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17:1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刚入职教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社会技术的广泛需求,中职教育改革波澜壮阔地展开了。中职生越来越成为社会、企业关注和期待的对象,而中职生素养全面的提升,重要方面是要看中职教师的观念、意识方法能否转变。我们应当认识到:中职教师的观念要从培养一个懂点专业理论,学点技术的技术工人向培养有成熟技能、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转变。中职教师面临着大多是性情浮躁,习惯行为不良的孩子,工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 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中职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面对考验和挑战,中职教师首先要树立时代教育观,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为此,教师如何正确把握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中职教师不单是传导技术的师傅,而更应是中职生的亲人。营造小鸟起飞前美好的营养家园。
首先,教师是“家长的人”。
教师要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来关注自己的学生,让学生感受老师不再是怕见的亲人。当然,更是学生平等民主的对话人。为此,第一,中职教师要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成为权益保护人。在中职示范校改革理念的驱动下,许多老师的确也很关注和爱护学生,努力知晓每一位学生的姓名、住址、性格,甚至对个别学生嘘寒问暖。有的老师偶尔在一些活动中对问题突出的学生顿生关切,但这些做法只是在特定场所和一定时间的努力。这样,不但没让老师与学生亲切起来,相反还伤害了个别学生的自尊。要做真正的亲人,我们中职教师要在生活中与学生共同谈理想、社会价值观、做人的基本道理;面对学生出现问题或自身毛病,不要单一的处罚,而要平心静气地分析这些问题和毛病对他们将来作为社会人的影响,尤其对那些没有自我认可的学生,我们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才是他们真正最亲近的人。亲如自己的家长,值得信赖。第二,积极关注和赏识学生,人本性中最深切渴求的就是赞美。渴望关注,渴望欣赏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宽容对待学生,不要一错就责。相反要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明白将来工作后,要有工作责任心。第三,尊重学生,要用学生就是自己的同事或企业员工的眼光和方法与学生交往、交流。中职生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完全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代替他们的一切,那肯定是愚蠢的事情。严格管理和人格塑造不是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让中职生明白老师的做法是尊重,不是放纵。
其次,教师是中职生心理的调试者。
(1)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中职生是中考的失败者,普遍存在着抵触、叛逆的心理,甚至能以不可思议的行为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这就是他们最为凸显的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如果不被关注,有可能导致自暴自弃,自我放纵,经常出现打架、喝酒、逃课等不良行为。我曾在新生军训的时候,就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就在新生军训的第二天,教官正在训练学生走正步时,忽然我班的一位女学生从队列中跑出来,蹲在地上,我她怎么了,她一声不吭。我知道她 这是对新班主任的“考究”。如果不理睬她是犯了大忌:老师不够亲近:如果让她回家或看医生那一定是中了计:以后凡是都可以这样。我也冷静地对她说:“ 老师陪着你,有什么需要老师可以帮助你。”当得知她就是不愿意军训时,我没有指责,而是敦敦教导,进她行心理疏导,最后这位同学很积极的参加完军训。事实证明: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要比强硬迫使他们做什么强。
(2)中职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理论知识,疏导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一个令学生信赖的中职生班主任,一定是手中有开启学生心理困惑的钥匙。当中职生执迷、困惑、迷茫的时候,教师如春风沐草般让学生幡然醒悟。如刚入学的新生都很迷茫,职业学校能否改变人生的色彩,中职教师给他们要指航;学习过程中,生活的苦恼困扰他们时,中职教师给他们解忧,毕业是,你给他们在十字路口开绿灯。总之,只有这样,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真诚交流才真正开启。
最后,中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
教师应完善个人,为人师表,展现个人魅力,用自己的言辞行为做出榜样。成为中职生做人,社会交往的楷模和表率。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职教师时刻也要把自己一名企业员工,格守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不要提出高标准低落实,给学生一副下马威的假象,不但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相反给学生一个养成懒散坏习惯的机会。第二,用自己的生动语言表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染和指引学生。还有,用自己高尚得出人格魅力渗透在学生的思想里,人们常识一名教师德之昭昭,其业昭昭。
可以看出教师扮演的角色越多说明社会责任越大。但是,我们不能因责任而放弃责任。不能因角色难办而不办,而要以新观念,新意识转换和改进自己。努力成为中职生最有益的亲人。
【关键词】中职;职业倦怠;成因;策略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 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心理学家M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度和对教育输出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群体被认为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专家投身于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课题研究中。大多数研究的主要对象为中小学教师,而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却还不完善,对其的关注度有待于提高。
一、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2005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扩大中职招生的力度。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连续扩招100万的任务目标,招生规模达到750万,在校生数突破1800万。”“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了800万人,在校学生超过了2000万人。”学生数量的增加无论在教学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大致如下:
(一)学校的类别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职业学校的类别不同使教师的归属感不同,有调查显示不同学校的教师对职业认同度由高到低可排序为:高职学校中职部、国家级重点中职、省级重点中职以及普通中职。
(二)性别差异。由于天生的性别生理差异,女性中职教师在职业认同和韧性上要优于男性中职教师。
(三)不同教龄职业倦怠的程度不同。教龄在6-10年之间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严重。
(四)是否师范院校毕业。由于在学习阶段课程设置和职业道德教育程度的不同,非师范院校毕业与师范院校毕业的中职教师相比而言,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
(五)成为教师的动机和目的的差异。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成为教师的目的由喜欢到图安稳到听从安排到被迫,动机和目的与兴趣越密切越不易出现职业倦怠。而如今作为兴趣来工作的教师越来越少,因此整个中职教师群体也越来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六)对收入是否满意。中职学校教师的收入与生源密切相关,而即便在扩招和大力发展的背景下,竞争依然激烈。学校的生源与声誉、教学质量和人才输出息息相关,对于生源不好的学校的教师来说,收入也成为职业倦怠的原因。
二、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来自学校的压力。首先,中职学校的生源不尽理想。学生大多数成绩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差;对于教师来讲,与这样的“搭档搭配工作”毫无成就感。其次,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投资不够,教学设施设备差,教师待遇差。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建设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实操,失去了“职业学校”的特色——技术学习和操作培养。而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使部分中职教师产生了“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的心理。第三,中职学校的发展时间较短,管理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在教学上,很多教师要“一肩多挑”,课时数多、备课种类繁杂,上课负担重,既保证不了质量,也无法享受教书育人的成就感。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中职学校被认为是“考不上高中的退路”、“不入流”的学校。而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评价也远不及中小学教师。这样,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理想受到冲击,就影响到教学。而很多地区将中职学校作为赚钱的途径,利用开展各类培训班等来进行盈利,影响学校本身正常的教学。
(三)来自个人的压力。教龄在6-10年之间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为严重。教师刚刚入职时,怀有美好的理想和发展方向的憧憬。几年的工作中,由于学校、政策等各种原因,教师个人的发展方向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就会产生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怀疑和重新思考。而由于个体素质、性格、和认知的不同,在工作上的发展也会参差不齐,一旦自信心受到挫败,也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情绪或许是一时的,而没有处理好,就会转化为教师对其职业的怀疑和排斥。怎么样调节,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是关键。
三、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缓解和消除策略探究
(一)学校管理层应更加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教师的发展规划和培训、培养的计划。及时、规律的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同时及时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并且对工作成果给出反馈。教师的精神不断得到激励,提高积极性。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学生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学生的状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成就感方面有直接影响。同时,建立竞争机制,举办相关教学竞赛,促进教师竞争。
(三)加大对中职学校的宣传,帮助社会大众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对学校的宣传和形象建设,帮助社会正确认识中职教师,通过学校公关和宣传来帮助教师创造新的社会形象。同时增加教师研修的机会和接触最新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机会。
(四)开展有关职业韧性方面的培训。通过专业心理课的培训帮助教师建立健康的职业意识。通过讲座、定期培训以及实例分析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心理干预,帮助教师建立自我意识下自主控制和调节的职业韧性素养。
总之,职业倦怠的问题无论对于学校、教师自身还是社会来讲,都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事情。要想在工作上出成绩,除了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倦怠也是每位教师需要不断克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赵伟洋.中职学校教师职业韧性价值及提升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
教育学一般把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分为关注生存阶段(起步阶段)、关注情境阶段(积淀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成熟阶段)。一名教师刚刚走上讲台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急于找到维持最基本教育教学的生存技能,并把这些技能变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教师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后则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成绩,以获得职业升迁和更高的外在评价。而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变得比较成熟以后,则有能力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最多和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
