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交际语言

网络交际语言

时间:2022-09-08 11:3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交际语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交际语言

第1篇

论文摘要:语言的变异是网络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提出参考意见。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并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进行人际交流。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键盘开始取代纸张成为书面交流的主要媒介,打字取代了笔墨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许多人开始断断续续地捡起并熟识遗忘多年的汉语拼音。然而,写(打)字毕竟没有说话来得快;键盘打字又受到其按键设计的限制,同时说话者的面部表情、神态和心理状态也因为书面交流中听觉和视觉的缺失而得不到传达,因此在网络交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快速便捷的交流目的,同时又希望达到声情并茂的交际效果,语言交际者常常突破语言常规,创造性地运用符号,大胆地创造新字、新词和新的句式,从而使语言在网络上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实,网络语言是一种伴生于网络技术的文化现象,由于大多数网民都很年轻,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变和创新等特点,于是他们蔑视传统,具有极强的反经典意识,崇尚创新,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范和标准的约束,因此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应用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语体。而大众口中所谓的“网络语言”,既指那些在传统词汇当中并不存在,而只存在于网络上特有的语言符号,又指那些在网络交际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传统语言符号[1]。这些新的表达方式或意义既是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和挑衅,又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略陈管见。

一、语言变异的语用依据

人们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须遵守一定的语言“常规”(norm),即人们所公认的言语交际标准。然而,在特定的场合或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故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造成语言的变化及其表达上的突兀感,实现精妙、干练和传神的语义表达。这种偏离语言常规的形式就被称之为语言变异(languagedeviation)。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GeofferyLeech将语言变异的形式归纳为常用的八种,即语音变异(phonologicaldeviation)、词汇变异(lexicaldeviation)、语法变异(grammaticaldevia-tion)、语义变异(semanticdeviation)、书写变异(graphonogicaldeviation)、语域变异(deviationofregis-ter)、方言变异(dialectaldeviation)和历史时代变异(devi-ationofhistoricalperiod)[2](p42-52)。当然,语言变异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变异形式。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这些变异现象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一套固定的语码系统,即语言常规。依据这一常规,人们可以顺利地进行话语交际。同时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当一个新字、新词或新的表达方式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它便进入了语言的“自动化”(automation)程序,成为了语言常规的一部分。然而,长期的使用使它失去了刚出现时所具有的新鲜感或美学潜力,所以,它不断地偏离常规,出现变异[3]。

其次,语言的变异决定于语言本身及其表达对象的复杂性。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相当微妙,语言的表述常常会受到局限,人们常常会有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助感。在表达语义的变化及细微的差别时,仅使用常规性的语言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还要借助于语言变异,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来达到常规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效果。再次,语言的变异又决定于交际者的语用目的。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为了达到某些特殊的语用目的,人们往往需要突破语言常规,有意改变词汇、语法和句法等,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最后,语言的变异也决定于特殊的文体风格。作者为了突显自己独特的风格,除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常规以外,有时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变异。文体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风格是对常规的变异”(styleisdeviationofthenorm)[4](p96)。语言变异通过创造出与常规不同的语言形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形成作者与众不同的文体风格。

二、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

网络语言广义上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可分为三类[5]: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聊天室、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恋、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等;三是CMC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青蛙、酒屋、酱紫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在语言变异上,也以第三类最为显著。本文仅从狭义层面对网络语言变异进行分析。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语法和词汇,以键盘输信息作为主要方式的网络交际所带来的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对词汇和语法的变异进行分析和归类。

(一)词汇变异

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汇的变异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更准确地来讲是“形”和“义”的变异。在网络交际中,音同/似形异义异的特征使得“形”和“义”的变异成为可能。正因为各种语言都存在着同/近音异形异义的字/词(汉语当中此情况尤甚),所以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语用目的,比如使语言显得生动有趣、调侃或者让自己更快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等等,网民们往往会采用谐音对原字词进行模拟,从而创造出和原词语读音相近但形态和意义都相异的表达方式。笔者将从以下一例来介绍网络语言变异中主要的方式——谐音。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对于这短短的一句话,初上网的“幼虫”一定会感到云山雾罩,二丈摸不着头脑。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我今天要装台酷机,芯至少是PⅡ或者赛扬,有一个15的纯平靓显示器。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56K的调制解调器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

那么,在这段网痴们完全无法读懂的话当中,又存在着哪些谐音呢?笔者在此做了一个总结,如下表所示:

此表反映出网络语言生动、简洁、情景化、人性化的特点。其变异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汉语词汇上,具体表现为“谐音”上词形的变化。综合上表,谐音表现为:(1)英汉之间的谐音,如:“酷”、“屁兔”、“伊妹儿”、“烘焙鸡”、“猫”“芒”和“温酒吧”(此词还同时包括数字的谐音);(2)汉语内部的谐音,如:“菜羊”、“心”和“鸡”;(3)汉语方言的谐音,如“偶”。除此以外,还有(4)英语汉译词义的选用,如“老鼠”。

当然,谐音只是词汇变异的一种。其实就谐音本身而言,上例也无法完全囊括其全部的特征。就拿数字来说,由于部分数字的读音与字/词的读音相似,数字的连读还能够仿生,所以就有了如“886”(拜拜了)、“4”(for)和“5555”(模拟哭泣的呜呜声)等数字谐音的出现,这就使网民避免了繁复的打字运动。另外,原本读音相异的两个词,也可以在加快语速的情况下,变得相似,如“这样子”和“酱紫”。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词汇变异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词汇的缩写/略。就英语而言,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首字母的缩写。笔者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诸如:LOL(LaughOutLoud)、ASAP(assoonaspossible)等;(2)单词或短句的缩写。如:“thanks”写成“thx”;“seeyoulater”直接写成“later”等。就汉语而言,也有以下几种情况。(1)使用声母的缩写。如:TMD(他妈的)、NB(牛逼)、LP(老婆)等;(2)汉字的缩写。如:“电子邮件”缩写为“电邮”;(3)单字或叠字的使用。单字如“晕”(表惊讶)、“汗”(表敬畏、紧张或尴尬)、“顶”(表支持)、“闪”(表走人)等是括号内所表意义的一种缩略。叠字如“姐姐”和“”都写成“JJ”,前者出于便捷的考虑,后者则是出于避免尴尬的考虑。(4)英汉字词的混搭。比如:“羡慕ing”,表示当事人正在羡慕中(确切讲是对意思的缩略)。

还有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它的出现,使得网络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且富于想象力。这就是符号和图标的运用。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络上尤其是BBS上,标点、符号的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符号使用率之频繁,由此可见。那么,符号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谐音部分,笔者已略微提及数字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在此不再赘述。这里的符号主要是指数字以外的其他符号的运用及其组合。如:“:-)”或“:)”表示“高兴”;“:-(”“:(”表示“不开心”;“~”放在“X”后面如:“爷~”,表示一种好极了的状态;“ZZZZ”用来表示表示“打鼾声”;乱码“¥!#%”则表示“不知所云”。“X”则用来代替一些禁用语。如:“牛逼”(脏话)则相应的变成了“牛X”。另外,还有很多符号在一起组成动物或风景的图形,其功能就不再是出于便捷的考虑,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新奇的感觉。

(二)语法变异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它不同于日常交际的语言,更没有书面语言那么规范。也正是因为网络这个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传统语法制约的随意性,才使得语言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人们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观点、交换意见,表达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并能够使交流变得更便捷、有趣,甚至只要能达到特殊的目的和效果,各种符号、字符都可以在不完全偏离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这从某种意义上就不得不造成语法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性的变异。如:你今天google了吗?Google本来是一个著名的搜索网站的名称,是专用名词,在这个问句中则变成了动词。也有形容词变成动词的例子,如:“网易BBS今日被黑。”黑原本为形容词,在本句中却变成了动词。这类词性的变换,虽然就表达方式而言,有更多的选择,并使得表达显得新奇,但它也同时使得语言的使用脱离传统的规范,从而客观上造成用语的混乱状况。(2)各种语言的混用。就中国而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的混用最为常见。如前面在谐音部分提及到的很多变异所产生的新词汇实际上近似对英语单词的直接音译,同时省略为

其中的一部分。如:“从网上当首歌”的“当”,就是英语单词“download”直接音译后的省略;“时下最in的服饰信息”中的“in”表示“最时尚,最流行”之意。再者,笔者在前面也提到汉语的动词加上英语的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表示一种状态,如:“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状态”。另外,在网络语言中还出现了违反常规语法的构形形态,即重叠(reduplication)现象。在此用来指代单词的某个音节或字母的重复,一般用来表示强调,如:“it’sbeenalooooooongday.”中“looooooong”是对单词“long”的元音字母“o”的延长,试图从体态上表现出时间上的延伸。语言的混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将在相对限制较小的网际空间里迅速得以传播和发展。

三、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文化。然而,正如笔者最初所述,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同时它对传统的语言规范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那么,对于网络语言,大众应持怎样的态度?是该包容还是该限制?是该禁止还是该净化?

许多语言学家、知识分子对于汉语的异化和变形,表现出了极大担忧,有关忧虑文章不断见诸报刊,有关抨击不断出现在各种论坛。有的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简单而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6]。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亲朋好友之间、同行之间使用某些约定俗成的行话、术语与暗语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不宜扩散。这将带来思想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汉语正在走向全球化,所以提倡纯洁汉语,说普通话。而模糊、混淆词语和概念非但有碍交流,而且往往是某些人蒙骗公众、骗人钱财的惯用手段,因此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议题。

笔者认为,其实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作出种种限制;网络语言之初衷不过是为了使用之便捷。网络语言的发展恰恰说明,语言文字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接受,就是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人应该自动学习网络语言,了解网络语言,避免落伍;引导,就是政府要通过引导使大家使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语言,防止污浊的网络语言出现和流行。当然,对于网络语言的引导和规范,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并非想像中那么简单,其难度是还是相当大的,因为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只有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保证网络语言积极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伟.网络传播中语言符号的变异[J].现代传播,2002,(4):89-91.

