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年个人表扬信

新年个人表扬信

时间:2022-04-11 04:42:13

新年个人表扬信

第1篇

服务工作的表扬信范文一我们是小区的业主,特以此信表达我们对贵公司领导以及保洁组特别是范银玲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最诚挚的感谢之意。自保洁组的范银玲同志接手亚龙花园中心广场的保洁工作以来,贵公司保洁员范银玲同志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所在广场的卫生保洁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不间断地正常维护广场区域卫生外,该同志还坚持对一些卫生死角进行经常性打扫和维护,用她那勤劳双手和辛勤汗水极大地改善了社区中心广场的保洁工作质量,为亚龙业主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锻炼氛围,从而受到了广大业主的高度肯定与一致好评。

在此,特对物业公司领导以及保洁组全体同志的崇高敬业精神和热情优质服务提出表扬。我们大家都要向范银玲学习,学习踏踏实实做事的工作作风,让我们所有的业主、物业工作人员相互理解、合作、尊重,共同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共同在这里享受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服务工作的表扬信范文二他有一颗对工作高度负责的心,有一双勤劳而勇于创新的手,有一副关心同事的热心肠,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向前,这就是我们立喷丙班前处里班长李xx。

李xx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能够忠于自己的企业,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善于开创,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吃苦耐劳,注重合作,具有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和活力。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经常受到领导的赞赏。 在工作能力和业务上李xx更是样样精通,虽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各司其职,但是有个别员工,尤其是新来的在很多问题上都要请他指点,甚至是让他帮着干。有些新的产品加工他能够很快的熟悉操作,带领大家完成生产。丙班前处理的成品率连创新高,这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李xx同志团结关心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时时把好事让给别人,把最脏最重最难的事留给自己。车间生产的时候,吃饭是个很紧张的事,他经常替别人干活,让别人先吃,等大家都吃完了,他才腾出手,有时饭卖完了已经没有饭可吃,他就饿着等下班赶成一顿儿。在车间有加班加点的任务时,有的不想加班,而李xx同志,从不说啥,不提报酬,不说早晚。在我们的考勤表上他从没有迟到,早退,请假,在加班的时候却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工作中无非准时上班,按时下班不迟到,不早退这就是敬业了,就可以安心的领工资了。大部分员工最多能做到敬业,而李xx同志这种超出常人的工作态度,高于他人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团结合作的精神,关心他人的品质,令人敬佩,值得表扬!特此对某某某同志做出表扬!

此致

敬礼

xxxxx

xxxxxx年x月

服务工作的表扬信范文三20xx年8月份,xx车间生产急需同速送料机一台,公司现有一台报废的收料机,可以改造成送料机,经过市场调查,采购一台新的送料机需要3000元,由专业人员把废收料机改造成送料机需要20xx元,冲压车间班长xxX发扬创新精神,协同综合部设备维护人员xxX,克服困难,用了3天时间,把报废的卷料机改造成冲压同速送料机,为公司节约成本,创造利益。

根据以上情况,经公司研究决定给予xxX、xxX同志通报表扬,并奖励现金xxX元/人,希望各位同事以以上两人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提高专业技能,多思考,多动手,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致

敬礼

第2篇

史沫特莱是《密勒氏评论报》的记者,在上海是一个颇为活跃又有些神秘的人物。1935年11月,史沫特莱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件。它是由秘密交通员送到上海后转到她手中的。发信人是左联驻“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萧三,而信是写给左联的。当然,史沫特莱只是居中充当信使。

左联是在结束了关于革命文学论争后,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学团体,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有鲁迅、潘汉年、冯雪峰、夏衍等人。瞿秋白、茅盾等都曾是其重要领导人。

为什么给左联的信却由史沫特莱转交呢?1935年2月,上海左翼文化界遭到了大破坏,由于叛徒告密,文委成员阳翰笙、田汉、杜国庠等均遭逮捕,幸免于难的只有周扬和夏衍。而他们此后又被迫分头隐蔽。至此,文委与中央失掉了联系。此时左联党团书记为周扬。周扬隐蔽后,正常的组织渠道自然发生了障碍。

萧三急于要与左联联系,但一时又很难找到较为合适的中间人,于是他想到了史沫特莱。因为他知道史沫特莱与上海左翼文化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一位美国人,她在国统区上海的自由度也是一般国内文化人所不能比拟的。

史沫特莱收到萧三的信后,第一反应就是将它交给鲁迅。她知道鲁迅是左联的领导人,而她与左联其他一些领导人则没有什么接触。但她与鲁迅始终保持着联系。她是在内山书店将萧三的信交给鲁迅的。

此时,鲁迅与左联的关系非常微妙。他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左联的领导人,但事实上已近似于名存实亡。由于当时左联的个别党内领导同志对鲁迅不够尊重,加之原来负责与鲁迅联系的左联行政书记胡风辞职,故而在一段时间内左联的一些事务鲁迅并不知晓。甚至于连左联的刊物鲁迅也收不到了。对于这样的局面,鲁迅是颇感痛心的,虽然鲁迅对左联情有所系,但他又不得不接受眼前的现实,以致最终选择超然的态度。

正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状态下,鲁迅收到萧三给左联的信。萧三的这封信可以说是整个左联运动史中的一份十分重要的资料,正是这封信导致了左联的解散。当然,鲁迅在读这封信的时候,尚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左联的同志们,这封信愿和你们谈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萧三的信开门见山。他在总结左联五年来的成绩后,笔锋一转,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左联的问题:

“然而当民族危机日益加紧,民众失业、饥荒、痛苦日益加深,所谓士大夫、文人在民众革命潮流推荡之中有不少左倾者,他们鉴于统治者之对内反动、复古,对外失地、降敌、卖国,亦深致不满;中国文坛在此时本有组织广大反帝联合战线的可能,但是由于左联向来所有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未能广大地应用反帝反封建的联合战线,把这种不满组织起来,以致‘在各种论战当中,及以后的有利的情势之下未能有计划地把进步的中间作家组织到我们的阵营里面来’,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仍然站在共同战线之外……”

如此剖析后,萧三的语气更为加重:“左联内部工作许多表现,也绝不似一个文学团体和作家的组织,不是教育作家,吸引文人到反帝反复古之联合战线方面来的组织,而是一个政党,简单说,就是共产党!一般人也认为左联便是共产党。加入左联便要砍头――这在文人是要想一下子才能决定的呵。”有感于此,萧三的结论为:“取消左联,发宣言解散它,另外发起、组织一个广大的文学团体。”

这是一个出乎鲁迅预料的结论性意见。虽然对萧三所批评的左联宗派主义表现,鲁迅亦有同感,但对解散左联这样的主张,鲁迅并不苟同。好在萧三在信中“希望同志们过细讨论”,并称“也许因地隔情疏,指的不很周到”。所以鲁迅并未急于亮明自己的观点。更何况他对难以驾驭左联的现状已有自知之明。

鲁迅决定将信交给周扬,因为周扬是当时左联的党团书记,是当时左联的实际负责人。为此他特意让许广平抄了一份萧三的信留存。

事实上,鲁迅已经很久没有同周扬联系了。一方面是由于鲁迅在左联后期对周扬的工作作风不满意,以致彼此隔阂日深,话不投机;另一方面也因为客观上在田汉、阳翰笙等被捕后,周扬有一段时间隐蔽起来了。因此缘故,转交信件的任务便落到胡风头上。

胡风自从辞去左联行政书记后,只在左联挂了个名,不参加左联的任何组织活动。由于胡风在左联的不正常遭遇,颇得鲁迅的理解和同情,加之胡风对鲁迅一直敬重有加而且始终追随其左右,因而胡风成为左联成员中鲁迅较为信任的为数不多者之一。

鲁迅将萧三的来信交给胡风,让他设法转给周扬,其余并未多说什么。胡风联系到1934年下半年任左联组织部长、党团成员的王尧山,希望王尧山能够将信件直接交给周扬。这样,萧三给左联的信件经史沫特莱、鲁迅、胡风及王尧山,终于送达周扬。

无论是鲁迅还是周扬,读完萧三来信后均有一种感觉,即信中所反映的内容绝非萧三个人的意见。事实也正如他们所感觉的那样,萧三这封信所表达的思想完全是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首席代表王明所强加的。用萧三自己的话说:“这封主张解散左联的信,是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之后,王明逼迫我写的。”

早在9月间,王明即对萧三说过:“左联太左,搞关门主义,你写封信回到上海,让他们解散左联。”当时萧三不以为然,故而迟迟没有写这封信。两个月后,也就是11月初的一天,萧三与王明不期而遇。王明并未忘记此前他对萧三的指示,他厉声问道:“你写信到上海叫他们解散左联没有?”

