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文化论文

低碳文化论文

时间:2022-11-05 19:49: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文化论文

第1篇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生态环境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在此条件下,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议,通过对低碳经济的理念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们非常支持的一种做法。同时,低碳经济在室内设计领域也有着非常廣泛的应用,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低碳经济;室内设计;应用 

低碳经济理念和室内设计的融合,是通过对低碳、节能、经济等各种技术来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能耗。在低碳设计方面,采用的材料进行了一定的更改,主要对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进行应用,融合了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绿色环保,保证居住空间的舒适性、健康性等,给住户提供了一个非常低碳的室内环境。 

一、低碳理念的涵义 

低碳理念的涵义主要指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人类的初期发展中,生产力是非常落后的,对于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非常少的,很少发生因为碳排放量而导致的生态问题。在经济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革命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对于化石燃料的利用不断增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很多生态问题的出现。低碳经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多科技、制度等进行相关的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利用,从而是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在更大程度上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低碳理念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中应用的现状 

低碳设计是低碳理念和设计相融合的主要体现,主要讲的是在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遵循低碳理念,使用新型的能源和材料,减少能耗,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低碳的环境。 

在我国的室内设计领域,对低碳理念的应用是比较晚的,即使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于低碳理念也并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同时,相应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缺乏。我国的传统文化时间久远、影响深刻,对于室内设计人员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这一条件的限制之下,使其对于室内设计的认识是带有文化特殊性的,当文化的这一特性和低碳理念产生一定的冲突的时候,很大一部分设计人员会遵从文化的特殊性,这使得低碳理念在我国的室内设计中没有得到很好地渗透。 

三、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我国的人口分布和居住的条件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人口数量非常庞大,使得人均占地的面积是非常小的,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怎样才能实现空间布局的低碳化和经济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我国居民的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功能分区的合理化要做到足够的重视在地刺进行划分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公私分隔、洁污分隔和动静分隔。面积分配也要合理,对功能区的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提高利用率。 

室内设计主要的就是住房的设计,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而且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理念,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根据家庭所处的时期灵活布局。同时,对于可以再创造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也就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化的空间布局,为将来的装修留下一定的空间,这项措施对于资源的节约等有着很大的帮助。 

2.在储物空间的设计上,需要将功能区的特征作为重要的依据。住宅区的不同的空间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使用情况,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需要对不同空间区域的使用性质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要结合储物对象进行相应的设计。 

储物对象是储藏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在室内,每一个储藏空间的打下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住户的生活习惯等是不一样的,在储藏空间所要放置的物品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储藏空间的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的储物对象来进行设计。储物空间是有一定的分类的,包括了三项内容,分别是独立式储藏、组合式储藏和固定式储藏。在储藏空间的设计中要对储藏类型进行灵活的运用,将储藏间空间的利用率尽可能地提高。 

室内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住户,根据家庭的具体要求和变化需要对储藏空间进行相应的装修,那么,这就需要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方便以后的装修和设计。需要对储藏空间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将储藏空间的使用时间尽可能地延长,这一措施对室内空间和资源的节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在低碳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第一,材料的选择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的,不能任何的空间设计都是用一样的材料,对于材料的性能要进行一定的考虑,不同的空间设计对于所使用材料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需要将这些差异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二,在选择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详细的考察,注重成品装修材料的选择,保证它们的能量散发是比较少的。第三,对于当地的生产的装修材料进行优先选择,相比于外地的材料,其售后服务和质量都便于保证。第四,所选择的材料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结合,减少一次性材料的应用。第五,带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是不允许使用的。 

4.对石材进行充分的应用,他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对于环境的美化和良好居住空间的营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石材应用于室内设计中只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冷加工,是不需要进行高温加工过程的,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木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低碳材料,注重地天然木材的使用,减少人造木材的使用,对于低碳理念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住的环境。 

第2篇

关键词:本科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43-02

一直以来,毕业设计(论文)都是高校毕业季审核人才的重要方式,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的优劣,既体现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体现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是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已经感受到了毕业论文(设计)的难度,并且教师在指导选题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常见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通常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加上开题报告、致谢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学生大约需要用7000字左右阐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临近毕业阶段,学生面临着就业、考研等多种选择,压力较大,因此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思考较少。例如《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我国城市居住问题及对策》,这个类型的题目都没有结合实际考虑问题,类似我国、世界这样的范围过于宽泛,且不同区域之间由于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本科毕业论文是无法将这些问题解释清楚,这也就导致整个毕业论文中会出现大量的含混不清和空洞的叙述,质量难以保证。

缺乏创新观念陈旧,是本科学生选题的又一个问题。随着网络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当前生活的环境与过去相比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很多学生在选题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际环境和就业环境。一方面,学生在选题时缺乏独立的思考,常常会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灵感,容易产生与之前相同的题目。另一方面,教师对定题没有严格的审查和思考。这样在最终完成论文时,既不具有实际价值,也容易产生雷同内容。

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定题显示出了一定的差别和思考,但却出现了脱离实践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的论文选题会与社会实际的经济、艺术、文化、科技的发展脱节,这种论文往往不具有实际的效用,因而质量不高。

二、提高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的措施

从学校方面来说,相关教学人员需要充分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并全面把握新一年内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关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设计,在此基础上,不同专业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所学内容和实际特点展开毕业论文的选题宣传和指导工作。师生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意向,了解其是否针对选题进行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另外,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对优秀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毕业生提供灵感。教师为毕业生提供的选题,一定要充分表现出学生的专业特点,促进学生在论文中应用自己所学习过的内容,在全面回顾本科四年所学专业的同时,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于不同的事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并且,不同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与其自身的经历和受教育环境也存在直接的关系。教师在安排选题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确保选题的难度在学生可以掌握的程度之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毕业设计(论文)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果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会导致论文内容空洞、不切实际。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适当控制选题的范围,让学生结合选题去进行一定量的实践探究。比如《沈阳市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为了完成这个题目,学生需要对沈阳市近年来的低碳经济发展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并实地考察和分析低碳经济模式对沈阳市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需要尽可能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相互联系起来。比如有些高校开展的“校企联合兼顾大学生就业”的选题模式。将毕业设计(论文)当做了考查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相应职位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可以结合企业的要求和专业特点,进一步缩小选题范围,避免选题大而空洞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派出专门的人员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实现双导师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环节中,就结合自己就业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上述基础之上,高校需要进一步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管理和把控体系。每一个专业的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选题进行严格的Y查和分析,对于存在明显问题的选题,需要及时提出修改方向和修改意见。初次定题成功后,需要交由二级学院进行审批,确定选题的合理性之后,方可交由一级学院或学校进行再一次的审批,通过之后方可与学生讨论接下来的具体设计方向和方法。考虑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选题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教师需要全面考虑不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一些想法,比如兴趣爱好、难易度、可行性等,这样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从毕业生自己的角度出发,一定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到选题的合理性对于整个设计(论文)质量的影响,从而提升自己的重视程度。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尊重指导教师给出的专业性意见,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自己的专业掌握能力、选题中的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等方面。比如教师给出的题目是关于“沈阳市的文化经济产业发展”,但是学生实际上对于这个城市并不了解,而是对其他城市比较了解。此时学生需要积极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商量是否可以更换题目,或者是否需要更换论文选题的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学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就业目标,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实际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选题空洞、立意缺乏创新、不具有实际效用价值等。相关指导教师和学院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建立完善的选题质量审查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选题的质量和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钱玉宝.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质量浅议[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10).

[2]张丽丽.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

[3]吕雅丽,徐燕文,王昂等.关于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探讨[J].电子商务,2016(8).

[4]徐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的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才智,2012(4).

第3篇

关键词:涂鸦;环境美化;创意;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83-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人类越来越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质量和生存品质。我国“十一五”以来,国家提倡“环保、低碳、可持续、和谐”等生态发展的目标,且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在这样的形式下有利于本项目的实行和推广,并且通过我们的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

通过对城市绿化树干的涂鸦,积极响应“环保,低碳,可持续,和谐”的绿色生态口号,从而为环保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本项目的开展首先是在涂鸦树干表面添加色彩和花纹,使树干有了美的视觉效果,同时起到美化城市整体环境的作用。其次,建立合理的色彩体系,让涂鸦色彩与城市园林建筑环境融合;再次,通过涂鸦材料和涂鸦形式的改变,使资源合理利用,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树干绿化保护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杭城的树干绿化保护,整体显现出枯燥单调,毫无新意,无法创意的体现杭城的艺术文化,宣扬杭城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会对周边草地造成污染,破坏环境,不美观。故本项目立志于改良树干的涂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合理的色彩体系。

(二)同类项目的借鉴

杭城的变电箱经过涂鸦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点,这也有力印证了本项目的可实施性。树干绿化涂鸦有应用范围广,参与性强,效果显著的特点。故适合在任何场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绘制。

二、项目进程安排

(一)项目进程安排

1、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通过咨询园林部门及学校后勤处意见,得到其指导建议。制定调查问卷,通过网络传播和纸张传播的方式,有效的节省资源,达到了预期效果。

2、资料收集,材料准备。

查阅书籍,制定初步图形方案,收集材料。

3、实施方案。

草绳系列:铁丝箍出形状使草绳缠绕成形,达到自然美与形式美相结合。涂鸦系列:制作石灰涂料,刷于树干上,选取设计完的图形进行绘制。麻布系列:将麻布裁剪拼贴、折叠、捆扎等方式来组合成形状各异的图形,将其固定在树上。

4、总结整理研究成果。

对成功绘制的图形,进行拍照、录像、编辑,记录制作过程。

5、成果展示并撰写成果报告及论文。

三、材料的选取

项目组对树上的涂鸦材料进行筛选,通过对各种涂料的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等进行考虑,最终决定用丙烯颜料做上树涂鸦的主材料,以下是对丙烯颜料的调查结果。

1、广泛性:丙烯颜料最常见的是用做油画颜料,后被广泛地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壁画、垃圾桶、配电箱、服饰、窨井盖等都有它的身影。

2、环保性:从丙烯颜料的广泛性并可知道丙烯对环境的污染的很小的。同时对丙烯颜料的化学性能进行分析,丙烯是碱性物质,树的表皮与碱性物质不会造成冲突,因此不会对树的表皮造成伤害。

3、稳定性:丙烯颜料色彩鲜艳、纯正,表面略有光泽。颜料附着牢固,无干裂或剥落现象。色层间隔离、稳定性好,减少了色层之间的相互渗透所造成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

四、树干涂鸦的适用范围

(一)道路两旁

道路两旁主要以交通标志为主。如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安全,国家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禁止醉酒驾驶、违规扣分罚款等措施来提高警惕,故交通是值得推广的。本项目组把交通标志涂在石灰层上,不仅可以起到交通警示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趣味性,愉悦司机的心情。

在步行街或街道两旁,可以采用节约、安全、创意的环保标语等。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注意环保。

(二)校园

校园中,本项目组采用符合年轻人和当代精神为主的图案和色彩。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色彩的活泼和样式的种类,在主题上会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色彩。在不同的学生段中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区别,在对树木起到防寒防潮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校园增添色彩、美化校园。

