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17:53: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林业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管护任务及责任区情况
分乡镇森林管护面积247010亩,其中禁伐面积145033亩,限伐面积101977亩。中队现有专职护林员12名。(含长岭岗增补的1名)兼职护林员16名。按交通地利优势将我镇划分为宜保线、普天线,分别设棠垭哨卡,由陈俊、秦发卫负责,棠垭、界岭、插旗、南垭、金竹、联合、南岔湾村的森林管护及日常工作;设天坑哨卡,由丁宏林、李国勇负责天坑、天鹅池、中洲山、面里荒、高场村的森林管护及日常工作;林业站设管护中队,由谭金华负责大中坝、高家堰、普溪河、分乡场村的森林管护工作及中队的日常事务。分乡镇16个行政村,各村设兼职护林员1名,负责各村的森林管护以及上下工作协调。
二、森林管护方面
(一)、宣传林业政策,贯彻执行《森林法》,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去冬今春的森林防火期内,护林员在各交通要道路口,主干道,及沿公路农户房子上,刷写关于森林防火的宣传标语达300多条,有效地宣传了防火条例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春节期间,发放祭祖灯1000余个,对大小型商店发出紧急通知,对购买、使用烟花、爆竹、冥纸的进行宣传,并要求登记,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在平时的巡护中,护林员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对目前国家天保政策,封山育林政策,以及农民不懂的进行宣传讲解。发现违反规定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事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再就是对林政案件进行宣传,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努力宣传到位,做到农喻户晓,人人皆知。特别是对飞播区内农户的宣传,因飞播区内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现有成果来之不易,通过宣传,提高广大播区农民的认识,共同保护播区的一草一木。
(二)、开好一个会,明确职责,强化责任
中队每月定期召开一个会,一是护林员汇报当月管护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二是安排近期主要工作;三是加强对护林员进行业务知衷肠培训,集中学习《森林法》、《湖北省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湖北省木材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护林员素质。对哨卡的管理方面,制定了哨卡值班制度,过失责任追究制度,考核制度,更进一步明确哨卡护林员职责。护林员白天在责任区内巡护山林,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助林政进行查处,晚上协助林政对违章运输的进行堵查,在各村、组设眼线,为我们提供准确情况,严厉打击那些滥伐盗伐、无证运输的违法行为。
(三)、严把采伐办证关,实行监督采伐
11月份以前共办理了《林木采伐许可证》407份,其中线路清障的有30份。采伐529.1立方米,分管办《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林政人员在办理手续时严把办证关,严格要求表格填写到位,各级领导审核签字到位,护林员核实到位,林政核实准确后方可办理,否则不予办理。
(四)、对加工厂、煤矿的管理
我镇现有木材加工厂10余家,其中带锯加工厂有6家办理了加工许可证,我镇于8月16日集中召开加工业主会议,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要求他们建立台账,作为其明年证件年审的依据。分管责任区内的加工厂由负责护林员随时进行检查,一是看来料加工木料是否合法;二是看加工台账是否建立登记,登记是否属实,总体来看,加工厂秩序比以前大有好转。我镇现有煤矿5家,对煤矿用材问题实行专人负责管理,随时对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查处。
(五)、护林日志填写与审核
中队按月对护林员日志进行审核,并逐一签字,到目前为止,护林员日志填写还是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一是填写与管护无关的事项较多,二是日期填写简化,三是月管护小结未写,针对这一问题,中队将严格桉照大队的有关要求进行整改。
(六)、协助站其它工作
护林员巡山护林的同时,积极协助站对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对新造林地进行管护。对在我镇割松脂的单位进行严格按割脂操作规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制止并上报。
三、林政管理方面
年以来,我站林政人员加大了林政管理力度,护林员积极协助在林政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队充分发挥两哨卡护林员的作用,和各村兼职护林员的作用,为我站林政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有力地打击了那些违法行为人。11月份以前共办理了林政案件36起,其中无证运输31起,无证加工2起,滥伐林木3起,没收松原木34.5立方米,松方80块,杂木杠600余件,罚款7380元。
四、存在的不足
年以来,中队全体护林员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森林法》实施天保工程,对辖区内的天然林资源进行管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反映出了以下不足:
①护林员在巡山护林的过程中,发现滥伐林木、无证运输、无证收购等案件,往往因没有全法证件而造廷误处理时机,往往受时间急,路远造成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情况,比如在百里荒岗上,巡护发现无证收购的车,打电话到站里,因上去要1个多小时,等站里人上去,他们早装好走了,若有全法证件,证明身份的话,情况可能不一样。
建议:来年给护林员办理一个有效证件,能够在责任区内检查和实行监督管理。
②我站护林员个别无摩托车和电话,不利于开展护林工作,不好联系,行动不方便。
建议:招聘护林员要求有摩托车和电话扰先。
③个别林兼职护林员形同虚设,有和无是一个样,根本没有履行职责。
建议:取消兼职护林员,增加专职护林员和提高护林员福利。
④管护方面存在有死角,一年四季很少去,比如说牵牛岭,与黄花交界,山大无人,护林员一个人、两个人根本不敢进山去巡护,我们也曾集中力量去管护,但必定次数太少了。
建议:今后的管护要全面展开,不能只在交通便利的地段巡护,要经常情地组织力量集中巡护,制造声势,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
⑤林政管理力度还有加大力度,减少各类林政案件的发生率,确实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⑥木材加工厂管理方面存在监督不力,因加工厂可以天天加工,而护林员不能天天去管,天天去看,往往发生混水模鱼的现象。
建议:今后在木材加工厂管理方面,除了对其进行管理外,应还交一定的保证金,保证在加工期间不违反有关的规定,违章操作,否则没收保证金,还要视期情节严重程度对业主进行罚款处理。
五、今后的打算
年即将过去,明年的工作中队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认真搞好森林管护,确实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①在责任区加大宣传力度,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林业政策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②加强对护林员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护林员整体素质,做到依法护林,依法兴林。
③强化源头管理,严把采伐办证关,对办证采伐户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数量进行监督采伐,及时注销采伐证。加强对山林的巡护,积极发展“眼线”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④加强对哨卡的管理,严格值班制度。明年对哨卡实行轮体制度,保证哨卡天天有人在,天天有人在管事,白天下队晚上守哨卡,积极协助林政人员打击违法行为。
⑤加强对辖区内大小加工点进行管理,一是要求建立加工台账,二是要求进行业主反溃加工情况,对业主实行监督管理,不定时,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从快从重处罚。
一是定期组织学习,提高民警素质。
每月按照确定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派出所干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治区实施〈防沙治沙法〉办法》等法律法规;
认真传达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掌握其精神实质,及时安排落实。
组织民警系统学习《森林公安机关执法细则》。通过学习,提高了派出所民警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是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公正执法。
