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计划

时间:2022-02-13 12:0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文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文教学计划

第1篇

一、作文教学要有计划性

老师所设计的作文教学计划既要贴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适应于各个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老师所制定的计划要确保学生作文容易跟上教学计划,融入教学计划。老师要是没有设计一个完善的,系统的写作教学计划,学生就没有一个提高作文能力的渐进梯度。因此我们老师在制定作文教学计划必须遵循“先易再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全面”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老师制定作文教学计划要依据作文的个人化性质特征,即合乎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都因人而异,富于个性和创造性,切忌呆板、僵化、教条操作。老师要在实施作文教学计划的环节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来完善作文教学计划。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校应当开展多形式教学经验探讨与交流,组织老师参加提高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老师也可以组成作文小组形式经常探讨与交流,或者共同设计作文教学计划,一定比一个人设计的作文教学计划要完善得多。理论上讲就是学生得到多个老师的教导,老师也能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后,学生得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写作兴趣

在教学计划的前期,老师要多布置命题具体而细微的小作文,字数要求一定要低,让学生敢写,能写,心里没有写作负担,自然就写的得心应手。例如:每日天气观察;每日笑话;今天的?摇?摇?摇餐;我今天最?摇?摇?摇(开心,沮丧,紧张等)的一刻等等。老师要多做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

布置作文题目不能随意随机,在教学计划中,老师布置的命题要健康向上,角度新颖;多提倡真,善,美;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假,丑,恶。新颖的事物的特征会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产生巨大的思考激发,高度提高了他们对作文命题的注意力,充分引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例如:我的坏脾气;看见老人摔倒后;招财猫的故事等等。老师也可以做出多个命题,由学生投票决定作文命题,老师命全题或命半题,另半题由学生自己填写,也可以完全由学生命题,还可以先由学生以某人某事为原型进行创作,构思成故事、人物特写、小说、电视剧本等文章后再命题或由集体讨论命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热忱,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老师为主的讲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勤奋精神

安排学生作文教学计划要着重安排学生勤思多练,不能违背前人总结出来的写作学习经验规律。古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量变的积累就会引起质变,要求学生写日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在对学生日记不做字数要求,尊重学生隐私不检查日记内容的前提下,我的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自觉养成长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有益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勤奋精神。

四、在大量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强化仿写训练

老师要适当推荐一些合时合适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更要带领学生对所推荐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有效的读写分析训练能加强学生们的写作规则理解与吸收,通过写作读后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计划里安排课外文学作品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实践证明,这样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迅速提高。

模仿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既是人类的先天性本能,又是后天学习提高的有效的必要的手段之一,离开模仿,没有人能够登上各种能力的高峰,人类就没有进步,毕竟天生奇才的超人千百年难得一见。我们老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们的写作模仿,写作模仿是学生乃至所有人写作能力提高的必经步骤。在教学计划中老师要把握好这个环节,合理有序的安排学生“抄袭”文章,通过“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各种模仿方法引导好学生的能力转化过程,学生的创作能力才能明显得到提高。

五、妥善处理作文教学规律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第2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现状;改进方法

作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第三,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第四,提高学生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应试教育仍然是主导。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致使不少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作文教学。现在我就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没有作文教学计划

作文教学计划,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必须具备的。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就没有作文计划。这样的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原地踏步,学生很难知道自己的作文水平是否提高了;他们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激不起写作的兴趣。

二、作文教学方法墨守成规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只重行文而轻过程,只重讲评而轻指导。这样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没有一点灵气。这样的作文教学,怎么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从而让学生感到作文课枯燥无味,只会让学生讨厌写作文。

三、作文批改方式单一

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比较单一。作文难批改是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对于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这样的作文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

针对以上现实该如何改进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四、改进方法

1.明确作文计划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计划,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训练的重点,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让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让我写为我要写。

2.丰富作文教学方法

丰富作文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客观地去感受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打开学生的思维,立足于“创新”、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植根于现实生活,重视积累。

3.作文批改灵活多变

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度来评析学生作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建立起作文越改越精的观念,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如:抽组批改,能更快更有效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地产生写作的欲望。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激发有多种渠道,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与时俱进。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命题式“教学,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是老师一直在讲,师生时间无互动;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无法有效征集学生兴趣意见,因此也就直接给学生一个题目。这样下来的结局就是学生的作文写得千奇百怪,甚至有的文不对题,作文教学现状还远不及此乐观,诸如此类的教学是无法实现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的,对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也是不利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多元化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需求,本文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策略探讨。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是一门对传统语言教学的学科,很多人都觉得很简单,但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了老师的“放任教学”,以及学生的“随意学习”,加之老师在学生面前是有决定的领导权的定位,使得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语文作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身的潜力决定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自己也没有成系统的计划。在实际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不加以考虑,因此教学操作起来就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现有的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放任。课堂教学中已自己讲完为准,写作练习中以命题为准,批阅作文以简单的分数为准,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作文学习的心理上有了一种随意的态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小学语文听老师讲解的教学方式过渡过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适应初中语文学习需要自己思考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还出现了放任教学的情况,学生得不到和老师的交流,就会让学生心理上有了一种和小学无异的感受,时间长了也就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抵触,也就造成了现下学生随意学习的学习现状。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初中生学习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于学生本身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成果就需要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初中生学习而言就是一个学习的“晴雨表”。

