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19:09: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亡羊补牢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未雨绸缪;准确诊断;亡羊补牢
去年全镇开展了一次统测,我班数学成绩很不理想. 其实我教得很用心,也很辛苦,为什么教学效果如此差呢?这令我不得不深思,问题出在哪里?左思右想后,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未雨绸缪”和及时地“亡羊补牢”.
一、未雨绸缪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1. 以学定教
要想教学质量高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双基情况,认真揣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了正面的影响,做到未雨绸缪. 学生课堂要做的练习,教师首先做好,及时发现难点,以便在课堂中设计相关练习进行引导,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师平常还要熟知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利用学生喜欢商量着做这一特点,放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 瞻“原”顾“远”
备课时要按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大环节,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中的教学思路. 找准了教材的重难点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还得去关注新授课后相关知识点的后续学习要求. 教师要先做相关练习,理清教学思路,促进于学生知识学习具有梯度发展. 如果教学前没有做好瞻原顾远,那么课堂上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练习任由学生做. 有时学生做到难题,也没有及时点拨,这就延误学生想解惑的最佳时机,也就增加了学生做数学题的难度,降低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 定准“角色”
课前,教师要提醒自己,课堂上教师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递进性,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使全班同学都有所得.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让每名学生都亲身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 课堂上老师少说,让学生多说思路和多动手总结,特别是新知教学,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要让学生带着一知半解到下一个环节,这样为学生做相关练习制造了难结或死结.
课堂上教学的成效如何,就看教师是否做到了课前的未雨绸缪.
二、准确诊断,及时补救
尽管课前能做好未雨绸缪,课堂中有时总会出现一些小意外,那时候我们就只有准确地诊断和及时地补救.
(一)如何准确地诊断
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教师重新认识教学活动,发现并找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症结. 如何进行准确地诊断,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去做.
1. 诊断教案
课前,教师要分析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一切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以及训练内容的设计等,是否都符合教学目标. 思考如下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是否清晰?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了吗?能够有效的达到体验激情、探究悟理、合作提升、实践内化的目的吗?课中,若有学生出现与你预设的不一样的情况,你就要赶快寻找原因,进行准确的诊断.
2. 诊断学情
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观察学生的言行外,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
(1)提问中进行诊断
课堂提问一般都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发生冲突或偏离时,教师应进行诊断原因.
(2)练习中进行诊断
数学课中,常见的练习有新知尝试题、巩固题、复习题、深化拓展练习等. 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及时分析错误原因,作出有利地诊断.
(3)活动中进行诊断
安排一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教师应当积极巡视,当面给予指导,参与其中,并在其间对学生不恰当行为活动作出诊断,以提高效率.
(二)如何及时地补救
诊断的目标应是系统地提出矫治策略和方法. 因此教师在对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诊断后,应当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有以下几种措施:
1. 再次教学
再次教学不是单纯地将知识再重新讲一遍,针对教材内容太难或学生缺乏旧的经验基础,以至于班上多数学生不能掌握教材,教师要重新讲解一遍,在讲解时要注意习题内容要接近生活,要做到一题多用,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当地提升.
2. 跟进练习
学生的学习困难,有时是由于缺乏练习所致. 如学生概念混淆、数量关系不清晰、计算不熟练等. 教师在发现了学生此类困难后,就应跟进类似的练习材料. 教师可以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搜集起来,加以编排,编成判断题、改错题,作为练习材料.
3. 建立互助小组,共同进步
建立互助小组,进行一对一帮扶,发挥优生作用,能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地帮助学困生. 如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内又进行结对帮扶. 我要求学生对于简单的题目必须独立完成,不会的题目可以向小老师请教,小老师在在教完同学,都要再举一个例子来考请教的同学是否真懂.
