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制图实训报告

制图实训报告

时间:2023-02-25 04:3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制图实训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制图实训报告

第1篇

“机械制图”是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既有系统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来达到。机械制图知识,尤其是对国标规定和机件表达方法等需要有实际案例才能理解的知识点,仅通过书本的介绍和系统性的练习,学生会产生不知在何时用、怎样用的困惑,不易真正掌握绘图和识图工作的技能。经过探索,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科学选择和设计案例,以案例带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普通学科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近两年来,我一直尝试着机械制图案例教学的探索。

三、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立项——将原机械制图的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

通过对绘图员和维修员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对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是: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能识读各种零件图和装配图。因此,“机械制图”课程关于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内容不变,但对原制图基本内容综合化,重构与整合各知识点。我们确定以一个绘图员1个工作内容为综合项目的载体,将该综合项目按照制图的基本工作程序分解为11项单个项目,再将单个项目分解为若干工作任务。如:“绘制图框和标题栏”单个项目可分解为图幅规定、字体规定、比例规定等工作任务。

(二)教案设计

绘制回转体截断体(接头)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1.项目实现目标

(1)知识目标:①国标规定的内容;②圆柱基本体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③圆柱被不同位置截切面截切后截交线的形状;④截断体尺寸标注的内容。

(2)能力目标:①能按国标规定绘制图框、标题栏;②能正确使用线型表达接头的结构;③正确绘制圆柱三视图;④正确绘制圆柱截交线;⑤合理标注截断体尺寸。

2.项目工作环境

①多媒体教室;②准备实物模型等供演示用;③教师准备塑料泡沫或橡皮泥等供学生实训使用。

3.项目任务(8项单个项目)

国标规定;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表达的方位及尺寸;常见基本体的类型;圆柱三视图的画法及特征;圆柱定形尺寸的标注内容及标注方法;圆柱截断体类型及三视图的画法;圆柱截断体尺寸标注。

(三)分阶段的具体实施

第一阶段:师生共同以任务为驱动,按照“观察—讨论—实训—点评”开展各单项工作项目的教学。内容如下:

(1)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知识。

(2)完成项目任务指导(步骤、方法等):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实训目的和要求,明确实训任务;②观察要维修零件的结构和加工过程;③学习所需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照应用;④分组讨论本案例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标注的内容;⑤在教师巡回检查或提示下,绘制草图;⑥教师评讲各组图形中的正确与错误之处;⑦根据实训任务,让每位学生在图板上进行实际绘图操作。

(3)完成项目的测评标准。①图框标题尺寸符合国标规定;②线型的使用及画法符合国标规定;③图形布局合理,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合理;④各图形正确并符合三等规律;⑤尺寸齐全并符合国标规定。

第二阶段:综合项目实训。

(1)学生根据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做好实训记录、小结,最后提交实训报告

(2)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和书面实训结果等进行实训成绩评定。

第三阶段:总结和反思。

当学生完成了一个或多个项目后,教师还应带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让学生学习教材上如何以最少的图形来表达零件结构,进一步加深其印象。

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工作能力导向课程体系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01-02

一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原因

据调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通常为工程咨询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管理部门、建筑公司等单位,主要从事技术、经营、经济、管理等工作。根据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部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从事施工企业一线施工工作的素质较差,缺乏工程师基础训练和工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即使简单地按图施工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适用期过长,“工匠型”的特征较为突出。

第二,部分从事设计工作的毕业生底子薄弱,对简单的CAD操作不甚了解,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培训,且缺乏对行业规范、设计标准知识的深层次了解。

第三,部分从事项目管理的毕业生协调能力较差,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图审查、施工图预算等工作,有些人根本无从下手,没有形成对事情的组织、控制、协调的应有能力。

第四,从事招投标工作的人员对招投标最起码的程序不清楚,缺乏对标书的审查以及信函归档的基本常识。

二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在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改革。

1.创建“4+1+1”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4”学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前4学期按照本专业学生必备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及课程实践技能。

第二,“1”学期的生产性实践能力培养。围绕本专业学生必备能力的要求,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安排生产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并达到生产要求;通过生产性实践项目的训练后,学生选择参加一种以上中级或高级工种考核,取得证书。

第三,“1”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到生产单位参加顶岗实习,使其能在生产单位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的指导下,通过真实的生产项目,更加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4+1+1”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受益。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中学到真实的本领,并能在毕业时取得双(多)证书,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建以能力为要求、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课程

根据专业岗位和技能要求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课程两大类。专业能力课程按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划分为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制图及造价软件操作能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应用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四大模块。按每一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项目与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原则安排教学进程。

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开展工程结构、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筑设备概论、电力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以及建筑结构实训、工程力学认识实习、土建综合实训及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训相应实践课程;制图及造价软件操作能力模块课程设置,包括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安装与市政工程估价、建筑结构辅助设计、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及制图与识图实训、线路测量实训、工程软件实训及计算机制图实训等相应实践课程;工程项目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应用能力模块开展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城市规划及建筑招投标实训;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开展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管理统计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及经济统计实训。

3.创建“双体系”的课程教学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长期招聘企业共同进行职业分析,根据人才培养和生产的需要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遵循理论学习、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双体系”的课程体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对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 结束语

基于工作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实施,有利于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转变;有利于把握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主要特征,使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提供便利,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的有机联系;有利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利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剑锋、王琴.基于工作项目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谭敬胜.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1(1)

[3]戴兆华、杨平.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4)

第3篇

【关键词】中职AutoCAD制图教学七字教学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与七字教学环节

七字教学环节是中职学校提出的实训课七个教学环节,这七个环节分别为:备、组、讲、范、训、评、理。“备”是指准备,准备设备与实训器材;“组”是指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讲”是指讲解,讲必要的知识点,讲操作要领、操作技巧与操作注意事项;“范”指示范;训指训练,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在操作中培养技能;“评”指教学评价,通过评价认可、肯定学生的学习与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并超越自我;“理”是整理整顿,清洁,安全等。这是一个科学的课堂结构,实践证明在中职实训课中七字教学环节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喻教于乐。

这里我将通过教学实例探索,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七字教学环节,将好的教学方法与科学的课堂结构融为一体,以期更好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将任务驱动教学融入七字教学环节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要在进行课程教学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分流,确定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子目标;根据各分目标的最终要求,进行下一层的目标分解,形成相对独立的子目标,各子目标包含一定量的操作技能模块,涉及需要学习的有关知识、基本操作方法。目标的分流使课程教学目标不断细化,使任务设计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检验任务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对于AutoCAD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学生能够绘制机械零件图,成为一个绘图员,我并不是按传统教学,一个一个命令的教学,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将之分为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辑、绘制机械零件图等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又根据学习的内容细分为几个小任务,比如二维图形绘制分为直线类图形绘制、圆圆弧类图形绘制、多边形类图形绘制、多段线、点与样条曲线等几个小任务,每个任务里面,根据任务要求选择适合图样作为课堂学习时,学生完成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达到学习知识培训技能的目的。以多边形类图形绘制为例:这个任务的目标是学会并掌握正多边形和矩形的绘制,完成学时4课时,所以我选择了如下四个图形,一个课时完成抄画一个图形。

