的“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传统的整车或总成大修作业已经不适宜,行业的重点转向检测诊断技术和售后服务,要既掌握汽车专业技术、又懂服务管理的人才奇缺,特别是掌握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的人才。为此根据中职教学的指导思想,确定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以汽车维护为主,兼顾具有汽车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实际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确定毕业生必须要达到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形成了汽车维修专业基本操作训练、基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与汽车发展相协调或超前。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教学的依据,修订教学大纲应以企业的发展和要求为依据。汽车维修专业重点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的改革,将其分为理论课教学大纲和实践课教学大纲(或者是教学标准),把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电控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四门课作为改革对象,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约为1:1。各门实践课程都编制有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要服务于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要面向实际应用。实践教学要与汽车维修专业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让学生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顶岗实习。
(三)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同时可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与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加强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应有一定的规模,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场地面积和设备布置要求与实际的企业接近,最好能开设校办汽车维修企业,与品牌企业联营,提高相应的职业仿真的程度,并且要规范操作章程和管理制度等。
(二)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为了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需要,实习实训基地应配套先进的设备和检测仪器。由于中职教育起步比较晚,中职院校大部分对实习实训设备投入少,现有的实习设备陈旧、数量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大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投入。例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比较重视对实习实训的投入,引进500万欧元的西班牙政府贷款购买实习实训设备,加上南宁市政府给予的配套资金,在未来几年内该院将建成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发挥整体的培养优势,完成本专业所有必要的技能训练,成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保障。
(三)加强实习实训设备的更新。充足完善的实习设备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要跟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步伐,应注重实习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以便及时给学生补充新技术、新知识,适应企业的需要。
四、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了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让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了解汽车维修工艺等。因此,必须建设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汽车维修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学校的教师要深入校外实习企业,经常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征求企业对办学的意见,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掌握汽车维修工艺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同时,企业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察,作为录用员工的依据,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拓宽路子。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懂得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产工艺,这就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为了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必须建立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引进或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技师充实教师队伍。
总之,汽车维修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含量高,实用性较强,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汽车维修专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训实习基地,配备必要的先进实习设备和检测诊断仪器,建立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汽车维修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具备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产学研平台等功能,不但为学生实践教学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而且将传统的“消耗型”实训基地变成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型实训基地,因而成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和发展热点。如何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之后能长期良性运行,确保在正常的实践教学的同时通过市场竞争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切实体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各种功能与内涵,是各职业院校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一、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市场策略
1.汽车维修环境与客户心理分析
近年来汽车市场保有量大幅增长,据相关资料统计,2010年全国汽车销售量达到1806万辆,而中山市2011年上半年上牌新车就有24g34辆,据此预测,中山市全年新增车辆的入厂维护和钣喷维修的业务量可以支持新开15家大中型的汽车维修厂,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情况,为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入到汽车服务市场创造了条件。
汽车校内实训基地进入市场也充满了挑战。据经验数据表明,目前汽车4S店售后服务业务组成中,进行维护保养的车辆占了总车次的50%左右,事故钣喷车占了30%-40%,其他维修类只占了10%~20%。小型维修厂和连锁店承担了大量的保养业务,技术门槛较低,竞争比较激烈,消费群往往定位在小区附近的车主,经营方式灵活,以方便快捷为竞争优势。还有的维修企业以钣喷事故车辆维修为主,一般和各保险公司、交警部门等有较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4S店的服务部门则以销售车辆的售后服务为主,具有新车质量担保、原厂配件、功能强大的原厂设备、汽车新技术资料等优势资源,例如汽车电控系统的匹配、编码、防盗解码等功能都需要通过密码认证等,检测与诊断都可以远程在线操作,这些是汽车生产企业控制售后服务业务的关键,而职业院校的校内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则不具备上述优势。
