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06:1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就业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系2006级共有134人。其中旅管专业34人,招商管理专业35人,采购供应管理专业30人,酒店管理专业35人。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实习工作计划范文:一、专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思想
遵循就业是民生之本原则,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实习工作的目的
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适应性和光荣感与责任感;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专业实践;培养学生从事工作的初步实践能力;全面检验系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三、专业实习工作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学生根据自身的就业原景、专业特点和兴趣自行联系实习就业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就业。同时,对于少数企业需要一定人数的实习就业学生,则由系统一联系安排。实习时间为2009年2月到6月15日,实习地点为区内外相关企业。
四、专业实习工作的措施
(一)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玉田
副组长:刘武军 吴日岗
成员:陆晓珍 唐秀念 李凯旋 黄宽勇
(二)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特别是加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从生产服务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稳步发展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缩短其实习期间熟练上手操作的周期,树立我系和学院良好的办学形象。
3.加强就业指导,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三)学生专业实习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实习安排,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岗位安排,在部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实习单位交付的各项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要注意调查研究,积累有关资料,了解实习单位的基层工作方法及内部业务联系,及时予以总结,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高度,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愿意在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同意就业的,及时签订就业协书。
(四)加强对专业实习过程的跟踪监控和指导工作
专业实习带队老师为吴日岗、刘武军、李凯旋、唐秀念和黄宽勇五位教师。
五、经费预算
学生实习补助:134人×120元/人=16080元
带队老师差费:路费 4人×500元/人=2000元
住宿及差旅补助按5天计(4人)
六、建议
学院各部门必须以学生就业为本,争取把与学生毕业有关的各项工作如课程补考、表格填写核对、电子照相等工作提前在2008年12月15日前做好,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后顾之忧。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全国农村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重”复查为中心,狠抓重点专业建设,以“学生会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积极构建质量兴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平台,树立新的人生观、学生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努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重点
1、确保“国重”和“省重点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教学硬、软件项合格。
2、认真准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我校参加的中等职校艺术节技能竞赛再创辉煌,组织工作再树“形象”。
3、深化课堂教学、考试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4、完成《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
5、继续推进第二课堂改革,创建特色学习型的社团和协会组织。
6、完成1至2个教研组“赛课”活动。
7、开展秋季运动会。
三、措施
1、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国重复核”、“重点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教学硬、软件项合格。按照“国重”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由教务处牵头,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此项学校“中心”工作的教学项资料合格。
2、专业部、教研组要结合专业特点选拔、培养和指导优秀技能选手参加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节技能比赛,确保各参赛项目再创辉煌和组织工作再树“形象”。本次技能比赛共设:礼仪基本功、普通话、计算机、书法、文艺、征文等六个比赛项目。结合我校专业的特点和教研组的实际,礼仪基本功比赛项由旅游专业部负责,旅游教研组协助;计算机比赛项由计算机专业部负责,计算机教研组协助;书法、普通话、征文等三项由语文教研组负责;文艺比赛项由幼师专业部负责,幼师教研组协助。各专业部、教研组要在第三周前拿出具体参赛方案,认真组织、选拔参赛选手,精心指导和训练,确保各参赛项目再次夺冠。
3、进一步深化考试考核改革。文化课继续推行教考分离,专业课进行综合理论考试,专业技能实施“综合或核心”技能考核,语文、英语课程加大能力考核力度,体育课考体能。学生成绩: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平时占30%∽50%,比例由教研组统一制定;专业技能和能力考核占50%;理论占30%。特别说明:语文、英语能力测试要从形式、内容、难度、组织上下功夫,认真准备,精心筹划。
4、加大课堂教改力度,以“学生会做”为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会做”为目标,评价标准“学生会做”占70%,“学生会懂”占30%。“说议听评”课和“赛课”教研活动对教师的评价要参照此标准执行。另教师集体听课本期不低于10节(其中:集体听课不低于5节)。
5、完成学生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发放工作。参照编写暑假作业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做好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工作。
6、继续推进第二课堂改革。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加大学习型协会或社团兴趣活动的组织、管理、监督工作。本期第二课堂在原有学习型社团和协会基础上,增加5-10个学习型社团或协会组织,由专业部、教研组负责管理,指定专人指导,以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
7、完成1至2个教研组的“赛课”教研活动。配合学校教学改革进程,开展“赛课”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赛促改”为目的,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本期至少完成1至2个教研组的“赛课”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赛课”的顺序依次为:数学-英语-政治-体育-幼师-财经-计算机-电子-旅游。
8、开展秋季运动会。体育教研组要周密部署,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充分体现参与性。
9、常规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加大以“四制二会”为主的教学检查监督力度,重点抓好“三无”学生、提前下课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工作,营造一种“学风浓、教风正”的教学优良环境。
10、狠抓高三年级模块管理,重点做好模块设置、计划制定、分班和常规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03-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人们都意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培养成劳动者的必经过程。近几年,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讨如何根据社会职业教育环境搞好顶岗实习。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如何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高质量的完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是学校的主要关注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2.成立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指导小组
为保障对顶岗实习的科学有效管理,需要设立由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和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学校系、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和策划。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带头,校内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各实习单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由学生自我选举,由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确认后成立,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
3.制定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措施
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考核制”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三监控制”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
1.顶岗实习的计划
(1)确定顶岗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等。
(2)编制顶岗实体工作计划。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目标,考虑学校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现状,制定好顶岗实体工作计划。总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编制计划的现实条件分析;总体工作计划实施主要内容;总体工作计划预期绩效分析等。
(3)编制组织方案。顶岗实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同时实习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有赖于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4)实施方案。依据已编制的总体工作计划,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事实化、具体化,实施方案即行动指南,能指导整个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实施方案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安排、顶岗实习准备工作计划、顶岗实习内容安排、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计划等。
(5)编制质量管理计划。顶岗实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并予以辅导;督导人员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各层次的质量管理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做到“量化考核”。
(6)编制进度管理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主要步骤,设计每个步骤的工作持续时间,据此编制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此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进度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跟踪、指导、考核。
(7)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是真正的工作,在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指导;编制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等。
2.顶岗实习的实施
(1)顶岗实习动员。顶岗实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实训活动,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工作者”的身份独立完成企业岗位工作。在顶岗实习活动开展前,学院必须召开由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全体实习生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使所有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第一,实习学生在了解顶岗实习目的、意义及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要求,提出自己的实习计划,该计划由实习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审核、修订,作为每位学生的实习活动指导计划。第二,实习教师应理解顶岗实习的真实“内涵”,即:培养学生独立的职业实践能力,应了解顶岗实习的具体任务,明确实习教师在实习活动中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习教师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计划。第三,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理解顶岗实习意图,明确学生急待提高的实践能力的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企业工作任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
(3)顶岗实习的实施。实习学生按照各自编制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开展实习工作,并接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实习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身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地技能指导、过程管理、成果验收。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对工程过程、工程成果进行考核。
