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中期自我总结

大学中期自我总结

时间:2022-05-16 09:3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中期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中期自我总结

第1篇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行,各高校都在努力进行内涵建设.这不仅意味不同层次不同高校的发展定位不同,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差异化,更意味着学生培养模式和理念的差异化,并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情况的差异上.这种就业的差异化应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特点和社会相关领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因此,探索出结合学校特点、符合学生情况的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各个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在求职时,很多专业特别是工科类专业的多数学生还是立足于本专业进行求职的.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还是电子类行业和互联网类行业.包括研发、测试、销售等各个环节和岗位.这也是面向学校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的现实需要之一.

1.1学校层次不同,现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材的效果被降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各高校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存在985、211和普通高等学校,存在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型高校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划分.从生源质量角度,不同层次的高校生源质量存在差异.从专业学科角度,存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高校擅长领域不同,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教育教学侧重不同等差异.但现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往往是统编教材,既在同一地区的不同高校使用相同的就业指导教材,忽略了这些差异性.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统编的就业指导教材因为需要兼顾不同的需求而在内容上过于泛泛,缺乏针对性,同时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另一方面对使用统编教材的高校来说,减弱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不能很好的满足个性化的现实需求.

1.2学生专业背景不同,个人情况不同,就业指导的需求呈现差异化

由于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学生的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就业需求不同,所面对的求职行业和岗位也不同.即便是相同专业的学生,针对不同的细分行业和岗位,也存在所需专业技能的差异.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大学期间会学习C/C++、JAVA、嵌入式、硬件设计等众多细分方向的专业知识,而在求职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会针对自身需求侧重的某一或某几个专业细分方向以及岗位所需个人素质能力对求职学生进行考察.高校的教学在这些细分方向上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梳理说明,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储备、专业学习和个人素质能力培养.从工作岗位上看,同是销售类工作,电子类销售和传统的快速消费品类销售的工作差异和所需技能相差也较大,如快速消费品类销售岗位强调性格、沟通能力等个人基本素质能力,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少.电子类销售岗位除了重视个人基本素质能力外还强调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做支撑的专业能力.这些求职中所需专业背景及相关的因素,是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否则,就业指导课程将失去对学生就业的指导意义.

1.3面向高校特点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是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有效路径

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教育和引导,强调因人施教,因材引导.因此,就业指导的理想状态应是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针对个人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面临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师生比等现实困难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就需要在现有条件下找到一种渠道有效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以高校特点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可以为我们在现有条件下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向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目标迈进的新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

2面向高校特点及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课程实施要点

2.1强调针对学校学科特点,建立具有本校特点的就业指导课程,合理安排就业指导教师,有效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

开展依托高校特点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课程,要求高校以更高的层次看待和对待就业指导课程,同时也对就业指导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高校需要理清自身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对本校开办的专业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帮助就业指导任课教师将这种理念和分析结果融入到就业指导的教学中,进而对学生就业观和择业观进行合理的引导.比如,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就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自我定位,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掌握求职所需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充分就业.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高校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课程鼓励学生进行专业探索和深度研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明晰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更好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的安排上要有意识的进行固定,既选派某些任课教师固定针对某一专业或某几个相关性大的专业学生进行长期授课,这样的固定既可以增强任课教师的备课的针对性,也能达到逐年提高就业指导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鉴于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多为学生工作人员,可以考虑让所在学院或所在专业的带过毕业班的学生工作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这样可以发挥这些学生工作人员熟悉所在专业、熟悉所在院系学生特点、熟悉该专业就业市场的优势,便于更好的完成就业指导的任务,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

2.2强调学生专业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建立全程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

需要明确,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就业是接受高校教育结果,既教育是过程,就业是结果.但现阶段,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三或大四阶段,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已经接近尾声或结束,马上或已经面对就业问题,就业指导已没有时间帮助指导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得就业指导课程难免沦为应景之物,不能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因此,面向学校特点及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课程需要强调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习相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质量和实现学生充分就业.面向学校特点及学生专业背景的就业指导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大一阶段)、中期(大二大三阶段)、后期(大四阶段).在前期,就业指导应该侧重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进行自我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侧重学业生涯规划,培养学习能力.在中期,就业指导课程侧重专业学业指导和反馈就业市场的新变化,帮助学生从就业市场的角度解读所学专业和应用领域,说明各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个人能力.解决学生为什么学的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在后期,侧重对学生的求职技能的指导,这个阶段就业指导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帮助学生进行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等求职技巧的辅导以及各种就业服务上.