萧三答:“没有写。”

王明十分不悦:“难道你不赞成统一战线吗?”

“赞成。”

“那为什么不写?是不是因为你是左联的代表,左联解散了,你就当不成代表了?”王明冷冷地说,“你不写,我找别人写。”

萧三明显感觉到王明话语中所含有“威胁、讽刺、激将”的成分。虽然对此很不满,但他以为,“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不听党的命令”,不过“听到王明这个命令,我始终不愉快”。

此时萧三的心态非常矛盾,他一时拿不准主张,于是便找到当时与王明同住莫斯科柳克斯旅馆的另一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康生。

“他听我一说,并不明说要解散或不要解散。但说,左联也的确太左了,搞关门主义,常常把党的决议作为自己的宣言发表……这次他和我作了长谈,历陈中国国内搞统一战线的成功。我退出后就写成了那封长信寄回上海。”从萧三的这段表述中不难看出,正是与康生的一番长谈,最终促使他写了这封解散左联的信。

事实上,关于这封信,萧三后来也很后悔。

周扬收到萧三的信后,在一次文委会议上将其公开。文委成员之一的夏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说:“从这封信的内容和口气谁都可以看出这不是萧三个人的意见,而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左联的指示”,“主要的一点就是解散左联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文艺界的联合战线,这和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八一宣言》的宗旨是一致的”。

当时上海文委已与中央失去联系达9个月之久,故而,一接到这样的指示,他们即“毫不迟疑地决定解散左联和文委所属各联,另行组织更广泛的文化、文艺团体”。

在解散左联的问题上,周扬与夏衍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这主要基于他们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迷信以及希冀由此铺平建立更广泛文艺统一战线组织的道路。他们随即开始了工作。

自然,解散左联首先要征求各联盟的意见。“我们把萧三的信给各联盟的党团成员看了,经过讨论,一致同意解散原有的左翼组织,另行组织各自的广大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新的团体。”夏衍回忆说。

继之,则是征求党外文化人士的意见。当时,萧三在信中曾专门提到郑振铎、陈望道、巴金、叶圣陶等知名文化人,应成为新的文化组织所吸收的对象。

夏衍代表文委先与陈望道、郑振铎进行了接触。夏衍告知他们萧三来信的内容后,详细谈了拟解散左联以及组织更广泛的文艺团体的思路。陈、郑二人对此均无异议。当时陈望道还提了一个建议,希望新成立的组织能将戏剧、美术、音乐、电影等方面的人都包含在内,并称新的组织可以叫文艺家协会。

事实上,夏衍认为党外文化界人士并不成为问题,“只要鲁迅、茅盾同意,那么通过茅盾向郑振铎、巴金、王统照、叶圣陶征求意见,他们是一定会赞成的”。

而重要的也是必须做的是征求鲁迅的意见。虽然萧三的信是通过鲁迅转交的,但他并未发表任何意见。这颇有点令周扬、夏衍纳闷,他们急于想知道在解散左联的问题上,鲁迅究竟是如何考虑的。

12月中旬的一天,周扬出面召集了一次文委扩大会。出席者除文委成员外,还有沙汀、周立波等。会上就解散文委所属各联达成共识,决定“剧联、美联解散后,盟员可以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不再组织新的专业协会”。而社联则因为其原所属团体已经组成了学生救国会、妇女救国会、职业界救国会、大学教授救国会等,所以认为社联解散后,只要成立一个新的党团来领导就可以了。

会议重点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即中国文艺家协会应该争取哪些人参加。关于这个问题,夏衍是这样回答的:“因为新团体的范围在萧三来信中已经有了一个原则,就是除了郑振铎、王统照、夏尊、巴金、曹禺、谢冰心等一定要争取以外,凡是主张抗日救亡的文艺工作者都可以参加。”

第二个问题即明确“解散左联,一定要取得鲁迅和茅盾的同意,以及由谁去和鲁迅联系”。关于这一点,最初的意见是由周扬、夏衍一起拜访茅盾,经他同意后,三人再一起前往征求鲁迅的意见。后来决定由夏衍先找茅盾了解一下鲁迅对萧三来信的意见,然后再一道去见鲁迅。

关于如何见鲁迅,周扬、夏衍颇费心思。其中缘由,夏衍是如此道白的:

“自从秋白、雪峰离开上海之后,左联和鲁迅之间失去了经常的联系,加上1934年至1935年之间党组织遭到三次大破坏,白色恐怖严重,周扬和我都隐蔽了一个时期。加上就是在这一段时期,上海的小报散布了许多谣言,其目的就在于挑拨左联和鲁迅之间的关系。加上田汉在1934年秋天向鲁迅提到过胡风问题,引起了鲁迅的反感,加深了相互之间的隔阂。鲁迅对左联不满,当时在文化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郑振铎和我谈过,连夏尊也对我说,鲁迅近来心情不好,和他谈话要特别当心。的确,对解散左联,另组文艺家协会的事,通过什么方法去征求鲁迅意见,我们也考虑了许久。”

夏衍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在周扬、夏衍和鲁迅之间已经失去了较为融洽的谈话氛围。虽然同在左联,但心殊隔膜。而其时能够联系他们之间的唯一合适人选即茅盾。

于是茅盾便负起了新的使命。

夏衍与茅盾在郑振铎家会晤/鲁迅强调左联是一面旗帜/茅盾声明只做“传话人”/解散左联的事被暂时搁置

1936年初的一天,郑振铎叩开了茅盾家的大门。

郑振铎向茅盾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夏衍有重要事情约他一谈,希望他定个时间。

“夏衍找我有什么事?”因为有很长时间茅盾没有同夏衍、周扬等人联系了,故而对夏衍的约见感到有些突然。

“大概是关于左联的事吧。”郑振铎的回答既具体又抽象。

提到左联的事,茅盾心中已有几成数。因为此前他曾在鲁迅家中看到过萧三来信,虽然当时并未与鲁迅详谈,但他已预感到这封信将对左联的去向产生极大影响。于是他便约定第二天上午即与夏衍见面,见面地点则择定在郑振铎家。“因为在郑家见面不会引起密探的注意。”当时这种谨慎并不是多余的。

次日,夏衍与茅盾如约在郑振铎家会晤,当时郑振铎亦在场。

夏衍对茅盾说:

“自从上海党组织遭破坏后,左联的工作陷于瘫痪,人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活动。现在党中央号召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文化界已经组织起来了,文艺界也准备建立一个文艺家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这个新组织的宗旨是,不管他文艺观点如何,只要主张抗日救国,都可以加入。”

夏衍并且告诉茅盾,他们已经与多方面联系过了,其中包括原来“礼拜六派”的人物,当然这件事要征求鲁迅的意见。

文化界既已组织起来,那么文艺界成立一个统一战线的新组织也就势在必行了。

于是夏衍又对茅盾说:“既然要成立文艺家的新组织,左联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应该解散了。不解散,人家以为新组织就是变相的左联,有些人就害怕,不敢来参加,那么统一战线的范围就小了。”

在茅盾听来,夏衍对这事的考虑已经非常成熟了。他还未来得及发表意见,夏衍又说道:“我们准备在报上登个启事,宣布左联解散。但这件事一定要征得鲁迅同意。而鲁迅目前又不肯见我们,所以只好请雁冰兄前往向先生通报,并听取他的意见。”

茅盾终于清楚夏衍与他一番谈话的最终用意。他也完全理解夏衍这一迫不得已的选择。他知道这一角色并不好当,但考虑到事关左联前途,于是便答应了夏衍。

茅盾对夏衍说:“我从萧三的信上已经知道了,最近也风闻有些活动。我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是赞成的,左联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也的确一直妨碍着工作的开展。不过究竟怎么办,我还要考虑考虑,等我同鲁迅谈过以后再说。”

之后,夏衍又同茅盾谈了其他一些事,比如已经联络过哪些人等。最后,夏衍特别强调希望鲁迅能发起和领导这个新组织。

夏衍约好再过3天与茅盾见面后,便匆匆告辞。

夏衍走后,茅盾便问一直在旁沉默不语的郑振铎:“他们找过你没有?”茅盾所说的他们自然是指周扬、夏衍等左联领导人。

“和我谈过,而且还要我出面活动。因为以我这个身份活动比较方便,政治色彩淡些。”

