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6 02:1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单元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在初中化学预习环节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针对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初中生加强课前预习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加强课前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具备基本的了解,明确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学习的方向性,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预习效率。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初三学生学业压力大,各个学科的学习任务都比较繁重,每个学科分配的时间都极其有限,因而在预习环节需要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高价值的学习成果。引入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后,化学教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初三化学课堂的丰富性。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初中化学由于知识点烦琐,而课堂时间又极其有限,常常难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究其原因,教师将精力花费在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而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思路。引入思维导图后,教师将重要知识点放入图中,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进度,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讲解,能够有效节省时间,将多余时间用来进行发散教学。
2.利用思维导图生成课堂笔记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较多,学生通常会进行必要的课堂笔记,然而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堂笔记大多缺乏内在逻辑性,在后期复习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课堂笔记的规范性、实用性,通过向学生揭示知识结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课堂记录效率,提高学生课堂笔记的质量。
三、在初中化学复习环节加强思维导图的应用
如上文所述,化学学习既需要加强课前预习,也要重视课后复习。尤其对于初中化学,学生正处于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必须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清楚,不能存在盲区,而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应用思维导图无疑能极大地优化学生的复习效果,强化化学复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内容时,通过前期的教学,学生大致掌握了空气中的成分、氧气的制取等知识,但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理解地还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复习,消除知识盲区。在复习环节应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点置于图中,通过各种具有不同意义的符号和线条将其串联起来,能够清晰地看出彼此之间的联系。
四、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
1.提炼重点知识,构建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虽然知识点较为繁杂,但每个单元都有其主题,通常每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单元名称,围绕这个主题再提炼相关知识点,便是这个学习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依据此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炼每个学习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再将其有效组织在一起,便形成了涵盖性广的思维导图。
2.依据反向论证的思路设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力求多样性,传统的平行设计思路缺乏活力和创新力,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反向论证的思路设计思维导图,就是引导学生从结论出发,依次推断出满足该结论的相关条件。初中化学利用思维导图将每一个结论的推演过程进行逆向展示,学生只有摸清了该结论形成的来龙去脉,只有掌握了反向论证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掌握了教学内容的核心。
3.延伸教材内容,拓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构思和设计既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突出主题,又要注重延伸教材内容,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拓展,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善于结合课内外教学资源,从不同角度设计思维导图,利用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选择延伸内容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多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水的净化”内容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水在净化过程中液化、汽化等状态进行描述,与此同时,教师还在思维导图中融入了蒸馏水的制作流程,将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比对,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对水的净化过程及其要求认识得更加深刻。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应用思维导图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证明:思维导图遵循学生思维的基本规律,将教学内容划入思维导图中,依据学生思维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体现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当然,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郁磊.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11(08):63-64.
关键词学习难点;教学策略;教师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化学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要求有所下降,中考分值也由120分变为现行的100分,但学生反映学起来并不容易。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突破化学学习的重难点,是至关重要的。
现行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下册)》,总共12个单元。根据朱少祥老师[1]做的初中化学学习难点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上册中的第四单元,下册中的第九、十、十一单元的难点认同比例是最高的。从学生角度看,第四单元和第十单元分别是上册和下册的2个难度高峰,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2道“坎”,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2道“分水岭”。这四个学习难度较大的单元分别是:物质构成的奥秘、溶液、常见的酸和碱及盐化肥。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突破这些难点,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课时少、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让学生凭着学习兴趣主动突破学习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化学事物特殊的认知倾向,是学生力求认识化学事物、学习化学知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性活动[2]。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此时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最浓厚的,但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渐加深,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原子分子等微观概念时,常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难点,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要及时借鉴金玉奎老师[3]的做法,注重化学史的教育,尽可能地结合课本知识,介绍我国古代某些化学工艺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介绍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将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侯氏制碱等科学家的奋发学习和对科学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的事迹改编为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二、通过分散难点内容、总结内在规律、形成知识结构,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知识,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讲解元素符号,一下就出现了27种,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可以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可以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学习内容归纳成12个主题,分别是(1)仪器和操作规范;(2)元素符号和化学式;(3)化学方程式;(4)物质的结构;(5)物质的分类;(6)碳及其氧化物;(7)金属及活动顺序;(8)溶液和溶解度;(9)酸碱盐的性质;(10)各类物质的反应关系;(11)气体的制取;(12)化学计算。这12个主题中,相对容易的为(1)(2)(3)(5)(6)(7)(11),相对有难度的为(4)(8)(9)(10)(12)和上述分析的单元难点基本是一致的。对(2)(3)涉及的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容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启发和疏通。在讲解(11)气体的制取时,可以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在学习(9)中“酸的化学性质”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手为模型,将左手掌比做是酸,大拇指为酸碱指示剂,食指为活泼金属,中指为金属氧化物,大拇指触到手心就会“变色”,食指触到手掌心就会“冒气”,通过这样的“物化”加强酸的通性的记忆,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可将右手掌比做是碱,做类似的模型,并于左手掌进行类比;在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性质”后,可将新增的知识点补充到无名指和小指上,这样伸出你的双手就可以了解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一目了然,新奇好玩,又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对(12)化学计算,似乎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不管会不会,一看是计算题,头皮就发麻,逃避思想就产生了,随之无从下手,最终不分析题目,胡子眉毛一把抓,乱做一气。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分析意识进行培养;对于平时题目中见到的单一物质,要求写出化学式并分析其组成与结构,对于题目中见到的化学反应,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不纯的物质,则应分析其内部的组成关系,主要物质和杂质是什么,长期以往,自然地就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首先从心理上不那么害怕计算了,头脑清楚了,感觉也就清晰了,所谓的难点也就不难了。
