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答辩演讲稿

答辩演讲稿

时间:2022-07-05 19:22:22

答辩演讲稿

第1篇

我论文的题目是 "浅谈表演创作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范围很广泛,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比如播音,相声,朗诵等等,本论文谈及的是表演中的语言,具体说是台词.

文章中心是:当语言能传递思想感情,表达人物形象时,表演才能实现艺术创造;当表演实现了艺术创造,那么那些能够传递思想感情,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也才能上升为艺术的语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是我的题目“表演创作中的语言艺术”的含义。

文章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语言魅力的描述”

我想既然我在我的论文中把语言称为是艺术的语言,既然我认为艺术的语言能够推动表演进行创作,那么这语言一定是吸引人的,一定是富有魅力的,所以我从魅力的角度来描述和展现语言。

有魅力的语言,是能够感染人的,不一定没有好音色的演员就没有语言魅力,重要的是语言中夹杂真情,能够传递人物思想感情,就好象有人说话别人爱听,有人说话别人不爱听,需要的是具有表现力的语言,能让人们去尽情欣赏,这才是魅力所在。

魅力可能来自一个人的天赋,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语言的魅力,来推动表演进行创作,就需要语言的表现技巧和提升内涵修养两方面相结合,这也是我论文接下来的两大论点。

那么我先提到“语言的情感交流”这部分

语言在表演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实现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我从“语言在表演中的重要性”来论述。包括声音的塑造啊,台词的诠释啊,具体到潜台词的挖掘啊,语言的性格化表现啊,语言动作性啊,方言的运用啊等等角度来谈。

表演要做到“语言肖似,宛如其人”.把话说活,也就是说得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我想同样的一句话,不一样的个性人物,在不同的规定情景,用不同的心态,讲出来的感觉也会不一样的,比如“出去”这两个字,你是愤怒的命令呢,还是无可奈何的态度呢,是用疑问句呢,还是用肯定句呢,是喝醉了含糊不清说呢,还是紧张了结结巴巴说呢……关键是演员要主动去理解去诠释这语言内在含义,去把握人物的内在感情。从语调,语气,节奏,逻辑重音等细微的角度去塑造人物语言。比如《骆驼祥子》中虎妞这个人物,是泼辣的,她一不高兴起来,说话会连哭带着喊;比如久经事故的商人,他说话可能会油腔滑调;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的性格是柔弱的,更多时候语气是愁苦哀怨的;而像徐静蕾演的电影〈我爱你〉里杜桔和的爱情,就是以斗嘴调侃的特殊方式来谈恋爱的。

我想说演员要设身处地去感受人物说话的内在感情,把握人物基调,语言要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活动,潜在的含义,人物的关系,情感的纠葛等。否则,即使是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说出的话也是苍白无感染力的,而好的演员,即使是面对剧本本身平淡无趣的文字,也能运用自身的台词功力来展现角色语言。

一个赋有生命力的声音,应该可以塑造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角色,所谓“声音的化妆”。比如生病说话会语气虚弱些,小孩子说话童真,傻气一些。又比如太监说话,一定是个女里女气的男声。知识分子和农民工说话不同,幽默风趣的人说话和忧郁的人说话也不同,等等等等,还有比如方言的运用,特定的语言色彩能增加所扮演人物的可信度,提高角色创作的真实。比如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电影〈疯狂的石头〉,都很深入人心。又比如我在毕业大戏〈新黄土谣〉中扮演的娇娇,她是四川人,性格爽朗麻辣,剧中我用四川话来表演人物语言,就能更突出人物形象。但是我想说明一点,方言是带有局限性的,必须是建立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基础上,而中国语言种类广泛,并非都能普及;另外方言的发音,腔调和韵味,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模仿得准确的,需要有深入体验当地民俗语言的人才能从声音上很好的塑造。

总之,我从正面的阐述,事例,还有一些负面影响这两个角度来说明如何从表演的技巧,从表演创作中,来实现艺术的语言,让语言传递情感,最终完成人物形象。有一点要指出,就是我的这部分论述是混合了舞台语言和影视语言的,可能舞台语言相对夸张些,影视语言相对更生活化些,但是就如我论文中讲到的一句“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表演,话语都应该在演员心里,在对手心里,通过由衷的表达在观众心里激起各种各样的情感,欲望,思想等等感觉。”

