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建筑论文

商业建筑论文

时间:2023-02-22 22:0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建筑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建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选址经济

城市商业活动是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的的,这是商业设计选址与布局的经济原则。同时,顾客是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之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形态密切相关。

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综合作用的产物,按其相互作用的规模和范围的层次来分,可分为宏观的社会经济影响,中观的空间区位条件和微观的空间模式三个不同的层次。

商业设施选址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项长期性的投资,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是零售企业贯彻以消费者为中心观点的重要体现,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

商业设施的选址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客流规律;(2)交通状况;(3)商业环境;(4)地形特点;(5)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一、客流规划是选择店址的最重要的因素商业中心是消费中心。

从经济效益上讲,商业中心必须满足整个城市消费市场的要求,争取尽可能多的顾客;从成本效益上讲,要争取最大的聚集效益,要求最大限度地利利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所以,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形态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相同客流规模的不同地区,因客充的目的、速度、时间不同,对选址条件有不同差别。

在商业集中的繁华地区客流目的一般是以购买商品为主流,或是与购买商品有联系的观光浏览,为以后购买作准备,这类地区的客流特点一般是速度缓慢,停留时间较长,流动时间相对分散。

有些时候,除了人口的密度因素之外,人口的职业分布、收入状况、年龄也是影响购买能力、购买习惯的主要因素,必须加以考虑。前者可以作为商业规模的主要参考指标,后者则除影响规模之外,还决定了商业的特色和内容。

(2)选择店址需要调查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量规模,选择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

(3)选择店址要分析街道特点与客流规模的关系,街道交*路口客流最多,是选址的最好位置。

(4)对于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除了被动适应客流规律之外,还可以在原有路网基础上加以改善开发,选择有开发前景的区域,开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统,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

二、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

因此,它是制约商业聚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商业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有尽可能大的吸引范围,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达商店。因此商业设施的选址必须是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地点。在商业的追求最大货物销售范围的原则下,选址应使交通费用达到最小。所以商业中心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实质是:所有购物出行者到达中心的出行时间总和最小。

三、商业环境选择店址应考虑设店地点附近的商店的规模和数量。

如果在同一地区内已有过多的同行业商店,势必影响商店的经营效果,此为趋异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顾客希望就近广泛地比较选择商品,以及希望一次购足所需的商品,有些商店又有集中趋势,相邻而庙,此为趋同性。

一般来说,比较专一的商品,顾客希望有广泛的比较和选择余地,希望有集中的专门店。这种顾客以购买一类商品为目的,对商业气氛、娱乐性、环境没有过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并比较其质量、价格等因素。

另外一此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当然不会去逛上面提到的结构单一的商业区,而是希望到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一般大商场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设置的,尽可能丰富功能来满足这类顾客的要求。

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共生性,即指商店依赖于为其他原因而来的顾客,如商业中心区的小型商店设于大型商店附近,主要经营小商品,以品种齐全而取得优势。或开办大商场不能提供的小型服务业,有的经营连带消费商品的商店相互邻拦,互为补充,便利顾客。

4、地形特点选择店址还要分析地形特点,主要选择能见度高的地点,如选择在两面临街的地点能见度就最高,并且可以扩充橱窗面积,增辟出入口以减缓拥挤,这是最好的设址地点。位于街道的入口处、公共场所的迎面处都是能见度高的地点。有的地点如位于街道的凹进部位能见度就差。

第2篇

1、中国商业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商业建筑的面积日趋增大,据统计目前已经建成大约2000多幢高级宾馆和写字楼,800多家大型商场,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面积约1.5亿平方米。根据商业建筑的能耗调查统计,设有空调系统的商业建筑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接近150元/平方米,现有商业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就高达225亿元人民币。商业建筑消耗的能源主要用于空调、照明、热水供应以及其它动力设备等方面。表1显示了上海地区各种商业建筑能源消耗的各成分比例。其中空调能耗是商业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占总能耗的50~60%。

表1:上海地区商业建筑能耗成分比例

空调照明卫生热水动力设备及其它

饭店46.113.5319.4

商场40.533.710.715.2

写字楼49.733.32.717

医院30.313.941.814

空调能耗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补偿维护结构传热的能耗占40~50%,新风处理能耗占30~40%,空气、水输送能耗占25~30%。图1显示了北京某著名商业建筑各设备(冷冻机、水泵、空调箱、照明、动力)电耗的积分图。该建筑的65%的电耗是空调系统。

图1各设备耗电量积分图

2、中国商业建筑节能潜力

通过对中国商业建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商业建筑的能耗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建筑能耗。例如清华同方人环工程公司在1998年对北京市的十家营业较好的大商场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统计,这些商场的全年运行能耗平均大约是188kwh/m2.a,而气候条件大致相当的日本的同类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约是135kwh/m2.a,也就是说北京市的商场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将近40%。

*同类型的的商业建筑之间的能耗也有较大差别。图2显示了北京十家大型百货商场每平方米耗电量,从图中可看出耗电量最高的商场比耗电量最低的商场能耗高出将近50%。此外写字楼和旅馆类建筑的情况也是这样的。图3中北京16家星级旅馆的1997年的能耗状况,能耗最大的旅馆能耗费是能耗最小的旅馆能耗费的将近3倍。

图2北京十家商场能耗图

图3北京16家旅馆能耗图

*通过对商业建筑的模拟分析发现,建筑的理想能耗与实际能耗有较大差别,主要是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较差、缺乏空调自控系统、原有空调系统存在许多不合理设计等原因造成。通过对这些不合理成分的改造,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极大的节能效果。例如下图所示为北京某四星级饭店的水系统,从图中可看出,标准层加压泵后的阀后压力为1.12MPa,而加压泵前的阀前压力为1.15MPa,即经过加压泵后压力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加压泵前后的阀门开度只有25%,这说明标准层加压泵是多余的,如果取消标准层加压泵,经估算每年可节电10%,约22万度电,节省运行费16.5万元。

*近年来已有不少的节能改造项目竣工,这些改造项目都显示出较大的经济效益,说明商业建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例如北京双安商场的空调风系统的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春秋季室外新风为商场内供冷,从而减少了一个月的冷机运行时间,据统计每年可节省能耗费30万元左右。改造所需的40万元的投资一年时间就可以回收。此外在亮马河大厦,通过节能改造,一年可以节约运行费用300多万,所需的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对比、同类建筑的对比、理论计算和实际测试的对比、商业建筑成功的改造实例都充分说明中国的商业建筑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商业建筑节能改造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3、中国商业建筑节能的途径和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合理利用是商业建筑节能的关键。适合中国商业建筑的节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两幢新的商业建筑来展示新技术,而是通过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技术手段对现有商业建筑的改造和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说商业建筑的节能关键不在于以后新建的商业建筑,而在于对已有商业建筑的节能改造,这是商业建筑节能的重点所在。表2显示了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效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改善维护结构来节能的经济效益是最低的。

表2:不同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分析

改造投资改造收益投资回收年限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1$10~20$1~2月

更换风机、水泵1$0.8~1.0$1~1.2年

增加自动控制系统1$0.3~0.5$2~3年

系统形式的全面更新1$0.2~0.4$3~5年

建筑材料更换1$0.1~0.05$5~10

近年来,清华大学通过对数十幢商业建筑的调查和测试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国商业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成套技术-MATE技术,并成功地在一些改造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和完善。该技术是包括调研测试(Measure)、全面分析(Analyze)、跟踪实施(Tackle)和节能评估(Evaluate)在内的“MATE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4、商业建筑节能的市场机制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已有节能改造项目的统计,节能改造每平方米可获得20~30元的直接效益,所以如果商业建筑节能按照在北京建立示范工程、在中国主要大城市建立推广中心、全国范围推广三个阶段来发展的话,各阶段的的改造效益如下:

*第一阶段: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600~900万元

*第二阶段:改造面积:400万平方米;直接效益:8000~12000万元

*第三阶段:改造面积:1.5亿平方米;直接效益:30~45亿元

三个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果按照0.8元/度电和40%的发电效率折算成一次能源,相当于可为国家节省250万吨标准煤,减少向环境排放562万吨CO2,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的贡献。

节能改造的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量仪表及安装费用

安装计量仪表的目的主要是计量改造效果,让业主看到效益,有利于推动节能改造工作发展。根据已有改造工程的统计,计量仪表的投资约为2.5元/平方米,所以一、二、三阶段的仪表投资分别为75万元、1000万元、3.8亿元。

*培训费用

*制定标准和政策费用

*宣传、传播费用

*建立节能改造中心和节能小分队费用

*节能改造工程投资

由于节能改造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改造工程投资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所以改造工程投资可以说服业主承担或采用其它的融资方式。

商业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为。但是在其发展阶段,资金投入是一个主要的障碍。商业建筑的长远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简单来说就是要作到“分担投入、共享收益”。

第3篇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防火构造

在我国大型商业建筑中防火问题一直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而防火工作的进行离不开防火疏散设计和防火构造设计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进行研究与探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安全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主要体现在根据商业建筑特点疏散、根据时间与距离疏散、根据人数进行疏散、安全出口的合理设置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设计。

