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工培训论文

职工培训论文

时间:2022-09-21 06:2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工培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工培训论文

第1篇

1.以“大经营”发展为中心,“统分结合、突出重点”为原则,科学开展“多层次、多规格”立体式培训

随着培训方式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技能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日益提高,各大企业“大经营”发展战略相继确立,以施工企业职工培训为龙头,开展统一的各项专业培训,已不能满足各单位工程、各专业技术项目培训需求。企业应根据培训工作科学实践经验,围绕企业“大经营”发展战略,以努力培养行业领军人物、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任务,大胆创新,采用“统分结合、突出重点”培训原则,深入一线大力开展多层次、多规格培训。“统”应是对企业层面的、共性的专业进行统一培训;“分”就是各单位依据本单位生产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自身培训。“统”的重心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重点统管好协调好主营业务共性专业培训,为企业做好培训超前服务;“分”的重心在各相关基层单位和单位工程项目部,更方便充分利用本企业工程间隙开展自培,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培训主管部门应全过程监控并给予资源最大支持,保证培训效果,在基层单位以及工程项目部逐步形成成熟的自培流程。“突出重点”则是紧密结合当前企业施工任务核心,科学深入开展针对性地专题项目培训,以“统分结合、突出重点”为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协调,针对重点专题工程项目,开展专项培训,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加快推进重点专项工程和谐建设,培养一支能代表同行业发展先进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从培训内容和层次上,要纵观企业经营发展,确立努力为施工企业培养不同层次优秀人才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规格”职工培训。将企业培训对象按专业分成不同层次、按需求规模分成不次规格的梯次培训。按不同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专题分别注入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特殊作业、新型用工等不同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均要本着“节约每一分钱、节约每一分钟”的理念,本着培训责任服务企业发展的宗旨,开展短平、快捷、有效培训,并且要多开展“外培内置”式培训,培训的人次量上和效果质上要实现逐年递增,逐步形成一支既有管理经验又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以“统分兼顾”为导向,创建“支持引导、创先争优”激励机制,科学开展快速高效职工培训

在“统分结合,突出重点”有效培训方式的良好带转下,企业应鼓励各基层单位和单项工程项目部开展有效的“自助餐”式培训,支持各专业部门在自家“培训公路”上开展百花齐放的培训活动。但职工培训工作对企业发展而言,犹如一个人的自身学习,永无止境。如何进一步挖掘各单位自培潜力,使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更加丰蕴。就需要构建一座富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具有推动比赛“创先争优”的培训高速公路,需要通过有效培训激励机制将各单位各单位工程项目部积极自主培训引领到同一条“培训高速公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主培训氛围,关且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要贴有切实可行的规范激励标语。这些标语和激励符号的增添与设计,是在“分”的激励框架作用下,给自主培训添加的无限动力,也会给企业职工培训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3.结语

纵观企业职工培训科学发展轨迹和未来设想与规划,我们发现,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每一个进步阶梯,都在实践着科学发展观,也是深入领会科学发展精髓实质的成果,只有认真科学实践职工培训工作,创新职工培训工作方法,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做好职工培训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刘文香 单位: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

第2篇

就目前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职工教育培训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一些职业院校接受企业职工培训项目积极性不高。有些培训国家有补贴,有些培训企业会拿出部分资金。但这部分资金往往不能支撑全部培训费用。同时,职工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能力有限。一是师资资源整合难。部分教师不愿上职工培训课,主要是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又无现成的教材,相关课酬无激励成分,导致教师调配难。二是教学设备整合难。假期组织职工培训还问题不大,一旦是在学校上课期间举行职工培训,相关专业实训有时会有冲突。协调结果大都是培训让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人手不够。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归继续教育部门。而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主要是服务在校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工作流程相对单纯。而组织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复杂得多,要拓展培训市场,要制定管理制度,要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要协调培训资源等,单靠原来继续教育机构编内人员无法承担。

二、职业院校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优势

(一)师资优势

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人文教师齐备,可以满足职工全方位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设备优势

职业院校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特别是各类实验实训装备一应俱全,基本可以满足职工教育培训期间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

(三)环境优势

职业院校校园漂亮,运动场地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满足需要,学生宿舍设施齐全。职工在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接受培训,可以感受到大学生的生活,身心愉快。

(四)继续学习优势

在完善学分制后,职工在教育培训期间所学课程都可计算学分。坚持学习的职工将来可获取大中专文凭。同时,企业职工培训完成回企业工作后,还可就所在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造等方面继续和培训教师沟通、合作,实现企业发展,职工成长,教师能力提升“三赢”格局。

