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外出培训总结

外出培训总结

时间:2022-04-05 11:32: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外出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外出培训总结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省户籍外出人口试点调查方案》要求,**省于2009年7月17日至30日在安康市岚皋县进行了为期14天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省户籍外出人口专项试点工作。来自全省十市及杨凌示范区统计局、安康市辖区10个县和岚皋县蔺河乡的业务骨干、光明村和中坝村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共70余人参加了这次试点。

岚皋县蔺河乡光明村和中坝村试点登记家庭户和集体户473户,户籍人口1862人,其中户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549人,占户籍人口的29.49%。常住人口1382人;公安部门户籍资料显示,两村共523户1882人,比试点清查登记多出50户20人。

各市及杨凌示范区以及安康辖区县的会议代表共调查家庭户和集体户100户,户籍人口386人。户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87人,其中:外省74人、省内外市1人、市内县外1人、县内乡外11人。常住人口343人,其中:户口登记地在本乡镇街道299人、外省4人、市内县外6人、县内乡外27人、户口待定7人。

整个试点工作经历了准备、实施和分析总结三个阶段,全面完成了调查点的确定、调查物资及调查表发放、调查员培训、绘制小区地图、摸底、入户登记、与户籍人口进行比较、入户复查登记、核实、过录、汇总、与初次登记情况进行比较、试点总结等正式普查的全过程(除数据处理外)。

二、试点特点

本次试点是**省针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一次实战演习。在整个专项试点工作进程中,各级工作人员事前都做了充分准备,省局对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派出骨干同志在试点工作布置会上认真细致地向与会代表讲解了调查工作重点、难点、填报方法等,与会代表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解,掌握了普查方案,熟悉了调查表的指标解释和填报方法,掌握入户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并深入住户摸底、现场登记、手工过录汇总、对比讨论等一系列实践环节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最后的总结会议为此次综合试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概括起来,这次外出人口试点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支持

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局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局长王莉霞、总统计师杨天祥对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由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制定好试点方案,并组织领导好外出人口普专项试点,由安康市统计局、岚皋县统计局实施。在2009年7月24日至30日在岚皋举办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省户籍外出人口试点现场会上,省人口就业处负责同志指导并检查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准备情况时,明确提出搞好全省户籍外出人口普查试点的各项要求。在试点工作动员会上,岚皋县常务副县长卢峙兵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市统计局局长张晓明、副调研员马效文均到会并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全省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在安康进行表示全力支持和配合。岚皋县县长周康成及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试点乡镇领导、村组干部参加了会议,全程陪同、协调试点入户工作。

(二)准备工作充分,组织实施过程规范严密,措施得力

为了保证人口普查试点的顺利实施,省局人口就业处多次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省外出人口普查专项试点工作,制定了详细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省户籍外出人口试点调查方案》,设计了符合外出人口调查试点的调查表,对试点的每个阶段、环节及工作流程都认真安排部署。

省局、安康市、岚皋县、蔺河乡落实了试点基层工作人员,选调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完成了普查小区的划分和示意图的绘制、相关资料的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安康市统计局、岚皋县统计局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筹备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试点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日程安排合理,组织制度严密,程序操作规范。在确定在岚皋开展试点调查之后,岚皋县统计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要求县统计局和抽中乡镇要积极配合,全力以赴,高质量圆满完成此项工作;县统计局全员参与,由局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工作,并成立业务和后勤保障两个临时工作组。

(三)确定试点村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所在乡镇给予了大力支持与配合

为了探索在人口普查登记过程中如何查准户籍外出人口,寻找查准户籍外出人口的方法和措施,积累经验,提前掌握第六次人口普查外出人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按照试点对象选择的要求,在试点乡镇、村的选定问题上省、市、县局非常慎重,在充分考虑试点村人口构成代表性的基础上,还考虑了乡镇、村干部的配合程度及入户调查的交通条件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在安康市岚皋县蔺河乡中外出人口较多的光明村和中坝村进行试点,并多次深入蔺河乡就普查小区划分、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配备、技术质量把关等问题进行了座谈、研究并逐项落实。

试点村确定后,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该乡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专门安排乡人大主席单福林同志专门负责人员抽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并抽调有基层工作经验、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19名业务骨干放弃周末休息,7月17日一早就赶到岚皋大酒店参加省统计局对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的培训,并加班开展摸底工作。在试点标准时间7月18日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全体普查人员准时奔赴各普查小区开展入户登记工作,并按方案的时间要求完成了审核复查、手工过录汇总等各项工作。按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四)宣传工作扎实到位

虽然是普查试点,范围小,但对试点的宣传报道、培训预案和后勤保障也作了周密安排,为全省户籍外出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做好了舆论和物资准备,试点动员大会上,省人口处负责同志、市统计局长张晓明和岚皋县常务副县长卢峙兵均亲临会场并作了动员讲话。岚皋县电视台派记者进行全面的跟踪宣传报道。试点乡镇、村以及村民小组,采取了张贴标语、横挂条幅、给调查户的一封信等宣传形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试点村村民了解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要求,积极配合入户登记工作,使试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五)各市及安康所辖县代表认真负责

根据试点的目的和要求,各市及安康所辖县的代表必须参加培训和实际入户登记、过录、汇总,并在登记后与调查员的登记表比对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训后,会议代表分为10个小组,由村干部带路,每组3人进行了入户登记,并以小组为单位集中进行过录、汇总、讨论。最后形成了包括试点组织、试点方案的合理性、表式指标的设计、登记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建议等多方面的试点小结。通过组织认真讨论,共收集试点登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20多条。

(六)锻炼了普查队伍

参加此次试点工作的有省、各市(区)及安康市所辖县(区)以及岚皋县蔺河乡抽调的业务骨干,还有试点村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与会人员多、层次不一。通过这次试点工作,这些普查业务人员对第六次人口普查**省户籍外出人口试点调查方案有了基本的认识,形成了基本概念,为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积累了经验;熟悉、掌握了人口普查工作的全过程,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所要反映的被调查户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含义的理解和如何登记有了系统地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对方案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学习的重点将更加明确,更具针对性。在即将正式开展的全省人口普查中,他们必将成为中坚力量。

三、主要经验

(一)强化政府行为,形成合力是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省情省力调查。在2010年即将开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党的十七大后国务院、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省情省力调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十年来**省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人口普查必须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才能成功。我们这次普查试点的成功,关键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上自下形成合力。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综合试点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

(二)精心选调普查员,强化技能培训是搞好试点的重要环节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是普查工作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普查方案的直接执行人。他们肩负着入户调查的重要任务,其责任心的强弱、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普查表的填报质量,决定人口普查工作的成败。这次试点省上把安康市精心选调的19位调查员进行专题培训。从小区的划分、示意图的绘制、调查摸底、入户登记、指标解释、询问技巧等人口普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以幻灯投影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以往人口普查和抽查过程中的实例进行重点说明。培训会上,安康市统计局马效文调研员对此项试点调查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实践证明,这次试点中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很快接受业务知识,工作认真,保证了试点工作的质量。另外,本次试点在培训中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讲授理论时采取深入浅出的模式,便于学员的理解消化。上午培训授课,下午就直接进村入户调查,省人口就业处业务人员则全程进行指导,随时解疑纠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要求是搞好试点工作的重要手段

