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奖项申报材料

奖项申报材料

时间:2022-10-28 00:02: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奖项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奖项申报材料

第1篇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部署,为做好今年全省播音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评审全省播音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标准条件,按省广电局和省人社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安徽省播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的通知》(皖广职改字〔2012〕8号)规定执行。

二、面试答辩考核

申报评审主任播音员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在评审前均须参加由省广电局组织的现场播音测评和专业论文答辩等面试考核,考核合格者提交高评会评审,未参加面试答辩考核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答辩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申报材料

1.市(厅)级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样表可从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网站“下载中心”下载)。评审表要按照栏目要求填写,内容真实准确,并贴上近期半身正面免冠照片。破格申报人员,在评审表封面右上角注明“破格”字样。

3.《申报评审主任播音员(一级播音员)专业技术资格简明情况登记表》高级一式20份、中级一式15份(样表可从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网站“下载中心”下载,须用A3纸打印)。

4.《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总结》(2000字左右,需经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打印后报送1份。业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资历等基本情况,重点反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实绩、专业特长等。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聘任证书、继续教育证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核后退回,所有复印件均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审验真实性并加盖公章,下同)。

6.职称外语(或古汉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或经批准的免试审批表原件。

7.获奖证书及其它反映业绩成果的材料、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或出版的著作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如获奖证书、论文的作者系专业技术人员笔名,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8.提供近4-5年来每年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任务的工作量等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9.提供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真实水平、时间约为10分钟的节目光盘1张(电台播音员主持人提供CD光盘,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提供DVD光盘)。其中“新闻”节目5分钟、“专题”节目5分钟。如系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语言应占节目时间的十分之四以上。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提供的节目要有正面形象。

10.提供2寸近期半身正面免冠照片1张。

11.申报材料目录1份(贴在申报材料袋上)。

四、有关要求

1.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各单位的申报材料须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推荐上报。各单位人事部门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申报材料一律不得上报。

2.严格申报材料公示制度。各单位人事部门要对申报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任现职以来的专业能力、业绩等材料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推荐上报。

3.认真填写申报材料。申报人员工作岗位和职务如有变动的,要在评审表和简明情况登记表“工作简历”栏目中分段填写,不得含糊不清。申报人员取得一个以上学历学位的,均须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并如实填写;没有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在职教育和研修班学习等情况,不要在评审表和简明情况登记表“学历学位”栏目中填写。申报人员提供的业绩成果、获奖情况、论文著作等,应是任现职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的材料;获奖项目填写要注明获奖名称、授予部门、等级、时间及证书号等,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项目等,要注明本人在其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所起的作用及排名;论文著作填写要注明刊物的名称、刊号、发表或出版时间、字数、独著或合著等。

第2篇

坚持以“四管一争”理念为指导,通过工作创新奖的评选表彰,进一步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着力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长于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努力在创新管理上取得新突破,在工作成效上取得新跨越。

工商系统工作创新奖评选工作坚持“突出职能、服务中心、注重实践、利于推广、鼓励首创、宁缺勿滥”的原则,牢牢把握创新工作的方向、质量和针对性。

二、参评对象

各直属局、分局,市局机关各处、室、队、萃园分局,直属事业单位,协会、学会。

三、参评条件

参评单位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四管一争”理念,围绕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在体制机制、工作理念、工作制度、方式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积极创新的项目,均可申报参评。

参评项目必须是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在监管、执法、维权、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探索,要符合科学性、创造性、典型性、实效性的标准。科学性是指创新工作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总体趋势,符合工商工作实际;创造性是指创新工作同以往工作相比,在内容、方式和方法上体现独创性、先进性,具有鲜明的特点;典型性是指创新工作要在全市工商系统具有较强的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工商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力,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实效性是指创新工作要贴近工商工作实际,已经试行或推行实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立项项目要注重从大处入手,跳出工商看工商,跳出工作看工作,通盘考虑,统筹规划,有利于推动工商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力争在省局和市政府创新工作评选中取得新成果。

四、奖额设置

全市工商系统工作创新奖为年度专项奖,设置奖额10名。

五、组织领导

局成立工作创新奖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市局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市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和各直属局、分局分管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评选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实施。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局人教处,主要负责评选工作的日常性事务。评选过程由市局监察室全程监督,保证公平公正。评选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六、评选方法

创新奖的评选在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施,评委由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组成。评选工作要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具体步骤是:

1、立项。各直属局、分局和市局机关各处室应紧紧围绕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年度创新性工作项目,于每年4月15日前向市局人教处提交《全市工商系统创新性工作立项审批表》(附件1)等书面立项报批材料,各直属局、分局立项申报项目不多于4项(其中联合申报项目不超过1项),各处室立项申报项目不多于3项(其中联合申报项目不超过1项)。各实施单位要针对立项申报项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完善申报项目。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立项项目的跟踪检查,定期跟踪立项项目的落实、推广、成效,对经过实践检验不具备可行性和可推广性的,可以要求申报单位中止实施或不予申报。

2、申报。各直属局、分局和市局机关各处室于每年11月15日前向市局人教处提交书面申报材料,各直属局、分局申报项目不多于3项(其中联合申报项目不超过1项),各处室申报项目不多于2项(其中联合申报项目不超过1项)。申报材料包括《全市工商系统工作创新奖申报表》(附件2),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材料和有关实际运用、领导批示、刊物发表、经验介绍等方面的辅证材料。申报材料应简明扼要、突出主题,力戒形式主义和过度包装。申报项目原则上必须是经过立项审批的项目,个别确有创新性而又未经立项的项目需申报的,须经工作创新奖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报经组长同意。

3、初评。分直属局、分局申报、市局机关处室申报和联合申报三类进行评选。采取处室评选直属局、分局申报项目,直属局、分局评选处室申报项目,联合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以外的直属局、分局和机关处室评选的方法。评选时由创新工作的主创人员进行现场解说或演示,介绍创新工作的背景意图、实施过程、实际效果、社会影响等,每个项目陈述时间为5分钟,再由评委按各类别的名额要求记名投票(具体分类名额由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申报情况按比例决定,选票未署名视为废票),在候选项目中产生20个项目进入复评,如最后一名出现并列则一并进入复评。

4、复评。由评委采取记名方式投票打分(选票未署名视为废票),复评中本单位有项目的评委选票每项每票记4分,没有项目的评委选票每项每票记6分。按总分高低确定创新奖候选名单提交市局党组审定。

5、审定。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产生15个项目(如最后一名出现并列则一并上报),报市局党组研究,审定10个获奖项目。

第3篇

[关键词]科技奖励 奖励申报 奖励渠道

中图分类号:D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086-01

科技奖励制度作为我国科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提升创新的能力。对于项目完成单位来说,获得科技奖励的肯定,一方面是荣誉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专业技术实力的体现,对提高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作用显著;对于项目完成人来说,一方面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将对个人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当前阶段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对激发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科技奖励的主要特点

(一)覆盖面广

自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以来,目前的国家科技奖励主要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个奖项。从现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来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覆盖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等社会各行各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励人员覆盖为科技成果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以及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1]

(二)渠道广泛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主要由国家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技奖励和社会力量设奖组成,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多种奖励申报渠。项目研制单位及科研人员可结合任务来源、任务性质及任务密级,合理规划不同项目的申报渠道。同时结合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成果的积累,积极策划,可谋划适合的奖励申报渠道,争取奖励。

(三)影响巨大

科技奖励获奖项目对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热点和难点的重大科技问题、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国家和社会安全以及提高我国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于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充分的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成果有力的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

二、主流奖励申报渠道现状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除国家科学技术奖外,只保留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的三大部级奖励,另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省级科学技术奖。在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方面,由于专业技术领域的限制,军工单位研制的项目仅限于申报国防科学技术奖。

为提升科技奖励的权威性以及奖励项目的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防科技奖励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申报项目的应用年限要求由1年增加至2年,应用卫星设计寿命超过3年的需稳定运行3年方可报奖,以此充分验证项目的成熟性、完备性,同时,为提高奖励项目的质量,大幅降低了国防科学技术奖的授奖率,这些改革措施无疑增加了奖励申报及获奖的难度。[3]