第2篇

雷区一:态度不好,顶撞老师

你的设计做得不好,没关系,毕竟新手!你的论文写不好,没关系,毕竟大家都是东拼西凑的!我们有多少斤两,老师一看就知道,就算你在做设计写论文的时候有多不认真。

这些都是技术问题,但对老师不礼貌顶撞老师就是态度问题,在答辩的时候,请拿出100%认真的态度出来。不要随便应付,起码老师还是能看在你答辩这么认真的份上大发慈悲的。切勿意气用事,答辩不通过就难办了。

雷区二:全程念稿子

请提前15天准备好你的所有资料,提前10天准备好你的稿子,不要对着稿子念,老师想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读稿的机器。你可以不完全脱稿,但你要有所准备,PPT放到哪要讲点什么,提问的时候又要讲点什么都要提前准备好。

雷区三:讲话太啰嗦

说话说重点,不管是演讲稿还是PPT,语言都要简介精炼,突出中心思想。

老师一天要听好几个答辩,如果大家都啰啰嗦嗦的,什么时候才听得完?而且太啰嗦的演讲会很沉闷,如果你把老师念瞌睡了,那就是你的本领了。

雷区四:PPT特效太多

答辩还是一个很严肃的场合,不要一个闪现一个闪退,再来一个声音特效啊!整个答辩,你才是主角,不是PPT啊!不要在PPT上面花费太多精力,简单明了就好。

雷区五:提问环节掉链子

每年老师能提的问题就那么几个,人家老师也可能知道你是个半吊子,所以不会特意为难你,除非你态度恶劣,或者是本人太优秀了,老师可能会逮着你,问几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

老师不为难你,不代表你啥也不懂就可以通过,答辩之前好好查重资料,万一人家丢一个专业术语,你又不懂,就gg了。

雷区六:别人答辩不好好听

当别人答辩的时候也要好好听,不光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出现同样的失误,你还要提问的啊,你不是来听戏的!看别人答辩的时候,带个本子,做做笔记什么的,印象分立刻上来了。

附带【毕业答辩流程】

毕业论文答辩流程一般包括自我介绍、答辩人陈述、提问与答辩、总结和致谢五部分。

自我介绍: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提问与答辩: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总结: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毕业答辩常见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第3篇

关于演讲稿的文秘写作知识 文秘的写作包括演讲稿,那么对于文秘来说这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小编为大家介绍文秘关于演讲稿的写作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一、演讲稿的概念

演讲稿,从对演讲者的关系来说,是演讲者用于传播信息的依据、规范和提示,它属于应用文中一种独立的文体。

说演讲稿是依据、规范和提示,就是说演讲稿是可变的,是不定之稿。这是因为,尽管你在撰稿时准备了大量的材料,但不可能全部写进去,而在演讲的具体时境中,这些未写进去的却可能是更有意义的,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发挥。而这种发挥必须在演讲稿这个依据上进行,在它规范的演讲的中心、方向、范围内进行,这才不至于漫无边际,偏离中心。说演讲稿是一种提示,是指演讲稿应把演讲时应采取的情感处理,语势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手势的动作幅度等的示意,以给演讲者的提示。这里强调一下,演讲稿和演讲辞不是一回事。演讲辞是根据演讲实况记录下来的,或者是在原演讲稿的基础上加工整理的固定文稿。而演讲稿则不是固定的,是比较粗糙、原始的。 二、演讲稿的范围

演讲稿的范围从广义和狭意两种角度看是有一定区别的。广义的演讲稿包括了凡是符合基本传播模式和过程要求的文字稿。比如:讲话稿、报告稿、谈话稿、教案演讲稿等。而狭义的演讲稿是指专用于演讲的、只作为演讲依据、规范和提示的文字稿。两者的区别有以下几点。其一,狭义的演讲即演讲者根据听众反馈可以随时调整语言传播内容,而广义的演讲如报告则不能;其二,广义的演讲一般都是由具有特定身份(职务、职称)的人承担。如讲课,主要是由教师、学者担任;讲话、报告主要由领导担任。而狭义的演讲则无此限,三教九流中的人谁都可以去讲;其三,广义演讲的内容大都是专指的,如报告都是就某个问题的阐述;讲课,内容是教科书上规定的。而狭义的演讲即使是命题演讲,也只规定题目不限定具体内容;其四,从传播媒介上看,广义演讲和狭义演讲都以有声语言为主,但狭义演讲更讲究运用无声语言,力求有讲有演,生动活泼。而广义演讲却不宜多用无声语言和演的手段,以免喧宾夺主。 三、演讲稿的分类