汽车服务性企业必须重视客户满意度,从客户的期望出发,从客户最关心的维修质量、服务效率、服务的性价比等方面着手,制定规范的运作流程,建设高效的服务团队。由于汽车维修经验对维修质量、效率和安全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客户大多不希望自己的车辆由学生来承担维修工作。按汽车维修企业一般布局和运作要求,汽车保养和小修等服务是在客户休息室的视线范围内进行的,因此实训学生的表现对客户信心影响很大,关系到校内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
2.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组合服务策略
为配合实训教学的需求,实训基地的维修服务项目应尽量全面,为此实训基地应当采用组合产品策略,充分利用各种实训设施,通过提供多种服务项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目前中山市的汽车后市场特点,该院汽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宜建立以下的部门:(1)以前店后厂形式建立汽车4S店或二级销售网点,其中汽车维修厂以某一主流品牌车型为主,兼营各种汽车维修服务,强化钣喷和机电大修能力,便于为合作企业分担维修周期较长的维修业务,也有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2)建立自动变速器翻新维修中心,主要承接各维修厂送修的自动变速器;(3)建立机械加工中心,以发动机缸体大修和曲轴加工为主,兼营柴油机高压油泵调校、光磨制动盘等业务;(4)设立汽车电子工作室,承接各种仪表调校、防盗解码、电控单元维修与匹配等技术要求较高的电器维修工作;(5)与企业合作设立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和专业技能鉴定机构;(6)建立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部门。采用多种服务组合的经营模式,能提高基地抵抗各种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可以快速提升实训基地的知名度,有利于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3.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品牌策略
校企共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品牌知名度,采用多品牌市场策略。汽车行业合作对象常常是汽车经销集团公司、维修保养连锁集团、老牌汽车维修企业等当地知名企业,汽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借助这些合作企业的品牌效应,建立二级经销网点和汽车综合维修厂,吸引基地周边客户及部分合作企业的潜在客户前来接受服务。汽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直接建立某种品牌的汽车4S店,利用汽车的品牌优势,以该品牌客户为目标市场。不过汽车4S店投入资金较大,而且在运作上汽车生产厂家的服务管理制度、生产服务流程、岗位人员配备与培训、设备与备件供应等要求比较严格,与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存在如何有效衔接和协调的问题。
4.价格策略
学校实训场地和设备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以较低租金租用,同时结合实习学生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服务价格。以较高的性价比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建立生产实训基地的较稳定客户群。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机制
1.传统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在现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管理中,管理对象和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教学资源的管理,一般可分为三种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和交叉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是学校设立实训中心,将学校所有的实训教学资源全部集中管理,优点是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但不便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开展实训项目。分散管理模式是将实训教学资源分配给各教学部门自行管理,优点是便于各专业教师使用和教学安排,缺点是设备利用率和维护水平低,易出现重复建设情况。交叉管理模式,即将实训教师、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实训课程安排交由教学部门负责管理,实训设备的计划、采购、报废、更新、二级维护维修等交由独立部门负责。这样便于教学工作的安排,同时提高场地设备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
2.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
与传统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不同,汽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性质参与市场的竞争,在经营管理上应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与机构。教学资源管理只是其运作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基地管理的重心将放在如何确保生产服务的正常运作和教学的顺利开展上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有企业或个人承包管理模式、校企合作管理模式、股份制管理模式。承包模式是将实训设备、设施使用权承包给某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承担学生实训责任,并按要求上缴一定数额的承包利益。优点是学校管理方法简单,但对承包方的控制力度小,可能出现承包方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减少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损害学生实践学习利益的情况。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是校企双方协作共同实施基地的运作管理,一般由企业委派基地经营责任人,或由学校内有相关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出任,经营与教学任务协调进行,在尽量保证学生实训任务完成情况下,谋求基地的经营利益最大化。这种体制管理责任不够清晰,易发生各自为政的现象,形成类似校外实习单位的学生实习效果差的情况。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比较适合采用股份制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合资共建一个以汽车维修服务为主的股份制公司,采用相应的股份制管理模式,其特点是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的人事关系保留在学院,工资由学院负责,通过学院制定的激励考核制度进行激励和考核,公司其他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则由公司负责。公司出现盈利,按股权比例分红;发生亏损,也按股权比例承担责任。由于董事、监事、总经理及其他员工均明确了各自的岗位,职责,而且奖罚分明,容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建立高效管理团队
1.重点培养基地的领导与骨干队伍
汽车后市场服务比较注重现场管理和客户应对经验,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正常运行,必须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重教学的管理团队,其关键是选准一个带头人,诚如日本管理专家竹田阳一所言“员工少于100人的中小型企业,其业绩的98%是由老总的战略实力决定的”。这个基地经营负责人应由学校从有企业管理经验教师中选取,或从企业中聘任,由他负责组建起一支开拓创新、踏实肯干的经营团队。基地的运作必须以实训教学任务为根本,企业领导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并接受相应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避免因追求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而牺牲学生的利益。
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维持其正常运作的骨干力量必然是一支双师素质的教学与生产队伍,他们身兼两职,既要负责完成企业生产任务,又要完成对学生实训的指导与教学。基地成立之初,在学院和企业中各挑选一部分骨干人员,先由他们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在保证实训基地生产运作的同时,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最终形成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双师”素质队伍。
