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双语课程论文

双语课程论文

时间:2022-09-16 12:4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双语课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双语课程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利弊分析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特殊专业和方向还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无疑,这是针对新形势下,教育部给各高校下的“新任务”,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外向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随着我国对于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国家不仅仅需要能够掌握各门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专门人才能够走向国际,迎接机遇与挑战。那么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要过“语言关”。因此,双语教学“遍地开花”,各高校纷纷开始开发双语课程,而双语教学也就渐渐成为各高校进行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的一件“法宝”,进而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相关基本概念

(一)《国际结算》的性质

国际结算是一项国际银行业务,指为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或跨国转移资金而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跨国(地区)货币收付活动。《国际结算》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国际结算的工具、国际结算的方式和国际结算的单据。

(二)双语教学的概念和起因

现在针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一般都来源于由西格恩(Siguan)和麦凯(Mackcy)(1999)给出的定义:“‘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教育学论文,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那么,在我国,这两种语言,多数则为汉语和英语。

之所以会提出双语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双语教学是“手段”,即一般指的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以“双语”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另一种是指双语教学为“目标”,即一般认为是针对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校学习的目标即为掌握外语,那么通过“双语”甚至于“纯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另一门语言(外语)应用方法和技巧这一目标的过程。

三、《国际结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之处:

1. 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现行的本科《国际结算》课程教授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于国际结算工具和国际结算的方式这两大块。其一,国际结算的工具就是票据。票据起源于欧洲,成熟于欧洲,国内有关规范票据的法律法规,包括票据的制成、行为等在国际上均以国外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其二,国际结算的方式包括三种: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核心期刊目录。其中任何一种方式的应用都有相应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约束。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备课过程中,为了加深对于课程的理解,上好课,那么就必须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双语素质,过“双关”——专业关与语言关。

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可以吸引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这部分学生之所以能够对双语教学产生兴趣,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专业课本身的重要性。《国际结算》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看着厚重的课本已心生恐惧,更何况还用双语进行教学。因此部分学生为了学好专业课会格外用心;二是源于对于英文的兴趣。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唯独对于英文有兴趣,因此,利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则可以通过他们对于英语的兴趣来带动专业课的学习;三是挑战精神作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是对于双语课程却兴趣满满。因为他们认为有难度的事情才值得挑战,而双语教学则是其中一件有难度的事。

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一来因为提高了专业学习的难度,比如《国际结算》中票据的制作,根据案例教育学论文,或许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中文版的票据制作,但是换成英文格式,很多学生则无从下手了,因此就强迫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上的教学;二来因为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吸收消化专业知识,也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授,因此课堂就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有利于专业与课程本身的建设

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校或是才刚开设此课程,或是选择采用中文教材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国际结算》的教学质量,学校就必须着手努力建设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开发合适的配套教材、教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等,这样就有利于这一课程及相关专业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 师资跟不上

《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进行双语教学,除了类似一般课程中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英文基础之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国际结算实践经验。比如在讲授国际结算方式之一——信用证时,就要求教师除了能够依据UCP600解释信用证的操作过程,实际上更需要教师能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熟悉信用证应用的背景、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催证、审证、出货和制单交单等等环节。前面的两个要求已经让任课教师备课量翻番,压力倍增,更不用说还要兼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问题多多。

2. 能接受的学生面不广

目前高校的在校生中,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的为数不多,即便是后来英语学习好了,也不一定在专业方面好。所以,在进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时,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余下的大部分学生或死记硬背,或一知半解,或干脆放弃,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3. 教材建设落后

“好马配好鞍”,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就应该搭配使用适合的双语教材。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仍然是采用中文教材,或是不适合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诚然纯粹的中文教材让学生无法确切掌握《国际结算》的国际通用表达和应用,达不到教学效果。同样教育学论文,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不合适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4. 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国际结算》(双语)这门课程的考核,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是以笔试为主。那么如何体现双语教学的初衷,如何考查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解决的方法

(一)建设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将《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纳入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上述的《国际结算》课程的特殊要求,学校就要从三大方面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引进国内或国外高校该课程的主持人或是骨干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带动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定期选派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培训或是到国内,甚至国外进修学习或是交流,以提高教师的双语以及专业素质;三是,提供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交流的机会,进入银行或是外贸企业感受学习真实的操作环境,才能为学生带来实际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院校分层次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不能一刀切,应以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评判依据,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1. 分院校选择是否进行双语教学。教育部,各教育厅、教育局等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对于全国各所高校进行评估,针对学校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考量,选择出已具备双语教学素质的学校、专业和课程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试点。而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予以一定时间,到期再行评估核心期刊目录。各院校也应该量力而为,必须具备了相应资格条件了,才可以开课,这样才不至于使双语教学到处泛滥。

2. 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已具备开课资质的院校、专业和课程在开课时还应该针对学校、系部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开课的课时安排和双语教学中双语的比例。比如同是《国际结算》这门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许专业较强,而英语程度较弱,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可以先英文少些,再逐步增加英文比例;相对地,英语专业的学生则或许英语程度较高,而专业度就不够,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英文比例就可以多些教育学论文,而侧重介绍讲解相关的专业背景,增进他们对于本课程的了解。当然不同班级也是应该区别对待的,总之,切记不可流于形式,而不注重教学效果。

(三)开发校本双语教材

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原版的《国际结算》教材或是本校编写的双语教材。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鼓励教师参加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双语教材,这是一种好的做法。毕竟本校的教师对本校学生的情况最为了解,可以针对性编写合适的教材,便于教学。不过需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如若校本教材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那就毫无意义了。因此比较好的做法就是通过《国际结算》精品课程的建设或是精品专业的建设来带动本门课程相关教材的建设,从而既保证了教材的质量,又能充分体现各高校的自身特色。

(四)灵活设置考核方式

为了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从学生最关心的考核方式开始进行改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笔试之外,应加大平时分的比重。比如将平时分分成考勤、课堂提问、小组表现和作业等等,综合考查学生的成绩。

总之,《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不过“万丈高楼平地起”,或许各院校应该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道路,切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2]辛立秋.地方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期

第2篇

“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全国学术研讨会,将聚焦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前沿问题,从宽广的视野和前瞻性的角度来审视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探讨社会变革背景下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的新理论、新制度、新模式、新方法,为国内外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决策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为中国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

“第四届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将于2019年7月6日-8日在长春师范学院举行,会议欢迎并邀请国内外从事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研究、管理、培养培训工作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教育管理人员、国际学校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所有对此次会议感兴趣的人士出席。

诚邀您届时莅临指导。具体安排如下:

【主办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教委双语教学指导工作小组

【大会主题】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双语教师

【大会议题】1.国际教育在中国(国际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与教材、师资建设、国际学校教学与双语教学比较与关联);2.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双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政策制度);3.双语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双语教师教育标准、认证、国内外双语教师教育比较与借鉴、一体化双语教师教育体系构建)