最后要强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爱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力量,必须把热爱学生的情感,期待的信念,积极的评价,准确地传递给他们,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并将此转化为能够克服困难好好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少祥化学教育2011,(10);19-21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措施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实验的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将化学原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除此之外,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这种态度应用到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中,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安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化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化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化学实验将化学原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地理解化学原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情境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化学实验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学生将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或工作上,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有利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采用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时候,为了向学生解释原子的构成、元素以及离子,教师可以利用常见的实验――“常见水果生电能力研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水果生电的原因,水果中哪种物质可以生电,然后让学生带自己认为生电能力最强的水果到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实验。研究发现:橙子的生电效果比苹果好,而新鲜度高的苹果比新鲜度低的苹果生电能力强。实验表明:水果的口感越酸、新鲜度越高,生电的效率就越高。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真正完成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
与其他学科不同,化学是一门实践型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有限,化学实验难以充分展开,化学原理晦涩难弄,不通过较多的化学实验和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原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科学应用化学实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日常生活与化学实验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兴趣,不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第九单元“酸和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往学习过的化学元素,如“H2SO4、H2CO3、H2SiO3、HClO、HNO3”等酸性物质,“NaOH、Ba(OH)2、Ca(OH)2、KOH”等碱性物质,在开始这一单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发给每一个学生两张PH试纸,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相应的石蕊试液,让每一个学生分别将石蕊试液滴到试纸上,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会发现试纸会变成红色和蓝色。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相同的试纸为什么会变成不一样的颜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石蕊试液的元素构成,分别分析遇碱和遇酸的时候石蕊试液会变成的颜色。通过分析,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疑问。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课堂教育教学已经与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这种直观的情景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化学课堂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需求。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完成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中一部分实验难以开展,如设备贵重、要求高、爆炸、毒性以及易出现错误的化学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化学实验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通过视频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起到化学实验操作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化学实验,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理解化学原理,解决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学习兴趣。虽然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化学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多媒体无法替代的,所以,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只有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将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提升到最大化。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完成化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年华.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13,34(11):58-60.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利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界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行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在初中时期,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四单元课题2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第一单元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主要步骤分别是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固定试管、点燃洒精灯、收集气体、撤离导管、熄灭洒精灯。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查―装―定―点―收―离―熄七个字来表示这七个步骤,并使用其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七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二、注重教学效率,狠抓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单元时,我们组织学生补做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将它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这两个实验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身边化学物质、物质组成的奥秘、实验探究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身边化学物质这一部分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习惯,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通过自己对初中化学的学习,我认识到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我们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2)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3)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我们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味诗书苦后甜”,经过你的设想、实验、总结,会发现学习化学原来这么有味道,学习好化学也就很容易了。
(指导教师:郑毅)
一、钻研教材,备好教案,课前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载体,不管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紧密联系教材,尤其是复习课,教师不仅要把握所复习教材的基本内容,还要领会教材和挖掘教材的内在意图.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在上课时都必须先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做到胸有成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教学设计是上课的前提准备,准备充分,实施起来才有把握.而复习课可使知识点融会贯通.内容既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又不能一味地讲题.同时,还要注意前后联系.初中化学的复习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里极为重要,它承前启后地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为中考和以后的高中化学学习夯实了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对上课内容进行准备和设计.
