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3-02-23 09:4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用技术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第1篇

1.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8.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第2篇

“双高普九”达标之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层次,无论从年龄、学历、职称、教育教学能力,还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呈现出年轻化、学历越来越高的趋势。“双高普九”要求专任教师的学历:“小学80%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70%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实际情况远远超越了这个比例标准。在市区中小学中,不仅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已占相当的比例,连研究生学历的也不是凤毛麟角了。

但是,在拥有学历、各种资格证、合格证,以及其他光环的青年教师中,也不乏教学基本功与教育教学要求存在相当差距的人。首先表现在语言表述方面,不必说艺术性,连什么是教学语言和怎样组织教学语言,教学语言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课堂没有层次、节奏,语言缺乏激情,调动情绪、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均不见踪影。其次表现在板书上,没有计划,字迹潦草,再看看教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看不到潜心研究,以及如何能把课上好的任何痕迹。至于作文批改、教学反思、总结材料等,更是错字、白字连篇。更有甚者,走捷径,从网上下载,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笑话百出,屡见不鲜。

只要深入基层学校,接触教学实际,这样的例子不能说比比皆是,但都不难发现。尽管这不是整体、不是主流,但对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全方位实施课标,其负面影响绝不能低估。究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一是这部分教师教学基本功差,或者说根本就不具备。虽然学历绰绰有余,职称高高在上,但实际能力水平,按资格、标准衡量,相差甚远。特别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基本技能、常用知识明显地显露出先天的不足和肤浅。二是这些人还没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是门艺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什么都无所谓。好像一个专科、本科毕业生教一个小学生,无需花费什么功夫,殊不知,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基本功,而且做起来求好、求最好,没有止境。至于研究起来,哪就更无顶可封了。三是部分青年教师沉湎于电脑,有空没空手不离鼠标。不写字,不练字,不读书,不看报,“无纸办公”。诚然,电脑是多功能的,但对于教学,它绝不是“万能的”。教学中的许多具体领域,绝不是电脑所能代替的,需要的是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许多常规基本功。现在许多人写材料,包括备课写教案、撰写教学论文,喜欢用电脑,这无可非议,但绝不能东拼西凑,左贴右粘。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通用文字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所以,教师的基本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是个长期的任务,特别对青年教师,新参加工作基本功薄弱的教师,有必要下些功夫训练,万不能以为有学历,有资格证,懂电脑,就觉得自己真的“合格”了。教育教学微观领域需要我们探究的地方很多。教师的引领作用和楷模作用,可以说时刻都在产生作用,万不能掉以轻心。至于电脑,不管它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广泛,可以代替许多传统的作法,但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早在1991年,获诺贝尔学物理奖的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吉勒·热纳在《致辞中国青年》中就警示我们:“年轻的学子们,你们不应该只关心计算机、通讯等流行技术,你们首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自然的深入理解上。或许下世纪(指21世纪)最需要我们加深了解的是有关生物和精神生理学方面的问题,以及我们对未来社会论理道德的思考。”如今社会上有相当多的青年人沉溺于电脑、手机、电视,已经形成了倾向,教学中充分利用电脑是一回事,警惕离开电脑便无所事事,更是一回事。

新教师,尤其教学基本功较差的教师,万不能有什么优越感,也许你在某些专业上较突出、优秀,但具体的教学工作是不需要那些专业知识,而是需要“杂家”的功夫。绝对的、需要的,是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练好“三项基本功”,决不能因自己的基本功差而以讹传讹,贻误学生终生,新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把有限的时间提注到基本功训练方面来。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且懂得运用语言艺术;不仅能写出一手工整的“三笔字”,而且能收到艺术效果;不仅能随心所欲地勾勒出简笔画,使板书内容简要明了,而且能凸显出艺术美感。这既是终身从教的需要,也是当务之急。

第3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 改革

机械设计基础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起着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作用。机械设计基础是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的基本思想是既要让学生能够较扎实地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及本学科的新发展,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1.1 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都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理论课程的课时压缩严重。而《机械设计基础》由于融合了《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故涉及的内容多,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如果面面俱到,老师讲解起来感觉力不从心,学生听课时如听天书。因此,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调整。

1.1.1 对与先修课程重复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精简。比如在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这两章中,很多知识都是理论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以往在讲授图解法分析机构的运动时,会花费大量学时讲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其他内容的讲解。可以考虑先让学生预习有关理论力学的知识,然后着重对方法进行介绍和讲解,既节约了学时,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1.2 在机构分析中,增加了解析法内容。以往在机构分析和设计中,因图解法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同时对某些简单的问题比解析法更有效,因此在学时安排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加了解析法讲解的力度。

1.2 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知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抽象、枯燥、难学,尤其是机械原理这部分知识,认为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器相差甚远,很难将两者统一起来。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2.1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内容时,我们就地取材,用雨伞作教具。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工具模拟学习内容,不仅取材简单,而且生动形象,容易与实际的机器相结合,克服结构运动简图抽象的特点。

1.2.2 采用师生互动、类比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将自己的工作实践及创新经历介绍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并且鼓励学生自由选题开展小发明制作、软件开发和教学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环境和氛围几乎能够适应每一名同学,因而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做出较好的创新业绩。

1.3 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老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随着机械原理教学改革地深入,教学手段也必须进行改革,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也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机械原理部分有一些机构的原理比较抽象,无法用语言形象地表达清晰,学生认知困难,很难在学生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运用计算机的动画制作技术,可将一些难以想象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机械运动过程和工作原理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巧妙的将现有教具与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将那些难以想象的机械运动过程和工作原理演示出来。

2 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

2.1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将某些验证性的实验通过电教片播放,为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即可。二是新增设设计型机构方案构思组装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不再依赖于教师。三是设计综合性的实验,通过对实际机器的综合研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工程意识。

2.2 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工程分析能力和运用资料等基本设计能力。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工艺知识和公差知识的不足,应在设计中逐步给予讲解和补充,使学生通过设计全面掌握和巩固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删掉陈旧或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新发展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作用,使计算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使教学方法上一个台阶,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机械设计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9月份开始,因为多种原因,经常性地长期调课,临时调课,有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原谅。同时也提醒一下,为了工作量统计的方便,为了大家相互听课和校督导组成员听课的准确性,也是为了维护课表的严肃性,课务变动要以教务处的临时或长期调课单为准,紧急情况下以教务处电话或短信通知为准。初一初二调课人陈卫俊老师,初三调课人王军老师。两人自行协调的临时调课、代课也要到教务处履行登记手续,以免工作量统计失误。还有外出赛课、培训或其他公差的,在校办请假之后,也请和教务处正式说明,便于安排代课,工作量统计也不会出错。除了这些琐碎的,也必须做好的常规工作之外,教务处还做了一些经常性的工作。

一、开学初,召开两次教研组长会议:评定上个学年的先进教研组、优秀备课组、优秀教案;商讨协调了本学期工作。发放校历和作息时间、调整作息时间。

二、上学期期末命题比赛(期末考试)评比结果公布、证书发放。目前正在对本次命题结果进行评定。第10周周一交稿,周四考试,有的老师比较匆忙,校对错误比以往都多了一些。文印室也十分辛苦。

三、积极组织协调各级各类优课、基本功大赛。朱敏老师、张红梅、汤景晨老师一等奖、于志富省二等奖、林慧敏省一等奖、蒋立力开始开设省级名校名师观摩课,近期朱礼朝、杨冬晴等几位教师还将代表淮安市参加江苏省学科基本功大赛。

四、再次汇总上学期课堂观察报告整理并发放证书要求教研组对上学期的课堂观察进行了整合,收到案例10个。已经评出奖项抱歉的是,因为T盘同步问题,上学期期末在提交案例过程有个别教研组提交的资料丢失,很是抱歉。

五、校本课程的安排:第二周梳理校本课程目录,第三周安排好初二年级完成选课工作,确定开课目录,第四周开始开设第10轮校本课程,计划开足6次,已经开设4、7、8周3次。受到网易公开课的启发,建议各位校本课程开课老师,利用校本课程时间或寻找其他时间,到微格教室录一节课,便于其他想选但是没有选到的班级下载观看。考虑本学期录制微型课程作为本轮校本课程精品课程奖评定的必要条件。

