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教案

时间:2022-03-17 09:4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四则运算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四则运算教案

第1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过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买过。

师:买过什么文具?

生:买过2个笔记本和1支笔。

师:你买的笔记本每个几元,笔每只几元?

生:笔记本每个2元,笔每只1元。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吗?

生:5元。

师: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笔记本的钱2×2=4(元),再算4+1=5(元)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类的问题。出示课题: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

师:生读题,说说要解决的问题。

生: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独立列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个文具盒多少钱,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42+55=97(元)

师:谁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到一起吗?

生:可以写成:6×7+55

生:还可以写成:55+6×7

师:这两个算式对不对。(小组讨论)

生:第一个对。因为先算乘法,第二个先算加法。

师:像上面的算式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所以都对。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讲解:像同学们这样,分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把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两步的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在综合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试试身手。

81-17×4

师:计算这道题时,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81-17×4

=81-68

=13

再次总结:在一个没有括号综合算式里,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乘,后算加减。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第59页试一试。

2、将下面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岁?

答案:1、536、 1 2、20+3×5 6×8-18 3、28岁

四、达标反馈

1、24×3+19 (注意运算顺序)

2、森林医生。(改正错误)

16+40×8

=56×8

=448

3、小红拿50元钱去买8个6元一个的笔记本,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91 2、16+40×8 3、2元

=16+320

=336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回顾一下,综合算式中有乘有加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加减是同级运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1、我会列式计算。

3个7再加28是多少?

71减去6个8是多少?

2、我来算一算。

65-8×8

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4、妈妈买来1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1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答案:1、49、23 2、1、45 3、37页 4、92块

板书设计:

加减法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综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和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的人还看:

1.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2.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第2篇

关键词:游戏化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教师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数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利用游戏化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观点和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游戏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板书的形式,将准备好的教案写在黑板上,多年的教学方法都是“温习上节知识―学习本课定理和公式―讲解例题―学生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烦,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而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化学习,营造一种愉悦新颖的课堂氛围,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游戏化学习独具的趣味性,可以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和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游戏化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并且学生对其印象深刻,回想起来历久弥新。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游戏情景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利用游戏化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策略

1.利用游戏导入课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期待,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的年龄,游戏化学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借助互联网准备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问大家: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高射炮打蚊子的游戏。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大炮游戏,给学生演示,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击中目标。然后教师问学生:游戏中我调整了大炮的什么,最后击中了目标?学生可能会说:“老师调整了大炮的角度。”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明白精确角度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产生急切学习课堂知识的欲望。

2.创设数学游戏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主要是借助游戏的趣味性,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创设数学游戏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过四则运算的知识后,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做加减乘除游戏,比如教师给出一个“5 5 5=2”的算式,让学生在算式中添上四则运算符号及括号,使等式成立,看谁做得快。学生解答方式可能会不同,教师要对他们合理的答案和想法给予肯定和赞扬。这个游戏可以增加计算能力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完成添加运算符号的游戏题目,更加熟悉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也能培养学生计算的逆向推理能力。

3.设置灵活的课后作业

以往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很多课后作业和习题,学生基本都能完成课后作业,但是在完成作业后,似乎是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将数学抛之脑后,不再去主动学习思考。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不能只借助布置习题作业来实现,更需要教师给学生设置灵活的课后作业,促进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途径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在学习这一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询问家人的年龄,然后按照年龄大小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比一比谁做得准确、漂亮。学生通过询问和动手绘图,能使学生具体了解收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利用游戏导入课程,创设游戏情景课堂。同时,设置灵活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S。通过多种举措,利用游戏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第3篇

数学是世界的,它是美学的基础,是揭示宇宙之规律,是辅助科学之矩规,是展示真理之要则,数学能彰显人类之精神,其作用至伟至尊,弥堪重要。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研究是最宝贵的精神之一。数学学习,小则联系生活,大则关乎国运,因之,教学以来,行勤言剀,深研穷究,涵咏心中,为教学竭尽戋戋微忱,意在引领学生通幽洞微,乐学成好,庶课堂上春光融融、课下意犹未尽,津津乐道。今例举教学体悟如下,祷盼有益于同仁教学,则为我之深幸。

一、学习数学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豪情壮志

历史有明显的继承性,数学史亦复如是,它是一种发展中的优秀文化。人类一直在前进,一直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数学史就是文明的记录。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历史的车轮滚滚,从有文字记录以来,从结绳记事到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和四则运算法则,从《九章算术》到圆周率,这笔珍贵的遗产应当耐心地学习和继承,应当拿来激发我们的下一代,借此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数学修养,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数学观。历史教材记录的每一个优秀的历史人物和数学家,都值得我们去景仰、去爱戴、去学习。这就是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史的任务,数学史的价值在这种教育中熠熠生辉。

二、加强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世界的,更是生活的,离开了生活,数学枯燥干瘪,离开了数学,生活黯然失色。新教材的设计独具匠心,抓住中学生好奇、热爱生活、具有挑战性等年龄特点,所选素材都和生活息息相关,提倡学有所用、学为所用。比如,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税收与贷款,我就找出学生家长中做生意的,让这些学生带头举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股市行情分析的问题,我找出父母炒股的学生,让他们根据教材畅所欲言;关于工、商业利润问题,学生中的父母有开工厂的,我请他们讲一讲……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奋莫名,学习热情极其高涨。

三、注重数学思想的灌输,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要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铺平道路。例如,教师在讲授《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时,能够做到先探究30°、45°、60°的特殊角,然后再推广到任意角,这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大了论证的可信度。像玄兆莲等教师注重“规律”的总结与探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将所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多个层次进行变化,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全面。