4. 关注学困生,个别指导
围绕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这一总体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导处的工作轴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的各项工作。深化管理,规范学校教育行为;强化师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提高和全面发展,坚持抓核心、求突破;抓薄弱、求协调的策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经常温习《新课程标准》,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为重点的校本培训。
2、狠抓教育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争做教育科研的策划者、引领者和实施者。教研组活动要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主讲人,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建立、健全教研活动机制,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抓好新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几个教学基本环节(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检查考核等)。
4、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管理促质量。加强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网络建设。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树立“全面、科学、均衡、协调”发展的质量观,实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抓薄弱”“求协调”即抓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一抓各学科教学的同步发展,二抓学生知识掌握和培养能力提升学力的同步发展,三抓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整体均衡发展,四抓年级之间与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
面对严峻的“抓质量,求发展”的教育形势,我们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攻坚克难,力争完成各种目标任务。
1、要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全面负责,不放过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重视每一位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特别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坚持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思想。要认真执行好《教学常规要求》要强化课前准备,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教学常规的重要性。过好备课关,努力提高每堂课的质量和效益,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关注各层次学生。强化课后反思,反思每个环节的得失,反思每一节课的实际效益和质量,要思考调整改善的策略。强化训练与辅导,精心编制或筛选好每一次的学生习题,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和考试,精心评判好每一份试卷,耐心做好每一次质量分析与研究,及时为学生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梳理教学思路。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督查与考核,坚决杜绝无教案进课堂、私自调课换课、不按要求布置批改作业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核心,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钻研,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专业氛围。离不开自主研究,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自主研究和同伴互助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中积累提高,研究问题中产生智慧。本学期要开展好教师教案设计比赛活动。
抓核心”即抓教师群体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内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参与竞争的实力和不断攀升学校发展的潜力。求突破”即队伍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合作氛围的进一步浓厚,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质的提高。
1、要坚持“守球门”的理念。各年级、各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在抓好学生常规管理的同时,要下大力抓好本年级、本班教学质量的提升,既要抓好整体质量的提高,又要抓好学困生的提高,尽自己的努力让学困生的数量降到最少,学困的程度降到最低。
2、以校本培训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讲座、专题讨论、案例研究、课题研究等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按照教师专业基本功的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通过传帮带,师徒挂钩结对计划,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课题的选择、设计和研究,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教改课等,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能力。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校的校本培训计划,通过校本培训增强教师课程改革的能力。
(2)全体教师要强化自主培训意识,要确定自主培训目标,制定自主培训计划。
(3)广大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校本培训计划,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4)重视校本培训档案装档,促进自我反思,不断提高。
(5)加强理论学习,重点要学习课改的理念和教育专家的专著,每人都要读一本书,并要写读书笔记。
3、通过考核激励,加强教研组建设,
重点研究“轻负担,高质量”的科学规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教师在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把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作为减负增效的主要抓手。积极开展说课比赛和公开课展示活动,结合教研组考核方案,开展创建先进教研组室活动,推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实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为生命,坚持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导处的中心工作。提倡电子备课,鼓励多写教后感想,加强教学反思。鼓励优秀教案、课件上网,加强共享资源建设。实行校领导和教导处推门听课,有效促进教师重视平时的日常教学。强调有效训练,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要精选精练,倡导分层作业、特色作业,注意学科间的合作与平衡。加强毕业班教学工作管理,精讲精练,重视分层次教学。力求教学成绩的新突破。
5、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教学与教师。
教导处全体人员强化责任、质量等意识,完善和健全各项考试、命题、阅卷、登分、质量分析、反馈等规章制度,使考务工作更科学,更完善,更合理,更严密,真正起到考试推动教学的作用。
6、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
继续开展网络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计算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的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教师的网络管理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
1、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管理,各教研组要认真制定教研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多组织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使每次活动都有计划,有针对性,每个教研组成员应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并积极承担组内分配的教研任务。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发挥教师群体智慧,不断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总结上学期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准突破口,在“研”字上下苦功夫,下狠功夫。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学进度,统一测评,大力提倡组内的随堂听课活动。
3、以课堂为阵地,以教研组为组织形式,深入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活动。每个教师要多在“说”上下功夫,教研活动多在“评”上下功夫,以“研”促“教”提升本组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全校优质课的数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教研组成员本学期必须完成每人至少一节组内公开课的任务,各教研组要发挥好组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以人定教,以点带面开展教研活动。
4、本学期学校继续组织教学展示活动,搭建教师交流和提高专业素养的舞台,并认真进行总结评比。
5、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提升我校的知名度。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教研组要努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培养本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交流使他们尽快成为教学骨干。
7、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巩固个各种能力的养成。
(2)、作业设计要难易适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布置作业,以达到都有发展的目的。
(3)、作业量要适当。