郑振铎向茅盾表示了将“礼拜六派”旧文人吸收到新组织中来的忧虑。他担心这样一来,随便什么乌七八糟的人都进来,从而影响到新组织的声誉。对此茅盾亦有同感。

与夏衍、郑振铎会谈后的第二天,茅盾即去看望鲁迅,当然主要还是转达夏衍的谈话。

鲁迅的回答亦很简明:“组织文艺家抗日统一战线的团体我赞成,‘礼拜六派’参加进来也不妨,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如果他们进来以后又反对抗日了,可以把他们再开除出去。但因此解散左联,我认为没有必要。”鲁迅的口气显得很坚决,以致茅盾一下子不便再说什么。

继之,鲁迅又进一步作了解释:“左联的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是相当严重的,他们实际上把我也关在门外了。但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是有人在那里做,不会因为取消了左联他们就不做了”,“文艺家的统一战线组织要有人领导,领导这个组织的当然是我们,是左联。解散了左联,这个统一战线组织就没有了核心,这样虽说我们把人家统过来,结果恐怕反要被人家统了去”。

鲁迅的这番话既深刻也透彻。正如左联成立时鲁迅在其报告中所说的,“‘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虽语出惊人,但确有警示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鲁迅忧虑新的统一战线如果没有核心“恐怕反要被人家统了去”,不是没有道理的。茅盾闻之,亦深以为然。

最后,鲁迅特别强调:“左联是左翼作家的一面旗帜,旗一倒,等于是向敌人宣布我们失败了。”

几天后,茅盾在郑振铎家再次与夏衍见面,并转告了鲁迅的意见。

夏衍没料到鲁迅不同意解散左联,并且顾虑解散了左联我们在新的组织里就没有核心。于是,他便对茅盾说:“我们这些人在新组织里面,这就是核心。”茅盾预料到在解散左联问题上一时恐难协调,便不想多参与意见。但他还是直言不讳地对夏衍说:“我以为鲁迅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我可以把你的意见再转告鲁迅,但我只做个传话人。”

此时,鲁迅的身体并不好,茅盾本不想过多地打搅他,但实在是受人之托,难以推辞。于是,他再次前往鲁迅寓所。

当鲁迅听到夏衍所说“我们这些人在新组织里就是核心”的话时,笑了笑道:“对他们这般人我早已不信任了。”

茅盾非常清楚鲁迅此话的意思和分量,即“有周扬他们在里面做核心,这个新组织是搞不好的”。

“我见鲁迅这样说,就知道不会有什么结果了。而且弄不好我还会被怀疑是替周扬他们做说客,而类似的教训我是有过的。我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他们中间传话。”这是茅盾当时的心态。于是,茅盾便托郑振铎将鲁迅坚持不解散左联的意见转告夏衍。他自己没有再直接与夏衍见面。

一个组织的解散,本应由这个组织的领导成员一起讨论、商定,而作为左联负责人的周扬、夏衍和鲁迅之间却没能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以致有若干重大的意见都不好当面直说。这实在是极不正常的。据此亦可看出,左联后期内部矛盾之深。茅盾曾说过,“在我与鲁迅的接触中,经常听他讲起对周扬他们不满的事”,其别提到了《文学生活》对他“保密”的事。

《文学生活》为左联内部刊物,创刊于1934年初,1935年上海地下党遭到大破坏后便停刊了。开始,《文学生活》每期都寄给鲁迅,但1934年底的一期却未寄。为此鲁迅托人借来这期看。方知这期为总结1934年的左联工作。而这样一件事关左联全局的大事,鲁迅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这就难怪鲁迅心存不快。茅盾也认为此做法非常不妥,他说:“左联一年工作的报告,却事先不同左联的盟主鲁迅商量,甚至连一个招呼也没有打(当然,也没有同我商量),这就太不尊重鲁迅了。即使是党内的工作总结,也应该向党外人士的鲁迅请教,听取他的意见,因为左联究竟还是个群众团体。”

也许《文学生活》的事只是一个误会,但茅盾称“这件事只是一个爆发点,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左联的许多工作既不向鲁迅请示,也不向鲁迅报告了。在1933年冯雪峰去江西前,鲁迅对左联的领导主要通过冯,而且配合得很紧密。1934年上半年胡风担任左联秘书长时,也能经常向鲁迅请示报告。可是1934年下半年胡风被撤了秘书长职务之后,就没有人接替胡风与鲁迅建立亲密的关系。渐渐地,鲁迅这个左联执委会常委书记实际上成了一块招牌,用得着这块招牌时就来招呼一下,用不着了就晾在一边。这种情形鲁迅和我都深有感觉。”

由于鲁迅的不同意见,解散左联的事只好被暂时搁置起来。

事已至此,似乎已成僵局。然而一个人的介入,却使解散左联的事出现了转机,也给了周扬、夏衍等左联领导人以极大希望。这个人就是左联最后一任行政书记、青年杂文作家徐懋庸。

情急之中,周扬想到了徐懋庸/胡乔木代表“文总”发表倾向性意见/徐懋庸四见鲁迅,终于如释重负/鲁迅在失望中认为左联不是解散,而是溃散

徐懋庸踏进上海文坛是1933年的事。当时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势头正酣,在左联的旗帜下,汇聚了大批中国文化精英,他们利用上海独特的地域政治环境,以文字作投枪匕首,抨击反动政府,为进步和正义呐喊,形成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景象。

1934年初,在时任左联宣传部长任白戈的介绍下,徐懋庸加入了左联。当时鲁迅对崭露头角的青年杂文作家徐懋庸颇多注意和关心。在徐懋庸接办左联刊物《新语林》前后,鲁迅多次给予他指点,并寄稿件给他。鲁迅还应徐懋庸之请为其杂文集作序,这在当时上海文坛的青年作家中能有如此荣幸者似不多见。

1934年底,徐懋庸被选入左联常委,并接替任白戈担任宣传部长。1935年,由左联宣传部长改任行政书记的任白戈身份暴露而被迫前往日本。徐懋庸随后便接任左联行政书记。

作为一个一年前才在上海文艺界露面而又是左联新盟员的他,为什么会受到左联如此重用呢?徐懋庸曾有过如下分析:“首先,左联在前几年已遭受过的几次破坏,因此一些作家消沉了,虽然还挂着‘左翼作家’的牌子,但不愿干组织工作,而我却有一股勇于任事的锐气,也可以说是呆气……其次,当时许多老‘左翼作家’作品很少,在社会上名声不大。我则因为译书、写杂文,当时显得‘异军突起’,而且与生活书店关系较好。第三,也是主要的一点,当时周扬所主持的原左联常委会的人,已经没有一个可以同鲁迅谈得拢。而我,特别经过《新语林》的一段工作,在他们看来,鲁迅同我的关系很好。周扬虽然和鲁迅关系不好,但还要团结他,要有个人去同他联系。”由此可知,保持左联同鲁迅的联系,是徐懋庸成为左联领导成员的重要原因。

此后,徐懋庸同鲁迅的接触日趋频繁。而鲁迅当时之所以较为器重徐懋庸,是因为徐懋庸的勤奋。徐当时除了兼顾左联行政工作外,还常有杂文和译作发表。鲁迅曾经批评过有些“左翼作家”只“左”而很少“作”,是“空头文学家”。而对笔耕不辍的徐懋庸则颇多勉励和赞许。

正是由于徐懋庸与鲁迅关系上的这种特殊性,故当茅盾未能说服鲁迅同意解散左联后,在周扬眼里,徐懋庸则成为能前往说服鲁迅的唯一合适人选。

为此,周扬专门约见了徐懋庸,给他看了萧三的来信,并详细向他介绍了萧三来信的经过。

当徐懋庸详细看了萧三来信以及终于弄清最终要解散左联的意图后,不免感到意外。

周扬除了表明同意解散左联的态度后,还对他分析了萧三来信的背景,并肯定了他是在传达共产国际的声音,而左联的党团组织就此已统一了认识。周扬终于使徐懋庸相信,解散左联,重新成立新的文艺组织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见徐懋庸一副顿悟的神态,周扬说:“找你来,一是向你通报这一情况,听听你的意见。另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做。”周扬并未说起茅盾去征求鲁迅意见的经过,而是告诉他鲁迅转交这封信时并未发表任何意见,希望徐懋庸能够找鲁迅谈一谈,听听他的想法。

徐懋庸这才意识到周扬找他谈话的真正意图。当然,他还是欣然接受了。

徐懋庸向鲁迅介绍了周扬关于解散左联的意见以及他对萧三来信的看法。鲁迅抽着烟,静静地听着。

待徐懋庸讲完后,鲁迅平静地对徐说:

“组织统一战线团体,我是赞成的。但以为左联不宜解散。”接着,鲁迅有些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左翼作家,虽说是无产阶级,实际上幼稚得很,同资产阶级作家去讲统一战线,弄得不好,不但不能把他们统过来,反而会被他们统去,这是很危险的。如果左联解散了,自己的人们没有一个可以商量事情的组织,那就更危险。不如左联还是秘密存在。”