四、教学灵活,大胆创新,破除窠臼

数学教学绝对不能自逸,教师授课时应严格执行教案,不能随遇而安。例如,有些教师在教案中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起探究”“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等环节,但往往是被教师的“讲解”取而代之。这无形之中就剥夺了学生的“读书自学”“互相探究”“动脑思考”的权利,由“我要学”变成了“要我学”。如《锐角三角函数》中的试题,原图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怎么办?那就需要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如果“先由教师提示,而后学生作出垂线”,就砸了;如果“先由学生思考、探究,从而作出垂线,而后教师再予以肯定”,就好极了。这两种做法的效果截然不同,前者是“满堂灌”的做法,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后者是“新课改”的产物,学生是机械制造的开发者。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知识学有所用,要养成研读数学史的习惯,学习数学家的研究精神,不畏艰难、不怕枯燥,克服畏惧心理,通过耐心研究,逐步认识数学的价值,发现数学的魅力。长此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温馨和畅、其乐融融。

【责编 张景贤】

第4篇

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计算教学中的无效、低效行为进行了收集与排查,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方面

1.泛泛地讲解例题和计算法则,内容空洞抽象,算理讲不透彻。

对策: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以及为什么这样算,也就是加强对法则和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必要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如教学“分数除法”时,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数除以几,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这个转化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转折点。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熟悉各册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设计教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一味追求算法多样,认为算法越多越好,忽视在多种多样的算法中提炼最优化的算法,导致一部分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思路紊乱,计算出错。

对策: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模仿,计算方法单一刻板而提出的教学改革举措之一。而实践证明,计算方法有明显的优劣之分,如9加几的口算,可以采用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来凑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数拆大数的方法来算,这么多算法中我们就要适当优化,让学生感悟看大数拆小数的凑十口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能够逐渐感悟,提炼出最优的算法。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比较理想的算法,并不是像某些老师口中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把学生弄得一头雾水,最后什么方法都没有学会。

3.练习单一、重复,目标不清,重点不突出,缺少练习的层次性与适当的提升,导致学生反感厌恶,产生逆反心理。

对策:让学生对计算练习不反感,乐于练,要注重这样几点:课堂练习做到突出法则重点练,练习题要能反应当堂课的法则重点;复习课中的练习将容易混淆的对比练,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经常出错的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种类型进行综合练,可以把相似类型的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使法则在分辨中得到巩固;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兴趣,多样化地练,设计练习时,除一般计算题外,还可以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等多种形式。这样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与计算好胜心。

4.担心学生计算出现问题,有些计算技巧不敢教给学生。

对策:站在学生的立场,结合自己的计算心得,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让一些烦琐的计算变得简便。如求比例中的未知项,遇到类似()﹕48=9﹕3.6时,学生通常是用48×9÷3.6,计算烦琐又容易出错。这时就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分数形式48×9/3.6进行约分计算,这样计算快捷而且正确率高。

5.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包办代替,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自查能力下降,检验不出自己的错误。

对策:波利亚说:“学习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的包办代替只会使学生养成依赖的坏习惯。批改作业时,只给学生的计算题作出对与错的判断,然后让学生自查,要求学生自己圈出错误之处,再进行订正,印象深刻,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学生方面

1.认为计算是一项单纯的作业,不像解决问题需要细读题目,分析数量关系,认为计算题不要审题,只要计算即可。

对策: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分析。

2.书写马虎、不认真,认为计算不需要规范的格式,竖式想列哪就列哪,课本上、书桌上甚至手心里随处可见草稿的身影。由于写得潦草,导致计算错误多。

对策:教师自身要树立规范的形象,教师格式规范、一丝不苟的板书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受教师习惯的影响很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身作则,无论看书、说话,还是板书、批改作业,都应注重其中的习惯熏陶,努力为学生作出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发放统一的草稿本,要求学生用到哪一页就折到哪一页,放在课桌上,随时可拿可用,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3.忽视验算,多数学生计算完毕后就不再验算,也不习惯用估算来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第5篇

第一学段(1~3年级)

1、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3)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共有学生90人左右。从性格方面分析,大多数同学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和别人交往是他们的特长。从学习方面看,大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总体来说,班里同学相对比较听话,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

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六、采取的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

(1)加强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备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7、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分层设置作业,尽最大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8、加强书写训练,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览,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第6篇

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共有学生57名,中等生约占60%,优生约占20%,反应迟钝、学习不用功的学生约占20%,总体看经过上学期的管理,学生纪律普遍好些,上课基本能认真听讲,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发言不积极,作业不认真,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有错不能主动改。

经过两年半的数学学习,本班学生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思考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一、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对表内乘法也比较熟练了,有了计算乘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经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和思考问题。在合作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本班学生由于年龄、农村家庭环境等差异,导致本班学生差异较大,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充分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质疑精神,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在空间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正确的语方描述行走路线。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本册还引入了面积的认识和计算。这部份内容也是生活中应用性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关面积的知识和问题,这部份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扩大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生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使学生:

1、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进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和简单的两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及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能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能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结合生活经验,能辨认从不同方位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实施措施:

1、先由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试着独立解决

2、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小数和面积的意义

3、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位置与方向

4、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四边形变换的奇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帮助与辅导

个体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形象的动作思维和抽象的计算思维结合起来,把讨论与交流结合起来,实现内化,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效率,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让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由于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的孩子表现得特别优秀,而有的孩子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针对本班孩子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帮助与辅导。

辅导目标和措施:通过辅导让后进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比较牢固,成绩有所提高,基础好、智商高的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措施:面批作业,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家长联系;利用课余时间辅导

六、教学检查与评价

评价是为学生服务,本着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原则,我从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优化数学课评价过程入手,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7、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8、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逐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时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较被动。还有一些学生作业时常要拖拉,学习上有较大的困难。大多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上课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发言。但有的学生有粗心的现象,还有几位学生学习自觉性还不够,需要加强平时督促,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我我班继续保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班级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了解24时计时法;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认、读、写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认、读、写分数,会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二)情感与态度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

2、学会与人合作,并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尝试于实际教学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使自己在教学上能有所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直观表演、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照顾学困生以及思维偏慢等的学生,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用多练,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学习兴趣。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5、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几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6、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又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各种网上教学资源,用好各种教学媒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首先从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

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倾听、乐于表达的内在品质。

8、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培优辅差措施

(一)培优对于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和写字和朗读。

(二)辅差

1、理解,尊重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

开展“一帮一”活动,号召班上优秀生组成志愿者,每人帮助一个差生。

3、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力争做到:①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②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③在讲新课时,我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能学”;④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使后进生由“能学”变为“会学” ;⑤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一步使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

