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

时间:2022-09-12 06:0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微生物实验室,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微生物实验室

第1篇

关键词:微生物培养 教学目标 实施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纯培养在生物技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实验,课题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实验难度很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验中的许多工作,包括仪器使用、菌液稀释、菌株移植、接种等,都要在无菌的或不被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才能保证做到纯粹培养成功,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本课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二、教学实施设计

1.制订实验计划

依据课程内容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安排见表2。

表2

2.纯化大肠杆菌的原理

微生物的纯培养,选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操作,经培养后可分离得到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3.准备实验材料

本课题所用材料、仪器及药品见表3。

表3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配制系列稀释菌液

实验仪器和设备 培养皿、试管、酒精灯、试管架、移液管、胶头滴管、接种环、涂布器、恒温箱、无脂棉、玻璃棒、消毒棉球、超净工作台 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接种环、涂布器等灭菌(已灭菌备用)

实验药品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200ml、无菌水150ml 提前配制(灭菌备用)

4.实验操作

(1)指导实验操作。本课题实验可按照下面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超净工作台倒平板、接种培养箱纯化培养。

(2)接种法。一般是无菌培养基在水浴锅加热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倒平板。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每皿倒入15ml左右并且不要将皿盖完全打开,冷却后的平板要倒置。

平板划线法(图1):即用接种环将菌体沾在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细胞随画线次数的增多而减少,将微生物单个地分离,并最终形成标准的菌落。在画线操作时应注意:一是用接种环取菌种之前、每次画线之前和画线结束都要进行灼烧灭菌,灼烧后要在酒精灯附近冷却后再操作;二是画线时不要划破培养基,如果采用分段画线法操作从第二次操作应总在上一次画线末端开始,首尾区不能相连;三是操作必须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稀释涂布平板法(图2):即先将菌液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梯度为(如10-1,10-2,10-3)稀释液,用无菌玻璃涂棒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在涂布操作时应注意:一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必须用无菌水配制;二是配制系列梯度稀释液和转移菌液以及涂布过程等必须都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3)培养操作。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空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后,观察并记录。这期间安排学生代表或实验小组长进行定期观察,并做好记录,以便及时让其他学生观察到自己的实验成果。

三、问题讨论

第2篇

关键词:微生物 实验室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64-02

现今社会,在社会热点中,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引发的污染备受关注。因此,做好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监控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就微生物实验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 专业人员的素质

专业技术人员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当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检验结果应当准确、可靠,因此加强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教育和技术业务的培训显得及其必要。可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学习,促使检验人员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掌握,培训工作应作为持久的、长效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工作内容。将定期考核纳入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作为检验员检验能力及标准熟练程度的一个验收程序。

2 仪器设备的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检验用设备有:生物安全柜、冰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台、显微镜、蒸馏设备等。仪器设备应严格按照出厂提供的有关规定和方法正确使用,同时注意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制定相关质量管理文件,严格对照其中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2.1 仪器的采购

购置仪器过程中,须对其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进行考察了解,并经过有效论证后方能采购。采购贵重、大型设备仪器时,供货方应对仪器进行安装、调试、核准。确认所有技术条件符合规定记录验收报结果后,即可交付使用,使用过程中须明确保管人。

2.2 仪器设备的建档备案

对仪器设备进行建档备案,建立仪器设备卡(应标明设备名称、编号、型号、生产厂名称、产地和价款、采购时间、启用时间、出厂编号等),归整使用说明书、 检定/校准证书、合格证和使用维护记录等至统一档案盒内管理保存。

2.3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定期对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检定的计量部门须具有相应的资历,仪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被移动过、维修过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这时要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定期按仪器自校规程对不属于强检的仪器进行自校,据仪器情况贴"合格”“准用”或“停用”标签。

3 试剂、标准物质、质控物的质量控制

3.1 培养基的质控

(1)培养基的购置与保存。购置培养基时注意选择质量和信誉好的公司,要购买质量可靠、未过期、品质优良的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室收到培养基后,实验室应有培养基的收货记录,记录详单应包括生产商家培养基的名称、接收日期、批号、有效期、包装及其完整性。培养基在使用前,应有专人对培养基经过验证合格,不同批次的培养基应做实验对照。培养基一般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强光直射。有特别说明的培养基须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要求进行贮存和使用。

(2)培养基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手册规定对培养基进行配制操作。记录配制量与操作者、日期,并于包装上标明使用期限,定期做质量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按照相应的压力和温度要求对实验用器材(培养皿、三角瓶、移液管等)及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含糖类培养基的灭菌应注意控制在允许温度范围内,以避免营养成分的丧失。培养基配制用水主要为蒸馏水、离子水或经处理后无干扰剂和抑制剂的水。配置用水的电阻率应300000Ω/cm(25℃的情况下)以上,重金属含量0.05mg/L以下。培养基溶解后,应注意调节培养基的pH值符合相应要求[2]。定期检查培养基的颜色和透明度,一旦发现异常,则舍弃不用。每批培养基均应做无菌试验和已知菌株对照试验,确保培养基的配制正确、消毒达到要求以及操作过程未受污染。如因原料保管不善而变质或过期的试剂应弃去。

3.2 试剂及血清制品的质量控制

(1)实验过程中,按照要求选用不同等级试剂。试剂须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更换,部分试剂要求现用现配。配好各种试剂后,填写标签均注明试剂名称、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者及配置日期,并作好相关记录。为确保试剂的准确可靠性,定期应做试剂性能测试,具体间隔时间视试剂的稳定性和使用频率而定。如氧化酶试剂须每次使用前测试,靛基质试剂相对稳定可每周进行1次测试。每次配制好的染色液应当进行检测,常用染色液(如革兰染液)每周检测1次,不常用染色液在每次使用前[1]。为确保试剂稳定性,选用适当的贮存方法对试剂贮存。如:氧化酶试剂一般置于棕色瓶于4℃冰箱保存。