(4)做好顶岗实习过程、成果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第一,顶岗实习过程资料包括: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第二,顶岗实习成果资料包括:实习实物成果、以图片记录的成果、以视频方式记录的成果、实结等。第三,资料记录: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由实习老师(或委托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记录;顶岗的工作记录由单位相关人员出具;顶岗的工作成果资料由本人或单位提供;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顶岗实结等由学生撰写。
3.顶岗实习的监控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顶岗实习的计划、人员等进行全方位、过程化的监控。
(1)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高职院校为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需要在人事上配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人员。督导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实习教师、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保障顶岗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按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过程点的质量考核;督导人员对实习教师、聘请的管理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质量考核。
4.顶岗实习的改进
在顶岗实习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对可行的做法进行总结,并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并将对策作为下次编制实习计划时的重要的参考性方法。
顶岗实习工作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 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 万 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3 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4 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方法
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双重性,实践性,定向性,机动性的特点,既不能违反一般规律,又要注意探寻和遵照它的特有规律,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特殊化管理模式。 多年来的职业教育生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再实践,再探索,再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认为,抓好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应遵循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管理——建立教学指挥系统
职业教育教学的管理首先要做好组织管理,让我们的管理有指挥、有龙头、有先行者——形成我们的教学指挥系统。教学指挥系统。应该由校长到教务主任和实习主任,再到教研组长,直达教师。就是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网络!校长在教学中要掌握方向,进行决策;教学副校长要协助校长工作;教导主任要担负具体落实工作。要充分发挥教务处的指导,指挥,协调,监控,反馈等职能,使其发挥作用。成立由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家、学校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开发、校外实训和学生就业指导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计划管理学校工作方方面面,千头万绪。整体工作要有科学安排。 要想使各项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运行,计划管理 就显得尤其重要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务处实习处遵循的依据。教学计划经论证、校领导审批确定后,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中途不能随意更改。内容包括:专业设置,各专业课程设置,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的时间分配,建校劳动,考试,毕业实习等的时间总体安排。同时对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改进措施。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手段,课堂结构,实习组织等方面提出努力方向。最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
2.教务处工作计划。 依据学校计划制定实施细则,安排具体工作。对教学各环节,对各种教育及教学活动,做出具体安排,对监控,验收,反馈等工作有妥善的办法。一般来说,该计划包括奋斗目标,具体做法,和时间安排三大项。
3.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应依据教务处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如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教研,听课,学习等的具体安排。
4.实习计划。依据学校制定的班级,各专业的实习计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目标的确定应努力体现学校和专业特色。
5.教务处工作计划。 依据学校计划制定实施细则,安排具体工作。对教学各环节,对各种教育及教学活动,做出具体安排,对监控,验收,反馈等工作有妥善的办法。一般来说,该计划包括奋斗目标,具体做法,和时间安排三大项。
6.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应依据教务处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如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教研,听课,学习等的具体安排。
7.实习计划。依据学校制定的班级,各专业的实习计健全学校各项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制约,会让一个学校永远在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所谓制度,就是学校根据办学宗旨、办学原则、办学目标,根据道德准则,根据职业要求,所做的规范师生团队的一些硬性标准或条款。比如: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常规制度,实习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图书阅览制度,奖惩之多和学生日常生活制度等。通过制度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都知道不准干什么。久而久之,制度约束引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风气。
三、反馈管理
政策的实施,计划的执行归根结底要看效果。真正的效果是通过师生反馈得以验证的。学校要通过检查教案,学生作业,考试等掌握教学情况;通过职代会,家长会,教师座谈会,实习单位代表会 ,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其反映,倾听其呼声,进而加强反馈,修正问题所在,完善学校的工作。
四、实习管理
职业教育,实习是一个不可以忽视的、不可以缺少的重要的环节的它主要包括:教学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即技术等级考核。 实习的方式:工厂车间或幼师学校,课堂模拟 实习 等。 实习的要求:要求实习课堂化,要做到教师讲解干什 么,怎么干和为什么这么干。进程中有指导,有操作,有检查,有评分。 实习要求专业化,对该专业分程式进行全面实习,让 学生对本专业有全面了解和技术的全面掌握。实习要求学生注重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建立安全卡,班主任,工厂师傅进行的教育都要有记载,并进行安全考试,及格者上机,不及格的再考。实习要求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要热爱本职专业,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熟悉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尊重用户,注重质量,注重效益,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实习要求程序化。实习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专业认识和安全教育阶段;2.练习操作阶段;3.辅导操作阶段;4.独立操作阶段;5.技术考核阶段。
五、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全国农村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国重”复查为中心,狠抓重点专业建设,以“学生会做”为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积极构建质量兴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平台,树立新的人生观、学生观、教育观和发展观,培养高品位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努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重点
1、确保“国重”和“省重点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教学硬、软件项合格。
2、认真准备,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我校参加的中等职校艺术节技能竞赛再创辉煌,组织工作再树“形象”。
3、深化课堂教学、考试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规格。
4、完成《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
5、继续推进第二课堂改革,创建特色学习型的社团和协会组织。
6、完成1至2个教研组“赛课”活动。
7、开展秋季运动会。
三、措施
1、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国重复核”、“重点专业建设检查评估”的教学硬、软件项合格。按照“国重”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由教务处牵头,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此项学校“中心”工作的教学项资料合格。
2、专业部、教研组要结合专业特点选拔、培养和指导优秀技能选手参加乐山市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节技能比赛,确保各参赛项目再创辉煌和组织工作再树“形象”。本次技能比赛共设:礼仪基本功、普通话、计算机、书法、文艺、征文等六个比赛项目。结合我校专业的特点和教研组的实际,礼仪基本功比赛项由旅游专业部负责,旅游教研组协助;计算机比赛项由计算机专业部负责,计算机教研组协助;书法、普通话、征文等三项由语文教研组负责;文艺比赛项由幼师专业部负责,幼师教研组协助。各专业部、教研组要在第三周前拿出具体参赛方案,认真组织、选拔参赛选手,精心指导和训练,确保各参赛项目再次夺冠。
3、进一步深化考试考核改革。文化课继续推行教考分离,专业课进行综合理论考试,专业技能实施“综合或核心”技能考核,语文、英语课程加大能力考核力度,体育课考体能。学生成绩: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平时占30%∽50%,比例由教研组统一制定;专业技能和能力考核占50%;理论占30%。特别说明:语文、英语能力测试要从形式、内容、难度、组织上下功夫,认真准备,精心筹划。
4、加大课堂教改力度,以“学生会做”为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会做”为目标,评价标准“学生会做”占70%,“学生会懂”占30%。“说议听评”课和“赛课”教研活动对教师的评价要参照此标准执行。另教师集体听课本期不低于10节(其中:集体听课不低于5节)。
5、完成学生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发放工作。参照编写暑假作业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做好寒假作业的编写、印刷工作。
6、继续推进第二课堂改革。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加大学习型协会或社团兴趣活动的组织、管理、监督工作。本期第二课堂在原有学习型社团和协会基础上,增加5-10个学习型社团或协会组织,由专业部、教研组负责管理,指定专人指导,以学生自主开展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
7、完成1至2个教研组的“赛课”教研活动。配合学校教学改革进程,开展“赛课”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赛促改”为目的,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本期至少完成1至2个教研组的“赛课”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赛课”的顺序依次为:数学-英语-政治-体育-幼师-财经-计算机-电子-旅游。
8、开展秋季运动会。体育教研组要周密部署,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要充分体现参与性。
9、常规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加大以“四制二会”为主的教学检查监督力度,重点抓好“三无”学生、提前下课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工作,营造一种“学风浓、教风正”的教学优良环境。
10、狠抓高三年级模块管理,重点做好模块设置、计划制定、分班和常规管理工作。
11、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本期完成英语四个单元和Internet培训;全体教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E-mail)上交学校各类材料;计算机教师80%的理论课要以“课件”形式上课,有条件的其他教师提倡“课件”上课。
12、完善一职中网站建设,实现网上信息互享。
四、行事历
1、第一周:高三年级模块分班,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
2、第二周:第二课堂策划、筹备;体育教研组开展体育活动;教师交教学计划。
3、第三周:学生第二课堂、各教研组“说议听评”课开始,艺术节的筹备。
4、第四周:周六补考。
5、第六周:交半期、期末考试电子试卷。
6、第七周至第九周:“国重”复核;“省重点专业检查”资料准备、评估。
7、第十周:考试复习。
8、第十一周:半期考试。
9、第十二周:乐山市中等职校艺术节参赛项目验收。
10、第十四周:乐山市中等职校技能竞赛。
11、第十五周:秋季运动会。
12、第十六周:第二课堂、教师“说议听评”课结束;教师“赛课”。
13、第十七周:体能测试。
14、第十八周:英语、语文能力测试。
15、第十九周:专业技能考核。
年度学校工作计划分为方向:
一、坚持解放思想,破解发展困难。
针对生源紧张和经济发展大环境不理想的现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破解发展中的困难。要在深化细化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要求上解放思想,走实走好内涵发展、科学发展之路;要在围绕发展中心、分析解决问题上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学校发展;要在围绕大局,统筹协调、狠抓落实上解放思想,大幅度提高执行力;要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以开展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推进科学发展的领导力。
三、提升队伍素质,丰富发展内涵。