2.3重视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强就业指导的实践和反馈,及时调整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第2篇

关键词:模拟公司;实习教学;小组协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6-0067-02

收稿日期:2015-05-12

作者简介:林 腾(1969-), 男,广东省湛江机电学校计算机讲师,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教育。(广东 湛江/524018)

目前,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了“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的生产服务一线的初级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从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操作技能,强化岗位知识入手,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计算机类课程实习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类课程学习有其固有的特点,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进行上机操作,两者相辅相承,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计算机教学都能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移到机房,采用现场教学+现场实操,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上课的时间短,学生的认知难以巩固。为此,在教学上,学校大都另行安排专门的实习周,以完成一定工作量的任务为要求,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实习方案大多由任课教师自行制定,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老化,拘泥于课本,缺乏创新精神,制定实习方案不能切合实际,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未能对实习引起重视,实习时由教师布置任务并进行示教,学生按实习步骤操作,不懂的地方教师再次演示,和平时教学模式相差不大,这种一成不变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实习目的。因此,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笔者在实习教学中,尝试使用“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效果良好。

二、模拟公司项目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然而,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使用某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如果能科学地将不同的教学法整合使用,往往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模拟公司项目教学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在一起的一种组合教学模式,它以模拟公司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以项目运作作为教学载体,以任务驱动作为教学模式,以接近现实的场境,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具体做法是:仿效最早起源于德国的“模拟公司”,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一定的商业准则成立模拟公司,按照公司规则进行项目运作,将项目分解细化到项目组,每名学生都有具体岗位,具体任务,学生在各个岗位按岗位具体要求进行操作,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其任务完成的效果由考核小组予以评价。其特点是“项目为引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分工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模拟公司项目教学的实施

本项目以《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 2010)制作2014级新生花名册为例,需要8~12实习课时,要求如下:完成2014级新生近2000名新生数据的录入及处理、统计、分析、建立查询,生成各类数据汇总表,以便管理部门调用数据。

1.建立模拟公司,成立项目小组,明确各人岗位及职责

搭建公司架构:由教师担任总经理,选4~5人成立考核评价小组,评价小组选1人为项目总监-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组织及评价工作。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组成项目小组,推选1人为项目经理-为本组负责人,负责项目具体工作,由项目经理结合本组人员情况进行分工,主要岗位有:录入员-负责数据录入;校对员-负责资料校对;设计员-对项目进行设计,创建工作模板;跟单员-负责项目进度管理、跟踪协调。

2.进行项目分析,培养学生寻找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项目总监将总项目分成小项目分发至各组,并将项目需求清楚示之。各项目经理要将项目需求内容细化分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需求调研,可采用小组讨论与查阅教材或网页方式,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确定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小组成员以各自负责的调研项目为任务,自主学习、经过分析后提出解决办法,对不同意见可进行组内讨论或验证,也可向项目总监或老师提问,老师仅可提供参考意见,但对一些有创新的建议应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项目组最终解决方案由组内统一意见后确定。

4.任务实施,培养实操能力和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组织,分工、协调,由于平时已对各成员的情况较为了解,可以根据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格态度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每人的岗位及职责,分配任务的完成时间等,各成员各司其职,实施过程由跟单员进行工作进度、工作效果反馈,项目经理还要与项目总监进行各方面的沟通,共同合作,完成项目。

5.评价反馈,创造竞争氛围,衡量实习效果

为创造组间竞争氛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长需定时向项目总监报告进度,评价小组汇总后将各项目组完成进度公布,中期可进行评介及反馈,点评各组完成情况及提醒下一步注意事项,各组可根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可进行人员或方案的调整。最终以完成项目所有任务的时间和内容为考核依据,全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评价小组考评。

6.总结点评,加深实习体会,增强教学效果

由项目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个人总结,填写实习报告,让组员通过自我总结,找出自身优劣,明确改进方向;由小组长汇总本组情况后向评价小组作本组总结,进行作品展示。评价小组综合总体情况后由项目总监代表评价小组进行项目总结,最后由教师作整个项目的点评,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点评的过程既是总结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四、实施注意事项

1.情境创设要具备仿真性,尽量仿效企业模式。项目的实施是以公司为模拟工作环境,项目小组为组织形式,为避免过多干扰,应为各组设立相对独立的工作环境,如岛形工作台、独立讨论区等。

2.项目选择要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应贴近实际需求。由于实习周是以周为单位,最少都有20学时,学生均已具备一定的课程学习理论及实操基础,项目的选择要考虑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要与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或服务活动有直接关系,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岗位定位要有目标性、适应性,整个项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做到人人参与,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要做到“人各有位、人尽其才”不容易。