课堂教学没有预设是不行的,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上,课堂教学最多是一片表面的繁荣,学生获得的东西也只是知识的表层,他们的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超出教师的预定。教师只有把握过程的动态生成,灵活机智地根据活动的变化发展调整原有的计划和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意义,才能根本体现新标准英语的要求。新标准英语不再是那种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学也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平时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感受到的独特体验,都生成无限的价值,英语课堂教学也因此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精心设计,期待生成
生成与设计并不矛盾。如果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惟恐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影响课堂教学进度,从而使教学进程偏离教学设计,进而不去设计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失去发表个人见解和即兴表达的机会,或者在设计讨论环节同时也设计了学生的回答,使学生陷入教师的“圈套”,这些影响或阻止生成的做法无疑是在扼杀灵感、消灭智慧。在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可能产生生成的环节,给生成留一份期待与盼望。比如在处理双课时,由于双课的内容缺少有趣的情节和吸引人的对话,显得有些单调、枯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通过变换不同的人称、地点、动词或单复数来进行练习外,为使句型的操练吸引学生,运用句型自编小短文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把教师或学生的名字编入小短文,设计或幽默、或“耸人听闻”的句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在3L2 Lesson 76“What do they usually do? What did they do?”中可设计这样的句子:XX and XX(均为班级同学名)usually drink some milk at breakfast time. But yesterday they drew a funny picture with milk on the table at breakfast time. 在“He will go to...”这一课中这样的句子又会使他们情绪高涨:XX and I will go to the greengrocer's to buy 20 pears, 30 apples, 40 peaches, 50 bananas and 60 pineapples. XX will run a 1, 500-metre race with his math teacher... 教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抛砖引玉,是为了使学生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说,是期待学生的精彩生成。如果教师只是以一般的方法教学,不设计吸引学生的句子,不突破常规造句,或仅仅是自己幽默一把,不为学生提供宝贵的机会,这里的一切生成将无从谈起。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良好的设计和铺垫将使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爆发潜力,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成。
二、预留空间,创造生成
仅仅为达到生成去设计环节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预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此生成唤起彼生成,彼生成又激发此生成。如第49课讲到两个孩子上学迟到,但并未提及原因,教师可向学生 询问可能存在的各种原因,学生会有多种回答:“Their clock is slow.”“They got up too late.”“They played on the way.”这时过早的评论将扼杀智慧的火花,要让学生在鼓励的氛围中彼此激励,让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生成和展现。在教师预留的空间里,发散性思维又激发出创造性思维,这一切比他们仅仅学会几个词句更有价值。
三、把握时机,激发生成
在教学中,具体的生成是不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但我们却完全可能对它施加很大的影响。很多时候,生成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并且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一定要保持清楚的头脑,适时把握时机,以激发某些可以上升为教育资源的生成。比如在操练单词和句子时,互相挑战是一种很容易操作的练习方法,颇让孩子们喜欢。他们两人或三人一组看图说话,看谁出口快、说得准确、说得流利。这种方法很容易操作,孩子们有时异口同声,难分胜负;有时候一个人已轻松完成,另一个人还在张口结舌。在这种竞争中,既有强者的马失前蹄,也有弱者的大爆冷门,一个平时并不起眼或经常被批评的孩子会因为突然的胜利而引来所有人关注的目光。这时教师一定要珍惜这一瞬间,千万不能轻描淡写,为了省时间而一带而过;相反,要浓墨重彩,大加渲染和鼓励,给他创造继续胜利的机会,鼓动全班同学为他喝彩。此时,在他心中会产生对英语学习的空前热情,这种看似短暂的热情由于得到即时的开发和利用会使他重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态度,甚至给他的一生带来转折,而教师这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也在此得到最好的诠释。
四、静心反思,再建生成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随机的,有些生成能赋予教师意外的惊喜,使教学更精彩。但有些生成对教学有着消极作用,造成教学活动中令教师烦恼的意外。的确,有价值的生成是教师美好的愿望,但有时事与愿违,活动时竞争变成了对立,胜利中自信变成了自大,挫折中自省变成了自卑,即兴表达中睿智幽默的语言也演变成了犀利的攻击武器。所有这些可能会与我们期待的美好东西一并而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泥沙俱下,难以阻挡。这时候,力挽狂澜当是上策。比如,在让学生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对比造句描述同班同学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说:John usually goes to toilet 3 times a day, but yesterday he went there 30 times a day. 被描述的学生显然被羞辱了,面色激动准备还击,教师要当机立断,迅速介入:(指着刚才发言的学生对全班说)Sam is a nice and clever boy. He usually makes us happy, but today he made a silly mistake. He made his friend angry and made his teacher disappointed. 这时,被攻击的学生脸色缓和下来,教师的舆论导向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爆发,使得企图犯规的学生悬崖勒马,及时阻止了无意义的、消极的生成。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会发现有时候我们没能很好地、及时地消除不良生成。但整个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课堂上的遗憾只要经过课后的及时反思和建立在新情境上的设计和把握,良好的生成必将得以重现和再建。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才能实现《标准》中“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见,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来优化教学效果已是刻不容缓。
实例启发
片段一:2010年×月×日,学生甲在A课堂上做与A课堂无关的作业,被教师乙看见,叫起来回答问题。(矛盾已经开始)学生甲一问三不知。(一切都在教师乙的掌控中)乙走到甲面前轻轻地问(考虑到学生的面子,没有大声斥责):“为什么不听讲,在这做其它的练习啊?”“我不会!”学生甲头一甩,不屑的样子。(教师乙被学生顶撞,很没有面子)(矛盾激化)“不会?不听讲做其他的练习就会了!”(全班同学都看着学生甲)教师乙思考片刻,让学生甲先坐下,继续上课。
片段二:教师乙回到办公室心里很不是滋味。心中有事,做什么事都不能专心,也不想去做其他事。趴在桌上,回忆刚才课堂的一幕,思考着。
片段三:新的一节课开始了:学生甲听得很认真,教师乙讲得也很带劲。
以上教学案例中的片段三没有明述,是希望暂时能留出一点思考的余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明了的,师生之间早已化干戈为玉帛,矛盾化解后彼此心情都很愉悦。人无完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事情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好,但在这些时候只要我们及时反思总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就以上真实案例,笔者从以下几点来说说教师乙当时的真实感受和做法并就如何把握教师心理因素,创和谐师生关系作了简要的论述。
一、 心理平衡能力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一学期中都会遇到存在于学生中的许多“疑难杂症”,学习上的、生活中的、发生在学校里的、涉及到家庭中的,举不胜举。这些问题陆续进入教师的大脑,难免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心情。所以,教师本人应有着将遇到的这些负面信息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的能力,以保证自己每天都带着平衡的心态走进教室的大门,以崭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课堂。
教师自身也会遇到各种生活中的难题,如教学中的困惑,家庭中的矛盾,教师要能够正确面对,要在教学以外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学中能保持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及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等问题,不因自身的种种原因而干扰正常的教学工作。
(上述教师乙就具备这种平衡能力。她在第一时间给学生甲道歉,说她不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使他难堪。这让学生甲深感意外。教师乙的这种做法及时有效地处理好了师生间)
二、 善于换位思考,宽容别人的能力
教师们往往对学生们的期望值过高,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错误行为或思想不能宽容处理。讨厌、愤怒、蔑视的眼光和“恨铁不成钢”的训斥都极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上的兴趣。一部分人从此一蹶不振,消沉、堕落;一部分开始逆反、对抗。这也是近来社会上为何屡次出现学生跳楼或离家出走这些对社会不公平待遇的应对方式。
班级存在个体和群体差异是正常的。关键看教师是否有宽容的心。事实上,教师应勤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本着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标准》——“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或许是一个眼神,一次微笑,就能触动一个学生的心灵,甚至能挽救一个学生的生命!