根据演讲稿的某一种属性划分演讲稿的类别是唯一科学的标准。目前划分演讲稿类别的标准(角度)主要从演讲的目的趋向、演讲的专业内容和演讲的方式限定三方面入手。 从演讲方式限定上看,可把演讲稿分为命题演讲稿、即兴演讲稿和论辩演讲稿三种。这样分类主要在于演讲稿的传播形式即怎样的讲法,其实演讲稿的内容和另两种的分类属下的演讲稿是一样的、重合交差的,故这里不多说。

从演讲的专业内容上看,可以把演讲稿分为政治演讲稿、生活演讲稿、法律演讲稿、学术演讲稿、教育演讲稿、军事演讲稿、商业演讲稿等等。这种分类法属下的各种演讲稿,我们将在后面详细逐类介绍,这里也不赘述了。下面我们侧重谈谈从演讲目的趋向上怎样划分演讲稿: (一)立论性演讲稿。这类演讲的目的是为了确立某种观点,用论证的方法使听众了解、赞同和接受,并进而使听众产生一定的行动。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马寅初的《北大之精神》、朱自清的《论气节》、彭德怀的《我们一定能够打胜仗》等。

(二)排它性演讲稿。这类演讲的目的在于排除某种观点、事例、行为等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常用反驳、辩论的方法使听众排斥、拒绝和反对它,并付诸一定行动。如:苏格拉底的《法庭上的申辩》、季米特洛夫的《在德国法西斯蒂法庭的面前的演说》等一切论辩性演讲。 (三)礼仪性演讲稿。这类演讲旨在对人、对事、对活动表示一定的看法和态度,以达到加深理解、认识或建立、加强彼此的情意为目的的。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周恩来的《为庆祝朱德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尼克松的《在答谢宴会上的祝酒辞》等等一切致贺、致喜、致寿、致哀等活动中的演讲。

(四)阐释性演讲稿。这类演讲是为了解释和说明一个道理或一个过程,揭示一个新发现或一个秘密,从而使听众了解、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罗素的《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卡斯特罗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蔡畅的《一个女人能干什么》、秋瑾的《演说的好处》等等。

第4篇

接下来是熟悉答辩流程,通常是答辩老师介绍答辩规则,也就是上台解说多少分钟,下面提问多少分钟等;答辩时要明确论文题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现与结论;而后答辩老师针对论文例行提问,无需紧张,只要熟悉论文就可以轻松回答;最后,回答完问题后退场,答辩老师根据论文质量及答辩情况,判定是否通过,并统计成绩;宣布答辩结果、进行小结。

熟悉论文

毕业论文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要想精通答辩,就必须对毕业论文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从论文主题、论文的使用、论文的思考、论证方法、论文答辩的准确性等方面了解相关理论。论文的结果,以及论文。论证的可行性、论文的背景、论文存在的问题和意义、论文的创新性等。

做一个像样的PPT

做PPT的原则之一,学术PPT,注重简洁清晰,避免花哨不切实际;原则2,PPT字体必须足够大,不能让以下人看上去疲惫:原则三,多用图标,少用文字;原则四,讲解层次清晰,不断及时解释进度和前后关系,总结原则三、多使用图标、少使用文本;原则四、解释水平明确、不断提示前后的进展和关系,并总结重要内容。

排练PPT,组织回复声明

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论文写作的目的;写作的基本框架,结构,逻辑;论文的主要结论;主题,观点,方法的创新;缺乏论文(但不说论文的缺陷)注:必须概述,重点和总结陈述。练习控制时间:一般防御网站将限制学生的演示时间。在防守之前,有必要多次计时,学会控制时间,给应答老师一个好印象;否则,很可能刚刚谈了一半的时间。它即将到来,非常令人尴尬。

注意演讲技巧

控制语速:答辩时一定要注意语速,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目光移动:答辩时无论是否脱稿,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要时常望一下答辩老师和其他现场同学,可以避免观众分神;体态辅助:答辩过程中要适当的运用体态,尤其时手势语言,会显得更为自信、有力,避免出现一成不变的站着或低头。>>>更多硕士毕业论文

调整心态

保持自信:答辩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相信只要准备充分,现场态度认真、清楚的回答问题,一般老师不会为难你;有谦虚的心态:如果答辩老师指出你论文中明确的错误,最好大方承认,不要试图反复辩驳,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论文中已经写出来了,也不要说“论文中XX页已经写了答案”,只要再复述一遍答案就好。

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为什么选这个课题?

