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04:0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地理重要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 衔接 知识引导
众所周知,初中升高中的地理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在其他科目中的学习情况。本文就初中到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
一、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转变
1.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材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主要偏重于对区域地理的认识,了解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环境的差异,进而为人们在自然开发土地方面提供经验教训;高中地理主要是偏重于系统讲述人与土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系统向学生讲授环境、人口、资源内容,进而学习如何协调人与土地关系的方法。从教材内容上看,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普遍系统,并且加入了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信息论相关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定量计算,又要进行定性研究,内容难度也相应加大,知识点增多。
2.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因此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一般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逐个讲解,并对基本能力和技巧进行反复训练和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变多、变深、变难,教学主要是偏重于对理论、规律、原理进行解释,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上进行疑难点解答。高中地理考试偏重于对能力的考察,出题比较灵活,这样就要求在进行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图形上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推理,提高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一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进行学习,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初中生能力有限,还不擅长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而高中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一般是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二、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措施
1.老师要十分了解地理的教材内容
在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一这个学期,老师应该要对高中地理的教材进行了解,并能够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了解,同时还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明白整个教学系统,对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分析,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衔接初中和高中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和学习,在脑海中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储存更多的知识量,注意对初中残缺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弥补,加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完善知识体系,进而用高中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假说或者是寻找多种可能性的结论和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汇聚到同一个方向,进而找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用图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该要根据这个共同点进行知识点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衔接和思维转换。
3.注意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能够使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衔接起来,老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迁移,多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这样不仅能够使地理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意端正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
在高一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老师的言谈举止上进行模仿,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正确的态度进行表扬和肯定,或者是其他奖励方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自身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激励、自我批评、自我监督,这样能够从学生内部进行态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错误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和相应的惩罚,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抑制或者是弱化错误行为的倾向,同时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方式对正确态度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总结
高一时期的学习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注重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上的丰富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文华,徐强强.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J].地理教学,2014,(06).
[2]沈穗芬.地理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4).
[3]谢振心.抓好高初中教学衔接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Z2).
[4]吴华香.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1601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文字、音频、视频及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浓缩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围绕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与训练。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文科学科,但也是一门需要想象力和抽象思维的学科。课本所能提供的资料较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这给微课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施展空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利用好微课,就需要积极整合微课资源,确保学生从微课教程中获得所需知识。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微课资源类型分析
1.地理知识点构建类微课资源。这一类型的微课主要是围绕地理知识点展开。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讲授知识点、引导学生问答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对教学进行深化展开。此类型的微课资源其特点是围绕知识点进行构建,并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把握。
2.地理实践演示类微课资源。此微课资源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实验等,围绕某个实验过程进行地理知识点的探讨。这样的模式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二、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路径
1.搭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共享平台。2013年,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其中重点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概念,为教师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在此背景下,各地对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此期间,不少学校通过日常教学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微课资源,为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还需要进行良好的共享平台搭建,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号召各地高中加入到地理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中,从而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的完善与共享机制的形成。
2.注重教育部门层面对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的推动作用。地理微课资源的整合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个人,需要从更高层次进行相应的资源整合建设规划。教育部门和各高中学校要重视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工作,并进行相应的建设规划,协调好各方力量,分阶段、分类型地进行相应的微课资源收集与整合。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整合工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以学校为主导,促进学校内教师的协作整合。同时,各学校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合作,从而完善和丰富相应的地理微课资源。