4、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基础不同的辅导的内容也根据其实际进行,如王灿港,我计划每天教他一个字,循序渐进,慢慢提高。

5、借助学生家庭的力量及时地给学生提供辅导和矫正。

6、建立档案,积累转化经验。

七、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的课题研究,我班决定开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研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

1、学困生的转化

(1)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2)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3)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措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尖子生的培养

(1)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留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发展他们的智力因素,开发非智力因素,多举办课外活动。

(3)开展争做小老师活动,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展示自己。

八、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左右

2、平均数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8课时。

1、口算乘法。

1课时

2、乘法估算1课时

3、口算与估算1课时

4、笔算乘法(不进位)1课时

5、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1课时

6、笔算乘法(进位)1课时

7、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1课时

8、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31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22人,他们通过两年多的学习,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热爱劳动,拾金不昧。就上期期末检测,班平数学成绩优秀,如唐戬、何小雨、刘佳等,十名同学语数各科96分以上,但也有少数同学年龄偏小,反映较慢,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学习和怎么去学课堂纪律较差,想说就说,甚至个别同学上课玩玩具,常常拖欠各科作业,如张艳琼等连乘法口诀都不熟,相当大部份同学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正确管教,从而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在本期的教育工作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结合当前的教改动态,择其良好的教学方法,耐心指教学生,力争为祖国、为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者。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在编排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2、倡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

4、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5、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

6、提示学习活动的线索和学习方式。

7、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9、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认识小数,会正确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能正确地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3、正确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4、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学习填写统计表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数学思考:

1、经历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乘除法计算的过程,发展数感。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时,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三)解决问题:

1、在各类口算、笔算、估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2、能运用本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对自己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评价。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册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3、经历探索数学问题,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学习中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心。

4、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

5、在学习中培养计算仔细,书写工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况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注意应用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环境保护的有机渗透,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智力、品质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3、重视情境创设,激发认知需求。

4、教学内容设计以活动为主线,倡导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5、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明显、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6、经常了解学生和分析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现实情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7、教师应以身作则,坚持做好六认真工作,充分运用好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灵活运用优良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哪些不明确学习目的,应多花精力和时间,耐心指教,使他们不断转化。

8、努力做好与家长联系工作,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了解和解决本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导学生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当优秀学生。

10、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11、练习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习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习。

12、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13、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

五、课时安排: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6课时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15课时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5课时

四、统计……………………………………6课时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6课时

六、轴对称…………………………………5课时

第7篇

毫无疑问,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及个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①由于社会发展的飞快进步及日益更新,我国目前执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当前教育形势做了诸多思考之后,提出了多种教育改革方案。②而理工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也越来越注重教育的改革。

在众多的改革科目中,不管是哪个学院、哪个专业、哪个学科,在他们的知识结构设置和培养方案中, 高等数学都必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来安排。因此高等数学因为在理工科教育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改革及成败就日益显现出了重要性。事实上,国家及各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高等数学的教育改革, 并因此成立了相应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团等, 客观谨慎地来评估数学教育现状, 继而整体性推进高等数学教育改革。

1 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

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如此, 它的不可替代性也不能说明它是完美、完善而不需要改革的。与此相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培养人才素质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培养目标来考察, 传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体系、教授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慢慢与实际情况脱节,有诸多问题。例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知识不匹配、所学内容与学生目标不适合等。基于这些情况,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需要改革,以便能让它和新兴的工程领域以及专业需求接轨。只有在各方面都进行了适应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 才能真正巩固高等数学的重要地位, 确保它能在各个领域所起到的引导作用。而若想取得实际有效的改革成果,首先必须知道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真实背景了解不多,因此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也不能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而数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在这方面显然我们的教育方式做不到这点。

(2)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能否认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相脱节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老师。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为主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课程教学进度、唯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在把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的同时,忽视了应用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生的潜在能力就被埋没了。

(3)教师资源出现短缺。近些年的高校扩招导致了教师资源的短缺, 特别是高等数学这种各个学科都必学的基础课程。学生的大幅增加直接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大面积地授课于上百名学生也十分常见, 因此老师没有精力在课余与所有学生充分交流, 也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疑问。而高等数学相对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抽象,需要严谨的逻辑性, 一旦前期的基础知识不能够扎实掌握,后面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到了学期末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做的只是应付考试, 对学科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更谈不上对数学的热爱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这种状态就导致了高等数学教学质量逐渐下滑的趋势。

因此,近些年来高等数学的改革逐步提上日程,期盼能从各方面得到改革,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

2 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学习, 同时要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具体改革措施为:

(1)改变教学观念。这方面的改革首先应该从国家教育部门入手,把对高等数学的教革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 吸引国内优秀的相关数学教育工作者按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规律来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提高我国高等数学的教改层次, 拥有最新的战略眼光,拓宽改革思维,这样高等数学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夯实国家科学基础教育的积极作用。专业设置方面,首先应调查市场经济调节下的社会发展需求,在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之下,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论证,挑选适合以高等数学教育为导向的专业。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教学大纲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规范条例和岗位需求,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各种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和制订。课程的设置也应根据培养目标的最终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2)更新教学内容。现在高校基本通用的高数教学体系和内容, 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数学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 必须进行优化和改革。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从应用的角度,从各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考虑和确定。而且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 更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素质,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现代知识的能力。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高等数学教改成败的关键就是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能否积极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教师如果不能从自身打破常规, 仍然沿用若干年不变的方法教学, 势必难以被渴望创新、思维活跃的学生所接受。因此,惟有教师也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现代教学教育理论, 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现代数学知识及其可应用的相关领域, 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才会从中受益。这就要求教师会合理地利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使得数学选修课的教学模式有了硬件条件的支持。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同样的教学时间内涵盖的信息量大,自然地压缩了课时;而且教案可做成各种电子版本,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