(三)小区

小区中的绿化面积相对比较集中,本项目组希望可以在这一环境中用涂鸦的方式来展现和睦、安宁的气氛。小区的涂鸦也可以用于环保标语、安全警示、户外广告等方面。

(四)特定活动

根据不同的场景,如景区等,配合不同的图案,体现涂鸦的价值。

五、设计方案

(一)方案一

设计涂鸦的合理色彩体系。

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两种色相配色:类似色相的配色和对比色相配色。

(二)方案二

设计涂鸦的图案模板。

涂鸦的图形设计:通过手绘、喷绘等方式将涂鸦嫁接到大树身上,采用创意图形、传统(校园)文化、交通警示、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三)方案三

设计捆绑材料的材质和造型,草绳和布料做造型设计。

六、成果展现

(一)涂鸦创意图形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规范街头涂鸦,提供一个大众交流平台,用规范化的涂鸦艺术打动身边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平民艺术的魅力,用公益融合时尚与现实,让城市更美好。(如图1-1)

(二)涂鸦传统图案

在小区或者在校园,可以运用传统元素。传统图案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传统图案的运用,体现人文气息,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如图1-2)

(三)涂鸦交通警示

如今交通事故普遍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安全,国家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禁止醉酒驾驶、违规扣分罚款等措施来提高警惕,故交通是值得推广的。(如图1-3)

(四)草绳编织

对草绳的造型编织,使树干有了新的造型,立体美的展现,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为环境增添一道风景,适合在特定的活动中是使用。(如图1-4)

(五)草绳上的涂鸦

在采用草绳圈捆树木来做保温作用的同时,可以在草绳上做一些涂鸦图案,装饰了树木,美化了环境,让每个冬天充满色彩。(如图1-5)

(六)布料的造型设计

运用不同材质的布料,不同形式的缠绕,体现质感纹理色彩。 由于时效性差,适合在特点的活动中运用。(如图1-6)

七、市场前景分析和后续完善

项目组将与艺术学院团委协商成立“树干涂鸦志愿者协会”,每年义务去帮助园林部门进行树干创意涂鸦活动。让环保接力棒在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届届传承。

项目组会提供一套涂鸦的色彩体系,作为以后园林部门树干保暖防护色彩的参考。这个色彩体系将成为杭州市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设计的宗旨是让色彩与环境相融合。

项目组会设计图形模具,采用喷绘的手法。通过模具的运用,操作便捷,加快工作效率,同时适合园艺工人操作。

八、结论

本项目在杭城树干绿化改良中起到积极影响,从以上论据论证中,得出涂鸦形式的可行性,灵活性,环保性。草绳编织和麻布缠绕有强烈的形式感,但综合考虑性价比不高,实施过程也较困难。该项目积极促进了杭城树干绿化改良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舫.装饰图形创意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1.

[2]张柏萌,宁凝凝.新色彩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3.1.

[3]陈颖.图形创意 教学案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9.1.

[4]成朝晖.二维设计基础--色彩构成.北京大学.2012.01.01.

[5]王雪青.图形语言与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1.

[6]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4.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7.1.

[7]邱蔚丽,高小伟,龚世俊.设计色彩快速表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1.

第4篇

关键词:城市品牌;品牌定位;品牌建设

本论文为2011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关于保定城市品牌建设的新思考》结题论文(项目编号:201102140)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城市品牌建设研究――关于保定城市品牌建设的新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4日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的作用将日益突出,而且国家的竞争力将通过其城市竞争力表现出来,这同时意味着我国城市将与国内甚至国外的其他城市就争夺各种资源展开竞争。一座城市如果不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保持自己在城市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必须像企业经营产品品牌一样,经营城市品牌,将城市像产品一样进行包装和品牌化之后拿到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上推广以吸引人才、吸引外资、吸引游客等更多的发展资源以建设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力。品牌竞争将日益成为城市竞争的制高点。

保定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冀中地区中心城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地位。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优势,必须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通过城市品牌建设,对外展现保定城市独特的个性,增强城市吸引力;对内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城市居民的内聚力和荣誉感,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的社会稳定性,促进城市的整体和谐发展。所以,加强保定城市品牌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然而,当前一些城市管理者对于什么是城市品牌、如何建设城市品牌等一些城市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模糊不清,致使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种种偏差和问题。

一、城市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一)误将城市品牌建设理解为城市形象建设。近年来,不少城市管理者把城市的品牌建设理解为城市的形象建设。随着河北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强力推进和不断深化,保定市内大搞市政、星级宾馆、广场的兴建、交通道路的改善和街角绿化等众多形象工程的建设,甚至旅游部门向全国公开有奖征集城市的形象标识和主题口号设计,可见其中地方政府对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视程度。然而,从专业角度审视其仍未得章法,亟待加以规范和引导。城市品牌不只是标志和口号以及美观的形象而已,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有的其他城市无法替代和模仿的品牌资源,这种资源可以是城市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优势,也可以是城市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构成了城市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真正能够传递出该城市差异化的个性。一个城市最吸引消费者的不只是形象,所以仅仅城市形象的建设只能形成空中楼阁。我们需要从城市文化、精神和价值更为深刻或独特的层面上对城市进行挖掘,科学定位,才能够创造出不可替代的城市个性。

(二)城市品牌定位模糊。城市品牌定位在于能够制造城市差异,制造城市特色和个性,并被城市消费者(包括当地居民、投资者、旅游者和商务人士)所认同,且在他们心目中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形成对这个城市鲜明的印象,从而使该城市在众多城市竞争中凸显出来。例如,巴黎让人立刻联想起“时装之都”、“浪漫之都”,威尼斯被誉为“水上之城”,中国有昆明的“春城”、广州的“羊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城”。以上城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品牌定位。

保定市在建设自己的城市品牌时曾拥有过若干不同的品牌定位表述。历史记载中保定曾被赋予“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1986年,国务院命名保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7年,保定市委、市政府提出过要将保定建为“京南近海强市名城”。另外,媒体通过信息传播平台传播的定位信息有“燕赵文化之都”、“红色文学城”、“游泳之乡”、“冠军之城”,“华北轻型汽车城”、“华北纺织服装制造基地”、“低碳城市”、“太阳能之城”、“保定・中国电谷”,等等。这说明了一方面保定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品牌资源,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城市的品牌定位思路比较混乱,在推介城市形象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稳定的方向,聚焦于最适合传播的品牌价值核心,使得这座城市没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不能在城市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影响了外界对于保定城市的整体认知。如何对丰富的品牌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和优化,准确定位,使得品牌内涵更深刻、更具有鲜明个性和更好的传播效果是当前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思路与建议

针对目前保定市城市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误区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一)城市品牌需重新定位。城市品牌定位是城市品牌建设的基础,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独特个性的灵魂,是对城市核心价值的挖掘。

1、定位宽窄要适中。依据城市规模大小、资源条件,定位要适中,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定位过窄指的是单纯寻找一个侧面特征或优势定位去强调该城市的个性差异。这种定位虽然鲜明且容易使消费者识别和记忆,但由于缩小了目标受众可选择的其他机会,势必减损该城市品牌的价值。

定位过宽意味着过多地传播城市的各种特色或优势,面面俱到。而特色过多等同于没有特色,反而不易提炼出城市的核心价值对城市进行有针对性的包装和宣传,容易造成受众在品牌认同方面的模糊性。保定市目前的品牌定位属于过宽,在传播“燕赵文化之都”、“红色文学城”、“游泳之乡”、“冠军之城”、“太阳能之城”等多个定位因素的过程中模糊了城市的个性,使消费者不易识别和记忆。创建有竞争力的城市品牌,就需要在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集中经营,凸显优势,收缩焦点,展现个性。因此,保定城市品牌定位需要宽窄适中,建议整合城市的2~3个最突出的特色,在不同的时节有重点地进行推介。

2、遵循消费者心理需求。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基本功能需要体现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所以,城市品牌定位还要从城市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让定位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其认同和接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发强烈,一个只能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平庸的城市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理是无法认同的。保定是一座拥有2300年历史的城市,多年来在城市消费者心目中早已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古城”定位,这个定位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一种社会评价,决不能放弃和改变,今后应继续传播这个具有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要传承和弘扬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遗存、历史风貌以及人文风情,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深化城市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应城市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文化古城”定位不仅张扬了城市独特个性,而且同时赋予了城市品牌最为深刻的内容。历史赐予保定一份厚重的文化资源使其名副其实地享有“文化古城”。

3、符合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品牌定位要符合城市发展目标,才具有前瞻性并始终保持竞争力,引领城市的长远发展。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保定市与上海市共同入选为首批试点城市。同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研究报告中充分肯定了保定在助力中国乃至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之后,保定正式出台《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成为首个公开以政府文件形式宣布减排目标的城市。至此,“低碳保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确立,大力倡导低碳型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建设低碳城市拉开帷幕。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发展低碳城市是全球化时展的潮流。保定城市品牌定位必须体现这个不仅保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对绿色、宜居环境的追求。以“低碳保定”定位非常恰当地代表了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未来,并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支持,该定位体现了保定独特的优势和个性,成为新时期保定一个崭新的“卖点”,是今后一段时期保定城市品牌传播的重点。

“文化古城”、“低碳保定”两个优势的定位将保定城市品牌资源最突出的两项,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产业文化相结合,既体现了城市的过去又展望了城市的未来,不仅蕴涵着文化、历史,还体现了前瞻性、发展观。保定作为中小城市,两个因素定位宽窄适中,个性鲜明。

城市品牌定位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意义,重新定位,要做到与时俱进。

(二)城市形象建设体现城市品牌定位。随着保定城市品牌定位的变化,城市形象也应相应发生转变。形象工程的建设不应只是美化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城市包装。城市的外感形象,包括市容市貌、自然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城市建筑、旅游景观、城市规划等都要体现城市的定位,彰显城市的独特个性。

保定城市形象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是一种必然,不可能永远保持某一种历史风格,而是要继承和发展其特色,使城市历史文脉不断向前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品牌的传播效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就保定而言,需要寻找传统城市形象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契合以完成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这样不仅降低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品牌传播的成本,还能够实现品牌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瑞华.城市品牌定位与品牌溢价.商业研究,2006.8.340.