【参会对象】从事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研究、管理、培养、培训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教育管理人员、国际学校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所有关注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教育的人士

【会议形式】主题发言;专题发言;交流与讨论;双语教学现场观摩;双语教学示范课;双语人才交流;双语教材和成果展

【会议时间】2019年7月6日-8日(7月6日全天报到)

【会议地点】长春师范学院

【论文提交】论文一律以电子稿(word文档格式)的形式提交。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19年4月20日,论文提交邮箱:@

【会务费】会务费人民币600元(含会议期间餐饮、资料、交通等),请参会人员报道当天现场交纳

【住宿安排】1.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2.为了安排住宿,回执单务必于2019年3月31日前寄回大会筹备组,以邮戳为准

【联系方式】电话/传真:

回执单(可以复印使用)

姓名

职务、职称

性别

住宿要求

单位全称

(地址、邮编)

第3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理论依据;构建设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迫切需要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双语教育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课程设置及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调整,而且关系到培养目标问题,而且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专业课程本身就难度很大,所以在数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任务艰巨.

一、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分析

我们通过查阅收集国内其他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和信息动态,通过学生学习“复变函数”课程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分析与总结、文献研究及对学生的访谈,反思、总结在实践教学中的缺陷,研究影响和制约“复变函数”课程双语教学的因素,分析相关原因,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应遵循:

1.培养目标要切合实际.考虑到数学专业课程相对抽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师资缺乏等因素,培养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否则曲高和寡,双语教学必定成为空架子.目前数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应定为:(1)使学生获取数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表述能力;(2)拓宽学生学习和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国际化的适应能力.

2.课程设置要具连续性和科学性.语言是在连续使用中得到提高或保持不退化的,所以双语课程的开设必须具有连贯性,要保证在连续的五个或六个学期中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双语课程.

3.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要灵活得当.客观来讲,双语教学无法一步到位.要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在管理上必须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环境,营造双语氛围.(1)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选择双语授课模式及教师.另外,双语课程要在原学时基础上适当增加学分,调动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兴趣.(2)创造宽松环境,鼓励教师改革创新.降低双语教师资格标准,壮大双语教师队伍,增加双语课程,并且鼓励其他教师敢于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双语教学氛围.(3)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所以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逐步增加授课语言和板书的外语使用比例,逐步加快授课速度,加大知识容量,以保证双语教学不流于形式,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正常学习和掌握.

4.政策支持.学校对双语教学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师培养、教辅材料编写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提高双语课程酬金标准.

二、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的计划特点,优化理论教学体系,调整理论教学内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合理取舍、精简教学内容,同时又保证本课程的重点核心内容得到讲解.首先,在知识构架上做调整,一方面通过和数学分析进行类比,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一套全新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加强几何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积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思想,努力改变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何思想差的现象.其次,从数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应用一直是推动该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加强应用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入,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几轮的实践教学表明:孤立地开设一门双语教学课程,不仅造成专业知识理解上的困难,也不便于双语学习氛围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巩固,也造成了学生经济的巨大浪费,双语教学便流于形式.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要遵循循序渐进性的原则.从语言习得的衔接角度来考虑,专业双语课程的开设在大学的第三或第四学期及之后各学期比较合理,因为前四个学期始终贯穿着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的学习,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语言基础.而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开启双语教学做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能够阅读、理解、翻译和应用专业文献,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双语课的开始,起到英语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完成从英语学习阶段到英语使用阶段的过渡.大四下半学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中英文资料,完成毕业论文的前半部分内容,并翻译论文的摘要,这也是对学生双语教学的一次锻炼.

2.遵循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在选择和安排双语教学课程时,要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注意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决不能把双语教学课程单单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进行传授,不能以降低整个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双语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第4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英文教材 自主学习 blackboard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21

根据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的精神,我校从02届开始对工科大学物理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学中,我们结合中西方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平台,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注重本科生科学研究基本素质的培养与理性逻辑思维的培训,提供教学交流和互动的网络渠道。教学中不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探索并完善双语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们对双语教学经验的几点体会。

1 关于双语教材的选用

语言传递知识,也传递思想,采用原版教材授课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国外教学体系,使学生体会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他们将来在专业领域的工作及对外学术交流打下基础。双语教学直接选用影印的原版教材,相比较国内的普通物理教科书,中文教材重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数学推导,知识体系清晰,叙述严谨,归纳总结性强,符合学生传统学习习惯。但普通中文物理教科书学到了公式和物理定律,不重视实践和实验,使学生只集中精力去学习现成的公式和解题方法而不是思考相应的物理概念和自然本质[1]。

英文教科书融入对自然的深刻认识,聚焦物理本质及物理现象的描述和理解,细致刻画物理思想和概念的演化历史,以科普的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物理进行学习,从而掌握丰富的物理知识和深刻的物理学原理。英文教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配以精彩的照片和图表,文辞优美。教材注重对实验的描述,强调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每一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在运用高等数学的推导演绎上,也力求用最简单明了的数学公式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不求助于复杂和冗繁的推导。

英文书课后习题启发性强,趣味性强,锻炼学生的理性逻辑思维和对公式定律的综合运用, 以及公式定律中的每一物理量力求深入的理解。英文教材与生活经验和实际工程联系密切,紧跟高科技的发展,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物理规律在真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不力求模型化,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物理和对周围事物具体的定量描述。

英文教材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富含哲思。强调每个时代都有一个转折点,都有一种新的认识和判断世界秩序的方法。科学家对科学的某一部分都做出了革命性的开创工作,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2]。考虑到英语与大学物理教学深度广度的和谐统一,我们现选用藤小英改编版的《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这版教材也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好评。

2 提倡自主学习

大学本科阶段是锻炼学生理性逻辑思维,培养科学素养,增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可贵时机。我们希望以双语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为契机,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课前5分钟英语发言,内容主要是对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及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或学生专业相关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期末的时候鼓励学生自己做习题总结课,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习题讲解,难点解析。我们在网上给学生一些有难度的研究型的题目,征集答案,选取最佳的答案挂到网上公开展示,这样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适当增加专题讲座和讨论课,通过讲座,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深入了解,活跃思维,拓宽知识面,寻找探索创新点。讨论课培养学生的理性逻辑分析问题,判断问题,求异思维。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课上大家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争辩。培养学生养成从问题入手,注重问题的求解过程,而不是过多关注答案的对错,培养逻辑理性思维模式,而不是先看答案。