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十三五”期间国防科学技术奖励申报情况为例,五年间申报及获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表,五院近五年国防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平均获奖率为31.6%,基本与国防科学技术奖平均授奖率1/3的数值持平,而近2/3的申报项目未曾获奖。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国防科学技术奖的授奖率大幅降低。

三、提高科技奖励工作几点建议

为提升航天领域军工单位奖励申报及获奖数量,确保更多的项目获得科技奖励,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措施,提高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积极拓展奖励申报渠道

探索多种奖励申报渠道,结合任务来源、任务性质及任务密级,合理规划不同项目的申报渠道。同时结合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知识产权的积累,积极策划,争取获得更多的奖励。

全国主要的科技奖励,基本情况如下:

1、国家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务院设立的国家最高级别的科技奖励。

2、部级科学技术奖目前只有国防科学技术奖、公安部奖,安全部奖三大奖项,其中公安部奖、安全部奖由于专业领域的原因,军工单位无法申报。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一项省级科学技术奖。

4、除上述奖项之外,其他奖项还包括全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其中,全军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奖须由教育部下属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航天军工单位可作为合作单位进行申报。

(二)提前规划,重点培育奖励申报项目

根据科研生产计划及完成情况,提前规划、整体布局科技奖励申报,确保型号工程总项及其关键分系统项目奖励申报各个环节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并提前谋划重大研发课题的奖励申报。

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模式,尤其注重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注重对前人尚未发明或尚未公开的,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的科技成果的挖掘和培育,做好知识产权的布局,努力培育并形成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

此外,根据单位业务特点,统筹谋划型号工程、预先研究、情报、标准、计量等不同类别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形成型号工程及项目研制、预先研究及基础研究、技术基础以及软科学和科技情报研究成果等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全面覆盖。

(三)提高申报项目的质量

奖励申报项目能否获奖取决于两点要素,一是奖励申报当年的形式,二是申报项目的质量。对于前者,可通过对军工系统内各单位当年度奖励申报项目的深入调研了解,规避与重点项目的冲突,合理布置重点项目的申报年份,提高重点项目获得高等级奖励的概率。对于后者则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本身的规模、效益等因素,另一方面是指申报项目材料的质量。对于项目本身的条件,其由任务下达及研制情况决定,申报过程中应更多关注项目申报材料质量的提高。项目申报材料是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了解项目有关情况的唯一依据,应充分了解各奖励类别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及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关注的重点内容,对申报书中相应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做到描述清晰,重点突出,此外还应提高申报材料形式要求。

(四)谋求与系统外单位合作,申请其他类别的奖励

加强航天军工单位内外多种形式交流合作,鼓励同外部单位合作,积极推动有效利用单位内外资源的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强化在前沿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方面的合作研究,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合作成果,在交流合作中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通过联合报奖的方式,争取航天军工单位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无法申报的其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进一步拓宽奖励申报渠道。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3] 《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第4篇

一、考核认定条件

长期从事建设工程总承包及施工管理工作,业绩突出,无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职业道德行为良好,身体健康,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在职在编人员:

受聘为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取得建筑业企业二级及以上项目经理资质证书或全国工程总承包项目经理培训证书,现担任工程总承包或施工项目经理,并同时具备下列(一)和(二)中的各一项条件,或者具备(三)中的两项条件。

(一)学历和职业年限

1.取得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中专学历,累计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或施工管理工作满20年;或取得其他专业中专学历,累计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或施工管理工作满23年。

2.取得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或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建设工程工程项目或施工管理工作满18年。

3.取得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或施工管理工作满10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或施工管理工作满13年。

(二)业绩

1.主持完成中型工程(附件1,下同)工程总承包1项。

2.主持完成大型工程(大型工程标准见《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实施细则》建市函*施工总承包1项。

3.主持完成中型工程施工总承包2项。

4.主持完成中型工程施工总承包1项和大型工程施工承包1项。

5.主持完成中型工程施工总承包1项和中型工程施工承包2项。

6.主持完成大型工程施工承包2项。

7.主持完成大型工程施工承包1项和中型工程施工承包2项。

8.主持完成中型工程施工承包4项。

9.已实施的国家、行业或地方工程建设标准的主要编写人员。

(三)或者具备下列各项条件

1.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5年。

2.具备(二)中的一项条件,其中一项工程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

二、考核认定组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成立“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三、考核认定程序

(一)地方所属企业的申请人向所在企业提出申请,经企业审查同意后,由企业向所在工商注册地的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所属企业的申请人向所在企业提出申请,经企业审查同意后,由企业直接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中央管理的企业申报。

(二)各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的申报人员进行审核,经同级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后,提出推荐名单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对其所属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推荐名单并将拟推荐名单返回申报企业,由企业将审核后的申报材料报其工商注册所在地的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推荐人员的材料进行初审,提出拟认定人员名单,报送领导小组审核。

其中涉及交通、水利专业的业绩材料,应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级相应专业行政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送领导小组审核。

(四)领导小组对经初审合格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报省级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布,同时报人事部、建设部备案。

四、考核认定申报材料

(一)各地级市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的人事部门出具推荐意见函。

(二)《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见附件2)。

(三)学历或学位证书、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和已实施的国家、行业或地方工程建设标准主要编写人员证明复印件。

(四)所在单位出具项目经理任职、在岗、建设工程业绩的证明。

五、申报时间及要求

(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建造师考核认定工作原则上应于2004年10月31日前结束。

(二)各企业应推荐具备申报条件且在第一线从事工程总承包和施工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申请人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申请人所在单位业务技术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人对其证明材料进行核实,在复印件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印章。

各地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在审核、复核工作中,须核查各类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的原件。

(四)已通过特许或考核认定的方式取得其他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和在公务员岗位工作的人员,一律不得申报。

第5篇

现将申报2005年度**市科学技术奖项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要求

申报的项目要符合《**市科学技术奖励实施办法》和《**市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报的项目应是2002年以来已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含鉴定、验收、评审、评估、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行业审定、有关部门确认等),并已经市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未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的项目须在申报前补办登记手续)。

(二)申报项目的推广应用时间或其相关论著公开发表时间要1年以上。

(三)申报项目必须是在我市辖区内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且是我市第一完成单位。

二、申报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市科学技术奖:

(一)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自主创新,形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并在实践中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在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中,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手段,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三)在实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中,促进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四)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

(五)在实施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等软件研究项目中,其结果已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所采纳、应用,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

(六)在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中,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达到**市内领先水平以上的;

(七)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的。

三、材料要求

(一)书面材料

1、填写《**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书》,并附上:

(1)科技成果评价材料(鉴定证书、验收证书、专利证书、评估报告、行业评审或有关技术证明材料);

(2)推广应用证明;

(3)技术工作总结;

(4)相关的检测检验报告(社会发展类项目可免);

(5)其他应附的技术文件或材料。

上述材料按顺序附在《申报书》的后面并装订成册,一式3份。

2、填写《**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项目简况表》,一式7份。

(二)软盘

提交与《**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书》、《**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项目简况表》的格式、内容相同的软盘1张,并在软盘标签上标明申报项目名称、完成单位、申报单位和申报日期。

(三)申报项目的填写说明

《**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书》、《**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项目简况表》及填写说明的软盘格式可在**科技信息网“资料下载—科技奖励”栏目中下载。或者来**市科技局科技计划股(科学馆内)索取。

第6篇

【关键词】实验中心;建设;效果;经费渠道;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135―04

引言

自行为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首肯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建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实验中心”)开始被高校重视。而在教育部启动的旨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工程”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投入到申报和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行列中,部分高校甚至将实验中心作为重点教学项目,纳入到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验平台。实验中心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建设着,问题随之出现。尽管已有学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尚未有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就试图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实验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期望找到一条建设高水平实验中心的途径,为高校经管专业的实验中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研究设计