第5篇

【关键词】居民构建 低碳生活 SWOT分析

一、后世园生态效应对西安居民生活方式影响

1、世园会低碳生活理念的背景分析

当哥本哈根牵动着世界的目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气候危机不再是妄加的猜疑而是科学的研究,全球变暖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每个国家的灾难。因此,各个国家将降低“碳排量”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要素考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及“低碳生活”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城市发展的目标。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和筹建,西安世园会为世界展示“绿色、和谐、生态”型城市形象,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的园林建筑背景,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风韵,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2、后世园生态效应对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

2011年第十四届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安世园会打破惯例,取消大型庆典和晚会焰火,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十条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实践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带来经济发展基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城市社会发展,尤其是,世园会提升人的理念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

告别绽放了178天的“长安花”,西安世园会后期改造工程于10月23日正式开工。位于西安灞新区的会址将“变身”公园,传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在“后世园”时代引领西安的城市发展,续写更多的“绿色传奇”。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和后世园时期的顺利改造,绿色理念走进生活。首先,人们充分的了解和切身感受当前世界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和科技成果,通过世园会的游览,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潜移默化的倡导一种绿色生活理念。

二、西安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的SWOT分析

自西安世园会成功举办及后世园时代的到来,低碳、绿色、生态、宜居理念走进生活。面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西安居民在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后世园生态效应下西安居民生活方式面临的优势与机遇表现在:①“八水润长安”“生态城市”“低碳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西安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转变是西安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一大优势;②当天气变暖已是全世界各族人民面临的问题时,西安市政府及各部门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颁布与制定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约束企业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对传统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及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的实现途径是目前面临的困难与威胁。总之,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构建西安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西安低碳城市的必然途径。

三、构建西安市居民低碳生活方式途径选择

1、建立低碳绿色消费模式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一个国家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也越来越大。而消费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流行文化和生存发展取向等发展水平、思想和文化选择。因此,树立和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对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选择低能耗的绿色出行方式

出行方式是每个居民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方式。目前,西安的出行方式在传统的轿车、出租车、公交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轻轨以及较为绿色环保的自行车交通工具。随着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城市发展过程中雾霾空气对居民身体的危害,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在出行方式中较多的选择污染较少的环保自行车、轻轨及CNG公交系统。另一方面,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工具有助于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是提高空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3、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需的资源消耗,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不可避免。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特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用完就没有了。另外,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性较大。因此,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转而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首先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枯竭危机;其次,还可以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第三,采用新科技,启用智慧创造的非化石新能源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也可以缓解能源的紧缺,节省资源。

4、低碳饮食,注入膳食文化

低碳饮食是一种从食材的角度对饮食文化做出的诠释和解释。另外,从环保的角度看,低碳饮食就是降低碳排放量,注重素食,减少肉类的饮食。因此,低碳饮食要求对热能的摄入做到适可而止,不能超过标准量。首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适当。其次,注重素食少食肉。第三,粗细搭配,粗粮营养较为丰富,适当多吃。在低碳食材方面的选择要注意就地取材、尽量选择果蔬及蛋白质含量高的当季食材。

5、环保户外活动的开展

环保是一种理念,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经历心理、生理上的挑战,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山野之美,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愉悦身心,但也必须勇于承认,任何完美的户外活动都将对自然造成新的破坏。因此,通过开展环保户外活动,让环保观念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并且在活动中尽量将对自然的冲击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唐国战,低碳绿色消费方式的哲学思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J] 2010.7.72-74

[2]涂平荣.范松仁, 城市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若干思考 宜春学院学报[J]

2011.10.13-17

第6篇

有关低碳经济的论文范文一:低碳经济视角下茶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全球茶产业进行SWOT分析,茶叶生产基地应当秉着生态化、科技化的发展原则,有效的提升肥料的使用效率。通过不断的增多我国茶树的种类,从而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复合生态茶园,更快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促进我国绿色茶园生态旅游业迅速蓬勃发展起来。要想从根本上促进低碳我国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当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资源节约体系。通过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使其与产业手段有效结合,从而快速降低茶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并利用减少税务等相关优惠措施,将节能环保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从而使得环保企业在现代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低碳经济;茶产业;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经济政策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引起了资源短缺,导致生态失衡与高温效应现象的发生,因此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低碳经济逐步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模式,从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在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过对茶产业的种植到销售整个生产链进行分析,发现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排放大量废弃物,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对我国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对我国安溪地区与贵州地区的茶产业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以低碳经济为背景的茶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低碳经济与我国茶文化之间的联系。

1、我国茶叶市场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1.1现阶段茶叶市场的发展状况。

现阶段,茶叶饮料作为一种消费性饮品,其地位已经仅仅次于水,并且茶产业已经遍布于全球150多个国家,并赢得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们的喜爱。截止到目前,全球接近50个地区都在生产茶叶,年产量接近400万吨。全球约有100个国家需要通过国外来引进茶叶,我国茶园的总占地面积位居世界排名的第一位,总面积约为1500千公顷左右,茶叶的年产量可达120万吨,茶叶产量可达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饮茶的人数逐年增多。人们消费水平的得到不断升高,这使得我国茶叶市场得到了极快发展,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茶叶的生产量大于市场的需求量,所以出口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导致这种现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茶国在不断地扩大其产茶园的总体面积,单位面积的茶叶产量也在不断地增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行业发展的更加专业化、科技化从而使得茶叶的产量增大。某些发达国家,为了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不断改进传统的饮茶方式,加大对新型茶叶产品的开发力度。但是,随着非洲某些国家不断地发展咖啡饮品,对茶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全球人口在逐年增长,对世界茶业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2对我国茶叶行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据相关调查统计,自2007年起我国茶叶园的总面积可达2419万亩,因此我国茶叶的总产量可达116万吨。茶叶产量的增长率逐年增高,其中绿茶的出口量可占世界总贸易量的百分之八十。由于国内茶叶市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我国南方茶叶的生产主要以乌龙茶为主,而我国北方地区则以花茶为主。通过对茶叶行业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我国消费结构主要向着中、高、低档开始转变,而茶行业市场在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则是向着礼品茶盒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已跃居世界产茶大国的第一名,成为全球第一产茶大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我国茶叶饮料喜爱的程度不断加深,这更加有利于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为我国茶叶市场的建立与扩展提供了前提保障。我国茶叶产业占地面积范围广,茶叶品种繁多,因此我国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替代的产茶条件。我国不断加大投入茶叶的生产,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国际市场对茶叶需求。为了可以长期保持我国茶叶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不仅应注意茶叶行业在我国内部市场的增长情况,更应该时刻注意茶叶行业在国际上的增长速度,通过对国内市场茶产业的调查,分析出我国茶业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方向。通过对我国贵州地区的茶叶种植与生产情况调查分析表明,我国贵州地区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其一,贵州地区具有充沛的降雨量、酸性土壤以及适合的热量,并且具有全国最为主要的产茶园。贵州地区的名优绿茶主要有都匀毛尖、石阡苔茶、雷公山银球茶等名茶,这些名茶的生产技艺十分的精湛,集聚色、香、味于一体。贵州作为我国较大的农业省,其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农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不仅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将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情况是否安定。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的加大我国茶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从低碳经济的角度上来分析,在保持我国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更好的发展我国茶产业。

2、我国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与问题

2.1有利条件。

由于我国贵州地区处于云贵高原,降雨量充沛且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十分丰富。这种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贵州等地产出的茶叶具有鲜爽醇厚、香高浓郁等特色。并且由于贵州地区使用农药与化肥的用量较少,从而更加适合茶树的生长。我国贵州地区的茶品种类繁多,可达600种之多。因此,科学利用贵州地区的种植优势,充分加快茶产业的发展。我国安溪县处于我国云山山脉的东南坡,完全符合茶叶的地理种植要求,亚热带的湿润气候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环境。安溪县为沿海山区大县,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首次批准的沿海开放大县之一。我国安溪县的茶叶园总面积与茶叶产量位居我国产茶县的第一位,受到全球茶叶市场发展的影响,使得茶文化、茶旅游、茶饮品的相关茶产业争相发展起来。安溪县不仅重视对茶产品的宣传,同时还成立了专业的茶产品研究所,长期从事对茶叶的研究。被誉为乌龙茶之乡的安溪县,拥有茶诗长廊、茶叶大观园等旅游资源。

2.2不利条件。

尽管我国贵州地区在茶产业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先进地区来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生产与加工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部分地区对贵州茶叶的科学性认识较为浅薄,茶产业的目的性不明确,并缺少科学的管理与规范性的指导。某些企业的生产模式较为落后,对于茶产品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烈,由于企业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从而导致企业资金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我国贵州地区茶产业加工厂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投资金额偏少,从而导致名优茶品牌短缺。部分茶叶加工厂的生产设备较为落后,这使得茶叶的质量较差,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我国安溪县主要生产的茶叶品种有本山、铁观音等,生产结构较为单一,茶树的提纯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品种退化;同时,较大部分的茶叶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茶产业结构设计得不够合理;由于茶产业的相关经济文化起步相对较晚,导致茶叶的资金流动性不强,没能突出茶旅游业的重点;化肥、农业等大量的使用,导致该地区茶叶园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1有效提高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效率。

通过对茶叶的生产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化肥中的微量元素,通过适当的配比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由于茶园属于较为干旱的地区,所以应当适量的应用增效剂,从而有效减少化学反应,防止氮元素含量的降低。对于农药的用量与次数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规范合理使用,从根本上提高茶叶的品质。

3.2改进施肥技术,研究害虫防治技术。

通过对茶园害虫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找到更为合适的生物防治技术,使得茶叶可以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经济环保的环境下生长。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病虫进行研究,采用灯光诱杀与色板诱杀等物理方式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利用科学环保的手段进行处理,并加大茶叶园的管理力度,制造出对病虫有害的生存环境与繁衍环境。通过对施肥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帮助茶叶中氮元素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

3.3构建多样化的生态茶园。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茶叶园种植出更多优良的茶叶,应秉着茶叶多样化发展的原则,并结合茶叶园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出适合的茶树品种进行种植。在构建复合茶叶园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采取绿色生态茶园的生产模式,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生态茶园技术的探索措施,为我国茶树的生长与发育制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的生长环境。根据我国内外市场对于茶产品的需求,通过对茶产业内部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使得我国的黔茶等名贵茶叶的知名度得到上升,加大我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度。

3.4向着茶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壮大我国茶产业,应使我国茶产业向着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在对茶叶进行加工时,应当确保厂房内茶叶加工人员以及各项生产工序保持清洁,对相关设备应做好及时的卫生处理工作,积极有效的利用清洁能源。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排放工作应当与茶叶的清洁生产工作科学地结合起来。相关企业应当重点提倡对节能设备的使用,对于水能源与土地资源等应当简化使用。茶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通过加工制成纸巾、肥料、鞋垫等,从而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可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兴办绿色茶叶工程,加大对荒地、荒水等资源的利用,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生态平衡建设,使我国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以茶产品的发展为向导,不断优化茶产业,在逐渐加强经济建设的基础之上,对我国茶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

3.5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相关企业应当树立绿色营销意识,将绿色营销的观念渗透到我国茶品行业,构建卫生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保证茶叶的质量卫生安全。对于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等进行产品认证,并通过科学环保无污染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无污染的绿色茶叶。构建有机茶园,通过加大有机茶的生产力度,从而扩大国内外茶叶市场。为了进一步扩展我国的茶叶资源,应当适当的开拓多元化茶品的创新,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发出更多、更受欢迎的茶叶产品。茶叶可以通过其他形式出现在国际市场当中,例如:茶饮料、茶点等。通过对企业内部之间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同等价值的产品价格统一,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素质,将茶产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3.6以茶文化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努力将我国茶叶园打造成绿色有机茶叶生产基地,通过相关政府的干预,努力解决茶产业生产与营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悠远的茶文化为核心,不断加大我国茶叶园的建设力度,通过对茶艺、茶馆等民间茶文化的推广、并积极开展茶博会,鼓励开展以茶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业活动,通过将茶文化与低碳经济相结合,从而使茶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生态文化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茶叶行业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竞争,我国的发展战略从之前的规模效应逐渐向着经济效应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个以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如果要加快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就应当建立科学的资源节约体制,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低碳产业与节约环保共同发展,降低企业生产时对能源的消耗,从而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与化肥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导致生态失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对我国茶产业在低碳经济下的发展进行的研究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印,王敏洁.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10)

