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五年制大专辅导员

五年制大专辅导员

时间:2023-02-18 00:1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制大专辅导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五年制大专辅导员

第1篇

作为高职教育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我国举办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84年,教育部在《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几点意见》中提出,高等工程教育“办学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办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短期职业大学,或由普通高等工科学校办专科,还可以试办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学习年限五年”的改革意见,这一意见奠定了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基础。

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印发了《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制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五年制高职教育正式作出了界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专门应用性人才。

2002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意见》对五年制高职的发展方针,办学主体,专业设置,教学质量,经费投入和管理体制作出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走向成熟。

一方面,随着五年制高职的特色和优势的发挥,走上工作岗位的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因其“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职业能力强,上岗适应期短,思想作风好,工作踏实”,以其鲜明的技能优势和素质优势在工作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的欢迎,但另一方面,联院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二、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特点

(一)五年制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根据何亚琼、姜新峰对150名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五年制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学生的检出率为21.48%,明显高于卢凤报道的师范大专生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7.52%(2009级)、9.62%(2010级)、9.01%(2011级)和徐晓V报道的高职新生阳性检出率12.8%(2009级)、8.1%(2010级),16.2%(2011级)。尤其是在恐惧、焦虑、抑郁等维度上分数较高,无论与全国中学生常模相比,还是全国高职生常模相比,差异都是极显著的。由此可见,五年制高职新生是高职生、大专生群体中非常特殊的群体,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较高。

(二)自信心缺乏

五年制高职生大部分由于中考失利,没有考入理想的高中,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高职院校,与同龄人相比,会觉得处于弱势。而社会上对职校生的认知影响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被忽视或拒绝是引起自卑情结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一个人被忽视,那将会导致他的自我价值感丧失,这会给他带来巨大的、难以克服的自卑感。而多数五年制学生在中学、甚至在小学时代学习就处于中下游的地位,得不到教师的关注,缺少成功的体验,受到批评和指责总是多于表扬与鼓励,从而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三)情绪管理能力欠佳

五年制高职生一般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尚处在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情绪波动大、情感体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等青春期情绪特点依然存在,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完全建立,高职院校师生间、学生间相对松散的情感依赖关系容易激发他们情绪上的问题,表现为容易紧张、焦虑、抑郁和易怒。

(四)厌学心理普遍

五年制高职生本身生源主要就是文化基础薄弱没有信心或无法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初中小学阶段开始就不同程度的存在厌学心理,升入职业院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更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有部分学生即使有求学的欲望,但由于习惯了中小学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对高职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也缺少应对高职学习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如人意。

三、目前五年制高职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宏观调控,缺乏配套政策与制度管理

自从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印发了《关于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制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到2001年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管理职能划转到职成司,职成司于2002年3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之后,教育部未再就五年制高职工作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只是在2006年,针对五年制高职办学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要求“严格控制规模,严格质量管理”。五年制高职究竟该如何发展,国家缺乏及时调控和指导,缺乏系统完善的政策与措施,导致高职院校对五年制高职生的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也造成没有长远目标、没有系统规划的乱状。

(二)课程教材使用混乱、标准不一

目前在五年制高职教材的选用上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脱节,不能很好的衔接;二是文化基础课存在拔高现象,与初中教材衔接不好,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对学习失去信心;三是很少有专门适用五年制高职的教材,其专业教材基本是和三年制高职通用的,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

五年制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他们敏感而情绪化、冲动而不顾后果、独立却极端自尊、憧憬未来却又往往容易悲观失望。这样矛盾重重的心理问题多发期却恰恰缺少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帮助。在一般高职院校中,心理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针对三年制学生开展的,五年制学生要升入三年制年级后才统一进行,在前两年的学校生活中几乎是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心理援助、心理监管都是五年制学生管理中的盲区。

(四)辅导员负责制难以胜任

目前高等学校基本都采取的是辅导员负责制,一名辅导员同时管理2-3个班级。但五年制高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带五年制的辅导员不仅要进行日常教学管理,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生活管理,上课考勤、吃饭睡觉、财产管理面面俱到,一般辅导员难以胜任。

四、做好五年制高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编写五年制特有的课程教材

一方面是基础课程教材,既能适合他们仅有初中毕业生水平的知识起点,又能跟即将开始的高职专业相衔接,让他们在一开始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是专业课程教材的编订,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编订适用于五年制学生的专业教材,凸显五年制教育专业技能扎实的优势。

(二)用班主任负责制补充辅导员负责制的不足

五年制高职生前两年的管理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员一人难以应对。可以每班增设一名班主任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负责行政上的事务管理,班主任负责人文上的关怀和照顾,各司其职又亲密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前两年的“关键期”。

(三)对入校新生开展适合初中毕业生的心理普查,为每个五年制高职生建立心理档案

利用SCL-90、EPQ等心理健康测评量表对五年制大一新生开展心理普查,了解和把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一方面可以筛查出可能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与关注和处理,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各项教育工作。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16-18岁是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内心是充满矛盾、焦虑的,情绪也是不平衡而容易偏激、走极端的,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得到科学、耐心的引导和教育,将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健全而健康的人格,对他们整个人生都是一笔财富。

(五)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的校园活动,融入校园生活

高职院校招收五年制学生往往只是一个补充,并不是主要办学内容,办学的主体仍是三年制的大专生,故开展的校园活动也好,校园生活的宣传主体也好,都是以三年制学生为主要对象的,专门针对五年制学生的全院式活动几乎为零,这导致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没有存在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所以,为了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校园、以校为家,也为了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应该多组织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的校园生活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六)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参与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管理问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它绝不是一个学校、一个部门、一个班级能够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空间可以独立完成的,它需要社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家庭的深度参与。就社会而言,首先需要社会正确对待五年制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成长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关心而不是抱怨、指责;就家庭而言,家长必须承担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重担,绝不可认为孩子走进了高职学校,就可以对其成长过程不闻不问。学校与家长应加强彼此的联系,在共同的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孩子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心智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姜晖.关于做好五年制高职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89-91.

