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时间:2022-11-12 11:4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说课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说课教案

第1篇

【关键词】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功能;合作探究;小组合作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一共三册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其中的基础,而必修一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中的基础,前面学习了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接下来又学习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结构基础细胞。只有这部分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后面的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必修二的减数分裂;必修三的兴奋地传递和激素的功能特点。同时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高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没有更多的深入,而且初三没有学习生物学科,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例如让学生多参与实验,设计实验,体验生物学科是实验科学;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一、课堂前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情感态度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本次主要是运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引导探究,模型制作,小组合作,小先生讲课,通过这些方法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课堂氛围,而且能够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做一个演示实验:两个烧杯分别装凉水和开水,同学上来操作,分别放入等量的玫瑰花瓣,用玻璃棒搅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这个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引出细胞膜的功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此部分大约用时5—8分钟。

细胞膜的这么重要的功能,与什么有关?究竟又怎样的结构决定的呢?首先要制备出真正的生物膜才能够是由有说服力。此处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鉴于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显示采用的方法是理论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在脑中先预设实验,用问题串的形式将该实验需要的所有问题都引导出来。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做这个实验呢?(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类细胞,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实验材料,依据是什么?

你选择了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接下来你如何操作能够制备细胞膜呢?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细胞破裂后,如何才能将细胞膜取出来呢?用到了其他学科的什么知识?

制备了细胞膜,究竟含有哪些化合物?我采用的方法是沿着科学史的步伐,根据曾经的科学家们的实验,看看同学的分析能力。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为: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多糖分子。这些化合物用什么样的方式结合起来,能够满足我们前面分析的细胞膜的功能?提供材料:塑料板,磷脂模型,蛋白质模型,多糖模型。

分组:同学们六人一组,进行拼图实验,看看你做的模型怎样才能满足细胞膜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的设计,为什么这样设计,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起来反驳,你的反驳理由是什么?这样设计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设计呢?边设计边订正,到最后同学自己说服自己,制作出真正正确的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镶嵌模型。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细胞膜要有这样的结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让同学起来总结一下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方面的收获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基础的部分+能力提高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上网查资料,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与人体健康。

三、小结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旨在对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和生物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尽可能多的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初步培养科研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文琪.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新课程(中),2011(2).

第2篇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皮皮公司接到一批三角形架的加工任务,客户的要求是所有的三角形必须全等。质检部门为了使产品顺利过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逐一检查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是不是都相等。技术科的毛毛提出了质疑:分别检查三条边、三个角这6个数据固然可以。但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优化的方法,只量一个数据可以吗?两个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毛毛已提出了这么一个设想,同学们是否可以和毛毛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如:

1

2

3

3

2

1

教师提出3个角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实质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明确今天的任务:讨论两条边一个角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师生再共同探讨两边一角又分为两边一夹角与两边一对角两种情况。

活动四:讨论第一种情况:各小组每人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只用直尺和剪刀),怎样才能使各小组内部剪下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呢?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研究问题通常可以先从特殊情况考虑,再延伸到一般情况。

活动五:出示课本上的3幅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猜想,再测量或剪下来验证。并说说全等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活动六:小组竞赛:每人画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30°,有两条边分别是7cm、5cm,看哪组先完成,并且小组内是全等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便于发现边角边的识别方法。

最后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

若有小组画成边边角的形式,则顺势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否则提出:若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活动七:在给出的画有的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另一条边为5cm),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让学生在给出的图上研究是为了减小探索的麻木性。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辨析中再次认识边角边。同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三)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好例题的教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将充分利用好这道例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理能力,同时,通过对例题的变式与引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我将出示课本例1,并设计下列系列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知识获得与应用”的理想彼岸。

问题1:请说说本例已知了哪些条件,还差一个什么条件,怎么办?(让学生学会找隐含条件)。

问题2:你能用“因为……根据……所以……”的表达形式说说本题的说理过程吗?