我在每节复习课中都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因为每节新授课几乎都是零散的知识点,一综合,大部分学生就会发蒙.因此,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看似零散,实则又都紧密环绕着.在构建知识网络时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学生自己填写,同时用针对性的习题巩固知识点.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课堂精彩纷呈
一般在复习课上,由于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复习课上往往缺乏新鲜感,倘若这个时候教师上课的时候再不注意方法,以会让学生对复习课失去兴趣,再加上复习课的内容量往往都比较大,很多教师在复习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不停地赶进度,让学生迅速地把所讲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记下来.在这种高强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学的心理,这样,势必会影响复习课的效果.所以,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会尽量让课堂更具趣味性.
首先,复习课要有好的引入,不管是一些常见的事物或事件及设疑等,都会激发这节课的气氛.例如,在讲初中常见的气体性质、制取与收集装置时,先通过两瓶无色气体的猜测、鉴别,引出气体的性质,再由性质引出制取与收集装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动手去选择操作,通过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再由特殊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归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反应原理的选择依据.
其次,我经常把复习内容同部分游戏结合起来.比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整个过程中,部分元素标记、化学式是很多学生都很头疼的难题,这些知识既难记又难写.为了减轻学生的包袱,我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把这些化学标记、化学式等编制成部分小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气氛,更为注重的是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也方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再次,就是充分应用多媒体工具开展复习课.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能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应用多媒体工具还能够把部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这样也方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多媒体工具具有储存功能,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可以以课件的形式,把各种教学主要内容事先准备好,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些内容直接拿过来用,这样就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从而提升课堂复习的效率.
一、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而设计的方案。特别在当今课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导学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得到教师的认可。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是化学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前的最重要一环,所以在化学导学案中要突出明确学什么和探究式合作两个基本的教学目标。
在“燃料的利用和开发”的学习中,知识与技能是“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是“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重点与难点是“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能源的优点”。在导学案的设计时就要有所侧重,设计出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探究性问题。如“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知识点的设计:
1.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哪几方面原因?