这些学习材料的准备便是教学第一环节――备,当然还应该准备好绘图用的计算机以及相应的AutoCAD软件。

第二个环节――组,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展示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完成这个任务。通过讨论分析,我们发现还需要学习那些新知识,学会那些新的操作技能,以上面图4为例,要抄画这个图形,当中我们目前还没学习掌握的是矩形的绘制。

由此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讲,教师在此就要讲解矩形相关知识,如确定矩形的要素,还讲解绘制矩形的操作要点。这里除了讲解还需要示范,图4的抄画是本课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的示范就不是给学生画这个图,那么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矩形的绘制,我们准备另外的案例图形给学生示范。

于是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范

以完成图4 为例,这里要学会矩形绘制,我以下图的绘制作为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完成案例图形的绘制,在操作中学会矩形的绘制,到这里学生就可以实施并完成任务了。

自然我们进入到下一个环节――训

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任务实施,这时有了足够的知识准备,分小组进一步讨论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图形绘制。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入本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评

评价是学生学习很重要的环节,科学的评价可以肯定学生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当然首先得制定详细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评价,一是自己根据评分细则打分,二是小组间相互评分,三是教师点评等,然后分小组总结得失,最后完成实作报告。

完成任务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工作就结束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任务仅仅只工作的一部分,不容忽视的还有有安全、清洁卫生等,一项完整的工作,一堂完整的课还应该有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理,作好整理整顿,作好清洁,关闭设备保证安全等。

三、注意事项

对于AutoCAD机械制图这门课来说,“任务驱动法”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法”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首先要注意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因此,在进行AutoCAD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灵活地将任务驱动融合到七个环节之中,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让学生真正的学,教师真正的教。

(二)任务的提出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并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协作学习探讨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样在保证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保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重要条件。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间相互学习,多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交互,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的动态,控制学生的情绪。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七字教学环节的融合,在中职AutoCAD机械制图教学中只是一种尝试,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若能把各环节落实到位,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绘图技能,将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将大大缩短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孟照彬.当代课程设计与管理[M].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9.

[2] 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3.

[3] 张先华 《先进的教育策略》 .

第4篇

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涉及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实习基地等方面的配套实施。我们应以改革教学计划为突破口,向两极延伸,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此笔者根据技工学校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增强实践技能训练

国家教委要求各技工学校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比例为3:4:3,照此比例实施,实践证明是合理的、有效的。而当前学校教学专业课教学课时与实践课教学课时比较,专业课教学课时过多及实践课教学课时还不突出,技能训练的计划性,实施措施,实施要求仍显不力,如此发展下去,将使学生毕业后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减弱,实际操作能力仅能达到课题练习水平。为了改变当前状况,学校首先要加强对教学计划的补充和改善,从制定主体课程教学计划入手,进行教学计划优化,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增强实践技能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围绕主体课教学,编制长、中、短期教学计划

机械专业的主体课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它表现为一年级教学的“机械制图”“机械知识”,二年级教学的“机械基础”“车工工艺”“金属材料”。学校围绕主体课教学计划来制订本课的教学计划,互相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机械专业”教学计划体系。主题课教学计划系列见下表。

1.长期计划

长期计划由两个中期教学计划组成,教学计划的内容也是本专业教学大纲对主体课方面的教学要求,根据“机械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完备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实践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形式、手段、学时安排,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应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实践教学用书,一般应包括教材、讲义、实验实习指导书、技能训练指导书、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报告、设备操作手册和各类专业技术规范等。

2.中期教学计划

中期教学计划根据长期教学计划的要求,分年级分步编制,第一学年的“机械制图”课教学计划,应以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编制;第二学年讲授的“机械基础”课,应制定以实践教学为主,专业知识教学为辅的教学计划。即第一学期以实践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并重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第二学期完全以技能训练为主,编制教学计划。

3.短期教学计划

短期教学计划,以学年教学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由于短期计划是具体实施的教学计划,它要突出目的性、可操作性,教学计划要求详细、具体。如“机械制图”课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由于本学期的学生是新生,并以乡镇各学校初中学生为主,刚初中毕业,没有经过实践的锻炼,头脑中的立体概念很少,因而在投影理论的学习上感到比较费力,往往想不出形体的形状。这就要求我们在短期教学计划中,以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根据学生素质调整教材学习顺序,以技能训练巩固专业知识。

通过加强编制主体课的长、中、短期教学计划,指导、协调其他专业课教学计划的编制,来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

第5篇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1

   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

   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2

   去年十一月三号,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达涅利。在这里,我将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在这里,我将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这里,我将收获走向社会的第一笔经验。毋庸置疑,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将会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段经历将是我太多的“开始”,我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开始”变得尽可能的好,我也期待这里能够为我的“努力”提供较好的舞台。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我来达涅利实习半年了,这里提供的舞台让我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中,大多是快乐的,当然,也会有痛苦的。然而,这些快乐亦或痛苦的经历,都会让我在不断学习和历练中成长。我想,这些成长也一定会成为我以后职业生涯的一大笔宝贵财富!

   我在达涅利的实习岗位是储备干部,分在装配部门,具体从事的是相关冶金设备的装配工作,另外还要协助主管和区域长做一些维持车间良好运转的日常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识图能力;完善的装配知识;一定的钳工技能;良好的沟通水平等。通过这几个月实习,我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装配知识的掌握;二是沟通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想通过在车间实践的一些经历,讲一些我对装配工作的体会:

   1.装配工作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的伟大的同时,更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着畏惧之心,处处留意。对于从事大型设备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在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原理,遵守规范,防微杜渐,小心谨慎,把危险降低到最低。在这里工作的几个月里,我看到过一次比较大的工伤事故,感触很深,也第一次感受到工伤带来的痛心。实习期间,我也有过一次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的经历:那是在轧机底座液压缸试压的过程中发生的,记得那批液压缸正常工作时要求承受350公斤压力,为了安全起见,购买的液压缸承受的压力应该大于该值,我们在试压时会加压到450公斤压力。前几个液压缸在试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问题,到第四个的时候,所加的压力刚到400公斤,就听见“砰”的一声,液压缸炸裂了。幸亏先前老师傅提醒过我,试压有危险,操作时应该站在哪个方位会比较安全,即使这样,我还是亲眼看到了一块炸裂的小碎片,撞击到工作台后反弹并飞速从我眼前划过。那一次我真的吓到了,也从那时起,我真切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2.装配工作特别忌讳返工