3.结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结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资源建设工作。要充分了解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针对教材特点和学习对象,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这样做的好处是能紧扣教材,方便教师和学生对其中知识点的学习,也利于学生对地理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具体的微课教学中,笔者建议,以地理知识点构建类微课资源为教学重点,以地理实践演示类微课资源为辅助,进行地理微课教学。
4.注重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使用及完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也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通过教育部门的引导和规划,通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各高中学校的积极交流,有效促进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同时,通过相应宣传和推广,能积极扩大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影响力,这样就能促进平台资源在各地高中的使用,而这些资源一旦被大量地使用,又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促进微课资源整合工作的完善,促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多碎片化的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很多的社会协作也变得更加便利。在教学层面也不例外,微课的发展,不仅优化了教育教学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而对高中地理学科而言,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不仅能强化各个学校之间的教学协作,也能真正为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摘要: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问题更为复杂,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容易造成知识点的模糊和混淆,因此将地理比较法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比较法
地理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完整的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扩充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扩展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视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实用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和初中地理课程相比较而言,高中地理在教学内容上更为复杂,学习任务也更为繁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发展深化以及地理课程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在向高中学生进行地理课程的讲解和分析时,一方面担负着答疑解惑,灌输知识的重要教学责任,另一方面还要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和水平。针对这种更为严格和高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一方面应该从自身做起,革新自身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设置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地理教学目标,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用意识,纳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范畴之内;另一方面还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的分析和灌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质量和效率。
而地理比较法作为地理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简洁明了、科学性强的教学优势,对于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不断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反思和革新,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阶段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更好发挥地理比较教学法的教学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以高中地理教材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读和整合,找出地理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比较、具有比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筛选,并且根据比较点的不同,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和纽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地理比较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整合性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以一种更加广阔的眼光和心态、以一种类比的方法来面对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分析,而不是以传统的、狭隘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维,对单一的学科知识进行枯燥的分析和挖掘。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和影响,在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习惯于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看作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在教学方法上也往往采取教师逐个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单纯记忆和消化,这种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不仅割裂了地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同时还会使学生由于积累了太多的独立知识点,而造成记忆模糊甚至是知识点理解混淆的学习状况,降低了课程教学和学习效率。因此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比较法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在向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研读和整合。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可以发现,在地理教材中的每一节、每一章基本上都可以用地理比较法进行课程教学,因此教师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真正认识到地理比较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勇于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桎梏,对地理比较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并且将不同的地理学科知识点,以地理比较法进行沟通和串联,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地理比较学习要求,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和研究,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提升高中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课程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课程教学时,已经习惯于占据课程教学的中心和权威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教学心态,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
而对于地理比较学习法而言,它虽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各个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并且引导和驱动学生去进行比较和思考,但是它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自主对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比较和挖掘,从而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时,应该及时扭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比较方法和比较习惯,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比较方法和比较思路,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在提升学生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技能,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内容之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比较学习时,还应该注重将地理比较法和其他的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够相互补充、互通有无。例如可以将地理比较法和地理归纳法以及地理演绎法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两种教学方法的引导和配合之下,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路,使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点形式和内容的不同,灵活的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修养。
地理比较法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地理知识点的分析和整合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深自身对地理教材的认知和掌握,鼓励学生运用地理比较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有效的改善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地理比较法包括同类比较法、自我比较法、图标比较法、概念比较法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具体情况,巧妙引入比较法,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多维度的比较,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异同点,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从整体到局部比较