2.建立完善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学校必须对基地负责人具有控制权,以确保基地的健康发展和各种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是保证学生实践学习的利益不受侵害。这种控制可通过对基地负责人制定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来实现,考核结果与其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并直接影响其聘用情况。基地负责人则应将经营考核目标进行适当的分解,制定企业内部工作计划和激励机制,对自己的经营管理团队推行绩效考核的激励制度。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实践学习任务和效果;二是基地经济效益完成情况;三是“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专业能力提升状况;四是基地设备设施管理状况;五是基地可持续发展情况,例如基地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开发、汽车维修服务的客户满意度情况等。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管理
1.实训教学应考虑汽车维修服务的行业特点
汽车维修服务除了车辆的保养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其他维修项目是随机的,故障车辆的数量和故障类型、项目等都不可确定,因而对于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而言,其实训教学的组织形式与传统的方式不同。
汽车维护作业是在客户视线下进行的,保证客户满意度对实训教学的开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因为:首先,客户在思想上抵触自己的车辆由学生维修;其次由于客户车辆型号与故障类型的多样性,学生要能独立完成维修工作需要的实践时间长难度大;此外在维修时间上,客户要求的时间紧迫,与实训教学的过程要求有一定矛盾。因此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设之初,必须规划好基地的构成,要设置专门的基本技能实训室,使学生具备基本维修技能才能到车间生产岗位上岗,同时从形象上到思想上都应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要求学生。
由于按中型汽车维修企业规模建设的实训基地,在不影响维修质量情况下可供同时进行实践学习的同种类岗位数量不多(最多的机电维修工岗位一般也只能提供15个左右),因此可结合汽车维修类专业就业岗位多的特点,充分利用销售、保险理赔、服务接待、机电维修、钣喷维修、配件营销管理等岗位,将学生分组轮换进行实训学习,以适应企业岗位特点。
2.“工学交替、分组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充分利用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环境,结合上述汽车服务行业的特点,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课程体系应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是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按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知识与技能需求进行课程内容重组与设计,设立如“服务接待与营销”、“备件与库房管理”、“保险与理赔”、“维修质量检验”等岗位课程,“维修企业管理”课程也分解成几个主要的管理岗位模块,以便于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学习。其次在时间安排上,主要采用“工学交替”的课程教学模式,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装配与驾驶实训、汽车维修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以及三年级所有课程、部分“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都安排到生产性实训工厂内进行。其中第二学年下学期的课程由两个班级以半个学期为周期互相轮替,第三学年课程由两个班按上下学期课程进行轮替,目的是保证汽车维修服务人员在整体数量和质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第三是“分组实施”,针对维修企业同时提供的同种类岗位数量不多的问题,将全班同学分成十五个小组,采用分组轮换的方式,分别在企业内的五个机修班组、两个喷漆班组、两个钣金班组、一个美容服务小组、一个服务顾问小组、一个备件管理小组、一个保险理赔小组、一个客户关系小组以及管理小组等九个岗位十五个小组轮换实习。每个小组的组长或师傅同时是实训指导老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工作。另外专业课教师每周抽取一定时间讲授岗位理论知识。
3.实训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体系;工作过程
一、现阶段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就汽车维修这块服务业来讲这类技能型人才是供不应求。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与市场脱轨问题,不能满足汽车服务业的岗位需求。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市各个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三段式教学,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模式适合高等院校学生和有极大学习热情的学生,但不适应“中职”学生的教学。受客观因素限制,传统教学方法的课程设置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问题,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1.中职学校教学基本上都采用模仿性的操作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分析故障的形成和系统性技能。虽然各个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实车、直观教学法,但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
2.理论教学安排跨度大。专业技术理论课往往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跨度大,一般来讲,一个理论专业课安排达多个学期,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
3.传统教学的市场导向性不明确,学生在学校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后干什么,无具体计划,发展方向不明确。
4.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5.教学设备落后和不足、教学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训,带来了教学的不协调,比如:东边学习再到西边去练习,两头跑带来管理与教学的不便。
二、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汽车相关工作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维修;另一类是汽车服务。这两类工作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在培养汽修专业人才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那么我的课程设计就得考虑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让我们的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形知识的生成与构建。这种课程模式要求,在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情况下,引领学生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种一体化的教改理念,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改革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环境改革
建立一个符合汽车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改变传统的实训场室。由于我们中职学生大部分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基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我们建立一个汽车维修实际情景教室,在这个教室里需要仿效企业配备汽车维修工位(必须配备)、仓库保管室、资料室等,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工作安全与健康环保制度等管理性文件。同时,还应该配备适用于教学的总成台架、示教板等教辅设备和摄像头、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在工位布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方便性,并尽可能做到规范标准。这样的汽车维修情景一体化教室既不是简单地将理论课室和实操课室安排在同一个场所,也不是直接将企业的生产车间照搬至学校,是综合考虑了模拟实际的汽车维修工作环境,又考虑到学习与工作的环境差异性。