问题3:ADC可以看成是由ABC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

在探索完上述3个问题的基础上,对例题作如下的变式与引伸:

ABC与ADC全等了,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连接BD交AC于O,你能说明BOC与DOC全等吗?若全等,你又能得到哪些结论?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

在例题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及时的反馈教学效果,也为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水平,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基础知识应用。完成教材P139练一练2。

(2)已知如图:,请你添加一些适当的条件,再根据SAS的识别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发现对顶角这一隐含条件。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重点是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对边角边的识别方法进行一次回顾。

(2)你还有哪些疑问?

附板书设计:

三角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角一边

探究活动一: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要几个条件

一角两边

一个条件行不通两个条件行不通三个条件

三边

探究活动二: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特殊------一般

第3篇

一、说课的特点

说课是指执教者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课,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述者答辩,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性活动。

1.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地点、学生、教学进度、教学设备等限制,使它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这也是说课活动兴起的一个原因。

2.理论性与科学性

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为什么这么教”,这是说课的核心。说“为什么这么教”,就是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新课程改革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说清楚这样设计的理由,使教学更具科学性。

3.示范性与交流性

说课者通过说,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教学过程的精心安排,本身就具有示范性,再加上相互之间的切磋,集思广益,达到交流提高的目的。

二、师范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说课能力的培养一般在大三或大四学年,是在师范生学习了“教学论”课程后,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等理论),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技能(如导课、讲解、演示、板书、结课等)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对师范生进行说课训练主要是用下列模式来进行:

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上图所示。我们采取分步训练的方法,分散说课的难度,使学生逐个掌握。其基本模式是:理论解释一实例示范一练习模拟。下面我们主要以“说教材的作用与地位”和“说教学过程”来详细分析训练情况。

1.说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理论解释: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从知识特点、教材编排、中(高)考涉及程度等方面考虑。关键是先找出它与前面知识的联系,对后面知识的铺垫作用,再说明它是否属于重点章节,在学习中是否占有重要作用,是否属于中(高)考热点。

实例示范:“卤族元素”属于元素化合物类型的课,与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有密切联系,且与前面学到的碱金属元素相类似,本节和碱金属元素都是为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卤族元素的学习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知识,又为下一章研究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础。

练习模拟:学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和地位,然后由学生代表现场说,师生评价,相互交流提高。

2.说教学过程

这是说课的中心环节,是整节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具体呈现。本环节既要有清晰的、分层次的课堂教学设汁,又要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的阐述融入其中,可灵活展示,但逻辑性要强。一般程序是:导课――新知学习――结课――练习――作业。

导课:要说清用什么方法导入,这样导课的日的。

如“钠”的导课:让学生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预测钠能与哪些物质反应?目的: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把性质与结构联系起来,为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新知学习:这是说课中心环节的核心部分。每一知识点如何设计要逐一介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各有哪些,使用何种教法,指导哪些学法,培养学生哪种能力,大概占用时间等。最重要是说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以及理论依据的渗透。

如“钠与水反应”的说课要点: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的讨论题。目的:让学生观察实验时更有目的性,注意力更集中,实验现象观察更完全、更清楚。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叙述实验现象,以发展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出问题:Na与H20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什么?请设计实验来检验生成的气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检验装置,既可发展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又能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在上述基础上,让学生写出N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既让学生明白了反应的实质,又复习了前一章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然后从Na与非金属、水反应,引导学生归纳钠的化学性质,再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解释,使结构与性质联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结课:结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节课结束时把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形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正所谓有头有尾,避免头重脚轻。

练习:要讲练结合,注重知识的巩同与迁移。用到哪些练习,目的是什么要说明。

作业:本节课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这样布置的理南。

学生模拟:试说“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亲自构思、动手的机会。

说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1)介绍新知时内容到方法逐一介绍;(2)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3)突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3.说课的观摩学习

在基本掌握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操作要领后,我们让学生进行说课的观摩学习,有目的地提升感性认识,促进说课能力的提高。我们先给学生展示中学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的说课教案,让他们仔细阅读、讨论,逐步加以内化。然后放映中学教师说课比赛或高年级学生的说课录像(一般用后者比较多,因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易产生共鸣)请高年级学生现场说课示范。学生观看、记录,然后评议,从中挖掘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不足,达到借鉴、提高的目的。