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全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如何安排?

全文的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在论文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或者论述得不够透彻?

第5篇

1.课前演讲法

当我们的表演得到大家的肯定时,我们总会期待下次上台表演的机会。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总是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当得到大家的肯定时,我们就会信心倍增。在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课前演讲的方法,使同学们逐渐放开自己。课前演讲主要是在语文课正式上课之前,抽出5-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展现自己的口语水平。同学们可以自选话题,或者脱稿,或者照稿将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对于演讲的内容应规定为学生自己撰写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交际能力。在撰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在表达方面的问题,进而改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交流中措辞的适当性。在演讲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学生语气、态度方面的纠正,因为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态度表现出来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不愿意参加课前演讲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要采取强迫的手段,这样恰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更加排斥这个课前环节。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发掘他们其他方面的才艺,例如唱歌等。先让他们试着将他们最拿手的才艺展示给大家,久而久之,当这些学生熟悉这个讲台后,他们便愿意展示更多的东西。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职业情景设置法

职场情景设置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主要指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合作,模拟面试现场。可以由教师担任主面试官,部门同学担任普通面试官,然后对“求职”的同学进行面试。在这个环节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搜集一些关于同学面试工作的专业资料。在面试的过程中,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回答也应该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和同学都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切忌小看这个模拟现场。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提前看一些面试视频,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发型、服饰、化妆等问题。模拟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对学生们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建设性意见。当学生真正进入社会,身处面试现场,这些经验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他们面试取得成功有很大的益处。

3.心理疏导法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讲话,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心理障碍、心理阴影。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因此不愿意和大家讲话,久而久之,口语交际能力特别差;有的同学可能因曾经表演出丑而遭遇同学的嘲笑,因而不愿再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有的同学可能因为自己自身的生理问题而表达不清楚,久而久之更不愿意说话。这些原因往往限制了学生们自身的发展,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们的心结,做好学生们的心理工作,令同学们重拾信心。

4.辩论练习法

辩论练习法也是一个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方法,由教师担任评委,组织学生成立正方和反方,为学生提供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辩论的话题。如: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高职教育是应该以技能教育为主,还是应该以素质教育为主?大学生应否出去做些兼职?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论,学生们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可以审视自己,对自己做一个全新的定位。辩论结束,担任评委的教师应对正反方的观点以及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使学生正视自己在辩论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及时改正,提高自我。

作者:王欣荣单位: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第6篇

“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我系在210多媒体教室举行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此次比赛

共有15位选手参加,同学们以《中国梦,我的梦》、《梦想在这里扬帆起航》、《梦》、《我的中国梦》等为演讲题目,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同学们演讲有声有色,很有特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大家把自己的梦想和祖国的强盛、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此次演讲比赛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传递了快乐; 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 最后,肖老师对同学们的演讲作出了点评,指出了演讲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同学们总结经验,更进一步。 篇二:演讲比赛新闻稿7月29日晚,在泽鑫公司党委大力支持下,公司共青团“演绎文明风采,奉献青春力量”演讲比赛拉开了帷幕,这是泽鑫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青年盛会。大赛邀请到了公司总会计师龙平、公司总工程师唐波担颁奖嘉宾。公司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大赛评委。

演讲比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各部门、单位共有17位选手参加。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电解厂袁楠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加工厂高源、生产部顾瑞丽获得二等奖,加工厂唐松、公司办公室黄梓桐、经营部蔡艳婷获得三等奖,其他选手获得优秀奖。

