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1 22:2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条标准,城市学生尚且难以达到,农村学生自不待言,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家庭藏书少,即使有书,大多也不适合儿童阅读;二是学生年龄小,辨别能力和自制力较弱,容易把目光投向游戏机、手机、电视、影碟等音像媒体,喜欢课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三是学生中“留守孩”比例高,家中老人无力引领、指导其阅读。
面对如此现状,农村小学教师该如何让学生“有书读”并“爱阅读”,进而了解“怎么读”呢?
一、创造条件,降低阅读成本
1.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应尽可能建立图书馆、阅览室。
2.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书带进校园,与同学相互交换阅读。一个学生有一本书,就等于全班同学每人都有这本书。
3.教师购买部分优秀的、适合儿童的书籍,供学生传阅。
4.组织学生集中购书。批发总比零售便宜,集中购书可以以较低的单价成交。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故事激趣。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经典童话故事。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农村孩子来说,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述,往往能让他们浮想联翩。讲到精彩处,教师可以戛然而止,让他们猜想剩余情节。利用学生迫切想知道故事结局的心理,教师可以拿出书告诉他们,结局就在这本书里,这样就能激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2.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教师常给学生讲一些农家子弟读书成才的故事,可以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排除身为农家子弟的自卑感。当然,老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自己要先读;每天学生集体阅读时,教师放下别的事,手捧一卷书跟他们一起沉浸在书海中——这样学生就乐意跟教师交流读书的感受,从而喜欢上阅读。
3.环境激趣。适宜的环境布置,可以刺激人的阅读愿望,如在校园文化栏、教室内外墙张贴读书名言、读书谚语等。安静的教室及静谧的树林,都是绝佳的读书场所.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起别的同学好学。”此外,组织学生参观大的书店和大型图书馆,让学生感受书海之浩瀚,也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4.奖励激趣。以笔者带的班为例,笔者在班里设立了很多奖项,如“小小书迷”“读书之星”“进步之星”“小博士”“故事大王”等。获得这些荣誉的学生,有机会从老师手里得到最新图书的阅读权,读书自然更积极;其他学生在羡慕的同时,也会暗下决心多读书。由此,全班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
5.沟通激趣。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每月举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借鉴其他同学的阅读经验、阅读方法,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三、推荐读物,保持阅读兴趣
依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读物有以下思路:
1.帮助学生深化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动手试一试》等课文之前,可指导学生读有关书籍,使他们对张衡、爱迪生、居里夫人等名人有初步的了解;教学《恐龙的灭绝》《太空生活趣事多》之前,可向学生推荐介绍恐龙和太空知识的书籍;教学完《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以后,可指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动物童话》;教学完《阿德的梦》,可向他们推荐阅读连环画。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000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等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没书可读
我对学校小学部作了调查,目前有小学生435人,40余名教师.我对五年级55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是3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1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学生没书可读,自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1.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当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缺陷.就以我学校教师情况为例,学校有40余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九名教师都是四十岁已过的人,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知识底子薄弱.个别教师还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方法的不妥,是导致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此等现象在偏远的农村小学是普篇存在的.
1.3学生阅读的不良习惯
由于学生得不到的正确方法,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2.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2.1学校建立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普九期间,上级部门要求小学要有”四室”,其中”两室”就是读书室和阅览室,尽管本县通过了省、市部门的验收,但据笔者所知,农村小学只有乡中心小学建立起了读书室,但大多数书籍是过时的、价值不大,很有必要建立读书室.要建立读书室,笔者认为有以下措施:
2.1.1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
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2.1.2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书,来补充学校图书
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近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2.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笔者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2.2.1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没人愿意去接受区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的局面,使得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得不到提升.