专项试点是人口普查的一个缩影,每个环节都相当重要。从调查点的选取、小区划分、宣传动员、“两员”选调培训,摸底、入户登记到过录、汇总、讨论、总结等每一项都有具体时间安排和目标要求。使全部试点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规程都很明确,更深层次地完善方案、推动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普查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试点方案、调查表的项目设置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和修改,尽管对代表和调查员的培训尽可能的扎实、细致,但实际调查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难以掌握、容易漏登以及容易发生错填的项目。

1.容易漏登的问题

(1)常住人口:造成漏登的原因是对常住人口的判断不够准确;

(2)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主要是对外出时间的判断和计算有出入;

(3)应该登记的人口:主要是对调查对象把握不准;

(4)集体户口外来人口漏登;

(5)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两个子女间隔不到四年,很可能造成相关信息不准确;

(6)外出人口居住地县(市区)不易掌握。

2.容易发生差错的项目

(1)户口登记地状况;

(2)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时间。

3.难以掌握的问题

(1)高中生住校,在住户中如何登记;

(2)离开户口登记地的时间判断;

(3)一人双户的问题:既农村户口未注销,又在城镇购买了非农户口;

(4)事实婚姻,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又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

(5)登记过程中实际居住情况与公安户籍登记的关系。

五、对今后试点的建议

(1)普查员应该由熟悉小区情况,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

(2)对普查员的培训除了指标解释以外,要更加注意实际调查中的实际讲解以及容易发生错登、漏登和难以把握问题的培训和询问技巧上,注重培训效果;

(3)调查表的填写应该先填写人记录,再填写户记录;

(4)指标解释应更加细化,如走亲串友、出差登人员的登记应该明确;

(5)宣传动员要扎实到位,以提高被调查户的配合程度;

(8)下发出生年月对照表,以便调查员能够更准确地填报出生年月;

第2篇

我乡劳动保障事务自二0__年开展以来,一直保持着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一年,围绕责任书上的所列目标任务,我们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利用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并到各村组为农户讲解现行农保政策, 努力做好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积极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各种政策咨询,为使我乡劳保工作开展得充满生机,我们将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争取更上一层楼。再接再厉地做好20__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在认真总结20__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20__年的工作思路。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我乡本年外出务工758人,比去年增加了213人,已完成县下达的600人的任务;其中有组织输出人数88人,已完成县下达50人任务。自发输出人数为670人,比去年增加了172人。县内务工人数中55,县外务工人数50人,州外42人,省外611人。输出劳务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加工、进厂务工等城市经济。

二、具体做法

我乡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的现状,乡党委、政府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把劳务产业喊响叫亮。(一)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二)在乡、村、村干部和广大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劳务经济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展开大讨论,使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自发抓劳务输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让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教育广大务工青年克服“怕”字当头,怕担风险的守旧思想。

三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乡的劳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与县委、政府的要求也还存在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十分艰巨,这些都与主客观因素有关,主要表现在部份人员担心上当受骗,对陌生世界存在畏惧感和“家乡宝”观念较强,还存在着“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观念意识,这样就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问题和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组织工作有待改进

从目前劳务输出的状况来看,村与村之间仍然存在着对劳务输出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出现村与村之间劳动力输出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距,部分地区的劳务输出仍然是民间自发的、无序的,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致使劳动力输出效率不高,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二)求职人员择业意识还未转变

在众多的求职人员中由于他们受传统择业意识的影响,很难找到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他们择业的标准,否则宁愿守在家里,也不愿到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做事,还有既使在国有单位几十元每月的工资,也不愿到每月几百元的集体、私营企业中去,形成有要人的单位找不到人,有人又打不到单位的反差,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三)宣传力度还不大,广度深度不够,劳务输出工作还未形成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心存疑虑,怕这怕那,没有从“以地为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还停留在“宁守穷家安稳,不愿外出创业”的家乡宝观念

四 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加强培训,提高我镇劳动力素质

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州、县培训资金,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 这样既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同时又促使劳务输出的稳定和提高,为劳务输出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3篇

为全面准确掌握镇劳动力资源有关情况,镇统计站于10月份联合镇28个村1个街道开展了劳动力资源和就业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镇劳动力资源现状

本次调查涉及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及就业情况三方面。调查统计全镇常住人口数41532人,其中16至60周岁的劳动力资源人口共26123人,占常住人口数的62.9%。从年龄结构看,16到25周岁的6063人,占劳动力资源的23.2%,26-40周岁的7476人,占劳动力资源的28.6%,41-60周岁2的12584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8.2%。从劳动力文化结构来看,具有小学文化程序的有10650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0.8%,初中文化程度的11629人,占劳动力资源的44.5%,高中文化程度的2907人,占劳动力资源的11.1%,大专文化及以上的937人,占劳动力资源的3.6%。从劳动力就业情况看,流出外省的有12445人,占总劳动力资源的47.6%,省内县外就业的2049人,占7.8%,县内就业数1246人,占4.8%,在所有劳动力资源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人数9137人,占总资源的35%,劳动力资源中尚有1246人尚未就业。

二、全镇劳动力资源特点

一是文化层次低。在此项调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总计3844人,占劳动力总资源的14.7%,比例很低,大多数劳动力仍只是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水平较为低下。

二是流出劳动力多,全镇常住人口41532人,而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就有12445人,占总人口的30%,更接近劳动力总资源的近半数,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三是二、三产业成为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资源中,大多是在家务农,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大多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且外出就业大多属自发性、盲目性,多数通过熟人介绍及裙带关系外出,缺乏利益保障。

三、几点启示

1、提高劳动力素质,进行多行业、多方位的技术培训。通过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对在家务农的劳动力进行各项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促进农民科学种养植,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外出务工的,可以通过“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首先对流入地的用工需求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对外出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一经转移就能上岗,增加务工人员的经济收入。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本地区二、三产业。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和鼓励政策,大力支持县外投资企业和各种个私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方向大多从事二、三产业,像建筑业、进工厂等,外出就业能增加收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若本地二、三产业发达,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就能找到很好的就业门路,既增加了收入,也减少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

3、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和农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转移。壮大农业产业化企业,既可以促使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进入农村,同时促进农产品和劳动力流出农村,从而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双赢目标。

第4篇

副校长工作总结

以下文章由工作总结网小编推荐!