4.说课教案的编写

学生根据说课的基本内容,自选内容或教师指定内容,编写出说课教案。教师认真批阅,详细点评。学生修改、完善,为说课训练作好充分的准备。

5.说课的分组演练

通过大量的见习学习和说课教案的编写,师范生对说课的基本内容已大致掌握,但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安排时间、地点,召集本组成员训练,并做好评议记录。我们利用微格教学,把每位同学的说课情况录下来,反复回放,先让说者自己反馈,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每次训练,我们都安排教师、研究生或高年级的学生对说课的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增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师范生经过反复操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说课的基本要领,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说课能力。

三、说好课的关键

1.要显示自己的亮点

说课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有自己的亮点。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新颖的、符合新课改的教学出亮点,也可以精心设计说课程序,如在程序中加上教学反思、教学缺点(遗憾之处)等,使自己与众不同出亮点。

2.在“生动”上下工夫

说课与上课一样,要求对说案非常熟悉,说时一定要脱稿,语言要流畅,不要有口头禅,不要出现频繁的停顿,且要有激情,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最好有一定的肢体语言,与听者有眼神的交流。

3.用不同的语言说

说教材、教法、学法时用陈述性语言,以说课者身份出现,重说理。说教学过程时用课堂教学语言为主,以上课者身份出现,重教学设计。

4.课件处理要恰当

第4篇

说课:拓宽教学研究的新视野

说课,就是教师以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与听课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一、说课类型

1、课前说课

课前说课,就是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领会编写意图、分析教学资源、初步完成教学设计基础上的一种说课形式,是教师个体深层次备课后的一种教学预演活动。

2、课后说课

课后说课,就是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上课,并在上课后向所有听课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阐述自己教学得失的一种说课形式,是建立在教师个体教学活动基础上的一种集体反思与研讨活动。

3、评比型说课

评比型说课,就是把说课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评比的内容或一个项目,对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实际水平、教学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做出客观公正评判的活动方式。

4、主体型说课

主体型说课,就是以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专家和领导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5、示范型说课

示范型说课,一般是以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或特级教师等为代表在向听课教师做示范型说课的基础上,请该教师按照其说课内容上课,然后再组织教师进行评议的教学研究方式。

二、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习不是唯一的标准(说课教师应在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把课程标准和教材紧密结合起)

2、处理好说课与备课的区别,说课不能照教案说(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

3、处理好说课与上课的区别,,说课不能视听可对象为学生(说课回答了自己怎样上好这堂课的问题)

4、说课要注意详略得当,突出“说”字,切忌“读”和“背”

5、备说课教案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力争为自己作出令人满意地解释)

三、说课内容

1、说教材

主要包括:①剖析教材②课时安排

2、说目标

3、说学情

关注:①已有知识和经验②学习方法和技巧③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4、说教法

5、说教学程序

①教具学具准备②设计思路③教学流程④板书设计

听课:探解课堂现场的真谛

一、什么是听课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

听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

听课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

二、听课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2.主观性;3.选择性;4.指导性;5.理论性;6.情景性

第5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指导

自2003年以来,我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专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十分迅速,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教师需求量不断加大。近年我校不断招聘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以满足学校教学发展需要。青年教师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给教师队伍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学校教学管理层也很快发现见习期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备课思路欠清晰,讲课语速过快,驾御课堂能力差等。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制度》指导书。该制度规定学校为每位见习青年教师选聘一位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为其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与培养。旨在使我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为适应我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合格教师,保证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从2006至2010年,本人先后受聘为赖老师、黄老师两位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指导老师。聘期分别为三年和两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培养,这两位年青教师已迅速成为我学校英语学科组青年骨干教师。黄老师在我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现是我校“英语竞赛”项目负责人。赖老师在汽车部担任英语教学工作,是我校汽车英语精品课编写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多年的指导工作中,我颇有感悟,下面我将粗略地谈谈我的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工作。

我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要分两步走。首先,指导老师要成为青年教师生活上的良朋益友,其次是教学业务上的引导者。