所教学生成绩是教师价值的体现,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客观证据。其它方面做得好,不如教学成绩好更能得到同行、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尽管学生成绩不是衡量教师考核高低的唯一标准,但学生成绩高低是教师最为关注甚至是让教师焦虑的最直接因素,为了晋级和评优,违背教育规律,抢课时、增加作业量,抢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无奈的选择。
教师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思考,教育理念落后是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关键因素。
尽管我们一直在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但脱离不了应试的大环境,中考要成绩,家长要成绩,学校要成绩,教师本身靠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考试的形式决定了成绩与训练量有直接关系,课堂时间永远都不够用,训练肯定是越多越好,多布置作业是比较便捷的一条训练途径。
目前,家长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长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初中段更是想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全面发展,让孩子多才多艺,储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想过度注重考试分数和名次,当作业成为影响孩子睡眠、影响其健康的时候,造成恶性循环的时候,肯定会有意见。
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同。
1.对作业负担过重是由于“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用大量作业强化训练提高成绩”这一问题的认识,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认可度最高,刚入职的教师认可度最差。教育是一项直接面向生命的事业,而且是为了促进人的精神生命主动发展的伟大事业,学生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成熟的教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越来越认同教学能力对教学的重要性。而刚入职的教师对教育核心价值的认识是不健全、不深入的,他们仍然停留在关注自我生存的阶段。
2.在回答作业负担过重是由“作业布置少了,家长会有意见”造成时,成熟的教师认可度最差,而刚入职的教师认可度最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说明各个层次的教师关注的教育点是不同的。名师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而刚入职的教师更关注社会的评价及学生的学科成绩。
3.长期以来,全国各地不断试图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作业分层布置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但中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存在。这种教学管理的策略并没有在教师群体中得到积极、科学的响应并得到认真的落实,教师更倾向于将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归因于“考核制度”和“中考制度”等。它提示我们在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时,要善于归因分析并进行科学的引领实施,否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可能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合理的引导,使部分教师失去对解决这一问题的信心,甚至会使矛盾进一步深化和积累。
4.对“学生参加辅导班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回答,积淀阶段的教师是最不认可的。在职教师组织、参加校外辅导班是上级部门三令五申严厉禁止的,但它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家长给学生报班不是个别现象,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参与办班的传染性比较强。
5.成熟的教师更多地认识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对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意义和价值。成熟的教师也能感受到作业布置量少给自己带来的竞争压力和危机感,他们呼唤学校科学的作业调控机制的呼声愈发强烈和迫切。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既是学生家长和学生的强烈要求,也是教师的强烈愿望。
6.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成为所有教师关心的问题。提示我们这两个问题成为教学中普遍性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摆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
只要教师端正教学思想,不断进行自我专业素质的自觉发展,精心备课,精当教学,精简作业,就一定可以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保证。
作者简介:
关键词:职业教育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并且增加了对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而高等职业院校得教师必须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多年来理论教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却是一直困扰职业院校的问题,尤其是刚入职或是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而且青年教师势必要为院校的中坚教学力量,所以如何快速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已是一个噬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受传统教育影响,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存在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偏差,导致大家认为理论要重于实践,虽然理论最终都要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在职业院校所招收青年教师里面,虽然他们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很多都是硕士,更有甚者是博士学历,但是他们基本上都受到了传统的教育和思想模式的影响,已经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那在授课过程中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最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薄弱,那么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就无从保证。
(二)实践经验匮乏。
各个职业院校招收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一直在院校中读书,本科生除了在校学习时规定课程中的实践课,基本上没有从事其他工作,研究生,又偏重学术和科研,所以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没有工作经验,也不了解企业是如何运作的,工厂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导致了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相当匮乏。
(三)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或是机制不完善。
虽然很多院校的领导很清楚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的情况,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没有形成一个很有效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课程安排紧凑,没有时间安排青年教师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只能让青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慢慢积累实践经验,慢慢积累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二是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数量有限,投入经费有限,仅能保证上课使用,没有多余的设备供青年教师使用,致使青年教师无法在上课之前接触设备,积累实践经验;
三是院校自身的教学理念也偏重理论,轻视实践,在政策上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院校太过强调职称评定条件,弱化了实践教学能力,导致培养机制迟迟不能形成,或是培养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和完善。
三、培养和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提出,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职业教育院校,所以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青年教师自身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想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必须是他们自己逐步重视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只有青年教师自己在思想上重视实践的重要,才能开展下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可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与地方工厂企业的员工进行交流座谈,或是利用假期时间,安排他们去生产流程的第一线去锻炼,参与到实践中去,使他们快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自身实践能力提高的紧迫性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二)院校要足够重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形成有效的培养机制。
想要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的时间教学能力,院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院校方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一是在政策的制定上给与大力的支持,在考核的制度上提高实践能力的比例。二是为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创造条件,可以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购置仪器设备,建立实践培训基地,也可以与工厂企业沟通,让青年教师去实践第一线,进行足够多时间的交流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三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培养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院校系统主导,青年教师自身主动,科学培训。
(三)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做法
想要快速提高,最好的方法就是借鉴别人的经验做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吸收利用。目前,国外的职业教育已经形成快速有效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一是教育法规规定想要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需要考取相关的认可证书,考取过程中要经过3到5年的实践培训,使这些青年人在入职院校之前就已经具备的专业实践经验;二是特别强调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对于在职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接受培训,参加研修会或课程进修并到企业实习实践,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为在职教师提供外学外训的机会。
四、结束语
对于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不仅仅是个人或是院校某一方的事情,需要双方都给与足够的重视,个人发挥主动性,院校发挥主导作用,为青年教员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提供条件和机会。除此之外,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认证规定,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工厂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1期.
