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教师考核

体育教师考核

时间:2022-04-27 22:27: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师考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教师考核

第1篇

一、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高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有100%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只有年度考核这一种形式,没有平时考核、聘期考核。这种单一的考核,只考核教师一年来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务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2.高校体育教师对年度业务能力考核的认同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单一,有94%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的内容、标准不明确,有76%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业务能力考核程序执行不规范,导致了有81%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结果失真,同时有65%的高校体育教师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只是一种形式。容易导致考核工作者凭印象、靠记忆确定考核结果。这种单一的年度考核,往往通过被考核者的个人述职得出结果,这样对于一些干实事、多做少说或是干了不说的被考核者有失公正;而对一些能说会道、精于辞令、少做多说的被考核者则有利。单一的年度考核形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

一些高校在考核制度中对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个人述职内容多样化、考核小组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同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也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样考核没有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容易造成被考核者消极应付和考核流于形式。

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存在着对被考核人个人总结、述职审核不严的现象;群众对被考核人了解不够占51.0%,民主测评时印象分、人情分占69.0%,轮流坐庄占78.0%,照顾职称评审同事的占58.0%等因素起相当的作用;加上平时考核不到位,如果考核组织审核工作再流于形式,很容易导致考核结果失真,考核也就失去应有的作用。

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鼓励教师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但一些高校往往是为考核而考核,不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改进工作,考核结果未真正发挥作用,有65.0%体育教师表示达不到考核的目的。

二、结果与建议

1.结果

(1)高校体育教师多数认为每年一度的业务能力考核形式单一,考核的内容,标准不明确,年度业务能力考核结果失真及考核结果运用程度低。

(2)一些高校在考核制度中对考核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个人述职内容多样化、考核小组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考核标准,而是和普通教师合用一个评价标准。

(3)现行的考核办法基本上依照“德、能、勤、绩”四个指标来考核,但在具体实施考核时,一些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指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或者分解得不具体、不全面,考核标准往往偏重于定性,而缺少量化标准。

2.建议

(1)科学设岗,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实施聘任制的过程中,高校应深入细致地把握学科特点,在聘任条件、考核标准等方面注意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关系。

(2)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师评价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现代高校体育教师评价的内容。

(3)把握评价考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力求考核公平合理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考核原则和要求是做好考核工作的关键。

(4)根据实际科学构建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定量考核,根据教师选择的岗位,以教师为主导型还是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型,如何科学设计定量考核指标是定量考核的难点,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校的考核内容和方式。

第2篇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部,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对美国体育和体育教育协会( NASPE)所制定的美国初级体育教师认证标准进行研究、解读,并与我国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应深化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针对性,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强化体育教师在职教育的评价与考核,努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师认证标准。

关键词:体育教师;认证标准;初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3-0021-03

2001年,美国初级体育教师认证标准由美国体育和体育教育委员会(简称NASPE)正式颁布,并于2008年进行修订与完善,修改后的认证标准在2011年正式执行。本文对美国初级体育教师认证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旨在为建立适合我国的体育教师认证标准提供参考。

1 美国初级体育教师认证标准

该标准体系由6条标准、28条目标构成,该标准主要面对的是毕业于体育院校(系)体育教育专业且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具备一定学科基础知识的学生。该标准从体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计划与执行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与管理、学习效果的评价、个人成长等6个方面对初级体育教师提出了系统化要求。其构成如表1所示。

2美国初级体育教师认证标准的解读

初级体育教师标准侧重考查初级教师申请者的基本能力,而只有在优秀( target)的标准里才会对初级教师的创新能力、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进行考查。美国初级体育教师标准从6个方面对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提出了要求。(1)学科基础知识方面。要求体育教师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具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能掌握各阶段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对体育法学较为熟悉,在体育课堂中有能力处理突发事件。(2)体育运动技能方面。要求教师能够示范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且示范动作准确到位,对教师的健康体适能提出要求,具备在实际竞赛中合理运用技战术的能力,并且懂得保持和提高身体健康的方法。(3)教学计划与执行能力。强调教师撰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的能力,且符合当地、洲及国家的标准,能够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教学计划应包括长期目标、阶段目标、水平目标及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等内容。(4)教学方法的运用与管理方面。主要考察教师讲解语言、示范动作、课后评价,擅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根据学生动作的掌握情况及教学场地设施的客观条件,及时作出教学计划的调整,对课堂秩序、教学场地的安全有较好的把控。(5)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具备给学生准确引导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评,以此结果作为下阶段评价指标的合理参考,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反馈,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保证安全和正确的课堂教学。(6)教师个人成长方面。要求体育教师的行为要对学生形成正面示范,鼓励并带动学生成长,接受终身体育的概念,能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竞赛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努力让所有学生都树立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教师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与专业活动,提高个人知识水平,衣着打扮符合学校要求,与学生的交往中师生关系正当、行为举止端庄大方。

只有成为初级体育教师的人才能参加高级体育教师的考试,初级体育教师的主要申请对象是获得体育教育学学士的应届毕业生,标准注重对申请者基础知识掌握与理解的考察,明确了不同阶段体育教师的不同任务,以此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保证了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美国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标准为体育教师的选拔提供了参考标准,为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的自我提高与自我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除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标准还对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育教师的个人形象,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明确了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保障了体育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3启示

3.1 大力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来源大多集中于体育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人才选聘工作尺度不统一。获取不同级别下的教师资格证书是成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先决条件。然而,体育教学在场地、器材、教法、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将教师资格考证工作作为其选拔与评价体育教师质量的唯一方式显得有些不妥。体育教师技能水平、学科基础知识、教学管理能力、综合素养的考核工作则由各级各类学校自行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优秀体育教师人才流失,阻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借鉴美国体育教师认证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其知识体系进行的诸如理论、实践、说课等考核,保证并提高我国新进体育教师人才质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3.2提高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针对性

纵观我国体育教师百年的职前教育发展,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模仿照般”。最初的师资培养模式以模仿日本为主,后转向美国,解放前一直都是以“美式”为主。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的岗前培训形式是学校按照省教育厅或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培训,没有对体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法、组织法、场地器材利用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这导致部分新进体育教师不能立即进入体育教学工作状态。因此,借鉴美国初级体育教师认证标准,参照其对体育教师的职前要求,对体育教师所应掌握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技能与教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水平,避免在课堂中出现伤害事故。

3.3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教师职业资格条例实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开始,同样体育教师的认证制度也开始实施,制度从4个方面对体育教师资格认证的标准进行了规定,分别为中国公民的身份、思想道德水平、学历以及教学能力。我国体育教师的资格认证体系置身于体育师范专业的教学大纲之中,其课程体系中体现教师“师范性”方面的课程较少,所以在校期间学生对成为体育教师的各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认识不足。而美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以初级体育教师标准为依托,明确了未来成为体育教师的各项职业能力,包括了各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运动技能,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力,专业的科研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优缺点不断提升各项素质以达到标准的要求。与美国相比,我国体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只有门槛而没有标准,缺乏进一步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考察,更谈不上对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检验。我国在构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中不能只注重体育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应努力提升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化水平,以教学能力的个体差异为依据,制定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以保证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3.4 强化体育教师在职教育的评价与考核