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然后深入了解细节部分,通过整体和局部的比较,深化学生理解,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区域地理比较分析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异同点时,可先从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人口数量等进行比较,再细致比较它们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通过整体和局部比较,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上对这些内容有细致的了解,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从已知到未知比较
高中地理教学时,对已知和未知内容的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该教学方式能复习已学知识,同时还能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快速吸纳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例如,俄罗斯地形地貌学习中,可以利用已学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地形地貌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还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因果关系比较
应用比较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应该善于抓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例如,学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可首先比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然后比较二者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文地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深化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工农业生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特征的认识,进而可以得知,区域地理环境不同,区域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用这种层层递进,逐层推理的教学方式,对二者的因果关系进行比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不同知识内容比较
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比较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区分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尤其是在图册和图标教学中,更应该对不同知识点和学习内容进行比较。例如,要想让学生记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所在位置,大致掌握其经纬度,对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有基本了解,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这样既能让比较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让地理比较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比较研究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让比较法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一)重视对知识点的概括与综合
使用比较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之外,还要概括并综合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锋面气旋学习中,除了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引入气流运动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所学的大气水平运动,利用近地面等压线图,绘制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南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然后对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气流和天气状况进行仔细分析,深化对气旋与反气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概括、综合、比较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牢固掌握所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二)确保比较内容的直观有效
地理知识比较时,要善于利用表格、图标和图像,让比较变得直观形象,方便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在五种基本地形的概念、特征、分布区域等学习中,可以综合应用地形图和表格,对丘陵、山地、盆地、高原、平原进行细致深入的对比。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各种地形特征的认识,还能更好地区分它们的不同点,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三)保证比较的适宜与恰当
关键词:新课标改革;高中地理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12-01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现行应试教育的弊端和高中地理知识自身的特点,许多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知识时采用旧的教育模式,在学习知识时一味的“满堂灌”,只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课本的知识全部讲完,对于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情况却忽略不管,这样不仅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主动性不强
高中地理科目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杂,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所以如果教师自身对地理知识掌握不牢,对教师地理知识时语言不能准确使用这样就会造成成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不足。假如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知识时能够使用短而且精准的言语,巧妙的传授高中地理知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的投入到学习地理的活动中。
2、学生整体知识的把握能力较弱
有些教师在传授高中地理知识时一味的追求速度忽略了对于整体知识框架的强调,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常常学习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例如:我在听取某位老师在一次授课,他讲解新知识点时,只是一味的讲新知识,对于以往讲过的知识没做任何联系。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从而在学习时也不能自觉分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大良师。只有教师自身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牢固,有较强的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学进度和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导致很多教师依然停留在传统、单一教学理念上,认为课堂上就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不用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也不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堂气氛索然无味,教学效率可想而知。这些虽然看起来似乎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对教学方面的认识不足,素质较低,从而形成“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现象。
二、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的对策
1、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杂,需要记忆和背诵的东西比较多,不仅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如何看各种图标和图形,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作为基础,那么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会感到非常的困难和无趣,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和激情更不会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对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并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变换教学手段,营造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人口的变化”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人口环境变化入手引起学生对这一章节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她们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自觉的对人口变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2、大力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教师在每次学习时应该有效的帮助学生回顾已经学到的旧的地理知识,并且有效的衔接和融合新旧知识,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地理认知和知识框架。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收获丰富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宝贵的学习经验,而且能培养学生把握整体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授新课之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之前所学的气温等高线的相关知识来对农业领域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对于两种知识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只有整体上把握高中地理知识才能巧妙的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新课标的改革除了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之外,对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要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自己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领导者,并且利用课下的时间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对于学校而言,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够展现出学校的校风和教学态度,因此学校要定时组织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并且对于新教师要进行培训,并不定期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开展多种别开生面的活动
