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主持发声技巧

主持发声技巧

时间:2023-02-01 13:47:17

主持发声技巧

第1篇

关键词:技巧 心理 情感 声乐教学

声与情是音乐中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音乐体系中一对有机的、永恒的关系。而舞台表演则作为音乐的重要载体,在声乐教育和音乐人才的培养中占有主体地位。三者之间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声乐教学的重要支柱和内容。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思路即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全面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

一、境界之技巧及其创设和培养

(一)歌唱技巧在声乐艺术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声乐技巧是基本演绎音乐和表达情感的手段,它以美作为基础,在美的规律基础上以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来表达音乐。艺术只有与技巧有机结合,才能够完整展现声乐艺术,表达情感。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演唱技巧的方法

1.演唱姿势

演唱姿势是演唱技巧的最基本要素,正确的演唱姿势才能够保证呼吸的顺畅,使得气息的运用和共鸣的调节准确到位,从而增强演唱效果。

演唱姿势的训练需要保持学生身体的放松。正确的姿势是:两腿前后略微分开,两眼平视前方,目光不能够松散而左顾右盼,保持下巴和颈部的放松状态,微收小腹,挺直脊柱,腰部要稳定,将身体重心放于前脚。在训练中要时刻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

2.呼吸技巧

呼吸方法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内容进行,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混合呼吸。胸式呼吸是我们不主张的呼吸方式,由于其发出的声音无美感和音色,所以要避免学生采用该种呼吸方式。胸腹式呼吸方法是我们重点教学内容,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发声过程需要保持吸气张开的状态,尽量保持吸气的饱满、持久和深沉,而在呼气时则要流畅柔和。

3.共鸣技巧

常见的共鸣技巧包括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这三者需要在实际的运用中相互配合。最常使用的共鸣技巧是口腔共鸣,而混合共鸣也是我们倡导的主要方式,即在熟练掌握基本共鸣技巧的基础上,协调共鸣区域,对各个腔体的共鸣能力加以提升,调配共鸣比例,从而实现共鸣区域的和谐统一。

二、 境界之心理素养及其创设和培养

(一)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心理因素是任何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声乐艺术需要面向听众,在舞台上加以呈现,这就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以及音乐作品的完整诠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演唱水平因心理素质而受到了限制,一些学生的演唱功底很扎实,但在实际演唱中常常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从而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所以,声乐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和培养,使学生将声乐技巧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相结合,全面提高歌唱水平。

(二)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在教学中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自信心的树立需要从日常教学中找到归宿,首先需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特别是在一对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富有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2.扎实歌唱功底,提高心理素质

扎实、娴熟的歌唱基本功底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在不断的技能训练中,学生的歌唱热情能够被激发,更重要的是,声乐技巧和基本功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才能够有信心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并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中表现出学习的热情。

3.在舞台实践中积累表演经验

舞台实践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更有助于学生锻炼自我,在演出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更加游刃有余地完成表演。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演出和活动,并为学生提供演出机会,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在演出或者考试、比赛等演唱实践中,学生要选取适合自己风格和技能、能够自我驾驭的歌曲,教师需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确定演唱风格,从而科学选曲。选曲要坚持从自我实际出发,把握好歌曲难度,如果难度高于自己的水平,学生不仅没有演唱自信,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也会因主客观原因而出现一些演唱问题,这最终会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不利影响,挫伤学生学习和演唱的积极性。

三、境界之情感及其创设与培养

(一)情感对于声乐艺术和教学的重要意义

音乐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丰富的情感,思想感情作为音乐所特有的表现对象,在阐释音乐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个人的审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音乐,并深刻影响着音乐的质量。而声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需要以声音为载体和手段对感情进行表达和传递,而让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正是声乐艺术的意义所在。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将情感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最高境界,使得学生在表演中能够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在情感的高度进行音乐的诠释,声情并茂,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培养学生歌唱情感的有效策略

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表达作品感情的基础在于了解作品,能够正确分析作品,与作者产生情感中的共鸣。了解作品,首先要从作品创作的背景入手,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对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剖析。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它主要以黄河两岸人民为主体,歌颂了中华民族在抗击侵略中的不屈斗志。而只有了解了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背景,才能够在感受其情感的基础上把握情感、演绎表达情感。其次,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把握,从歌词到旋律,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度,在此基础上正确了解歌词所表达的涵义。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围绕作品进行补充和丰富,这是学生对作品形成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和感受力的途径。

四、结语

声乐教学是对声乐艺术和学生情况的结合,是在综合考量二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影响声乐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演唱技巧、心理素质和情感交融起着更加主导性的作用。三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我们要在其中建立起和谐深入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渗透,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综合立体化的教学机制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元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J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当今声乐界,呈现出各种声乐唱法“跨界”融合的现象,打破了以往单纯一种唱法的单调格局,展现出各种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相融合的态势,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歌曲的驾驭能力,而且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色,也满足了音乐听众的需求。在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的趋势中,从岁月的流淌中可以看到美声元素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和支持,并且从美声发声方法和音乐表现方法等方面,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一、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概念及特点阐述

(一)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相比,流行时间并不长,它以朴素而真挚的歌曲语言为本,通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相联,呐喊出属于时代特征、富于个性的演唱形式,同时,在近年的通俗唱法中也渗入了散文式、口语化的通俗歌词,使通俗唱法的语言性特点更为显著,展现出较高的规范性和文学造诣。

(二)美声唱法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歌唱风格,在以意大利为主体的欧洲传统美声唱法中,强调严格的声部区分,注重声音与气息的一致、音频连接均匀而平稳,在戏剧和音乐剧的结合之下,独唱形式改写了复调的合唱形式;随后,伴随着歌剧的亮丽登台,美声唱法更加趋于完善,它以优美的交响乐和明亮的声音寓示出独唱时代的正式来临,诸如:《茶花女》、《阿依达》、《伤逝》等代表作的歌剧作品,使音乐与戏剧、诗歌、舞蹈融为一体。

美声唱法的歌唱特点主要展现在:音色与声区的统一;母音位置清晰、一致;自然、声情并茂的歌唱特点。

二、通俗唱法中美声的发声技巧融合

(一)通俗唱法要借鉴美声唱法的气息运用技巧元素。对于声乐而言,声音的气息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良好气息控制能力和技巧,则能够展现出广阔的歌唱空间,通俗唱法要借鉴美声唱法中的科学气息呼吸法,用适合的训练方法进行气息的控制与运用,通过对气息高低、强弱的自如控制,达到高、中、低音域的统一。如:台湾流行天后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歌曲,就在多处地方运用到了气声,其源于美声唱法中科学的呼吸方法,将这首歌曲中的忧愁、烦恼、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二)通俗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咬字、吐字技巧元素。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都有共同点,即是对发声的共鸣的统一追求,美声唱法之中有其特有的咬字、吐字发声技巧,通俗唱法可以借鉴和运用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元素,以共鸣性、清晰性、连贯性和统一性为原则,通过发声器官和咬字器官的协调控制,运用“咽腔”进行共鸣发声,进行声音的训练。同时,注重声母和韵母的咬字过渡自然,力求整部乐曲的衔接与过渡,保持统一与连贯。

(三)通俗唱法要借鉴美声唱法中真假声的技巧元素。。在自然声区:要采用真声与假声混合的声音,要呈现出自然而轻松的状态,这是在进行真假声搭配比例的科学合理运用下,才能达到的技巧;在过渡声区:由于通俗唱法的高音没有美声唱法的高音部分高,因此,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的“关闭”技巧,用真假混声推出之后,再进行适当的“关闭”,使声音从中声区平稳地过渡到高音区。

这种美声唱法的气息呼吸技巧和“关闭”的技巧,可以使通俗唱法更加完善,解决通俗唱法中存在的许多技巧问题,在通俗歌唱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如:通俗歌手齐豫的《橄榄树》,就以美声唱法的气息和共鸣而雅俗共赏;通俗歌手韩红的《天路》,则通过其运用美声唱法中保持高位咬字,并通过腰腹的对抗力来逐步增强气息,从而达到乐曲的高潮。另外,通俗唱法还借鉴美声唱法中的歌剧声音展现技巧元素,如:哑音、呐喊、装饰音、滑音、泣声等特殊的声音技巧,再现出特定的生活场景,抒发出内心特殊的情感,这些特殊美声技巧元素,以其特殊的、暗淡的声音色彩效果,实现了通俗唱法与美声元素的完美融合。

三、通俗唱法中美声的音乐表现方法的融合

(一)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塑造。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不仅在声音、气息等方面进行借鉴与融合,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展现出声乐作品的不同音乐形象,要通过歌曲表达出鲜活的生命世界、动人心魄的感人故事,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就需要借助于声音的技巧来进行完美塑造,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注重这种音乐形象的塑造。