一、青年教师生活上的良朋益友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也适用于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易产生孤单寂寞情感。此时她们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借此时机,尽快使自己为青年教师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自学校公布结对子的指导工作对象后,本人主动走近自己的工作培养对象,使自己尽快成为她们的朋友。首先,从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我主动了解她们的个人情况,如籍贯、生活习惯、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了解她们的生活需要及困难。为她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城市概况,给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次,做她们工作上的引领者。青年教师新应聘到我校,对学校、师生情况一无所知。我主动为她们介绍学校情况、学生特点,介绍自己处理师生关系的好办法以及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招数,引导她们如何做好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这些工作有助于消除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之间的隔阂,使我们变成生活上的好朋友。融洽的关系为今后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利于青年教师敞开心扉接纳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建议,有利于她们在工作中毫无顾虑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主动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

二、青年教师教学业务上的引领者

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工作主要是在开学初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制定授课计划,与青年教师共同备课,定期地听课评课等。下面本人着重从上述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1.制定授课计划,指导工作的起点

开学初本人要求青年教师尽快拿到教材、配套练习册及教师用书,然后通读教材,尽快熟悉教材内容;同时参阅教师用书,了解教材编著者对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目的。并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份规范的授课计划样本,作为参考依据,要求青年教师独立制定学期授课计划首稿。授课计划首稿完成后,本人与青年教师一起共同阅读、分析、修订。青年教师往往还缺乏从整体上或内在联系上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这个问题在她们制定的授课计划中有所体现。最初她们设计的单元教学次序就是教材给定的顺序,显然她们没有在内容层面上考虑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英语》第二册(主编邹为诚)为例。该教材的前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Unit 1 Restaurant, Unit 2 Music, Unit 3 Food。最初青年教师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次序的安排是第一、二周Unit 1 Restaurant;第三、四周unit 2 Music;第四、五周 Unit 3 Food。这份计划显然没有考虑到Unit 1 Restaurant 和 Unit 3 Food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建议青年教师在授课计划中单元教学的顺序改为第一、二周Unit 1 Restaurant;第三、四周Unit 3 Food;第四、五周 Unit 2 Music。经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显然更连贯紧凑,条理分明,在教学上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2.共同备课,指导工作的核心

共同备课是指导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备课涉及备学情、备教材和课堂教案设计三步曲。 转贴于

第一步:备学情。青年教师有很高的论理水平和知识水平,但对学生水平、学习情况知之不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知识输送的对象,不考虑学情的备课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备学情在职业学校尤为重要。因此本人要求青年教师备课前一定要了解学生情况。本人指引青年教师从以下途径了解、掌握学生情况。(1)调查学生的入学成绩。中考的成绩具有真实性,可信度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储量。(2)指导教师介绍其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尽相同,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差不大,具有参考作用。本人给青年教师介绍其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情况,使青年教师对职业学校学生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3)浏览学生的作业。青年教师通过浏览其他年级学生的作业簿或练习册,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情况了解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定位课堂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步:备教材。备教材就是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地增加或删减内容,运用张驰有度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青年教师备教材这一环节,主要有三项工作。第一,指导她们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备学情在备教材这一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告诉青年教师要重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备重点和难点时,要求青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体验收集素材和举例。生活体验主要以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班级生活体验为主。根据本人的经验,如果把班级里某学生的事例作为例子,不但课堂氛围热烈,而且学生很容易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指导青年教师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以及相关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尽量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简单易懂。备学生和备教材为课堂教案设计确定了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并准备好充足教学素材。

第三步:课堂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涉及两方面——教案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指导。(1)教案设计指导。青年教师选定教材内容后,本人首先请青年教师用说课的形式讲述本节课教案设计。说课内容要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衔接以及教师如何呈现重点、如何有效地突破难点等方面。本人根据青年教师的说课设计做一些具体指导和修改。要求青年教师在指导和修改后的说课教案基础上,把它写成纸质教案。纸质教案方便青年教师写教学反思,也为多媒体课件的创作、设计提供基础和框架。(2)多媒体课件指导。说课教案设计简单粗略,纸质教案详细但不生动,在多媒体大量应用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青年教师的PPT电子课件版面精美,图文并茂,很能吸引学生眼球。本人主要是指导青年教师如何设计各教学环节,使各教学环节过度自然,衔接合理,内容紧凑。此外查看青年教师的电子课件是否突出教学重点,指导青年教师在课件中如何组织材料实现难点的有效突破。有些青年教师的教案确实存教学重点、难点呈现不充分,用一两句话带过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指导和纠正,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最后是查看电子教案的完整性。主要查看它是否包含了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和作业的布置。

