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12-28 20:47: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语文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大家都知道,教学没有完美,充满着遗憾。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虽说目前高中课改在强力推进,高考语文分值也将大幅提升,但实话实说,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积淀的顽疾在短时间内的确难以根除。

一、顽疾简述

简言之,高中语文教学顽疾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长期作用下,教学内容或结构形式发生异变或教学功能不全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或明或暗的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顽疾,医学上通常做法是:通过诊断病因,找准病根,接着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此法亦适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病因诊断与剖析,及时并准确发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缺陷,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二、病因剖析

语文教学是个多维的系统,同人的机体类似,出现的毛病有轻重之分,亦有内外伤之别。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1、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比如必修、选修课程定位不准,各方面教学资源缺乏,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备课不认真,文本解读不透,预设课堂活动不周全,编写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甚至不写,作业布置超时超量、难易度把握不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工具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等。

(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不考虑学生实情,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主要让学生被动地看、听、读、记、写,学习无互动,无快乐;学生阅读不够,体悟不透,只能胡乱理解,架空分析;解读文本不愿作个性化解读;课堂活动松散零乱,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没起好“导演编剧”“穿针引线”的规划、引导、点拨等作用,缺乏教学智慧等等。

(3)课后延伸:不重视作业的评改与反馈,在量与质上大打折扣;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参考资料,训练习题的设置过于粗糙,与学生实情不符,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与时代脱节,甘做井底之蛙,不愿吸纳教学新理念,不去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发展;教学上按部就班,不进行教学反思,也不愿与同行研讨交流,习惯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等等。

2、学生方面

各种主客观诱因导致对语文本能性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说是预习不够充分;不喜欢多读多看内外读本;学习资源匮乏;上课不听讲、不记录、不思考,学习方法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作业马虎,甚至干脆不做;课后用于语文巩固与提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该背诵积累的落不到实处等等。

另外,学校管理、学科分类、教师引导、考试机制、家长意见、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关联诱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开展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治疗药方

1、勤练内功本领,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成与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巨变,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要夯实自身功底,不断充实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要及时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研修、实践,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诊断知识、心理诊断知识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借助“教学相长”、同伴互助、研训进修等途径不断丰富专业涵养,提升专业水平,力争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语文教育工作者。

2、注重教学反思,增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趋于成熟并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和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内涵,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成就教学辉煌。

高中语文教师要落实教学反思,就必须以自身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努力方向,以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后扎记、立体教研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组织等的合理性与决策性进行反思、审视、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结果,并及时将之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螺旋式发展。这样一来,由于注入了造血功能,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就不再是止步不前,而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了。

3、勇于科学诊断,实施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靠教学反思解决教师的教学顽疾的确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得有大量的行动与实践作支撑。受医学病理学启发,个人觉得应该勇于论断,运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去治疗高中语文教学上的顽疾。

高中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个性倾向渐次明朗,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可能主要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存在阻碍他正常学习的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科学诊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开药方治病。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一系列有关学生方面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性格差异、学习方法、兴趣动力、环境条件、智力因素等综合性研究,弄清学生语文学习实情,归纳分析相关数据材料,找出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科学论断,对症下药,制定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学生,并跟踪帮助改进。

4、创新教研形式,倡导集体会诊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探究式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满足教学需要,在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时要以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主题地位为基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其中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广大师生好评。笔者根据多年探究教学经验总结了现阶段影响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因素,给出了高中语文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影响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因素

(一)学习心理的对抗。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出现了消极学习的情绪,甚至出现了抗拒的心理。有些教师看到学生出现这种状况,心理情感也会出现变化。出现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学生的积极抵抗与消极抵抗, 从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消极抵抗中学生保持沉默,积极抵抗则是学生对学习置之不理, 表示出拒绝的态度,两者均影响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②教师的心理情感也会发生变化:主动放弃与被动放弃。由于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会导致教师主动放弃对教学兴趣;学生的抵抗情绪投射到教师的心理情感上, 便会产生被动放弃的情感反应, 对于学生的消极情绪听之任之。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传统教学模式已在教学中根深蒂固,短期内教师和学生均无法从中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其通过板书进行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客体,这种模式颠倒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没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还有一些教师沿用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正视该模式的弊端,更不能意识到探究式教学的好处,严重阻碍了探析教育模式在新课程教学中运用。