(上述案例中的教师乙就做到了及时站在学生甲的角度上去换位思考,相互理解,道出了学生甲心中的想法,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正确处理了这件事情。及时释放了彼此心中的苦闷和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三、 强烈的责任心
人类学家马格莱特·米勒曾说“强调个人责任的思考方法可以说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如果人类不把各种责任承担起来,那么这个社会的一切自由、特权将消失”。社会学家戴维斯也说过“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教师就意味着责任。在教育这个领域,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一名好教师。
有感于身边的人和事:教师张某一直要求自己不管多晚都必须批阅完学生当天的试卷,有时还统计出每道题目的正确率。——这是一份责任!学校要求教师每天早晨七点到班上早自习。教师王某每天都提前十分钟到班,在黑板上写上晨读的内容与要求,具体到几点检查以及怎么检查。——这是一份责任!班主任田某最近身体一直不好,老婆和医生都要求他住院休息一阵。他坚持上课,直到累倒,不得不卧床休息。——这又是一份责任!班主任刘某每次下晚自习到宿舍区检查学生是否按时就寝——她催所有学生按时上床,灭灯关了门,学生都以为她走了时,她都会习惯性地在门外站一会,确认真的没有人讲话,都准备睡了,她才会悄悄地离开。——这还是一份责任!一路上有这么多的榜样结伴而行,笔者深感荣幸!责任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更是一种良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科学素养 实验教学 途径策略
科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和实验技巧的水平,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新的体验与收获,进而提升综合科学素养。
一、加强课前准备,夯实实验基础
1.认真备好实验,充分做足预案
实验课应和上其他课一样要有详细的教案。决不能因为也不能由于自己已有多年的实验教学与管理经验而忽视课前的准备工作,因为时间变了,学生变了,每一位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识,有的实验器材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没有教师的认真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效果。①研究每次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实现的方案;②钻研与实验有关的原理,思考如何在实验课中启发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③掌握各项操作的规范和要领;课前反复做准备实验,钻研使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可能出现各种异常(的原因,对学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要有预见性,并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合理解释。④研究实验教材内容应如何改进和完善,才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的成功率更高。⑤实验课前检查实验室有关设备和各项实验器材的准备情况。由于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都作了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所以课堂秩序就不太容易混乱,实验效果将更明显。
2.尝试下水实验,及时发现问题
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经常要做的,无论你对它有多么熟练,但课前一定要先做“下水实验”,获取实验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实验误差。例如有位教师正在做硫代硫酸钠和松香的熔化实验,不知是什么原因,酒精灯加热了很长时间,温度计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熔化曲线迟迟不能拿出来,教师几次努力均告失败,演示实验草草收场,实验结论由教师口授讲解给学生。可见该教师课前的“下水实验”肯定没做,才带来课堂上的失败。导致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硫代硫酸钠的颗粒过大,温度计玻璃泡的接触不好,也可能是酒精灯用了内焰,还可能是其他原因,这些实际因素要靠我们的“下水实验”来排除,靠我们的想象很难一一排除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先尝试实验,选择实验材料,发现问题因素,及时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的质量。可见,除了常规的仪器准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好实验的“心情”,备好学生的“感受”,备好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应对措施。
二、优化实验指导,提高实验实效
1.有机整合资源,媒体演示适度
做科学实验是一项繁琐的事,很多教师喜欢做“口头实验”,或“课件实验”。所谓“口头实验”,是用语言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完成试验,最后给出实验结果,学生也能接受,但效果可想而知。“课件实验”如今比较流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课件完美地呈现了本应该在课堂上教师用仪器进行的实验,将原本的演示探究性实验变成了观赏性实验。事实上,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只是对实验教学的一种补充,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实验资源,如何用需要一个“度”,需要有效整合。在师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一些稍纵即逝的现象进行回放,对一些不易观察的细节进行放大,对一些抽象的现象模拟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象,把握本质,这才是媒体资源的长处所在。切不可用课件实验完全代替了演示实验,造成实验的“失真”。
2.加强自主探索,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教材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其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等六个要素。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变成了走过场。书本中的很多探究性实验,鉴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教师在处理时,只是将这六个要素按部就班的复述一遍,很少有真正的去探究,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掌握的往往是实验的结论,而不是探究过程的乐趣。事实上,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教师指导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行动起来,去享受探究活动中的乐趣。在实验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领者、服务者,帮助学生制定探究计划,检查、落实探究的进度,交流、评价探究的收获,让学生由“要我探究”变成后来的走向“我要探究”。例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供给学生一台电动皮带轮、一块木块、一盒砝码、一支弹簧秤。如左图所示,根据老师提供的教学仪器,请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探究,并将比赛竞争的意识贯穿其中。很快地,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进行了有效地分工:有的设计研究与压力关系、有的设计研究与接触面大小关系、有的设计研究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有的设计研究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关系、有的负责记录结果,有的……分工合作使得活动效率得到了提高,整个实验过程显得井井有条。虽然学生自己探索出的实验方案可能很粗糙、不完善,但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教师点拨,终究能使每一组学生找到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后的满足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3.关注探究过程,适时激励评价
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对实验中出现的情况要及时反馈,并适时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时激励评价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面向全体,二是侧重过程。激励评价应该贯穿学生的探究全过程。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活动中,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每一项探究能力(如提出独特的问题、发表新颖的见解等)都进行激励,并耐心、委婉地指出不合理的操作,进行公正、客观、积极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激励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相互交流甚至各抒己见的探究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让每个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探究的欲望。