[2] 岳桂贞,司海峰,张一恒.论民办高校提高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学水平[J].山东纺织经济,2014(4):40-41.

[3] 林丽萍.浅谈高职生心理特点与心理教育策略[J].嘉兴学院学报,2002(6):87-89.

[4] 赵远征.山东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5] 苏海峰.五年制高职阶段学生管理之我见[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3):93-94.

[6] 梁莹香.五年制高职生的厌学现象及其对策[J].大学时代,2006(7):65-66.

[7] 梁杰.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3(1):36-38.

第2篇

五年制大专兼具了中专、职高和大学专科的特色及优势,实现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合理有效衔接,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校学习的五年制大专学生基本上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从总体上看,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这一代人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其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环境,面对着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络环境下各类新文化、新观念的碰撞和融合,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方面比较模糊

五年制大专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比较轻松开放,而当前社会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风气盛行,一些所谓的“高富帅”、“白富美”群体热衷于奢侈、享乐等生活方式,其不当的言行举止通过互联络大肆传播,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五年制大专学生影响很大,表现为:有的学生缺少对国家、民族“公而私”的精神,对个人利益更加注重;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知之甚少,却热衷于追求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的学生对我国的各类优秀楷模式人物缺乏尊重和了解,但对一些娱乐明星却盲目的追捧。这些表现充分说明了当前的五年制大专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缺乏正确的导向,处于一个非常模糊的状态。

2.道德认知与践行严重脱节

当前“90后”的五年制大专生对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有一定的认知,认为应该做到国守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等方面,但在践行方面却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崇尚奢侈、不劳而获、欺负弱小、考试作弊等不当行为。充分说明五年制大专生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问题,其道德认知和践行严重脱节。

3.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突出

五年制大专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从小集数名长辈的宠于一身,基本上没遇到过生活上的困难与挫折,没有经过劳动的锻炼,这就造成缺乏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少抗压和自我排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学习中、生活中稍稍遇到一点儿的困难和挫折,便表现的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变得消极、阴沉、怨愤,缺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一些人甚至因此产生了心理障,做出了极端行为,给自己、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危害。

二、五年制大专生德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五年制大专生的平均年龄为15、6岁左右,普遍年龄较小,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其道德认知和道德习惯正处于一个逐步形成的时期,在沟通交流、接人待物、自主学习和处理事务等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这说明五年制大专生在中小学时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准备升学考试,忽略了道德认知和实践方面的学习,不会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里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家庭环境方面因素影响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成功与否不仅仅关系到青少年优良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还是每个人的人生的起点和基础,它涉及到人生的各个领域,有终身性的特点。作为父母,无论其文化水平或素质的高低,都应明确教育子女是权利更是责任的观念。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部分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目标或愿强加到子女身上,对孩子抱有很大期,一旦其学业成绩没有达到家长所预设的目标,轻者受到言语上的训斥,重者则会遭致拳脚相加,使孩子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抑制了其自身的个性发展,甚至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部分家长对于子女过分溺,这种溺表现为对子女的各类要求一味的迁就,却忽视了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人处世的方式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致使子女自小就养成唯我独尊、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部分家长自身道德水平不高,但没有意识到这样将会对子女带来不良影响,发挥不出正面积极向上的榜样作用。

3.学校的教育引导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校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道德理论、培养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在五年制大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在德育工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轻视德育。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将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意识;(2)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缺乏实效性,对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的方式方法明显滞后,跟不上当前社会发展趋势;(3)教师队伍自身道德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根本起不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正面引导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是学校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4.社会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其对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五年制大专学生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着“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不断涌入,部分报纸、杂志、站等媒体受到利益驱使不良信息,制造了大量的“垃圾文化”,个别社会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不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因素,都会对学生身心的健康、价值观和道德素质的养成带来不利影响,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巨大落差,可能会导致青年学生失去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信心。

三、加强五年制大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1.五年制大专学生加强和改进自身的自我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其相应的德育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辨别何为美丑、真伪和善恶。学生逐步培养出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监督自己的能力﹐学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我教育的方法进行学习、生活等活动。通过自我教育,五年制大专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道德理论知识,根据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更新评价自我的标准,积极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促进自身未来的多元化发展。

2.进一步提高五年制大专生的家庭教育的水平

作为家长,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认识到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从当前社会发展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更新自己的家教理念,进一步优化家庭环境。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转变评价子女的标准,从孩子童年时期开始,有意识培养他们独立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度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品行端正,给子女展现一个具有高水准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形象,从而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准则传授给子女。

3.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职(高专)院校应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不仅仅只是教授其文化和专业知识,学生的道德素养更为重要。学校教育担负着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塑造高水准的道德素质的重任。因此,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道德教育功能,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高雅、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将各类课外德育活动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提高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4.构建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

第3篇

【关键词】适应性;五年制高职;新生

经历了中考的紧张氛围以后,进入职业学校的莘莘学子纷纷都会有一种松懈的想法,而且大学和普通中学不同的教学方式,更让本来就松懈的大学生感觉到无所事事和空虚。另外第一次远离了父母,没有了家长的督促,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许多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奋斗的目标,不知该如何度过职校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下,一年级新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适应极大地妨碍着职校新生的学习和成才。因此,尽快帮助新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科学定位,在心态上及时做出调整,顺利渡过困惑时期以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大一辅导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五年制高职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难以适应生活新环境而紧张焦虑

职校校园环境对新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从相对单纯、熟悉、优越的环境进入到复杂、陌生、艰苦的环境里,周围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以前都是没有过住宿的经历。住在家里时,不少人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起居由父母安排,凡事不用自己操心;到了职业学校,现在是集体生活,住宿舍吃食堂,凡事都要靠自己安排、处理。有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同学就面临了许多困难。比如:不知道怎么整理自己的内务,不会洗衣服,不能合理计划的使用生活费,往往是“月初当富翁,月末当乞丐”,个人卫生搞得一团糟,对室友和老师的依赖特别大等等。开学之初我班有不少家长打电话关心自己小孩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其中有一位学生的家长更是每周到学校里来给小孩洗衣服,这样的溺爱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更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2.学习上不适应,缺乏主动性