(三)心理定势的影响。新课改背景下虽然有许多学校已经意思到探究性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势。但由于受到高考心理定势的影响,迫于高考压力以及家长“望子成龙“的期待下,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也只能跟着老师从事乏味又呆板的老师准备。即便是学校再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师生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心理定势的影响,也无法使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

二、高中语文教育中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活用教材资源。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灵活的处理教材,最大程度发挥教材的魅力,适当拓宽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了“胡同文化”的历史底蕴后,可以将语文课堂延伸,让学生们课堂或者课下讨论饮食文化、茶馆文化、以及农家乐文化等,让他们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教材是《新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只有灵活的运用教材,才能将教学与实际生活完美结合,题先出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教师才是关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例如,新课标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对“动与静”、“有形与无形”阐释,如果教师能深挖本质,触类旁通,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认识,这样不仅使课堂活跃,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二)营造探究型的课堂文化氛围。在课堂教学时,根据课文实际,主动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加以总结。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来自于学生“,让学生在探究自己的问题中培养能力。当然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这些问题可能比较幼稚、古怪,作为教师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不要怕被笑“多提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教师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注重动态生成。课堂的生成是无处不在的,而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预设,导致课堂变得沉闷、乏味以及程序化,更谈不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为生成导航,预设要想学生之所想。在新课程背景下,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 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②给生成留空,预设要留有学生发挥的余地。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 不留一点余地。要给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空间。③让发展作主,打破预设与生成的固定标准。④让生成逢源,多给自己加“钙“。

(四)创设疑难情境。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创设疑难情境。通过结合语文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语文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更促进思维能力的扩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邢继东.沿溪探源 洞幽烛微――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之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2]陈玉珍.如何构建探究式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交际.2010(04)

第3篇

关键词:阅读心理;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72-02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

Ntman指出:培养某种特定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上反复操练这种能力。要操练阅读技能,“真实”材料的使用必将对训练的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什么样的材料才能称为“真实”材料呢?他认为:“真实”材料指任何一份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的目的而编写的材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真实”材料就是相对于那些经过改编了的语言教材而言的。常见报纸就是这样一种“真实”材料,它们不是专门为语言教学设计的。报纸的首要作用是信息功能,就是把消息传达给公众。从常见报纸中仔细挑选阅读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了解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形成学生自觉阅读报纸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我们认为,学生们在课本中阅读到的文章和对话不足以使他们应付课堂外听到和读到的语言。如果我们期望学生能够理解真实世界中口头和书面的语言,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在课堂上接触这些“真实世界”的语言。我们选择《泉州晚报》作为研究课题,其目的就是想利用其丰富多彩的新闻材料,通过组织各种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Rigney指出:“对第二语言的研究表明,好的语言学习者能使用多种策略来帮助他们掌握、储存和回忆信息”。学习策略是用来使用和回忆信息的。假定在课堂环境下,同为低效阅读者,那些增强阅读本质意识和提高自我阅读技能的人最终要比没有这么做的人好的多。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一旦确定并且成功地教给那些能力较弱的学习者,那么就很可能促使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有必要让阅读者意识到阅读的主动性以及利用阅读策略以增强理解的重要性。就像Brown and Bader指出的那样:“如果那些不太优秀的学生能够了解阅读的基本技巧,记住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则,区分不同文章对知识的不同要求以及应用他们所有的背景知识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成为效率高的学习者。这种自我意识是在阅读和学习中自律,自控和自我认知的先决条件。”,我们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摒弃传统阅读教学,而是要优化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得开心,学有所得,从而主动学习,尽快成为一个有效的阅读者。同时希望这种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技巧在阅读理解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认识,而且能帮助高中语文教师进一步认识阅读策略训练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增强教师自觉利用真实材料和阅读资源的意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不仅要为学生的高考做准备,而且也要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策略,这些阅读策略将使他们终身受用。虽然在多数阅读课上老师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但他们注重知识的扩大和语法的讲解和训练,很少有教师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和训练。有时他们也进行一些阅读训练,但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是很有限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老师只使用一本教科书教学,这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寻找切合学习的真实的教材。我们的研究就是探索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将阅读策略训练和利用常见报纸结合起来。

具体的研究问题及基本内容如下:

1、常见报纸阅读策略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何种阅读策略?