4.评价环节要具备针对性,多样性,要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

五、实施效果

1.提升实习教学效果。项目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这种模式的实习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习步骤完成任务,转变成学生为完成实习任务,必须主动去进入岗位角色,适应岗位变化,创新工作方法,与组员一起探讨项目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将以往的“要我做”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做”,通过完成项目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大为提高,实习效果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提升学生职业理念。中职生今后将会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大军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教学中也必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本项目实习中,学生通过小组研讨、岗位操作、角色轮换等,较全面地接触了职业理念,提升了包括自我管理、协调沟通、团队合作、开拓创新、信息处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为将来适应职业岗位,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做好准备。

3.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在进行实习项目设计时,教师除了要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外,还要考虑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进行实际需求设计、搜集相关素材、充分估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过程的控制,随时展现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适时进行点评,点评中要精确指出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明确提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思路,引导学生适当调整方案,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项目实施中得到提高。

六、总结

在模拟公司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全员积极参与创造实践的活动,重要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分工合作完成项目,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体验创新的艰辛与学习乐趣,也收获了成功,获得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第3篇

这些日子虽病休在家,可心里总是放心不下我的班级——高一三。两周没上班,感觉如同两个月,甚至两年。眼睛只要一闭上,那一个个淳朴可爱的脸庞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刚考完中期试,我本来有好多事情要做,可这一病,一切皆成泡影。但我相信,只要我像以前一样,有信心,有爱心,有细心,有耐心,我们高一三班永远是最棒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信任和支持。俗话说的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我力求做到眼中有慈,严中有爱,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感才能成为爱的甘露。虽说我带高一三班不到一年,可我的心已经和每一位同学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平日班级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其实有许多令我感触和感动的地方。今日感觉身体好多了,便坐在电脑前写写我的几点心得。

1.把信任送给我的学生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悉心交流所必备的前提。有人说,信任是水,滋润人干枯的心灵;有人说,信任是火,燃起人奋进的激情;有人说,信任是锦上添花,成功路上伴你前行;有人说,信任是雪中送炭,遇到困难时助你一臂之力。信任好比一扇窗,偶尔射进几方斜斜的阳光,就会让你看到光明。的确是这样,我们班同学正因为有了我对他们平日的信任,他们也就多了几份对我的理解。四月份我去山东学习一周,同学们表现良好,班级工作井然有序,我感到了几丝欣慰。我回来后大加鼓励,并对班干部,团干部提出中肯的表扬。这不,我们中期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有学生给我发来信息说我们班在全校中检总结大会上得了三个奖项。但我相信我们的高一三班会不骄不躁,一如既往,勇往直前。

2.把宽容送给我的学生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学会宽容,尤其做老师的,更应该如此。我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将近二十年,难免有与学生磕磕碰碰的时候,但我始终以一颗宽容之心化解师生之间的误会,以慈母般的胸怀接纳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许年龄的关系吧,我很喜欢我的这班学生,仿佛他们就是我的孩子。即使犯错误了,我脸上一副严肃的表情,话语毫不留情,甚至有点刻薄,可心里头又有几许心疼,几许不忍,便安慰自己,孩子做错了事,需要我们的严格管教和正确引导才行,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啊!过后,我又与他们悉心交流,不让他们心灵深处留下任何阴影。我们班的田龙同学思想品行有偏差,经常和同学闹矛盾,做一些不该做的坏事,还不许同学告诉老师,否则他就实施报复。尤其在意老师对他的批评。记得有一次因违犯班规我让他写检查,他就自己所犯错误一笔带过,却大写特写我曾批评过他几次,每次都是对他的误解,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我的不满,甚至说是我故意和他过不去,专挑他的刺。针对这件事情,我没有恼火,也没在意他对我的误解,而是冷静思考如何做好这个学生的心理疏导。事后我多次找他谈心,给他举了好多事例进行说服教育,他开始慢慢转变了。在近期我们开展的高效课堂上,他表现积极,踊跃发言,我及时给他表扬与鼓励,使他重新找回自信,消除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膜,很快融入了我们高一三这个温暖和谐的大集体中。