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师的在职教育主要以短期培训、研修、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为主,职后教育具有时间短、密度大、机会少的特点。职后培训与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但未从本质上出台能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的方法。然而,美国初级体育教师标准则系统性地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继续学习能力进行考核,教师应具有自我学习与研修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科研与教学研修会议、论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同美国高级体育教师认证标准相比,我国教师职后教育的考核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全国范围内仅有江苏省在2012年出台了《江苏省体育教师测试标准(试行)》对体育教师的体能做出了一定考核要求。在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考核与评价工作的对象皆为学生,学校仅关注评价指标体系(如学生体质健康状态、活动时长等)。体育教师的培训与研修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尚未引起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因此,构建我国体育教师职后教育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对体育教师职后进修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在保证体育教师职后进修工作开展的同时对进修效果进行考核,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学习,保证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实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妙玲.美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56-58.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话语权 专业发展权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82

小学体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的体育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趋于显性化,争取“六权”。

一、对考核内容网上公布的权利

为了让学生和家长知晓体育学习的内容,早做准备,笔者在开学初就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并根据国家体制健康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然后,笔者把考核标准上报学校的体卫艺处,经修改后,再下发到年级组,最后,班主任将本年级的标准告知家长并上传到班级博客。学校在开学初已经将教师的课表上传到学校的网站,每个教师在开学后的前两天,将教学进度、单元计划、单元解读、教材分析等第一周的教学设计上传到学校内网,教导处随时可以进行教学“七认真”的检查,也方便教师自己进行自查。为了方便家长清楚地知道学生上体育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怎样配合体育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给每位教师开通的家校路路通的账号,在周末给家长发送消息,督促学生做好一周的准备,也可以布置一些易操作的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育课外作业。家校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一节课都不能少的权利

平时,一些文化课教师就会想着占用体育课,尤其是在期末复习阶段,文化课教师总想着向体育教师讨两节课进行复习。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有一些小建议,在笔者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几乎都知道学生的课程表,而且本校早就有规定,不允许无故调课,更别说占用体育课。如果其他教师想和体育教师调课,必须提前在学校的内网进行登记,然后告诉学生哪节课会把体育课还给他们。学校还会进行随机的检查,看看班级上的课是否和课表相符。有些体育教师有时候会碍于同事之间的情面,不好意思拒绝,但是,一节课都不能少是体育教师的权利,上体育课也是学生的权利,体育教师不能在放弃自己的权利的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的上课权利,应为学生的健康着想,学会拒绝。

三、国家数据上传结果的知情权和及时反馈权

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检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有些体育教师利用上课时间测试、上报,一一告知学生哪里存在问题,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百分比做成表格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只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单方面沟通,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体质是否达标的情况反馈给学校,让学校有知情权,然后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给学生的家长,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这时候,体育教师再给家长提一些建议或改进的措施,家长就很容易接受并配合教师的工作,从而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三好学生”评比的话语权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体育成绩,绝不能因为各种原因随意地更改。特别是学期结束,学校在进行“三好学生”的评比活动时,可能会把重心放在文化学科上面,不太关注体育课,那么,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坚守,争取学校“三好学生”评比的话语权。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本身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适合学生锻炼的套餐卡,让学生每周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且家长督促签字,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体育教学质量分析召开权

每个学科都要进行一定的质量分析,体育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质量分析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笔者在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内会进行必要的排队、常规的训练和恢复性的教学内容练习。笔者先进行一节课的动作复习,把上个学期考核的几个项目进行抽测,并记录每一个学生学期初的成绩。如果一个学年中第二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第一个学期有重合的部分,笔者会在第二个学期的结束进行对比,看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幅度,从而调整教学手段。另一方面,笔者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另外,对学生的考核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如拍皮球,一分钟60个;二是对合作的项目进行考核,如双人合作跳绳等,主要考核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的时候,先是进行单个项目的分析、各个班级情况的分析,然后汇总给各年级的备课组长,进行全年级的质量分析,从而为今后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体育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权

第4篇

关键字: 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案

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河北省位于我国的燕赵大地,该地土壤肥沃,是孕育人才之地,自古以来燕赵大地多悲歌之士,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自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我国一度的出现的体育热的浪潮。各大高校对体育教学不断的实施改革,但是,尽管各省紧锣密鼓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案,但是,河北省示范高中要实现体育教学的跨越,依旧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河北省示范高中体育教学目前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课程的教学依旧是教学的核心内容

在素质教育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今天,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我国各省纷纷调整教学方案,但是,尽管如此,各省的示范高中的文化课程依据占据了学生几乎全部的时间。我们通过对河北省30所示范性高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5%以上的示范性高中,一直在努力的提高的学校的文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但对于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案很少有学校问津,在他们看来,赢得了分数就达到了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从根源上就没有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相反还极大的遏制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进步。

(二)体育教师的缺乏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是示范高中体育领域创新的主导者,他们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培养创新精神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也肩负着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进步的艰巨任务。因此,时代教学呼唤教师进行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能力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改革从实质来看只是一次教学设备的革新,它改革内容主要局限于教学设备,而对于教师自身的素养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缺乏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教学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只有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教学方法,才能全面的贯彻落实创新精神,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教学的进步。

(三)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师队伍令人堪忧

我们通过对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的调查,发现被调查示范性高中的体育教师性别男性偏多,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从体育教师的整体年龄来看略偏年轻,45岁以上的教师所占的比例不到1/4,而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将近一半。因为女性体育教师的比例较低,从而影响了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大大挫伤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从教师学历来看,被调查学校的体育教师多为专科学历,有直接从专科毕业的,还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是后来进修专科毕业的,现在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占体育教师总人数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从教师的专业看,主要是田径,篮球、足球等,而这些教师中,真正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教师大概占不到被调查人数的1/10。

影响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的因素

(一)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队伍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程体系多是在研究人员或者专家的设计基础上形成的,而忽略了体育教师的参与,体育教师一味的被动接受并盲目的付诸实践,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人身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历代教学模式的一种沿革,它过分的强调教学模式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纪律性,这样极大的束缚了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充分发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淡化,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残余犹在,很难彻底根除。使得具有创新的体育教学队伍发展缓慢。

(二)考核力度不全面,严重阻碍了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

信度和效度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信度主要是指考核的可靠性,它是衡量考核是否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科研作出客观评价的主要依据。效度,即有效性,它的作用主要是检测通过考核是否达到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目的。示范性高中为了能够有效的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工作成绩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一般会采用信度和效度的考核方法,考核的结果则是作为教师的奖惩、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考核方法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教学模式综合的体现,同时,对于考核的指标很难量化,因此,这种考核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不能准确的判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更何谈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体育科研队伍资质薄弱阻碍了示范性高中体育综合水平的提高