[2] 袁书杰. 大学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畜牧兽医专业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程,它比较侧重于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很多学校还是采取传统书面考试的方式。虽然考试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最有效武器,但在畜牧兽医专业的考核上,如果学校只安排书面考试,学生将只会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不会重视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在实践课中,学生睡觉、打闹、玩手机等现象时有发生,正是因为学生没有专业实践考核的压力,所以才在学习中表现得比较懒散。
二、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当今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也较高。中职学校应该从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学校应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识
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找出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即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鉴于此,学校应调整专业教学的定位,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同时,学校还应提高教师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实践课堂的教学效率,端正对实践教学的态度等等。
2.合理安排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
首先,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学校应该安排大量的专业知识学习,为学生日后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可以安排适量的实践课程,从基础实训课题展开,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其次,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学校可以逐渐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根据专业知识的教学进程,及时安排相关的实践课程,从而使学生能及时巩固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3.学校应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
由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会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其实,学校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践学习,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课程学习环境与充足的实验设备、对象,这样才能有效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畜牧兽医教学团队
首先,学校应该经常安排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经常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锻炼。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把最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其次,学校应该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尤其是备课与讲课方面的培训,锻炼他们的教学语言;此外,还可以采取“由专业教师讲解专业知识,由兼职教师传授实践经验”的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5.落实校企合作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都开展了校企合作的项目,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这个双赢策略并未充分得到落实。其实,学校应该充分把握这个契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及养殖场进行学习和实习,了解社会岗位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6.改革畜牧兽医专业的考核方式
学校应该利用考核这个重要的武器来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除了专业课程的考核之外,还可以加入实训课程、社会实践等考核部分,让学生意识到实践考试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兼职辅导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he Thinking of Part-Time Counselor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O Nan, YANG Yahui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In order to guidance counselor'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young teachers as part-time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oung teachers; part-time counselors; thinking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高校学生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的高职院校中,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远达不到国家预设的辅导员数与学生数1:200的要求。①有调查显示,②高职辅导员与学生配备比例大约为1:350,远远超出了辅导员工作的承载限度,这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能。现阶段的在校高职生都是90后,与同龄的本科院校学生不同,这些学生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自尊心强而心理承受能力弱。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要求辅导员除能在思想政治上给予正确的引导,还要在知识技能学习上的积极引导。为此,一些高职院校选拔相关专业的青年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的同时缓解辅导员队伍人员的紧缺。
1 高职院校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特点
1.1 青年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中的优点
(1)年龄差距小,易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能够帮助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帮助,稳定的师生关系是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基础。通常教师与学生之间年龄的差距会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带来一定的困难。青年专职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是他们年轻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等因素在无形中拉近他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心理距离的拉近更容易在课内外的活动中受到学生邀请,这些作为兼职辅导员的青年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中的一员,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辅导员更易正确引导学生做人、处事,更易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管理者。
(2)专业相关,利于学业指导。高职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大多理论基础差,学习困难大,再加上不了解大学的学习环境,很容易出现学习不适应,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甚至被误导等问题。此时的学生急需与他们年龄相仿,又对他们的学业了解的人来帮助他们。而这些兼职辅导员,离开学生时代不久,不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大学学习经验,而且作为专职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的专业以及相关的专业是比较了解的,从而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专业对口,这些兼职辅导员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学业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专兼并存,课内课外相辅相成。担任兼职辅导员的这些专职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接触,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新时期的高职学生需要辅导员要能够立足专业,立足技能,以广阔的视野来客观全面地审视社会,以社会为向导来引导学生成才,也就是导师型的辅导员。而担任兼职辅导员的这些专业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专业素质,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正确引导与培育学生。
专职教师担任相应专业兼职辅导员工作是解决目前高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面临困难的必然选择。然而兼职辅导员的工作中还存在问题:
1.2 专业课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中的不足
专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推动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实践中,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经验不足。兼职辅导员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虽然他们对工作有激情和责任心,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管理方法,但是在现实的学生班级事务的管理中,实践管理方法和经验比较欠缺。同时兼职辅导员缺乏必需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常识。例如对学生矛盾的处理上,不能准确把握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从全局考虑来解决学生问题的意识和经验,难免引起学生的不满。另外,由于年轻教师涉世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容易以自己对社会问题的不成熟意见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
(2)人员流动性大。目前,没有完善的兼职辅导员制度,多数兼职辅导员是为填补专职辅导员的缺口而临时填充到辅导员队伍中去的,这种短期化的政策导向,使得专任教师不能真正像专职辅导员一样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再加上高校对专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专职教师的多数时间与精力被教学与科研项目所占据,不会对学生工作的建设投入太多的精力。
(3)带班多,两头空。依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为例,有的兼职辅导员承担着近200人,4个班的学生辅导员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几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兼职辅导员,这位教师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一学期下来只记得其所任辅导员班级中的班委成员,严重缺乏时间与精力去处理学生事务。另一方面,作为专职教师,因承担着学生管理工作,在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上也大大折扣。这样因专业教学任务的繁重疏于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因学生工作的复杂性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 做好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2.1 培训与指导相结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一般都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有着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指导非常有利。但是,辅导员工作所需的知识是多元化的,要涉猎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调查显示,③94.3%的辅导员在上岗前没有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只有10.5%的人在上岗后进行了心理辅导方面的系统培训,而90%以上的辅导员则希望“加强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当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专职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时,面对日常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常常显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因此,高校应鼓励兼职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组织培训、考察学习等,以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作为兼职辅导员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自信,这也正是他们最急需的职业素质之一。
2.2 完善制度,稳定兼职辅导员队伍
目前,高校对专职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即使有心亦无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上。因此,应针对兼职辅导员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并结合兼职辅导员的特殊性进行弹性管理。例如可将辅导员的业绩考核与其作为专职教师的职务聘任、晋级、职称评定等紧密挂钩。可以对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在在职称晋升时坚持其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以此提升兼职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互相借鉴
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职教师应客观的对待兼职辅导员工作,并且将兼职辅导员工作作为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的专业背景和素材,以教学对象的变化来把握教学重点与调整教学方法的方向。同时,教学与辅导员工作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兼职辅导员工作不仅能使他们得到真正了解教学对象的机会,还能使得这些专职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研究素材,利于教学工作与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3 结束语
辅导员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受教育对象的变化,高职教育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关系高校的发展与稳定。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努力为其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空间与学习平台,使辅导员工作迈入新阶段。
注释
①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教育部,2006.