   记得很清楚,在我刚进车间的前几天,带我的师傅就告诉我:装配工作最忌讳返工,装配时按照合理的顺序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做仔细,哪怕不太熟练,效率也不会太低,最怕的是做事不动脑筋,不考虑前后关系,闷头蛮干,错了重来,哪怕再熟练,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当时我也不太懂,犯了一些错误过后,才慢慢体会其中的意思。记得有一次,我在配油管时,考虑不周,直到回装管路时才发现与水管产生干涉,导致后来返工花了好长时间。类似的错误还犯过好几次,但正是这些错误让我逐渐成长。“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任何装配之前,都要先想一想,考虑全面了再动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装配工作要统筹兼顾,注重效率

   一个新的项目发到工位上,首先要统筹安排它的完成计划:哪些一定要先装配,哪些可以后装配,哪些可以并行进行,哪些一定要串行进行,哪些地方需要工时多一点,哪些地方则不需要那么多,哪些工作谁比较熟悉,哪些工作谁还不能胜任等等。只有这些统筹兼顾好了,项目执行时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装配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每个人的水平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的,对于从事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很多问题提前发现,耐心解决会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装配工作很多时候还特别注重经验的积累,设备完成的质量高低很多时候与工人的经验丰富与否有很大关系。

   在达涅利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于人沟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前辈们经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现今社会,智商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情商的高低更容易决定一个人的层次,一个人的发展前景。工作了以后,我对这些话的感受尤其深刻,对于刚从学校走出来稚气未脱的我们,情商的提高真的迫在眉睫。怎么更好的与人相处,怎么更轻松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怎么更稳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也正因为年轻我们将拥有一切”,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前半句告诫自己,对于刚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劣势,摆正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后半句激励自己,我们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迎接挑战,不惧失败,努力拼搏,前方的路可能会曲折,但一定坚信未来会迎来光明。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就注定了风雨兼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够在达涅利走的更远,更好。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掌握机械的制图与测绘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测绘实训是我们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校就根据专业情况学校开设了为期两周的实训课,我坚持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计划完成每天的实训任务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机械的设计,制造与研发 ,认真的完成好这次实训,为学好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一、实训目的

   ①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测绘技能及绘图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础;

   ②通过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的绘制,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零部件测绘能力。使自己能恰当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正确绘图,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尺寸标注及各项技术要求注写;

   ③了解简单机器的装配工艺。通过全面、系统的零部件测绘训练,培养自身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

   ④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等)。初步培养查阅标准资料的能力;

   ⑤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

   二、 实习时间地点

   20xx年3月18日到20xx年3月29日

   一号教学楼610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室

   三、实训计划

   18日、拆卸部件,熟悉台虎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画小零件草图

   19日、继续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

   20日、完成零件草图绘制,测量尺寸并标注,拟定技术要求。

   21日、 画关键部位的装配草图,修正零件草图的差错。

   22日、画装配草图

   25日、画零件图

   26日、画零件图及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27日、根据装配草图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

   28日、画装配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检查尺寸,对比所有零件的尺寸标注

   29日、写实训报告、递交作业

   四、实训过程

   1、在测绘之前,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2、学会各个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测量,运用各个尺寸计算公式来绘制图形。

   3、对不懂得地方我都经过请教同学老师进行学习和画图,确保零件图的正确性。

   4、参考书本进行尺寸的标注,以及对国家标准结合实际绘图进行实践。考虑并画出标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线和尺寸线。标注尺寸时,可再次检查零件结构形状是否表达完整、清晰。

   5、测量时应尽量从基准出发减少测量误差,尽量避免尺寸换算以减少错误,有配合关系的尺寸(配合孔轴)只测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公差值,进行查阅。

   五、设计小结

   在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中,我每天按时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每天完成计划任务后才给自己放学。在测绘中自己做到了独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在遇到问题时和同组同学互相讨论,请教其他懂得的同学。通过对安全阀的测绘,是我掌握了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画出零件图形,让我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机械制图》课中的有关知识,让我的制图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在图纸上更加正确,合理的表达出零件图形。在测绘安全阀过程中我了解懂得了一些零部件的作用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联结关系。

   我在绘图过程中发现自己画图技巧不够灵活。有时主视图复杂难以表达而俯视图或左视图较为简单些时,由于习惯我还先绘制主视图,因而给绘图带来麻烦,导致效率低。通过这次实训让我复习巩固了三视图基本画法,知道先画简单视图再利用三视图基本画法一一完成其他视图。在测绘图形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剖视图的知识不够清楚,例如,有的图形在画剖视图是有的线是否要画出连接起来自己不是很清楚。通过这一周的实训我知道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对《机械制图》课中的一些细节只是不够了解,课本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专研,同时也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第6篇

【关键词】高职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与实践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Z53),主持人:侯党社。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陕西省的当家产业[1]。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从事一线生产操作、管理的技能型人才,到2020年,职业院校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在校生规模要达到80万人,毕业生占行业企业新增员工的比例提高到38%[2]。由于社会上频频出现的“谈化色变”、“化工妖魔化”等一些误解,严重影响了化工类专业的招生和择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3]。面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加快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使专业教育“接地气、贴实际”,学生知识、技能、素质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石油化工产业生产规模大,资金、技术、人才密集,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性强,对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及物流要求高,对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有着严格要求。笔者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深入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西安庆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延安炼油厂等石油化工企业调研,查询资料,与相关高校交流研讨,就石油化工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作了研究分析。

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⑴现场操作岗位(外操),能进行化工生产一线设备操作、使用仪表、巡检记录等工作。⑵中控室操作岗位(内操),能利用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工段或车间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集中控制。⑶分析检验岗位,能对原材料、中间品、产品进行分析检验并出具报告。⑷化工设备维护与检修岗位,能对生产装置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排除故障。⑸生产质量管理岗位,能对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针对以上从事的岗位,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⑴化工单元操作技能。掌握石油化工生产具有共同物理变化特点的诸如精馏、吸收与解吸、传热、流体输送、蒸发系统等化工单元操作技能。⑵化工反应过程运行和控制技能。掌握石油化工生产具有共同化学变化特点的基本过程,如氧化、还原、氢化、脱氢、硝化、磺化、胺化、烷基化、酯化、裂化、聚合等。⑶化学检验工技能。掌握常规分析检验原理和方法,正确使用仪器,并能分析检验检测原料、成品、半成品及其他化学品的成分和含量,为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监督提供支撑。⑷化工仪表使用技能。熟练使用液位计、流量计、压力计、温度计等现场化工仪表,并用其操作DCS和PLC控制系统等。⑸化工生产常用设备使用维护技能。能操作与维护工艺阀门、气液体贮罐、过滤器、泵、压缩机、反应釜等,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⑹识图和制图技能。会识读工艺方块图、PFD 图、PID 图、管道单线图,会识读与绘制设备简图,会绘制工艺流程图等。⑺化工安全生产技能。会使用安全设施,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洗眼器,会选择使用灭火器材,会操作ESD系统等操作技能。⑻职业岗位综合技能。具有一定的数字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等。