经过几次共同备课,青年教师的教案设计有了明显的进步,达到指导的预期效果。重视备课为上好课打下重要的基础。

3.听课评课,指导工作的点睛之笔

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一般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忽略上课前的师生问候;(2)心情紧张,讲课语速过快,担心不能上完教案内容;(3)个别教学环节指令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所措;(4)课堂掌控能力不强,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等。听课评课是解决这些课堂问题的最佳方案。听课包括指导教师到青年教师课堂听课;青年教师到指导教师课堂听课;青年教师到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骨干教师课堂听课。本人一般在开学初就到青年教师课堂听课。听课既要注意青年教师讲课细节也要注意整节课的效果,还要注意是否有讲课语速过快等上述问题发生。在听课过程中本人会详细地记录青年教师讲课闪光点和不足,并写下自己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课后和青年教师一起评课。评课过程一般要求青年教师做记录,点评青年教师上课的闪光点,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克服问题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我请青年教师到我的课堂听课。目的是让青年教师体会老教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如何通过师生互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堂活动。听课时要求青年老师做听课记录,课后进行评课。次外,建议青年教师多听本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的优质课,看骨干教师的讲课风采,吸纳骨干教师的讲课经验。青年教师通过听课和评课活动,能迅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增加强自信心;同时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吸收、接纳骨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堂教学活动,能较快提高她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在整个指导工作中,听课评课是点睛之对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高有明显效果。

三、结束语

我校实施的《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制度》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成长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青年教师的教学磨合期,使他们尽快成为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合格教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历练了指导老师。在几年的教学业务指导工作中本人也受益非浅,从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那儿吸纳到新的教学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学手段,本人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也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制度》.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2.百度 课时授课设计编制要求。

第6篇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在确定开展比赛后,根据青教会的成员都是这两年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的特点,先后组织老师学习了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了解英语学科新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及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让老师们对小学英语课程有所认识。另外根据片段课的特点,组织老师学习了《什么是片段教学》《如何进行片段赛课》。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明白了片段教学对自己的专业成长的意义。看到比赛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如此的重要,老师们都积极报名参加,最后24名青教会的教师全部报名参赛。

二、开展研究 提升能力

思想上有了认识,但对于如何上好片段教学课,青年老师心中仍没有把握,为此我们开展录像课案例研究,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如观看《湖南省“新课程、新理念”教学开放活动课堂教学课》《山东省小学英语优质课一等奖集锦》《上海市小学英语优质课》等光盘。观课后,我们组织教师研讨,谈他人的课堂,谈自己的体会,交流各自的学习感受,找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许多老师不懂就问,认真研讨,老师们通过学习、观摩、研讨,对如何上片断教学课有了整体的感知。

为了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片段课,我们又开展片段课的集体备课。将报名参赛的老师分成五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备课,一名老师主备,其他老师参与,并提出修改意见。片断课的教案写出来后,再集体讨论、修改。最终确定片断课的教案。

三、积极实践 锻炼成长

有了新观念,有了对片段课的一定认识,接下来我们积极开展课堂实践。首先开展片段课说课。我们让各组主备的老师进行片段课的说课,请组里的另两名老师评价自己组的片段课,剩下的老师说自己组内是如何开展片段课的集体备课。老师们通过这样的说课、评课,对片段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学习、讨论、研究,到了老师们厚积薄发的时候了,现场片段赛课的帷幕正式拉开。