3.把真情奉献给我的学生 真诚呵护每一个学生不仅要表现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我不论带哪一年级、哪个班,始终坚守一个原则: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搞特殊化。不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不论是家庭富裕的还是贫穷的,不论他们是否曾犯过错误,我都一视同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等等虽是旧词,但我经常把它们拿来新用、活用,指导我有效开展班级工作。使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能充满自信,感悟真情,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上学期为了布置好教室,我找薛小光老师写了标语和题头,然后自己亲手装饰边幅。放学后同学们都吃饭去了,我在教室里仔细端详,将每一幅标语和题头张贴在最合适的位置。同学们回到教室看到我们的教室焕然一新,“读书角”设计新颖,都拍手叫好。刘佩同学感慨地说,“老师,我们的教室就像一个家,好温馨呢!”我们班的廉富强及李珍同学家庭特殊,失去了母爱,都是由父亲一人支撑着整个家。我得知这些情况后,主动与他们接近,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照,并且把他俩申报为我校贫困生帮扶对象。许许多多的小事常常会发生在你我的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我会领他们去看病或打电话通知家长;学生病假返校,我会主动为他们补课;天气一旦有变化,我就提醒他们添加衣衫。我校自上学期就要求同学们提前半小时到校学习,为了督促个别散漫的学生,达到提前到校的预期效果,我经常留在办公室等候同学们的到来,检查完人数,看着他们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我才回家吃晚饭。

所有这些虽是小事,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记忆是很深的。我送出去的缕缕真情,收获的却是更多的感恩之心和真情回报。前几天在网上和我的学生李润萍聊天,她告诉我说:“老师,我今日在大学的优秀表现完全归功于你昔日的真情栽培!”每每听到或读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是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4.把创新教给我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时值我校实施优质高效课堂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大好势头,我便利用这一观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敢于创新,挑战自我,从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必要时给他们示范,点拨,并加以引导。通过近两个月的自主性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增无减,我所带的高一八班和高一三班英语课堂表现甚好。尤其是三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前个个像是小老师把黑板写的满满的;课上个个争先恐后般走上讲台认真讲解。即使下课了,还有同学拥上讲台......和以前的课堂相比较,全然不同了,他们多了几分自信,少了几分胆怯;多了几分成功的喜悦,少了几分往日的无奈。实践证明,“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填充的机器,而是一个等待被点燃的火把。”当我们的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创新意识已经启动,一旦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思维的火把就被点燃,接着就会是燃烧的熊熊火焰。我们教师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教会自己的学生如何去创新,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舒展双翼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再过两个月学生们将离开我升入高二,这意味着我们的高一三班就要解散,他们将与其他兄弟班级同学重新组合成一个个新的班集体,成为高二年级的理科班或文科班。想起这些,我总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愫,有一种放心不下的担忧,有一种无法释怀的牵挂。但想到我付出的是一颗心,而他们回馈给我的却是五十三颗心时,我又有什么不满足呢?在与孩子们的频频交流和交往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学生们是如此淳朴可爱,我永远会记住我们高一三的每位同学。

第4篇

关键词:班级;教育;和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27-02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所以我们坚持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的原则,对学生负责就是最好的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

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他可能是一颗大树的种子,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湿度、养分……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积淀,循序渐进地涵养,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经历,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慢慢的寻找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人、都幸福,班主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世界上权利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但是贡献最多的也是班主任。

工作二十七年,做了二十二年班主任。2005――2008年,是我教师生涯中的最后一届班主任。所带班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对这一班学生的关注与“宠爱”,至今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中,我愿意把它“翻出来”供大家参考。

2005年的秋天,学校又让我带一个班,鉴于以前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想尝试让同学们自己管理班级,一方面减轻我的工作,同时放手学生,可以锻炼大家。没想到的是,效果不错,开学时间不长,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这个班同学的精神状态是最好的,我也很喜欢这个班级。半学期过去了,这个班在各方面都表现突出,中期考试,我们班成绩名列前茅,我更有信心带好这个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组建了一个家庭般的班集体,同学们亲切的称我为“父亲”!大家彼此互称兄弟姐妹,好融洽的一个大家庭。我给这个集体的班号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006年的秋季,又要整合一个班集体,不过有我们以前的班风的底子,进来的26名同学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为了大家共同的理想,我们一起奋斗过,努力过!上课“老师好!”,下课“老师,您辛苦了!”,是我们班第一个喊出的!当有自习课时,教室里总是静悄悄的,只能听到翻书声和同学们的呼吸声,别人从我们班教室前经过时,怀疑教室里有没有学生……。