鲁迅的这番话与对茅盾谈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核心是左联不能解散。

徐懋庸为鲁迅的一番话所说服。他以后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当时是同意这意见的,但并没有领会其深刻的意义。”

徐懋庸告别鲁迅后,左联专门召开了常委会听取徐懋庸汇报。

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左联现有的几名常委外,还有代表“文总”出席指导的胡乔木。

胡乔木是不久前从浙江大学退学后来到上海的。在陈延庆的介绍下,胡乔木加入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并任常委。由于工作关系,胡乔木很快便结识了时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书记兼左联党团书记的周扬。周扬颇为欣赏胡乔木的才干和工作能力。在原“文总”书记陈运泰被捕后,很快便任命其为新的“文总”书记。

作为“文总”新书记,胡乔木其时与周扬接触较多,自然对周扬拟解散左联,成立新文艺组织的想法有所了解,而且也是赞成的。

在左联常委会上,徐懋庸详细介绍了前去征求鲁迅意见的经过以及鲁迅的基本态度,尤其是“不如左联还是秘密存在”的观点。徐懋庸同时还表明了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认为鲁迅的意见是正确的。

由于鲁迅在对待解散左联问题上的态度没有改变,加之左联不解散直接制约着成立新组织工作的开展,因此周扬不免感到焦急和棘手。

这时候,胡乔木代表“文总”作了长篇发言,表明了“文总”支持解散左联的态度,其基本理由是,统一战线团体是群众团体,左联也是群众团体。在一个群众团体里面秘密存在另一个群众团体,就会造成宗派主义,这不好,而且会使左联具有第二党的性质,更不好。

胡乔木的一番话在徐懋庸听来颇有新鲜感,特别是“第二党”之说,他认为这确实是个问题。虽然他并不认为左联与宗派主义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确实形成“第二党”,容易成为宗派主义的土壤和温室。

这次左联常委会在经过讨论后,最终一致同意解散左联。

会后,徐懋庸离开时的心情并不轻松。虽然他也同意解散左联,但鲁迅的一番话依然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以为亦有其道理所在。正是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他表现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胡乔木觉察出徐懋庸的这种内心世界,随即找徐懋庸进行了一番长谈,不仅打通了徐懋庸的思想,而且还要求徐懋庸向鲁迅通报左联常委会的意见并继续做鲁迅的工作。

随后,就左联解散问题,徐懋庸第二次衔命与鲁迅见面。

鲁迅知道“文总”和左联常委会的意见后,沉思了半晌,最后对徐懋庸说:“既然大家主张解散,我也没意见了。”

鲁迅说这句话时的神色比较严峻。徐懋庸深知鲁迅此刻的心境是极不平静的,甚至是痛苦的。由此他亦非常敬佩鲁迅这种顾全大局的精神。

经过一阵沉默后,鲁迅又突然补充道:“但是,我主张在解散时发表一个宣言,声明左联的解散是在新的形势下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文艺团体而使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文艺运动更扩大更深入。倘若不发表这样一个宣言,而无声无息地解散,则会被社会上认为我们经不起的压迫,自行溃散了,这是很不好的。”由此可见,鲁迅将发表一个宣言看得很重。否则,左联解散的性质就有可能被误解。

徐懋庸终于如释重负。毕竟鲁迅已经同意解散左联了。徐懋庸随后向左联党团书记周扬复命,在转告鲁迅意见时,特别强调了要发表一个宣言。周扬闻知鲁迅同意解散左联后非常高兴,认为鲁迅的意见很好,并答复等“文总”讨论后再说。

就在鲁迅以及徐懋庸等期待着左联发表解散宣言的数日后,周扬约见徐懋庸,告知“文总”已讨论过了,因“文总”所属左翼文化组织很多,都要解散。如果都发表宣言,太轰动了,不好。因此决定左联和各联都不单独发表宣言,只由“文总”发表一个总的宣言就行了。

徐懋庸为此三见鲁迅。这次得到的答复很简单:“那也好。”

又过几天后,周扬对徐懋庸说,“文总”也不发表宣言了,主要考虑正在筹组文化界救国会,如果“文总”发表解散宣言,新成立的救国会将会被视作“文总”替身,于救国会不利。

1936年2月28日,徐懋庸无奈四见鲁迅,说明情况。此次之行,徐懋庸心存忐忑,他认为周扬等人的言而无信必然会引起鲁迅的不满。

果然,鲁迅闻此变化后,脸色一沉,一言不发。鲁迅实在是无话可说。他原本就对周扬等不满,现又见他们在这样重大的事情面前,如此草率地变化无常,不免心冷。可怜徐懋庸夹杂其间,窘迫异常。这次鲁迅的冷面,不仅是对周扬等人的,而且也包括为其充当说客的徐懋庸。徐懋庸唯有知趣地告退。

左联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解散了。相对于它创建时的影响以及蓬勃生机来说,这样的结果鲁迅从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一些与鲁迅接触较多的左联盟员亦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左联还是解散了,这是不争的事实。1936年4月,日本改造社社长山本在上海采访鲁迅,当问及左联情况时,鲁迅说:“我本来也是左联的一员,但是这个团体的下落我现在也不知道了。”这次采访内容随后在《改造》期刊公开发表。徐懋庸读到后,觉得鲁迅此话不是事实。年轻气盛的他随即给鲁迅写信说:“左联解散问题,我是前前后后多次报告了你的,解散得对不对,是另一问题,但你说不知下落,则非事实。”徐懋庸作为左联最后一任行政书记,他以为有责任将左联解散的事情说清楚。

第3篇

表扬信样本一

陕西省邮政公司:

我代表,对贵公司同志三十余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向贵公司写表扬信。同志为我校所送报纸、刊物、杂志、信件和包裹等从无错漏,风雨无阻,态度热情,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礼貌待人,认真负责。

以前,交通不便,交通工具落后,记忆中的段叔叔骑着一辆自行车,来时车后座两边的绿包里是鼓鼓囊囊的信件、刊物等,归去时后座两边依然饱饱的,装是村民们与外界的联系与牵绊。在段叔叔所送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我一步步走出了大山,如今我回归故乡任教已有三四年,和段叔叔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才感觉他们工作的艰辛。今年六月份,我有一封急件从甘肃邮回来,时间紧迫,着急着办理各种手续,但天公不作美,雨下的河水都涨了,正在我心急如焚时,段叔叔打来电话问我在家还是在单位,不一会儿就出现在学校门口,当时的他穿着雨披,裤子和鞋都湿了大半,当他核对好信息将邮件递给我时,邮件竟一点都没湿,当时的我心里既有感动又有敬佩之情!学校里即将退休的王老师由于有糖尿病,使用的大量药物都是远在外地的儿子邮寄回来的,段叔叔总是按时将这些包裹送到,毫发无损。双十一、双十二我们网购了很多办公用品,生活用品,他都能及时送到我们手中,每一次从他的手中接到邮件,都会看到他和蔼可亲的笑容;开学初还会向学生们耐心的宣传优秀的报刊、杂志;向农村的广大群众宣传邮政储蓄的相关业务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兢兢业业的邮递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的事业,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顾客我们无以回报,特向贵公司写此信表扬!

XXX

XXXX年XX月XX日

表扬信样本二

xxxxx公司:

我是贵公司的客户,我公司定制你们的产品后,非常感谢你们的产品,质量好、外观美、实用。尤其是贵公司训练有素,所有员工服务态度好、耐心、细致、诚实,而带笑容,接听电话客气,礼貌。其中最令人叹服的是具体负责前来安装的石师傅。

石师傅为用户工作负责,替用户着想,不怕麻烦、细致、和气、按时到。坚持清扫现场,工作作风好。在安装完,使用过程中,遇有问题,随叫随到。即使师傅在乡下有事,也能和气负责地告诉用户,安抚用户不要着急:回来后一定帮您搞好。

体现出一种风范,看得出他非常敬业爱岗。可以我们对贵公司的好感基本上原于石师傅。所以,他实际上用行动维护了你们公司,替你们公司做了宣传广告。如果有机会,你们应当评他为优秀员工。还有一位年经的谢经理,能礼貌客气接待用户,主动帮用户解决实用中的困难,实在不错。

表扬信样本三

某某快递员:

在20XX年12月17号的下午,接近零度的气温下,寒风呼呼地吹着,你为了送我的一个快递,打了我6个电话直到我手机自动关机,忙活了一下午,跑遍了整个东张镇,最后终于在我家隔壁的隔壁找到了我爸,把我的包裹送到了我爸的手里。我真的表示歉意,真的很不好意思,那天下午,我在参加全国性的英语六级考试,手机没电了放在宿舍没带在身上。我家还没人在。我估计是联系不上我,然后送到我家又没人,就问邻居才找到了我爸。真是几经坎坷,而且还是这么冷的天。

事后,我发短信问清了事情的经过,对此表示歉意跟谢意。你态度很好,工作也非常负责。你的敬业精神,让我很感动。在如今网购越来越普遍的时代,无数快递公司孕育而生,快递员的素质已经是越来越差劲了。像你这么敬业、态度有这么好的快递员,实为罕见。作为淘宝专业户,我碰到过几十个快递员,有的态度真的是超级差,无缘无故的凶人,我曾经有过想抽人的冲动;当然,很多快递员是比较正常的,态度不差但也说不上多好;而个别的像你这样的快递员,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又很好。我认为,快递员,就应该是像你这样的。

此刻,我写下这封表扬信,投稿到常熟日报,赞扬你的同时,我也想让大家对快递员更有信心。我相信,今后在物流界,会有更多优秀的快递员出现。

XXX

XXXX年XX月XX日

表扬信样本四

滑县邮政局领导:

您好!我代表滑县工商局王庄工商所,对贵局王庄支局投递员董鸿鹏同志多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向贵局写表扬信。董鸿鹏同志为我所送报纸、刊物和信件等业务从无错漏,十几年风雨无阻,一心一意办事,礼貌待人。今年六月份我所老刘的孩子考上研究生,打来电话说:通知书可能已到了王庄邮政,让去查看一下。当时上午正在下着小雨,老刘说等天气好啦再去吧,话音刚落,就听到摩托车的声音,我们想一定是鸿鹏来了,他送报纸信件总是很准时,果然是,他穿着雨衣手里托着红红的录取通知书,双手递给老刘,让老刘签上名字,写上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鸿鹏干工作总是这样认真,无论递报纸还是递信件总是双手递上,目视对方,彬彬有礼,然后微笑着退出房间。董鸿鹏同志待人不仅热情礼貌,还助人为乐、不计个人得失,我所一同志的孩子正上小学,为孩子定了小学生数学报,这种报纸只能订半年,半年快到的时候,鸿鹏总是说:下半年给你订上吧。六年来他总是这样积极主动,为别人操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今年十月份我所一同志订的学生报就是鸿鹏自己垫的钱。

记得有一年下半年因报社的原因,学生报没有订上,鸿鹏总是红着脸说,真是对不起,和报社联系了今年没有订上,我明年一定给你订上,六年来订的报纸刊物从无差错。鸿鹏的工作精神,成为我所的学习榜样,鼓舞着我所同志的热情服务,我们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被安阳市评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如果我们单位的每一个干部职工都像鸿鹏一样的工作精神,没有那一项工作任务会干不好,没有那一个群众会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邮政系统董鸿鹏的敬业和一心为民的精神正是我县优秀员工文化的一个精彩缩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作为订户我所无以回报,特向贵局写此信表扬。

XXX

XXXX年XX月XX日

表扬信样本五

公司全体团员青年:

在xx总公司团委组织的首届集团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大赛中,我公司团员青年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创新创效成果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集团举行活动的目标在青岛区域得到了具体落实。

此次活动中,区域团委从各部门、各分公司上报的多项创新创效成果中精心选拔,最终选送了xx的《xxx》参加大赛,这项成果不负众望,凭借优质高效的方案流程获得青年创新创效成果三等奖的好成绩,受到xx总公司团委的表彰。在此,xx团工委向为公司赢得荣誉的xx公司xx部的团员青年提出表扬,并号召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学习他们立足岗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创新的好经验,进一步发扬开拓进取、力求上进的精神,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继续推动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4篇

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赏识、奖励能加强行为,惩罚则减弱行为,两者的作用似乎是对应的。后来他又认为,奖励比惩罚更为有效。为此,我思考了很久,发现对孩子多加表扬和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会激发出来。于是,我在班级管理中以“赏识教育”为理念,每天多鼓励表扬孩子们。

一、制订详实的表扬标准

标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了标准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划定界限的准线。新课程在标准方面提倡课堂评价的鼓励性和发展性,可以说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渴盼表扬的心理需求,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对学习的乐趣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之中,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依赖“外部权威人物评价”阶段。盲目的表扬使其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反而一再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从而滋生骄傲、自满情绪。我们需要有一个细致的表扬标准,可以使全班学生有目标可奔。这个标准可以是在每天晨读、课间、课上、午习、排队等多个方面都制订具体细则,同时,每天可以让学生轮流当值勤员,让值勤员按标准,对每个同学进行评估。既锻炼了学生的管理于自我管理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赏识心理。

二、准备完善表扬信息

信息在生活中至关重要,有了信息社会才会进步,这就需求信息的质量和效率,班级表扬信息亦是如此。实施赏识教育时,首先就是承认人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赏识可以更好地激发。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值勤员的能力,大胆放手让他们各尽其责,每天下午放学前,将一天中值得表扬的人和事汇总到值勤员那里,由值勤员整理后,并分类整理,交给老师,在第二天进行公开公布,开展不同形式的表扬奖励。

三、充分利用表扬时间

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个性。因而当朝夕相处的同学得到了表扬时,他们表面上可能会装的满不在乎,其实心里却在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和超过对方;而当自己取得了成绩或做了好事受到表扬时,他们也常会以此为动力,更加珍惜荣誉,发奋努力,争取好上加好。我将每天早读的前一分钟作为固定的表扬时间,将前一天中全班同学在各个方面的优异表现、进步表现、好人好事等都加以表扬。这样,受表扬的学生就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没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在这一天中努力,使自己受到表扬。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了进步,都变得很自信了。

四、丰富强化表扬形式

再丰盛的食物天天品尝也会觉得口伐无味。这就要求教师的表扬也需要日新月异,所以除了集体表扬外,教师还可以让班干部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好人好事加以表扬,并对那些老师和同学不知情的好人好事作相互表扬和自我表扬。表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多去了解自己的学生、关心自己的学生,从每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同,去揣测、琢磨表扬的不同花样。

第5篇

给交警的表扬信范文一:

X月XX日午后X时,考试时间将近,周围没有出租车。XX警察同志开车送到,将我送到XX考场及时参加考试。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使人

敬佩,我将衷心的表示感谢

XXX

年月日

给交警的表扬信范文二

尊敬的交警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在这里我想代表酒后驾车者的亲属们感谢你们。对于酒后驾驶,我们家深受其害。我爸爸是一名业务员,经常出去应酬。所以喝得烂醉如泥是家常便饭,酒后驾驶 也是常事。有一次,爸爸带我和他的几个朋友去棋山吃饭。几瓶白酒下肚后,爸爸他们就都醉熏熏的了。爸爸手一挥说道:上,上车,我送你们回家,他的朋友们就晃晃悠悠钻进车里了。我坐在车里面,感觉车速超过一百迈了,还不断变换车道。好在平安回到了家,我至今还心有余悸。所以,他每次出去喝酒,我们都为他提心吊胆,特别是晚上,他不回来我们都不敢睡觉。生怕他有什么三长两短,还怕伤及外人。就因为这事爸妈没少吵架。

自从交警开始严查酒驾之后,醉酒驾驶的人虽不是直线下降,但也是大幅度降低,只有一小部分人还铤而走险,继续酒后驾驶。自从我爸爸两个好朋友的驾照被交警查扣之后,我爸爸说:看来交警动真格的了,我得注意了。从那以后,我爸爸变得异常自觉了。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每次出去喝酒,都自觉打车回家。我们便不再为爸爸出去喝酒而提心吊胆了。还有好多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同样受益。

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都是你们交警在维护着交通安全,我衷心的感谢你们,向你们致敬!

XXX

20xx年3月4日

给交警的表扬信范文三

尊敬的新乡县交警大队全体干警:

大家辛苦了!我是*重大交通肇事逃逸致死案件死者家属*,当我听到案子破获和罪犯全部缉拿归案的消息,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出事到破案整整40天,虽然这40天对于我们家来说是漫长的,痛苦的。但是对于一个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来说,破获是神速的,我们全家感激涕零,你们真正的诠释了自己作为人民卫士的职责!给家属以及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警徽警衔的威严!