坚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制度制约和典型引导,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围绕学习借鉴08年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规范、践行规范,努力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师德修养。
按照《“十一五”教师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要求,根据班级调整和授课安排,拟定教师轮训计划,争取在三年内使每位教师参加一定时间的进修培训,今年培训80人。
大力推进名师递进培养工程。发挥名师带动作用,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主要干部、高级教师开设专题论坛,举办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开展名师示范课。
四、认真实施各级扶持项目,加快名专业名学校建设。
今年是学校发展面临诸多外部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但也是迎来重大机遇的一年。一是焊接专业被确定为省技工院校名牌重点专业,今年省财政将拨付60万的专项资金。二是我校申报的中央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正在逐步实施,该项目将得到中央专项资金200万元。三是根据泰安和肥城教育部门安排,将由我校牵头组建肥城市职业教育集团。众多利好因素结合在一起,为加快名专业、名学校建设步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要切实做好中央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工作。按照省发改委要求,09年1月份已委托山东省工程咨询院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制定了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2月初报国家发改委,3月份开始设备购置招标,到10月份全部设备购置到位,投入使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学校将通过招标方式,本着先进性、实用性和与企业生产相对接的原则,认真做好设备购置各环节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要努力做好焊接专业专项建设资金使用工作。认真研究高级班热加工专业(焊接方向)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借鉴先进学校热加工专业建设经验,尽快拿出科学、详细、实用的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要认真做好职教集团的牵头组建工作,通过集团的平台作用,促进招生就业,提升学校声誉,扩大学校的良好影响,为肥城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配合上级名牌专业建设要求及中央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落实,本着指导性和操作性并重的原则,研究论证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专业建设意见,推动名牌专业建设,带动师资队伍素质的提升。
五、加强教学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适应学校办学层次升格新形势,大力加强教学规范化建设,向规范要质量,向改革要效率。
继续研究学习落实高级班、中级班和中职班各专业的课程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教学和实习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强化技能教学研究,加强对学生技能素质形成规律和提高课题开出率、设备使用率的研究。深入推进“行为引导教学法”,扩大一体化教学范围,提高技能培养水平。继续加强实习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实习计划。下大气力解决实习课题开出率、设备科学使用和设备利用率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各项措施,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毕业生中级工通过率达到98%以上,高级工通过率90%以上,参加各级技能竞赛获奖比例和层次不断提高。
切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继续开展好学生文明礼仪修养、就业培训等校本课题研究工作,立足学生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学校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各级立项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按计划扎实推进。探讨形成有针对性、指导性,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努力做好高考教学工作。总结发扬去年备考教学经验,实现对口高考新突破。
六、增强学生工作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生源范围扩大以及学生思想、学习基础、家庭背景等情况多样化的需要,继续强化为学生服务和学生是发展主体的思想,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实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注重工作整体性与关注个体相结合,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爱学生、善育人的班主任团队。强化各类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强化各岗位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
完善德育体系,提高德育效果。强化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引导、影响和感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结合实际,加强生活、交往、方法等实践技能教育,学习借鉴各类教育案例,开展灵活多样的迁移教育实践,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潜能。
持之以恒地抓好常规管理。积极做好高级班和外地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各类学生思想、学习及家庭等情况,及时改进措施,不断探讨完善管理思路,提高管理效果,确保良好的校园秩序。
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七、化解招生就业困难,继续巩固办学规模。
面对生源持续低谷和企业用工萎缩形势,认真全面总结去年招生就业成功经验,开拓思路,强化措施,拓宽生源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巩固办学规模。2009年,长班招生完成600人,力争达到800人,短训招生2000人以上。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实现96%,优质就业率、学生满意率达到80%。
借鉴成功经验,加大招生力度。面向初中的招生要掌握每一个学生情况,逐一做工作,做到应招尽招。面向高中毕业生和外地的招生,今年要继续作为重点,力争有更大的突破。利用各级政府鼓励东西部联合办学的政策,争取今年与西部联合办学有实质性的突破。做好开办技能扶贫班申批工作,争取承担技能扶贫生培养任务。
壮大短训规模,提高短训效益。充分发挥我校作为特种作业、“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退伍军人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基地的作用,面向农村和企事业单位,采取灵活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培训。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做好出国劳务培训基地筹建工作,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项目。认真学习领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委《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精神,抢抓机遇,争取相关政府部门支持,积极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质量,拉动招生工作。就业安置是职业学校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要充分估计经济发展不景气给就业带来的困难,早计划,争主动,继续派人外出多方考察,了解企业需求,联系工资待遇高、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好的知名企业,努力开辟安置新渠道,提高一次对口就业质量。进一步做好就业学生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上岗前的培训,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和效果,促进职业指导进课堂,探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符合自身实际和企业需要的就业观、择业观,提高学生适应生产岗位和正确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合作形式。利用实习场所、设备,探讨承包式、租赁式或聘任式校企产教合作新模式,挖潜降耗。密切同知名企业的联系,发挥优势,积极努力,力争拿到更多更好的订单。
八、加强和谐建设,凝聚办学合力。
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认真听取、积极落实各项合理化建议,讨论形成《学校章程》,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术治校进程。
落实四届工代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做主人翁”主题精神,开展比、学竞赛活动。
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校园各项安全制度,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师生身心平安,确保学校财产安全。
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做好共青团工作。
做好奖优助困工作。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争取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创造更好的促进学校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推进效能学校建设,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开源节流,保障发展。积极应对资金筹措困难,集中资金办大事,强化过苦日子、度难关的思想意识,加强资金运营,依法依纪依规收好钱,管好钱,用好钱,确保事业发展资金保证。拓宽创收途径,各类创收力争完成100万。强化节约意识,建设节约型学校。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下半年秋季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以依法治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为理念,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培养模式,大胆探索面向全体、分层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推进、科研引路、人人成才的内涵式发展路子。
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办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目标,突出强化学生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两大中心工作,努力抓好立德树人、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三大主题工程,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以特色发展激发办学活力,以办学质量提高学校吸引力,学校发展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201_年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和目标:
1.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2.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3.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强化技能训练,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
4.以课题管理为抓手,引导教职工开展具有有效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打造一支反思型、研究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5.继续以校本培训为主渠道,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
6.以校企紧密合作为抓手,继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创新学校发展新模式,突出职教特色,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加强数控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7、继续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开发相关课程、教材和数字资源库,拓宽培训渠道,实现全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00人。
8.以优质服务为目标,做好教学后勤保障工作。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和谐、温馨的育人环境。进一步落实校务公开,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严格执行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尊重师生意愿,提高师生的使命感与主人翁意识,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9.以宣传为抓手,切实做好20_年的招生工作。提高就业质量,以就业质量拉动招生。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工作,挖掘并宣传先进学生典型案例。加强学校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与亮点,营造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广开思路,广结人脉,带领全体教师一起参与到招生工作中,完成全年招生800人。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打造远见卓识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加强学习,开阔眼界,提高领导干部的创造力;要深入教学一线,密切联系教职工,要善于发现问题,妥善处理问题,提高计划执行能力;要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关爱职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以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以作风建设凝聚师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专业带头人,技能骨干,管理骨干和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全体教职员工要自强不息、求实进取、团结协作,搞好学校各项工作。
1.狠抓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继续开展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理想信念,激发师生工作学习内在动力。