选手们在喜悦和感动中收获了新的青春感悟,在泪水拼搏中尝到了不一样的成长滋味,至此,演讲比赛圆满落幕。篇三:梦想演讲比赛新闻稿 物科院理心社之 “最初的梦想” 过去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新的领导班子产生,中国梦也被给予了新的定义,社会各界响应号召,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实践。物科院理心社举办了名为“最初的梦想”的活动,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选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梦想,也展示了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及践行。 伴随着最初的梦想的音乐,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开场,主持人先放了一个简短的视频,有关最初的梦想,有关梦想的流逝。当观众们还在回味视频时候,第一组选手也随之上台,连接十分自然。第一组选手由五个女生组成,是本场比赛唯一一组以组合形式进行演讲的选手。她们各自阐述了她们最初的梦想,建筑师,去远方?配以抒情的音乐,让人不禁想起自己年少时那未实现的梦想。第二组选手是一名男生,他谈到了自己最初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梦想,与上组选手的梦想比较,也让我们看到了男女生差异。 前五组的展示很快结束了,选手们各有千秋,第三和第五组女生在台上大大方方,侃侃而谈她们梦想实行的现况。四号参赛者则个性凸显,卖土豆等独具特色的梦想让人眼前一亮。五组展示结束,也进入了答辩环节,来自各院心理气象站的同学及校心站主席对选手进行了全方位的提问与建议,不止包括内容,也涉及到了演讲礼仪方面,足见其细心。

选手们的回答也十分精彩。答辩结束短暂的休息后,后五组选手陆续上台向我们展示他们最初的梦想,与上五组选手主要对“最初的梦想”的“梦想’进行阐释不同,他们主要向我们展示的是最初的梦想的受挫,及之后想要重拾梦想的信念。第六组选手一看就知久经沙场,他优美的类似诗歌的展示形式给我们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而第七组选手正巧与之相反,他独具匠心地将梦想上升到了全世界层面,他述说了人世间存在的种种苦难,人类起源时最初的梦想,祖祖辈辈的实践。霸气的背景音乐渲染下,使得台下观众的热血为之沸腾。后三组的选手主要对自己梦想受挫的过程进行了讲述,有的选手略带羞涩,有的选手语气里显出懊恼,无奈。诚然,有多少梦想被掩埋在了岁月里,最终留下的是赤裸裸的现实,然而,他们虽遭受挫折,也都表示会以现实的方式继续自己的梦想。

后五组的答辩十分精彩,智慧的交锋使得气氛略显紧张,评委们依旧细致的提问,选手们信心满满,慷慨激昂地作答。也许价值观存在不同,梦想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每个人都有对梦想的那份相似的执着。第十组选手在答辩环节表现突出,也奠定了本场比赛冠军的地位。评分完毕,获得一等奖的是第十组选手,二等奖由第三,第五组选手获得,三等奖则由4,6,8号选手获得。最后,评委们为这些选手颁发了奖品和奖状,活动也圆满地画上了句点。

第7篇

一、“说”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朗,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二、“说”的训练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第8篇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三、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四、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五、辩论活动

第9篇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初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思想品德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思想品德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思想品德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此项活动每节思想品德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思想品德。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三、乡情教育。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思想品德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思想品德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思想品德课“说”训练的学生在大小场合的说话胆大了,气壮了,声亮了,音不抖了,嘴会讲了。

据几年来的跟踪调查,经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上“说”训练过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宽、思维敏捷、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据测试表明,“说”在人的素质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说最为基本。”

第10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裨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1.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为了夺取高分,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6.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的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的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第11篇

如今,选拔干部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中一种重要的选拔方式便是“竞争上岗”。和过去用人思路不同,过去是根据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是先有人,后定岗,强调的是“因才适用”。

而现在,是先有岗位,然后根据岗位的要求,选拔合适的人才去担任这一领导岗位,强调的是人才与既定岗位的匹配性,是要求候选人才“主动”去适应领导岗位的需求。所以在竞争上岗当中,最重要的不是选择“最优秀”的,而是应该选择“最合适”的。

计分方式

现在很多单位的竞聘上岗流程中,往往对“评审环节”区分地比较细致,很可能会有“评委团”和“评议团”两个不同的打分群体。

一般来说,“评委团”是有地方组织部、人事局及本单位领导组成,人数一般是奇数项,共7人或9人组成评委团。

而“评议团”一般是由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一把手”组成。根据竞岗者在演讲答辩中的综合表现进行独立评分。

由于全国各地、各个单位的计分方式都会有不一样,笔者在此处提供其中一种计分方式供广大干部作为参考:

答辩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评委评分权重为40%,评议团评分权重为60%。竞岗者的演讲答辩得分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每一名评委对竞岗者综合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平均分换算成权重得分为演讲答辩评委评分(即平均分×40%)。

2、计算每一名评议团成员对竞岗者综合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平均分换算成权重得分为演讲答辩评议团评分(即平均分×60%)。

演讲答辩得分=演讲答辩评委评分+演讲答辩评议团评分。

经统计核实,按演讲答辩得分高低顺序排名,按竞争职数1:1.5(含并列)的比例且演讲答辩成绩60分(含)以上的确定为组织考察对象。演讲答辩成绩低于60分者不得进入下一个程序。

答题四大原则

演讲答辩测评的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仪表气质”、“专业知识”。竞岗者首先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竞争优势”和“当好领导的工作设想”(一般会限时5分钟内),然后根据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一)谈“个人经历”时不要“泛泛而谈”

[错误的范例]我参加工作已有13年,分别在基层所、基层科、办公室、部门多个岗位锻炼过。特别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五年,让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了业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点评]大家对上面的表述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很多的机关演讲稿中都存在这种毛病――“泛泛而谈”。很可能所有的“候选人”都会说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其实评委需要知道的是:“你有哪些具体的工作经历可以体现你的能力?”

[更正后的范例]我参加工作已有13年。一开始是安排在基层的科室,接触的是第一线的业务审批工作,当时很多老同志给了我很多经验上的指导,使得我进步很快,在基层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所经手审批的行政业务是最多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为这次竞岗奠定基础。

之后我被安排在办公室工作,负责处理各种公文文书和领导发言稿的撰写工作,长期的文字处理工作,使得我的文书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上可以应对大部分的公文处理业务。

目前我的工作部门是部门,这个部门需要经常与人民群众接触,很多时候,群众由于自身文化层次的限制以及对机关工作的不熟悉,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误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比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处理多项棘手的案件,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一系列的干群矛盾,得到大家认可的同时,我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信这一份经历对于我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团结部门同事,加强干流,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新时期下。要体现自己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点评]在新时期下,其实很多领导干部,都需要学习与媒体打交道。目前很多领导干部都有“固步自封”的问题,总感觉自己做行政工作,不需要考虑外界的评价,往往“对内”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对外”与媒体打交道时,却显得“无所适从”,稍有不慎,很可能还会因为一些特殊的事件而成为负面新闻的主角。所以在这两年的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中,全国各地的干部培训都有意识地加强了这方面的培训。

当所有竞争对手,都不断强调“个人经验”、“个人业务能力”时,如果能够有“前瞻性”地“体现自己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往往能出其不意,吸引评委的眼球,获得评委们的青睐。而这方面的能力并非“哗众取宠”,而恰恰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看,领导干部们需要与时俱进的地方了。

[标准范例]在与新闻媒体打交道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新闻媒体市场化,使得很多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不一定能坚持对社会舆论的正面报道。所以在做宣传工作时,我能严格执行宣传工作的纪律,时刻注意多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同时,与媒体记者接触的过程中,我能做到不卑不亢,言谈举止得当,也能做到不轻易表态,时刻注意对媒体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因此,我的宣传工作也常常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三)要重点谈自己的“上传下达”的能力

[点评]很多时候,在竞岗演讲中,评委很想知道的是“如果选择了你担任相关的领导职务”,你会如何去理解“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政策指示”,又会如何去把相关的“政策指示”落实到位?

同时,由于“竞争上岗”和“公选”不同。“竞争上岗”很多时候都是针对一些“中层的干部岗位”。所以,选的中层干部,既要对“上”也要对“下”。既要能协助上级领导开展工作,也要能团结基层的干部,把政策落实到位。所以,这个方面的能力,一定要重点体现,才能获得评委们的认可。

[标准范例]多年的基层工作磨练,使我具备了较强的“上传下达”的能力。首先,由于我的业务能力和政策能力相对还是锻炼得比较多,在上级机关下达相关的政策、指示时,我能够很好地领悟上级机关的意图和工作要领。

同时,我在协调沟通的过程中,首先会注重原则性,要向基层干部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并能阐述“政策合理性”。我在担任领导干部期间,不会“机械地”去指挥下属执行政策,而会在解释政策合理性之后,引导基层干部自觉地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政策进行工作。同时,我在工作中也很注重聆听基层干部的意见,随时向上级反馈基层意见,协助上级领导了解基层情况,为领导提供一些相关的决策依据。