六、学籍的填报与维护。所有学生学籍都在网络平台上操作,数据库在省教育厅。转学、借读、休学复学更加规范,报学籍也十分困难,因为以身份证号为第一关键字,申报时只要这个号重号,就无法获得学籍。因为尽管理论上不可能,但现实中真的有重号。

七、本学期校级观摩课主要是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观摩课:23人已经开设13节。听评课老师达200多次。

八、接待安排好代培、交流、跟岗、实习老师的各项工作。目前一切顺利,实习生已经回校,目前正在进行总结工作。

九、认真组织参加市教研室的自制教具、论文、教学设计评比:共收到教学设计28篇、教学论文篇,无论论文,还是教学设计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超出往年。其中已确认有4篇将会被免费收入正式出版的书籍中。

十、课题申报工作: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省级实验课题。今年新申报的6个省市课题,学校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2个,目前,拥有的或即将拥有的课题的教研组将达11个。11月4日下午2:00在更生楼二楼会议室,市装备中心窦玉满主任代表省实验课题管理中心对我校三个实验省级课题中期评估。专家评委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中心孙大军教授,教育科学学院袁维新教授,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肖红梅老师;各课题组汇报了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三个课题的总体印象,和全市其他学校相比,水平较高,不愧是淮安基础教育的排头兵,他认为,三个课题研究目的是明确的,研究的内容是充实的,研究的过程是详实的,研究的方法也是可行的,阶段成果是丰硕的。评委专家也发现了课题问题研究的症结,点到要害,对下一步研究有启迪意义。

十一、电教管理开学初恢复了更生楼ftp服务器暂存区的功能。同时IMO和T盘也在正常运行中。电教班长培训工作。安排南院所有空教室的投影机拆除维护工作。北院网络的网络工程。机房维护工作。本学期更生楼网速时快时慢,南北院也都出现过Ip地址需要手工指定的情况。下面提供一种手工指定IP的程序,供高手们参考。……QQ电脑管家现在是6.2版,金毒霸2012是sp2版,win7sp1版,office2010sp1版。再提醒一下,领取电信手机华为C860,安卓手机也是智能机,智能机也应该安装手机杀毒软件。可以试用91助手或者豌豆荚软件来安装,以免手机中毒影响心情。

十二、关注学科竞赛,积极支持信息技术教研组组织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复赛集训工作。本周五13名学生将出征南京参加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关注初三口语大赛同学的赛前训练。十二、组织期中考试命题、考试等工作组织有序。今年我们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优化,在考试前我们对考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制定出考场布置图,以及各班级广播的检查为考试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目前和初一初二年级组协调,正在共同落实期中考试补测工作。

十三、青蓝工程结对。工业园区12位老师,还有今年刚来工作的8位老师进行了双向选择的结对。去年新一级结对尚未评定,要等待去年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正式结果。下个学年会作出改进,不等,先启动下一轮。

十四、粉笔字过关晋级赛粉笔字达标晋级赛本学年起启用新规则。原则上1976.1.1以后出生的老师必须达到粉笔字优秀层级,方可代表我校外出参加市级以上评优课。符合条件而尚未达到优秀的老师必须参加历次粉笔字过关晋级活动。对于粉笔字尚未达到合格层次的老师,教务处审核外出参赛资格将逐渐实行一票否决。第7届过关晋级赛共有49人报名,46人参加预赛,34人参加决赛,经过9名评委匿名评选(1、评委只能看到带有编号的作品,不知道是哪位老师;2、老师们也不知道是哪些评委),评出了份优秀作品,22份合格作品,份作品未定级。评选时,评委既要打分,也要给出档次。最后不仅看成绩,也看多少位评委推荐为优秀。所以下周将发放份优秀证书,7份合格证书,还有很多老师已经就是合格,不必再发,也有的以前是合格,这次未定级。下周我们将为尚未达到优秀层级的老师发一本楷书字帖。练完一本可以以旧换新。12年初将继续组织第8次比赛。建议大家坚持练,坚持扎扎实实练。而不是比赛时认真写。下面我摘要地读两个通知。

关于组织“年淮安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通知,

一、参赛对象:中小学相关学科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备教师资格的在职青年教师。

二、比赛内容:比赛内容包括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通用技能比赛项目包括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四项;全市比赛专业技能项目分学科另行确定。本年度进行的是语文、历史、信息技术、体育。目前教务处已经知道语文、历史、信息技术已经开始,经过争取我校共选派4位选手,目前已经确认1位将于下旬参加省级比赛。“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参赛对象、比赛内容相同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奖次。其中,一等奖占参赛选手总数的20%,二等奖30%,三等奖30%,优秀奖20%。获奖选手的获奖证书由省教育厅颁发语文每市3人共39人;历史每市2人共26人;信息技术每市2人共26人,体育每市2人共26人。2个以上分城市和农村,26人一等奖最多3人,39人一等奖最多4人。出线难,省级获得高奖项更难。

项目

专业技能

通用技能

形式及权重

具体形式根据学科特点确定。(30%,在音乐、体育、美术三科竞赛中,本项占40%,同时通用技能权重相应降低。)

粉笔字

(10%)

即兴演讲(10%)

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20%)

课堂教学(30%)

要求

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书写一段文字,要求布局合理,字迹端正,书写规范。

给定话题,即兴演讲,要求思路清晰、表达清楚,时间控制在分钟之内。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课件制作精美,操作流畅。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师生互动有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11月21日高中化学比赛项目:笔试实行闭卷,评委阅卷;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与实验技能展示项目担任逐一进场,评委打分;粉笔字当场书写,评委打分;即兴演讲单人逐一进场,评委打分。比赛过程中,选手不得使用手机和网络,不得将手机带入比赛场地。比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初中语文11月28日比赛。自备工具书(字典词典)……从方向来看,以前那种集全组之力磨好一节课外出参赛的局面将逐渐被打破,对参赛者单兵作战的能力,离线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闻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流程时不能上网,不能使用自己的电脑,也不能带优盘或其他资料,是在规定的台式机中操作,只提供少量资料。以后有机会,我们将邀请参加过这种比赛的几位老师分享他们的参赛经历。建议各个教研组能出台本教研组3周岁以下基本功大赛的方案,高标准严要求,全能式一站式比赛,特别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音乐、美术、综实等年没有省市级赛事的学科组,更要未雨绸缪,利用这样的契机,提高全体老师的教学基本功。3周岁以下必须参加,3周岁以上报名参加。教务处将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十五、今天正在登记新教师汇报课,近期将启动高级教师评优课。下周一交:学生为本的教学行为反思,100字左右。上半学期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第四届科技节10月13日-10月2日,以“探索,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第四届科技节全面展开。本次科技节共召开各类协调会8次。圆满完成预定计划。

(1)开幕式:大型广场实验展示13号下午在教学楼前广场科技节华彩开幕,刘颖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主持人刘莉老师的连珠妙语点燃了大型实验展示广场。化学组“缤纷致辞”、“焰色反应”、物理组“开明四号“水火箭”发射”、“四两拨千斤——滑轮组实验”、“万马奔腾: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放飞梦想:孔明灯”、综合实践组的“落英缤纷——花样降落伞”,这些大型实验展示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创新的向往和热情,也是校园广场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感谢物理组、化学组、综合实践组老师的创意表现。第四届科技节各教研组纷纷投入到学科特色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中,活动更体现学科特色。

(2)信息组继续承担本次的宣传标语征集、海报设计等前期宣传工作,他们还开展了如下活动:初一年级:TrueTpe造型设计、搜索大比拼、调查最新信息技术发展、机器人表演初二年级:搜索大比拼、电子小报、电子杂志、机器人表演初三年级:程序设计本次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作品精彩纷呈。同学们充分地将技术的文化特性与个性表达融为一体,通过图片、文字、符号等信息的加工、组织,体验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利用。充分地体现了第四届科技节的主题:探索·创新·成长,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热情,提升了同学动手、绘图、思维、整合、审美等多元智能。