2.教学材料改革
这里的教学材料改革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材改革,是编写“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材料,这类学材它应包括教材、学习辅导材料、参考资料、习题集、音频资料等。教师能否按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编排教学材料,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特征,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3.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传授再进行实践”或者“先实践再开展知识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生成。因此,唯有找到一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样的局面,行动导向法是目前被广泛认同和推广的教学模式,它要求“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种教学模式更重视学习的外在结果,强调道德行为和态度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在困难条件下和实践中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与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先从传统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实验导向性学习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项目导向性学习,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
以上的改革其实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我们的改革除了对教学环境、教法学法有了更高要求外,对专业课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即能讲理论又能实际操作,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师。当然,拿一个汽车讲师证书,再考一个汽车维修技师证所谓“双师型教师”(双证型教师)对于许多汽车专业教师来说并不困难,但要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生产经验、熟悉企业生产情况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汽车专业教师并不多。更甚者现在很大部分中职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又到学校,眼高手低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如果动手能力不强、经验和技术不达标,这些问题都对于构建汽车维修情景一体化教室成为一种阻力。要解决这个理实一体化教师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通过制定一些硬性规定。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师、实操教师都在同一个教学场所组织教学,所有的教学文件是他们共同商讨制定的,他们根据各自的特长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担任不同的教学角色,而不是理论课教师是主讲老师、制定所有教学文件,实操课教师主要承担实训课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 自动变速器检修 实训课 工艺化 教学模式
我院是一所以培养汽车维修、汽车驾驶为主的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6000多人,有80%以上的学生都是汽车维修专业方面的。近几年来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我院汽车维修、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在各维修企业的操作技能都较熟练,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广西各大型汽车维修企业也都很愿意到学校来面试录用毕业生,甚至近几年来广东省份的发达地区也来到我们学校面试要人,可以说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现象。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推荐率均达200%以上,这也很好地证明了我院实施教学改革取得的良好成绩。
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技能型人才的批量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汽车维修职业教育而言,如何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为汽车维修一线输送适用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是摆在汽车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投入,使得技工院校的迅速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专业教师的紧缺,有些学校为了能满足正常的教学,会聘请一些维修企业的职工做实训教师,虽然这些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对一些先进的技术和实训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他们都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做法,这样在教学中不同的老师可能教给学生的方法也就不同,容易给学生造成混乱。
1.2 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入学时文化基础较差,学生的分数低,缺乏空间想象的能力,对抽象的事物接受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学校一直在加强上课时的直观教学,但学生对于汽车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整体的认识。学生普遍感到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难学易忘,有厌学心理的学生较多。在实训时,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尚可,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实训中无法做到触类旁通,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技能。
1.3 目前,学校为了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教学模式上已有了一定的改革,但还是和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的技工院校主要采用两种实训模式:一种是由一名教师同时带多组学生的教学方式。每个教师带3个组左右的学生,进行实训课的教学,教师边讲解,边进行示范性的操作。由于条件的局限性,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清楚的看到老师的操作及工艺要求,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和熟练掌握。另一种实训方式是采用将一个班级分成3个组,分别由3位老师同时担任相同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成本高,效率低。由于教师个人的因素的不同,对实训教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最关键的问题是,由于学校的实训过程与企业实际维修过程脱节较为严重,导致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与实际所需的技能相差甚远,缺乏实战性。而汽车维修企业中的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授方式则与学校的技能传授方式完全不同,是结合汽车维修的实践来完成的,所用“教具”为实际待修车辆,具有极强的实战性,然而这种技艺传授方式无法满足当前汽车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大批量培养的需要,而且还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惜教”现象。
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既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难点,也是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实训课工艺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点。