一学年来,我校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管理、求真务实,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强化。我作为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以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工作重点,以创建高效课堂示范学校和“三好一星”活动为契机,着力推进师资队伍业务素质提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外出培训与校本研究并进,大面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我认为,学校教师队伍自身知识丰厚,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教法学法研究到位,日常教学中就能够游刃有余,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的高素质,才有教学的高质量。一学年中,我不失时机地安排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参加学科业务培训,骨干教师分别到滨州、博兴、枣庄、寿光、青岛、济南、上海等地听课学习、培训达40余人次,有一百五十余人次到县直小学参加高效课堂展示听评课研讨等业务活动,使全体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还多次邀请县第一实验小学名师来校听课指导,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新信息,学习新教法。

校本培训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每学期初,我都结合实际工作状况,分学科安排一学期的校本研修内容,在每周的集体业务学习时间落实。本学期带领老师们组织了高效课堂创建和“三好一星”系列活动,学习高效课堂标准,分小组听评课,评选出了本校各科课堂教学名师十二名,我本人参加听课评课130多节,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搭建起了相互学习的平台,使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有效融合,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让更多的教师走上了县、市、省级优质课评选的讲台,一批教坛新秀脱颖而出,一学年内有16节课获奖,其中2节获省级奖,优质课获奖率比去年番一翻。

二、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我与全体教师一起学习黄胜副省长、张志勇和齐涛厅长等领导在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了山东省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使全体教师彻底转变了教学理念,按要求落实各项目标,课程方案要求的所有课程开设齐全,实施有效,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带领教师再次学习了指导纲要,修订了学校实施方案,制定了各年级的具体实施计划,把综合实践课和少先队活动有机结合,带孩子们走进田间,走进工厂,到醴泉寺参观,去母亲河考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目前,对于音、体、美、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等考查科目的评价,也已形成了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学期末,我依据县课程质量评价方案要求,制定了我校的课程评价方案,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考查、评价。

本网相关文章供参考阅读!

第5篇

一、基本做法

输出一人,受益一户,带动一片,富裕一方。归纳起来,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促”:(一)拓宽市场促转移。按照“面向大市场、开拓大市场”的思路,指导、协调各劳务输出工作瞄准大城市、大企业,寻求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我镇开辟建立了自己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用工信息。*、*、*、*、*、*等地,已成为我镇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去年麻丘镇与*外冈镇结为友好镇,搭起了机关干部“走出去”跟班学习、劳动力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今年已签订了近200多人的劳务输出合同。目前,我镇已向外冈镇输出劳力120多人。

(二)跟踪服务促转移。我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输出产业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探索解决影响劳务输出发展问题的途径。把输出后的跟踪管理服务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协调处理外出务工人员及家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我镇在外出人员相对集中的*市设立了政府驻*办事处,成立了驻*办事处党支部。先后在*、*设立了跟踪学校,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麻丘镇法律服务所主动义务担任外出人员的法律顾问,跨省越市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我们的这些做法,《*日报》、《*青年报》、《*日报》、《*日报》、《*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做了详细报道。

(三)宣传引导促转移。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为输出人员讲课,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利用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对劳务输出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宣传报道。对事业有成的典型进行广泛宣传。用过去的“打工仔”,如今的“小老板”的事例,扭转了农村“在家千日好,出外半日难”,“世上只有种田好,半年辛苦半年闲”的陈旧观念,有效地调动了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打造了舆论氛围,在全镇形成了一股劳务输出热潮。

(四)强化培训促转移。我们全镇16个村都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针对外出劳务人员虽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但苦于就业技能不强,打工难以如愿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把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6多万元,成立了劳务输出培训中心,以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按岗位要求强化培训。强化对输出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每一名输出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竞争意识、品牌意识。着重强化热门技术和两门以上技术培训,力争使每名输出人员都成为复合型劳动者。今年,仅培训餐饮和缝纫就达到480多人。

(五)经济发展促转移。招商引资、市场建设、民营经济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仅*顺心食品公司、瑶湖大酒店、麻丘高级中学、麻丘建筑公司等企业就从附近村吸纳农村劳动力300多人。同时,还注重积极培植劳务新兴产业,鼓励他们通过亲带亲、友帮友、传授技能、提供路子等形式,推动农民带着技能闯天下。广安村有10多个村民在*、*开办各种公司,他们以企带工,带动全村1500多人在*、*做工。现在,*有麻丘一条街,*的东风乡将台洼村几乎成为“麻丘村”。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网络。成立了有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有一名村干部为劳务输出信息员,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组织网络体系。

(二)明确责任,强化考核。镇政府与各村签订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各自的任务、责任。镇党委、政府加强了督查工作,并定时公布工作开展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切实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服务,稳定人员。为了解除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计生部门对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城市组各村织人员前往开展妇检,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对较为分散的务工人员采取参加务工地有权部门组织的妇检并寄回妇检证明的办法,减轻她们的负担;加快土地流转工作进程、特别是对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家庭承包土地的流转减免有关收费,对继续耕种的,可组织人员提供全程服务,使外出务工人员较好地摆脱土地的束缚;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交流,沟通信息,增进感情。

三、几点体会

我镇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作了一些具体事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深刻的体会。初步归纳起来,主要是:举政府旗,借协会力,打技能牌,谋农民利。

(一)举政府旗,让农业职能部门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强化农业职能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统筹协调的作用。我镇在总结以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计划”,在宏观层次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了战略决策和统盘规划,并把市场的理念,品牌的理念,劳务产业的理念、人文关怀的理念引入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践中,努力使农业职能部门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就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借协会力,让行业协会充当市场主体间行为和利益的协调者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市场主体来看,有待转移的农民、各类培训机构、劳务中介、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等;从转移的环节来看,包括用工信息的、农民工的招生。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组织转移、民工就业和维权服务等;从政府的管理职能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劳动、公安、移民、民政、计生等多个部门;从转移的调节手段来看,既有行政手段,又有市场调节。因此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而言,要统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方面面,显然存在许多空白和缺陷。为此,我们在各村发起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协会,其目的就是想让协会充当市场主体间行为和利益的协调角色,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

(三)打技能牌,使职业技能培训班成为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阵地

农民就业的竞争力在于就业技能,将职业技能培训班办成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的阵地既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又是使劳务输出人员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我们主要把握好了二个方面。一是坚持市场需求的办学方向。我们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为统揽,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操作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的改革,同时,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新专业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二是坚持灵活多样培训方式。我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坚持实行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努力实现培训人数的最大化,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第6篇

以课例为载体进行主题培训

围绕学科教学中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我们以课例为载体的方式进行主题培训,培训流程是:

我们有重点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某一个主题的培训,分别是“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自主与开放”“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主与开放”“如何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口语表达”。

我校的培训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

“多重导师制”活动

我校开创“多重导师制”教师培养活动,深度践行“自主开放的课堂”。

1.阅读提升素养

每学期各个学科的导师带教组都要选1本书籍,定好读书交流会的时间和主讲人,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由1位老师主讲,其他老师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升理论素养。