(二)音乐作品中的文学艺术性。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作为不同的唱法形式,但其歌词内容都必然展现出与诗歌或文学密切相联的特性,它们的唱法需要与音乐、文学相结合,才能蜕变为新的艺术形式,通过歌词的韵律感悟出内蕴的思想、文学情趣和意境,如:美声唱法中的浪漫诗歌,就通过运用轻声、半声和高、低声区上的减弱等技巧,充分体现出了浪漫诗歌的幽静、细致、温婉的情怀与格调。通俗唱法也是如此,它通过词曲家对生活的感悟,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捕捉生活中蕴藏的真实、朴实的情感,体现出内在的文学魅力。

从上述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技巧元素融合的剖析之中,我们不难看到,在音乐艺术的大家庭中,各种音乐艺术形态不仅有其独特的区别特征,也有其内在的互通与共融之处,在它们或多或少的表现技巧和元素之中,都必然牵涉到诸多形式的联系,从通俗唱法之中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中,我们看到了美声唱法技巧元素对通俗唱法的支持,并在发声技巧和音乐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实现了共融,在完美的融合状态下,使大家的审美疲劳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声乐艺术更为悠远久长。

参考文献:

[1]李人亮.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的位置与其他唱法的区别[J]. 艺术研究. 2011(03)

[2]魏翔.美声歌曲融入通俗音乐元素的思考与探索[J]. 剧影月报. 2011(02)

[3]刘猛.论音乐剧唱法的美声支持[J]. 作家. 2011(04)

第3篇

摘要:声乐艺术是一门演唱表演的课程,它主要借助于歌唱性的语言动作与形体动作,来创造和展示声乐的艺术形象。多年以来它深受全世界广大听众的浓厚兴趣,说明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经过歌唱家的歌声传达,产生悦耳动听的旋律,加上表演者的娴熟,浓厚的演唱技巧,让观众从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演唱技巧

一、浅谈声乐艺术中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的演唱技巧也称为歌唱技巧,即唱如演。是通过长期不断的反复磨练而巩固起来的动作方式,一种比较复杂的动作方式达到完善化的技能。熟练的掌握演唱技巧,不只是靠专门时间单独练习,更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歌唱时的呼吸技巧与平时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呼吸都不一样。生活中的呼吸比较肤浅。而歌唱中的呼吸要求比较严格、比较具体化。如果把生活中肤浅的气息习惯运用到歌唱当中,那就无法获得歌唱的呼吸技巧。因此,必须要改正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样就不至于在歌唱时分散精力去想呼吸了。当你熟练的掌握歌唱的发声技巧,在演唱中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说明你在声乐技术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因为演唱技巧是为艺术表现内容服务的,高超的演唱技巧,它的技术内容要求更高,处理更细致、更复杂、更精确,因此难度也就越大。演唱技巧越高超,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也就越精湛。但是,高超的演唱技巧一定要与艺术所表达的内容相结合,不要单独炫耀技巧,只有遵循艺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结合,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声乐技巧。(一)演唱中的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音的动力、声音的生命力。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如果没有正确、自然的深呼吸,就没有正确的发音。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运用声音能力大小,效率高低以及表达力的强弱。所以说呼吸问题在演唱技巧中占主要地位。1.演唱中的吸气和呼气(1)歌唱时的吸气是以“说话吸气”为基础的,是很自然、无声、有感情的。吸气时无论是站、是坐、是躺都要保持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让呼吸肌能与歌唱腔体积极配合,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然而正确的吸气方法会让演唱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以情引气,以情运气”,感情始终贯穿支配着呼吸,这样的声音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2)歌唱时的呼气亦称叹气。若情绪不佳时,气息就不能够顺畅的叹出来。因为人的紧张神经在干扰整个发声系统,造成气息僵、不流畅、不自然、深不下去。这样会影响到歌唱者对作品的表现力,只有真正体会呼气时精神的放松、身体放松的状态,各共鸣腔体才会全部用上,获得好的音色。总之,为了使发声能够连贯持久,并掌握轻松自如地支配变化声音的本领,就要培养好相对松弛的呼气状态和均匀有节制的呼气能力。2.演唱中的吐字和咬字音唱中除了要掌握好呼吸的技巧还要注意歌唱时的吐字归音技巧。只有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声音才会具有穿透力,才能够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吐字有所不同。前者比较夸张,在空间和时间上要求有一定的扩大和延伸,后者开口度不大,持续时间短。因而,我们要不断的了解认识歌唱时的发声吐字规律和要求,认真吸取专业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努力钻研,掌握其中的技巧。完成此吐字归音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字头要咬住:(2)字身要拉开,因为它是字音的中心和主体。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共鸣腔体的协调运用等基本技巧,通常是靠字身体现的。字音的定形叫响,也主要靠字身来完成。因此,字身是与发声结合最紧密环节,也是最能发挥人体共鸣腔体作用的关键部分。(3)字尾要收准,它是完成字音、直接影响字义正确表达的重要部分。简单的叙述演唱中的咬字过程:找准字头成阻的部位用力合拢,使气息形成较大的阻力;然后突然张开,一触即发,使气息短促有力,灵活干脆的冲破阻力以形成爆破式的磨擦声,之后立即借助字头“引力”的惯性过渡到字身。一擦即亮,能更好的加大语音共鸣,发出好听的音色。3.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演唱艺术实践证明,演唱技巧首先取决于气息的控制与灵活运用,只有掌握对气息的控制能力,才能使气、字、音结合为一体,形成声区的统一。从而使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唱气息的控制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有意志力的训练,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相互配合。气息的控制,首先是吸气的控制,要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将喉咙和气管打开,同时横隔膜下降,为肺腾出足够的空间。第二,要想气息保持住,就要有意识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根据歌曲内容的用气量,慢慢往外送。实际上是靠自己调理,自动供给。如果此项技能掌握好,以后在演唱中对作品的处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演唱中身体的协调,喉咙的打开,喉咙的稳定。1.演唱中身体的协调(1)简单的说演唱中的身体协调。所谓身体的协调,按我个人的了解,就是要有正确的姿势,只有正确的歌唱状态,腔体才会正常工作。①脚的放置,一前一后,与肩宽度一样。身体直立,要有稳定的重心,稍微前倾点,肩部放松,目视正前方。②面部肌肉放松,下巴放松,口形正确,才能与腔体正常配合。③身体的状态要精神饱满,各个腔体才会自然协调,情绪兴奋。④心理状态舒展。这四项也是演唱技巧必备的训练练习。2.演唱中喉咙的打开简单的说,呼吸技巧是打开喉咙的一把钥匙。打开喉咙要采用元音a,它可以解决喉咙的打开问题,让舌肌放松,是一门必须要专门训练的技巧性问题。打开了喉咙并不等于能保持住这种位置,还需要注意控制的艺术。歌唱状态是一瞬间的变化,都要依靠大脑的支配。譬如:吐完气后再深呼吸时,喉部都是受大脑神经自然调节,为气息进入肺部而活动的,这时的状态就是喉咙打开的状态。深呼吸时,咽腔自然打开,喉结下沉,下鄂也略有点下放,此时是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3.演唱中喉头的稳定在演唱中,喉头的稳定是每个学唱人必须掌握的技巧。喉头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歌唱方法的正确问题。简单地说,喉头位置的稳定能使歌唱者获得优美、洪亮、完整的声音:能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对初学歌唱者的嗓子起到保护作用。喉头的稳定能产生优美,起伏规律正常的颤音,解决不规律的抖音。所以说,喉头的稳定对歌唱技巧的展现有重要作用。