1 研究假设

经管专业长期以来都被纳入文科院系的范畴,受传统的“重理轻文”办学思路和模式的影响,人们对经管专业实验教学的认识远不如对理工科专业。从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看,对文科院校的投入大大少于理工农医类;从学校内部办学经费看,文科院系一般也都远低于理工科院系[1],一般一个学校文科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大约只占学校实验室总经费的10%左右[2],规模较小。在非财经类高校,由于学科发展不均衡,学校在资源配备方面明显地把经管专业的实验平台建设置于其它重点学科之后,致使经管专业的实验教学一直停留在模拟和验证的层面上,难以有创新性的发展。因此本文预计假设一: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米红、吴智鹏[3]的研究发现,实验中心的规模和水平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与成长的显著标志。为汇集和培养人才,研究型大学均热衷于实验中心的建设。而研究型大学大多为具有较强研发实力和能力的重点大学,因此,本文预计假设二: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张盛仁[4]的实证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地区差异,李祥云、魏萍[5]则证明了普通高校生均投入省际分布差距呈扩大趋势,因此,本文预计假设三:处于不同区域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另外,实验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而高等学校普遍存在资金瓶颈的制约。如果高校融资渠道畅通,必然会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进而加快实验中心的建设。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大多表现为与企业的合作或接受企业的资助等形式,这种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反过来又有利于高校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本文预计假设四:拥有不同融资渠道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及成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在Google及Baidu中以“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为搜索项,共搜集到45家高校的申报材料,剔除部分数据不全的样本,共得到43家高校的研究样本,研究所需数据全部来自这43家高校的申报材料。

二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从所搜集到的43家样本学校看,有23个样本(占53.5%)地处东部地区,说明在实验中心建设和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的申报工作中,东部地区的学校积极性高于非东部地区。从学校的类型分布看,财经类院校占有13家,占比30.2%,综合类院校占比32.6%,而理工类和其它类型的学校申报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仅占37.2%,说明理工类高校对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的建设积极性不如财经类和综合类高校。另外,43家高校中,非重点院校占比72.1%,说明相对而言非重点院校更加重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从实验中心的教学情况看,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实验达111项、年实验学生人数为92058人,居全部样本学校之首;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年实验人时数为90万人次,实验设备总值达2773.5万元,也居43所高校同类指标之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商务实验中心五年来累计投入建设资金最多,达4000万元。从教材建设项目看,财经类院校在主编实验教材、参编实验教材方面均位居榜首。

以上的数据显示,财经类院校、重点院校或处于东部地区的院校在绝大部分指标方面都优于其它同类院校,因此前面提出的几个假设有可能得到证明。

2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前面所提出的假设,检验结果见表1。

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财经类院校和非财经类院校在实验设备总价值、近五年总经费投入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年实验学生人时数、单位学生占用实验用房面积、单位实验课程拥有的设备价值、教师主编实验教材数量等四个指标方面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开设的总实验课程数、教师自编实验讲义、教师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获国家级奖项方面在10%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假设一得到了证明。

表1显示,重点或非重点院校在实验中心拥有高学历工作人员占比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获国家级奖项方面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近五年总经费投入方面在10%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假设二也得到了证明。表1也显示,东部和非东部高校在实验设备总价值和近五年总经费投入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实验学生人时数、单位实验课程拥有的设备价值以及学生获国家级奖项方面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假设三也得到了证明。表1还显示,实验中心建设经费来源不同的高校在拥有高学历工作人员占比方面、开设的总实验项目数、开设的总实验课程数、教师主编实验教材等指标方面在1%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年实验学生人时数、实验设备总价值、近五年总经费投入、自编实验讲义、教师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以及学生获国家级奖项等方面也在5%的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假设四可以得到证明。

另外,大量的研究都认为资金是影响实验中心建设的主要原因,表1的数据也证明资金来源不同,实验中心的诸多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还将重点研究资金来源对实验中心建设成效的影响。从申报材料看,建设资金的来源除学校投资外还有中央地方共建、企业捐赠等方式。因此,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法来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表2结果也可以得出与表1一致的结论,表明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在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下均呈现显著的差异,因此本文提出的第四个假设再次得到了证明。

另外,表2的事后比较检验(post-hoc)结果显示,如果经管类实验中心仅由学校投资建设,其在高学历工作人员占比、开设的实验总课程、总实验项目、总实验设备价值、总经费投入以及教师主编实验教材、自编实验讲义等方面都显著地落后于尚有其它建设资金来源的实验中心,再次证明了实验中心建设经费来源对实验中心建设及建设效果影响显著,而且,建设经费渠道越多,实验中心建设成效越大。

3 回归结果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经费渠道对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的关系,本研究还将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将实验中心建设经费渠道用虚拟变量表示,即:经费仅来自学校投资=0,多渠道来源=1。同时控制学校类型、学校层次和所处区域等变量,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即学校类型:财经类院校=1,其余=0;学校层次:重点院校=1,非重点院校=0;而学校所处的区域:东部院校=1,非东部院校=0。多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回归结果看,除教师主持的国级教改项目指标外,经费来源渠道与各项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建设经费渠道越广,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越好,因此多渠道的建设经费来源有利于实验中心建设的结论再次得到了证明。

表3的结果同时指出财经类院校在实验中心建设和成果方面显著优于非财经类院校,这与现实是相吻合的,说明非财经类院校在经管类实验中心建设方面道路仍将十分漫长。是否为重点院校对实验中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实验中心的成果方面(在1%的水平下与教师主持的国家级教改项目显著正相关),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与实验中心所拥的实验设备价值则在1%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些都与表1的结论一致。

三 研究结论

本文首次采用数理方法检验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及成效的相关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处于不同地域以及建设经费来源渠道不同的高校在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及效果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高校在经管类实验中心的建设方面不能一味地向所谓的“高标准”看齐,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本文还发现建设经费渠道显著地影响着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因此,各大高校应摒弃单纯依靠学校投入的传统做法,积极申报各种级别的实验示范中心,努力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尽可能地拓宽建设资金渠道,争取早日建成高水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 吴茂楠.文科综合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5):92-94.

[2] 徐建平,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36-138.

[3] 米红,吴智鹏.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实证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7-21.

第7篇

本办法所称项目奖励,是指对经过国家和自治区批准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争取、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建设和发挥效益的过程中,以及介绍本县以外的单位或个人到本县投资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的激励措施。奖励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其中,物质奖励以现金奖励为主。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主管项目奖励工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奖励的日常工作。

一、奖励设项及标准

(一)设立项目争取奖。此项奖励是指从项目建议书提出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阶段的奖励,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项目基础奖金。分别按项目总投资金额的多少设定相应的奖金。凡总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其奖金为0.2——1万元;总投资额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其奖金为1万元——3万元;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XX万元的,其奖金为3万元——5万元;总投资额在XX万元以上的,其奖金为为5万元——50万元。此项奖励的申报须在可研报告得到批复之后。(项目争取奖的奖金分配比例按项目批准单位的级别来划分不尽合理,建议改为按项目总投资金额的多少设定相应的奖金额。)

2、争取国家政策性补贴奖金。主要以争取到国家政策性补贴的数量多少、利率高低和期限长短三种相关因素为依据,其中属于无偿补贴的,500万元以下的,按0.5%比例提取奖金;500万元——1000万元的,按1%比例提取奖金;1000万元——XX万元的,按2%比例提取奖金;XX万元以上的,按3%比例提取奖金。属于无息投资的,按1——2‰的比例提取奖金;属于低息投资的按0.5——1‰的比例提取奖金;属于银行基础利率投资的按0.5‰以下的比例提取奖金;高于银行基础利率的不提取奖金。此项奖励的申报须在补贴全部到位之后。

(二)设立资金落实奖。此项奖励包括贷款落实和自筹资金落实两个方面。主要按所争取资金利率高低和期限长短、资金到位情况、拆借资金成本高低等因素确定提奖比例,其中:高于银行基础利率的不给奖励;同等于银行基础利率的按0.5‰以下的比例提取奖金;低于银行基础利率的按0.5——1.5‰的比例提取奖金;无息贷款的按1.5——2.5‰的比例提取奖金。落实一笔资金,只能获一次奖励。