(3)思品组关键词:青春、创意、幸福他们认为,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特别注意内容、形式的创新。科学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活动特别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快乐体验和幸福收获。本着这样的原则,他们开展了如下活动:初一:“与幸福牵手”幸福卡片征集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懂得了珍惜幸福,探究幸福,追寻心灵快乐的奥秘。初二:“律动青春”校园情景剧创作及展演活动;剧本创作选题丰富,表演趣味深刻,激发学生回归生活和成长本质,积极调整生活态度,思考和实践人生目标。初三:“文化淮安、幸福家园”淮安文化名片设计展示活动。感受家乡淮安文化的脉搏,生出对故乡的真情和爱。

(4)历史组“历史上的科学家”。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表达了同学们对科学家们的崇敬,诠释了科学家的精神,展示了同学们深厚的演讲功底。

(5)生物组美食品尝会、茶艺表演等活动。10月21日中午,科技节闭幕式现场的茶艺表演让我们感受了一把传统文化的魅力,环环相扣的“精、清、净、美”的茶艺表演,

(6)音乐组制作音乐小乐器活动。孩子们制作的乐器中有用陶泥捏制的陶笛、用空纸盒和牛皮筋制作的具有古典韵味的琴、即使是一片随手摘下的小小的芦苇叶儿也能在简单的卷裹之后吹响大自然的美妙的哨音、五彩的奶茶饮料吸管在美的安排下有秩序的排放着俨然就是一个美丽的排箫。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即使是原本打算丢弃的废物也能在一个富于创意的大脑指挥下和一双灵巧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人见人爱的乐器宝贝。这个活动在去年的基础上参与同学更多更广,参赛的作品质量更高,更有创意。

(7)美术组奇思妙画活动。在科幻画的辅导中注重“科学与艺术,幻想与绘画”的完美结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将科学知识和美术技法表现相互渗透,奇思妙画,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任意描绘,在科学、艺术的世界里遨游!最后我们还邀请初一年级的美术课代表组成学生评委团,让学生自己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有创意、最漂亮的图画!目前本次科幻画比赛优秀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在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期在今年的全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

(8)地理组本次地理组的科技节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初二年级围绕“太阳系”做了在一起宣传展板;10月19日在初二地理组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还组织了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期中初二(8)班德杜永斌同学经过探索研究还自制了测量太阳高度的简易仪器,目前正在申报个人专利。

(9)小记者站指导老师朱艳红,带领记者站的全体同学深入到科技节每个活动之中进行及时宣传报道。小记者完成稿件:2篇,涉及内容:生物,思品,音乐等学科老师的采访稿、现场体会等。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朱艳红老师指导的记者站工作进展有序,信息覆盖面广。因为提前安排的采访任务,让记者们选择发挥的空间很大,在校园信息收集中我们将更加努力。负责科技节报纸报道的朱继春主任充分小记者们的稿件,稿件多,质量高,有灵气。每个教研组的活动,精彩纷呈。活动更关注内涵和品质,立足体验,倡导“创新”,推动了学科课程研究,提升了教师创新意识,构建了和谐活跃的科技校园文化。今年的科技节活动在第三届基础又新的提升,经典保留的活动比较多,这些保留项目越来越成熟,做得越来越出色,也涌现了更多新颖的活动。以前很多文科学科常常纠结于“科技”二字,今年,跳出科技,更关注科技节的“探究”、“创新”的特征。……。这些活动,都反映了老师这些年教育理念的变化,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本质的理解。给孩子传递精神:探索奥秘,追求真理。科技教师们团队的每位教师:享受创新,收获友情,快乐人生。校园中没有纯粹的教学行为,怎么样赋予教学行为以教育的意义?比如无论哪个年级,目前都还有很少数学业成绩很不如人意的孩子,我们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如何帮扶他们?我们感觉,好像最最重要的是,咱们老师不能哄骗他们,不能忽悠他们,不能敷衍他们,我们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同时也尊重他们不接受帮助的“自由”。

如果我们做不到发自内心地爱他们,我们可以时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恰如其分地关注他们,必要时推一把。

这些孩子,如果和其他人一样每天回家逐题做学案,那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建议,所有学案中的题目都是选做题。

如果我现在数学的水平100分只能考20分,那么我把下次成绩定位于30分。分析一下下次测试的范围,想想怎样就能拿到40-0分,根据这个目标来安排自己的课内课外的温习、作业与复习,一定比现在更有效。

就这样一步步读懂课本,一步一步恢复信心。只要还能进步,只要还在进步,信心就会恢复,对学习就不会失望乃至绝望。

什么时候都要实事求是,面对现实想办法。从最坏处入手,往最好处努力。近来课堂听的几节有一定工作年限老师的课,都很严谨、规范,条理井然,板书很清晰,交代很清楚,环节也很紧凑。只是隐隐觉得,课堂气氛还略显得沉闷了一点,不是图欢声笑语的热闹,但一节课如果就这样平平淡淡地上下来,安安静静地学下来,波澜不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似乎真的少了些什么。

课堂教学的确有技术含量,但是热情也很重要。

咱们教师怎样以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热情,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5篇

张军老师是北京市第八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从事中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

张老师从小酷爱无线电制作活动,从制作电视机,到自行设计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他总能够找到乐趣,乐此不疲。这些一方面锻炼了动手能力,为张军老师从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从这些制作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他受益终身。除此之外,张老师兴趣广泛,参加过北京的环城长跑和冬泳表演,至今还坚持锻炼,看书和上网学习更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张老师为人谦逊,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深受教师喜爱。在培训过程中,张老师侃侃而谈、深入浅出,从教学案例入手,深入探讨、分析学科教学基本问题:从分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从指导教师如何说课到如何写教学论文,从指导教师做公开课到为教师讲解评课的艺术。此外,张军老师被北京师范大学聘请为免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被首都师范大学聘请为特级教师指导中心成员。张老师还多次在中央电教馆、中国教师研修网、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高中新课程的讲座和现场直播答疑工作。张老师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张老师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已经成功地创建了一套适用于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计算机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他创新性地提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进行角色转换、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互动、培养自学能力,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张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军老师重视知识更新,不断自我完善,时刻关注前沿的知识、课题,并与学校教学相结合。1999年将单片微型计算机引入中学课堂;2000年策划创建了机器人实验室和八中业余电台;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教育节目部聘为科技讲座的主讲教师,讲座的内容已在全国播放三次;多次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计算机》、《计算机教程》、《高中信息技术》等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中望3D轻松入门》、《乐智机器人简明教程》、《走进电子世界》等著作。

此外,张老师分别被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门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园丁、优秀科技园丁、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所谓的技术学习领域是高中新课程的一种提法,它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在此,我们将分别对大家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比较困惑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课堂教学,是当前每位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近些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很多理念已悄然进入我们的课堂,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模式。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角色转换

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师是当然的主讲教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教师让干啥就干啥,教师教、学生学是必然的。

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主讲教师,而是引导者,学习的指路人,带领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经过努力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加以适时指导和讲解;对学生经过努力获取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地提问和安排相关任务,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而这种设计绝不是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怎样讲。这种课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确定好教学目标后,应考虑如何导入,展示问题,凸显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了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可以有多种方法,为学生自学创设一些有益的环境和资料。整堂课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安排,为此教师为这一节课的安排(教学设计)要付出比以往多几倍的艰辛。正是如此,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的实验,表现出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校对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与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不匹配。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已经设计了很多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大家的感受是:这样设计一节课,好比写一个小剧本,进入课堂时,教师相当于一名“导演”,整个课堂教学完全是围绕怎样安排和带领学生去完成学习目标。