组织学生做小组课程论文,每学期提供给学生一些课程论文题目供学生参考,论文题目比较宽泛,也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自拟题目。学生需要围绕题目查阅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撰写论文,按格式要求形成书面论文。通过从拟定题目到论文完成整个过程,学生锻炼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作为课题小组的分工合作,商讨定论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各有分工,取长补短。通过撰写课程论文,尽早开发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让研究能力与知识学习同步进行。学生的各种观点思路让我们老师受益匪浅,我们会把优秀的课程论文挂在网上展示,并给予奖励。

3 建设网络资源平台

Blackboard是一个由美国Blackboard公司开发数位教学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网络组成的平台内进行各种课程方面的交流,全球有超过2800所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使用该平台。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依托blackboard平台与学生共同建设教学、交流的互动空间。期间我们不断完善丰富平台内容,将教学基本要求,日历,课堂ppt, 习题解答,章节总结,补充内容等挂在网上,还建立交流、答疑、问题讨论及教学反馈的专区,开辟学生成果展示等版块,生活中的物理,前言科技进展。既有利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也方便教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学生也习惯于在网络平台去讨论问题,自由发言,及时反馈。学生们也积极参与,提供各种素材,丰富我们的内容,共建我们的网络学习平台。

我们还充分利用平台自带的网上测试系统,对每个学习模块进行网上考核,平台自带的公式编辑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物理中大量的公式运用和计算,测试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与应用,督促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作为双语课,我们选取相关的网络知名大学物理公开课挂在网上,节取大量的国外公开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这些短片生动形象,让学生课余感受原汁原味的国外课堂教学,拓宽视野,有所增益。

4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大量的英语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语言障碍,从中学开始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并没用得到相应的能力的提升,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希望双语作为一个切入点,让学生双语和物理双赢,通过物理的学习来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口语水平,融入西方的教学理念,提高科学素养。当然这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有一定要求,克服阅读障碍,直接从英文教材获取知识。这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的意志,更要灵活全面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双语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英语水平也要求较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全面掌控,灵活多变,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把握英语比例的使用,双语课教师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多多合作交流,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双语教学是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本科教育的一项全新探索。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相互交流才能促进双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参考文献:

[1]The mechanical universe. Richard P. Olenick, Tom M. Apostol, David L.Goodstein 影印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Douglas C.Giancoli著,藤小英改编.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 [M].高教出版社出版,2004.

[3]陈肖慧.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基本科学研究素质的训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94-95.

第5篇

[关键词]“范倒式教学”;比较文学;双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1-0152-02

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盛行一百多年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在国内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得以大力复兴发展的新兴人文学科,同时也是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中文系列入教学计划的主干课程。它是对文学及其理论作跨国界、跨族界、跨语言界和学科界作总体研究和沟通认识的文学――美学复合型新兴学科。

双语教学是指对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课程同时用汉语和英语授课,使学生通过接触两种教学媒介语。达到提高语言技能的目的而设计的教育课程。另有一种认识,认为这个概念是指在展开某门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涵盖一定比例的英语授课。

近年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双语课堂教学在许多高校开展起来。比较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文专业本科生必须开设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也是本科生考研必考的一门知识。具有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的学科特点,在其中开展双语课有其显著优势。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导向和探索中主要从以下几点切入。

一、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

参考国内有先进教学经验院校的比较文学双语教学大纲制定情况,结合各校教师及学生能力实际,制定适合本校高年级专业必修课的比较文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通过讲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其中贯穿比较文学范例式教学。

在教学事例选择上,侧重国外比较文学学者的专业论述,进行双语讲解,以起到导读、“研读”英文原著的作用。所谓,借助导读去分析阅读英文原著,借助“研读”着力于对其逻辑论述和层次结构的解读和理解,以便直接具体地认识领会西方学者的研究思维过程和表述特点。从中学习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论述问题的创新能力及其实践运作。

二、师资水平的提高

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还要懂得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知识。而在我国国内,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吸收海归教师充实语言师资建设,主要是在首都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但是难道普通高校不具备这方面师资力量就不能从事双语教学了吗?答案不是这样的。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普及,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高科技条件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利用网络、多媒体形式进行辅助教学。在比较文学多媒体、网络双语教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师生的教与学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引入专业理论术语英汉双语汇释;播放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解读文学、文论原典、英文诗歌朗诵录像;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具较高艺术价值的英语影视作品片断等。

三、教材体系的构建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采取的授课教材普遍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以英文原著为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课。如Susan Bassnett.的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fiticalIntroduction,出版时间:1993。(苏珊・波斯奈特:《比较文学批评导论》,Blackwett出版社)但是存在的问题一是英文原著教材价格昂贵,让一般学生难以承受;其次是由于出版和传播的关系,英文原版教材进入中国要经过一段时间。造成版本太旧。再次,据说国外比较文学授课是没有教材的,由于原教材者往往在某一方面领域研究的过于深透,多是专著性质,上课都是老师自己整理讲义。这就造成部分内容过于详细,有些地方涉及不到。不符合我国学生通习比较文学学科领域的现状。

第二种模式就是选用中国人编写的英文教材,再选用原版英文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作为辅助。由于编写者、教师和学生的国学和英文能力水平差异,很难保证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

第三种教材模式是以中文教材为主。选取英美比较文学名师的论著进行讲解。两者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如上海师范大学孙景尧的A Study 0f Important Works inEnglish Comparative Literature《比较文学名著研读(双语版)》,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各高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编订相应的比较文学双语教材。解决学生听课无的放矢的困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

1.课堂教学方法要丰富

推行范例式教学法。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中采用了事例教学法。选择范例时,要突出范例的综合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抓范例库的建设。搜集、整理和编写比较文学教学范例,注重国外范例的引进和翻译工作。

进行参与式教学。主张学生能够自主翻译,尝试用自己的感受先代替名家名译,然后再和名家名译做对比,学习经典翻译文本的文学魅力,同时也知晓在感受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参照写作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和复述作品原有的思想意义。

实施任务式教学。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利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同时。相应运用情景模拟、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手段要多样

(1)多媒体教学方式。首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保证人名、篇目、书名的原文附着和对译名的统一和纠正,使用关键词教学方式。其次,经典作家的重点篇目当中的精品段落尽量采用原文、译文双对照。第三,对于重要西方文艺理论观点尝试进行按3:7(英文:中文)划分的课堂内容比例的本专业英文教学,同时用中文再次强调,避免译文造成的观点误读。

对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专有名词解释、人名、书名及重要段落的双语模式进行沉浸式教学,欣赏英文视音频片段,如在对2008级讲授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Oedipus complex的理解,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The King of Oedipus的视频材料,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领会。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进,增强了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训练了论文写作和双语思维能力。

(2)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教学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以比较文学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的网络课件库、事

例库和试题库。并将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科研成果也放在网站上,鼓励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