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甚至会一直伴随一部分学生的学生时代。在长久的学习中,如果不把握好自身的学习心态,很容易滋生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是相当不利的。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了半壁江山,作文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好坏,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这么一个性格可塑性极强的成长阶段,语文作文学习的好坏更是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学生作文水平的好坏是反映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十分扎实,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素材储备,因此要想高效完成初中语文作文的学习,学生需要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老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单一进行某一方面的教学指导,而是多管齐下,这就对于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都有促进意义了,可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的整体进步,对于初中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策略探讨

面对初中语文作文“命题式”教学的现状愈演愈烈已不能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的现状,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改革已势在必行,现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策略探讨如下:

3.1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施

初中生的性格可塑性强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好坏是依托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个人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教学中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实施策略就需要进一步实施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体到实践中就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等个人情况,譬如老师要安排一次写作练习可以先统计一下学生对哪些方面感兴趣,然后结合自己讲的理论进行合理的安排,甚至不必规定学生必须是写同样的题材,学生发现自己的作业都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时候对待写作的态度也会不一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热情、激发主观学习的能动性。

3.2 老师主导地位的明确

在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实施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老师主导地位的明确,这样在写作教学中的大方向就是由老师决定的,能够有效保障教学质量。对于老师主导地位的明确可以进一步让老师明确自己的责任,避免以往的“命题式”教学的出现,这样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也就有了侧重点,会更多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课堂教学中也会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课后回顾中也会进行课程教学的总结,一套完整的教学下来老师便会对学生的情况有较深入的了解,在制定下一次的教学计划时也会有更具体、更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案,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3 写作素材的储备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看大处,写作教学就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写照,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不是没有思想,而是不能有效地讲自己的思想生动地反映到文字上,这就是写作素材储备不够的表现。因此要想在写作教学中取得实质性的效率,就需要对学生写作素材贮备进行加强。具体到实践中可以在课堂上集体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提起学生的兴趣,形象的画面结合生动的解说还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日记、随笔等的联系,方式可多样化,譬如不需要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想,还可以是自己看的文摘或是小说中觉得优美的文字等。

写作教学现状的不乐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成的,因此要进行改革也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这个过程需要在老师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带动学生,二者有效结合,掀起写作教学的良好风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改革的目的。

参看文献:

[1] 葛泽荣.谈如何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语文学刊,2004(1).

第4篇

【关键词】作文训练 课堂作文 课外练笔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个深刻的体会:徒劳无功。”几十年前,叶老此言形象道出了作文教学的困境。几十年后,作文教学仍然未走出怪圈,学生不爱写,不想写,不会写,却又非得写,长期的被迫状态下,写作对他们来说近乎一种苦难,谈何兴趣。同时,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方面也往往没有规范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有时一个年级的语文老师都是各自为政,作文教学凸显出无序化。作文教学只是机械地布置——批阅——讲评,讲评基本是一言堂,古板僵化,不受欢迎。批阅方面注重详批细改,却忽视有效指导。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自然激不起自己写作的动力。同时,常规教学之中作文教学也陷入了“表面上的重视与实际上的轻视”的怪圈,作文在考试时被当成“半壁江山”,平常又不当作一个“硬任务”。在《课程标准》里,写作是一个大板块;在语文课本里,写作只是综合性学习里面的一道“练习题”。因此,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一张无形的网的束缚下,年复一年地写下去,批下去,讲下去,却在认认真真、辛辛苦苦做一件收效不大的工作。

鲁迅先生曾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也要突破牢笼,力求创新,只有找到源头活水,写作才能走出目前怪圈,取得务实效果。以下为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偶拾偶感,拿来或可抛砖引玉。

一、课堂作文方面

1.制定教学计划,加强作文教学规范化操作。每学期初,在备课组会上,就本学期的作文教学做统一安排,并人人制定作文教学计划,搜集作文教学资料,并在随后每周的例会上对下次作文教学进行研讨,做到有的放矢。

2.制定教师作文批改附页并充分利用,要求教师把本次作文批改结果,如优等文、亮点、缺陷、大多错误,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措施等等,详细记录到附页上,使讲评落到实处。

3.试用学生作文批改附页,教师对批阅的重点,关注的要点,批阅的方法及所用的符号事先都进行仔细指导,而后将班级学生抽选若干,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分配小组,而后小组分工每人批阅5-7本作文,最后小组交流总结得失,教师审阅指导后由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到讲台上进行讲评,并尽量要求详细具体,有条件的要制作课件。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之间更加便于交流,互动效果更好,评价客观中肯,也能结合自己写作当中的困惑进行阐述讲解,贴近学生写作实际,同时,可以让一部分在作文方面的精英去带动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全班的写作水平。