[2]郑永红,梁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经济,2010(11)

[3]曾纪发.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理论建设,2011(04)

有关低碳经济的论文范文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是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目前面临着能源结构单一、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较低、国家政策缺陷等诸多问题,加快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科研力度,实现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的有机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的低碳经济技术研发保障制度,由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研发。文章主要对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发展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低碳经济技术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世界经济发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上,事实上这是一种高碳经济,严重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工业,高碳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此催生了低碳经济的产生。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通过新一轮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及新能源的应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产与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人类走出高碳经济和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概述

低碳经济产生于高碳经济下全球变暖的时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国的共鸣,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颁布《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的学者们对此仍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定义。通常来说,目前学术界又三种观点:方法论、行为论与革命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特认为: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为核心,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行为论的角度来说,我国专家冯之骏、潘家华和陈柳新曾经指出:目前,各种经济类型中,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成本和生态环境成本最低的经济类型,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经济发展形态的总和,是一种修复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形态。从革命论角度说,我国学者鲍健强、庄贵阳等人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低碳经济是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反思,是一场依赖于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新型经济格局,是一场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价值观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J.A.Schumpeter早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J.A.的创新研究概念非常广泛,涉及到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说,J.A.将其定义为新技术应用导致产生的函数的移动或者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技术价值的实现。S.C.Solo、G.Lynn、C.Freeman等人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受国外学者影响较大。傅家骥等人认为:技术创新是某一地区或者国家抓住市场发展潜在的机会,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重新组织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费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而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方法,开辟国内外更广泛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地区和国家的生产。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高效的技术创新系统,粗放型经济向效率型经济转变就缺少了技术支撑。

二、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从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来看,在低碳技术创新、专利技术转让及应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研究发展缓慢。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研发环节的强弱。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创新技术研发人才极度匮乏,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优秀的技术创新人员和综合素质较高、目光长远的企业家更是凤毛菱角,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第二,我国低碳技术整体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例如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生物能技术、氢能技术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缺少科学有效的资金支持和建立机制。第三,低碳创新技术研发资金欠缺,同时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偏低。我国低碳技术专利总量较多,但是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达到一半,而且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基本上都集中于科研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过少。其次,我国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缺乏生态平衡的紧迫感和低碳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在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与方向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短期行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时常背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低碳技术国家转移受到严格的限制,影响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的发展需求和结构优势来说,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由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来说,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共同协作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低碳技术。但是很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核心技术,维护低碳技术优势以及处于国家利益考虑,总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重重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低碳技术的进步。总体来说,我国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之路困难重重,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国家、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从人才、资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为低碳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低碳技术创新及专利技术的研发保护,让中国尽早步入低碳经济发展轨道。

三、中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发展对策

(一)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如今,低碳经济已经席卷全球,低碳技术已经引发了社会的迅速变化,绿色世界就是人类向往的未来。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尽快适应世界低碳经济的热潮,明确技术研发的目标,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于高校及科研机构,产品的市场指向性不明确。所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应该实现紧密合作,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企业的资金实现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调动各自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尽快实现我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优化。其次,我国企业需要在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增加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低碳经济的国际化的背景下,如果企业只考虑短期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必定会被时代淘汰。企业必须调整经营模式,让自身的发展经营模式与低碳技术之间达到平衡。企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执行者,同样应该对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在进行产品营销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低碳经营理念,提高广大消费者的低碳环保意识,并逐渐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创造、发现市场契机。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企业的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通过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对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实现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培育、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加速发展生产业,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续航能力,为我国尽早步入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制定相关保护措施,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创新

一项低碳技术专利的成果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风险,风险之重制约我国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低碳技术研究一定的优惠。当然,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新技术研发成功,顺利投入市场,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则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投资收益。就全球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我国政府必须积极掌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与话语权,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国开展低碳经济,才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

(三)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流合作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种技术、多门学科为一体才能进行生存与发展。低碳技术与传统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汇聚了多门学科与技术,单独依赖于某一个企业、某个领域、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国家都无法完全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共同面对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共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技术联盟,才能更好地运行低碳经济。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时间内提高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自主创新成果,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实现低碳技术全球共享,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以美国为例,低碳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市场调节,技术创新机制由高校、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共同构成。各个产业之间实现了技术融合与扩散,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国低碳技术研发创新资金有八成都是企业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术研究都由高校担任,非盈利机构则在企业与高校之间起到协调、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会直接投入市场应用。再例如,欧盟低碳技术研究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欧洲联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担。欧盟为了将新的科研技术普及到各个生产领域,大力进行新技术的宣传推广、试验和示范,中介机构也会为了新技术的宣传制定一系列的宣传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低碳技术从研发、投入生产到进入市场一路顺畅,让低碳技术充满活力。从美国和欧盟的例子来看,我国需要向其努力学习,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吸收、消化低碳技术,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寻我国低碳技术发展之路。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联盟,探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学术、培训机构、非营利组织等,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作出努力。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必须协调发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顺利实现。当然,现阶段我国低碳经济技术创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定可以逐步解决问题,带领中国企业走出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的瓶颈,迎来社会经济全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OpschoorH.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adwindlingcarbonspace.EnvironResourceEconomics,2010.

[2]GrubbM,,LaingT,WillanC.Globalcarbonmechanisms:lessonsandimplications.ClimaticChange,2009.

[3]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2)

[4]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5]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6]孙滔.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J].河南科技,2010,(16).

[7]赵卓,肖利平.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瓶颈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0,(6).

第7篇

论文关键词: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方锥体”经济格局下的人民币汇率与财政政策“伞形调控”

2010年第一季度,世界经济在复苏的轨道上加速运行。美国经济的各项总量、结构指标和先行指标都出现明显好转,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失业率也开始缓慢下降;欧元区经济则在主权债务危机的扰动下奋力前行,宏观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逐步提升,通货膨胀保持在低位运行;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强劲,自2008年第2季度以来首现正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态都出现明显改善,通货紧缩的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宏观经济进入高速恢复期,相较于2009年第一季度的“谷底”,经济增长出现了补偿性反弹,增速高达11.9%,但经济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经济稳定增长、发展模式转变和通货膨胀预期控制的复合性困难增加。世界经济初步形成了以美国为顶端,以中、欧、日为支柱的“方锥体”格局,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新格局下各方利益调整的纠结点。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财政政策需要从总量扩张、快速拉动的方向上回调,强调中长期调控,重视政策效益毕业论文怎么写,借助市场力量的战略性调控框架应得到重视和实践。

一、世界经济“方锥体”格局的形成与人民币汇率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的加速复苏,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格局也逐步清晰。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技术和国际机制协调的第一大国仍然是新格局的主导国,中国、欧盟、日本成为新格局的重要支柱,世界经济由传统的美、欧、日“大三角”转化为4个相互联接、相互影响的“大三角”。新格局下,国际经济政策的角力由单纯的国与国互动转变为集团间利益的调整,由单纯的实力对决转化为国际机制与国家利益的协调,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这一格局下被放大和扭曲,成为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期各方利益的纠结点。

(一)世界经济“方锥体”格局的基本形态和内在机制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带来了重大打击,但从经济规模、技术能力和国际经济规则和机制的控制能力看,美国、欧盟和日本仍然是全球经济最重要的驱动力量(见表1所示)。中国经济率先渡过危机的“拐点”,为国际经济形势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有效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一环。

表1 200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规模统计 单位:亿美元

国家

经济规模

国家

经济规模

国家

经济规模

美国

142587

日本

50730

中国

49093

德国

33576

法国

26798

英国

21980

意大利

20900

巴西

14820

西班牙

14661

加拿大

13190

印度

12430

俄罗斯

12282

澳大利亚

9200

墨西哥

8663

韩国

8003

荷兰

7942

土耳其

5935

印尼

5419

在上述环境下,美国利率政策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确定。在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受到抑制,但欧洲美元市场受到高利率的激励而进一步加大美元资本回流美国的规模,国内资本供给总体上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加息也不会导致美国国内的资本短缺或对投资形成明显抑制。当美联储选择降息的时候毕业论文怎么写,国内资本市场被激活,资本供给量上升,但欧洲美元市场的资本受到负激励,大量的外部资本退出美国,所以总体上美国国内的资本存量和投资形成规模并不会有大的变化。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已经执行了年利率不到1%的超低利率政策,在后危机时期,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极为有限。根据这一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表3所示的美国货币政策结构:

表3 美国货币政策结构分析表

政策结构

政策效果

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

采用的可能性

加息+升值

对总投资影响不大;阻碍出口;对消费影响不大

对就业、经济增长无明显抑制;有利于控制通胀

中等

加息+贬值

对总投资影响不大;刺激出口;对消费产生一定抑制

对经济增长、就业有激励作用;不利于控制通胀

降息+升值

对总投资影响不大;阻碍出口;对消费产生激励

对经济增长、就业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较高

降息+贬值

对总投资影响不大;阻碍出口;对消费影响不大

对经济增长、就业有促进作用;易导致急速上升的通胀

较低

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与作用应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在“方锥体”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压力下,尽管我国始终坚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应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为前提毕业论文怎么写,应符合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要求而不是行政控制或者屈从于外来压力等基本立场。但面对空前的国际压力,对假定人民币汇率升值后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必要的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提供有效的预警和调整安排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直接影响和最大的风险是出口受阻和国际储备缩水核心期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恢复期,出口对于保持中国经济整体复苏环境的稳定和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进口商品价格的抑制作用、出口商品成本的抬升作用和我国的加工贸易占一半以上的贸易方式,预计10%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产业形成的总体价格上升效果约为4%,在国内供给刚性和国际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格局下,价格上升效果将基本上由中国的出口企业承担,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稳定和自身利润空间受到了明显挤压。如果考虑到我国出口商品和企业的结构特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企业受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更大,以人民币汇率升值10%进行测定,传递到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企业的价格上升压力超过8%,这一压力远远超过纺织品、服装、箱包等产业4—5%的净利润水平。因为出口受阻,我国良好的经济复苏环境将遭到损害,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的减产、停工也将明显加剧我国的就业压力。我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2010年3月末,这一规模达到24471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约8700亿美元,仅以美国国债作为分析基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外汇储备约缩水5350亿人民币,约相当于2009年我国GDP的1.6%和财政收入的7.8%,是央行自有资本金的20倍。

但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在加强通货膨胀控制,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方面提供一定的推动力量。主要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近年来快速增加,国内产业对进口的依赖性也显著提升,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的资源能源的进口占总消费的比重都达到或超过了50%,输入性通货膨胀已经是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势头明显,据统计,进入3月份后,世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53.1%,金属及矿产品价格上涨60.6%,农产品上涨18%,铜上涨99%,铝上涨65.1%,北海布伦特原油上涨69.2%,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再次增大,而人民币升值将直接限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的冲击毕业论文怎么写,维护经济复苏环境的稳定,防范“工资物价螺旋上升”风险的形成。此外,人民币汇率升值还将在克服国内深层次经济问题、促进国内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提供帮助,人民币汇率的适当、适时、适度的升值将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贸易品和非贸易品关系的失衡问题,进而调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结构性失衡,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解决要素收入分配失当,劳动要素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有助于解决金融业发展缓慢,并形成严重资产泡沫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国际价格体系的失序,特别是在资源价格改革调整中的滞步不前的问题等等。

