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

时间:2022-07-28 08:4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读书汇报会材料

第1篇

 

我校上学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委的领导下,在学区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重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课程计划、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质量考核中学70.26、小学55.47(六年级抽测4.64),合成60.73分(占督导评估345分中的80分),24所中处于第14位。总体成绩获素质教育目标质量考核二等奖,单科优秀中小学各1人,管理先进2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落实县教委开学工作会精神及教育科室要求,结合《紫荆学校2011-2012学年度工作计划》,联系山区教育特点,现将本学年度教务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教育为根本,以全面发展为准绳,以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团结一心,共同奋进,努力打造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和全力落实新课堂教育改革。

(二)教学工作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对于编制不足,专业教师紧缺学校(含中心校)要通过走教式、兼课并课的办法,保证开齐学科,对于严重缺编的学科由中心校年轻教师承担走教授课任务。设立专职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等教师,加大艺术教育的力度。

2、以走教为主要形式,严格落实对村小教学管理力度,强化过程管理。

中心校40岁以下的教师均要参加村小的走教工作。完成走教工作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则该项工作考核为合格,记入教师的年度考核的质量考核部分(中心校占70%,走教占30%)。

(1)行政借助走教机会,坚持做好周检与月检相结合的常规检查制度。

(2)中心校每月对村小工作至少要全面检查一次(随机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和村小负责教师的期末考核之中。中学和中心校由负责教师每周一进行检查登记。

(3)落实行政领导包校管理。**启明负责高峰村小和六九年级、周鱼负责八年级、胡绍东负责七年级、冯敏负责工农村小和四五年级、罗德智负责保觉村小和一二三年级、田维芳负责幼儿园。所包学校的整体教学成绩作为考核包校领导的依据之一。

(4)全面落实“走教”工作,中心校康纪琴、刘春梅、金梅、樊婷、李航、欧远刚、王梅、傅宇、姚琼、郑敬、杨梅、陈德容、罗德志、冯敏为走教教师,村小与中心校课程相结合。村小逐步实行复式教学(含学前班与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或一二年级、学前班与三年级合并),走教教师按课程表安排轮流走教到校进行教学,

3、认真制定《紫荆学校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完善《学校常规教学工作检查评价细则》。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学校每期第一个周末为集体备课时间,由教务处组织,任何教师不得请假(公假除外);每月对全校教师的教案、作业(作文)及听课记录等业务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学期收集评比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之中。业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含教研员要结合听课、评课情况,每学期向教师作两次教学工作分析汇报会;对教师常态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其**部听评课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参加集体备课、听课、教研活动、检查作业、教案等工作记录要单独记录。7月1日前听课记录和分析汇报材料上交到校长办公室。

4.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测标准,继续加大质量监测力度,每月每科至少一次监测且保证每单元有监测,并于两天内完成监测的后续工作如批阅、评讲、纠错等。学期、学年及上级组织的监测结果将纳入教师岗位责任考核,与教师绩效考核等挂钩。同时要全力做好迎接县督导每学年的中小学毕业年级的质量检测工作。

5.强化中小学英语、艺术学科的教学管理,开展好英语、音乐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6.以结合县教科所“海量高效阅读”的全面实施,丰富读书资源,建立激励政策,开展好“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鼓励和调动师生读书的积极性。广大教师要提高对读书活动的认识。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休会。将要开展“读书谈体会”汇报会、读书笔记展等活动。学校课题研究小组要制定方案,做好总结,特别是关工委等组织的读书征文活动。

7.努力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对学生要看基础、观发展、找特长。能因材施教,分层培养。让好的更优秀、困难一点的有发展。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包保教师要理清学生的学困点,科学设计辅导计划与辅导内容。班主任老师为包保学困生的第一责任人,确保整体提高。学校教务处对学困生的包保工作落实到人,并形成常态管理,学期末收集档案资料存档。

8.加强教师自制教具、课件、撰写教学论文等工作,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活动。对上级组织的竞赛活动每位学科教师均要参加,作为月绩效考核的一项工作依据,当月结束,当月兑现。

(五)围绕“2+X”,打造特色校园,树立学校品牌。

根据綦继教[2010]11号关于转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中小学、中职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和《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的通知精神,在国学经典方面,将学校融入到**的国学浪潮中。教导处拟定详细的学国学经典的方案,从师生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方式、阅读成果等方面进行细化。

书法特色方面,根据学校书法教师实际,找准强势项目—书画结合,以软笔为主,辅以绘画,书画结合,提升学校师生的书写品位,培养师生的文化修养。

在十字绣方面,以校本教材为载体,紧紧抓住山区家长及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走出紫荆学校的特色之路。