案例一:北京44中杨翠英老师在讲授《体验、发现、思考——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一课中关于人工智能的魅力的片断,就是按照以上思路设计的。杨翠英老师备课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下载了一些体验人工智能的软件,亲自实践后筛选出其中的三个,并为每款软件设计了体验报告,以引导学生操作。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各组体验不同内容,然后进行交流。四组分别体验了五子棋博弈(人机大战)、手写识别、 机器翻译(中英文互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试验,兴趣浓厚。随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阐述学习感受及体会,各组发言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问题给予了指导,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个 “学习共同体”。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探索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学中收获了知识,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增强了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学真正成为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案例二:北京31中牛英会老师在Excel应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家庭拥有电脑、汽车、宠物等情况,在各班小组范围内开展调查,然后各班将小组调查结果用Excel建立数据表并进行统计,再将统计结果数据表上传到教师机。教师再将各班统计结果数据表发送给学生,学生应用Excel建立年级数据表(注:年级数据表中的数据引用的是各班统计数据),并进行统计。最后,学生根据年级统计表创建图表进行分析,学生们在分析中感受到:“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数量的增多,不仅会造成地面环境的污染,还会浪费资源。如果每一个人有一只宠物,那么全世界就会有N多只宠物,每天将会为这些宠物花多少精力、时间和金钱呀!” “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排出的尾气会污染空气,伤害人的身体,能源会不断地减少,堵车的‘长龙’也会越来越长。” “电脑这一类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较大,消耗电能较多,淘汰的废旧电脑无法处理,将成为电子垃圾。”本节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我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这一角色。一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二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四是创建一种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互助的课堂气氛,采取各种适当有效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五是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六是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七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我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首先应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者。

2. 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承载教学任务

好的课堂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思维量充分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情境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就应成为学生感知的刺激物。呆板的、常见的、多次重复的事物,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时学生的学习意愿几乎为零,这种抑制的状态是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当刺激物发生了变化,具备了新异的特点时,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容易被课堂上新奇情境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

案例三:北京八中李宁宁老师在讲授《图像合成》一节课时采用如下方法创设情境:教师采用TOP2000进行广播教学,展示一张本人在背景中的照片。教师问:“大家看老师展示的这张照片,是什么地方呢?”学生集体回答:“布达拉宫。”很多学生齐声说:“啊!老师什么时候去的呀?”教师说:“老师没去过,那照片中怎么会出现我呢?”学生答:“修改过了。”教师说:“怎么修改过了?通过什么软件修改的呢?我们在网上能看到很多这样的照片,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成照片。刚才大家看到的照片就是老师合成的。”通过一张照片,创设了一个小的教学情境,几句对话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感受是自然、明了。

案例四:北师大实验中学的马静老师在讲授 《电子表格的应用》一节课时 ,为了让学生对电子表格的一些常用功能留下深刻印象,创设了一个警察抓小偷的破案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扮演警察,某学生扮演报案人。一上课报案人向警察报案,家里被盗,警察(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报案人的描述,提取出作案人的许多特征,然后给出一个有若干犯罪记录的人的电子档案,该档案包含这些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态、发色等特征,接下来让学生对照已提取作案人的特征,利用电子表格的筛选、查找等功能,找出最有可能的犯罪嫌疑人。在这一破案情境中,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一些常用功能的应用,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教学情境很好地承载了教学任务。

引发思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于提问的状态,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把结果事先展示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会在心里想:“老师是怎么做到这种效果的呢? 我应该怎么做呢?”恰到好处的设疑,可造成悬念,引发学生思考,尤其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层层推进式设疑,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在教学生利用Flash 制作雨滴效果时,可以先把自己做好的效果用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分析是如何一步步制作的,层层递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还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出适当的情境,做到师生同步、互动,就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3. 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呢?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积极实践与探索,把学习间接知识的活动变为学习直接知识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纳结论,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和积极引导,及时地“推波助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挥想象力,对学生出现的明显错误,正确对待,在分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鉴别,总结规律与思想方法,既要鼓励学生“爱讲”,还要引导学生“会听、会讲”。实施以“活动——探究——发现——交流——反思”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反思中创新的教学理念。

案例五:北师大实验中学董玥老师在讲授 《视频剪辑——蒙太奇剪辑手法》 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让学生提高视频剪辑的艺术性。为了能把通过观看就比较容易理解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本课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讲义,同时让学生观看视频素材,并布置任务,让其找出每一个视频例子所对应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平行式组接、平行交叉式组接、积累式组接、比喻式组接)等,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理由和各种蒙太奇剪辑手法的特点。由于自学材料对概念和特点的叙述简单明了,学生是在带着任务的情况下学习,因此课堂气氛紧张有序,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地看视频素材,而后又非常认真地在自学材料上找对应于视频短片中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案例六:北京八中李宁宁老师在讲授《数字化图像加工及简单合成》一课时,采用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教学流程依次是:看图分析——抠图——合成——评价——提出创意——引起兴趣——自主学习——思考实践——互相观摩、增长知识——激发灵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现成作品的问题、让优秀作品的作者介绍自己的做法、让学生互评作品成为当堂课的亮点。

当然,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明显的问题比较敏感,对于复杂的问题还难以发现,拿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还不多。还有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不够全面、易受其他同学影响。这说明什么呢?不是教学模式有问题,而是学生的适应性不强。长期以来受“师讲生听”模式的影响,不爱思考,懒于发现,被动接受成为这一代学生的通病,尤其在学习比较复杂的信息技术课时,学生的畏惧心理更为明显。因此,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信息技术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并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是学生“习得”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1.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课标怎么办

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目前从全国看,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也有信息技术教师。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位置始终没有确定。因此到目前为止,教育部还没有颁布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这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据悉,有关专家正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有望近期得到解决。

在此我建议,在没有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区教研部门应建立本地区的临时性的课程标准。这个标准的建立可参考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和2004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同时参考众多版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课本和参考书,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定一个临时课程标准。如果当地没有人做这事,教师还可根据本校情况自己确立一个临时性的课程标准。总之,这是有利于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大事。

案例七:北京西城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朱慧老师经过多方调查,组织了部分小学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经过学习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指导纲要》和2004年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了《西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标准参考》。经过三年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差异不断扩大,怎样解决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差异不断扩大是一个普遍问题。曾经有人提议分班教学,但在实际操作时学校管理部门很难实现。为此,我们也做过多种实验。新课程倡导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经实验,我觉得只能在教学设计上想办法,应采取任务分层的方法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做同样加重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教师要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很多不同水平的任务,来满足全体学生。对于有显著专长的学生,还可以请他做专题讲座。

案例八:北京八中××同学,对计算机病毒特别感兴趣,见我面经常问:“张老师,最近有什么新病毒吗?”他到处收集病毒,有些痴迷。这位学生上课听课不够全神贯注,因此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在班里也不受关注。通过聊天我感觉他对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懂得很多,有一次我和他商量,请他为全班做一次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讲座。他听了很振奋,在家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甚至家长都找来问我:留的是什么作业,孩子天天在看计算机的书。讲座那天,他从容地给全班同学介绍了病毒的形成、发展趋势、如何判断和防治等,全班同学听得非常认真,结束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每一位同学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掌声。事后很多同学很感慨:××同学是怎么学的,懂那么多病毒知识。同学们有紧迫感,觉得一定要认真上信息技术课,比起××同学,感到自己太无知了。××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这次可感受到当好学生的滋味了。”我鼓励他说:“如果你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同学们对你会更佩服。”××同学由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内动力被调动出来,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反过来又得到同学、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形成了良性循环。毕业时,他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军校。

通用技术课的热点问题

1. 什么叫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怎样的关系

媒体上经常这样报道:开设通用技术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难点”。亮在什么地方呢?这门课的开设引人瞩目,体现了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国民的科技素养和技术素养。现在自动购票系统和自动取票系统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智能手机也悄然进入我们的生活,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是现代人生活所必须的。那么什么叫“通用技术”呢?它与“信息技术”是什么关系呢?