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对于枯燥的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就会变弱,如果高中地理老师根据地理知识点能安排别开声面的授课方式,或者采取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在教授各个大洲的知识时,老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学生扮演生活在各大洲的人,使扮演的学生准确无误的复述各大洲的天气、组成、人口特点等。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水平和效率。高中自主学习的探究将有利的促使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知识,这也将为新课标的改革划上华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陈茉莉.高中地理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7)
[2] 杨 桦.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研究[J].科技资讯. 2006(0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效率;教学方法
一、提高地理教学的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很重要。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简单而枯燥的读图、看图,而是学好地理益处多多。比如,可以先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培养自己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当主持人在进行广播时可以适当的联想自己学的地理知识,看电视的时候不要沉醉于泡沫电视剧的体裁,可以将遥控器转播到“世界地理频道”,在欣赏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时,阅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还可以时刻联想到地理课本的一些知识点。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增加对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实则和我们息息相关在观察每一次的太阳东升西落时,可以联想到每个季节的昼夜更替及时间长短,晚上的云多少,关系到夜间温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可以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可以防霜冻。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二、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锻炼。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三、结合生活实际,贴近自然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
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四、倡导自我学习,反馈学习的学习方式
新时期,赋予我们更多的责任。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馈,明确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学习效果,及时找出自己的学习差距,使自我检查、评定、调控的能力随学习的升级而发展。当学生刚进入高一新学期学习,我就在第一堂绪言课提请学生注意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比较、归纳和梳理;按章节总结知识网胳和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系统;加强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善于图文转化,注意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基本技能的提高;灵活运用典型范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过渡,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的过渡,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通过上述指导,使学生明确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学习特点与要求等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随着学习的升级而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对于学生来讲,问题的成功解决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但并不等于已形成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只有经主体内化方可转化为学习策略,通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逐步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
参考文献: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高中地理教学虽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教师的创新意识淡薄。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认为自己讲得多,学生才会接受到更多的知识,课后学生只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记忆就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一味照本宣科,甚至延长教学时间,忽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忽视创新意识在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2)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
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也无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不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变化,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方式,使得学生对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甚至扼杀了有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应该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不断挖掘学生潜力的能力,更好地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地理素质。
二、提高职业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策略
(1)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创新教学的意识。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只会告诉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有什么,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对职业高中地理教学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可以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情景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个知识点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做才会更好?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新的知识。
(2)教师要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设计。
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学到了预期的知识,往往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应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讲解,充实课堂内容。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3)突出职业高中地理学科的特色。
高中地理课程属于一门系统性较高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要结合实例和区域背景进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区域性,有利于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文、洋流、植被、气候、地形等方面,综合性很强,因此,要注意该门课程的学科特色,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各方面的知识都综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得到的教学效果可能就不一样;而相同的老师,相同的课程,不同的班级上完课的感受也不一样。因此,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需要师生双方来共同营造。教师可设置一些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同时可以将一些关于地理的未解之谜提出来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另外,对于地理学科来说,知识点较为复杂和抽象,这就需要运用一些教学工具如教学地图,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教学地图可以直观表现地理状况和地形特征,近几年,不论是职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还是每年的高考,地理地图考查分析试题逐年增加,考查比例也在逐渐加大。因此,教师应加大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开发学生的潜能。
(5)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将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职业高中地理的活动课程很多,可以让学生用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经验,去指导、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因此,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课本上的知识能真正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此,在职业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各知识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真正学懂、学透的教学目的。
三、结束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提问 艺术 技巧 研究