第2篇

关键词:兴趣;计划;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6-01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课堂上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一、阅读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一则导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之前,应和学生共同学习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从童话的宝库中得到更多的宝物。先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商量一下,如何汇报展示。”这则导语确定了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遨游童话宝库;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介绍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都喜欢童话,都对童话感兴趣,师生共同学习导语就会少走弯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合作实践的兴趣。

二、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可以保证综合性学习有序开展,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和“怎样做”以及“由谁做”,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末尾写上制定计划的日期。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童话故事”综合性学习时,第三小组制定了自己的活动计划。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 1 组读格林童话,第 2 组读安徒生童话,第 3 组读中国古代童话,第 4 组阅读中国现代童话。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的活动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定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学生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读安徒生童话,有的学生读《海的女儿》,有的学生读《皇帝的新装》,有的读《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四、汇报、交流和总结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手抄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推举代表汇报。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汇报、交流的形式有:

1、故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喜欢的故事,先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朗读比赛。组内学生选择本组的朗读篇目,男同学可以选择古诗词,女同学选择抒情散文。先自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然后小组内部比赛,优胜者参加班级内的朗读比赛。班级的朗读比赛最好和课堂教学相配合,做到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3、读书交流会。学生课外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小组内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受到的教育,也可以是文章写作方法的借鉴、摘抄好词佳句等。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组内交流之后还可以全班交流,甚至在同一年级交流。

4、辩论。有时候,对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辩论。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的一次辩论――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具体程序可以为:

选择一个主题――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部分,每人立足于自己的立场搜集佐证材料。

分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对。每队中应保证有一名阅读优秀者。

分配任务――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小组成员一起搜集资料,同时准备一个有力的陈述来说服对方。组内交流搜集的材料,并让其他成员了解组内的信息。

组内辩论――每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组内辩论。这时不允许争论,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立场。

重新分组――全班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每组推选四人,班级内辩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也可以做笔记。

第3篇

【关键词】阅读指导 激发兴趣 检查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44-01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当前小学生阅读状况并不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阅读目的倾向于功利性,除了教辅书外,课外阅读资料匮乏,使得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且阅读效率低效。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钥匙",便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首先对本校高年级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阅读没有计划,阅读目的模糊,对书目的选择十分随意等现象。现在图书市场良莠不齐,这很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甚至会给学生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此外,学生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既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好句好词,读后感就更不用提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很难养成,同时也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引导。在调查中,我发现,我校90%以上的孩子爱看电视,仅有10%的孩子爱看课外书。由此可见,小学生对于一些直观性强的,能调动感官器官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书籍初看显得单调,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更多的家长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买大量的课本练习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课堂上,教师也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教学,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得不到有效的指导。

我认为,今天的语文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注学生的终身教育,使课堂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让学生能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品读、领悟、积累,自主地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要有目的的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本校本班与书的感人事例和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需求。还可以利用广播摘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或开头、结尾,并把故事情节进一步渲染,把学生带入文学世界里,正当他们情感交集之际,嘎然停止,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阅读相关书籍。还可以在班上开展实践活动,如读书节、佳作欣赏会等, 并让学生对自己对他人课外阅读水平进行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我们的教材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范例,教材中有著名作家老舍、朱自清、鲁迅等写的优美隽永的文章,也有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的《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作家的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其它作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上完了《景阳冈》对故事的结局让学生自由发问,教师设置悬念:欲知后事如何,请同学们自己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由解疑而去欣赏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2、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时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 教会学生精读摘录法,即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并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或需要的资料摘录在笔记本上,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并灵活运用。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

(3)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检查落实。

定期进行课外阅读的汇报会。为了了解阅读的成效,每半个月举行一次课外阅读的汇报活动。如读书笔记的交流,演讲比赛等,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平时的成绩。在学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在班内组织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王义辰 著

第4篇

一、激发兴趣,爱读书

1.榜样激励

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前,要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让他们了解古今中外一些伟人、著名科学家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肯读书、多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逐渐地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欲望,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或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可以常撷取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活动促进

我们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说今。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让学生品尝成功带来的收获,激发他们爱读书的情感,使他们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二、挖掘书源,读好书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对图书分门别类地进行摆设,方便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书,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三、加强指导,会读书

1.指导选择读物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作为教师,就必须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

2.形成良好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二是定时;三是要定量;四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就会自己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督促强化,好读书

1.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方法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定期检查展评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学生为了办报,会大量阅读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教师都要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比较中,又能悟到很多东西。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94-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现实的情况怎样呢?虽然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教师和家长也在注意孩子们的阅读,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远远不够,很是不够。其原因在于,一是应试教育的幽灵仍然存在:二是阅读存在着许多误区。应试教育思想作怪,家长除孩子应学的课本之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看别的书籍,怕影响学习成绩。阅读误区的存在,就是有好多家长及老师,认为课外读物就应该在课外、校外进行阅读。绝不能占用课内有效的学习时间。否则就横加干涉。不是不给买书,就是把借来的书给以没收。实际也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作怪。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使学生健康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有效措施,给以斧正。