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通用技术有一个说法:除了信息技术以外的,所有技术都叫“通用技术”,在课标解读中同时有这样两句话:通用技术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也不是职业技术教育。而通用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根据以上这些要点,我认为,开设这门课,不是必须让学生学会某种专业技术,而是将尽可能多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对重点的技术加以体验,从而达到提升技术素养的目的。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大的通用技术,由于内容很多,又很重要,因此被单独分出来,成为技术领域的一个分支。

2. 通用技术课和劳动技术课的关系

高中新课程中,将原有的劳动技术课取消,随之而来的是通用技术课。由于劳动技术课的取消,很多学校都安排原有的劳技教师教通用技术课,这些教师有很好的优势,他们动手能力很强。但通用技术课与劳技课有本质的不同,劳动技术课以劳动技能的培养为主,而通用技术课是理论和实践并重,不但对重点的技术要加以体验进行实际操作,而且要明白很多科学原理,并学会设计方法。因此通用技术课对教师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对重点技术有较好的操作水平,又应有比较宽泛的、多学科的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研部门的努力,相信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也会逐渐成熟。

3. 很多教师感觉,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教材内容空泛,缺乏教学载体

通用技术教材和教师一样年轻,由于是一门新开创的课,编写这样的教材是一件很难的事,是创造性的工作。技术与设计1和2教材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处理不好就会变成纯理论课的讲解,因此在讲解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进行教学。

案例九:月饼盒做外壳(废弃物)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我校使用的是地质版的教材,我们将第三章《体验设计实践》、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第五章《再创设计新意》三章内容选择了一个作品为载体,即“电容充放电实验学具”的制作。

图1为电容器充放电的原理图。电路接通后,先按下K1,VD1红色发光管亮,表示充电的过程。松开K1后,电源断开,此时按下K2,VD2绿色发光管亮,表示放电的过程。

制作内容:自行布元件、布线;焊接元器件;设计外壳(包括选材料);选写使用说明书。

教学目的:学会根据原理图安装实物(巩固设计的“表达与交流”这部分内容);通过实验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现象(很好地配合了高二物理教学,同时认识了发光二极管等元器件);学会布元件、布线(体验设计实践);学会焊接、安装元器件(练习焊接技术、学会使用工具、体验工艺的一般过程);学会设计外壳(体验设计实践、画草图等、学会使用工具打孔等、选择材料并学会加工、体验工艺过程)和撰写使用说明书。

在制作选材时我们提倡废物利用,下面展示的两个作品分别是选用月饼盒(图2)和坏鼠标壳(图3)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实验学具”。

图2 用月饼盒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图3 用鼠标壳制作的电容充放电学具

第6篇

语言实验室的陆续引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设施和语言环境,但是,由于认识不足,这些年来,在外语教学的一般实践中,语言实验室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常常见到的是语言实验课仍然照搬普通课堂的做法,即采用同一教材、同一进度、同一要求和统一训练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同在普通课堂相比没有多大变化。长此下去,基础好的沉重“吃不饱”,不能自主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一旦对学习失去信心,掉队也就成了必然结果。为了探讨改变这种状况,从1993年开始我们在涤纶厂子弟中学进行了“自主学习、分组训练”语言实验室教学方法改革的实验。我与任课教师负责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自主学习,分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依据语言实验室多信道的传递功能而将群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组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示,即:学生按不同层次分组,使用不同教材,自主学习,并分别接受教师指导与训练。 

实验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媒体,学习语言形成能力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活动。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听讲,坐等结论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它反映了一种新的教学结构关系。这种方法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能在同一时间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课前,教师将准备好的录音教材发给学生每人一盒,学习内容可以自选,方法可以自定。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掌握信息源的机会,能按自己的程度和需求进行必要的重复、跳跃和停顿,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该教材经过一年时间的试用,实验班学生的听说能力到初二期末,同期平行班级比较有了显著提高。 

从实验班A、B两组听力测试差异对照统计结果看,对难度大的试题,A、B两组差异很显著,这表明A组比B组进步更大,实现了优生更优的目标。由于学生听说领先,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高,使实验班外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从初一时全学年排第三名,到初二期末,跃居全年级第一,从测试数据看,实验班差生率比初一时降低了10.4%,从而减少了差生掉队现象。该教材还被评为第四届电教年会优秀电教教材二等奖。 

“自主学习,分组训练”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根据实验的要求,我们尝试编制出一套适合普通中学初二学年使用的英语实验教材(包括文字和录音两部分)。这套实验教材是按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新编通用英语教学内容,以单元基本知识为主,附加适当的听、说材料编制而成的。它从设计到内容的选编都是紧紧围绕着课题研究需要的。其特点为:(1)针对性强。A、B两组教材内容难易不同,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2)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化难为易适应学生自学。(3)注重趣味性。内容巾近学生生活,依据年龄心理特点,力求生动有趣。(4)练习的形式多样化。听说写导向明确,启发性强,为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留有充分余地。实验教材怎样才能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呢?下面仅就这点谈谈在设计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水平,分别设计和选编学习内容。 

实验学校的语言实验设施档次一般,只能容两组信息同时播放。所以,我们设计的教材也只能是有A、B两组不同程度的教材。因为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因此,实验教材的设计和编制也符合这一规律,才能适合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所接受。比如:A组学生基础好,教材的听力部分就主要选一些辅助的原版英语听力材料。从听单词辨音开始,由学生听过一个单词或词组后,在四项选择中找出所听的单词和词组,这项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对单词的反应能力,接着是听句子理解,要求根据听到的句子在四项选择中找出与其意义最相近的一个。这里不光是要求听懂,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这两项练习程度较浅,分量不多,属于一般程度,A组学生都能完成。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听对话理解。这部分内容较前两部分深,分量也多,适应A组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属于中等程度,最后是听短文回答问题,这部分内容范围较宽、程度较深,还有一些生词,而且给出的问题需要理解全文后才能答出,这部分内容属于提高部分,A组有一半学生能守成,随着听力形式的变化和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使学生从开始的适应逐渐发展到对信息的分析、理解、吸收以至形成能力。内容的编排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能使好学生学得更深一步,促进了实现优生更优的目标。B组学生基础较差,教材主要围绕着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大量的听、说、写的练习。如:听写本单元生词和词组;用本单元的基本句型进行问答练习和听课文录音填空等。通过反复模仿、操练,使学生能把握住基本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选择了部分A组的听力材料供程度稍高些的学生选做。这样,使B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感到学习压力大,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跟上进度,完成大纳要求,减少掉队现象。 

二、对于抽象难懂的知识,尽量提供可感知的形象材料,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推动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过渡。 

学生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生动直观的感性材料最容易被学生接受。能使学生从事物现象中找出规律,形成正确的概念,进而转化为能力。实验教材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进行设计的。比如:通用教材每单元的“Checkpoint”,大都是归纳总结本单元的基本语法知识和习惯用语,是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因此,实验教材每课时最后部分看图说话中的插图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重点、难点而设计的。象第二册二单元主要是介绍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学生在学习第一册时,已经初步接触到这一内容,但印象不深,很容易与刚学过和动词现在进行进态混淆在一起。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这两种时态并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这课插则根据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男孩从早到晚一天的学习生活。学生从观察中可发现,画片展现的情景都是男孩每天发生的一些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并非是现在进行时所表示的正在发生或进行的事情,很明显地区别于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于是,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概念,是用动词一般现在时来表述这些经常或习惯性的动作。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把抽象不易理解的语法知识。通过画面再现出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推动了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第7篇

关键词:C++;课程研究;教材建设;负反馈教学

1C++教材建设现状

C++语言是兼容C语言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随着软件工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迅速成为主流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编写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通用语言,也是各类高校,尤其是理工类和综合性高校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首选教学语言之一,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专业程序员水平与资格考试指定语种之一,其影响广泛而深远。C++程序设计课程(以下简称C++课程)也因此成为国内外高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不仅是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而且是许多专业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及应用)的重要基础,更是这些专业开展计算机研究、应用和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的重要表达工具和开发工具。它的基础性、普遍性和重要性逐步为人认识和重视。国外高校比较重视该课程建设,从原版影印教材可见一斑。国内高校讲授该课程较晚,课程建设也较晚,现有教材状况可分下列几类。

1) 英文影印版。主要用于高校图书馆馆藏、教学参考和高校双语教学试点,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出版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BjarneStroustrup著)和《Programming in C++》(Nell Dale,Chip Weems和Mark Headington著)。由于国外高校课程体系与国内高校有较大差别,且国外高校的教学课程通常只指定教学参考书而不指定教材,因此,若把这些教学参考书当教材使用,必然使主讲教师所讲内容与所选教材吻合度较差,很难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