2.课堂历练成长

每月聘请特级教师来校1次,一学年8次,通过上课、听评课、改进课历练青年教师,围绕“学疑结合,建立模式”,不断践行“自主开放的课堂”,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3.反思促进深刻

每次特级教师评课后,上课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学期末总结导师带教心得体会。

4.交流拓展视野

我校为老师们提供外出上课,交流经验,拓展视野的平台:县域内有东邵渠小学,市域内有黄城根小学,国内是三亚九小。两个学校老师一起上课,对比优势劣势,拓展老师们的视野。

5.系统推进辐射

三个学期的实践,导师带教组的老师带动了其他学科教师和青年教师,15名教师做市、县级公开课20余节;论文获奖、发表35篇,人均读书笔记超过8万字。

开阔视野 共享交流

1.请进来,带来冲击

仅2012-2013学年,我校请来多位专家、名师举行讲座。如:邀请北京基教研中心张立军老师讲“语文新课标解读”,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老师讲“基于学生,有效发展”,县域内名师李瑞国讲“做有准备、研究型、富有爱心的教师”,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讲“怎样修改课堂练习”,等等。

2. 走出去,带着思考

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信息技术、科学和班主任等岗位,每年都会选派不同层次的教师外出参加全国的学科研讨活动。外出学习惠及到每一位老师,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学校创造机会让本校的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走出去锻炼。马丽、霍中阳两位市级骨干教师到县域内东邵渠小学开展交流活动,穆雪青老师走进大城子小学执教示范。今年4月,我校和黄城根小学以及怀柔、顺义的学校一起进行“联合杯”教学竞赛,马丽、李晓明老师积极参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唤醒阅读工程

2011年4日,我校师生进行了“唤醒阅读”工程启动会,阅读口号是:爱读书就是爱自己。阅读主题是:阅读唤醒心灵,阅读涵养人生。

第7篇

市总人口为357.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4.96万人,占总人口的82.4%,农村劳动力有178.0万人,富余劳动力约为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3%。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4.3万人次,其中就地转移10.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使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增收1017元,比上年的868元增加14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的36%;劳务收入占全市gdp的6.7%。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劳务输出以青壮年为主。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16-30岁的占57.6%,30-50岁的占39.2%,50岁以上的仅占3.2%。第二,从转移就业的行业来看,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4.1%,第三产业的占37.4%。其中,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分别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6.3%、17.5%和29.9%。第三,从务工人员区域分布来看,以珠江三角洲和江浙、京津、胶东一带为主。全市有19.4%的务工人员分布在省内,在沿海地区务工人员达53%。华龙区、濮阳县、范县等地已有数千外出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打洋工,挣美元,成为我市涉外劳务输出的一个亮点。第四,从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情况来看,以通过血缘、地缘和人缘关系自发外出务工为主。通过劳动部门及中介服务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的务工人员较少。,全市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仅7.45万人,占15.2%,经中介组织介绍的有16.26万人,占33.08%,自发外出务工的有25.44万人,占51.76%。第五,从务工的时间周期来看,具有兼业性和“候鸟型”特点。外出打工人员绝大部分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忙时种地,闲时打工经商。第六,从劳务收入的资金流向来看,“回流型”、“创业型”的特点初步显现。我市涌现的一批“打工能人”逐渐成长为有资产、懂技术、善管理的经商办厂能手之后,选择回乡创业。比如,范县近几年务工人员带回资金4亿多元,回乡创办“凤还巢”企业2多个,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业市,土地资源紧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行政推动。各县(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任成员的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专项考核,并作为乡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劳动保障局新增设了劳务输出服务科,各乡镇设制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组织服务网络,切实加强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政策扶持。市委、市政府于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并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召开了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专题座谈会,认真学习省委书记徐光春《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意义》的理论文章,统一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各县(区)委、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关于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文件,涵盖了培训、输出、维权等劳务输出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健康有序地发展。三是部门联动。市、县(区)劳动、商务、农业、扶贫、教育、工商、公安等部门和工、青、妇等团体,紧紧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密切配合,发挥优势,主动服务,形成了层层负责,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团组织重点开展了“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岗快递活动”,共筹措用工岗位38600个,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28600人,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针对广大农民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和“穷家难舍”、“小富即安”的陈旧观念的实际,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人务工,全家致富”、“务工光荣,就业自豪”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发动。各县(区)为炒热群众思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濮阳县、南乐县分别制作了《走出黄土地》、《打工故事》、《外面世界真精彩》、《走南闯北龙乡人》等电视专题片,清丰县在全县各村刷写墙体标语3000多条。通过广泛宣传和思想发动,逐步改变了广大农民“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恋土守家的传统观念,激发了广大群众外出务工的

热情。二是典型带动。每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部门组织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组成宣讲团,巡回演讲,现身说法。南乐县在年初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邀请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作典型发言,引起较大的反响。去年底,团市委、市劳动保障局在全市组织评选了我市首届“十优百杰务工青年”。通过典型引导和表彰先进,使广大群众逐步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条投资少、收效快、能致富的好路子,思想进一步解放,“走出去、闯世界、挣大钱”已经成为当今农村年轻人新的生活理念。不少群众形象地说:出去的是一个人,挣回的是资金;学到的是本领,改变的是一生;影响的是一代,造福的是子孙。(三)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

随着产业升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地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劳动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县(区)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单一、市场适应性差的现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的培训。一是发挥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为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近几年来,全市先后创办了五所县级技工学校。南乐县为扶持市第二技工学校发展壮大,无偿划拔价值340万元的新建县委招待所大楼用于学校建设,又投入1100万元完善教学设施,现已形成多人的招生规模,开设有电子电工、计算机、机械、服装和艺术设计五大类15个专业。濮阳县投资1000多万元积极筹建市第三技工学校。清丰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列支12万元,用于县职业技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容纳名学生,被省定为全省首批县级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同时清丰县组建了市第六技工学校,投资100余万元购置数控机床、电脑、电动缝纫机和立式加工中心,建立了一流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去年以来,该县两校已培训农民工5000多名,占全县输出技能型工人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办学。为迅速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各县(区)引入竞争机制,优化整合民办培训机构,全市近百所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工培训,成为政府部门转移农民工培训的有益补充。三是实行订单式培训。根据市场需求,重点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各县(区)坚持灵活性、实用性的培训原则,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不少技工学校与北京、江苏、浙江等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培训就业一条龙,做到培训一批、输送一批、稳定一批。南乐县利用浙江奉化国泰制衣有限公司的设备、师资、资金,建立了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先后输送技术工人5000多名,有十多名优秀人员被工厂选送到国外的加工基地工作。该县订单培训的服装工已成为宁波地区的品牌。四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市县劳动部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农民实现转岗就业为目的,积极落实国家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去年全市落实培训资金700多万元,培训2.1685万人。