4.及时引导反思,提高实验能力
以往的实验教学比较注重的是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而忽视了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①反思实验原理。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使实验仪器的选择更加合理,准确的挑选仪器,明白误差产生的原因,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②反思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思维求异,寻求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对实验方法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从而优化实验方案,选取最佳策略。③反思实验现象。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地反思,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判断能力。④反思实验异同点。对多个实验,可进行联系与比较,反思实验异同点,更易使学生掌握实验的本质,理解实验规律,巩固知识与技能。⑤反思实验注意事项。每一个实验都有其操作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围绕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反思,认清错误操作的危害,从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为顺利完成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实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对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活化实验、形成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对科学实验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努力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5.规范实验操作,科学对待意外
教师规范的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也给学生示范。比如用天平称量时,很多教师图方便,直接用手拿砝码,用手移游码,久而久之也使学生忽略了操作的要领,带来负面影响。有些不规范的操作,还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当然,实际中的实验比我们设想的实验要复杂些,有时它不会按我们预定的程序走,有时会出现一些“附属品”,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这时切不可“抓主要现象,忽略次要成分”,要正确面对实验中出现的不速之客,或许一个新的探究由此开始了。教师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想方设法,亡羊补牢,失败时要敢于言败。要让学生知道: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而不敢去承认。可以让学生自己作出诊断和处理,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会处理好的。教师不要急于帮他们找原因,让他们自己先来。在他们摸不着边际时,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以免学生失去探究的信心。
三、拓宽实验渠道,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教师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扩展书本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仅满足于做好书本实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的潜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做完某个实验后“意犹未尽”。此时,可以启发学生围绕该实验主题进行发散、联想、逆向等创新性思考,对于兴趣浓厚的同学可以试行“主题扩展实验”。如在做完“测定溶液的PH”的实验后,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将实验扩展到可口可乐、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测定上。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还选择了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里,观察头发的耐久性,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水洗发为宜”的结论。这种“主题扩展实验”教学,不仅解决了学生在“主题实验”中存留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创造的实验素质。
2.自制实验器具
自制教具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它完全可以不拘一格从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自制实验器具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新颖、意想不到的现象会吸引和诱导学生在进行认真观察的同时,积极去“深省”和“回味”。
【实验名称】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实验
【器材及制作方法】细铁丝两根(一根:直径1-2毫米,长约为70厘米,表面光滑无折痕,另一根:直径0.8毫米,长约为20厘米)、圆珠笔(或圆棒)、墨水瓶、橡皮泥(或泥团)、彩纸。在墨水瓶内放橡皮泥,将长铁丝均匀地绕在笔上,将螺旋铁丝拉成40厘米长,将其端部垂直插入瓶内橡皮泥中,另一根细铁丝弯成一个弓形,弓的中心做一个8毫米的圆环,两端分别放上小泥团,并且彩纸剪成小旗插在小泥团上。
【使用方法】把螺旋铁丝的上端插入弓形铁丝中心的圆环,弓形铁丝即在重力的作用下沿
螺旋铁丝转动下滑,而且越来越快(两端的彩旗也随之下落、转动)。
【反思】根据弓形铁丝在滑落过程速度越来越快,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滑?下滑的能量来自哪里?这种自制玩具式的实验既能满足学生好玩的天性,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也使课堂知识在课外得到延伸。
3.妙用课外实验
课外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广阔天地,在与科学知识应用密不可分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能找到观察、思考、实验的课题。其中,课外小实验就起到了联系书本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作用。教师有必要经常演示一些简易实验,使学生看时感兴趣,课后能仿做。为探究音调跟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教学中通常采用比较两个不同的音叉发声的音调和振动快慢的方法,但难以直观地比较音叉振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取一把日常生活中的梳子,用手指以不同的速度拔动梳齿发出不同的声音,去探究音调跟振动的快慢的关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试试,既过了实验瘾,增加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又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动手的兴趣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经常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深化初中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意义重大。一个真正成功的实验,它不仅仅是展现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它更应该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去探索,进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初中科学教学“轻负高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M]. 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
[2] 唐俊. 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关键词】地震;培养创新精神;事件
“Flood and field Vicissitude”――in heart forever pain
Pu Enhua
【Abstract】April’s, 2008 that class has become in my heart the forever pain, but last year when taught the identical festival content let me understand many truths, the feelings quite a lot.