坚持师德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一批形象好,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解决教师在职业道德和履行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形成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
2.加强班主任管理与培训,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组织开展研讨会、师德论坛、师德报告会等活动,选树典型,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感受到做老师的光荣、乐趣和作用,真正做到热爱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3、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在选送教师外出培训的同时,制订校内培训计划,围绕学校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培养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强化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为骨干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拓宽高层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参加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培训,并使其达到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资格,努力形成一支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5、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加强对教学过程指导与检查。严格教师工作评价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严肃教学纪律。各教研组都要制定教研重点,结合本组实际,重点解决好一到两个突出问题,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德育工作要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为重点;以幸福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为载体,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提高育人水平。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围绕着国家、社会、个人的三个层面的内容,组织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使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深入人心。
2、加强学生的管理。在教学上,以适合学生兴趣、性情和接受能力为着眼点,精心组织教学。在管理上,全员管理,服务到位,细节入手,小事着眼,言传身教,杜绝不当的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尽快适应现阶段学习生活,严防流失。
3、加强常规管理。完善并落实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完善学生值勤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及时掌握班级学生动态,切实做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确定帮扶对象,加强心理辅导,对需帮扶的学生实行责任到人,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与管理,做到不嫌弃、不放弃。从细节入手,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实效。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开好主题班团会、升国旗仪式、纪律卫生、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并对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坚持不懈地开展幸福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诚信、敬业为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杜绝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5、坚持做好高职预科班学生分流工作。引导学生正确估量和分析自我,确定人生目标。坚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定期召开任课教师教学分析会,分析学情与考情,确立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思想,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切实有效的升学复习计划。
(三)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省骨干专业特色专业评价标准。使全体教师明确教学过程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流程。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目标、过程、评价三要素,夯实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学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过程科学,效果良好。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民主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学做一体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落实领导听课制度、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教案检查制度、作业检查制度、评教评学制度,实施课堂纪律检查制度,研究制订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6、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研组要以专业划分,切实开展活动。要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研究方案,期末拿出结果。要明确教研活动时间,定期开展活动,保障教学研究不走过场。把教研活动变成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要评选典型,评选2到3个表现好的教研组进行表彰。
7、健全实训管理机制,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建立完善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设备管理、安全、物资、场地设施等管理制度,建立实训班级考核评价办法,规范实习教学环节,健全实习教学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竞赛带动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招生增加亮点,打造学校品牌。
(四)抓好招生就业工作,增强办学活力
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招生是学校的生命线、以招生为中心、招生无淡季的思想,把招生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招生途径,对招生模式进行大胆探索。组建招生组,实行全员招生,开发网络招生、电话招生,开辟外县区市场;要认真分析今年的招生市场,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坚定信心,投入全力,确保500人的指标完成;要加强学习有关招生方面的知识,借鉴成功经验,强化意识,改变方法,拓宽渠道,力争招生工作在途径与方法上实现新突破。
2、加强专业建设。深入领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制定并积极实施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加强分类指导,以课程衔接为重点,推进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在着力办好数控、电子、汽修三大骨干专业的同时,积极开发畜牧、旅游专业。
3、探索办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合一的办学模式。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尝试学校、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开发一批基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教学案例。做好《数控铣床》、《车工工艺》和《SMT生产线加工》的精品课程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陕西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
4、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继续推进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学结合模式,开发相关课程、教材和数字资源库。全力打造短期培训工作,积极完成政府制定的项目,并努力寻找适合当地情况和人们需求的新项目,本学期力争有所突破。搞好学生技能鉴定工作。
(五)提高服务意识,促进学校协调发展
工作思路:坚持服务育人的理念,细化工作措施,美化校园环境,优化教学设施,强化管理与维护,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品质。
1、坚持勤俭办学,按照勤俭办学的原则,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确保学校财务运转有序,保障教学经费开支。大力提倡节约,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培养师生的节约意识。实习课要对实习材料精打细算,重复利用,杜绝浪费。
2、发挥学校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教育活动,为师生的能力培养和健康成长创设平台,并积极组织教职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关注教职工切身利益,认真抓好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群体工作。
【关键词】职业指导 工作网络 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56-02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主席的这一指示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责。因此,要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育人质量,帮助学生真正成才、成功就业,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成为摆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有三个主要工作目标:一是帮助就业,二是帮助就业稳定,三是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①在这三个目标中,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是学校职业指导的首要目标,也是最基本的目标,而帮助就业稳定和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是检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理想,以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2010年至2014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很多企业愿意聘用有一技之长但对待遇要求不高的中职毕业生。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一个目标基本是能完成的,但是,对于第二个与第三个目标的完成程度却不理想。据不完全统计,一般的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稳定3个月的不到80%、半年的不到50%、一年的不到30%。就业不稳定,学生的职业生涯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平台,职业指导的后两个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
二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由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现状可以看出,职业指导质量的提升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没有全面完成工作目标,质量总体不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职业指导在中职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职业指导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未完全普及到各中高等职业院校,这导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教育工作者甚至混淆“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的概念,在实践工作中以前者代替后者。据调查,广东省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专门设立职业指导机构,而以教务处、招生办或就业办代替,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没有有力的组织保障。
2.职业指导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
广东省高职院校目前正在推行职业指导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没有实施这一办法。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对职业指导或就业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指导知识培训。职业指导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就无法保证职业指导的质量。
3.职业指导没有系统的工作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60%以上的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机构或就业处没有在全校性的职业指导方面制订系统的工作计划,职业指导工作零散。学生在校两年,仅举办几场职业指导讲座,在学生毕业前举行一场大型招聘会与开设一些小型的面试技巧课程等。职业指导的许多环节,如职业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咨询等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职业学校在职业指导时往往重视对毕业班学生的指导,而对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研相对欠缺。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忽略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此外,指导针对性不强,个性化指导不够,也影响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 构建工作网络,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全员化与预防性职业指导的基本原理②,提出校企家联结的全员化职业指导模式。全员化职业指导指全面调动从学生到学校领导、社会所有相关成员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职业指导中去,使职业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
1.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职能机构,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规划