[2]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3]黄家修,赵炎春.论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J].现代外语,1996,(4):12-16.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第2篇

关键词 网络交际 非语言交际手段 社会文化心理 腾讯QQ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众所周知,日常生活交际不仅有着语言的交际手段,还有非语言交际手段来协助我们表情达意的顺利进行,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动作、说话的语调、速度、音高,服饰,发型,化妆等。网络交际尤其网络聊天也是如此,有着语言手段和非语言交际手段,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当然网络由于其自身环境的影响,非语言交际手段通过各种变换,有着不同于日常生活非语言交际的表现方式,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非语言交际手段在网络聊天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网络聊天中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地位变化不仅是因为它适应了人们表达的需要,更是使用者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本文着意从网络聊天中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出发,探讨其中所反映出的网民使用者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本文为了更好地探讨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本篇中所收集的语料为人们网络交际广为使用的腾讯QQ交际软件。

1网络聊天常用的非语言交际手段

网络聊天中,网民们为了弥补日常面对面交际的缺点,在网络中创造和运用了众多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从一开始运用键盘上的标点符号组成抽象的表情脸谱的符号阶段,到丰富多彩的图形图画,不断地对非语言交际手段进行丰富,来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在众多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中,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网络体态语、网络副语言、网络环境语言、网络个人形象语言、实物形象语言等。网络体态语包括表情符号和网络图形表情;网络副语言主要通过一些特殊的符号、字母、数字来表现日常生活的副语言,如发声、停顿、语速还有咳嗽、笑声等等;网络环境语言指在网络中的字体、色彩、聊天背景等;网络个人形象语言指与交际者个人形象相关的体型、身高、发饰、发型等,一般表现在QQ秀方面,向别人传递性别、面部特征、性格等方面的信息;实物形象语言,主要侧重使用事物真实的图片以及形象描绘。(唐未平,2006)

笔者搜集的三百个网络QQ聊天中常用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具体分析如下:

网络体态语大部分使用的是QQ自带的默认表情符号,还有一些是由人们后来为表达丰富的感情、情绪而创作的,如:兔斯基、小狐狸克雷尔等等诸多表情,用来描绘人们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语言和体势语言,在网络聊天中的作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交际中的体态语功能大致相同,形象地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悲伤、疑惑、恐惧等情感,让我们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能更直观更现实地感受对方的各种心情心理,这种网络体态语也就是我们日常体态语的一种网络化表达,更适合网络交际和传播对高速信息传达的要求,并且弥补了网络交际中空间隔离的缺点。在网络聊天室中广为使用。网络副语言主要是附着在语言的声音形式上,来辅助语言的表达,在网络聊天室中常见的这种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下这些:“~~”这一种键盘符号的运用,例如在“啊~~~~”表示声音的波动起伏,非常的象形,也非常简单实用。“……”这种一连串句号的使用一般表示声音的停顿,传达出欲言又止,犹豫的心理状态,还有最多的是使用数字谐音,如“5555555”传达出哭声的表达,在年轻人中使用比较广泛。网络环境语言,在搜集的资料中看,这一类主要是利用变换字体以及色彩或者设置聊天的背景来进行营造,一般在中学生中使用的比较多,但相比其他几类非语言交际手段,这一类所占比例很小。网络个人形象语言在QQ聊天室中主要通过QQ头像以及QQ秀来进行个人形象信息的传达。QQ头像一般大致分为三种:自定义头像、经典头像和动态头像,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喜恶来进行头像的选择。QQ秀中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默认的,一种是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购买的,后一种往往着装打扮更能传递出用户的个人形象信息:时尚、森女、性感、职业等等。实物形象语言,是这五类非语言交际手段中使用最少的一类,这一类主要是描绘事物的具体形象,一般通过实物图片和键盘符号组成的具体物体,如“--

2网络聊天非语言交际手段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在网络交际中,人们所使用的一切语言与非语言交际手段,都是为了实现表达自己的需要,当然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们所使用的一切方式都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网络聊天中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也不例外,在网络环境中它作为辅助于文字的一种交流手段,映射出了网民众多的社会文化心理,主要表现在:

重视表达效率。多种形象的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运用,表现出网民的重视表达效率的心理。网络非语言交际手段,有着很强的形象表达功能,尤其是用来呈现文字不易描述的网民情感、心理:喜怒哀乐、晕、惊讶等等。将多个打字动作甚至多个文字的描述简化成一个符号表情进行传达,既简捷又方便,满足高效表达的要求。

追求趣味表达。在网民使用的众多网络体态语中,QQ中默认的符号表情,大多使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普通朋友、陌生人的聊天中,大家往往乐于使用自己搜集的各种有趣的表情符号,像兔斯基、绿豆蛙、企鹅蛋蛋等,这些符号相比于QQ中的默认符号,往往更形象、更具有喜感,让人看了会感觉可爱喜人,这一类符号往往在聊天室中一经推广,就会得到广泛使用。从这里可以准确地看出人们在表达中追求趣味性。

重视创新,凸显自我。在网络聊天室中,参与的一般是年轻人,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沉浸在聊天室中。年轻人又是最张扬个性的一个群体,被程式化和效率追赶着的年轻人早已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他们追求不拘陈规、追求新鲜刺激,往往为了凸显自己的个性,广泛搜集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所以在聊天室中往往会看到很多创意十足的表达图片。如:我支持、这事你怎么看等等。一般采用的都是网络恶搞的图片,增加了聊天室的趣味性,也让聊天交流变得更加轻松,吸引交流者。这也达到了网民在聊天室中打发无聊时间的目的。体现了网民创新、求新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

含蓄的心理。在网络交际中,往往交流的是陌生人,虽然是虚拟的网络环境,但是大家还是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往往喜欢使用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表达愤怒、厌恶等消极的情感的时候,往往采用比较含蓄的方式,用比较可爱的小动物或者被恶搞的明星来呈现出抓狂、愤怒等情感。并且网民在聊天室中追求隐匿自我,QQ头像大家都不愿意用自己真实的头像示人,QQ秀也是用卡通形象来进行表现。所以不论是聊天中使用的体态语还是网络个人形象语言都可以看出网民的含蓄、隐匿自我的心理。

调侃戏谑心理。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网上聊天大家拆除自己的社会身份,躲开了社交中的众多顾及,从而使网络成了情感宣泄的窗口,大家在这里为了调节心理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现状,用众多恶搞的表情来进行情感的表达。将网络上的恶搞模因:图片,进行广泛地传播。如:王宝强《人在途之泰》中的贱词填图及时一个很好的例证。

3小结

综上所述,人们使用的交际手段都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从QQ聊天室中搜集了300个大家在聊天中常用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对它们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类型的非语言交际手段所占的比例,从人们使用的数目多寡以及使用的倾向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是人们在最轻松的环境中,最本真的体现,表现出了人们重视效率、追求简洁、注重创新,追求趣味、含蓄的心理诉求,以及调侃戏谑的心理体现。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

    信息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通过符号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使用符号进行信息传播是人最基本的属性,符号在信息传播中处于核心地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出现了很多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特殊符号,很多学者把它们称为“网络语言”。目前学术界对这一信息符号及在网络信息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既有信息传播领域、语言学视角的分析,也有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框架中的观照,当然也包括多学科交叉研究。就语言学方面看,研究最主要的集中点是词汇和非语言交际方面,而且研究中渗透了传播学层面的阐释。在此我们就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一些梳理和概括,并对今后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探讨。

    1 明确概念

    在研究中对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于网络环境中出现并使用的新的信息符号形式都被限定为“网络语言”。潘美岑在《网络语言之研究初探》(2002)一文中,从语言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社会文化意涵等方面对网络情景中出现的语言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备被当作语言来研究的合理性。这样从本质上确立了研究网络语言的价值和意义。

    而对于网络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很多研究者都有具体的阐释。如于根元在《网络语言概说》一书中的定义:“网络语言”本身也是一个网络用语,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将网络语言定义为自然语言。之后吕明臣在《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2004)一文中,分别定义了网络交际手段、网络符号和网络语言,并指出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用语言学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另一些研究则将这些语言现象定义为网络交际语言,并且从言语交际学、人际传播学等方向进行了分析。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指第三类。它是网络语言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综述的基点。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论框架给予网络语言不同的定位,但是概念的内涵还是基本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很多文章都从词语的分类、特点和语用规律等层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2 网络语言的分类

    分类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只有明确类别才能更好的认识和应用网络语言。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对网络语言的分类很细致,但是大体还是对网络交流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类。如邬敏(2001)将网络新词语分为旧词新义类、创新类、缩略语类和符号词语四类。孟伟(2002)则将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运用归纳了7种:谐音、拼音及拼音的简写、使用数字、图形、同音异义字、象声词表示感情和特有的借称。而柳丽慧(2006)中更将网络语言的造字、造词和表达方式分为11类。其实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类标准是前提。从网络语言使用的符号系统来看,它包含了字母符号、汉字符号、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再加上将几种符号的杂糅混合使用,可以据此分为5类。而从网络语言的构词方法上看,应分为缩略构词、谐音构词、旧词新义、隐喻造词和将缩略、谐音等构词法综合运用的杂糅构词。其中缩略构词包含英文缩略、拼音缩略、汉字缩写。谐音构词也包含英文谐音、汉字谐音、数字谐音。而通常被成为表情符号的网络词语,因为其是用各种键盘符号采用象形的方式构成来表示交流者的面部表情、心理感受等,所以可以概括为象形构词。这样关于网络语言的分类问题可以论述的更清晰和明确。同时,由于网络语言大量是由网民在交流中创造的,只要网络交流继续进行,新的网络用语就会层出不穷,所以我们的分类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动态的,以容纳新的类别。