2.酸雨的形成:_______、________。
(1)实验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2)酸雨的危害:______________。
(3)防止和保护的措施:____________。
3.汽车的尾气污染:_______________。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和影响,目前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平时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有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每个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测验案。在导学案的设计,我比较注意“归纳总结”的版块,有学生学过知识的链接和铺垫,也有与教材紧密相连的内容链接,由点到面的设计探究性问题等。
二、利用多形式,攻克化学概念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发现很多基本概念特别是微观世界,摸不到,看不见,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直观手段,尽量做到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易于记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因此,对这两组概念要能正确地加以区别。如从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来学习。由此得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非常密切,性质决定用途,根据用途来判断物质的性质时,关键是看用途中是否含有化学变化,不含化学变化,即利用的是物质性质,含有化学变化,即利用的是化学性质。又如,“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句子比较长,涉及的知识较多,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学习“溶解度”的过程中,要弄清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溶剂的量为100克、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克数。抓住了这四个要素,对“溶解度”概念就有了比较清晰的理解。
三、利用实验演示法,提升化学课堂实效
化学课的最大优势是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直观地增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忆,还可以增强实验现象总结或结论的能力。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节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知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提高学习效率 浓厚的兴趣 分散难度 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入门的夯基阶段。化学虽然归为理科,但须记忆的东西很多很繁琐。所以初中学生想要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从入门到具备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提高学习效率迫不及待、势在必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一 激发并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最活跃、最有效的内在驱动力,是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鉴于此,在序言一节,我做了几个演示实验:【魔棒点灯】、【水变红酒】、【红酒变水】等,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吊起来,纷纷交头接耳:“没有火柴,酒精灯怎么会被点着的呢?”“水为什么会变红?”“更奇怪的是,红色为什么又会消失呢?"……学习兴趣骤然高涨。在之后的教学中,时不时来一场“变魔术”(做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很浓厚,学习劲头十足。
二 多措并举降低记忆难度。
1、 分散难度: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常见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是学生很怵的一部分知识,也是初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分水岭。教学中我采用化整为零、分散记忆的方法,从第一课开始,让学生每天记忆一种元素符号,学到一种物质补充一个化学式。等学到第四单元,课标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早已熟记、难点不难。
2、 编制韵语、谐音记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繁琐,我把每一步的关键字编成顺口溜: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学生感觉又好玩又有趣。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种类和体积比很容易记混,我结合当地方言把继承家产叫䞍,以及一些不赡养老人的个案,告诉学生应该“正氧(养)负氢(䞍)”而不应该“氧(养)一氢(䞍)二”。学生既记住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记忆元素化合价,告诉他们韵语歌: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并鼓励他们自己编写,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容易简单。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除去银亚汞,硫酸钡、铅水不溶。并鼓励他们找规律,大同记小异。
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学生们不再感到“化学烦”。
三 及时归纳总结。
学完氧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及时让学生对比分析两套发生装置的异同,启发他们总结出每一套装置适合什么条件下制取气体;对比两种收集装置分别适合收集具有什么性质的气体。这为将来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酸碱盐这一部分知识,是学生成绩出现差异的第二个分水岭,学完这两个单元,及时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并建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专题复习时,历届学生普遍反映推断题难,于是,我精心准备一些习题,和学生一起寻找推断题的突破口,并分类整理出来。例如:1、特殊颜色:是黑色粉末的有:木炭、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红色固体的:三氧化二铁;黄色溶液中含铁离子、浅绿色溶液含亚铁离子、蓝色溶液含铜离子;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2、特殊性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能使染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使黑色氧化铜变红、红色氧化铁变黑的物质气体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固体是炭,与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碳酸盐,与碱放出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气体是铵盐,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是甲烷和乙醇(常见物质)3、特殊用途:常用作灭火剂的是二氧化碳,常用作溶剂的是水,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工业上常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盐酸和稀硫酸,生活中常用调味剂、防腐剂是食盐,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盐酸,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用作干燥剂的固体物质有氧化钙、氢氧化钠、碱石灰,液体是浓硫酸,食品干燥剂有氧化钙、双吸剂还原性铁粉。4、特殊反应条件:通电是水电解,用催化剂的是氯酸钾、过氧化氢制氧气,高温煅烧是石灰石制生石灰,点燃常有氧气参加反应。5、元素组成相同的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水和过氧化氢等。有了这些突破口,学生可以顺藤摸瓜,问题迎刃而解,难题不难。
下面是我多年来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就如何实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学化学”的几点尝试。