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有专业人员的统筹与策划。学校要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负责全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设计与管理。职业指导工作要有章程、有制度、有计划与目标,要配备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教职人员。制定《就业办服务章程》,对机构设置、各人员职责、学校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就业服务办法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开展“学生日常职业咨询一对一辅导”活动。职业指导职能机构的工作目标不仅包括帮助学生就业,还包括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职学生应该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去分析自我,明确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只有在认识了自我个性、自身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中职生还应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趋势,因为个人所处的家庭以及所生活的地区为个人发展提供的机会是不同的。
完成了自我认识后,中职生需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确定职业目标及合理的长期目标与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与学生职业兴趣相匹配的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目标。中期目标是基础性的目标,长期目标是在中期目标之上加以延伸的目标,无论长期目标如何,学生都必须以中期目标为首要目标,兼顾长期目标,并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选修课的学习和素质拓展来实现。
2.以职业指导职能机构为核心建立五级工作网络
根据学校教职工岗位设置层级建立层级工作网络,实现全员化指导。一般可设置五级工作网络:一级为校领导班子、二级为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三级为职业指导教师、四级为班主任、五级为学生代表。以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邀请职业指导专家对全体师生进行职业指导专业知识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证书。在培训的基础上,学校产生了一批持有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证的教师,这样,全员化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就有了合格的师资保障。在五级工作网络里,就业办负责全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计划与统筹工作、各级职业指导工作之间的协调,是全员化工作网络的核心。校领导班子负责职业指导总政策、方针的制定;中层教学管理人员为各教学系正、副主任,负责本系职业指导工作的决策与统筹工作;各班主任负责本班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开展;学生代表组成外联社,负责学生会的对外交流联络、学生职业咨询、社会实践等工作。五级工作网络的构建保障了职业指导工作目标的贯彻和对工作过程的控制。
3.构建校企家联结网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可以联结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在两个联结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岗位的情景模拟,企业人员也能够现身说法,加深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了解,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目前不少中职学校成立了企业订单班,学生入学就等于“就业”,这种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家庭教育的力量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作为职业指导人员,要深入了解学生,走入学生家庭是个有效的办法。职业指导人员可走访学生家长,或与家长长期保持电话联系,充分调动家庭的力量,为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带来有力的保障。
4.尊重就业困难学生,加强其心理辅导
中职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差,挫折承受能力低,不能主动积极地去抓住机遇,无法顺利实现就业。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直以来自卑心理相当严重,不善与人交往,交际能力欠缺,这样的学生即便是学习比较优秀,但在求职过程中,害怕与招聘单位的负责人沟通和交流,对求职有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了宝贵的机会,造成了就业难的情况。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应与心理辅导相结合,为毕业生提供心理辅导的专门通道。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往往是心理疾病高发人群。笔者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毕业生在求职阶段,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加强就业心理辅导对就业困难群体而言不可或缺。一方面,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心理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提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参与就业心理辅导的主动性。同时,帮助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掌握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另外还要积极探索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职业服务指导的有机结合,真正给予就业困难学生以心灵上的指引,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职业指导与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学校日常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要全面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联结社会力量,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职业指导质量关系到学校的育人质量,作为职业指导人员,要不断完善职业指导工作方法,提升职业指导质量,帮助学生真正成才、成功就业。
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要素;质量标准
作者简介:陈寿根(1963-),男,江苏苏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项目“高职院校专业评估制度研究”(项目编号:B-b/2011/03/001),主持人:陈寿根;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0年度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制度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00018),主持人:陈寿根。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56-04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对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诸如周建松教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张志英博士的《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理论及其方法研究》,各省(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专业剖析内容、高职院校特色(品牌、精品)专业验收标准,等等,都对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描述。综观现有成果,笔者认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专业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被忽视。所有的研究都将人才规格定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纳入了专业建设要素体系,但在设计质量标准时却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培养一定规格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依靠课程,因而,课程建设必须从人才规格定位出发,课程必须服从和服务人才规格实现。而大部分的标准却花大量笔墨强调课程要体现工学结合,要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等,却很少强调课程与人才规格之间关系,这就难于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又如:实践基地是为完成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建设的,因而,课程标准应明示课程对实践条件的要求,反之,实践基地建设应自觉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没有一个质量标准强调课程标准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相互“关照”。
其二,绩效管理强调不够。大多数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没有触及专业建设绩效的深层管理,一些标准提到了专业绩效,主要是强调对绩效数据的观察,而非对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的长效机制要求。其实,绩效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绩效的持续改进才是专业质量管理的真谛,这正是经典的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将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确定为质量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陈玉琨教授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容除了输入、过程和输出质量保障外,还要强调系统效率管理的原因所在。
其三,主体标准、时间标准缺失。一个科学的质量标准应该是表现标准、主体标准和时间标准的适度结合,所谓表现标准是对工作程度的规定,即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所谓主体标准是对工作决策、执行和监督主体的规定,即工作由谁来决策、执行和监督;所谓时间标准是对工作时间的规定,即工作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对于高职专业建设来说,全面而详尽的标准特别重要,因为高职专业建设的主体众多、场地分散、内容繁杂,统一众多建设者、管理者和评估者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现有的质量标准主要着眼于表现标准设计,没有考虑主体标准和时间标准,这不足以有效保障专业的质量。
如今,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质量标准本身的质量是何等重要,由此看来,深入探讨高职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 专业管理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人员涉及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涉及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场所涉及校内的教室、图书馆、实训中心,涉及校外的实习基地;信息涉及外部的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招生与就业市场变化,涉及内部的学生发展、学生体验、用人单位感受;教育工作涉及软件范畴的思想创新、人才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班风建设,涉及硬件范畴的教学教育队伍、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过程内容十分复杂,集聚各方力量,整合发展资源,规范工作秩序,管理不可或缺。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早就指出:“绝大多数的质量问题是由组织管理不力和生产过程设计不良造成的,质量管理必须从改善组织管理和管理者素质入手。”[1] 为此,要牢牢把握专业管理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
(一)专业发展规划
基于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区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区域内专业的同质状态及生源况状,掌握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基于事实分析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实习条件、经费保障、课程资源和专业特色,掌握专业发展的内部基础;厘清专业发展目标,包括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学与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等“工具性”目标,学生发展、就业质量、学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实质性”目标;围绕目标制订充分、可操作的工作措施。
(二)年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对接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措施、责任和时限明确;重视上年度评审中问题的改进。
(三)年度工作评审
对照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评审,全面剖析专业教育的过程质量,全面剖析专业建设的绩效况态与发展水平;深入分析不良绩效的成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发展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和年度工作评审,专业理事会负责规划、计划和评审报告审议。
专业发展规划的运行周期为三年。
二、人才规格定位与专业教育目标设计
高职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的工作岗位在一线,人才必须兼备职业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心理、身体、创新和创业素质。将高职人才目标具体化,形成人才规格是专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才规格不明确,专业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无从谈起。为此,专业建设需要厘定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厘定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应当具备的能力,为专业教育目标设计提供依据。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依据学生学习基础,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确立专业教育目标,明确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发展目标,是专业建设承岗位需求、启教育实践的关键性工作,专业教育目标不仅为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也为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标准。人才规格定位和专业教育目标设计的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人才规格定位
