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06:5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道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目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各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得比较少,而且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教学形式仍然延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职特色不突出:有些院校过分强调管理理论缺乏实际能力培养,而有些院校强调简单服务技能,忽略对学生管理能力以及理论素质的培养、脱离社会和行业实际需求;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尚不系统,尚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和经验。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
《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理论:
这里面的微观设计是指课程实施的最小组成部分―单元教学。这里所说的教学单元是在时间上紧密联系的一次课,不是内容上的一个单元,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一般来说,一个单元大致就是1-4学时,任何课程的实施过程,都在客观上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任何课程教学基础环节,设计要点具体如下:
(一)把时间上连在一起的课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这里不是按照内容划分单元。
(二)每个单元的结构必须完整
怎样引入、开头,怎样展开、哪里是、怎样结尾,怎样留下伏笔等。每次课大体上相当于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电视连续剧每一集都有开头、展开、、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最后一定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于是设置一个悬念,让大家特别想看下一集。我们也应当学习连续剧的这种写作手法,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程,上了这一堂,还想学下一堂。
(三)确定每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程一般有三种类型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当前需要首先突出的是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不是根据课本内容确定。
(四)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准备
针对每单元课程,设计尽可能多的能力训练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在课内外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设计一体化的“能力实训过程”和“系统知识的操作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的内容。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
二、具体设计
(一)传统方式
该课程的传统讲法如下:
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引入今天新概念:车站技术作业图表。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作用。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内容。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填记方法。
给学生举例子。
给学生展示技术作业表实物。
布置作业。
(二)课程设计分析
课程的这种讲法,正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以知识(技术作业表的填记方法)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这里所说的 “练”不是概念提问,不是知识巩固,也不是做习题,而是训练运用知识做事(学了之后能做什么)的能力。
(三)按照课题确定的思路重新进行课程设计
能力目标:能根据车站实际正确的填记《车站技术作业图表》及合理的安排调车机车的运用
课程的引入:从直观的棋盘站《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实物开始,以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中心,提出填记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任务。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
查阅课本和《工学任务》、分组设计、结果讨论。课程的实质性内容从技术作业图表的实物引入。为了指挥车站的日常生产,必须编制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怎么编,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系统的知识(编制方法、符号表示等)。系统知识的引出,归纳上升(内容、编制原则、符号表示、方法)、总结熟记。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师生完成或由教师自己完成。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对细节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职 实践教学 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U2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90-01
1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践教学已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模式。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铁路机车车辆运用部门一线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高,学校经费往往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由于实训项目设计不科学,与现场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4)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又不明确,使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5)“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2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确定实践课程模块,按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按生产实际灵活设计学期流程。形成“三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相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融合。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1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应的岗位人员能力也有初级和高级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岗位技能需求,根据专业的特点,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学校与订单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2.2 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学年走入合作企业,以认知实习为主来感知职业、了解企业文化、夯实基础;第二学年深入合作企业,以边学边做、专业生产实训来熟悉岗位工作、提高技能;第三学年融入订单企业,以毕业设计、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及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来胜任岗位,实现合作就业。
2.3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专业调研,并联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对铁道机车车辆岗位群等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作过程完整性、任务难度适宜性、任务相关度等因素,归并构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据对铁道机车车辆实践教学的分析,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子体系,即:通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专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共享性综合实训课程子体系和校外实训课程子体系。
2.4 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课程实践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项目教学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注重引进轨道交通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资源,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做到“教、学、做”有机融合。在具体教学任务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设备上以故障形式给出工作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故障查找过程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2.5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每一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明确的能力目标、详细的计划安排、每一个时间单位的考核标准。采用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3.1 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
紧紧把握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以“校企合作发展委员会”为平台,与企业共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技术研发和服务、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不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健全校外实训基地长效合作机制,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保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2 校企共同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单位,校企共同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校企互通、共同管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教师企业挂职、暑期下现场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项目开发、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技能竞赛等渠道,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与订单企业共同选聘、共同管理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顶岗实习的学时。
3.3 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
为使实践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建立适应实践教学管理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及管理规定,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完善院、系、专业部三级管理体系,以系(部)管理为主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统一领导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三是要建立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立学院、系(部)、合作企业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制,明确各部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职能。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丽峰.浅谈文化综合类期刊广告经营模式调整[J].经济师,2012.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材使用;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21-02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教材建设,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高等学校要提倡和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写高质量的各种类教材。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新教材,并使高质量的新版教材成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对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课程,要大力锤炼精品教材,并把精品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要目标。要健全、完善教材评审、评介和选用机制,严把教材质量关。”[1]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研究背景