学生在初中时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到了五年制高职,教学模式由初中时的以教师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没有了老师日复一日从早到晚的逼着学习,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和唠叨,很多同学存在不知道该怎么学习的困惑。时间久了,学习兴趣骤降,甚至有个别同学认为读大专就是混日子,反正也学不到东西,由此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具体表现为:上课习惯了初中老师的那种“填鸭式”教育模式,不知道自己主动记笔记,课后再加上职业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导致他们完成作业后就不知道要做什么。这又会引发一系列的违纪行为的发生,例如:上自习课的时候玩手机,看小说等,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3.严格管理不适导致压抑烦躁

我们学校是半封闭式管理,相对来讲管理算是比较严格的。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约束,就是限制,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有所放弃、有所接受;意味着你想做的事可能偏偏不让做,而不想做的事又必须去做。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家受父母宠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愈来愈强,自我约束力愈来愈弱。对于同居一室的大学集体生活感到不自在;对于严格的校规感觉到内心受到压抑,甚至非常烦躁,对职校学习生活产生抵触情绪。有不少同学在周记里都写到学校的管理太严、宿舍卫生的打扫很苦很累等,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4.人际交往不适导致孤独寂寞

刚刚跨入五年制高职的新生,年龄小,阅历浅,思想单纯,心理不成熟,对自己、他人、社会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另外,由于生理原因,情绪不稳定,顺时高涨,甚至狂妄;逆时低落,往往迁怒于他人,很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在家父母亲的呵护和生活上的娇生惯养,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心理上难以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当在学习、生活中和他人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感情挫伤时,便不知所措,难有主张,更不知找人谈心宣泄,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产生失落感,内心感到孤独寂寞。

5.有极少部分学生早恋,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新生进入高职学校后,环境的变化,父母不在身边约束自己,课业又很轻松,再加上生理发育的原因,导致有些学生过早的出现恋爱的情况。我班上有一位女生,短短的一个月内连续换了两个男朋友,在同学之中造成了很差的影响,不少同学甚至嗤之以鼻。事情发生后,我主动找到这位女生谈心,并没有直接痛斥她的行为,而是心平气和的跟她谈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聊聊她的家庭情况等。结果我发现这位女孩子有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从小的父母离异让她对这个家庭失去了该有的眷恋,她不愿意回家,开学两个月以来甚至只回了一次家。回到家也是不断跟父亲发生争执。内心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她,就特别渴望从其他人那里得到温暖。这时当有男孩子对她很好时,就很容易陷入而造成早恋。发现这个情况后,我通过号召班委、宿舍同学,给她营造了一个团结温暖的集体生活环境,让她从大家这儿都能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慢慢的劝导下,这位女生便不再发生这种早恋行径了。

二、对五年制高职新生的教育对策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出现暂时的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自责、自恼。为防微杜渐,及时解决高职新生的上述问题,使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适时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困惑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我们作为五年制高职一年级的辅导员应该如何针对新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学习引导教育

在职业学校里,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问题。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新生将来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习引导教育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定位。大学学习是为自己未来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而准备。学生要珍惜学习机会,做到学习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朝着预期的目标,循序渐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才。第二,教育新生明确学习主体的角色转变。高职学校的学习主体就是学生本人,要变初中阶段的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寻求教育,即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第三,帮助新生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适应五年制高职的学习特点。第四,帮助新生学会科学地运筹时间。高职学生自由时间较多,因此要善于制定合理的学习、文化娱乐、上网、体育锻炼及社会实践计划,做到有条有理,劳逸结合。第五,帮助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中的各种文献资料,学会自我解惑,充实提高自己。

为此,我利用周三的政治学习课、晚自习课的时间,从平时的引导到主题班会的开设,都以此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高职学校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督促学生加强自己的修养,制定远期和近期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职业生涯教育

高职阶段是学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很多同学在进入学校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甚至觉得初中很辛苦进入大学了该好好享受享受了,感觉到高职学习的轻松之后就干脆开始混日子了。所以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关注新生成长,帮助其进行几年大学生活规划和人生职业规划。高职新生教育在社会化方面主要是让新生明确社会角色意识,承担起肩负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尽快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应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我校早在军训结束时就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请相关的专业科老师向学生介绍专业知识,让同学们更深的了解所学的专业信息,把握专业的动向,熟知专业的岗位需求。

3.新生心理辅导

“心病还得心药医”。有了心理问题,学生可能会找心理咨询师宣泄、倾诉。我校历来重视学生的心理情况,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专业的老师运用心理学技巧帮助学生发掘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矛盾,达到心理健康。同时学生自身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和释放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4.安全教育

近几年各处报到的大学生安全事故很多,比如溺水和火灾。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还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及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

5.恋爱观教育

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值青少年之时,身体发育日趋成熟,精力旺盛,热情洋溢,因而产生对爱情的渴慕、向往和追求是很自然的。但每一个学生在未步入爱情这座殿堂之前,必须对爱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树立起科学的恋爱观,正确对待恋爱问题。大一新生年龄普遍较小,对恋爱充满好奇又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念,在这个时期陷入恋爱中,必定会牵扯过多精力,影响学习。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疏导,利用主题班会等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6.和每个学生单独做一次深入的谈心

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但有些辅导员找学生谈心的对象比较单一,倾向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些特困生以及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另外一部分平时默默无闻,不显山露水的同学,思想政治工作容易出现盲点。因此,在和学生谈心时,对于对象的选择上应先找那些平时和自己接触机会少的学生,场所不安排在办公室,可以在校园散步,或者共进晚餐,总之气氛比较宽松,用半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保证和每个学生单独做一次深入的谈话。谈话的结果是掌握了每一个同学的近期思想状况,也让每个同学感受到了辅导员的关爱,他们的许多困惑和问题得到了及时指点,班级的凝聚力、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以及感情都得到了加深。辅导员和每一个学生单独做一次深入的谈心除了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这种方式还能传达给学生一种积极的期望,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受到老师特殊关爱的,因而也就更加努力向上,可谓一举多得。