三、职业院校构建职工教育培训新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职工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机构。把职工教育培训职能明确到院校的继续教育部门,适当增加工作人员,要给予继续教育部门明确的权责。继续教育部门要认真研究职工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要结合各自院校特点,整合院校内资源,规划出适合职工教育培训专业及课程,形成完整的对外宣传材料,积极拓展培训市场,不断扩大职工教育培训规模,努力实现职业院校、委托培训方、受训职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职工成长“三赢”格局。

2.建立好职工教育培训师资库。要把那些专业能力强,有较丰富的职工教育培训经验的教师收录进师资库。要针对委托培训单位的要求,在实施培训前组织相关教师研究培训内容及培训课程。

3.制订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保证每一期培训顺利进行。这些制度包括受训职工日常管理制度,教师上课考勤制度,培训经费使用制度等。特别是在培训经费使用上要确保受训职工培训经费的足额到位,要保证任课教师的课酬不低于学历教育上课的课酬。

(二)建立职业院校与党政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联动机制

具体展开如下:

1.主动对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市、县两级相关党政部门,每年都有培训任务,并且这些培训都有国家的专项资金予以保证。但相关部门苦于无培训师资、无培训基地,导致每年都有部分培训经费使用不出去。个别部门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甚至弄虚作假,触犯党纪国法。作为职业培训主力军的职业院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城镇待业人员就业培训等项目,主动对接党政相关部门,主动承担培训任务,主动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案,共同完成培训任务。

2.主动对接相关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涵盖了本行业的相关企业,运转正常的行业协会都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都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行业协会对其行业内的企业情况最熟悉,也最了解企业需求。部分职业院校也加入了相对应的行业协会,有些职业院校还建了本行业的重点实验基地。所以,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积极与相关行业协会联动,形成强强合作,把职业院校建成行业的培训基地、实验基地。

3.主动对接企业。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任务。但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多余的生产设备,也没有相对固定的师资,特别是除技能培训外其他综合培训更是难以组织。职业院校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职业院校有专业设备,既有专业教师还有人文方面的教师,可以全方位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所以,职业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为职业院校在校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职工教育培训平台,从而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动合作双赢。

(三)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企业职工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大都失去了上大中专的机会。而他们对获取大中专文凭仍有梦想。针对这部分培训需求,职业院校可从以下方面建立职工继续教育机制:

1.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完善学分管理,探索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相衔接。受训职工通过连续不断的学习、培训,并且完成了相关专业课程学习、考试考查,职业院校可以颁发正规学历证书。

2.对完成相关教育培训的职工,除颁发相关培训结业证书外,还可计算相关专业的学分,为这部分职工获取大中专文凭留下后门。

3.重视职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及考级培训。国家规定了部分岗位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职工技术等级晋升也必须参加考试。而一线职工实际操作上都能过关,但相关理论知识不系统,在考证考级上往往不能如愿。职业院校要发挥指导职工考证考级优势,满足职工考证考级需求。

(四)建立职工教育培训评估机制

职工教育培训,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并提供了巨额财政支持;各职业院校也统筹了校内的相关资源来保证培训的组织;相关企业付出了成本,有些企业更是从投资的角度支持职工教育培训。所以,作为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者,各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对每次职工教育培训的评估,要建立相关评估机制。

1.对职工教育培训组织评估,包含教育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受训职工管理、授课教师管理等进行评估,确保实现培训目标。

2.对职工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职工进行授课内容测评,实验、实训动手能力测评,建立职工培训档案,同时也为日后职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3篇

关键词:新形式下岗职工就业指导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严重的失业现象。21世纪全球失业的趋势如何,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又面临着企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换和企业技术改造等特殊环境,失业问题日益严峻。当前,做好下岗职工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加快经济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

对于长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工人来说,他们缺乏竞争需要的自信与独立思考能力,失去工作对他们而言无疑就是灭顶之灾,要走出阴影,就需要得到更多的精神支持。下岗职工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寻求家庭的关心和理解。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下岗职工认为,家庭的关心和安慰能够促使他们振作起来,重整旗鼓,努力向前,去创造未来,有利于再就业。从某种形式上讲,能否得到家庭的关心和安慰,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键所在。

所以,就业指导人员为失业人员进行帮助的时候,就应当有意识地去关注失业人员寻找工作能否得到家庭的关心和安慰,和家庭对失业人员的态度,并用指导人员专业的思维角度和评价标准去分析家人的关心和支持程度,来确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心理状态,从而寻找出突破口,为他们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应与他们的家庭取得联系,做他们家人的思想工作,这样可以促进失业人员快速寻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指导人员还要营造“整洁、平和、温馨、宽容、忍让、互助”的氛围,激励失业人员自强不息。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

下岗职工应该正确端正态度。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改变现状,下岗并非一定就是坏事,就看自己的心态,是消极等待,还是奋起开拓自己的新事业,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企业来讲,企业增效减员,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竞争机制:对下岗工人来说,失业人员化挑战为动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合理把握机遇,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1、运用因材施教法