总之,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汇率水平的高与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运转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危机恢复期,人民币汇率问题更需要在保持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前提下,以加强机制和市场建设为中心,适时、适度、适当的推动调整,并以中日欧“大三角”为主要平台,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解决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快速复苏与稳定向好的中国经济

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向好,经济复苏进程加速,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和通货膨胀预期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隐忧,也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和难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中应加以重视和调整。

(一)总体经济形势持续向好,通货膨胀预期控制难度加大

一季度,我国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连续第4个季度保持了经济增速上升(见图8),经济复苏的形势进一步稳定,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结构总体保持稳定,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推动下,第二产业的增速明显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1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占GDP的比重下降为6.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90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5%,占GDP的比重上升为48.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636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2%,占GDP的比重为45.1%(见图9)。在工业的区域结构中毕业论文怎么写,中部地区成为增速最快的地区,达到23.1%,而东部和西部地区则分别达到18.3%和20.2%,地区结构适当优化。在轻重工业的结构上,重工业的增速为22.1%,明显快于轻工业14.1%的水平,连续第10个月保持这一态势,反应了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在微观指标上,工业企业的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销率达到97.5%,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达到6908亿元,增速达到102.6%,企业利润水平迅速提升,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包括:钢铁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3.8倍,电力行业利润增长15.4倍,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9.7倍,化纤行业利润增长8.9倍,石油开采业利润增长2.9倍,电子行业利润增长2.3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2.1倍,化工行业利润增长1.1倍。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和管理费用的变化:2010年1-2月,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达到49409亿元,同比增长24.8%;存货达到52984亿元,同比增长21.5%;管理费用达到3223亿元,同比增长21.5%核心期刊。上述三个指标均较2009年同期有明显的增长,初步判断为企业研发活动增加,主动市场开拓行动增长和中间产品产出上升相关,不会影响经济复苏的微观基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物价水平上涨较快,通货膨胀预期的控制难度加大。一季度,CPI同比上升2.2%,PPI同比上涨5.2%,物价水平上涨较快。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4%。在商品构成上,食品上涨5.1%,烟酒及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4%毕业论文怎么写,居住上涨2.9%;衣着下降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9%,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1%。CPI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9%的压力下,PPI表现为快速提升,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考虑到我国工业企业利润主要向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集中的情况,一般制造业无力消化过多的成本上升压力,通货膨胀预期将向消费品领域传递。输入性通胀和粮油等必需品价格的结构性快速上涨是推动物价水平提升的主因,通货膨胀预期的控制难度显著增加。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市场销售规模平稳扩大,消费结构快速改善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74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累计30571亿元,同比增长1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累计5803亿元,增长15.4%。在国家政策的刺激和支持下,消费结构取得明显改善,汽车类增长39.8%,家具类增长37.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6%。在消费结构提升的支持下,上述产业的投资也得以扩张,并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顺利实现复苏的重要动力。

(三)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房地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20亿元,同比增长25.6%,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793亿元,增长26.4%,回落2.2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528亿元,增长21.0%,回落8.4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0%,产业投资结构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基本一致。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4%,中部地区增长26.2%毕业论文怎么写,西部地区增长30.0%,区域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此外,存货投资也出现了相应的扩大,增速高达21.5%,与固定资产投资一起成为推动经济复苏的首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价位于历史高位,且持续快速上涨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6594亿元,增长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一方面抑制了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另一方面累积了大量的流动性,增大了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难度,提升了资本市场运行和金融体系稳定的风险。在房地产泡沫完全形成并破裂前,借助有利时机,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安排尤为必要核心期刊。

(四)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外商直接投资平稳增长,国际储备管理难度加大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6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顺差14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9亿美元;其中,3月份贸易逆差72.4亿美元。根据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和我国今年“拓市场、调结构、促平衡”的贸易发展战略,我们在宏观政策层面上要做好面对年度国际收支逆差的准备。表4是课题组根据商品价格指数的变化与进口数量需求的增长而预测的2010年3—12月的进口情况。

表4 2010年3月至年末主要进口商品规模的预测值 单位:亿美元

商品名称

大豆

原油

成品油

初级形状塑料

钢材

未锻造铜及铜材

进口额

202.3

251.4

245.2

473.2

180.1

430.1

商品名称

自动数据设备

自动数据设备零件

电视收音机无线电

集成电路

汽车

合计

进口额

294.8

242.2

75.3

1641

274.9

6573.2

我国国际储备的增速减缓,但规模仍然庞大毕业论文怎么写,仍居全球第一位。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总规模为2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不到1%。由于美元贬值预期强烈和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的原因,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明显加大,目前应尽力做好三项工作,第一,适度调整币种结构;第二,调整持有的美国债券期限结构;第三,适度加大对中投等主权财富投资基金的注资,以调整股权资产在整个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五)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劳动要素收入的比重偏低,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578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7%,转移性收入增长13.3%,经营净收入增长7.5%,财产性收入增长17.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6.3%,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6%,财产性收入增长15.6%,转移性收入增长13.8%。从劳动要素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看,仍然处于低位,直接影响了消费扩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一步应着力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数量仍保持在9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约为4.3%,但就今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和新增劳动力的规模来看,整体就业形式仍然严峻,调查失业率远远高于登记失业率的水平。我国仍应继续坚持就业促进政策,保障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投入,采取适当措施毕业论文怎么写,切实完成新增900万人就业的目标。

(六)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规模减少,结构性调控逐步增强

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65.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末回落5.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2.9万亿元,增长29.9%,回落2.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9万亿元,增长15.8%,加快4.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少增2.0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少增1.6万亿元。为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货币当局开始启动结构性政策调控市场,包括对第二套以上住房的差别利率政策和不同比率的首付款要求等措施,目前,调控效果初步显现核心期刊。

三、支出波动与超收压力并存的财政环境

2010年第一季度,国家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除增值税外,其他主要税种的增速均明显超过同期的GDP增速,预计在全年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将形成规模较大的超收压力。在财政支出执行上,科学技术、教育、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和商业服务业支出增长较快,支出结构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协调度明显提高。但在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和粮油储备等管理事务上的支出还未有效展开,加之西南地区旱灾、玉树地震、世博会和亚运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预计今年的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大大提高。

(一)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达19627.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85.02亿元,增长3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9928.24亿元,同比增长37.6%;地方本级收入9698.83亿元,同比增长30.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7702.55亿元,同比增长35.9%;非税收入1924.52亿元,同比增长18.9%。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2%。

形成财政收入的主要税收来源包括:国内增值税5084.15亿元,同比增长11.3%;国内消费税1711.02亿元,同比增长69.4%;营业税2953.73亿元毕业论文怎么写,同比增长41.2%;企业所得税2490.59亿元,同比增长16.1%;个人所得税1488.12亿元,同比增长21.3%;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2476亿元,同比增长56.3%;关税482.53亿元,同比增长48.9%;车辆购置税381.6亿元,同比增长60.2%。除增值税外,其他主要税种的收入增幅均明显超过同期GDP的增速,预计全年税收收入将出现较大规模的超收。

考虑到去年同期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度减收的情况,为更好的判断财政收入形势,采用环比和与2008年同期情况进行比较。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与去年第三、四季度收入平均值相比,环比增长13.8%;与2008年一季度收入相比,增长22.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3.3%),折算到两年中年均增长10.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增长6.5%),是一种恢复性增长。从完成预算进度看,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的26.5%,略高于25%的序时进度。

在财政收入的变化趋势上,考虑到去年财政收入“前低后高”的形势和通货膨胀、烟草消费税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形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今年5月份后财政收入增幅将相应回落,全年收入增幅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二)波动与调整中的财政支出

一季度,全国财政支出14329.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19.04亿元,增长11.9%。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818.34亿元,同比增长15.1%;地方本级支出11511.62亿元,同比增长11.1%。

增长较快的项目主要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同比增加64.41亿元,增长67.2%;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加143.91亿元,增长66.6%;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加263.8亿元,增长52%(主要是用车辆购置税收入安排的用于公路建设等支出增加较多);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同比增加42.8亿元,增长38.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同比增加39.83亿元,增长38.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加146.75亿元,增长18.8%;教育支出同比增加316.02亿元,增长17.1%。

在执行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农林水事务、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金融监管等支出进度仍然偏慢,预期第二季度上述支出将快速增长。此外,西南地区旱灾和玉树地震的救援与灾后重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保障仍将是扰动支出的重要因素毕业论文怎么写,我国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大大增强。

四、“内需发展”与“低碳经济”取向下的财政政策“伞形调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恢复期,我国既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也面临着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复合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我们应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内在关系,大胆创新,突破关键,把握重点,在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一)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与宏观调控的“伞形”框架

国际金融危机恢复期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是一个复合体,既要实现经济的稳定较快增长,还要适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应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干扰,还要防止资产价格大起大落给经济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和损害。面对这种环境,现行的政策研究绝大部分强调要全范围、大规模的调动政府的所有政策资源予以一一有针对性的克服和调整,但实际上,这种政策调整背后的是政府将耗费巨额的政策成本、运用繁杂而彼此干扰的政策措施、深层次的扭曲市场机制和规律才能逐步达到目标,政策的理论意义和操作效果并不突出核心期刊。为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深入分析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目标间的互相促进、互相抑制、互相扭结、彼此抵销的特点,将其进行必要的简化,即以“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为突破口,借助市场机制、凝聚政策力量,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这种宏观调控的政策框架我们称之“伞形调控”(见图12)。

在图12中,首先将现行的4个政策目标简化为两个政策重心,即将通货膨胀预期控制、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产价格与市场管理四个目标简化为内需发展与低碳经济两项关键“突破口”。其中内需发展强调消费升级、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要素收入分配、良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等因素,是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低碳经济强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强调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市场机制创新和思想体系创新,是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实现自我扬弃和赶超的关键动力和支撑点。但需要强调的是,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并不完全包括现行经济发展4个目标的所有指标,与“突破口”不兼容或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指标变量将在这一时期被搁置、被转化或被调整。主要的指标调整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伞形框架下的发展目标与“突破口”间的指标处置