1.解决书源,打开课外阅读之门

要真正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首先要有充足的书源。而书源的解决,最佳方式:一是采取大家出力,资源共享。其方法是号召全班同学把家里的课外书籍拿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阅读;二是充实和开放学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源和空间;三是利用学校所在地或社区的阅览室、图书馆达到资源共享。

2.加强指导,严把课外阅读质量关

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庞杂。小学生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更多有用的东西。课外读物的书籍,不能不来个精挑细选。而精挑细选就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作为教师,就应该严把质量关,经常注意把那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还要把那些能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书籍介绍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3.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表明,人们都有从众心理,一个地方,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干某一件事,当你置身其中,很容易融入其中。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其方法一是:获得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应该重视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毕竟课外阅读有相当多的时间不是在学校完成的,这就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要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的差异性,与家长协商共同制定一个长期的课外学习计划,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其方法二是:在学校、在班级为学生提供读书场地、渲染读书气氛。比如说:在教室内有意营造书香氛围。选择代表性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比如说:办“读书专栏”,讨论读书心得体会,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比如说: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举办“校园艺术节”、“读书月”等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报告会,读书交流会,阅读竞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说: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还要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断。比如说: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以赛促评。同时让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几篇最佳读书笔记,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与差生结对子,来一个共同提高。比如说:定期举行阅读、朗读、讲故事、演讲比赛。让同学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读得快和读得准,最后再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读的效果。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又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说:“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学生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课外阅读质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经常主动读书的习惯;勤查工具书、查找资料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教师更不能虎头蛇尾。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排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

5.检查读书效果,进行总结与提高

第6篇

一、“用”、“学”、“积”——创造性阅读的“航向”

“用”即应用,就是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学”即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举个例子,《示儿》的时代背景及诗人陆游的生平,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是那么遥远,实在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又丰富的表象。如果指导学生创造性阅读有关南宋史实和陆游生平的书籍,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来教学《示儿》,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也就跃然纸上,贯穿于诗中的爱国热情也就震撼着孩子们的心。

“积”即积淀。语言精妙,源之积累。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创造性阅读,博览群书,正是期望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趣”、“广”、“适”——创造性阅读的“航标”

“趣”即有趣,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不应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

“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适”即合适。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不应使我们的“小山羊”这样对我们说:“谢谢你!我不吃骨头。”(引自《小山羊》)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不能拿“毒蘑菇”去喂饱我们的孩子。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中小学生安全防范常识》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吃的“零食”;诸如《上下五千年》、《强国之路二十年》、《中国澳门》、《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等有思想性的书籍也是他们爱吃的“精神食粮”。

三、“读”、“思”、“记”——创造性阅读的“船桨”

“读”即阅读,其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一是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篇篇精读,章章深研。但是略读也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的结果必须是一无所得。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①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如以某一综合书刊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用找标题、找中心句的办法,搜寻知识要点,并简要摘记);②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获取所需知识(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前,以了解时代背景和生平为目的,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有关章节;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并摘录下来)。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都应在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思”即深思。“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普朗克)。因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模仿和抄袭。因此,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创造性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指导时可着力于下面两种读书法:①问题式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②评议式读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列举优点和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记”即摘记,就是将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可以指导学生专设文摘卡,分门别类地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和知识要点,学会摘记的方法。

四、“讲”、“展”、“赛”——创造性阅读的“马达”

第7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指导;引领;环境;开拓;视野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搞好阅读教学,在认真指导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目标导航,有效引领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这句话有点功利色彩,但是也能够从中看出读书的快乐,当然要让小学生来理解这句话中深奥的道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读书的快乐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怎样引领孩子们与书为友,以书为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目标导航。

1.激发意识

小学生迷恋漫画书的现象比较多,面对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肯定他们的读书热情,因为热情的延续和高涨需要我们不断的添柴加薪。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我和孩子共同商量出了“创建书香班级”的奋斗目标。有了大的目标,再对目标进行分解。班级以大组的形式一起商量出读书口号,如:“以书为友,充实自我”、“我阅读,我快乐”、“畅游书海,其乐无穷”、“伴着美文入睡”、“与好书为友,与美文相伴”……口号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有了班级奋斗目标的引领和读书口号的激励,孩子的读书意识被一点点激发了出来,读书的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

2.选择书籍

“我们必须学会甄别和摆脱,从劣质书籍的荆棘丛中走出来,走向优质书籍的世界――那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参夭大树。”这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做阶梯的材料要好、要过硬,如若不然,将会给人造成一失足成千古J恨的遗憾之事。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们读书时,要帮助其选对书、选好书,才能达到促使他们勇攀高梯,勇登高峰,博览世界,最终学有所成。