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5月的一场大病,使我深深的感到学生对我的依赖和自己肩上的担子。住院的日子里,同学们很为我担心,也经常利用放学时间来医院,像儿女般,为我解闷、为我开心!拉着我插满针孔的手,抚摸着询问疼不疼,让我感到了一丝丝温暖,这些孩子太懂事了!病好了,我一定要好好待他们的。2007年秋季又开学了,学校搬到了新校区。家人、朋友、亲戚都劝我辞掉班主任,太累,弄不好又要犯病。当我看到六十二名同学期盼的眼神,当我知晓有个别同学要转学,一群非常懂事的孩子将无奈。一份责任占据了我的思想,我抛不下他们,舍不得他们!我回到了他们中间,在新校区我们一起备考“2008”。为了鼓励大家,我又给班级早操确定了口号“惜时进取,自强不息,勇夺第一,决不放弃!”。这一年,大家努力过,奋斗过,每次“月考”结束,我都与我们的科任老师坐在一起分析同学们的情况,总结成功,寻找不足,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进步。我为他们获得年级排球冠军而自豪!为个别同学找“朋友”而恼火,为大家的成绩进步不快而无奈,也为个别同学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而着急。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比较圆满的送走同学们,我放松了!但还是在关注着他们。离开了我的视线,但一直保持着联系。每年的假期,他们总会来看望我,我高兴,我自豪,遇到了这一班学生。他们成人了,这就是一个当老师的满足感、成就感!

回顾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确实很辛苦,但也快乐。也尝试过一些做法,有失败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供大家借鉴。一个班级与其说是一个班级,还不如说是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有多名成员,还有呵护着他们、传授着他们知识的老师,以及这个家庭的“家长”――班主任。作为一名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我们要始终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贯穿在整个班级管理之中。

一、营造温馨、健康的集体,关爱每一位同学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和谐的。作为班主任,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同学。那么如何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呢?

1、“偏爱”学困生

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学困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从不宠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积极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品德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使他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学困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实施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因此,应该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当然,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1、建立值日班长制

按学号轮流来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常务班长协助工作。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督促每一位同学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记载班务日志,检查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才能,班组的自我管理得到了加强,班集体内部也日趋团结。每周的班会都是学生自己在开,我只是一个“旁听者”。

2、民主改选班干部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我能行”,同时也能时时督促班干部把事情做好。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班干部从同学中间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班干部的职责是协助值日班长管理班级,负责文娱、体育、劳动、学习等各方面的工作,并记录工作情况。

3、事事落实到个人

明确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和责任,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班干部管理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度。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走进我们班,也许你会感觉不那么美观大方,墙上的张贴物甚至还有些东倒西歪。但我觉得很自豪,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自己做的,没有一样经过我的手。我想:这些在别人眼中并不美观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是那么美好,因为那是他们的杰作。

三、建立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氛围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除了个人竞赛,我在班上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最佳表现小组”、“富有挑战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分别对得分最高的、竞争最激烈的、小组最团结的三个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小组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并帮助尚需努力的小组想出响应方案。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希望我们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

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时,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2、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 。努力做到真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的。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琐,他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他是你一辈子的财富。我无悔,我自豪,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班主任。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第5篇

何群(以下简称何):苒苒老师,可别这么说。听说你和马精武老师正在和赵宝刚筹办一个表演培训班。

李:对。我和马精武在电影学院的教授岗位上呆了四十年了,一直希望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出真正符合实际要求的好演员来,赵宝刚是演员出身的导演,他对表演较为关注,他曾几次和我谈及选择演员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早就希望他能亲自参加选苗子,送我这里来学习。我说好啊。去年他就曾把看中的一位女演员送到我教的班里来进修,今年她就要上他的新戏了。我认为这是培养与使用形成的极好结合。不少导演都在为选择演员感到困惑,你会和赵宝刚有同样的感受吧。

何:导演和演员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影响着戏的成败。说实话,在拍戏的过程中和演员及各方面打交道,就是一场斗争。说是“斗争”,一点也不过分。碰上好演员,非常愉快,睡觉也踏实;他不但能完成任务,还会给你刺激,激发你的创作灵感。碰上差劲的,头天晚上就犯愁,就睡不着觉。你说这怎么办,有的时候只好屈服,有的时候是无奈。我是学电影美工的,又不是学表演的。

李:对了,先说说你是怎么做导演的。

何:这你还不知道。1982年从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以后我参加的第一部影片是你和马精武老师创作的《我、你、他……》。当时我还是广西人呢(指和张艺谋等人一起被分配在广西电影制片厂),跟随我们美术系的王砚缙老师进组做副美工。我还记得赵宝刚来串了个角色呢。演一个部长秘书。

李:这事你还记得?

何:在一个四合院里拍的。

李:对。那个时候你也就二十几岁,我们把你当孩子对待,小汽车坐不下时,就把你和我当时十二岁的儿子马川一块塞在菲亚特的后备箱里。

何:想起来就好像还在眼前。现在咱们这么说话,我觉得你仍是当年那个样子,没什么变化,这也许与心态有关。

李:还没变化?怎么可能呢,都过去二十年了。

何:时间过的真快,马川那个时候演小学生,这会儿连女儿都有了,我们能不老吗?

李:你老了,我们就别活了……你是哪一年做导演的?