一、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思想并及时调整工作重心
刚入校的学生普遍有自卑和不适应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因为自己过去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在入学初期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刚刚转换了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需要学生自己去适应和磨合,导致处在青春成长期的学生常表现出焦虑、自大、盲目等心理。所以在新生入学初期,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寝室、课堂,与新生交心谈话,为新生排忧解难,利用自习课和军训休息时间组织新生做些小游戏,如拉歌比赛等活动,帮助新生消除彼此间的距离感,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适应新生活。入校一段时间后,他们没有了刚入学时的紧张,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自卑感逐渐消除。学习兴趣不高及情感空虚造成这一时期恋爱问题突出。不少学生认为进入职业院校是人生的失败,表现出明显的挫败感,从而导致课上讲话或闷头睡觉,课下泡网吧,作业应付、考试抄袭,不服从教师管理,甚至因琐事打架斗殴,酿成刑事案件。为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运用理想激励,逐渐消除学生自我放弃与失落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就业期间,适当的焦虑可以使学生产生动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过度的焦虑则会打乱毕业生的正常就业活动。随着毕业的临近,当职业选择成了急迫而不可逃避的现实,他们就会感到迷茫恐慌、紧张不安。就业是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因此职业院校应该以预防为主,从学校、教师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强化就业引导教育,稳定毕业班的教学秩序,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和传递,重视毕业生求职心理辅导,并在毕业前夕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二、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1.用成就感激励学生参与
达尔文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渴望飞翔的愿望会让你长出雄鹰的翅膀。”职业院校的学生经历过中考的失败,无论他们过去是怎样失败的,他们肯定渴望在这里重拾一次成功。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尊重,帮助他们建立信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和比赛,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帮助,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成绩。学生的亲身经历能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德育的意义,通过朋辈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2.深入教育形成自觉
班主任要想帮助学生成功就业或有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就要培养他们具备优秀的品格,面对学生要做到以身作则,让学生从钦佩到模仿,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道德体系。班主任可以旁征博引地用真实的故事去启发学生,使德育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说服教育、榜样示范、主题活动、道德评价和激励、角色扮演和分析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和QQ等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引导教育,深入分析职教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优势和劣势,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品德才是他们成功的助推器。我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中提到: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学历不高,但不代表竞争力低,我们需要比拼的不仅是学历,还有优秀品质、做事的责任心及职业道德水平。这个社会不缺高学历的人,但是缺高素质或者说高能力的人。所以,教师需要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学生,灌输良好的德育思想,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相信未来一定会成功。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化外部强制教育为内部调试的自我教育,要激发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完美人格,自觉提升道德修养。在现今中西方文化交汇和碰撞的时期,教师要顺应社会形势,敢于吸纳新技术、新思想,坚定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坚持做好德育工作。
作者:李晓芝 于洋 单位:山东医药技师学院
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爱丁教育信息科技集团承办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首届“爱丁杯”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自开赛以来引起了全国中职院校、财经类专家以及中职教师的广泛关注和用心参与。近500位参赛教师、357位教师提交初赛作品、205位教师作品入围初赛,初赛作品经过激烈的角逐,108位教师作品挺进复赛,最终经过多位专家评委的严格评判,上海商业会计学校财会教学部黄静和张二位教师脱颖而出,分别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跃马扬鞭,身先士卒迎挑战
代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参加此次“爱丁杯”全国中等学校财经专业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中的一位教师张是我校财会教学部会计专业工作室的负责人。会计专业工作室成立目的是为了实现我校财会教学部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构建中青年会计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将新进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将骨干教师朝着专家型教师打造。作为会计专业工作室的张老师,她具备高级讲师和高级会计师的双高职称。她认为此次“爱丁杯”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是一次能够让年轻教师锻炼教学潜力、提升教艺的一次机会,透过她亲临比赛也能够感染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到教学潜力的提升中去。
潜移默化地参与教学大赛的举动感染了我校财会教学部会计专业工作室中一位教师黄静用心响应。黄静是会计专业工作室骨干教师,她具备双语教学的潜力,平时的她做事严谨,教学上肯突破,愿意创新。她认为参加此次比赛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潜力,透过团队教师指导促进教学。透过校企合作,她得到了“爱丁集团”企业专家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指导与相关赛事支持等服务。此次荣获一等奖的她将会优先入选“信息化教学金牌讲师团”,担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商科专业委员会及爱丁集团全国信息化教学巡回讲座讲师。
集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光辉的背后总有艰辛的付出。下班钟声响起时,她们还在办公室里敲打自己的电脑,与爱丁集团公司沟通,加班加点备赛。反复修改教案和说课稿、反复拍摄视频。在完成自己的正常教学工作后,继续投入备赛工作,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已是常态,但从来不听她们有半点抱怨,依旧沉浸在工作中,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财会教学部主任王莉萍在英国学习期间深夜时分在网上与陆炜渊老师沟通如何帮忙二位教师课堂信息化的实现。财会教学部副主任王玮在王莉萍老师外出期间承担的超多行政工作的同时,还用心帮二位教师与拍摄公司沟通,租借场地。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洪李萍老师更是亲临录课现场指导。刘舒叶老师也是用心帮忙二位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齐心协作,都献出自己一份力。这一切让我一个刚入职年轻教师最大的震撼是,我能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使我更有动力,奋发上进。
花开有期,万紫千红春满园
财会教学部参赛教师们对教学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她们默默付出不记回报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触动着我们。我校财会教学部二位主任领导下的会计专业工作室会对我们教学艺术的提炼和成长经验的总结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坚信财会教学部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批拥有强烈开展信息化教W崽愿的中职教师。木研究对C市某高等职业学校11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纳入院校支持、学科文化等因素,结合性别、年龄、职称、教龄、所在系部五个调节变量,构建了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理论模型,并依据此模型进行实址研究,探讨了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理论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院校支持、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学科文化对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性别、年龄、敦龄对使用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职称、所在系部对使用意愿不会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依次提出了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加快了教育领域变革的脚步,从而推动了信息化教学进程。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南国农,2004)从该定义中可以得知,信息化教学是指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现代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方法为指导,围绕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特定的对象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目前,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群拥有强烈开展信息化教学意愿的中职教师,究竟有哪些因素在影响他们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又该提出何种提升策略以改进现有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Hassan Mirajani等人采用定性的方法访谈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教师,归纳出领导的支持与指示、合适的信息通信技术、足够的教学知识与资源是影响教师利用ICT开展教学的主要因素。(Mirzajani H,etal,2016)也有一些研究者从教师ICT能力的技术层面与教学法层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操控与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基本软件的应用能力、多媒体展示能力以及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是教师在技术层面利用ICT教学的主要因素,而教学计划、教学环境、教学创新点以及技术资源的合法来源构成教学法层面的影响因素。(AImerich G,et al,2016)
另外,也有研究者从教师与学校两个层面对其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教师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教学经验等变量,学校的外部因素则包括院校支持、机构角色扮演等变量;教师的内部因素包括教学方法、对待ICT的积极想法、参与度、自信心等,学校的内部因素则包括财力支持、管理机制、奖励措施等。(Drent M,et al,2008)
从已有文献看,国外多数研究仅局限于教师利用ICT开展教学的视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但由于“信息化教学”属于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为高度概括化的概念。因此,上述文献研究不能深刻揭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制。另有一些国外研究从分层的视角对学校因素与教师因素进行了探讨,却未考虑学科文化的差异以及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以C市某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结合该所中职学校教师的自身属性,并纳入院校支持、学科文化等客观存在因素,依据构建模型开展实证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二、研究模型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得知,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会受到技术环境、个人特征以及院校组织等因素制约,而Davis所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理论为阐述与解释信息技术与个人意愿之间影响因素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以TAM为基础,将中职教师的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职称、教龄、所在系部等)作为调节变量,结合前人总结的院校支持、学科文化等外部因素,构建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并提出了相应假设。