本文以教材的使用者为观察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以用户的角度分析需求、态度和评价,旨在帮助教材开发者真正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更符合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教材;对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提供了参考建议,有助于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为管理者制定教材建设规划提供富有战略性的依据和参考。
铁道警察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隶属于公安部,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铁路警务人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学校始建于1950年,于2013年4月升格为铁道警察学院。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高等院校教材建设工作,2013年5月,在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召开的公安高等(本科)规划教材研讨会上,将刑事侦查、治安管理、刑事科学技术等9大专业,110种教材纳入本科规划教材编写规划。学院申办本科教育以来,高度重视教材使用和建设工作,响应国家“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和公安部的规划部署,走出具有学院发展特色的教材建设之路。本文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在校2013级本科生进行调查(在校本科生为2013、2014级),涉及侦查学、治安学、刑事科学技术、公安管理学4个专业。
二、研究设计
(一)被试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材选用、质量、评价和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于2014年10月底,对铁道警察学院2013级4个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其中侦查学专业58份,治安学专业54份,刑事科学技术专业48份,公安管理学专业50份(见图1);其中男生142人,占68%;女生68人,占32%(见图2);来自城市85人,占40%;农村115人,占60%。
(二)调查问卷内容设计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学生购买教材的途径和依据;二是公共课和专业课教材的使用频率;三是公共课和专业课教材与考试内容的相关性;四是教材的表现形式,包括纸质教材,电子资料、音像制品、网络出版物等立体化教材;五是教材建设的策略和方向,包括理论教材、实训教程、实训教材和实习手册等;六是教材选用的评价和建议,包括教材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是否符合认知规律,适合学生学习;是否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体系内容新;教材编写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印刷装订质量以及价格等。
(三)解释说明
学院规划建设的教材类型分为四种:理论教材、实训教程、实训指导、专业实习指导。理论教材是指未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规划教材建设目录,为学院本科教学急需,且没有知名专家编写的同类权威教材。实训教程是指同时满足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编写时理论部分要精练,强化突出实验实训。通过编写丰富的实验实训设计,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实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实训指导是指满足实验实训教学需要,在已有国家或省部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实验实训内容,为开展实训教学提供充足的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实习指导是指满足专业实习需要,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赋予教材工作指导手册的功能,发挥教材的实务性和指导。
三、研究结果
一是对于现行大学教材收费标准问题,73%的学生认为收费标准还好,14%的学生认为收费标准不高,13%的学生认为收费标准高。
二是讨论教材使用频率问题是,我们分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讨论。专业课教材65%的学生只有上课/考试时才会用到,33%的学生经常用到,课后也会查阅,2%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用过教材;公共课教材60%的学生只有上课/考试时才会用到,25%的学生经常用到,课后也会查阅,15%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用过教材。
三是对于教师讲课与教材的联系情况,我们也分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讨论。专业课教学中73%的学生认为多数情况下使用教材,18%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课始终围绕教材,9%的学生认为很少使用教材;公共课教学中58%的学生认为多数情况下使用教材,23%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很少使用教材,17%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是中绕教材,2%的学生认为讲课脱离教材。
四是期末考试内容与教材相关性的问题,我们也是从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类讨论。专业课期末考试中,74%的学生认为大部分来自教材,22%的学生认为全部来自教材,4%的学生认为少部分来自教材;公共课期末考试中,70%的学生认为大部分来自教材,17%的学生认为全部来自教材,11%的学生认为少部分来自教材,2%的学生认为考试内容与教材无关。
五是如果教材自己采购,讨论学生购买教材的数量问题。41%的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课程的兴趣购买,38%的学生只有考试课程才购买教材,20%的学生每门课程都会购买,1%的学生选择不购买教材。
六是关于自行购买教材的依据的统计。34%的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推荐购买,33%的学生会根据课程的要求购买,22%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4%的学生会根据教材的单价购买。
七是学生是否支持电子资料、音像制品和网络出版物等立体化教材替代纸质教材。68%的学生认为两者兼具最好,21%的学生认为不可以取代纸质教材,11%的学生认为可以取代纸质教材。
八是关于学院规划教材建设的问题。首先是讨论是否支持选用学院规划编写的特色教材,76%的学生支持选用,17%的学生无所谓,7%的学生不支持选用;其次是关于教材规划建设类型的问题,64%的学生支持编写实训教程,23%的学生支持编写实训教材,13%的学生支持编写理论教材。
九是根据以下评价指标,对于学员教材选用评价的整体得分为88分。评价指标包括教材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是否符合认知规律,适合学生学习;是否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体系内容新;教材编写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印刷装订质量以及价格等。
四、分析讨论
高校征订教材的方式各有不同,包括学校统一征订,学生自愿征订、自主选购等方式。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87%的学生支持学院统一征订教材,13%的学生支持通过其他方式选定教材。在选择自主征订教材的学生中,我们对学生选择教材的依据和购买教材的数量进一步进行了分析,只有20%的学生会每门课程都购买教材,其他80%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课程考核的性质购买教材。学生购买教材主要根据教师的推荐和课程的要求,少数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教材。当前学院采用的是学校统一征订教材的方式,该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随着本科教育办学的深入,以及招生规模的扩大,教材征订工作也可以考虑采用学生自主征订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自主选择教材数量和选择依据的调查,使我们对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还分析了教师讲课方式和考试内容与教材相关性的问题。从结果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师讲课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围绕教材,而且专业课教师讲课使用教材的频率要高于公共课教师;考试内容多数是来自于教材的,而且专业课和公共课考试内容来自教材的比例相当。从这个结论当中,使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为教学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数据参考。
近年来,立体化教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同样设置了相关的题目,以了解学生对于立体化教材的接收程度。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11%的学生认为立体化教材可以取代纸质教材,21%的学生认为不可以取代纸质教材,68%的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引入立体化教材,为纸质教材提供更丰富的立体资源,从而更好地辅助教学。可见,学生希望通过立体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为教务管理者下一步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方向。
最后,我们得到了规划教材建设以及教材选用评价相关问题的结论。有76%的学生支持选用学院编写的特色教材,对于特色教材的规划类型问题,64%的学生支持规划实训教程(理论精、实训多),23%的学生支持规划实训教材,13%的学生支持规划理论教材。可见,学生大力支持学院规划教材建设工作,随着公安人才由传统的知识型向复合型和应用型的转变,提倡重点建设实训类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总结、预设和延伸,发挥教材的实务性、指导。该结论更加坚定了学院规划教材建设的信心和步伐,同时为教材建设的类型指明了方向,从而使规划教材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实际作用。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学生对于学员教材选用工作的整体评价,从评价中可以让我们认真总结反思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做好教材选用工作。
关键词:接触网检修;课程结构;任务驱动;职业素质
1.引言
《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授课困难、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等诸多特点。因此,为了克服以往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轨”的弊端,突出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我们在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接触网检修与维护》的课程构建中,提出了融合专业综合素质、以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实际工作的学习情境,实施任务驱动的全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程的内容分为若干个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情境和独立的项目,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以“准员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要求的身份充当课程的主角,以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课程的指导,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模拟生产环境,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项目任务的确定
学生情境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确定任务的原则必须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接触网工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中对技能所作的要求,开发融入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质的学习情境的课程结构,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与实际岗位任务相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和实践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结构模块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选定后,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如何通过岗位综合素质养成融入到工作任务内容中,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如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去收集资料?
(3)如何让学生把理论与项目中的实践联系起来?