针对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技能手段单一落后、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指导人员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下岗职工开办种养殖、电脑培训、服装裁剪、面点制作等培训,传授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再就业。没有一技之长也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竞争要求。有的即便找到了工作,但是也仍然避免不了再次失去工作的威胁。就业指导人员应该给他们详细讲解并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并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实践告诉证明,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场优胜劣汰,加薪、升职困难重重,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所有劳动者,包括在岗者都在不断的充实着新知识,深化技能的压力。充实新知识,吸收高科技,能够提高下岗职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

2、正反教育相结合,引导下岗职工正确对待每一份工作

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机遇,从头再来。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能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味地认为工作有高低贵贱。工作本无贵贱之分,任何一份正当和合法的工作都是宝贵的,每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和创造者,都值得世人赞誉,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摆正对工作的态度。那种只求高薪,而不知道自己工作责任的人,不但对老板来讲没有任何价值,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样,有些下岗职工羡慕舒适安逸的工作,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阻碍下岗职工的职业发展,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者也是靠本领吃饭,靠能力挣钱,无尚光荣。

三、提高再就业培训力度

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下岗职工自身发展的重点的内容,更是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战略性举措。为下岗职工传播科技知识及技术手段,提高下岗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树立、宣传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通过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有利于再就业的气氛。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后再就业的政策,并为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服务。目前,下岗职工对这一做法己基本认可,大部分人普遍认为实行教育培训对再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覆盖。因此,在以后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中,应该注意不仅培训内容及手段是下岗职工迫切需要的,同时,还应在宣传力度上下功夫。

第4篇

【摘要】[目的]了解肥城市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法]2012年10月,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问卷对企业职工掌握职业病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职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历、年龄、工龄的升高,各类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呈上升趋势;被调查者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不同,其中单位培训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比例最高,占71.79%。被调查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的职业病相关知识内容不同,其中想了解“常见职业病、职业多发病的表现及防治知识”的最多,占调查者的82.80%。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结论] 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病 知识 知晓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11年12月31日起修订施行。为了解肥城市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肥城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对全市327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工作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矽尘、电焊烟尘、苯系物、噪声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职工。

1.2 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律及法规有关内容、职业病防治知识获取的渠道及何种渠道最适合、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内容)。

2 结果

2.1 总的调查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3500份,收回调查表3310份经分析整理剔除填写内容不全的调查表37份,有效调查表3273份,有效率93.5%。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平均在35岁,大专以上学历30.4%,高中及中专学历57.1%,初中及以下学历12.5%,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数:粉尘1295人,物理因素1223人,化学因素755人。

2.2 不同年龄人群知晓情况 调查≤35岁的1666人,>35岁的1607人。对各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身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和接害因素不同均与职业卫生知晓情况有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高年龄段工人回答正确率高,与其受教育培训机会、经验积累多和个人防护意识增强有关。低文化程度制约着工人的知识接受程度,提示工龄短、文化程度低的劳动者应作为今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使其掌握基本的职业危害防护技能,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用人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用工变化等新情况,认真履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社会责任,重视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力度,同时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11

[2] 王秀兰;曾庆民 佛山市顺德区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24)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24.012

[3] 黄意府;王清海;黄鲜华 有害作业工人491名职业健康教育知识的调查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05)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05.004

[4] 韦光武;于建新 崇左市职业病防治法知晓率调查 [期刊论文] -应用预防医学2008(06) doi:10.3969/j.issn.1673-758X.2008.06.028

[5] 梁惠琴;王冠梅;吴秀玲 某铸造企业职业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2008(05)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将**县委党校的工作做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07年,在市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党校的精心指导下,我校坚持培训有成效、教学求质量、科研出精品、管理上水平的总体思路,较好地发挥了党校干部培训

、理论宣传、党性教育、政策咨询等多项综合功能,为党员干部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高点定位建队伍

2007年我校在岗仅6人。6名教职工承载的是全县党员干部培训、在职干部学历教育、理论宣讲和科研工作。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现实迫使我们必须做到精兵强将办党校。就是这6人,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期,外出宣讲110场次,培训干部5000多人次,撰写论文24篇。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于我们做到了高点定位建队伍,要求全体教员做到“三高”。