1.根据商业建筑特点疏散

根据商业建筑特点疏散是安全疏散设计的根本内容之一。即设计人员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们在火灾事故时的心理状态与其自身的行动特点来对于安全疏散进行设计。例如可以首先假设火灾危险性大小和大型商业建筑的容纳人数以及面积大小合理布置为前提来进行安全疏散的模拟工作,从而能够为人员的安全疏散设计一条安全路线。除此之外,在根据商业建筑特点进行疏散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大型商业建筑房间、走廊、前室、楼梯间等不同的结构特点来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有效保障人员的疏散安全。

2.根据时间与距离疏散

根据时间与距离进行疏散是疏散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通常来说在大型商业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客户能够疏散到安全场所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一时间通常也被称为允许疏散时间。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建筑物中具体的疏散设施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其具体的疏散时间和疏散距离也应当不同,而不是应当根据某一规则来硬性的决定。除此之外,在根据时间与距离疏散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确保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有利于楼梯间的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并且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与此同时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即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促进安全疏散的时间和距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3.根据人数进行疏散

根据大型商业建筑自身具体的人数进行设计是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准确的计算商业建筑日常营业时的具体疏散人数,这也是是计算疏散走道宽度的前提。除此之外,在根据人数进行疏散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的的规定来合理的计算出商店的各部分面枳。并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内容,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

4.安全出口的合理设置

安全出口的合理设置对于安全疏散设计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果安全出口的宽度不够、安全程度不足、位置偏僻则会导致人员较难疏散并且会很大程度上延误灭火扑救工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应当根据疏散楼梯宽度的计算规范来进行安全出口位置的合理设计。除此之外,在安全出口的合理设计过程中,由于封闭楼梯因安全性较低,因此根据规范中的规定其只能用于32m以下的二类商业建筑并且且应靠外墙布置,以而一类高层建筑及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由于性质重要,体量巨大和人员众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并且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营业厅部分的室内公用楼梯最小宽度不应该小于1.4m,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人员疏散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

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包括了诸多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了防火墙设计、混凝土设计、防火门窗设计、防火卷帘设计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进行了分析。

1.防火墙设计

防火墙设计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防火墙主要是指用自身具备3小时以上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材料,并且以这些材料为基础砌筑在独立的基础或框架结构的梁上的墙面。在大型商业建筑中防火墙的存在主要是用以形成防火分区并且更加有效的控制火灾范围的部件,这意味着防火墙自身的特性应当是不燃烧体。除此之外,在防火墙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防火墙的耐火极限应当高于4,并且当违筑物的外墙出现燃烧体时,防火墙应当凸出墙的外表面0.4m以上,从而能够起到良好的防火和阻挡火势的效果。

2.混凝土设计

混凝土设计对于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混凝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了解混凝土在火灾中如果受到高温作用则自身强度会降低的特性。因此在防火构造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受力钢筋保护层为10mm时其耐火极限只有0.5小时或者不到0.5小时的数据来对于混凝土的具体强度进行设计,从而能够使其在火灾真正发生时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例如可以使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楼板,由于这一楼板的构造基层是采用不燃烧材料料,因此在具备很高经济意义的同时还具备了很强的安全意义。

3.防火门窗设计

防火门窗设计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防火门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优先选择在火灾时能够优先满足耐火稳定性,与此同时具有隔热、隔烟作用的门窗。众所周知防火门窗是大型商业建筑重要的防火分隔设施,并且防火门窗通常会安装在有防火要求的墙上以及楼梯间入口或者是管道井的开口处。由于这些位置在人员疏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些位置进行防火门窗的设计就有着非常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根据耐火极限的要求防火门窗通常还会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的坚持时间为1.2h,乙级则是0.9h,丙级仅仅有0.6h,因此在防火结构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根据具体的防火要求来选择不同等级的防火门窗。

4.防火卷帘设计

防火卷帘设计是大型商业建筑防火构造设计的重中之重。在防火卷帘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其自身不具备隔热性能,因此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当注重将其与水幕系统或者是喷淋系统进行结合来共同使用。除此之外,在防火卷帘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确保当起火时卷帘可以立刻放下,从而能够起到较好的阻档火势的作用,并且延缓火灾的蔓延速度,最终更加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工作。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提升和大型商业建筑的快速发展,大型商业建筑防火疏散与防火构造设计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过程中应当对于疏散工作和具体的构造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防火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镇梁.陈远博.超大规模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N].建筑学报2006 (7)

[2]方正.王平.程彩霞.大型建筑防火分区问题的性能化设计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

[3]李钰.大型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第4篇

关键词:建设,施工图,建筑

 

工程设计及建筑专业存在施工问题。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的事故隐患,建设部下发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存在的问题

(1)总平面图缺项问题。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缺少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占总数的90%以上,集中表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含停车场)、道路布置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

(2)建筑防火设计问题。①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 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8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作防火分隔”,但目前在带有地下室的多层住宅设计中,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②汽车库贴邻其他建筑时(含地下车库内贴邻的其他设备用房),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第5.1.6 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 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③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审查项目的33%在工程设计、构造节点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特点, 将高层建筑室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

(3)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4%。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有的设计人员对节能设计及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够熟悉。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在不少设计中对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热工要求, 不做热工计算且节能材料选择不当;《节能备案表》中填写的内容与施工图中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关于安全疏散的问题。①对商业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4.5%。科技论文。应按《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第3.1.2 条和第4.2.5条计算出营业面积和营业部分的疏散人数,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2 查出疏散宽度(高层建筑底层裙房为商业建筑时,应以《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9 条为准)。但在工程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计算概念不清, 造成所设计的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不符合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②在商住楼建筑中,商店与住宅部分共用一个楼梯,且两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没有分开设置,违反了《住宅设计规范》第4.5.4 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占审查项目的10%。③在多层建筑中,大于60m 的房间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房间内最远一点距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大于14m、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2m 内的墙上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④在多层住宅设计中,为控制建筑面积,地下室层高降低到2.20m,致使地下室楼梯平台下净高不足2m 或楼梯段处净高不足2.20m,违反《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2.1 条第五款强制性条文规定,属于设计中的常见多发病,占审查项目的36%。对此建筑专业应作取消平台梁,改为板式楼梯的处理。

2.原因分析

(1)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有些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为了承揽到任务,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2)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对建筑方案与整个工程设计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

(3)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 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

3.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方案优劣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筑方案要做到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企业经营者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法规的培训,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规范、法规、标准图集, 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经营者要有质量意识。设计质量与市场经营是相互统一的,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要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科技论文。

(4)遵守法规,排除干扰,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者要摒弃“重经营、轻质量”思想。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赢得市场。

(5)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行业内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宽松的工作环境,构筑一个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资质复查优化结构、调整规模。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勘察设计行业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保险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设计风险社会化,进一步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标准规范培训,提高注册人员和勘察设计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科技论文。

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是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 目的是促进行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因此,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建立网上审查制度,设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档案制度,实行审查人员资格考核和动态管理的淘汰制度。促进审查责任, 审查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红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容易疏忽的问题[J].中州煤炭,2001,(5).

[2] 卢晓轩. 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广东科技,2008,(01).

[3] 陈雷.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的问题[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4).

第5篇

关键词: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

引言

现代商业建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结合各种功能的综合体,集餐饮、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成为城市景观的新气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面积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面积越来越大,甚至达到了几十万平方米,是一个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商业建筑。由于现代商业建筑的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大型商业建筑在防火和消防方面也和其他建筑有明显的区别。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相关体系还不健全,因此,不同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但是同时,这也给大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

1.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以前的防火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迫切需要与时俱进的防火设计出现。从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情况来看,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进行分隔防火分区、实施人员疏散、灭火救援活动、设置商业空间等问题设计,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1分隔防火分区问题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型商业建筑中的水幕水量的供应和排放都是难以解决的工程问题。大面积防火卷帘的使用常出现很多问题,卷帘箱的缝隙、导轨及卷帘下部常常因受热而变形,防火卷帘受火焰作用向受火面凸出,失去阻火隔烟作用。上述问题都对防火卷帘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大型商业建筑中最好不要使用防火卷帘,以保证消防安全。

1.2实施人员疏散问题

由于大型商业建筑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人的情绪难以控制,由于受到身体状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疏散问题更加难以控制,这对消防安全的保证造成很大威胁。如果原来通畅的公共走道和开阔的中庭空间被众多的卷帘分隔,也会给人员的疏散造成困难,给人们的心理上带来不安全感。

1.3有效开展灭火救援行动问题

对于大型商业建筑火灾时(如表1为不同建筑位置火灾热释放量表),火际蔓延非常快,火灾热释放量大,消防人员深入扑救火灾的难度很大。

1.4有效设置商业空间问题

大型商业建筑的商业功能是其主要功能,由于大型商业建筑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因此,商家的种类也比较多。不同的商家对于商铺的要求也不同,有些艺术性比较强的商品对于空间的要求比较特殊,如果仅仅按照一般的防火要求进行防火设计,则无法保证大型商业商业功能的发挥。一般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是通过楼梯进行,但是按商业消防疏散宽度的规范要求,消防疏散宽度很大,即疏散楼梯间的宽度也相应很大,这将大大减少商业空间,采购流线组织流畅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2.大型商业建筑的规模及火灾特点