    3 网络语言的特点

    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网络语言的特殊性。毛力群(2002)指出网络语言具有4大特点:快捷、简略;混编、杂糅;联想丰富,思维跳跃、谐音字大行其道。赵越(2000)则提出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主观化、形象化、符号化、数字化、字母化等特点。网络语言的特点还有很多,如经济性、可视性、粗俗化、随意性、创新性等。要论述网络语言的整体特征,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察:其一,从网络语言本身来看,其具有符号化、象形化和简略化的特点。因为网络交流环境的限制,网络语言的构词符号系统必然具有符号化的特点。而为了追求生动、可视的交流效果,为了弥补非面对面交流中传播暗示的减少,网络语言必然具有极高的象形性。至于简略化是网络语言适应网络交际时效性要求的体现。从而也造成语言符号使用中错字多、多义性的结果。其二,从网络语言的使用来看,其具有快捷化、个性化和游戏性的特点。网络交际是分秒必争的,网络语言自身的简洁性就带来了使用中的快捷性。而网络的开放性、去中心化,给了网络更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张扬的个性和标新立异的追求就成了网络语言使用中的核心理念。同时随意创新、玩笑戏谑正带来了网络语言的游戏性。

    潘美岑(2002)发现网络语言使用者常搭配符号的使用来加强语音效果;用空格或换行来分句;多属口头语体等现象。还有经常用重复的方式来表示强调,用大量的拟声词、象声词来暗示说话者的心情或表情反应,对说话的内容有补充、强调或否定的作用。同时网络语言的使用必须是在网络情景中,这样特定的语言符号和其所指涉的实物之间才有关联,所以语境因素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至关重要。

    4 网络交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首先吕明臣(2004)重点分析了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并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首先在交际功能分布上,网络语言既能完成口语的交际功能,又可以完成书面语的交际功能。其次,在言语交际行为特征上,网络语言兼有口语和书面语的特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它具有视觉性、即时性和非面对面性等特征。朱萍(2002)分析了网上聊天语境的特殊性,指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具有非语言交际手段失效、身份隐藏,参与者群体以青年学生为主这3点特征;交际双方的平等性和身份的隐蔽性造成了语言行为的随意性和语言信息的不真实性,这是网络交际中语言行为的特征。

    同时网络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要达到预期状态,也应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所以一些学者从语言交际原则出发去研究网络语言交际的特点。林秋茗(2003)就运用语域理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和格赖斯合作原则以及话轮理论分析了ICQ会话的特点。林文认为网络聊天会话的话语方式是以书面形式使用口语体。而从话语风格来看,网络聊天交际中,人们的社交身份偏向一致性,背离权势,社交态度偏向亲密一端,远离呆板一端。网上聊天的随意性和话题的不专一使其所涉及的话语范围大多属于非技术性的。而礼貌原则,尤其是其中的得体准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一点李蔚然(2004)专门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网络言语交际对合作原则中四条交际准则都有一定程度的偏离和补充。

    4·1 关于数量准则,李文提出省约原则作为对其的补充,但省约原则要受到受话人容错能力的限制。而博客cicili-ay136在网文《网上聊天语言交际的语用考察》一文(以下以“网文”一词来代指)中提出,在网上聊天的交际过程中问答式对话经常出现,而且往往以被问一方做出包含信息较少的回答而提问一方继续追问的方式持续多轮,这样的方式是由于网络交际对于信息数量的要求往往比日常交际要低,可以看作是一种网络交际中独特准则——简便准则的作用结果。之外李文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中,交际主体有意违反数量准则造成网络话语的羡余,这是对数量准则的偏离。而网络语言交际的零信息现象则是对数量准则的违反。

    4·2 关于质量准则,李文认为网络交际中的虚拟身份或虚假话语是对质量准则的违反。其实这里的“虚拟”是指交际双方隐去了现实环境中的各种身份信息,取而代之的是以网名和IP地址组成的网络身份。而“虚假”指网络交际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虚假信息,即无法判断网络交际中信息的客观真实度,无法证伪。但是即使这样,网络交际中,双方对信息的真实性验证的必要性要求还是要比现实世界小得多。

    4·3 网络语言交际中由“个人现场”的话语带来的话题无关现象是对关系准则的违反。网络聊天中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交流者都可以同时进行“个人现场”的视听活动,所以,发话人可以将“个人现场”的信息内容引入共同的交际话题中,产生与原有话语或交际目的无关的新话语。同时这种话题转换的方式很常见,没有任何语言标志,但是一般交际双方却不会因此中断交流。可见,网络交际中对于关系准则的要求比日常交际要低。

    4·4 网文中还提出网络语言交际往往因交际双方都同时可能存在其他网络活动而很难持续下去,所以交际双方一般会表现出比日常交际更大的耐心,并通过“哦”、“嗯”等话语来传达谈话可以继续交流等意义。因此,提出保持原则作为对会话原则的补充。

    同时李文还指出在网络交际中礼貌程度较低,一些网络语言中不礼貌的交际辅助手段,将严重污染网络交际环境,亟待解决和规范。

    以上两人的文章对网络交际现象的分析深入透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5 相关研究

第4篇

“网络交际”的概念,目前还较为模糊。笔者把它定义为:在网络上,通过键盘和其他非语音设备输入的,使用网络语言进行的,一种书面形式的类似日常口语交际的特殊交际方式。网络交际使用网络语言来进行,狭义的说就是网民们在电子媒体上的用语(广义的"网语"还包括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及与网络文化有关的术语,本文取其狭义理解)。本文所要谈到的网络交际障碍是指:在网络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主客观条件影响,使交际不能正常进行,或者达不到预期交际目的的现象。

我们把网络交际的特点和网络交际障碍的形成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论述。

一、网络交际缺乏日常交际的语境,交际对象的背景、目前情绪状况、个性特征都是未知的

许多网友都和陌生人说过话,即使是和认识的人交流,如果没有摄像头、语音接收设备,也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状况。因而,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往往与日常交际不同。礼貌原则在日常交际中,是比合作原则还要普遍通用的原则,破坏礼貌原则会严重影响交际的质量,甚至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但是在网络交际中,人们为了提高交际的效率,自然地把“请”,“麻烦你”这样的礼貌用词省略,打破了礼貌原则,而且直截了当谈论一些网下不便谈起的话题,较少顾及造成的后果,语言往往过于直露,缺乏润色,有时会引起交际者的抵触和反感情绪,造成交际一方主动推出,使交际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对方看不到自己,只要随便找个理由甚至什么也不表示,就可以退出交际,交际于是被人为中止。笔者曾调查过一些网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碰到过因为礼貌问题,对方或者自己主动中止交际的情况。可见,不太重视交际的礼貌原则是网络交际的一个特点。

二、网络交际能否正常进行受外界因素影响大

1、网络状况。只要一方“掉线”或者暂时性无法接通网络,就会使交际中止。2、电脑的软硬件设置。如果电脑没有安装合适的字体识别软件,就会造成一片乱码,彻底无法交际。3、网络交际的“话轮”更容易被打破。交际中,交际双方的信息输入只能依靠键盘,只要有速度差,就会产生信息输入量的差异,一方等不及,就会“插话”、“抢话”;如果一方有大量信息输入表达,就会造成话题的暂时中断。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遵守礼貌原则,“抢话”、“中断”都是很少发生的,但在网络上这倒很正常。

三、网络交际的经济性原则要比现实中还要重要

为了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就得提高输入速度,打字速度不易提高,那么尽量简省输入内容,就很自然了。因此,网络交际的缺省现象相当普遍。但有时信息缺省会造成交际障碍。例如:

A1你在哪(上网)?B1(在)家。A2(你)和谁?B2小张。

A3哪个(小张)?B3张亮。

在这个网络交际信息链中,每句话都很简略,我们在括号里注明简省的信息。交际者B用泛称的“小张”来指称特指的“小张”,由于A不了解情况,就产生了交际困难。所以只有通过B3句给以补充信息,才维持了交际的正常进行。可见网络交际的经济原则常常和交际的准确性有矛盾。

四、网络交际者创造力丰富,使用多元语符

何洪峰(2003)把网络语言符号分为可读的语言符号和不可读的副语言符号。可读的语言符号包括汉字、汉语拼音、英语、数字四个符号系统。不可读的副语言符号化分为写意符号和副语言的符号。

但网友也有“菜鸟”(入门者)、“大虾”(水平高的人)之分,他们对语符多元化的领悟程度差异很大,“大虾”占据了语言优势,以至于“大虾”的语言如外语般费解。从这个角度上,由于网友的“等级”差异,语符多元化造成了交际障碍。

综上,网络交际障碍非常容易形成,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使我们可以更轻松地网络交际?