一是思想境界高,做一个领导型教员。作为党校教员应该有政治家的敏锐,思想家的渊博,理论家的见识,而这几个元素之和则构成了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养。这就是我们对党校教员的高点要求。正是这个要求,促使了我校教员的迅速成长。我们要求教员首先应该是一位领导,就要要求教师具有领导者的素养,引导教师以领导者的思维立足全局去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凡事从长计议,从全局思考,把干部教育放在全县工作的大局中来考虑,把每一个培训班都纳入全县工作的总盘子去设计、去组织。去年我们办的班、写的文章,都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教师的思想境界提高了,工作积极主动了,团队精神增强了,教育培训有创意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一种集体领导的思想境界,促使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知识素质高,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员。党校教师必须成为学者型的老师。现代信息化社会,使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大课堂。信息便捷流通,教员和学员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获取知识同样的渠道,同样的速度,同等的水平和能力,让教员,尤其是党校教员很难当。有时讲台下的学员比我们教员学历更高,思想更敏锐,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员必须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使其知识结构和水平有一个根本性提高,以更加渊博的知识做好干部培训工作。我们随时提醒我们的老师,社会在飞速变化,正如彼得·圣洁在《第五项修炼》里所说“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就等于死亡”。当我们自己的学习赶不上社会的变化,或当我们自己的学习速度赶不上学员的学习速度,那我们就做不了这个教员了。因此,我们千方百计的要求教师树立危机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质量意识。具体要求教员必须在弄懂“三基本”、“五当代”等基本课程的前提下,努力掌握现代化的知识框架,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动态,关注国际国内大事要事,注重国计民生。同时要广泛涉猎各种专业知识,尽可能的做到兼收并蓄,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最大限度的成为通才,并把这一切消化融合在最新的教案讲义中,传递给学员。杜绝简单从网上下载随意贩卖的现象。对新进教员,我们定人定时给予马列经典及有关政治理论的补课,使其知识面尽快完备,使其尽快具备党校教员素养。经过不断加压,强化学习,严格要求,加大培训,全体教员的知识层次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逐步向一个学者型教员迈进。去年年终的论文答辩,我校教员现场的点评及辅导,让学员耳目一新,大家共同的感觉是党校老师知识丰富,思辨能力强。

三是教学能力高,做一个专家型教员。为了克服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桌一椅办党校的现状,我们创造条件,千方百计购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教学工作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在具备教学基本功的同时,能够快速查找资料,综合处理各种信息,尽可能融会贯通,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深入实际,做好调研,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教学内容,;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传授教学内容;能够熟练运用讨论式、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快速制作和使用课件,立体直观的教授培训内容。目前,我校从领导到一般教员,都能够熟练的制作课件,学校课件教学达到了100%,教学活动更有特色,更富活力,更具魅力。不断的探索实践,全体理论教员教学能力均有很大提高,在培训活动中,尤其是在大型培训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张力,体现了党校教员教学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受到了参训对象的一致好评。

二、突出重点搞培训

干部培训是党校的主业,是党校事业的基本点。认真扎实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所在。2007年,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按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围绕市县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开展了各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1、行动早,谋划细。年初,根据县委整体工作部署,结合全县工作重点,多方商讨制定培训计划,报经县委批复后实施。2、内容广,方法新。在内容上,探讨尝试,依据党校教学布局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的原则,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不同的课程教学。在培训方法上:一是利用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站组织培训,通过聆听部委领导和专家的讲座,着力开阔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视野,培养高素质的领

导干部。二是借助广电媒体教学。加强与中央党校出版社等党建单位的联系,及时订购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光盘。三是实施现场实验教学。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强势项目,依托产业和项目企业,建立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开展培训。3、组织严,效果好。加强对学员的到课出勤、课堂纪律、论文作业、学习效果和生活作风的考核,客观公正地记入干部培训学习档案报送有关部门。2007年共举办各种主体班次培训17期,培训学员1500多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三、主动出击作宣讲

开展理论对谈活动是我市理论宣传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得到了上级及社会的肯定和赞誉。2007年,按照《**县“百场讲谈、百台大戏、百场电影进农村”思想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安排,由我校理论教员承担了“三百”活动中“百场理论讲谈”的任务,开展了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乡镇、入社区”战役,走村入社,深入机关学校,深入田间地头,主动送理论上门、政策入户,进行理论宣讲对谈累计达110场(次),培训人员3000多人,将国家的惠民政策送到了老百姓的炕头上,将致富的经验送到了农民的地头上,将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干部群众的心坎上,拓展了培训渠道,延伸了培训链条,增设了培训网点,扩大了培训范围,提升了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