二、浅谈声乐艺术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意义及有关的内容

演唱是一门声乐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就是内心凝聚着的一个完整的视觉图象。)如声音运运图象等,而且是通过视觉表象(就是依赖于演唱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经验而产生)。换言之,观众既要听声音,又要观其表演。歌曲作家的词句和音符只有通过演唱者演唱,才能使其变成优美动听的旋律,加上歌唱者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以及现实生活经验的体会,把歌曲进行再创作,让观众得到美的感受。所以说离开了再创作,歌曲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又无感染力。声乐艺术的表演是为其内容服务的,是一项艺术的处理,它包含的内容有:1、音乐处理,其中它包括:①力度处理;②速度处理;③音色处理;④风格处理等。2、情感处理,其中它包括:①艺术修养;②道德修养:③美学修养等。它是声乐艺术表现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一)对歌曲的分析演唱时要对歌曲进行细致的分析,歌曲的背景与情感是歌唱者表演至关重要的因素,欲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分析作品可以加深自己对歌词意境的理解,然后用自己内心的一切感受去表现作品深层含义。例如《松花江上》它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却把东北军调到陕北剿共。当时的西安城里,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流落街头,他们有仇难报,有家难归,多少悲苦怨愤郁积心头要倾吐,要喷发,所以境况很苦涩。演唱时脑里要有此视觉图象,情绪要激昂,烘托出当时的凄惨气愤。(二)对歌唱时歌曲的处理演唱时对歌曲的所有内部结构要了解清楚,仔细品味,精心琢磨,要在每个字、每个乐句,甚至每一个装饰音上,都要下苦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总体把握是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要提出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就是声音的变化速度,节奏风格变化的对比。以此些变化来感化观众的听觉。1.力度变化处理演唱一首歌曲不能从头到尾都使用相同的力度,歌曲有规定的力度标记,而每一种力度与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关,力度要靠演唱者控制。例如演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十分注意力度的科学使用。首先,它开头是叙述的情节,所以要用中弱(mp)的声音,委婉倾诉,到第二部分“九一八”,要用稍强(mf)、激昂的声音唱出对外来强者蹂躏祖国的悲愤以及鱼肉同胞的痛苦。然后又进入到第三部分宣泄人们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和对收复祖国、亲人团聚的渴望,直接把歌曲推向高潮,由强(f)到弱(p)收。2.音色变化处理不同的歌曲用不同的音色演唱。“民歌”需要嘹亮昂扬的音色演唱,同一首歌曲当中也有不同的人物角色,可以用不同的音色表达。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里头就有两个不同的人物,即母亲和女儿,母亲要用扎实的、浑厚的中声区音色和高亢的高声区混合音色唱出。女儿要用甜美清脆的音色应答,形成角色的鲜明对比,让歌曲作品戏剧味更浓。3.速度变化处理演唱时,歌唱者内心要有一个正确的速度,演唱速度与情境有关。欢乐的歌曲速度欢快;哀伤的歌曲情绪忧伤要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等。演唱者要对作品速度进行明显的对比,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心声。根据速语要求变更,例如《松花江上》“那年那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是把歌曲推向高潮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有如一声一泪的控拆,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4.曲调风格一首好的歌曲,总是具有某种鲜明的风格特征,而鲜明的风格特征,应该是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聚合的产物。例如《槐花几时开》是一首四川民歌,歌曲当中也运用到了一些戏剧性的手法,它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更具地方风格,同时也采用了川剧中的高腔,使歌曲带有浓厚的情趣,吸引观众。所以在学习当中要对各民族或地方音乐语言有所了解,借鉴别人的创作方法,多听、多看、多想,吸取养料。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提高。综合上述,声乐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艺术的表现在声乐中占重要地位,上面所述只是本人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一点体会,简单的概要。声乐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科,是需要时间不断积累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创新。所以要掌握好基础的演唱技巧,为声乐艺术的表现内容服务。使自己的演唱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讲真著.《语言与歌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藩乃宪著.《声乐实用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作者:林珠 单位: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音乐教研室

第4篇

【摘要】韵味是众多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在发声技巧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并集中体现民族声乐的特色,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本文通过介绍民族声乐的润腔技巧,引入韵味的概念,具体分析润腔技巧对抒发韵味的影响以及传统韵味在民族声乐表现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 键 词】民族声乐 韵味 润腔技巧 歌曲语言 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616 ;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

润腔是民族声乐中极富特色的技巧之一,是演唱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润腔技法的形成离不开语言行腔,中国语言特别是中国的艺术语言拥有着中华民族特殊的人文气息,饱含地域特征,其中以声、韵、调为特点的汉语发音规则的中国民族声乐特殊韵味,尤其讲究字正腔圆,歌词是带音乐的语言,是对歌曲内涵、主旨的诠释。

一、抒发韵味的演唱基础

(一)润腔技巧的简单介绍

“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要解决技术问题、表现问题、乐形象的雕琢等等,都必须立足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语言无疑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各国的声乐艺术也无一例外。”①科学的良好的声音训练是打动人心歌唱的前提,歌曲风格特色的精华在于修饰唱腔,在传统民族声乐中不同程度的运用某些润腔技法,能增添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其演唱更能感染听众。

润腔的发声技巧需要做到咬字和发声方法相结合,在歌曲中一些比较突出的字头要咬到共鸣的位置上,让咬字与共鸣合二为一。歌唱要素包括呼吸、发声、共鸣三个部分。发声通过共鸣加以扩大和美化再得到气息的支持,从而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润腔技法要求在母音和音高发生变化的时候能依然保持喉头与共鸣的位置不变,让咬字与共鸣做到统一。例如:艺术歌曲《别姬》中的第一句,“一弯“在发音上喉头要保持稳定,声音集中在共鸣位置上,然后气息支持接“冷”最后落到强调前倚音的“月”上。

(二)情声并茂的润腔技法

润腔手法在字音准确、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字的色彩性、节拍的疏密变化,让音乐情绪表现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能让歌唱者更传神地诠释作品。古人云:“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唐代思想家韩愈也说:“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其所以为情者七,乃喜、怒、哀、惧、爱、恶、欲。”由此可见,情感的处理对歌曲作品至关重要。声乐作品不同于绘画作品或工艺品,人们可通过视觉欣赏来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从而来识别作品的表现风格,受到启迪和感悟。

在戏曲味较浓郁的声乐作品中,润腔的合理运用举足轻重,它依附着旋律并让旋律富有色彩,充满了活力。不仅强调吐字清晰、出字带味,还要发挥语言中的语气、语调、语势的表现力,通过对歌曲主题思想的把握,让每一句歌词的韵味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达到馀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妙境界,是能否成功演绎此作品的关键。当然这要求演唱者除了拥有较高的歌唱技法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声乐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民族声乐中的韵味所求

“韵味”一词,最初它广泛地体现在诗歌等艺术形式中,用来评论诗词的声韵魅力,也长期大量地运用于中国戏曲、曲艺的创作(包括剧本、唱本的创作和演员的二度创作)。后来被广泛引用到了戏曲、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形式中。其中运用到民族声乐艺术中,通过一定的发声技巧体现出最动听、感人、美妙的声音,透过歌声激发出听众的感情,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成心灵感应。同时这种感应也是一次心领神会、无法言语的体验。

三、润腔技术对把握韵味的影响

(一)润腔技术中的吐字和咬字

润腔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头的字腹和字尾(韵母),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我们常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字腹(韵母)则是字在润腔发声中的引长部分,它所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是最大的,是字的核心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为密切,它需要引长同时也能够引长。它对歌唱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韵母的口形要求,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四呼”。“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型始终保持不变,不能随着曲调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润腔技巧中最关键的技法,在吐字发音准确清晰基础上,确保歌唱中声音的圆润度、连贯以及流畅性。

(二)艺术歌曲中润腔技巧的运用

下面以艺术歌曲《黄河渔娘》为例,在歌唱实践中具体分析润腔技巧对抒发韵味。

这是一首戏剧性与抒情相辉映的艺术作品,极具北方戏曲特点,演唱者在唱这首作品之前应该深入了解北方梆子戏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在演唱过程中充分运用润腔的发声技巧,合理控制气息和力度,将作品朴素真挚的感情深入人心,带给听众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感受到艺术的质感与张力,同时也让演唱的韵味得到完美的诠释。

润腔技法不但要求掌握字音的结合规律,还要在演唱时辩证地处理每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歌曲的情感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将变声、语调、衬字等语言表现手法与歌唱发声结合起来,并且连贯完整地表达词意、句意和歌词的意义。

四、传统韵味对民族声乐的重要意x

在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中,韵味是对演唱者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要求,也是衡量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中国,各地区的民族文化差异,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艺术修养,对韵味的感受和要求也大不相同。同样,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对韵味的理解和诠释差别也颇大。但有一个共同点是所有差异的桥梁,正是通过歌声架起了听觉与感悟的桥梁,演唱者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及生活中的体悟,运用科学的发声技巧抒发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也是歌唱韵味的魅力所在。

五、结语

科学地歌唱发声是感情抒发的基础,韵味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要求都在变化,这要求从事民族声乐的每一个演唱者都应在提高歌唱技巧的同时,重视把握和运用韵味,加深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并且声情并茂的歌唱,细致入微地处理,用充满“人情味”的歌声,抒发民族声乐的传统韵味。

参考文献

[1]郭建民.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中国音乐[J].2002(4).