大型商业建筑是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是城市商业的集中地。在我国,此类商业中心也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大型商业建筑的特点有很多:功能复杂,疏散路线曲折,导向性差。内部可燃物品多;人员多,疏散困难。因此,商业建筑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弱点:可燃物多,而且由于大型商业建筑是城市的经济集中地,如果出现火灾情况,那么损失也是巨大的。

3.大型商业建筑疏散设计要点

3.1总平面布置

大型商业建筑在进行选址和总平面设计时,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大型商业建筑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大型商业建筑的消防车道;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大型商业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建筑内的各幢单体之间应满足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

3.2划分防火分区

划分防火分区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其面积大小主要是根据建筑性质、类型以及建筑耐火等级、防火分隔构造等,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规定执行。

3.3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商业营业厅的出入口、安全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也是当前设计中的主要难点。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很重要,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确实因疏散距离不够而需在商场中部设置疏散楼梯的,可将楼梯成组布置。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4m。充分利用商业建筑层高一般大于5m的特点。若设置成2跑剪刀梯,则一个梯间位置可设置两部楼梯,梯间节省面积更为可观。室外楼梯因防烟性能好,还不占商场的内部空间。

3.4疏散宽度计算

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各自总宽度,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7条的有关规定经计算确定(见表2)。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地下商店的面积折算值不应小70%。疏散人数的换算系数可按表3确定。

由上述规范规定的要求我们得到下式:

W=S×A×B×C/100

式中:W——商业营业厅的疏散总宽度(m);

S——商业营业厅面积(m2);

A——面积折算值(50~70%);

B——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人/m2);

C——疏散宽度指标(m/100人)。

3.5疏散距离

疏散距离是保证人员安全到达安全地段的主要途径。相关规范对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有明确规定,对营业厅等大空间的疏散距离,如果是多层建筑,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表5.3.13的注1: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距离为30×25%=37.5m:如果是高层建筑,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6.1.7条规范: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m。

3.6地下防火隔离区与屋顶避难空间

屋顶避难空间:《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第4.2.4条,对于大型商业建筑做出了相应的指示,在发生火灾时要保证室内人员能够及时到达屋顶避难空间,对疏散楼梯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消防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设计,减轻火灾事故的发生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3.7防火救援窗

防火救援窗主要是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非常出入口”进行灭火或救援。即外墙每层均应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窗口的净尺寸不得小于0.8m×1.0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该窗口间距不应大于20m,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识别的明显标志。

3.8疏散指示

由于大型商业建筑的人员密集,而且人员素质水平不同,因此,标明疏散指示时要考虑到不同人员的接受程度和辨识能力,尽量使疏散指示简单明了,而且要醒目,保证所有人员都能看懂而且能明显看到。考虑到火灾发生时有浓雾,因此,疏散指示灯需要有特殊材料的使用,确保人员能够在烟雾中正确辨认方向。

4.结束语

设计人员在进行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大型商业建筑复杂性,需要实地考察后,结合相关大型建筑的使用要求,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防火设计,同时还要保证大型商业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即在进行大型商业建筑设计时,切实地按相关的消防规范进行设计,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为日后避免许多安全的隐患,也为和谐社会和节能社会的体现创造了深远的影响。鉴于大型商业建筑对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探讨其防火设计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璐.对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问题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9.

[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第6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交通流线;组织;设计;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aspects of external traffic space planning of modern commercial complex and internal traffic organization, traffic organization, commercial complex, freight traffic in several traffic streamline design of modern commercial complex launch th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Key words: commercial complex; traffic flow; organization; design; stud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商业综合体在我国取得长足发展也不过是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所以我国商业建筑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在施工建设、管理上,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内正在不断借鉴与学习国外的先进建设技术,但是设计水平依然参差不齐,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加强。当然在当前所建成的商业建筑中也有不少的优秀作品,比如说深圳万象城,广州天河城购物中心以及北京的华贸中心、国贸大厦等。但是更多的商业建筑在建设中违背了商业规律,给后期的经营带来了困难和损失。随着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及促进消费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国新一轮的商业地产大发展正在全面开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提高商业建筑设计的水平是整个建筑行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现代商业综合体外部交通空间的规划

商业综合体其主要的功能是用来开展商业经营,所以在其外部交通空间规划时,我们应该将营造优越的商业环境和交通环境作为规划的重点。下面我们就以石家庄金正海悦天地为例来剖析现代商业综合体的外部交通空间规划。金正海悦天地是集商业、办公、宾馆以及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大型高层商业综合楼,其建设用地紧邻城市干道裕华路,交通环境比较优越。但是却由高架桥将其与周围的建筑群隔离开来,这一点是不利于其充分吸纳周边商业人群的,需要我们在商业建筑设计的时候给予关注。在总体上,金正海悦天地充分利用了沿裕华路的优势,并借助道路与高架桥之间的绿地,然后让建筑整体适当退让,从而很好地保留出了商业场所所必须的人流交通用地。此外,金正海悦天地将其与住宅区之间的道路规划成了商业一条街的模式,并在二层建立外廊和平台使南北能够相连,从而扩大了交通空间,加强了人流互动(如图1)。这些设计上的商业理念和优势都是我们在商业建筑外部交通空间规划中应该借鉴与学习的。

图1.金正海悦天地部分图

二、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车流交通的组织

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车流交通的组织,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在出入口的设置上,我们应该结合城市道路级别以及车辆行驶方向、规划要求,通常将其设置在城市支道上,同时还应尽量避开道路交叉口以及学校、公共汽车站等人、车比较密集的区域。此外,在停车区域的划分上,商业综合体除了只保留少量的地上车位时,应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场将大多数的车辆停入地下。以此来保证地面的开阔性和人流分散的高效性,避免车流对人流形成影响。

其次,商业综合体在车道、车位划分的设置上,应该根据停车总量合理的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所需要的分项库容。在车道的设置上应该合理的划定交通主要干道,并形成交通环路,从而有利于车位的区域划分。同时,我们还应该将较大规模的车库从色彩以及形式上划分为若干单元,并进行明确的标示,从而形成科学、有序的交通系统构架。此外,在设备用房以及管道系统的设置上,我们要也要系统的进行划分,以避免粗大管道占用通道或停车空间,尽最大可能的提升交通和停车的空间。

最后,现代商业综合体的地下车库在设置上,其与普通车库最大的区别在于车辆种类的不确定性。毕竟,商业综合体的出入车辆除了商业车辆之外,还有部分办公与公寓车辆,所以在其车库必须具备一定的兼容性。比如说,其通道以及出入口高度,车道高度应该满足小型货车、员工班车以及小型面包车通行的能力。同时,在停车区域以及车位的划分上我们还应该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于一些时车车身较长的车辆,其回转半径比较大,我们应该尽量将其安排在主车道一侧。此外,我们除了要明确区域与车位的划分与标示之外(如图2),还应该加强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并且充分利用监控系统以及停车设备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在车流高峰时段还应该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疏导。

图2.京东商城地下车库部分图

三、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交通的组织

现代商业综合体的人流交通组织主要通过其内部各商业功能区的门厅以及室内步行街出入口引入。而在其组织设计上,我们就从人流进出的节点以及人流通道两个方面对其展开探讨。一方面,现代商业综合体除了从各商业功能区的门厅以及室内步行街出入口进入以外,还可以通过停车场进出。比如说,我们可以直接将商业综合体的顾客班车直接驶进停车场,然后让顾客从地下停车场入口进入综合体内部,此外,自驾车来的客户也可以通过地下停车场入口进入综合体内部。这就需要我们在合理规划地下停车场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设置地下停车场进入综合体内部的出入口,以保证顾客、工作人员以及外来送货人员等的有序进入,从而为地上的人流入口减轻压力,并减少顾客、工作人员的步行时间。另一方面,人流通道。顾客想要在商业综合体到达自己想去的区域,就需要通过人流通道以实现位置上的移动。通常情况下,我们按照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结构,将通道划分为水平通道和垂直通道两大类,水平通道一般由商业综合体的市内街道、走廊一级水平电梯等组成,而垂直通道则由电梯以及楼梯等运载工具组成。在其设计上,我们最基本的是要将人流交通线与其他交通线进行空间上的分割,以保证顾客的安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在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设置上,我们还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人流量来确定,以让整个人流交通线满足现代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四、现代商业综合体货流交通的组织

现代商业综合体货物流线的设计应该结合建筑功能区域的划分,从出入口以及水平、垂直通道等交通因素分析入手,应尽量避免与人流和车流重叠,使他们之间互不干扰。在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商业建筑的物流应根据各区域的商业功能组织货物出入流线,必须重点考虑大型超市以及百货商场的货物流线,同时还应该对同类商业店铺(比如服装、化妆品等)实施分区设置其货物流线,梳理出货流的通道,尽量做到分散设置并相对集中,在避开人流的同时又便于管理。

结语:关于现代商业综合体的交通流线设计的探讨,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设计策略和应对方案我们应该根据商业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区域划分以及其他与交通流线相关的影响因素来综合性的考虑。本文旨在与同行业从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学习人员和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在此也希望有更多人士参与到商业建筑设计的相关课题中来,为促进与保障我国现代商业建筑的科学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侯青. 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交通组织——以杭州“庆春广场”方案设计为例[J]. 浙江建筑, 2008,(11) .