深入区域内企业调查研究,基于调查资料分析、厘定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职业迁移岗位和职业发展岗位,准确描述这些岗位对从业者的态度、知识、技能需求。
(二)专业教育目标设计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综合考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全面设计、详尽描述专业教育目标;采取措施使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目标。
专业负责人负责人才规格定位与专业教育目标设计,专业理事会评审人才规格与教育目标,理事会理事长批准教育目标。
人才规格与教育目标每三年修正一次。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专业技术的升级愈发加快,这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只有建立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课程系统,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保证学生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这里,要特别强调实践课程、包括实践条件建设。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教育心理学指出,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习得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经过一定的练习方能形成,且技能水平与练习时间成正比。因此,没有优质的实践课程、没有优质的实训实践基地,没有学生充分的练习,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
如果课程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教学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好的课程只有通过好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课程与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其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专业教育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保证学生道德、人文、身体、心理、创业和创新素质全面提高;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安排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二)课程标准改革
正确把握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掌握专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优化课程(包括实训、实习)目标;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兼顾多元发展的课程内容,并依据知识、技能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序化;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教材、学习资料、成绩评定、任课教师配备、实践条件建设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三)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场地、设备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突出“生产性”,力求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现代企业物质、行为、制度文化有效融入到中心建设与管理中。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数量充分,满足实习课程标准要求;实习企业管理较规范、设备较先进;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责、权、利明确;实习管理制度严密并有效落实,学生的实习过程、教师的工作过程有效监控。
(五)教学改革
将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融入课堂教学;采用切合学生认知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六)成绩评定改革
选用能充分反映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达到或超过课程目标程度的成绩评定方法。
专业负责人领衔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理事会评审课程体系,理事长批准执行;专业负责人指定专门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改革,指定专门教师评审课程标准,批准标准付之实践;教学系主任负责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院教务部门评审建设计划和成效;任课教师设计、实施教学改革,教学督导员评议改革效果;任课教师设计课程成绩评定方案,专业负责人批准评定方案。
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有效期不超过三年。
四、专业团队建设
专业主要由专业团队建设,团队水平决定专业水平,古有“大学之大非谓大楼之为也,乃大师之为也!”,新近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专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专业团队建设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团队结构建设
落实专业团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建设发展规划、计划,不断优化团队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比例、师生比例。
(二)“专业化” 发展
把握专业团队成员的素质基础与个性特点,围绕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教育技术和教科研能力等要素,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数量充分、品德优良、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理论、实训、实习课程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四)教科研成果
重视教学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教科研成果稳步增加。
教学系主任负责专业团队建设,学院人事部门批准、评审团队建设规划和成效。
五、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
专业发展、专业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最重要的当是企业与行业、优良班级风气的支持。“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先天存在三个缺陷:学校教学内容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的差距;学校实训设施与生产、服务一线最新设备的差距;学校专业课师资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的差距。这些致命缺陷只有依靠校企合作才能克服”[2]事实上,专业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校企合作来完成。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自己教育自己的巨大力量,集体是最好的老师。”[3]“凭借团体的力量,容易制裁恶习,也容易培养良习。”[4]优良的班风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源”,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环境。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如下:
(一)专业理事会建设
成立专业理事会,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规范推进教学系领导、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治理专业工作。
(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建立数量充分、具有较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依托平台开展合作活动,教学系切实为企业人才需求、技术改造和员工素质发展提供服务。
(三)合作建设专业
专业发展规划编制、人才规格定位、课程与教材开发、兼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得到企业较为充分的支持。
(四)班风建设
班集体发展目标明确、形成梯度;班级组织核心(班委、团支委、宿长等)坚强,在班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班级管理制度合理并有效落实;班级思想、道德、学风建设措施扎实、成效良好。
(五)班级面貌
班级舆论健康向上,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进取,学风端正,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建设成果显著。
教学系主任、书记负责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学院教务部门、学工部门评审建设计划和成效。
六、绩效管理
绩效是专业存在的前提,一个就业质量低下,不为学生、用人单位认同的专业的存在,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延误学生、学校,乃至企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要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掌握专业建设的绩效水平,应用“果-因-效”的方法剖析成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善专业建设过程,提升过程质量,推动绩效提高,实现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绩效管理的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学生发展
建立学生发展状态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统计、分析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各科平均成绩、及格率,反映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反映学生习惯养成的“学风建设先进集体”、“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文明宿舍”获取率,反映专业建设系统效率的学生毕业率、双证书率、初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就业质量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毕业生半年或一年后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三)校内学生体验
建立校内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校内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专业知识水平、动手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材选用、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方式与组织、管教管导等工作的满意度;对班主任工作思路与方法,关心思想、学习、心理、生活困难学生,班集体建设目标设计,班团干部工作,班级思想、道德、学风教育,班级管理,班级舆论,班级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对教室、实训中心场地、设备、环境、管理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顶岗实习学生体验
建立顶岗实习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顶岗实习学生对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责任性、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实习指导方法、实习计划的设计与执行、指导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工作的满意度;对辅导员实习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就业等工作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五)毕业学生体验
建立毕业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毕业学生对就业岗位定位、岗位能力设计的认同度;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与人合作共事、领会新知识与新技术、创新工作等职业工作能力充分性的认同度;对认识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弱点、乐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应对特殊情景有分寸等职业心理品质充分性的自我认同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六)用人单位体验
建立用人单位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自学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责任性强、工作认真负责,质量意识强、工作精益求精,成本意识强、不浪费资源,吃苦耐劳,虚心好学,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的满意度;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共事能力、领会新知识与新技术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的满意度;对毕业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弱点、乐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应对特殊情景有分寸等职业心理品质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专业绩效数据由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采集,教学系会同专业教研室分析,并制订改进措施。
绩效数据每年采集、评议、分析一次。
“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将越来越取决于学校教育质量水平,而学校的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专业教学、专业发展水平。”[5]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毫无疑义,抓住了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建好了学校的每一个专业,就是把握了学校发展的命脉。
参考文献:
[1]张彦通.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研究[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1:30.