[2]姚莉莉. 论民族歌唱中润腔技法的实现.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A].2003(9)

[3]明朝时期魏良辅.曲律

第5篇

摘要:情感对歌唱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创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情感因素是声乐教学的动力,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情感 调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它既有信号的功能,又有调节人精神活动的动力功能。它能积极地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积极而良好的情感能激发歌唱者感知的积极性,增强想象和思维的能动性。歌唱艺术是最富心灵性、表现性的艺术,情感则是它的内容和本质。情感这种心理现象在歌唱和技巧训练中往往起着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比如歌唱情绪低落,状态就差,歌唱无激情,声音无活力,高音就困难等。情感与声乐技巧训练及声乐艺术表现密切相关,因为一切歌唱活动都是依靠人的大脑和各发声器官协同配合来进行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教学的双方,教与学双方都处在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之中。声乐训练靠大量心理活动来实现,生理因素也受心理活动影响和制约。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毫不例外地应该将积极的情感作为动力,教师能否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解决声乐技巧的动力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调控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处处充满矛盾,学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使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歌唱者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见又摸不着,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都是以感知为基础,以大脑的意识操作为手段,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声音状态的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获得歌唱经验,达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教师若能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发声的各种细微变化,并能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注重自己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旺盛的歌唱欲望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来实现课堂的生动性,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好的歌唱状态的基础,比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有的学生为追求某种声音效果,找“高位置”而脱离自然状态,发声音位不高、咬字无力、课堂不够积极等状况。笔者曾用富有情感和语气的朗诵状态启发、引导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朗诵本身就是艺术性的语言,《乐记》中讲:“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歌曲的创作与表现都是人们生活中情感语言的演变、夸张和提炼,而完美的朗诵更是发声技巧、语言技巧及情感表现的最好体现。作为声乐技能的训练也可借助朗诵的感觉,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带上感情,并带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将语音位置提高,加强语气、语调以及咬字、吐字的积极状态,将朗诵时的生理感觉再现于歌唱状态之中,学生通过练习找到了好的声音感觉。中外艺术歌曲中,高潮处往往出现“啊”“哎”等感叹词,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难点,又是学生最畏惧的,若要求学生用叹气的状态,带上语气,深情地朗诵歌词的状态去找高音感觉,充分地打开喉咙,既能使学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又能减少学生对高音的畏惧感,克服发声障碍。

    声乐教学成功者往往是教师善于教与学生善于学的积极互动,学生课堂的感知状态、情感状态以及个性特征等都能动地支配着他的生理感觉,也控制着他的歌唱行为和技术的发挥。比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见的呼吸问题,若教师只强调怎么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等等,学生往往不易做到。若能给学生讲明歌唱呼吸与生活呼吸的异同和特殊性,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识地控制呼气,运用和练习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匀,随时要保持松而畅的呼吸状态。具体练习中可启发学生用吸气如“闻香花”“打呵欠”,呼气如“抽丝”“吹蜡”等生活体验来找感觉,可能会获得好效果。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比单纯生理性或技术性阐述,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也会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和思维想象,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种发声感觉。

    二、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现艺术美的核心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应具体落实在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个环节中。比如声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声曲,它是教师训练声音的手段,也是声乐表演的准备和发声的基础。通常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不同状况选择各种练声曲,主要注重于技术上的考虑,往往比较枯燥而单调。教师在巧妙地组合和设计练声曲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渐进,

第6篇

【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歌唱的气息、咬字、及声音的位置等技巧,而常常却忽略情感对歌唱技巧的推动作用。情感是再现艺术作品思想内容,完整表达作品中心的核心手段。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调动歌唱者的积极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调控

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重视歌唱的气息、咬字及声音的位置等技巧,而却常常忽略情感对歌唱技巧的推动作用。情感是再现艺术作品思想内容,完整表达作品中心的核心手段。调控好教学中的情感状态,对提高教学效率调动歌唱者的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把积极调动情感作为动力,是调控好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成功的关键。

一、调动积极的情感推动声乐技巧的解决

在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是处处充满矛盾的,学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使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我们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着也摸不着,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来感受教师的示范与讲解。然后在以大脑的意识操作为手段,通过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逐渐形成对声音状态的理解,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获得歌唱经验,从而达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发声的各种变化,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时重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就能调动起学生歌唱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主动性歌唱的效果。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好的歌唱状态的基础,比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有的学生为追求某种声音效果,而找“高位置”却脱离了自然状态,发出的声音位不高、咬字无力、课堂不够积极等状况。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调动学生的情感,用富有情感的语气状态朗诵歌词,并用同样的状态启发、引导学生歌唱,就会收到很好的歌唱效果。因为朗诵本身就是艺术性的语言,歌曲的创作与表现都是人们生活中情感语言的演变、夸张和提炼,而完美的朗诵更是发声技巧、语言技巧及情感表现的最好体现。所以作为声乐技能的训练也可借助朗诵的感觉,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带上感情,并带上良好的呼吸支持,将语音的位置提高,并加强语气、语调以及咬字、吐字的积极状态,将朗诵时的情感状态及感觉再现于歌唱状态之中,学生通过练习找到了良好的声音感觉。在中外歌唱作品中,高潮处往往出现“啊”“哎”等感叹词,这些高音恰巧是歌唱技巧的难点,又是学生最难以突破的技巧,但若要求学生用叹气的状态,带上语气情感,深情地朗诵歌词的状态去找高音感觉,充分地打开喉咙,既能使学生容易找到高位置的声音状态,又能减少学生对高音的畏惧感,从而克服了发声的障碍,达到良好的歌唱。

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积极配合,积极互动所取得的。学生课堂的感知状态、情感状态以及个性特征等都能动地支配着他的歌唱感觉器官,也控制着他的歌唱行为和技术的发挥。例如歌唱最重要而又最常见的是呼吸问题,如果教师只强调怎样吸,吸多少,吸到什么部位的话,学生往往不易做到。如果能给学生讲明歌唱呼吸与生活呼吸的不同及歌唱呼吸的特殊性,呼吸是生命的标志,也是歌唱的生命,歌唱呼吸需要一定量的支持和有意识地控制呼气,运用和练习中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匀,随时要保持松而畅的呼吸状态。具体练习中可启发学生用吸气如“闻香花”“打呵欠”,呼气如“抽丝”“吹蜡”等生活体验来找感觉,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形象、生动的启发比单纯的理论或技术性阐述,更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也会很好的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歌唱情感状态和歌唱想象能力,并在歌唱中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去捕捉各种发声感觉技巧。

二、良好的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现的核心

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应具体落实在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个环节中。比如声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练习发声曲,它是教师训练声音的手段,也是声乐表演的准备和发声的基础。通常进行时练声曲,主要注重于技术上的考虑,往往比较枯燥而单调。教师在组合和设计练声曲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效果,既要做到循序渐进,也应考虑到该练习能否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例如音阶上下转换和跑动要富有流动感,应该连贯性与跳动性相结合,把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技术训练中解脱出来,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感情,让学生的课堂练习在状态中进行,要求学生感觉每个乐句、每个母音的流动都有潜台词,将连惯性乐句要唱得舒展而自如,跳跃性乐句唱得华丽而富有活力。教师把练声曲看作是技术训练、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训练的综合体。要求学生在练声中养成细心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把每条练声曲或作品都唱得准确而完美,从而形成对音乐作品感受的完整概念,为今后驾驭难度较大的作品创造条件。由此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强教学艺术性,学生的心灵会得到陶冶,使其认识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是人内在情感激发的结果,使学生逐渐养成发声必带情的习惯。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调控无疑还应体现在对歌曲的艺术表现与情感内涵的挖掘上。声乐教学本身就是生动、鲜活、充满想象力的教学,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要营造生动而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体验时,才会对作品的艺术美产生热爱。教师若能运用富有感情的想象分析歌曲旋律与歌词及创作背景,并用艺术性的朗诵语言准确而生动地朗诵歌词,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激发起创造好这部作品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对声乐技巧的完美追求,在不断追求完美的同时,良好的发声技巧和声音状态达到完美歌唱的效果。

只有技巧的歌唱是空泛无味的也是不完整的歌唱。只有充分的调动歌唱的情绪状态,充分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结合正确的歌唱技巧才是完美的歌唱。正所谓三分技巧七分情,情感状态在歌唱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它是技巧掌握的推动力,是歌唱艺术表达的核心。

第7篇

【关键词】文学修养 掌握技巧 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076-02

歌唱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对立统一和矛盾的转化过程,怎样通过歌唱者的声音把作品的内涵深刻地表现出来,与听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演唱者所必需具备的声情并茂,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专业理论、文学修养

歌唱是一种综合艺术,仅仅学习歌唱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我们演唱任何一首歌曲,都有一个研究――理解――处理的过程。如对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派流,以至于有关地区的风俗民情有所了解。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张权教授所说:“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如果没有感情,即或你在台上把所有的形体动作都摆出来,人家也只会觉得你‘把式’打得不错,而不能打动人心。”学生只凭热情和天赋条件唱歌是不够的,如何把传统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改变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激发人自觉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及早建立主动思维的能力。即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起或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能力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那么,在歌唱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一首作品,为什么不同的歌唱者给人的艺术感觉却会不同?这其中声情并茂者就会把听众带到作品的内涵当中,以此引起听众的共鸣。如声乐作品《大江东去》,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词,当时他已年近半百,觉得自己功名事业一无所成,便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情志。要唱好这首歌,就必须理解歌词的主题思想,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等,还必须分析音乐和词的配合、乐思的发展、旋律的特点等等,安排好声音和情感的层次变化,在此前提下,才有可能达到声情并茂。有的学生识谱能力差,学习新作品只能靠网上下载,模仿演唱,而不去深入细致的分析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的语言规律、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结构形式,盲目的去演唱。使演唱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语势和声音不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其根源就是对作品不理解,不能准确深刻的表现好作品的内涵。没有掌握最基本的乐理知识,不懂歌曲的节奏和拍子的规律。

二、技巧的掌握

要做到声情并茂,除了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相关知识外,纯熟的演唱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科学的发生方法,即使对作品的内涵有较深的理解,也难以用声音完美地表达出来,更谈不上声情并茂了。学生在学习阶段,老师要正确引导和启发,为学生灌输歌唱技巧是为作品服务的,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无论以声带情还是以情带声,都要以一定的声音条件和演唱技巧为基础。我们上技巧课主要将以下三个方面放在重点:①气息的稳定性;②打开喉咙的松弛性;③声音的高位置安放。