二、环境育人,悄然滋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平时可以利用名人名言来装饰教室的墙壁和角落,那墙上张贴着的“饱读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等,不仅美化了教室的环境,增加了教室的书香味,而且在移默化中滋养了孩子们的心灵。“菁华园”栏目的开辟,凝聚了师生的智慧,那里有老师、学生推荐的读书篇目及好书介绍;那里有学生的读书体验文章、学生制作的富有个性的书签、书法作品等。在黑板报上还开辟了读书专栏,如“书虫发现地”、“美文欣赏”等。此外,我们还在教室建立了“漂流图书角”,就是以班级图书角为中心,以学校图书馆为支撑,以家庭图书架为辅助,构成“三级动态”图书网络。为了提高图书使用率,让班级中的每一本图书在孩子手中流动起来,图书借阅由专门的班级图书管理员管理,每一个星期退还一次,没看完的可以再次登记续借,读书效率高的有奖励。浓郁的书香氛围无时不熏陶着孩子的心灵。

三、阅读“活书”,开拓视野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用大语文观来培养孩子阅读生活这部“活书”,我和孩子约定:周一至周四晚上的新闻,每天轮流安排一位同学观看,第二夭的晨会课再让这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播报;每周双休日晚上七点钟,全班学生观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看完后让孩子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下当天的主要新闻,在周一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安排一位同学主播重要新闻。一学期下来,每位学生大约都轮到3次播报新闻的机会,全班同学不仅口语表达得到了锻炼,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时事、公益广告、经典歌曲等。如:在长江沉船事件中,和学生一起观看灾情报道,一起写观后感,一起收集救援的感人图片,一起诵读救灾的诗歌,一起学唱歌曲《生死不离》,一起收集抗灾公益用语,通过读“东方之星”沉船事件这部“活书”,学生们的心灵一次次被震撼:为有着强大凝聚力的中华民族而骄傲;为有着钢铁般意志、奋不顾身救群众的官兵们而鼓舞……同学们在第一时间内还折了许多只千纸鹤,做了许多爱心卡为受难的乘客祈福……

通过阅读身边的“活书”,使孩子们感受到阅读不仅仅是用眼睛阅读,而且能触摸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一切都可以称为阅读,阅读的内容可以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孩子们在大阅读中积淀了生活,放生了思维,解放了手脚,浸润了心灵。

四、活动多样,提高素养

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的读书情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我充分利用读书活动课,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在《走进三国演义》的活动中,永琪同学绘声绘色地讲了“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有的学生还朗诵了三国时的诗词,开展“我眼中的曹操”小小辩论会,同学们唇枪舌战,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让读书汇报会掌声不断。正方同学认为曹操是治国能臣,因为他善于吸纳人才,平定北方,反方同学认为曹操是乱世奸雄,因为他疑心重,还杀死名医华佗……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内化知识、导之以行的能力。走进《论语》的读书活动更注重让孩子们创设生活情境,运用论语中的佳旬,使孩子们学以致用,效果很好。如:王功军讲的故事《韦编三绝》与靳永康讲的故事《孔子让路》,使大家对孔子谦逊、好学的德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课本剧《众弟子山顶说理想》则栩栩如生地演绎了众弟子的性格和孔子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倪春雪用“三鹿奶粉事件”让大家明白了“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韩袭悦明白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她认为学习和思考好比是佳肴和筷子,只有动筷了,才能品尝到珍馐美味;敖再龙则懂得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最佳诠释就是要善于发问,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求得真知,成为学习的主人;刘佳乐同学则用“管鲍之交”的故事理解了“君子喻于义”的深刻内涵。

第8篇

1、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华而不实。如:不注意低年级教学内容,生硬地使用表演和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板书过于繁杂,堆砌大量语句,过分追求形式的整齐美观等;不分年级的教学内容,一律强调课外预习,等等。

2、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很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朴实无华,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改进阅读教学,就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年级教学要求和所教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只有熟悉大纲,掌握所任年级的教学要求,并了解相邻年级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减少盲目性,从根本上克服把教学要求订得偏高或偏低等弊端。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必须抛弃那种程式化的讲课模式,给语言训练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应该把课堂教学压缩到最低限度,着重考虑那些关键性的问题,提倡把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用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上。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引导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情调”,创设出师生心灵交流的和谐的境界,积极落实课程标准,努力地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服务――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智慧的波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新奇、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到语文有趣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语文。追求愉悦的阅读,让每一课堂和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幸福的场所和美好的回味――在有形的课堂学习的刚刚结束的同时,呼唤着无形的课堂学习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学校、家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一方面要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四、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第9篇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当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发生碰撞时,如何摆正两者的位置,选择一条适合于学生的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的今天,必须加大文本文化传承的力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生的读书工程建设,让孩子们浸润在书香中,让名著经典伴随他们成长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是最佳的班级管理策略。具体做法是:定序列,建机制,勤指导,成习惯,巧结合。