(三)设立项目效益奖。此项奖励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经济效益是指项目按设计要求按期达产达标达效的情况。社会效益是指此项目的建成在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消除公共污染、防疫治病、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具体按以下两个部分奖励:

1、以经济效益为主的项目效益奖,主要以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小决定,按年度上交地方财政金额的1%提取奖金。

2、以社会效益为主的项目效益奖,主要依照项目管理过程中达产达标达效程度决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和指定部门认定,达到各项技术指标的给予0.5——1万元奖励,不能完全达到指标要求的不给奖励。

第8篇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实施教学成果培育工程,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夯实基础,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奖项目,是“十一五”我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开展项目建设与培育工作,是贯彻国家“十一五”教育事业“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教育成果培育工程的主要内容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培育工程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

教学研究成果的参与者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和战略重点,一线教师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从实际出发,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

2. 在转变教育思想的同时,培育工程使教育工作者重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

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在组织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学风等方面的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教学评估程序和方法及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 培育工程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课程教学的成果积累

以应用型为主线的相关的课程,几乎都具有相关的实践特征,这些实践成绩的最终评定,都将通过考核的形式来体现,而作品就是这个形式的结果,根据专业和考核要求的不同,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作品可以是实物作品,也可以是文字作品。忽视平时课程教学的成果积累,可能会丢失一些专业亮点,如概念作品,它并不一定有多少实用价值,也不是毕业环节要求,但它却是展开想象翅膀,开阔设计思路,展现学生才华的重要体现形式。因此,课程教学的成果积累对高等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4. 培育工程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根于教学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教学成果要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才能知道是否具有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才能知道对于解决我省高等教育重大现实问题,其是否有重要作用;才能知道对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否可以作出较大的贡献;才能知道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是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才能知道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的措施

1.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建立教学研究制度

教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配合学校“创特色、上水平”的需要,学校教务处牵头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研究活动,构建学校教学研究的组织框架,经过调研、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建立教学研究制度的构想与实施建议。为最终建立教学研究制度提供基础性资料与可行性建议,推出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建立教学研究的配套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全院教职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编印学院内部教学研究刊物《教学简报》,并以此为载体,定期教研活动信息、教研项目和教研成果等内容。

2.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提高实践效果

教学成果的培育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条例》规定,教学成果要反映教育教学规律。要反映规律,必须了解规律、学习理论。只有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能动地运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才能提高实践效果,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来。同样,成果的完成也应该有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成果完成人在进行总结时,往往注重对成果的实施过程及效果的介绍,而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有规律性认识的提炼。如何把教学过程的实践提到理论的高度,总结出一些符合教育规律性的认识来,是培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通过科学总结使成果的认识产生一个飞跃,这既是高水平总结的标准,也是教学成果先进性、示范性的重要体现。

3.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注重实施过程

创造优秀教学成果,既不是指具体的教学工作业绩,也不是指某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应是围绕创造教学成果而制订的整套方案。教师不仅要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制订本课题从立项到效果检验等一系列环节的教育教学方案,而且必须有直接的完整的实施过程。

4.科学总结教学成果,积极推广应用

教学成果作为精神产品,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应具有反映其成果质量或水平的科学总结、调查报告或系列论文、论著等。教学成果的科学总结,不应是工作过程的讲述和成果的记录,而应是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的,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参考意义的总结。具体包括:

(1)基本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受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

(2)创新点。是成果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的提出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

(3)应用情况。应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5.集体攻关、协同作战

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的课题很多,其中有些课题较大,涉及的方面较多,实施的难度较大,调查研究、方案制订与实施以及效果验证等方面的工作较重,教师应发挥群体力量,采取课题组的方式,对教学成果所涉及的相关争议内容开展深入探讨,集思广益,协同攻关。课题组集体一般不超过5人,通过群体优势,既可共同完成和创造出优秀的教学成果,又可提高整体教学与教研水平,起到培养教师队伍的功效。

6.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教师是创造教学成果的主力。要积极引导教师提高对创造教学成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研究,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总结创造教学成果。

对承担和参与改革计划的教师、教学管理和教育研究人员,按学校的规定计算教学工作量。对于要进行教学改革试验的,要给予必要的条件和环境的支持。要充分发挥学术水平高、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研究和实践,现在的青年教师将来是学校讲台上的骨干,他们的参与不仅对当前的改革,而且对改革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高度重视各级教改立项、教学成果申报等工作

在指导思想上,教改立项与培育教学成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成果的导向、激励与示范作用;要求:

(1)起点高:重视教学改革的宏观背景、改革目标、改革重点的研究;

(2)立意新:充分掌握国内、省内、各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与进程,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特色;

(3)信息灵:学习和研究历届国家、各省优秀教学成果奖项,规范申报程序、鉴定内容。

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的工作步骤

1.积极协调,做好前期准备

对于每届我校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细致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有必要。要真正学习和领会《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第151号令),积极与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就有关事宜进行协调。

2.制定文件,做好工作规划

做好规划是顺利开展评审工作的前提。在认真领会教育厅下发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后,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磋商,对申报范围、名额分配等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做好工作规划。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3.积极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对历届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我们都加大了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和正确申报。编写《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指南》,详细介绍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特点和重点,阐述申请与推荐教学成果奖的有关事项和问题等。《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指南》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捕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及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人申请教学成果奖的指导用书和各有关单位组织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必备资料。同时设立网络信息专栏,将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有关要求、信息在专栏上,为高校组织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尤其是相关材料和表格的下载提供方便。

4.召开大会,进行全面部署

对于每届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我们都要召开工作会议,要求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务科长及有关同志参加,进行专项部署。强调把这项工作与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抓实抓好。同时,邀请多次参加往届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专家分别就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校级评审和向上申报中的关键问题,如教学成果的定义和内涵、成果主要内容、创新点、应用情况和科学总结等做了详尽的说明,进一步促进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全面开展。

5.深入院系,强化工作指导

为切实加强工作指导,我们组织专家深入到一些有望能取得省级大奖和国家级奖的部分二级学院,结合各二级学院近年来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际,帮助他们认真领会国家和省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有关精神,科学总结教学改革经验,精心凝练教学成果,细致组织申报材料。同时。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对部分院系拟推荐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教学成果进行鉴定。在我们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对教学成果奖励工作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组织工作比较到位,成果申报比较踊跃,数量明显增多,质量得到提高

6.认真核查,提高申报质量

对于各院系报送上来的申报材料,我们都抽调数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认真听取学校开展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情况介绍,对推荐的教学成果申报材料逐个进行核查,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成果退给院系并要求其修改,从教学成果申报材料的核查情况来看,专家们工作非常认真细致,由专家提出具体修改和充实意见、返回院系修改的成果材料约占总量的50%左右,以保证各院申报的成果及其材料都符合要求,有较高的质量。

7.严密制度,严格评审

为做好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位评委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肃认真地进行评审,确保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具体评审过程中,我们借鉴以往评选教学成果奖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了严密的评审工作规则和流程,采取“分组审阅,充分酝酿,产生候选,全体投票,逐级确定”的办法,并采用先投淘汰票、后投选优票的表决方式,先在同层次学校间进行比较、后综合比较的做法,使被评项目不仅在本层次学校的成果中做了比较,而且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中也做了比较,保证了优中选优。

8.扎实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

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束后,我们都召开专门会议,邀请知名专家对我校准备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进行专门指导,全面提升我校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材料的质量。具体做法是,请参加过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的专家和其他省内高水平专家,审查纸质申报材料,提出修改充实材料的意见。对尚未组织专家鉴定的拟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项目,积极组织高水平的鉴定会,同时,按照教育部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的要求,积极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的推荐工作。

9.宣传和推广获奖教学成果

我们积极组织力量编写《高等教育获奖教学成果介绍》专集,在学校开辟介绍教学成果的专栏,对获得国家级奖和省级一等奖以上的教学成果进行推介和宣传,鼓励我校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10.召开学校高等教育获奖教学成果表彰大会