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调研和实践,结合专业知识的逻辑性,构建了我校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两主体、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两主体”是指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三段式”是指在教学组织方面,实行三个阶段的教学。第一阶段(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学生通过基础化学、化工制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过程控制技术和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操作和分析检测技能、识图和制图技能、化工单元操作技能、化工仪表使用技能以及数字应用和文字写作技能等。第二阶段(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通过石油炼制、反应过程与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油品分析、设备维修、化工安全与环保等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工艺运行、设备维护、油品分析、产品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等岗位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第六学期)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特点、规律、理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以及岗位工作能力。三段式以螺旋递进的方式逐步达到培养目标,后一阶段的技能培养既包括前一阶段培养内容,又是前一阶段的提高。通过校企双方三年的联合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成为能熟练操作生产运行、有发展潜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首先,在校企双方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石化行业职业标准、企业生产特点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大力整合教学内容,将生产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校内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实行教师团队化教学、学生合作式学习、师生互动式交流、校企一体化育人[4]。第三,加强主干专业教学资源库及精品课程建设,包括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习题库以及网上辅导答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良好的资源平台,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双专业带头人建设。学院与石化企业密切合作,聘请企业专家与学院专业带头人形成校企合作双带头人机制。专业带头人要掌握先进的职教理论和专业建设理念,了解石化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能力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有较强的专业建设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及管理能力。二是推进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本专业优秀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通过上岗锻炼、进修培训、教学研究、课程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等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三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安排教师每年到大型化工企业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实践锻炼,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国内外各种新技术培训和认证考试,组织教师参与政府或行业发展规划、化工企业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使教师成为行业技术能手,不仅是讲师还是培训师和教练。四是增强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的频率和水平,培养出一支具有现代化教学思想,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能够熟练收集、整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队伍。

3.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以石油化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由虚拟职业技能环境和真实职业技能环境两部分组成,具备教学、实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注重建设实际生产装置与仿真操作结合、手动操作与集散控制操作兼顾的实训室,形成框架完整、设备先进、融仿真演练与实际操作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确保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化,技能训练生产化和教学环境企业化。

4.建立科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要组建一个由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校系教学督导组、教师、学生信息员共同组成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掌握教学实际状态,了解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和工作体会,了解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其次,要积极引入独立于政府和学校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使信息反馈更全面、更客观,评价更专业、公正。第三,成立由专家、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组成的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机构,综合分析多渠道反馈的信息,严谨公正地判断人才培养质量,提交报告作为学校科学决策的依据,引导教学主导者教师(师傅)的反思,激励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增强学习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两主体、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该专业先后被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陕西省重点专业和陕西省高职院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首届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0门,编写国家规划和校本教材6部,60余篇,多篇被SCI或EI收录,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和校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项。专业实训基地是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学生先后获2010年、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化工生产技术大赛高职组团体三等奖, 2012年、2013年、2015年陕西省化工生产技术大赛高职组团体二等奖,职业资格考证一次性通过率99%,毕业生连续四年就业率100%。由于毕业生的良好表现,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我校在该专业联合开办全额奖学金班,定向培养员工,学生三年学费由企业全额承担。

结语

“两主体、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校企两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为石油化工行业培养了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并能够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石化产业结构的升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仍需在培养模式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六大支柱产业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力量》,《陕西日报》2014年12月26日。

[2]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石油和化工行业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2015年1月。

[3]孟凡华:《石化行业人才培养要“接地气”》,《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6期,第56-57页。

第7篇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图形技术广泛应用到各项工程设计与制图领域,由于AutoDesk公司开发的AutoCAD软件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开放性与实用性, 使得每一个要想从事这一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必须拥有熟练应用这一软件的能力。因此,我国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专门在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设置了《工程CAD》课程。该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绘图软件AutoCAD和传统建筑制图结合的产物,是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2 消防工程CAD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传统高等教育CAD教学模式,不论是从选取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我们在几个专业同时开设工程CAD课程,在开始开设该课程之初,从方便教学的角度出发,一般来说,我们教学都是依照选择的教材内容来安排的,通常是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课,即CAD的基本绘图环境设置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高级绘图与编辑命令文字图块尺寸标注图形打印与输出简单三维操。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分别的介绍每个命令的定义、概念和其操作步骤,所举的一些实例也多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工程图形。教师先讲解命令,再让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图形依次操作。学生即使掌握了命令的操作,在出现图形变化或者专业图形绘制方面灵活运用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传统CAD教学模式多是将讲练分离,即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进行CAD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甚至有时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会间隔好几天。如此一来,学生上实践课时,由于笔记记录不全或整理不及时或不记笔记而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出现把教师理论讲授的内容与例题不能应用到上机操作中。造成上机辅导时更费力,一些学生本来在理论课勉强接受的知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也忘记了,不仅造成学生对该课程没有了兴趣,也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再次,由于受所选教材限制,刚开课时的消防工程CAD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建筑CAD基本命令介绍时多使用基本机械零部件图纸、建筑构配件图偏多,这无论是在广泛发行的工程CAD教材(或建筑CAD教材)还是有关CAD的资格考试用书中均能反映出来,对于本院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更多是应该获得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与系统图的机会,相对于简单独立的对他们进行机械零部件、楼梯、阳台、各种门窗图纸的绘制过程进行教学。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在后续课程及校外实训中具体应用的消防工程施工图纸中所遇到的图纸问题的讲授,而专业性的针对性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该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还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由于该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必须丰富考核方法,避免单一的考核方法。

3 高职消防工程CAD教学改革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可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再加上消防工程CAD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对消防工程CAD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课教学,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3.1 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清楚学习消防工程CAD课程未来的的职业目标,经分析发现学习该课程未来的就业方向一般是专业绘图员、施工员、预算员与设计员等,这些职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很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主要要求掌握平面图形与正面斜轴测图的绘制方法,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也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即正等测图形的绘制基本方法。达到绘制消防工程平面图与消防构配件立体图形绘制的知识、能力与德育目标。即:

①知识目标――掌握CAD知识,学会绘制消防工程图的方法和步骤。

②能力目标――具有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与输出消防工程图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养成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与学习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故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消防工程CAD教学以消防工程平面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基本目标,以立体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发展方向。为实现上述目标,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中最根本的是对建筑制图标准和相关的消防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的熟悉以及在相关图纸绘图过程中有效实现。

3.2 课程内容选取

现阶段,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消防工程CAD课程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都比较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上,忽视了教学应用的重要性,这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一致,所以我们应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应用要求,如在教学实践中在强化二维图形的绘制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三维图形绘制的教学内容,而通过三维图形的绘制过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对CAD软件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消防工程绘图能力的训练,强化消防工程制图标准应用,深化消防工程标注式样系统化设置,注重区分消防工程中非标零件图纸与大建筑类图纸(包括各类消防工程图纸)等图形在尺寸标注样式上设置的区别。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的,一般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图的绘制来组织教学,以精选出的实例为中心。在具体工程实例的绘制过程中讲解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最好不要单独讲解和练习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原因是每个CAD绘图与编辑命令都包含若干子命令,而子命令使用的便捷要根据具体绘图过程与熟练程度来逐步把握。同时,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在演示讲解中应尽量增加实际操作的讲解时间,命令使用简洁,直奔主题;减少文字理论的介绍时间,保证学生上机实操的时间。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绘制实例图,随着数量的增加,量变会产生质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并且学生在不断绘制实例图的过程中也会得到一种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职业教育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是围绕实际的工作展开的,因此应该保证职业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在CAD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必须依照职业的工作工程展开教学和学习过程。我们可以以真实和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选取典型的消防工程图例、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消防工程系统图、消防工程剖面图和节点详图为实现目标,通过建立特定的学习情境,确定科学的课程方案,再加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来完成整个的课程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都会把教学过程的实施分成掌握基本命令的使用、综合运用基本命令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纸和利用CAD软件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CAD命令的最基本的子命令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法实现。在讲授第一阶段的知识时,可以将实例图中消防给排水图例、通风与防排烟图例、火灾自动报警图例、门、窗、楼梯、细部构造详图等简单又可独立绘制的图形来训练学生,同时也应该把这些绘制的图形保存下来,以便第二阶段的学习使用。第二阶段,鼓励学生依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套完整的消防工程施工图(包括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等)的绘制工作,在绘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CAD命令,注意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绘制,准确并高效的完成消防工程施工图。

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坚持应用专项实训周的训练模式教学。在传统的CAD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专业特色;二是教学后没有进行系统的专项实训。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实行的主要是分散式教学,难以进行连续的强化训练,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所以在第三阶段,每个课程结束后,我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项实训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利用《消防工程CAD》课程的专项实训周进行综合设计训练,既有手工绘图到CAD图纸的转化训练,又有让学生按教师给出的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的平面布置草图方案,自己设计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布局、完成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从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详图的设计及绘制。最后打印输出图纸,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纸的实践能力,也在绘制图纸的过程中,使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验证,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绘图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3.3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3.3.1 整体教学思路的提出与应用

对于工程类高职学生,要求到工作岗位后,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教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工程CAD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一直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给学生灌输CAD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为了改革这个教学模式,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整个消防工程CAD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分成两条主线。

教师:教师设计制图任务布置制图任务普遍示范与个别辅导对完成情况及表现进行点评考核评定成绩课后强化绘制与编辑子命令辅导。

学生:学生接收制图任务分析讨论任务学生实际操作制图提出问题完成绘制任务图纸展示相互评价图纸改进绘制与编辑命令质疑。学生完成整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过程中能力逐渐增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能力。

3.3.2 教学模式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工程案例任务驱动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教师精讲优化命令指导”过程或其交叉过程,实现“练、学、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分析理解绘图任务,学生找到图形绘制过程的全部或部分解决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图形绘制过程的同时,理解CAD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甚至系统命令的定义、操作方法与优化的操作步骤,学生会对涉及的由浅入深CAD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有,消防工程CAD实际操作性很强,所以上机操作练习是消防工程CAD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把感性知识及时通过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转变成一种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讲练分离”的,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练、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机房内完成整个的教与学工程,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把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教师,及时的解决掉自己的难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3.3.3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成立学生CAD协会,实施差异性辅导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的特殊性,它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应该多多的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查阅相关的CAD网站(本院的省级消防工程CAD精品课网站,通用工程CAD、建筑CAD、天正视频教学网站)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没有任何的时空限制。

另外,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CAD命令的理论知识时采用 “提出问题(任务)分析、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的策略:明确目标学生助教示范操作教师写出操作步骤学生练习知识整合小结评价。成立学生CAD协会,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理解与独立运用CAD知识开拓思路,解决更深层次的绘图技巧。在辅导学生上机时,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制图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不同,对学生实行应差异性辅导。再加上由于计算机消防工程图形绘制从整体上讲虽然有很多的标准,但是并没有具体到每个细节。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每个细节的标准性,主要从整体上讲图形绘制的方式是有序的、科学的即可,在这个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3.4 课证结合

教育部曾经发文要求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尽量保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有“双证书”,使每个毕业生都具备直接上岗的实力。由于考取CAD中级绘图员证书费用并不高,再加上没有工作年限的制约,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更加利于就业。课证结合的实施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还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有了这个意识就能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本院从开设消防工程CAD课程到现在,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考核方式

经实践证明,只重视卷面考试结果的传统CAD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单一、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已不适用于当前高职教育。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不仅要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考核相关的实践能力,我们主张从绘图信息整理,图形绘制过程与结果、制图标准的理解与表达及交流,学习过程的态度等方面与绘图成果评价结合,评价手段多样化、主体特殊化,全面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实现虚拟真实职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考核。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周,通过建筑构配件图纸、建筑施工图、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消防工程系统图、综合布线图、消防弱电施工平面图的分组绘制,增强学生工程的协调能力训练。全面锻炼、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和学习能动性;通过对实训报告的编写,把手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通过抽选答辩与上机抽查测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实训室;教学

1.BIM概述

随着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相继出现,工艺复杂的建筑物层出不穷,工程造价行业的业务规模和需求也相应的迅速扩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等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根本上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工程造价行业准备好了充足的技术保证。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的模型,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造价的数字化方法[1]。它具有参数化建模可视化和虚拟施工等强大功能,并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建筑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BIM技术的应用给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现状