出事到现在,你们奋战40个日日夜夜,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放弃了节假日,放弃了太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此案中,侦查案情,明察暗访,调取资料,动员协查!在这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还要顶着家属不理解的压力,这里我们全家向全体干警致歉!并奉劝所有人遇事要相信政府,相信公安机关,相信我们的人民卫士!至此,案件全面告破!涉案的三个罪大恶极的罪犯全部落网,家属和亡灵得到莫大的安慰,你们为推动社会进一步安定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特别感谢新乡县交警大队大队长王兴东,中队长荆旭东以及抓获罪犯的牧野二分局!还有为此案奔波的全体干警,真心的说一声,辛苦了!尊敬的公安干警!辛苦了!可爱的人民卫士!

家属感激的心情无法用任何言语和文字来表达,伸张正义的你们让家属看到公正!让社会看到安宁!让每个人揣揣不安的心看到了安宁!真心的感谢,真诚的道谢,再次说声,辛苦了!家属跪谢!

此致

敬礼!

第6篇

只用了5年

21日,第七届中国·扬州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大会暨“云计算与电子商务”发展论坛传来好消息:2012年,我市软件服务业收入185亿元,增长42%,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6%大关。

一个产业超过当地GDP6%,是该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重要标志。“去年我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3%,表明它已正式成为扬州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卞晓卫认为。

2007年开始起步,仅5年多的时间就成长为扬州的支柱产业。对于这一“扬州速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局长、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领导小组战略专家组副组长邓寿鹏深表赞赏,“软件业发展第一要素是人才,而扬州拥有宜居的环境,这是一些大城市无法比拟的。”邓寿鹏表示,扬州选择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这条路走对了!

何时创建“软件名城”?

距“占GDP8%”仅一步之遥

就在本月初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年会上,中软协理事长赵小凡透露:北京市和上海市本月底将正式挂牌中国软件名城,与此前入选的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一起,成为我国首批7座中国软件名城。目前杭州、无锡、苏州市政府也正参与创建。

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打造“中国软件名城”,是扬州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工作目标。那么,我们距离“中国软件名城”目标还有多远?

“作为软件名城,以上述入选城市计算,城市软件服务业收入占当地GDP比重平均8%左右。”邓寿鹏介绍。这也意味着,我市距离“中国软件名城”目标仅一步之遥。

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市软件服务业收入达500亿元。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我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将达12.4%。

“12.4%!放眼全国也少有,‘软件名城’将当之无愧。”邓寿鹏对此表示充满期待。

如何继续扩大优势?

“五大平台”打造产业集群

从2012年的185亿,三年后增长到500亿,年均增幅必须保持在40%以上。前几年基数低,经过了多年的高增长,随着基数的上升,连续三年年均增长40%,扬州还有没有

把握?

第7篇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祖超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本文拟对教育激励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括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概括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目标激励模式。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幼儿设置的目标尤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只能是近期的,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对中学生就可以定远一点的目标了。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激励目标的高远一般与其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目标有远近之分、高低之分、个体的与集体的之分(比如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就是集体争取实现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又可分为若干种。一是信仰目标激励。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信仰目标激励似乎比较抽象,对少儿来说要使其具体化。二是道德目标激励。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要多鼓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小孩,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上名校、竞赛获奖、争当三好学生,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小制作参展、在晚会上演出、书画作品展出、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

    典型激励模式。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和落后的榜样。因此,在主要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告诉学生引以为戒。用典型激励学生时,既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也要通过讲雷锋、赖宁等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尤其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各种类型的典型很多,有爱国将士、革命英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英模式典型,也有科学精英、发明大王、文学巨匠、艺术大师、企业大腕、技术能手、体育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典型,还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激励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向标竿式的同学看齐,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信任激励摸式。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工作信任----教育者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科代表工作等,学生会很负责任地去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的任务。有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很好,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格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废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无动于衷,这样会挫伤小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成就感。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小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友谊信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二、教育激励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无论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实现某一愿望,无目的的激励是盲目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负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当然,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激励也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家长承诺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给奖励,也应及时兑现。若言而无信,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负激励,一定要慎用。从我们问卷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来看,不少负激励不仅无效,而且还有负作用,有的甚至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整体性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张老师主张要创新,鼓励创新,而李老师反对学生创新,认为这是跟风赶时髦,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又如对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不能王老师大力提倡,积极支持,而刘老师又说这是“小儿科”,搞小发明会因小失大,会耽误主考课程。两者激励的方向、目标不一致,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10种:

    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很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培报等。

    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时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

    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摸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

    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

    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

    引导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具体措施,为之努力奋斗。当发现有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及时引导其认识到危害,迅速改正,防患于未然,并指明正确方向,共同制定新的方案,争取新的进步。

第8篇

陪父亲看望周扬

1984年3月,在首都文化界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父亲与久未见面的周扬会面了。此前的1978年,父亲在301医院住院时,周扬曾偕在301医院住院的周立波一同来看过父亲。那次座谈会后,父亲说,听说周扬身体不好,我要去看看他。我陪父亲一同去。

周扬的家,在北京西单附近的一所小四合院内。一进客厅,书香四溢,周扬和苏灵杨夫妇迎上来,周扬见到父亲却开口先向我大声说道:“你父亲是个大大的好人啊!”就在我愣神的一瞬间,周扬似乎觉得我没听清,又对我大声重复了一句“大大的好人啊!”周扬的话说得父亲腼腆地笑了。后来我知道,周扬的耳朵在“”入狱前后被打聋了,所以他有时说话声音比较大。这次会面,周扬已是77岁的老人,他说“大大的好人”这句话深沉有力,我似乎感受到他说这句话后面的沧桑人生。

我眼前的周扬,两眼炯炯有神,身穿浅蓝色的中式长衫,头发花白,我感觉虽然他嗓音洪亮,却有点沙哑,还略显疲惫。谈话间,周扬和苏灵杨还特意向我说道,他们30年代在上海工作期间,生活十分困难,几次向父亲预支稿费,才渡过生活难关。谈到文艺创作,周扬对我说,要大胆些,不要有什么顾虑。

看着父亲与周扬、苏灵杨畅谈三四十年代的事情,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风风雨雨,我也不禁想起我第一次知道周扬大名的往事。那是在“”初期,《人民日报》以几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写的《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几乎同时,我家附近西单北大街的墙壁上,也张贴出许多醒目的大字报,白惨惨的纸上刷写着黑漆漆的几个大字,“打倒反革命两面派周扬”,周扬两个字上面还划着血淋淋的两个大红×,触目惊心。那时,我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虽然不谙世事,但《人民日报》的“大块文章”,街面上“打倒周扬”的大标语,给我以很大的震撼。我深信周扬是个反对、反思想的十恶不赦的“罪人”,“必死无疑”!然而十年“”过去,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我惊讶地看到,周扬的名字又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并发表了《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长篇文章,振聋发聩,影响极大。我和许多人一样,发现周扬不仅没有死,而且在新时期充满了活力,成为解放思想的时代弄潮儿。

经过“”的折腾,对于周扬这类“起死回生”且“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物,我自然充满了兴趣。在父亲的叙述中,我知道父亲与周扬是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结识的。1934年,父亲与胡风、沈兹九等在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做编辑,其时胡风是左联党团书记周扬委任的宣传部长;1936年初,父亲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当时生活书店是邹韬奋、胡愈之创办的国统区最大的进步书店,周扬与生活书店来往密切;40年代周扬和父亲先后到了延安,父亲定期参加由艾思奇、周扬等人发起的“延安新哲学研究会”的讨论,父亲和周扬、丁玲、范文澜还同为艾思奇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的编委,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就发表在这个杂志的创刊号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父亲与周扬又同在中央文化宣传部门工作。

周扬其人

我并不满足于父亲简单的叙述,翻阅了一些资料,历史和生活向人们展示了在几十年来波涛汹涌的文艺界思想斗争的漩涡中,周扬被折腾成为褒贬不一的一位“焦点人物”。

周扬,1908年出生在湖南益阳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927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英文,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向往革命。在四一二反革命的血雨腥风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周扬与党组织失掉联系后便东渡日本留学(后于1932年重新入党),在那里他涉猎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及日本共产党人和左翼文化人士撰写的书籍与文章。

1930年底周扬回国后,很快参加了左联,并主编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他翻译和介绍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工作,使他在现代文艺批评界名闻遐迩。1933年丁玲被捕,周扬接任左联党团书记。1935年春阳翰笙被捕,周扬又被任命为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书记,并兼任文化同盟总书记。从1933年至1936年底,周扬一直负责领导上海左翼文化运动。

1937年8月,经组织安排,周扬夫妇和艾思奇夫妇等人来到延安。未满30岁的周扬受到的信任,曾担任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主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以后又担任延安大学校长兼延安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召开,国统区、解放区被隔离了多年的两支文艺大军会合了。会后产生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周扬出任文化部第一届党组书记、副部长兼艺术局局长,他对电影、戏剧、话剧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54年又出任常务副部长,主管全国文艺工作。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几乎每次运动均从文艺界开始。这些文艺界的批判斗争大多是在的指导下进行,由周扬出面组织在“第一线战斗”。