课程规划、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师资队伍、习题解答、参考文献等栏目基本成型,并配备了文字的资料,只要连接上校内网,便可达到资源共享。通过“学术动态”、“学术著述”、“经典专题”和“资源下载”等分栏,不仅能够获取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使教与学始终能够洞悉学科发展和研究的前沿。此外。通过该网站上备有的友情连接网址。可以登录其他专业学术网和其他院校了解最新的学术和教学动态。

3.实践性教学环境要完善

(1)建立起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学生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连接。例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如05级学生王朝的《幻想文学的发展及演变》直接涉及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领域,其他如汉语言文学06级学生“解析《金粉世家》中的女性观”和“的自由意志抒写”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将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理论付诸实践。

(2)利用专业实习基地的资源,加强与其他双语教学部门的联系,保证讲座、参观等教学方式的稳定。如,带领学生听取外语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音室学习。鼓励学生参加或聆听各种英语演讲、辩论、表演比赛,如鼓励学生参加2011年10月在我校举办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黑龙江省决赛选拔赛,并在外国专家学者到校做英文讲座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如聆听2011年10月外国语学院邀请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首席执行官Don Perry博士来校做关于《教育国际化》的专题讲座等。

在授课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式,能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体现出“老课程,新内容”的时代特色。

五、教学实践效果(双语教学质量评价表)

比较文学双语课程的此类教学实践。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域,而且能够提升他们理性思考与辩证分析的能力。各种反馈信息都业已显明,该课程的开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09-2010、2010-2011和2011-2012每学年第一个学期,共90名学生(每期30名)对该课程《比较文学》进行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显示如下: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依托比较文学双语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如2006届学生郭美心考取了黑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7届学生张艳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郑洪娜考取兰州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第一学年度领取一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

总之,比较文学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等学科特性决定了采取适当双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和氛围,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与研究性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萍,张晓红,比较文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2]张晓红,多媒体课件在比较文学双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

第6篇

 

专业英语是架设在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领域英语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理工科院校都设有专业英语这门课,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资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科技英语的能力。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与其他的专业课程密切相关。

 

从2001年开始,在教育部主导下,各高校积极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大部分高校从学科基础课到专业课都陆续开展了双语教学。在这种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是否还有必要开设独立的专业英语课?如果有必要,又应进行哪些必要的改革?这里笔者就以本人执教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为例,探讨一下在双语教学课普遍开展背景下的专业英语教学课程改革。

 

一、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背景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尽管双语课程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接触了专业英语,但开设一门独立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仍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尽管双语课程已陆续开展,在某些高校甚至已经非常普遍,但并没有覆盖所有专业课,因此存在教学空白。(2)目前大部分高校所开设的双语课程授课语言仍以汉语为主,或汉语、英语结合使用,在这类双语课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内容主要为“专业词汇”,涉及词句和文体结构的内容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的能力多局限于“阅读”,对学生听、说、写作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3)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与专业英语不一致。双语课程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重点不在专业英语,因此学生的学习重点也并非专业英语,专业英语为“顺带”学习的“弱”知识。

 

基于上述几个原因,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仍非常有必要设置专业英语课程,以便填补双语课程的空白,使专业英语的教学更加系统和深入,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

 

尽管专业英语课程仍有其必要性,但在新形势下,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经统计,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除35%~45%就读研究生继续深造外,有55%~65%的毕业生直接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技术、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他们实际最需要的是英语能力,不是阅读各种大部头的英文基础理论的教科书,而是能走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前言,查阅、撰写各种与科技开发、生产实践及管理、营销等密切相关的书籍、期刊、专利、仪器使用说明书、广告、宣传材料等文献情报及其他进行国际学术、科技以及经贸交流的资料。同时,需要听、说、读、写、译等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需要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1.实施分阶段教学,并向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倾斜。首先在教学中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分阶段教学。结合专业英语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基本专业知识阶段、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其中在基本专业知识阶段主要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对课文中的背景知识及语言点作讲解,使学生了解专业英语句法、词法、结构的特点,掌握相关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为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打好基础。这部分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的能力。

 

提高阶段的教学内容为常用英语科技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通过这部分内容介绍英语科技应用文的基本内容、文体要求和一般格式。在此基础上介绍相关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分析科技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在综合应用阶段,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设定的题目撰写英文小论文并作专题演讲和进行集体讨论,从而对前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锻炼写作、口语能力,使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由“词汇—翻译—写作—应用”四个层次逐步推进。按照上述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专业英语的知识,既重视基础,又具有培养和拓展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空间,形成有机关联的一个整体。

 

以往在上述三个阶段的教学中,基本专业知识阶段的教学所占比重最大,一般为60%,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分别占30%和10%左右。这是因为考虑到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专业英语,基础薄弱,因此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基本专业知识阶段。但是在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已经接触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词汇,并具有初步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因此,有必要适当缩小基本专业知识阶段所占的比例,在教学内容上向提高阶段和综合应用阶段倾斜,在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进行翻译、写作和听说的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众所周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但以往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专业英语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往往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但近年来随着双语课程的开展,很多双语课程也借鉴了一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此时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进行授课即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或活动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加强任务知识和策略知识的训练。

 

可尝试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课文内容设定题目,在“陶瓷”这一单元中,要求学生就“什么是陶瓷”、“如何生产陶瓷”、“陶瓷的机械性质如何”等问题进行回答和讨论;将学生分组,将他们在实习阶段所参与的实习内容写成小论文,通过专题演讲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再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讨论。针对本专业实验室的某种仪器,如X射线粉末衍射仪、万能试验机等写一份英文说明书;等等。把传统的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口译,学生笔记”的固有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转变。

 

此外,以往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围绕教材进行教学。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普及,校园内可利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资源也空前丰富,包括图书馆订购的英文期刊数据库,学校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以及互联网资源等。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开放的教学资源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科技讲座、科技报刊、英语专题演讲、电视电影、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营造课堂内外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氛围,促进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例如通过阅读英文专业杂志最新发表的综述论文,可使学生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鼓励学生参加国外学者所作的学术报告,通过参加学术讲座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专业外语的听说能力,也使学生能够了解各学科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激发科研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模拟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一些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加工、应用等方面内容的科普性英文短片;或一些涉及专利、论文、说明书、技术标准、市场报告等专业文献的PPT课件;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该领域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3.考核方式多样性。采用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全面测试学生综合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具体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按课堂回答问题、课堂专题讨论、实践应用调查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词汇、翻译、综述、文献查阅与朗读、专题演讲),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考核标准的制定中来。

 

综上所述,在当今双语课程普遍开展的背景下仍有必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但需要对原有教学,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形势下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第7篇

[摘要]本文基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法化学专业的学科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教材选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探讨了物证分析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物证分析 双语教学 课程体系