1.可以考虑使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要比同音替代更合理,不易产生误会。

例如:(1)Xiuxileyixia.(2)休息乐意下。

很明显(1)句表意更不易产生误解。用汉语拼音,可以又快又准确的输入;使用汉语拼音交流,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平台上不会出现乱码,可作为不便输入汉字时的替代办法。人们习惯使用汉字,希望用拼音全面代替汉字并不现实,但是扩大汉语拼音的使用范围,是完全可行的;比如专业术语、地名、书名:二氯酚靛酚、斯涅尔琴斯克、《经籍籑诂》等,在使用汉字输入时,要反复查找,十分麻烦。而采用汉语拼音此类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2.网络交际也需要讲礼貌原则,必要的礼貌是交际的剂。媒体应当承担起对网民宣传网上礼仪的责任,倡导文明上网。此外,应该重视表情符号在增加交际的礼貌程度、弱化语气方面的作用。网络交际中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举止动作,对于同样一句话,没有了这些非语言因素的辅助,往往理解不同。例如:

A1把《天龙八部》传过来B1等着(:))

A2快点(:))B2好

可见,B1、A2在加表情前显得生硬,带有命令语气;在加了笑脸之后,马上变得柔和起来,表明二人友好交流的诚意。这样,双方就不会产生误解。

第5篇

论文摘要:作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其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英汉网络交际语言在造词方法上的异同,探讨了它们的构词理据。

词语的理据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这种依据既可以是“微观的”,即基于语言本身,包括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和词源理据,也可以是“宏观”的,即依托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甚至政权的变更等都会产生大量新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一种全新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电子邮件、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为载体的网络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语是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在网上使用的,有独特风格的习惯用语,是为了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

网络交际是对常规交际的一次重大突破,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在这里遭遇了最大的挑战。尽管许多网络交际词语的产生有一定的随意性,但还是“有据可查”的。作为网民使用最多的两大语言——英语和汉语,其网络交际语言在构词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比英汉网络交际语言在造词方法上的异同,来探讨它们的构词理据。

一、英汉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共同点

英汉网络交际语是网络交际时代的新产物,其发展离不开网络这一交际媒介,因此在造词方面必然会出现共同之处。

1、大量运用非常规缩略词

所谓缩略词是从已相对稳固的词或短语中,直接或间接地抽取其主要成份形成简短的词语,表示与原复杂词语相同的意义。缩略构词法是现代语言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手段,由这种构词法创造的新词言简意赅,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虽然也使用缩略形式,但通常限于比较通行的专业术语或机构名称,且数量不多。而在英汉网络交际中,大量的非常规缩略词为网民们使用着。这主要是由网络交际的特点决定的。网际交际是一种实时交际活动,交际双方或多方必须及时地接收和发送信息才能使交际连续不断,否则会影响交际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在网上交际时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以加快节奏、提高效率。缩略词语可以有效减少键盘敲击次数,满足了网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因此在网络聊天或发送电子邮件时,网民们便约定俗成地大量使用一些非常规缩略词。

2、运用谐音词

所谓“谐音词”就是对原字词的读音进行模拟,构成一个与原字词读音相近的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谐音在日常生活乃至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在英汉网络交际语中,利用谐音产生的新词俯拾皆是,可谓网络语言的又一特色。谐音在网络交际语言中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为了“省时、省事、简炼、快捷”;第二是表达的需要。谐音词往往使语言幽默诙谐,为网络交际增色不少。

3、直接采用阿拉伯数字代替词语

用数字代替词语并不是网络交际语言的原创。早在网络出现以前就已经为一些人所使用,但在网络交际语中,对数字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因为网络交际实质上是文本化的口语交际,主要借助文字输入这一环节来实现,其速度远低于以语音为媒介的口语交际。为了达到快速的信息传输,网民们绞尽脑汁使用了多种手段,其中之一就是用数字代替词语。因为数字是键盘自带的,其输入简单、明了、快捷,省却了文字输入所带来的麻烦,是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达信息的有效方式。

4、运用符号词语

所谓符号词,又称为表情语,即用键盘现有的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成为表情符号,表达各种各样的实在的意义。如:“zzzz”(表示在睡觉),“:-p”(表示吐舌头,做鬼脸),“:-)”是最常用的笑脸,“:-d”表示张嘴大笑。符号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也不像其它词语那样是通过词义的变化、引申和谐音来表达含义,但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来代替语言表情达意。用符号代替语言是网络交际语独有的特征。主要是由网络交际场景的分隔性决定的。网络交际虽然打破了传统交际的时空局限,但交际双方毕竟不是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他们既看不到彼此的面部表情,又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声聊和视频聊天除外)。与现实交际相比,交际双方的姿势、表情等就无法表现出来,在理解彼此意思的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误解。于是妙用多种手段组合镶嵌的表情符号就应运而生了,从而消除了网络交际方式的沉闷枯燥,增强了趣味性。

二、英汉网络语言造词方法的不同点

英汉网络交际词语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语系——英语是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因此在造词方法上也会有一些不同。

1、汉语有很多谐音同义词

如:“版主”与“斑竹、版猪”谐音同义,“大侠”与“大虾”谐音同义,“喜欢”与“稀饭”谐音同义。这类谐音同义词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汉语的拼音输入法。我们知道汉语音节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声调来区分词义。但由于网上使用五笔打字的人还很少,大多数网民所选择使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而拼音输入法中并没有声调,因此当人们在拼音(如智能abc)输入状态下输入某个词语的拼音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同音词。但在时间宝贵的网络上,网民们来不及去挑选正确的词语,因此就出现了“斑竹”、“大虾”之类的谐音同义词。英语没有这种现象。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虽没有声调,但有发达的辅音连缀,使音节变化大大增加,单词孤立达意能力比汉语要强,同音现象远不如汉语突出。

2、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不仅数量比英语多而且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网民们在用汉语进行网络交际时,除了使用单纯的数字谐音和文字谐音,还常常将多种谐音方法组合使用,例如:“3q”(thank you)、“p9”(啤酒)等是数字谐音和英文中字母谐音的组合;“在98里哈9”(在酒吧里喝酒)等是数字谐音和文字谐音的组合;而“+u”(加油)则是符号谐音与英文字母谐音的组合。而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除了上面提到的为数不多的数字谐音外,只有字母谐音,即用字母来替代与它谐音的单词,如:c(see),b(be),y(why),u(you),r(are)等。因为英语单词音节比较复杂,词的同音情况较少,因此网络交际语中的谐音词的比例也相对少一点。

另外,汉语中的谐音有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而且利用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新颖的词汇来构成谐音,依靠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造成一语双关,使一个词语兼顾两种不同的事物以表达“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气氛。如“菌男”、“霉女”虽与“俊男、美女”谐音,但意义截然相反,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菌”、“霉”能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因而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而英语中的谐音则主要是为了省力省时。

3、缩略词的数量以及缩略的方法不同

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缩略词占最重要的比重,充斥着大小聊天室、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和公告板。汉语中虽也使用缩略形式,但与英语比起来,数量很少,这是由英语是字母文字的特点决定的。拼音文字的单词缩写比表义的汉字缩写要容易得多。此外英汉网络缩略词的缩略方法也有所不同。英语网络缩略词的大部分并非规范性的缩写,而是由网民们自行创造并为他们共同认可的缩写形式,被缩略的既可以是词语也可以是日常交际中的短语或句子,采用的方法有:截短(省略单词中的一部分),如:bout=about,bro=brother;首字母缩合(取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如:assp=as soon as possible;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元音省略(将单词中的元音省略),例如:brd=bored,bn=been;词素变化(改变单词中的某个部分的拼写,使之简化),如:bi=bye,dat=that,tnx=thanks。由于汉语不是字母文字,其缩略方法相对英语而言缺乏多样性。汉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大部分是直接借用英语网络交际语中的缩略词。另外,网民们还模仿英语首字母缩略构词法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缩略词,即利用拼音的声母进行缩略的词,如:fb(腐败)、ppmm(婆婆妈妈)等,其原因是在键盘上输入汉字(五笔字型除外)比较繁琐,要先输入拼音再通过按数字键选定所需的字,而用拼音缩写代替汉字可以减少输入环节,从而节省时间,加快交流速度。虽然汉语网络交际语中也有利用汉字本身进行缩略的词语,但这类词语大都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例如:“神童”(神经病儿童)、“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等等。

4、数字词的数量差异

与汉语网络交际语一样,英语网络交际语也经常用一个发音与某一个单词相同的数字代替这个单词从而节约时间和空间,增强交流效率,但其数量与汉语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在英语网络语言中,用于谐音造词的数字仅限于1(won or one)、2(to,too or two)、4(four,for orfore-)、8(eight)等数字。而在汉语网络交际语中,每个阿拉伯数字都可以用来代表词语甚至句子。例如:58451201314(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8147(不要生气)等。原因是汉语以单音节为主,便于以数字音节代替其它常见音节,另外汉语方言语音的歧义也为一些数字音节代替其它音节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三、结语

网络交际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原有的词汇系统,弥补了现有语言在网络交际中的不足。英语和汉语的网民人数占世界网民人数的绝大多数,其网络交际词语的构词特征,代表了世界网络交际语言的发展趋势。通过比较英汉网络交际词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网络交际语言的普遍特征,认识词汇结构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在网络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crystal,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paolillo,j..language variation on internet relay room:a social network approach.[j]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2001.5(2):180-213.