体育科研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获得了自身素质以及知识的提高,还有效的锻炼了教师的调查、试验和写作能力。纵观当前体育科研的发展态势,其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娴熟,不能从容自若的把所掌握的知识贯彻落实到所从事的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来。与此同时,教师参与科研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追逐个人的利益,他们为了更快的晋升职称直接导致了急功近利,片面的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这是目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教师存在这些负面的因素,对体育教学极为不利,更严重阻

提高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转变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观念和提高认识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国深入的开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历届世界奥运会中屡屡夺冠,使人们对体育的热情有增无减。体育强国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而体育作为教学的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因此,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在注重文化课程的同时,也要对体育教学给与一定的重视,通过不断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使示范性高中的体育教学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 加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场地、器材设施建设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是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必须物质基础。但是目前,由于示范性高中对文虎课程过度的重视,一些体育场地和设施基本没有得到充足的利用。因此,很多示范性高中,不愿花费较多的费用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这种想法是极度不科学的。为了使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为学校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 加强对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体育教学队伍是示范性高中顺利开展体育教学的可靠保障。因此,示范性高中要不断的扩大体育教师的队伍,注重体育教师的地位,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的素养以及责任心。如果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地位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那么各学校的体育课程将无法开展,体育教师也就很难有积极的态度来组织学生开展课余训练, 也就更不必说组织大规模的课外体育比赛了。

总结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各省的体育教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示范性高中的特性,加之各学校一直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一时改变各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很难办到。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示范性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为各省示范性高中有效的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晓红.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实践[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27(5): 16-20

[2] 成聪聪. 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范性的缺失及加强[J]. 河北体 育学院学报, 2013, 27(5)

[3]郭洪波,窦丽.国外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师资 队伍建设 建设策略

1.引言

我国高校发展已经从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方向转移,这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质量的前提,要求高校教师具备深厚的技能与知识贮备,同时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文化修养。我国高校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之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学校规模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末全国高校持续扩招,各个高校大量引进了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在这一过程中,师资的水平与质量被忽视,造成很多高校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因要求较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体育师资的队伍建设问题,将会进一步阻碍高校体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笔者通过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与策略。

2.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2.1信仰不够坚定

高校教师不但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正确的价值取向等。虽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一部分教师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迷失了精神的方向。加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教师只关注经济效益,不讲社会责任与奉献,对社会产生了一些负面看法,并把这些看法宣讲给学生。有些教师认为高校体育课不重要,敬业精神不足,备课敷衍了事,科研没有动力,集体意识淡漠,等等。教师自身没有坚定的信仰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2教师制度流于形式

根据我国人事方面的规定,事业单位要进行人员竞聘。但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系把教师作为干部进行管理。新教师的入职实行计划录用,主管行政机关任命、调配的管理制度。看似制度严密,实质上只要进入教师序列,就很难淘汰出教师行列。高校体育教师考核体系只分出一年工作的等次,很少有高校实行末尾淘汰制。加上,各个高校对教师的职称尤为看重,很多教师只要评上副高职称之后,大学制度就很难约束。缺少对工作能力的有效甄别手段,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全员聘任操作细则,全员竞聘制度流于形式。

2.3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

1997年我国高校开设大量扩大招生,之后大量青年教师进入高校教师行列,由于我国高校科研制度存在缺陷,大部分高职称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因此,青年体育教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体育作为大学的公共科目,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很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甚至行为粗暴,造成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部分高校只注重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往往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体育教师的培养更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

2.4师资结构失衡

近年来各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增长较快,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初级职称与高级职称人数较多,反而是中级职称人数较少。特别是助教占了较大的比例,职称的高、中、低结构比例不够协调。高校体育教师技能结构不合理,教师在自己的专项上运动技术造诣很深,其他项目水平则普遍不高。

3.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3.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是关键因素。体育课堂开放式教学的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更多,更广泛和密切。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于无形中影响学生。社会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有着极高的要求。高校要继续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应将职业道德作为体育教师考核、聘任、晋升的主要条件。

3.2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

要创新机制,化解高校教师管理当中的难题,积极落实全员竞聘制度,对体育教师要考核其技术示范能力、技术讲解能力、授课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团队协作能力、体育科研能力。不要把职称作为教师评判的主要指标,无论什么职称,以前获得多少荣誉,考核标准要一致,考核指标要能体现平等。高校要完善体育教师分配制度,制度要能体现公平原则,能调动大部分人工作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公平竞争、择优上岗,才能真正提升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3.3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青年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力军,有些高校青年教师数量占到总数的一半多,如何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大学管理者思考的问题。首先,要为青年体育教师搭建进步的平台,鼓励青年体育教师外出进修,跨校进行合作,可以由科研能力强的教授负责,组建青年教师科研团队,鼓励青年体育教师大胆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要给予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关怀,改善青年体育教师的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青年体育教师把精力都花在工作上。

3.4优化体育教师结构

高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失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二是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合理。要创设条件加快青年教师的职称晋升,各个高校加强在职体育人才的交流。加强对教师技能的培养,改变只擅长自己的专项的技术特征,教师要向多能力、多技能方向发展。

4.结语

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相对于其他学科明显滞后,我们需要不断总结高校体育师资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育,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体育教师结构,为高校质量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古丽娜尔.阿不力米提,赵强.高校体育师资建设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6):23-24.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围绕着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评价方式和模式较之以往也有很大不同,然而相关研究在指导实际的教师制度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不强。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可以看出,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针对的主要是普通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不多,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还有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探讨和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为更多的高职院校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公平和全面的评价,从而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

(一)体系缺乏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能够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具有职业性、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其他的普通院校研究极为相似,根本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优势,更加突显不出实践教学的特殊性,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只注重常规教学而忽视职业体育教育的现象。然而,如果不能够全面而准确的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够激发出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就会大大的降低其教学效率。

(二)制度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即奖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发展性评价制度在高职院校体育领域备受欢迎,而奖惩评价制度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其实奖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各有利弊,前者着重的是体育教师的绩效考核,给予不同教师不同的奖励或惩罚,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后者虽然能够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却使得体育教师没有了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所以,其实不管是什么制度其实都能够促进学校的办学,只是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强化体育教师的绩效管理,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标准过度统一

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体育教师的期望也有所不同,如改革开放前,学校注重的是运动训练水平,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师逐渐转变成了复合型的教师,教授方式也变为了引导教学,然而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评价标准依旧还处在基本素质和体育教学等方面,没有创新的教学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时代的新要求。