2 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课工艺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在这里,“工艺化教学”中的“工艺化”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维修资料为依托,实现维修技能的工艺化和规范化;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工艺化和规范化。这种教学模式采用一对多组的并联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解示范的过程中,运用视频投影的方法扩大现场的可视范围、提高动作细节的可视度,使现场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师的示范操作,解决一对多组教学的示范观摩难点;同时将所要传授的技能过程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作业流程,再根据学生一次所能接受掌握的程度将流程细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工艺步骤。教师每示范一个工艺步骤,就让各组学生操作一个工艺步骤,每步皆停,统一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合理的把握教学的工艺节奏,也就把握了教学的全过程。这也是实训课“工艺化”教学的最大特点。
3 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课工艺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3.1 实训基地的建设。硬件是实现汽车自动变速器工艺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实训车间应具备较高的要求,实训室应宽敞明亮,为了能同时满足初、高级工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拆装实训的教学课程,要能满足一个教学班(50名学生)25个实训小组同时教学的需要。我们试验了好几套布置方案,最终总结出下列布置方案效果最佳。即实训室面积要求150平方米左右,每个工位均配置自动变速器1台、翻转架1个、油盘1个、工具车1辆、实习工具1套、工作台1张、毛巾1块,以每个工位配2名学生实习。同时配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
软件是自动变速器实训工艺化教学的灵魂,软件主要包含实训教学课件、教材、教师等。课件是实施“工艺化”教学的重要载体,以保证不同的教师在传授维修工艺的一致性。“工艺化”教学是以汽车维修手册的维修工艺标准为依据来制定教学工艺流程的,不论哪一位教师担任实训课的指导,都必须按照统一的工艺流程讲课,这就保证了技能传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克服了师傅带徒弟中的个性化和随意化。教师是自动变速器拆装工艺化教学的关键,由教师结合课件向学生讲解“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论知识内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实训课与理论课衔接的目的。在实训课“工艺化”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每个作业项目或每个工艺步骤的教学开始和结束时间都是由教师掌握教学节奏的。
3.2 教学组织和实施。对学生的实训进行分工:1号学生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工具拆装检修自动变速器,2号学生负责站在一侧观看、学习和评分,准备下一循环的实训工作,同时观察正在实训的同学操作是否规范。
在学生列队分工明确职责、强调实训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后,便进入教学实施阶段。实训前期,教师应根据预先做好的课件一步一步开展教学。因为开始时学生对实习的流程还不熟悉,教师要先讲一遍操作的流程,让学生建立整体印象,然后按照操作次序,先让每个工位上的一名学生操作。采用这种做法,实习进行得比较慢,但教学秩序和效果很好,一般一节课后,学生便能掌握站位职责要求。随着熟练程度和协作能力的提高,实训进度会不断加快,从而使得工艺化教学顺利实施,效果良好。
3.3 教学过程把握。我们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讲解示范,教师按站位分别下达操作口令,学生先看后听再练。第二阶段,教师将每一作业项目的操作步骤一次讲完,包括工具使用、操作要领和部件位置摆放等,下达“操作开始”口令后,学生按照分工职责自行操作,完成后跨立于站位上,这样就加快了实习进程。第三阶段,学生的换位操作,即完成自动变速器每拆装一个项目就进行一次站位更替。目的主要是使每位学生完整掌握拆装工艺,另外也是为了平衡学生的心态。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在工位间巡视,指导学生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4 学生的考核。根据自动变速器实训课的总体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要求,我们把学生的每次实训课的考核分为基础知识考核(30%)和操作考核(70%)两个部分,以100分计,作为一门课记入成绩单。同时还建立完善合理的考评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过程中,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定期举行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对工艺化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探索出多元结合的评价体系,由单一的最终评价转化为全程评价;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由学校单一评价学生转化为校企共同评价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实施自动变速器实训课工艺化教学的体会
4.1 通过2009年以来的汽车维修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学习自动变速器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学生的中、高级工的考试合格率达到96%以上。
4.2 教学秩序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实训课堂变得井然有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3 教学设备的完好率得到了提升。以前的教学模式每个学期的设备损坏比较严重,采用工艺化教学以后,工位的学生职责明确,学生严格按照装配要求来操作,规范化程度高。因此,每个学期只需增加一些易损件即可,降低了教学成本。
我们推进自动变速器工艺化教学的困难主要有:一是缺乏与实训课程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必须要尽快组织人员编写出工艺化教学的教材。二是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教学的双师型的教师比较紧缺,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题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 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4(4)
关键词 汽修 人才需求 调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88
Aftermarket Professionals Deman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Guangzhou
ZHANG Yi, WEN Weijian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Abstract Guangzhou is China's major automobile industry base, requires a lot of professional and specialized automotive service personnel. Through field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Guangzhou aftermarket personnel, business professionals aftermarket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business needs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llingness and other information, analyze trends in the automotive repair industry, scientific orientation Higher gasoline repair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leve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and effective help for further skills training model of refor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n-depth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 that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and enterprises docking zero.