(2)酶、抗血清等生物制品具有生物活性,应该注意其有效期,过期则舍弃不用。按说明要求进行诊断血清的使用和保存,一般要求置于4℃冰箱贮存。在操作过程中要尽快取用,暴露室温过久则易造成其失效。操作前,尤其要注意这些生物制品的有效期和效价。一般第一次使用时,须用相应的标准菌株检查抗血清的有效性,常规工作中每月对其进行检测1次。如出现任何颜色的改变或混浊,即不能使用。

4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的环境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应当在室内光线,空气流通,设施布局等方面应符合要求,不能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造成干扰,同时还要起到对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和仪器一定的保护作用。微生物检验应在洁净区(包括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实验室)进行,洁净区应有明显标示。无菌室洁净程度要达到标准要求,每次使用前需要紫外线灯消毒45min以上,根据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定期对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进行测定。微生物实验室的空气质量、温湿度要每天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7,4(2):584.

[2]陈天寿.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1431.

[3]朱建国.浅谈食品卫生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1).

第3篇

实验室管理的大忌就是脏和乱,尤其是仪器、物品的放置杂乱无序,会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影响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效率;电器和压力容器无序地乱放,会有安全隐患。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室的脏和乱,对学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树立整洁、有序、勤奋、严谨的科学作风,甚至影响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年来,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能够常年保持整洁、干净的良好状态,究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管理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具有严格得力的管理措施:第一,每个学期的开始和结束,都要全面、彻底地进行室内卫生大清扫,包括门窗玻璃、桌面、台面、地面、仪器、器皿和物品等;第二,每次实验课结束后,留下4~8名同学进行清扫和归弄整理工作,做到桌面上的染料不留任何痕迹,用过的所有玻璃器皿全部洗刷干净沥干在筐里,所有物品摆放整齐,格局统一。这样一来,其每一次实验课都以干净、整洁的崭新面貌迎接教师与学生们。

2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几项准则

2.1严格进行每个实验项目的预实验

预备实验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其目的是:检验实验技术方法及操作规程是否准确无误,所用溶液、试剂和药品是否合格;进一步确定实验所需时间,探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实验难易程度确定评分标准等[6]。另外,制片及染色技术实验,特别是微生物的生长与培养实验,常常出现许多意外现象或不理想的实验结果。诸如,某种溶液和试剂失效,或某种微生物生长不好等等。因此,每个实验项目都应当提前预做一次,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无误,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2.2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除严格进行预实验外,尚需认真检查显微镜和仪器设备、玻璃器皿及溶液、试剂等,以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2.2.1显微镜的检查要点实验课前认真检查:普通光学显微镜机械部分的镜臂、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标本夹、粗细调节器,以及光学系统的目镜、物镜和聚光镜的完好情况,尤其是要仔细检查调节器的灵敏度和油镜的清晰度。2.2.2实验用仪器设备完整性的检查实验课前应当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最忌讳出现缺东少西,以及仪器设备和物品质量不合要求的现象[7]。每堂实验课所需的所有物品,都应当备足有余,所用仪器设备都要保持运转良好。实验用仪器及物品完整性检查工作是相当繁琐的,工作量也很大。举例说明,微生物学实验课的前3个实验项目,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革兰氏染色法、细菌运动性及其荚膜观察、酵母菌的死活鉴别,以及放线菌、霉菌制片与细菌计数,所用的滴瓶总计200多个,需要逐个地进行严格检查:胶头是否漏气,瓶中的试剂是否失效、够用,滴芯是否能顺利地取出(发现沉淀和结晶应及时清洗),标签变色严重的还要及时更换。其他仪器设备及实验桌凳的完好状态也都应当进行认真检查,如逐一检查每个实验凳脚是否松动,并及时拧紧等。2.2.3玻璃器皿一定要洗刷干净微生物实验教学所用的玻璃器皿数量很大,如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及载玻片等数以千计。用来盛装微生物培养基的大量试管、培养皿和三角烧瓶,有一丁点不干净就会生长霉菌;有的如载玻片上黏附了香柏油,洗刷难度很大。所以,玻璃器皿的洗刷工作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玻璃器皿的全部洗刷工作都是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完成的。洗刷后的检查工作采用对着阳光以流水冲洗的方式进行,确保每一个玻璃器皿干净明亮。其具体安排程序如下:玻璃器皿经学生洗刷后,再由同学进行检查,最后由教师抽样检查。这样,不仅保证了玻璃器皿的干净度,还培养了学生掌握高精度清洗器皿的基本技能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3重视并完善解决实验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对于在微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想办法解决。在出现的问题中,有些是属于实验内容及其技术方法问题,但常常碰到的是一些由于学生缺少应有的素质或经验所造成的,都应该及时分析并适当解决之。诸如,有的显微镜粗锣旋缝隙里有许多油渍,究其原因是由于同学们的手不够清洁所造成的;为此,便要求学生在使用显微镜之前,一定要洗手。再如,个别同学有时将实验用的标本片丢落在载物台上,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便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一定要清点一下标本片的数量。第三,当发现个别学生把台微尺扔到放有载玻片的锅里,为此便不再将其摆放到学生的座位上,而是现场把台微尺发放给每一组同学,并讲明其价格昂贵,应当细心使用,轻拿轻放,课后由课代表统一交给老师核查。第四,有的学生把双层瓶(重层瓶)的玻璃帽和装有结晶紫的滴蕊拧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每次上课前都要把其逐一擦拭,并检查每一个滴瓶的滴蕊是否松动。