一、巧安排,确定读书育人序列

众所周知,经典名著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们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使阅读名著经典工作扎扎实实、步步深入,必须进行整体规划。

一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认知结构与心理特点,分年级制定课外阅读的目标序列。

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育需要,将中小学图书馆必备图书进行科学分类,统筹安排,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推荐应读书与可读书,形成由浅入深、逐层推进的读书育人纵系列,同时为每一年级学生核定了德育、文学、科普、历史等学科的必读书与选读书,构成了点面结合,既专且博的读书育人横系列。由此必须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3段6年12学期的读书内容,形成一个教育目标的层次化与课外阅读的系列化相结合的由低到高、循环滚动、不断充实的课外阅读的内容序列。在此构思下,学校要进行经费再投资,扩建校园图书馆。所不同的是,学校在暑假期间,让每一位语文教师到书店去挑选本年段学生的应读书与可读书,规划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书目,并且把学校图书馆下放到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学校备存总书目),为各个班级添置图书柜,真正发挥图书应有的价值,为学生选书和读书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充分利用与现行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资源(如《新语文读本》、《必背必读》等),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二、立章程,构建读书育人机制

阅读应是一种自发,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他们营造一个“阅读的春天”,确保阅读经典名著工程落实到位。

1.教师的阅读引领机制

(1)“班级”读书机制

学校成立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班”,按年龄、学历等分成普及班与提高班,首先督促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学校在每间教室里添加一个座位――教师读书专座。每天中午,让教师和学生一道读书,写读书笔记。让教师通过自身的行动拨动学生的心弦,引领全校学生自觉阅读。

(2)“读书”论坛机制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读书抓起。学校严格规定了每周一下午一小时教师“读书”论坛活动制度。每周一下午5:00,从学校领导开始,每次3名教师轮流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教师们在论坛上畅谈阅读名著经典的经历、体会、收获,交流读书的感悟。目前,《我与学校同成长》征文、《我与经典有约》(教师专辑)、《我与经典有约》(学生专辑)已陆续汇编成册,用于交流学习。

2.“五五”课外阅读协进机制

(1)“五有”读书供给机制:家有藏书,班有书架,级有专柜,层有阅览室,校有图书馆。

(2)“五一”读书约束机制:每日一报,每周一刊,每月一书,每学期一部长篇小说,每天一页读书笔记。我校教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印有专簿(格式略)。

(3)“五会”读书促进机制: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汇报会、读书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美文鉴赏会、专题评论会(以一届“读书节”的形式集中进行)。

(4)“五赛”读书激励机制:每学期举行一次手抄报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及古诗文诵读竞赛。

(5)“五段”时间保障机制:上午30分钟早读,中午30分钟广播,晚上30分钟读书家庭作业,周一一节读书指导课,周日定为“读书日”。

3.制订读书考核细则

根据上级读书工程的相关要求,制定《名著经典阅读建设与考核要求》,订立了读书公约,启动了课外阅读“学分制”,将课外阅读列入过程考核范围,将阅读成绩载入《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每学期获得优秀学分的学生方可评为三好学生和红花少年。

三、勤指导,提高读书育人实效

1.心理上疏导

学生在读书时普遍表现出随意、盲目、浮躁和懒惰的心理,他们读书就是凑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心不在焉。对此,我们注重了学生阅读心理障碍的调治和疏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心理品质,倡导学生做到“三多三少”(多听少儿广播,少看电视动画;多读有字之书,少看卡通漫画;多读百科全书,少看武侠小说),并力求达到“三不”(不动字典不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不动脑筋不读书)。

2.读法上指导

我们重视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好读书方法讲座,总结推广了导读法、迁移法、反馈法、交流法等行之有效的独立阅读指导方法,强化了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朗读、背诵等读书技能的训练,并指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有创见的阅读。

3.运用上辅导

我们尤其重视学以致用,努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督促学生在交际与作文中活学活用所积累的语言材料。如在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活动中,我们指导学生从开头、结尾、写景、喻人、说理、抒情等几个方面巧用古诗文,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严要求,培养良好读书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多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不会轻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是学生理解与掌握语言文字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素质,而且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下列8个方面的习惯:(1)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2)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习惯;(3)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批注,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4)质疑问难,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习惯;(5)在阅读中积累,在生活中运用的习惯;(6)经常看书报,听广播的习惯;(7)预习、复习、及时温习的习惯;(8)喜爱阅读,爱护图书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们认为,应重点在注重实践,授之以法,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上下功夫,可采取兴趣培养、情境创设、学法引路、榜样激励、师表熏陶、典型示范、规范约束、评比督促等方法,尽快让学生走上习惯养成的快车道。叶圣陶先生还指出:“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善于抓紧时间用于阅读,善于选择思想健康、难度适当的读物阅读,善于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五、重结合,夯实读书育人工程