(4)注重计算方法和基本概念的联系。高等数学特点之一就是概念多,如果能对各种概念做个汇总,解释他们之间的联系, 会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非常有帮助。例如在讲授函数时, 可先定义集合的概念,然后定义维空间的概念,最后得出元函数的概念;而在讲各种计算方法时,若能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那么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会更容易。例如:在学习一元函求导法则时, 涉及到的运算有初等函数求导公式,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导数的 四则运算等。在二元函数的偏导计算中, 这些公式和法则都可以运用进去, 即对某变量求导时, 可暂时把其余变量看作常量, 首先用一元函数求导方法计算该变量的偏导数。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求出二、三阶及更高阶的偏导数。

(5)多元化考核方式。不再以一张考卷定成绩的方式来单一考核,而是结合小课题,大作业,小论文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素质教育,学生不仅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重要的概念、方法和结论,还需要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③若仅将教学看成是简单的知识灌输,那么学习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最终仍难以发挥本质作用。而如果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被充分地掌握和理解,那么不多的几个公式就可以演绎出万千生动的结论,显示数学的无穷魅力。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教育应该在继承传统教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上, 抛弃不适合现展形势的糟粕。根据社会进步的发展,制定跟得上潮流的现代高等数学教育目标, 吸收各国先进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同时具备传统和[( dylw.NET) 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的服务,欢迎光临]现代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同样我们需要知道,不管教育改革有着多么复杂,多么细致的直接目标,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④因此,不论是哪个层面的教育改革,若没有促进学生的最终发展,教育改革就是失败的。所以说这是对教育改革成功与否进行判断的根本标准,因此我们的终极目标即为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描述和解决自然社会问题,这也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最后要说明的就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 而科学技术又取决于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式决定于教育的竞争。所以从根本上说, 高等数学在整个高等教育包括理工科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极端重要性,完全是由其本身的特征和功能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做到高等数学教改的成功。

注释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② 马德炎.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学[J].大学数学,2003(1).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力;思考

获重庆市政府一等奖的教育改革成果“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中,提出中小学教师有“学习研究能力、设计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资源开发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五种教学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教师五种教学力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力的任务更是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充分认识提高教师教学力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是以多媒体电脑、校园网为基础,通过DDN数据专线联结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延伸的教学资源环境(包括软硬件),这是社会发展的第五次信息革命,它不仅深刻的冲击着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更无情的改变着小数教学的手段与方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大众数学性的数学性的教学,学生可以进入互联网查寻、浏览、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现数学不但有用而且很美的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环境:网络信息技术,会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课外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有外延的补充,其结果必然改变教师的角色扮演与作用。教师只有提高教学力,才可能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二、网络环境下小数教师新角色作用认识

网络环境是一种资源或教学的先进工具,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教师,与教师对学生如何利用这一工具的指导有关。小数教学中教师以何种观念为指导,用怎样的方式组织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当前,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要以新的观念去建构小数教学,个体实现三个方面的角色转变。

1.观念系统的角色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是观念系统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目标观念和对数学教学的正确评价观念,网络环境下小数教学要体现“大众数学”的教学思想,要以创新教育为目标,就要求教师教学要追求全面发展与学生独特才能相结合,面向全体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因此,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辅导者。在教学过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权威(包括教师)做出科学质疑、争辩乃至批评,允许课堂内外师生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2.能力系统的角色更新。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敢于创造性的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案,同时具备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选择信息,并有效使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教学能力或教学力。

3.方法系统角色的更新。网络环境下小数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利于创新学习和终生学习,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利于建立新的考核评估尺度。小数教学的重要途径现在是要充分运用好信息手段,如云课堂、微课堂、翻转课堂等等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进行教学。

三、提高小数教师教学力的思考

1.小数教师要增强个体对于数学的热爱。生活中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教师要提高教学力,就需要不断地发现数学的魅力。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课堂教学呈现出数学的奇妙,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如教师对于“比”的数学知识教学,自身需要认识“黄金比”的美之所在,懂得利用“黄金比”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体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再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时,教师个人要有“完美数”的认识,认识到原来看似很平凡的一个数,其中却隐藏着的许多奥秘,让自已觉得数学特别有意思。所以,小数教师提高教学力,功夫在课外。事实上,小数教师积极搜集与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知道小数虽然姓“小”,但在“大数学”中有其生机和活力,有自身的魅力。

2.小数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我。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进行两个方面的反思:一是课堂教学中的现场反思,也就是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反应,观察学生学习状况,从而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策略;二是课后反思一节课的得失,好好回忆整节课的过程,给自己打打问号――课堂气氛怎么样?学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老师言语是否嗦?学生有什么收获?等等。教师提高教学力,基本功是前提,但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钻研是关键。自我反思是自我否定的起点,同时又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起点,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走出冲动,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第9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 教学内容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7-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当前以实用为主的高职数学教学,由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更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普遍现状

(一)对教材过于依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古板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多是对教材的套用,以教学课本为重。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多少作为重点,通过数学教材中极具逻辑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所学知识缺乏实效性和实用性。这是高职院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常教材的内容影响和决定了教学的性质,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重视的是授课,对教材整体知识内容过于强调,虽然说教学结构已经极为严谨,但是对知识的延展却不足,并没用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联系,从而学生即便学到了数学知识,也缺少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不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实际解决问题,没有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此外,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也不能得到体现。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取得的教学质量并不高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老师备课多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授课方法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将教案上的知识全部挪到课堂中,使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按照固定的流程传授给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状况。然高职数学教学是一门很有特点的课程,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一直是学以致用,通过数学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继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但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因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却导致了教学质量的难以提高。

二、关于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不足的改革探索

(一)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坚持必不可少的原则

1.高职数学教的什么

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中,高职数学教的什么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职教学中各个专业教学都离不开高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学好各个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各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数学教学属于专业建设中的有机部分,因而其也形成了各个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主题。此外,鉴于高等数学知识的相关性、专业性及其延展性等特性,需要对高职数学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高职数学教什么由所需专业人才决定,由此必不可少成为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原则。

2.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核心是教材内容

高职数学教学要将教育思想进一步落实,从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常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改革之后对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确定后,所使用的教材要以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为名。例如,高职数学教学要以应用为主,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要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练习机会,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此外,再次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基础现状,在编排新课程内容时与现代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教学体系内容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知识面、信息量为主,改革要以知识面宽、信息量大为重。