提问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传授知识过程当中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提问内容与问题方式能极大的拓展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提问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因此,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内容和提问技巧的研究是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提问教学,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在提问内容的设计上要遵循普遍性的原则
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就是提问教学,提问作为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对于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如何合理的设计出每一个问题,都直接影响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中,合理的提问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比如在组织开展探究性活动“参与环境保护”这堂内容当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以自身经验来谈谈有关环境保护的看法,例如在生活中哪些行为是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及在旅游当中又发现了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等等。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这也就进一步达成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从而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以此来提升课堂提问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二、提问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所涉及的问题一定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线,并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单纯从教学内容当中拿出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不但提不起兴趣,而且长期还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而教师运用合理的提问,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就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再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和研究,从而最终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且也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高中地理课程当中内容较多且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例如在讲授气候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对中日两国的气候、文化进行对比,从而不但能够有效地区分出两国的气候与文化的差异,而且也对本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学生们比较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提问当中,教师只有先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够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这一基础上才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索,进而也就达到了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而且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问内容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相关联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教学应当以学习者自身的生活为基础,如果一个人对某类事物产生兴趣并且这种兴趣的程度都是与其个人的生活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的。所以,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当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人生活来设计提问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解决问题时能够充分的理解课堂内容。比如在讲解热力环流这堂内容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对市区温度要高于郊区温度的原因进行思考,并且再考虑其影响因素都有哪一些等等,这样的问题就能够让学生充分结合自己的住处以及生活体会来进行联想,从而深入的考虑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而就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最终使得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上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四、科学设计出课堂提问的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然后再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参考来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以后再结合课堂内容。因此,教师在提问过程当中,必须要合理的安排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过渡。比如在讲授大气环流这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简单讲解单圈环流在没有地偏向力的情况下就可以存在,但是如果将地转偏向力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的话,大气运动又会怎样运动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就顺利的将知识点从容易向比较难的程度进行过渡,从而也就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来让学生去自主的探索关于大气环流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探索能力,从而提升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当中,科学合理高效的提问教学应当与课堂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使得提问教学的作用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发挥到最大。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接着教师以正确的引导方式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使得学生将以往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接,以此来全面提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64-02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因其在教学应用中的独特优势,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具备信息量大、区域性特征明显、综合性强等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吃力,而如果在采用思维导图这一模式来进行地理教学,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最早提出思维导图这一概念的国家是英国,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提升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学者提出,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人的发散性思维的外在体现,是人类思维不断向前进步的反映。从思维导图中,我们能够看出,人的思维最专注的部分其实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央部分,并围绕这一中心,向四周发散来开,而在发散过程中,会有许多个分支图形产生,并且每一分支当中,都会有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关键词,所有的发散性图形间,都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由此而形成了一个网状关系结构。它清晰地突出了重点部分,并且,所展示出来的思维导图结构也与人的大脑思维的各项功能分布有着一定的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除了要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并且,还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几乎是没有办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筛选,找到核心知识,并将其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还是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交流的机会多了,彼此间的关系就更加和谐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提升了。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首先,确定预习内容,快速阅读所要预习的内容,找出相应的关键词,写在至中央,逐一找出次级词汇,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在预习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例如,在对“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理解并梳理这些内容,找出关键词和次级词,当然,教师在学生们的预习过程中,需要对其加以引导,适当地给他们提示。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主要是通过内力和外力来实现的,其中,在“内力作用”这一版块,教学重点在于“形式”;在“外力作用”这一版块,教学重点是“地表形态的塑造”。通过对内容的梳理,确定了关键词之后,便可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然后再不断地对其加以完善。
2、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听课时,就可以自己在课前制作的思维导图为依据,重点听讲,并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在预习时所想到的内容进行一个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对其加以改正,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相关的知识。