Key words aftermarket; talents demand; investigation
广州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自1998年本田汽车入驻广州至今,17年间广州构筑形成了“三大基地、六大板块”的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格局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零部件产业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培养面向汽车后市场生产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汽车检测、维修、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项目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广州地区汽修人才现状,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需求、意愿等信息,分析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科学定位高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层次,为下一步汽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体化课程开发以及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帮助,使汽修专业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1 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以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为主,尤其以4S店为主。参与调研的31家企业中有29家分布在广州市内,其余2家位于佛山和珠海。企业类型为:一/二类综合汽修厂2家,汽车4S店27家,三类专项汽修企业2家。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中型企业(100~500人)所占比例为64%,小型企业(100人以内)所占比例为36%,所有企业性质均属民营企业。本次调研采用访谈咨询法(定性)和问卷调查法(定量)。调研内容包括:广州地区汽修专业人才现状,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需求,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需求与意愿等。访谈对象为企业的负责人、人力资源部经理、技术主管等,问卷调查的对象为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销售或售后人员。此次的定量调研问卷共发放330份,现场回收314份,经查阅有效的回收问卷为302份,有效率达96.2%。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 广州地区汽修人才现状
(1)从业人员学历及技能水平构成分析。经调研发现:一线员工的学历构成以大专(高职)为主,占到62%,中技占26%,高技占12%;从事一线技术操作的员工,技能等级均为中级工以上,其中中级工水平占51%,高级工水平占28%,技师水平占14%,高级技师水平占7%。专科学历人群所占比例比以往调研数据有所提高,这说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量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于汽车,对维修人员知识和技能层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维修企业招聘人才时对学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部分高端品牌在招聘时要求聘用大专学历的毕业生。高职毕业生以其心态平和,知识技能基础扎实,可塑性强,受到大多数企业的青睐。
(2)企业岗位构成及考核依据。汽修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岗位群:机电维修岗位群(65%)、服务顾问岗位群(15%)、保险与公估类岗位群(15%),其他岗位5%。各岗位群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学徒/小工―中工―大工(班组长)―技术主管―售后服务经理。以机电维修岗位为例,毕业生的成长路径通常为:机修学徒―机修中工―机修组长―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企业考核员工的依据主要是日常表现,如出勤情况、工作态度、专业水准等,同时还要参考其“一次性修复率”“交车准时”“三天内无投诉电话”的情况。企业一般会从企业内部选拔班组长和技术主管,让员工在工作上有盼头,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除了参考日常的考核指标外,还需根据其是否有沟通、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晋升骨干的标准。
(3)企业用人数量需求分析。企业认为目前紧缺岗位有钣金工、喷涂工、服务顾问、汽车销售、二手车交易;较缓岗位有机电维修工、保险与公估、客服专员;暂缓岗位有配件管理员、调度员、汽车美容工。人才需求偏重于高级工以上人员,对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则需求不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尤其是钣金工、喷涂工则非常紧俏;同时既掌握汽车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抗压能力和销售技巧的汽车商务人才也是各大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2.2 企业对汽修人才需求分析
2.2.1 职业能力分析
调研中企业对 “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的响应情况为:超过80%的企业选择了“故障诊断能力”“工具、量具使用能力”“电器维修能力”与“保养操作能力”;26%的企业选择了外语能力;6.5%的企业选择维修接待能力;4.3%的企业选择仓储管理能力;选择汽车营销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展场布置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的企业大致均为2%。这是因为企业招聘汽修专业学生多从事机电维修相关岗位工作,更加看重其所具备的诊断、检测、维修、保养技能。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加大实操比重,不断操作、强化、再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2.2.2 职业素养分析
关于“担任本岗位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依照所选择频次的高低依次为:责任心(90.1%)、学习能力(81%)、应变能力(76%)、吃苦耐劳(75.3%)、团队合作能力(68.3%)、爱岗敬业(66%)、职业道德与忠诚度(64.3%)、交流沟通能力(64%)、独立工作能力(52.5%)、抗挫折能力(47.5%)、遵纪守时(43.8%)、诚实正直(33.5%)。由此可见,企业最看重员工的责任心和学习应变能力,较强的责任心使企业用起人来安心,一定的学习应变能力使员工能够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并不断成长。另外由于汽修企业员工多在维修车间作业,工作环境较差,在完成检测维修作业时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因此企业要求员工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现在高职学生多为90后,自幼娇生惯养,担不起责任,吃不了苦,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和渗透。
关于“企业招聘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时最注重哪方面的素养”的调研结果如图1所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吃苦耐劳精神(29%)、动手能力(29%)和团队合作精神(18%)。选择学历和技能证书的企业仅占5%,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在用人时更加理性,看重人才真实的能力和素质,在选人时不再以一纸证书论高低。
关于“高职应届毕业生求职时最缺乏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58.1%)、专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差(48.4%)、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42%),选择工作经验不足的企业仅占22%。因此工作经验不足并不能成为高职毕业生求职失败的借口,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上三点分析原因,探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其不怕苦不怕累品质的途径。