二、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必须以教师发展为主,努力开发、利用和管理教师的潜力,激发教师的活力,推动教师的工作开展,并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变为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绩效考核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的个人健康,将教师的发展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修正工作方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中,评价考核的都是个人,只注重教师绩效考核的本身,而忽视了教师对于学校的贡献。在现代化的教育中,人力资源的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必须将考核范围内的工作信息按照院校的要求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才能使教师们不断的改进自身的工作,这才是评价的目标所在,也就是说,只有真实的反馈出评价的结果,并根据其改进和提升自身的工作绩效才是真正的目的。

(三)设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并激发出教师的工作热情,所以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当前重要的目标。教师评价不仅能够清楚的知道教师的业绩,从而改进自身的工作,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而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师评价体系,更是对于高职教师工作绩效的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有利于确认教师的工作业绩和贡献,并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健全相关的评价信息,针对性的测评教师的各个方面,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进行管理、监督、激励和导向,要想具有高效率和高信用的高职教师评价体系,就需要对评价的方式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构建,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三、结论

教师评价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效益的活动,不管其开展的主要人为意识是什么,其多方面的功能都会对其今后的工作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为人处世的心态和关系。然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传统的被动测评方式明显不够准确,因为在测评开始的时候其实人的形心态和行为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中,不应该只注重评价的标准和结果,而应该树立全局观念,重视起评价的整体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新林,邱泽伟,王娇.教师评价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6(5):61-62.

[2]于成业.“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学术探索,2016(4):145-150.

第7篇

体育教学职业特色

新课程评价体系

一、结合职业特色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编和搭配

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比如将来从事电脑、文秘、财务、家电维修等职业的伏案型工作者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结合专业选编和搭配体育教学内容有助于各专业的中职学生发展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适应本专业工种的要求,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能够很好地就业工作,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确立科学合理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教育学角度讲,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统一的评定方式给学生评分。这种评定方式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先天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因此,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在具体实践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比如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学生互评。阶段考核、个别考核、开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等等。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从而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以形成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8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师资格制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6-0095-05

Manag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China’s PE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DU Xiao-jua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Abstract:P.E.teachers engaging in teaching and education must hav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apacity, the paper proposed the follow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setting up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certification and standards system, closely relating the pre-vocat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the Teacher’s Certification,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regular evaluation of the capacity of the PE teachers and regular certification to teachers and 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s and capacity evaluation organs of PE teachers.

Key words: PE teacher; teacher certific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该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论似乎在许多国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逐渐被广泛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中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毋庸置疑地说,教师在我国也被认定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事实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并没有断言教师就是专业性职业,只是认为“教师的工作应该被看做是专业性职业”。近年来,“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这一问题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被重新提起,争论的烽烟随之又重新燃起。无论教师是否具有专业性特点,但教师毫无疑问是一种社会职业,所以本文只从“职业”角度来进行研究。教师的职业能力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在体育领域,体育教育教学不仅具有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环境开放性等特点,而且要求具有较高的肢体语言表意性,所以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历来是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奠定国民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

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加强管理,为国民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本文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教师资格制度的缺陷和由此造成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低效现状,提出了加强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若干策略,希望该研究能为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能力本位是体育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发展的趋势

1.1 体育职业能力及其构成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能力的定义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而“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1]因而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可以定义为:“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2]通常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组织课余体育活动能力等(图1)。

1.2 能力本位已成为体育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图2)。2008年4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主题为:教师资格制度与教育教学能力――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与测试的新技术,更是验证了这一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实施办法》第八条也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由此,以体育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体育职业能力是遴选体育体育教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聘任体育教师的重要标准,已经取得国内外教育界的普遍共识。

提出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演进的三阶段理论整理而成[3]图2 国际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发展趋势

学分(课程)本位阶段也可以称为课程认定阶段。以学分(课程、学位)的认定作为资格认定的基础,如中国、墨西哥、印度技能(知识)本位阶段修毕一定学分(取得学位)后,还要通过资格考试,考试一般包括:1)阅读、写作、数学等基础能力;2)通识教育;3)教材教法和学科教学知识、技能;4)专长研究与教学等,如日本、巴西、韩国实践(能力)本位阶段修毕规定学分,或者通过初次资格考试者,仅取得临时证书,需参加相当长时间的实习才能获得正式教师资格证书,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

2 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制度对职业能力管理的局限性及影响

在我国,1993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自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正式全面实施。据《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17日载,自2001年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以来,截至2007年底共有1963.63万人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为教师资格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缺乏对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管理。如果体育领域不能及时正视这一点,长期以往可能会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造成损害。

2.1 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制度对职业能力管理的局限性

2.1.1 体育师范生缺乏职业能力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按照规定,体育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就获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事实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并不一定能代表他们已经具有了体育教育教学的能力,更不能说明他们具备了担当体育教师的资格。由几点可以说明体育师范生捆绑体育教师资格证是不合适的:首先,国内公立高校“严进宽出”的事实与社会认同是基本一致的,这意味着体育师范生在校合格修完学业与实际的体育教育教学能力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其次,教师角色的传统认定是“传道、授业、解惑”,体育师范生是培养准体育教师,围绕他们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使之懂得“如何传道、如何授业、如何解惑”,但当前的师范教育“一般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和知识量的积累,而未能从理论与实践上真正解决师范生将来‘如何教’的问题”[1]袁贵仁部长在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上也指出,“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不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4]体育师范生的职业能力令人质疑;最后,“高等师范院校对教师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育实习时间短……教师技能根本无法得到强化。”[5]体育师范教育也普遍存在课程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育实习一般仅为6~8周(包括在校的实习前的强化周),且多为集中实习,这样“师范生与正式教师之间缺乏一段重要的体验、适应、熟悉、提高的训练阶段。这其实是一段不可替代的能力生成期。”[1]如此造就了师范生“有理论,缺技能”’的尴尬地位。总之,学历合格并不等同于具有职业能力。

2.1.2 非体育师范生职业能力甄别力度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五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第十一条规定,“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1995年12月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规定,“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领下,非师范类毕业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允许申请教师资格证书。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偏低,其突出表现在对非师范专业院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上”[6]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主,而对职业能力环节的考核却显得薄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提出:“教师的职业能力以往并未引起重视,似乎具有学科知识的人都能做教师,这即降低了教师专业资格的要求,也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7]对于体育学科来说,对从教者的职业能力要求更严格。1)体育教师是技能型岗位,要求从教者“十八般武艺精通”,运动能力要强;2)体育教师在开放的环境授课,组织管理能力要过硬;3)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从教者创造性完成工作的能力得足够。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当前申请体育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是无法客观考证的。总之,通过 “球”式的教师资格考试,不能科学评估测试者具备的体育职业能力。