4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需树立为教学服务的理念

第4篇

实验室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配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以满足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中心的微生物实验室先后经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初评审和监督评审,积累了一些经验。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仪器/设备要求满足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关仪器/设备的作业指导书;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做好运行状况记录;维修后设备/仪器的再校准或检查,应具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我们对常用的仪器设备制定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和检定校准计划,特别重视对新购仪器和那些容易漂移仪器的检定。制定仪器/设备清单,指定专人保管,每台仪器设备上均须贴有明显标识,其中资产标识包括编号、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状态标识:仪器设备分别以送检、送校、自检、自校表示其所检定的状态。校验合格则贴有绿色合格证(计量编号、校验日期和下次校验日期),凡校验不合格、过期、需报修的设备仪器应贴有红色停用证。为了保证正确使用各类仪器,做好使用和维修、保养记录。维修后的设备/仪器重新检定并校准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做好完整的检查记录,方可使用。

为了做好常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我们把实验室内使用频率高且需要监控的仪器设备初步分为三类:(一)培养箱(普通培养箱或CO2培养箱等)、干燥箱、高压灭菌锅、净化工作台、pH计、 冰箱,(低温冰箱或冷柜)温度计、紫外灯、显微镜、离心机、天平);(二)小计量容器;(三)微生物测定仪器、微生物鉴定仪器、空气采样器、酶标仪等。

1 温度计 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分别做好标识。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温度计。定期检查温度计的运行情况,一般半年一次。对温度计日常检查、校准检查和运行检查,都应做好相应的技术记录。

2 培养箱 根据培养物性质及温度要求,培养箱应分别设置(以用途和温度分)。培养箱的温差要求,一般显示值与实测值相差不大于±1℃,箱体内各点温差(内部的温度均衡性)以及温度波动同样不大于±1℃。温度监控方法:可将工作温度计置甘油中,放入待测箱体内,观察工作温度计的温度,最好每天监控1-2次,并做好记录。

3 高压灭菌锅 实验室常用生物指示菌法、化学变色纸片及高压灭菌锅温度计等方法对其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高压灭菌锅要由专人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并做好每一次的使用记录。日常工作记录应包含以下信息:高压灭菌的材料、开始时间、压力/温度、取出时间、高压灭菌胶带的颜色变化。在使用高压灭菌锅时,锅内放置物品不宜过多,而且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同时应注意内容物不同耐受温度。高压后物品总的暴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5min。高压灭菌锅校准周期一般在半年。

4 干燥灭菌箱 日常工作记录中应包括以下信息:开始的时间、到达灭菌温度时的时间、取出的时间(或关闭时间)。干燥灭菌箱的温度校准;用参考温度计进行温度测试,温度要求与精确度:160±5 ℃或180 ±5 ℃。前者为灭菌2h,后者为30min。干燥灭菌箱校准时间一般为一年。

5 天平 要求放置在无振动、无气流影响的水平台面上,每次使用做好检查记录。天平作为计量仪器是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范围的,一般1次/年进行检定。运行检查频率按运行计划或按产品(天平生产厂家)给出的标准重量单位进行对照。

6 pH计 使用前应用标准液进行校准。缓冲液使用有效期:PH4.00 有效期约1年; PH7.00 有效期约6个月;pH9.00 有效期约6个月。pH计要定期维护,电极外表要定期清洗,同时对电极敏感性进行检测及极性恢复。

7 超净工作台 要求洁净度为100级,空气沉降30min,细菌数<1个/皿。垂直流净化工作台,细菌数<0.49个/皿.。净化工作台运行检查频次应每月一次,主要是细菌沉降检测。净化工作台高效过滤膜一般为一年更换一次,并同时进行粒子与细菌沉降检测。

8 紫外灯 检测方法包括仪器测试法和生物测试法。前者是通过专用仪器检测紫外灯管发射的紫外光强度。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在距离照射1米处,要求强度为90。生物测试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细菌培养物,经一定比例稀释,菌量控制在200-250个/0.5ml,涂布平板在紫外灯光下照射2min,同时设置普通光源的对照组,后置37℃培养48h,计算其杀灭率。要求杀灭率达99%。

9 酶标读数仪、洗板机 每天:核对滤光片波长,检查洗板机管道是否通畅,是否有漏液现象;每周:清洁仪器表面,保护光学零件不沾灰尘;每月:检查洗涤时各孔是否与相应的冲洗头对位良好,负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每年:检查、清洗滤光片,如果出现破裂或霉点则要更换。根据仪器内具有的校准程序或使用校准板,对滤光片的精密度进行校准并保留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进行处理,可根据使用情况更换必要的部件。酶标仪工作中常用阳性对照检测其功能的正常性。

10 移液器 定期(每年至少1次)校准,发现异常情况应随时进行校准。 标定方法包括有色溶液光谱分析法、称量校准法、同位素计数法以及使用配套校准盒等。 校准多道移液器时,必须保证每一个加样头都能够连续、准确地加样。移液器的精密度应在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内。

11 冰箱和孵育箱 每天检查和记录冰箱温度,每个工作日检查记录孵育箱温度,并做好记录,使用经过计量部门校准合格的温度计测量冰箱和孵育箱的实际温度;根据不同规格冰箱和冻存样品性质对温度要求不同,调节相应的温度。放置要求4℃保存的试剂盒的冰箱温度应在2~8℃;用于培养的孵育箱温度误差应小于1℃;用于冷冻核酸和抗原检测的血浆、淋巴细胞和病毒上清适宜在-70℃冰箱,要求冰箱温度低于-65℃。

以上十一种仪器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日常工作中做好仪器的运行情况和使用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这样就更能保证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最终保证我们的检测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参考文献

[1]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2]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3] 王陇德主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第5篇

*通讯作者:关洪全(1954―),男,辽宁本溪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教育与中医药对免疫调控的研究。

摘要: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防止实验室污染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污染、不认真遵守实验室规则引起的污染以及意外事故引起的污染等;并提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对微生物污染实验室危害的认识、完善或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健全并严格遵守防止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等。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教学;实验室污染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尽管选用没有致病性或致病性很弱的微生物进行实验,但若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从而影响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造成其他危害。