【Key words】Earthquake; Raise innovative spirit; Event
1 背景
2008年4月和2010年4月我分别在两个班讲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相同的内容,课堂设计的最后一部分都是组织学生讨论地震发生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怎样有效去预防地震带来的灾害?2008年4月的那一节课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而去年在讲授同一节内容时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颇多。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依赖于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重大发明,依赖于人类认识的革命和观念的更新。而创新活动要靠创新思维来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要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很多方面,本次案例主要是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冒险,在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教师就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引导,就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制定目标,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去探索与发现。即使提出的观点是荒唐和怪异的,教师也要循循善诱,给予鼓励和肯定。
3 发生的事件
2008年4月初一天的下午,我到七年级(2)班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海陆变迁》的内容,由于本地方不久前刚发生过里氏4.2级与里氏3.7级两次较为明显的地震和一些小的余震,当时谣言四起,有的地方甚至谣传某日几点几分会产生地震,使当地的百姓产生了一些恐慌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本节课的内容正好给教师利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发生的地点,从而得出本地方不会产生较大的地震,让学生进行宣传,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因而我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探讨。安排的步骤如下:(1)地球上哪些地区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哪些地区比较稳定。
(2)利用六大板块的运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地震分布带。
(3)观察地图了解中国地震带分布在什么地区,引导学生总结本地区处于板块的内部,不处于地震带上,不会发生较大的地震。
(4)介绍地震的有关知识:1)有感地震和无感地震,2)地震烈度,3)破坏性地震,对比本地方刚发生过的地震烈度,说明本地方一般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地震。
(5)简单介绍当今世界地震预测的情况,与人们谣传的地震何时地震作对比分析,揭破谎言,让学生进行宣传。
(6)讨论地震发生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7)讨论怎样去预防地震带来的灾害?由于本节课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程设计的大部分内容都在顺利的实施,直到讨论到最后一个问题:怎样去预防地震带来的灾害?同学们都在踊跃的发言:寻找地震的周期,收看国家地震局的预报,捕捉和判别地震的前兆,做好抗震的准备,搬迁住在山体容易滑坡崩塌的住户,加强建筑的抗震性。讨论回答的结果一个比一个精彩,我心中窃喜,看来本节课将以圆满的结局收场,准备做一下总结,布置作业就可以结束本节课了。就在这时谭红同学站了起来,红着脸支支吾吾不知说了些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但看见周围的同学已经乐开了花,于是我伸着头大声说道:“你能不能讲大声点,我没听到。”班级安静了下来,谭红提高了声音,虽然结结巴巴,但意思清楚了:能不能用原子弹的威力来化解地震,让它们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互抵销之下消失。经过短暂的沉默后,班级体突然爆发出哄堂大笑,经过几次的示意,笑声渐渐平息下来,我阴沉着脸,大脑的思维立刻告诉我,谭红同学平时就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生,这时他又来扰乱我的课堂了,于是大声的斥责道:“你能不能端正思想态度,能不能好好的学习知识,能不能不要竟想一些歪点子来扰乱课堂秩序……”,还没说完,谭红站了起来结结巴巴申辩道:“不是的,老师……”,听到谭红还在“强词夺理”,我顿时气得大怒,大脑一下懵了,对着谭红噼里啪啦开始数落起来,说什么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很快就下课了,于是气呼呼拿着教案走回办公室,在即将走出教室的一霎间,我看到了谭红眼睛里闪着泪花,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感觉有点不对,又觉得没有什么不对。本学期结束后,老师们都建议谭红的家长让其子转学,谭红也觉得没意思也同意转学,第二学期果真没来,也没人打听,这件事我渐渐的忘却了。
但这种事怎么能忘却掉呢?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件事其实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的心底。
过的很快,转眼间又到了2010年4月初,同样的课题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班级还是七年级(2)班,也是到了讨论到了怎样去预防地震带来的灾害?讨论的答案依旧,只是物是人非。我瞅一下表眼看很快就要下课了,准备总结布置作业走人。这时管通同学站了起来若有所思的说:“地震带来的灾害真的太大了,能不能在地震带的地方多打一些孔洞,放一些仪器下去监测呢?”管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的建议让我有点意外,我还没来得及说话,班上的杨润已经开始发言:“怎么可能?地震源那么深,再说地壳非常坚硬,温度又高,简直是天方夜谭,”管通反驳道:“天方夜谭不好么,古代的人梦想能在天上飞,现在不是实现了吗?梦想着去月球的广寒宫看看,我们国家不是也将实现了吗”?“哇”的一下,全班立刻“炸开了锅”,立即分成两派争吵起来,下课铃响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心一阵阵绞痛起来,挥了挥手,昏头昏脑的回到办公室。
4 痛得明白了
回到办公室我双手紧捏着捂着头进入了深深的沉思,埋在心里的一些往事又跃入了我的眼帘,该来的迟早总会来的,想回避都回避不了,谭红哪闪着泪花的眼睛好像出现在我的面前,并大声的责问我:“您难道肯定原子弹就不能预防地震吗”?是的,我怎么就能肯定原子弹不可以预防地震呢?随着科技的发展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也许有一天原子弹真的可以预防地震,我不是成了井底之蛙,天下人的笑柄,更主要的是我可能毁了一个天才。
要是当时我不是大声的呵斥,而是给予谭红正确的引导,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其树立远大的目标,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努力学习,虽然不能用原子弹预防地震,假如有一天他真的在预防地震的领域有所突破,能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我不是成了千古罪人?想到这儿,我的心就一阵阵绞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想,我还是做点什么,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上节课遗留的问题,给予管通支持和鼓励,要想解决地震的问题首先还是要努力的学习,若遇到谭红对不起还是要说的。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才有这样的机会?