(1)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
易用性感知和有用性感知是TAM模型中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易用性感知是指用户主观认为使用该信息系统的容易程度,有用性感知是指用户主观认为该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其工作绩效的有用程度。Davids所提出的TAM模型表明,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感知会直接影响使用意愿,有用性感知也会直接影响使用意愿,而易用性感知也会影响用户的有用性感知体验。(Davis,F.D,1989)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必须使用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或工具,理应符合上述研究。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1:有用性感知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有直接正相关影响。
H2:易用性感知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有直接正相关影响。
H3:易用性感知对有用性感知有直接正向影响。
(2)院校支持
院校支持是指开展信息化教学所在的组织单位所提供的经济、政策或技术上的支持。国内外研究发现,组织或机构所提供的经济、政策或技术上的保障可影响用户对技术的使用意向。Hassan Mir ajani等人通过访谈法总结得出,学校管理层对教师的支持能够很好地促使他们将ICT融合至教学内容中;(Mirzajani H,et aI,2016)Fadillah Yassin等人发现,院校支持在组织层面对人们使用ICT分享知识的行为意向有着显著正向影响;(Yassin F,et aI,2013)朱艳调查发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领导重视有着紧密联系,院校领导的积极支持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朱艳,2016)Escobar-Rodriguez T等人研究发现,提供培训等支持手段能有效增进学生对Moodle平台的有用性感知与易用性感知。(Escobar-Rodriguez T,et al,2012)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4:院校支持显著正向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有用性感知。
H5:院校支持显著正向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易用性感知。
H6:院校支持显著正向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3)学科文化
学科文化是指学科领域内共同体成员所秉持的一种知识传统和行为准则。(胥秋,2011)研究指出,由于学科本质的差异,造成了师范生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态度以及教学方法与策略有着截然差异,如“B1校物理专业的老师在实习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中已表现常态化,而B1校的中文专业老师却觉得使用信息技术会限制学生想象力,不会轻易使用PPT”。(杨宁,等,2014)范家柱等人通过调研发现,一线中职教师认为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对课堂信息化教学有着较大影响。(范家柱,等,2016)因此笔者推测,学科文化的差异会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故假设如下:
H7:学科文化显著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4)个人特征
Venkatesh&Davis在提出的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表示,性别、年龄等调节变量对用户的使用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Venkatesh V, et al,2003)结合该所中职学校教师的特有属性,本模型中增加了职称、教龄、所在系部这三个调节变量,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8:性别会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H9:年龄会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H10:职称会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H11:教龄会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H12:中职教师所在系部会影响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三、数据收集与信效度分析
(一)数据收集
样本取自C市某高等职业学校124位教师,考虑到实地发放问卷填写效率与质量更高,故采用纸笔填写的方式对该所中职学校三个系部的任课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12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88.7%。有效被试中,男、女教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1.8%、78.2%;年龄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4.5%、44.5%、25.5%、15.5%;职称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比例分别为16.4%、67 3%、16.3%、0%;教龄为5年及以下、6-10年、11-15年、16-20年、21年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4.5%、18.2%、27.3%、10.9%、29.1%;所在各系部(信息系、外语系、经贸系)的比例分别为29.1%、34.5%、36.4%。问卷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均采用SPSS 21.0。
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称、教龄、所在系部等题项;第二部分是该所中职学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调研,分别从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院校支持、学科文化、使用意向这五个维度对题项进行设计。选项描述改编于文献或根据理论自主编制,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5点计分法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
(二)信度分析
信度是指根据测验工具所得到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吴明隆,2010)在李克特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Cronbach a系数,一个量表的信度愈高,代表量表愈稳定。研究表明,整个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以上;如果在0.7-0.8之间,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若信度系数低于0.6,则重新编制或舍弃该量表。如表2所示,该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90,各维度系数均大于0.7,说明该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三)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验或量表所能正确测量的特质程度。(吴明隆,2010)效度通常是指内容效度与建构效度,内容效度指测验或量表内容或题目的适切性与代表性,即测验内容能否反应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吴明隆,2010)文章中问卷各维度的编制均有相应文献支持,因此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建构效度指能够测量出理论的特质或概念的程度,即实际的测验分数能解释多少某一心理特质。(吴明隆,2010)建构效度可以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抽取共同因素,此共同因素与理论架构的心理特质甚为接近,则可说此测验工具或量表具有建构效度。
由表3可知,KMO值为0.838,Bartlett卡方值为1077.420(P=0.000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上文所提及的模型关系,笔者建立四个复回归分析模型,运用SPSS 21.0对四个复回归模型进行路径分析,以求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果值。第一个回归模型以易用性感知PEOU作为自变量,有用性感知PU作为因变量,以验证假设H3;第二个回归模型以院校支持IS作为自变量,有用性感知PU作为因变量,以验证假设H4;第三个回归模型以院校支持lS作为自变量,易用性感知PEOU作为因变量,以验证假设H5;第四个回归模型以院校支持lS、有用性感知PU、易用性感知PEOU、学科文化SC作为自变量,使用意愿IU作为因变量,以验证假设H1、H2、H6、H7。
如表5所示,四个回归模型中DW值都均接近于2,VIF均小于10,容差均不接近于0,表明自变量间不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因此可进行路径分析。第一个回归模型中,“易用性感知PEOU”可以解释“有用性感知PU”30.9%的变异量,影响系数为0.556(t=6.949,p=0.000
根据上述路椒治龅穆肪断凳填入原先的理论模型中,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会受到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院校支持、学科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制约。有用性感知是决定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原因,其影响系数达到0.397,易用性感知的影响系数为0.196。因此,转变中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认知是提升其使用意愿的关键,他们越容易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越能轻松地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越能清晰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念,越熟悉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步骤,他们就越会发掘其有用性,并乐意尝试信息化教学。同样,开展信息化教学若能加强学习效果、提升课堂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就会越强。
院校支持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系数为0.257,又间接影响着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等变量,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375、0 357。因此,学校及系部的支持态度与力度决定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愿强弱,学校需通过一定的政策、财力以及培训等支持手段提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易用性的认识,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有用性及易用性认知,从而提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学科文化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直接效应为0.152,可见如何帮助中职教师挖掘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知识点、寻找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调节变量的研究结果如下:
(一)性别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不同性别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使用意愿。由表6可知,F=0.253(p=0.616>0.05),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接受虚无假设,表示将假设方差看作相等,因而t检验的数据要看第一行假设方差相等的t值,t=2.353(df=108,p=0.02
(二)年龄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不同年龄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使用意愿。笔者发现:在方差同质性检验中,p=0.297>0.05,表明未违反方差同质性检验;在单因素方差分析表中,F=3.086(p=0.030
(三)职称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职称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使用意愿,笔者发现:在方差同质性检验中,p=0 482>0.05,表明未违反方差同质性检验;在单因素方差分析表中,F=0.875(p=0.420>0 05),表明职称不同并不影响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假设H10不成立。
(四)教龄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教龄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使用意愿,笔者发现:在方差同质性检验中,p=0.091>0.05,表明未违反方差同质性检验;在单因素方差分析表中,F=5.106(p=0.001
(五)所在系部对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所在系部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使用意愿,笔者发现:在方差同质性检验中,p=0.197>0.05,表明未违反方差同质性检验;在单因素方差分析表中,F=0.256(p=0.775>0.05),表明所在系部不同并不影响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假设H12不成立。
五、研究结论与策略建议