四、齐心协力保函授

党校函授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党校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和重要支点。我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从严管理,从严施教,从严考核,使**这样一个不足10万人的小县,其函授教育工作从招生到教学,连续5年走在了全市的前列。1、立足县情,挖掘生源,保持办学规模。面对实际及时调整招生思路:把工作重心由行政事业单位向工厂企业倾斜。教职工分头深入煤矿、自来水公司等企业,宣传动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07年招收新生91人,其中大专31人,本科58人,完成50名招生任务的182%。在91名新生中,来自煤矿等企业学员28人,占30%,工人41人,占45%,农民6人,占7﹪工厂企业农民学员成为党校招生的一个重点。2、坚持宗旨,从严办学,保证函授质量。一是严把教学关。采取集体备课、评议教案、教师“说课”,设计教法等形式力争使每堂课都成为“精品课”。二是严把面授关。学校提出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面授教学思路,要求教师研究大纲,熟悉教材,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坚持对到课率差、作业送交不及时的学员,进行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学籍,杜绝学员思想上不重视,懒、散、慢的习惯。07年共取消了5个学员的学籍。三是严把考试关。在考试中,坚持由县委组织部、纪检、人事共同组成巡视组,对考试过程全方位督查。四是严把毕业论文关。严格审查指导教师资格和篇目,严格指导程序,确保质量,不搞勉强通过。今年论文答辩由辅导站主持,我校做了充分的准备,高标准要求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要求对学员的论文认真研读,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度,在答辩过程中,针对学员回答,答辩委员会的老师给予了精彩点评,使答辩活动成为一堂生动丰富的辅导辩论课,保证了答辩质量。3、完善制度,强化考核,提高办学水平。坚持“纠建并举”,不断在招生、面授、作业、考试、毕业论文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竞争上岗、教学质量考评等关键环节上强化管理,努力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工作机制。

五、集中精力抓科研

科研是抓出来的,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狠抓教科研不放松,以教学为中心,准确把握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三结合”,即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教学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员突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员学习方法的研究,2007年我校教员一共撰写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论文8篇,其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基本着力点》、《指导基层党校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5篇文章发表在省级刊物上。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就是要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撰写出具有一定份量的文章。2007年,针对******总理三次对民勤问题批示后,省科协年会将07年会议主题定为有关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专题,我校教员撰写的《做好水文章建设新民勤》作为全市参加省科协学术年会唯一被选录进全省学术年会论文集的文章,填补了全市2007年学术论文的空白,为整个**争了光。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就是要遵循“科研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宗旨,针对县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组织大家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和评论文章等,2007年,我校教员在对**县乡镇机构改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发表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家重点论文集《和谐中国与全面小康》一书上、《浅谈县级党校理论科研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发表在《走近新世纪》大型丛书上、《对**县财政收入的分析与研究》以及《对**县百名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调查与思考》获**市党校工作研究会第五届年会论文二等奖,这些既有深度,又有实践思考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07年我校教职工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24篇,国家级2篇,省级5篇,市级17篇。

六、勤奋敬业树形象新晨

第6篇

一、“十一五”职工教育培训主要目标

1、以打造品牌职工队伍为目标,充分挖掘职教资源,与高等院校联合,开展学历教育,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一体化。

2、坚持以继续教育为重点,培养一批会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级人才。

(1)进一步加强干部学历教育。“十一五”期间,干部学历80%达到大专以上,为企业外出创业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

(2)继续开展专业技术干部新理论、新知识以及新技术培训。组织多层次的培训讲座,到重点院校和知名企业请学者、教授、专家来矿传经送宝。

(3)开展管理干部的计算机等级培训,干部计算机达到中级以上水平。

3、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突出专业技术工人培训,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满足创业发展人才需求。

(1)加大教学基地“现代化”建设。在教学设备、实验设施和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现代化”,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对人才的需求。

(2)实行岗位技能“按需”培训。在培养目标上,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要与所需人才挂钩,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缺少什么技能就补什么技能,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办学效果。

(3)实现两个转化。一是从注重理论培训向注重实践培训转化,切实提高职工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注重短期培训向注重中长期培训转化,加大高级工和工人技师的培训力度。

二、下半年职工教育培训主要工作

1、发挥四级安全技术培训机构功能,强化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工作,继续搞好一般工种和四级安培中心培训的特殊工种的安全资格培训、复训工作,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2、认真执行庞党发(2006)43号、44号文精神,做好职工日常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节约型企业的相关工作。

3、继续执行庞矿党政办(2006)6号文和某某矿司教委办(2006)13号文精神,圆满完成全年品行习练计划。

4、继续执行庞矿发(2006)89号文精神,认真做好三违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5、做好省安全培训系统的资料输入工作及安全培训一人一档工作。做好办证、换证、发证存档工作。

6、在全矿范围内广泛发动,认真落实职工教育论文征集工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一是建立强有力的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及时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把教育培训状况、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与干部考核任用挂钩。三是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四是制定奖罚标准,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2-0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行主多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理论精、操作行”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为供电行业新的腾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  第一论文 网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  第一论文 网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 、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  第一论文 网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项目