在听课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做随堂笔记。利用思维导图来做随堂笔记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大脑、耳朵、眼睛和手,这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做好课堂上的内容结构和知识要点的笔记,更有助于学生后续的复习与记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还存在盲目记笔记的状况,只是在一味地照抄教师的板书和课件,没有一个侧重点,知识点间的联系不强,也就更无从谈及知识点间的层次性了。所以,即便是学生做了满满的笔记,真正有用的信息其实并不多,在学生的后续复习中,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作用。而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做笔记,就有效得多。所记录的知识重点更加明显和突出,用关键词来表示知识重点,用线条来描绘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也使得知识内容的结构变得更加清晰。比如,在讲述“人口的迁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笔记记录,这能节省学生很多做笔记的时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也就变得更多,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了。并且,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关键词和其他次级词之间的联系来进行复习,这些知识内容结构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加之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又可以不断地发现新联系,从而也调动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另外,复习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和提升。但因为所要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学过了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不会表现得很主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就比较大,而无论是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还是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做课堂笔记,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多的锻炼机会,复习时可能会遇到的所有的琐碎的知识,都能够被关联起来,学生只需要从一个知识点出发,就能延伸至其他知识点中去,最终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面,当然也可以称之为知识网络,这样一来,学生也不用再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相关知识,自己对这个网络进行再次梳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巩固和提升的过程。
结束语:从上述实例中,不难看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和形象,课堂氛围也就会随之而变得更加活泼有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也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都是极为有利的,的确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地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让德,杨晓英.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2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球运动
从国家教育部门下发文件和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上来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核心素养不仅在于本学科的知识素养,还包括跨学科的知识素养,是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共同素养。在高中地理学科别是地球运动部分,由于空间性、逻辑性、思维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有心无力”的挫折感。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效率。
一、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
翻开高中地理教学目录,可以发现地球运动知识章节在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当中,这也就意味着地球运动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入门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环节。在地球运动中,包括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等空间运动,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比如说,在地球运动中教学地球公转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物理常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手电筒照射的光线照射地面具有能见度,但能见度有一个范围,只有在该范围内才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体,并且手电筒移动的话相应视线范围也会随之变化,但是范围大小不会出现变化。老师在讲解晨昏线的知识内容中,就可以以该小生活物理常识作为“导火线”,将手电筒照射地面的范围和太阳直射地面的半球作为对比,将照射的最外圈和晨昏线作对比。还可以横向移动手电筒,让学生明白晨昏线的运动原理。通过这样结合手电筒照射形象化地教学讲解,学生对于晨昏线有更深地认识,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以及其他知识也能结合生活物理常识进行发散性思考。
二、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
高中学校开设有计算机课,学生对于网络科学技术已然有深入了解。那么在讲解地球运动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播放幻灯片、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于地球运动有更直观地了解。
比如说,在讲解地球公转和自转关系的知识点时,由于该知识点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逻辑性要求较高,学生一时半会很难把握地球、太阳、月球之间的位置关系。老师可以事先从电脑上下载和制作地球、太阳、月球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在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照射范围的交替会发生白天和黑夜现象。同样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位置而使得人们看不到太阳,这种现象就是日食。这时候老师可以暂停播放,指出月球将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给“遮挡”住了,因而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太阳。同理,月食的产生就是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成一条直线时而产生的。在地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电脑计算机技术,能更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将知识点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
三、跨学科“联动”组合,丰富知识教学方法
当前教育提倡复合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同样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不仅是单一的地理知识教学,而需要联合其他学科知识加以丰富,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共通性”,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比如说,老师在讲解地球运动知识中,可以结合语文诗句,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当中,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这种地理现象是在南北回归线上、南北两极、赤道上,通过语文诗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此外,老师在讲解地球\动中有关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知识点时,可以结合物理角速度和线速度关系的知识。如果两者位置一定时,线速度越大的话那么角速度就越大,可以得出线速度和角速度成正比;而如果线速度一定的话,位置越近的话那么角速度就越大,位置越远的话角速度越小,角速度和位置成反比的关系。将上述物理知识运用到地球公转有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内容中,可以得出在近日点(一月初)时,地球离太阳最近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七月初)时,地球离太阳最远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也就是说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成反比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球运动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对于后期高中地理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地球运动又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吃力和困惑。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关系,以点带面、联合创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
地理课程的学习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打造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大力量。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优质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引导他们熟练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学会运用这些地理知识,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巩固。如此,教学改革目标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愿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地理课程教学的正确方向。高中地理教学实现高水准发展,才能更加顺利的彰显我国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力量。可见,重视高中地理教学,普及地理知识是实现高中教育长远目标的重大举措,学生再有办事能力,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也很难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真正发挥出自身的综合能力。重视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就是要为积累优质的社会人力资源做出应有的保障。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存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然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否则,必然会对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水平造成阻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1.领导教育观念不合时宜,影响课程教学的改革地位