(四)拓宽领域,构建劳务输出对接平台

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疏通转移渠道,搞好跟踪服务是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为此,各县(区)积极探索农民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顺畅有序转移。首先健全信息网络建设。各县(区)建立了以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主体、中介机构为依托的信息网,认真做好信息、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为求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清丰县、范县开展了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初步建立完善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奠定了基础。其次,加强考察,建立牢固的劳务输出基地。各县(区)领导每年都带领有关部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联络,寻求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我市已拥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唐、中西部和省内六大城市群劳务输出基地。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劳务对接。各县(区)充分利用职业中介组织联络、劳务经济人带动、培训机构推荐、召开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为农民工牵线搭桥。今年三月,濮阳县组织召开了大型劳务输出招聘会,江浙地区22家企业提供4000多个用工岗位,近万名农民工参加,县委书记张建国亲临现场指导工作。会上先后有1300多人通过双向选择,签订了劳动合同。范县还聘请56名信息灵、渠道广、家乡人信赖的劳务经纪人,带动了一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如辛庄乡青年武俭利1998年到北京一家公司打工,自己站稳脚跟后,先后介绍100多人到该公司务工。为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各县(区)还积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劳动监察机构不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查处非法中介机构,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第四,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市商务局根据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截止,全市已向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毛里求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人员4850人次。仅去年,外派出国劳务人员1298人。华龙区东田村300多人在国外务工,分布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年创收入两千万元,曾被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成了远近闻名的出国打工村。第五,强化跟踪服务。各县(区)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普遍实行了培训、录用、护送、管理一条龙服务。坚持定期回访、节日慰问、干部带队打工、提供法律援

助等制度,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提高了务工人员的稳定率。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生活生产实际困难,各县乡村组建了“义务帮工队”,帮收帮种,保证务工人员家庭及时收种,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抓好就地转移

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针对一些愿意离土、但难以离乡的农民,多渠道创造条件,实现就地转移。一是大上工业项目。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工兴市”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范县仅就上百万元以上项目51个,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一千多人。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区、华龙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最大限度地挖掘就业潜力。清丰县大力发展白(灵菇)、红(辣椒)产业,重点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县依托三十万亩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精米加工业,促进了大批农民参与经营。仅专门经营大米营销的经纪人就达600多人。三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濮阳县、范县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发展玻璃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拓就业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范县玻璃制品企业就吸纳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民外出务工是群众自己的事,领导不用管。“劳务富民”观念树得不牢,工作抓得不紧,抓得不实。另一方面,农民的就业观念还比较陈旧。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不少农民存在着“小富即安”、“恋守田园”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务工青年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贪图安逸,不愿接受企业的束缚和体力上的劳累,务工青年跑回家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农民存在着“以农为本”、“以土立业”的守旧观念,对土地有着浓厚的眷恋心理,宁愿在家受穷也不愿轻易离开土地。

(二)整体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式单一,有组织的转移劳动力的比重不高,主要是通过“亲帮亲”“友帮友”的方式转移。据清丰县统计,外出务工8.9万人,通过劳动部门介绍的只有4000余人,占总数的4.5%,95%以上的是通过亲朋好友或自发转移的。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劳务中介组织收费较高。一般要收300-800元的中介费,加上路途花费,要上千元,一般农民家庭承受不起。二是个别劳务中介组织信誉差,提供信息不准确,致使少数打工者上当受骗。因此,有些农民宁肯自己外出闯荡找出路,也不信任中介组织。三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数量少,制度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交易成本偏高,无法满足外出人员的需求。

(三)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率不高,务工人员竞争力不强。据统计,我市农村劳动力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9.66%,初中占47.77%,高中以上占12.57%。在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由于这些人员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在就业方面缺乏较强的竞争力,致使外出就业的门路窄,稳定性不高。90%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未经各类培训,主要从事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建筑、电子装配、制衣、木器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报酬低。外出务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不顺。虽然劳动、农业、教育、扶贫、工、青、妇等部门和团体都在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但各吹各打,缺乏统一计划和协调管理,培训资源没有得到综合有效利用。二是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数量较少,培训的容量不大。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技工学校还正在筹建之中。各县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缺乏市场需求的办学特色,达不到职业教育的要求。有的职业技术学校资金严重不足、教学设备少,全市目前还没有一所有实习基地的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大多是从普教岗位上转过来的,缺乏专业技术和技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培训质量。三是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培训周期长、收费偏高。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学制均为三年,年学费大约在元至3000元,一般的农村贫困学生负担不起,许多农村学生放弃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愿望,初中毕业后就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四是出国劳务人员经济负担较重,门槛较高。以去日本打工三年为例,出国务工前需交付三个月的培训费3000元,还需交纳47000元的签证、保险、中介等费用,另外还需由2人为其在外出务工期间提供担保(担保金15万元)。出国打工费用如此之高,一般农民家庭无力负担,一些想出国打工的青年望而却步。

(四)特色劳务发展缓慢,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转移输出尚未形成组织化、集团化、规模化,务工人员从事的行业较为分散零乱,多是分散转移的“游击队”,规模小,人数少,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影响了我市劳务输出的发展。

四、加强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从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市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一是我市各县(区)和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不仅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抓,更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我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来抓,进一步推动我市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我市各县(区)要立足本地实际,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中。要研究制订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远期和近期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三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推进。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列入县、乡政府的业绩考核内容,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建议市县(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联席会议由市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工青妇等组织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转移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主导作用。四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上下营造“劳务富民”、“务工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的

先进事迹,市里和各县(区)每年都要召开大型的劳务输出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对优秀外出务工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建议市政府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明确任务,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二)健全输出网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的、全局性的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供需网络、健全输出机构对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保证劳务输出的及时性、稳定性尤为重要。要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不断提升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一是要拓宽劳务市场信息渠道,完善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用工地劳务中介机构的合作关系,定期搜集用工信息;全市驻外办事服务机构要及时传递劳务用工信息;要加强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利用他们所在的企业、行业、城市及时反馈用工信息;要加强对中介机构、培训学校的管理,对他们搜集的用工信息及时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利用。要加快“金保工程”网络化建设进度,尽快实现上联全国、下联县乡村的目标。县、乡两级劳动保障机构要加大力度,尽快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库,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求职愿望、培训情况、就业去向等建立档案。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和富余劳动力的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各村信息员要及时掌握富余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变动情况,保证市、县、乡、村劳务输出体系“四级网络”的顺畅运行。二是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劳务输出工作机构。在市县(区)乡建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县(区)劳动保障局设立劳务输出服务股,具体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工作。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负责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要在全市形成“主管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城乡联手共同抓”的工作机制,为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三是要大力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主体、机关干部、农村能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兴办、领办、创办各类劳务中介组织,不断壮大劳务中介组织队伍,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快速的就业服务。要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强化管理,逐步发挥中介组织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劳务中介组织的管理,对所有从事中介机构和人员统一实行资格证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为。四是打造劳务品牌,大力拓展涉外劳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劳务品牌的培育、组织和引导。加强劳务品牌的宣传推介和包装。要充分挖掘特色技能、工艺,通过能人、专业队伍带动,变一般输出为特色输出,逐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县数品的格局,要继续扩张出国劳务规模。各县(区)和市商务局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出国务工人员的前期资金和保证金等问题。建议采取提供贷款、劳务工资代扣和设立出国劳务担保基金预借等多种方式降低出国门槛,不断壮大出国劳务队伍。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新兴产业的兴起,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转移就业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一要整合培训资源。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培训资源整体规划意见,对培训资源和力量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整合利用,我市各县(区)要建立一到两个有一定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议出台《我市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实施细则》。全市的职业技术院校和技工学校要调整办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系统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思想素质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新途径,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二要坚持订单培训。要把技能培训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要把技能培训同定向输送结合起来,坚持培训、就业一体化的运作方式,扩大组织化培训的规模,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三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县(区)政府要把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支持“三农”的公益性事业,列入财政预算,建立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