4.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能被批阅,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批阅作文。依照高考作文模式,印发标准作文纸,要求学生规定时间完成,而后按照“学生互批—教师评阅—作者反思”三个环节有序进行,尤其在学生互批环节,既要给学生规范的指导,也可鼓励他们就作文的一个方面大胆批阅,并在批阅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写好综合性评语,挑出佳作,当堂点评,相互置辩。也可小组合作,推荐佳作,教师参与之后对推选出的作文全班赏析。之后,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就作文中存在的主要亮点和问题予以归纳,并在下次作文课上精要点评。两次批阅之后,作文再发放到学生手中,就同学和老师的两次批阅,加之自己的认识,写出对此次作文的反思。

5.每次课内作文要求学生在正文面前写提纲,见批听讲评后写反思。长期坚持写提纲,对学生形成严谨的写作思路以及作文结构的把握大有帮助;长期坚持写反思,对审题立意,欣赏评论文本的能力也潜移默化。

6.提倡下水作文。长期的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受教师能力的影响,缺乏激情的引导。我们在要求学生写作的时候自己只是一个袖手旁观者,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实施的是“拿来主义”。作为语文教师也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点燃自己的创作激情,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教师能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积极参与,会给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二、课外练笔方面

课外练笔最大的特点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限制,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无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情还是心灵深处的细微感触,无论是慷慨激昂还是抑郁悱恻,都可以随笔记下。长期坚持课外练笔,可以和课堂作文相辅相成。练笔也需要随意与定向的训练配合。即教师在教导学生练笔训练时,根据教学流程需要,配合单元教学,提出一些训练要求。

1.高中学生学业繁重,个人独立的时间不多,大多学生不去主动阅读,即使阅读了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阅读的面过于狭窄,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备课组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语文读本,将高中阶段所发的读本统一整理,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并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如高二年级,可以将读本中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坡突围》、《我与地坛》、《报任安书》、《瓦尔登湖》、《赵氏孤儿》、《孔孟》、《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弥补学生阅读量过少的不足,同时这些文章都乃精品,让学生享受精神大餐,进行文化的熏陶。

2.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尽量让作文课文质兼美,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审美写作训练。

叶圣陶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相反,漫无目的的不切实际的写作,学生很难有真情的抒发和写作的冲动。为了让学生不再排斥拒绝小作文,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知道的,可以尝试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景。笔者曾尝试让学生看电影写影评、看沙画谈感受、看新闻写评论、看漫画写杂谈,参与班级以及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定主题写三分钟演讲稿,这些活动使学生对小作文的热情大大增强,基本在九十分钟时间内能顺利上交作文,且佳作不少。

3.认真处理必修课本中的“梳理探究”部分,挖掘亮点,指引写作。技巧层面的东西往往对作文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心智层面的东西,包括语感、灵感、情感之类,而这些,往往又是不可训练的。这个方面,教材中的“梳理探究”板块对心智层面正可起到补充作用。可以尝试将梳理探究部分中的内容纳入课时计划,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广泛搜集资料,完成个性化的课件,形成书面材料。传统文化的教学。笔者尝试的《生活中学语文——名字中的文化》、《姓氏文化》、《故乡的方言》、《成语中的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故乡的小吃》、《逻辑与语文学习》、《文言文中的官职》、《中国的礼仪制度》、《语文学习中的文学常识》等文化课收效甚好。

第5篇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误区之一】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做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而把教作文当做软任务。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二是由于目前统考统改作文,还没有可用的客观性较强的方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作文,似乎并不划得来。把作文教学看成软任务,这样来认识作文教学,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误区之二】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课文往往是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教作文却不按计划进行;有的甚至对作文教学根本没作预先的全盘考虑,随意性很大,无计划性可言;有的即使有计划,这计划也往往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

【误区之三】重视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写作方法的教学。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诚然,写作技巧很重要,但不是为技巧而技巧,它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没有充实的内容,光在技巧、文章作法上动脑筋,也是于文章无补的。

【误区之四】注重写作的篇数,却忽视对作文的认真评讲。

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学习名言警句的心得体会、每天的观察所得、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里的见闻……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讲评。经验表明,多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有帮助,但对只知其然不知其

所以然的不少学生来说,其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待于适当少写多增加讲评。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不少误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实属不易。就我看来,作文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为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要走进生活,关注现实,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由地表达真实感情。

二、新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自主

学生作文应该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阅读、生活、社会实践,让学生自主命题,自主选材,自主组织语言,自由表达。

(二)开放

以前的作文多是教师命题学生做,而且有严格的规则,不仅要求作文的形式美,而且讲究思想内涵。这样的作文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僵化了学生的语言,导致学生说假话、套话、空话,失去了童真童趣。作文的实质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用语言文字创造性地表述出来。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为作文而作文的观念,要走开放的道路,即作文内容、作文形式、作文过程、作文方法、作文途径、作文评价的相对开放。