图1 招聘生产一线专业技术工人时最注重的素养
2.3 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需求与意愿
2.3.1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需求与意愿
调研结果显示: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90%企业都愿意成为院校汽车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78%的企业表示愿意派出骨干人员参与汽车专业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活动,但有22%的企业表示担心把人手抽调到学校,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有87%的企业表示认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高端品牌的4S店,如宝马、丰田、别克等,已经在院校里组建“订单班”,建设实训基地,使用该品牌的教程实施教学,考取该品牌的系列等级证书,让毕业生就业时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另外,对于紧缺岗位,如钣金工和喷漆工,企业愿意组建“冠名班”,与学校一起招生,并对学业生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共同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经考核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2.3.2 影响校企合作开展的因素
关于“企业对校企合作产生顾虑的原因”, 81%的企业认为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旧机制无法全面表达受教育者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应建立公平合理的新机制;74.2%的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中所付出的费用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所起作用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实现权责对等;67.7%的企业认为实习生的安全问题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压力。学校把学生送到企业后,对实习生的跟踪管理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职业道德,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随意离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52%的企业认为“双师型”教师不足,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应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前做好管理问题与责任权利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顾虑和损失。
3 结论与建议
3.1 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研结果,高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为汽车维修机电工、汽车维修钣喷工和服务顾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汽修专业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汽车检测、维修、故障诊断的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可细分为以下两个层次:(1)中级工层次培养目标。面向汽车维修技术一线岗位,包括机电维修工、钣喷工等岗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按工艺规范和操作流程完成汽车维护和常规维修等工作任务的技能人才。(2)高级工层次培养目标。面向汽车维修服务一线岗位,包括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等岗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熟悉接车服务业务流程和客护接待技巧,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熟悉汽车维修业务流程,能独立完成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组织完成汽车各总成大修作业等工作任务的高技能人才。
3.2 创新课程及教材体系,突出职业技能与素质培养
根据岗位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企业普遍关注的实操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是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即将学科体系的知识和技能“解构”,并“重构”于与职业岗位对应的,由“工作领域”演变成“学习领域”(即课程)。新的课程应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法,将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融合在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技能培养。同时与企业联合开发包含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教材,引入企业真实能力标准,以企业考核标准来评价督促学生,突出高职教育的能力特色。
3.3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企业调研中,影响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讲是专兼结合的队伍,从个体上来说,专业课教师既有教学能力又有本专业的实践工作能力。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仅重视理论只能纸上谈兵。专业教师每年需要有一定时间深入生产一线参与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或外出参观进修,学习国内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与技术发展同步的本领域专家。
另外,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应选好学科带头人,可以采用“双带头”的模式,即既有来自企业的,也有来自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大纲,编撰教材学材,注入更多的实际企业工作的元素,让教学更贴近企业的生产。
3.4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通过走访企业,大部分企业愿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的焦点是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由学校来培养,校企合作对于双方来说是互利双赢的。但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难免存有顾虑,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责权利不对等、学生的安全问题与劳动报酬问题。因此院校在派学生顶岗实习前应与企业共同协商解决好,以排除企业顾虑。同时除了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外,校企合作还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如共同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聘请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担任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体系改革,共同培养 “双师型”教师等。
项目支持: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B028)
参考文献
[1] 曹成涛,林晓辉.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23):9-12.