很多高中学校的领导普遍认为,这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没必要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该门课程的研究上。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需要他们自己去付出努力,不需要学校及老师做出努力,严重忽略了学校的社会地位及老师的重要作用。殊不知,学习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需要老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等都存在很大的漏洞,进而忽视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2.教学模式仍然以课堂为主,缺乏开放式教学思维
很多高中老师在面对高中地理教学时,仍然以课堂教学模式为主,依然保持着教学的封闭性,无法在教学思维上寻求突破。这样,学生空学理论知识,缺少了开放式学习的机会,无法让自身得到实际体会,理论知识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最终课堂教学氛围比较低沉,缺乏活力。
3.教?W教材标准老旧,无法体现时代要求
很多高中关于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标准也无法适应时代特点,这些教材内容、标准等仍然是依据封闭式教学而形成。毕竟,法律存在滞后性,有些内容已经进行了修改修订,而教材却依然没有更换。无形之中为教学改革设置了阻碍,致使很多崭新的知识无法体现出来。
三、解决高中地理教学现存问题的策略
面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现存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剖析,并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为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实现高中整体教学效果的不断巩固。
1.着力改变领导思想认识,还原地理教学的应有地位
地理课程有其设置的必要意义和价值。其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对老师教学能力的改善,对高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很明显的作用。学校领导要时刻重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断转变思想认识,充分考虑地理课程的特点,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教育考试形势的要求,依次来还原并巩固地理课程应具备的地位,从而使学校领导、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重视地理教学的氛围,为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共同做出努力。
2.将课堂教学引入开放式,促成学生思维的灵活开放性
学校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择能力强且有责任感的教师带领学生,从而保证学生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打造优质的理论功底;同时,老师应及时认清教育形势改革的步伐及成果,将开放式教学理念灵活的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为教学主人的优越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老师可以定期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影音室,带到学生在相应的地理事件案例中,学习相应的地理课程内容,从而不断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良好的学习能力,转换成未来工作当中的专业能力,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
3.注重知识点的更新,认清现代教育形势
教材承载了很多教学内容、教学标准、教学理念等信息。因此,注重高中地理教学教材的及时更新,也是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环节。老师要对现代教育形势形成清醒的认识,将科学有效的教材及时引入,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具备坚实的基础,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更加丰硕显著。总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材应当与时代潮流紧密相连,体现时代特色,注重知识点的革新及教材的更换,毕竟,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能对整体的教学水平造成影响。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外实践 四大环节
地理作为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伴随着近年来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高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与现实和实践“脱节”,学生在课堂上仅仅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课本之外的世界,学生在课堂上为环境忧心忡忡,但是到了实际生活中,又没有树立起低碳环保的理念。这种传统的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下是作者关于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几点探索和实践。
一、扩大地理课堂,寻求地理学习的空间
传统意义上的地理课堂局限于教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近乎“纸上谈兵”,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阅历有限,无法将地理课堂与现实实践相结合。通过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拓展地理课堂,拓宽地理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完成从书本理论到课外实践的跨越。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气候相关内容时,作者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掌握相关的要领。比如结合所在地的地缘、地貌,再结合相关的资料开展研究,了解中国的地形和气候。再比如了解中国地形的总体特征,了解地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了解中国的地震带和火山是如何分布的?中国的气候有怎样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的成因是怎样的?中国有哪些气象灾害?这些气象灾害对生产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结合空白的中国政区图,填写上山脉并标注名称。如以下图表:
通过以上图和表可以看出中国地形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类似的课外实践活动,扩展了地理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二、创新地理课堂,打造合作学习的模式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也会采用多种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这些方法都有点“捉襟见肘”,学生无法全面“施展”。而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博采众长,打造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小组合作完成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从教材到生活实际的迁移与发展。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
例如,学习“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时,作者引导学生小组到图书馆、本地博物馆或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了解如何判断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类型有哪些?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学生合作小组通过实践整理出以下两份关于人口迁移的表格:
“二战”前后的世界人口迁移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人口迁移
整理出表格之后,学生合作小组结合上述两个关于人口迁移的表格进行探讨,有的学生便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人口迁移反映的是社会的倒退还是进步?学生就此展开辩论,有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表现了现代文明的进步。有的学生则提出对这个问题应该理性应对,在战乱时期,人口迁移是一种被动的迁移,是被迫的,是社会的倒退,而到了现代社会,人口迁移往往是经济发展、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走出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地理是一门灵活的学科,所谓“知识在课外”,书本之外,有着更多的地理知识等待学生去挖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培养自身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地理课堂,学生被动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缺乏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当学生走出地理课堂,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点,运用创新手段,积极拓展知识网络。
比如针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的方式来研究,也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来了解普通居民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看法,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将这些实践报告收集起来,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制成如下表格:
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发现,其实书本上的知识点正是现实生活的呈现,深层的地理知识都蕴藏在实际生活之中。
四、激活地理课堂,实施思想教育行动
教书育人需要教书与育人同时进行,而一直以来,很多教师过分重视教书,轻视了育人的重要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育人比教书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平时也较忙碌,所以在育人方面,教师无暇顾及。而通过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于课外,进而实施思想教育行动,促进教书与育人的全面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