(三)创新

学生写作文要经历一个语言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由于积累、经历、体验、感受不同,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形式也不同,所以不应拘于规则和限制。允许语言内容的创新(不是不符语法要求的创新),允许思维价值的创新,允许写虚构的事物,但不是胡思乱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以异想天开;文体的表达形式多样性,如人、事、物的错综组合,虚构与现实的结合,议论、叙事、说明的结合。总之,不追求统一的模式,让学生自主建构。

三、新作文教学基本策略

(一)观察积累

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自然或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并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是很少的,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因此,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接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

(四)活动积累

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感,达到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料的文字表达。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写作。”因此,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写作教学;重心;措施

长期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中职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中职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究竟什么是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这是一个有责任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上,为什么呢?

从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分析。《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告诉我们,中指学校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除少数就读高职院校外,绝大多数是进入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根据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应把重心放在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公司后,如果连起码的日常应用文都写不来,那岂不是有损学校的声誉。然而,事实是这种不应该发生的事却常常发生。这从企业反馈的情况就知道,在此无须多述。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中职生不像大学生,他们经过考试有不少是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中职生绝大多数是进入企业第一线工作,是在生产、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的劳动者。与他们工作直接有关的应用文是其首先应该懂得,并学会写作的。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其服务企业、回报社会的必备素质之一。理应受到职教界领导、教师的高度重视。可是据笔者问卷调查与企业领导、员工反映,不少中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连基本的申请书、请示、生产计划、工作总结等都写不来或写不像样。这说明什么。说明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说明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究竟应放在哪里?你扪心自问,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吗,这样培养的学生是合格的学生吗?

凡在中职或技校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面对基础如此之薄弱的学生,在其近两年的学习生涯中,作文教学及其学生作文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作文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为,应选择学生在工作中常常要用到的应用文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它教好,教出成效。诸如行政公文中的通知、通告、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简报、申请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述职报告和竞聘报告;机械类专业的说明书、合同、协议书等;工艺美术专业类的广告、意向书等;商务英语专业可加强涉外函电、意向书、经济合同等。另外还有常用专用书信如倡议书、感谢信、聘请书、邀请书等的教学。把这些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抓紧抓实,抓出成绩。

这不是说要抛弃其他写作知识的教学,譬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知识及其写作指导。而是说要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中职培养目标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从学校改革的角度分析。《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强内涵发展力度,在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做文章,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思路、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方法等。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加快内涵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调整专业结构,调整专业理论、专业实训、公共基础课、文化基础课课时比例。加大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课时比例,减少公共基础课时与文化基础课时比例。

语文由原来的每周4课时调整为3课时,总课时由原来的224课时调整为168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达到或接近高中阶段语文素质的要求,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有限的时间中,应积极顺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提高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听、说、读、写能力。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语文教师应密切结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实际与认知规律,抓住作文教学的重心,切实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写作能力的教学上下功夫,出成绩。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处理好其他文体教学与应用文教学的关系。中职写作教学虽没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写作内容、统一的课时安排等,但它是将高中阶段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插在各单元之中,没有独立的写作教学单元,也没有独立的应用文写作单元安排(只有人教版的试验版教材每册有一个应用文单元,但限于篇幅无法满足中职生的实际需要)。无论是人教版还是高教版都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这也说明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对作文教学尤其是应用文教学的重视程度。

调查表明,现有的中职作文教学,完全处在一个无序的状态。想教什么,怎样教,完全由任课教师自由安排。对于责任心强的语文教师来说,它将两年四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中职生接受能力与将来走上社会必须要碰到、用到的不同文体的写作知识教学与训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侧重地制定一个教学计划。每个学期教什么,怎么教,应达到什么效果,怎样检测评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计划一经制定就严格执行。这样的教师实在是少之又少。多数是按教材安排的课文教学,哪些是必讲课文,哪些是自学课文。而对于作文教学完全凭主观兴趣,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应用文写作能力可想而知。

而对于那些正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学校,必须认真思考作文教学的改革问题。重点放在哪里,如何处理好不同文体与应用文体教学的关系,各安排多少课时,怎样制定作文教学计划,如何执行,谁来督查与评价,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

第二,结合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掌握的应用文知识要求也不同。因为职业性是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中职应用文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将来有效解决特定的工作任务与出现的问题服务。这就决定了在应用文文体的选择上不可随意,必须服务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譬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除掌握通用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外,重点把握产品说明书、产品检验合格书、产品供销报告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说明等。又譬如,餐旅专业的学生着重应把握的应用文写作是旅游商务文书(旅游市场调查报告、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合同等)。旅游礼仪类文书(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祝词、贺信、贺电等)。旅游介绍类文书(导游词、旅游广告、旅游合同旅、风景名胜解说词等)。旅游法律文书( 旅游投诉书、旅游、答辩状等)。较科学的办法是中职语文教师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删除与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不相符的章节,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并结合当地企业文化与要求,具有本土文化,开发一套具有专业特性的校本应用文教材, 以达到有的放矢之目的。