发展目标

构成指标

指标性质

处置结果

经济增长

投资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政策调控的核心指标

消费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政策调控的核心指标

出口

部分有利于低碳经济

非核心指标,须转化

经济发展方式

城市化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

经济结构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

要素收入分配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

公共服务均等化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

通货膨胀预期

输入性通胀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

结构性通胀

部分符合内需发展

非核心指标,可搁置

货币性通胀

符合内需发展毕业论文怎么写,不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须调整

资产价格与市场

去泡沫化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

风险可控

符合内需发展,有利于低碳经济

核心操作指标

货币政策的政策资源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指导等措施,总体调控原则是提高结构性调整的技术和效果。首先,在货币供应量上,考虑我国正处于危机恢复期,前期刺激政策进行的大规模投资仍需要后续的资金投入和实体经济复苏带来的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因此货币供应量的投放仍应保持适度宽松的态势,年初规划的相关货币供应计划总体上是适当的。其次,在信贷指导上要防范两方面的倾向并做好资金使用的有序引导,即既要防范信贷过分依赖房地产、能源、资源等少数产业,或在接受地方政府投资引导时,缺少必要的审慎和独立性;又要防止银行面对经济复苏中的局部风险而突然转向“惜贷”。在投资的使用方向上主要应鼓励投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低碳经济产业,以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或者加大对城市化、现代服务业、消费信贷等内需发展领域投入。再次,利率政策则应以支持经济复苏和防范资产泡沫作为调控的双重目标。从我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变动情况看,当前应通过加息的方式以遏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宏观财政、金融和产业发展风险,这个要求在当前是迫切和强烈的;而在支撑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投资方向毕业论文怎么写,则希望利率政策保持稳定,暂缓加息进程,形成了调控中的“两难”。在操作上,利率政策应逐步加大结构性调控的力度,对投资性住房实施较高的利率水平,而对于保障性住房则坚持市场利率的平稳;对国家引导和支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撑产业等实行优惠或较低的市场利率,而对于已经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重复投资和有害于环境保护的产业则应适用高利率,以限制其无序扩张。此外,面对调控中的“两难”,利率政策还应积极借助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控的支持,通过政策间的松紧搭配消除“两难”的阻碍和影响。

汇率政策应以构建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为基础,适时、适度的适应市场变化并且独立、中性、规范的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形成人民币完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根据表5,我们把出口指标作为须调整指标从当前经济复苏的核心指标中去除了,那么影响汇率政策转向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使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的轨道(目前来看,这个轨道的方向是人民币升值,下文简称“升值轨道”)的主要障碍是外汇储备的风险问题。在调控中,应注重完善外汇市场,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包括:继续扩大允许非金融机构入市的范围,丰富以远期、掉期等衍生产品为基础的避险手段,加快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逐步释放市场需求,实行以市场供求定价;大力推动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工具创新,不断改进外汇管理,引导企业居民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继续扩大实施“藏汇于民”的政策,适度引导和扩大资本流出,同时加大反洗钱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对国际热钱流入我国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进行必要的限制;通过界定适度储备规模,创新富余储备管理机制,建立外汇储备的安全预警机制来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核心期刊。此外,还应重视“升值轨道”对当前利率政策调控“两难”的支持,即在浮动汇率制下,调整利率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汇率调整来进行反向平衡,从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更进一步的说,我国可在加息的利率政策外搭配以适度的汇率升值手段,从而在加强输入性通货膨胀控制的同时毕业论文怎么写,有序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适度扩张。而在具体调控方案的安排上,可考虑实施“先升值,再加息”的方案。

在图14中,汇率政策率先进入“升值轨道”,从而导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供给不足,货币发行量获得了外汇市场的支撑而稳步扩张,经济的均衡点自A点调整为B点。在过程中,经济增长得到了有效支撑,投资获得了额外的货币供给的支持,而实际利率的下行趋势,为我国实施加息政策预留了必要的空间和缓冲带,从而在支持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同时,有效维护了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有序。

(三)“伞形调控”下的财政政策调整方案

当前,财政政策调控的总体方案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结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图15框架性的描述了我国财政政策目前的政策运行环境和搭配方案。

根据图15,在财政政策扩张的同时,随着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应调整,我国经济均衡自C点过渡到D点,国内产出明显扩张,实际利率和实际汇率变动并不显著,输入性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投资需求获得了财政投入的有效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获得了外紧内松的良好环境,回旋的余地大大增加,内需发展和低碳经济的总体环境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因此,“伞形调控”下的财政政策是符合当前宏观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和创新要求的政策模式,其具体构成措施应包括:

1.支持“内需发展”财政政策措施

以城镇化为方向,加大鼓励城镇化发展的财政投入和优惠措施安排。城镇化对于我国内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测算,若城镇化率提升10%,在不考虑收入水平变动和资本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将新增消费需求4860亿元和投资需求10万亿元,若以动态的方式考查毕业论文怎么写,上述的效果将更加明显。财政政策应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为人口、商品和产业聚集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并提供可行的税费等优惠措施安排。

以消费升级为重点,带动消费需求和国内投资的扩张。消费升级是指引导消费者从一般性必需品的消费转向耐用消费品和高质量的生活必需品,在消费升级的激励下,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上升,并带动耐用消费品和高品质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上升,产生了对投资的稳定性激励,从而带动国内投资的有序扩张。我们应坚持完善覆盖全国城乡的流通体系建设,坚持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优惠政策,坚持家电以旧换新等耐用消费品品质提升政策,此外,还将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扶持力度,结合民族文化传统和资金风险控制要求,鼓励传统金融机构进入消费信贷领域,或支持新型消费信贷型金融机构的发展。

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全面实施。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要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服务经济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在内需发展上,现代服务业既是国内投资的新兴热点,也是扩大国内消费的重点。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统计,服务业每新增100单位的产出,将有70单位以上用于消费,而工业、农业用于消费的产出则只有40—50左右的水平。此外,金融服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服务产业一直是社会资本未能有效进入的领域,下一步应逐步加大开放力度,既提供新兴的投资空间,又提升产业竞争和效率。财政应借助市场手段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增值税扩围等税制调整,避免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重复征税或其他税收歧视。

以要素收入分配为重点,不断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核心期刊。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等资本品的价格快速上升,劳动者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情形。这种情况,既与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素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要求相背离,也导致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不快、资产泡沫增加和劳动者素质提升缓慢。当前毕业论文怎么写,应采用积极的财税政策手段,提高劳动报酬在要素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并加大对收入差距的调整力度,壮大社会中产阶层的规模和力量,为提升消费水平和扩大新兴产品的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大公共产品的提供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当前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特别是要支持解决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有力地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控制资产价格过快上涨为重点,防范资产泡沫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当前,我国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升过快,既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正常发展,也导致了国内投资取向的畸形化,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难以得到有效的社会投资,而不断高企的房价在消耗过多的社会资源的同时,还吹生了具有全局性风险的资产泡沫。我们应加大对房地产领域的财税调控力度,一方面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居住性需求;另一方面,积极研究推出以房地产保有环节为征税对象的财产税制度,限制交易环节的土地出让收入,使地方财政与土地收益的关系长期化、规范化。

2.支持“低碳经济”的财税政策

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鼓励市场主体进行能效投资、节能技术研发、新能源投资的财政补贴,预算拨款,税收减免,以及贷款贴息等鼓励措施。

积极引导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抑制高碳产业发展或促使其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减低碳排放的增速和规模。如包括提高能源使用成本,鼓励节能降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税、碳税等政策措施。

作者单位:闫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鹏 财政部科研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2.海关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3.中国人民银行数据库(pbc.gov.cn/diaochatongji/tongjishuju/)

4.中经网数据库(cei.gov.cn/)

5.国家统计局数据库(stats.gov.cn/tjsj/)

6.财政部,2010年3月财政收支情况[EB/OL],2010-4-22;

第8篇

关键词:消费需求;低碳设计;设计附加值

人类社会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演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上的新探索。低碳设计代表新设计趋势,其背后蕴涵高附加价值。其创造的高附加值是市场主体所追求最大价值,同时又呈现出附加值多样化的特点。

一、设计附加值

(1)附加价值概述

附加价值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新概念。商品附加价值是指在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这些需要的性质如何,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与问题无关。由此观之,马克思所说的“物的有用性”包含了物对于人物质上的有用性和精神上的有用性两个方面。

(2)附加值的实现

附加价值以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有用性为前提。商品附加价值中包含着无法用数量计算的“美感”“优越感”“舒服感”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商品附加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具体物质形态体现是商品的商标、包装、声誉以及追加功能等,这些是用知识与智慧创造的价值。

商品的附加价值也是文化因素对于商品的渗透与融合而形成,它以技术进步为先决条件,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审美水平以及传统习俗等。所以,附加价值被人们称之为“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只有当商品的附加价值和商品都加入市场运行,并得到社会的承认,商品初始的使用价值和新增的附加价值才会实现。

二、低碳设计如何创造高附加值

“产品附加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一的元素。高附加值的商品反映了消费者的主观爱好,符合时代消费风潮。设计不仅是艺术之物、生活之物,是时代人文精神的产物。产品背后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精神,诞生新的价值观。价值的存在与否对于受众做出的反应以及行为方向,有着重要的作用。低碳设计的产生背后孕育着人类的新价值观。其无论是何种设计形态,都同当前消费形态紧密相联。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设计呈现出消费层次上的多元化。低碳设计呈现的正是消费者价值观念的转变。低碳设计所谓的循环再利用与国人节约俭朴观念不谋而合。如今消费者对产品基本功能性以外的诉求,代表了新的消费趋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的关怀,因此低碳设计能孕育高的附加价值。

三、消费文化的社会下,低碳设计创造的高附加价值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企业与设计师们必须领会低碳的概念,集中注意力评估产品。设计师在行使有限的权利,

同时也传递一些信息去改变大众。低碳设计是可持续观念的衍生。它所孕育的附加值得有多种类型,如情感附加值、历史附加值、社会附加值等。低碳设计所孕育的多元化附加值是消费者消费诉求的多样化的体现。

附加值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低碳设计超越实用层面,富含高社会历史附加值。

大众意义上的低碳生活,是通过研究和发现最常见的材料的新特性和新用法,合理的设计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实现低碳设计的手段之一是师法自然。Wasara设计公司环保餐具设计就是低碳理念产品。从制作的原材料上来说,每一款产品都是用芦苇纸浆、竹子和甘蔗渣为原料制成,完全符合环保的标准,用完之后,可以被完全将解。就如wasara.的理念:“earth toearth”。取之于大自然,最后也回归大自然。这种低碳设计的背后是对人类社会历史感的重新审视,随着人类的发展,地球的自然资源逐渐面临枯竭的威胁,利用回收材料制作成的餐具是对人类下一代的子孙的未来的生计考虑,是人类社会历史责任感通过低碳设计这一人类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是对环境压力做出的当代人的努力,低碳设计所以背负着高的社会历史价值。

(2)低碳设计的实现要有先进科技作为支撑,富含高科技附加值。

科技的发展,给设计领域提供了各种新的艺术表现手段,使设计观念产生巨大变革。如何实现低碳设计,是在提出低碳设计概念以后更现实的问题。

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筑行业欣欣向荣,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对建筑实现低碳产生巨大影响。据统计,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如果无有效的节能导向建筑发展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承受之重。实现对建筑的低碳化趋势,势必将采用新的工艺和材料,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对低碳设计起到推动作用。在挪威有环保办公楼Skagen OKOntor,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利用沿海地区自然材资源,降低了整个建筑总的二氧化碳释放量。交叉层叠木板(CLT)墙壁和地板结构具有高效的碳吸收能力。CLT在减少二氧化碳上有显著的效果。建筑外立面和具有隔离效果的百叶窗表面都覆盖有黑檀木,它具有可持续性,低保养的特点,适合在海边气候条件下使用。这是低碳设计在新工艺、新材料上的深刻体现。可见低碳设计的实现需要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低碳设计是蕴涵高科技附加值的人类活动。