[2] 王滔,周闽. 城市核心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百货大楼重建项目为例[J]. 四川建筑, 2010,(01) .

[3] 周闽,杨帆. 城市商业综合体设计实践——成都“世代春天二期-春天广场”设计札记[J]. 四川建筑, 2009,(01) .

[4] 李晔. 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协调设计———以“杭州市民中心”为例[J]. 城市交通, 2006,(02) .

第7篇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 性能化消防设计 室内步行街 相对复杂

近几年,我国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这些建筑或建筑群以其现代化的购物环境,商品集中齐全,具有遮风避雨等优势,受到了政府和开发商的大力支持。但这类建筑在消防设计还存在一定困难,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相关步行街的消防设计标准,导致步行街,特别是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设计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如何设计好室内步行街的性能化消防设计,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了当前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的专家做了一些性能化消防评估和论证。通过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笔者对室内步行商业街的消防设计进行了分析。

一 室内商业步行街的现状

步行街主要分布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大型商业建筑中,这些步行街可设在建筑的地面几个楼层,也可以设置底下。同时步行街可分为室内步行街和室外步行街。室外步行街,是指无顶的步行街,是由一些建筑群组成,每个建筑之间都间隔了一定的距离,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因此这种步行街处理消防问题相当容易许多;室内步行街是指在位于建筑内部的供人们休闲娱乐,购物的空间,这种步行街与外界相隔绝,这可能导致发生火灾事故时人员不能及时疏散,这就需要加强对室内消防设计的探讨,及时改善室内消防设计。

(一)室内步行街的建筑特点。室内的商业步行街通常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通高空间,且室内步行街的一层建筑的通道较宽,通道两侧是商业用房;二层及以上则是局部相连的通高空间,两侧是商业用房或单面走道。室内步行街的顶棚分为无天窗和有天窗两种形式。

(二)室内步行街的火灾危害及特点。室内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用房功能相对复杂,商场内产品多为塑料制品,纺织品,纸制品等易燃物品,且商品货架紧密相邻。在这种可燃物种类多,数量大,高密度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步行街的人员密集,疏散时具有一定的困难。

若发生火灾,步行街内部的通高空间就会形成中庭式的火灾特点,造成烟气蔓延,凝聚,甚至出现轰燃,且由于室内步行街的密封式结构,导致温度上升极快,进一步加速了火势的蔓延,而一般步行街的长得可达几百米甚至上千米,与室外直接连接的出口少,消防人员难以到达室内的着火点。再则,火灾发生时,高温烟气聚集在顶棚,容易造成采光材料燃烧并滴落,进一步加快室内空间的温度上升,导致顶棚的钢结构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形发生垮塌,威胁人群的疏散安全,同时增加消防人员的救援难度。

室内步行街用电较多,除了日常照明,空调设备,排风系统等的用电,一些商家为了做广告宣传常在橱窗中设有荧光灯,霓虹灯等,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节日期间,为了吸引顾客添设大量的彩灯等等。这些电器用电量较大,且线路不符合规范,长期使用容易发生超载,短路等从而引发火灾事故。有的商场还设有加工,修理部门,需要使用电动机,电熨斗等电器设备以及一些易燃的有机溶剂,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同时,步行街内人员流动量极大,不易管理,经常出现乱扔烟头,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而导致火灾发生。

二 室内步行街性能化消防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分析,在进行室内商业步行街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中对室内步行街的防火设计没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室内步行街消防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投入和减灾防灾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消防设计。

(一)将室内步行街通道作为临时安全区。将室内步行街通道作为临时的安全区可以解决部分疏散,必须将处于楼梯的人群疏散到室内步行街而不是直接疏散到室外,同时可以解决室内防火分区过度的问题。设置防火单元,通过这种方式将火灾尽量控制在店铺内,减小火灾造成的影响,使其影响局部化。在火灾初期,进行有效的人员疏散,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可达到限制火灾蔓延的效果。根据火灾蔓延的原理,利用其他与工程类似的方法,充分考虑步行街建筑的布局特点,对步行街提出几条防火措施建议,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1、以精品店为主分割步行街两侧商铺,精品店面积一般不能超过300㎡,除非功能需要可适当拓宽面积但不能超过1000㎡,且要用防火卷帘分隔成小于500㎡的空间。2、步行街内的其他商业空间要采用防火卷帘 ,防火墙,甲级防火门等进行分隔。3、步行街精品店的钢化玻璃厚度不能小于12mm,在店铺内要设有保护玻璃的自动的喷水冷却系统。

(二)进行主力店防火分隔。一些主力店与步行街相连,这些主力店的面积较大,火灾的荷载相对较多,带来的火灾危害性也相对较大。步行街与主力店相连接的部分大多采用防火门,实体墙,防火卷帘等方法进行防火分隔;主力店必须在与步行街想连的部分设置消防前室,阻隔由于开门时带来的火灾烟气蔓延到步行街内,在消防前室内还必须设置防烟送风设备,防止烟气进入步行街中。

(三)控制步行街内的可燃物及装修材料。1、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步行街内公共桌椅等设施,并用不燃或者难燃材料装修步行街的各层环廊,对于只能用可燃材料进行装修的部分,材料必须经过防燃或阻燃处理。同时该区域的其他装饰物必须使用不燃材料。2、节假时期步行街内的各种广告宣传海报,条幅等必须有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管理。活动结束好要及时将广告拆除,以免造成火灾荷载。3、步行街内的电气线路必须统一使用低烟无卤的绝缘电缆,同时还必须设置漏电保护系统。4、在步行街内设置专门的吸烟区,禁止在步行街通道内吸烟,使用明火。

(四)在步行街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在步行街通道和各层环廊中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在每层环廊中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消防栓等设备。在两个较大的中庭内设置智能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保证十分钟的消防水量的水箱。

结束语

近些年,室内步行街在我国的发展较快,消防安全隐患也日渐严重,因此要加强室内步行街的性能化消防设计,建立起完善的消防系统,保证火灾事故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同时要定期对建筑内的消防系统做保养和检查,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正常使用,为疏散人群争取更加充裕的时间。此外,为防止火灾的发生,相关部门要严格限制步行街内的可燃易燃物品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焰文,罗铁斌.大型购物中心空间形态布局的建筑消防设计策略分析——以四个大型综合商业项目设计为例[J].南方建筑,2011,(03):64-69.

[2]杨淑江,倪天晓,张新.大型商业室内步行街性能化消防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04):370-374.

[3]谢元一,张晓明,方正.利用“亚安全区”解决大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难题的可行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03):370-373.

第8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城市的夜景亮化艺术和城市夜景亮化工程的设计和控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强调了环保与节能的必要性,指出在城市亮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城市夜景亮化是商贸兴旺,旅游发达,文化繁荣,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需要,总而言之,这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城市夜景亮化是为了描绘星空下都市的环境美,因此是我们一贯所努力追求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美化的内容之一。通过一个城市的夜景照明,可透视该城市的经济繁荣,人们的精神与文化生活水平。城市夜景亮化是运用各种发光器件,结合电气、电子和微电脑技术,根据科学和艺术的用光设计和色彩构成原理,创意城市夜幕中具有观赏价值的灯光艺术景观,以美化城市夜环境的艺术氛围。因此,艺术性应该是城市夜景亮化一个首要的评价原则。在常规的照明设计中,如车间、厂房、教室等室内照明设计和体育场、码头、道路等室外照明设计,主要追求满意的照度指标、照度均匀性、合理的显色性以及合格的眩光指数等。而在城市夜景亮化的设计中,主要是对城市的景观进行灯光的艺术创意。

同时,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城市夜景亮化的发展是为了美化城市夜环境。但是,如果不重视科学合理用光,就会造成对人有害的眩光或光污染,对人的视觉造成严重干扰和伤害,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合理地选用设置照明器材,合理研究被照射对象的反射特性,合理采用防眩光技术和设置各种广告。城市夜景亮化需要选用各种照明器材对景观进行灯光的艺术描绘。但是如果不科学合理的设置照明器材,不注意灯具外形及其色彩,不注重固定架体或杆件的品质,将会破坏景观原有的艺术形象,从城市环境美化的要求来看,城市夜景亮化的设计,应该要求白天美化、晚上艺术亮化。不能只顾晚上亮化,而损害景观在白天的艺术美。环境美在白天和晚上应该是统一的。

由于城市整体夜景照明发展迅速,受到技术、产品、经济、管理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如何装点城市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景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使人们生活在一个自然、清新、美好的环境中,在城市亮化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发展中出现或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肤浅看法,供大家探讨。