7.策划好每一次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便于集中把握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一年级新生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多数新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普遍有迷惘和失落感。新生辅导员要因势利导,就这些问题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及时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的目的,合理规划大学生涯。

第4篇

【关键词】年级教育目标;心理拓展训练;求职信

五年制高职学生有其特殊性:既不同于三年制中专生、职高生、普高生;又区别于通过了高考的大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与三年制中专生、职高生、普高生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都由初中升学,心理、生理特点有很大相似性。五年高职学生学习压力、紧张程度介于中专生、职高生与普高生之间。相较于通过了高考的大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要小3-4岁,心理、生理都明显稚嫩的多。

从纵向的时间上分析,高职五年的班级教育目标各有侧重。

一年级是适应期:班主任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校园、适应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式,更重的是指导他们转变心态,树立专业意识、信心。

二年级是成长期:班主任要紧抓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这一点至关重要,是五年高职生的优势所在:相较于中专生拥有更深厚的理论基础;相较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更早,拥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如果高职生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就刚好相反,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实践操作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基础弱于大学生。

三年级是过渡期:在不放松学习的前提下,要帮助他们完成高中阶段到大专阶段的转变。加强班委会的职能,班级管理的重心由班主任指导逐渐过渡到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心态由少年向青年过渡。并且三年级的班级教育还要比以往更强调学生的人格塑造。

四年级是准备拓展期:班主任在强化班级学习专业技能氛围、帮助学生转变心态的同时,要向学生系统的介绍本专业的行业现状、地区现状,指导学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的团队进行主题实践项目。让学生把学习到专业技能整合起来,在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中检验不足之处加以弥补。

五年级是实习期: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学生要进入单位实习。班主任要在这一阶段走访实习单位,疏导学生的思想、心理:校园到社会的反差比初中到高职的反差更大,学生内心的迷茫、冲突爆发的更激烈。结束实习,回到校园后,班主任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指导他们总结经验、弥补技能上的不足。毕业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班主任还需要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撰写求职信,为将来的人生踏实的走好高职阶段的最后一步。

从横向的班级教育内容、方式看,需要紧密结合各个教育目标。

新生入学伊始,班主任通过观察、座谈、周记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初中的学习基础。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整班范围对比高职与初中学习的差异、灌输主动学习的观念,传授同学之间互动学习的方法。班主任还需要初步介绍本班的专业及相关要求。

在恰当的阶段班主任的工作重点需要向学生的品质培养、人格塑造方面倾斜。先成人,再成才。少年向青年的转折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班级管理不能始终事无巨细班主任亲历亲为,而是要逐步的、由小到大的“放手”。最终要达到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完成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灌输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领受任务——班委会小范围讨论——全班讨论,集思广益——形成行动方案——评估可能的执行效果——分成若干小团队分头行动——任务完成——全班反思、总结。

达到这样较理想的教育效果是困难的,需要做大量的引导工作。班主任可以跟心理健康辅导员合作,以拓展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以“大风吹”的方式——十人抢坐九张椅子的游戏——培养学生在陌生环境迅速打开局面的能力;交流能力可以用“合作涂鸦”的方式培养——两名以上、七名以下的学生在七分格内随意画上线条,再依次在别人的线条上画线条,最终完成七幅图案,相互交流、诉说自己对每一幅图案的理解等。班主任还要通过演讲、征文、黑板报、个人小报、观看电影、班级讨论、踏青郊游等方式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如:以《饥饿的苏丹》、《秃鹰与女孩》等图片为主题进行班级演讲、征文,使学生树立节约、珍爱生命的观念;以观看、引导讨论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树立学生保卫和平、反对战争、用恰当的方式解决纷争的观念;观看、学唱MTV《刘欢—重头再来》、《破产千万富翁高逸峰》的方式树立学生坚忍不拔的意识;以踏青郊游的方式树立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等。

学生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介绍本专业的行业现状、地区现状。不能读死书,与现实脱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现状紧密联系,为实习、就业打牢基础,并且对撰写求职信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第5篇

每年的8月份新生进校军训就开始了,在军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晕厥的现象,很多人都以为是中暑,其实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个阶段生理特点,血压低,脑供血不足,加上刚刚离开家庭等等心理因素引起的。今年同样出现很多新生晕厥现象,第一天开始就晕倒16个新生,面色苍白,出汗。检查血压多为50-45/45-40mmhg,心率在95--120之间,一个有感冒,两个有拉肚子。晕倒以后,就地放平,抬高下肢,很快就清醒过来,再给与糖盐水口服,基本上可以缓解过来,但精神不佳。感冒、拉肚子给与相应的药物治疗,一般都要1--2天以后才会全部好转。

首先是心脏的发育: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有两个猛长时期。第一次在出生后两周内,第二次在青春期。要到30~40岁,心脏大小才固定下来。青春期心脏功能和成人有差距,成人每搏输出量是60~70毫升,一个12岁的少年,平均只有41毫升,每搏输出量只有成年人的2/3。青春期的脉搏次数也有特点。年龄越小,心跳越快,脉搏次数也越多。这是由于年龄小,脑、神经还不健全,兴奋性大;还由于心脏的每搏输出量较少,而全身的需要量大,只能增快心跳次数来补偿。心跳过快,容易疲劳,耐久力差。现在学校大多数只注意教学质量,很少关注体能锻炼,来我校就读的新生很多都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应注意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使心脏肌肉发达,收缩力增强,增加每搏的输出量。由于人体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年龄越小,血管发育超过心脏发育的程度越大,血管内的阻力越小。所以少年的血压比成年人低,而且年龄越小血压越低。青春期以后,心脏发育超过血管的发育,加之内分泌的影响,血压也随之升高。我校五年制大专新生正好在青春期初期阶段(14―16岁),这个阶段,通常血压在60-50/50-40mmhg左右,在军训过程中,如果长时间站立不动,心脏搏动兴奋性会下降,血压下降,头部处在身体最高位置,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发生晕厥。那么根据以上的特点我们在军训过程中,对新生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后达到防止发生晕厥的效果,新生军训第二天晕倒两个,以后就不在出现,第二批新生进校再没有发生晕厥现象。