为夯实读书育人工程,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还在五个层面上加强结合:一是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相结合,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提高育人实效;二是将课外阅读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三是将课外阅读与育德、增知、启智、怡情、践行紧密结合,发挥综合效应;四是将课外阅读与学校自办童话节、科普节、读书节、艺术节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主题读书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五是将课外阅读与“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及少先队“雏鹰争章(阅读章)”竞赛相结合,营造读书氛围,保证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实践证明,学校以阅读经典名著工程为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阅读教学既是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思考,对课文进行逐词逐句的分析,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我感受和领悟,无视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认真搞好。

1 强化小学生阅读能力教学的重要性

1.1阅读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将来的继续学习。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历来的语文教育与改革实践中,阅读教学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

1.2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材料,通过大量的语文阅读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单纯依赖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1.3阅读是基础,阅读底子打得扎实、打得深厚,可以把其他方面带动起来。以读开阔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视野,以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

2 当前小学语言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2.1 阅读教学课程少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目标往往很难达成,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一学期学习十几节课文,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上百篇课文,还是不一定能有效的独立阅读。而且,好多学生随着年级的提升,甚至越来越丧失阅读的兴趣,这不能不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

2.2 老师不够重视

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名回答。这样,使交流局限于师生的单项交流,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教师往往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自己心中的预想答案,而容易忽视学生的表达中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对学生朗读指导的过程。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将学生作文的兴趣一点点的抹杀。

2.3 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则不管不问;或是收得太紧,课堂气氛过于紧张、严肃,缺少合作讨论的氛围。

3 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措施

3.1 营造阅读氛围

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学生要有多样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建立三级阅读基地。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阅读。

3.2 发挥学生自主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3.3 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学生即时阅读的兴趣。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主题,精心设计导入语、过渡语、评价语、小结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巧妙的导入语、过渡语能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当中,让学生未接触文本就有一种要探询究竟的欲望;激励性的评价语和蕴含哲理而又意味深长的小结语,自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欲望。

3.4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收到实效。小学生的意志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中,学生有了探索和阅读课外资源的兴趣,如何让他们的兴趣持之以恒,体验阅读的乐趣呢?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此外,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阅读。如开展“读书汇报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4结束语

总之,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志敏.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4期.

第11篇

关键词:建构;自主;模式;提高;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05-02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一是教育观念落后,学科教学重书本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少数尖子生,轻大多数学生;重智力训练,轻身心发展;二是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在大规模上演,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三是教学手段落后,设备简单,粉笔、黑板、教科书成了不少教师的全部教学媒介,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意识和技能。如何改变教师的这种现状,迅速适应教育的发展?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为要突出“重围”,必须走教科研之道路。学区校长身先士卒,带头以“小学生异步发展探究”为科研课题打响了我学校教育科研的第一炮,我们中心教研组也发挥科研排头兵的作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和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有效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2001年本课题申报并入选市级课题。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试图探讨建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三自”阅读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构建崭新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思维方式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见解更加全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权。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去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内容,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去年,青年教师林玉婵参加省级课堂教学观摩比赛,教学《林海》一课“岭、林、花”这部分时,有的学生喜欢“岭”,有的学生喜欢“林”,有的学生喜欢“花”,林老师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言欣赏揣摩,激发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该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荣获省级优质课三等奖。

我们知道,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由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选择质疑的内容也不同。沪屿中心小学马少君老师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有的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这里的“亲人”指的是谁?有的学生对课文的结尾提问题: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的土地为“亲爱的土地”?有的对课文具体内容提问题。这样让学生自主质疑,共同探疑,互相交流,使读书、思考、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其积累运用也不同。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宏屿小学的郑老师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在大组中汇报自己的积累所得。学生有的积累词汇、短语,有的积累句段,有的积累感受体验,很好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我们认为,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有利于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结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一名“主持人”“报告会的主席”,把课堂的自还给学生。通常,提倡小组学习的老师一般放手都不够,小组学习的形式是由老师一手安排的。由于学生之间难免存在个性差异,兴趣也不大相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而付筑小学的陈华老师就不是这样。在教学同志的《》一诗时,陈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共同体验途中闯“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和“岷山”这“五难关”的艰难险阻和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有的学生与选择同样内容的同学一起,有的找能说会的同学作伙伴,有的是长期搭档,还有的竟然请老师到他小组“做客”,……小组里有主持人,有提问题的,有作答的,有负责朗读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有时问题提出,这个小组讨论无法解决,便由其他小组“承接”或由大组共同解决,小组之间还可以合作探究。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样青圃中心小学林雅英老师教学《清清的溪水》时,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后,让学生自找伙伴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白兔和大象、野猪的对话。学生还能根据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来选择合作伙伴:小组里各有男女同学,因为他们要让男同学扮演大象和野猪,说话粗声粗气,女同学则扮演小白兔。学生在这种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实验表明,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懂课文。同样是预习课文,有的学生读、思、画、圈,手、脑、口并用,既提高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的学生预习时能给课文有关句段加批注。马少君老师教学《可爱的草塘》时,有的学生就能用“~~”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能带着自己的见解到小组中去学习。宏屿小学的郑怀丽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描述海水那一片断时,让学生自选学法学习,学生有的用朗读法,有的用画图法,有的用表格法,还有的用表演法……要知道,学生边读边配上一些适当的动作表情,那不是做作,而是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是学生个性体验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样是读,学生选择的方式也不同。郑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有关“海底生物”这一片断,就有默读,有朗读,有表演读……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很注意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并在学习和实践运用中发展自己的积累。自然,学生选择的积累方式也各有不同,有在课内阅读中积累,有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还有在生活实践中积累……