(二)传统数学教学改革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1.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课程

高职数学要以“突出实际背景、深化概念、强化应用、加强归纳总结、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学文化为特色”,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兼顾专业后续课程对数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课程在数学公式与数学逻辑推理方面的设置,可以不采用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将那些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公式的证明等知识点都可以删除。例如四则运算法则,和、差、商的求导法则等,无须一一进行推导。

2.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材大纲要求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要求高校老师在教学中结合适合的教材贯彻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当下高职数学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保证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突破,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应用数学作为工具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应用模块,可以通过各个专业老师共同研究商讨后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然后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学习。这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了专业性这一特点,重点是在实用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此外,这种数学无处不在的授课方式相对灵活,采用讨论式或者双向式的教学方法,由专业课的老师来担任授课,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极为有利,同时也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之处,我们对当下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改革教学体系内容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还是需要经过长时间,以学生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主体,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和途径,以专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准,对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善教学内容,保证高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能够顺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有效的提供学生的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东.统计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蔡桂荣.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域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科技信息》.2007年第28期

[3]王翊,李宝鑫.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育改革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36期

第10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通用2022数学教师学期工作计划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数学教师学期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研究新教材,了解新的信息,更新观念,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教改力度,注重团结协作,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全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学生基本情况。

新的学期里,本人任教高三10、11班两个文科班的数学课,这些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薄弱,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制能力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差,懒惰思想严重,因此整个高三的复习任务相当艰巨。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备考的依据。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因此要认真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从而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及时把握高考新动向,理解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以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配例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我们的复习质量。

2、教学进度。

按照高三数学组学年教学计划进行,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第一轮高三总复习,预计在2月底3月初完成。配合学校举行的月考,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3、了解学生。

通过课堂展示、学生交流互动、批改作业、评阅试卷、课堂板书以及课堂上学生情态的变化等途径,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的观察、发现、捕捉有关学生的信息调节教法,让教师的教程度上服务于学生。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多鼓励、多指导学法,增强他们学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4、精心备课。

精心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平常多去听同科教师的课,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任教能力。

5、优化练习。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要全批全改,做好学生的错题统计,对于错的较多的题目,找出错的原因。

练习的讲评是高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该讲的就不讲,该点拨的要点拨,该讲的内容一定要讲透;对于典型问题,要让学生展示讲解,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多做练习,注重综合。选取“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6、注重学习方法、数学方法的指导。

我们在复习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如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等。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等数学基本方法都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予以复习及落实。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复习的效率。如: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尤其是考后错题,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养成学生善于结合图形直观思维的习惯;养成学生表述规范,按照解答题的必要步骤和书写格式答题的习惯等。

7、注意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应试的技巧和心理的训练要三高三的第一节课开始,要贯穿于整个高三的复习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数学老师在讲课时尤其是考试中主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教育学生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每一次考试。

2022数学教师学期工作计划2为了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照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教研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学》《听讲课》《给教师的建议》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2、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3、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促进潜能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4、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

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5、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

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名家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教师口语、粉笔字、普通话等的训练。

做到学到老做到老。

2022数学教师学期工作计划3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分数及分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四、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改措施

1.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2.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3.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2022数学教师学期工作计划4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50个学生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

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1、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做到恰当的组织教学,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利用好自己的博客,让教学博客成为自己和家长、同事、外校同行沟通交流的平台。

10、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六、落实教学具体措施特别重视的地方

1、数与计算的教学,要算用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要注重实践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实际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要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七、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

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4、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2022数学教师学期工作计划5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7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1篇

一、如何理解生活数学?

叶军明(株洲市白鹤小学):第一,生活数学应该基于课改前数学过于枯燥,过于强调数学的本质特征一抽象,不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需要改变而提出来的;第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然来源于生活,那就让数学从生活中起步,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更利于师生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过程。生活数学,这个概念可否拆开来理解,先有生活,然后才产生数学。然后用数学的语言来刻画生活。因数学是符号化语言。生活数学就是把抽象的数学回归生活,化抽象为具体,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而已。

申建春:生活数学如何理解?我的看法,一是生活中的数学,也就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与数学相关的内容抽象为数学学习内容;二是数学所要学的东西来自生活,即将数学学习的内容,赋以生活的背景,运用这样的背景去理解数学。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释?大家可以探讨。

张新春(长沙市岳麓区教研室):本次课改特别强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实践操作中被演绎成了“数学生活化”这个口号。于是。不可避免地给数学教育带来一些影响。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理清一些基本关系,反思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为以后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提供参考。

李闯:要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我觉得首先要看我们有什么样的数学观。历史上有三大数学观: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数学观――数学就是逻辑;以布劳威尔为代表的直觉主义数学观――数学是独立于物质世界的直觉构造;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数学观――每一门学科都有公理体系。我们可以看出,不论哪种数学观,都是带有近于孤傲的排斥世界事物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数学家眼中,形式化才是最重要的。

申建春:对的,数学观决定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决定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教学方式。其实,如果再通俗一点说,老师们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数学,然后才能确定数学教育要教什么内容,再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教。生活数学也可以说是数学内容呈现的一种方式,是数学要教的内容。如果这样确定教学内容的话,那么,教学的方式必定要与之相适应。

张新春:李闯的意思是数学家拒绝“生活数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才强调“生活数学”?可不可以认为,之所以有人提“生活数学”,即是因为这些人认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是的话,我们应不应该想一想“数学来源于生活”到底在什么意义上是对的?这种提法有没有什么问题?