(四)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承载能力

发展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一是立足本地实地,发展第三产业。各县(区)要因地制宜,依托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批发业、餐饮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积极鼓励农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扩大吸纳富余劳动力的容量,拓展农民的就业渠道。二是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城乡之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优势的发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我们要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关联产业,将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就业优势。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上工业项目。要继续抓好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为农民就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加快县城和中心乡镇的发展和建设。提高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高素质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五要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土地、信贷、用工、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政策优惠、导向激励等措施,推动农民工资本和人才回归故里,创办经济实体,使

第8篇

   正视现有市场,我激情高涨,信息倍增,与此同时,又感责任重大。在2021年的销售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进取,用心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不管是个人还是整个销售团队的销售业绩,会争取做到最好。

   我对2021年的工作计划展开如下:

   一、销量指标

   带领团队努力完成领导给予的当月销售计划、目标

   二、监督,管理销售展厅和销售人员的日常销售工作

   1、仪表着装:统一工作服并佩戴胸卡。

   2、展厅整洁:每天定期检查展厅车辆,谈判桌的整洁状况。每人负责的车辆必须在9点前搽试完毕,展车全部开锁。随时处理展厅突况,必要时上报销售经理。

   3、展厅前台接待:如值勤人员有特殊原因离岗,需找到替代人员,替代人员承担所有前台值勤的责任。随时查看销售人员在展厅的纪律。

   4、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对于销售人员的客户级别定位和三表两卡的回访度进行定期抽查,对销售员的销售流程进行勘察.对销售人员每天的工作任务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协调,如上牌时间和厂家出现的政策变动等.随时处理展厅突况,必要时上报销售经理。每天下午下班前定时把一整天的工作情况和明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上报给销售经理。处理职责范围类的客户抱怨,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配合市场部,做好销售拓展和市场推广工作

   1、对市场部发出来的市场活动进行协调,如外出拍照片等;

   2、在销售人员不值班的情况下,可以沟通市场部进行外出市场开拓,由市场部定点,外出发宣传单。

   四、掌握库存,配合销售经理做好销售需求计划

   每天对于销售人员的交车,资料交接,开票,做保险等进行盘查,下班前上报销售经理登记。对于时间过长车辆对销售人员进行通报,重点销售;配合销售经理对每礼拜一从厂家订购的车型,颜色进行建议。

   五、协助销售经理做好销售人员的培训计划

   由于现阶段的合并,销售员对于业务知识明显匮乏,直接影响销售业绩。下阶段销售员的知识培训是重中之重,除公司计划培训项目外,暂时采用瑞风、同悦两两互助形式,对于车型的价格、配置、竞品车型、销售话术等实行模拟对话,尽快熟悉车型。对于出现的问题在进行针对性培训。

   当然,所有的计划在此都是纸上谈兵,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当努力将这些计划付诸于实践中,带领团队一起,在最优情况下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

   汽车销售工作计划

   一、数据总结分析

   作为汽车销售顾问,必须对数据有极度的敏感性。因为,汽车销售顾问不能脱离数据,例如:销售车的数量、业绩数、和客户谈的价格、还有客户的数量。甚至是挖掘潜在客户的数量、拜访客户的数量、电话营销的次数等。这些都是数字。

   在写总结时,关键是写您上半年完成的业绩情况,总任务目标是多少台车,你一共销售了几台车;总利润是多少;单月销量最高的是多少;以及你目前掌握的客户数量有多少……。销售顾问要懂得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做总结,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对策。

   二、技能的总结分析

   对汽车销售顾问来说,销售技巧的总结能让自己更深去了解自己。大多数销售顾问在半年内都有一个质的进步,当然,这不能缺少自己本人的努力以及同事、上司的指点,还包括公司的培训。

   因此,在写总结时,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写。1、自己对销售技巧的总结、琢磨,可以结合让你印象深刻的客户来谈。2、参加公司的培训,获得的进步;3、同事、上司的指点,获得的进步……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工作技能的总结部分。

   三、综合能力的总结分析

   优秀的汽车销售顾问并不是只会卖车,他还能把持好各种关系。例如和同事、上司相处的关系;在售前和售后之间的关系,还有和客户之间的关系。

   因为销售顾问的具体工作包含:客户开发、客户跟踪、销售导购、销售洽谈、销售成交等基本过程,还可能涉及到汽车保险、上牌、装潢、交车、理赔、年检等业务的介绍、成交或代办。在4s店内,其工作范围一般主要定位于销售领域,其他业务领域可与其他相应的业务部门进行衔接。所以,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销售顾问的工作总结,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又是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1/执行销售汽车是的喜悦销售流程

   2/向顾客演示所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试乘试驾

   3/消除顾客的疑虑与抗拒,专业地处理顾客投诉

   4/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并及时更新顾客资料

   5/通过追踪潜在顾客,取得顾客名单,促进销售

   6/填写销售报告、表卡

   7/确保展厅和展车整洁参与制订销售活动、市场开发、促销计划所具备的能力素质

   1/热爱汽车销售工作

   2/会驾驶,具有驾驶执照

   3/能够精确了解产品的各项参数

   4/能够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特别是财务部门和售后部门。并且能够在销售过程别关注这些部门的需求

   5/能够在繁忙,活跃的环境中独立作业

   6/具有专业的仪表和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

   7/能够不断学习新的销售方法、与产品有关的新信息,以及提高行政管理和与顾客打交道效率的新方法

   8/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时间与工作正确的电话技巧和礼节

   9/了解最新的车型以及最新的改进技术

   10/了解汽车系统(基础的汽车设计)和价格、车型、系列、选装和其它制造厂商产品

   11/了解竞争产品和价格

   12/了解销售程序、过程和跟踪程序

   15/了解所销售的车型、价格、系列、选装件、保修、车身色、标准件、规格等16/了解进销标准,并严格遵守

   17/会使用计算机

   18/会使用一般的办公室设备(如电话,复印机,传真机等)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方法。方法: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合理准备消毒隔离用物,在转运途中、检查时和检查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对4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接触的人员手部、环境物品表面随机进行采样,共采集到178份培养标本。结果:178份标本中未培养出与相应患者同种同源的多重耐药菌。结论:规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更大范围内的扩散与传播。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转运;消毒隔离;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5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监护和治疗的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且主要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MDRO)[1],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部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常因进一步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必须离开ICU转运至相关检查科室,这些患者往往连床转运,穿梭于ICU与相关检查科室之间,作为传染源,给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机会。因此,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环节的管理,对预防和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需要外出检查的4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加强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急诊ICU共有4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需要外出检查,男36例,女12例。年龄21~90岁,平均59.6岁。其中CT检查35例,核磁共振检查9例,高压氧治疗4例。48例患者均经微生物学检验证实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其中感染1种多重耐药菌有29例,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属16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铜绿单胞菌3例;另有19例合并2~3种上述耐药菌感染。