双语教学是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要大力推广双语教学,在高等学校中要有5%-10%的课程用外语进行授课。可见,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物证分析课程是公安院校法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类物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为案件侦查和诉讼提供科学证据。物证分析技术中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和医药等多学科知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法庭科学成果一直以来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以为物证分析公安实战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物证分析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案件物证的理化分析技术,还能够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书籍和文献、正确理解英文原著的概念与理论含义的能力,强化学生对国际专业前沿的关注,使学生掌握法化学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学会英文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教材选编、教案设计、“建构性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探讨了物证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问题

一、教材编选

选择适合物证分析专业特点和我国公安实战需求的双语教材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国外原版教材和英文专业文献既有详尽的专业理论知识,通常还配以各种典型案例,实用性较强,可以作为编选教材的素材。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文献,并考虑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性,从中节选知识内容进行编辑和完善,建立物证分析课程的双语教材。本教材主要包括绪论、物证提取技术、炸药物证、射击残留物、聚合物类物证、纤维物证、油漆物证等十章内容。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基本概念、物证种类和物证分析主要技术方法,其它章节将分别针对不同种类物证讲解理化分析的具体技术方法和典型案例。通过物证分析双语教材的使用,既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物证分析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种类物证的理化分析技术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公安实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应用型公安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根据物证分析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证分析专业词汇、基本概念、理化分析方法和典型案例等。其中,物证分析专业词汇主要由物证名称、常用分析方法名称、常用分析仪器名称、常用法律术语名词和行业术语的缩写等构成。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词汇、物证分析概念和理论知识等内容需采用英文原文讲授,若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理解上存在困难,可适当结合汉语进行讲解;分析技术方法内容的讲授主要采用以英文为主的讲述方式,使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化学试剂、计量单位等的准确英文名称,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能力,初步掌握撰写外文学术论文的基础知识;典型案例部分可以采用以汉语为主,英文为辅的方式进行讲授。

三、教学模式构建

物证分析课程双语教学中可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与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问题式、讨论式和情境模拟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物证分析课程中,各章节通常是以物证的性质、分类及在案件现场的分布规律开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建问题,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方案设计等环节中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向学生布置英文文献的查询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常用理化分析技术的英文文献综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模拟式教学方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英文为主完成送检、受理、物证分析检验方案拟定、检验等各个环节的语言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公安实战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化学系 沈阳)

第8篇

一、引言

究竟什么是“双语教学”?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等外语讲授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教学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是对外语教学规律深入探索而出现的一种培养外语能力的新教学方法。它顺应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外语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趋势,满足了对双语人才的国家需求。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开展的会计双语教学通常是运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语言是掌握知识的媒介,双语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是希望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协调运用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但必须明确的是,会计双语教学不是英语语言教学,其实质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此外,也希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如何通过英文相关专业文献的阅读实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动态。

二、会计双语教学实施的基础

(一)编制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编制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表是成功达到会计双语教学目的的基础。必须明确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中,所有的会计专业课程都可以使用双语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双语教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一门课程的开设要考虑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年级的学生都适合以双语进行会计专业教学。低年级本科生由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同时由于英语水平的有限,适合以母语中文开展专业教学;随着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高年级本科生适合开展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在一、二年级专业必修课程中,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适合以母语教学;在三、四年级专业必修课程中,诸如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或是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可以选择相应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双语教学的效果。英语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开展会计双语教学之前应了解相关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建议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此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应该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三、会计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中西方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会计双语教学相比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双语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原版教材中会计处理会与以前中文学习中的会计处理不一样?”这就充分说明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以双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不是简单的中英文对照,由于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基于不同准则对于相同情况下经济业务的处理也就存在差异。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对于同一经济业务在不同会计准则下处理结果存在的差异。特别是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新准则虽然已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毕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会计双语教学中应运用比较法来揭示不同准则下会计处理的差异。通过系统的比较使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准则,理解不同准则下会计处理的差异。

(二)会计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一本好的教材,会计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会计双语教材成为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之一。

目前,会计双语教材的选用有几种选择:1.选择国内相关优秀学校已经出版的双语教学的教材;2.采用自编英文教材、双语教学英文参考资料;3.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依据笔者的经验建议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因为国外诸如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会计教材一直走在各国前面,引导世界潮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研读、认真领会,可以达到高屋建瓴,“望尽天涯路”的效果;从原版教材中可以领略英语的真谛,品味英语的妙趣,探寻英语的奇奥,从而达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西方教材的编写方式、思维方式、说理、陈述、举例、练习、作业、实习等各个环节与中国的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使他们有兴趣学好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中有的地方文字高深、结构复杂、论证严谨、深奥难懂,通过语法分析,层层深入,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学生们普遍反映,原版教材内容编排科学合理,说理深入浅出,比中文的专业教材还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会计双语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注意其中国实践性。由于原版教材中有许多案例是基于西方经济环境背景下编写,这就意味着很多案例并不适合中国经济现状。因此如果沿用这些案例脱离了中国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基于中国实际理解专业知识,也不利于今后学生的工作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背离中国实际的案例,教师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写,同时可以考虑采用中国企业的现有资料编写相关案例进行双语教学。这样不仅达到了会计双语教学的目的,同时也使学生对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了相当的认识,便于学生今后工作。

(四)教学中双语语言比例的掌握。会计双语教学中应恰当运用英语,注意掌握好中英文讲授比例的尺度,这也是决定会计双语教学成效的关键环节。书面文字一般都应运用外文,如教材、PPT、板书、作业、小论文、试卷等。上课时应视情况决定中英文讲解比例。一般来说,教材中普通章节尽可能用英文讲授,而重点章节中的难点建议加大中文讲解比例,便于学生理解。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加大外语授课比例是比较合理的策略。

(五)建设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在单一汉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厚重的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而言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有必要预先在心理上和学习资源上做好充分准备,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和语言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一些针对性、工具性学习资料,建立丰富的立体化的学习资源系统、实时的学习辅导渠道,比如:教师手册(包括教学目标、讲义大纲、讨论练习参考意见、课堂活动建议)、习题解答、题库、课堂演示文稿和课堂教学光盘、学习指南、教学录像、即用课堂笔记、教学投影胶片、网上资料、教学网页以及针对特殊课程的教材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围绕一本教材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并及时提供最新的补充材料和教学资源,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课程交流平台,学生交流课程学习体会,提出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教学平台的建立使教学资源得到最佳配置。鉴于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程网站,编写中外专业词汇对照表,英文习题集等。在这方面,建议可以以专业课程组的方式由多个教师分工协作。