2.1.3 教师资格证书等同终身制 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基本是终身性的,没有明确规定有效期限。教师资格证书一经获得,终身有效,即只要获得资格证书,就等于取得永久的教师资格。只在几种情形下,教师资格可能被剥夺。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另外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也就是说,已获得教师资格的体育教师如果不出现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个人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获得的体育教师资格蕴含着终身的意味。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教师资格一经取得,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丧失和撤销。”教师资格的终身制意味更强。一旦获得后,教师资格制度对体育教师便没有了任何约束力。事实上,由于现有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欠缺,体育教师当前的职业能力管理模式,是不利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保持和发展的。

2.2 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制度对职业能力管理的负面影响

2.2.1 教师资格制度把关不严,影响体育师资整体水准和体育教师社会认可度

在定向型教师培养模式下,我国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主要以毕业证书为准。体育师范生能力上的千差万别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他们的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之间却被简单地画上等号。在我国教师教育由定向型向综合化、开放化培养模式转变的今天,“即使对非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考试,也只是简单地测试教育理论知识,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8]难以确保吸收合格的教师任教。如果继续推行现有的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制度,必然会对体育教育教学事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一方面,必然致使体育师资的职业能力整体水准下降,造成体育教师队伍鱼目混珠的局面,不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效地发展,更谈不上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职业能力的低下会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进一步降低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当前,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程度本身还存有一定的偏差,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不严格筛选体育教师的准入资格,不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就会在无形之中降低了体育教师的社会认可度以及教师社会地位。

2.2.2 教师资格终身制缺乏激励监督机制,不利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教师资格的终身制意味着教师一旦获得教师资格后,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便没有了任何约束力,不出大的意外,体育教师已获得的法定的教师资格将不受到任何实质性危胁。理论上讲,体育教师的资格基本上是尘埃落定,在今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也就失去了追求的现实意义;实践上,现行教师资格制度没有与教师职称评定、定期测评、年度考核等制度产生有机联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为得过且过、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的行业作风埋下伏笔;值得关注的一点,现有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缺乏从专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角度考虑,没有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极有可能导致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的滞后性,难以保证行业质量。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认为,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职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资格的终身制会导致不再适合担任教师职务但仍长期占据教职的现象,教师资格对教师丧失了约束力,教师专业水平缺乏提升的动力。”[9] 袁贵仁部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着学历标准要求过低、教师资格终身有效、考试制度缺乏规范、认证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教师管理的激励、流动、约束和保障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4]总之,现有教师资格终身性的庇佑,不利于体育教师职业能力长期持续的发展。

3 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管理策略

针对我国当前体育教师资格认定没有统一标准、缺乏教师资格管理的监督机构、对体育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职业能力考核不足、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选拔力度不够以及教师职格制度终身制等主要问题,结合教师资格制度能力本位的发展趋势,吸取国外管理的先进经验,拟提出以下几点管理策略。

3.1 建立《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2004年11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更名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就下发了《关于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而国家职业标准的制定是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美国于1988年就成立了教师职业标准国家理事会,专门负责制定教师职业标准,并组织相应的资格考试,2001年颁布了《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法国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由法国教育部统一规定教师资格标准,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标准作了描述和规定,这些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英国于2006年11月颁布的《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中分三个维度(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于理解、专业技能)、16项二级指标和33项三级指标对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同国外相比,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标准过于笼统,在实践中难以准确的把握,不能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

为了改善我国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现状,建议取消师范院校体育毕业生的教师资格直接认定,建立《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测评体系,统一实施体育教师认证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体现的是职业准入制度,可从职业倾向、身体条件、理论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制定统一具体的标准,做到有章可循。《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对资格制度中的核心――职业能力进行重点考核,应贯穿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的始终,起着督促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作用。《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包括《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和《大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详见图3;各个层次的职业能力标准中都包括集中反映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若干能力

维度(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运动能力等)以及它们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以此衡量体育教师的能力等级。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是职业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其他认定条件只有在职业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具有现实意义。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获得体育教师资格的“敲门砖”,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就是把关的“铁闸门”。

3.2 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岗前测评与《教师资格证书》密切结合 对于体育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不足,应当建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岗前测评制度,不分师范和非师专业,严格把守“入口”,筛选符合各级《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的准体育教师。当然,并不是说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只是通过《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就可以颁发资格证书,作为一名教师,熟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懂得教育法规,能用普通话进行授课也是行业的基本要求。选拔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要把岗前职业能力测评、《教师资格证书》的申请结合起来。国外的部分经验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2004年德国文化教育部颁发了德国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决议,成为全德国师范生实习阶段和职业准备阶段专业要求的基本标准。师范生必须接受统一规定的6~8学期的大学科学教育(相当于硕士水平),修完课程后进行第一次“国家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书面考试、试讲和 教育实习。考试通过后,申请担任实习教师。实习期为一年半到两年,实习期间,要按规定上一定数量的示范课,还要学习与教师职业有关的内容。实习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现由实习学校的教师培训中心作出评价。这次评价就是第二次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第二次教师资格考试后,政府颁发《教师资格证书》。[10]合格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我国在具体操作上,也可以采取两步走:第一步,已经通过普通教师资格考试的申请人,准其参加《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一的测试,合格者准许担任实习体育教师;第二步,实习期满进行二次测评,达到《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二的申请者,给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图4)。

3.3 建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定期测评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相结合的制度 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就是采用定期认证的方法,如“临时教师证书(有效期是一年);初级教师证书(有效期为一至四年);专业教师证书(有效期为八至十年);长期或终身教师证书(有效期为终身)。”[4]教师资格证书的定期认证打破了终身制的局限,可以有效地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对于教师资格终身制的弊端,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袁贵仁部长在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建议“结合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抓紧进行有关条例规章的修订完善工作,研究提出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和考试办法。”[11]体育教师资格定期认证也是我国体育教师职业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打破体育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惯例,依据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1-5年新手型教师、5-15年熟练型教师、15年以上专家型教师),实施体育教师五年一周期的资格再认定。

但是,如果仅有体育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制度,还不能保证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长期有效发展,因为不排除认证后就产生惰性的可能,所以最好建立资格证书定期认定和每3年一次的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定期测评相结合的制度。体育教师的资格认定与职业能力产生唇齿相依的关系,辅之以不合格体育教师退出机制,才能达到体育教师队伍保持高质量的要求。具体操作上,在体育教师不同的资格认定阶段对其提出具体的《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水平标准》,使体育教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强化职业能力,更好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如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当达到《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一时,准许申请担任见习体育教师;达到《体育教师职业能力初级水平标准》水平二时,给予颁发正式的教师资格证书;二级教师必须具备在任职期间无不良职业能力测评记录的前提条件,才有资格申请晋升一级教师。