3.制定任务工作计划
任务选定之后,开展任务驱动法教学。即在每个任务的学习情境中以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接触网检修与维护》课程的特点,按照“任务布置”、“任务计划与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与评价”的步骤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团队,通过讨论等方法,有小组制定任务的执行计划,进行任务分工;其次,教师对制定的计划进行决策,确定任务实施方案;最后,教师和学生分别写出教师工作页与学生工作页。
4.任务计划的实施
由学校接触网综合实训站场及专项实训室,提供项目实施中所用到的场地、工具、材料等设施,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接触网工岗位的要求的综合职业素质融入到每个任务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专业技能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素质中的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任务的实施。
(1)案例教学法
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3G实景课堂”等教学手段,把每个知识点与实际结合起来,如接触网各个零件运用于什么地方,和相关设备的联系等,运用具体案例进行处理。
(2)现场教学及实物演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利用到学校接触网综合实训站场,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能提前感受到工作现场的氛围,加深学习印象;利用接触网训练场进行实际演练,将安全、团队等要求,融入到设备的安装、拆修、维护等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生产现场实习
任务实施过程中,结合到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进行生产实习、真实感受生产实际中综合素质的要求等,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项目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教师注意:
(1)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以任务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应有机结合起来;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任务的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提高职业道德,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5.项目总结与创新
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对任务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办法,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项目总结中得到提高。例如,在“接触网定位装置检调”任务评价时,教师根据现场方案的详细特点,指出任务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哪个环节中团队如何合作;在定位装置检调中,定位装置的测量与高空车梯作业的关键技能点是否符合职业规范要求,最后根据成本核算后,总结出一套合理的、可行的实用性高的方案进行实施。
由于本课程采用了全新的任务式教学理念,将职业综合素养融入“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开发了“学习情境”、“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等教学资源;以“职业岗位”与“教学内容”接轨,以“工作任务”与“教学过程”接轨,以“职业资格”与“考核标准”接轨,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经历了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职业道德和岗位意识,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综上,融入职业综合素质的任务式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教高[200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关键词:英语;特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19-01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高职英语基础课教学如果继续采用字词句法讲解加做题操练的传统方法,难免事倍功半、出现学生厌学、弃学现象。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教师必须设立一些关乎学生利益的近期目标,将英语学习与其专业学习、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校企合作教学给学生创造了体验职场环境、了解工作技能要求的机会,也给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提供方便,通过与哈尔滨铁路局等铁路企业,特别是铁路客运部门的多年合作,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分析基础上,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结合铁路企业对后备员工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改编公共基础英语教学计划,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开展实习实践服务活动,探索突出高职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之路。
一、基于工作环境明确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在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基础必修课,理论加实践课型,由一学年的英语公共基础课外加一个学期的英语专业基础课组合而成。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上,复合课程体现了英语基础知识与铁路行业知识的有机融合,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宏观感受铁路运输专业领域,再通过铁路运输英语的应用巩固拓展英语知识基础。从过程和结果上,教学过程包含知识、拓展、技能、应用各个方面的具体项目,目标教学及评价体现在学生能力评估上面,联系铁路客运、货运工作实际,设计多数学生力所能及的现场应用分解目标,突出教学、实训内容的吸引力和行业话题性,有助于学生摆脱被动应试惰性,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并建立学习探究兴趣和创造性运用职业英语的信心。
二、根据学生能力确定教学目标
在努力落实《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英语教师结合不同专业方向和岗位需求分解教学具体目标,提出“人人开口,天天英语”的倡议,以高速铁路建设和国际化发展的行业前景鼓舞学生,激励他们做好语言、素质各方面的准备。高职英语理论、实践教学比例为1:1,课堂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项目任务、分组互动,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态度分组模拟铁路工作情境安排学习和实践任务,使学生掌握必需、实用的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突出岗位应用,侧重铁路通识教育,增强就业适应性;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客运、货运、行车三个职业方向,其中用到英语最多的是客运方向,包括客运业务、列车作业两类工作任务,有客运员、列车员、值班员等起始岗位,根据其两大主要类别的岗位工作情境、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教师编制详细的《铁路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分解表》,在通用英语教学之中有机融入客运、列车岗位英语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期集中进行铁路运营岗位英语技能训练。日常教学目标落实在各学习团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发掘到由字词到句段和篇章的、循序渐进的铁路专业英语应用上。
三、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第一学年的通用英语教学以国家规划统编教材为主完成,循序渐进开展听、说、读、写、译的巩固学习,在每个单元配合铁路专业相关情境的应用实训,通过《铁路英语综合实训》的教学任务书、评价表把主教材通用话题与铁路应用项目两部分内容自然结合起来。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的岗位技能训练以工作过程应用为主,使用《实用铁路交通英语》这样的专业基础课教材,通过铁路运输情境的专项对话和技术资料解读讨论实现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衔接。采用校内(模拟站、车)实训和校外(春运)实习集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中用英语“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和训练。每个单元都采用理论讲练和项目实训结合的形式来完成英语听、说、读写译任务,逐渐增大互动和实践教学比例,师生共同寻找教材话题与未来铁路专业岗位工作的结合点,使社会生活情境与岗位工作情境自然衔接、相互融合。比如学习主教材“greeting andIntroduction”的内容可对应进行列车员客运员的涉外礼仪服务训练,从“Talkingabout the Weather”可以延伸到风雪雷电天气对铁路行车和旅客乘降的影响,学生就能够想学和学会用英语解释临时停车或列车晚点的原因等情况,并非常关注各种自然现象对铁路交通的影响,及其英语表述。
四、参照教学反馈变换方法手段
针对不同训练内容,根据学生接受和参与的情况,教师会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多种活动以增强教学效果。听、说教学部分,我们主要采用交际法,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启发引导同学开展学习,注意及时鼓励和纠错,对学习有困难不爱开口的同学,反复播放录音录像带动模仿,或借助团队竞争加强调动,确保活动覆盖面和因材施教;读写译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其他各种适应性的教法___如视听法、翻译法等,全程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预习、学习、竞赛,激励合作互动。
五、根据教学效果改进考核评价
突出专业特色的英语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所任课专业的工作过程和英语应用,具备“双师”素质,教学中体现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全过程,只讲授理论知识的高职教师属于起步,让学生理解和能用是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在岗位应用、总结分析、调整后达到“变通善用”才是成功的教学。对学生,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特别考核用英语处理岗位工作的能力,考核方案中笔答占总成绩的50%,学习实践过程考核占50%,用来督促出勤、作业、活动参与和课内外实践,包含30分的“角色扮演会话”考核。必须在小组合作、铁路客运服务岗位情境中完成,紧扣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应用性,突出知行合一、学做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铁路岗位实习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参与学习竞赛,获得考核加分与能力锻炼。
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英语基础课不再是学生头疼和惧怕的课程,而成为通往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的窗口,英语课堂气氛活跃,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各项等级考试和学习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在多次选派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种大型活动的交通服务,支援南方铁路局春运、暑运服务工作中,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提高和一致好评,树立了高职院校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清筛车的构造;教学改革
一、概 述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轨道线路养护所使用的先进设备越来越多;由于不懂技术和管理,很多先进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影响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缺乏维护保养和维修知识,维修技术不过关,造成生产水平下降,这都是人才缺乏的表现。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已经成为必须。