严格执行“一岗双责”,派出所民警综合素质及廉洁从警和自律意识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派出所各项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加强民警政治思想教育,强化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警风警纪教育活动,杜绝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的发生。
坚决执行“五条禁令”和“三项禁止”,落实警务公开制度,派出所全体民警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增强了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三是开展专项行动,打击涉林违法犯罪。
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派出所把辖区分为四个责任区,组织警力对重点区域、重点林区、重点地段开展明查暗访、摸底排查和巡逻检查,并结合上级要求,相继开展了“猎豹一号”、“天鹅一号”、“绿地一号”、“清理整顿矿业打击违法占用林地”等专项行动。
四是加强护林员管理,保护林业建设成果。
按照《翁牛特旗林业项目区管护办法》的要求,成立专门的护林管护组织,每月召开一次公益林护林员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护林员工作汇报,对全体护林员专题进行了一次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尽快把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管理包括:项目的选题、立项,组织实施,验收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经省林业局审批立项的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章选题、立项
第四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围绕全省林业发展重点,优先安排生产中急需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成果。
(二)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项目。
(三)对已推广的科技成果不能重复立项。
(四)生产中已普及的常规技术不再立项。
第五条承担单位申报项目时,需经有关专家论证,由主管部门把论证意见、审核意见填入"项目申请书"(见附件一),于每年六月底前报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对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和综合平衡,报河北省林业局批准立项。
第三章组织实施
第六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立项后,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甲方)同主要承担单位(乙方)和主要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丙方),在计划下达后一个月内签定"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合同"(见附件二),各方按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组织实施。
第七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在实施期间,项目承担单位要于每年六月底前向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十二月底前上报年度总结及"推广项目年度进展情况报告表"(见附件三)。
第八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的使用,分别实行无偿、部分有偿、有偿的办法,并逐步扩大有偿使用的范围和比例。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九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项目合同所规定的任务后,要向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填写"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件四)。
第十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需申报以下材料:
(一)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工作报告。
(二)林业技术推广项目技术报告。
(三)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
(四)林业技术推广应用时间、范围、效益证明材料。
(五)林业技术推广项目验收申请书。
(六)林业技术推广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书。
(七)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经费决算表(见附件五)。
第十一条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验收经局审核,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验收人员名单,由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审查确定报省林业局备案。
第十二条参加验收的人数要根据推广项目的范围大小等因素确定,一般以7-11人为宜。验收组一般由同行专家、上级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的代表组成,承担项目单位和人员不得参加验收组。验收时要提前半个月将验收的有关材料送参加验收的人员审阅。
第十三条推广项目通过验收后,验收结果报省林业局备案。
第五章立卷、归档
第十四条推广项目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申请书。
(二)审批文件。
(三)协议书、合同书。
(四)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五)实验、测试原始记录。
(六)图表、照片、录像带等声像资料。
(七)会议记录。
(八)阶段工作报告、专题总结。
(九)论文、专著。
(十)实物、样品标本的目录。
(十一)项目评价意见及有关验收材料。
(十二)应用报告、得奖材料。
(十三)推广项目经费予决算材料。
(十四)有关来往文件。
在日前召开的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河南省省长李成玉面对《政府工作报告》显得信心十足:“河南已经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大省转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的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转变进行中
纵观李成玉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连串的数字说明了河南近5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007年,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500亿元,是2002年的4.4倍;河南全省粮食产量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河南省的县域经济实力在近年来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0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这相当于上海市去年经济总量之和。
由于河南减轻农民负担,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3亿亩以上,粮食生产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使河南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
在基础设施方面,河南尤其加强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公路、铁路、航空等方面都有新的起色。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与此同时,2007年,河南工业增加值7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0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3.1倍和2.2倍。其中,全省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8.7%提高到84.3%,其比重占全省GDP的60%左右,成为河南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由此可见,河南省工业总量及效益水平跃入全国第一方阵,且走出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的成功路子。