第三,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

应用文教学具有程式化、规范化等特点,学生听起来、写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单调。如果教师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不在教学方法上下点功夫,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多样化教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避免教学流于形式和枯燥。譬如运用“改错教学法”。学生对于应用文的学习往往是“一学就会,一写就错”。改错法就是通过对某一应用文体写作的教学,在学生把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将有毛病的范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改正其中的错误处,在改错中掌握写作要领,巩固所学知识。又譬如比较学习法,即将两种不同的应用文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概括它们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写法。如请示与报告的异同,感谢信与倡议书的异同,求职信与应聘信的异同等。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学习法是应用文教学中效果较好的一种学习法,值得提倡。又譬如情景教学法、故事导入法等。

优秀的教师常常会结合教学内容、依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中职作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上。语文教师要依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学生实际;从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出发,转变观念,研究教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满足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应用文写作教学所应有的功效。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程改革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与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之现状

1.高中语文新课程

据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由选修和必修两大模块构成。新教材是按模块编排的,其中作文训练都附在各单元之后,是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来安排作文教学的,这种安排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按照高考的要求,它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同时五本必修课用一年另半个学期讲完,另外一年另半个学期进行选修课的学习,这三年当中如何安排作文教学与训练,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设计思路,高中作文训练也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高中作文训练做到内容设置科学合理、训练过程全面有序、训练效果省时高效。

2.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之现状

很久以来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种无序状态,临到写作文的时间了,教师随手从手边的资料中拿起一个就让学生写,或想起写什么就让学生写什么,缺乏系统性。至于作文写作方法,教师更是东一块西一块地讲解,三年后学生要参加高考了,有的作文技巧教师还未给学生讲解,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很差。

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造成了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当前作文教学内容也必须科学统筹安排,作文教学的效率还亟待提高。

现在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已经意识到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好多学校的老师都在积极探讨作文教学的序列化问题。

二、新课程下作文教学与训练的系统安排

首先,明确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下作文教学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学习作文写作的方法技巧;④规范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计划;⑤处理好平时的作文教学与高考的衔接问题。

其次,制定系统的高中作文整体教学与训练计划

为了改变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的无序状况,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语文新课标,查阅了大量资料,特制定了一套高中作文教学与训练计划,以供全体语文老师探讨。

高一第一学期

(一)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讲成语故事。

(二)办班级小报。让每个学生主办一份作文手抄报,共出两期,一期为精彩描写片断专刊,另一期主要发表自己满意的的作品。在规定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展出。每期小报评选评讲过后都要装订结集,学生可经常翻看。

(三)写作训练:

1.文体方面:训练记叙文写作

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一方面结合语文必修教材一、二册“表达交流”部分,安排作文教学,另一方面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即抒情悬念式、双线结构法、凸现细节式、细小场景切入法、旧瓶装新酒、纯朴感人式、第一人称拟人抒情法、虚实互化法等。

2.在表达方式和能力方面,结合必修课本第一册学习“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手法。

(四)课外积累系列:观察生活、写记叙文片段或日记,阅读散文名篇、小说名篇。

高一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包括审题、立意、布局、描写、思维、修辞与语言表达训练等。

(二)名家散文品鉴与交流(手抄报)

(三)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短篇小说、议论文

(1)短篇小说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开掘(新、小、深)以及短篇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设置

(2)议论文初步写作。结合课本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法等。

高二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写提纲、写标准段、论证方法训练等。

(二)学生办手抄报(讲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

(三)新闻写作与播报。

(四)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议论文的写作、新闻的写作

(五)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

高二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讲故事包括微型小说,或名人故事等。

(二)思维训练系列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训练

(三)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1.记叙性散文(①记人散文②记事散文③记物散文)

2.议论性散文

3.写景抒情散文

(四)课外积累系列:读议论文名篇,摘录名言名句名人故事,背诵诗词名篇。

高三第一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命题作文、看图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手抄报(时事、新闻、当代热门话题)

(三)写作训练系列:

1.文体方面:自由选择

2.训练类型方面

(1)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总论、怎样写好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类型、比喻型话题、多概念关系型话题)

(2)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写作总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寓意型材料作文、诗意型材料作文、图文型材料作文、事实感悟型材料作文)

(四)课外积累系列:时事新闻材料、当代名人事迹。

高三第二学期

(一)语文每日常规中安排学生进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拟题训练。

(二)作文材料积累本(记录训练过的材料立意、命题及选材)

(三)写作训练系列:

文体方面:自由选择

训练类型方面(进行高考步骤作文训练)

1.准确审题,巧妙立意;2.拟题;3.文体;4、开头;5.结尾;6.结构;7.感情;8.选材;9.内容;10.创新;11.文采

(四)、综合写作训练

三、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应确立的观念

1.明确作文教学指导思想

针对学生写作实际,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努力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逐步调动学生的兴趣。