在新生进校以后指导新生要做到以下要求:

1.要保证吃好:不能空腹参加军训,吃好三餐,多喝汤,以保证军训过程中足够的能量,汤可以增加无机盐含量,补充流汗中丢失的盐份,保持血容量。

2.在军训开始之前适当跑步运动,增加心脏的泵血功能。

3.教官军训过程中,要让学生静动相结合,避免长时间站立,45分钟以后休息10分钟,让学生喝水自由活动一下。

4.班主任、教练、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在新环境产生的不适应感。

5.建议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使心脏肌肉发达,收缩力增强,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6篇

一、成立避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

1、避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指挥长:略

副指挥长:略

A1区现场指挥:略

A2区现场指挥:略

B区现场指挥:略

成员:各部门党政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

避震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值班室设在学院保卫处,避震应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行政干部和教职工轮流参与值班。

2、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研究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周密的疏散路线和方式。

(2)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师生进行地震灾害的自救和逃生训练,提高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3)不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措施中的疏散路线和方式组织师生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促进社会安定。

3、领导小组下设机构及工作职责

(1)避震应急指挥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略

成员:略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协调各小组工作;

②下达领导小组指令;

③汇集各组信息资料;

④收集上级组织的指令,上报数据资料。

(2)疏散组:

组长:略

成员:校区指挥、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宿舍管理员、巡逻员

楼幢负责人:

学生宿舍总负责人:略。各楼幢负责人:适时值班宿舍管理员。成员:学生会宿管部干部

实训楼负责人:略。成员:实训中心教师

图书馆负责人:略。成员:图书馆管理员

学生食堂负责人:略。成员:食堂工作人员

科苑宾馆负责人:略。成员:宾馆工作人员

A1区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中专部A2区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中专部B区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B区经管系教学楼负责人:略。成员:适时上课教师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确定疏散场地和路线;

②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图书馆、实训楼、教学楼等场所的管理员和适时当班、上课教职工是该楼幢应急疏散的第一指挥人员。第一时间打开所有应急通道,第一时间向本楼幢人员地震警报,第一时间向本楼幢人员疏散指令并指导进行疏散。

③迅速组织学生、教职工按照疏散路线到学校的空旷场地;

疏散方案:

在疏散撤离时给学生讲清楚,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或学生干部的带领下,全体同学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地撤离。

疏散要求:

①做到不惊慌、采取就近避险。

②必须按下述指定行走线路疏散,下楼时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

③学生疏散时要听从指挥,严禁乱跑乱挤。

④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⑤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⑥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⑦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⑧到达集中地后要蹲下或坐下,以班级、系部或楼幢为单位相对集中,立即清点人数,并向疏散小组领导报告。

(3)医疗救护组:

组长:略

成员:略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准备充足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②根据指挥部命令,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③根据灾情情况,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重伤员;

④防止和控制疫情的发生、蔓延,加强水源管理;

(4)治安保卫组:

组长:略

成员:保卫处人员、全体保安、安全员、学生会保卫部干部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制定社会治安保卫措施的应急实施方案;

②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器材;

③地震灾害发生后,指挥保安做好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

④维护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⑤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清除产生次生灾害的隐患。

(5)抢险救灾组

组长:略

成员:总务处人员、教师党员、教工团员

工作任务及职责:

立即集结人员和器材,根据指挥部命令开展抢险救灾。

①抢救被埋压人员;

②及时运送重伤员和调配救灾物资;

③抢修主要设施,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6)防震减灾宣传组:

组长:略

成员:宣传部人员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通知学校电工根据情况实行停电、关气。

②通知指挥部、抢险救护组、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快速赶赴突发事件地点按制定的措施抢险施救,展开工作。

③通知119、110、120快速到场施救,派出人员引导专业抢险救护队快速到达突发事件现场。

④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指挥长的指示迅速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及领导,保持与上级的联络,同时派出人员跟随指挥长传达相关指令,保持通信联络畅通。

⑤负责向社会媒体事件相关信息。

(7)隐患排查整治组

组长:略

成员:略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开展学生宿舍、职工宿舍的安全隐患排查并整改;

②开展水、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并整改;

③A1区教工15幢、金江2幢临时住宿人员限期调出。

(8)后勤保障组

组长:略

成员:总务处、后勤公司人员

工作任务及职责:

①保障生活用水、吃饭;

②准备应急物资(手电筒、喊话器、警用口哨、安全帽、雨衣、水胶鞋、地震帐篷)

③提供临时厕所。

(9)建立院级应急分队和系部应急小分队。

应急分队受避震指挥长直接指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解决震后交通、救援、生活用水、吃饭、临时住所等问题。

院级应急分队180人(行办1人、党办1人、组织人事处1人、宣传部1人、招生就业处2人、学保团5人、总务处1人、教务处3人、实训中心5人、图书信息中心3人、继续教育部2人、后勤公司150人)

系部小分队150人(建筑工程系20人、现代制造系20人、经济贸易管理系20人、人文社科系20人、中专部20人、自动控制系15人、电子信息系15人、生物化工系15人、五年制5人)

3、疏散路线:按从下到上,从近到远,先学生后老师(包括管理员),先群众后党员干部顺序进行疏散

⑴A1区:长江一幢、二幢、三幢、四幢、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实训大楼、教工宿舍、科苑宾馆全部人员疏散到A1区足球场。