全方位提升
李成玉提出,再经过5年的发展,河南省力争实现人均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夯实基础;实现经济强省建设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到2012年经济总量突破2.5万亿元。
为此, 河南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
首先,在文化强省建设方面争取迈出实质性步伐――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改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其次,鼎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000元和6000元左右。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到2012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20%左右,林业生态省初步建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年月日下午:,我院在综合楼七楼会议室召开了七届教代会五次会议,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进行了五项议程,由副院长章志勇主持,会期半天。现将会议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院长李宝银作的题为《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全面开创学院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年度学院工作报告,计财处负责人刘文开作的××年度学院财务工作报告,工会主席李肇锋作的题为《凝聚人心、维护大局,紧扣中心、促进发展》的××年度学院工会工作报告。
二、教代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对学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如下意见:
⒈关于新校区的建设问题。在学院目前招生形势十分严峻,办学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情况下,关于学院新校区建设,学院领导班子一定要充分酝酿,周密考虑,权衡利弊,慎重决策。既要考虑到把学院做大做强做优,又要考虑到如何避免盲目扩建、浪费教育资源等问题。按照南平的建设进度,江南新区的建设可能遥遥无期,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学院绝不能因为江南新区的建设缓慢而延误了学院的评估、延误了学院的发展。学院领导班子一定要正确对待江南新校区的建设问题,一定要把学院带入一个正确发展轨道。(,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⒉关于招生问题。招生问题是近年来困扰学院发展的一个大难题,最近几年学院出台了一些招生办法,招生人数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是仅凭现有的招生奖励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院的发展问题。学院应该在专业特色、学生技能、毕业生就业、社会宣传上多下功夫,提高学院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要建立招生宣传的长效机制,搞好招生的整体宣传和长年宣传,在各种媒体上多做广告,多向校友宣传,最好要有专职的院领导带队长年深入中学进行招生宣传发动。学院采取每人完成个招生指标,完不成招生任务就不发年终奖的政策,是只以“招生论英雄,否定了教职工其他工作业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不科学,这必将对学院的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建议学院适当降低教职工的奖金福利,把节余的这部分钱拿来建立招生单项奖,重赏有能力招生的教职工,这样比较符合实际,也切实可行。
⒊关于院系两级管理问题。院系两级管理不能一蹴而就,应该逐步推行。学院现在规模不大,系部力量不强,完全实行院系两级管理还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如果急于求成,很可能会带来管理的混乱和泛化。比如学院分配的很多工作,往往只是压在相当少的一部分人的身上。系部往往为了完成学院的中心工作,而影响了常规工作,这很不利于学院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⒋关于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学院要建立一批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师资队伍,要营造留得住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学院要考虑提高教师的待遇,要考虑解决教工的住房,否则新教师来后只干三五年就走人,极不利于学院的发展。
⒌关于开源节流问题。学院要进一步节约水电,节约印刷费用,节约日常开支,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比如办公楼的厕所用水、各部门办公室的空调、电脑使用,要做到人走关电关水。
⒍关于体育设施问题。学院一定要尽快解决,不能等到科教楼建好后才规划校园体育设施。学生没有充足的活动空间,经常因为争抢球场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⒎关于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和健康保健问题。学院要考虑多开辟教工活动场所,多开展教工文体活动,要让教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休闲锻炼的场所和机会。学院要以人为本,让教工的体检常规化,给教工给予更多关怀和温暖。本文出自网
⒏关于学院迎接各类检查评估(评比)问题。学院面临的评估(评比)和检查很多,经常需要这样那样的材料,学院要建立一套常规的材料收集制度,做到各部门基础材料规范化、程序化、日常化,避免各部门因为评估检查临时拼凑材料,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⒐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要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上学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用学生的就业来促进和带动学院的招生。
⒑关于教学实训大楼建设问题。教学林场在办理各类手续过程中,不是很熟悉,希望学院能带动一下,帮助、指导教学林场建设实训大楼。
三、教代会三个工作报告集中表决通过后,副院长、党委书记分别发表了讲话。他们对全体代表提了三点要求:
⒈希望大家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工作热情,为完成学院××年的十项主要工作而努力奋斗。
一、存在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
1、部门文件:未提供文本下载功能。
整改落实:已整改落实。
2、意见征集:未公开面向社会意见征集。
整改落实:已整改落实。
3、决策部署落实情况:未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本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的任务分解。
整改落实:已整改落实。
4、机构简介:未公开办公时间。
整改落实:已整改落实。
5、新闻会:未公开本部门新闻及其他的稿、现场图片等。
整改落实:因疫情影响,暂未召开专题新闻会,现正在积极筹备中。
6、其他解读:本年度未采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卡通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展现形式,专家关于本级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依据、核心内容、主要条款等做出的相关解释说明;媒体关于本级政策文件出台的背景、依据、核心内容、主要条款等做出的相关解释说明。
整改落实:根据栏目要求,提高政策解读质量。
7、工作推进:未公开年度政务公开重点工作要点和分工。
整改落实:已整改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吉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建设独具特色、绿色生态、自然和谐、享誉世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吉林。作为来自林业战线的代表,柏广新既感到很振奋,也感觉肩头的责任更重了。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在制造氧气,维护陆地生物物种,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风速,吸收太阳辐射,增加空气湿度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森林从地球消失,人类将无法生存。