如何把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具体化,如何让学生掌握训练的手段和方法,顺利解决学生的气息问题,除了让学生轻松自如的吸气和呼气以外,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气息的稳定性,不能上浮。有许多学生在演唱时出现喉咙里挤、卡、压的声音状态。使学生越唱越紧,这就是气息沉不下去,喉咙打不开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首先练习吸气或打哈欠喉咙状态,这样就可以增大发声腔体的空间,使声音更加松弛、纯正。利用这一原理让学生在歌唱时保持张嘴吸气的状态,一直吸着唱到歌曲的最后一个音。经常保持这种练习习惯,会使喉咙松弛。再比如唱高音时,学生在演唱高音时都具有恐惧感,心理负担很重,即使能唱上去的高音,也不圆润、不自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高音,教师要耐心引导、示范、启发,如,喉咙打开用叹气的方式唱出高音。这样的高音会既松弛又漂亮。在训练的过程中用吸气的感觉体会喉咙的打开,利用咳嗽和抬东西的感觉体会气息的支点等等,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强调纯熟技巧的掌握对歌唱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如,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乔尔达尼曲),演唱时大多用原文,因为意大利的语言中元音a、i、u、e、o的发音较为容易,而且每个字的归韵都在这五个元音上,比起汉语发音要容易得多。但许多人对意大利语并不精通,所以只注重发音和咬字,不去研究歌曲的内容和要表现的情感,结果只唱出了旋律和节拍,形成照“谱”宣科、平庸空虚的现象。但一些优秀的歌唱家演唱这首作品时,却能声情并茂、恰如其分,这是因为他们的演唱有一定的技巧,声音如行云流水,情感的表达充分自然,仿佛是在向自己的爱人诉说。英国声乐教育家卢齐厄•马南说过:“歌唱就是用声音艺术性地表达人类的感情”。而技巧和情感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既了解生活、理解作品的情感,又掌握好歌唱技巧,才能使演唱者的情感自然流露、声情并茂,从而获得演唱的成功。

三、艺术实践

第8篇

关键词:相声语言技巧;《欢乐喜剧人》;主持

中图分类号:G22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16-02

我国的相声事业从明清时期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相声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相声演员。郭德纲作为一名相声演员,在相声界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而郭德纲除了相声演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东方卫视打造的全国首档明星喜剧竞赛节目《欢乐喜剧人》的主持人。郭德纲在主持《欢乐喜剧人》节目时,将相声语言技巧进行了巧妙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使节目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一、巧用“垫话”

“垫话”在相声中也称“垫活儿”,即我们平时说的开场白。由于相声的很多内容都是离奇好玩儿的,因此在“正活”的前面加一段“垫话”,起到一定的铺垫和带入作用,显得不那么生硬刻板。这既给观众一个接受下一段内容的缓冲,同时又给观众介绍说明一下接下来的内容,起到了与正文紧密承接的作用。

例1:

郭德纲:“今天来的‘魔王’呢,跟往常不一样。往常的‘魔王’你比如岳云鹏,一个人就来了。有的时候贾玲,贾玲算魔母。但今儿这‘魔王’挺好,并肩作战来俩人,而且这俩人在喜剧人舞台上一路走到今天不容易。当初他们俩出现就被人称为喜剧人舞台上的一匹黑驴,他比马冲,你知道吧。关键他俩人没有背景,没有靠山。全凭自己不要那个,脸厚,啊,全凭自己有能力,一路过关斩将熬到今天。其中有一位演员他的口头禅叫好尴尬呀。没错,他们就是大潘、佳佳。”

——《欢乐喜剧人》第四季2018-03-15期

这是在《欢乐喜剧人》第四季当中,主持人郭德纲在介绍“大魔王”——大潘、佳佳出场前的一段“垫话”。郭德纲用这段幽默搞笑的开场词引出了这两位选手。他用“今天的‘魔王’跟往常不一样”,来吸引住观众,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调侃,将观众的思绪带入节目当中,俏皮而又不生硬,结合了自己在说相声时的幽默语言风格,让观众在一个开心愉悦的氛围下进入节目当中。

二、“包袱”十足

“包袱”就是“相声中经过精心組织的,为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笑料,是相声艺人对自己的笑料的形象比喻”。[1]“包袱”可谓相声中的精髓,即把观众逗乐的“笑点”。演员把“包袱”抖出来,观众笑了,那这个“包袱”就算抖响了。所以说,看一段相声的好与不好,就可以看这段相声中的“包袱”有没有抖响。“包袱”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说反话、先伏后揭、故意曲解、自相矛盾、双关、否定等等。在《欢乐喜剧人》节目主持当中用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反话

例2:

郭德纲:“张鹤伦是头鹤嘛,哦,二鹤。”

张鹤伦:“是的,我第一批不是被淘汰了嘛。”

郭德纲:“这个好消息天下尽知了。”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2019-03-20期说反话是相声演员惯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技巧。就一件事故意按相反的意思说,给观众带来一种反差感,形成一个笑点。例2中郭德纲说张鹤伦是德云社鹤字科的第二批徒弟,因为在第一批考试的时候被淘汰了。这本不是一个好的消息,郭德纲故意开玩笑说反话,说这个好消息天下尽知了。这就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反差感,把观众给逗乐。

(二)先伏后揭

例3:

郭德纲:“一晃,我们这一季的节目已经过了半了。我特别感慨,一季节目一般来说十二期或者十三期,这已经是第八期了。这就意味着什么呢,对我来讲,就这一季的钱快挣完了。当然,这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须到账。钱我也不是为了留着,我得花了它。”

——《欢乐喜剧人》第四季2018-03-07期

先伏后揭一般是先埋下一个伏笔,然后再揭开一个包袱。郭德纲在例3的这段主持中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先说节目已经过半了,然后是一个问题——这意味着什么。观众肯定会觉得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时他揭开包袱说:这一季的钱快挣完了。紧接着再抛出另一个“包袱”说: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必须到账。这就采用了“双重包袱”,这两个包袱都让观众意想不到,给观众一种冲击感,使观众在“包袱”抛出后开怀大笑。

(三)故意曲解

例4:

郭德纲:“好家伙,没想到把郎鹤焱也能吊起来。”张鹤伦:“300多斤,后台16个人一起。”

郭德纲:“我刚才从后台走过来的时候,威亚老师正给他弄着呢,我还以为这是演的腊肠呢,需要吊起来阴干了才行。”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2019-03-06期

故意曲解就是故意扭曲事实,进行错误的理解,表达了讽刺感,也给观众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幽默感。郎鹤焱在节目中扮演了一个大侠的角色,需要吊威亚,郭德纲故意说:以为他演的是腊肠,需要吊起来风干。同时,这也暗讽了郎鹤焱像腊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四)夸张描述

例5:

金靖、刘胜瑛:“郭老师好。”

郭德纲:“诶,我们家有这么一个床单。今天穿得好看,穿个香芋。”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2019-04-10期

在节目中,金靖穿了一件格子衬衣,郭德纲故意夸张地说金靖穿的衣服跟他们家的床单一样。刘胜瑛穿了一条淡紫色的裙子,郭德纲夸张地说她穿了一个香芋。郭德纲用夸张、俏皮的语言与嘉宾对话,放松了嘉宾原本要参赛的紧张心情,同时也愉悦了观众的心情。

三、“现挂”技巧

“现挂”是相声表演术语,指“相声演员在表演时见景生情,临时抓哏取笑,倘能针对性、精巧性、趣味性齐备,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现挂”一般是在开场的时候或是突发状况的时候,演员要机智灵活地抓住舞台上可利用的元素,进行“现挂”,以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例6:

观众:“郭老师,您瘦了。”

郭德纲:“嘿,您瞧瞧,以后买个好电视啊。看见你们特别高兴,我也没有别的手艺,就是说相声、做节目,偶尔拍个电影什么的。我那电影你们看了吗?”

观众:“看了!”