⑵A2区: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楼、学生食堂、职工宿舍全部人员疏散到A2区旗台前球场。

(3)B区:金江一、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幢宿舍、经管系教学楼、中专部教学楼、学生食堂、职工宿舍全部人员疏散到B区篮球场。

二、临震应急行动(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本校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供电输电、机房等重要设施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强化广大师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措施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四、震后应急行动

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应立即赶赴岗位,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一)紧急避震(地震发生后,学校内如何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听到警报(哨声或呼喊声)后由组织者尽快组织学生就近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A)上课(自习)时间:

①在教室内的学生,应迅速抱头或头顶书包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低,躲到桌边或内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要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不要靠近窗口、外墙。坐在最靠近门的同学,应首先把教室门打开。

②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③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B)下课时间:

①在走廊过道的同学,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蹲下或卧倒,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②在教学楼外的同学,应迅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双手抱头,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可直接在球场中央蹲下、双手抱头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C)就餐时间:

在食堂就餐时,当感觉地震来临时,大家尽可能蹲到餐桌椅边或靠墙角蹲下,切勿站到餐厅中央。餐厅在一层的话,提倡直接迅速有序跑出,到空旷的地方避震。

(D)就寝时间:

一般在宿舍就寝时大多是22:40之后,如果此时发生地震,在感觉上下颠簸时,住在靠门的同学,首先要负责把门打开,住在上铺的同学,应立即下来,随后马上钻到床底下,也可以蹲立在内墙角边,切忌钻到衣橱里或站在宿舍中央,也不要急着冲出宿舍楼,千万不要跳楼,保持镇静,等到地面震动平息后(1分钟内),再有秩序的快速沿楼梯疏散到避震场所。

2、指挥人员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3、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二)紧急疏散。距发生地震约1分钟后组织疏散。指挥信号为一声长哨,代表主震结束,同学们进行疏散。

当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的余震发生,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预定的安全地点集中躲避余震。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并配合以喊话器。宿舍管理老师及时打开所有通道,学生沿大楼通道、楼梯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集中避震

到达运动场预定地点后,要有秩序地集中在运动场中心地带,教师要组织学生立即蹲下,双手抱头保护头部。

人文社科系、自动控制系、生物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五年制大专以系部为单位清点人数;经贸系、制造系、建筑系以专业为单位清点人数;中专部以年级为单位清点人数,并向各校区指挥负责人报告。

第7篇

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许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民办职业教育确实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如北京、上海、西安、苏州等地。那么,在民办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的内地,它们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就这一,笔者对某职教城的一所民办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该学校是该职教城中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在1993年建校时,只有租借的几间教室,在短短的12年间,到如今已占地500多亩,学生14000多人,教职工370多人,其发展非常迅速。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该校的青年教师。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教师在学校之中处于中层地位,他们对于学校的评价比学校领导和学生要更为客观和理性。二是青年教师构成该校的教师主体。该学校的教师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老教授,他们是学校高薪聘请来的,一般是其他普通高校退休后的老教师,他们拿的是课时工资,上课来,下课去,只需关注自己的专业课堂,对学校的深度体会更少一些。另一类就是近几年来招聘来的青年教师,他们构成学校的教师主体,占学校教师的80%以上,他们的工资结构是基本工资+课时工资,而且需要在学校坐班,生活也在学校内,思想比较自由,敏感,活跃,与学生和校内生活都有亲密的接触,因而他们的观点更为真实。但采访后的结果却令人担忧。尽管如此,他们的观点可能并不典型,而笔者之所以把它付之成文,也和大多数的教师一样,希望各民办教育者能够发现问题,走得更好。

一、被异化的办学宗旨

无可否认,有许多民办教育者是真心诚意的出于自己的教育理想,致力于教育的发展而举办教育的。他们把创办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以实现自己的教育抱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但其中也不乏有些创办者只是把教育仅仅当作,当作一种赢利的投资手段,当作“创收”的工具。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教育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但由于“合理”二字太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使许多人把这视为有机可乘。因而“利润”在他们的心目中更重于“教育效果”、“教育质量”。一位教师说“我们教学部的部长曾在教师会议上明确地说,我们的目的就是创收,让我们身在其中的老师也很感吃惊。”办学的目的如果只在于创收,那么学生的地位何在?教师的地位何在呢?在这一实质宗旨引导下,就很能理解学校一些看似奇怪的做法了。

(一)招生大战

一个企业要“创收”,它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一个学校要创收,学生就是产品。但他们之间有一点区别就是,企业的产品必须要推向市场后才能取得回报,而学校则是只要招进学生就有利益。因而学生是多多益善了,至于学生的规模与学校资源的承受能力是否相适应,那似乎不是办学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何争取“更多的学生”就成为民办职业学校的重要目标。招生就成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招生的手段方式非常丰富。无疑对民办职业教育而言,“没有生源,就没有学费;没有学费,就没有经费;没有经费就办不了学”[1]。特别是对刚起步的学校而言他们不仅要赢利更需要资金积累,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争取生源确实是民办教育生存的必然之道,因而围绕招生的各项竞争就民办职业学校及其举办者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对教师、家长、学生而言却并不如此。

在学校强大的宣传攻势之下,家长和学生的选择难免被误导。为了吸引学生、家长的眼光,学校的宣传难免有美化之嫌。如就该学校而言,学校的网站上有这样一段描述:(校园)离市中心40分钟的车程,校园按功能建有: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影剧院、专家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机中心、实验室、图书馆、室内场、学术报告厅、旱冰场。而实际上,这些名称和实际的功能是有差距的。如所谓的图书馆其实就只有两间平房,里面的藏书,据一位老师说:“我只要十几分钟就可以了解大概了”。而学校不顾实际承受能力的大量招生,也使校内资源极度紧张,学生到校后不能享受到充分的机会,那么学习效果也就很难保证了。就以该学校为例,学生数和教职工的比例就接近40/1,一般学校而言学校内教师和职工的比例是1/1,如此,则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就高达80/1。一个教师平均带生量为80人,这很难设想能够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