森工企业作为以管护和经营森林为根本职责的生态型企业,应该也必须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提供更多、更好、更环保的生态产品,在建设美丽吉林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柏广新认为管护和经营森林,既不能多采多伐,也不能“一棵不动”,而是应该对森林合理进行抚育经营,促进其生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森林常年一棵不动,每年每公顷的生长量仅为0.84立方米;而邻近的白河林业局则是它的3倍,每年每公顷生长量达到了2.42立方米。在长白山林区进行的人工促进天然林生长技术研究表明,对次生林进行略大强度的抚育,降低郁闭度和公顷株数,3年时间森林单位面积年生长量相对提高了2-3倍。所以对森林的培育绝不能仅靠自然演替,要采用人工促进措施,才能使森林健康快速生长。经营森林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更好地让森林发挥生态功能。
要想持续提高管护和经营森林的能力,森工企业必须要做强做大,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实力持续加大对森林的投入力度。根据吉林森工集团的经验,森工企业完全可以走出一条不依赖采伐木材而发展壮大的新路子。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进行战略转型,从传统依靠采伐,过渡到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这样对于森工企业,森林就是用来发挥生态功能,而不再作为经济支撑。
经济效益提高了,就有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非林非木反哺森林资源,经济效益反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从今年开始,吉林森工集团每年将从净利润中提取5-10%作为专项基金,补充育林基金,用于绿化、造林、森林经营管护。可见,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做强做大森工企业,才是维护生态效益、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举措。
森工企业不仅是生态型企业,同样也是社区型企业,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推动辖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社会职责,应该得到政府在财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森林防火;必要性;措施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使林地失去森林的覆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
1 森林防火的必要性
1.1 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森林是人类及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森林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灾会使森林的这些功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生态环境。
1.2 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
森林火灾位于森林三大自然灾害之首,防止火灾就是保护森林。森林是发展林业的基础,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我国林业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林业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为了保护现有天然林,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采伐政策,并由国家财政拨款增加对林业的投入,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保障。然而,森林火灾能在短时间内烧毁大片森林,不利于林业发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事业的基础。
1.3 森林防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林区,森林防火关系到千家万户,森林是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森林火灾会使森林遭受破坏甚至消失,给林区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另外,森林火灾还会直接威胁林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不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而且还要同少数不法分子作斗争,防止其故意纵火,维护林区社会安定。
2 森林火灾的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各项护林防火制度
如生产生活用火制度、护林防火责任制度、进山管理制度、防火检查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冬至、春节、清明节 “三节”期间,加强对进山人员的火源(火柴、打火机)和鞭炮的收缴工作,防患于未然,并使森林火灾扑救人员时刻处于待命状态。这些制度对控制火源、防止森林火灾起到很好的作用,要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在2009~2010年森林防火警戒期,认真贯彻落实省、县森林防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措施到位。
同时,在森林防火警戒期,组建一支专业扑火队,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一旦发生火情就能及时出动。实行保护人员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划段责任,做到“管理到山头、责任到人头”,把护林防火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位保护人员、环卫人员、社区居民、施工人员;坚持24h值班制度和每日工作报告制度,做到各类防火信息快速互通,上传下达快速便捷,全面有效地开展森林防火日常工作,确保保护区内火灾无事故发生。
2.2 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途径
2.2.1 通过政务信息进行大力宣传。政务信息是各级领导掌握工作情况、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种更深层次和更高要求的宣传手段。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做好林业信息的报送工作。
2.2.2 通过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宣传。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是当地的重要信息宣传阵地,要积极争取、配合、支持新闻媒体记者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报道。鼓励森林防火职工向各级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投稿。要加强与当地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综合性、权威性的优势,大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森林防火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4]。
2.2.3 通过林业部门新闻媒体宣传。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加强系统内部宣传媒体的沟通和协调,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2.2.4 向林区基层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通过办墙报、刷写标语、印发通告和宣传资料、树立宣传牌、出动宣传车、组织文艺演出、制订村规民约、签订责任书、发放宣传画等各种形式,加大对林区群众和风景区游客的森林防火宣传力度。
2.2.5 加大信息资源的采用力度。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加强对森林防火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利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创办信息宣传载体,拓宽信息采集和宣传渠道,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准确、实用的信息服务。