郭德纲:“你们骗我啊。那么少的排片你们上哪看去。哈哈哈,好吧好吧,谢谢,谢谢。我这戏有一最大特点,不是早晨6点放,就是半夜12点。一个是叫早的,一个是催眠的。这个状态下呢,在这个春节期间还挺好,反正看过的吧大部分还说,行,不那么烂。那我就挺开心了,谢谢。”

——《欢乐喜剧人》第四季2018-03-15期

例6是郭德纲在《欢乐喜剧人》开场时,因为观众的插画而进行的一段“现挂”。郭德纲一出场,观众热心地说他瘦了。他在回应观众的同时,通过自嘲拍的电影这件事儿“现挂”了一个“包袱”,引起了观众的开怀大笑。同时,这也为这一期的节目开了一个好头,将节目氛围带入了一种欢快的状态。

第9篇

关键词:歌剧;男声;歌唱技巧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标志性人物,此时正歌剧在歌剧舞台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男声各声部在歌剧舞台上受到冷落,声乐艺术方面是阉人歌手独霸歌坛的“歌唱的黄金时代”。这样一来,歌剧演出的声乐等级规则变成为:第一主角必为阉人女高音,第二主角则是女高音或者是女低音,以阉人歌手居多,第三类的配角才是男声声部扮演,一直到18世纪末,在正歌剧中男低音的地位极低,而男高音也仅仅是扮演一些次要的角色。

莫扎特歌剧无论在音乐上还是戏剧题材上都极具个人魅力,他进一步拓展了歌剧这一综合性艺术的能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整个歌剧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莫扎特的歌剧创新对于声乐艺术尤其是男声声部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对男声声部演唱技巧提出要求

阉人歌手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教堂,虽然当时意大利并非所有的地区都像罗马那样森严的禁止女人参与公开的歌唱演出,但在宗教和道德上始终对女人歌唱存在严重的偏见。因而,拥有婉转如云的高音和炫丽无比花腔的阉人歌手们被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从教堂带到歌剧舞台上则是顺理成章的,他们不仅占据了第一男主角的位子,而且有时他们还扮演歌剧中的女角,其实早在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合法剧院就有未被的男声来演唱女角的先例,因为一直以来对于男人进入戏院毫无偏见。阉人歌唱家凭借非凡的唱功不仅使他们在舞台辉煌一时,而且在声乐技术的研究和教学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而这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女声声部。女声大多拜他们为师,相近的声部特征和发声习惯,从而使女声的演唱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渐渐博得了人们的喜欢,到十八世纪前半叶,女声在歌剧中有权去唱更多的咏叹调,成为了歌剧女主角(Prima Donna)。

莫扎特歌剧中的男声声部较之他以前的男声声乐作品要求演唱者素质更加的全面,为当时声乐技术还不高的男声声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旋律虽仍有阉人歌唱的遗风,显然这并不是主要的,优美抒情的花腔技巧仅是零现在男声各声部而不是浮华花哨,莫扎特歌剧中的男声声部演唱充满了戏剧和情感。因此,歌唱家伊姆嘉•泽弗里德在演唱了多年莫扎特的作品后,曾这样说:“莫扎特派是一个较难的学派,但也是最好的学派。掌握了莫扎特的演唱技巧,这不是简单的演唱技巧,而是关于演唱的一种新观念,你就可以唱所有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当代的作品。没有生来就适合演唱莫扎特作品的嗓子,也没有生来就是演唱莫扎特的歌唱家,他的作品不可能会一蹴可及,需要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歌唱者除了要具备完善的声音技巧外,还需要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和人物性格,以便能够真实地再现作品,充分展示角色的真正的艺术魅力。”

二、要求男声在演唱时感情表达真切

阉人歌手那种高亢花俏的嗓音征服了大多数人的耳朵,也树立了当时的声音审美,人们更加习惯听童声、假声以及阉人的歌声,而又认为男高音或男低音的声音太粗而且不悦耳。阉人歌手那炫技般的华丽、轻巧的歌声不仅排挤了女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男声的歌唱舞台。男高音在歌剧中经常扮演老妇人、随从等;男中音的歌唱地位直到十九世纪初仍不太高,男中音歌手也很难出人头地;男低音在意大利的声乐等级制度中处于最低,多扮演阴间的神明等沉重角色。

而在莫扎特歌剧中,没有夸张的情感表现和对比强烈的

力度,要用中等的音量,朴实、自然、优美、和谐的声音进行演唱,少一些性情奔放的呐喊,更多是矜持优雅的绅士风度。在演唱高音时,不管起音多高,都应是柔和而干净、节制而有含蓄的,因此必然要求在歌唱技巧上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如《唐璜》中的男高音奥塔维奥的两首咏叹调都对演唱者提出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尤其是第21号咏叹调《我亲爱的宝贝》(Il mio tesoro intanto),这首独唱轻盈纯净,一尘不染,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人说只因为有了这段咏叹调才使奥塔维奥成为一个出色的角色,由于这首咏叹调中有一定的花腔技巧成分,因此歌唱技巧很大,不仅如此,24拍的超长拖音要求男高音有充沛的气息和高的歌唱位置,即使在高音和长音中都要保持声音的绝对宽广,难怪都有人曾把这首咏叹调称为男高音歌者的“试金石”。(见谱例)从情感上看,全曲既要包含对于爱人无限的关爱和安慰,又有对于唐璜的复仇,要把奥塔维奥复杂的情感与高难度的演唱技巧实现完美的结合,的确需要男高音演员具备高超的演唱技能。

三、莫扎特歌剧在演唱时的旋律、节奏要准确

在莫扎特的歌剧中,不能像正歌剧中的歌唱家那样不顾剧情和音乐是否合适,为了炫耀其歌唱技巧而随心所欲地增加旋律装饰音或自由地伸缩变化节奏,也不能在音程较大幅度的跳动时出现油滑的上滑音或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演唱中的华丽的下滑音,注重乐队与人声的结合,并非用纯粹悦耳的人声的表面装饰来阻断剧情,而是充分运用乐队的表现手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声的自由发挥,乐队与人声能够更加和谐统一为剧情服务。歌剧《唐璜》是布拉格贵族交给莫扎特的一项任务,莫扎特自己称《唐璜》为“我的布拉格歌剧”,作品中有着明显的布拉格味道:传统的、纯正的、即兴的表演艺术。第一位唐璜的扮演者曾这样说:“我们从未在任何两场演出中演唱同样的东西,因为时间上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你只须倾听乐队,每次的感受都是随意而奇妙的――这也是莫扎特想要的。”可见,莫扎特追求的不是各声部炫技的歌唱自由,而是人声与乐队的结合,实现歌剧中人物角色的新鲜塑造。

由此,在莫扎特的歌剧中演唱者要想吸引观众的目光不能仅靠卖弄花腔技巧,更需要在歌唱中增加人物情感,在提高歌唱技巧的同时,更要做到声情并茂。在当时男声演唱技巧还远不及女声的情况下,莫扎特歌剧中的咏叹调无疑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探索新的发声技术的理由,同时他也奉献出了多首男声的经典咏叹调,至今仍然是音乐会的热选曲目,这些唱段对男声声部的演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男声声部演唱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维渤.西洋声乐发展概略[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

第10篇

【关键词】歌剧演唱;理念;生活化;表情;本土化风格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12-02

歌剧艺术发展至今天,不仅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歌剧演唱伴随歌剧诞生四百年来的发展、演变,历经了一代代歌剧表演者的智慧、艺术创造与传播,从而使声乐演唱艺术发展到今天的繁荣景象,并在社会生活中有持久的生命力。

歌剧演唱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表演形式、风格的变化和创新上,仍然来自大众文化的变化,来自大众文化中的人的音乐审美意识、音乐审美情感体验方式的变化。在这一点上,20世纪最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玛丽亚・卡拉斯的歌剧演唱是最具说服力的。她的演唱不仅继承意大利美声歌唱传统风格,在演唱方法、艺术语言、舞台表演等方面皆超越传统;最主要的是她在那个时代已经洞察到歌剧演唱最为敏感的发展方向,即传统歌剧表演形式需要改革,适应时代和大众音乐审美文化诉求;且其表演唱形式要趋于生活化、通俗化。同时,将娴熟的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统一于舞台表演,是她歌剧演唱中始终坚持的不变原则;浓郁的民族风格贯穿其歌剧演唱始终,并赋予作品千种音色和表情,极大地展现了声乐演唱的无穷魅力。这就是卡拉斯歌剧演唱带给我们的珍贵启示。

一、将娴熟的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统一于舞台表演

声费莩的技巧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古今中外一切卓有成就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无疑不具有高超与独到的演唱技巧。卡拉斯之所以能在歌剧表演艺术中取得卓越成就,是与她掌握了非凡的歌唱表演技巧分不开的。她在传统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抒情、花腔和戏剧女高音于一身,被称为“全能女高音”,同时在表演剧目中还包括卡门这样女中音角色,令人叹为观止。“一位声乐艺术家要在艺术上得以充分表现,没有相应的技巧是不行的,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地运用技巧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音乐学府――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第一是技巧,第二是技巧,第三还是技巧。”[1]

诚然,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技巧固然重要,但还有一样东西比技巧更重要,它就是声乐表演中的灵魂。声乐表演中的灵魂并非天生具备,而是来自艺术家长期积累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比如中国的老一辈歌唱家王昆、郭兰英,他们演唱的作品民族风格浓郁、感情真挚,深受群众欢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戏曲或民族民间音乐的歌唱经历,从小在传统音乐的怀抱中成长,又经历了新兴音乐的熏陶,参与抗日歌咏运动、延安秧歌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歌唱舞台上的活跃者。郭兰英是唱晋剧出身,她的演唱渗透出深厚的戏剧功底;其演唱的歌剧《小二黑结婚》《窦娥冤》《我的祖国》,声音晶莹剔透、明亮坚实,行腔委婉自如,润腔精妙细腻,唱出了主人公的心声,民歌的魂。尤其是《我的祖国》的演唱,至今无人能及。王昆学过信天游、秦腔、河北梆子,这些为她成功地扮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们的演唱既保留了个人的嗓音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大量继承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在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生活体验中提炼艺术精华。