本文基于技术模型的视角,强调了个人认知、组织环境、课程内容、技术支持这四个因素的相互制约,并开展了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运用SPSS21.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假设并构建了该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模型。
研究发现: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院校支持、学科文化共同影响该校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愿。院校支持对信息化教学意愿具有双重的影响,既能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这两个因素为中介影响信息化教学意愿,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意愿。学科文化、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可以直接作用于该校中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意愿。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该校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笔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依次提出了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提升策略,即国家政策引领与院校组织支持、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培训机制完善、教学实践深入与个人认知转变,以便系统化地推进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一)宏观策略:国家政策引导与院校组织支持
从实证分析看,院校支持是影响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因素。而学校是否会大力支持信息化教学,关键在于国家或地方政策是否对其实施条件有一定的保障。因此,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中职学校的管理层仍需正确解读文件精神,并从财力、物力、人力三方面提供支持。
以往国家或地方政策在推进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策略上仅局限于口号宣传及标准颁布,但往往不能引起学校的关注与重视,中职学校的重心仍倾向于学生管理与学生技能训练,对教师专业发展并不重视。虽然,国家为此也加强了中职教师的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并对中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一系列培训、考核与认证,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国家或地方政策应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考核通过率与认证率。除此以外,国家政策层面更应该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经费的投入,并督促地方政府将经费落到实处。地方政府则应对地方中职学校提出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要求(如信息化教学大赛得奖指标、信息化教学公开课实现目标等),并对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从实证调研中可以发现:年龄为31-40岁的老师比41-50岁的老师更倾向于开展信息化教学,教龄为6-10年的比11年以上教师更愿意开展信息化教学。笔者推测,刚入职的年轻老师由于生活压力比较大、学生管理工作较为繁忙、工作环境不太适应等因素,并不愿意花太多心思在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上。因此,学校要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愿,首先要对各个部门进行统筹与协调,形成学校管理层、技术服务层和教学实践层的三层融合,持续为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师提供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保障,减轻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以便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上。
(二)中观策略:信息化环境创建与培训机制完善
信息化h境的创建可影响中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信息化环境的创建须从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两方面着手,硬件条件主要包括建立数字课堂、微格教室,配备信息化教学装备、筹建信息化办公室或教育技术中心等;软件条件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创建、教学公开课资源的筹建、信息化教学规章制度的建立等。唯有创建了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才能感知信息化教学的易用性。
此外,中职学校还需了解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现有水平,发现已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校本研修、专家讲座、教师观摩等多元化的培训。同时,各系部也可组织同一领域教师组建信息化教学共同体,督促教师自主探讨与互相评价,共同挖掘教学知识点,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案例,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生、共长,从而增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有用性感知。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育教育;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校规模和在校人数都与普通中学大体相当。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中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因此中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突出职教特点。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多年,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与选择上进行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简述了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特性。
(一)健身性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所谓健身性是指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要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能、愉悦身心的特征。通过体育的健身功能,培养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具有现代化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今年上海市中小学将原来的《体育与健康》改为《体育与健身》,简单的一字之差却寓意深刻,它更强调体育课程的首要、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是指导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原则。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体育教学上尤为如此。中职体育实践课应选择锻炼价值高,有利于身体全面发展、学生兴趣浓厚、体现学校专业特点的运动项目。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体育教学模式选用普高体育教材,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中职没有必要完全上普通中学的教材。有些中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也不适合中职继续学习,如跳高、跳远项目,学生对这些重复性教材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因为这些技术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几乎没有影响,另外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讲改变一种错误的动力定型相当困难,我们不能把有限的课时白白花费在改进技术上。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的项目易于接受,当然不能以学生意愿为准,教材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主体考率。一般说,竞技项目和现代流行的项目多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调查,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然后按教学计划将这些运动项目安排到每一节课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场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新生刚入学我们向学生公布我校近年已开设的体育项目,并向学生征求喜爱的项目,力求做到我校开设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课的快乐。
(三)实用性
中职体育体育内容的实用性特点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与掌握的运动技能,走出学校以后,他们仍然能够有条件不间断地开展下去,达到学以致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健身项目的大众性、普遍性特点。近几年,我校已向苏南、上海输送千余名毕业生,笔者通过问卷回访毕业生表明:中职生工作之余可以开展的体育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舞蹈、健美操、健美、瑜珈、武术等。这为我们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在苏南一些企业,我校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本单位体育活动的骨干,组织指导本单位职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主要得益于学生在校所学习了一些实用的体育技能。
(四)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就是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从而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为此体育教师要联合专业课教师研究、分析确定专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活动特点及岗位对体能的适应能力的要求,从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体育相关理论学的高度将体能素质的发展要素定位确立依据,设计训练手段,选择相关教材和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并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实施。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可谓门类齐全、专业众多。笔者曾深入研究中职学生所学专业与所需专项身体素质的关系,这种专项身体素质对学生以后的从业非常有帮助。例如,计算机专业是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科学研究表明:长期从事计算机操作,容易引起脑神经疲劳、视力下降;且人体长期处于坐姿,脊柱处于压迫状态,造成肩酸背痛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我们要通过体育课的开设,特别是一些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如头部、颈部、腰部的健身操以及向学生传授倒立的技巧,提高与专业相关的身体素质,可以很好地防治上述症状。
另外,中职体育教学针对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需要的身体基本能力的训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
(五)终身性
终身体育的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中职是“终身体育”实施的中间环节,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需要在校期间的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体育教学贯彻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意义更加深远。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2-3年的学习,使他们走向社会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
劳动者。学生毕业即就业,以后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终身体育理念,使中职体育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在1-2体育普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使每位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掌握一两项科学的健身方法,并坚持开展下去,为终身体育锻炼与娱乐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践行校训;励学;躬行;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94-02
这学期刚刚开学,学院党委决定,新学期的学生工作,将以“三项教育”为抓手,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这三项教育是:校训教育、“三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应该说,这三项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励学躬行”的校训教育,不仅以往开展过系列活动,而且师生一直在按照校训要求进行工作和实践。只是某些时候我们的实践还不够自觉,而且重视程度也不够“均衡”。因此,趁着学院这次再教育的机会,我们对按“励学躬行”校训要求培养人才的实践好好理一理,并且较系统地做一些理性思考,这对学生的成才、老师的育人,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为什么要再次开展校训教育?