在教学成果奖励名单公布之后,我们都组织召开学校高等教育获奖教学成果表彰大会,表彰和奖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和主要完成人。向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推动我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深入进行。

培育教学成果工程的主要经验

1.谋划早,队伍强

获得教学成果奖的成果大都是有计划的,而且为了保证有两年以上的实践检验时间,其谋划的时间都比较早。往往在前一届成果奖刚评完之后或更早的时间,就策划下一届申报的成果选题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负责人一般是由高级技术职称的教育工作者担任,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开拓创新精神的研究与实践队伍。“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一般不超过5人”,而且必须是“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作出主要贡献。

2.研究深,价值大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一般都是在对有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国内高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水平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以创新的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本校学科(或专业)的实力与实际,选准预期可取得明显成效的课题,从而保证教学成果达到“国内首创”、具有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的要求。不惧教改的难点与重点,把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确定为主攻方向,实施“三个构建”,即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全面改革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隐性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减少课堂讲授内容;增加总论部分、减少各分论部分,进行结构的“三级划分”(核心内容、重要内容和一般内容),并全面加强各类教材建设,制作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十个方面“五年不断线”教育训练计划,科学组合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等。

3.创意新,效益好

教学成果不是属于理论研究的成果范畴,他必须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品质。为了全面反映教学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必须认真写作好成果总结报告,并提供完整、详实的佐证材料。

4.领导重视,调动职工

学校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处(室)领导都要把教学成果的培育,作为贯彻十六大“教育创新”精神的突破口来对待,要以创新的机制搞好教学成果工作的建设、管理、培育、鉴定、评审与奖励。目前,国家已经把教学成果奖励与科技成果奖励、科技发明奖励视为同等重要级别的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奖金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大教学成果的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搞好高校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结合教改,加强实践

教学成果的形成要紧密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要开展专业教改与建设、主要课程建设(含CAI和教材建设)、重点实验室(含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等教改工作,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这项工作。课题组成员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开拓创新,加强实践,提高效益,提高水平。

6.加强培育,重视人才

一个学校教学成果水平的高低往往与这个学校本身的办学实力有关,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关。但是,只要我们各级领导加强了教学成果培育的责任心,重视个别教师的特殊作用,层层关心、扶植与支持,使其脱颖而出,一般院校也能产生高水平的成果。

7.做好总结,配置佐证材料

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的教学成果总结是一份十分重要的主材料,负责人要认真按照要求撰写好成果总结,不仅要使成果的内容和成效客观地展示出来,而且要力求有新的概括、新的提高、新的创意,还要用词准确,格式规范,同时,要精心选择、配置较完整的佐证材料。此外,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还需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及制作25分钟反映成果的录像片。

第9篇

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是体现我市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医院业务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我市医学专科优势,提高我市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加强我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我市第一轮(2007年~2009年)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瞄准医学科技前沿,跟踪高科技的发展,落实“十一五”卫生科技规划,重点地鼓励、扶持、建设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竞争优势、品牌优势的市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通过三年时间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使该专业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或市内领先;力争在规模、队伍、研究水平、辐射能力等方面达到省内中上水平,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技术水平较高、各具特色优势的专科专病群,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专科的建设和发展,使人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先进和满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同时发挥重点专科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评选办法

(一)申报

1、申报范围和时间:

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⑵第一轮重点专科重新申报;

⑶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上报授予证书,一并公布。

申报专科需由所属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市直单位直接报送市卫生局科教办;县(区)所属单位须由县(区)卫生局初审后报送。申报截止时间:2009年7月20日。

2、申报资料:

⑴填写《开封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申请书》一式3份;

⑵医疗机构许可证复印件。

⑶《开封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申请书》中填写的科研成果、专科、论文、论著、人员资质、奖励证明及大型器械发票等硬件材料的复印件。

《开封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申请书》可从市卫生局科教办公用邮箱中自行下载,邮箱:,密码:3861531。

3、申报条件:

⑴医学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解决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能力,某些病种具有(或基本具有)市内领先、省内或国内先进的诊治技术,能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诊治问题。近3年开展有填补市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业务;各项医疗指标达到所在级别甲等医院重点专科的要求,该专科甲级病历达90%以上,无丙级病历;根据专科建设方向,制定重点诊疗病种及优化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加以运用。加强省内外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研究开发临床适宜诊疗技术。

⑵医学科研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具有明确而稳定的专科主攻方向,临床特色突出并具有发展优势,科研支撑条件较好,研发能力较强,在该领域处于全市领先或先进水平。承担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并进展顺利;近5年有填补省内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近5年有获得省(部)级科技奖或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及以上科研成果奖项;近3年在国际、国家级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医学论著或综述文章15篇以上。

⑶学术队伍建设:专科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学风正、医德好,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在省内或全市有一定知名度,担任省级医学专科学会常委或市级医学专科学会的主委、副主委;有较强的医疗、科研和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能力,专科带头人应具备主任医师职称或副主任医师4年以上资格,并有2名以上从事本专业不少于2年的副主任医师。专科具备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前景良好的专科人才队伍。科室文化建设好,技术质量高,有能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的医疗、护理、医技和药剂人员。

⑷人才培养能力:是全市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医学大专院校的临床带教工作10年以上;积极开展省内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承办市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广新技术及农村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技术水平。

⑸基础条件配备:有足够的工作用房,病区不少于40张床位,医护人员配置符合标准,无病区的专科设置结构要符合相关要求(如医学专用科、影像等);具有使该专科达到区域内先进水平的临床诊疗和实验设备,能够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科研任务。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有能力争取到其它科研经费支持,具备科研攻关能力。

(二)评审

1、评审原则:

⑴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⑵坚持鼓励创新、择优确定、优胜劣汰的原则;

⑶坚持评审标准、保证质量、宁缺勿滥的原则;

⑷坚持社会公示、动态管理、持续发展的原则。

2、评审程序及时间安排:

⑴初审(2009年7月21日~8月20日):

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进行专业性的全面审查,审查合格者进入专业技术评审。

⑵专家评审(2009年9月1日~10月31日):

由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请专科的技术优势、发展潜力、整体建设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及重点发展的诊疗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进行评审,以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论证及现场汇报、答辩的方式,进行现场考评。同时对照《评审标准》逐项进行实地考评。

(三)公示

市卫生局根据专家评审组的意见,按照“择优确定、合理布局、全面评审”的原则,经研究确认后于2009年底之前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四)认定

公示期内无异议者,由市卫生局认定并授予“开封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010年~2012年)牌匾。

三、奖励

1、市卫生局设立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发展基金,重点专科所属单位按不低于1∶1配套基金奖励。

2、发展基金(含单位配套经费)主要用于重点专科的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科研开发、、工作平台建设等方面。

3、奖励经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管理,专款专用,不允许挪做它用。

四、管理与考核

1、总体思路:在重点专科管理上,鼓励应用性研究和临床适宜诊疗技术研究,扶持基础开发性研究。我们要以顺应疾病普的变化,以人民群众医疗需求为导向选择重点发展专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保证专科的高水平,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增强专科发展后劲,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促进专科的健康发展。使我市尽快建设具有优势特色和一定规模的重点专科群,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2、重点专科建设每轮周期为三年,此轮为2010年~2012年。

第10篇

金像奖是中国文联的十三大艺术奖项之一,与电影界“百花奖”“金鸡奖”、戏剧界“梅花奖”齐名。作为国家级大奖,金像奖受到摄影人普遍的关注。

与每一届艺术节相伴相生的金像奖,其征集、评选与颁奖,都是艺术节的重头戏。因为金像奖显示着某一阶段摄影发展的趋势,展现着摄影人某一阶段的创作成果,荟萃着某一阶段摄影艺术的新生力量。

作为新世纪的第一次金像奖评选,似乎蕴含着继往开来的意味,2001年6月该项工作正式启动之后,组委会就多方听取意见,三次修改方案,目标锁定:出作品、出人才、出理论。