[2]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教育体系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01):20.
为了进一步将机电部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以学校的总体办学理念为指导,倡导尊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现制订20__-20__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更新观念,构建和谐团队,增强凝聚力
1、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有两种,一种是为赢利而服务,另一种是公益的服务。教师的服务不全为着自利,重在服务于社会公益,作为服务就要服从于服务的规范,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思想的禁锢,放下架子,平等地处理教师、家长、学生的关系。只要人人都建立起了服务意识,才能心甘情愿地为他人服务,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才能真诚地去帮助别人,而不会彼此相轻;才能充满阳光,而不会去报怨社会的不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不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倡导合作精神:团结就是力量,随着专业部管理机制运行逐步成熟,人员几经调整后,机电部的老师达到63名。其中:文化基础教师31名,专业课教师18名,实习指导教师14名。机电部教师数量多、教师之间工作性质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分析机电部教师结构特点,老教师工作能力较强,经验丰富,年轻教师活力充沛干劲十足,且谦虚好学,只要加强交流合作,使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下来,使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感染整个群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必然会让机电部这个团队在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上有建树,并充满后劲。
3、增强责任心:责任意味着付出,工作没有任何借口。尤其是教师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都是难以真正量化的“良心活”,必须不断强化责任心教育,建立目标责任制,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目标执行能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质量,力争使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智慧发挥到极致。
4、工作讲求实效:机电部的工作无论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实习教学工作,都要建立起评价系统,检查系统,反馈系统,力求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倡导“把看似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工作理念,人人都应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那么整个专业部的成绩就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二、抓好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构建学习型团队
1、积极引导机电部教师政治要求进步,认真阅读有关论著,努力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政治水平和师德修养;
2、树立优秀教师为榜样,引导机电部老师多去学习专业知识,弥补专业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不足,挖掘教师的潜能,培养年轻教师,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塑造专家型教师;
3、继续创造机会让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充分提供条件和资金,解决机电部教师知识老化的问题,跟上机电专业以及数控专业迅猛发展的势头,让学生学到更贴近于社会实际直接应用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实习的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目前机电部机电和数控两个专业在校学生达到了19个班1000人左右,这给我们专业课的教学和实习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此:
1、加大实习教学精细化管理力度,进一步落实实习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每周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如实核算月工作量;搭建平台,使实习教师与任课教师交流,开足开全学生的实验实习,尽最大能力维修维护好设备,努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
2、调整专业课的课时比例,确保实习课时,使学生的技能训练到位并落至实处。
3、专业教师的技能的提高在于对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的操作技能。当前因部分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也是现学现教,新型的“双师”型教师有待进一步培养深造,一方面通过“以老带新”帮助改行教师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创造条件让改行专业教师参与培训。
4、继续开展技能活动展示月,安排一系列学生技能的活动,如技能达标,比武等,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5、做好学生技能等级考核工作,努力提高技能等级的鉴定合格率的同时,真正使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落到实处,达到经过短暂的实习就能上岗的能力。本年度拟完善技能鉴定前的常规技能考核制度。
6、协同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学生的见习工作,主要面向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一段时间校外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规范和要求,体验职工的辛苦和敬业精神,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7、考虑到新的实习基地在本年度将交付使用,相关工种需要进一步的从深度和宽度上挖掘,本年度需要进行调研,制订更加科学的实习计划。
四、抓好教科研工作,确保机电部两个专业的稳定发展
1、进一步深化机电部的专业建设的研究
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合理设置专业课与文化课,尽快设计出与学校实际相符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课程设置方案选择出适合机电部专业发展的一套专业教材,同时调动机电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校本教材,以弥补专业教材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机电部的专业教学计划,保证机电部严谨规范的教学秩序,进一步理顺专业核心技能达标规范及参加国家技能鉴定规范,力争技能鉴定通过率95%以上,结合专业课开设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和到工厂轮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多渠道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积极向学校提供专业实验实习室建设的方案。
2、根据机电部专业实验实习的现状,继续深化模块化教学的
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机电部实验实习室的利用率。把学生技能训练落到实处,力争每一个学生的技能都过关。3、备课和教师互帮活动,使专业课教学有弱点的教师快速进步,年轻教师尽快发展。
五、加强管理,丰富文化生活
1、统一机电部班主任的思想,克服畏难情绪,从严要求,大胆管理,树正气,压歪风,努力提高班风和学风。
2、抓好班干部建设,尤其新生班级,将品学兼优的学生吸纳到班委中,确保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 学分制 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21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Credit System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GONG Jingfang
(Jiyang Colleg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huji, Zhejiang 311800)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 is facing for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credi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ial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to improve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that constructing to applied Independent college of the dual tutorial system which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It puts forward "1 + 1" double tutor system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emphasiss on strengthening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credit system; double tutor system
我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零散到系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和深入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科生导师制理应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现阶段我国高校推行的学分制,已与选课制、导师制、学籍管理制度、学分互通换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启动,建立适合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已势在必行。由此看来导师制可以说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之一。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
1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优势
1.1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学分制管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意愿,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自由发展,但由于对专业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无法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制定完善的学业规划。同时,在全面推进高校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互通的桥梁,在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1+1”双导师制的目的是为深化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体、全面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结构,也具有融入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业人才。
1.2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推动“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师资短缺,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可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本校教师在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过程中,经过密切沟通合作,可以增加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有利于加强与企事业的产学研用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校内指导教师在负责学生学习指导的同时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技术顾问,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建立学校、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共享、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企业拥有一线的生产设施、工作环境及管理制度,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提供较好的实训平台。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掌握的技能进行实践训练。通过企业实习基地,使教学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4)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学业规划指导、专业学习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课、合理安排学业进程,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
(5)有利于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同时培养,有效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学生由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2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双导师指导机制即为在校学生同时配备1名学业导师和1名创业导师,负责学生学业、科研、学科竞赛,以及社会实践、职业发展、社会能力等各方面的学习和指导。
2.1 导师的选聘和聘任
导师的聘任由学校统一安排协调,依据聘用条件对全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确定聘用人选,建立导师名册。每学年开学初,按照各新生班级人数,为学生配备导师。
2.1.1 学I导师的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
担任学业导师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第二,要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具有较强的的专业指导能力;第三,要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宽广的学术视野;第四,原则上具有中级职称或有硕士以上学位。
学业导师聘任范围一般为本校专任教师。进校二年(含)以上的专业教师符合条件的,必须担任导师。为保证指导质量,进校两年内符合条件的教师,最多同时指导学生不能超过15人。