3.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第8篇

关键词:作文 教学 探究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学生阅读量小,知识和思想贫乏。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广大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特别是农村学生更谈不上有多少阅读时间和数量;多数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知识贫乏,已经不仅仅限于语文本身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常识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许多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常识,诸如历史常识、地理常识、社会常识、生活常识。由于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常常出现一开口就错、一下笔就错的低级错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就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而且要读精品,有丰厚的积累。

2、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怠于写作,老师很少有写作的习惯。如今的事实是不仅学生怕写作,而且老师也怕写作,怕作文教学。再者,也有很多教师本身缺乏写作能力,一拿到纸笔思路阻塞,笔下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故教师不写作,不能写作,又如何能真实地把握写作经验呢?更谈不上去指导学生作文。同时,部分教师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3、目标的功利性

作文教学的功利性表现为:作文教学主要为应付各级各类考试服务,考试拿高分成了作文教学的最高目标,教师组织的写作训练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了学生作文目标的错位,说假话、唱高调,迷失自我,抄袭成风……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由于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试题及命题趋向实际已经成了作文教学的“圣经”。这种极强的功利性甚至波及初中的作文教学。现在初中高中的话题作文渐渐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之淡化,这种作文的功利性直接导致学生作文“四不像”——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不像散文,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1、模仿和借鉴

模仿和借鉴是写作者提高写作能力的成功之道,这一点应成为众人共识。连主张“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窥陈编以盗窃”。北宋江西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也说得明白:“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矛盾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高明的写作者就是善于借鉴他人的文章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想情感和认识体验;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模仿和借鉴不是照搬照用,不能依样画葫芦,不管三七二十一,实行拿来主义,而应融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否则模仿和借鉴就失去了提高写作水平的意义和目的。

2、引领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发展

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与人生,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优化考生思维与语言,进一步开阔考生的写作视野,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的本质目的即是为生活服务,即表达思想。《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应当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积极思考、真实认识和独特体验。

高考,是为高校选拨优质生源。现代社会,优秀所包孕的核心价值,其中之一便是要求考生能够积极吐纳社会空气,面对我们的现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引发富有价值的思考,构成自我独到的发现。面对反复活跃的社会生活,寡思冷淡的青年人,一味沉浸在自我中的考生都够不上现代意义上的“优秀”。高考既为选拔服务,更为平时的教育教学服务。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对自我的青春状态与成长状态进行关注与思考,这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进行成长校正,一定会起到积极的意义,发挥出巨大的能量的。因此,高中作文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发展。

3、重视阅读和积累

语文教学的最为显著的也是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时说:“我劝你不要忙于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温总理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忙于希望的。”用到这里,也可以这么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也正是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曾为读书发出充满激情的呼吁:一个不喜欢阅读的民族很难成为远离贫穷和平庸的民族,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善于阅读的人,才能从各种读物中吸取需要的信息和精神养料,拓展文化视野,才能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实施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首先,作文教学要常规化、有序化、效率化。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训练应当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的吗?那么就需要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与学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能有好的效果。”要改变语文教学学年、学期作文教学无计划、无序化、无效化的“三无”现象。

第9篇

关键词:高中作文;训练层次;建模

通过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发现高中生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遇到写作文就难以动笔,感到腹中空空,甚至生搬硬套。因此,提高作文教学的效能性,开展有系统、有层次的序列化作文训练,就很有必要了。这种作文序列化训练,是在关注作文整体的视界下,对于作文的各个方面展开有计划的、有层次的、逐步展开的、环环相扣的训练过程。笔者认为序列化的作文训练,可以改变当前写作过程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状,有很强的操作性,真正把作文教学放在引导、训练、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上,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结合命题要求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

一、由现代教学的序列理论推导作文教学是可操作的序列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的。这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的知识本身就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由已知导向新知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次序上升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关于学习的“序列原则”明确提出:“学习发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应当遵循两个序列:第一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序列;第二是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序列。”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是系统整体下的循序渐进活动,那么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的混乱无序状态就是畸形的,建构高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视界下的循序渐进模式就亟不可待了。

二、高中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把构思、结构放在优先位置

构思是作文过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构思渗透在作文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集中地体现在作文审题环节之后到动笔写作之前的这个阶段。对于构思,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形象地指出:“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古人作画,先成竹在胸然后再去运笔画画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模式中,首先应该把构思放在第一位,有了思路,文章的结构成竹在胸,就可以对作文的各个环节有序训练了。

三、以作文常见主题做经,以典范结构为纬,以优秀范文为依托,进行有计划、有次序的训练

1.根据作文主题,确立几个结构模板,引导学生建构整体意识

在高中作文训练模式中,首先确定常见的作文主题,例如:励志、亲情、感恩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主题审辨”,弄清此类主题区别于他类作文主题的特征,通过“作法导引”导出规律,掌握此类主题的基本“结构模式”,即常说的建模。建模阶段,主题是按作文训练内容安排,以保持导练的序列性和科学性。