应该说,对一个城市亮化工作首先应考虑总体规划,即在充分了解城市的地位、历史、人文、建筑等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特色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由于城市亮化受到所在城市的能源和财力的制约,现在一般大中城市的夜景照明往往是各主要建筑物物业单位自行作主,各建筑物间的照明缺乏整体协调性,看上去整个城市夜景分散零乱,没有主次和特点,所以要想搞好一个城市的夜景照明,在电力与资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得设计出一个夜景照明的总体方案和规划,形成该城市的夜景照明风格,然后再按照夜景照明的基本规范和标准,确定不同场合的照度和亮度水平,以及色调匹配和照明方式等。以下分不同照明场合介绍有关亮化工程的一般规范方法和提供一些建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路灯总数大约为250万盏,其中钠灯约占40,我们认为:I)在道路照明设计中应首选高压钠灯,提高高压钠灯的普及率;2)继续提高城市主干道的照明水平,逐步向国际大城市照明水平靠拢;3)充分注意眩光问题,特别是居民区的道路照明;4)加强对照明时间的控制和管理,采用新型节能控制器。

2城市商业区照明设计

商业照明设计中主要考虑一般照明和重点照明。一般照明包括商业区的道路照明和景观环境照明,现大多采用庭园灯、步道灯、草地灯、彩色喷泉等衬托整个商业区的气氛。按CIE有关标准,商业区道路的照度标准为5 1m-25 lm,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中城市的主要商业区道路的照明基本上与国际标准接近,不过也有个别地区道路照明低于该标准。商业区的重点照明包括橱窗、店头、商品、商店内的照明等。大多采用霓虹灯,荧光灯,卤钨灯,白炽灯,紧凑型灯,大型超市也有采用金卤灯的,现在新型商厦的照明照度一般在300 lm以上,采用光源的直管型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为多。我们建议在对商业区建筑进行照明设计时要考虑:1)商业建设内部照明形式的多样化,大型商厦不同的销售区域或各种专卖店有其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商品和商品不同的展示方式所要求的照度水平和分布,以及对色调、颜色、明暗分布都有不同的要求。2)商业街景的照明是要进一步渲染和突出商业建筑的个性特色,体现建筑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追求一种格调高雅的享受空间。3)实现照明设计的节能化,商业建筑照明是城市照明用电的大户,目前节能型照明光源和器具的产品也日见成熟,所以商业建筑的照明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照度要求,合理选用高效的照明器具。在购物空间内,提倡减弱背景照度,实现光源的低位布置。

3街道景观建筑立面照明设计

建筑物夜间照明设计应考虑诸多因素:1)全面了解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轮廓,周围环境,表面材料,业主的设想;2)对建筑物选定照明的主位,确定表现手法,选择合理的照度,合适的光源、灯具,进行艺术创作。一般现代建筑物的景观照明采取的方法有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和特种照明。

夜景环境照明的配电设计大多数是在原有建筑和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的。而设计人员很大一部分不是专业设计人员,灯虽然亮了,但照明配电却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和配电控制的不合理现象。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断路器的整定与线路负载不匹配。整定值过大导线截面过小,起不到保护线路和照明器具的作用,事故发生时不能有效跳闸。2)照明器具没有保护接地的安全措施。3)线路敷设不执行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4)控制方式单调,有的甚至连接触器也不设,采用手动合断路器的方式操作不方便也不安全5)室外配电箱没有采用防雨防腐及安全措施。6)高层大楼的照明器具和线路未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上述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有3点:a.从事照明设计的人员很多不是电气专业人员。b.工程没有实行招标制度,或者虽进行了招标,标书中对配电控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c.没有认真实行施工的监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尤其是一些“三边”工程

伴随着大规模照明工程的开展,照明控制技术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很多大中型照明工程应用了智能控制技术,增强了照明工程的艺术表现力,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节约了能源。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照明工程,由于种种原因,照明控制相当落后,还停留在手动控制方式上,而且设备的选型和供电线路不合理,成为照明工程中的遗憾

照明控制是夜景照明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照明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照明控制技术发生了质的变化,已从过去的手动控制发展到今天的智能控制。

照明设计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一个完美的设计,必须由专业灯光设计人员和专业电气设计人员很好的配合,才能做出优秀的照明工程。

第9篇

【关键词】 大型商场 自动扶梯 人员疏散 数值模拟

近年来,大型商场日益增多,由于其人员密集、商品丰富、电气设备及线路繁多,具有火灾危险性大、财产损失严重、人员疏散困难等特点,带来的安全问题凸显,一旦商场内发生火灾,事故现场人员能否快速、成功地疏散直接关系到商场内所有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商场火灾情况下如何迅速安全地进行人员疏散时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中规定自动扶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但是商场建筑内设置自动扶梯越来越普遍,而且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熟悉自动扶梯位置,其成为消费者上下楼的首选。若发生火灾,消费者将会首先选择自动扶梯作为疏散工具。目前,我国对自动扶梯作为安全疏散设施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地铁站,如:姚斌等的“自动扶梯运行方式对地铁站台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2]”。而对于商场只是做一些探讨,如:何沛的“商业建筑中部分自动扶梯兼作辅助疏散梯的可行性[3]”、何永波的“自动扶梯在安全疏散方面的潜在功能和辅助作用[4]”等。对于商场火灾模拟分析时,将其用做人员疏散方面的研究尚为空白。因此,笔者以某商场作为模拟对象,借助安全疏散软件Pathfinder进行商场全尺寸模拟,对人员采用不同疏散方式进行模拟分析。

1 商场概况

某大型商场位于某市繁华地段,共有五层,地下一层为设备层;地上有四层,每层面积为5952m2,高度为4.5m。主要经营范围有:服装、鞋、箱包、化妆品、饰品、钟表、数码产品、家居用品等。商场一楼有9个出口,分别位于东侧(1个)、南侧(3个)、西侧(1个)和北侧(4个);共有4部直通室外的剪刀式楼梯,分别位于南侧(2个)、北侧(2个);有位于中庭两侧的2部单式自动扶梯;有1部消防电梯和2部自动扶梯。

2 模型建立

Pathfinder是由美国Thunderhead engineering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人员进出和运动的灾难聚集疏散模拟软件。它提供给用户一个模拟、设计和执行的三维可视化图形界面,在可视化工具的基础上分析结果,该软件采用人工智能的计算方法,并采用一套完整的三维三角网格设计和独特的参数设定(最高速度,人员密度,出口的选择,等等),通过对每个人物的属性的智能判定,赋予人物一定的思维,在灾难发生时,精确的预测人员的路径选择、人员的拥堵等实际的人员思维,自动计算每个人物的疏散路径与逃生时间,以及特定区域人员的疏散时间、特定出口的人员流率等等[5]。它包括两种人员运动模式:SFPE运动模式和Steering运动模式。SFPE行为是最基本的行为,以流量为基础的选择意味着人员会自动转移到最近的出口。人员不会相互影响,但是列队将符合SFPE假设,这种模式是基于SFPE消防手册保护工程和SFPE工程指南:人类行为消防,利用空间密度,以确定运动速度。Steering模式使用路径规划,指导机制,碰撞处理相结合控制人员运动。如果人员之间的距离和最近点的路径超过某一阀值,可以再生新的路径,以适应新的形势[6]。

2.1 Pathfinder建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地上商店的面积折算值宜为50%~70%。因此,本文面积折算值取为0.7,各层的计算面积为4166.4m2。因《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1988)[7]中对每层疏散人数换算系数的规定已不符合现在的商业建筑,而根据文献8的研究成果知,疏散人数换算系数为:第一、二层为0.4~0.6;第三层为0.3~0.5;第四层及以上各层为0.2~0.4,取其最大,按照上述计算,各层疏散人数见表1。

据我国国家标准《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9]可知,成年男子肩宽取41.5cm,成年女子肩宽取38.7m,设定男女比例为1:1。并且由于性别和年龄的不同,人员的运动速度不同,为了简化运算,将商场内所有人员的运动速度采用平均值1m/s[10]。并采用Steering运动模式,Pathfinder模型见图1。

2.2 方案设计

方案一,只将商场原有的4部楼梯作为疏散通道;方案二,将4部楼梯和商场本来原有的位于中庭两侧的停运的两部单式自动扶梯(图2a)作为疏散通道;方案三,将单式自动扶梯设置为剪刀式(图2b),并将4部楼梯和停运的剪刀式自动扶梯作为疏散通道。

3 结果分析

将三个方案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见表2。

通过三个方案的模拟结果对比可知,采用单式自动扶梯时,每层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减少了大约60s,采用剪刀式自动扶梯时,每层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要比不采用自动扶梯减少大约150s,比采用单式自动扶梯减少大约90s,这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创立了更加充足的时间。

通过方案二模拟过程可知,商场为了销售,在用自动扶梯下楼时,下到某一层,要绕过售货区,走到对面,再下到下一层,中庭两边的自动扶梯相当于一部,这样用自动扶梯疏散,虽增加了疏散通道,但同时也增加了可减少的疏散时间。若将中庭两边的自动扶梯设置成剪刀式,停运的自动扶梯就相当于四部1m宽的楼梯,人员可直接沿着自动扶梯疏散到一层,再从一层其他(非楼梯直对)出口疏散到安全区域。

4 结语

大型商场在安全疏散时,在保证自动扶梯可作为安全疏散使用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剪刀式自动扶梯,这样既起到了自动扶梯本身的作用,又起到了安全疏散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商场自动扶梯设计和位置设置时,要将自动扶梯作为安全疏散通道考虑进去。只用楼梯进行疏散时,全部人员均从楼梯直对的出口疏散,这使得一层其他出口在一层人员疏散完毕后,起不到疏散一层以上人员的作用。但将停运的自动扶梯作为楼梯用于人员疏散,人员可以通过自动扶梯进入一层,通过一层其他(非楼梯直对)的出口疏散,可以把一层的其他出口利用起来,大大减少了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

参考文献: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姚斌,徐晓玲,左剑等.自动扶梯运行方式对地铁站台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J].火灾科学,2008,17(1):19-24.