分值

标 准 项

限制项

评估方法

得分

领导

15

⑴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建立了岗位责任制;⑵有例会制度;⑶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并有记录;⑷对新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有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师资培训规划和方案,并对教师进行培训;⑸每年为教职工办2件以上实事(每项3分)。

每项有1处不合各扣1分,扣完为止。

查阅资料

实地考察

教职工

45

⑴执行教师“十不”行为规范达到要求;⑵教师能够用新的课改理念教育教学;⑶上课和自习辅导不空堂,上班时间坐班办公;⑷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⑸后勤人员及时供应教学所需物资,为教学做好服务;⑹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98%以上,初中75%以上;⑺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有完整的考核制度和办法;⑻奖优罚劣,教职工积极性高;⑼教师业务档案齐全。(每项5分)

〃〃

〃〃

学生

40

⑴学生熟记《守则》和《规范》;⑵能按《守则》、《规范》养成习惯;⑶近两年无违法犯罪和因不安全因素出现学生死亡;⑷学校有专人管理学籍;⑸无留级和辍学现象;⑹初中无复读生;⑺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有后进生转化档案;⑻优生优培效果明显(每项5分)

〃〃

〃〃

教学常规与教研教改管理评估标准

项目

分值

标 准 项

限制项

评估方法

得分

教学常规

50

⑴按教学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⑵落实教学常规,对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环节有明确要求,落到实处;⑶学校领导兼主课1各班以上,听课、评课每月不少于10节;⑷每学期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一次优秀教案评选,一次优秀论文评选,一次优质课评选,校内公开课、观摩课每月不少于1次。(第⑴⑶项每项5分,⑵⑷项每项20分)

按每项实有分值扣分。

查阅资料

实地考察

教研教改

40

⑴尝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教改制度,有具体的实施方案;⑵学校教研教改纳入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检查落实,做到计划、领导、教师、课题、总结五落实;⑶学校有教师业务培训的计划和措施,并能落到实处;⑷教师有明确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经过自我努力和其他教师帮助达到目标;⑸各科有骨干教师,有教研教改带头人,并发挥其作用;⑹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和教师定期相互听课制度;⑺每课每学期教研教改活动不少于5次;⑻每学期2篇以上教学论文在乡镇或县以上交流及报刊发表。(每项5分) 〃〃

〃〃

教学质量

第9篇

关键词:沈港地铁公司,招聘,启示

 

2009年5月始,沈港地铁公司在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学生招聘会,分别录用了地铁司机、地铁检修、站台服务三类工作人员;同年10月,沈港地铁公司与沈阳铁路机械学校合作,完成了录用人员为期两个月的岗前培训。

纵观沈港地铁公司的三次招聘和一次培训的过程安排,均令我们感受颇深,甚至带来很多观念上的冲击,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从事培训教育的教师、职业教育以及国内企业,都带来诸多的启示。

一、摒弃传统的“是非观”

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有传统的“是非观”,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道德,都促成此观念对一个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传统的“是非观”也就成为人们判断事物及行为的准绳。然而,在沈港地铁招聘中,很多需要判断处理的面试问题使学生回答时措手不及。接到问题后,学生往往考虑的第一件事是判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即所谓的“是非”。以至于只顾苦苦探究问题结果的“是非”而错过了回答问题的时机。其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多问题并没有最正确的答案,很多事情有多种解决的方法,我们只是能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即可。正如回答沈港地铁公司的问题,只要能提出一种观点,然后给一定的理论依据来自圆其说。

二、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在地铁公司面试题中,很多问题是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的,这与地铁公司的工作性质有关。应变问题主要针对于一些诸如火灾、临时停车等突发事故。免费论文。就一般企业而言,职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按部就班工作是最基础,也是容易实现的;但是企业更希望职工有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其实,无论是回答面试问题还是工作需要,最关键是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无论如何应变,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安全、减小企业损失和影响放在首位;二是锻炼一定的心理素质,处事不惊;三是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安全生产意识要贯穿职业教育的全程

地铁公司在笔试、面试及后期培训中,涉及很多电、高空作业、灭火器的使用等知识,始终强调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诚然,无论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还是受教育的学生,都明白安全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职业教育始终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并未将安全生产意识系统地贯穿进能力培养。如今,地铁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全是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生时代抓起,并贯穿全部工作过程的头等大事。

四、抓好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的脆化和缺失,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该问题在此次应聘时暴露无遗。很多学生面对应聘企业表现出的是紧张、恐惧、手足无措、心理失衡、患得患失,导致临场发挥不出应有的状态和水平。然而,心理素质脆化和缺失并非只是影响应聘这样简单,该问题若得不到解决还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非只是职业教育中的辅助部分,而是应该全体教育者、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免费论文。