为此,笔者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训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2.2.2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2.3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4.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5.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2.4提高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 ,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1.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2.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3.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4.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5.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 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的阅读主要是课内教材的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读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激发阅读兴趣
以兴趣为先导,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时时处处、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新教材中有关中外名著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做一些内容的拓展和情节的延伸,就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展现课文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野人、荒岛充满了好奇,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下课后马上向学校图书室借了这本书,争着阅读。
二、创建浓郁的阅读氛围
首先,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其次,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后,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特级教师支玉恒说:“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三、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其一,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其二,指导学生用好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的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其三,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四、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鲁迅先生曾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文章的篇幅长短、内容深浅等方面的情况,着力为其推荐一些正确合适的课外阅读内容。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少儿版,还有像《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安徒生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作品《西游记》,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战斗故事《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人文地理书籍《海底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等。另外,还可向学生推荐与教材同类的课外读物,如:学习了课文《黄果树瀑布》,可推荐学生阅读《迷人的张家界》一书;学习了《早》这篇课文可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课文《莫泊桑拜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小说《项链》或《羊脂球》等,以此作为课内课文学习的补充。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五、语言积累,培养思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极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 ,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如:对于低段的学生,重在激趣,要求他们认真阅读 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 ,以学生愿读 、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学生,则引导他们有 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 ,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高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
参考文献:
文章摘要:提升家长文化素养,并利用家长会、开放日、家访、班级家长委员会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学校依靠“走出去,请进来”发展策略,利用校外实践、网络、名师讲评课、城乡孩子手拉手等加强与外界环境的交流. 学校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 我校以“建设和谐校园,打造阳光文化”为文化发展规划,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加强建设.现已形成了以“追寻生命厚度 尽享阳光人生”为主题的阳光校园文化.在主题背景指导下,我们以“阳光、博爱、尚美、智慧”为校风,以“博学、创新、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善思、乐学、合作、进取”为学风,确定了“拥有阳光心态,尽享阳光工作,哺育阳光少年”的长远文化发展目标.现把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1、物质文化方面的保障:从本校实际出发,对校园物化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置阳光心理小屋、微机室、语言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工作室、教科研室等功能室,并配备了优秀辅导教师,为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延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精心设计,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在加强美化绿化的同时,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利用走廊、墙壁创造文化氛围,师生共同制作宣传栏、壁报栏,给校园植物制作说明牌等,让学生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个点上,都能感受到深深地启迪,都能受到优良地教育和知识的熏陶.
3、校园书香文化的建设:以“追寻生命厚度 尽享阳光人生”为主题,以书香校园建设为中心,让教师学生在读书中幸福成长.有计划地开展读名著佳篇活动、经典古诗文诵背活动、读书比赛活动等.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等建设,创设优越的读书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由此取得的成果是振奋人心的:2010年学校获临淄区书香校园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7月全国第九届新教育年会在海门举行,我校作为我区农村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代表参会,并在大会上做了专题展示.
4、课程文化发展逐显特色:在阳光课堂构建方面,以理想课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线,努力形成生成、动态的阳光课堂;在阳光体育课程构建中,以阳光大课间、师生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以“让笑声溢满校园,让运动感染你我”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阳光体育;在特色校本课程上,首先以大阅读为载体,开设《颂千古美文 做阳光少年》古诗文经典阅读课程,配以丰富多彩的书香活动展示,形成特色文化阅读课程;再者是以德育体系建设为主线,开发德育读本《童年在四季中走过》,以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课外实践教育课为平台通过阅读、活动、操作等深化德育课程.
5、师生行为文化建设方面:首先在阳光教师的发展上,以“拥有阳光心态,尽享阳光工作,哺育阳光少年”为责任目标,加强师德建设,打造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读书评价,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水平.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淄博市教师十不准为标准,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引导教师真诚的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热爱学生 .再者是在阳光少年发展上,以素质教育、兴趣教育为载体,通过班会、校会以及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感人事迹故事会、献上一份爱等活动,培养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合作、奉献精神,形成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加强学生善思、乐学、合作、进取的学风,让他们具有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胸襟等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星级评价、德育评价为展台,形成班级特色文化氛围,着力塑造具有阳光心态、富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多才多艺阳光少年.
6、科室管理制度、教师责任制度、教师量化评价制度、学生星级评价制度等制度文化明确,落实有效.
7、外涉文化发展稳步,效果明显.学校以“家庭活页文选”为阅读平台建设“书香家庭”,提升家长文化素养,并利用家长会、开放日、家访、班级家长委员会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学校依靠“走出去,请进来”发展策略,利用校外实践、网络、名师讲评课、城乡孩子手拉手等加强与外界环境的交流.