关键词:警体课;安全隐患;表现形式;预防措施;探索
警体课是警察院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警察强健体魄和必须掌握的技能课,主要内容有擒拿格斗、手枪射击、体能等几个部分组成。教学是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内容多是紧张激烈、对抗性强的训练项目,尤其擒敌技术,动作丰富、多变,拿关节击要害,激烈的对抗实战,教学中如组织不严密,考虑不周,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软组织损伤、脱臼、骨折、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等事故。由于在警体课上曾出现了很多伤亡事故,安全问题也就开始困饶者学校和警体老师,严重影响了警体教学大纲的贯彻,减缓了警体教学改革的步伐,出现了一些消极预防办法,极大地妨碍了警体教学的健康发展。警体教学将面临巨大挑战,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警体教学伤害事故应引起我们警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正确的对待警体教学的安全事故,采取何种有效的办法来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耳闻目睹,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论述了警体课教学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一、预防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
(一)消极预防办法。有的院校为了降低伤害事故发生,尽量少开展或不开展对抗性强的警体活动,因噎废食,在警体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修改教学大纲,删除有安全隐患的技术动作,降低教材难度,修改教学内容,减负减量,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敷衍了事。如在对抗性的项目中,教师教育学生放弃拼抢竞争;散打实战考试时,老师怕学生受伤,反复强调只能点到为止,谁如果不小心击中对方,就扣谁的分。如此这样,学校的警体教学质量就受到一定影响,课程改革将受到一定冲击,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将产生一定负面作用。试问:体育的精神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越怕的事情反而越会发生。为了逃避责任,不去研究预防措施,采用驳夺学生参加活动的权力,那是消极的方法,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身体机能和技能的提高。
(二)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练习与课的内容不相符动作。个别教师和学生在警体课中只注重教学和训练,从而忽视安全问题。教师上课前没有很好备课,没有从学生的安全角度认真准备器材,合理划分场地。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了解相关知识少,上课只注重“练”的本身,没有想到不合理和不适时的一跑、一跳、一拳、一腿,或一个随意的推、拉动作,以及练习时的麻痹大意等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某女子特警队训练,一队员瞅教练不注意,做了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的前空翻动作,结果一头扎在地上,造成颈椎骨折,差点瘫痪。
(三)警体教师对课上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善于发现,及时强调,严格组织。警体课的安全隐患客观地存在于很多细小的环节中,有些处于隐藏状态,老师要善于发现。如体能课做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棒后各自从什么方向跑,以避免碰撞;格斗课教接腿摔时,一定要强调不要用身体砸压对方,组和组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倒功练习时,要强调练习的方向、秩序和保护措施等。道理虽然简单,教师如果不善于发现,不着重指出,练习时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本人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训练,当时有一百多人参加,训练科目是接腿摔法,由于是第一次训练,只安排学生掌握怎样接腿的方法,至于怎样把对方摔到,是后面进行的科目。组织练习时,就有一学生没有按要求进行,接到对方腿后紧接着发力将其摔倒,造成被摔同学支撑腿断了三节的严重损伤。
(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警体课是活动型的课程,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有很多老师对上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不认真备课,不按时审批教案,随意调课和调整课的内容,没有执行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环节不完整,组织教学过程不科学。一旦课上出现安全事故,任课老师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也没有理由解脱事故责任,还会牵涉部门负责人领导不力,最后老师和学校都要为这次事故买单。
(五)学校对警体教学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不明确。明确了警体教学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警体教学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和警体教师才能摆脱学生伤害事故的困扰,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责任感,也有利于课程改革和警体技能的全面提高,学校、家长、社会等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学校的法制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真正懂得在法制环境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然还有很多存在的问题,比如场地器材不合要求,学校对加强警体设施方面的建设不够重视,老师对课前准备活动组织不合理等都是预防安全隐患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常见伤害事故的表现形式
由于警察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警体教学和训练活动中存在着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有的是可预见的,有的无法预见,这就是学校和警体教师所要承受的一种风险。
(一)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教师急于求成不按要求组织练习。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擒拿格斗教学和体能训练中。警体课教学中的技术动作掌握非常重要,应该遵循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对抗练习前,要先教学生学会动作,再安排喂引练习,然后进行条件实战,待技术动作掌握以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抗击打能力和防守能力时,逐步过度到非条件实战。如果上课随心所意,不安要求和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就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二)保护、帮助不及时,不到位。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擒拿格斗的摔法和倒功练习中。这些科目都要在沙坑或垫子上进行,要有保护措施,先辅助练习,再分解练习,逐步过度到完整动作。实际训练中,由于教师和骨干学员保护帮助的过程中站位的时机、方法不正确,缺乏必要的训练环节,在学难度较大或较危险的动作时经常受伤。
(三)对抗练习,学生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实战、配套和各种游戏练习中。擒拿格斗教学对抗激烈,并要求学生练习时要进入角色,有敌情观念,有时还要套入战术背景,这些要求往往也存在安全隐患,因为出手快慢直接影响进攻的效果。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进攻动作自控能力差,防守技术保护能力差,使用摔法时保持平衡能力弱,摔倒时自我保护能力不合理等,这些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隐患。某年冬天,进行摔法教学,老师示范由前报单腿摔后,由于示范效果好,学生非常兴奋,跃跃欲试,开始练习时,就有一个学生由于用力过猛,把对手摔到后膝盖不有自主地跪在了对手裆部,造成重伤,住了很长时间医院。