何:1989年我给珠影厂导了第一部戏:《西行囚车》。1990年拍了《烈火金钢》。

李:后来拍了《上一当》,用了葛优、剧雪,还用了我们朱宏嘉,我看了。

何:1993年《凤凰琴》、1995年以后《混在北京》、1997年《男孩女孩》、去年《平原枪声》,还有电视剧《紧急追捕》。

李:《红岩》陈宝国、宋春丽演的,看过。

何:新拍了一部电视剧《干部》。

李:你拍的电影好几部都获了奖,《凤凰琴》获了三项奖,华表、金鸡、百花全占了。电视剧两个也都得了飞天奖。可以呀。和你合作过的演员不少了。

何:还有李保田、孙淳、方子哥、奚美娟、王学圻,年轻的有胡军、张小童、刘琳……

李:剧雪。老演员呢?

何:修宗迪、马精武。

李:马精武上澳门去拍你的戏,不知道是哪位化装师给他剃了一个极难看的头。两鬓旁一边一片白。推得太狠了吧。照片我还留着呢,就想让你看看。

何:咳,找我算账呢,我不是想让马老师去澳门玩玩吗?

李:这是玩笑话,哪个演员敢不听导演的。不过他回来说和你合作很好。言归正传,你导了这么多部戏,用了很多演员,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年轻的、中年的、有名气的、没名气的……总而言之是个有经验的导演了,说说表演,说说演员。

何:现在可不是一个能自我批评和批评别人的年代,说不好了……

李:现在确实难得进行自我批评或者批评别人,缺少这样的氛围。前一阵赵宝刚拍完《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他说没有达到预期设想的目的,算是真的拍得不怎么样也好,或者是自己谦虚也好,总是一种自省总结的态度吧。报上刊登一小段消息,题目是:“赵宝刚衰了”。我一看,吓了一跳。平时我写一些评论文章,只拣认为不错的演员写一写。形式化、做作的表演可不敢指名道姓的谈。今天咱们只是对表演做一些随意的探讨。

何:表演既然作为一门专业、一门艺术,它就应该有自己的系统的理论。

李:对这个问题看法不同,有的人根本否认,说表演就是纯感觉的艺术,不该有理论。也有一部分人长时间脱离艺术实践,写出的理论别人看不懂,演员自然没兴趣去读。

何:既然是理论就应该有指导实践的价值,否则要它干什么,我是说在实践感受的、获取的,必定有它的规律,这个规律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这才是一门学问,纯凭感觉,只是暂时的。明星和表演艺术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李:其实据我所知,凡有经验的演员一般在自己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这本账指导着他如何更好地去进行新影片的创作。只是拿笔写出来的不多。不过这样的演员就会不断进步。

何:有的演员不读书、不看报,只知道赶时髦。我们上大学时,七十年代,坐在公共汽车上看英文900句,那是时尚。不要文化的年代,人们追求文化。现在呢,泡酒吧、赶时髦。我不否认图像文化,但它有时会使人产生惰性,而文字文化会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现在可怕的是有的人靠电视文化长大。电脑是先进的,但长时间不用手写,就会提笔忘字。因此要时不时的用手写写,人才不会懒惰。为什么许多老艺术家喜欢书法,那是一种文化。我们要崇尚文化,时髦只是一时的,谁想得到突然之间唐装又时兴起来了呢。艺术是有一个永恒的标准的。我们的演员只注重炒作、金钱、虚伪的宣传。这就如同装修房屋,外面是普通楼房,内里修得跟宾馆一样;外面是小洋楼,里边一片肮脏。这既不统一,也不协调。内容和外表相一致才是真实的,现在把美当成惟一的了。我们没有勇气素面朝天面对社会,那就是虚假。演员拼的是什么,不是先天条件、脸蛋、玩票或者是作秀。

李:有些女演员过分注重外在的美,其实美是很自然的,不能过分强加于人。最近我看了一部片子,表现的是一个女人的命运,剧本不错。写的是一个有姿色的街头小贩。但是女演员表现出的结果,令人难以相信那是街头小贩,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漂亮的女演员,包括穿着打扮、举止、气质;人物变成了一个非常爱美,而且非常自我欣赏的女演员。是塑造人呢?还是展现自我?也许这个女演员也努力了,然而由于对自己的美貌太欣赏了,在表现人物时无形中流露出这一点。