2方法

根据卫生部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各个环节制定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在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实施。

2.1加强培训,提高意识为使医务人员了解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提高管理工作的依从性[2],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同时对ICU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进行重点强化培训,内容包括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SOP文件、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等,使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工作流程,提高执行制度的依从性和自觉性。因患者转运过程中必须有工勤人员协助完成,这些工勤人员普遍对院感知识缺乏了解,针对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缺乏、接受能力差、易遗忘等特点[3],在院感科的监督下,由科室护士长及院感质控员对他们进行反复强化培训,直至能规范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2.2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制度和流程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时缺少监管,消毒隔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我科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根据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结合我科为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发和集中的科室,制定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管理制度和详细流程:明确规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如需离开ICU进行检查和治疗,应预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做好准备,防止感染的传播与扩散。转运患者时,由工勤人员护送,医护人员陪同,并携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登记本,告知接收方,由接收方签字确认并实施相应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患者使用或污染后应该按规范要求进行清洁消毒。规范转运路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感染菌种类,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科室所要采取的消毒隔离措施,运送人员、检查人员确认等内容。

2.3外出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因ICU的患者病情相对危重,大部分检查需在短时间内进行。根据医嘱开具的检查项目,电话通知检查科室预约合理的检查时间,告知检查科室患者所感染的耐药菌种,以便做好相应准备,随到随查,以减少患者在监护病房外的停留和等待时间。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患者准备、用物准备、人员准备。患者准备:评估患者病情,对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征得家属的同意与配合;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留有人工气管者必须吸净痰液,以防途中颠簸及搬运刺激患者咳嗽反射引起痰液外溢;渗出伤口予以换药,保持敷料干结;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引流液及时倾倒,防止逆流外溢;静脉通路各衔接处紧密。物品准备:除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所需的氧气袋、药物、简易呼吸器囊等,床头悬挂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其他人员注意,另外将快速手消毒液、黄色医疗废物袋悬挂于床尾,并准备隔离衣、数副一次性手套、清洁床单1条、口罩、防护镜等,放在清洁袋挂于床头以备用。人员准备:陪送的医护人员及工勤人员均经过院感染管理科的统一培训,熟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4加强气道和分泌物的管理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消毒。外出检查运送过程中尽量减少与患者特别是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等接触,如有接触,应戴好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口罩、防护镜,穿好隔离衣。若患者有强烈的咳嗽反射有痰液咳出或人工气道内有痰液外溢现象,可及时戴一次性手套用纸巾予以清理,必要时吸引,并丢进悬挂于床尾的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内,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

2.5采取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患者及其床单位均视为传染源,途中应请其他无关人员和等待检查的患者及家属让开通道,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接触。如有接触,应立即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至检查科室,检查人员将备好的清洁床铺于检查台上,再将患者移至检查台上,接触患者及其床单位前后均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检查结束后,将床单污染面朝内卷起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检查科室工作人员根据消毒隔离要求对患者接触的仪器设备表面及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患者返回ICU后,对其使用或接触的相关医疗器具及物品如氧气袋、药盒、简易呼吸囊、输液架等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转运所产生的废弃物置于黄色双层专用医疗废物袋内,按感染性废物处置,被服类收集于黄色废物袋内,由专职人员浸泡消毒后送洗。未使用的物品不可直接用于其他患者,应置于臭氧消毒罩内消毒20~30 min。

2.6跟踪采样由院感科工作人员跟踪每次运送检查过程,随机对每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接触的人员手部和环境物品表面进行采样、标号,对采集到的178件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将培养结果与相应患者的体液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3结果

178份标本均未培养出与相应患者同种同源的多重耐药菌。

4讨论

4.1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全面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时,由于消毒隔离措施及环境条件所限,存在着传播多重耐药菌的各种危险因素,也是医院感染监管的薄弱环节。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4]。我院感染管理科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认真组织查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针对薄弱环节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案,规范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的管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全面监管和督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扩散,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4.2加大重点科室人员培训力度,规范细节和流程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且主要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4],要加强对科室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是由于接触传播和(或)抗菌药物选择性治疗的结果。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一方面要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5]。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并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6]。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外出检查转运环节中,根据患者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采取灵活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与扩散,能够有效避免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

5小结

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ICU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也成为医院重要的感染源,这些患者外出检查时,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与扩散,必须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约束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不利于感染控制的行为,采取正确、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患者外出检查所带来的多重耐药菌传播和感染。加强多部门的协作及细节管理[7],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与扩散,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8]。

参考文献

[1]高伟,郑军廷.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流行菌株及其耐药特点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 :3414.

[2]林秀娟,林红燕.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2008,9(8):108-109.

[3]严玲微,夏晓清.工勤人员医院感染认知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304-2305.

[4]刘丽珍,邓双艳.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干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2):135-136.

[5]肖永红.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4):226.

[6]杨莉,钱培芬.医院感染常见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J].上海护理,2010,10(1):91-93.

[7]张淑敏,朱熠,陈旭,等.三级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监测数据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9-1660.

[8]张伟,祁庆彬.多药耐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控制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946.

第10篇

**县农业人口35.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业人口的19.5%。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已经成为连结城乡经济的重要因素。**县把握机遇,积极激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好效果。仅2004年一年,全县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1000人,农民增收5500万元。

一、坚持从产业高度谋划。把劳务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一项关系大局的产业来谋划和推动,制定了“强培训、扩输出、拓就地,全面推进劳务经济”的总体产业发展思路。一是建立联合服务机制。变由劳动就业部门一家的成多部门、多层次协调联动,综合服务的全县性大事。由县主管领导任组长,由就业服务局牵头,联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统计等部门组成劳务经济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劳务经济的组织、管理及协调服务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劳务经济工作格局。二是出台优惠政策。先后制定了培训财政专项补贴、新增职业介绍机构税费减负、外出务工人员全程服务等多项优惠政策措施,改变以前靠自闯出路、零散外出务工的现象,纳入了全县劳务经济的大盘子,劳务市场空间得到了拓展,可靠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三是培育输出龙头。由就业服务局牵头,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增设劳动力市场交流大厅,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一站式”管理和“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加快劳务输出步伐。版权所有