(四)要有“愿意做绿叶”、“服从组织

安排”的心胸

[点评]作为刚刚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在部门或单位已有的领导团队中,“领导资历”必然是最低的。所以,成为新的领导干部之后,工作心态就非常重要了。往往外界也好,内部也罢,大家对于民主选拔、竞争上岗的“新领导”期待还是比较大,但是现实很可能是一开始时,“新领导”需要做的是“基础性”、“辅”的工作,更多是作为“正职领导”的助手去开展工作,而不是“独当一面”。所以,在竞争上岗的个人演讲中,表达自己愿意做绿叶的心胸,非常重要。

[标准范例]一是尽快熟悉工作,虚心地向主任、副主任和同事们请教、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尽快地进入角色。

二是作为一个新进科室的副职领导,我会扮演好主任的参谋和助手,在文秘、宣传、政工、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我的特长,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同时,我愿意根据主任的全局统筹安排,哪个岗位最需要我,我就到哪个岗位。我认为,去到任何一个岗位,都是组织对我的锻炼,任何时候我都会迎难而上,努力地提升相关岗位的业务能力,做好主任的参谋和助手。

三是尽快获得同事们的认可,我认为关键是做事能讲原则,对所有同事做到一碗水端平,工作中对事不对人,与同事们坦诚相待。

经典例题

[例题1]“经得起表扬、经得起批评、经得起误解”,请问这三个方面,哪一方面最难做到?

[点评]其实这道题目,从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回答都可以,比较好的回答是三个方面都能涉及到,全面地看待走上领导岗位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回答技巧]要在答辩中,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看问题能够兼顾“宏观”和“微观”。能够宏观地把握问题产生的根源,又能从微观层面提出细化的解决对策。(2)善于使用哲学原理,辩证分析问题。(3)善于逆向思维,化被动为主动。(4)能全面性地分析问题,迅速找到矛盾的关键所在。

[参考答案](1)我们要经得起表扬。在工作当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目前公共事务繁多,在某些业务比较熟悉的领域,我们会有很多的表现机会,也很容易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对此,我们需要端正心态,领导的表扬,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事务或领域。而要做好全面性的工作,难度还是比较大。局部的成功很容易,而整体的成功却很难。要经得起“一时的”、“局部的”表扬,努力追求“长期的”、“全面性”的表扬。这才是关键。

[点评]在上面的回答中,首先不必拘泥表扬本身,而是认为“表扬”应该是一个常态,是一个相对容易达到的目标状态。那么,这时“答题者”需要引申的就是“短期”和“长期”、“全面”和“局部”的辩证思维,准确地点出表扬容易之处在于“短期性”和“局部性”,从而引导广大干部追求难度更大的“长期的”、“全面性”的表扬。

(2)我们要经得起批评。很多时候,外界的批评、上级领导的批评,往往源于“对我们的期望值比较高”。在批评者的心目中,我们应该也有理由把工作做好,但是如果我们的工作表现低于外界期望值,批评便产生了。所以,我更愿意把批评当作一种激励。责任越大,批评有可能就越多。在新时期下,我们要敢于直面批评,迎难而上。在新时期下,我们要感谢批评,因为批评让我们发现不足,完善自身。在新时期下,我们要理性认知批评,因为批评当中寄托了太多的期望。

[点评]上述答题思维,运用的是“逆向思维”的答题技巧。很多时候,要出其不意,就是要常规思维的反向思考。很多时候,在我们心目中,“批评”都是一件让人很难接受的事情,但是笔者在此处希望阐述的是“批评”的正面效应。于是,我们会很快发现,我们一路走来,批评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批评”既代表“期望值高”,也代表“自我完善”。

(3)我们要经得起误解。什么是误解?误解是怎么产生的?误解往往源于观点的差异性。现在是社会大生产,任何工作都是社会群体团结协作的结果。但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体,对社会的认知往往都受到自身专业背景、工作经验、成长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也往往受到自身利益关系的影响,所以每个人的认知很可能都是存在差异。可以说,误解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是随时可能出现的。

第12篇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语言表达

1.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

2.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人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人“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伺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6.辩论活动。

辩话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复已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