何:对演员来说根本还在于文化基础、文学知识和社会阅历,因为演员毕竟是演人的。

李:全面的修养,也包括对事业的态度。斯坦尼的话至今仍应一再提倡:是爱心中的艺术,还是爱艺术中的自己。

何:我们现在观看以前的老片子,实在是值得思考。那个时代挣不到钱,却有创作的乐趣。而今天不是看表演本身,更大程度是作秀,是表面上的宣传。是以报刊上登了多少回大照片或出镜率为标准,这怎么行呢。现在是经济时代,崇尚金钱。我不反对有钱,但是没有文化,即使有了金钱也不会享受。目前,成名之后,直接带来的就是经济效益,致使年轻人很容易去追求表面化的东西。有的年轻女演员本来很朴实,演一个农村戏,很好。过几天你一看,生活中的她简直不认识了,染了黄头发,穿着新潮。质朴的东西很难再寻找到了。无味的追求外表的美,导致他在表演时存在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李:你看了塞夫、麦丽斯导演的《天上草原》吗?里面所有的演员都演的很好,质朴、真诚。

何:我没看完成片,他们剪片时我看过。娜仁花所饰演的女主角确实不是当年的《乳燕飞》(指八十年代中娜仁花主演的一部片子),当然年龄也不同了。一个女演员敢于正视自己的年龄,去塑造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角色,这就是突破。她的表演毫无优越感,不是表现自我多么美,她确实塑造了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

李:娜仁花不是年年演戏,但她的表演功力,她对创作的认真程度,通过她的作品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她确实是一位好演员,这也是她多年积累的结果。

何:创作需要破坏自己,敢于破坏。真正的创作者永远希望不断地变化,一旦变化不成了,就说明你的想象已经枯竭了。

李:如果说导演的创作更广泛,更开阔一些,那么演员的局限性则更大一些。因为演员的创作永远也脱离不了自身:形体、声音、情感的表达方式等等,甚至包括面部表情,有些变化起来是很困难的,这就更需要做到是发自内心的体验和改变,因此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

何:演员成名的因素很多,有很大的机遇性。包括获了奖,得了奖的就一定是好演员吗?不一定,有时和他的出镜率有关,比如小品演员,先演小品,后演电影;前者使观众熟悉、喜欢,后者就容易获奖,你看小品演员差不多都得了奖。

李:一些主持人也有类似情况。其实主持和演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表演环境、形式。有个别主持人在扮演角色更多的是甜甜的一笑,也会招得一些人喜欢。有的说唱演员把他们的表演方式搬到银幕上来,必定是一副过火的表情,说唱是面对观众,有客观性,而镜头前的表演更需要的是投入,是转变成角色自身。但也有获了奖的。

何:对表演的评价含有感情倾向,这也是造成不能完全公正的原因。

李:不公正也是正常的。但值得研究的是演员的魅力究竟在于他的内涵、修养,还是外表的漂亮,外在的噱头。

何:相比之下,男演员的艺术生命力较长,即或如此,要想延伸自己的创造力也决不能依赖于外表,而是内在的东西。对于年轻演员来说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在时尚文化包围着的时候真应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一些传统文化,这是有利的。

李:我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使学生明白,做一个演员首先应该具备的是什么,一是真诚,生活中做一个真诚的人,不虚假,演戏才能真。二是热情,关心社会和他人,有同情心、爱心,才会有丰富的情感和激情,三是勤奋,不断地努力、丰富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精神财富的人。刚才你说的要使学生多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我很有启发。目前确实存在着一种浮躁的状态。

何:说到这儿,我想起有的演员在现场不背台词,嘻嘻哈哈,数:“一、二、三、四、五……”可以做到痛苦的数,欢乐的数,悲哀的数。这叫创作吗?有一次一位演员把词全背下来了,竟博得全场的一片掌声,这才叫奇怪呢。背词本来就是对演员最基本的要求。上海人艺的老演员说错了一个字,一个劲儿的道歉,这是长期形成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背不下词,还谈什么体现人物,这不是瞎掰吗,拍戏时碰上这样的演员真能气死你,你多好,教学生,不生气。

李:现在的学生,也有能气死人的。咱们再从正面角度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是好演员。

何:和我合作过的好演员不少。比如张国立。我们是在九十年代中期连着合作过三部影片,他扮演了三个不同的人物:罪犯、知识分子、普通工人。他不是英俊型的,不是以貌取人,他并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但是他很聪明,他积累了许多年,才出现在银幕上,因而他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作为演员素质也很好。他在演戏时常常会忘掉自己,是属于发自内心进行创造的这种类型的演员。还有一种类型演员比如李保田。拍《凤凰琴》时我选择他是认为他从形象气质上符合山村校长的形象,即有一些农民气质,又有书卷气。他是属于设计成分较多的演员,他很善于思考琢磨。比如他首先根据职业特点设计这个人物声音有些沙哑。这非常好,在拍摄过程中我对有些设计不是很理解,后来他对表演也不那么过分的在意了,二者相结合,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导演和演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有一个相互理解的过程。其实演员还是应当有自己的想法。我是美工出身,我比较注意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是符合人物。有的演员什么都不想,倒是随和了,什么场合都能对付,什么服装都能穿,根本不考虑人物这也不行。