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在会计双语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熟练运用英文理解专业知识,因此,会计双语教学实际上也就是锻炼了学生阅读英文专著的能力。通过会计双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英文专业文献,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会计专业学习应随时关注专业前沿动态的发展,西方国家诸如美国、英国的会计学者往往在专业前沿问题上有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相关论文和专著。由于这些论文和专著均以英文撰写,因此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读懂这些专业文献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而且有利于掌握专业前沿趋向。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会计双语教学的开展。

五、结论

会计双语教学的实质目的是通过中英文教学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基于此目的,在会计双语教学实施前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制定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在会计双语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通过中英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西方会计准则的差异,并结合符合中国实际的案例使学生在理解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贺妍.对建立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32)

2.刘晓盈.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07)

3.黄育妆.高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医学教育探索,2006;(03)

第9篇

教学改革学术英语分科英语一、现状

最近几年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声连绵不断,外语教学也引发许多的争议,原因何在?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课程的内容是和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紧密相关的。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可以通过英语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可以与外籍同事和领导讨论工作。想要在国内继续深造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阅读专业文献,撰写专业论文,在国际型专业会议上发言。出国留学的学生需要通过出国的一系列考试,在国外可以听懂专业课程,可以提问发言,完成作业。而现在英语教学的现状却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在高中阶段已经达到自学标准,原来需要两个学年的大学英语学习才能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现在只需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就够了。而且,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英语教学时间过长,大学英语一直不提出打语言基础的目的,不提出使用英语的具体目标,学生越学越迷茫,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在为打基础而打基础,结果,大学英语沦为一个只为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当前英语教材选材、英语课侧重于人文方面(尤其是社会科学),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的语言和知识过于狭窄,并没有为学生将来对英语学习的要求提供语言基础。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改革的方向与定位

2001年教育部颁发文件,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一年后,教育部又制订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规定A级标准学校专业双语教学的开设门数应不低于8%。根据这两个文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专业英语和双语专业课课程。两者的区别在于专业英语的内容本身取之于双语课程教材,即课文选取专业教材,只是后者比前者更专一点,或更系统一点。一定要说区别的话,那就是目的和教法上有所不同,专业英语更注重语言,从专业词汇、句子结构和篇章特点上分析:而双语课程则主要是内容和知识的掌握上。但是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掌握是不能不以词汇、句子和篇章为基础的。

但无论是专业英语还是双语课程都对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句型、文体等要求很高,学生在经过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后,所学到的英语知识并不能满足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需要。所以现在的局面是基础英语的教学本应该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的,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想要为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但却没有从大学英语课上获得。

对于开设双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来说,他们感觉从基础英语一下子进入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全英语课程,往往无所适从。他们反映有三大问题:一是不习惯全英授课,听课抓不住要点。二是原版教材和文献阅读太慢,专业方面的词汇量不够,句子和语篇结构不熟悉。三是期末考试的思考题用英文回答,尤其是英语小论文有困难。因此他们呼叮在上这种全英语课程前最好有一门过渡性的课程让他们学习如何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的技能。

三、具体的措施与策略

根据学生们的呼吁,我们觉得改革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以蔡基刚老师为代表,倡导学术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一个是基于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分科英语。具体说来,学术英语主要是训练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回答问题或做作业所需要的组织材料的写作能力,鉴别和防学术剽窃的能力,引用资料为自己观点论述的能力,运用适合学术文体的结构和词汇的能力,学术阅读和记笔记的能力,学术小组的讨论能力,做演示和陈述的能力,有效听学术讲座的能力,开展项目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区别事实和观点的学术批评能力和符合学术规范的能力,等等。所以,在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方面,学术英语可以为双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英语语言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训练方面的过渡和准备。

同时,分科英语是以内容为导向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即通过学习和学生专业大背景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目的清晰,体现了学习英语的工具性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是需要语言基础的,我认为这里的语言基础应该是一些基础学科方面的语言基础,例如初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比如生物化学专业可以学习数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英文知识)。学生应该掌握了这些方面的语言基础才可以更好地学习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虽然我国的一些中小学在这些科目上也开设了一些双语课程,但由于师资和升学的压力,效果并不明显。而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之前,学生对这些基础学科的英语表达都不知道,可以想象学生之后学习的难度和压力有多大。如果只是在课本内容方面选取几篇与其专业相关的几篇大文大理或科普类文章并不能解决学生在学习双语专业课方面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的要求,而且内容方面也不够系统化,学生通过英语获得的知识还是碎片化的。这些内容虽然在抛开语言层面的知识面上学生都已掌握,但对于语言表达方面却是知之甚少的,所以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师掌握理科的专业英语非常困难,即使是最简单的专业科普类文章,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备课量也很大。但这些基础学科方面的语言和知识比双语专业课程的知识要简单,同时也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起到桥梁的过度作用。而且现代自然科学大部分起源于西方,这些知识通过英语获得更加直观,简单,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更难的专业知识。

我们可以把这两者相结合,以基础学科英语为内容,体现学术英语的表现形式,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和双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J].外语教学,2010,(11).

第10篇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基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80-02

一、引言

本科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各方关注。作为专业课教师来讲,也应该深入思考,从自身角度发掘良策。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应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但是有些专业课教学中只注重“纯专业”,不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基本能力较低,为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例如就业压力增加。因而如何增强和培养本科生的基本能力就成为高校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不是简单地把信息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协调起来。

二、目前现状

目前,把大学教育看成是一种单纯的学历教育,上大学就是为了拿一张文凭的思想很严重,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勤奋,选择工作岗位时,追求大城市、高待遇,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下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对在校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现在大学本科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在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主动实践能力及外语交流能力等方面较差。

(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课程设计(论文)和社会调查的能力较差。

1.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育环节的一个重要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本专业中某一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毕业设计。论文)也为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情况存在许多弊端,有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较低,答辩中专业知识的表述和应用能力较低。

2.完成课程设计(论文)的能力。课程设计(论文)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书中的原理和方法,参照工程实例,完成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达到模仿性训练的目的。但是在设计(论文)成果的表达中发现,有些文字粗糙,写作不规范,图表绘制能力较低。

3.社会调查的能力。学生查找资料只为了方便、快捷,不去深入、仔细、多渠道地查找,因而在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中数据陈旧,没有科学依据等的现象比较常见。

(二)知识积累能力

知识积累能力主要表现在实习中缺乏掌握知识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1.实习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课程认识实习是参观各种类型的构造物,使学生对本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了学好专业课程做准备。课程实习是在野外使用仪器,验证性训练课程中实际操作部分的知识,达到本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在学习完成专业课程之后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本专业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但是一些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实习,应付考核,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训练内容的掌握。

2.实习过程中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入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仅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三)外语交流能力