学校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树立师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1抓师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择本校之能人,2内部挖潜。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学段衔接问题,很多学校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将之系统化、规范化和成果化,焦作市的“引桥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通过考察学习、灵活借鉴,确定了心理及环境、学科知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三项主要衔接内容,形成了多方协调、共同促进的学段衔接模式,从而使学段衔接工作从以往的单一推进变为多方面共同促进。该项工程的实施,为学段顺利衔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对推进区域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基础教育阶段,幼入小、小升初、初升高,是大多数孩子在学习生涯中必须经过的三个门槛。这三个阶段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生活习惯、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如何使孩子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是众多家长、学生、学校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今,这个问题在河南省焦作市得到了破解——“引桥工程”创造性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学生升入高一阶段学校面临的心理焦躁、学习方法不适应等问题,实现了各学段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焦作教育一级支撑一级的良好教育体系。
让教育适应孩子的发展
焦作市教育局主抓基础教育的副局长白战海提起“引桥工程”,就像是一位母亲谈起自己的孩子,有说不完的话:“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孩子小学学习成绩很好,但到初中后突然退步了;或者孩子在初中学习很好,但到高中后成绩却下降了。这是由于各学段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实际上,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学科知识方面,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学习方法和心理方面,小学生的年龄小、依赖性强,而初中却更多地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样一个司空见惯却没有受到重视的问题,其实影响了不少孩子的未来。”
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得“引桥工程”的到来水到渠成。
2011年,“引桥工程”作为焦作市教育科研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了市教育局该年的工作要点。何谓“引桥工程”?据白战海介绍,“引桥工程”就是为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各学段之间铺路搭桥,缩短学生因进入高学段产生的不适应期,顺利实现学段之间的衔接。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引桥工程”实验工作,焦作市教育局成立了以马秀泉局长为组长、白战海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该局将“引桥工程”实验列入近三年的工作重点,确定了“引桥工作”阶段目标,即2011年确定首批实验校、2012年扩大实验面、2013年实现实验常态化。
同年4月13日,焦作市教科所组织了“‘引桥工程’开题会议暨‘幼小’阶段教师交流会”。第一阶段参加实验的中小学校长在交流会上纷纷发言,热烈讨论。焦作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姜冬玲说:“大家都认为儿童升入小学‘普遍不适应’,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认定为‘需要适应’。因为‘适应’是每个人人生中所需要无数次面对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能力。我们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孩子学会适应,而不是通过如何‘训练’孩子,让孩子升入小学后不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她的意见实际上也是这次交流会上校长们取得的共识,而这与“引桥工程”的理念不谋而合。
多策并举助力学段过渡
焦作教育人的认真态度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任务一经提出,各方面马上风风火火行动起来。
为推进“引桥工程”的实施,焦作市教育局先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选出了首批实验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和全程指导。
孟州市韩愈小学和孟州幼儿园隔墙相临,为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小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2012年5月,他们共同制订了《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孟州幼儿园的大班老师和韩愈小学一年级的老师结成对子,互相熟悉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在学习时间、环境、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学要求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幼儿园在孩子即将离园的六月中下旬,有意识地把座位的布置由幼儿的团坐改为小学的分排坐,上课时间适当延长,游戏时间适当减少,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写字、握笔姿势,并留取少量的作业,逐渐培养幼儿放学回家写作业的习惯。还组织大班学生到韩愈小学参观,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学习、课间十分钟活动、升旗仪式等一系列的学校生活。韩愈小学则安排一年级的教师们到幼儿园为幼儿上课,体验小学的学习生活,还为大班家长举办了四场有关幼小衔接的专题讲座,发放幼小衔接家教材料200余份,指导家长在幼儿入学前就尽早开始一年级的习惯和能力培养。此举将学生入学后的“转折期”和“困难期”由近三周缩短为一周左右。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国家教委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开设活动课应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思维为核心,以已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为载体,而作文知识教学在小学语文知识技能训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而它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引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如何激趣,首先要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1、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1、谁演得像?2、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运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同时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如何培养挖掘?在教学《春天来了》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拼拼摆摆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们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3、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如:(1)盼秋游;(2)发生在汽车上的事;(3)祭扫烈士墓;(4)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5)我终于登上了山顶;(6)野炊啦;(7)我遇到了难题;(8)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即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以不同的动机参与活动,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活动。
1、动动做做在教学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扭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训练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更是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
如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再如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2、作文评析“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作者:李娟 何飞 李崇敬 宋小香