(四)课的组织不合理,场地利用不科学。有的学校由于实际情况,场地小、人数多。如果组织不当,场地安排不合理,很容易引起伤害事故。倒功、摔法应安排在室内垫子上进行,北方寒冷地区,又不具备室内训练条件,倒功和摔法练习最好调整到天暖和的时候完成。我院倒功练习时曾出现两个学生面对面练习前倒,两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倒了下去,由于相距太近,两人空中相撞,稍慢了一点同学的鼻子重重地撞在了另一同学的头顶,造成鼻骨粉碎性骨折。
(五)场地器材和警体设施方面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学校的运动场地、设施、器械等警体设施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曾出现足球门焊接不牢,学生在门楣上引体,导致门楣断裂掉下砸压学生造成死亡的事件。出现操场不平,一学生不慎被绊倒,腹部着地,造成脾脏外伤性破裂的事故。
(六)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警体教师课前未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过必要的要求和提醒,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生上课随身携带的钥匙、手机等,着装不符合要求,老师都要及时提醒,并严格制止。曾出现过钥匙伤人,不按要求穿运动鞋绊倒摔伤事故。如果老师发现学生不按课堂常规着装,又不去制止而造成伤害事故发生,老师也应对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八)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某校学生在单杠引体向上测试中突然掉杠倒地,昏迷不醒。教师虽然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和急救中心到现场抢救,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该生患有高血压,为了顺利被该校录取,隐瞒了病情,并坚持上警体课。
(九)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由于警体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由于对“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的学生关注不够,我们有血的教训。几年前,一警校新生军训,倒功训练,教师组织后倒练习时,一女生倒下后再没有起来,后经法医鉴定,系脑血管畸形所制的意外事故。我校散打实战考试,一切遵照规则和要求进行,其中一对学生实战时,双方拼拳,一方被对方击中鼻子,裁判喊停,发现该同学鼻子流水,及时停止了对抗,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经查被打成脑脊液外漏,住了一个月院才康复。据专家讲该学生该部位先天不足,比正常人薄弱。
三、预防警体课教学安全隐患的措施
(一)教师在警体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在警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对学生进行风险防范和生存自救的教育。在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弱的今天,提高学生参加警体训练和体育锻炼时的自我保护与自救意识,培养学生的避险、自我救险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和警体课学习时应注意检查体育器械,科学、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械,教给学生科学锻炼与自我救助的方法,消除和避免某些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教育和及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时时保持安全意识,促使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不做有危险的事情,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要警钟常鸣,课前,教师都要向学生阐明组织纪律的重要性,“秩序井然”是上好警体课的关键。课中,一定要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令行禁止”,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常见的病症、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在警体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所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到学院医务室了解学生入学体检的情况,建立起全校和所代区队学生健康档案,对那些不便运动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那样我们就不会在警体和体育锻炼中因为不知情而酿成无法挽回的事故。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急救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遇到问题知道在第一时间应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及时的急救处理或治疗,使身体伤害和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我们要有备而战,切记课堂组织的随意性。针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实际情况,我们还要做好应对的保护措施,防止因为学生的失误和大意而出现伤害事故,如碰到墙上,磕到器械上,撞在一起等,这些因素我们都要考虑到。
2、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腿法练习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配套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实战练习时容易击中鼻子而出血等,因此,要根据技术动作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活动。又如实战对抗练习要防止打伤,就要穿着护具,戴好拳套和头盔,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对规则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课堂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练习和安全使用器械,从而保证教学和训练安全有序地进行。
五、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警体教学和训练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或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埋下安全隐患,这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导火索。所以教学训练中对错误和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科学地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加强运动场馆和设施的硬件建设,保证好场地器械的良好运转。平常要加强运动场馆和运动设施的
建设,这是硬件,是学校的门面和形象工程,应引起高度重视。也是未雨绸缪,或者亡羊补牢,是解决安全隐患的好办法。对运动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预防安全隐患措施。准备不足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这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警体部及警体教师应主动管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等。在警体教学活动或者校内外警体活动中,要重视常规管理和教育,遵守职业道德,积极预见各种意外事故,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等。课前我们教师不要怕麻烦,该借的器材一定要借,该用的辅助练习一定要用,不能省略,循序渐进是非常重要而不可缺的教学原则。对使用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必须仔细做好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教学和训练。当然我们还要对运动场地和器材心中有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防止因场地不平而造成的损伤,防止因器材损坏出现意外伤害。另外还要考虑训练时活动空间的大小,预防发生碰撞事故。目前,很多学校的运动场地条件没有大的不变,而学校的招生人数确在一个劲的猛增,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人均活动面积在逐年减少,活动中不小心或组织混乱就会发生冲撞,势必会发生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