2.2.6 切实增强防火意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防火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到每个乡(镇)、村组、农户。把森林防火教育工作融入学生课堂,形成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告知家长、家长教育孩子的良性循环。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一些典型火案进行公开曝光,以发挥警示和震慑作用。除此以外,对于野外生产用火,要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专人负责管理;生活用火也要严格控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对火柴、汽油以及其他易燃物品要严加管理。加强望,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扑灭。
关键词:核桃;种质资源;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5002
核桃是重要的木本粮油植物,也是许多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传统的“骨干”经济树种之一,深受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也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各地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不少地区初具产业规模。但也存在盲目引进新品种,淘汰本地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乡土品种等问题。本文试图以美姑县为例,对核桃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对策。
1 美姑县核桃种质资源现状
近年来,美姑县立足“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产业化”的战略高度,本着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把核桃作为美姑县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经济林木树种之一,大力发展。从200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政府把核桃纳入 “三棵树”(核桃、花椒、白杨)建设工程,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作为首选树种,并整合植被恢复资金、天保资金、以及各种林业惠民资金2898万元,种植核桃6967hm2。2011年,县委、政府又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和《四川省林业厅关于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业产业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川林发〔2009〕163号)文件精神向省级人民政府申请成为省级林业产业强县,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四川省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凉山州美姑县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及林业产业强县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方案》,规划林业产业基地培育5.36万hm2,其中:新建核桃基地3.33万hm2(包括核桃标准化示范园666.66hm2);规划总体投资33250万元,其中:用于核桃基地建设20000万元,申请省级补助资金10000万元,州、县级整合资金5000万元。目前,美姑县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全县拥有核桃1.33万hm2、500万株,已挂果35万株,单株平均产量25kg,2014年1~8月全县核桃已收果5t,湿果20/kg元,核桃收入10万元。
2013年6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与四川省凉山州林业局联合,在凉山州17个县市普查了527株核桃,按坚果大小、坐果数、果皮厚度、果壳厚度、果顶尖度、缝合线、出仁率、鲜果重量、以及树龄、成熟期、丰产性、口感度等方面进行初选、确定了101株乡土核桃优树为品比试验品种,其中在美姑县选中10株,占9.9%,分别是牛牛坝乡卡俄村五组12号、候播乃拖乡甘古村一组24号和28号、佐戈依达乡温子觉村四组23号、典补乡则合古村一组15号、巴普镇基伟村一组14号、洛俄依甘乡阿居曲村一组3号、洛俄依甘乡新农村三组2号及一组9号、阿卓瓦乌村五组7号。
2 美姑县核桃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美姑县核桃资源现状
由于美姑全县36个乡镇都是核桃的适生区,在2006年以来,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各种企业老板、果品公司、核桃专业合作社发现了商机,而广大农民群众也在眼前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加之对本地农家优良品种的保护意识不强,盲目地淘汰本地、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乡土农家品种,纷纷从新疆、山东等地引进“新新2号”、“温185”、“8518”、“鲁品1号”、“香岭”等早实品种进入美姑,对已挂果的核桃树实施 “高接换种”,导致美姑县的乡土优质核桃面临“灭顶之灾”。如:美姑特产的“珍珠核桃(小米核桃)”、“紫衣核桃”、“美姑大泡”,即将面临消失。但外来品种,虽然是通过国家级或省级部门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种,但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种植适宜区,在一个地区有表现好的,引种到另一地区种植时不一定表现好。如:“新新2号”、“温185”原产地在新疆,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0.2℃、年降雨量63mm的典型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是“早丰薄壳”品种,1989年通过国家林业部鉴定,它的三径3.46cm,平均单果重15.8g,壳厚0.8mm,出仁率65.9%,种植后4a挂果率30%,6a进入盛果期,平均每667O产干果300kg。但是,该品种既不适宜高温,也不耐寒,不耐储藏,如2014年10月,将“新新2号”、“温185”做储藏试验,至2015年5月,仅7个月时间,其果仁已经变质,口感难以下咽,而美姑本地的“美姑大泡”,仍然保持良好的口感;美姑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4℃,年降雨量814.6mm。美姑县乡土优质核桃“美姑大泡”:三径3.86cm,平均单果重16.7g,壳厚1.69mm,平均每667O产干果350kg。可见只有选择本乡土优良品种才是最好的良种,它是经过几十年自然“选优”保留下来的,是经得住“考验”的品种,既有较高的产量,又有较好的口感,又耐储藏。
2.2 种质资源保护资金匮乏
进行种质资源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据保守测算:按照美姑县林业局从德昌县紫云核桃专业合作社聘请核桃“土专家”,对10株母树进行修枝、整形、嫁接管理、品比等试验所投入资金测算,每年需要资金总投入:67.5万元(其中:修枝、选技、整形:10d×600元6000元;穗条:12000枝×5.0元=60000元;器材费(白蜡、黄蜡、高枝剪、小枝剪、嫁接刀等):10000元;技术服务费:12000枝×5.0元=60000元;交通费:500元/d×20d=10000元;其他杂费:10000元,采穗圃:33.33hO土地租金:0.067hO×10000元×500500000元,管护费2人/月×800元19200元)。美姑县是个国定贫困县,对种质资源保护有心无力。
3 种质资源保护的对策
3.1 依法保护
为了保护乡土农家品种,针对乱引种、乱改造、乱嫁接等行为,党委、政府需要制定必要的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细则》、《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未经批准引进外来品种的管理,严格行政执法,对乱引种、乱改造、乱嫁接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以保护好这些本乡土优良品种,避免种子繁殖带来的遗传品质退化。
3.2 加大支持
建议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各级财政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本地核桃良种采穗圃,利用采穗圃繁育的良种种条,采取“高接换种”等方法,逐步实现改良、淘汰劣质品种,努力实现“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等林业发展战略,早日实现“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当地优良品种资源,就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只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针对各地存在的忽视核桃种质资源保护的行为,采取从严执法、积极筹措资金,大力保护、发展本地乡土品种,就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凉山州核桃资源调查统计[M].