摘要: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选取了贵州省民族地区的50名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材料的收集主要是通过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类后,我们发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激源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教师自身、民族文化差异、学生自身、学生家庭六个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民族地区
应激源
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1-0000-00
如何提高教师工作绩效、办事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是教育心理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教师应激也是促进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且多数研究人员只提出教师所能采取的措施,然而,实际上许多问题却不是教师所能解决的,当然,要想在当前能彻底消除教师应激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承受这些影响,更为现实的做法是了解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当前的应激源,为帮助和指导教师有效地应对应激,使应激从一种威胁转变为一种动力。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这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又是当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需要,更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要研究的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应激源的问题。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定量研究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大规模地进行社会调查和政策预测,但是不适合对微观层面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不利于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也很难对研究者不熟悉的现象进行调查[1]。另外,在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激源这一主题时,为了弥补和完善我们对某些问题访谈不充分,我们的课题组还采用了文献法。“严格意义上文献法并不是一种资料收集方法,而是一种研究方式——即既包括资料的收集方法也包括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方法[2]。”本研究中我们课题组主要借鉴了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资料。
(二)样本选择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以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为切入点去了解应激因素。我们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进行,访谈的对象是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自于望谟、册亨、兴义,共访谈对象50名,其中中学教师27名,小学教师23名。限于篇幅有限,就不再一一列举访谈对象的相关信息。
(三)收集资料
在访谈之前,我们拟定了一个初步的访谈提纲。因担心被访者对“应激”这个概念不能很好理解,对这份访谈提纲中我们没有提到“应激”,也没有提到“压力”①。具体问题主要包括:
(1)请您谈谈您的工作经历?
(2)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中您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3)对您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4)哪些因素最干扰您的工作(能力、情绪、努力程度)?
访谈提纲不是固定不变的,访谈中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按我们拟定的提纲进行,也没有完全要求被访者所谈的每一句都与研究内容有关。访谈时间每次大约一个小时,每次访谈有两名课题组成员参与,一名负责记录,包括录音、被访者的表情、肢体语言和音调(高和低),另一名主要负责访谈。每次访谈,我们都征求了对方对录音同意后才进行的。在开放式访谈中,我们课题组更多地采用了事后回忆的方式把谈话的内容给记下来。访谈结束后,我们把所有的录音以及记录整理出来,并对谈话内容进行编码归类。
二、结果
整理材料后,我们把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激源归纳为六个方面。以下是对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的摘选:
(1)同事关系因素
在同事关系方面主要体现为与同事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的竞争等
T1:在我任教的第五年,就当一个村小的教导主任,当我去上班的第一天,发现.
备注:①不管是为压力,还是应激,它们所代表的概念的本质意义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研究领域中各有侧重,因而使用不同的术语。
原来学校的大部分老师不理睬我。
T2:工作以来,在单位中,与某些老师关系总是处不好,可能是性格差异。
(2)工作环境因素
教师工作环境方面有教学设施差、工作量多等。
T3:课时量重,上级检查频繁,导致老师们随时处于紧张状态。
T4: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是民族地区的教师,深感压力重,在上级部门高喊减负的同时,下面的老师让学生订了几套作业。老师们得应付上级的检查,不敢说买作业、资料,不买吧,上级要的是学生的分数,一线的老师左右为难,买违规,不买教学质量上不去,得挨惩罚,其实老师们也不愿这样做,上级的检查太多,下面教师补的资料就多,就是为了应付检查,我们当老师的,尽管有再大的压力,也得完成任务。
T5:作为民族地区,大多属于偏远山区,这些地区的人民文化素质较差,意识落后,教学设施较差,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阻碍,教学进程慢,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教学进程慢,教学质量不是很理想,使教师有时费了很大的劲而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3)教师知识因素
教师自身因素中主要表现在:教育变革、课程改革对教师已有知识、经验冲击,需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教材更新快,己有知识陈旧,无力更新等。
T6:随着课程的改革,如《综合实践》、《品德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所牵涉的知识面较广,在实施的过程中,自己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T7:缺少进修,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跟不上知识发展更新的速度是民族地区教师的问题所在。
(4)民族差异因素
这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因素,主要表现在语言沟通等。
T8: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说好普通话有一定的困难,还有学生说汉语难,对教学产生影响,面对这些压力,教师推进慢,教学质量差,使教师失去信心。
T9:在给学生讲看图作文时,说图上小朋友撑的伞就像苗族的窝窝伞,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造成第二天几十个苗族人拔刀弄虎要教训老师。直接的反应是,这书不教了。
T10:我认为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做家长的工作难,因存在语言的沟通问题。
T11:学生不太懂汉语,刚入学难和教师、汉族学生交流,无法抓教学质量。
(5)学生因素
在学生因素中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安全问题、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等。
T12:有一次,我班两名学生打架,其中一名同学把课桌箱的一根木条取下来。朝另一名同学敲打,木条当时就被打折。这两名学生均是班上的“特殊学生”,一个是智障(读书六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不会认),另一名是班上的一号捣蛋,当时我急了,我想凭我自己的说教是没办法的,就把他们带到了校长室,可校长的第一反应让人无语,他说:“桌子是谁弄坏的,叫他赔……”
T13:任教十年以来,遇到过的突发事件数不胜数,但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是我上三年级时,一位学生成绩较差,也不好学,并且在班上经常捣乱,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不交作业,他抓起书包就想跑回家,我非常生气地把他吼了回来,还是连拉带拽的托到教室,狠狠地批评了他,还打了他一下,原因是他说了一句:“我不交作业关你什么事”,多年以后想起这件事,当时是我自己太冲动了。
(6)学生家庭因素
学生的家长整体文化水平偏低,而且留守儿童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
T14:留守儿童多,临时监护人无文化知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不上,导致教师压力大。
T15:我觉得民族地区的家长由于素质比较低(少部分),对于孩子的学习不是特别重视,和学校乃至教师欠缺沟通,甚至发生矛盾时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我觉得当我面对这一部分家长时压力特大。
T16: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班上留守儿童较多,孩子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不能辅导孩子学习。教师面对这些困难,感到力不从心。