第6篇

论文摘要:网络交际是一种全新的交际方式并已成为“大众化”的最重要的休闲方式,这种交际是一种“务虚”,是一种纯精神的活动。人们通过网络交际意图在这种“超真实”的社会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讲,网络交际是现代人的一种“语言游戏”。

网络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语言是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一种新的语体,网络交际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交际。中国的网民已经构成一个范围极宽的言语社区(speechcommunity),社区成员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将近20小时。这一现象是由科技发展引起的传播媒介的改变造成的,本文将探讨网络交际的本质并对这一现象进行哲学层面的阐释。

一、媒介变化使网络交际成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

网络媒介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其与传统媒介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在人类传播史上,传播媒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次演进——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每次演进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并对人们的交际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网络传播的展开,又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的特殊交际方式——网络交际。

网络交际以网络为传播媒介,通过网络传播,以文字形式作用于视觉,交际是即时的,网络交际主要是“笔谈”——在发出端以键盘输入文字,在终端以显示器输出。

网络交际可以分为两种,一是IRC(InternetRelayChat)式,交际行为具有即时性,话轮转接一般不会超过一分钟,IRC交际又分为运用聊天软件(如MSN、腾讯QQ等)和在聊天室里交际两种;二是BBS,即论坛交流,交际以发表帖子及回复的形式进行,交际过程具有延迟性,同一主题往往要讨论若干天。本文的网络交际指IRC交际。

二、现代社会的状况使网络交际成为一种最方便的休闲活动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正改变着整个社会的面貌。“综观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现实,与传统社会相比较,我国今天的社会已经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并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管理法制化、文化思潮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自由化、更新频繁化、信息膨胀化、生活节奏快速化、竞争激烈化、关系复杂化。”[1]同时,现代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社会变迁加快,人际关系复杂,知识大幅增值,社会对个人期望增加,大众传播发达。[2]

人们在生活中所直接感受到的是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剧增,在学习工作中还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工作之余也要处理其它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邻里之间,朋友等),社会的变化导致了人们焦虑、烦躁、抑郁、没有安全感、压力增大等,处于一种典型的亚健康状态。“技术拜物教是当今社会的意识形态,青年人乐于去玩一些电子宠物,有的人沉溺于网上的虚拟世界,但就是对直接感性的自然和他人缺乏兴趣,技术作为一个强大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人的现实的感性联系,丧失了对事物的亲切的发现感和直接面对自然、他人的亲身体验。”[3]这就滋生了一种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逃避或发泄不满。人们需要摆脱这种状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放松身心,调节自己的生存状态,如利用节假日外出旅行、朋友聚会、家庭聚餐、观看文化演出等,一些新兴行业也是为了调节人们的这种精神状态,如陪聊,声讯台等。目前兴起了一门休闲学,正是学者们看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可以对“闲”的时间做出充分的利用。休闲学理论认为,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相对减少了人们的不自由的劳动时间。虽然工作是首要的和必需的,然而“就劳动者的个人进步来说,休闲本身虽然是轻松的,但是各种休闲活动对于个人知识的长进、素质的提高也起着积极作用。……休闲得好,生活得到调剂,工作起来效率可以提高”[4]。休闲是人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逃避和摆脱,也是社会内部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从这两方面讲,休闲活动是必要的。

互联网的兴起,马上成为诸多休闲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网络克服了其它休闲方式在资金、时间与内容上的不足,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行性强,是一种简单和充满吸引力的休闲方式。旅游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可是旅游一是要有足够的时间,二是要有足够的金钱。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两项难以兼得。一些平常的休闲方式,如聚餐或者看电影,形式相对单调,而且不宜经常举行,否则就失去了它们的意义。利用网络休闲则简单易行,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任意驰骋,尤其是专线上网业务开展以来,不但节约了费用,而且提高了速度。再者,人们可以二十四小时在网上冲浪,网络中每分钟都有新鲜的内容,可以浏览新闻,可以查询信息,可以收发邮件,可以发表议论,还可以与人一对一的交流,等等。网络休闲最重要的方式便是网络交际。

三、网络交际的本质是一种务虚

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交际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现代社会的状况为人们提供了交际的精神动力。正是由于现实生活中过于“现实”,人们才要在思想上有所突破。网络交际是一种务虚,务虚即是在现实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下的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紧张的生活节奏,沉重的生活压力,甚至作为人的精神的最后堡垒的家庭中也充满了现实的因素,人们的心灵在现实中受到了巨大的束缚而又难以逃避,人们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失去了自我的存在。网络世界首先是一个纯精神的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找回失去的自我。通过网络的折射,人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理需求,认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同时可以得到精神上全面放松,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网络为人们的精神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将人们的心灵从异化的身体中剥离出来,在网络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通过语言的运用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感知。

网络交际建立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放松心情、调节生活节奏的活动。网络交际具有非现场性,是匿名进行的,虚拟性是网络的特色,神秘性是网络交际的最大魅力所在。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使交际中每个人都充分享受到平等的话语权,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和处理问题,按照自己的意志说话。交际者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同,在网络中却可以寻找到自己的位置,人们完全可以在网络交际时重建自己的形象,这正是网络交际的角色虚拟性。网络世界是一个纯精神的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避开现实的困扰,使自己的心灵在网络空间里自由驰骋。

人们需要有一种精神追求,虽然这种追求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空间的虚拟特性,并不意味着虚幻和容易破灭。网络虚拟空间虽然是由纯粹的数字、数据、图表或各种表征现实世界的信息组成的,不存在有形的物质实体和有生命的个人,但由于它同样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因此网络空间中的所有构成要素又都是真实的,是一种虚拟的真实。”[5]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真实,在这种暂时的真实中,人们终于得到了解脱。网络交际对自己的一种重塑,既是反异化也是化的。

网络给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务虚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休闲方式,网络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欲望得到了变相的满足,愤懑得到了发泄,人们从现实生活的压力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放松了精神,生活得到了调剂。

四、网络交际的哲学阐释

后现代哲学家杰姆逊(fredricjameson)强调,当代社会是个真实感丧失了的社会,“所谓真实感的丧失,是指高技术社会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整个链条破碎了,丧失了所谓真实感。”

[6]网络交际这种特殊的媒介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使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本真状态的真实感丧失了。”博德里亚(JeanBaudrillard)更加激进地认为,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这些技术带来的并不是真实感的丧失,而是一种“超真实”的感受。博德里亚认为,我们目前处于一个类象(simulacrum)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模型和符码构造着经验结构,并销蚀了模型与真实之间的差别。

他借用麦克卢汉的内爆(implosion)概念,宣称在后现代社会中,形象或类象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与此相伴随,人们从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也宣告消失。他提出了“超真实”(hypo-reality)的概念,认为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区分已变得日益模糊不清了,他选择了“超”这个词语,是为了表明它比真实还要真实,是一种按照模型产生出来的真实。此时真实不再是一些现成之物,而是人为地生产(或再生产)出来的真实,它不是变得不真实或荒诞了,而是变得比真实更真实了,成了一种在“幻镜式的(自我)相似”中被精心雕琢过的真实。[7]

网络交际给交际者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超真实的感受,人们认同这种交际方式的真实性,在这种交际中获得了更多的快乐,这种复制的真实已将人们融入其中,无力反抗,只能享受。这种超真实的感受是由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造成的是一个拷贝世界(copingworld)。我们认为,网络交际是一种语言游戏(languagegame)。很多语言哲学家和文化语言学者都认为,语言本身就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选择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人们选择网络交际就是在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萨丕尔曾指出,人类不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仅仅生活在社会活动中,在更大的程度上,人类是生活在特定的语言中,因为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表达媒介。”[8]

语言哲学和文化语言学诸如此类论述很多,在此,我们引进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概念,“我还将把语言和活动——那些和语言纺织成一片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若把语言视做一个大领域,有一个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这个边缘地带就是语言游戏”,游戏要遵守规则,“但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游戏不是一些遵循规则进行的机械活动,游戏首先是乐趣、情趣、旨趣,这些东西比规则更重要。”[9]我们曾在上文指出,网络交际本身是一种务虚活动,交际者的身份是隐匿的,在交际时能见到的只有语言,他们用语言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交际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又必定会受到其现实社会角色的影响。网络交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造成某种影响(如诽谤,网恋等)。网络与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交融在一起的,可以把网络交际看作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看作是一种语言游戏。语言游戏需要遵守的唯一规则就是避开现实,在这个规则下,可以率性而为。重塑自己,构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从中得到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语言游戏是在哲学层面探讨语言的本质问题,从而揭示了网络交际产生的深层原因——语言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是对现实世界做出的反应,互联网的出现只是为这种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五、余论

网络交际的盛行是人们对大众传媒瓶颈效应的反抗:一方面,人们的言论可以突破大众传播的瓶颈,另一方面,网络交际是人们摆脱异化的一种方式。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以后,人们的终极追求必然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精神追求才是人类形而上的终极目标,网络交际恰恰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与科技的进步必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统一的。

参考文献:

[1]肖汉仕等.试论现代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5,(4):6-10.

[2]马会梅.现代社会与人的心理健康[J].教育探索,2005,(6):108-109.

[3]杨岚,张维真.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30-434.

[4]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9.

[5]陈文江,黄少华.互联网与社会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9-11.

[6]佟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24.

[7]贝斯特和凯尔纳著,张志斌译.后现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54.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语言;生成逻辑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77-01

一、汉语言符号的网络生成逻辑解读

(一)汉语言符号交流工具的逻辑变革

现代社会的语言交际中,“很多人都是在一个相对新的范围里――网络世界或者上线环境里写信、交换思想、分享意义”。[1]人们网络世界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根本表达方式呈现‘以键为舌’、‘以手为口’的基本特征。”[2]键盘输入成为最基本的网络“书写”方式。

就目前普遍使用的“搜狗”输入法而言,键盘可以为交际主体提供很多语言符号选择,如汉字、拼音、字母、数字、键构符或字符画、标点、表情符号等。例如,在表达“猪”这个概念的时候,键盘输入法可以提供“猪”“zhu”、“^(* ̄(oo) ̄)^”“字符画:猪”等语言符号。键盘输入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民的交流需求,但是键盘上最先出现的往往不是人们所需要的词语,如敲“猪”时,最先出现的是“住”和“祝”,目标词“猪”排列第三。如此,网民还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挑选”,为了遵循语言符号交际的经济性原则,网民就会运用大量的谐音字词来替代目标词语,此时,网民就会惊奇地发现,那些谐音字词具有目标词所不及的表达效果。如用“斑竹”、“班主”、“版猪”、“斑猪”等代替“版主”,表达诙谐幽默,一旦这种表达方式被人们认可,并且约定俗成下来,网络语言符号中的谐音符号就产生了。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触屏输入、语音输入、语音输入文字呈现、视频呈像等网络交流方式也一一出现,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催生了新的网络语言符号。