2、阅读能力与阅读策略有多大的关系?

3、常见报纸在哪方面对阅读策略的训练有效?

三、研究的大体过程

在接近两年的时间中,我们本着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真实性的原则,围绕课题重点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研究了下列内容:

1、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法,充分了解现阶段学生阅读现状,包括阅读心理、阅读取向、阅读能力等。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准备素材,并制定具体研究细则,确立课题研究模式,为进行案例研究找准目标,完成课题实施准备工作。

2、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相关专著等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研究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相关材料收集与整理,以及进行初步的实证研究。结合课题组成员教学实践,积累第一手资料,完成相关论文的写作。

3、综合运用行为研究、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以具体的课堂教学为抓手,通过课堂策略训练实施的实践,以教研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为目标。以阅读策略指导、课堂报刊阅读活动样本、读前、读中、读后管理等分解为落实点,在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同时,完成若干体现运用报纸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的课堂实录,并发表于相关报刊。

四、研究的具体成果

尝试借助报纸培养高中生的阅读策略训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及各种数据的分类分组分析,总结出高中生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的一般思路:

走进文本――置于背景――联系生活――理性思考――走进心灵。

即在具体文本教学过程中,首先立足文本本身的解读,建立起高中语文学习的知识体系,培养起学生解读文本的必要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论世的角度出发,研究文本背后的文化背景及社会背景;再将文本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建立关联,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过程的一部分;第四是将来自文本的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思考的高度,通过概括和互文性阅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理解文本、理解生活、理解文化的能力;最后,将一切学习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研究,进而具备创新素质。

得出以下结论:阅读策略是可以训练的;借助语文报纸阅读策略训练,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积极影响;阅读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程度因阅读理解问题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语文报纸为阅读策略训练和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地道生动的阅读材料。再者,该研究对以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启示,即,语文阅读策略培养应相当重视,教师策略训练应凸现主导作用,学生策略意识应彰显主体作用,阅读材料选择应体现合理适宜。

掌握了如何进行常见报纸阅读策略训练以及此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阅读策略。例如通过读书报告交流等形式,借同伴效应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能力。其次变盲目为清醒,课题组老师做一些提前或跟进指导工作,明确常见报纸在哪方面对阅读策略的训练有效,尽力扮演好导游的角色。再次用制度克服随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变孤立为联通。利用各种机会借势推动阅读,避免孤立性。充分开展阅读的共享交流。师生共读共享,老师在指导之前先读,读书指导也就到位得让学生服贴;学生共读同编小报,也是一种读书共享。

通过本研究,总结出了训练学生阅读策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大量增强学生阅读策略意识的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实现了由不重视阅读到喜欢阅读,由不会阅读到自主阅读,由不善思考到积极思考的过程转变,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拓展阅读空间。从常见报纸阅读教学入手,从筛选文本开始,到筛选书籍,读什么书有益,怎样阅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并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实现了由课内与课外链接延伸的“立体阅读”。

第4篇

摘 要: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x、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育的具体目标进行了调整,读写结合也成为了这一背景下炙手可热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

关键词:初中学生;群文阅读;读写结合

引言: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不仅要对于书本知识有所掌握,更是要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也成为了实际教育目标中的一种。阅读与写作时初中语文教学中两项基本教学内容,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往往也是衡量具体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初中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及相关学者对于读写结合的这一教学方式积极性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及评价。国内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教育方式僵化,方法陈旧已经影响到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一定调整与转变也显得十分必要。

一、群文阅读及读写结合教学法

(一)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一般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并强调突破教材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进而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选择一个主要核心主题,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从而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群文阅读,群文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阅读数量上的增加与范围上的扩大。