三、讨论
(一)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和效度是量的研究用来检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的。将这两种检测手段用于质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因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3]。这对此次研究中信度的问题采用陈向明的观点,即量的研究意义上的“信度”这一概念不符合质的研究的实际工作情况,对质的研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质的研究是将研究者作为研究的工具,强调研究者个人的独特性和惟一性。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就同一问题、对同一人群所作的研究,研究的结果也有可能因不同的研究者而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中不准备讨论信度的问题[4]。
尽管访谈的效度比较难确定,可研究证明,提高访谈效度的有效办法是对访谈人进行严格的训练,并且设法控制访谈人的个人特征对于访谈结果(反应)的影响,访谈人个人特征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些因素:年龄、性别、专业、文化程度和经验等[5]。 在对本研究中进行访谈之前,课题组成员曾有过多次的访谈经验;并且在访谈之前,我们尽量做到在同性别之间开展访谈;另外,参加此次访谈成员的专业背景都是心理学专业,并且都是硕士研究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不是被动地以倾听者的身份出现,更多地是以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参与到整个访谈。
(二)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我们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亲自访谈了50名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样本来源较简单,其样本之间的差异性也不大。运用文献法了解了国内在这领域的相关研究,根据文献法查阅的相关研究来看,此次访谈结果与其他研究有很多共性之处,但本次研究针对的是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通过访谈后,发现有独特之处。由于本研究中的样本相对来说较小,因此,不具备将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中量的可能性。但是,质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认识少数群体生活的本质而达到认识大多数人生活中深层次体验的目的。因此,我们更关心的是通过此次访谈,能够成为那些关心民族地区教师应激及处于类似情形下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经验分享和情感认同。另外,随后我们将通过探索因素分析和验证因素分析来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结果,以检验本研究的推广度。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定性研究方法评介教育研究与实验[J].1996年第3期 P63
[2]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P392
[3]陈向明. 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P367
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我校以稳定观、发展观、质效观、兴校观为指导,全力建设学校教育教学新秩序,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维护社会稳定观,建立校园和谐秩序
今年是国务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第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我校从感恩党和政府为教师办实事谋福利出发,积极做好绩效工资改革的稳定工作。学校工会密切配合行政,做好在岗和离退休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全体教职工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开始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愉悦教职工的身心。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的作用,引导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用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和谐校园建设。
二、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人文环境建设
组织全体教职工重温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组织党员教师认识学书记的《论科学发展观》,人人撰写读书笔记,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网查报告。抓住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改造学校落后的基础建设,暑假里改造了学校围墙,新建了教工车棚,消除了安全隐患。积极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添置了移动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安置好教育网光缆,待硬件建设到位,争取让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与行动向教育现代化进程迈进一大步。
三、确立课堂质效观,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效,而且要实现高效。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校教研室统一计划安排,加强校本培训,开展多样的教学研讨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1、学校语文组筹建了“农村学生习作素材库”学研共同体,从农村学校学生生活、学情出发,唤醒学生对生活表象的记忆和思考,由教师搜集并系统整理,为习作指导提供源头活水,为“繁荣校园文学”特色建设奠定指导基矗
2、从规模较小校情出发,沿用“系列小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范式,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常规集体备课,解决贴近教学实际问题,让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观摹和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将备课研究成果整理归档,供教师交流学习。
3、积极开展“课堂诊断”活动。教导处组织全体课任教师,认真学习通州区教科室关于推进“课堂诊断”的指导意见,校内开展了课堂教学现场诊断活动。英语科教师参加现场课堂诊断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4、开展中年课堂教学观摹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听随堂课的频率,校教研室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并能认真诊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重视了中高年级语数学科的预学调研工作,每位教师能自觉参与研课、磨课。中年语文教师参加优课评比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四、坚持科研兴校观,全员参与课题研究
1、学校即课题,课题即学校。围绕教育十一五规划增补课题“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研究”课题,将此作为“办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系统工程,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由教科室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将课题研究渗透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使每个员工确立学生的平等意识。各科教师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撰写研究心得。课题主持人参加区规划课题中期调研,作了《用爱奠基,以身为本,和谐发展》的成果汇报,务实、严谨的研究态度获得专家与同行好评。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经验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更新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的对话者。小学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给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保证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建构、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教师要创造轻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的作用。