2.针对模板,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模仿,并在整体模板下对作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有层次的次序训练

对于每一个作文主题,教师都建构了几个结构模式。每一个结构模式,都有一个典范的例文可供学生模仿。学生在习作前反复琢磨写作范例。这些例文使学生感到写有榜样,从而能够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思路,帮助学生快速成文。对于那些感到写作文困难重重的学生,利用范文示例进行多方面的揣摩和仿写,让他们在模仿中起步,在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

建构结构模板和典型示例之后,教师就可以在结构模板的整体视界下对作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次序训练。例如:在整体结构下进行各种开头方式的写作训练,进行各种结尾的写作训练,进行各种过渡的写作训练,进行各种修辞语句的训练,这样就会产生各种变式,然后再进行各种变式的组合,作文就真是丰富多彩了,学生也能在训练过程中被激起写作的兴趣。

3.学生对于建模的创新与突破

经过“建模”“模仿”的训练,学生悟出此类主题的写作方法,触类旁通。兴趣自然转入创新,创新与突破是学生“建模”“模仿”的必然结果,创新主要通过“自主训练”来实现。“自主训练”是实现写作教学的最佳境界,也是走向独立创造的必由之路。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共性”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写出自己的真感受、真性情。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一定要有整体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各个作文主题的训练。对于各个作文主题,精心建模,精选例文,在结构于心的整体视界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序训练,一定能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绍英,高晨.试论范例式教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改革探索,2009(11).

第10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文品和人品的结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01-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的有效途径。作文与德育结合,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遵循叶圣陶先生的“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结合作文计划,明确德育目标

作文教学既是作文知识的传授,又可以是语言艺术的演示,同时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载体。教师要依据课标对各年级作文的要求,在学期初制定作文教学计划时,明确每次作文的德育要求,实现作文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如其分地启发学生思考习作训练题的思想性,就能达到“传道”的目的,学生就会受到德育教育。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内容跟学生生活很贴近,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的“风流人物”,讲一讲他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创造了哪些伟大的业绩,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不仅明确了作文的主旨和内容,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习作指导时,教师要把握题目的德育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内容,弄清写作目的,实现“文道合一”的教育。

二、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德育素材

生活实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教师只要留心观察,作文和德育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人类社会中去,充分的体验生活的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起关键作用,是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贯穿着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事物审美鉴赏能力的塑造及对学生品质、意志、修养的熏陶。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生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这样,就实现了德育以知识为载体,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三、激发作文兴趣,陶冶学生情感

学生作文训练不应拘泥于教材中作文训练的内容,要提倡我手写我心。应多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训练,并力求与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相结合、社会生活相结合,如口语训练、写日记、片段训练等。通过天长日久的训练,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做生活的主人。凡是学生能参与的事,都要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围绕当前实际,如卫生、纪律、健康等主题开展口头作文,举行演讲比赛。特别是抓住本班典型的人、事、物为题材,指导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做人,这对于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的精神及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样的训练,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空讲大道理,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缺陷,使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感知生活的同时,情感得到陶冶。

第11篇

一、有好词好句未必是好作文

新课标对写作的界定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搬到了作文教学的实际中变成了以好词好句为载体。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们积累好词好句来应对作文。它至少表明没有好词好句的作文肯定不是好作文。书店教辅架上摆着从小学到高中都有配套的好词好句好段的书,老师们也会在孩子的作文本上用波浪线形式(或其它符号)标志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来。长期的“好词好句”式的作文教学模式,造成了当代学生作文中假话、大话连篇,空话一箩筐,写作也显然成了一场文字游戏。通过这种写作训练的结果是孩子们已经越来越不会说话,越来越不好好说话了,越来越不说“人话”了。一到考试,司马迁就受辱,屈原就要跳江,甚至父母双亡亦或病重……假话连篇的文风与整个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遥相呼应。

从历史上看,讲究文采似乎是人类的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共识。但过犹不及,比如西晋的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批评说,汉代兴起的大赋“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挚虞对汉赋的社会作用以及艺术上的某些根本缺陷所作的批评,是切中要害的。好词好句的作文教学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无异于作茧自缚,缘木求鱼。

就现在的初中学生现状而言,因为中考压力,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考高分这个层面。加上他们平时积累少,阅读素养差,表达能力弱。写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无写作思路或写作思路混乱,无主题或核心(或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描写不具体。这正是好词好句的作文教学造成的严重后果。这种教学模式使人文分离的现象十分突出,作文异化为应试的工具。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作文训练只是为了考试时拿高分。一个连话都说不好,事情说不完整的文章会有灵魂吗?还是作文吗?