少而精的思路: 金像奖的常设奖项是作品奖与组织工作奖,设奖总额在30-40名之间。1999年第四届金像奖评选,作品奖高达14位,提名奖11位,组织工作奖也有15位之众。本着少而精的思路,第五届金像奖决定压缩获奖数量,提高奖项含金量。其中,将金像奖作品奖名额定为6-8名,组织工作奖1-2名。

拓展奖项的尝试:摄影事业的繁荣是摄影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五届金像奖在保持作品奖与组织工作奖两个常设奖项外,增设了成就奖、理论评论奖,又于8月份增补了教育工作奖、图片编辑奖,形成了本届金像奖六项大奖的新格局。

力求规距的操作:本届金像奖评选,首先在组织机构上明确组委会与评委会不同的职责。前者负责确立各项章程、认定参评资格、复议评委的异议;后者按照组委会的相关规定甄别优劣。在参评资格上,六大奖项都有相应的规定。在具体操作中,组委会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调整。如由于作品奖参评人数众多,获奖名额增至10名;图片编辑奖因公布时间仓促,参评人员太少,前者取消了提名奖。

本届评选还规定已担任三届金像奖的评委不再受聘,新评委应占总评委人数的30%。

评选日记

9月23日 星期日

16:00,全部组委、评委、工作人员到位,入住北京顺义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

19:00,组委会与评委会分别召开工作会议。本届金像奖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的151名作者申报。其中作品奖99人、作品1124幅;理论评论奖8人;组织工作奖22人;成就奖15人;教育工作奖5人;图片编辑奖2人。

20:30,评委开始审读成就奖、组织工作奖、理论评论奖、图片编辑奖、摄影教育奖申报材料。

9月24日 星期一

8:30评委继续审读文字材料。

10:00组委会会议:确认评选方法、颁发组委证书。

11:00评委会会议:宣布各奖项初评评委名单、介绍评选细则、颁发评委证书。

14:00第一组评委:于健、刘榜、韩学庭、刘铁生、陈申,评审成就奖、组织工作奖、理论评论奖、图片编辑奖、摄影教育奖五个奖项。依据介绍材料与著述内容,评委们提出初评意见与候选名单。

第二组评委:高帆、李前光、吴常云、高琴、陈长芬、贾明祖、贺延光、冀运表、吴鹏,评审作品奖。为了保证评选的公正,组委会已将全部作者姓名遮盖,评委们仅就作品本身进行评定。经过数轮筛选,特别是对同一题材的比较,评委从99位参评人员中初评出32位入围作者。

9月25日 星期二

8:30全体评委终评成就奖、组织工作奖、理论评论奖、图片编辑奖、摄影教育奖五个奖项。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评图片编辑奖。

该奖为第一次增设,公布的时间又较短暂,最终仅两位作者参评。评委会认为该奖设立的目的,在于鼓励更多的编辑,多出精品,在影像出版上多出人才。侯贺良以其将《山东画报》从亏损百万扭转为赢利百万的业绩首获此奖。

理论评论一直是摄影界的一个弱项。本届增设的理论评论奖,是对广大理论工作者思考与见地的肯定,也表明摄影理论对促进摄影事业进步的积极影响。虽然,具有前瞻性、批评性的文章还比较少见,但本着加强摄影理论研究、倡导摄影批评的思路,经过组委会确认,该奖由原来的1名增至4名。

摄影教育是近年来发展步子较快的一个领域,官方的民间的、面授的函授的、学制式的短期培训的、普遍的特殊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培养新人、提高素质大有裨益。作为新增设的奖项,有5人申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院长宿志刚获得金像奖,上海的颜志刚、四川的张宗寿获得提名奖。

成就奖,因其响亮的名字,受到15位作者的青睐。成就奖的标准,成为评委们讨论的重点。评委们认为成就不等同于成绩,成就应当是一个人在摄影事业上所取得的特殊贡献,应具有特别的地位或特别的影响。

评委会希望“成就奖”能像一面旗帜,召唤着摄影人用毕生的精力去攀登摄影事业的某一个高峰。

舒宗侨、吴寅伯、侯波三位前辈本届获此殊荣,并不说明只有他们三位有此成就,而是本届该奖只有他们三位申报。

组织工作奖,申报人员22人。考虑到各基层摄影组织处境艰难,却以奉献精神,做着“联络、协调、服务”的工作。作为摄影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本届设奖数额调整至6名金像奖、3名提名奖。

评委们认为,该奖设立以来,大多授予各协会的负责人,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而事实上,这应该属于他们的本职工作,希望该奖今后能更多考虑授予一些非本职工作,却热心摄影事业的同志,使基层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14:00,作品奖终评。32位只能有16位当选。

参加终评的作品,有几个特点:

第一, 题材广泛。其中以社会纪实、风光、军事、技法居多,人体、人像、广告略有点辍。

第二, 整体水平高,每组作品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第三, 同类题材较多。

对于这些入围的作品,评委们的话题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对部分作品的装裱问题提出异议。按规定参评作品不允许装裱,但入围的二三组作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装裱问题,怎么办?组委会同志认为这是忙乱中把关不严造成的疏忽,不应完全归咎于作者;一些评委提出,入围作品基本上还是以作品本身说话,装裱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一些评委提议,可在记分投票时,综合考虑;一些评委认为,今后要严格按游戏规则进行。看来,面对摄影人的精心之作,评委们仍是崇尚仁爱之心。但越来越严谨的游戏规则,希望摄影人不可总是心存侥幸。

二是对同类作品的品评。同类作品,不论在哪一个影展或影赛中,总是要有所比较有所割舍的。对于那些在技术技巧上难分伯仲,在视点上又各具特色的作品,评委们也是各有偏好,所以最终只能以票数多少论了英雄。

三是对作者实力的评价。一些作者的知名度甚高,但选送的作品不能体现其水平,是评人还是评作品?评委们认为,应当通过作品评人,因为作者的影响度不同,评委们对其的了解与评价也难以一致,而作品就在眼前,标准容易一致。

四是对冷门题材的把握。当类别相近的作品在“相互残杀”的时候,一些作品则因货“奇”而可居,占了一点点的“便宜”,如人像、广告类作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作品仍是以其整体质量为前提的,并非顾其一点而不及其余。比如人体摄影,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题材,也是2001年摄影界关注的题材,自有先声夺人的气势,而作者选送的作品,也实在称得上声势浩大――10组作品40幅。作者表达的主题是关于人类的本性,但由于传达的较为直白、形式较为简单而终未当选。

17:00 评委对入围的16幅作品,以无记名方式记分投票表决,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5分,并可计点数分,以分数高低决出金像奖10名、提名奖6名。

17:30,工作人员开始统计分数,如果一次性决出既定的金像奖数额,当场封存选票,在艺术节颁奖会上首次宣布。如果产生并列名次,将并列的作者重新计分,决出胜负。

与此同时,组委会与评委会召开座谈会,对组织与评选工作进行总结。

19:00,金像奖计分工作完成,全部奖项一次性评出。

9月26日

9:30评委会对全部获奖作品进行点评。

11:30本届金像奖评选工作全部结束,评选结果报中国文联审批后最终生效。

留下遗憾

评奖,几乎成为“遗憾”的代名词。因为评选的模式、评委的构成、来稿的数量与质量、评奖的方式等等,都将影响到评选的最终结果。

如果说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留有什么遗憾的话,主要体现在增设奖项的经验不足与投送作品的技巧掌握两大方面。

增设奖项 经验不足

本届金像奖最大的特色在于推出评选六项金像奖的改进思路。但新的奖项如何设置?标准如何确定?目前该领域的发展状况怎样?可能参评的人员?预期的评选目标?这些问题本当有更多的思考与筹划,但囿于准备不足、时间紧迫,加之宣传力度不够、落实工作欠到位,使这些尝试未臻圆满。