《清筛车的构造》是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清筛车是铁路大型养护机械设备的重要代表之一,是集机、电、液的高科技产品,涉及知识内容多,实践性强是其主要特点,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传授,很难达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专业目标要求培养出专门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劳动纪律性,具有较好的爱岗敬业及团队合作精神,符合铁道工程施工建设与线路维护的一线生产、组织、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我们尝试了《清筛车的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清筛车为典型案例,辐射轨道养护机械设备及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立足实际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发挥高职教育“重实践、讲技能”的特色,我们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多次深入工务现场、各铁路局机务段,维修基地、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等,并到省内外工科职业院校考察学习,了解本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最新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对教学大纲、相关教材、教法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缩短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差距,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注重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操动手能力,简练直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凸显了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选取合适的内容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影响,教授内容的选取要有针对性,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根据对近年的市场调查,与企业间的交流和对未来的走向,铁路局、工务段、大型矿山机械、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等对本专业都有较大需求。针对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选取,根据岗位分析,构建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减少了繁琐的纯理论性论述,增添近年来既先进又实用的实例,并注意突出教材的先进性,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注重基础理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简练直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凸显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
针对上述岗位要求、指导思想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为熟悉清筛车各工作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按正确的工作流程操作清筛车,使其进行清筛工作。能按照维护保养手册对清筛车进行日常保养和分级保养。能对清筛车出现的小故障进行诊断和处理,或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准确的描述。
本课程的重点要求掌握动力传动系统的组成,各部分原理和主要作用;掌握各工作装置组成、原理及其作用;掌握工作装置的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组成与原理;掌握电气系统组成、动作过程;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原理,部件结构和作用;掌握清筛机的操作与运用;掌握清筛机的检查保养与故障排除。本课程的难点首先是随着高铁等一系列先进基础设施建设,清筛车的迅速发展,而现有教材和资料相对落后;其次,没有车辆可以进行日常学习,大部分同学对大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没有清楚的认识,虽然学习了机械制图,但对教材中的结构示意装配图阅读起来有困难,所以学生难以真正掌握。
三、改革教学方法
本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要求组织教学,采取项目课程设计思路,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确定了3个学习项目,分别为清筛机结构认知、清筛机工作系统认知、清筛机操作保养。这些学习项目是以操作清筛机为线索来设计的,3个学习项目是对应清筛机操作工和维修工的工作内容设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课程开发上,同时强调学生态度的培养,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防范意识,养成按作业流程、作业标准和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检修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工作中善于与他人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
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学校现有教学条件,自编清筛车施工作业工作过程教材,教学内容选取以“够用、实用、应用”为原则;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以铁道工程技术(工程机械)专业主要岗位中的实际工作为依据,综合不同岗位对轨道车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总结出就业岗位对相关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突出过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专业态度及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课程教学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组织,比如以一个工作装置为例,先讲解工作原理、机械结构组成,然后讲解液压和气动传动在实现工作装置功能中的作用,其次介绍电气的控制,其次在故障分析中将工作实际情况和具体结构相结合,分析机电液各系统,最后针对故障提出相应的维护和保养。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宏观方法是项目制工业案例教学,微观方法是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教学方法。课程的安排分成四个环节:工业案例教学、课程项目制作、学习成果评价、交流与分享。注重项目教学、做学合一和自主学习,注重在每个项目的训练中贯穿生产过程的“六步骤”,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诸如:教学录像、元件实物、实训设备、软件仿真教学等;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做到直观、生动、主题突出、声形并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诸如:现场教学法、案例法、网络自主学习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法等。通过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合理组合,解决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
四、完善课程的考核方式
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学情境(教学单元)评价之中,变原来的期末考试改为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平时测验、课堂表现、专题活动、实际操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动力传动系统维护与检修的基本技能,考核学生对各工作装置维护与检修的基本技能,即能否将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流程中的问题,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注重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如机械制图知识与技能和专业态度与职业精神等多方面的考核,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同时,在考核中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引入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以考核评价与能力展示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安全意识和竞争意识。另外,相应的制订了同学间的督导和检查制度,有计划、多形式地加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订单培养;校企合作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是559万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3万人,与2001年的117万人相比,现在的毕业生人数是那时的5倍;陕西省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28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近3万人。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富余人口进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很大。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2006年4月正式由铁路部门移交西安市政府管理,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几年来,在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全面指导下,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就业率、就业质量“双高”的局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签约率达75%,70%的毕业生在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和地方铁路就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工种,专业对口、行业对路,毕业生、家长、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5%以上。多年来,学院在狠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手抓市场开发,推荐毕业生就业;一手抓订单,争取企业的前期用工计划,进行订单培养,做到“产销对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压力下,我院正是因为多年来的订单培养,使得2009届2370名毕业生中已有1836人具有了专业对口、行业对路的就业去向,就业签约率达77.5%,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地铁、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西延公司、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目前已确定了2010届毕业生达一千多人的七个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的订单培养计划。
1 依托行业开展“订单”培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市场调节下,如何突出我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为毕业生联系用工单位,推荐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如何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基本胜任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实现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是我院早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和追求的就业工作目标。
2002年,仅有6名学生的“订单培养班” 拉开了我院订单培养模式促就业的序幕。中铁四局计划在我院订单培养6名“内燃机车乘务员”培养期一年。(随着铁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当时我院已取消了该专业)怎么办?人数这么少,开还是不开?如何开班?怎样授课?着实令我们为难。但是学院坚持职业院校办学,就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毅然接下了这第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订单。从教学计划的编排,授课教师的调整,教学进程的安排等教学的全过程予以高度重视,不惜成本按要求培训,企业非常满意。之后,在他们的牵线搭桥引荐下,相继与中铁一局、中铁六局、神华集团神朔铁路公司、朔黄铁路公司等进行多年的长期友好的订单合作。从最初6人编制的订单班到目前规整的40~50人编制的订单班;从6名毕业生订单就业到目前的三分之二毕业生订单就业;从毕业前半年预订到现在的毕业前一年半预订;从一家用人单位订单到目前的几十家单位预订;从铁路工程局单一专业的订单到各铁路局、铁路工程局、城市地铁、地方铁路公司、社会其它行业的多专业订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就业模式已成为我院的就业主渠道。2008届68%的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走上工作岗位,2009届毕业生2370人,已组建西安地铁、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等15家单位的8个专业的订单班 33个,共计1485人,该部分学生已经签订就业协议,正在进行订单培养。西安地铁、深圳地铁、西安铁路局等已相继开始预定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实现了企业、学院、毕业生“三赢”。
2 提升订单培养的内涵,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良性循环
开辟了订单市场,如何良性的孕育和培养这一市场,是我们一直在研究、总结,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课题。