申建春:李闯不是这个意思,数学家眼中的数学与普通百姓眼中的数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同时,数学家所用的数学与数学教育所用的数学也是有区别的。作为教育所用的数学,教师必须先基本弄清数学是什么,教育的数学是什么,才能比较好地理解生活数学的是与非。

姚窕淑女:《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们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知识以生活化的设计走进课堂。

屈运湘(长沙市天心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生并没有多少生活经验。我觉得数学加上“生活”二字,更多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建伟(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小学):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指数学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数学”)相联系并上升到“数学模型”(“书本数学”)。

李闯:之所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值得商榷,是因为太笼统。站在数学观角度来看,严格地说,数学的真正起源应该是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始,因为从欧几里得开始抽象化。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数学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学知识看成生活常识。

邬天泉(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学):对于学生来讲,强调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是必要的,但我觉得真正吸引学生走进数学的,是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及探究的兴趣。

申建春: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教学,没有错。但数学上的内容并不是生活中能够全部找到的,更在于数学的抽象与形式化。因此,如果将数学认为应该生活化,不利于学生认识数学。

例如,负数的学习,现在很多教材都是采用“收入5元,记作+5;支出3元,记作3”的方式引入负数的概念。其实,这里用到的仅仅是负数的表达形式,并没有涉及到负数的本质。负数是因为数学中仅有正数而不能解释许多数学现象时必须引进而产生的。如,1+2在正数范围内可以实施,而1-2就不能实施。怎么办?引进负数就解决了这个矛盾。因此,许多数学知识不能靠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或者说即使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也会显得牵强附会,不会触及数学的本质。因此,提生活数学至少是不那么全面的,有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夏克君(益阳市南县实验小学):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固然必要,但数学知识的来源有两种:一是数学的外部原因――生产、生活、科研的需要;二是数学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外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内部与数学本身知识相联系。作为教育的数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低年级生活味要浓一点,以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高年级学生知识储备增加、思维能力提高,利用知识储备系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所以我认为教学中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

李闯:应该是这样理解。开始,人们在生活的时候,用到了一部分数学知识,但是这都是零散的。后来,人们(这里主要归功于希腊人)开始总结和反思他们用过的知识,并进而形式化,慢慢通过形式的推演,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

叶军明:课标中说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课标中还有这么一段话: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这里看,数学不是一门超现实的学科,为生活、劳动带来了方便,生活与数学关系非常的紧密,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生活数学应当还是数学,不能演变成与数学无关的东西。我们尽可能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建立数学模型的情景凭借而已,数学

题目都是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拟定的,拟定中的数量关系只要符合数学模型的需要就行,是可以随意变化的。

夏克君:不错,生活与数学关系非常紧密。生活中蕴藏大量的数学知识,现实生活是研究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则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与升华。数学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数学味中到底要加多少分量的生活味,就要视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当学生储备的基础知识不足,生活味要多点;当学生储备的基础知识足够时,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生活味要淡点。

李闯:大家说的课标里的话,这是对的。但是这是教育形态下的数学。我们看待问题,应该站在科学形态下的数学角度,因为这样更加科学严谨。正是因为科学形态下的数学太过形式化和抽象化,在传授给学生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变成教育形态下的数学,这样更加通俗易懂。于是,联系生活成了必然。

夏克君:我想应辩证看待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包涵日常数学,而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是有区别的。教师要及时将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过渡,同时也要注意学校数学与日常数学必要的结合。

张新春:可不可以这样看,大家认为我们提生活数学,至少基于以下认识:

一、从数学的本质、原则上,或者说终极意义上来看,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数学教育过程中,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建伟:我认为生活数学的含义应该是教学中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生活,但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必须高于生活。教学的内容和活动,必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度,做到两者兼顾,联系生活但不生活化。

申建春:课标中所提及数学为生活、劳动服务,我们就不能理解为直接的服务,更多地是从数学思维这个比较高的层次上说的。但有人说,学了四则运算就可以到生活中算数了。如果这样,可以追溯到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初的教学大纲,上面就是这样说的。但到了21世纪,数学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算数用计算器完全可以代替了,人要做的工作是计算机(器)不能代替的工作。因此,如果认为简单的数学知识对生活有作用,恐怕难以体现。

邬天泉:对于小学生来讲,首先要熟练掌握数字运算方法,并能对身边的一些事物准确记数,对不确定的数量进行估计,对整数的一些简单性质进行探究。比如:若一个整数是9的倍数,则这个整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反之也对。能够进入这种因果关系的探究里面去,就意味着其数学品质已经提升了,已经进入符号运算领域了。生活仅仅是数学的一个背景而已_

申建春:生活数学与“”中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不是一样?40岁左右的老师能否回忆一下那时的数学内容?这对帮助我们理解生活是有所帮助的。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参阅《2005年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实录》(《数学通报》2005年第4期),会上有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数学老师谈了这个问题。许多数学家反对过分地强调数学与实际的联系,第一线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意见。我们不说数学家的意见是对还是错,但值得思考。

叶军明: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模型还原于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过于把数学生活化,那就偏离数学的严谨、抽象特征了。但数学教学中,你总是不联系生活谈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难提高,尤其是起步阶段。

李闯:叶老师说得对,但我觉得也不一定。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不一定要靠联系生活。数学文化博大精深,有数学家离奇曲折的故事,有惊心动魄的数学战争,等等。它们一样可以吸引学生。相反,我认为,就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有些老师设计的情境都是虚假的,并不见得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叶军明:数学文化确实可以加大利用的力度,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太容易。到了小学高年级以上可能好些。李老师说有些老师设计的情境是虚假的,并不见得能提高学习兴趣,这也要分开来说,对于低年级学生只要有故事情节,一般都会来劲头的;但到了高年级,你来虚假的,可能会发生不合作的现象。

申建春:联系生活并不等于数学生活化。我认为,看待任何事物不要绝对化,不要公式化,而是要从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发现数学教育的特殊性。中小学数学都是普通常识,所以很容易引起老师们的误解,认为数学就是生活中的那些坛坛罐罐。老师们在设计教案时,用到生活中的例子,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学生能够从例子中想到数学?学生只知道热闹,将课忘记到九霄云外了,这样的例子用到课堂能有作用吗?可能这也是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表现。

下面链接2005年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部分发言(选自《数学通报》2005年第4期),以便大家更好地把握对生活数学的认识。

王梓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概率论专家。院士):这次课程改革为什么这样改?我想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想减轻学生的负担;再者,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是尽可能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这也许是编这个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这些不光是数学需要,任何科学都需要。