(一)生源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江苏省已经连续四年在民办高职和部分公办高职院校中实行注册入学招生。据媒体报道,这种注册招生政策,还将持续到2017年。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大家都有同感,这个生源群体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少弱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文明素质等参差不齐。面对这样一批生源群体,我们照样要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靠以往的实践经验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从重重困难中辟出蹊径,做出新的成绩,才能在社会上赢得声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学院这次校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就在这里。
(二)我院的校训与高职教育贴得最紧
什么叫校训?汉语词典上解释,校训就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换句话说,校训也是师生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2006年9月确定的。外界同行和校内师生评价,钟山的校训与高职教育贴得最紧,最具特色,虽然只有“励学躬行”四个字,但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指导性、可操作性极强。
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在诗文中常把“励”、“学”、“躬”、“行”四个字连在一起,用于赞美人品、修养、道德及学识。
可以说,学院“励学躬行”的校训,不仅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还体现了我国教育方针和高职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对我院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提升。
(三)给刚入学新生指一个具体的成才路径
对于励学躬行的校训,在校的、毕业的学生都比较了解,而刚入学的2014级新生却是“一张白纸”。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目标,新同学们在钟山的“第一步”怎么迈?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学院董事长要求,要把2200多名新生请进门,服务好。院领导又加了一句“教育好”。为此,学院把新同学入学的“第一课”,定为学习践行“励学躬行”的校训。其目的就是要帮助新同学提高对校训的认识,打深校训的烙印,为他们迈好第一步指明方向,为他们成才指一个具体路径;同时通过校训教育,带动和推进全院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二、应该怎样学习践行校训?
(一)励学,就要专注、勤奋,不能分神、怕苦
学习是每一名学生的本分。因为学习是成才的基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能够改善生存。所以,学院校训的前两个字“励学”,就是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总结前面一茬茬学生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有两点必须把握:
1.学习,必须学会“专注”。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不能分神、分心。校园有形的围墙、栅栏,不可能带给学生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反倒会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诱惑,容易把他们的注意力带走,使他们忙着追热闹、赶风潮,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这种不良现象,是需要帮助新同学们引起警觉和及早防范的。
2.学习,更需要勤奋。古往今来,历数各类成功或有成就的人士,恐怕没有一个是不勤奋的。高尔基说:“天才源于勤奋。”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而事实上,学习要真正做到勤奋并不容易。一位大学校长说过:“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我们也要教育广大学子:坚持应该坚持的,不抛弃,不放弃,把坚持、奋斗进行到底!
(二)躬行,就要真干、真做,不能空说、怕难
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院的定位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好课堂内各种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学好课堂外的各项技能。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知识一般都容易在书本上找到,而某些能力是很难从书本上找到的,即使书本上有详细介绍,也很难直接从书本上学到。真正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所以,学院校训的后两个字“躬行”,就是引导大家还要好好实践。
实践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1.实践是什么?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所学的知识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说,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实践本身就是学习。
2.实践在哪里?作为学生,实践首先应在校园里,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课内实验室的各种实践活动,要教育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当然,更多的实践还应在课堂外。因此,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课外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3.实践需要什么?根据一些人的经验,实践需要眼光,最好自己去寻找实践对象,力争主动实践。实践需要感悟,要边做要边思。有一个经典案例:人们看到一棵苹果树,或许会去欣赏果树的美丽、果实的丰硕,而科学家牛顿却在想:苹果为何往地上掉落?他的感悟使他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实践还需要毅力,一个人的成功,永远是与意志和毅力相伴而行的,当实践遇到各种困难时,唯有热忱和顽强才能让困难低头。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做喜欢做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可能永远只做喜欢做的事。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必须!
励学,躬行,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架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励学躬行”的精神实质,自觉地按照“励学躬行”的要求,勤奋地学知识,刻苦地练本领!
三、教师怎样在践行校训中身体力行做表率?
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我们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从这一点出发,在整个践行校训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点是教师们应该去做的。
(一)多一点尽责,靠上去教育引导
以往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求广大学生自觉践行励学躬行的校训,仅靠集中搞一两次教育是不够的,大量的还要靠平时的具体引导。辅导员离学生最近,学生在励学或躬行方面哪一点做得不够,辅导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如果再能在第一时间加以引导,许多问题就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辅导员的尽心尽责至关重要。
任课教师虽然不直接带学生,但他们的作用却无人替代。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讲讲“励学躬行”的重要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励学躬行”;学生有什么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任课教师可以解难释疑,帮助讲清道理,因为老师的话学生最信。在这方面如果我们的所有教师、辅导员都能尽心出力,不做“看客”,不当“旁观者”,那么,要学生自觉自愿地励学躬行,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多一点自律,一举一动做给学生看
学院要求学生践行校训,首先要勤奋学习。可是我们到教室走一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觉得,这种时候老师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
教育界有两句名言:学为人师,行为师范。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说,教师要有一种为人师表的形象,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表里如一,身体力行,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三)多一点付出,励学躬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真情投入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教书育人越来越难。有老师曾举例说:给注册入学的生源群体上课,如果仍像过去那样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学生中肯定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因为这批学生基础悬殊;教学方法也遇到挑战,有些老师为了上好课,已经想了不少点子,可学生依旧提不起兴趣,弄得老师一筹莫展;过去的学生做错什么老师一批评会脸红,甚至痛哭,可如今老师、辅导员板着面孔批他,他一脸满不在乎,甚至还笑;还有一些很实用的实务实训课程,老师上得很辛苦,而有些学生不是喊“不懂”,就是叫“无用”……
时代在变,生源在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都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谁来研究?这些新问题谁来解决?归根结底还得靠老师!