2.1 合理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为订单培养奠定基础:
经过几年与几十家企业的订单培养合作,我们总结出:对学院来说,订单越早越好,最好是入学就开始;但对用人单位来说,又是不现实的。那么,学业中期做订单,专业方向怎么定?课程如何设置?才能力保订单培养班的合理组建,确保培训质量。在争取企业订单上,将学院和企业具体情况兼顾考虑,并向用人单位建议,尽可能订单前移。目前,我们做到,订单培养合作企业在第3学期后期和第4学期前期明确订单,订单培养一年半完成。这样以来,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考虑既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又为订单培养做好铺垫,我们将所开设专业归整,分四大类:强电类、弱电类、工程类、管理类、每大类各专业学生一年半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或相近,第1、2学期全部是基础课程,3、4学期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第5学期设专业课,第6学期实习、实训和预就业。当用人单位预定某一专业的学生时,可直接从对应大类的各专业学生中组成订单班。比如:铁道机车车辆、电气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机电技术都归强电类,当西安铁路局订单培养机车司机时,就可以从这一类的所有专业学生中选择,组成订单培养班,进行培养和就业。
2.2 优质的师资队伍为订单培养提供了质量保证:
教学相长,名师出高徒。我院已建立了各专业订单培养教师人才数据库,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企业或设计院技术部门骨干作为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比如:神朔铁路公司机务段总工王飞宽,西安铁路局机务段技术科高工陈永林等都是我们机车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西安第一设计院设计室的高工耿杰,西安地铁公司运输处高工张东是我们交通运输专业订单培养的特聘教师;第二部分是我院各专业的教学骨干。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师必须具备高级职称或“双师型”,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部分是聘请兄弟院校的资深教授或企业主管技术的高级领导为客座教授,为订单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并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进行学术讲座,全面提升订单培养质量。
2.3 校企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订单培养计划:
目标的实现要有明确计划的引导。每个订单班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和要求,否则,教学培养和企业的实际要求就会有偏差,给企业的用人带来不利,给学校的教育培养质量带来不良反应,给学生的顺利上岗带来后患。例如:2003年,神华集团朔黄铁路公司机辆分公司首次在我校订单培养60名电力机车乘务员,培养期8个月,学院对此非常重视,调整机车教研室的得力干将从事教学,安排实训基地的能工巧匠指导学生的实训演练,应聘参加订单培养的学生也很优秀,从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历时8个月的辛勤培养,结果由朔黄铁路公司来定夺,实现真正的教考分离。公司组织人员出题、阅卷和进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结果出人意料,很不理想,原因是题出的太“简单”,太实际和实用。这样,将会有23人因考核不合格而不予接收,对他们来说,面临毕业,不仅仅是失去这一次就业机会。怎么办?学院与朔黄铁路公司经过反复协商争取,23人继续培养,2个月后再次接受公司考核。此次订单培养的结果正是由于缺乏经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培养,缺乏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企业要求掌握的,我们认为了解就行;企业认为只需了解的,我们却花费大量的精力要求学生掌握,重心偏离,导致培养的结果脱轨。此事件也为我院后期的订单培养总结了教训,积累了经验。我们在制定培养大纲、培养计划中,由用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依据企业要求,设备类型等共同参与制定,即便同一个专业,用人单位不同,要求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企业技术人员监管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就业“零过渡”,工作上手快,成为企业欢迎的“优质品”。就业后在高手如林的特大型企业神华集团公司技能比武中获得检修组第一名的贺强,接触网组第一名的孙历程,乘务组第一名的郑同江等都是经过学校培训的,公司鉴于他们的母校对人才培养的突出贡献,特发贺电致谢,感谢有我们为企业培养了这样多的好人才。
2.4 合理的选用教材,为订单培养的实施提供保障:
订单培养选用教材通常是经校企双方相互沟通交流,本着与企业实际相符或相近的原则,合理选用。比如:我们在给广州地铁公司做铁道运输专业的订单培养时,除部分教材的部分内容选用正常学生班所用教材外,大部分则是用广州地铁公司给我们电传的公司内部技术资料的内容作为培养教材。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对口、对路,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我院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
2.5 丰富的校企资源共享,为订单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院已于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签订合作协议,与西安地铁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将西安地铁作为我院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作为西安地铁的人才储备基地并挂牌,以我院牵头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也已完成。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院每年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用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1400平方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训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为订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演练创造了优质的条件。订单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在学院完成,专业技能演练和部分实作在企业进行。校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例如:郑州铁路局的电力机车乘务员订单培养时,由学院专业教师和郑州局的有关技术人员完成学生的理论教学,在学院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和机车的模拟驾驶操作,在郑州铁路局各机务段,由专门的机车司机师傅指导,带学生上车,随同司机师傅一起上班,完成机车驾驶的实操训练,学生到单位后,很快就能独立上岗。有的不到一年就考上了副司机,月收入达2000~3000元。
2.6 严谨的考核机制,是订单培养的试金石:
订单培养的结果如何?企业、学生和学院十分关注。随着订单的增加,考核、服务和评鉴工作也在逐步完善。由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各系、企业人力资源部、用人单位的技术部门人员共同组成考评组,对订单培养情况进行中期督查,终期考核,跟踪服务。通常情况下,理论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出题、阅卷;基本技能考核由用人单位组织在学院实训演练基地完成;专业技能考核由国家的专门机构组织考核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技能证书。比如:铁路专业的技能考核,由西安铁路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作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取该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订单培养的学生,上述各项考核均合格,方能正式接收并上岗。
2.7 校企联合给予政策的支持,为订单培养的全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切实提高订单培养的质量,学院鼓励和选拔双师型教师承担订单培养的教学任务,其课时津贴高于普遍班级代课教师课时津贴的40%;除此之外,还设培训质量奖,质量奖占课时津贴的20%。有的单位设立奖学金、支付专业培训费、给学生发放生活津贴,并主动要求和学校签订长期用人协议。
3 引进企业文化,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订单培养的学生是有着“准”目标的群体,如何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企业人精神,培养能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融入企业的能力,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并尝试这一些方法:
3.1 适时引入企业文化。
比如:我们在和神朔铁路公司作订单培养时,公司的期刊《神朔铁路》定期邮寄给学校,发放到培训学生手中,从期刊中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动向等,同时,培训班学生也可以向公司期刊投稿并发表,这种校企文化的交融,给学生带来鼓舞和震撼,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尽快融入企业。
3.2 按照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管理:
在订单培养中,我们承诺:为企业服务是我们的培养宗旨,企业的要求就是我们的目标。任何用户、提出再小的用人要求,我们也想办法满足。比如:广州地铁订单培养班,要求学生要会简单的粤语,我们就请了一位广东人做学生的辅导员,对学生的粤语进行训练,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
多年来高质量的订单培养,良好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为我们赢得了社会声誉,学院已经呈现“出口旺,进口畅,”的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国家2万亿元铁路建设资金的投入,铁路建设的大发展,将会为我们这类轨道专业为特色的高职学院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挑战,我们争取将“订单培养”做成“定向培养”,让更多的企业满意,让更多的学生称心,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西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N].三泰都市报,2008-11-20
[2] 唐爱华. 高职高专学生要围绕“四会”全面发展[J]. 甘肃农业 , 2006 (12)
[3] 潘祖和.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9)
关键词:学程 教学方案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47
学程设计是依据相关的设计理论,通过频繁的练习、举例,引导教师和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当前课程开发的一种独特方法。在英美国家,由乔治・J・波斯纳所著的《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已发行第七版,代表了课程理论的前沿。
学程这一名词在我国台湾地区大、中、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它既代表着一种课程体系的概念,又是一种课程设计的方法。特别是在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中,学程代表着为适应某一岗位就业而学习的一组课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行动导向与就业导向的思想。
1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一个重要时期。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上,从一味追求“行为目标”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多元结合;课程内容上,从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过渡到以过程性知识为主;教学编排上,由学科体系的“平行结构”到行动体系的“串行结构”;教学材料上,从利于教师教的“教材”到利于学生学的“学材”;课程评价上,从只重结果的教师“量化评价”到重视过程的学生、教师,甚至是企业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各个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表现在建立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设计工学结合的课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
但是我们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存在问题的。一是我们设计的大多数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是知识驱动的,强调的是知识的承接性与连贯性,甚至有的还强调知识的逻辑性。比如有的电类专业课程仍然是这样一条课程主线:数学――电工――电子――专业课,部分老师甚至强调不学微积分,就没法进行电工电子的教学。因为我们所有的教师几乎都是从传统的大学教育里走出来的,这种教育培养了我们思维严密的逻辑性,但可惜它也禁锢了我们的思想。
二是我们的教学实施过程不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我们的教师还是喜欢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离开了讲台就觉得自己好像失职了,没有传道的过程了。究其原因,就是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课堂的主体还是教师,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知识本位”,结果教师自己很辛苦,学生却不买账,课堂静得如一潭死水,更提不上技能提高和素质培养了。