当然,我们要废除的是“好词好句”的作文教学模式,并非废除“好词好句”。好词好句最多是一颗大树上的美丽的花。作文教学应该种树,让种出的树在成长过程中开出鲜艳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笔者也想呼吁,摒弃“好词好句”的作文教学模式,让作文教学回归学生本体,回归生活本位。写好“流水作文”也许是回归的第一步。

二、流水作文未必是坏作文

教师在写作指导过程中难免要强调:“拒绝流水账式作文”。流水账作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看来,“流水账式作文未必是坏作文”。一草一木总关情,一人一事有文章。写好流水账,突出细节描写,方显本色。相反,一味地强迫孩子们立意高远,谋篇布局,超越了孩子正常的生理基础,与拔苗助长无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写好“流水式”作文并非易事。其实诸位同仁要反对的是不管青红皂白式的“流水”,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流水”。如果是“清澈的山间溪流”,“稻田旁流过的浇灌禾苗的河水”,会有人反对吗?初中作文要实现作文有效教学,语文教师就要有全局观,要有学期、学年甚至学段的作文教学计划,譬如可以创建一个“低级流水账——中级流水账——高级流水账”的“流水账”作文序列训练。构建一个“自由写作——规范写作——自主写作”的作文训练序列。初中一年级,以“自由写作”为主,少给学生限制,鼓励他们多写,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初中二年级,以“规范写作”为主,教师适当提出一些要求,解决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的问题;初中三年级,以“自主写作”为主,提倡学生的写作个性,解决学生怎样写才能更好的问题。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彼此关联的序列原则循序渐进地螺旋式地进行,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在全学程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

作文教学遵循写作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地从观察记录开始,如实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主体,着眼于学生实际生活,从模仿起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并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人文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第12篇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不断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考试看成是检测学生学习的一方面要素,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面。本文重点从人文环境的影响角度对小学作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索了解,全面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借助人文环境进行教学发展。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如今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而作为人文环境发展之下的社会主体,每个人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成长并且形成思想。人文环境是当今教育领域教学工作发展中的重要背景环境,对于教学工作而言,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人文环境的变化,如何在人文环境下做好教学工作将教学与人文环境发展相结合起来,是教师教学工作开展中需重点面对的内容。

一、人文环境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而是包括了对文字的把握、对句子的理解以及对段落的组织上,因此整体的教学标准是比较高的,对于教师而言,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从方方面面体现着教学的能力,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实现。

(一)教师在人文环境下作文教学评价手段缺乏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即主要是评判教师教学能力,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要求,学校开展教学评价时受到不同要求限制,无论如何,最终的评价标准是评判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小学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评判方式,学习成绩决定一切,受此教学评价的影响,教师的整体教学思想还比较落后。传统的评价方式虽然能够第一时间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学生从教师的作业批语中找到自己学习面临的问题,但此方法不适应小学作文教学,对提升小学作文水平意义不大。所以,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于当前的人文发展环境而言的适应程度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二)人文环境下教师作文教学的手段陈旧需要进行补充

教学方式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把握的重点内容,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过程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当前人文教学环境下,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将自己的教学方式手段进行调整,因而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手段来应对新的变化的人文社会环境。特别是在做命题方面,很多教师过于刻板地沿用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和命题规律,没有很好地从当前的人文环境中吸取新的命题方向。因此,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对于教师而言是需要进行改变的。同时,现在的小学生在学习中对于社会人文环境的接触更加复杂,很多小学生掌握到的社会知识也比较丰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设定基本的作文命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二、人文环境下做好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对策分析

如今社会发展中,人文环境的构成越来越复杂,作为教师,应该在自身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对人文环境的认识、理解与掌握。同时,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对当前社会的教学环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了解,设计出更加符合人文环境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强化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评价改革

人文环境背景下开展的小学作文教学,要教师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指导和教学评价,学生客观的了解自己的习作水平。但是,当今社会的人文环境下,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已经不完全适用,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多创新教学手段,不仅要注重教学效果,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提升。教师要不断的调整教学评价方式,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评价,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自我评价和交互评价,借助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性改正后,对提升自己习作水平有较大帮助。

(二)教师要更加全面地将小学作文写作与人文环境发展相联系

当前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作文教学与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教学的教学设计标准,全面拓展教学方式,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当前小学生成长中的特点,多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环境,并且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的目标和小学生面对的人文社会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结合。例如,当前很多小学生比较关注的动画片《熊出没》,教师就可以引用其中的一些动画片桥段进行作文题目的设计。《熊出没》中的主人公之一光头强经常在树林中伐木,这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背景,给学生设置题为“争做保护环境小能手”的作文,让学生围绕保护环境这个题材进行作文写作,并对作文选题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这就是人文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与环境相结合的案例方式。

【结 语】

总之,人文环境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仍需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而小学作文教学开展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把握、应用和理解文字。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基础性内容,更是学生未来成长中要掌握的关键性技能,为强化小学生作文能力,就要从评价上入手,密切写作与人文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鹏飞.人文环境影响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11)

【2】陈洪友.论人文环境下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