五、抓好基础知识的养成、积累,提高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往往更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弱化了基本知识的养成和积累,这一点无论从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到学生的重视程度都可以体现。然而,在地铁的笔试中,考核学生的主要内容是机械基础、电工电子、人文地理等基础知识和养成,这也使很多学生应对措手不及。其实,诸如地铁的很多行业不再强调在学校期间的专业技能,而是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弱化工作经历、工作经验论

国内企业招聘时,往往强调应聘者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与此相反,沈港地铁公司更希望用单纯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企业不愿承担岗前培训环节,希望应聘者能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并开始工作;而沈港地铁公司则愿意招收的员工是一张“白纸”,不掺杂其它因素,这张“白纸”则是通过企业自身的系统培训来书写和完善。

香港地铁公司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在地铁经营领域赢利的公司,沈港地铁公司在用人、培训、经营、发展等各方面均有诸多可研究之处。免费论文。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校,只有更好地研究成功企业的用人机制和经营之道,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变革,才能建筑起学校通往企业的桥梁,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职业教育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第10篇

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包含有:“学校致力于创造培养学生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平台”。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含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为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终身教育制度[3]。

1医学影像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放射学发展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诊断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声学、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检查获得多种影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和介入影像学,包括介入放射学和介入超声学等。传统X线摄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多层CT,现已发展到128层CT等。MRI发展趋向于高场强、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波谱分析(MRS)以及同质同性抑制技术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显提高,灌注、弥散、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超声向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和介入超声学发展。核医学主流发展方向是分子核医学。

影像学诊断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渡,出现了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集图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发展,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将成为可能[4]。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改变了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影像诊治手段日益先进,影像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创建了医学影像学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医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措施,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当年开始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经采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名师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现已创建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6年)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获准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

2医学继续教育的范畴与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发展脚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5],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让全体教师和职工树立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其特点决定了在高校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的教师和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2)配合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脱产、非脱产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医护人员与全国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进行在职职工研究生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职工与江苏省乃至全国考生。

(4)与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2~3次,对象涉及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学科学术地位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申报和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要求本学科及学术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中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的医技人员来院学习或进修。我们利用“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基地,每年认真组织申报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次以上,对象涉及本院医技人员和全国需要参加培训的各层次医技人员。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是学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推广学科成果、宣传自我、扩大影响、构建学科品牌的优势,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国内各单位进修生来院学习、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职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医院进行短期进修、考察或进一步深造。

(7)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年轻医师五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制度。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以督促年轻人好学、向上。

(8)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高质量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以及省市年会,并制定了《参加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使用的规定和的奖励办法》。凡在放射学全国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论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会进行专题讲座或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者,科室承担参加会议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和资料费。每年根据北京大学版“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录内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在单位奖励的基础上,科室根据影响因子再进行不同幅度的奖励,以此鼓励教师、职工多撰写、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教学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规模决定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结构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人才梯队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后劲,故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是前提,学科带头人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6]。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既是学科水平的体现,又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确立学术地位的基础[7]。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将人才资源作为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优势,形成科技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多年来,我们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并采取主动培养、积极引进、大胆使用、热情关怀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好,形成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22人。近5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华级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第11篇

一、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创建学习型医院的认识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 成立领导小组。各科室按照总体安排, 制订科研、业务培训计划。要求每位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 制定“个人自学计划”。做到全院有规划、科室有安排、个人有目标。

2、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规章制度。制订医务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医院政治学习制度、科研管理办法等各类学习培训规章制度, 加强落实岗前培训制度。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建立职工学习培训激励机制。制订职工政研论文奖励规定。鼓励职工参加后续学历学习, 给予学费报销。建立职工学习档案, 记录职工学习培训过程, 包括学习简历、学习登记表、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建立学习成效与评先选优相结合的机制, 把科室的学习状况作为评选优秀科室的必备条件, 把职工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学分作为晋升、晋职、评先选优的条件和重要指标。激发职工学习愿望, 增强学习动力, 保障学习的有效推动。

二、营造氛围, 多重保障, 保证创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1、大力宣传, 营造学习氛围。通过横幅、宣传栏、板报等形式, 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局面, 将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制订教学培训经费使用管理法, 资金专款专用, 逐年加大培训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投入, 保证教育培训活动顺利进行。

3、建设高素质施教队伍。医疗科秘书、护理带教老师、健康教育联络员, 以及邀请外来专家, 形成一支实力强、结构合理、善于创新的带教团队。

4、配置设施, 巩固阵地。医院报告厅是教育培训基地, 用于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活动。图书馆有业务书和文艺书近2万册, 定时更新图书。购买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书籍软件、全国外语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职工可进行网上查阅。每季出版《医院报》, 及时报道职工爱岗敬业、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例, 成为促进职工学习及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的有效载体。