我们所采取的现场片段赛课的形式是,上课的老师提前48小时抽签选课题,自己独立备课,独立上课。为了较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让赛课更真实,具有可观性,我们让各小组的老师当学生,轮到自己上课时,你就是老师;上完课了,你就当学生。这样一来,每位参赛的老师,既是上课的老师,又是参赛的学生。24名老师先后上台献艺。经过四个半小时的激烈角逐,24名选手有六人获一等奖,八人获二等奖、十人获三等奖。24节课各有千秋。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觉得有收获,其他观课的老师也都认为这些课很值得学习。

四、反思领悟 臻于目标

课上完了,我们却没有让赛课的余音结束。我们又组织老师开展赛课反思。我们将上课老师组织起来,按原来的分组,开展评课反思,请老师们谈自己上课的感想,许多老师谈到在课堂中的遗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有老师谈到自己在赛前设计教案时仍有不明白的地方,不知道对教材该如何取舍,哪些内容是重点。为此,我们将老师的教案、课件收集上来,根据赛课中出现的问题又对老师们开展了教案反思。在赛课时,我们就发现有一些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不清楚。老师们的教案中也反映出这些问题。在课件制作中,有的课件只是为了显示多媒体的用法,课件的内容与课的实质关系不大,没有起到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第7篇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学期来,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耕耘,立足于三尺讲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打好基础。今年十月份,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学校副职的分管工作也作了调整,我由原来的教研、后勤工作变为小学教学,这就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全面了解小学部的教学情况,详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门听课是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也最能反映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推门听课使我掌握了小学部的教学情况,对小学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小学教师的劳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是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按照计划,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完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课,共计34节。通过听课,我认为,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过硬的,绝大部分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师精神饱满,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课堂上慌乱,教学环节衔接不好,过渡不自然;个别教师基本功不过关,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板书设计不合理、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等。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完每一节课,我都把听课意见当面反馈给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或者写出简要的评课材料发给校长,第二天就出现在校长的博客中,任课教师就能看到。通过大面积推门听课,与教师广泛交流,切磋教法学法,共同提高,互利双赢。

(二)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是备课,“课中”是上课,“课后”是作业,教学检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推门听课检查上课情况,通过检查教案和作业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处理情况。在教案和作业检查上,我们继续坚持“月检查”制度,每月由教导处牵头对教案和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教案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二是教案备写的环节是否齐全,以《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中规定的教案书写环节为准,同时,特别要求教师在 教案中要突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在以前的备课中经常被忽视,是一个薄弱环节;三是教学反思和单元后记的书写质量,要求教师要养成书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要及时记录课堂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认真的反思总结,才能形成有效的“二次备课”;四是教案书写的整齐情况,要求用规范字书写工整的教案。对作业的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检查批阅符号是否规范;二是根据《xx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段各科作业设置及批阅要求》,检查作业批阅的次数;三是检查作业中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四是检查教师书写的作业评语,要求教师养成作业中加注评语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评语书写中,要经常书写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五是检查作业的书写情况,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写规范字,作业要工整。

为了督促教师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在常规检查的同时,对某些年级或学科的教案和作业进行抽查。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分别抽查了六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案和作业。常规检查的量比较大,有些问题不易发现;抽查的量相对要小一些,检查的更细致一些,有时还可以“解剖麻雀”,进行案例分析。抽查一般具有针对性,是对常规检查的有效补充,二者要有机结合。

十一月份,由教导处牵头、各部门配合,搞了一次教案和作业展评。展评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平时的检查中,有些老师往往对教导处的检查结果不认同,有些老师总以为自己的教案写的最好,通过展评,让老师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评价教案,这比平时提要求更有效。有些学生的作业一直写不好,“乱”字当头,老师想了各种办法,收效甚微。通过作业展评,让学生自己去看,“为什么别人的作业那么整齐?”这比老师平时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

(三)在八月二十七日和十一月二十四日召开了两次六年级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探讨六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班是学校的窗口,毕业班的教学成绩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和声誉。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为毕业班选配得力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方面向毕业班教师倾斜,对毕业班的各项工作优先支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毕业班教学工作列为一个专项工作进行督察。每学期召开专题教学分析会和学生家长会。通过以上措施,调动了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按照《xx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对课程计划所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尤其是地方与学校课程,如劳动课和写字课安排在课表上,还有具体的老师负责上。其它课程如音、体、美、计等,都能按照要求开足开齐。期中考试后,将40分钟和35分钟课调整到原来的45分钟课,每天由七节课变为原来的六节课。在教师的任课安排上,根据所学专业和爱好特长安排授课,做到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一个人尽量带平行班,避免一人多课头。