我们知道,在21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语文《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真正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负有重要使命。大义中心小学张冰如老师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课后收集处理有关环保知识和信息材料。学生就自主选择收集信息的方式,有的摘录文章,有的收集图片,有的剪报,有的拍照片……在汇报会上一一展示。当然,上网查资料也是我们农村孩子应有的学习方式,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12篇

“漫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学生阅读除课本之外的一种自主阅读方式,是课本学习的延伸与补充,通过教师在具体情境中引领学生自主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

“漫阅读”课,与一般的语文阅读课不同, “漫”在字典中有一义,为“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引申开去,“漫”就是一种自由、喜乐的心情。“漫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指向的是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开展的一种有层次的自主阅读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积累一定的语言,(至于积累和领悟的层次,由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素养决定)最主要的是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养成阅读的习惯,即使走出校门也能与书为伴,而非学生漫无目的地乱读书。

“漫阅读”主要体现为:灵活性和开放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以及趣味性和专题性等特点。

其呈现方式主要有:1.每周一次的阅读课;2.晨间、午间的自主阅读活动;3.除学校之外布置一定任务开展的阅读活动;4.用各种形式表现阅读成果等。

二、 研究设计与实践操作

本着趣味性、自主性、适应性、分享性的设计理念,设计相对独立又有递进意图的 “漫阅读”课例模式,来完成“漫阅读”课程的实施:

(一) 类型与结构

1.“拿来看看”――阅读赏析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吸引学生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年级该读什么样的书。让学生在求趣求乐中进入阅读状态,赏析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利用本校每周开设的阅读课,起到“师傅领进门”的作用。

“好书推荐”环节:主要分作家、教师、家长推荐与学生推荐。教师可以结合本年级每个单元特点推荐课外延伸阅读材料。以四年级上册为例,第二单元学了《蟋蟀的住宅》后推荐《昆虫记》,第三单元学了《小木偶的故事》后推荐《木偶奇遇记》,第六单元根据课文《卡罗纳》推荐《爱的教育》等。利用“亲子共读”机会,让其中读得好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推荐好书。利用“伙伴共读”让孩子来推荐,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荣誉感。我校每学年搞“名家进校园活动”,曹文轩、沈石溪等都已经来过本校,他们做关于读书的讲座同时也推荐了自己的书,并为买书的孩子签名、留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好书筛选”环节:推荐的书很多,教师和学生一起筛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读书实际情况列出必读类和选读类图书。

“好书共读”环节:提前列出时间表,发放读书卡。免得读书流于形式,止于推介。

操作要求:教师要以“聊”的形式展开,减轻刻意读书痕迹,减轻学生刻意读书负担。

案例一:“好书推荐”片段

师: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时间储蓄银行,时间像钱一样可以存起来,怎么存呢?那就是更快更紧张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放弃一切不必要做的事情。你最不愿意节省的是下面哪一块时间?为什么?

学习 6小时

睡觉 8小时

吃饭 1小时

娱乐(看电视、看电影……) 1小时

聊天 1小时

玩(五花八门) 2小时

一个人呆一会儿(包括发呆) 半小时

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1小时

养小动物(鸟、兔子、刺猬……) 1小时

买东西 1小时

秘密 1小时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师:为什么?你每天节省下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意味着你每天比别人多一个小时学习的时间,学习好了,就意味着你能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生:爸爸妈妈年纪越来越大了,现在不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以后想陪他们也没机会,因为人总是有生老病死的。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玩”的时间。

师:为什么?难道你没听说“丧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

生: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玩。而且玩也可以玩出名堂,很多科学家的灵感是在游戏中得到灵感的。

生:我最不想节省的是“睡觉”的时间。

师:一天才24小时,花8个小时来睡觉,是不是太浪费了,很多成功的人经常废寝忘食地做事的。

生:只有吃好了,睡好了,身体才会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

师:无论我怎么劝,你们都不愿意把时间节省下来存进“时间银行”。其实,大家看过《毛毛》这本书后都知道,时间窃贼灰先生也是说这样的话来窃取人类时间的。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兴趣读读这本书?