二、加强朗读操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常用的阅读形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受到熏陶,实现学生感情的传递,和作者产生共鸣。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读书,充分让学生思考、想象、创造,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感受,增加学生的体验和理解,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提问,给学生质疑的空间,教师可以集中解决疑难,也可以随机解决疑难,小组先进行,再进行全班交流,解决好问题才能更好地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让学生个性化地说,将交际形式多样化,实现人人参与,落实学生学习全体化,多说强练,提高学生说话水平,自然就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追求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和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实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教师应该结合书本知识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向,开展合作学习,把资料和书籍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实现学生自主合作阅读,积累阅读语言的材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快乐,感受学生自主阅读的喜悦,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丰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实现学生创造性的朗读
每个学生对每篇文章领会不一样,读出来的感情也不一样。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经过各自的独特体验去体会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容,并结合生活阅历有所感悟。
(二)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阅读中教师要抓住关键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新意,产生更独特的个性化的感悟。
(三)引导学生抓住质疑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质疑点,将问题问到点子上,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专心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实现感情的共鸣。当然,阅读教学中还要培养勤动笔的习惯,可以教会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和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加以记号和批注,也可以写读后感。教师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能大大强化学生的阅读效果。
六、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就能释放巨大的能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的预测和猜想,让学生看到题目想到什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中心,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者达到某种愿望进行阅读的时候,他的阅读过程会充满期待、思索和探索,保持阅读兴趣,阅读会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后,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学生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兴趣,这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七、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是表达的工具。理解语言,要理解语言表达的具体内容,更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情感,特别是作者不能表达的,含蓄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
八、读与练同行,促进学生言语的表达
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练的形式,进行练笔的设计,拉近学生和作者的距离,完成读者角色和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说出作者没有说出的内容,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数学教师 文化素养 提高方法
数学是人们学习、劳动、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说数学素养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数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数学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营养丰富的水,仅仅靠自身的知识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文化修养。
一、数学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原因
教师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职责,言谈举止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还应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首先,提高文化修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在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做中学习数学,在交流中学习数学,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这种变化对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多渠道地提高自己,成为一个“多面手”。
其次,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当今是互联网普及和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搜集信息的途径非常多,因而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所以数学教师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多渠道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成为学生崇拜、难忘的教师,成为学生精神的指导者。
二、数学教师文化素养的主要表现
1.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的基础学科,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数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谨、一丝不苟,对数学知识必须求真、求实,不能马虎应付。同时也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处理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具备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教学中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2.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
数学教师必须热爱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
3.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广泛普及的今天,知识、信息技术更新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并被淘汰的危险。教师也不例外,而数学教师要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必须掌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充电,多途径地获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素质,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教育工作者。