三、创新形式,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

1、加强职工思想教育:全院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开展“医院好人好事”、“职业道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邀请专家举办“打造高绩效团队”专题讲座;举办“寻找身边的楷模”主题演讲比赛;组织职工组织学习党的十精神;开设网络《道德讲堂》、《身边的雷锋精神》、《锦旗之家》等栏目, 统一职工价值观,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 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2、加强职工业务学习:采取“请进来, 送出去”的方式, 加大职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力度。在院内举办“加强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培养”、“医学论文书写格式”等各类专题讲座;举办“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医保政策培训”等业务培训活动;举办“安全型留置针操作竞赛”、“临床护理带教老师PPT授课竞赛”等技能操作竞赛;举办抗菌药物考试、突发事故与灾害应急演练等学习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不断提升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 增强了职工的岗位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3、注重中青年骨干培养。医院选派医护人员赴国外及北京、上海等地进修, 积极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强化团队合作, 通过跨科室、跨支部合作共同完成有意义的工作, 实现共同学习, 共同交流, 达到共同进步。

四、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 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1、加强人才建设, 加快科研创新。用适度的倾斜政策加速学科带头人和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 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开展“节能减排, 我为医院献计策”等活动。充分推进本院业务人员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 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优势, 将服务延伸到院外。医院长期结对帮扶下级医院, 为他们提供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帮助。举办 “造口人士联谊会”、“慢性病健康讲座”、压疮小组进社区传授压疮预防知识等各类社区活动。到养老院、山村等地进行义诊活动。义诊、讲座等惠及上万群众。

第12篇

关键词:服务;新升本科院校;毕业论文;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17-01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选题难

毕业论文的选题决定着学生毕业论文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很多同学在论文写作的时候,常会碰到选题难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洞察选择问题,也不知道问题选择与研究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不知道问题界定与研究可行性之间的关系,盲目选题,写出和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2、缺乏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不会利用图书馆, 文献检索能力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一些学生在查找专题文献时,查不到,找不着,盲目翻检,浪费时间。在文献检索处我们了解到,在检索文献资料的学生中,有一半数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图书馆有文献检索电脑,有80%以上的学生不懂、也不会利用这些检索工具去查找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检索时甚至需要工作人员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他们平时到图书馆来大多是为了自习、消遣,很少是为了查阅资料。有的甚至没有进过图书馆,更别谈会检索文献资料了。

3、指导老师能力有限

老师能力有限,指导学生过多使得老师不能跟踪学生,写作指导老师平均指导有10个以上学生,精力不足,没有时间去研究科研方面知识,就没有办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4、馆员素质有待提高

员工整体素质薄弱,专业水平偏低,目前仅局限于一般性业务和开放借阅,无法进入高水准服务状态。没有一名专业的、务实的、能力强的领导者,认可的程度还不高等问题明显存在,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论文需求的服务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措施

1、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学校建议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最好贴近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要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和台港澳,服务广西新发展;充分发挥坐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主动为广西区域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广西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外语言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能力来选题。

2、结合毕业生论文工作,开展专题培训

(1)按照国家教委明文规定,本科大学生必须撰写和通过毕业论文,与公办学校图书馆交流与沟通,举办“大学生怎样撰写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在讲座时,就结合毕业生的选择题,重点介绍有关馆藏情况和文献检索方法。这样做有助于解决毕业生在撰写论文时的疑难问题,节约他们查找文献资料的时间。

(2)积极倡导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电子资源,提升信息检索意识和检索能力,开展“建以致用”电子资源培训工作,使我校毕业生不仅和数据库公司的技术人员面对面进行交流,而且亲身体验了在数字化电子文献资源里获取知识的便捷和快捷,取得了良好效果。

3、要开展论文指导老师培训活动,提高指导水平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一般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任老师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担任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师,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职称 。要尽可能安排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承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10人,这样老师才有多一点的精力辅导好学生论文。

4、重视馆员素质培训,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重视职工队伍建设,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倡导、勉励、督促年轻人学习、实践、锻炼、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可采取的措施有:(1)组织外出学习参加业务培训;(2)鼓励工作人员在职学习,不断提高学历;(3)提倡多看资料,多思考问题,多撰写论文,多参加课题研究,多出成果;(4)创造业务学习与实践机会,提升大家业务水平与能力,为图书馆专业技术打下良好基础,能更好的服务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需求。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支柱之一,图书馆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服务功能,我们管理的是图书资料,传播的是文化和思想,责任与义务同在,为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毕业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与文献:

[1] 冯永恕.如何做好毕业生撰写论文的导读服务工作.遵义师范学院第2001(12).

[2] 汪克兵.浅谈图书馆为毕业生撰写论文的文献服务工作贵州学刊.2001(1).

[3] 杨莉萍.高校图书馆为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服务的探讨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