3.4 设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机构和岗前培训基地 《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美国、英国法国等都有专门的教师认定机构,负责职业能力的选拔、监督工作。从体育教育教学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应该建立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管理的专门机构――教师职业能力测评中心,并配备专门的人员。管理机构主要从事以下几项工作(图5):1)负责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更新工作。《标准》的制定需要反复的调查和取证,而且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根据新的客观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所以需要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来予以完成;2)测试中心负责抽调部分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学者专家、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优秀教师组建职业能力测评专家库,负责随机从专家库抽调人员组建测评小组进行职业能力的测评工作;3)测试机构负责建立测评者的职业能力记录档案,使职业能力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职称评定以及教师待遇等形成内在联动机制,从制度上确保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职业能力的专业化发展是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结合的结果,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对于我国体育师范生6~8周的实习期,国外的力度要大得多。美国的教育实习长达15周;德国的教育实习为16~60个月;英国要求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年至少在学校实习100天。[1]英格兰“对4年本科的学习计划,学生至少要有32周在中小学接受培训。”[12]美国教师联合会的《K―16级教师教育实施报告》对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提出了十条具体要求,其中第六条要求:“完成教师培养项目的所有毕业生(不管是4年制的还是5年制的)都必须参加职前培训。”[5]在英格兰,PGCE是针对已经获得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欲从事教师职业者参加的培训项目,为期一年。培训者“欲成为中小学教师者在一年的培训中,至少要有24周在中学接受培训,欲成为小学教师者至少要有18周在小学接受培训”[13]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国外“一般都是大学毕业后还需要1~2年专门的教师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教师职业。”[12]根据我国准体育教师岗前教育实践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之前,建议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申请人需要进行1―2年的岗前教育培训。为了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中小学参与新教师的培养,使承担教师培养的高校和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师培养基地。在培训期间,为实习教师提供业务指导和相应的教学环境,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

4 结束语

通过管理体制的完善,促进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或呈现上升趋势,逐步改善我国体育教师的整体职业能力,是提高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广大体育工作者,应集思广益,为构建能够促进体育教师职业能力长期发展的管理体制而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沈义良.论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9):53-54.

[2] 赵华恩,陈庆合,等.体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及培养模式[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5-116.

[3] 李广平.从国际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J].外国教育研究,2004,(3):42.

[4] 袁贵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005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moe.省略/.

[5] 修朋月,张宝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与教师教育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2-33.

[6] 楚艳芳.中日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借鉴与启示[J].新课程研究,2008(1):12.

[7] 谈松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J].中学教师,2009(1):6.

[8] 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10):58.

[9] 罗侃.新西兰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4):80.

[10] 袁霞.教师资格认证的中外比较[J].教育前沿:87.

[11] 蒋华,钟桃英.试析美国教师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5,(06):57.

[12] 张景斌.英格兰的教师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2):9.

[13] 禹旭才.美国教师资格标准与职前培养的新进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8(1):79.

[14] 张玉秀.《美国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的解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15] 第二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举行[R].省略.

第9篇

1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存在的问题

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偏低,科研能力较薄弱,教师流失趋势上升,队伍建设经费短缺等。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而忽视体育教育育人的目的,忽视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长时间下去,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体育教师没有从育人角度规范教学行为,而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又由于受扩招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据本人利用电话、走访、信件等形式于2004年10月10日至12月1日调查了安徽省12所高校(不包括高职院校)60名年龄在35周岁以内的教师的周授课时数情况,结果发现他们平均周课时数都达到7次以上,最多的甚至达到12次,而且部分教师还承担着训练任务,试想要完成这样大的教学任务体育教师又怎能有时间去再学习和充电呢?又怎能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育教师从教的基础。体育教师的地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较多,领导不重视、同工不同酬以及外出进修机会少使得他们变的焦虑不安,烦躁易怒,或孤独郁闷,人际关系紧张,加之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修养意识不足,致使部分体育教师心理不够稳定。

1.2原因分析

其一,思想素质方面。当前中青年教师的个体价值地位观明显增强,注重实际,价值取向由理想转为现实,普遍存在实用主义态度,而集体主义,社会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从而导致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当然,这与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其二,业务素质方面。参据项立敏,孙洪涛两位同志近几年全国范围的调查数据:中青年体育教师占60%以上,但学历职称较低,本科学历占85.45%,研究生学历占2.9%,其中高级职称占4.2%,另外专科学历占到10.58%。显示出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发展不均衡。其三,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面临办学体制的艰巨,竞争淘汰机制增强,是高校体育教师本身存在危机感和“下岗”意识。另外,面对公司的高薪,住房等优厚待遇,而在考评进修上又存在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等弊端,这些不能不说是对教师队伍稳定的又一次冲击。

2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对策

2.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重视和强化政治思想工作。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发生新的变化和巨大的飞跃,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及时强化政治思想工作,努力探索新世纪、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倡导正面教育,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

2.2重视体育教师再学习和培训工作

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讲习班,培训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研究生,使教师及时了解体育科学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逐步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改革体育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加快发展速度,协调供求关系。注重中青年教师外语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加速改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高职人数少和学历层次低的现象,是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高校要有计划的组织教学观摩和训练经验交流会并积极为教师安排一些竞赛活动的裁判工作及社会活动,培养和开发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及社交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高校体育科研和教改实验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操作上有如下措施:请进来或送出去;专题攻关解决实际问题;承担课题发挥优势;按职称提出不同科研要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2.3改革管理模式,优化教师结构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破除在计划经济下单一封闭、静态的管理模式,学会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动态中稳定队伍,在自我约束机制、竞争激励机制中进行管理,使师资队伍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要继续完善教师考核管理体系,完善聘任制,强化职务聘任、岗位和考核制度。坚持胜任者留,优胜者奖,不称职者低聘或不聘的优胜劣汰原则。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扭转轻视体育的偏见,真正把体育摆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战略地位;其次,调整有关管理制度,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和完善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师资管理制度;再是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研会的咨询和决策作用,定期开展高校优秀体育教师评选活动,逐步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具有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

第10篇

论文摘要:剖析了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立大学体育联盟设想以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途径和合理制定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合理与规范的奖励机制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引言

大学城建设的兴起,给高等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大学城建设的理念,打破各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充分挖掘高校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潜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切实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剖析了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师资现状,并提出成立大学体育联盟设想及其具体措施。

一、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师资建设现状

1.师资数量分布

截止2006年6月(本文调查截止时间均为2006年6月),本研究的福州地区大学城8所高校共有165位公共体育教师,各校具体人数情况见表l(其中男教师115名,占总数比69.7%;女教师50名,占总数比30.3%)。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扩招和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校学生数急剧扩大,使得大多数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05年,全国高等院校当量生师比应达到1:14。

按照这一标准,福州地区大学城各高校体育部均有差距。因此,体育师资数量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2.师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人才群体结构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构成状况HJ。任何群体中不同年龄的人员组成,是群体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效能的发挥。一般来说,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较为合理。各级职务的最佳平均年龄,一般认为助教为27岁,讲师为32岁,副教授为40岁,教授为50岁。