成就奖最终授予舒宗侨、吴寅伯、侯波三位摄影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他们以对历史对影艺的杰出贡献荣膺此奖,的确当之无愧。对于15位踌躇满志的申报者,面对三位前辈,自然俯首称是、望尘莫及。但由于该奖公布的标准不甚明确,导致他们对该奖的把握失当。甚至一些成绩突出者,也因申报失当,失去了获得其它奖项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也从金像奖中“流失”了。

图片编辑奖,由于增设的时间更短(8月31日见诸《中国摄影报》),最终仅有两位参评者。从实际情况看,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各大报刊、出版物对于图像的应用力度都大大增强,由此出现了一批具有策划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精于实际操作的图片编辑。可以说,图片编辑奖的设立,表明了主办者对摄影发展趋势的敏锐意识,但并未体现出该领域的真实水准。

投送作品 把握失当

151位参加本届金像奖角逐的作者,应当说都具有相当的实力,但如何参评,却不是每一位参评者所准确把握的。

这种把握的失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申报奖项不当,如在摄影教育方面,以个人办学为特色的柏雨果,却申报了成就奖。二是选送技巧不当,这在作品奖的申报上尤为突出。

我们知道,作为摄影家,每个人都拍摄有各种题材的作品,也各有其所长。如何选择、组合这些作品去参评,我们可以从获奖的作品中去寻找答案。总的说来,它们的共性在于完整、独特、精美。

完整,指的是作品不论是在形式抑或内容上,要有其内在的统一,让评委能够在短时间内品评到作品所传达的意义,对作者的创作倾向与水准做出评价。如曹红的一组新闻摄影,每个画面都独立成篇,但她以新闻性赋予作品的统一性――强烈的新闻现场感、职业记者敬业的精神,获得全体评委的好评。

独特,指的是作者与众不同的视点或表达,常常,它也体现为当下作品中的个别性。这些特点比较容易引起评委的关注,而获取评委潜意识中的情感分。石广智的花卉摄影,以多次曝光、影画合璧为特色,在形式上可谓别开生面,并以其精美的观赏价值而夺冠。

精美,指得是作品画面的景色别致、后期制作的精益求精。它体现出作者的实力,也表明作者的态度。孙成毅取之西部的作品,因其品质、气势已取胜一筹,加之制作精良,令人赏心悦目。甚至作者还在作品周边划出约2mm的白线,营造出整齐醒目的“装裱”效果。真是以精心、尽心赢得评委的心。

当然,这些共性并不是绝对的分割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共同对一组作品产生作用。对其中任何一点的忽视,都将造成令人扼腕的遗憾。在本届金像奖评选中,应当说至少有三位参评者比较具有典型性。一是赵铁林、二是姜健、三是冯建国。

赵铁林,可以说是以拍摄题材的独特性取胜。《飘泊在都市边缘的女孩》,一个现实而又敏感的话题,一个已经在社会上产生相当影响的专题。作为一个摄影家,作者用实践再一次诠释了影像最本质的意义。但作者却用女孩、孩子两个内容构成参评作品,在完整性上留下不足,也使独特性打了折扣。另外,由于作品没有相应的文字陈述,不熟悉其作品的评委,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此作品的意义作出判断。

姜健,一位醉心于中原大地的《场景》和《主人》的作者,在发挥摄影的文献价值上、在其影像表达的现代意味上,都可以说自成一体。也许是作者想在一组作品中涵盖其两种拍摄内容,造成了零散的效果,同时彩色黑白混送的形式,在视觉上也破坏了统一。

冯建国,留学日本11载,对大画幅黑白摄影情有独钟。其作品展示的细腻精致的影像,为影人所赞赏。但其选送的作品,竟是采用数码输出方式制作的,其影调的魅力真是荡然无存,真是痛失良机。

虽说金像奖评选的最终意义在于推出富有水准的摄影家,但在具体的评审中,评委不可能放弃对作品的基本评价而直接推举摄影家。可以说,摄影家的实力是取胜的基础,但合适的把握是制胜的法宝。

希望:期待来年

金像奖评选自1989年伊始,历时五届12载,不可谓影响不大。但作为国家级大奖,金像奖要建立真正的权威,应当信守严谨、有效的原则。评委们对今后的金像奖评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一、关于标准

由于本届新增奖项较多,各奖项的标准化问题成为评选中的一大焦点。希望组委会能够召开专门的会议,就标准化进行商议,使各个奖项的评选更易操作、结果更具水平。

现有的一些参评条例,希望再进行调整。如作品奖要求作者提交的十幅作品中必须有四幅获过奖,这使得许多作者很难选送格调统一的作品,不能体现作者的真实水平。这个条款是否可以作为辅助条款,在报送的文字材料中体现。另外,关于提交论文的要求,主观意图虽好,但在真正评选中却没有发挥作用。金像奖作品奖应鼓励新作,对参评作品的拍摄的年代有必要做出限制。

二、关于称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新的情况,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但不应太随意,确定之后也不要轻易变动。如组织工作奖以前分“开拓杯”“金烛奖”两项,金像奖如今改称作品奖。以后再增设奖项,也要纳入既定的范畴,以保持一致性、提高认同感。

三、关于宣传

金像奖的宣传力度还比较欠缺,既是国家级大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这样奖项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金像奖的影响力才能更加广泛。

四、关于其它

本次金像奖奖额的调整幅度过大,金像奖与提名奖的设置,呈现“倒挂”现象,这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希望在今后的评选工作中,也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各项评选工作提供切实的保障。

此外,组委会应当成为参评者的参谋,为他们提供建议,使报送工作更明确更扎实更有效。

张华斌作品 (作品提名)

姜平作品 (作品提名)

第11篇

1建立创新实验大赛的组织程序与实施方法

创新实验大赛的文件准备创新实验大赛的相关文件是竞赛实施的第一关。只有准确把握竞赛内容与规则,科学组织好相关文件材料,才能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因此,大赛前要组织相关专家对“竞赛章程”“作品申报书”“评审细则”“竞赛通知”等文件仔细打磨、认真推敲,确保对竞赛过程的组织、评审和准备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文件下发后各高校根据具体要求在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邮寄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并报送要求的电子文本。创新实验大赛的奖项设置与评审标准创新实验大赛的奖项设置对营造创新实验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将起到引导性作用。因此,根据创新实验大赛实际情况,奖项设置分为学生奖项、教师奖项和集体奖项三部分。学生奖项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教师奖项设优秀指导教师特等奖和一等奖;参赛高校设优秀组织单位奖。科学地设置各级奖项的比例,尽可能使参加复赛的项目都有获奖的机会,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创新实验大赛的评审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大赛的权威性。因此,严格按章程和评审细则评审是关键。创新实验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评定要根据作品类型按申报材料完整性和作品水平评分;复赛重点通过参赛者作品汇报、专家问辩、幻灯片制作等方面给出成绩;决赛重点根据创新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创新性和特色等方面给出成绩。最后由大赛评审委员会将作品分数提交组委会终评,依据各级获奖名额比例确定奖项。优秀指导教师奖根据学生获特等奖、一等奖成绩而定。优秀组织奖根据参赛队获奖成绩及竞赛组织过程中的表现相应得分确定,提交大赛组委会进行最后终评。评审专家的遴选与评审过程的组织汇集生化学会和相关高校的专家组建大赛评审专家库,竞赛前由组委会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下随机抽取专家,成立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根据不同学科进行分组,每个组设一名专家组长,负责组织竞赛、协调事宜。整个评审过程均采取背靠背、匿名评审的方式进行,要求评审专家不得询问参赛选手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如打分有改动,评审专家和组长需签名。评审过程有争议提交评审专家委员会最后裁决。全程在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完成,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2对创新实验大赛的思考