接下来开展的读书活动,教师要经常进行指导和监督提醒。主要形式分课堂和课外两种:

(1)师生共读

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老师与学生共读相同的材料,边读边交流,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指导学生阅读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①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②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③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文章中体会出的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④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2)伙伴互读

从心理学角度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的对孩子的影响会削弱,而同伴之间的关系会更密切,孩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也越来越大。

①教师根据学生所住区域,以就近为原则组成阅读互助组。为激发责任感与荣誉感组内成员轮流做组长,原则是择优录取。谁表现好谁先当,并且可以连任。

②每周一次的自主阅读课上小伙伴之间互读,交流读书心得并写在一本阅读记录本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同一个内容,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读书心得,相互交换意见后,将自己的心得写在阅读记录本上,同伴之间相互借阅,并点评同伴所写的心得。

③节假日读书活动定期开展,主要是寒暑假时间比较长,以阅读互助组为单位,组织小规模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利于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也助于教师监督指导和管理学生的阅读。

(3)亲子乐读

利用家长开放日,请家长与学生一起阅读,开展亲子共读,向家长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读完后根据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给予星级评定。规定每周一、三、五的傍晚半小时为与父母共读时间,在父母的引领下,让孩子根据自主选择的书籍,快乐地阅读,读完后各自交流心得,如果孩子完成较好,可以向老师提交申请表,给予孩子破格提升卡奖励。

2.“说来听听”――阅读积累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采用阅读、摘抄、交流、评选、展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学生在自主自悟中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起到厚积薄发的功效。

“好书共赏”环节:经过前期的读书活动后,学生分享读书收获,包括好词佳句,精彩片段。

“好书共评”环节:主要是读书笔记、心得的交流,分享读后感,评议主人公。

“好书共享”环节:展示读书卡,好书漂流活动等。

操作要求:教师要以鼓励、赞赏为主,在互相学习中引领学生逐步提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自主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要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三、四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五、六年级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可以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鼓励学生备用卡片盒,避免散乱,以便日后查找。另外,还要学生注意每张卡片应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也可以教会学生剪贴报纸。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阅读是需要氛围的,营造阅读氛围对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学校还统一要求每个班级做到“四个一”:布置一个书香教室;出一期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方法的读书板报;建立一个图书角;坚持“每日一句、每周一诗”等活动。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下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3.“多来写写”――阅读实践活动课:该类型的课主要特点是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教师在习作教学方面有更新的突破。

“好书模仿”环节:模仿书中人物表演故事情节,模仿某个片段写一写等。例如,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诗歌《假如》,推荐看《神笔马良》,请学生模仿写一节诗歌《假如我有马良的神笔》,或者编一个小故事讲讲马良还用神笔干了什么好事。

“好书创意”环节:结合校级开展的暑期读书活动、国学征文评比等进行优秀作品交流学习。优秀作品推荐在《求真》校报上发表,到各个杂志社投稿,每个年级挑选优秀学生加入“小草文学社”。

“好书奖励”环节:表彰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征文获奖同学、发表习作欣赏等。

操作要求:每学期在各年级里举行,并推荐到校级。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扩大阅读成果,防止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扎实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课,能够有效地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阅读活动,还力争做到: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请名师评课并作进一步指导。其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读书汇报会。各年级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如:

(1)低年级学生召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2)中年级学生召开经典诵读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观摩,并以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若干篇。

附:自主读书笔记范式:

(3)高年级学生举行读名著、写书评活动,也可编一些阅读小报,内容可以是好书推荐、佳作摘录、名著简介、作者生平简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捕捉、存储信息,还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同时也扎实有效地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4)打造“书香班级”,利用周四下午两节课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每班开设阅读兴趣小组,每位学生自带名著、佳文等进行阅读、交流,扩大阅读面,营造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学期每班举办一次“读书博览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使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 操作策略

2011版新课标以更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漫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1.指导选择书籍。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教师要加以指导。首先是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猫》后,向学生推荐老舍更多的作品;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用处。

2.激发阅读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激发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人们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与体验。教师应想方设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去培养。可采用下面手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1)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2)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3)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4)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5)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奖励。(6)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3.传授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4.开展“漫阅读”与习作的主题活动。阅读为写作积累材料和写作经验,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历来名作家都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亦提出“煮书”的观点,说明并非阅读得多,就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在阅读中要有所选择、鉴别,精读好书才能令人精神境界净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词汇丰富。这样有效的阅读与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对写作是十分有利的。

明确两者关系后,结合学校每年的“名家进校园”活动,开展“漫阅读”与习作的主题活动。如“班级童话节”、“读书征文比赛”“国学知识大赛”等,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48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激发创作热情,提升写作品质。

总之,语文课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周密计划,精心指导,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语文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