一、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就十五六岁的初中学生来说,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 对于事物的好坏还没有非常清晰地认识,对于他们的人生定向还没有明确的把握。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厌学、自暴自弃的情况…….但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在中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 初中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新的课程任何一个学生都充满好奇心,在加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上每一节课我都精心准备,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悬念中体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者相关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为什么”,使学生在“疑问――观察――豁然开朗”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带给他们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所有的化学课里,我把第一节课,也就是《绪言》看的最为重要。如在上《绪言》一节课时,我没有按照教材一步步来,而是先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如:“变铜为银”“吹气生火”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瞪大疑问的眼睛,然后告诉他们在化学王国里可以找到答案,接着介绍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等。从一开始, 学生就向往化学,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立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衣、食、住、用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人都有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处处给给学生提供化学来源于生活的知识。比如蒸馒头是为什么要用小苏打(碳酸氢钠)问题,胃酸过多时应付用什么样的药物,胃镜透视时服用的钡餐(硫酸钡)能不能用碳酸钡来代替……提出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有,介绍氢气的有关知识时联系发射成功的“神舟七号”飞船,引出它可以作为高能燃料。在讲到到PH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PH试纸自己测定常用的水果,蔬菜,饮品(如:苹果,黄瓜,西红柿,牛奶,豆浆)的PH值。不仅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所不在,还更好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注重学科综合,多角度创设学生学习化学的情趣
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化学和物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综合外。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经常把化学和一些文学诗词、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在讲到碳酸钙时,引用明朝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先让学生分析了诗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于谦借用碳酸钙表达自己不折不挠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气慨;再让学生探究这首诗里面隐含的几个化学反应。还有经常把《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里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介绍给他们,既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开展多样化活动,在笑声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个很重大转折口―中招。每天学习任务排的满满的,很紧张。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化学活动。如: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我们设计了有趣的“喷雾做画”“隐身小猫”等小实验;在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个与化学有关的精彩的谜语竟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笑声连连,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巧借“口诀、顺口溜”,帮助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轻松愉快的学习,不仅要求课堂气氛欢快、学生的发言活跃,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也就是说,绝对不能把学习看作一种负担,感觉知识枯燥乏味,而应该把学习看成乐趣。有些化学知识的重难点,本身就是一种客观事实,不需要学生太多的理解只需要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对于这部分内容,死记硬背很慢,效果也不是很好。为了更好的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快他们的记忆速度,我常常借用一些“口诀”或“顺口溜”。比如盐的溶解性规律可编成顺口溜记:
钾、钠、铵盐全都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钙、银微溶)。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减小记忆负担,使学生比较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六、定期引导学生理顺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化学高效课堂的呈现,也是考核教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欲实现高效课堂,就要在教学中倡导“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做、敢想、敢说,引导学生真正全员参与起来,深入、持久地进行探究。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个学生只有喜欢你的课,才会主动学习你所教的学科,而爱学、好学、乐学,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提升教学实效。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探究欲望的有效途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状况、特点以及能力,再结合教材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思考。
在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时,为了揭示溶液的特征和溶质种类的多少,提出问题:盐水还能溶解其它固体物质吗?让学生提出假设、分组讨论,进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实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大家发现,水中不但可以溶解食盐,而且还能溶解高锰酸钾等其它物质。
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颜色是紫红色的,色彩很鲜艳,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学生的参与率明显增高,课堂的气氛也异常活跃。
由于高锰酸钾溶于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上下颜色完全一致,证明溶液有均一性。静置又没有出现分层现象,同样可以证明,溶液具有稳定性。水中不但可以溶解食盐,而且同时还能溶解高锰酸钾等其它物质,进一步证明溶液的定义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二、分散教学难点,克服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及酸碱盐等知识点时,常常产生畏难情绪,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比如,就化学元素符号教学而言,可以从绪言课开始每节课有计划性地介绍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和一些常规的化学式,这样学生每节课只要稍微花一些时间,就能学会,并在一至三单元检测中作为考核要求,至第四单元学习时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学生已不觉得学习化学用语有多难学了。
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往往不能得心应手,重要原因是不熟悉元素的化合价。于是,可以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歌谣运用于教学中。“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氧负二,氟负一,铜一二铁二三。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虽显老套却十分奏效,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写化学式,这样既熟悉了化合价,又学会了化学式的书写。学中用,用中学,难点就迎刃而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会更高,主动性就会更强。
三、改演示实验为科学探究性分组实验,还学生活动权