1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主要原因

(1)自然污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尤其是真菌孢子较多,可随气流进入实验室引起污染。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曾经实验证明,将直径为9cm含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开盖暴露于空气中20分钟,其上即可落有数十乃至数百个微生物生长繁殖。

(2)不认真遵守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引起污染。微生物实验室有严格的实验室规则。依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等将其分为4类;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4级,并严格要求不同致病性的微生物须在不同级别的实验室进行实验[1]。在培养研究生等过程中,若实验人员不认真遵守上述规定进行实验,则可导致实验室污染,甚至引起不良后果。

(3)意外事故引起污染。在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时,由于意外事故也可造成实验室污染。如实验人员不注意打破容有活微生物的培养皿、试管等器材;给实验动物接种微生物后,感染微生物的动物常由于某些意外原因跑到笼外;防护病原微生物的措施出现意外等因素均可引起实验室污染。

2防止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主要对策

(1)提高对微生物污染实验室危害的认识。如果微生物污染实验室,轻者可影响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正常进行,重者可污染环境,甚至引起实验人员发生感染性疾病或超敏反应性疾病等现象。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微生物污染实验室危害的认识,教师须对做微生物实验的学生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这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首要前提。

(2)完善或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本科生医学微生物教学和培养研究生时,须按照所使用微生物的致病性及生物安全的要求等完善或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已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应进一步完善其使用与管理制度等,尚未建立或实验室不符合要求的应按照需要尽快建立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同时,须经常对实验室的房间、设备等进行维护,使其处于能安全使用的状态,否则不能进行相应的微生物实验。

(3)健全并严格遵守防止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医学微生物实验室须按有关部门的要求严格遵守防止微生物污染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从事有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教师、研究生等实验人员除须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人员应掌握微生物实验技能、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等;②须严格遵守有关部门的要求,在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时,只做允许做的微生物实验;③做微生物实验时,一定要在相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用毕立即消毒,等等[2]。

(4)防止感染动物引起的污染。做动物感染微生物实验时,不可在正常动物室内进行,须在相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带微生物的动物跑到室外。实验结束后,应把带微生物的动物灭菌后再拿到室外,切切不可把带微生物动物的尸体不经灭菌就随便抛弃,同时还应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

(5)认真查找并彻底清除污染源。实验室一旦发生微生物污染,要认真查找并彻底清除污染源。如不清除污染源,则污染很难控制。清除污染源后,还应采取可靠的方法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食品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营养丰富、美味可口,而且要求安全、健康。微生物指标作为评价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验室应怎么控制好微生物检验就尤为重要了。目前,控制食品质量的微生物检验项目主要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等。

一、 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概述

质量控制是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存在而建立的操作程序体系。是保证食源性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等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变化导致检验结果错误。

质量控制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内部采取的以对比分析、跟踪以及对实验室工作的连续性控制计划;室间质量评价是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所进行的评价。

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是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包括以下方面:

1.人员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所需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操作能力。除此之外,检测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经验和高度的主观判断力。微生物检验人员应经常参加内部比对活动和能力验证工作,定期对上岗人员进行考核,对新的检测技术进行培训等。

2.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属于特殊实验环境,也是实验结果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室应具备进行微生物检验所需的适宜、充分的实施条件,包括检验设施和辅助设施。同时应制定合理的环境监测程序,并对其记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室所涉及微生物检验的种类和GB 19489-2008《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确定实验室属于何种防护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其基本配置是否满足该等级微生物检验的要求和生物安全要求。

3.检测设备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开展相关检测项目的设备/仪器,并制定和实施相关设备/仪器的维护、校准和性能验证的程序。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根据使用频率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进行维护和性能验证,并保存相关记录。

4.培养基及试剂等的质量控制

培养基是微生物检测中的基础物质,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GB/T 27405-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理解与实施》中明确指出了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培养基进行评估。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对每次购进的培养基必须采用标准质控菌株或生化反应等措施来进行必要的技术验证,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

5.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可采取以下方法: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对留存的样品进行再检测。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要设立阳性、阴性对照,这项工作实际上是对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也是对人员能力、仪器设备、培养基、以及环境的设施的间接控制。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排除。

6.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

实验室应通过标准培养物来验收培养基、验证方法和评估实验操作。因此,必须采用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及血清学特性典型和稳定的标准菌株。标准菌株应来源于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收藏机构。目前,标准菌株的保存常采用冷冻干燥法、冰冻保存法和培养基保存法。

7.实验室安全防护

实验室应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为确保微生物检验人员不受危害,应规定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和检验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微生物实验室应有警示标识,以警示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必须进行相关防护后才能进入。加强检验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相关人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通过一定的灭菌处理后才能废弃。

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是对质量控制的评价,通过互相校准和/或检验对实验室的操作和结果进行的评价。

实验室应参加外部的质量控制活动,对其开展的每一项检测均应参加相应的室间质量控制。室间质量控制的一般性检查项目包括:

1、仪器设备的操作书,使用、保养、维修记录。

2、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记录、培养基的保存方法、灭菌质量、有效期。

3、室内全面质量控制的建立,工作人员熟练程度的考核和盲样试验的进行情况,检验操作手册及操作规范性。

工作人员熟练程度的考核用模拟食品标本做质量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评价实验室在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试验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由质控管理机构发放模拟标本或菌种,实验室按照日常的操作方法进行相应的分离鉴定试验。实验室完成鉴定后在规定时间内将结果反馈至参考实验室,进行评价。

质控管理机构对每次质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将每一实验室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发回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不仅可评定检验结果的偏差,还可以检查整个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由许多因素构成,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设备、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各种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准菌株的质量控制、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等活动。只有认真开展上述每项工作,最终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可靠、准确。

参考文献:

[1]GB 19489-2008《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第7篇

一、切实提高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特别是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事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和有关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不严、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范知识缺乏,甚至存在违法保存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未经批准擅自开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现象。同时,有些地方兽医主管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监督不严,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不够。当前,我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级兽医主管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高度重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监管责任,严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赋予兽医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是依法把好实验活动审批关。要严格执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制度,未取得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或者虽取得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未经批准的兽医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对从事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动物病原微生物有关实验活动的,或者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病原分离和鉴定、活病毒培养、感染材料核酸提取、动物接种试验有关实验活动的,必须经省局初审后,报农业部审批。

二是切实加强菌(毒)种安全监管。要严格执行指定保藏制度。除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农业部批准的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其他任何实验室、单位和个人,不得保存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违法保存菌(毒)种和样本的,兽医主管部门要监督其就地销毁,或者立即送农业部指定的保藏机构保存。要加强菌(毒)种使用管理,实行菌(毒)种统一供应制度。保藏机构凭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实验活动结束后,实验室要及时将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并建立销毁或移交记录。

三是加强对动物病料采集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切实加强动物病料管理,防止采集和使用病料不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除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农业部或者省局批准,不得擅自采集、运输、保存病料;不得转让、赠送已初步认定为重大动物疫病或者已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病料;不得将病料样本寄往国外或者携带出境。

四是做好全国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工作。“全国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各级各类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设备、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管理状况以及保存利用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等情况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的系统,通过该系统逐步建立全国兽医实验室信息数据库,是兽医实验室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按照《全国兽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填报说明》的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动物疫病检测、研究、教学、菌(毒)种保藏以及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等单位的兽医实验室基本情况的网上填报。

五是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宣传和培训。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对兽医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进行培训;兽医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六是做好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兽医实验室备案工作。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兽医实验室的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省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备案,省辖市兽医主管部门应于每年12月份将备案情况汇总后报省局。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第8篇

1 合理安排实验室的整体布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在教学楼A 区五楼实验室,分别由6 间实验室构成,实验室编号为: 529、530、531、532、533、534。这几间实验室彼此相邻,以满足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和紧凑性。

2 实验室的具体安排和设计

2. 1 529 实训室( 仪器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仪器分析学、仪器维修。

( 2) 实验室配备。实验室的四面墙均设有电源,分别摆放供实训课程常用的临床仪器: 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沉分析仪、血象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实验室中间摆放由附属医院提供的示教仪器,包括: 不同品牌的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血沉分析仪、血象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其中包括希森美康的各型号仪器,如: SYSMEX R - 500、SYSMEX SF - 3000 、SYSMEX UF - 50、SYSMEX KX - 21、SYSMEX F -B20 、SYSMEX AD - 270,这些仪器按照型号排列摆放,相当于此品牌仪器在临床上的一个发展史的展示。实验室配备冰箱1 台,供临床学检验和血液学检验专用,用于存放一些血液标本、血液实验试剂盒和仪器校准试剂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验、尿液分析仪结构、调试、使用、维护等。

( 4) 特点。此实验室是由原来的教师办公室改造而成的,所以已具备空调,可以为实验仪器提供适宜的运行温度,但是电源插座设置不是很充足,水池只有一个符合办公需求的小水池,有待改进。

2. 2 530 实训室( 采血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

( 2) 实验室配备。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荧光显微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3) 主要实训项目。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验等

( 4) 特点。房间较小,相当于正规实验室面积的一半,且模拟临床实景操作,配备采血窗口,以采血窗口为界将实验室划分成两部分。学生可以在采血窗口模拟临床的采血过程,然后运用采血窗口后面区域的常规临检仪器,直接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采血室与其他实验室配合使用,在校医院的监督下,可完成每年新生的体检工作。

2. 3 531 实训室( 显微镜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学。

( 2) 实验室配备。水浴箱、离心机、显微镜、恒温培养箱,实验室配备冰箱1 台,供微生物学检验专用,主要存放微生物菌种、血平板和微生物生化管和药敏纸片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球菌检验、培养基制备( ss胨水KIAMIU) 、肠杆菌科检验、非发酵菌检验、真菌检验、线虫、吸虫、绦虫、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镜下观察、复染色法、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生长性状观察及接种技术、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菌种保藏、微生物生化试验( 糖、蛋白质、酶) 、常见致病菌鉴定( 编码技术) 、细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菌体、菌落、芽管、假菌丝)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 、平板菌落计数法( 土壤中细菌总数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

( 4) 特点。标准的显微镜室,配备45 台显微镜,能够保证实验学生每人一台显微镜,为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提供可靠保障。且实验室两端有水池,适合微生物和临检、血液等较复杂的染色操作。

2. 4 532 实训室

( 1) 承担课程。免疫学检验、仪器分析学、细胞生物学。

( 2) 实验室配备。722 分光光度计、水浴箱、离心机、水浴箱、移动式紫外线杀菌车等。所有玻璃仪器按照名称、规格、数量分别储存在12 个靠墙的柜子里面,抽屉、柜子分别加锁分类储存各检验专业课程的常用实验器材。配备冰箱1 台: 免疫学检验专用,用于储存免疫学试剂盒、标本、标准品、仪器校准试剂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免疫凝集实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甲胎蛋白的定量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胶体金法对血HBsAg和尿HCG 的检测、抗体提取纯化实验、甲型肝炎病毒IgM 抗体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检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离心机结构、调试、使用、维护等。

( 4) 特点。标准的实验室,具有大量的储物功能,相当于医学检验专业的一个小型库房。且实验室一端有水池,具备标准实验台,实验仪器齐全,可以完成很多复杂实验的前处理阶段。