2 利用学程设计的思想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设计
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学程设计的思想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宏观设计,对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进行微观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一是结合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现状,根据铁路通信和信号专业的岗位需求,在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基础上,研究“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的“学程”课程体系,即铁路信号施工信号工学程、铁路信号产品装配工学程、铁路信号维修信号工学程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学程。
二是在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信号基础设备维护、车站与区间信号设备维护以及信号设计与施工几个学习情境中,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情探索并设计恰当的学程,在教学实践中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到每一单元,细化成教学中可操作的目标,并在学程中实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铁路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设计学程时基于如下原则:
第一,学生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二,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社会需求相结合。开发实践学程,增强学生岗位训练、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让学生在校内“半工半读”,实现分层教学,学分制和导师制度;在校外顶岗实习,真实情境教学和“师徒制”。
本专业的学程设计与实践在宏观上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微观层面通过岗位学程中的,每一个情境中的每一个任务,详细的学程设计做到了师生之间共同设计,因材施教,教与学上的知行合一,课堂上的学思结合,对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3 学程设计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总结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初步形成了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学程方案,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并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发展关于学程设计的理论,丰富了学程设计的思想。
第一,将学程设计的理念应用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的设计,丰富了学程设计的教学理念,也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学程设计的理念应用于教与学的实践,为该理念提供实践的支撑,也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二,该课题的实现将带动整个专业群在课程设计理念上的改变,促进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改革。
第三,四个学程的建设和每一个具体任务学程设计的成功,将拓展本专业的对外培训任务,为企业继续教育培养合格人才,为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乔治・J・波纳斯,艾伦・N・鲁德尼茨基.Course Design:A Guide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eacher[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瓮文允,吴宾.学程结构设计初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31-134.
[3]翟亚军,张娟.台湾高校学程制述评[J].教育与现代化,2010,(12):85-88.
1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体系相比,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与之相辅相成。利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的工作能力、工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陕铁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强化课内训练和专题实训,推行现场教学,拓展校外实习(施工实习、顶岗实习等),深化校企合作,服务铁路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培养大批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奠定人才基础。
2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保障措施
2.1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好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院采取自筹自建、与行业企业联合共建等多种途径,扩大融资渠道,逐年投入资金购买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完善实训场所建设。学院拥有12000mZ的实验实训大楼,340亩的测绘教学综合实训基地,具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实训基地,建有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高速铁路检测实训基地、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等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以及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近百个,为学院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基本覆盖了学院的所有专业,满足了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训的需要。
2.2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陕铁院与中国中铁等大型央企延续了同根共生、分而不离、气脉相连、相存相依的紧密合作办学关系,一直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稳固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89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并且这些基地运行良好,同时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其中大多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500强企业。
2.3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学院《专业教师下现场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新参加工作的专业教师必须到实训中心或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见习一年;专业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五年内必须有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
自2006年起,学院每年安排2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顶岗实践锻炼,做到了下一次现场,做一个项目;服务一个企业,锻炼一批人才。另外,学院还邀请高职教育专家来院对全院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改革培训970人次。邀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开发专家来院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2期,共计培训356人次。
2.4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学院全面推行双证制,要求学生在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以获取相应的毕业证书,同时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建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计算机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点和陕西省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等培训点、渭南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拥有18个职业工种的鉴定资格及陕西省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等培训资质。同时作为面向全省的开放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鉴定站所,为行业、地方累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1562人次,为中铁一局、中铁七局、中铁二十局、铁一院、广州地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21251人次,为渭南地方培训1236人次。
3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近年来,学院逐步建立了基于工学结合、企业深度参与的,同时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两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1确定实践能力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学院围绕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三种能力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调查、研讨的基础上,各院系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实践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组织老师编写单项技能实训教材、综合技能实训指导书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实践环节准备了实训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3.2创新和践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学院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开放型的实践训练新体系,突出了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具有鲜明的特色。
3.2.1理论教学和实验(课内实训)教学融通合一。在实验(课内实训)教学层次上,以学院实训楼中的实验实训室与专业理论课教室合二为一以及新建并投入使用多个理实一体化教室为标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实验(课内实训)内容,通过边讲边做、边学边练,将学做合一落到了实处。
3.2.2实训教学与工学结合对接合一。在实训环节,根据培养目标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领域、岗位群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同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培训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
3.2.3实习教学与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全面合一。①顶岗实习。学院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近3年,100%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在半年以上,其中80%以上顶岗实习在8个月以上,带薪顶岗实习学生占到毕业班学生的85%以上。学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的校企共管共育机制,实施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制度,指导教师做到跟踪到位、指导到位、作业文件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②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对铁路施工工地进行充分的利用,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进行结合,同时安排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交替性授课,在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时,对实际的施工工期进行全面的考虑,进一步完成工地变课堂,教师变师傅,学生变员工,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得到综合性训练。③技术服务。学院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条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近三年学院承担了118项各类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其中22项属于企业横向课题。