(二)汉语言符号交流主体的逻辑变革

在现实生活中,交际主体往往受到权威引导和规范束缚。与现实物理生活相比,网络是一个纯粹符号化的环境,交际主体“自我”的存在就是“隐匿”的存在。

虚拟的网络给交际主体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互动平台,网民“可以摆脱现实社会中角色扮演要受到的诸多因素的制约”,[3]随意更改自己的注册内容,如性别、职业、年龄等。因此,网络交际主体在比特世界中不断运用语言符号的过程中,一部分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而无法充分展现的自我才得以凭借想象不断塑造。网民昵称是“自我”形象塑造的最直接呈现,“色狼”、“杀人狂”、“瘪三”、“”、“秦桧”、“凶手”等昵称比比皆是,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词语往往传递着“负能量”,具有消极意义而不被人们接受,所以用这些“惊世骇俗”的词语命名的行为少有发生。“在进入后现代时代之后,多重认同已不再是罕见难得的事物。较过去多得多的人取得将认同视为一套角色的经验,这套角色可以混合,可以搭配,协调角色间互异的要求。”[4]网络交际主体通过网络语言符号塑造“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其语言符号中所表现的自嘲或者倾诉的心理愿望,由于产生共鸣而获得认同,并结成虚拟交际空间的语言共同体,网络语言赋予交际主体以归属感。

(三)汉语言符号语言规则的逻辑变革

网络语言符号包括称谓、情感、动作、人际关系等内容,是对交际主体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描述,集中体现了其自主创造性、个性发挥和集体趣向,充满着一种不断突破陈规、求新求异的潮流感和新鲜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纯粹的符号环境,网络就是由比特形成的符号化的世界。相对于传统的特权和等级而言,这个世界运行秩序不在付诸强权,信息传递也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规范,人人都能够自由地创造言语表达形式,解读言语的表达内容。一方面,网络语言符号的形式表达突出语音特征而减损其规范性,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消解了元语言的的语法规则,借助汉英语言发音的相似性以达到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再如“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你行你上啊,不行就别乱喷)中,网民把汉语言讲究平仄押韵的音律美融入英文中,形象、独特,极具创造性,带有鲜明的时代文化色彩。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内容表达突出语言符号表达的社会面而减损其语法面,语言意义的表达不再受制于语境,更多的是在交流中重新解读符号的内容,如“土豪”、“火钳刘明”、“我伙呆”、“也是醉了”等语言表达,其内容已经远远超越显示社会中的符号字面意义,需要在新的语境下对符号意义重新解读。

二、结语

本文分析了汉语言符号的生成逻辑,揭示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汉网络语言符号的生成很大程度上受交流工具(新媒体技术)、交流主体(网民交际心理)和汉语言规则衍变的共同影响。

参考文献:

[1]特里.K.甘布尔,迈克尔.甘布尔.有效传播(第七版)[M].熊婷婷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7.

[2]曹进.网络语言传播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72.

第8篇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语境,社会因素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交际这种全新的高科技交际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正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风靡全球。以BBS、网上论坛、虚拟社区、聊天室、ICQ、网络游戏为主要载体,网络交流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在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网民为了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创造出大量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组合的新词汇,出现了一些完全不符合汉语的规范表达方式的网络语言。网络交际以互联网为交际媒体,这就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独特语言方式和文体特征。这种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语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语言所产生的极大影响和推动所造成的。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对网络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进行探讨。

2.网络语言交际的特征

语言是用来交际用的,网络语言就是使用因特网技术发展下人际交流的产物,是规范语言的变体。网络交际,是指通过网上聊天、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electronic forum(电子论坛)和E-message(短消息)等崭新的交际手段,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网络语言受其交际媒体(互联网)的制约而兼有广告英语、新闻英语、电传英语和传真英语的部分特征;网上聊天这种书面对话形式又决定了其具有书面英语和口头英语的双重性质。

2.1 词汇特征

作为非正式文体,网络语言偏爱使用缩写词、俚语等非正式词汇,甚至还随机杜撰某些词语,因此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特征。网络的使用是以时间为收费基准的,这就要求网络交际必须快捷高效。在此语境下,英汉两种语言兼收并用,大量使用简写词和各种缩略词就成为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其词汇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的关系,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时,一般不进行选择,而是在当前输入法默认的情况下就按了回车键,于是导致了一些有趣的谐音怪词的诞生,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广泛流传开来。

1)英语谐音:用同音字母代表一个单词或字母组合乃至句子。如:【r】=are,【b】=be/bee,【c】=see,【o】=oh,【oic】= (ooh, I See),【icq】=( I seek you ),等等 。

2) 汉语谐音:【酱紫】这样子,【菌男】:即是俊男,【霉女】美女,班主/斑竹/版猪/版竹】:版主,即聊天站,网页或论坛的管理人员。【大虾】,大侠的戏称,指网络高手。

3)数字谐音:,【7456】在网络语言中的意思是气死我了;【1573】一往情深,【360】想念你,【886】拜拜了;【3166】是“撒优那拉”(日本语),再见的意思,【775】亲亲我,【55555~】呜呜(他在哭),【8147】不要生气,【520】我爱你,【987】对不起,【9494】就是就是,等等。

2.“网虫”们随机使用的但已被圈内公认的各种缩略词。

这些缩略语的来源主要是公认的缩写词汇,电传、传真英语的缩略符号或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如:USA, HK(Hongkong), bf(boyfrtiend); gf(girlfriend); pls(please), Xmas(Christmas), F.O.C.(free of charge), stu(student)? L8R(later); b4(before), cu2(Seeyou, too); IMO(in my opinion)以我愚见;ROTFL(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笑得直不起腰来,一般用作旁注;PMFJI(pardon me for jumping in )请原谅我冒昧插入;TIA(thanks in advance)预先致谢。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3.大量运用表情符号(emoticon)。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与人之间还不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交谈,所以一些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就被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等等情感。由于这些符号的组合形象生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在约定俗成以后,发展成为了网络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补充体系。

例如:表示肢体语言的符号,例如【T-T】代表流泪,【∧_∧】/代表欢呼,【:】】表示高兴,嘴巴向上翘着笑;【:()不开心,嘴巴向下弯着;等等。网络上还有表示言语行为的符号,如: 【//sigh】(叹气的动作)、【//admire】(羡慕的表情)、【//grin】(咧嘴笑)、【//comfort】(安慰)。在一个词前面加上“//”,就把该词变成了一种言语行为。

2.2 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分析,网络英语的非正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尤其是充当主语的第二人称单数更是经常“缺席”。这从下面常用的问句中就可窥见一斑。1.offline ?2. busy?3.received my e-mail?4.leaving?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交际价值。

2.句首字母常小写。如:1.hi, friend. 2.uc? 3. ur name ?

3.频繁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如:在催促对方回答问题时,“网虫”们大多喜欢连用几个甚至一大串问号。同样,在表示赞同或欣赏对方的观点时也常连用几个感叹号。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为了制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创造性地使用省略号。如女士在回答do u miss me?时,常巧妙地打出这样的字幕:I…

4.网络高手经常运用双关、拟人、比喻、夸长、提喻等修辞格。如:

—can I invite u 2 dance? —withpleasure.

—can I hold u now ?—OK. 这里hold就是双关,因为它既有“牵手”之意,也有“拥抱”之意。

5.从句型选择上看,网络英语多用简单句、并列句、祈使句,少用被动句和主从复合句。当然,句型的使用也并非一成不变。网络大侠在进行解释、说明或议论、说理时也常用复杂句。如: “IMO,u r not right,‘coze every sword has 2 blades”. ( In my opinion, you are not right, because every sword has two blades.)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信息时代,网络语言已经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语言变体,并由于其强大的影响力和繁殖能力而成为不可忽视的现代社会语言变化的主导力量。

3.网络语言现象的语境分析

语境(context)是社会语言学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地说,语境指的是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语言往往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境意义。许多语言学家都对语境(context)做过分析和研究,但他们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如英国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linoski,1923)把语境归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海姆斯(Hymes 1974)将其精辟地概括为SPEAKING一词:S代表Setting and scene(背景和场景),P代表participants,(会话参与者),E代表ends(会话目的及结果),A代表act sequence(信息的形式与内容),K代表key,(传递信息的方式),I 代表instrumentalities(使用什么语言),N代表norms of int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在不同情况下应遵守的规则),G代表genres(体裁)。而以韩礼德(Halliday,1973)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则把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话语方式(mode)。根据众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和网络语言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主要从情景语境来分析网络语言在特定的网上虚拟空间是如何进行交际的。

情景语境指与交际有关的人物,场合,时间,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以及在交际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因为“语境是心理产物,是听话者对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组。正是这些假定,而非实际的客观世界,制约着对话语的理解。”(Sperber&Wilson,1986:107—108) 这句话用来描述网络这个特定的场合中的交际行为至为贴切,因为网上交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人身上,多数时候是完全陌生的人在进行对话,而网上唯一可以了解对方的途径是查询个人资料,但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可能是虚构的。因而交际者的社会、文化或政治背景等个人因素在网络交际中几乎没有任何实质的影响。网络交际的主要场合是在以OICQ, ICQ,BBS和E-message等形式存在的网上虚拟空间。在网络交谈中,话语范围可以是任何话题,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网上的虚拟空间里有着各式各样的聊天室,你可以不停地从这个聊天室窜到另一个去。在聊天室中,可以是一对一交谈,一对二或多人互相交谈,也可以自言自语或者作为旁观者。可以说,在网络交际中,话语基调(tenor)是多样化的而且可以选择,只要不影响维持交际的目的。网络交谈的话语方式(mode)以非正式的口语为主,然而却用文字和符号的输入形式来叙述,也就是说,网络交谈的实质是口语的交谈,然而却是以一种书面的文字方式来呈现,而这种书面方式又是由各种文字代码(如中英文)和数字符号混合组成的。这是网络语言交际不同于其他话语方式的一大特征。