对教师来说,学校为了招收尽量多的学生,那么教师必然也要被纳入招生计划之中了。学校每年都要给一些教师分配招生任务,因而每个新老师都有招生的经历。而且招生名额还和老师的工资、奖金直接挂钩,这给老师们以很大的压力。很多老师反映这种硬性的招生指标让他们觉得很痛苦。

(二)收费混乱

无论是招生,还是宣传攻势的开展,无益对民办职业学校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这些费用其实都间接地转嫁到了学生的费用中。成本的回收以及一定的赢利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发展的可能。对于民办学校而言,学费是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2]。因而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学费可能会略高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就该校而言,学生的学费平均在5000-6000左右,当然有些专业,如航空班,据说一年的学费是一万多(不包括住宿)。在这并不低的学费收取外,学校每年还要收“1200”的代管费。据采访的教师说“我们也解释不清,代管费的具体含义和用途”。学校对学生的家长说是代为管理的费用,如果没有花费是会全额退回的。但学校有什么权利,为学生代为管理费用呢?而老师们说,实际上也从没有退回去过的,理由看起来是很合理的。如学校会经常开设一些“课外课”,如“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口语培训”,“驾驶”等课程。其中有些课程其实作为对学生的培养而言,完全是应该纳入正式课程之内的,但它却被抽离出来,单独以培训课的额外方式进行。上这些课学生不必拿现金交培训费,但却并不是免费的,费用就完全从代管费里扣除。而且扣除的多少完全是由学校说了算,学生是并不知情的,有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这些课都是免费的。而实际上这些课的效果却并不满意,因为开设的时间很短,而学校的重点是“收钱”,所以也只是重在形式,至于结果都不会怎么过问的。

二、教师的生存困境

许多教师都埋怨,学校的管理不人性,对教师过于苛严。用一位教师的话说“学校要在学生身上创收,同样也在教师身上创收,特别是对我们这样的新老师”。

教师不是被当作有个性,创造性和思想自由的活动者,而是被视为在流水线上工作的雇工一样,管理程序僵化。教师们都说“正常的上下班,以及合理的加班他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令老师们感到难受的是,老师的课堂总会被处于监视之下,如学校领导的突然监堂,甚至采用了监控器。学校的目的是要老师负责任,但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师的极不信任。而实际上老师在一种不信任的监控下,是不会有任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位教师说:“当我和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交流,互动教学中,突然会意识到背后有一双眼睛正在窥视,就失去了所有的热情,我的教学也只能死板的按部就班了”。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在这种监控下都失去了活力。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一点自由的权利。一位刚辞职准备离校的女教师谈到她离校的原因。“我真的是太失望了,教师完全被视为你拿了工资就应该毫无尊严地为我服务的对象。”事件其实很简单,这位教师上课时准许了一位学生的请假。学生请假的理由是上厕所,但实际上这个学生却趁机到商店买东西吃了。而正巧被该系系主任碰到。该系主任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却跑进了这位教师的课堂,打断了上课,并在全班学生的注视下,对该教师进行指责“你作为一个老师有什么权利准学生的假?”

在这种不信任、不尊重的氛围下,教师的待遇却并不理想。该校青年教师的工资一般在1100-1500左右。除了工资,学校没有提供任何其他奖励和津贴。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拖欠现象,比如该校2005年1月份的工资是分年前、年后两次支付的。2月份的工资本该月初支付,却到月末的时候才领到。虽然现象不是很严重,但由于教师们工资本来不高,一拖欠许多教师就感到困窘了。

而且教师普遍感到自己没有空间。学校虽然也提供了一些进修培训的机会,但一切费用都需自理,学校没有任何形式的补助。就连教师们进校后的上岗培训费用都是从工资中扣除的。学校和某大学联合举办研修班,每个月的费用是600元。老师们说,其实大家都挺想参加,但费用实在太高,扣除了学费之后,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了。因而表面上看来,学校为教师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有提供,所以,许多教师认为长期呆在学校没有大的发展前途。

这样一来,许多青年教师都抱着满腔热情而来,最终却在沉闷的空气中伤心而去。因而教师的流动性是很大的,该校基础部的新老师,一学期下来就流走了一半。一位教师说“因为教师的流动性太大,课程的安排也随时更换,她上学期一学期就领了好几份课程表。”

三、学生的效果无从保证

学校在“降低成本、增强效益”的理念下,在许多方面都只注重形式,内在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何堪呢?而且学校最近又采取了一项降低成本的新措施,即大班教学。基础课程都会成大班上课,每个班都在一百人以上,有些班甚至超过140人。大量的招生远远超出学校资源所能承载的能力,教学资源也很紧张,教师宿舍都安排在了校外暂时租借的住房中。

教师在学校僵化的管理下,也没有教学热情,只是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教师的不稳定性,经常导致教学的不稳定性,学生不得不在一学期内适应几个教师的教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也非常有限,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都很难保证,那么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就更不能顾及了。