(3)低碳设计是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反思,孕育社会伦理附加值。

生活方式既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历史变革和转型的产物。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导致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必然转变,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设计转变,是同人类的理想相一致的价值观和集体行为。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低碳生活的理念就是提倡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随之运应而生新的经济模式。低碳设计涉及了生活的多方面。如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一般消费者过去都没想到,而设计就是从生活的细节入手。生活方式的转变所引发的不仅是人类对低碳设计的需求,其背后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涉及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些根本性转变都将导致相应低碳设计的发展,影响低碳经济和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因此低碳设计是对人类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实践。

四、结语

产品附加值是设计活动中最高层次的内容,是在造物活动中表现他能体验到的最符合他的符号本性的价值。这种对最高价值的追求使产品的设计与使用不断发展为新的方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产品使用功能和主观情感的诉求,同时满足人们对于产品个性化和艺术性的需求,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美好。低碳设计是对一种符合全人类的价值观的设计潮流,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源问题的根本,也是低碳设计能创造高附加值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设计》杂志,2009年12月号

第9篇

【关键词】建设;绿色城市;构筑;低碳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人类在进入城市化生活以来,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各种灾害也频繁不断,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灾、2008年的特大雪灾、2010年特大旱灾、2011年阴霾天气、2013年台风“菲特”的侵袭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绿色城市,构筑低碳环境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倡导低碳环境,就要建设绿色城市,开展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才可创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

1.绿色城市,低碳环境的涵义

绿色城市是指充满绿色空间、赋予生机的开放性城市,绿色城市是指生活环境、具备特色的文化风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城市[1]。绿色城市的构建意味着物污染、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低碳环境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涵盖着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各方面。将构建绿色城市和低碳环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实现人、城市、和环境的和谐还可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环境的发展。

2.我国城市环境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化构建在绿色低碳建设中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很多人们只是为了追求一己私欲,产生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不良思想。首先是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结构上污染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产业比较少,工业基础上以化工为主,投入高、效益低、污染大。然后是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城市绿化覆盖率低、热岛效应明显,大气污染严重。最后是由于环保投入不足,我国的工业、城市建设都没达到标准,资金来源不足,科学技术上欠缺,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一味的认为环保只是造成污染者的事,与自我无关,另外认为治理环境是政府的责任,自我保护环境意识太淡薄,从而导致了我国能源的大量损耗、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城市的建设是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有力执行,低碳环境的构建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趁势,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并将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融入其中。

3.建设绿色城市 构筑低碳环境的有效措施

3.1建设绿色城市

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城市建设情况,我国建设绿色城市和构建低碳环境应该要符合其趁势[2]。首先园林绿色应该要高度发达,绿色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所以主要关键是把握城市的园林设计。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提高生态经济发展。

其次将绿色城市建设设立一个有章可依,管理有效并进行协调发展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城市合理可行的管理。才可改变城市的运作和面貌。将城市的物质构造比作硬件设施,那么城市化管理就是软件实施。那么我们会很快意识到城市管理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绿色城市,低碳环境的构建。所有必须要保证城市建设有章可依,采用高效率的管理、带动绿色城市的建设与地坛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最后绿色城市的建设还要考虑到人为因素,倡导以人为本,舒适、安逸的生活条件。绿色城市建设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摒弃人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摒弃不良的享乐主义。绿色城市建设要注意营造绿色空间的发展,绿色生活,从而实现绿色城市建设和低碳环境的构建。城市绿色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具备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有效的控制污染,达到环境质量优良状态,选择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合理的规划好绿色覆盖率,促进居民强烈的环保意思。

3.2构筑低碳环境

加强低碳政策的指导,政府的政策法规时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3]。制定低碳政策的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和低碳能源使用比例,采用较高的高新技术,引进高新产业,减少高排放传统型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带动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校节能的利用率。完善低碳经济政策,对新能源和新技术要提供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在公民中普及低碳意识,积极做好低碳城市环境建设的宣传工作,引导公民自觉的倡导低碳环境构筑,发展绿色城市建设,促进节约和谐型发展。

4.建设绿色城市 构建低碳环境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大、人口在不断的上升、人类的欲望又是无节制性的,导致了城市建设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的危害气体排放量不断的加大,地球臭氧层导致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人口不断密集、随着经济发展的扩大、活动的频繁,交通的拥挤,造成了能源的损耗在不断的扩大化。所以要扩大基础设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回收可利用资源,倡导建设绿色城市,就必须倡导低碳发展。所以建设绿色城市,构建低碳环境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还可促进人们健康的发展状态。

5.结语

建设绿色城市 构筑低碳环境是顺应时代的步伐,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建设绿色城市,构建低碳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和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要加大资金投入,科学合理的建设好城市,结合自身情况,按照绿色城市、低碳环境构造的标准去建设。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和环境友好的发展,还可保障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袁瑛.低碳城市该怎么建?[J].重庆建筑.2010(12)

[2]宋焕青.“绿”出希望——绿色城市新梦想[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第10篇

关键词:低碳、生态、住区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F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由于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相应提高,对于居住的要求转化为以生态健康为主。低碳理念在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区规划建设中运用,推动着城市规划建设的积极发展。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可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来化解从工业革命以来“高碳”的城市发展模式给城市带来的种种危机。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态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能够减少城市碳的排放量,还可以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探索低碳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策略,是倡导低碳生活、促进居住区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2低碳生态居住区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2.1低碳理论

“低碳”一词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的“低碳经济”概念中首次出现,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更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第二种情形是零排放;第三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低碳理念是贯穿于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在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等。

低碳城市的相关理论是在应对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两大城市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以能源使用和环境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理论体系的子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理念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向,具有重大意义。

2.2低碳居住区的内涵分析

低碳居住区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自然条件、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来创造一个适合于低碳经济下的居民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其特点为“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应用低碳生态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居住区,使居住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高效使用资源和能源,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费模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通过低碳的设计手段同时又能合理的控制能源的消耗和利用,实现向自然获取和回报之间平衡的居住场所。

2.3低碳居住区的实践研究

国外的低碳居住区发展的研究,已经不仅仅着眼于住宅节能生态技术本身,而是扩展到从社区、城市到区域的空间形态、交通模式、组织管理、住房政策和公众参与等众多领域。低碳居住区是指居住区内除了将一切生活生产的活动所带来的碳排放降低到最低以外,也通过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行动,最终达到零排放的理想状态。2008-2009年,英国韦斯特明斯特大学对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提出低碳生态城镇的规划和建设进行了调研。低碳或“零”碳排放和“零”废弃物是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生态城镇的发展目标。

3低碳生态居住区规划的核心要素

低碳生态居住区规划以居住区为基本单位,对居住区的资源使用与建设布局的整体部署。该规划包括目标定位、空间结构系统、规划实施机制、建设与运营模式和指标评价体系等基本内容。

3.1 低碳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低碳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将社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规划设计使居住区内的各种资源在内部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有序循环转换,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低碳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下列要素需要重点优化:第一,建立混合土地利用模式与紧凑空间布局形态,从规划角度合理安排居住区资源空间分布。第二,建设相对完善的低碳生态居住区物质循环系统。第三,选择合理的绿色建筑材料和适宜性的建造技术。

3.2 低碳生态居住区的运营管理

低碳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如果要顺利运营下去,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居住区实施机制和合理的运营模式。首先,建立低碳生态居住区的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进行量化,从而为低碳居住区运营管理提供依据。其次,建立相对完善法律体系与激励监督机制。最后,保持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居住区的日常低碳运营。

4低碳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

4.1区位分析与场地选址

影响居住区选址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区位、土地价格、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等因素。用地的选择,低碳生态居住区选址时不建议选用开发强度高的用地和生态绿地,开发强度高的用地人口密度高度集中,可能会引起交通拥堵,温室气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低碳生态居住区在选址时还应考虑周围的教育、商业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目前某些居住区由于选址过于远离城市中心,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居住区变成功能单一的“睡城”,不仅浪费能源,而且生活及其不便。选址时,基地周边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目前部分国家进行居住区选址时,通常会做环境影响评估,即考虑周边环境可能对地块造成的影响以及分析本地块开发之后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4.2用地布局与空间形态

功能混合用地布局的居住区是低碳生态居住区的组织模式,也反映了低碳城市的基本特征。低碳生态居住区的土地混合利用可以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增加公共交通和步行的比例,减少机动化出行和交通系统的碳排放量。因此,在低碳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土地的混合使用十分必要。在低碳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土地混合利用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不同功能的用地混合最终反映在土地使用及建筑物上。其次,密度的混合则是通过容积率、高层和多层的混合布置来反映。最后,是开发和保护的混合,反映在建成区和保护区的融合上。

4.3低碳交通系统规划策略

交通是居住区里一个重要的节能减排环节,目前机动车成为主要的居民出行方式,但机动化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其主要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妨碍空气的正常对流,把有害气都存于空气底部;二是交通尾气的排放导致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低碳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混合式交通系统是低碳居住交通主要方式,道路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和资源的使用,相应减少了建设过程中碳的排放量。同时,混合式交通布局是一种更环保、更舒适交通手段。

5总结

在“低碳城市”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生态居住区作为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构建是实现城市低碳生态化的重要前提。同时,低碳理念也逐步融入到居住区的建设实践中区,既是源于城市建设现实的需要,又指导低碳生态居住区的运营管理。建设低碳生态居住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两个层面,只有“规划与管理”两者结合才能保障低碳生态居住区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晴. 社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以美国普雷亚维斯塔社区为例[J]. 城市规划. 2010(09)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2008(04)

[3] 赵敏.低碳消费方式实现途径探讨[J]. 经济问题探索. 2011(02)

[4]李慧栋,李同升,郜鹏,社区规划的发展进程与多维透视[J].城市发展研究. 2006(06) [5]

[5]赵民,赵蔚编著.社区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6] 叶昌东,周春山.低碳社区建设框架与形式[J].现代城市研究. 2010(08)

[7] 刘琴. 发展低碳规划的背景与思考[J]. 建筑知识. 2010

[8]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社区及其实践[J]. 城市问题. 2008(10)

[9]夏宏嘉,哈尔滨市低碳社区规划理念初探[J]. 山西建筑. 2010(18)

第11篇

关键词: 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规划控制方法;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研究背景

1.1 相关低碳概念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提出起源于全球气候变化。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通过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从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能源节约基金会认为,没有“低碳社会”就无法发展“低碳经济”。如果没有消费者的觉悟、支持和行动,政府将很难力度很大的气候变化目标。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据此提出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即争取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能被自然吸收的范围之内,为此需要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

随着低碳理念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等领域,城市是低碳发展的关键阵地成为普遍共识,随着对低碳城市的研究,低碳城市概念的产生水到渠成。低碳城市是指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1]。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内涵在城市中发展的延伸,因为城市作为最大的碳源和最具减排潜力的区域,所以使低碳城市成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发展的重要落脚点和支撑点。