演示实验,只能是老师体验,学生无法亲历,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目的,是解决“溶液的定义、组成、特征等知识”,书本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法来解决,学生的兴趣不浓、参与率不高。而改用科学探究性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小组学习法,来学习“溶液的形成”这一节知识,将抽象知识变为直观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积极讨论和动手操作中,学生全员参与了探究性实验。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顺理成章的得出溶液的组成、特征及定义等知识。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以后学生学习类似的知识提供了具体的经验。
四、以学生为中心,还学生训练权
训练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通常训练权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这样不利于学生自身查漏补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提高。只有主动去查找自身不足,才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
只有自己归纳的知识才能有更深的映象,才能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中的难点,学生上课听得懂,但考试时又不会做,这一直是教师头痛的事情。教学中采取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纳、总结,促进对知识、技能的巩固、掌握和应用,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中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复分解反应后,发动学生讨论、自己归纳总结找出反应进行的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酸钾溶液与石灰水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
②碳酸钾和稀盐酸混合:K2CO3+2HCl=2KCl+CO2+H2O;
③氢氧化钡与稀硝酸混合:Ba(OH)2+2HNO3=Ba(NO3)2+2H2O。
(2)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呢?分组讨论,开展辩论,总结规律,实战应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认识到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而形成一些特殊的物质使反应得以发生。在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CO32-和Ca2+,而K+和OH-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在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CO32-、H+,在③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OH-、H+。
学生通过讨论、思辨、总结、应用,比较深刻地领悟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通过领悟掌握的知识是终生受用的。
2.让学生自己出试卷
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在某个单元或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好时,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出试卷,然后让全班的同学参与答卷。由于是出给同学们去做的,出卷子质量的好坏会影响自己的脸面,因此学生会专心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学习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指导学生自编试卷好处多: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前总是教师出考题,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现在,让他们也做一次小老师出试题考别的同学,这必然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思考考查范围,自觉地查阅资料。有些学生在编题过程中,还能主动地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起到了很好的查漏补缺的作用。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复习的能力。要出好试题,必须对整个单元或某些知识点有整体了解,这也正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倡导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既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让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既要“遍地开花”,又要“鹤立鸡群”,真正做到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复习效率 提高方法
初中化学的学习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时间短,只有一年的时间,却有两册书,知识点多,初中化学总复习的时间也短,总复习阶段升学压力大。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化学总复习更是一项系统化的学习工程。学生学习水平发展不平衡和心理素质差异等问题,更为总复习增加了难度。有效复习可以帮助九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提高总复习效率,从而提高化学成绩。如何在初中化学总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是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化学教学经验,我谈谈思考。
1.复习要紧扣中考考点
《中考考纲》规定了中考化学学科所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化学学科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中考化学总复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总复习前,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化学《中考考纲》,明确本年度中考化学考试的要求和去向,掌握中考所考的知识点,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开始复习时,教师应根据考纲制订具体的复习计划,针对首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考点为基础复习化学课本,将每个单元的内容归纳到包容它的大块里,形成复习的总体知识体系,再结合考点内容将其编排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并贯穿于复习全过程。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答题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编写一些偏题怪题。一定要根据《中考考纲》说明的要求通读教材,认真思考,尽量查找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上的漏洞。
2.复习题要精讲精练
有针对性地搜集和使用信息资料,可能会对提高中考复习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应该本着“广集信息,合理选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的原则复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做完练习题不是简单了结,而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基础知识,其本质特征是什么,都有哪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教师要广开渠道,提炼有较强启发性、典型性的试题,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切不可粗枝大叶、随意选择。滥讲百题,不如精讲一题,万不可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淹没在其中无法自拔,而要精选精练,限量用题。在讲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消化精选试题,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节约宝贵时间,实现各学科的全面发展。
3.复习要关注热点