李:有的时候很奇怪,明明是好的作品,却没有人在意,有的演员表演上非常精彩却没人夸奖。王志文在《黑冰》里的表演很好,却不断有人吹捧在他身旁演戏的女演员。《生活秀》中,陶泽如在片中扮演一个大款,表演非常好,也无人提及。又比如:何平导演的影片《双旗镇刀客》,孙海英饰演的角色展现了他的表演才华,但没有人说。当他和吕丽萍结婚的消息传出后,人们才开始认识他,当然这与正巧当前热播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有关。但应该说他早就是一名有出色表演的演员了。

何:演员成名确实有多方面的因素。何平的《双旗镇刀客》在功夫片中是相当有新意的影片,《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出现是在一片偶像戏多角恋爱的故事中突然冒出来的,它展现了这么一段特殊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打动了观众。

李:故事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过孙海英和吕丽萍演的都好,都具有幽默感,这是难得的。

何:故事本身会给予演员充分发挥的余地。

李:好的剧本为演员提供丰富的表演因素。导演在演员创作中发挥的作用当然更不容质疑。所以演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带有极大的机遇性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现在有一批中年演员确实有显著的提高,这可能和他们的社会阅历、艺术实践有关。比如王志文,开始拍摄的作品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拍《皇城根儿》时,都说因为他长得像赵宝刚年轻时候,所以赵宝刚才启用他,那时他真的是干巴巴的瘦。然而这些年,尤其在《黑冰》中的表演,相当成熟。很多人认为他很有魅力,在《黑冰》中他非常细腻而准确地表现了这个特定的人物(尽管在剧情的发展中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人们还是能接受他。我留有一张86届毕业典礼上的两张照片,毕业生里有臧金生、赵君、张晓林、严晓频等,坐了整整一排,惟独王志文夹坐在中间(当时他是大二的学生),并表现出一副沉思的样子。当时会上我并未注意他,然而后来看到照片时,让我记住了他: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是一个用心的人。

何:王志文确实是一个塑造型的演员。据我所知他并不是一帆风顺,这对他可能正是一种积累。演员最好还是经受一些挫折。

李:他的表演最大的特点是发自内心的,不露表演痕迹的表演。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有些演员表演也不错,只是总有略露痕迹之感。1986年我曾同时担任表85,即明星班和导演系85班的表演课。在排练中,我明显的感受到前者会演戏,非常会演,后者不会演戏,不知道怎么表演,然而他们在演戏的过程中,常常会流露非常真实的瞬间,那是光彩的瞬间。前者要想获取这个就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总在想,如果一个演员在掌握了表演基础技能之后,又能努力地做到,恢复到像是原本生活中的那种真实的状态,那该多好啊,那大概应算是表演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娜仁花、王志文等等就已属于是这个层次的演员了。

何:生活中有些场景非常感人,有一次在山村里拍戏,正巧一个农民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她从未出过门。父亲是又高兴、又担心、又留恋。当我问及时,父亲说:“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仅就一句话,他的脸虽然仍在笑,但眼里却含满了泪水。当时我一下就被感动了。

李:有一次联欢晚会,把蒋筑英的夫人请来了,我记得那时他的丈夫去世不久。她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她被请来在这种场合见观众,她要感激大家、她要站起来说话,就在这时,她的泪水已经完全控制不住地涌现了出来。她微笑着讲话,当时我看到这儿时便忍不住哭了。真实的纪录往往具有这样的感染力。她打动了你。我们的演员能做到多少呢?

何:是很不容易。

李:内心空空,自然也只能去装样子了。剧雪怎么样?

何:她是属于不善于表现的那种演员,平时也不喜抛头露面。

李:性格比较内向。这倒无所谓。演员各自的性格不同,有热情奔放型的、有含蓄型的。本人的性格永远可以保留,其实本性难移,要想改变也是不可能的,但演员不管是什么性格特征的,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都应是一样的。我比较喜欢剧雪演的戏,她不做作、真挚而朴实,这是可贵的。她近来上戏不多。

何:她属于对剧本比较挑剔、比较慎重的。是属于把表演当回事的演员。

李:这句话说得好,把表演当回事。但愿我们影视圈里这样的演员多一些。你认为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比如是否需多一些在镜头前的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