2) 英文编著版。这类教材是指由高校主讲教师依据本校双语教学试点要求和/或合作办学要求自编,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3) 编译版。这类教材是指引进国外经典C++教材,翻译成中文,在国内销售的教材,如Harvey M.Deitel, Paul James Deitel编著的《C++ How to Program》分别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名为《C++程序设计教程》,施平安译)及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名为《C++大学教程》,邱仲潘等译)。由于翻译质量、阅读习惯、价格、教材配套、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问题,通常用作教学参考和图书馆馆藏,很少用作教材。

4) 中文编著版。这类教材量大面广,通常由高校主讲教师(如南京理工大学张岳新,浙江工业大学钱能,清华大学郑莉,西安交通大学罗建军,华南理工大学周霭如,北京大学吕凤翥等)结合本校实际编写。编写思路多,如有的以算法为主、有的以语法为主、有的先讲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后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的自始至终贯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还有的参照国外教材的编排体系等。但上述教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如起点高、跨度大、系统性不强、急于阐述C++的新进展等,对实验、学习、课程设计指导等重视不够,不一定满足其他学校的教学要求。

2C++教材建设思路

C++课程是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应用广、影响大。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生平均教学资源占有率严重偏低,尤其是可用的C++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较少,因此,教材在我国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教学的工具,对保障教学质量显得格外重要。与传统教材相比,C++课程教材的内容广,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更新速度快,成熟意味着过时,教材作者新人辈出,教材种类多、更新快、问题也多。因此,C++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C++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学以致用,以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课程内容涉及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基本数据结构、编程思想、编程技巧和程序调试技术等,综合性、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实验编程环境极其严格,结果要求百分之百正确,对培养大学生编程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好的C++程序设计教材首先应以长期持续的课程建设为依托,以坚实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为基础,体现课程建设成果;其次应结合自身实际,分析研究C++课程的目标、特点、内容、结构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取舍、阐述、更新、难点处理等诸多方面有所改进和创新,注重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再次应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编程能力的形成规律,既便于自学和教学,又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后还应有必要的优质的配套教学资源。

3C++课程建设历程

我校于1998年在计算机专业首先开设C++课程,2000年扩展到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计算、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非计算机专业。目前课程规模年均近2000人。

基于C++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2000年在校教务部门和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专门成立了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际编程经验的教师为主体的C++教学研究小组(以下简称教研组),并设立课程负责人,使课程的教学、研究、建设和管理步入持续不断的良性发展轨道。

十多年来,教研组结合我校实际,对C++课程的特点、内容、结构、方法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该课程实际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即C++课程负反馈教学法,并编写了大量具有负反馈教学法特色的教学材料,采取了一系列的教改措施,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为本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1积极稳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形成颇具特色的负反馈教学法[1-3]

课题组根据多年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用现代过程控制理论分析传统教学过程,于2002年建立负反馈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由于模型引入了负反馈环节,从理论上可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在负反馈教学模型基础上,吸收单元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形成负反馈教学法,在我校C++课程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负反馈教学法的原理是从教学过程中反馈(作业、实验、答疑、单元测验等)的问题入手,通过及时讲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反馈的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故称此方法为负反馈教学法。负反馈教学法包括以下4个主要方面。

1) 教学内容单元化组织。

按程序设计方法演进发展的自然顺序及C++实际编程能力形成的3个关键期,即结构化程序设计模块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C++教学内容组织为3个单元,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用“范例”组织课堂教学,贯彻“发现式”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创新素质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范例教学法由教育学家瓦根舍因(M.Wagenshein)提出,教师通过范例辅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原理,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得判断能力、推理能力、认识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以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常以一门具体语言为主线,围绕语法知识展开。而实质上,设计程序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缜密思维方式、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对程序设计有兴趣,必须使他们亲自感受并体验程序设计的无限魅力。为此,我们改用范例组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真实编程环境的支持下,课堂教学以程序(范例)为主线。所选范例程序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可扩展性,涉及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和基本调试技术。范例程序的讲解首先符合“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语法、算法及应用;其次,通过对范例程序的启发式扩展,揭示程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直到实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兴趣,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和编程的工程化思想,获得实际编程能力。

3) 采集教学负反馈信息,做好分类、分析和讲评,注重学生整体水平。

按负反馈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做好作业和实验报告抽样批改、单元测验的全样批改,重视实验指导和答疑。在获取足够的负反馈信息后,任课教师及时做好问题的分类、分析和讲评,以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4) 根据大班教学特点,推进强同步教学策略,确保整体效果。

大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教学的师生同步状态。负反馈教学法的师生同步措施有:授课、作业、实验、讲评和测验。其中,作业与实验报告同步效果欠佳,其原因是大班教学学生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作业与实验报告为弱同步措施;授课、讲评与测验同步效果较好,为强同步措施。为使大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强同步措施是必要的。我们在每个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测验,以实现师生的强同步,及时取得真实的负反馈信息。

由于采用负反馈教学法,所以课堂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而将易于自学的内容只做要求不做讲解,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课时少与内容多、难点多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3]

C++课程难点多、综合性,主要涉及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基本操作及综合应用等方面内容。

实验是本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和运用该语言:通过上机调试程序,会发现很多想不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语言和算法的理解、提高程序调试能力、实际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本课程设有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1) 课内实验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调试能力和基本编程能力。

基本调试能力是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取得实际编程能力的前提,常被人忽视。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编写了一套以调试技术、基本语法、基本算法、综合编程为核心内容的同步实验指导,共拟定了17个实验,每个实验通常包括调试题、编程题和选做题,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2) 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编程能力。

C++课程设计以综合性程序设计训练为主,选题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示范性,突出难点及其实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难点不难,而且感到难点在实际编程中非常有用。学生通过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语法、基本算法和基本调试技术,养成良好程序设计风格(模块化、结构化)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初步形成软件工程化思想,并具有一定的程序组织能力。

C++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综合运用。其中,基本算法涉及穷举、迭代、递推、递归、排序和查找等,数据结构涉及数组、结构、指针、动态内存分配、单向链表、类、文件等。

3) 强化实践教学辅导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环节实行教师辅导、答疑和考核。课内实验实践环节主要涉及预习情况检查、辅导情况记录、实验报告批阅和典型问题讲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主要涉及预习情况检查、辅导情况记录、联机考核和课程设计报告批阅。对于课程设计考核,每位学生的联机考核时间约5~10分钟,考核内容包括讲解和演示自编程序,回答老师提问(3~5个)。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实践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障。

4) 及时总结和推广实践教学经验。

根据教师多年的实际编程经验和教学经验,编印典型问题和综合问题编程专题,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便于学生突破难点,融会贯通,体验综合编程的乐趣,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研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程序设计课程本身发展快、更新快、综合性强、存在问题多的特点,针对同类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和系统性,确保将重点难点内容讲清讲透,先后发表教学内容研究论文20多篇。代表性论文有:C++运算符重载教学和编程中易被忽视的问题、C++语言引用型变量的实现机制浅析、C/C++语言可变参数函数的参数传递机制剖析、C/C++中数组与指针的关系、C++中二维数组与指针关系的深入剖析、C++迭代器机制剖析、C++标准模板库与代码重用。

4C++教材建设成果

教研组根据对国内外流行C++教材的研究分析和试用,结合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体现负反馈教学特色的系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2005年2月,教研组自编教材《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第二次印刷,累计印刷3次,得到了社会读者的认同。2005年10月,我校C++课程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立项建设,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07年2月主编出版教材《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含教学课件),累计印刷3次;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07年11月主编出版教材《C++程序设计教程》(含教学课件)和《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

教材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作用,满足了我校教学需要。其中,《C++程序设计教程》和《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主要用于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和《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主要用于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

下面简要介绍教研组近年主编出版的C++课程系列教材的特点。

4.1 《C++程序设计教程》及其配套教材[4-5]

1) 内容组织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教材按程序设计方法演进发展的自然顺序及C++实际编程能力形成的三个关键期,将C++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单元,即结构化程序设计(1~4章)模块化程序设计(5~9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0~14章)。内容组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编程能力的形成规律,便于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紧跟标准,内容求新。本书介绍的是标准C++,符合ANSI/ISO C++标准(包括1998第一版和2003第二版),引导读者按C++标准编写程序。本书对以往教材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如“指针就是地址,地址就是指针”等进行了澄清和纠正。