2.1.2 创业导师的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
创业导师选聘范围一般为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高级管理人员。首先,要具有丰富的实务操作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其次,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供技术和就业创业知识咨询与培训等;第三,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咨询。
2.2 导师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导师按照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计划,根据教学计划执行进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定期的指导。
2.2.1 导师的基本职责
导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选学和自我发展,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法和创新计划,解答学生的学业和专业等方面的咨询,引导学生就业和创业。要对学生选择专业、学业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各施其职、相互沟通。学业导师重在引导学生专业学习,负责理论知识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做好与创业导师的沟通。一、要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二、指导学生制定并督促实施学业规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科偏好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逐步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三、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介绍专业方面的最新动态、学科理论和实务的新变化。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业导师的课题研究。四、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寻找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制定课程重修计划,落实学业帮扶措施。五、为创业导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 解决实务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创业导师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为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一、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单位,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学生通过观摩,充分了解实务和一般工作程序,提高专业认识。二、指导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引导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参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结构优化调整、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帮助学校不断提高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四、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定期到校内开设实务方面的讲座。
2.2.2 导师的工作要求
导师要熟悉学生,关心学生,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导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导师工作计划执行。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指导同一批学生。学业导师可以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与创业导师保持联系,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学业导师要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每学期初必须与学生见面,每月对学生的指导不得少于1次/人。并于每学期末提交一次对所指导学生的评价和工作总结。
创业导师的指导采用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辅导期间,学生按导师工作计划到创业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参与创业导师的工作和业务活动。要求每月对学生的指导不得少于2天。
2.3 学生的职责
学生要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按照导师指导计划和学业规划,执行学习计划;认真、积极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完成导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客观、公正评议导师的指导情况。
2.4 导师的管理
导师一般任期四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自动解聘。由二级学院负责导师的聘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负责导师的管理。
2.5 导师的考核与奖惩
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可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考核一般采取导师自评、学生评议、学院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分别进行考核,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 (下转第44页)(上接第42页)
根据实际情况,为学业导师计算一定的工作津贴。学业导师考核一般包括导师的政治思想表现,敬业精神;指导学生选课的质量及效果,指导的次数;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篇数及发表情况;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和科技活动的获奖情况;外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以及计算机二级通过率等方面。按一定比例,确定考核等级为“优秀”的导师,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给予奖励。
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级别提高和年度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不称职的导师,不应计工作量,并适当取消导师资格年限。
创业导师的考核可由导师所在单位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通过定期抽查导师的工作记录、走访学生等形式了解导师工作的进展情况来进行。考核侧重对“勤”和“绩”的考核评价。在“勤”方面考核导师是否经常主动联系自己的学生进行专业等方面的个性化交流、工程实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在“绩”方面考核导师所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等。考核为优秀的导师,颁发荣誉证书。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JGYB201404)
参考文献
[1] 苏益南.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2] 周萍,樊如放.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2(12).
[3] 张仕英.浅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5(6).
关键词:项目学习;高职计算机;设计流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当前,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广泛,对高职计算机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不单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和培养应用能力。然而目前高职计算机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与现实应用需求脱节,造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从业就业实际的脱离。因此,针对传统高职计算机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给学生分配有成就感的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理论与实践交融结合,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
一、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意义
项目教学法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或项目教学。通常被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即集“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更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习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目的。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课程项目教学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整合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应将高职计算机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联系紧密,以行动为导向,为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创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完成任务的策略,促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技能和态度。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是主体。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协作等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2.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合理选取工作项目
项目的选取要以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要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让学生自己探究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计算机的教学目标。
3.密切联系职业工作,创设协作学习环境
在项目教学中,项目的主题与真实工作世界的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密切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开展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相关知识和提高技能,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4.实施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过程性发展
项目教学的评价,教师要以完成项目的情况和项目的考核要点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评价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
三、高职计算机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设计流程
项目教学的一般流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和评价总结四个步骤: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先由教师提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立项目的目标。任务首先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学生的专业为基础,所选项目应实现教学计划内的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项目时要选取对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的项目,项目容量不能太大,完成项目所用时间要短,避免使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项目,有重点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确定项目任务为:(1)设计整个网站的功能,网站的总体布局框架及色彩组合风格;(2)设计 logo,banner, 导航条网站模版;(3)设计网页内容及使用的框架及表格;(4)设计相关链接和动态脚本;(5)设计后台管理和所实现的功能;(6)网站的和维护.
2.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搜集资料,相互讨论,充分分析项目任务,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生对自己小组工作的时间进行妥善的安排,合理预期完成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项目实施计划书,计划书中应该包含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和小组分工情况,并得到教师的认可。
3.实施项目计划
学生分好组后,按照既定工作方案,有步骤、有节奏地开展工作。在这个具体的实施阶段,教师既要严格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实践,又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变化因素,要有弹性,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调整。
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学生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每人按各自角色负责不同的模块,并独立完成工作。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教师充当咨询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4.项目效果评价
项目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完成项目教学目标,它应该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以及实施过程这一中心来展开的,因此项目教学中的评价部分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我分别采用了以下多种评价:借助网页作品制作评价量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量表进行分析,对项目教学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和对与学生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