2.1造价管理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动静管理相结合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即由各地区的主管部门统一编制工程预算定额,分阶段的调整市场价格,定期公布指导性系数,然后由各地区的工程造价机构编制、审查和确定工程项目的造价[2]。这种管理办法基本适应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制约着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2算量计价手段

在计算机未普及之前,工程造价人员根据图纸、预算定额和计算规则手工计算工程量,然后根据市场行情编制出预算报表,形成工程造价文件,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较低且劳动强度较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与逐步走向成熟,广联达、神机妙算等计价软件的可自动套价,使造价人员在工程量计算上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专业技术人员开始进行三维算量软件的研发与应用,使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进信息化时代[3]。

3.BIM实训室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课程体系主要由工程技术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组成。由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往往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尹贻林教授在《世界工程造价学科发展报告》一书中指出,在学科教育和具体应用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刚毕业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能力上,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再学习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4]。其根本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能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情境。以BIM实训室为平台,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改变相关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薄弱的局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校两年时间内先后学习《CAD 制图》、《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现进行改革,加入BIM实训室操作环节。《CAD 制图》课程结束后,用4课时时间,练习建模。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设计软件绘图,在电脑中绘制出符合拟建建筑的施工图形,包括平、立、剖、局部造型等图样以及尺寸标注,同时应辅以装饰装修材料说明,形成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完成后,用4课时时间,练习土建工程算量。利用土建工程软件对工程施工图进行建模,快速准确计算土建工程量(包括建筑、结构和钢筋等),与手算结果对比。《安装工程预算》课程完成后,用4课时时间,练习安装工程算量。利用建筑的BIM关系,将土建计量的模型或建筑设计建模和结构设计及分析建模的模型,导入安装工程计量软件中,在模型中进行管线和设备建模,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和模型的完整,通过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安装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与手算结果对比。《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完成后,用4学时,练习计算工程造价。在土建或安装工程分部分项的工程量的基础上,利用造价计算软件将工程量数据进行对应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消耗进行分析计算,辅以相应的单价、管理费、利润、税金等,就可以得到分部分项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消耗和工程造价。学生顶岗实习前,用4周时间练习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建筑物的工程造价,能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在BIM实训室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教师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提出任务。(2)学生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订问题解决计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4)教师进行整体性评价[5]。

4.结语

在BIM实训室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BIM的特点,将真实复杂的预算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在BIM平台上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得学生能进行协商与互助,通过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能更加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BIM实训室的创建较好地解决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实际操作环节落实学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培养出了既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又与社会实践相接轨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在建筑业的位置、评价体系及可能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

[2]孟森,刘欣,张世洋.浅谈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2012,44(5):74-78.

[3]张利歌.基于BIM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科学,2013,18:247.

第9篇

1.《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特点分析

1.1教学难度较大

一方面,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十分丰富。物流机械设备涉及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现代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本课程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包装设备、集装单元化设备、仓储设备、装卸搬运设备、运输设备、流通加工设备、物流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的类型、性能参数、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及选用和配置等内容进行讲解,知识点多且跨越度较大,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中为数不多的与机械专业知识关联性较强的课程。

另一方面,国内目前高校设置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系多为管理类、商学院类(参见表1),且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为文理兼收,导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缺失力学、制图基础、机械原理等前设课程的基础,兼之欠缺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反映学习有难度,进而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1.2校内实训条件有限

基于前述情况,《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结合直观演示法、参观教学法或者实训法等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然而物流机械设备种类繁多,随着物流机械设备技术朝着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新装备、新技术层出不穷,设备更新速度很快,一所高校往往无法同时具备各式各样的设备作实训之用,同时建设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场地,占地面积大、设备购置成本花费不菲,使在校内开展实训条件受限(参见图1)。

1.3校外实习安排困难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实习验证和掌握课程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呈现多元化,涵盖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符合物流是复合型生产服务业的特点(参见表2)。但反映出一些问题,如单个企业的实习基地提供的有效岗位不足;单个物流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种类有限,导致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不衔接,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学生到企业实习,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形成一定干扰,导致有的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以上因素导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面临诸多困难。

2.《物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改变

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开始讲授时,应充分考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基础,适当为学生补充部分识图和机械基础知识,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物流机械设备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应通过就地取材、网络收集、与设备厂商联系等手段逐步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并及时更新。

2.2适当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加强教与学的双向交流。笔者从与企业的科研合作项目中归纳凝练出若干案例,如邮政快递企业邮件处理流水线设计、制药企业成品仓库设备系统设计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对企业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加深对物流机械设备在物流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的实践认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引入研究性学习

学生自愿组合,一般4~5人为一组,由教师设置任务场景,学生通过自主分工,独立完成资料收集与分析、关键信息提炼、解决方案设计及整合工作,最后撰写书面报告并形成PPT,最后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并打分,以此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研究性学习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书本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强化各种能力,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实训内容。在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可考虑引入物流机械设备模拟操作实训软件和仿真教学,在模拟实训和仿真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物流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和企业物质资源优势,探索建设“校企合作”办学合适模式,结合企业需求和教学要求,与校外企业联合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

第10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实训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4102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工艺设计、数控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产品质量检测等等行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综合实训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今后能在上述岗位上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支撑。如何针对该专业的特点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对该门课程构建一个良好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的组合系统,通常具有目标、内容和过程三个要素。因此,机制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也可由目标要素、内容要素(结构要素)和过程要素三大部分构成。

1机制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目标要素

综合实训是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前的一门综合型设计与实践训练课程,安排在大学教学的最后一学年,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训的开展让学生获得实践知识、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和创新。同时综合实训的训练项目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要以项目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也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生产的能力。

2机制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要素

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在其结构形成过程中,应确立起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形式。针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特点,我们在构建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结构形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教学重点应该转移到强化应用上,同时实训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据较大的比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其二,综合实训的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能够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串起来。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计划中,各类专业课中的实践课都是根据相关课程分布在各个学期中进行的,相应的实验内容比较单一,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也不够,不够系统,学生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试验。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故在设置实训内容的时候必须将各个单一工种用产品串接起来,这样的话学生得到地就不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具有完整过程的工程概念,在综合设计与综合实训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本报告可对机械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和制造技术实习进行一次全面总结。结合以上所提到的问题,针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故建议构建如下的结构形式:以小班为单位,自主选择实训产品,项目要求难度适当、与机械相关。在产品确定之后,再将学生以实训产品的主要零件分成若干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至少负责一件以上的零件设计制造,每个小组分别完成自己的实训任务,最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产品的验收。以产品研制的四个过程(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试制、分析总结),将综合实训也分为相应四个阶段。下表为主要实训阶段及教学要求。