当今,声乐表演艺术迅猛发展,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正规化、系统化的培养,掌握高超的声乐表演技巧的歌唱者层出不穷,但是真正成为声乐表演艺术家的却并不多见。卡拉斯的卓越成就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杰出的歌唱技巧,而在于她非常重视和讲究歌唱的艺术表现,特别是表情性。用她自己的话说:“美声就是表情。而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作曲家为你写下了音符,而歌唱家必须把音乐和表情放进这些音符中,我们一定要将作曲家原来希望的千种色彩和千种表情添加上去。”[2]事实上,中国的传统声乐艺术很丰富,仅戏曲就有三百多个种类,都有各自的演唱技巧和风格,表现在音色上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而对于我们当前声乐教学整体出现“重技轻艺”的倾向,值得反思。在2013年4月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记得评委对其中一个歌手说过这样一句话:歌唱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好听,第二个阶段是好听,第三个阶段是动听,也就是打动观众。这应该就是声乐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完美统一的艺术体现,是声乐表演艺术进入完美理想境界的切实保证。

二、赋予作品千种音色和表情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声乐;发声技巧;练习方法;研究思考

我国很多著名的歌唱家往往可以出色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声乐表演,因此,为了可以像歌唱家一样熟练的运用各种演唱技巧,学生一定要充分领悟对音乐的理解,用心体验以及感悟发声技巧,并且积累一定的发声经验,为今后的歌唱生涯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和指导,需要依靠正确以及有效的发生技巧练习方法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掌控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发声的重要性行以及几种常用的发生技巧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大学声乐教育以参考。

一、发声的重要性

科学以及正确的发声训练对学好声乐具有关键作用,其体现在对歌曲作品以及表演者两个方面。合理有效的发声训练能够对表演者的喉部肌肉群以及各个器官进行伸展练习,使其快速达到良好的状态,并且调动歌者的演唱情绪,促使歌者迅速达到演唱的状态,歌者如果在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进行歌曲演绎,对作品本身以及表演者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对于歌者来说,喉部的各个器官以及肌肉群不仅可以控制声带,同时还起到共鸣腔的作用。而在平时练习或者表演中,没有进行有效热身就开始歌唱,肌肉在没有预热的情况下做出反应,很容易导致喉部肌肉受伤,特别在演绎高音域歌曲时候,不仅不能无法高质量的完成作品。同时还有撕裂声带以及声带小结的风险,因此,错误的发声方式会影响歌者一生,这种习惯是十分可怕的,对歌者未来的生涯都会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其次,对作品来说,正确且长时间的发声练习是学好声乐最为关键的方式。在平时训练中,歌者要对各个辅音字母以及元音字母进行有效练习,锻炼歌者对歌词的表达,而练习气息可以保障歌者演唱的质量,演绎歌曲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很多情感以及灵感都是闪纵即逝。因此,歌者在练习中,要加强感觉练习,丰富自身的情感,在练习中融入想象力,根据歌曲的含义,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如果发声练习方法不正确很容易导致歌者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导致歌曲有形而无神。通过正确的发声练习,可以让歌者迅速掌握演唱技巧,进而储备演唱技术和演唱情感,为歌者以后的艺术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声技巧练习方法

(一)呼吸练习法

呼吸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每个歌者只有可以自由的进行气息和呼吸的转换,将正常的呼气和吸气转换为唱歌的换气方式,才能在歌唱中充分演绎歌曲的精髓,因此,呼吸练习法是练习发声技巧的重要练习方法。在歌唱中,歌者将思想意识填充到歌曲的情感中,并且间歇性以及合理的安排换气位置。通常情况下、胸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式呼吸是歌唱中十分常用的换气方式,而使用快呼慢吸以及快吸慢呼的方式,可以训练歌者的横膈膜伸缩,进而促使歌者的底气更足、音色更加饱满圆润。在歌唱中更加自由的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将情感与演唱完美融合。

(二)记忆练习法

对于大学音乐教学,教师为了提高发声技巧训练的质量和效率,要引导学生在意识中建立完整的练习框架。由于声带属于人体的内部结构,很难对其进行直接研究,因此,声乐学习变得更加抽象,而记忆训练法可以促使学生高效以及快捷的掌握发声方式,并且长期以及牢固的保存在记忆中。学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记忆框架,培养自身的识别记忆能力,以后无论在多么重要的场合下演绎歌曲,也不会出现大脑空白、由于紧张而忘词的情况,而通常情况下,歌者出现紧张的情况是由于歌者自身不自信,以及没有一套有效合理的识别记忆方法,帮助歌者稳定情绪,进而发挥自身的正常水平进行歌唱。歌者如果能够在意识中建立完整的记忆框架,并且持之以恒的进行训练,完全可以避免由于紧张慌乱而出现的失误。记忆的本质是记住、忆出,人对一件事情的印象留存以及回忆过程,都会由于时间的长短而出现效果差异,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记忆的规律,并且将记忆合理的运用到音乐学习中,进而取得发声技巧的进步。

(三)共鸣练习法

一名合格的歌者,必须要充分了解人体共鸣腔体的重要性,而共鸣练习法就是促使歌者充分协调身体各个器官,提高歌曲的渲染力以及感染力。学生在歌唱中,如果将身体各个器官协调到最好的状态下,可以促使每个音符产生共鸣,不仅丰富了歌曲的情感,同时还可以让音色更加饱满和圆润。曾经有关专家做过一个实验,将若干节拍器摆好,并且按照顺序依次拨动,在开始时,每个节拍器都呈现混乱而无规律的摆动,但是最后,所有节拍器都会按照统一频率进行摆动。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共鸣力量的强大。因此,如果身体共鸣腔体可以保持最佳状态,在音乐的表达上更加充满质感,那么歌曲不仅音色丰满、润泽,同时歌曲还可以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在给人听觉享受的同时,带来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一定要掌握自身腔体的特点,不能只单纯的重视某个腔体,要实现所有腔体的共鸣,进而像我国优秀的歌唱家一样,在歌唱中取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四)吐字练习法

歌曲表达的质量与歌者的音色具有一定关系,但是音色并不是决定歌曲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一些音色先天不足的学生能够通过持之以恒的后天训练改变各种情况。例如一些具有地方口音的歌唱家,如果在演唱中声音很小,听众很容易听不清歌词的具体内容,歌者虽然满腔热情、声情并茂,但是由于吐字不清,还是对演唱的整体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又例如一些歌者受到说话方式的影响,在歌曲演唱中,发声方式不正确,像平时说话一样哼唱,不仅吐字不清楚,而且歌曲的感情表述不到位,虽然这种歌唱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是从歌唱角度来说,还是不专业的。

在歌唱中吐字是否清楚,不仅关乎到歌曲演绎的质量,同时也对歌者的未来发展造成很大程度影响,决定了歌者今后表演的舞台。因此,为了促使歌者在歌唱中做到吐字清晰,可以让观众听懂,并且喜欢,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说话习惯,加强普通话练习,加强绕口令练习,并且充分熟悉和掌握自己将要演绎的歌曲,认真推敲每个字的发音,并且在练习中不断的反复磨合歌词,做到歌唱符合标准。

三、正确的发声姿势

声音的源泉是呼吸,而呼吸的源泉是姿势,由此可见,姿势对发声的重要性。如果在发声练习中,歌者的姿势不正确,就不能进行有力的呼吸,因此,发声的效果与姿势具有直接关系。

通常,歌者基本是站着进行歌唱,因此,歌者首先要掌握科学的站姿,无论是在平时练习中还是在舞台中央,歌者都要努力保持积极向上以及自然放松的心态,不要生硬拘谨,也不要松松垮垮、极度放松,要处于“紧而不僵、松而不懈”的状态下。在演唱过程中,歌者身体的后半部与前半部要处于“后紧前松”的状态下,胸部不能出现紧张感,否则会对发声质量造成影响,同时,面部肌肉要保持轻松,表情舒展而兴奋的进行歌唱。歌者身体后半部,特别是脊柱,要保持挺拔,起到支撑的作用,后颈部不易过度用力,要保持轻松,对共鸣起到积极作用。

四、高音准练习

歌者进行高音准练习有助于提高声音的辨识度,进而演唱一些音域较高的少数民族歌曲。例如新疆音乐,在新疆这片土地中,生活着众多民族,因此也孕育了其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新疆音乐具有波斯风味、同时还有欧洲风格,想要演绎好音域较高的歌曲,就需要歌者加强发声练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高音域练习,把握好音准。

五、正确选择发声音

学生在连续发声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第一个音的发声问题,其称为“起声”或者“起音” ,主要包括舒起音、软起音以及激起音。其中舒起音是先开声门,用气息带动声带,舒起音的特点是发声在后,出气在前,如同叹气。在发生训练中,舒起音可以改变声音生硬的情况,多使用与通俗歌曲中。软起音的特点是声带闭合中,将气息外送,实现气息与声门的同时进行,软起音的气息相对柔和,声音也比较舒展和平稳。在联系中,经常在长音以及连音中使用,软起音可以纠正喉音发声不正确的问题,呼吸方法通常采用缓呼缓吸法。激起音是当吸气结束后,胸腔不动,将气息以冲击声的形式发出,声音有力,并且结实,在练习跳音中经常使用。同时,激起音也有利于纠正声带漏气的问题,其呼吸方法是急呼急吸。

六、结语

学生想要达到专业的演唱标准,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需要在平时不断的进行各种发声训练,让自己的气息稳定、记忆超群、吐字清晰,进而可以在舞台上完成高质量的演唱。同时,学生在练习发声的过程中,还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理论知识以及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以一名专业的演唱家来要求自己,相信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勤奋努力练习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赛欢欢.关于大学声乐发声技巧的练习方法的研究思考[J].艺术品鉴,2014(12):192.