1966年初,周扬被确诊为肺癌,就在他动手术的时候,委托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座谈会,提出了“文艺黑线”论。“”后,周扬首当其冲。此后9年时间,周扬与家人几乎断绝了联系。他先被关押在北京卫戍区,后来被送到秦城监狱。

第9篇

【关键词】表扬艺术 中职教育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43-0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在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表扬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手段,表扬是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的肯定和赞美,不但可使学生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增强进取心和荣誉感,而且能够引发其他学生的羡慕,从而推动其他学生向被表扬的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表扬艺术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形成,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无论在学习初期还是在掌握知识以后表扬是作为一种积极的鼓励褒奖方式,它对学生的鼓励很大,意义十分明显。

1.1表扬具有明确老师教学目标和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作用,激发其学习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表扬作位一种诱因和激励的方式,可把各个教学实践序列要达到的特定目标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教学时间过程,没有这个目标的联系性,授课往往会变的乏味,课堂效果不佳,老师往往会迷失方向,变得无定向、无目标不知从何处着手;当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特长和在相关方面的天赋,从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赞扬声中得到肯定和激励,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化为巨大的动力,推动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

1.2表扬能够提供成败信息,让学生了解学习现状,有利于检查自己的进退步情况,同时引起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形成集体内争先创优的局面。。老师恰如其分的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学生,表达老师对于学生近期学习风貌和努力状况的看法,一定程度能反馈给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其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进步,增强学习信心,加大努力程度,看到不足,发奋图强,改善自己;此外适度的竞争能将懒慢、涣散的状态变为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提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加相互之间学习、帮助、影响,另一方面培养优质学生,好生带动差生,提高学生整体水平和素质。

1.3表扬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彼此信任和学生树立良好品格和人生信念,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形成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结构的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用心、愉悦的投入到生活、学习中,积极、乐观、上进的学习;表扬在相当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展示了社会和谐与美好的一面,激起了学生对于美好未来和自信人生的追求。

二、在实际教学中表扬需注意的事项

尽管表扬在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对于老师、学生、学校、社会四方都有非凡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表扬艺术也非易事:一方面中专生大都是初中时期性格倔强、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孩子,正处于人生中比较叛逆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高层次的学习动机,表扬方式不当极会造成其相反的理解,不但没有取得激励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事情向恶性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群体多,人与人之间性格差异明显,对于同一种表扬方式会有不同的理解,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化因人而异最大效果的发挥表扬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毫无疑问表扬运用应在坚持以正面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鼓励作用。

2.1表扬应用应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爱护学生。所谓的实事求是就是表扬一定要公正、合理和符合实际,而非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的“表扬”与迁就,否则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群体心理效应,而且对受表扬者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影响教师自身威望和学校诚信办学信誉;爱护学生既指在表扬过程中要一视同仁真切关的心学生,不可存在偏见的心理和反感的情绪,时刻警惕不可触及学生最敏感、最脆弱的心理防线,对于为表扬的同学也应给于支持与鼓励,切不可冷眼相待。

2.2在适当范围和次数内运用表扬,同时注意时效。表扬不宜过多、过广,频繁大范围的表扬学生失去比较感和期待感,产生心理惰性和抵触情绪,不进行自我激励与监督,从而失去表扬的激励效果;时效是指表扬应及时到位不可推拖,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优良的品质和喜人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表扬,以鼓励其继续用功。如果拖延的时间一长,或对所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热情,削弱他们的积极性。

2.3表扬应在注意差异和严格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将优等生和后进生比较,而针对孩子的相对进步进行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其优点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挖掘其潜能,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努力意识,刺激和促进他们取得进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达到整体提升、共同进步的教育效果。此外对学生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姑且学生差的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其不好的苗头和不良的思想倾向,耐心的劝导其改正,否则影响表扬所取得的成效甚至前功尽弃。

三、结语

表扬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和方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健康、乐观、充实的成长,但是表扬作为一种育人方式也存在相对缺陷和不足,不能从根本上促进人的进步,对于不少人一生教育而言,中职教育极其重要,是他们建立、健全世界观、思想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相对书本知识的粗浅理解,深邃的思想对于人的一生影响更为长远,中职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思想认识发展悟,积极鼓励他们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思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能够觉醒其对于生命和人生的理解,方才为表扬艺术在中职教育中真正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庞春波.浅析小学教育中的表扬与鼓励[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0期

第10篇

关键词: 表扬 教育教学 积极作用

表扬是对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彰,通过公开赞美,使大家都知道。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引下,我们认识到教育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还要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渗透和贯穿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全过程。教师的表扬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强化效果的催化剂,而且是每个学生获得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惩罚学生,而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往往就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恶化,学生可能灰心、失望,甚至师生会发生正面冲突,造成尴尬局面。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厌烦,甚至放弃该科目的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我们发现学生有什么缺点时,应多一份爱心,少一些冷淡,可先表扬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再委婉指出不足,给他们留点面子,留点尊严,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可以缩短师生距离,使师生关系和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确立奋斗目标

我们都渴望听到表扬的话,需要被人承认和被人欣赏。心理学家赫洛克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学生分为四个组,各组内学生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控制组单独练习,不给予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组学生隔离。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静听组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到的表扬和批评,然后探讨不同的奖惩后果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练习的平均成绩看,三个实验组的成绩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直线上升。马克・吐温曾说:“一句恭维话足能使我生活两个月。”可见表扬是使一个学生感到自己重要的最好方式。如果学生在某次班级活动中表现出色,某次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准确;某次的作业比平时付出了更多努力;某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等等,这时他们总是渴望老师的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和成功,如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祝贺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语言等,这时的表扬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更加有自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成功,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有助于他们确立长远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拼搏,这样就可使后进生进步更快,优秀学生更优。

三、表扬要讲究艺术,强化表扬效果

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运用表扬艺术,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树立一个个鲜活的榜样,学生才学有目标,赶有方向。

首先,我们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公正不偏袒才是表扬艺术的基石。不公平公正的表扬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反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引起逆反心理。

其次,表扬要真诚,饱含真情。表扬应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和赞赏,它是表扬者和被表扬者之间真诚交流的一种表现,并不是虚假的奉承。我们表扬学生时,不能面无表情,不能一味用“好”、“不错”、“真棒”等口头禅敷衍了事。这样的表扬缺乏灵活性和真情实感,只有饱含热情洋溢、诚心诚意的表扬才能打动对方的心灵,增强感召力和影响力。

再次,表扬要及时,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对学生取得的先进事例或点点滴滴的进步,如果需要表扬时没有得到及时表扬,则学生可能产生失落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鼓励而失去动力。

最后,表扬要把握好“度”,才能强化效果。培根说:“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就会招来轻蔑和嫉妒。”表扬要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事迹发生在优秀学生身上是平常的,就应减少表扬,不宜过分渲染,过多的赞美之词可能导致优秀学生走入误区,不能客观地自我评价,对其发展是不利的。发生在后进生身上就是难能可贵的,应在全体学生面前大力宣扬,鼓励他持之以恒,争取获得更大进步。另外,表扬人数要适宜,表扬面过大、过滥等于谁都未受表扬,就会淡化荣誉感,失去激励作用;表扬面过小,掌握过于严格,容易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努力的信心。

总之,多表扬、少批评,是鼓励学生进步的最有效手段。有句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么优秀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多么差的学生也有优点。无论哪一种,喜欢表扬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特点。教师一定要重视教育教学中的表扬策略,巧妙运用表扬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希望和信心,这样不仅可使教育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我们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

第11篇

表扬信是向特定受信者表达对被表扬者优秀品行颂扬之情的一种专用书信。它主要用于作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受益于被表扬者的高尚品行(或被其品行所感动),特向被表扬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领导致信,以期使其受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发扬光大。

表扬信是对他人的行为表示赞扬的信函。在表扬信中应反映他人的事迹与品质,赞扬不要太过分。语言要热情而简朴。

表扬信可以直接写给表扬对象,也可以写给表扬对象的所属单位,还可以写给报刊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范例参考]

表 扬 信

xxx领导:

3月5日中午,由于孩子在家玩火,造成一场大火灾,当时我们尚未下班。贵校学生周xx发现火情之后,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备不顾身冲进火海。由于火势很猛,屋里烟浓,周xx冲进屋后,房门马上被紧紧地吸住,外面的人进不去,大家都为周xx捏着一把汗。周xx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临危不惧,急中生智,打破窗户玻璃,屋里压力减轻,门可以打开了。救火中,周xx发现立柜还有一盒五四式手枪子弹,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捧起弹盒扔到窗外,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的发生。在周xx的带领下,大火终于扑灭,周xx同学却被烧焦了头发,烫伤了双手,该同学的英勇表现使所有在场的人赞不绝口。

正值全国开展学雷锋运动之时,贵校学生周xx不顾个人安危,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抢救他人家庭财产。这一高尚行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除向周xx同学学习外,特写信向贵校建议,请贵枝领导把周xx的英雄事迹广为宣传,予以表彰。使广大学生以周xx同学为榜样,将学雷锋运动推向高潮。

此致

敬礼!