……为了学这么一点点数学,要学好多好多的实际东西,一会儿是工业的,一会儿是农业的,把人搞得筋疲力尽,老师们感觉负担很重,学的人也很苦。

李尚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原主任,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院长,代数学家):……第二个联系实际,不是说你在课堂什么都要讲,就什么都联系了。你在课堂上不车零件也可以,你学了几何知识,以后走上社会,遇到车零件的时候,你照样会车,或者是很快学会。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实际上我想这个是符合课标上写的要给学生发展的原则的。发展需要哪些东西?要学会自己发展的能力,而不是什么都拿到这儿来讲,这个反而是加重负担的。我在别的教改会议上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一个小孩儿,从娘胎里面生下来能有几斤重?大概就是鲁迅说的九斤老太,九斤算重的了。你以后这一辈子要长到100多斤,这100多斤不可能都由母亲来给你。但是母亲必须要给你基本的器官,头手脚都得有。不能说,手不给你,以后还能长出个手来,这是不可能的,脚也是。有了这些基本器官,以后自己发展,自己吃饭,自己消化吸收营养,长身体长智慧,这些不能靠母亲给的。

二、案例剖析

周建伟: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案例。

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号是2和3的两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两侧,然后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站在2号学生的一侧,是3的倍数的学生站在另一侧。教师一声令下,好几十个学生纷拥而上。你推我挤,好不容易站好了位置,

还有很多位学生一会儿从左侧奔到右侧,再从右侧奔到左侧,最后选择站在了讲台中间。老师从质疑讲台中间的学生着手,从而揭示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现象评析: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考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材料的选择也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联系,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会用“2的3倍”“3的4倍”等数学语言来表示6、12、24这些数的。这个生活情境的导入,人为修饰的味道浓,未能较好地体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这一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在有趣和热闹背后,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现实意义。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或泛化的生活化中,显得极其苍白与无力。

夏克君:教师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的有趣,数学的有趣。

例如,一老师在教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刚好有几个同学生病回校设计例题:五年级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刚回校的3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刚回校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编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刚回校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等题目。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感到用分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会到分数的用处。

叶军明:1、小朋友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6条船。18人,每条船坐几人?2、小朋友去公园里划船,公园里有6条船,54人,每条船坐几人?你看,每条船坐的人数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坐法不一定符合生活实际,坐9人可能是严重超载,但从数学模型上来说,这完全正确。

周建伟:有时候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会人为构造一些问题,提出一些不同于现实生活情境的要求。比如:烙饼的问题、切西瓜的问题。教学的内容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也许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的,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只能舍弃。

张新春:切西瓜问题,来源于人教网。

原始森林:一个西瓜切4刀,最多切成多少块?谢谢帮助。

冰风:14块吧。

elf:14块,横切3刀为7块。纵切17I为14块。

原始森林:37/可以切8块,那471可否切16块呢?

硕苏:大家觉得这道题有意义吗?如果真的给你一个西瓜。让你切4刀,能切出这么多的块数吗?不符合实际啊。这个答案只是我们理论上的结果吧!大家说呢?本人觉得,如果要知道是不是14块,可以拿个西瓜切一切,看能切多少块?(我的观点不是针对楼主和各位。只是觉得当时想出这道题目的人到底有没有切西瓜的经历)

我的观点:尽管拿一个西瓜来,切4刀的确可以切出14块(事实上可以切出15块,只是不会每块都带皮)。这道题的意义应该不是用来指导如何切西瓜。我的意思是讨论这道题有没有意义,不应该看研究这个问题对切西瓜有没有指导意义。(西瓜切得好的标准有很多,绝不只是所用刀数越少,切的块数越多越好)切西瓜是我们熟悉的所谓问题情境,这个情境背后的数学本质是平面划分空间问题。具体到这里是4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多少份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引导我们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也引导我们经历直线到平面到空间的推广过程。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的一本数学教育名著的书名就是《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相应地,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讨论有价值的数学或讨论数学的价值时,也应该谈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的价值。

首先,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无疑要培养有生存能力的公民。从而,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的价值首先就体现在能直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如学了小数的乘法,去菜市场买菜时你就会付款;学了基本的概率知识,你就能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抽奖、彩票一类的事,如此等等。基于对这种价值的认同,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往往特别注意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直接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所谓“数学生活化”,将来要用什么现在就学什么,将来要怎么用现在就怎么学,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其次,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的价值还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上。理性的、批判的、追求自由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学在这方面的作用也就成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的重要价值。为了达到培养科学精神的目的,有时候也不得不弱化甚至暂时放弃数学的现实效用的一面,而强调它的作为人类精神文化中那些并无直接实际用处的、甚至是难以言表的一面。

申建春:数学上要做到知识与今后应用上的无缝对接难度极大,我赞成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的观点,知识仅是思维的载体。因此,不管教学中采用什么材料,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不能丢。像切西瓜问题,目的不在于西瓜切得好不好,而在于如何从特殊问题过渡到一般问题的思考方法。我重复一下:教学中的实际例子,学生能够想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吗?能否有案例可以说明?

去年在重庆听课时,黑龙江的“数字编码”是个好案例。这个案例为什么好?我认为有这么几点:一是联系生活实际非常自然。将为什么要编码的必要性说清楚了;二是学生能够自然地联想到数字编码上,也就是说,有机地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了;三是运用数学知识确实能够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促使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名字重复问题。这就是数学教学中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何亩文(株洲白鹤小学):与张老师切西瓜问题类似的还有:一张纸折多少次就有珠峰高?其实生活与数学并不矛盾,关键是有些人把生活当成数学课的点缀,或者是把数学当成生活的点缀。

夏克君:圆柱的认识。学生汇报完圆柱的高的有关知识后,老师不失时机地问:日光灯管可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学生说用“长”表示。老师又问“一元硬币可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学生说用“厚”表示。

学生兴趣很高,老师又问“我们有些同学家里挖的井可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深”。

从这个片段看出这位老师将学校数学很好地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的不同形态,扩大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体会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李闯:我觉得一定要抓住数学本质来联系生活。有位老师这样设计周长教学的:课件出示一张奖状和一个镜框。小兔在赛跑中获得奖状,它要把奖状放进镜框中,它能不能放进去呢?学生一致认为,先分别量出奖状和镜框的长、宽,再分别求出奖状和镜框的周长,两者一比较,就知道放不放得进去。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看一个奖状是否可以放进镜框,将两者重叠稍微一比就知道了,哪里还要测量来测量去的?这里根本不能体现求周长的必要性,人造痕迹太重。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老师本身对这个数学问题没有理解。专业素质还有待加强,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还有一个这样的例子(笑话)说明人为编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可取。

法官:你被控殴打你的邻居,有这事情吗?