表1实训的四个阶段

序号1实训

阶段1主要内容1基本要求1涉及课程11产品

设计1针对某选定的实训项目设计出完整的产品工程图和相关技术参数11、选择一个原理结构最优,又符合实际加工能力的方案作为选定的产品

2、严格按照工程实际要求完成装配图1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CAD/CAM21工艺

设计1设计相应零件的工程图,工艺规程设计,编制出零件制造的工艺文件11、分析产品装配图,了解所设计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功用,对该零件提出技术要求,分析其主要技术关键和应相应采取的工艺措施

2、工艺审查,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

3、编制工艺文件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1加工

试制1操作机床验证本人所编工艺工序、按分工、逐步加工实训零件11、熟悉工艺文件中选定的机床设备的操作、听从指挥、严格按照要求,安全操作机床

2、按照本人所编工艺文件,逐步加工实训零件

3、对于数控机床应进行数值计算,逐断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并输入CNC装置的存储器中,再进行加工1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编程41组装调

试及分

析1组装调试实训产品、实训报告撰写11、对加工出的零件进行质量检测、如尺寸检测、形位误差、粗糙度的检测等等

2、以班级为单位将实训产品装配组装

3、整理实训报告:装配图、工序卡片、技术问题、处理结果及个人体会1产品质量检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机制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过程要素

课程体系过程要素是从动态角度来看课程体系的要素构成,具体包括课程体系实施和评价两个部分。关于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实施,学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具备实训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多种形式,合理选择校内或校外实训场地,以确保实训环节的正常进行。同时,指导老师是保证综合实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同时学生和教师可以采取双向选择原则。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以往在考核学生的实践环节时一般更注重结果,指导老师通过批改实习报告、到课率及现场操作来考核学生,但是综合实训课程相对于以往的实践环节来说,过程持续时间更长,指导老师不能随时盯着每个学生,这就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放松自己,平时不好好钻研,到最后要交成果的时候敷衍了事、实训报告也会存在少许抄袭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学生评价体系。与一般的实践环节一样,综合实训的成绩还是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等次单独记入成绩档案,而等级的评定不再是仅仅通过实训报告、现场操作来进行,还要增加答辩环节,具体操作是通过学生陈述自己的设计过程及现场老师提问来给出相应的成绩,如果说答辩成绩不合格,那么整个实训成绩也不合格,也就是说该环节具有一票否决制,增设这一环节并加大成绩比例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设计的产品完全理解掌握。整个评价过程可以由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这样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可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虽然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但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备的教师评价体系。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训各环节中教师应明确遵循的质量标准及要求,再由实践教学督导员进行全程监督检查,除了要检查实践教学的完成情况外,还要重点检查教学质量,再结合学生评教结果,以及同本人见面,最终为指导老师进行打分评价。该评价结果将被纳入年度考核之中。

4结束语

本文根据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方案,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构建了机制专业综合实训的课程体系,旨在更好的解决该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确保通过综合实训、学生能够真正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登明,刘亚磊,刘明尧.提高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06,(02).

[2]李大磊,李锋,张建立.机械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7).

[3]于化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2325.

[4]张宝昌,刘海峰.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48250.

第11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办学模式 高技能 培养

一、发挥五年一贯学制优势,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迅速且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强弱电相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是“宽口径”专业。据调查,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而江苏省的加工生产企业更多,电气自动化高职高专人才需求数量更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及专业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在对江苏地区各类相关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面分析职业岗位对高职学生专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制定了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自然衔接。

中职培养目标(我校):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电气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的中等电气技能人才。

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我校):

培养面向电气自动化行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年制高职培养目标(××高职院):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控制基本理论,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常用生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的技能型和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从上述三个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看出,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能型人才,突出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注重的是一线的生产实施和组织。考虑到江苏电气企业生产的实际,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的匮乏,可适当担负一些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五年制高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并适当提高了技能操作的技术含量,学生能担任一定的生产设计工作,通过较长时间的综合训练,更加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目标;三年制高职相对目标定得更高,接近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由于学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只能是具有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所以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综上所述,由于五年制独特的学制优势,使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现实,我校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高级工证书的获取率接近90%(前提是获得中级证书、间隔两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二、强化中高职课程的沟通与衔接,统筹安排,避免教学内容的断层与重复

我们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究了电气自动化领域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树立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建立了以技术体系为主的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实行课程综合化;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课题化或项目化);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实行项目化。统筹规划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有效避免了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断层和重复现象。

中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专业英语、电机与电气控制、PLC、电子CAD、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工厂供电、钳工实训、电子实训、电工实训、电机拆装实训、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级、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五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我校):

专业基础理论类课程模块:机械常识、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基础;专业技术类课程模块: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编程及应用技术、单片机接口及应用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电气制图及CAD技术;技能训练类课程模块:钳工技术训练、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工测量)、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气传动及调速系统实训、维修电工中高级实训、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三年制高职开设的主要课程(××高职院):

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电子设备结构工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调速技术、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英语等专业课程。

分析以上课程设置情况,中职与三年制高职有接近70%的课程是重复的,而且有许多内容完全相同。而五年制高职采用五年一贯制统筹设置课程,按照工作任务和生产流程组织教学内容,有效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中的重复和断层现象,并且增加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另外,五年一贯制高职若与三年制高职相比,则更具有效性。我校五年一贯制课时总计为5484学时,其中公共文化课学时为1330学时,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时为2080学时,选修课时为614学时,企业实践课时为1310学时,毕业设计课时为150学时,入学教育与军训课时为60学时。从课时分配情况来看,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弱于普通专科,而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则明显强于普通专科。

三、高水平的校内外实训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

根据五年制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的要求,我校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技能”的原则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必要途径,通过实训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电气自动化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我校建立了由辅实践课程、专业基础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毕业设计及实习制作实践课程等四个系列构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第一系列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编程能力和使用计算机作图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平台;第二系列的实践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基础,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初步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在实践中了解、认识、理解各类电子、电气元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达到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三系列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面对问题独立思考、制定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能力,达到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标准;第四系列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制作等实习实践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及企业需求,制定相应的实习任务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个过程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能力,并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科学报告的能力,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

第12篇

关键词: 焊接产品制作 质量意识 工序保证

焊接产品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过程,包含制作前图纸的绘制、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构件的加工、构件的配装与焊接、焊后的处理与检验等工序。焊接各工序的质量活动组成了焊接质量生产活动。

学生制作产品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为了增强学生质量意识,使产品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指标,应从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抓起,采取各种管理手段实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制作焊接产品的质量,必须在管理体制上建立一套有效的、便于操作的焊接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焊接产品质量。下面笔者就学生焊接创新实习中焊接产品的制作,谈谈如何提高学生制作焊接产品的质量。