(二)读写结合的发展及意义

读写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读写结合是在具体语文课程教育中将读和写进行深层次融合,从而使得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可以同步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总称。读写结合自出现以来就获得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相关教育成果的取得也使得读写结合这一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了备受推崇的教育教学方式之一。在具体教育意义表现上,读写结合极大的提升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更是提升了初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阅读及写作能力。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同样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读写结合在开展上存在的误区及问题

(一)读写结合的融合程度较低

在依托群文阅读及读写结合教育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策略的进程中存在着相互融合程度低的状况,读写结合强调的是读与写教学资源倾注上的同步及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同步提高,部分初中在进行读写结合教育时并未对于这种同步关系的协调进行思考与努力,这导致读与写在具体融合上出现了诸多问题。读与写在融合上的浅层次表现更是使得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效果的发挥上受到了影响。读写结合本身具有的难度较大,如何对于读与写比例进行界定本身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部分教师单单依靠对课堂时间进行分割的方法来对于读写进行比重确定的做法也是科学性较低的一种无奈选择。

(二)读写能力提升缺乏明确评价体系

任何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在具体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都需要进行具体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估。群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当前存在着评价体系缺位的状况。大多数初中学校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依然较为陈旧,并未关注与对新方法下新教学成果的特别关注与精准评估。由于评价体系的缺位,群文读写结合在具体开展时很难对于开展的状况进行掌握,更加无法发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对于具体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一套群文读写教案沿用许久不利于教育成果的取得,更加不利于不同班级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同步提高。

(三)学科教师引导能力较低

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在进行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时存在着主导性地位过强的状况。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育的形式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特点极为明显的教育,这一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主要负责讲解,学生进行被动的听使得课堂氛围低沉,学生活跃程度低下。尽管在群文读写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下,国内初中教师对于自身的课堂定位依然并不准确,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性地位导致之一新型教学方式的内部教学价值难以充分发挥。此外,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性地位过高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低下,整体的教学效率提升会读写能力提升都会受到影响。

三、读写结合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的系列建议

(一)重视读与写能力培养上的同步

群文读写结合更为有效的基础是重视读与写能力培养上的同步,使得学生读与写的能力能够同步提升以保障教学教学目标顺利达成。读与写能力培养的上的同步首先需要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环节上进行调整,一线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群体读与写的实际水平有所了解,使得特定群体能够接受到群体所需要的读写教育资源在配置能够有针对性提供。重视读写能力在培养上的同步需要对于群文阅读的文章选择及分组讨论的时间长度进行重新确定,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读写能力同步培养才能将教育价值体现出来。

(二)细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细化教学群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以使得教师发现其在教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调整,使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得到保障。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与转变,通过一定细化措施使得相关评价体系能够与群文读写结合形式教学更为适应。此外,细化出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要定期对于中学语文实际教学效果及所取得成绩进行分析并将评价分析结果反馈给一线语文教师,使得语文教师能够依据评价结果对于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调整。群文读写结合的教育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特点,相关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确定时也需要更为注重学生读与写能力的重视,将读与写能力纳入到整个评价体系之中也能够使得评价结果本身的参考价值更大。

(三)重视教师引导性地位与能力建设

读写结合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也需要重视教师引导性地位与能力建设。首先,教师引导性地位的确定需要转变当前教师的具体教育方式方法,使得其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转变,从而弱化其在群文读写结合教育方式下能够将教学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其次,教师单单充当教学引导者角色并不能保障教学教学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语文学科教师的引导性能力,使得其在进行具体语文教育时能够更为游刃有余,对于课堂节奏的掌握更为灵活与多样。

四、结语

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我们正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品尝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由阅读迁移到写作。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和类型范文的篇章结构的分析,对扶植学生有条理地考虑写作很有好处”。初中学生群文读写结合更为有效的关键任然在与语文教师,这也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具体教育教学活动时不断的进行摸索与经验总结,提升自身对于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解程度与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吴丽成.抓取文本核心价值 促进课堂读写联动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亚太教育,2016,03:41-43.

[2]李爽,王朔.略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十大关系[J].教学与管理,2016,0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