3.3建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学院通过实践、改革、总结,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首先结合各专业的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在实训过程中,根据训练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测试题库、综合技能测试方案等,同时采用国家考核和社会行业考核标准对国家统考、社会行业等进行考核。
其次是对评价考核方式进行确定。根据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口试、笔试、识别等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增加相应的社会评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质量评价的社会化。
再次是对实践训练结果的评价形式进行确定。根据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证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4结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16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当前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热点。本文对2009~2013年“中国期刊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作了归纳整理,试图梳理出当前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主要实践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界定
关于对校企合作的解释,职教界没有形成普遍一致的论述,学者们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产学合作”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李高峰指出,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即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全方位结合,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把课内教学与生产现场相结合的产学合作形式。
“人才培养模式”说。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王宁、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张亚丽等人认为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李玲玲认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李曙明认为,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将工作和学习有机结合的主要教育模式。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孙延娟等指出,“工学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将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现场教育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虽然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概念有所区别,但正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陈解放指出:“如果说校企合作是体制、是基础,那么工学结合则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合作办学机制”说。九江职业大学李辉秋等学者认为,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为目标,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张海峰教授也认为,高职院校的组织制度变革与校企合作的机制确立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他们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通过上述分析,尽管职教界对校企合作的内涵有不同理解和解释,但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已经跨越了传统的学理性和概念性辨析范畴,许多学者越来越多地从宏观视野和多种角度探讨问题,这既说明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复杂性,又反映了随着办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人们对校企合作内涵的认识和探讨更加丰富化。
二、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
根据对2009~2013年“中国期刊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相关论文的整理和分析,国内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大致可以划分成六种类型:
学校服务企业型。即高职院校的教师带薪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技术和培训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企业支持学校型。即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顶岗实习、分段实训的场所,让在校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企利益互惠型。即校企双方寻找互相接受的“双赢”点,交叉获取包括经济收益、技术转化、人员互聘、成果共享等在内的诸多益处。
校企教学合作型。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课程体系设计、项目教材开发、实训项目实施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校企人才互聘型。即高职院校为了打造专兼职教学团队,从企业积极引进兼职教师,同时中小企业为了提升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主动吸纳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挂职锻炼,完成约定的合作任务和项目。
企业直接办学型。即国有大型企业或著名民营企业直接投资兴办高职院校,如鲁商集团创办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吉利集团投资创办的“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东软集团投资创办的“大连东软信息职业学院”,就是典型案例。
三、校企合作的主要实践模式
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辐射影响,各地高职院校主动开拓,探索和实践出了不同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经过认真梳理,根据校企合作过程中承担实质性推动作用的主体类型不同,总结和提炼出三种主要实践模式:
政府主导型。江苏省常州高职园区内的5所高职院校,由于地方政府提供了超过25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这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常州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并按生均500~800元的标准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补贴,极大保障了园区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稳定性。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形成了日资、韩资、民资、软件、台资五大校企联盟,该校与联盟单位成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双赢。浙江省宁波市是我国第一个制定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规的城市,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为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由于市教育局、市开发区管委会先后对学校投入了2亿元,市政府又按本科生生均7250元标准给学院拨款,这为校企合作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该学院已形成了“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的宁波北仑模式。
行业指导型。我国现有大批的石油类、交通类、信息类、卫生类等行业型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管辖,同时在业务上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这种独特的隶属管理关系使行业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色性。如长沙民政职业学院依托国家民政局的行业指导优势,充分发挥民政部长沙民政干部培训基地的资源辐射作用,每年为行业企业培训干部职工6000余人,赢得了行业企业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大力支持。再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凭借上海铁道局的行业指导,获得了行业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总额达1100多万元的双线电气化铁道练功场,同时还积极筹建国内第一个连接津浦铁路正线的高速铁路全真综合实训基地。
企业参与型。这种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又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企业主导参与型,一类是企业自主参与型。从企业主导参与型视角看,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国有特大型企业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独资举办的学校,该校依托攀钢的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实习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实践教学过程完全做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又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独资创办的学校,积极利用集团自身所属企业的各类资源,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企业自主参与型角度看,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利用自身所处的工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探索出了SAMSUNG培训换设备模式、PHILIPS共建实训室模式、依维特引企入校模式等校企合作新模式;再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实施“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吸引企业组建了“众泰汽车学院”“皇冠学院”“高新IT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院”“浙中建筑装饰技术联盟”等多个校企利益共同体,以“责任共担、互惠双赢”为共建原则,确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以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职院校探索出的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具有高度灵活的合作弹性和特色鲜明的合作机制,基本反映出当前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四、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实践形式的启示
根据对2009~2013年“中国期刊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研究校企合作问题的论文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出并实践了“校企一体化”“校企合作”“校企深度融合”等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方略,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合作的深度和层次普遍不高、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不够等。因此,完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仍需要解决以下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国家应根据职教发展的形势,早日出台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及实施细则,省级政府也要实施相关的地方法律法规,加大对企业的实质性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主动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系统、完整的校企合作考核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教职工收入分配激励办法。
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处理;技能演练;故障设置台;创新特色.