从表2可知:教授年龄较合理,但数量较少;副教授的总体年龄偏大,所占比例较合理,但各校分布不均;讲师的年龄和数量总体较合理,但部分高校讲师年龄总体偏大,如福建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和闽江学院;助教的年龄和数量总体也较合理。

3.师资职称结构

教师职称结构是指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相应的教学职位称号的结构。它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学校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它是人才群体的要素之一,也是衡量人才群体素质状况的尺度之一。

在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165位公共体育教师中,正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之比大致是1:1820:10(见表2),与国家职称结构比例标准1:3:4:相当,显示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职称比例总体较理想,但各高校之间的比率不均。

4.师资学历结构

学历是由学校或国家承认的表明受教育者受教育状况的标志J。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舒尔茨在其《人力资本说》中指出:人才开发如果以学历为标准的话,那么学历层次与脑力劳动能力之比是25:1,大学:中学:小学比例是25:7:1。以国外大学为例,德国要求大学教师都要有博士学位,加拿大规定大学教师都要有博士学历,而美国,助教一般由研究生担任。截止2001年底我国高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1.3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49万人,约占教师总数的6.55%。

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师资的学历学位总体偏低(见表3),这种状况与国家要求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人数达到40%的差距较大。从统计中发现:8所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非常不平衡。

5.师资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是指教师中各专业教师所占的比例。目前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共有l0种专业(见表4),表面上看专业结构较合理,但各校专业结构中所占人数比例非常不平衡。篮球、足球、田径专业在各校师资队伍中占大多数比例,而其它专业所占比例较少,有的高校就1到2个专业,不利于新时期高校满足学生“三自主”的体育教育发展需求。

6.师资学缘结构

教师学缘结构是指队伍成员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的毕业高校、所学专业等类型、层次、分布等方面的构成情况l6]。合理的学缘结构应是“远缘杂交”,也就是说,一所高校的教师应来自五湖四海,而不应出自同一“源头”。教师来源的杂交,有利于不同学术风格和思想的相互渗透和竞争,活跃学术气氛。

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学缘结构较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的体育院校和部分师范院校,但是比例不太合理,福建师大、集美大学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过大。如果按照地区统计,福建以外院校毕业的仅占25%,有些高校几乎清一色的福建师大或集美大学毕业生。这样的学缘结构不利于大学城高校体育教育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不利于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

7.教师科研能力与职后培训

从收回的问卷数据统计来分析,从2000年以来,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每位公共体育教师人均数3.7篇,其中核心期刊人均0.2篇。在调查中还发现,教师数量分布很不均匀,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公共体育教师从2000年以来没有,也有五分之一的公共体育教师在一年当中发表2篇以上。从教师承担的课题来看,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共承担校级课题23项,省部级课题11项,国家级课题4项;但有将近90%的教师(包括高级职称)没有课题,教师整体科研意识薄弱。在职后培训方面,大多数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晋升职称,而出于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之目的的比例非常少。在学历学位深造、裁判晋级等方面,参与的人数也很少,表明福州大学城高校前阶段对公共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不重视。

8.高校的奖励机制

师资队伍要优化,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从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165位体育教师收回的有关“您对奖励机制的重视程度”的问卷统计分析可知,将近80%的体育教师重视奖励机制,但是大学城高校现行的体育教师奖励机制存在制定不规范,条款不明确、不分明等问题,形成了教师迫切需求与奖励机制滞后的矛盾,影响了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师资建设措施

1.成立大学体育联盟,实现教师资源校际共享要摆脱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分布不均匀的现状,最好最快的途径是实现教师资源校际共享。教师资源校际共享就是要打破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充分挖掘重点高校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潜力,合理安排他们拿出少量时间和部分精力到其他普通高校去兼授课程、指导研究生、合作科研、帮助那些层次较低的高校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要实现教师资源校际共享,必须设置实际负责运作和管理监督的专门机构,由某高校牵头组织福州大学城高校讨论成立“大学体育联盟”的方案事宜,并根据自愿的原则,成立“大学体育联盟”,.并挂靠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某一高校或挂靠在福州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大学体育联盟由董事会和办公室组成,董事会由大学城各高校体育部领导组成,办公室人员由负责牵头的高校体育部指派。董事会主要是决定共享的目标和政策,审批共享的规划与计划,制定共享的内容与方式、共享的程序模式、共享的保障等;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各校的关系和落实共享事项,通过与有关学校职能部门和体育部的紧密协调,把共享事宜落到实处,并对实际推进情况进行监督。

(1)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的内容

通过对专家发放问卷与访谈来设计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校际共享的问卷内容指标,并经效度与信度检验之后发放给大学城高校体育部领导、公共体育教师和大学生,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校际共享的内容是:跨校上体育选修课、跨校担任教练、跨校做专题讲座、跨校担任体育指导员、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及统一开设体质弱势群体课程。

(2)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的方式

通过对165位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15位体育部领导开展了有关“请您选择福州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有可能实现跨校共享的方式”问卷调查。有85位教师选择短期聘任,占总数的51.5%;有92位教师选择临时聘任,占总数的55.8%;有85位教师选择双职聘任,占总数的51.5%;有24位教师选择人才租赁,占总数的14.5%;有23位教师选择人才借用,占总数的13.9%;有13位领导选择短期聘任,占总人数的86.7%;有12位领导选择临时聘任,占总人数的80%;有10位领导选择双职聘任,占总人数的66.7%;有5位领导选择人才租赁,占总人数的33.3%;有4位领导选择人才借用,占总数的26.7%。然后请专家根据体育教师与体育部领导的选择确定福州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的方式。专家一致认同:短期聘任、临时聘任、双职聘任是福州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实现校际共享的可行方式。

(3)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的保障

首先,人事制度改革是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实现校际共享前提保障。通过推进教师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实现全员聘用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实现校际共享提供了政策保障,体育教师可以在大学城内的高校合法流动,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能力跨校上课,使体育教师“人尽其才”;大学城内的高校根据本校体育教育的需求情况,对紧缺与热门的体育专业教师,通过招聘和聘任方式引进人才开设需求课程,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对体育教育“三自主”选择的需求,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其次,开通校际巴士是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实现校际共享的交通保障。根据福州大学城发展的前景,今后校与校之间必将开通环绕校际之间的公共巴士。校际间交通便利,有利于各高校师生交流,有利于满足师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上需求,也有利于投资方益回报,为大学城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开辟绿色通道。

再者,实行联合学分制是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的管理保障。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重要特点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在实现公共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之前,由福州大学体育联盟召集8所高校构建统一或相容的联合学分制,并签订《福州大学城体育选修课联合学分制》;在校际学分的互认上,各校应积极主动实行大学体育联盟确定的相关学分互认或相互转换的方式,保证学生在课程选修时,各校都予以认可,学生拿到规定的学分后准予毕业。