[2]张婷婷.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的作用及运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刘延翠.高职院校“实理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4]冯长春.“土嗓子”与“洋嗓子”的对唱――20世纪中叶的中西唱法论争[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03):78-95+202.

[5]李薇.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6]张诚,王明辉,谢晶晶,黄艺欧,范进德. 《音乐艺术》校友文章摘要总汇(1979~2007)[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128-222.

[7]刘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8]杨文娟. 解析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的情感性及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07.

[9]黄春燕. 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开展合唱活动实施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0]刘琰.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共融性问题考察与反思[D].西安音乐学院,2011.

[11]刘延翠. 高职院校“实理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4.

第12篇

关键词:听众;注意力;播音主持;技巧

一、吸引听众注意力的必要性

播音是用声音将信息分享给更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图像的表达更没有见面那么亲切,想要表达的内容主要依靠题目的选择,语言的组织和播音的技巧。通过这样的有限表现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听众注意,关键点就在听众的注意力。一般上听众的注意力是在收听节目时产生的多个心理变化过程,包括后面产生的关注,思考等行为。能够成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对于播音节目十分重要,因此对这点进行初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播音技巧。

注意力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叫三度注意。首先是无意识的收听,在听到自己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是开始出现心理上的变化,慢慢开始关注播音的内容。到了第二个阶段听众的思想开始集中到节目中,对播报的内容有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渐渐的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节目中去,情绪被节目所牵引。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当节目结束之后,听众的脑海中还保留这播音的内容,并且开始与自己的领悟联系到一起。有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的将这些内容与身边的朋友进行分享。如果能够掌握好听众的注意力,将节目内容进行到第三阶段,那么这个节目就会获取更多的听众。

二、电台播音主持具有的特点

2.1、真实性。真实的播音内容是对广播电台播音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的内容才能使听众了解社会事件,不被误导。播音内容是要经历层层审核,并且不能带有个人评价,否则无法面对社会质疑。

2.2、及时性。先进的科技手段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因此播音内容如果不够及时就失去了价值,不可能获取社会的关注。因此播音所涉及的内容多为社会上正在发生或近期发生的重大舆论事件。

2.3、简练性。言简意赅的播音语言是对播音的基本要求,只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事件表述清楚才能保证听众的注意力不被外界事物影响,增加播报内容的关注度。通过对事件的总结,能够更加容易的把握中心,增加播报内容的价值。

2.4、独特性。新媒体时代,能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于广播电台的冲击很大,在这种竞争中明显没有优势。如果在广播中没有新意或者自己的特点,那么广播将面临市场的淘汰。所以广播的内容要独特,切入的视角要能够吸引听众,这是广播行业的新路径,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5、亲和性。听众与播音支持的联系途径是声音,一个让人觉得舒服的声音能够吸引更多听众。所以播音员要具有亲和力,在自己的声音中注入感情,犹如细雨般沁人心脾,用声音感染群众,使他们在收听的时候感觉到你的存在,好似与多年老友倾诉心声。

2.6、创新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了,工作总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吸取新鲜的养分,跟上时展的潮流,使节目多样化,年轻化,拥有自己的亮点才是播音行业的出路和特点。

三、从听众角度出发获取播音技巧的几种途径

播音行业有属于自己的特点,经过上面对听众注意力的了解和对播音特点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播音技巧。

3.1、从听觉及心理角度分析听众,获取提升播音技巧的方法影响声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声音的大小,分贝高低,音色好坏,频率快慢等等,这些因素都能够影响到听众的注意力,地听众的心理造成改变。对于播音主持来说,能够精准的掌握这些要素,在不嗔废爸蟹⑾肿钍屎戏⒒幼陨硖爻ぃ吸引听众注意的那种声音,播音工作就成功一半。在不断的试验中寻找听众的喜好,找到他们最想听到的声音,在播音的过程中对声音进行合理掌控,时而似涓涓细流,婉婉道来;时而如春日惊雷,慷慨激昂;时而如耳边细语,温婉多情。这样变化中带有感情的声音能够将听众的情绪带动起来。在平时对声音进行练习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播音技巧,更能使节目获取更高的收听率。

3.2、利用听众喜欢心情事物的心理,获取听众关注

每个人都会对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这是人类的天性,播音中可以利用听众的这种心理来提升播音主持技巧。首先可以适度使用带有悬念的文字,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将听众的情绪带动起来,收听的过程就变成了有趣的解惑,节目结束时豁然开朗,好奇心得到充分满足。其次,多变的主持风格能够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获得不一样的听觉盛宴,引发听众对节目的兴趣。但是这种看似随性的主持风格需要的却是主持人私下做出大量的准备。再次,在节目中预留出一定的讨论时间,给听众创造出参与到节目中的机会,这能够给听众带来亲切感,找到了发表自己言论思想的途径,并且获取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长期听众。最后,节目要有创新的精神,节目内容要贴近生活,了解群众感兴趣的话题,解决群众最简单的小事,这样的节目才能获得更多听众的认同,节目才能长远的发展下去。不能拘泥在固有的播音形式和内容上,大胆创新才能更快发现未来发展的方向。

3.3、了解听众真实需求,充实播音内容

播音节目能够发展的根本在于听众,因此掌握听众真实需要,播报他们最喜欢的话题,并且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正确引导听众积极正确的看待问题,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在心理学中,每个人都是会以自身利益为主,关注的都是与自己生活有切身关系的东西,因此听众在广播中最想听到的一定是与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话题,如果一档节目的内容都是天马行空的内容,相信很快就会失去听众的关注。因此节目的内容要从听众角度出发。当然听众的需求有很多种,必然国际国内要问、古今中外知识、休闲娱乐讯息、情感问题、生活服务等等,一档节目不可能全部满足要求。节目要做到精益求精,在经过市场调研后选定方向,只做好一件事足矣。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的态度很关键,调整好自己的位置和心态,与听众平等、亲切的对话,尤其是在互动的环节当中,支持人就是将节目与听众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时刻保持激情,对听众保持热情。

3.4、从引起听众注意力的角度提升主持技巧

上面介绍过注意力是分阶段的,下面就着重介绍每个阶段抓住听众耳朵的办法。首先是吸引注意力。在很多人收听广播的时候,并不是带有目的的,可能是在无聊的时候随便听听,也可能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寻找寄托等等。对于这样的听众,恰恰是节目能够培养的忠实粉丝。播音的语言快慢,音色的特点甚至背景音乐都要经过严格选取。在播音过程中变换风格也是有效方法。这是节目的初印象,对今后的影响意义深远。其次是维护长期听众。在成功吸引到听众之后,好奇的心理被激活,众开始有意的关注节目,因此节目就要办的新奇,每一期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法预知的主持风格,千变万化的节目内容,每次都要经过思考,最终获取的结果是耳目一新的,这样才会得到长期关注。最后是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如果一档节目获取注意力靠的是运气,再次收听是由于形式多样,那么长期收听就是技巧和实力。为维护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主持人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广度是必须提升的。而节目内容的选取就是节目的灵魂,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节目的内容是听众最关注的问题,在收听之后能够顺利的在生活中得到使用,这都是一档节目要长期发展所具有的东西。例如育儿节目,这在现代科学生养的情况下就具有较多的潜在听众。

结束语:成功吸引听众的注意是播音类节目成功的首要因素,而吸引听众的关注并没有捷径,依靠的就是过硬的播音技巧和日积月累不断提升的播音素养,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站在听众角度的心。目前媒体发达,使播音行业处于机遇与挑战同在的局面。一方面播音类节目不断增加,播音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没有特色的节目很快就会被淘汰。另一方面播音的信息获取途径更加广阔,能够利用的资源也越来越多。有助于播音行业的发展。想在如此残酷的播音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并且谋求长远的发展,使更多人关注自己的节目,播音主持将面临艰巨的挑战,不断寻找突破自我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方力环.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台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分析[J].大众文艺.2016(01):220-221.

[2]李孝娟.浅谈电台新闻播音主持特点和播音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6(0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