2. 5 533 实训室

( 1) 承担课程。临床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仪器分析学。

( 2) 实验室配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箱、离心机、移动式紫外线杀菌车等。配备冰箱1台,微生物学检验专用,主要存放微生物菌种、血平板和微生物生化管和药敏纸片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血细胞计数板使用、RBC计数、WBC 计数plt 计数、血涂片制备、WBC 分类计数、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尿液常规检验、尿沉渣检查、RH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BM 正常形态阅片、贫血阅片、白血病阅片、球菌检验、培养基制备( ss? 胨水? KIA? MIU) 、肠杆菌科检验、非发酵菌检验、真菌检验、线虫、吸虫、绦虫、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镜下观察、不染色法、单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培养基制备、微生物生长性状观察及接种技术、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菌种保藏、微生物生化试验( 糖、蛋白质、酶) 、常见致病菌鉴定( 编码技术) 、细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菌体、菌落、芽管、假菌丝)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 、平板菌落计数法( 土壤中细菌总数检测)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4)特点。标准的显微镜室,配备45 台显微镜,能够保证实验学生每人一台显微镜,为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提供可靠保障。且实验室一端有水池,适合微生物和临检、血液等较复杂的染色操作。

2. 6 534 实训室( PCR 实验室)

( 1) 承担课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 2) 实验室配备。PCR 仪、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漩涡混匀振荡器、低温冷藏冰箱、药敏细菌鉴定仪、超净台、摇床、DNA 测序仪、酶标仪和洗板机等。

( 3) 主要实训项目。乙肝病毒定量、丙肝病毒定量、耐多药基因表达、HIV 抗体。

( 4) 特点。PCR 实验室依据所使用的方法分为试剂制备、标本制备、扩增产量分析四个区域。各区域应完全独立分隔,无任何的空气直通。空气流向应由室外向室内,可通过在室内设置的通风、排风设备达到空气流由室外向室内流动的要求。

第9篇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

G642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的显著特点是操作性强、实验性强,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验教学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微生物检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使学生动手能力显著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中可得到切实提高[1]。目前,临床医学中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和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提高微生物检验教育质量,使学生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能够满足当今医疗环境的需求。作为微生物检验的重要课程,实验教学也需不断进行改进,在教学资源方面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化和立体化的专业素材和资源,使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

1.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作为微生物检验重要课程之一的实验教学,其具有的显著特点是病原微生物种类多、知识点连续性差、内容庞杂、记忆内容多。这就给学生的日常学习带来困难,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这是这门课程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现状。实验教学的改进也需从其根本特点入手,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从整体看,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因素,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态度等对教学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只有专业知识过硬,同时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才有望得到提高[2]。其次是学生因素,学生对微生物检验学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等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学生良好的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掌握知识的一个基本前提。此外,作为客观条件之一的实验室本身也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实验室设备的完备程度、使用状况以及经费投入等都会在客观上影响教学效果。

2.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需从多方面着手,从教材到实验设备,从师资到管理模式都需着手改革,这样方可使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果。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的实质性内容,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此,为使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果需对实验教学内容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紧跟学科前沿发展,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科专业的最前沿。比如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分泌物链球菌属鉴定、血液标本中葡萄球菌的鉴定、脓液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鉴定等[3]。这些检验项目均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同时其也处于不断变动发展中。实验教学内容以临床医学为依托,将最新的医学内容和医学案例等带入课堂,充实教学内容,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更直观认识,教学效果也可得到提高。

2.2制备多样化的视频实验教学资料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发展迅速,与多学科、多技术交叉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要求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将与之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内容[4]。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手段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视频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视频可对所学知识获得最直观的认识。比如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涉及到多种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化特征、菌落特征等,这些教学内容仅依靠口头阐释或文字叙述难以是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通过多样化的视频实验教学资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开设第二课堂

传统的实验教学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教学地点往往囿于实验室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可在实验室之外开设第二课堂。学校方面可组织学生到市中心血站、医院检验科、市疾控中心等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微生物检查第一线。通过这些地点的设备和技g优势可开拓学生眼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度也可得到深化。比如学生到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参观学习,学生可了解到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自动药敏检验系统、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的知识面可得到有效拓宽,与实验室教学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2.4强化微生物图片库、教学网络课件建设

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教师将所教授的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传达出来,课件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可将教学所涉及到的图片库、教学网络课件等进行整理,利用学校信息中心网络平台将这些制成网络课件放于网上功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将不懂的内容反复观看,学生之间也可进行交流,学习效果可得到显著提高。

总结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教学有密切联系,积极开放教学资源使微生物实验检验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吴爱武, 蒋月婷. 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J]. 西北医学教育, 2014,(2):311-313.

[2]林宇岚, 欧启水, 杨滨,等. 立体化引导式临床微生物实习带教的建立与实施[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8):809-812.

第10篇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 实验室 ; 生物安全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09-02

生物安全(biosafety)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二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三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涉及到预防医学、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农药、林业等多个学科和领域,而管理工作分属各个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对生物安全的认识很多还局限在狭义的概念里。虽然国际上对此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在实际管理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安全的广义内涵[1]。生物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随着自然界的演进,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活动的科学性还要保护被检测对象免受污染。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就是指以实验室为科研和工作场所时,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2]。

近年来,随着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SARS事件、甲流疫情等疾病的出现和蔓延,以及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引起的恐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加坡、我国台湾以及北京的实验室相继发生的病毒泄漏造成工作人员感染的事件,使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现实损害,这些隐患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已经涉及到环境安全(如危害物的泄漏、排放等)和社会安全(如危险品的逸出、丢失等),给各级各类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问题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3-5]。特别是2011年3月至5月,东北农业大学27名学生和1名教师,相继确诊感染了布鲁菌病,轰动全国。医学院校实验室和研究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场所,操作者在进行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的涂片、染色、镜检、培养、鉴定等操作,临床检验中的生化、血清分型等不同实验操作时,都要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危险因子。而在实验过程中一些操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非常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或意识不强,对生物安全相关法规、业务知识了解不透彻,对来自实验室的各种阳性标本往往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对生物安全的重视不够[6]。因此,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2007年的被国际上公认的生物安全通用标准的《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5版),根据生物安全水平的等级及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将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级,即BSL(Biosafety level)l、2、3、4级,我国称为P1、P2、P3、P4级实验室。①P1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接触不会引起疾病的实验室,应配备消毒设施等,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具有1级防护水平。②P2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接触会引起发病但不严重的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等,并有明显的标识,具有2级防护水平。③P3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会引起严重甚至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实验室,具有3级防护水平。④P4级:其中的实验室结构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引起严重疾病且造成个体间传播,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事物及其毒素的实验室,具有4级防护水平[7]。P4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水平等级最高的实验室。目前,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多属于P1、P2级。