外语交流能力主要表现在外文文献检索和外文摘要写作能力方面较差。

1.外文文献检索能力。一些学生不注重专业名词和外文词汇的积累,在文献检索中不去官方网站或数据库中查找信息,造成外文文献的可信度极低。

2.外文摘要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外文基础薄弱,不注重终身学习,已学过的外文基础知识不去复习,外文写作水平较低,因而论文中外文摘要写作水平极低,有的只是利用网上翻译,准确率较低。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一部分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较低,不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宁愿招聘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或者有至少两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这样的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应届本科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从专业课程教学角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如下:(1)局限于教材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局限,不注重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应用,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学生只懂原理、应付课程学习过程、目标为考试合格,只局限于教材内容,不注重扩充知识和知识的应用,不能灵活地将所学习知识加以应用。(2)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评价二者的合作效果是教师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考试成绩一项。因而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改革措施

“学校经营”的理念和实践模式是把学校视为企业进行管理,认为学校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以“高速公路课程双语教学”为例,提出改革措施和步骤,使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人才。

(一)课堂教学方法

1.讲授理论内容之后,布置思考题目,要求多角度、多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深入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培养社会调查能力的目的。根据调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培养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在课堂上宣讲课程论文,训练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宣讲课程论文后,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讨论结果写成报告。

2.为理解课堂理论知识,通过展示工程实例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学生观看后,按照发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按照这些方法可以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充和深入学习,充分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真正体现“教”和“学”的主角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调查检索信息能力、写作能力。

(二)实习方法

在讲授专业课程之前安排对于构造物的实物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工程结构物的构造、组成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专业课程讲授完成后,安排一定时间到施工现场实习,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程中所讲授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习,达到训练学生工作基本技能的目的,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三)双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双语授课,为学生提供外文专业名词。根据所讲内容布置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查阅外文相关文献。翻译外文文献,写出综述性课程论文。根据所写课程论文,在课堂上宣读,相互讨论,强化外文的表达能力。通过训练,提高本科生外文文献查阅能力、外文翻译能力和英文摘要写作能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方案实施,可实现达师生相互交流,互动学习,扩大知识面,互相补充专业知识,培养表达能力,学生能够较好地训练和展示自我能力,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和答辩能力。大学本科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会增强,从多方面讲都是有利的,如从学校的角度讲,可以提高就业率,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从学生的角度讲,毕业后较容易地找到一份好工作,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从用人单位角度讲,招聘的毕业生确实是有用人才,免去后期培训的费用,因此起到多方受益的效果。教改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专业课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学分制下高等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伦.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0).

[2]陆根书,韦娜.大学教师教学观与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1).

第11篇

【论文摘 要】传统的双语课程考试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教学需求,高校必须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积极推进双语课程考试改革。本文介绍了我院在双语考试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经验。

我院在双语课程考试改革中打破了以往一味追求绝对公平而协作素养缺失的传统考核模式,提出将“协作素养”与“独立素养”相统一、互为补充的考试新模式;提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PRESENTATION环节,并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要求同学们分工协作,自己找素材、制作PPT并做讲演。深化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将教学改革与考试改革结合起来,改变传统课程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的弊端,采用“结构式立体化”的考核模式既不失公平又能彰显个性,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实施效果

第一,将协作素养与独立素养的考核统一起来,弥补了传统考试形式在考察学生的协作素养方面存在“空缺”的弊端;两者互为补充,既不失公平又能彰显个性,促进了同学间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第二,将考试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目前考试中存在考试内容局限性大、考试题型标准化、考试形式单一、评分标准精量化、考核目的功利性及考试信息反馈机制不完善等现状。

第三,促进了学风建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具体措施

第一,具有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导课设计。一门双语物理课程,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陌生而又恐惧的。引用一段2009级数媒同学感受“第一次翻开厚厚的双语物理教材,大篇幅的英语文段和公式就把本来对英语就心存敬畏的我们吓了一跳,而看到课后少之又少的中文译文时更是感到一阵无力,难道自己就要跟这样的洪水猛兽一般的书本为伴?”作为一门采用新型考核方式的课程,第一节尤为重要。具有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导课,鼓励同学们客服恐惧心理,让学生知道在这样一门课程里,大家要“做什么”及“怎么做”。

第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组同学上课时都坐在一起。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和组织一些课堂讨论,使学生较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既发挥集体智慧,又开展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课程开始一周内开展“如何做好英语报告”的讲座,使学生明确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做”中“学”理念,并定期要求各小组同学完成PRESENTATION(素材收集、PPT制作、讲演多个环节)。将课堂活动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协作素养的培养。

第四,在学生课堂报告后,教师通过E-mail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

第五,课程教学中对独立素养的培养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笔试考试用全英文命题及答题(闭卷)。期中考试后除了常规的试卷讲评,对全班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除了让每个同学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班级所处位置外,还通过E-mail与每组同学交流,鼓励他们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全方位、多维度的提升。

第六,期末PRESENTATION考核环节,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这种考核方式很好(或较好)。PRESENTATION题目由老师给定,同学们抽签选题。给同学们一周时间准备(可找老师讨论),邀请3~4位资深教师做评委。

第七,每届课程结束都设置了“问卷调查”环节。考试结束后学生会主动写一些“学习心得”之类的文字发给授课教师,所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对本项目进一步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总 结

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双语教学及考试改革方面的经验,受到东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兄弟院校同仁的极大关注及好评。国内知名专家东南大学物理系著名教授恽瑛认为我们的工作“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实现了以考促教、促学。对同类院校双语考试改革具有普遍的示范及借鉴价值。在双语教学及双语教材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博士生导师薛景瑄说,该成果所提出的双语考试新模式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突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适应发展、可行性强,通过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靖.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07(11):25~26

2 邵丽君、闫启文、崔海英.浅谈我国的双语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前景[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165~165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双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期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了符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的双语教学系统,最后给出了所构建的双语教学体系实施的一些具体措施。

在国际商业交往频繁的今天,对于国际化营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要培养国际化的营销人才,除了掌握国际贸易及国际营销方面的知识外,还需掌握国际化的语言,这就使得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开展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系已进行了一些双语教学方面的尝试,但主要针对的是经贸专业。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从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出发, 按照系统化的原则, 构建了一个完整有效的双语教学体系。

1双语教学现状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期望

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是指在市场营销本科课堂上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的学科教学与交流。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的真实语言环境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市场营销专业英语, 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 最终使学生能够用英、汉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市场营销学科的学习、思考与研究。

1.1双语教学现状。 通过对经管系08级和09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08级国贸专业部分同学的访谈,我们归纳分析得知我系双语教学情况如下

第一,我系75%以上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双语教学就是采用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和汉语)来教授一门课程,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表示我们的教育方式趋向国际化,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能提高。

第二,25%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理由是开展双语教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有[ 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2010校级教改项目“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XKYJ2010003)的研究成果]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有50%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认为有一定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这样可以提高老师和学生的整体水平;另外有25%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理由是听不懂。