刘毅山

1999年8月24日

表扬信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叙事要实事求是。对被表扬的人和事的叙述一定要准确无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评价 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要用事实说理。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可贵品质。写动人事迹要做到见人、见事、见精神。不 要以空泛的说理代替了动人的事迹。

第12篇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这里的教育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始终保持的这份坚守,在着眼大局、运筹帷幄的策略下,迈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坚实脚步。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了很多学校因信息技术而蜕变、转身的生动故事,体会了“于指尖跳动”的校园管理,见到了打破地域间隔的城乡结对,感受着由技术所引发的课堂变革……于是,我们将用四期的篇幅将这些有关“技术”与“教育”的故事收集起来,从头梳理,铺陈纸上,希望您能从中得到启发。

走进扬州(一):扬帆远航靠舵手

“江苏省扬州市现有中小学427所,中小学教师3.2万人,在校中小学生51万人。2002~2005年,扬州市教育局累计投入3.5亿元,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农村定点院校也通过各种方式接入教育城域网,生机比达12∶1,师机比达2.5∶1。在‘十一五’期间,扬州市还建成‘数字化校园’264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2%,同时全市262所学校实现了网上结对”……用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的话说,教育信息化之所以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并得到持久的发展,还要源于他们“以教育信息化为支点,撬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超前意识,这种意识从一开始就被上升到很高的思想位置,并得到了当地学校与教师足够的认识与重视。

寻找支点,确定发展方向

2000年是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元年”,从这一年起,国家在全国400多个地级市中,确定了12个城市作为信息化试点城市,并于2001年增至16个,扬州市就是其中之一。面对国家对试点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作为扬州教育一把手的余如进感到喜忧参半。谈到挑战,想要在地区、县、镇大张旗鼓地实行教育信息化,过硬的经济条件必不可少,而当时的扬州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也使得教育信息化在当年只能成为他们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一种选择。然而,伴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新课标的崭露锋芒,余如进在感受到国家教改决心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改革的宏观环境具备了,再加上我们是信息化试点城市,这样容易与领导层面对教育达成共识。”正所谓“先到咸阳为王上”,他深知在每一次技术革命中,往往是最先接触和使用新技术的人获得的收益最大,于是,率先发展教育信息化、带动整个扬州信息化建设的想法,顷刻间于脑海中迸发而出。

那么要如何开展教育信息化呢?余如进观点独道:“信息技术对整个人类的影响,是以往任何一个技术都无法达到的。用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教育进行从头到尾的改造,将对整个教育的改革起到革命性的作用。”这样的意识也促使着他们开始着手对“人”的改变。他说:“人们正在经历着全球新技术的改革,也即将要迎来知识经济社会。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固然有很多政治的、文化的、市场的方式在改变,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改变。”因此,为人的发展与素质的提升而实行教育信息化的思路逐渐明朗。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扬州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初见成效,但当他们正要迈向数字化校园建设这一崭新历程时,却在应用的层面上遇到了无可回避的瓶颈:优质资源缺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落后,实际使用效率不高,教学理念、管理理念和技术理念存在脱节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薄弱环节,成为了他们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绊脚石。

制定策略,实现四个统一

在当年来讲,数字化校园的创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国内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可供参考。那么如何打破瓶颈,建设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接踵而来的问题促使扬州教育局在反复推敲与实践中,确定了通过课题研究规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策略。自2006年起至今,扬州市共承担了148个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研究课题,初步形成了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培训、后勤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研究成果,并形成了包含电子备课、网络教研、网络行政管理等系列的典型案例。而同步进行的还有扬州市教育局以行政推动方式的借势推势。

当全市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之时,扬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数字化校园创建动员会,同时下发政府文件,对县(市、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作出了统一的部署,要求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并将其列入了扬州市政府的目标工程。在这次的整体规划当中,扬州市教育局对每一年的工作都提出了切实的要求与目标,艰巨的任务,促使他们聘请了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发展进行论证,并几易其稿出台了《扬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标准》和《扬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市电教馆还统一组织开发了符合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标准的资源系统,整合了市、县、区所购买的商业资源和学校的校本资源。

此外,由扬州市教育局与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软件”,从整体上规范了校园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构建了标准统一的市、县、校三级教育信息管理和交互平台,基本形成了全市统一的教育管理数字化平台和教育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平台、统一的培训。“四统一”的格局使扬州市开展数字化校园的工作顺风顺水。纵观扬州市形成的区域推进建设模式,即:把学校的个体行为变成了区域性的集体行为,把学校的自发行为变成了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把分散状态的无序行为变成了按一定标准实施的规范化行为。种种行为的转化,使教育信息化在全市上上下下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接下来的工作,则是要将这样的策略落到实处。

实事求是,落实各项工作

推进工作的落实需要方法,对此,余如进提出了一套基本公式:数字化校园=数字技术+学校各项工作。“学校工作、活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加上数字技术,都可以成为数字化校园的组成部分。”他表示,如教师备课、教学、校本培训、心理咨询、人事等经过数字技术嫁接和改进,就很自然地形成了电子备课、网络环境下教学、网上校本培训、网上心理超市、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他说:“其实数字化校园建设无需另搞一套,也无需额外增加学校负担,只是用信息技术对学校原来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造,便可以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

实际上,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对人的思想进行改造。可有时候,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往往是并不缺少先进的理念,如何让先进的理念变为实际操作才是问题的关键和难点。“我们要求每一所创建学校必须先形成创建方案,建立具体的工作流程,确定创建时间表,确定创建步骤,根据学校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创建策略。”他要求扬州市中小学的校长通过对全体师生员工的宣传发动,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而对学校创建工作的验收,则从学校启动创建工作时便已经开始了,学校需要建立必要的机制,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要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在教学业绩等方面得到体现;在每门学科的教师中培养骨干,依靠骨干来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应用信息技术;强调校长的示范作用,最终让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

然而,即便改革措施安排周密,却也无法避免在改革过程中遇到阻碍,种种流于表面的应用现象接踵而来,值得深思。“部分教师容易出现被动应付的状况,有的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点缀,每当上公开课、研讨课时使用一下;学校管理者的注意力容易发生阶段性的转移;同时一部分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出现反复。”为此,在实践中,扬州市不仅靠制度与检查来约束和保障,更是靠浓厚氛围的熏陶,使广大教师时刻感到不能熟练应用好信息技术就成了落伍者,从而促成广大教师将应用信息技术内化为自觉行动,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特色,数字化校园的升华

扬州市的数字化校园工程的建设,使全市中小学的校园面貌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目前全市计算机总量约为85000台,生机比约为8.5∶1,师机比约为1.2∶1,班班通多媒体教室比例约为2.5∶1,全市20%的学校拥有微格教室,微格教室总数近90个,交互式电子白板700余块。

数字化办公设施充斥在教师的周围,这也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愈发喜爱上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并且感到网络已成为了他们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必备资源。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备课、上课、布置批阅作业等,还通过建立学科网站群、教师博客群等在网上发表教学心得、开展反思交流和网络教研。而数字化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学生都能通过校园网、班级的主页进行预习、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不少学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个人主页等。

有了这样的基础,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升华,从2009年起,扬州市组织开展了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着重通过网络手段,逐步实现城乡学校网上一体化备课、教研、教师培训、德育活动和学校管理等。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也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参加网上结对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已创建达标的数字化校园,这样就在城乡数字化校园间建立起了共建共享的崭新机制。2010年,扬州市政府将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列为政府关注民生的重点工程,并由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工作推进会,专门下发了政府文件。两年来,全市262所结对学校,通过网络平台互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共同提升办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尽管十余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扬州市教育局并没有停滞不前,每一次突破与创新,都使得当地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更加深刻,关注更加空前,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关注与深思中,扬州的教育信息化得以发展壮大。用余如进的话来说,总有一种愿想在支撑着他们不断突破:“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网站链接

扬州市教育局网站: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