[3]何沛,陈在兵.商业建筑中部分自动扶梯兼作辅助疏散梯的可行性[J].四川建筑,2006,26(5):36-37.

[4]何永波,昝丰慧.自动扶梯在安全疏散方面的潜在功能和辅助作用[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07,8:533-534.

[5]叶珊珊,季经纬,周城同.博物馆安全疏散方案的模拟仿真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6]王伟,王静,柯琪材等.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疏散数值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29-33.

[7]DGJ08-1988-200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S].

[8]韩小娟.大型商场火场模拟及结构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第10篇

关键字:商业综合体 文化意象 时尚意象 公共意象

中图分类号:DF4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商业综合体是一种现代商业建筑形式,其通常以当代城市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基础,在一组或一幢建筑范围内营造出一个综合性商业服务环境,此乃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组织原则。一般而言,商业综合体建筑不以规模大小或内部功能为界定标准,而是以建筑群或单幢建筑内部功能组合的整体性和彼此互动关系为界定标准。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选址通常为服务半径最大、与城市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城市闹市区,其建筑形象往往能直接影响到或反映出某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商业综合体是现今中国城市风貌形成的关键推动力。本文就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展开讨论,以期优化我国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设计思路。

一、从时尚角度剖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时尚意象

所谓时尚意象,它是指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以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内容为载体,体现自身特性、表达时代特征、塑造形象竞争力、传达信息、协调现代社会生活与消费场所个性化间的关系。时尚是当代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代表性特征,同时时尚也是当代社会和谐共存与个性化消费的必然要求。针对时尚的本质,《时尚的哲学》曾这样描述:“时尚通常仅被特定人群的少部分人所接受和运用,而该特定人群的大部分人始终走在接受时尚的路途。如果某一时尚被大众所接受,其必然会丧失其本质,其中时尚的发展壮大会与时尚的独立性相互抵消,即时尚的发展壮大必然引起其自身的灭亡。”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是消费文化空间形式的一种现实表象,其必然存在诸多时尚意象的特征,但建筑是一种 “商品”的特殊形式,其时尚意象的表达手法必须有所区别。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存在某种特殊性,具体情况如下:

(一)商业综合体是商品摆放与商品销售的空间,则必须通过最大化展示消费品的自身特性来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换而言之,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要求突出产品的 “附加价值”或产品的符号性。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选择某些灵活性的空间形式,以便满足装修与装饰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及市场变化对商业综合体建筑使用效能的需求。其次,商业综合体必须能使商品的象征符号意义被充分展示出来,具体做法是预留出足够的空间展示招贴画、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影像等广告,由此体现出商业综合体的时尚意象。

图1-1BCE商业综合体

(二)商业综合体的另一时尚意象表达形式为建筑造型,其中商业综合体时尚意象的营造对建筑风格没有特定的要求,即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皆可营造出适宜的时尚意象。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应为:以建筑造型的塑造为手段,营造出极富戏剧感和时尚感的空间形式和空间感受,其具体做法如下:采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把商业综合体的局部区域设计成尺度较大的空间形式,由此通过独具魅力的建筑结构营造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见图1-1);采用彩色涂料、金属或玻璃等材料的组合,由此形成质感强烈的建筑表皮,消除或加强建筑体量,并营造出某种时尚意象;采用绿化形式的立体组合,把商业综合体打造成一个森林般的绿地环境,由此营造出一种生态型的空间氛围。

二、从情感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情感意象

所谓情感意象,它是指商业综合体所承担的“闲暇”消费功能,即商业综合体能够为城市居住者营造出一个释放情感的情绪化氛围。当代商业综合体是商品交易与流动的消费空间空间和城市大众情感宣泄的情感空间,换而言之,商业综合体可以为城市大众提供物质消费的场所和闲暇时光消费的场所。商业综合体的情感意象继承了城市传统文化中“节日”的某些意象,而我国城市需要严肃的审美情绪与审美能力及基于“节日”意象的集体情感宣泄氛围。尽管当代商业综合体的社会协调功能已被大幅度削减,但商业综合体必须承担城市大众情感协调空间。正因如此,现代商业综合体内部往往设有游戏厅或影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亦或把大型游乐设施整合到商业综合体内部。这样一来,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可为城市大众同时提供购物场所和休闲场所,此正如帕克所言:“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集传统与礼俗为一体的整体,是传统感情与思想的结晶。”

现代商业综合体通常可为城市大众提供静思审美的空间。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内部通常设有博物馆、文化馆、音乐厅等文化设施,其通过与商业综合体内部的其他设施相融合,更能被城市普通大众所接受,由此体现出更大的艺术社会价值和更高的使用效率。总体而言,商业综合体是顺应城市生活感性需求的必然产物,其主要以消遣性、娱乐性、休闲性为属性;以诉诸直观、、情趣为目的。

三、从公共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公共意象

所谓公共意象,它是指城市生活经商业综合体连接到一起,由此产生的社会公共活动、社会交流行为、公共文化要素相互交融的现象。现代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大众公共生活的核心场所,其已成为城市空间和公共领域的重要组成成分。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体量较大,其内部往往设有公共空间,此类核心空间通常以内部街道、广场形式表达出来。一般而言,商业综合体内部核心空间皆具备如下功能:连接商业综合体内部有关功能区块,即把各功能区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形成建筑的体量核心;组织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的活动,由此发挥聚散核心的功能。由此可见,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意象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城市公共生活态度及对该商业综合体的整体感受(见图3-1)。

图片说明:多伦多伊顿中心室内由一座透明体的过街天桥把伊顿中心与另一购物中心连接到一起,由此把多伦多伊顿中心与加拿大著名的百货公司彼此贯通,由此体现出商业综合体内部核心空间所具备的两大功能:连接商业综合体内部有关功能区块,即把各功能区块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形成建筑的体量核心;组织商业综合体内部人流的活动,由此发挥聚散核心的功能。

图3-1多伦多伊顿中心室内

针对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公共意象的表达手法,本如下阐述:

(一)突出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的秩序性、整体性、愉悦性、识别性

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自身应当具备超长的尺度、充沛的光照、鲜明的色彩等诸多能够激起大众兴奋感的特征,其中公共空间活动的安排必须满足如下内容:可关注的条件,即视线角度方面可确保公共空间与商业综合体整体结构保持畅通;可关注的对象,即雕塑或音乐喷泉等人工景观与商品宣传或文艺表演等人类活动。与此同时,现代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必须突出城市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紧密关系,其中现代商业综合体通常把公共空间安排到建筑物的某一侧面,由此以半开放或灰空间的界面形式实现向城市过渡,此种设计手法提高了城市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紧密程度及商业综合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二)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意象要求突出人性尺度的部分

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公共核心通常为聚会或观演等大型交往活动的场所,而商业综合体应考虑为人们私密的交流行为营造一种适宜的空间形态,此乃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其具体条件包括:随处布设座椅、设置可沐浴到阳光的挑台、充分利用绿化空间边缘等。实践证实,上述条件皆对创设商业综合体内部公共生活的多样性非常有利。由此可见,现代商业综合体是一种能够激起兴奋情绪的空间形式,其可为城市大众营造出一种悠闲、舒适的空间氛围。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属公共空间,其与传统的街道与城市广场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被定性为具备明确社会所属权的公共空间,亦属被私有化的公共空间,且其对城市公共生活的实际意义是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标准。

四、从地域角度解析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文化意象——地域意象

所谓地域意象,它是指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通过多种地域特征表达手法来实现城市空间历史脉络的延续、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承。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必然受到地域性特征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其中商业综合体的地域意象是地域性文化与全球性文化交融共存环境中确保城市独特风貌的关键所在,这正如内斯托所言:“任何富有历史内涵的城市,其建筑物皆为不同历史阶段空间形态的交叉连接,其体现着某种互文性。”

图片说明:浙江宁波天一广场地处城市中心繁华商业街,其主要由一个中心广场和十个大型商业区组成。天一广场的设计采用了城市设计理念,且特别注重周边环境与整体效果的相互协调。天一广场四周的主体建筑主要由一些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低矮建筑群组成,由此形成了浙江宁波独特的风格和符号系统,此乃一种基于传统建筑符号系统的新创作手法。

图4-1浙江宁波天一广场

一般而言,社会对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作用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地域意象的影响,其中商业综合体的地域意象具体表现为:众多商业综合体被选建到传统商业地段,且该地段已被社会和大众所认可,则商业综合体设计必须充分尊重或考虑此地段的空间信息,即采取一种基于空间历史延续性的创新手法;城市建筑类型经长时间的沉淀已经成就了独特的符号系统和风格,尽管此类建筑符号有悖现今社会大众的需要,但完全可采用一种基于传统建筑符号系统的新建材和新手法,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见图4-1)。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商业建筑形式,其直接关乎到所在城市的商业运行水平、公共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等。研究证实,若从文化价值角度考虑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价值,从文化意象角度设计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我国城市中心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必会得到很大改观,同时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与商业运行效率的提高等皆可由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许伟荣.新城市主义导向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蜀都城市广场的设计为例[C].//2008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论文集.2008:41-45.