创新实验大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实验大赛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竞赛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流程、完成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相互协作[6]。创新实验大赛在形式上是比赛,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追求达到更高、更新的目标要求[7]。因此,以创新实验大赛作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提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调动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8]。创新实验大赛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创新大赛涉及生物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或科学研究热点,参赛的虽然是学生,但指导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科科研上的优势,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9]。通过参加创新大赛,可以加强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总结交流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相互促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寻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大赛可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创新大赛的组织和开展,引导和推动各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10]。在创新大赛中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反映出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因此,高校以创新大赛为契机,针对竞赛中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实施相应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改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验项目,不断优化教学、完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科学性和多向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实验大赛持续发展的几点设想一是建立学科竞赛实践基地。根据竞赛需要,学校依托现有实验条件引导企业参与,建立学科竞赛实践基地。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机会,同时承接学校组织赛事、赛前培训等重要工作。并引进企业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学科竞赛活动,搭建起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变成生产力的平台[11]。二是建立竞赛培训环节。可以利用假期集中培训,也可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与学科竞赛有关的内容,或举办学术沙龙、科技成果报告会,了解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12]。三是完善竞赛激励制度。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出发,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13]。对于学生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奖学金或创新实践学分;对于指导教师可计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给予一定的教学奖励津贴;对于参加集体可在教学管理评估中给予一定指标和权重[14]。

3结束语

创新大赛的举办为全省生命科学领域的师生提供了展示、交流、提高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该活动,展现自我、激励个性,激发对科学实践的兴趣,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团队协作意识。指导教师通过这个平台,交流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寻找不足,互为促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各高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15]。创新大赛自2009年举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覆盖全省部属重点大学、省属本科、民办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等20余所高校,项目涵盖生物、医学、药学、农学、环境、化工、医疗器械、生物设备、生物教学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成果,累计参赛学生近1500人,参与大赛的评审专家达200多位。大赛一届比一届有朝气、有活力、有激情、有影响,受到全省高校、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作者:姜丹 张洋 孟庆繁 滕利荣 逯家辉

第12篇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编制数已十分紧张,讲师指标数的不足问题已日趋严重.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合理地开展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黄山学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高校讲师;职称评审;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74-02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的基础,也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不但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由于中级职称由高校自主评审并聘任,因此高校可根据省职称评审的有关文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办学规模、学术水平,制定本校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推荐办法.随着高校规模扩张,讲师指标不足情况已日趋严重.本文以黄山学院讲师资格评审为例,探讨了现阶段开展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的对策和办法.

1 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现状

1.1 讲师指标不足现象日益突出

目前,安徽省高校的职称评审工作遵循“评聘合一”原则,一方面,意味着教师评审通过即可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在省人社厅核定的岗位限额内开展职评工作.近十余年,安徽省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前后,全省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2005年,省编办根据当时的在校生规模核定了各高校教师的编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的编制数难以满足当前需要.安徽省于2008年底启动了岗位设置工作,大多数高校于2010年基本完成首次岗位设置,按照岗位设置工作精神,各高校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基本控制在3:4:3,虽然大多数高校按4:4:2左右设置了结构比例,但在高层次人才较为密集的高校系统,随着近年来高校引进人才层次的提高,讲师指标不足现象日益突出.

1.2 职称评审条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讲师是一个以“讲”为主的教学岗位,其工作重心和考核重点更应该侧重于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讲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讲师职务评审聘任的关键条件.在评审条件中,对科研项目和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教学效果方面的量化不够,这种偏重科研业绩现象,会使得教师教学积极性降低,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尤其对于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讲,应该更加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知识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行业的职业素养[2].

1.3 职称评审推荐办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职称评审工作涉及教师的政治思想修养、业务素质及资历等多项因素,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评议和鉴定式方法进行抽象的描述,评审的分辨率较低,教师之间业绩及资历的比较,缺乏衡量的标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为了克服主观评价、定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对被评审对象采用一种较全面反映其思想觉悟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学术成就及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2 黄山学院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的探索

学校按照个人申报、职能部门审核、二级学院推荐、校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开展评审推荐工作.在评审工作中,严格学校、二级学院两级公示制度,采用量化评分标准,采取实名投票方式,将“公平、公正、公开”贯穿评审工作始终.

2.1 严格评审推荐环节,确保评审结果真实有效

2.1.1 公布岗位职数,合理分配讲师指标

按照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注重调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适当倾斜特色专业、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原则,结合各二级学院师资队伍具体情况,将拟用指标进行切块.首先将相应指标数分配给新近来校的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的博士研究生,然后将剩余指标分成两部分,其中约2/3指标分至各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评审推荐产生直接晋升人选,另约1/3指标由学校统筹,供各二级学院推荐人选参与学校竞争.

2.1.2 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开展教学考核工作

讲师评审工作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凡教学工作量不满、教学考核不达标者,不予评定或推荐高一级职称.高校组织专家通过听课、教案评价等环节对申报人进行考核.教案评价、专家听课成绩以及学生评教成绩是中评会评分的重要依据.

2.1.3 主客观相结合,组织评审推荐工作

学校层面的评审推荐工作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科组评议,同学科专家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及对教师的要求都比较熟悉,最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由学科组专家对申报人员材料进行初步评议,按照评分标准对申报人材料进行评分,学科组的评议意见作为校中级职称评委会评审的重要依据.第二个环节是学校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根据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平时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确定评分标准中的主观分项,然后结合学科组的评议意见及客观项评分,得出申报人员的最终得分并排名,最后以实名投票方式确定晋升人员.

2.2 制定量化评分标准,力求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2.2.1 评分标准总体设计思路

量化评分标准,有利于全面考察教师的情况,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业绩对比,能为职称评审提供可靠的依据[3].评分标准中考核内容的设计和各项指标的的赋分是该项工作的关键,因为其结果对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黄山学院讲师评分指导标准分为三大项,分别是思想政治及工作表现、教研科研工作、学历任职年限,权重分别为0.3、0.4、0.3,每一大项中包含若干评分指标,如思想政治及工作表现考项中,评分指标分别有年度考核、教学工作量、学生测评、教案评价等;教研科研工作考项中,评分指标有科研论文、学术专著、教材、科研课题、科研奖励、教学成果、教学效果等;学历任职年限考项中,评分指标有任职年限、取得学历学位年限.评分标准中每一个细化的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等级和每个等级的分值.每一个大项基分为60分,满分100分,超过100分以100分计.评审专家根据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客观评价,明确各指标项的得分,汇总得出每一大项的得分,再加权平均得申报人的最终得分.此得分是专家评审推荐的排名依据.

2.2.2 合理设定各指标项分值

评分标准制定的依据是省厅及学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因此,如何将职称评审条件中的各条件量化体现,各指标项分值设定是否合理,相互之间是否平衡,是设计讲师评分标准的关键.一方面,注意各指标项分值的平衡,另一方面,注意同一类型业绩成果分值的级差.

2.2.3 突出实际工作表现

除了教研科研业绩外,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及工作表现也是评聘讲师资格重要的考量依据.因此,在评审标准中,制定了关于“年度考核”、“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微课大赛获奖”、“体育教师说课比赛获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等方面的评分指标,根据所获奖项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加分.

2.2.4 体现评委主观意见

在评分标准中,除了客观量化指标以外,还制定了主观评价指标,需要评审委员会专家对申报人员进行主观评分,例如:评委根据申报人提交的述职报告和其它业务材料的质量与充实情况,分别加、扣0-5分;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及群众反映,视申报人工作表现分别加、扣0-5分.还可以根据专业建设的情况,向特色专业专业、新办专业倾斜,酌情加0-5分.除此之外,专家还可以根据主观判断对各大项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测评标准时,应坚持全面考核,易于操作的原则,在对考核指标的重点处理上,把握政策导向作用,尽量使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合理[4].并且标准的核心部分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黄山学院制定的讲师资格评分标准虽然在推进评审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指标的分值设定,权重安排以及内容完整度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改进.

3 结语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影响高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5].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自主性强,由各高校在省职称评审文件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评审条件,设计评价体系,明确评审程序.因此,应当把握好自主评审的机会,正视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弊端,不断修订符合校情的评审条件,切实完善和改进评审机制,提高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的质量,使之真正起到促进高校师资健康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峨腾荣.论新建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规划应服从学校特色战略[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5):106-109.

〔2〕安石英.地方高校职称评审中的漏洞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5):38-39.

〔3〕孙文胜.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J].合作科技与经济,2010(7):110-1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