3) 不避难点,力求突破。许多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学习程序设计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未能突破实际编程中的难点问题,这与不少主流教材以各种理由极力回避难点有密切的关系。本书针对教学和实际编程中的难点(如递归、指针、动态内存分配、虚函数等),精挑多选范例程序,想方设法讲清讲透,力求使读者突破难点,学以致用,不致半途而废。

4) 范例程序,精心设计。程序是语法、算法、思想和方法有机结合的载体,是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学习程序设计离不开程序。书中大量的范例程序是经过作者精心挑选和精心设计的,表达准确、简练,书写规范,示范性强。

配套教材《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分三部分:

1) 实验指导。实验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是本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共20个实验,每个实验通常包括调试题、编程题和选做题,供不同层次读者选用。

2) 典型问题和综合问题编程。列举实际编程中提炼的典型和综合问题的编程范例,突出难点及其实用价值,使读者体会到难点不难,难点在实际编程中非常有用。所列范例程序涉及程序的结构化书写格式、程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直到实用的过程。

3)Visual C++ 6.0程序调试技术。这部分内容帮助读者熟练掌握主流的C++开发环境Visual C++ 6.0的程序调试技术,使他们具备主动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

4.3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6]

1) 内容组织原则与4.2一致。

2) 内容取舍上,根据阅读对象为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年级新生的实际,注重基础和系统,兼顾提高。内容包括: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C++概述、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简单的输入输出、算法及其表示、流程控制)、模块化程序设计(函数、编译预处理、数组、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类型、指针和引用)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类、对象、继承、派生、友元、虚函数、运算符重载、I/O流类库、模板、异常处理、命名空间等)。

3) 编写思路上,通过以基本语法和基本算法为主线的典型、综合范例程序,适时阐述有关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将C++语法、基本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编程能力培养。

4) 内容阐述上,注重概念准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简明扼要、举一反三、用例精练,便于教学和自学。范例程序表达简洁,书写规范,示范性强。

5) 难点处理上,不回避教学和实际编程中的难点,并适时提出扩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兴趣,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6) 内容的更新上,及时反映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成果,对以往教材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如“引用型变量不占内存”等进行了澄清和纠正。

7) 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丰富、实用,包括实验与编程指导、学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电子教案、试卷库和课程网站等。

8) 教学的试点上,校内试用多年,几经调整,起点低,教学效果好。

4.4 《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7]

1) 学习指导。根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按章编排了相应具有较强启发性的典型例题和习题。为取得较好学习效果,按C++实际编程能力形成的三个关键期,共设置了三个单元测验。单元测验的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及综合运用,目的是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实验指导。共有17个实验,每个实验包含调试技术介绍、程序调试题、程序设计题和选做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调试能力,强化其实际编程能力训练,激发其编程兴趣。

3) 典型问题和综合问题编程。共8个专题,便于学生突破难点,融会贯通,体验综合编程的乐趣,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二级考试模拟试卷。

5)VC++ 6.0程序调试技术,包括使用VC++ 6.0 IDE编写和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

5结语

十多年来,教研组围绕C++课程,潜心教学、研究、建设和积累,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负反馈教学法,发表相关教学论文20多篇,出版教材4部,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Visual C++程序设计》)、1部省级精品教材(《C++程序设计教程》)和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取得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7-2009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1项,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等5项省级以上奖励。

精品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将继续沿着自底向上的建设路径,及时总结C++教材建设的经验,认真做好特色系列教材的编写、重印、修订、再版和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教材建设的层次,不断扩大C++教材在校内、省内和国内的受益面。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刘维富,王春明,等. Visual 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12):18-20.

[2] 刘维富,陈建平,王春明,等. 浅谈“C++程序设计”课程的建设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2-97.

[3] 顾晖,刘维富,管致锦,等. 负反馈教学法的原理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4):102-104.

[4] 陈建平,刘维富,葛建芳. C++程序设计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5] 刘维富,葛建芳. C++程序设计实验与编程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前言

[6] 刘维富,陈建平,葛建芳,等.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前言.

[7] 刘维富,丁卫平,沈学华,等. Visual C++程序设计习题、实验与编程实践[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前言.

C++ Programming Course Research and Textbook Construction

LIU Wei-fu, CHEN Jian-ping, WANG Chun-ming, GE Jian-fang, QIU Jian-lin, GU Hui

(Computer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

第8篇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学区领导安排我参加这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骨干教师培训,我异常的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全新、全方位的提升我的教育理念的极好的机会。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引领教学实践。

  我有幸聆听了宋祖荣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感受最深的是怀化实验学校的陈淼教师的讲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冯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

  说句实话,在应试教育似乎欲演欲烈的今天,我们,我,只是把学生当成了工作对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在学生身上“榨”分数,有多少潜力就“榨”多少,几乎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忽略了他们是活生生的小生命。记得去年快放寒假了,我和班上的四十几名学生都遭遇了病毒性咳嗽。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咳嗽,咳得上气不接下气。持续了一个月不见好。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上课,没缺学生一节课。当然在我精神带动下,我的学生带着药片来上学,也没请过半天假。我曾为我和我的学生这种坚韧的精神所感动。但听了冯教授的讲座后,我方醒悟,我错了,而且错得很残忍。因为我的“自私”——让学生期末考试考得好的成绩,摧残了孩子的健康。孩子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还学习什么?应该让孩子回家治病,病好了,挂着灿烂的笑容,带着红扑扑的脸蛋来学习,影响一点考试成绩又怎么了?健康、快乐、轻松地学习、发展,这就是生命化的教育。校园应该是一个个小生命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美好家园吧。

  二、教学研讨,促进学员发展。

  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李伟忠校长精彩的课堂教学——《慈母情深》,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充满语文韵味的好课。两位学员教师的实践课也非常精彩。他们的胆量、睿智、钻研精神,给我无穷的榜样力量。

  我们培训班共有四十多名学员,既有曾经熟悉的身影,同时也结识了许多新同行。培训活动中,我和其他学员团结互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次研讨、交流活动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消化培训,激励自身成长。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语文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后记,对该堂课的得失有所记载,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参与投稿或评比活动。

  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长流,我将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并将振奋精神、激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有幸参加了我市教育局举行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与研究、行动实践与问题解决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在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艺术、专业能力提升及职业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培训。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分外珍惜。每天我都提前到校做好准备,每节课我都认真听讲用心记笔记,每晚我都结合所学所悟总结反思自己,每次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由衷感叹!聆听专家,感叹于他们思维的缜密敏捷,观点的新颖独特,语言的风趣丰满,知识的渊博精深,经验的丰富老到,人生的洒脱从容……

  “先有认识,然后才有作为。”“高效课堂是学科课程实施中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卫东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改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及高效课堂模式有了更科学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

  “‘骨’即硬朗、风骨、风气、风趣、风格,意味着承担;‘干’指自我完善、专业精进、讲究实效,意味着创新”,教育专家梁捷对“骨干”的解释让我明确了做骨干教师的方向与途径!

  “‘智’就是‘日知’,每天学习一点知识;‘慧’就是‘彗心’,经常打扫心灵。智商是父母给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知识专用,智慧通用。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李进成专家的讲座《教师的智慧沟通艺术》教会了我如何智慧地表达如何有效地沟通。

  “教师的成长意味着,一是慢慢长大即由青涩走向从容,二是走向成熟即由从容走向个性,三是走向智慧即由充实走向快乐与智慧”,优秀教师李波用切身经历告诉我们教师如何在教研的熔炉中成长!

  四川大学教授游永恒的讲座《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方法》及《教师的职业心态与调整》既引导我们用国际视野思考中国教育,又引领我们要做一个真正优秀与幸福的语文教师!

  这些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和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无比钦佩!他们对教育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对生活、工作、学生的独特的感悟,无不拨动着我的心弦,无不触及到我的思想!我禁不住一遍遍问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现在应该怎样做?反复追问中,我在这些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话语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第一,教师应该读书修身,读书致远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习惯!读读教育经典,读读教育报刊,读读人文书籍,读读学科书籍,读读中学生写的和为中学生写的书籍,读读网络文学,“开卷有益”,语文教师应该是生活在书籍里的人,应该是“百科全书式”的人!