4.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无味,计算比较繁琐,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工作中要有条不紊、一丝不苟,能够避免外界干扰,把心沉静下来。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有些内容难于接受和掌握。对难于理解的内容,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厌其烦地讲解,教师对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克服困难,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提高数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文化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结合自身感受,我从以下方面谈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1.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提高文化修养,数学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积累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平时注意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遇到与数学有关的材料或问题时,即时地记录下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商场中的打折促销和商场的购物返券等这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数学中的问题,可以将这些实例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中教师将身边的数学问题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读书交流,做好个人阶段总结和反思。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数学以外的书籍,如,科普读本、文学方面的书籍,通过读书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充实自己,收集、积累有关文化修养方面的文章。还可以和其他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交流,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做好个人阶段的工作和总结。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3.积极参与教学科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创新方面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养成反思的教学习惯,提升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的调控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开设网络专题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可以通过网络为数学教师开设专题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学习平台进行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进行自我修正,从而丰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数学教师的文化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对知识进行扩充,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真正成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数学教师。
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习应该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在远程培训研修的日子里,我通过与专家与老师讲座的视频互动、课堂观摩,使自已受益匪浅;今后,我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为大吉阿惊喜整理了一些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加强师德建设读书笔记1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积极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三)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四)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加强师德建设读书笔记2今年,我参加了“赤峰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学习了培训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认为只要把语文课教好,让学生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可以了。可通过研修,我的认识有了转变,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通过研修感觉自己受益匪浅,首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知识素养,完善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通过网络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在交流中深入研讨,在交流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几周的网络教研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简单教书型教师向学习、研究型教师转变”,而网络教研却帮助我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完成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网络教研活动的过程,是我学习、反思过程。以前我总对自己的教学感觉良好,认为备好课,讲好课,学生就都学会了。但看了别人的课,听了别人的见解,才深感自身的不足。
在上《找春天》这课时,我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文中写到“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作者通过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欣欣向荣的春天。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发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事物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这时的孩子们已经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她在风中跑啊跑。”有的说:“她在柳树下跳啊跳。”还有的说:“她在小鱼的嘴里吐泡泡。”等等优美的句子。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唱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的是教师的发现与开发。我们必须蹲下来,走近学生,溶入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情感。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三、网络教研活动,为我搭建了教学研究的平台。当我认真、反复观看每一节课例后,我总是围绕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探讨,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结合课例,开展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与同行、专家共同探究,使我倍受启发。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总之,这次研修是我们一个良好学习的平台,因此,在今后的行动实践中,观念上要更新多一点,实践体验深一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探索多一点。让课改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加强师德建设读书笔记3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加强师德建设读书笔记4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不易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这就是新的教育观。创新教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传统教育中之所以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教师思想上重知识轻实践造成的。一个大学物理教师不会修简单的收音机就是一例。要把教学活动延伸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中去,改变封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从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三、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培养,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础,教师的教育观、质量关、人生观等就比较容易调整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才会自觉地站到素质教育的前列,成为合格教师。
四、力求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额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应该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成功教育把激发、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强调为学生修身发展的长远需要服务。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教育,通过教师创造成功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主动发展个性。
加强师德建设读书笔记5小学教师研修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期我收获了许多,现在把自己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这次研修,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与“现在”一直是在努力改变,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