2.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实验室规章制度 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颁发《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等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制订并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开展生物安全自查自纠,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详尽记载生物安全有关的安全知识。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稳定性等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制订有效的实验室清洁消毒、实验室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使用等细则。建立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制度[8]。

3.加强师生的生物安全教育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培训;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9],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法规文件,加强技能培养。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重视生物安全,严格按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工作,学生实验亦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差错。

4.优化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的整体布局应符合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结果、专业特点、样品污染程度不同,科学规划布局,建立合理工作流程。在科室内部应划分污染区和清洁区,清洁区、污染区之间应有物理隔断,同时在各个不同区域有清晰明显的标识,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清洁、污染区无交叉。如:清洁区包括办公室、学习室和库房等,半污染区主要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送检标本人员的公共走廊,污染区包括所有开展样本检测活动的实验室、洗消室。

5.配备安全设施设备 不同生物安全级别的实验室对设施设备的要求各不相同。医学实验室多为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室在安全设施上起码应满足:(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可锁闭;(2)在靠近实验室出口处有洗手池;(3)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实验台表面应易于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4)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要安装纱窗;(5)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实验室最主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就是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锅,实验室可根据所开展的临床检测项目和处理的检测样品种类进行选择和配备生物安全柜。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一定要配备生物安全柜。安装生物安全柜的位置一定要选择远离人员走动及有潜在干扰气流的地方,以确保安全柜的生物安全屏障作用。废弃标本及实验后器械置于耐用、防漏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实验室进入洗消室,高压消毒后方可统一销毁。

6.建立健康档案,加强个人防护 为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或扩散,维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和社会稳定。应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一次健康体检,体检结果和病史归人工作人员健康档案。预防接种是提高机体对某些病原体的免疫力有效措施。充分重视防护装备的使用,做好实验人员手部、身体、面部、足部等防护,正确使用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洗眼器、防护服等防护用品[10]。

7.定期进行生物风险评估 医学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是在样品采集、运送、处理及检测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生物危害以及检测全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11]。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定期评估。查找实验室风险的来源,确定不同类型的标本、不同危害程度的微生物应处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级别,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有效对抗风险威胁,最大程度避免风险的发生,努力实现实验室零感染。

参考文献

[1]曲萍,刘利兵,陈健康,等.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5-86

[2]周惠琼,汤一苇.科学认识医学实验室安全[J].中华传染病志,2007,25:129-131.

[3]张朝武,姚玉红,王国庆.从SARSCoV实验室感染看生物安全的重要性[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656-660.

[4]白淑萍,阎爱莉.浅谈基层微生物实验窒生物安全防护[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88-89.

[5]苏虹.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5):476-477.

[6]冯修猛,闫海润,李凯军.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防护[J].实验室科学,2010,13(3):174-176.

[7]王宗军,刘辉,台凡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与建议[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94-96.

[8]刘华荣,侯春梅,刘海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对策[J].中国城乡食业卫生,2008.12(6):73-73.

[9]朱昌平,侯志红,李文红,等.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状况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4.

[10]杨萍,陈前进,曹春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5):130-130.

第11篇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137-02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临床兽医学方向和动物防疫检疫方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它也为专业课动物传染病、兽医生物制品学、动物防疫检疫学、兽医寄生虫病等学科打下基础,从事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必须具备兽医微生物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微生物学所占比例最大,为35%。目前很多学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掌握微生物学的常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却无从下手。比如:如何从发病动物体内分离到病原菌并进行鉴定?如何对畜牧业相关产品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对简单的动物生物制品如何制备?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的技能充分地应用的生产实际中去,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 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

在实验前充分做好准备,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应该对实验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及维护。实验室中应该贴出每种仪器的使用说明和简单的操作规程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正式使用仪器之前先熟悉每种仪器的每个按钮的功能,熟练掌握每种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正确操作。另外,实验员在每节实验课前都应该认真准备该节课的实验用品及药品,不要等学生进行实验时经常找不到实验所需物品及药品。此外,在学生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及实验教师应该提前完成相关实验项目的预实验,从而检验实验药品是否可靠、实验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明确实验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给学生讲解时候能够有的放矢,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运行。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能够正确分析原因,找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优化实验条件

1)为了丰富和完整兽医微生物实验课的内容,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录像等,学生可直观地认识各种仪器实物,并利用录相和幻灯片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演示整个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顺利完成实验。如学生在制作完培养基的过程后需要及时灭菌,微生物实验室中一般都只有手提式和立式两种高压蒸汽灭菌器。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单位应用的是卧式高压蒸汽灭菌器,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录像给学生放映,让学生对这样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有直观的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学院应在原有实验设施基础上,增加实验教学仪器的投入,如建立独立的显微镜实验室,增加显微镜的数量,提高显微镜的质量。增加PCR仪等分子生物学仪器、细菌自动化检测分析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蛋白层析及纯化装置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方面的需要。