这里的热点主要指历届中考化学考试中经常进行测试的知识要点内容,包括物质怎样变化、化学方程式怎样书写、化学现象如何描述、常见化学现象、化学实验的简单操作、指示剂如何使用、化学用语的具体意义、判断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环境保护、混合物怎样分离和除杂、燃烧条件与灭火、金属锈蚀和保护、实验装置的正误、设置简单实验方案、怎样计算化学式、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方面,这些问题都是历年必考的热点。另外,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新走向,而且分值比例呈上升趋势,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一些精选的试题加以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实验的复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必须重视实验复习,无论中考实验题目怎样变化,都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持。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构建实验基础知识的板块、框架和网络,注意对基本实验现象考查及经典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探究实验和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评价要成为实验复习训练的重点。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类型,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掌握其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推断、提纯等;归纳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的制备、成分的推断、组成的测定等。复习实验时应选取典型题目讲解,弄清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搜集类似题目进行分析研究,促使学生审清题意,看清答题的要求,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
5.发挥主体作用
再好的剧本也需要演员来演,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九年级学生。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这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因此,教师切不可将自己放在中心位置,而把学生作为可以任意摆布的附庸,要引导学生按照化学《中考考纲》说明的要求复习,掌握考点、热点、难点知识,形成化学知识体系;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复习各章节前可设置一些阅读思考题,引导学生边复习边思考,留有足够的课堂活动空间,特别是针对复习难度较大、不易理解的典型试题,可以设计一些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思考,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解题能力,还要以学生反映的难点问题为基础,结合基础知识,开展能力训练。在复习过程中,穿插一些训练题,巩固重温前面所学知识,防止学前忘后。
总之,九年级化学教师要发挥高超的教学水平,有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在复习中转变观念、更新传统复习方法,研究中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特点,了解每年的中考命题趋势,把握好复习要点,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九年级化学复习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淑霞.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4).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学目标由掌握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改变为三维目标。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外,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初中化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
一、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学习的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有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空洞的说教,学生难免觉得枯燥无味、身心疲惫。在教学中,不管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都能使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印象也较深刻,更能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学习纯碱的性质和用途后,可提问:“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制造纯碱的国家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讲侯德榜的爱国故事,最后总结:侯德榜先生凭着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介绍张青莲的故事,他是无机化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了重要作用。氢弹爆炸试验的成功也有张青莲不朽的功勋,同学们也应该学习张青莲为科学事业奋斗一生的精神,这样在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讲这些为我国的振兴做出贡献的化学家的故事,能激起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三、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初中化学安排了许多探究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认识。化学知识是建立在科学探究基础上的,不是凭空臆想、臆造出来的。如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就知道“点石成金”、“水变成油”完全是无稽之谈。学习了自燃现象后就可以解释黑夜荒郊野外墓地上的“鬼火”。教育学生发现了生活中一些有疑问的问题或表面现象,不要妄下结论,一定要深入探究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
化学教学中,我经常把任务分小组去完成,有时每小组每个人都有具体的任务,只有每个人都完成任务才能成功。演示实验时我也经常适时的让学生帮忙,让他们和老师合作。学习上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整体进步了才会得到老师的奖励。这些,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五、培养学生创新的态度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之本。化学家的发明成果大多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做探索性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实验设计。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
六、培养学生的资源观
学习第三单元水时,让学生知道地球上总水量很丰富,但淡水资源匮乏,树立节约水资源的观念。学习煤和石油、天然气时,课本表7-3我国2004年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及年产量,根据表中数据让学生估算出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在年116年、14年、55年后被耗尽。让学生有节约化石能源的思想和行动。学习金属资源时,告诉学生每年有接近十分之一的钢铁因锈蚀二损失,要求同学们要保护金属资源。
七、培养学生的环境观
教学中,我们可以开设“化学知识讲座”,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废电池造成的污染”、“如何低碳生活”、“什么是绿色化学”等等。让学生明白破坏环境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树立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
八、培养健康意识观
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人体缺少必须的微量元素会得病,但有一个合理摄入的问题,因为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教会学生科学的生活,不偏食,不暴饮暴食,防止有害元素对人体的侵害。
九、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相互协调,做到现时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而且为后代的发展奠定基础。因为研究化学,可以使我们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化学家还在不断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发展。
综上所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靠教师单纯的讲授灌输而落实,必须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体验、内化而形成,这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化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化学教师们,加油吧!
参考文献:
[1]任志鸿丛书主编.《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九年级化学》南方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