教书是严肃的,讲台是神圣的,做教师的一刻也不能懈怠!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一群合格的教师,就是“顶梁柱”,支撑着学校这座大厦巍然屹立。我们钟山的生存与发展,要靠每一位教师;践行校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靠每一位教师!靠教师的真情投入、倾力付出;靠教师的才智、奉献与作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041-03
近年来,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备受市教委、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壮大职教师资的关键因素。如果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会受到影响,还会制约学校的提升与发展。
一、访谈对象、方法、步骤
1.对象:上海市某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两名(A、B)。
2.方法:个体访谈。
3.步骤:使用提前准备好的结构性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访谈,时间为每人30~40分钟,即时记录访谈内容,结束后根据现场录音和记录整理访谈内容,最后分析总结成文。
4.访谈内容分析。通过访谈发现,职校青年教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有如下特点:①青年教师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都有比较明确、清晰的概念,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的展望,其中包括了短、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对其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②每位教师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青年教师普遍都会自己根据当前环境制定职业发展目标。
A老师在校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包括课题的申报、管理及中期检查,课题资料整理等,由于所学专业对口,入职前对中职学校有一定的认识,因而入职初期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将本职工作做得很好。她认为越困难的地方,可能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逐渐进入角色、熟悉工作环境后,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了一个3~5年的长期规划:做好学校的科研工作,提高普通教师对校科研工作满意度,使他们能从学校科研工作中有所收获,促进他们的专业和个人发展;在教学方面,希望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能对每位学生都有切实的帮助。
B老师入职前在普通中学有实习经验,入职初期对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有很大的兴趣和热诚。入职之后,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行为表现上都有明显差异,学生作业较少,整个学校的教研氛围也没有普通学校浓,加上自己工作比较多——既要带班主任,又要教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很少有时间静下来从事教研工作。所以,入职后结合自身情况和环境,B老师希望自己在专业课教学领域上有所发展。近期刚接手文物专业的教学任务,这个专业在全国都是独有的。他认为老一辈的教师建立这个专业非常不容易,恰好自己也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好这个班。目前,正在积极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以提升专业领域的业务水平,其努力程度和积极性都很高。
从以上两位教师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教师入职前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憧憬,希望接受挑战,并在挑战中发展自己,挖掘潜力。但由于对工作任务、环境的预先认识不足,入职初期的规划一般比较空泛,没有具体的行动目标,只给自己一个大体的前进方向。正式进入工作之后,往往存在一个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期,会发现实际环境、工作任务与自己初期规划有差异,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重新定位,此时制定的规划更具体、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很明显,入职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更能帮助教师高效地成长发展,更快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不足与建议
1.青年教师入职初期的职业规划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往往过于空泛。新教师入职初期没有对即将面临的岗位、工作环境,以及可能获得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因而刚入职时对自己的规划比较空泛,没有具体的目标和着力点。所谓的规划只是给自己一个大体的前进方向,普遍表现为“我要好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之类的豪言壮志。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觉原先的规划和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完全落实,心中不免产生落差。这些消极因素很可能大大降低教师对教学、教研工作的热情度和积极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教师入职第一天起(包括招聘时),到离开工作岗位。因此,学校招聘时就应向他们提供较为现实的工作展望,让他们明白入职后能够得到哪方面的利益,应向他们展示未来的工作具体是什么样子,将来所接触的工作环境、条件如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愿望与现实的落差,便于教师入职时为自己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划,提高长期工作绩效,而不只是满腔豪言壮志,最终却无用武之地。教师进入组织后,学校专业人员应该根据他们所处的职业阶段,有针对性地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如果有可能,应为新教师提供阶段性的工作轮换和职业通路,认真对每位教师制定后续的工作安排。
2.个人兴趣点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目前,教师对学校的硬件条件普遍满意,在现有情况下,学校尽可能为教师创造条件、谋福利。但是,也会出现学校所提供的机会与教师自身兴趣点不一致,甚至有冲突,不能让某些教师满足,无法发挥所长。如B老师进校时的兴趣主要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期望自己能在科研方面有所突破。但学校让他担当班主任、教授文化基础课(语文),繁杂的工作使B老师被教学工作所主导,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教研工作。
3.无法关注每位在校教师的需求,不能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据了解,只有一些能经常和领导接触的教师才最有可能受关注,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培养的机会,普通任课教师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A、B两位教师职位不同,情况有所差异——A老师是校领导助手,负责学校科研工作,同时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能经常接触到学校管理层面;B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文化课教师,兼班主任,最近着手负责一门新专业课——商贸文物。在提及学校是如何帮助教师进行自我提升时,A老师不断地强调,“我只能说我是幸运的。因为所处的位置、所做的工作相比于普通教师拥有更多便利”。而B老师则反映,学校普通任课教师的需求和发展并未得到充分的支持,尤其是课时比较少的文化基础课教师,他们的职业发展相对很被动。很多教师的工作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关注也不够。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很大,大多数怀着热忱走进学校,希望能在职业学校得到更多的机会和发展,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付出和回报没有完全对等,在职业学校的价值无法体现,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学校领导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教师的热情就会被磨灭,出现一批只求稳定、混混日子的教师。当学校了解到教师切实的需求时,应及时结合教师个人特点为其制定一系列具有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随意下发一些日常事务安排当做对教师的未来规划。真正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当符合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能力结构,应当因人而异。
4.教师是知识分子,是典型的“事业人”。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仅仅是培训、薪酬的提高或社会地位的赋予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使其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看到自身的发展远景和发展空间。通过访谈不难发现,职业学校对于教师职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体现在业务领域的培训、教研活动,以及一些日常事务的安排。但如B老师指出的,目前学校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主要由领导布置任务。若没有针对性的任务是无法真正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教学能力的。每位教师对个人发展的深层次需求不同,如B老师在刚接受班主任工作时,由于之前没有接受相应培训,在管理学生的经验、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但学校却很少举办类似培训。A老师在谈话中也提到,希望今后能够在学校中安排一些专业化培训,如适合班主任的危机事件处理培训,缓解焦虑情绪的减压指导、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方面的培训,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如何发问等。学校若能满足教师的深层次需求,使每位教师都能从培训中切实受益,就可以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保证工作的高效率。
5.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指导,加强和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评估系统。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属于新兴事物,职业学校还没有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原则方针,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成果评估方面有所欠缺。当学校完成对教师某一阶段的职业规划后,应该跟随相应的评价体系,以教师为本、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目的是把握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需要学校领导、同行、学生、家长,以及被评价教师的共同参与,需要整合多方面力量,营造理解、信任、尊重教师和帮助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同时,对于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差异性,但不应该牵涉到教师的薪酬和职称,评价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的发展阶段与课程目标,有区别地评价教师,使教师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制定和修改今后的发展目标。
总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微妙,非常复杂的。职业学校应尽快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上日程,并为这项工作提供专业的人员和充足的资金,还需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来保障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顺利运行,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一个系统来对待。
参考文献:
[1]李黎波,纪国和.浅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8).
[2]王芳.职业生涯规划职校教师管理的新视角[J].职教论语,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