而对于学生来说,因为学生的来源非常广,素质也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学校、教师能给予他们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就该学校来说,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五种就读方式:一类是初中为起点的学生,他们有两种入读方式,一是中专,二是“2+2”方式,也即五年制大专,前两年学习高中课程,然后参加成人高考,通过后即可转入本校的大专班学习2年,最后实习1年毕业。二类是高中为起点的学生。他们有三种入读方式:一是大专,只要有高中毕业证即可,二是本科B类,所收学生为高考分数线高于专科分数线低于本科分数线的。三是本科A类,为达到本科分数线而落榜的学生。由此可见,学校其实是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于一身,学生非常复杂。但大部分学生都是原来在中学成绩、素质不怎么好的学生。而且老师们普遍反映这些学生的内心都是比较自卑的,但他们同时又是调皮,放任的。他们倾向于以一种破坏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力量。有这样一件事,该校辅导员的工资是和他们的绩效相联系的,而这绩效中就包括学生的纪律、卫生、流失率等。有一次由于学生对辅导员有意见,他们采取的方式不是沟通、交流,以正常的渠道申诉自己的权利,而是采取了一种消极怠工的方式,即那一个月,全班学生都拒绝做清洁,致使那名辅导员该月的工资全被扣除。对待学习他们也大致表现为这种倾向,当他们发现学校的情况和自己的想象有差距时,他们不是积极的去改造,而是放弃,放弃学习,放弃自己。没有学校、教师及时的鼓励、帮助,再加上自己的消极放弃,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想象是很不理想的,并且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即,学校由于大量的招生,而不能使学生获得期望的学习效果,学生从而产生对学校的不满,他们把这种不满转移到自己的学习中,以对抗教师,对抗学习来对抗学校。学生本来素质的不足,加上把对学校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对教师的课堂上,因而更无心学习。教师在学校的管理下本来教学热情不足,学生的不认真学习甚至敌对使他们对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失去信心。如此学生更不能获得满意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更增加对学校、对教师的不满。

结语

民办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力量被大力提倡,起发展与强大公立学校系统相比确实具有自身的困难,特别是在经费的上。但这是否就能成为降低教学质量标准的理由呢?如果这些内部的问题处理不好,最终会学校的进一步的发展的,只有内涵的扩延和良好的内部运行系统才能赢得长期有效的发展。因而各民办职业学校如何来面对来自内、外的压力,解决好自身发展的内部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赢得的最终认同,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第8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

一、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构建“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应用”逐层递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一)社会需求分析,形成职业岗位调研报告

通过对常州市财政局会计处、农业银行、金蝶财务软件有限公司、天越会计师事务所、金鹰嘉宏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华鼎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中信证券、华才劳务派遣公司、江苏理工学院等二十余家单位进行调研,掌握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与评价,明确会计专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调研以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电话调查、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因资本实力不够雄厚、经营规模小、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等因素,往往倾向于招聘大专学历层次毕业生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因此,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受到中小企业的普遍欢迎。2.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出纳、核算、记账、主管会计、资金管理、内部审计、仓库核算及各大事务所的助理工作人员岗位。

(二)职业分析,进行工作分析和专项能力分析

借鉴加拿大能力本位的CBE理论和DACUM方法,参照财政部颁发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职业资格鉴定等相关部门制订的上岗资格和技能等级要求,完成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

(三)形成目标,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题组在对会计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开发,构建了“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应用”逐层递进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如图1)。该课程体系环环相扣,以实践为导向,突出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特色,按照“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应用”这三个阶段层层递进,逐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突出职业岗位操作技能。

高职会计专业“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应用”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体现“新”“实”“优”三大特点。“新”是指课程设置及时跟踪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精神服务。“实”是指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理论的应用,强调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优”是指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课程设置,淡化课程的学科体系。

图1 高职会计专业“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应用”课程体系示意图

“基本素质”模块由“基础课程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三个子模块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职业态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其中,“基础课程学习”子模块主要学习与职业素养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子模块将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基础业务处理进行结合,推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在“基础会计”中增加原始凭证的识别和填制,将会计原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同时增加会计电算化的上机练习,让学生初步接触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为下一轮学习财务会计及财会综合实训夯实基础。在原有金蝶财务软件教学资源基础之上进行用友T3软件的教学,保证技能大赛中反映的行业最新要求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得以普及;“基本技能训练”子模块根据技能大赛要求,在保证原有技能教学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调整了高职一、二年级技能教学项目的实施顺序和考核标准,如将珠算技术、点钞等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贯穿各个学期,点钞方法由单指单张增加到多指多张。调整数字录入课程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场地,由原来在机房的单一训练改为用技能大赛专用设备翰林提训练,并增加会计基本技能的实训课时。

“职业能力”模块由“会计岗位项目实训”和“会计应用技术实训”两个子模块构成,是最核心和最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块。其中,“会计岗位项目实训”子模块以岗位工作实践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依据企业会计实际岗位的设置开展岗位专项实训,如出纳核算岗位、往来核算岗位、投资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无形资产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岗位训练,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会计应用技术实训”子模块主要模拟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进行混岗实践,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企业会计工作循环,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相关理论的综合应用能力。ERP沙盘实训是模拟会计行业整体宏观环境,将学生分组,各组学生担任相应管理角色,训练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岗位应用”模块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一线的会计等相关岗位去体验工作、体验社会、体验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学生的实战演练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实行学校、系部两级管理,由学校招生就业办扎口,教务处、学工处、产培处等部门共同参与实习的宏观管理,系部对学生实习进行直接管理。建立由班主任、专业教师、校外实习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构成的实习辅导员管理队伍,与企业共同开展顶岗实习期间的培训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

二、在课堂层面探索项目教学的实施

职业技能大赛训练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思路,开辟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新路径。这里的课堂是广义的概念,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包括教室、工作室、校内外实验实训场地等。以项目导向的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工作,强调学习内容即工作内容,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多元智力理论表明,职业学校学生的形象思维突出,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接体验和构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项目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更适合会计岗位的细化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以“工作小组”学习方式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课程以工作结构为主线,将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坚持平衡原则划分工作小组,每组搭配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的学生,小组规模根据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确定,学生成为实施和完成项目的主体。项目教学一般按照“提出任务目标—制订目标计划—组织项目实施—项目总结评价”四个教学阶段进行。如成本核算岗位中的“成本费用核算”这一内容,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如图2),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自信心,又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图2 “成本费用核算”项目教学实施步骤示意图

(二)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职业能力”考评

项目课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打破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传统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教师结合企业会计岗位工作流程,细化会计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明确考核标准,分阶段进行考评,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工作完成、沟通交流、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处理和参与度等方面情况。

学校积极引入教师、学生、职教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形成多元考核主体。在考评过程中,教师注重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素质,更多地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年)[Z].2013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Z].200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