二、坚持按富民工程推动。始终注重创新方法、拓宽渠道,真正发挥劳务经济增收富民作用。一是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在县电视台开设劳务输出专栏,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引导农民转变封闭保守、恋守田园、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解决农民“不敢走出去、不会走出去、不愿走出去”问题。去年以来,通过就业服务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40%以上。二是建立信息网络。在全县15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专职信息员,在全县330个行政村设立兼职信息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使每个农民都能快速及时地享受用工信息服务。三是积极推广农村就业试点项目。作为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中国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目县,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同时,积极推进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就业,先后在14个乡镇、47个村共计2399个农户中实施了奶牛养殖、红薯加工、金针菇种植等就业方案56个,实现利润957.3万元,使近1000名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

三、坚持以城乡互动切入。主动顺应城乡互动潮流,从两个方面大力推动劳务经济。一方面,积极建立适应城市用工需求的培训机制。在广州、北京等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在天津、山东、石家庄等地设立18个信息网点,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实行以市场订单定向、培训输出为主的新型劳务培训方式,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建立“培训基地”,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培训中心”,在150个村设立“培训课堂”,先后开办微机操作、美容美发、保险业务、服装裁剪、维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18期,共订单培训外出民工1300余人;另一方面,设立返乡创业基金。进一步扩大劳务经济内涵,以劳务返乡人员为纽带,主动承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返乡创业基金,对有一定素质的返乡创业人员,进行资金和技术扶持。目前,已投入返乡创业基金30万元,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开办纺织袋厂、纸箱加工厂、大棚菜种植基地等企业,带动就业800余人。

四、坚持在“宣传**”上做足文章。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宣传**的重要窗口,通过劳务输出宣传**、认知**、发展**。一是打造“**劳务”品牌。强化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引导外出民工肯吃苦、守纪律、遵纪守法,做技术能手,增强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劳务”品牌形象。二是建立劳务输出诚信基地。与石家庄、保定、北京、山东、天津、广东等地多家劳务市场以及企业密切联系、友好合作,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诚信基地,以此宣传**,进一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三是实施劳务招商。为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招商引资宣传材料,以多种形式宣传**的矿产资源、农业特产以及优惠政策。通过劳务招商,使30多个外商来到**,投资开发奶牛养殖、矿产品开采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行业,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版权所有

五、坚持从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围绕劳务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在总结以前工作基础上,探索推行了一整套全新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发放农民进城务工“明白卡”,介绍求职方法和技巧,注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务工政策以及县转移就业和劳动监察机构的联系电话、负责人姓名以及务工所在地劳动监察机构的举报电话等内容;开通进城农民工向家里报平安的“热线电话”,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接听、传送外出民工的平安信息;设立职业指导服务,配备2名职业指导师,对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实行“双证”培训,使800多名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取得了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了用人单位和劳务输出个人双满意的良好效果。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向国际劳务进军,走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输出之路,已初步与北京金吉利公司达成首批境外劳务输出合作协议。

第11篇

一、具体活动

九月份:

(一)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和布置

1、宣传海报

2、心理咨询的网络

3、准备编写心灵部落(信箱投稿)(经费预算、申请、宣传工作)

(二)招新

1、招新活动、宣传海报

2、招新动员大会(确定招多少人,落实招新流程)

3、时间:九月上旬

4、名单公布

(三)外出拓展活动

1、动员大会:确定时间、地点、活动方案

2、 活动负责安排

十月份:

(四)培训

1、对新成员进行培训

2、指导老师对全体成员进行《规章制度》的详细培训

3、会歌、手语教导(新成员)

( 五)心理影片赏析

1、海报宣传

2、地点、时间

( 六)心灵部落的稿件

1、活动方案、活动宣传

2、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3、评比、平分

(七)心理平台建设

1、开会讨论如何建设

2、安排人员

3、筛选稿件

十一月份:

(八)心理培训

1、 海报宣传

2、地点、时间

( 九)心灵部落诞生

1、宣传(派到各个系、班)

2、负责安排

(十)到孤儿院做义工

1、联系孤儿院

2、确定方案

3、确定时间、人员

4、总结大会

十二月份:

(十一)心理知识辩论赛

1、开会讨论方案

2、 报名工作

3、大赛工作人员分配

4、奖品购买(经费预算、申请)

(十二)学期盘点

1、盘点经费

2、 整理资料

3、物品清查等

(十三)学期总结大会

1、评优,讨论大会流程

2、各部门交总结及学期计划

3、分享、交流

4、颁奖

二、常规工作

(一)例会

1、落实例绘制度,文辑部做好到会工作

2、每周一次

3、转变开会的流程(干部先开会通过)

(二)心理培训

1、内容:根据同学门感兴趣的话题

2、具体时间、地点另定

(三)观看电影

1、确定时间、地点

2、每月1次(根据实际情况)

3、写观后感(自愿原则)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23―0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学校只有高度重视,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加强教师的各类培训,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让教师在学习中进步,在培训中提高,在锤炼中升华,在研究中成长,才能不断促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才能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本文就谈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一、重视教师学习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教师学习的目的,一是转变观念,二是提升素养。利用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新课标,学习文本的解读与处理、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技能技巧。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实现高效课堂。这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也是专业化提升的起点。

2.鼓励支持学历进修。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的有力保证。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自考、电大、函授、网络大学等途径的学习,对参加在职学习进修的教师应给予学习进修的时间保证和经济支持。

3.引领教师与书为友。读书,对于教师在专业文化领域内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认为自我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开展“向你推荐一本书”活动,每学期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每月阅读一本关于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每学期写读书札记,并定期开展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与感悟交流会等。

二、重视教师培训

1.走出去。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教师与教育大师零距离接触,学习专家名师的教学思想、方法、风格、教学艺术等,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和教育理论,在耳濡目染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2.请进来。邀请省、市、县教育教学专家、教研员到校做有关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与教育评价、教师基本功等不同主题的专题讲座进行全员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使全体教师得以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加强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工作以落实教师专业化这一培训思路,在实际培训中,努力做到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教师的培训学习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学习提高教学、教育技能。积极开展二级培训,让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给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写学习心得、开讲座、上汇报课,汇报自己的所思所感所获。通过组织教师观看观摩视频、讲座,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及时落实骨干引领,示范带动,请本校知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片段教学、课件制作、评课、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培训。定期开展教师论坛,教师沙龙,交流教学经验和教育方法等,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聘请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每个学期师徒之间互相听课,同备一堂课、同上一堂课、同评一堂课,平时一起探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开学初安排好结对计划、期末做好结对总结。

三、重视校本教研

1.抓好课题研究。教师根据学校、年段或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科教学、教研组活动,人人确定一个研究专题,研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并在教学中注重积累资料,每位教师要做到深入反思,善于总结,按规定形成教研成果。这样科任教师的教研能力,专业水平都会有不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