在日常交往的人际交谈中,情景语境还包括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势 (gesture) 和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等非口头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作为语言的一种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网络语言巧妙地将这些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转化成用各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表情符号,使看似冷冰冰没有直接的感情交流的键盘交际变得充满人情味和生动有趣。

4.网络语言现象:社会因素与语言的“边缘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社会语言学家陈原(2000:18)在其论著中所提出的:“语言不是社会意识形态,语言不属于社会结构的上层建筑,语言是——而且只能是—— 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自身的鲜明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当然社会方言的首要条件是有一个稳定的言语社团。而在中国,网络语言的言语社团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上网用户的日益增加而逐渐形成的。一些大学的学生已经达到了90%的上网率,大学里的bbs(电子布告栏)一天有上千人次访问,人们除了搜寻信息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互相聊天。那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必然会问:网络语言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它是由哪些社会因素所决定的?这些语言的变化是如何传播的?新的语言变体对原有的语言结构和系统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变化?这些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面临的崭新课题和挑战。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变体,是信息社会必然导致的产物,并随着电脑在中国的日渐普及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而横空出世。五花八门、标新立异的网络词汇正是中国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心态的一种反射。网上交流通常是在陌生人之间进行的,他们的文化背景可能相差甚远,对语言的感觉可能也很离谱。中英混合,数字和符号并用的网上新词汇的出现似乎在预告一个数码化时代将带来的语言变革。当“Internet”以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打破了国界的同时,也正在使英语成为一种垄断性的“中心语言”。据有关调查,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一半以上的人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网络对英语普及的推动力超过了大英帝国的任何行动,每个新的上网者都必须学习某种版本的英语,如果他不想困在语言的"网络隔离区"内。在这个必须被格式化的以英语为中心的网络世界里,所有其他的语言和文字都在经历着自己的边缘化,都正在变成一种“方言”。以高科技和高信息所建立的网络帝国,在创造了空前效率的同时,也在所谓最“平等”的网络平面上,以难以想像的光速,用英语扫荡着所有的语言异类。

5.结语

第9篇

一、网络话语的情景意义和文化模式

词汇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语言境界不断变化,与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有关。不同的语篇和语体可以共同创造和改变意义(GEE,2000:4)。网络语境赋予了这些词汇特殊的情景意义。“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人们可以根据社会文化群体创造的语言境界来选择语言,还可以用某些语言形式来创造和改变语言境界(GEE,2000:5)。网络话语词汇的情景意义充分体现了富于个性、创造力、自由平等、求新求异的网络文化。

二、网络话语的社会语言和社会身份

社会语言是指能反映社会身份和社会活动特征的语体。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不同的社会语言来创造不同的社会身份,还构建不同的世界(GEE,2000:6)。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从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网络语言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特征。网络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进行的是非直接交流,于是网络语言出现了一系列特殊的方法来弥补情感交流手段的不足,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此外,从句式的选用上也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经济性,网民们为了提高交流速度,很少运用长句子、复杂句子,而多用短句。网民身份的隐匿造成相互之间不必再按照年龄长幼、职务高低进行交际,可以不分彼此,在平等的地位上,享受相同的权利,同样受到对方对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和感情的尊重,而这正是网络交际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的原因之一。形象化、趣味化的文字使自己在众多网民中脱颖而出,比旁人更加幽默、风趣,更能突显个性,体现创造力,体现网民们在网络社会中的“新新人类”的社会身份。

三、网络话语的建构任务

网络话语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一是对现有语言成分“形”的改变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双方需要快速传递信息,因此所用语言通常比较简短,省略较多。二是网络话语的“创新性”。网络话语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三是网络话语中关系的“平等性”。在网络话语中,由于空间的距离,使交谈双方的地位变得平等,如果想与别人交谈并使会话延续下去,就必须使用非规约性的语言,体现网民们最大限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网络是一个极度推崇个性、追求创新的虚拟交际空间,它为网民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自由的虚拟世界进行自己的独特文化活动。

作者:周敏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

第10篇

1语体的定义

语体是言语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换言之,语体,即人们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使用不同语言材料所形成的不同特点的语言体系。它是语言特点的综合。如交际领域有不同环境、不同范围、与表达者的不同关系之分;交际目的有或要人理解,或要人感动,或要人行动,或要人回答等等的千差万别;交际方式有书面、口头、屏幕、电码等方式和媒介的区别。这些在语言运用上有不同的特点如调音、选词、择句、构篇等,反复出现形成一定的体系既是语体。

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这就是语体学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语体学可以说是现代语言学中紧密联系社会交际环境来研究语言可变性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2网络媒体对应用文语体的影响

网络媒体的高度互动和参与性,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种新型的人际交流空间里,形成了具有独特形式和规则的网络语言,并随着网络的普及迅速流传开来。比如美眉(长得漂亮的女生)、偶(我)、886(拜拜喽,再见之意):)(笑脸)等等,原本是人们在网上社区、网络聊天室、BBS等开放式网络空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时所使用的专用符号,现在流行开来,甚至渗透到传统媒体之中。

网络语言主要是一种通过文字进行口语式沟通的工具,保留了人际传播口语化的许多特点。比如,人们口语表达比较随意,不像写文章那样注意语法、逻辑关系,甚至字斟句酌。不少网络语言也频繁运用倒装、省略等形式,只要清楚表达意义,不讲求规范规则。再如,在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特别多,这也符合口语传播重发音,不重文字的规律。另外,口语中常用的象声词、方言等,在网络语言中也被大量应用。如:后后(模拟笑声)、偶灰常灰常生气乐(模拟福建话发音)、就酱紫(就这样子,台湾话发音)。网络语言的口语特征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的交流氛围,这也是它受到网民们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3网络流行新语体的演变

网络语体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各类BBS及网络文学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格调、气氛。以下是最近流行的网络新语体。

3.1 知音体

2007年8月,天涯社区有人发帖:请大家用无敌、优雅、冷艳的“知音体标题”给熟悉的童话、寓言、故事、名着等重新命名。发帖者首先把《白雪公主》改名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激起无数网友的创作欲望。《嫦娥奔月》被改为“铸成大错的逃亡爱妻啊,射击冠军的丈夫等你悔悟归来”,《唐伯虎点秋香》被改为“我那爱人打工妹哟,博士后为你隐姓埋名化身农民工”……一场大赛后,留下无数经典笑料。

知音体就是指用这种用煽情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文章风格,名称来源于着名杂志《知音》。《知音》的创始人之一—— 胡勋壁先生曾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提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理念,杂志《知音》以刊登情感故事,宣扬人性美为宗旨。这种煽情的文章风格被称为知音体,这种风格的标题就叫知音体标题。

3.2 梨花体

“梨花体”谐音“丽华体”,由女诗人赵丽华的名字谐音而来。赵丽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赵丽华的某些作品形式比较另类,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网友们以嘲笑的心态仿写了大量的口语诗歌,并把赵丽华的诗歌风格和仿制她创作的诗歌,戏称为“梨花体”。梨花体语言直白、简单,似乎一览无余,又似乎蕴涵深意。

例如赵丽华的《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有网友“展袂舞翩翩”仿写了《下班》:“还有四分钟/六点了/老板还在催我/把文件整理完/呜呼。”

3.3 脑残体

在QQ空间、论坛以及“X舞团”等网络游戏中,有不少玩家大量使用非正规汉字符号作为个性签名。这类文字的来源五花八门。大多出自繁体汉字、日文汉字和生僻字,也有部分简体汉字,甚至还有日文假名、汉语拼音字母等,有时还夹杂一大堆杂乱的符号。网友们只能通过文字的偏旁猜测其大致的读音,有网友将此类文字戏称为“火星文”,也有人斥之为“脑残体”,并把使用脑残体的人称为“脑残儿”。因为独特、另类,脑残体被许多追求个性的网友视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格,竞相模仿。例如:“莓天想埝祢已宬儰1.种漝惯”(每天想念你已成为一种习惯);“1.魵鳡鲭.1.种颜铯..Me的丗堺抧囿壹祌彦页色”(一份感情,一种颜色,我的世界只有一种颜色)。

4网络语体的应用分析

从网络新语体的命名看,“知音体”借用《知音》杂志名称命名;“梨花体”由女作家的名字谐音而来;“脑残体”用“脑残”比喻难认难懂。语体的命名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既贴切恰当,又生动形象。

新语体的层出不穷体现了使用者很强的创新意识。语言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网络时代的到来,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一种力求变化的创新心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显示:我国的互联网用户男性占59.3%,女性占40.7%;年龄大多在18至35岁;学历在高中至大学本科之间。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组成了网络社会,他们追求个性,在网络交流和传播过程中闪烁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带着一种颠覆和创新的,创造属于网络的新新词语和语言风格。

网络新语体反映了一种叛逆思想,是一种被压抑心理的释放。每一种新语体诞生之初,往往掺杂着些许无奈、些许嘲讽、些许戏谑、些许叛逆,而这些成分更容易激发年轻一族的从众心理。同时,由于网络隐匿了人们的社会背景、职业、年龄等情况,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单化,网络成为一个自由、轻松、想象的空间,这种特定的交际途径、交际环境和交际主体,促使网络语体呈现出与日常用语不同的风格一幽默、简捷、夸张。

5网络语体的应用展望

第11篇

【关键词】 合作原则 网络语言 数量准则 质量准则 方式准则

1. 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 H.P.)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演说时率先提出的。具体地说,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这种目标和方向,也许在谈话的开头就明确,也许在交谈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守着一条基本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的话语”,这便是合作原则。格赖斯在合作原则下面构建了四条相应的准则,每条准则又各有几条次准则。它们分别是(何兆熊,1999):

1.1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1.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1.1.2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1.2质量准则(Maxim of Quality)

1.2.1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1.2.2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1.2.3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1.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evance )

1.3.1所说的话要有关联。

1.3.2要切合题旨。

1.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1.4.1要明白清楚。

1.4.2要通俗明白,避免晦涩。

1.4.3要清楚明了,避免歧义。

1.4.4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

1.4.5要井井有条,避免杂乱。

2. 网络语言

在网络中,由于缺少表情和身体语言,语调等语境因素的帮助,很容易引起听话人的误解,于是网民,有时也会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把话尽量说的婉转,顾全双方面子。这样,网民们往往无法遵守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所遵守的合作原则。以下,本文将采用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对白来具体解释网民们谈话时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 网络语言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1数量准则的违反

数量准则要求人们谈话时必须提供足量的信息,但不能太多。聊天室语言具有高度简洁的特征,并且常使用非规范的缩写。这一特征本身就是对量准则的违反,但网民们却通过对数量准则的违反达到某种交际效果。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1.君临天下:?