[2] 罗尔夫·蒙海姆,周勇.分离或是结合?关于购物中心融入城市中心争论的经验主义研究成果[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4):13-18.

[3] 张荩予.城市中心区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塔楼竖向交通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2.

[4] 陆蕴华.浅论面向地铁时代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5] 孙蔚蔚.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城市环境关联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DOI:10.7666/d.y1700545.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文化 回民街 开发模式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09-02

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一些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色文化主题商业街区,这些历史形成的极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商业街区蕴含着其丰富的经营理念与商业精神,在历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逐步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理念。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主题商业街区可以看作是商业文化遗产,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遗产旅游的吸引物来进行科学的利用和开发。从而更加有效地使我国的传统商业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西安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这里有着深厚的积淀。西安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引言

商业文化遗产是指在商业发展历史中形成遗留下来的对现代商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的商业经营实践经验和思想,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在文化遗产中表现出来或还未被发掘出来的,属于商业经济范畴。商业文化遗产还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商业经济发展以及商业经营思想的文化思想、商业经营实践经验等。

笔者利用“遗产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我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检索到的科研论文进行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对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涵盖八个方面的专题,它们分别是:对不同类型遗产价值和保护的专题研究、关于遗产旅游理论研究、对遗产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的研究、对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的研究、针对遗产旅游者的研究、关于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及遗产旅游技术、遗产旅游教育等的研究。

商业文化遗产属于遗产旅游研究的范畴,从商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来看,至2014年12月,同样通过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国内目前已经发表的科研论文题录进行统计和研究分析,国内科研期刊直接以“商业文化遗产”为题名的学术论文总共有46篇,概括起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商业文化,一个角度是商业文化的保护,另一个角度是商业文化的传承。总体上看,国内学术界对商业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而从全国范围来看,从遗产旅游和文化旅游的视角来研究商业文化遗产目前仍然处于学术上的盲区。

在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文化保护的研究成果中,张建昌在《一种珍贵商业文化遗产的解读与应用构想》一文中提出,中国商用数码是明清时期商业上使用的记载账务和表示价码的数字符号,是一种有着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珍贵商业文化遗产;并通过“百忍堂”及沈家材料中各种账务和文书中商用数码应用的实证研究提出对现实应用构想。夏绘秦、宋银萍在《商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利用》一文中着重对中国从明清到民国初期,商界使用“中国商用数码”进行记账和表示物价价码的书写规则,结合汉字排序方法和记时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传承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开发其在旅游、饭店、餐饮及相关服务业的利用价值,有力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意义。刘志雄(2007)在《浅谈商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问题》一文中提出,商业文化遗产的分布是城市规划与历史变迁的反映,中国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都有明确的商业街区而与居住区相对隔离,而到处开门脸的“全民皆商”现象对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高度文明的城市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破坏。描述了中国各种商业建筑结构的特点,提出商业建筑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再生性,应坚持保护文物本体的原则,重视与珍惜、脚踏实地地予以抢救、保护。谷秋琳(2010)在《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一文中,以西安地区传统“老字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传统老字号及其商业区历史发展演变的调研和其衰落现状的分析,从非物质与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殊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西安城老字号保护与延续发展的新思路,主要包括结合“老字号”本身特定的建筑和空间环境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更应注重对其商业文化的保护。回民街作为西安商业文化街区,对其的研究更具代表性。

二、回民街的概况、现状

1.回民街历史背景概况。在唐代时期,聚集在西安市的波斯、大食商人在当地修建清真寺,并长期居住于此,初步形成了回民区的规模。因为回民有经商的传统,因此其居住的地区也沿街形成各种商业店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回民街。在回民街有保存完好的传统街巷、民居、生活形态以及商业活动,如回民小吃、民族特色的餐饮服务、传统手工艺产品、古玩字画等也层出不穷,这也体现了商业文化在我国现代旅游业的生命力。

2.回民街的现状。回民街位于西安市鼓楼北侧,狭义上指鼓楼到北院门的一条南北大街,广义上把与其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一起算上。回民街街道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约150余家店铺,这些店铺非常古老,店面也较小,以出售回民特色食品为主,未形成较大的规模。

三、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

1.这种商业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发展模式。

(1)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早在唐代时期,大量穆斯林进入中国,不仅带来了伊斯兰教,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商业文化,而当地特色商业文化会随着人口的迁移逐渐融入地方特色。如西安回民街商业文化中的饮食方面,最具明显特色的就是清真。这也是回民街的商业文化能够长期发展并保持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物产丰富,清真饮食在长期的发展中,受西安地区原材料及饮食文化的影响逐渐发生了改变,并将其作为特色饮食进一步发扬光大。

(2)民族小吃与民族工艺品等较集聚,没有明显分界。回民街街道旁生意繁荣,有众多店铺,这些店铺中有的以出售工艺品为主,有的以清真特色饮食为主。这些不同类型店铺聚集在一起,并没有明显分界,展现了各具特色的商业氛围。

2.回民街街区空间发展模式。

(1)空间尺度。建筑布局、尺度特征直接作用于人对空间的认知,空间的品质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潜在影响。良好的空间感取决于街道空间的形状、尺度和组合等因素以及围合空间的实体和场景的丰富性。回民街的街道宽度大约6~8米,建筑约1~3层,这符合我国传统商业街道围合感的要求,人在这样比例的街区内部感觉较舒适。

(2)景观设施。回民街建筑风格独特,以民族风格为主,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回民街街道景观设计较为简单,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材质上只用匀质的石板铺,总体上缺乏设计,色彩也偏灰暗,对比不明显,让人产生单调的感觉。回民街街道卫生环境较差,也缺乏旅游休息设施等。

(3)交通状况。回民街在整体上是线性发展的用地布局,它主要依托南面的鼓楼生长而成,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人流较密集。回民街在最初时期,主要的商业活动以家庭作坊为主,因此聚集成的商业街区以线型发展,即以一条主干道为轴线,沿街是各种商业店铺而形成水平生长。回民街由于街道较窄,内部主要以人行为主,没有集中的停车场地,对于私家车和旅游团队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主街道口的车行和人行道交界处被三轮车量占据较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回民街长期以来形成的线性空间方向较单一,高峰期人流拥挤状况比较严重。

四、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

1.回民街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西安整体旅游规划定位相悖。西安市有三个5A级景区,分别是大唐芙蓉园、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景区。西安市区还有很多景区,但这些景区开发的共同点主要围绕着唐代都市的打造。回民街是回民聚集的商业文化区,它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西安整体旅游规划定位相悖。

2.回民街的开发与西安政府资金投向相悖。西安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可以概括为“打造盛世唐都”,因此在西安市旅游业的开发中,政府主要针对西大街仿唐建筑一条街、大明宫城市中央公园等一系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然而政府资金的投入是有限的,回民街旅游开发模式不符合西安整体旅游规划的定位,因此这一区域的开发严重受到了资金的限制。

3.回民街整体的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并不完善。虽然回民街的旅游商业文化氛围较好,但这主要体现在回民街主要街道的两侧,其建筑风格、整体建筑、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大部分游客都认为回民街道路过窄、人群拥挤、下雨天道路泥泞,其卫生、交通、环境问题更是严重。因此开发回民街旅游市场,必须针对其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但是,扩宽街道可能会破坏整个文化氛围,进而影响到回民街旅游业的发展,这也是回民街旅游业开发模式的一个困境。

4.散客市场和西安整体旅游并不能很好地衔接。由于回民街整体的建筑、基础设施环境开发并不完善,而且大量散客使得整个市场难于管理,卫生、交通、停车问题严重,加之小三轮车的存在,旅游团车很难进入,所以一直以来回民街的游客大部分是散客,团队游客很少。这样,与近旁的钟鼓楼等市内景点就不能很好地联接。

五、回民街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注重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西安市政府在注重打造西安盛唐城市旅游主题的同时,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城市旅游若不能多元化发展,势必影响西安市盛唐城市旅游主题的成功。比如西大街改造后的街道虽然更加宽敞干净,但是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人气,这还不如回民街的旅游氛围好。这也反映了一个城市单一化发展的旅游模式是不成功的。

2.汇集多方力量来发展回民街旅游业。就政府而言,要重视回民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回民街特色资源进行普查并考察其渊源。就餐饮企业而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综合服务素质,也可扩大餐馆的社会影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就旅行社而言,可以设计以商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并在旅游日程安排中尽可能地留出时间让游客品尝美味、购买工艺品,扩大回民街特色商业文化的知名度。