1.前言
铁路企业以行车指挥和信号设备为先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常占运输事故比重的首位;电务职工要练就精湛的故障处理能力,才能保证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
但由于场地、性质特殊和经费所限,职工技能的培训演练和学生的实践教学不易找到理想的场所。以至于在故障设置方面,多采用临时搭接和简单模拟,且各系统各自为阵、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的进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很多已有条件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车站。本论文研究的,即是在这样的车站设备基础上,增设一台能囊括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演练和实验实训项目故障设置内容的,便捷灵活的综合性故障设置台。除日常实践教学之用外,还可长期承担站段级、局级甚至更大规模的运输系统正常和非正常接发列车以及电务系统的故障处理技能培训和演练大赛,还有相关专业的技能鉴定,为铁路企业解决长期之忧。
2.现状分析
目前在故障设置方法上,如果是真实设备,则需要专人配合来回忙碌于控制台和机械室之间,还要爬上爬下,造成往往抓不准设置和取消时机,出现配合脱节的现象。高投低效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技术演练受到很大制约。也有的在设置中损坏设备,造成安全事故和隐患。某校就曾经出现长期插接挤坏继电器插接座金属片,造成接触不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是模拟设备,一是逼真性有遗憾,二是故障种类单一固定,不便于灵活选择运用,三因故障设置和站场属同一界面,隐蔽性差。
在故障种类数量上,真实设备因设置麻烦和安全性问题,模拟设备是预制的,且都受站场和场地条件限制,因此不易应变性的设置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或同性质不同现象的故障,不利于拓展受训者的见识。现场行车设备的非正常情况发生时机、、性质、影响范围等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只用一些固定的套法去应对是显得较为被动的。
因此,寻求一个设备齐全、规模理想、功能完善、科学规范的技能演练实训之地,是运输、电务、学校的共同愿望,亟待解决。
3.原理与方法
故障设置台主要根据成铁局《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1](该标准故障也体现在铁路行车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操作手册中)涉及的故障中,反映在设备方面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再补充进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掌握的自动闭塞常见故障现象,以及信号设备使用中出现的常见和典型故障现象进行实况再现,便于相关人员认识故障并按相应的作业程序“对症”处理。采用在信号电路中按故障性质、分类设置故障点,设计控制电路用控件开关分专业区域集中布置在设置台上,安装于控制台旁边,老师可一人根据需要边讲边适时设置故障,而不需要专人配合。平时对柜门严格加锁,以防学生误动造成设备状态混乱,需用时打开相应故障现象的开关,需增加故障种类和深度时只需再打开相应复合开关即可。开关不多但故障数量可多达几百种,实现故障库的功能。设置方法主要考虑符合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程序中故障现象出现时机、涉及内容、影响范围、安全重点以及电务设备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技能层次性诸多因素综合起来选最适合的设置点。
4.设计方案
设计时依照先分析继而确定故障点,后画出设计图,再搭建临时电路进行试验,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后定案的逻辑程序展开。
对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17种需要进行故障设置的非正常情况,将其故障属性、出现时机、安全重点等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归纳,从而形成最佳的设计思路,确定对应的设置点。举例见表1。
对电务设备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电务设备维护中出现的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障,再考虑故障的深度层次、测试的侧重点等因素,分别确定对应的故障点,其灵活性较强。
故障设置台总设计图。故障设置台机械设计图:主要包括故障控制盘面布置图(图1),台体结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图2)。其中(图1)布置为(从左向右数)三个区域,运输一般用一区;电务用一+二区;三区为公共预留,需要时再命名。
故障设置台电路设计图:设计图是将所有故障点的设置电路全部画出(因篇幅所限,整体图另成册)
可行性有效性分析。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柜体,中间安装控制开关的部分用高强度绝缘酚醛板,开关、芯线等均采用大功率高绝缘材料。
对电路设计部分的试验,采用多途径、多层次的验证方法,主要有:根据设计搭接试验电路,
对照故障现象,进行对应性、符合性、有效性试验;根据平时自己在工作中处理故障的经验积累,进行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分析总结;根据对沙盘沿用至今的10处简单构通的设置点使用情况的掌握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根据对重庆技校针对信号专业的部分设置运用情况的了解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本设计立足安全、可靠第一,可行有效第二的基点,在连接设计上采用了独立电路和安全连接法,使本故障设置台不干扰原电路系统。
通过上述验证,得知本课题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5.故障设置台的创新特色
本故障设置台特有的创新在于:综合了运输和信号专业的共同需求;故障量大,具备库的性质;故障性质有层次梯度和同类异象的选择;使用简单灵活;隐蔽性好,情景再现及时逼真,避就了脱节现象;规范安全。上述特色多项都填补了现有再用设施的空白。
专业适应性强。完全针对行车非正常情况所要求的故障现象、时机、作业内容、设备状态、安全要点;以及电务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处理方法的检验需求来量身订做的,适用两专业不同层次的演练。
故障内容丰富。只要运输沙盘各种类型设备齐全,故障设置也配合不同制式的电路,具有强大的规模性,可设置出几百种故障,具备了故障库的功能。其中包括了区段站、中间站、坡道车站和延续进路的,及半自动、自动闭塞制式站的各类故障,通过复合处理,则将会复合出更多更复杂的故障。这对于开展大型的或内容丰富的岗位技术培训演练,不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还因为故障现象的直观多样性和深度层次各异增长故障见识,提高演练人员的识别和应变能力,掌握对应处理方法。这在繁忙的运输现场和个体的经历中是很难实现的。
设计科学灵活。在考虑故障内容尽量丰富的同时,又要求不能重复,还要尽量节约台面空间压缩布线和设置点,即充分挖掘必要设置点的潜力来扩大容量,因此本方案采用了复合故障的方法来实现,不占容量空间。
备用区作为公用资源预留,以备非正常接发车作业内容的变更和电务设备的更新扩展或故障内容的补充。
制作成台式集中操纵,可安装于控制台或显示屏旁,一人便讲边设,设完立即关上柜门,隐蔽性好;还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电路设计和用料安全,各个故障点开关独立既互不干扰也不干扰原电路系统,因此安全程度较高。
整体规范性好。将不同专业,不同制式的设备故障设置综合于一柜,不但解决于了长期以来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演练受限问题,还有利于设备良好状态的保持。
本方案故障设置台兼顾了运输、电务、学生的演练实习及技能鉴定需求,故障内容丰富,设备类型齐全,并预留台面、控件、接口、线路、可随时增减故障点,以适应标准的变更和今后专业的扩展。其专业的综合性、功能的实用性、故障的选择性、扩容的灵活性、规模的完整性、可靠的安全性配合先进的运输沙盘设备规模,必将成为全局培训点乃至全路中的姣姣者。无疑是部、局职工业务培训演练的理想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型合格人才的可靠保证。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而易见,可以预期。
[1]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标准Q/CDP088~093-1997.成都铁路局,1997.12
[2]笪重元,林瑜筠.6520电气集中图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