一、普查的意义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地方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加快,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独立性造成了直接威胁。近年来,在城乡建设和文物调查中新发现了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另有许多文物因人为或自然原因遭到损毁甚至消失,因此,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已很难准确反映文物遗存的实际状况,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普查的目的
此次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对新发现、尚未登录的地上、地下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予以登记、公布,并根据其文物价值核定公布和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普查中所采集的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科学记录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数据数据库,以加强文物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为各级政府制定文物保护方针、政策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使之成为今后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
三、指导原则
考虑到目前群众对不可移动文物认识程度的逐渐深入,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保护作用的日益加强,对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提出四个并重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古代文物与近、现代文物包括工业遗产并重的原则。在普查过程中,要摒弃厚古薄今的传统思想,对于近、现代文物要予以特别关注,尤其是工业遗产要列为普查对象。
(二)坚持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重的原则。要对不可移动文物周围环境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和调查,除了对文物本体的调查,还要注重对文物周边环境的调查。
(三)坚持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并重的原则。在普查中要注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对不可移动文物准确定位,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坚持野外调查与室内资料整理并重的原则。要对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汇总,建立数据库,并公布普查成果,为实施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四、普查对象和任务分工
此次文物普查以新发现文物遗存为重点,全面调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以及其它文物遗存等。普查范围为全市范围内地上、地下以及水域中的文物遗存。
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对象和任务分工有以下几类:
(一)未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河北省文物局统一组织进行调查,市文物部门予以配合。
(二)在基本建设中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原考古勘探、发掘单位进行复查。
(三)已经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文物部门进行复查。
普查登录的内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数据。调查中应同时对重要遗存、遗迹进行测绘,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它相关数据,一并进行登录。
五、普查的技术路线
(一)统筹规划
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市此次文物普查实行统一规划部署。遵循《邯郸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和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制定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由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订全国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四个方面: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和普查工作报告编制的规范。
(二)突出重点
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
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时,应重视乡土建筑和建筑群、大遗址和遗址群的调查登录;重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调查登录。
(三)控制质量
为了保证普查数据、信息及普查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其范围应包括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以及普查数据、信息登记和录入、数据整合、汇总等各项技术环节。
邯郸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配合省文物局普查办公室专家组,对我市的普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对普查数据的质量进行抽查;对普查成果进行审核和验收。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组织机构
根据邯郸市人民政府的通知精神,我市成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文体局、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统计局、林业局、宗教局、武装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组织实施武安市文物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
2、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
3、配合上级文物普查专家组对武安市的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
4、组织开展普查的相关宣传报导;
5、配合省市、文物局普查办公室,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文件备案工作,建立普查文物数据库;
6、编制并向邯郸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武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并经武安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公布《武安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二)部门职责
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通知精神,提出本部门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密切配合文物部门做好普查工作。
1、民政部门要与文物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文物普查和附属可移动文物鉴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2、财政部门负责普查预算审核、安排,及时拨付使用,做好文物普查经费监督、审计工作。
3、国土资源部门要配合文物普查专业队伍重点针对矿冶遗址、与古人类遗迹共存的古生物化石遗迹、博物馆、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文物进行调查工作。
4、建设部门要与文物部门协作,做好全市村镇、传统民居相关的文物普查工作。
5、水利部门要协助文物部门做好水利管护范围内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6、统计部门指导文物部门做好普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组织开展普查数据统计的审定和工作。
7、林业部门要配合普查专业队伍开展好林区内文物的普查工作,将林区内具有研究和生态教育价值的建筑、设施、史迹等林业行业性质文物,列入重点,丰富文物保护类别,充实林业生态文化内涵。
8、民族宗教部门要配合和参与文物普查工作,为普查机构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便利,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信息。
9、武装部按照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市文物部门的技术支持下,负责军事用地的文物普查,涉及军事机密的问题会同文物部门研究解决,保证文物普查数据的完整性。
10、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并在每个行政村明确一名普查联络员,对本区域内的文物进行认真的摸底、登记、汇总,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待文物普查组普查到所在乡镇、村后,为普查组做好向导、讲解工作,提供必要的路线和食宿,积极协助市文物部门开展好文物普查的其它工作,确保文物普查正常、有序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名单于2007年11月10日前报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310—82080875653865
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市政府将协调文体、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七、时间安排
此次普查时间从2007年5月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
第一阶段(2007年5月——2007年9月):根据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确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实地进行文物普查。具体安排如下:
省文物普查组安排6人、我市配备10人,共16人,分5组对22个乡镇逐一拉网式进行普查,查完一个验收一个,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对已登记文物进行文物专题普查,并做好普查数据的初步整理分析。
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今年1月8日至9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副总理对林业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宣读了总后勤部部长、全军环保绿化委员会主任廖锡龙发来的贺信,国家林业局局长**作题为《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新阶段》的工作报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局长首先对2008年林业工作进行了回顾,指出一是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注入了新活力;二是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三是林业抗灾救灾取得重要成果,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四是林业产业发展扎实推进,兴林富民取得新成效;五是生态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社会生态文明观念不断强化;六是积极应对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增强了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七是林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针对当前的林业形势,**局长用一句话来概括了2009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强调必须坚持和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兴林富民;三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森林经营;四是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五是坚持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
在林业建设任务方面,**局长明确2009年全国计划造林8220万亩,义务植树25亿株,实现林业总产值1.4万亿元,进一步增加森林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速推进造林绿化,努力改善生态状况;二是全面加强资源保护,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三是扎实开展灾后重建,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四是着力改善林区民生,切实抓好林业基础建设;五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六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进一步树立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