  第二,教师应该立足课堂立足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舞台。”正如李波老师所言,“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的教师须经过磨砺,在学识、理念、修养、心理、实践等诸方面缺一不可。如果要抽出一个具体点将这些因素统领起来,课堂教学是最合适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磨砺是全方位的,因为教学素质、教学理念、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学机智、课堂调控、教学个性、教学艺术都包含在内了。毫不起眼的课堂细节中,真实反映了教师的修养。”所以立足课堂立足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诊断、改进、提高,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三,教师应该乐于动笔乐于写作

  写作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擅长写作的老师往往能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之火、成为其动力之源。我们教师要经常自觉写工作日记教育随笔,语文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动笔写作,师生同读同写才能有效地指导引领学生,同时自己和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第四,教师应该锻炼口才智慧沟通

  口才是人的第一能力,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教师这个教书育人的职业更应该注重口才与谈吐。良好的口才与高超的沟通能力更有助于做好教学教育工作!我们教师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第五,教师应该自我总结自我反思

  米兰昆德拉在《智慧是什么》中提到:“现代的傻不是意味着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我们教师应该具有总结能力和反思意识,时时刻刻总结反思自己,时时刻刻总结反思教学,时时刻刻总结反思教育,在总结反思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第六,教师应该调整心态追求快乐

  教育是创造人生幸福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我们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要保持热情与激情,要学会欣赏与自励,要有阳光心态,要“快乐的工作,在工作中追求快乐”!

  这次培训虽然只有四天五位大家八个讲座,带给我的却是无尽的思考无尽的启示无尽的收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向他们致谢!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我会把所学所思所想所悟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去,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快乐的优秀语文教师!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我有幸参加了XX进修学校组织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会上,我们观摩了几位老师的展示课,并听取了两位教师的精彩讲座。这些课与讲座,浸润着她们对语文执著研究的心血。通过本次的学习,不仅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为我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立起了一盏指明灯。下面就本次的培训收获略谈一二。

  收获一,走进绘本,回归生活。在这六节公开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第一堂执教的二年级《走进绘本》课。对于绘本,我只在电视中或图书馆里见到过,但没有想到它还能用于学生的学习教材。在课堂上,王老师能以绘本内容为载体,配以动情的音乐和教师生动的语言,将图片、文字精美的融为一体,烘托造势,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绘本故事的氛围,让孩子们全身心的完全沉浸在其中。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有的早已泪流满面。她让学生连贯的读,对于情节的理解掌握有好处,深深的抓住孩子们的心,而这位老师的设问、旁白也很有讲究:在故事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大树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中,为什么还会高兴呢?每个同学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却又是真实的……如此深刻的思想教育,不但使孩子们深浸于爱的洗礼中,更让听课的老师感动、学习、思考。而这正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收获二,写字教学新感悟。会上,听取了XX和XX两位老师关于写字的讲座后,可谓受益扉浅。对于写字的训练,我在课堂上也经常指导,可还是对孩子们的汉字书写水平有所堪忧,听完报告后,我才深知,原来写字教学也是需要策略和方法的。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不光是一年级老师的专属,它贯穿于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师者,人之模也”,而一个语文教师的书写水平对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都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每天孩子们有一半的时间与教师共度,教师的言行时刻左右着孩子的成长。作为教师许多重要知识都需要用文字表述在黑板上,作业本上,教师自己的书写对学生而言无疑就是一块无声的样板,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必然对学生书写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写字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而普实的王老师正是如此做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节语文课,她的字都端端正正的,这无疑给孩子们的练字起到一个榜样效应。另外,练字过程是个循序渐进耐力持久的过程,并非一年级练好了就可以了,这就需要教师的策略了,老师在讲座中还谈到要对学生的写字水平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因为只有建立长效地评价机制,才会为学生的写字过程树立自信心,才会让孩子爱上写字,从而让学生坚持下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

  当然,这位教师的识字教学与另一位教师的的阅读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有一位老师所说,这次培训会,虽没有名师大家的亲临,却普实而深刻。这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的,它同样带给我沉甸甸的收获,带给我众多的思考,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我会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在自身的课堂上去实践研究,努力作有效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4

  日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为期三年的骨干教师培训在今年12月份就结束了。回首这三年的学习的历程,我有过欣喜、有过沮丧、有过激动、有过消沉……,但毫无疑问我在这多姿多彩的三年中收获了、成长了。现在我就谈谈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让我欣喜

  1、听专家讲座

  每一论的培训,欣喜都有邀请专家、名师来讲座。经过这些专家的洗脑,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第一轮培训中我聆听了xx教授的《童年如何造就一生》、《色彩性格》两个专题讲座。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入胜,让我了解到孩子的童年如何将决定孩子的一生,作为一名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学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促使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易凌峰的《新经济、新教学》讲座让我了解了经济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要想中国成为经济强国,就需要我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是我们教师肩负的巨大责任。第二轮培训听了xx老师的《有效课堂提问的几点看法》和xxx的《有效教学的涵义及实施策略》。我对有效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第三轮培训聆听xxx的《有效教学与教师经验成长》,在肖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中,我给自己找到了定位,用教育发现——去点亮孩子的自信,用教育道德——去震撼孩子的心灵,用教育精神——去影响孩子的生命。用教育技艺——去改变孩子的命运,要把上级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变为自己的追求。xxx的《浅谈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讲座中“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让我感悟颇深。教师这个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引领学生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启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曾讲过:“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做教师一定要德才兼备,自己的思想言行要给孩子做榜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

  2、观课研讨,分组研修,网络研修

  到xxxxx实验小学观摩了“生态课程”系列课例;到xxx小学观摩“有效教学”课例;到xxxx小学观摩班级读书会……参观了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感受了不同学校的特色教学,领略了一线教师的教学魅力,看到了学生的聪明好学,这一切让我激动兴奋。

  听了示范课后,请专家、教研员评课,他们的评课概括性强、全面、深刻,可以说是“站的高,望的远”。再把骨干班同学分成小组,以组为单位,对课例展开讨论,每组安排一个记录员,安排一个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还要把发言稿发到骨干教师培训班博客上。我们既倾听了专家的点评,同学之间又互相交流了经验,这样的形式能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3、下校跟岗培训

  跟岗研修是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我两次跟岗培训都是到xx市xxx小学,听指导教师xx上课,课后评课,参加了学校的校本教研,然后自己进行两次教学体验(两份教学设计、上两节课、两份课后反思);设计一次校本本研修方案。

  借助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为平台,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努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措施、规律和模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同组的同学上《草帽计》,《草帽计》本是五年级的课文,但当时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学过了课文,只好选择四年级的孩子来上。同组同学讨论《草帽计》的第一次教学设计,认为问题的太多、太碎,只要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经过修改后,教学方案就确定了。但是在课堂上教学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在课文中找出和白军的表现,并进行对比,发现孩子找不准确,找不完整。只关注我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设计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孩子的已有的知识水平,拔高了教学难度。课后,我们讨论,教师应先出示对比表,先引导孩子在文中去找出和白军的第一个不同表现,总结方法后,让孩子马上运用所学的方法,放手让孩子主动地探究。这样就能化难为易了。教学中,教师钻研的不仅仅是教材,我们更要钻研学生,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后,再钻研教材,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去思这个设计中的每个问题学生是否能跳一跳就摘到。我要牢牢记住一句话:我们的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成长。下校跟岗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让我在师德、教学、教研及教育理论等方面均能有所提升,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深化”的提升。

  二、实践引我反思

  我一直相信着这样两句话:“教学无止境,且行且思”。在集中培训中,我贪婪地吸收着各种知识,却来不及消化沉淀,我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消化各种能量。因此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有时困惑、有时茅塞顿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哪位教师可以说自己的课完美无缺,这就促使老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超越。我在备课时,不仅知道文字的表面意义,而且要知道字的后面作者为什么这么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备课要目中有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你只有了解学生,知心才能交心,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真是非常重要,我们教师的教要教在学生不知道的地方,教在学生似懂非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