被告:有,不过我要澄清一些事实。

法官:什么事实?

被告:他见到我,总想为难我。例如,他前天问我:如果一只半鸡一天半下一个半蛋,那么两只四分之三的母鸡15天下多少蛋?

法官:明白了,你被免于了。

何亩文:记得有人常常举这样的例子――下水道为什么通常做成圆形的?但现在我也赫然看到很多长方形、正方形的井盖。敢情不用数学知识也解决了井盖掉下去的危险?(里面做一圈小的突出什么的,照样不会掉下去呀)所幸车轮必须做成圆的,暂时没找到别的可以替代的形状。

李闯:我认为,数学课还是数学味道要浓一些。没有很好的生活情境的话,尽量不要人为编造,就用数学问题引入。其实,小学生并没有多少生活经验。我们现在出现了将成人的生活强加进小学课堂的现象,这不是好事情。

比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第92页第9题。

下面是张阿姨2005年4月份信用卡的对账单:

(1)估计一下,张阿姨4月份的结单余额和上月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2)张阿姨的信用卡3月份的结单余额是多少元?

又如某大型赛课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

师:小朋友们,很高兴来到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老师想在这里买房子,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不能一次性支付房款,只能采取分期付款的办法购房。这分期付款里面的数学学问可多呢,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

接着,整个一堂课就围绕着如何付款买房子,房子买到后如何装修最节省等问题进行,其间“渗透”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的教学。该课被评为一等奖。

这些事情我们大人都难理清头绪,才开始学习的小学生未必能懂?我相信不会有小学生对信用卡、买房等事情有兴趣。

鉴于此,我觉得大家可以试着往这个方面努力:将某一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活生生地搬到课堂,当然,要作教学法的加工。

点数问题:若有甲乙两人(赌技相当)各出赌金96金币,规定必须要赢3场者才能赢得全部赌金192金币,但比赛中途因故终止,此时甲、乙胜局数为2:1。问:此时应如何分配赌金?

A认为,其赌金分配应就其胜局比数,即2:1,依比例分配,因此甲应分得192×2/3金币,乙应分得192×1/3金币。

问题1:请问你认为A的分法可不可行?请说明。

B认为,其赌金分配应考虑若不终止比赛,两人各须赢几场,按其各须赢得场数反比分配:即甲已赢2场,须再赢一场可获赌金,而乙已赢1场,须再赢二场就可获赌金,因此甲应分得192×2/3金币,乙应分得192×1/3金币。

问题2:请问你认为B的分法可行不可行?请说明。

c认为,根据至多需要几场比赛才能看出赢家,如果甲需要再比m场才赢,乙需要再比n场才赢,则需要经过m+n-1场才能宣布赢家。以胜局比为2:1为例,接下来的两场比赛可能结果如下(a表甲胜,b代表乙胜):aa(甲胜)、ab(甲胜)、bb(乙胜)。所以,两人应得赌金之比为3:1,即甲可得192×3/4金币,乙可得192×1/4金币。

问题3:请问你认为c的分法可不可行?请说明。

D认为,甲赢两局,乙赢一局,在掷下一次骰子时,若甲赢了,他将得到全部192枚金币;若乙赢了,他们所赢局数比为2:2,在这种情况下分赌金,每人将拿回自己的96枚金币。综上所述,若甲赢了将得到192枚金币,乙将获得0枚金币;若甲输了则会拿到96枚金币。乙会拿到96枚金币。因此甲至少可拿到96枚金币,乙至少可拿到0金币。假如他们不继续赌下去的话,可将96枚金币先给甲,至于剩余的96枚金币,可能甲得,可能乙得,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甲乙两人均分剩下的96枚金币。各得48枚,因此甲、乙两人所得金币分别为144枚和48枚。

问题4:请问你认为D的分法可不可行?若不行,请说明。

问题5:利用你所学过的概率知识,此赌金分配问题应如何解?为什么?

尽管这些看法中并没有出现任何数学家的名字,但所列的4种方法分别是15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西沃里、卡兰奇和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和帕斯卡的解法。学生在无形中回到了历史中,并充当了当时的几大数学家的角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比生活情境好呢?现在国际上有大批人在研究这种教学方法,成立专门的机构(组织):HPM。因为历史上数学家遇到的困难,今天我们学生在学习时候大都会遇到。而且,根据生物学家研究,人的成长过程,总是要大体重复人类认识的历史过程。

还有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高斯求1+2+3+…+100的和。大家总喜欢用这个例子引入简便计算。这也是数学史教育的好例子。其实,求自然数列的和并不只有高斯发现,古代人们喜欢用点阵求,数形结合,更加直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让他走上攻坚道路的,是一位数学知识功底深厚的教师――沈元教授(后成为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当年沈元教授因故滞留在福州,欣然接受母校的邀请,担任数学老师。当他一站在陈景润所在班级的讲台上,立刻引起所有学生们的一片倾慕。沈老师讲课风趣、形象、生动,居然演义出数学界几乎惊天动地的一幕活剧。在一次讲课时,沈老师或许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或许是寄希望于这些朝气蓬勃的学子们的未来;或许是一个大学者神游数学王国之时,无意中扯来了一片奇光闪烁的落霞,谈起了数论中著名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沈老师从小学生都能理解的奇数、偶数开始,循循善诱。将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数字,阐释为蕴藏着极为玄妙的智慧,将本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解释成为全部闪烁着生命的异彩。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凝聚着人类文明、智慧和创造的学科,竟是一个何等鲜活、何等瑰丽的自由天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年轻的陈景润爱上了数学,更是暗下决心,发誓要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难题。最后终于跻身于顶尖数学家行列。

可见,纯数学问题,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