**局长对确保完成2009年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深化林业各项改革,进一步理顺林业体制机制;二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林业科学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三是加速完善政策法制,构建林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扩大林业对外开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五是加大林业资金投入,为林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林业部门科学执政的能力。
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省林业厅门户网站及时刊载了**局长的讲话全文,厅党组多次开会研究并制定下发了《2009年林业工作要点》,对全年全省林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今年前四个月,我省林业各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全省共完成营造林174.3万亩,占预安排计划的48.8%,其中人工造林完成71.7%、封山育林完成37.7%;林改已完成勘界确权1.28亿亩,占林改总面积的97%;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5‰,同比下降0.11个千分点。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重要的一年,林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全年林业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当前,我省林业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遇到了好的发展机遇。所谓挑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林产品市场购买力下降,国内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木材消费市场萎缩,国内林产品市场需求骤减,林业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所谓机遇,随着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举措的出台,国家林业局已经加大了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林业“三防体系”、基础设施、种苗基地、棚户区改造等建设工程的投入力度,并将进一步研究制定政策,扩大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支持林业企业发展,加快林业产业建设。生态建设作为国家加大投入的重点,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有力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保持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自觉主动地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全省林业系统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创新思维,全力应对挑战,最大限度地防范和降低金融危机对林业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争取林业投资和优惠政策支持,为保增长、调结构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全面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目标,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继续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我省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全省林业工作总的目标是: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营造林300万亩以上,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8‰以内,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6‰以下。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抢抓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林业建设资金。省厅各相关处室要加强与国家对口司局联系,摸清拉动内需政策、项目、资金情况、投资方向、申报条件,指导各地编制项目申报。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配合,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确保项目申报及时、对路。通过努力,争取将油茶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林木种苗建设、森林生态定位站、国有林区水电路建设、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全国一级木材检查站和重点工程区林业工作站、科技推广站建设等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并安排投资建设;对已申报的项目,要充分做好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批复后及时启动,顺利实施;继续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退耕还林、天保、珠防等林业重点工程计划任务的安排,进一步提高人工造林投资标准;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多渠道、多层次争取林业建设资金。当前,各地要抓紧做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调查核实工作,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对已经下达的7098万元中央林业新增投资计划,要按照工程建设要求,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规范管理、认真落实,保证项目和资金安全运行,确保按期完成任务,为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打牢基础。
(二)加快推进造林绿化,确保完成营造林任务。今年,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营造林计划335万亩,其中天保130万亩、退耕还林荒山50万亩、珠防二期36.5万亩、石漠化植被恢复65.3万亩、其他(植被恢复费造林项目)53.2万亩。各地要根据各项工程计划任务安排,继续抓好土地落实、种苗准备等工作,利用雨季、冬季,加快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确保完成全年营造林任务。要认真做好天保工程十年总结,搞好工程实施以来的营造林验收,审核汇总上报天保二期相关基础数据,为编制我省天保二期规划打好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林业项目建设,扎实搞好阶段验收和政策兑现,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十年总结宣传工作;按照国家四部委《关于建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信息报送制度的通知》,尽快建立我省石漠化工程信息报送制度,加强对工程信息的采集、调度、报告;绿色通道建设今年重点安排遵崇、玉铜、镇胜和水黄公路,有关市、县要做好规划,落实配套资金,提高建设质量。
(三)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各地要深入研究主体改革进展不平衡、部分地方操作不规范、林权纠纷调处难度大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加快勘界确权、登记发证和纠纷调处,确保年底完成主体改革任务。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完善配套改革政策,积极配合省人大和省政府法制办开展工作,力争尽快出台《贵州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条例》,争取省政府出台基层林业执法人员工资纳入地方财政供养、逐步减轻林业费金、完善地方公益林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今年,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对珠江流域地方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相关市、县要按照省、市、县4:3:3的比例,落实好配套资金,确保每亩每年的补偿标准达到5元。另外,省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对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内的集体林进行补偿,相关单位要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修改完善《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争取以省政府文件出台;建立花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组织编制贵州省特色商品林发展规划,修订出台《贵州省省级商品林基地造林补助暂行办法》,安排省级特色商品林示范基地建设10万亩;重点支持黔东南、铜仁、黔西南的部分油茶生产重点县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加大《省联社、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指导意见》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投资以用材林、经果林为主的商品林建设;努力争取相关政策对26家林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进行指导扶持,积极引进省外有实力企业,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鼓励和扶持发展人造板、竹木复合材料、家具、竹木制浆造纸、竹产品、林化加工产品、林业生物质能源、木本粮油产品等林业产业;多渠道争取建设资金,加快全省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营造林工程投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增加农民林业收入人均14元。
(五)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维护森林资源安全。要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森林防火条例》,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加强火源管理,搞好监测预防,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68‰以内;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除治和预防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发生面积和病死树双下降,确保不新增疫区,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将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6‰,无公害防治率提高到75%以上;按照国家林业局批复的实施方案,在10县组织开展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简化森林采伐行政审批程序,推行阳光指标,促进木材产销见面,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增加林农收益,为在全省推开积累经验;继续深入开展森林公安“基层基础年”活动,加快“金盾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森林公安机关接入公安网,适时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确保我省林区社会秩序稳定。
(六)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业质量效益。今年,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已在全省全面铺开,各地要按照全省编案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强对国有、集体、个人各类经营方案的编案指导,在6月底前完成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初稿,9月底前基本完成各县森林经营方案初稿,年底基本完成全省森林经营方案的论证、审批和备案。5月6日,中德财政合作贵州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启动仪式在开阳举行,标志着德援项目已正式实施,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国外森林经营的先进经验,引进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技术,开展贵州森林分类经营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建立一批高标准经营的生态林、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能源林、珍贵树种用材林、木本油料林、竹林的经营示范点。年初,国家林业局确定我省龙里、独山、天柱、从江四个林场为首批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有关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加强领导和管理,认真组织编制示范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努力创新示范林场森林经营机制,发挥好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的骨干示范作用,推动全省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
(七)加强科技创新,夯实林业发展基础。重点从贵州乡土优质阔叶用材树种培育技术试验示范、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林分质量关键技术与示范等方面对科研项目进行选题立项,组织好2009年度省科技项目及国家林业局项目的申报工作;抓好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强化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管理的力度,围绕我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活动,积极引进和组装配套省内外林业科技成果和引进省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示范县的创建工作;认真贯彻《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及《技术指南》,争取落实省级林业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要求,做好全面启动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
(八)增强大局意识,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审批上,坚持依法行政,热诚服务、提前介入,加快速度,简化程序,主动搞好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等征占用林地服务,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整合好各类森林旅游资源,加快主要旅游干线和重点旅游村寨绿化,促进全省景区景点旅游业品位的整体提高;在扶贫开发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中,加强对林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扶持,引导和带动农民通过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中药材、茶叶、干果、花卉苗木等特色林产品,拓宽增收门路,增强发展后劲。