3.改善回民街街道环境。首先,针对回民街的交通拥堵和街道较窄的状况,可以在街道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旅游交通标识,从而方便游客出游。其次,在街道内设置旅游休息室等,提供有关回民街饮食文化的杂志等服务。在缓解道路拥挤现象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回民街内垃圾污水的处理,增加垃圾箱数量、改造卫生间等。最后,在街道的附近建公共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方便旅游团进入回民街,从而带动回民街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

4.提升商业街的复合化空间特征,使回民商业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融合。西安回民街是西安市城市民族社区的中心,作为一个城市旧城中心的社区,在西安市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完整地保留住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商业文化,旅游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关键在于回民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的融合。西安市政府虽然没有过多地通过旅游去发展回民街商业文化旅游,但是回民街自发的旅游经济带动了整个街区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保护,从而使旅游促进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回民商业文化与整个城市文化的融合。

[本文为:1.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商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及模式研究――清末长安“百忍堂”沈家商号经营资料的发掘及探索》(12JK0044);2.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陕西省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14T06)]

参考文献:

[1] 夏绘秦,宋银萍.商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利用[J],商场现代化,2008(12):194-195

[2] 张建昌.一种珍贵商业文化遗产的解读与应用构想[J],商业研究,2007(4):211-213

[3] 刘越.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0(3):92-94

[4] 赵衡宇,陈琦.历史商业街区开发模式与民间商业文化的契合与发展[J],经济论坛,2010(7):137-138

[5] 谷秋琳.西安市“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的新思路[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8):155-159

(作者单位:1.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2.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传统商业、营销手段、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F287.4]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终端普及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互联网商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逐步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从地域易发展为全球易。随着智能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也加入到零售商业市场中来。互联网商业的发展势力更加壮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必将带来多方变革的强大力量。

从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等购物网站,到QQ、微信、微博等社交通讯应用,到大众点评网等生活服务网站,可以说互联网商业借助多种销售平台和宣传渠道以及自身便捷、价格相对低廉、比价方便等优势,已经强势渗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从这个角度反观我们的城市商业,本来就已经由于通货膨胀、地租暴涨、物价虚高等因素而饱受诟病,现在又面临互联网商业的竞争与冲击,一定程度上的衰退与分流似乎已难以避免,从多个方面做出调整和应对才是当务之急。

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来说,在这场电子科技带来的商业变革中,也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购买方式改变消费习惯与结构,进而改变出行目的与方式,同时对整个城市的交通、功能布局、空间结构等提出新的要求。而在这一系列变化中,对于城市商业设计的变革要求自然是首当其冲最为迫切。

互联网商业的类型及特征

互联网商业主要包含B2B(Business 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业对客户)和 C2C(Consumer to Consumer客户对客户)这三种运营模式。

互联网商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城市零售业的经营模式有很大差别。它摒弃了一部分实体的经营场所,而已虚拟的网络经营场所来直接面对客户,省却了一部分交通成本和高昂的商业地租,凭借网络商业平台、物流通道、更加透明的价格和客户口碑来搭建起销售渠道和商业形象。

互联网商业对城市传统商业的冲击

互联网商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关系较为密切的是B2C和C2C这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就是通常所说的网络购物。全球著名的网络购物平台有我们所熟知的亿贝ebay、亚马逊Amazon、乐天Rakuten、阿里巴巴等。截至2012年末,ebay的PayPal全球活跃账户增长15%,达到1.23亿,阿里巴巴(含淘宝)的成交额已超过Amazon与eBay之和。2012年,淘宝系的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在中国网购成交额中占比52.6%。

与传统零售业相比,网络购物打破了时空界限;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广、购买更加自主便利,同时经营成本的减少使得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当传统购物方式在商品价格、质量保障、消费体验、地点可达性等几方面不具备综合优势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电子商业"。

从零售渠道来看,B2C和C2C为零售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零售模式,对零售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起着重要作用;而从传统城市商业的角度来看,则是分流了相当一部分客源,传统零售企业和城市实体商业的运营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购物与传统购物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种:替代、促进、补充与独立。“替代”指的是网络购物取代一部分类型的传统购物,主要集中在书籍、音像制品以及进口商品等类别;“促进”指的是消费者通过网上店铺获取商品信息,从而激发购买欲,带动实体店铺消费;“补充”指的是消费者在网上采购一些实体店铺中难以购买到的产品,对传统城市商业进行补充。

从这三种关系中也可以看出,互联网商业确实分流了一部分传统企业的销售额,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信息来源和价值主张,但同时丰富的网络商业环境和巨大的商品信息量也刺激着消费,带来潜在的商机。因此城市商业应当从整体功能、商业业态、交通联系、宣传渠道、网点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提高,从而与互联网形成一定的错位竞争,强化自身的实体优势。

城市商业在功能与营销方面的应对

在互联网商业逐渐形成抢滩之势的当下,城市实体商业需要强化自身优势,在功能业态的调整和营销宣传手段的创新上形成有效的消费刺激点。

在功能业态方面

相对于无需交通出行、24小时无休的互联网商业而言,实体商业的交通时间成本与购物时间限制是除了地租外的一大劣势,并且这样的时间成本难以缩减,因此必须通过提高时间价值来吸引消费者。

首先是实现商业业态混合,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设施融入商业中,打造主题化和体验式商业中心,创造网络购物无法实现的丰富购物体验,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求、延长消费时间、刺激购物欲望。

其次是商业与办公、酒店、居住、公园、公共服务等功能的混合,将商业中心与多种功能共同构建,使其成为生活交往的场所而不是单纯的消费场所,提高商业对城市生活的贡献,从而增加商业中心人流量、销售额,同时塑造更加积极的形象。

在营销宣传方面

尽管城市实体商业本身在时空上受限,但随着网络营销手段的普及和平台的增加,实体商业也开始转而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段广告和促销活动,吸引人气,拉回被互联网分流的年轻客户群,同时增加客户忠诚度。部分实体商业甚至增加了网络订购与实体配送服务,如生鲜货品的配送,满足网购人群的消费需求。

国外的一些著名百货商场已经有了自主的购物平台,如Neiman Marcus百货、Macy’s百货等;美国沃尔玛能够让消费者在线上和线下商店自由转换店内商品缺货可以切换到 购买,确保了客源不流失。

城市商业在空间的分布与设计上的应对

在互联网商业的冲击下,人们对于实体购物的兴趣下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更是对实体世界缺乏探索的热情,因此投资商、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都在思考如何规划设计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城市实体商业中心。

选址与布点

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消费者要求更便捷的购物,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使得消费者对于远距离购物出行产生心理抵触。在此前提下,购物中心的选址应适当贴近日常生活空间,从空间和时间上减少出行成本;商业空间与邻里交往空间重合,可以增加消费者计划外的购物次数,化目的性消费为刺激性消费。

比如近年来在大城市大量出现的综合性片区商业中心,既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同时也丰富了居民生活,提升了社区活力,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共交通可达性

随着私人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城市交通益发拥堵,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的可达性对于城市商业来说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选址时考虑与公共交通站点、乃至公共交通枢纽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系到长远的发展和竞争力。

外部和内部环境

城市商业建筑可以说是各种活动和人群的载体,每天承载着川流不息的运动,满足着受众的物质和心理需求。

相对而言,通过互联网购物因为难以感受到实体,并且很少存在附加的交往行为,则更加侧重于对物质方面的满足

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城市实体商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营造是它较网络购物的优势所在。

从城市人的需求出发,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必须能够高效的组织多种社会活动,比如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乃至儿童游乐活动,给消费者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同时创造出具有现代感、亲切宜人、充满活力、沟通流畅的现代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与外界自然环境的沟通,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往交流创造条件。

思考与小结

随着社会各项活动对于互联网依赖的增加,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除了城市传统商业以外的众多行业也都将与互联网产生不同程度的融合,并且催生出新的发展模式和行业规则。

当电视机、照相机、手表乃至冰箱、微波炉等都能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和泛终端的时候,当各行业因为互联网的渗透而拓展平台、重构运营方式、变革利益分配的时候,则基于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和全社会可持续创新的智慧城市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在智慧城市的时代,城市的功能结构、交通组织、空间形态都将随之发生改变。对于城市规划工作者来说,在这样快速和大量的变革中,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也是随之改变的,因此把握住时展的动向,在设计工作中思考应当采取的应对方法和方案,才能做出符合现实需要与变化趋势的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汪孔文.互联网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云踪. 微信5.0 试水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人民邮电[J].2013.8.19

[3]王欣.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探讨.重庆邮电大学学报[J],2009.1

[4]郑志昊.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新营销[J],2013.8

[5]许晓东.可交往的商业空间可消费的文化场所.设计家[J],2011.3

[6]姜奇平.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周刊[J],2012.07

[7]何丹, 谭会慧.上海零售业态的变迁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商业研究[J],2010.05

[8]王文婷.网络团购对地区商业组织空间特征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韩钰,杜建会,郭鹏飞.基于SPSS的中国网络团购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区域差异研究.经济地理[J],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