小猪:!!!

君临天下:人人?

君临天下:电影?

小猪:论文ing

香水有毒:忙吧,CU

(QQ实录片断)

此段对话言语主体都采用了简明的编程方式,一方面减少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听话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3.2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是指交际双方互相交换的话语信息内容应该是有根据的、真实的,遵守质量准则的交际者,主观上不应该提供缺乏证据的或者是虚假的话语信息。网络交际者可以遵守质量准则,如实地交换话语信息内容。当然,也会出现交际者一方或双方违法质量准则的情况。

例如:网评“俺们农民爱英雄啊”

听说一直深受俺们农民兄弟们欢迎的导演张艺谋拍了一部电影叫做《英雄》,俺真是高兴呀,揣上20块钱就奔了县城的电影院,咋的?这电影要50?不管咋说,张艺谋,咱得支持,要是连咱都不看他的电影,还有谁看!?赶紧的,回家提前杀了年猪,卖了猪血,俺看《英雄》!好电影呀,张导真是对得住俺们,俺实在太喜欢了,害怕说不清,俺一条条列出来… 。 (摘自《英雄》网评)

首先,我们从评论中可以看出,评论者并不想赞扬这部电影,他表面说要支持张艺谋,却是因为“要是连咱都不看……还有谁看”,可以推导出张的电影只有“农民”水平。他夸张地说要“提前杀了年猪,卖了猪血”来买票看电影,实则不满《英雄》票价昂贵,却又不能“物有所值”。

3.3关系准则的违反

关系准则要求交际双方在话题内容上有直接的联系,交际话语应该与交际目的有关。在网络言语交际中,由于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网上的聊天常常漫无边际,话题转换非常频繁,常常会引入不相关话题。

Tony:群里有英语好的么,翻一个句子?

Ida:我试试?

Tony:好的,“She is not into you!”

Ida:“她没那么喜欢你”

Tony:厉害!谢谢!英语这么棒,英语专业?

Ida:是的!

Tony:哇噻,PLMM多啊

Tony:你家是西安的?今年多大了?有BF吗?嘿嘿~

Ida:还有需要帮忙的么?

Tony:木有了!

(QQ实录片断)

这是一段一对一的单独交际,网友Ida和Tony本来在讨论驴友出去旅游的事情,但是Tony听到lda的工作是模特以后,马上对她有了浓厚的兴趣,引入了和上面的话题并无密切关系的“你家是西安的?今年多大了?有BF吗?”三个问题,而lda看到这个不愿意回答或者不想参加讨论的话题后,又扯到了别的话题上,出现了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会话。

3.4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洁,特别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同时说话要有条不紊。但有时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说话人故意违反了方式准则,使用了具有模糊语义的话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下面的例子。

A:能看看你么?PLMM?

B:不能,因为我不是PLMM,而且我很“可爱”。

(QQ实录片断)

我们看B的话似乎自相矛盾,单事实上,B的“可爱”指的是可怜没人爱,B故意违反方式准则说有歧义的话,达到调侃的效果。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在日常会话,还是网络会话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有时人们会故意违反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使会话在更加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下去。在特定的情景下适当的巧妙的偏离合作原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对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这个理论的不断运用,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鉴赏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白静、郑仰成.从网络聊天语言现象看言语经济原则的应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0):66-68.

[2] 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4):2-5,29-33.

[3] 陈 娴.网络语言考察[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8.

[4] 耿华.网络语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5):9-17,32-34.

[5]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4-110.

[6]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1-10,86-118.

[7] 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学报2004(2):58.

第12篇

    论文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际方式——网络交际,它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人们常规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的特殊性向传统指导交际的语用原则发起了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交际过程中对语用原则的种种背离现象,试探性地提出了网络交际的新的语用原则,希望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网络交际。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人们迈入21世纪,人们的交际方式也发生了显着的改变,从传统的面对面交际,通过书信,电话交际转变为通过网络进行交际。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这种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它的快捷、高效和方便使得这种交际方式一跃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伴侣。

    这一全新的交际模式以其独特性吸引了许多语言学者的关注,他们纷纷立书着作,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有从语言本身角度进行分析的,如网语和网话,[1]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2]有从语体角度进行分析的,如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3]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4]有从跨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的,如电子邮件的网络交际文化特征,[5]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6]也有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的,如礼貌原则与电子邮件写作,[7]网络交际英语Netglish,Txttlk的语用特征分析。[8]笔者通过查找和分析了大量通过网络进行交际的例子(主要指网上聊天),认为这种新的交际方式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对原有的语用原则(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话语轮换等)的挑战。它们不仅拓展了这些语用原则,而且创造了一套适合网络交际的自己的语用原则。

    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这些语用原则,为人们更好地进行交际提供帮助。

    2 网络交际对语用原则的挑战

    2.1 对合作原则的挑战

    美国哲学家Herbert Paul Gric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具体而言,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的和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合作原则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同意和反对,赞扬和批评的考验,[9]p140但它始终是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受到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但是,随着网络交际的出现,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交际,正如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正因为如此,在网络交际中,很多话语是不能够当真的,更有甚者以欺骗别人为乐。聊天双方可以公然违反合作原则进行交际,但交际内容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就算是双方互相认识,也会故意欺骗对方和违反合作原则。此外,网络聊天的无目的性,随意性和话题转换的频繁性也破坏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2001—12—1720:39:15 番茄脸红红

    你好!

    2001—12—1220:39:26 中国制造

    你也好! ~而且比我好! ~

    2001—12—1720:39:38 番茄脸红红

    哦?为什么啊?

    2001—12—1220:39:52 中国制造

    不为什么吗?

    2001—12—1720:39:57 番茄脸红红

    啊?

    2001—12—1220:41:29 中国制造

    你为什么要啊?你很惊讶?你为什么要,惊讶?你的表情虽然我看不到但我知道你很惊讶! ~可是我虽然知道你很惊讶!但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惊讶!所以你还是最好给我解释一下你惊讶的理由!~好让我明白你惊讶![10]

    这里,中国制造的回答模拟了《大话西游》的台词(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明显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二个次准则,但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聊天的乐趣和,同时也为话题选择和转换提供了可能。

    2.2 对礼貌原则的挑战

    合作原则的提出为分析日常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人们也开始发现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现象是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如人们为什么会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呢? Leech指出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于礼貌,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11]人们在交际时总是遵循着礼貌原则,尽量使自己受损,他人受益。此外,礼貌还存在着程度等级问题。研究表明网络交际的礼貌程度低于日常言语交际。[10]长辈和晚辈,老师与学生在网上以平等的身份,朋友的语气进行交流,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而在网上却司空见惯。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人的“面子”显得尤为尊贵。“对中国人大部分行为和态度的分析,穷极一点就是‘面子’。”[12]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失,就是不能失面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身份人之间的交际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拘束感和礼貌感。然而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中介,交流双方“不见其人,不闻其声”,距离感和安全感使得人们乐于以随意的方式进行交流,过于礼貌反而会显的格格不入。一下是A.B两位同学之间的聊天实录:

    A:你在?

    A:说话啊!

    A:说话

    A:?

    A:又不理我,没人性

    B:胡说!我忙,没时间

    A:借口,讨厌

    B:真的,别烦我了呀[10]

    “没人性”,“胡说”,“别烦我”都是不礼貌的语言,即便是两个非常熟悉的人,也很少用这种程度的词,但网络交际的特殊性使得人们敢于夸大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

    2.3 对关联原则的挑战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1985)在Grice的关系准则上发展起来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它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总是认为说话人的话语是有关联的,通过明示一推理模式进行演绎推理,并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她们认为,在处理信息时,人们总是试着平衡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取得的结果,即总是寻求一种语境,使得用最小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寻求最佳关联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一一关联原则。

    网络交际以计算机键盘为工具,以屏幕为中介,实时性和快速性导致了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和自创性。人们利用数字,符号,别字等来加快打字速度和交流速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络术语”,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F2F(faCEToface),MM(美眉),东东(东西),菜鸟(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恐龙(姿色欠佳的女子)等等。对于一个不经常上网的人而言,理解这些术语无疑会增加他的处理努力(processingeffort),即人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现话语的关联性,并存在着找不到相关语境的可能性,导致交际失败。当然,对于网虫而言,他们为理解所付出的努力要小得多,并且理解之后产生的语境效果非常强烈。下面是网上甚为流行的一个段子,它包含了许多“网络术语”: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时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新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含义:我今天要装台酷机(cool的主机),芯(CPU)至少是PII(奔腾II)或者赛扬主板,有一个15时的纯平靓显示器(monitor的谐音)。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homepage),56K的调制解调器(modem)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mouse)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13]一旦寻找到了最佳关联,就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2.4 对话语轮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