1.2 建设低碳城市的意义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因为科技、社会的进步,城市取得重大发展,然而面对人类的无限索求,自然资源、化石能源等面临枯竭;随着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肆意大量排放,自然环境的破坏,温室效应以及极端天气等气候异常现象日益严峻,人类面临资源枯竭、气候环境异常、城市发展难以为继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使城市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成了共识,随着低碳研究不断深入,低碳理论得到很大的发展,并提出了低碳城市。如今,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共同发展目标,在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也逐渐被各地政府普遍重视,建设低碳城市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其深远影响。首先,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其次,建设低碳城市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再次,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最后,建设低碳城市是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迫切要求。[2]低碳城市建设同时还是我国由传统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有力过渡,不仅契合了我国十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 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2.1 城市规划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城市规划定义为“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直接决定了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布局、功能、规模、体量、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资源运用和交通等,而这些都会影响社会能源的消耗与排放[3]。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承担着指导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角色,对于低碳城市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低碳城市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低碳城市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趋势[4]。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由于城市规划对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空间形态、交通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锁定效应,所以对城市低碳发展有着长期性、结构性的影响[5]。在错综复杂的城市开发、建设中,要想充分发挥低碳理论的指导和运用作用,对于具有龙头地位的城市规划,指导低碳城市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2.2 低碳城市规划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各国共同普遍关心的话题。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它在一般人看来是自然环境的局部变化,但实际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系统的变化,是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上出现的系统性问题,城乡规划工作必须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科学理念改变。[6]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的集中地,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的集中地,据联合国统计,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7]。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已成为基本的共识。但是,仅仅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尚不足以解决减少C02排放问题,还需要以更加多元的标准衡量城市规划与建设,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探索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是必然的关键技术。[8]

低碳城市规划是目前城市规划新的视角和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2011年末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1.27%,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问题等问题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越发日益凸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障碍,环境资源问题成为我国集体共识,十根据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提出了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而这离不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中国的建设。生态城市既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完善,也是近代因工业革命导致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所提出的“理想城市”与“田园城市”的升华。然而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经济等一系列原因,不可能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资源等现实基础的国力之下,通过技术、政策、经济等手段一次性把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城市直接转变为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其中必然有个阶段需要经历低碳城市这样的一个过程,低碳城市建设是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是传统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变的过渡城市。同理,城市规划方法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等的变化由原来的传统规划方法通过低碳城市规划的过渡,最终转变为人与自然、人与人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规划。

3 低碳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方法

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主要可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层面以及“减碳”和“固碳”两个角度入手,对低碳城市建设进行“三位一体”落实,全方位的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鉴于内容庞大等原因,本文仅就总体规划这个层面进行阐述。按照碳的终端排放统计,城市中碳排放的三大来源是来源是工业、交通和建筑[9],而它们同时也是城市规划所涉及的重要内容。

3.1发展容量

城市的发展受限于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包括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矿产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城市绿地承载力等,找准制约城镇发展规模的瓶颈因素,科学确定发展容量,能为城市发展规模和城碳排放总量的合理确定提高有效的科学依据,对于低碳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3.2空间布局

城市碳排放与人们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联系紧密,而生活和生产需要特定的空间形态来承载,所以空间形态一旦确定,必将对城市碳排放产生长期性、结构性的影响。城市规划是对空间形态塑造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塑造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加强用地混合,促进交通减量,提高土地节约紧凑利用程度等方法,科学引导城市生活、生产活动,加强用地与交通的互动反馈,落实公交优先,实现布局减碳,促使能源高效利用、减少交通出行,降低城市碳排放。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地理风貌、自然特征,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应因地制宜,以当地自然环境为依托,考虑当地文化内涵,构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低碳生活、生产空间形态。

3.3产业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采取符合城市自身发展特点的产业策略和低碳策略,贯彻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思路;选择产业发展类型,制定产业准入门槛,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对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大多数城市来说,在三次产业中,工业仍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主要能源的使用者与碳排放者。努力转变企业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传统工业经济生产方式;积极发展技术密集程度高、低污染或零污染的企业;逐步实现由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变。[10]

3.4综合交通

1)引导城乡空间、产业空间集约发展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是城乡空间、产业空间的物流、信息、人紧密联系的通道,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城市的发展具有交通指向性,通过构建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引导城乡空间、产业空间集约发展。

2)合理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促进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

交通结构、交通方式、交通能源是交通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城市运行的不同交通结构、人们出行不同的交通方式、交通驱动的不同动力能源选择对于城市低碳交通的构建至关重要,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城市的发展要结合自己的条件,构建合理的交通结构,选择清洁、可再生、低碳能源,合理搭建绿色交通体系,促进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

3.5生态建设

通过生态环境的建设,构建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固碳高效的绿色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是“固碳”过程的重要物质载体。自然环境中的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下来,主要以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形式存储在十壤和植被中[11],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城市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固碳能力,构建合理的生态系统,栽种具有高固碳能力的植被,形成低碳城市中宝贵的固碳系统。同时,自然环境的建设也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间接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10]

3.6资源利用

明确资源利用目标,分项提出实施保障措施,重要指标应作为刚性要求予以控制。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碳的排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产与生活中资源的消耗所产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就成为碳产生源头控制的重要途径。合理配置资源结构,大力发展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约使用资源,重要指标作为刚性指标予以控制;积极推进废弃物、生产中间产物的使用,转变资源――产品――垃圾的传统线性生产模式,形成资源――产品――资源――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在产业链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3.7节能减排

城市的能源利用应明确节能减排目标,合理配置能源结构,重要指标作为刚性指标予以控制;积极推进新能源、可再生、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的使用,逐步降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比例,在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排放。大力发展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集约使用能源,降低生活、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采用新科技技术,吸收降低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

3.8基础设施

拓展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与方法,促进集约高效利用。根据城市目前的基础设施现状,选择高效的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工程设施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构建有机的、低碳的、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绿色基础设施服务系统。

通过构建合理的绿色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缩短出行距离和往复次数,减少汽车使用,降低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布置合理的绿色市政工程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的利用效率。

4 结论

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诸多方面去进行规划和落实。低碳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途径,规划可从目前规划制度框架下的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规划运作体系三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从不同维度保障、落实低碳城市建设,推动传统城市向低碳城市、生态城市转变。本文在总体规划层面上,从城市发展容量、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生态建设、资源利用、节能减排以及基础设施等不同角度对低碳城市建设控制进行了探讨。当然低碳城市建设还离不开城市控制线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层面上的方法控制与落实,也离不开规划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变。唯有如此,方能促进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生态文明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6).

[2]甘靖中,鞠鹏艳,师坦,李哲,湛慧.北京延庆县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

,2011(5).

[3]范晓磊,都明,王殿秋,迟洪冰.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规划师》论丛.2011,(00):58-61.

[4]易冬炬,李明生.长沙发展低碳城市评价与对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0,(2):6―8.

[5]孙强.临港新城低碳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J].上海城市规划,2011,5.

[6]汪光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城乡规划理念转变[J].城市规划,2010(1): 9-14,28.

[7]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8]顾朝林,谭纵波等.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秦波,邵然.低碳城市与空间结构优化:理念、实证和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11(3):73.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海尔集团

 

引言[1]。其中,传统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哈佛大学Adolf A.Bberle以及诺贝尔得主Milton Friedman等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或者企业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尽可能高效率的使用资源,以增加利润为主要目的[2];Oliver Sheldon和E Merrick Dodd等人认为企业既有盈利功能,又要承担利润最大化以外的社会服务功能[3];在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观点的影响下,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企业经济和社会公益二元企业目标[4];我国学者卢代富从法律角度认为,将企业社会责任简约化

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社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共识[6]。1999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号召公司遵守的社会责任中,就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企业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

2 海尔集团概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截止2009年底,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企业文化论文,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经发展为大规模的跨国集团企业。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全球市场占有率5.1%,海尔冰箱和洗衣机分别以10.4%和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排名第一。另外,海尔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

3 海尔在推动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

从物质流的角度分析,加强海尔家电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加大清洁生产力度,实现资源的节约、集约、再循环利用。家电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包括资源获取、生产领域、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等,图1。通过物质流分析,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把握物质消耗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材料及能源的采购、节约、循环利用等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强化环境管理,降低各环

图1 海尔家电生命周期全

近年来,海尔集团一直致力于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视角贯彻“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经营、绿色服务”的清洁生产思路,2008年国内40个事业部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向低碳模式转型,表1,海尔通过建立ISO14000清洁生产验收,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了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表1 近年来海尔清洁

时间

进展

2003-2004年

下属的能源动力公司和家用空调事业试点清洁生产

2005年

制定清洁生产工作方案,有质保公司牵头在全集团内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2006年

海尔企业部29个事业部一次性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2007年

海尔企业部34个事业部一次性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通过优秀率达到90%

2008年

海尔国内40个事业部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2009年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于 2008 年5 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鼓励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公开,并对公开内容、方式以及奖励方式等做了说明,为企业开展环境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海尔从2005年起连续五年《企业环境报告书》,从环境管理、环境目标、环境绩效、物质流分析等方面将相关的环境信息真实地传达给社会,同时也详细介绍了企业文化、产品质量管理等背景信息,环境报告的编

海尔主持或参与了152 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修定企业文化论文,制定行业及其他标准 425 项。海尔是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最多的家电企业中国。2008 年 12 月 31 日,《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2009 年 1月1 日实施,这是国内首次以地方标准的形式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行为。《指南》提出了编制企业

3.3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支持企业创新战略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包括企业的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11]。过去企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靠技术引进、抓住市场机遇,自主创新所贡献的成分较小。现在,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是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企业就不可能快速发展。目前海尔正在着手两个方面的自主创新:一是产品创新;二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环保、节能的重要手段,作为奥运史上唯一成套白电赞助商,海尔响应这一理念,在

3.4 逐年增加环保投资,优

环保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对于环境绩效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12],企业环保资金的投入对于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海尔在环境管理方面投资 38 万元,在污染防治方面投资623 万元,在节能降耗方面投资 355万元,其中环保配套投资500万元,改善工艺设备资金350万元。环境管理投资主要是定期参加山东省和青岛市组织的各种环保培训,掌握最

综上所述,企业是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节能减排、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微观主体。海尔集团向世界展示了其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产品开发和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负荷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于树立企业绿色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和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对企业不断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负荷有重要的意义。海尔在推进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污染物减排、环境友好产品开发和废旧家电回收利用等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适应全球化浪潮的成功典范,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提供案例支撑。

新环保政策和环保动态;聘请专家对内部环保工作人员进行环保培训;督促员工学习政策法规和国际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污染防治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环保配套投资、日常监测费、废气排放费等。节能降耗方面投资主要是改善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物耗、节能降耗宣传费用等。

化环保投资流向

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等环节实现全流程“绿色”环保。在节能方面,南海意库项目的整体方案比同类建筑节能 70%,其中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为其贡献了40%的节能效果。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管理创新主要是指环境管理创新,海尔较早的确立了提高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全体员工的环境管理方针企业文化论文,在积极推进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化基础上,开展绿色经营活动,全面打造绿色海尔,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制度化。

全面打造绿色海尔

环境报告书的原则、基本要点、工作流程、内容框架及指标等级,从企业概况、环境管理、企业环境保护活动等 6 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信息。海尔参与编制了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更好的推广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在企业环境报告制度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制,有助于公司的内部管理,也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公司的监督,更为公司实现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0],有利于完善政府积极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和企业自主环保的三元环境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另外,利用广交会、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北京国际科技电子博览会等一系列会展中,积极的展示绿色环保家电、节能家电等以增进与顾客环境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