3)制定完善的学生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以身作则,认真履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重点强调实验室清洁以及无菌操作技术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给学生制定上实验课的课堂纪律并和期末成绩相结合,提高实验质量,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动物医学培养方案,结合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及该门课程在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对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改革,主要是去掉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照临床上病原菌的检验过程,开展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本门实验课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每个验证性实验连续起来就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生产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兽医微生物实验内容较多,但是受学时所限,课堂只能完成少部分实验内容。尤其对于实验周期较长的实验项目,不能在课堂上开展。针对上述矛盾,学校可以进行实验室开放,让学生利用晚自习和假期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有了学生的参与,减轻了承担科研工作教师的负担并培养了科研助手,使学生可以早日承担科研工作,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和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考核,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转变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现行的兽医微生物学的课程考核仍普遍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很多学校尚未进行实验课程考核,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充分掌握。为此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尤其是增加实践考核非常重要。

兽医微生物学考试改革本着从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制定实践考核的具体方法:分值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10%,考核学生实验/实践的出勤、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书写、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其中,学生实验课出勤,占实验总成绩的10%;操作技能、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占实验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书写,占实验总成绩的40%;在实验课结束后进行实验测试,占实验总成绩的40%。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通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优化实验条件,实验课内容改革和实验课考核方式改革等具体措施,一定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健.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6):88-89.

[2]倪洪波,王春仁,王欣,等.提高《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与体会[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

第12篇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完善;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1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92-01

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保证消费者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本文从人员、设施环境、设备及检验物资的管理与配制六个等方面阐述了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关键因素,完善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使其更加高效、快捷地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出具公正、准确、可靠的数据。

1 人员

检验人员应经过一定时期的正规化、专业化的培训,具备必须的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单位应对新参加检验工作的同志,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同时要确保实验室人员得到及时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标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2 设施、环境

2.1 实验室的设施建设 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应以生物安全为核心,应符合《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同时实验室应具有进行微生物检验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包括检测设施及辅助设施,特殊的设备要在特殊的环境下放置和操作。按照不同检验类别要求设置实验室,实验室内要合理布局,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明确要有明显标识。

2.2 环境条件的检测 实验时实验室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30%-70%,每次使用进行检测记录。无菌室应在每次实验前后进行消毒处理,其消毒效果每月检测一次,结果可参照GB15981-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效果标准要求进行评价。具体消毒方法与检测如下:

2.2.1 紫外线消毒 在室温下,220V30W紫外灯下方垂直位置lm处的253.7nm紫外线辐射强度应≥70μW/cm2,低于此值时应更换,设置适当数量的紫外灯,确保平均每立方米应不少于1.5W。紫外线消毒时无菌室内应保证清洁干燥,应在无人条件下进行,作用时间不少于30min。

2.2.2 无菌室空气消毒效果检验方法(自然沉降法) 一般情况下无菌室面积≤30m2时,设一条对角线上选取3点,即中心l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无菌室面积>30m2时选取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点均距墙lm。在所选位点,将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距地面80厘米处开盖暴露l5min后送检。

2.2.3 无菌室工作台面消毒效果检验方法(涂抹法) 一般情况下采集工作台面100cm2,用5×5cm2灭菌规格板,放在台面上,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

3 设备及检验物资管理与配制

3.1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正确配备仪器设备,并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购置、验收、运转情况进行控制,按仪器设备的检定状态分类加贴红、黄、绿三色状态标识以防误用。对所有影响检验结果的仪器设备均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定期检定,做好期间核查。

3.1.1 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干热灭菌箱、冰箱等首次安装时要对温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行校准。记录培养箱、水浴锅和干热灭菌箱的温度稳定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3.1.2 高压蒸汽灭菌器 新购买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时间和温度指示的准确度应满足要求,同时进行消毒效果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且定期进行监测。

3.1.3 生物安全柜 在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中使用生物安全柜基本是Ⅱ级安全柜,初安装需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及性能测试,使用过程中厂家专业技术人员应定期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漏或更换,对风速或风量、温湿度、含尘浓度、噪声、照度等方面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人员、周围环境、检测样本的安全性,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做好消毒、使用、维护、维修等记录。

3.2 检验物资的管理与配制

3.2.1 培养基大多为半成品,按说明配制分装后进行灭菌,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压力和时间均有不同的要求,部分培养基无需高压蒸汽灭菌只能煮沸灭菌。灭菌后应置于冰箱内保存,使用前应置培养箱内做无菌试验。

3.2.2 诊断血清来源必须可靠,在有效期内使用和保存,使用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避免造成血清的二次污染。

3.2.3 标准菌株必须来自权威机构或具有资质证明的机构,专人管理存放地点和设施应采取措施,非管理人员无法随意获取。为防止多次传代后菌株发生变异,购买时尽量购买多孔小瓷珠保存的菌株,每次使用取一个进行复苏,剩下的继续放冰箱中保存以备下次使用。

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首先必须采集符合要求的微生物样品,根据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目的选择和确定相应的采样工具、运送容器、采样方法、采样部位、采样时机和采样量。样品的采集必须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防止因样品受到外源性污染或者保存不当样品变质和细菌生长,导致检测结果失去意义。

5 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整个操作过程均要求无菌操作,例如操作时尽量靠近火焰动作要迅速;样品管口火焰灭菌、接种环每次使用前后均需火焰灭菌等。进入无菌室从样品的制备到检验都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取样加样前样品、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等摆放整齐便于操作,操作前要在心中演练一遍,包括一支吸管用几次加几回样。原始记录要真实准确,能够复述整个实验过程,要按照GB4789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6 检测方法的选择

根据检测目的条件优先选用国家GB4789系列标准,并根据实验条件、人员、设备选择哪一法,优先选用第一法。目前新的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不断,应及时购买新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新方法要及时进行学习,使用前必须经确认批准后方能实施。

过去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职能一般是由政府和企业检验组成,社会中介力量不足,现在私营检验机构逐渐出现,对我们基层疾控机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活跃了检验市场,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政府部门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中介力量三种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公正性。为使微生物检测数据更加科学、可靠和准确,每一个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与检测活动相关的所有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要有严谨科学态度才能使微生物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得以保证,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病原微生物检验.卫生部病原微生物检验教材编写组,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