[2] 麦强盛.广东省高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1-25.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中职人才培养 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短短的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产能不断扩大, 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88.24万辆和879.15万辆,汽车保有量迅速扩大,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指出,至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目前,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中国同时还是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汽车维修业将成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极具挑战性的行业。在汽车及公路交通运输业发达的美国,有资料显示汽车维修业现已成为仅次于饮食业而排名第二的服务行业。一方面国外知名汽车制造商大都进入我国市场,这将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很大的商机;另一方面,由于引进的国外先进管理制度和维修技术,给我们传统汽车维修行业带来的挑战。汽车维修行业是一个极重要又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如何面对当前维修市场的现实情况,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动向,给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维修技术的要求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净化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各方面,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CVT(无级变速)、ABS(制动防抱死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ESP(电子稳定程序)、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中控防盗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及CAN-BUS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应用日趋广泛,机电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借助于CAD、CAM等技术,已将汽车新产品的开发周期由几年缩短至不到1年,而每款新车都尽可能使最新的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得以充分发挥。
作为第三产业的护车使者——汽车维修业,其技术发展虽滞后于新车开发,但也紧随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迈入了高科技领域,汽车技术含量的提高,给汽车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将被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所替代,各种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和新的维修技术应运而生。面对现代汽车,建立在先进的传感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之上的故障诊断系统在汽车上地大量应用,对汽车维修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维修人员必须同时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和现代的电子维修技术,还必须掌握相关的检测和维修技术。因而,掌握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和新的工艺成为汽车维修的基本条件,在维修诊断技术方面正在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例如,解读车辆自诊断故障代码曾经成为修车人的看家本领,设置故障快速查找的办法才风行几年,从OBDⅡ通用接口采集数据流修车刚在国内风靡流行,而CAN—BUS远程诊断技术又将成为汽车维修的时尚。同时,随着维修管理制度的不断科学化,以“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为基本原则,汽车检测技术与不解体诊断技术为前提,高质量、快速修车的维修方式,已成为汽车维修业的服务准则。
2 现代汽车维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既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员,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对于一个汽车维修企业来说, 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汽车维修行业中合格的技术工人占70%以上,在20万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中,有40%为技术人员。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中诊断工人的比例约占80%。我国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真正具备判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人员不超过30%,其它大多停留在只会“换件”的水平上。为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诸如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扫描仪、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电脑动平衡机等,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汽车维修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当然,实践经验也很重要,汽车维修企业需要既会利用各种仪器及设备检修汽车又能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更换各零部件的技术工人,既要求技术工人逐步向“一专多能,机电合一”的方向发展。
3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以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需求原则、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维修企业不会再延用传统的师徒制模式的培养方式,而会十分重视汽车维修人才的引进,需要有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型的机电一体化人才进入维修行业。维修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决定汽车维修质量和维修成本的高低。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应顺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3.1 学校应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克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据中华英才网2004年5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存在80万的缺口。由于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应运而生。但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已远远不适应当前维修市场的需求。汽车上目前普遍装备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不能适应的。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内容陈旧,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教学中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维修工职业技能考核仍停留在东风和解放等车型上等问题。许多中职学校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在制定更符合现代汽车维修的可实施的教学计划。
3.2 应加强以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中高级、实用性专业人才,是开设汽车运用专业的各级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在教学中要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回到理论脱离实践的老路,以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医生”,则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