第三, 40%的同学觉得我系双语教学情况一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师的英语水平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够高,除了专业英语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大多只是停留在对一些术语的英文表达及解释,也没有一门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进行讲授。20%的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觉得我系目前双语教学的情况很不好,基本上没有采用双语教学;30%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觉得我系双语教学实施情况不好,存在的问题是外教老师缺乏、系统性不强和互动沟通欠缺。

1.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期望。 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归纳,我们总结得出学生对我系开展双语教学的期望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双语教学的针对性要强;

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师资力量的积聚,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双语教学;

提高双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给他们压力迫使他们适应双语教学。

通过对现状及学生期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结合学生特点,构建有效的双语教学系统,加强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设计与管理。

2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双语教学体系设计 , 是指为实现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目标, 而对整个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活动进行规划与安排, 并根据实践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活动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通过对已开展双语教学学校实践经验的总结,并结合我系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采用过程论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思想,为我系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进行了教学体系的初步设计。过程论认为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过程,一个过程一般包括输入、转换和输出三个要素,那么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也应该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为确保实现期望的教学效果,我们又增加了一个因素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就是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管理。因此我们所构建的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系统、教学过程系统、教学效果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四个方面。

2.1教学资源系统设计: 我们所涉及到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以及课程和教学内容。学生在整个双语教学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的配合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师资是双语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最后,教材是双语教学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 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是载体。

首先,作为双语教学主体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对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兴趣,也渴望在专业领域内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能够主动学习,积极面对学习的困难,有毅力。

其次,双语教学教师要求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学科体系基本框架、发展趋势、理论发展动态等有较全面及时的了解。同时这些教师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听说表达能力,能灵活驾驭两种语言的运用。同时,双语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当好教学设计者、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角色,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 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

第三,我们所设计的教材不仅包括传统的教科书、还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或讲义、复习题、练习题、参考文献等在内的教学材料系统。教科书应该选择英文原版教材,且能基本概括学科理论, 或者是能反映学界形成共识或权威性的分析框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双语教师积极编写详细规范的双语教案 ,并制作配套的双语教学课件, 使双语教学更具针对性。

第四,双语教学课程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阶段性特点相符合。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实践经验有所不同。从大一到大四,学生所接触的专业课程从少到多,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在英语方面,大一学生刚经过高考英语基础较好,大二和大三阶段由于还有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而大四已不再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依据以上特点,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宜采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程设计方面,应以大学英语课为依托,对英语要求较高的专业基础课实施渗入式双语教学,而对大三大四的专业课程则采用以原版教材为载体的体验式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选择的双语教学内容尽量要新颖, 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时内容的理论性应由弱到强,由具体到抽象,由术语到句子再到文章,以便克服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工具的不利因素。

2.2教学过程系统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双语教学模式,循序渐渐,从易到难,从术语的英文表达及翻译到教学课件及教案的双语化,两种教学语言比例也由少到多,最后能达到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的需要进行双语自由切换的状态。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应视实施双语教学的学生类别、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状况、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以及语言目标而定。

2.3教学效果系统设计: 教学效果方面主要就是课程考试的双语化,即考试形式的改革,将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与专业英语运用能力考核相结合,实现考试形式的双语化。一是可以从试卷制作到考核方式都加入双语成分,可先从名字解释或选择题开始,然后再到简答或案例分析,作者曾经在国际营销课程中进行了实验,发现同一道题目,采用英语和汉语答题的正确率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二是对学生双语学习过程的评价 , 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课堂/课外讨论中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质量、水平确立为评价内容 , 鼓励学生撰写英文报告、论文、方案。 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为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保证双语教学工作的质量,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体系设计还应增加对整个教学管理体系的设计。在设计教学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和相关院系建立的管理制度,制定独立的双语教学方案,完善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激励机制、规范双语教学老师的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双语教学的管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对教师的激励, 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 制定双语教师的薪酬方案, 使他们的超额付出得到肯定和回报;二是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管理机制, 把双语教学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 从根本上稳定双语教学模式, 可成立双语教学管理部门, 制订既详细又具实际可操作性的评估细则, 对教材的选用、教师的准入制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案可查。三是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即根据双语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双语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展开有效监控, 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和效果, 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作出的价值判断。

3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应结合专业特点、学生背景、教学资源条件及市场需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3.1选聘具有双语教学资质的教师。 具体的做法是,一方面在本系现有教师中选择具有专业英语教学经验或具有较好英语听说能力的专业教师,以国内进修访学或国外进修、或到具有成功经验的学校进行观摩学习或者进行英语授课培训等方式培养在职双语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对外招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担任双语教师,或者与其他具有一定实力的高校进行双语教师资源共享的方式以达到拥有合格的双语教师的目的。

3.2组建双语教学实验班。 双语教学应该从大一开始进行,所以在大一学生进校分班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将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组成一个班。在大一第一学期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双语内容,在学期结束后,以双语方式进行考核,并对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进行摸底,然后依据学习兴趣和双语考核成绩组建双语教学实验班。

3.3依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选择双语教学课程及教材。 双语教学应从大一开始渗入,第一学期选择以“管理学原理”做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因为这门课程属于管理类专业最基础的一门课程,现有的英文教材以及所设计的词汇都容易没接受而且它所涉及的内容也与现实生活比较接近容易理解,所以采用双语教学较为合适。第二学期可以微观经济学为依托开展双语教学。第二学年可将市场营销学作为双语教学课程。第三学年则宜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进行过渡, 如“外贸函电”、或“营销英语”。同时也可开设“管理沟通”、“客户关系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大四上学期开展“求职英语”和学生课程实践的双语教学。选取适合各阶段教学的教材。可选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推荐使用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专业及法学专业原版影印教材的通知》所推荐的教材, 还可参照国内高水平大学正在使用的英文教材, 必要时可根据教学需要对原版教材进行删减集成, 自己编写教材, 积极开发和利用其它辅助教材。

3.4依据课程特点选择双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涉及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双语比例分配和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运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教学组织应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主张团队式、体验式学习。教学内容方面,大一大二的专业基础课程不宜采用过多的外语教学,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 比较适合的教学外语使用比例是 20 %~30 %, 让学生熟悉专业术语和对应的外文名称。大三可以增加为50%以上,大四主要针对求职需要以听说训练为主。教学手段应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学方法方面应形成一定的学习制度,课前预习,课堂前十分钟复习性提问,课后总结归纳整理,并适当进行检查督促。开展多种多样的双语教学活动 , 发挥各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3.5建立独立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双语教学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从整个双语教学系统进行必要的监控,建立包括对学生和老师的考核系统和激励机制,以促使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4结束语

双语教学是提高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工作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并在师资来源与培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审定、教材选用、教学方式优化、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最终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滢.关于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