最后,教师人事考核与奖惩也是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的激励保障。实现教师考核制度,有利于高校对教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福州地区大学城高校实现公共体育教师资源校际共享的过程中,教师被输入高校聘任,输入高校必须根据共享教师工作态度、出勤情况和工作效率三个方面对聘任的教师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必须本着民主原则、实事求是原则、重视实效原则、坚持统一标准全面考核的原则以及考核与奖惩升降相结合的原则,并且把考核的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对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荣誉或物质鼓励;对失职违法但又末构成犯罪的,追究责任,分别按情节轻重给以恰当的惩、处罚。

2.合理制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计划。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必须合理制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计划,鼓励现有的教师攻读更高的学历,或规定年轻的教师在评定职称时必须获取硕士学位,否则不予以评定。在引进人才方面,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不仅要强调学历、生师比,而且也要强调学缘、职称及年龄结构,争取做到一举多得,尽快摆脱目前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偏低、学缘结构不广、年龄结构偏大的现状。

3.制定合理的、规范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

必须要求各高校制定合理的、规范的奖励机制,既要鼓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又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科研,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力,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服务。

第11篇

[摘要]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呼唤的是复合型的体育教师,即不仅会教体育,还会教其他学科,这样将多种能力的教师素质提到新的高度来要求,现在需要体育教师继续加强多种能力修养,适应未来现实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教师 多种能力 体育教学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少体育教师就对自己提出了一专多能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21世纪的挑战,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呼唤的是复合型的体育教师,即不仅会教体育,还会教其他学科,这样将多种能力的教师素质提到新的高度来要求,现在需要体育教师继续加强多种能力修养,适应未来现实的需要。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育人。在进行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材的思想性,有的教材思想性很强,有的教材则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根据不同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过程中,主要讲授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应起的作用,其教材本身的思想性较强,通过体育理论课,使学生认识学校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作用,理解德、智、体、美、劳间的相互辩证关系。其次,讲授《体育史》使学生了解新旧中国的体育概况,了解我国的体育发展史,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与影响。第三,在讲授各项体育项目的发展、演变及比赛规则时,教育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拼搏精神,树立尊重裁判,尊重对方的良好体育道德风尚。

目前,就体育教师在各个体育项目、掌握教学、组织、裁判、教具制作、科研多种能力等方面,不少教师的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是逐渐下降,表现是:教学方面,上课组织,一集中,二自主活动,三下课,个人爱好或群体活动比较好的项目进行教学,不爱好的教学内容就不教,上级竞赛的项目进行教学,不竞赛的项目就不教。其它方面,教师本身熟练掌握动作技术的项目不多,裁判、科研、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差距更大,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表现有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主观愿望,教师才能予以启发。如何使学生有“愤”、“悱”的内在要求,教师就应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在课的引入部分,如果能运用语言诱导,达到此目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上第一次篮球课前,先讲一些关于美国NBA的比赛,乔丹漂亮的扣篮、神奇的妙传等情节,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欣赏的境界。那么学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将会越来越浓。

面对现实,要充分认识,加强体育教师多种能力修养,是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要求体育教师更多把握发展体育项目,增强学生体质,不仅育体,还要育人,学校喜欢的是多种能力的教师。在跳高教学中,可先给学生一个计算公式:腿长+弹跳力=跳高成绩。然后让其通过实际测量得出自己的理论跳高成绩。实践证明95%以上的学生,理论跳高成绩不仅超过了及格线,而且已经接近了良好甚至是优秀。学生从心理上对跳高的恐惧消失了,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去学习、练习,成绩自然会明显提高。

加强体育教师多种能力的修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应具备的素质,体育教学任务明确了体质、技能、思想的具体指标 ,规定了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掌握的首先老师应熟练掌握各个项目。如俯卧式跳高中的斜放横杆练习;初学铅球时的轻重量投掷等。此阶段练习应注意练习次数适当,掌握好运用的时机,要不断提出要求,提高难度,直到正确掌握动作。慢动作的分解动作大多是简单的,熟悉的,慢动作模仿适用于初学某一技术动作(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且该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或学生协调性较差。为了使走步式跳远更形象地示范于学生,可采用双手悬垂于单杠上,两腿做走步式分解示范。

加强体育教师多种能力修养是学生的要求,学生不仅看到体育教师有绝招,而且需要老师是个通才,各个体育项目都通,不仅能看到体育教师能言善变,而且能看到老师能写会裁判,不仅能关心爱护学生,而且能和学生一样,爱劳动,勇于吃苦,踏实肯干。在学习或纠正某些协调性较高的动作时,可以手把手的牵拉、引导,使其完成动作。如在队列练习中,正确的齐步走(第一步)应是左脚右手前迈(摆),但在初学或学生紧张时,一听到齐步走的口令便是同侧脚、臂前迈(摆),且一时难以纠正。此时如果能采用手把手的诱导练习,则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时代在呼唤,需继续加强体育教师多种能力修养,提高素质,首先是领导真正把学校体育摆在合理的位置上,真正提高教师地位,使体育教师自我感觉的需要,同时不断的对体育教师进行再教育,不断学习充电,走出去参观学习外地经验,相互交流,引进新方法。

其次,教师自身正确对待自己,端正态度,认真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各个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和教法,搞好教学组织工作,备好课,写好教案,操作好课堂,善于总结,不断探索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发展教学新方法,关心爱护学生,爱护公物,热爱劳动,自制器材,自修器材,修整场地,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体育教学是一项有明确专业教学任务的,有严格课堂要求,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的集体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完成上课任务。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严格考勤和考试制度等,使学生端正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及培养朴实的作风。例如:上体育课坚持考勤制度,点名不仅仅是考勤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还可有助于学生尽快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体育课中来,从而上好体育课。在学生成绩考核中,教师要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培养学生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事物和促进学生的进取精神,学习成绩的考核,不仅是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毅力等,往往会通过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对这些表现绝不能因事小就漠然置之,而是要认真对待,善于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行,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抓住典型事例采取批评表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必须“严”字当头,严中有育,育中有细,严育结合,持之以恒。对学生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纪律和动作练习时,都应该高标准、严要求,绝不能姑息迁就

通过加强体育教师多种能力修养,以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发展体育促进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河南新密)

第12篇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高度重视,加强体育教学建设是当前高中学校的首要任务,分析高中体育教学现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改变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当前的体育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落后,必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需求,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体育教师师资也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若教师采用传统讲解、示范、练习等教学模式来开展体育活动,这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拓,也容易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针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学校应高度重视。

二、体育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引导者,体育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加大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这就要求学校应加大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招聘体育教师中,应选择专业素质高、道德水平高的教师,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前,需要进行体育教学培训活动,教师不仅要加强技术理论的学习,如,田径、篮球、足球、健美操等技术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加大专业知识运动生物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的学习,并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考核,体育教师考核通过后,才能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只有教师的体育素质提高了,学生才能从体育教师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另外,体育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加强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引导者,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文化素质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并注重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克.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