1.制作焊接产品前的思想发动

1.1思想发动的必要性

学生没有进入工厂进行实际生产,对于控制产品质量意识比较淡薄。“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向主要取决于意识的引导作用。思想控制行为,人的一切行为表现都受到思想观念的控制。企业要发展,离不开人,离不开指导人进行行为活动“意识”。目前,技工院校学生学习阶段的各科课程相对独立,缺乏对产品质量意识系统的培养,造成制造过程中质量意识不强。事实证明:技术因素并不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意识是关键因素。很多不合格品的出现,大多都是由于一时疏忽、不尽心,或者是侥幸心理造成的,这些都说明:学生的观念意识及工作态度是何等重要。

1.2学生在制造中对产品质量的误区

学校对学习的评分标准,只有少于60分才是不合格的,而对产品质量而言,90分的工件在工厂里也是不合格产品,会因为质量不合格受到处罚,但在学校评为优秀的作品,学生会因为成绩不错而受到表扬,导致学生沾沾自喜,形成允许在操作中犯小错误的认识,这样误导了学生,使学生放松了对质量高标准的追求。认识上的差异,恰恰是学生选手在比赛中常常会粗心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产品质量意识的根源。质量意识强的人就会重视质量,对质量工作抱有积极态度,在接受新任务时,就会积极考虑新任务的质量问题。

1.3增强学生质量意识

心理学认为,质量意识关系与质量相关的知、情、意三个方面。强化质量意识,先要改变对质量的看法,学生的操作目标要从原来争取90分以上的标准,提高到在工厂加工工件的质量要求,认识到没有达到100分的工件就是不合格产品。观念上的更新带来认识上的改变,在练习时,选手就不会因为做得快觉得出现了一点错误关系不大,因为没有达到产品质量要求,主动找原因想办法,克服困难,达到符合加工要求的操作目标。

2.工序上保证

2.1图纸的绘制

兴趣是影响学生对一门课程学习行为强度的关键因素。工程制图与AutoCAD和相应的工程制图实训课程教材大多偏重基本制图理论与AutoCAD绘图软件的学习,而对焊接专业相关图纸涉及不多,相对枯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产品,学生通过完成焊接产品图纸的绘制,将课堂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同时,学生在完成实际产品图纸的绘制后,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兴趣会逐渐提高。此外,采用小组分工形式完成课程任务,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训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每个学生完成所有焊接产品图纸的绘制难度较大。加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课程任务的完成采用分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焊接产品图纸。其中不同小组间的图纸不同,同一小组每个成员间的项目任务也不同。每个成员在完成自己图纸绘制任务的同时,与本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本组所有图纸的绘制。学生在绘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单独指导,在课堂上统一讲解一些共性的问题。即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主动性的同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

2.2工艺的安排

在焊接产品制作中对焊接质量的要求较高。焊接工艺评定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后,将结果填入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一份完整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应记录评定试验时所使用的全部焊接重要参数和各项性能试验结果。内容包括下列各项:评定报告编号及相对应的焊接工艺规程设计书编号;评定项目的名称;评定试验采用的焊接工艺方法和焊接位置;所依据的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编号;产品制造规程或技术条件编号;操作技术参数。在试板焊接中监控或检测的操作技术参数应作记录;评定结论。

2.3工装设计

简单焊接工装的设计:有些焊接件可能比较大,或者是有一些角焊缝,或者是环焊缝,全位置焊接比较困难,需要采用一定的工装,使其处于有利的位置进行焊接,比如学生在制作产品时遇到的批量产品的焊接,焊接时要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因此学生要利用车间现有的材料及设备设计一个简单的工装,进行焊接,保证每个焊接的一致性。学生要利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方能制作。

2.4构件的加工

前期准备工作:(1)根据施工图制订整个制作详细的材料备料计划。拿到材料后,严格按规范进行复试。(2)通过对现场实测所得数据的分析,调整加工量,满足质量的整体要求,降低构件后期安装的难度。(3)为确保钢完成后端部尺寸满足制作要求,明确构件加工的具体技术参数。(4)做出构件分析表及零部件小样分析图,详化图纸,明确加工制作精度要求。(5)在制作加工现场,满足制作要求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的处理、整体刚度、平整度等必须符合工程构件加工制作的需要。(6)根据小样分析图表,施工班组进行下料加工。操作时,结合材料特点预留加工余量,一般控制在200~500mm,保证构件成型后的整体弧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7)在操作钢平台上根据工程技术数据,按1∶1制作胎具;胎具制作时,在原有弧度的基础上应预加收缩量100~150mm,避免因钢材弹性特性而在零部件出胎具后发生变形,增加必要的保护设施,防止材料发生局部凹陷或变形。

2.5构件装配与焊接

构件装配:(1)在操作平台的另一侧,根据工程的实际弧度尺寸,放设零部件的矫正胎具。(2)火焰进行矫正,保证其实际尺寸。(3)零部件完成后,对照施工图制作构件的组装胎具,将对应的零部件进行摆放、点焊,完成构件组装。(4)构件组装完成并按各项数据检查无误后,应在其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固定支架,防止出胎具后发生变形。

构件焊接:(1)在开始焊接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2)拼接接头应选用V形坡口。(3)接头的坡口正式加工前,必须进行试切割和预组装,确保接头坡口形状与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4)结合各方条件与特点,采用CO■气体保护焊,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2.6焊后检验

焊接质量在焊接结构质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焊接产品的最后屏障——焊后检验是焊接产品的最紧要的一道关卡,它的疏忽将造成不合格品直接进入下道工序,从而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外观检验,焊缝的外观检验可用肉眼及放大镜检验。

目视检验的项目:(1)清理质量。所有焊缝及其边缘应无熔渣、飞溅及阻碍外观检查的附着物。(2)几何形状检查。重点检查焊缝与母材连接处及焊缝形状和尺寸急剧变化的部位。焊缝应完整,连接处应圆滑过渡。焊缝高低、宽窄及结晶鱼鳞纹应均匀变化。(3)伤痕补焊。目视检验若发现裂纹、夹渣、焊瘤等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则应清除、补焊或修磨,使焊缝表面的质量符合要求。焊缝尺寸的检验焊缝尺寸的检验是按图样标注尺寸或技术标准规定的尺寸对实物进行测量检查。

教师根据各组的焊接质量给予评价,指导学生练习,克服操作中的随意性,使操作技能训练趋于规范化和稳定焊接质量,学生再讨论总结,写在卡片上,严格执行,学生按照制定的工艺卡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工艺卡中的工艺参数。进一步强化学生质量意识,培养良好工艺作风,建立学习—应用—检验—再学习的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