全区各地要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同时,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多出亮点,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城镇扩容提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把民营经济的潜力挖掘出来,降低准入门槛、出台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大中小微企业同时抓、本土外来企业一起上,国有、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筑牢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要大力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保体系,促进就业创业,增加群众收入,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欠发达地区的干部群众要以奋力赶超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精神,发挥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自治区将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从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这些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况,与全区一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内蒙古新闻网)
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于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调整?这一关乎自治区经济发展耐力的重要问题,毫无悬念地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尽管拥有GDP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的骄人成绩,然而,主导产业结构单一、链条不长、效益不高,总体发展不充分,仍是自治区经济成长中无法回避的“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因此成为新一届政府今后5年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治区确定2013年GDP增长12%,这是近10年来增长最低的一次,充分体现了自治区政府更加重视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目标已确定,如何调整,怎样提升?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走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路子,对于依煤而兴的内蒙古来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可见一斑。具有比较优势的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科技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未来自治区经济格局中绽放异彩——目前国内外十分热门的云计算产业,我区占据天时、地利,并已抢占先机,中国移动云计算产业基地、中兴能源鄂尔多斯国际绿色互联网数据中心基地等一批大型云计算项目正在加紧实施。
在今后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区将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将现代服务业作为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推进。随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我区现代服务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为城乡困难群众谋福祉
城乡困难群众,向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都将社会救助工作纳人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和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社会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区社会救助实现了由传统单一的基本生活救助向制度化、复合型、全方位救助的转变,以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临时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项目多样、功能整合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012年,我区城市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385元,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2583元,均排在全国第7位。全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4858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均2823元。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月平均7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月平均500元。孤残儿童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900元,供养水平均排在全国第3位。全年共下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15亿元,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01万多人(次)。救助新考录的城乡困难家庭大学生4万多人(次),累计支出救助资金6000多万元。全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415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93万户。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特别是低保户、五保户、因灾因病致贫家庭、贫困大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力度”,“继续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5万套”。这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次重要会议,均对如何发展县域经济作出部署,足以显现县域经济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独特地位。
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更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推进力度,尽快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同时,要牢牢把握农牧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路子。
县域经济可分为大工业周边、商贸型、资源型、贫困型4大类。发展县域经济应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要选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做好本地资源的深加工这篇文章,延长产业链,工业要集约布局、集群发展,突出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农业要大力推进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城镇化建设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突出地域特色,大力提升中心城区的经济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县城和中心集镇的扩容提质,统筹城乡发展。
我区各旗县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打造一批重点县城,统筹抓好建制镇建设,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保障区域协调发展。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有这样一组数据记录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2011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1.1万亿元,同比增长21.5%;2012年,内蒙古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4%。
从党的十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自治区两会,“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一命题,每次都成为热议的焦点。
对于内蒙古来说,扩大内需的“三驾马车”孰轻孰重?赵云平委员的回答开门见山:“强调投资的关键作用,对我区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举例:“新世纪以来,投资对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70%以上,消费贡献率在30%左右,外需贡献率微乎其微。从目前情况看,消费能力扩大有限,外需增长前景很不乐观,经济增长主要还靠投资拉动。”
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要把握好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优化投资结构,从而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重点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城乡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投资。
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以为投资拉动注入活力。要在扩大市场融资、引导民间投资、积极招商引资方面广开渠道筹集资金,这样就可以把扩大民间投资准入和创新民间投资方式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也可以把金融支持和银企沟通结合起来,协调各大银行增加贷款规模,有效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摘自《内蒙古日报》)
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区草原建设总规模5355.5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43.1%。
这些数据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所做的大量工作。5年来,我区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95.1亿元,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
阶段性禁牧和实施草畜平衡面积10.2亿亩,林业生态建设面积5623.2万亩,2.8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3450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草原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43.1%,这是我们取得的喜人成就。从2011年起,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我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总面积是10.2亿亩,其中阶段性禁牧4.04亿亩、草畜平衡6.16亿亩,涵盖了所有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国家每年投资达40.4亿元,其中阶段性禁牧24.24亿元、草畜平衡9.24亿元、牧草良种补贴4.52亿元、牧民综合生产资料补贴2.4亿元。这项政策在自治区的全面落实,不仅有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牧民也实现了增收。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
消除城乡二元,缩小城乡差距,让深受乡村恩泽的城市反哺农村牧区,让世代躬耕放牧的万千农牧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仅是重大的经济命题,更成为重大的政治课题。
从党的十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的自治区两会,新型城镇化多次被重点强调,这向我们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小康社会顺利建成的战略支点。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内蒙古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各自的工作实践和调研成果,踊跃建言献策。
新型城镇化突出的是“新”,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范勇代表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牧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牧民,涵盖农牧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近几年,内蒙古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崛起城镇群,全区城镇化率现已达5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无法回避的是,我区过去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城市急速扩张、城乡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牧业现代化,把它的引领作用发挥好,将加速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务求实效,将新型城镇化的美好愿景早日变为现实。
激发经济长内生动力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从前些年的40%提高到50%左右,这个消息非常令人振奋。
两会上,民建提交的一份《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的提案》建议,要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案提到,财政补贴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因此,要对用自有资金创建非公经济进行补贴,从而鼓励居民对非公经济进行投资。此外,还要对非公经济的科研成果进行补助,从而鼓励非公经济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