二、充分发挥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以各种教学活动为载体,把教研渗透到教学中,克服“为教研而教研”的片面做法,树立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全面开展教研工作。

(一)以各种公开课为载体,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说课材料,在教研组内说课;课后由一人担任主评,在教研组内评课,主评人要写出评课材料;学校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了听课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16节以上,主任30节以上,校长40节以上。

(二)组织教师继续学习《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试行)》、《xx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等教学要求。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集中学习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由组长组织。通过对这些教学要求的不断学习,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全面推行集体备课。今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数学两科全部进行集体备课,教案由教研室统一审签。为了提高集体备课教案的书写质量,在十一月份,搞了一次集体备课教案的展评。

(四)成立年级组,任命了年级组长协调年级内的各项事务。年级组成立后,调整了办公室,为同年级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年级组和教研组同时运行,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研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校级交流。根据我校《校级交流活动实施方案》,本学期开展了两次校级交流活动。

十月份,我校教师9人到xx中参观交流学习。十一月份,xx中教师11人到我校参观交流学习。校级交流的方式为听课、参观、查阅档案资料等。

(六)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建立了学校管理人员联系教研组制度。学校管理人员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每人联系一个教研组,主管教学的校长联系2个教研组,督促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帮助教研组长开展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对自己联系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七)结合我校开展的《xx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在全校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乱,说脏话,行为不文明,在这次活动中,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自查自纠,自我教育,有力促进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运用。

上学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学习理论为主,本学期进入推广运用阶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全面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到本学期末,所有教师会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主要学科的教师能较好的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一)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在十月份,组织了“三疑三探”组内训练课。上课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授课,其他教师也能够积极听课,学习观摩研讨,把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二)“三疑三探”训练课结束后,举行“三疑三探”教案展评。根据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三疑三探”教案与以前的教案有所不同,如何编写 “三疑三探”教案?上学期发放了《“三疑三探”优秀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学习。通过展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书写质量。

四、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推行无纸化办公,运用网络进行管理,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是网络化管理和五纸化办公。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网络化管理的模式已经形成,学校管理人员都学会了网络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全体教职工已适应和认同了这种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学习提高计算机技术和运用网络已成为自觉行为。

五、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服务意识。

为了解决突出问题,在小学部进行调研走访。调研的主要问题是班主 任绩效考核,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召开班主任专题会,掌握了班主任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写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探索班主任考核工作的理想模式》的调研报告。

(二)在分析检查阶段,参加了学校党支部组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学风、教风、校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梳理,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形成个人自查报告。

(三)在整改落实阶段,一是学习《魏矿学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从总体上把握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二是对照个人自查报告制定个人整改落实方案,解决个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家长学校开办情况。

(一)授课时间:星期六早上8:00—12:00。8:00—9:30第一次,9:30—11:00第二次,举办两次,每次约一小时。

(二)每次授课安排一个年级的家长,次序为一年级→九年级。

(三)授课内容:

1.一年级至三年级:《看电视越多儿童注意力越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在家长》《握笔姿势》30分钟。四年级至六年级:《小习惯成就大未来》《习惯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30分钟。七年级至九年级:《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30分钟。xx讲授

2.每次授课结束后,播放专家讲座:xx《赏识教育》实况录像,45分钟。

(四)xx:负责授课。xx:点名组织,播放专家讲座。

(五)教研室统计家长听课人数,周一在网上公布。

七、存在的问题。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力度不够,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机械模仿上,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对“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把握不准,不能放手让学生去“探”,不自觉的走到“以讲为主”的老路上去。

(二)个别教师作业中还有错批现象,也有批阅符号不规范现象。

(三)集体备课的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议课”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要坚持做好做实。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集体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集体备课方式逐渐被一些学校所采用,因为它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势,可以充分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行之有效,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效益呢?本人认为集体备课必须通过以下五套程序:

一、个人初备。个人初备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一定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集体研讨。教师要在第一次集体备课中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每位教师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教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最好要做到“四个统一”,确定“一个中心”。“四个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学重点、统一阶段测试。但也不能搞“一刀切”,而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过集体分析,统一安排。确定“一个中心”即确定好一个中心发言人。发言人可以由老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以便做好“传、帮、教、代”的工作。

三、修正教案。一般由中心发言人说课后,备课组成员共同研究、推敲,对遗漏和偏激的内容进行修正。修正教案应重在内容上,不能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定式”,要让教师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选择教法、学法。

四、重点跟踪。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备课组教师之间应提倡互相跟踪听课,以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互相交流,扬长避短。重点跟踪中心发言人或青年教师教学的实践,这样既可以印证备课的质量,又可以衡量备课的效果。

五、课后交流。一个完善的备课过程应包括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备课的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然,集体备课除了遵循以上程序外,本人认为还应当坚持先攻难后解易,求大同存小异,既精讲又多练的原则,敢于较真,敢于怀疑,善于出效果。以便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外活动水平的提高,各项测试整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村中学班级少,同学科教师少,素质不高,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势。据我所知,有的学校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备课,每周必须保证有一个晚上集体备课时间,并规定不得少于两节课(90分钟),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走过场、扯皮、闲谈、消耗时间,时间一到立刻作鸟兽散。表面上大家都把集体备课当回事,实际上有谁当一回事?集体备课多数情况下被简化成中心发言教师的“一言堂”与备课组长的“话语霸权”。其他教师被动聆听,随声附和,少有争论;更有甚者,不闻不问,冷漠待之,将集体备课活动当成一项“例行公事”,敷衍了事。

(二)虽然有了案,可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没有多少人按照集体备课规定的案去实施教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一线工作的教师都深有体会。

(三)备课的时候,只是讲解课本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怎么讲、采用什么方法讲,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却不提。

(四)对老师上的课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是讲优点,对于缺点和不足很少提到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下。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并存。客观方面,一是管理方式与评价监督机制的偏差,一方面学校管理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评价监督过分注重教师集体,忽视了教师个人在集体备课中的活动质量。二是高中英语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学校基本上都为英语教师安排了早自修、晚自修,不少英语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这些都使得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一些诸如时间不充分,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主观原因方面主要是教师思想上,认识上的偏差。集体备课的本质是要实现资源共享,即个体与他人无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外部激烈的竞争氛围使得教师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与强化。部分教师“坐享其成,无偿地占有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做法导致那些“贡献者”不愿再将自己的东西“和盘托出”,而是给自己“留一手”,有的教师甚至会知而不言。

集体备课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针对集体备课中遇到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思想引导中求自觉。备课组长应加强对备课组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和师的认识,促进教师将自觉地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视作一种自我成长与提升的途径。

(二)在过程监控中求规范。备课组要努力规范自身管理,抓实平时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每一环节。

第9篇

关键词:集体备课;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42

集体备课不能简单理解为写教案或案,而是教师学习、构想、反思、研讨、教学设计和教师研修历练的必要过程。良好的集体备课组织形式,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涉足集体备课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均有独到的见解。余文森教授从教学论的视野,在优质教学观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个人潜能。经过三年的探索尝试,我校已形成了集体备课的固定运作程序,即主备人备课、主讲人说课、集体研讨、课堂实施、教后反思的集体备课流程。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了这种校本教研的方式,也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落实教学常规

有了好的过程,才有好的结果。过程的高效要靠制度来约束,以常规为本,常规的有效落实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制度基础。开学初,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备课组成员的理论学习,注重集体研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法交流与学法交流相结合,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相结合,课堂练习与书面作业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学期末,教师要分类收集整理集体备课教研记载、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及活动资料,便于积累经验。

二、规范备课程序

注重备课环节:个人初备共同研讨课堂实施教后反思。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必须要突出备课组长的核心地位。备课组长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课计划、分配备课任务、提出备课要求,既要起到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又要及时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研讨,注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研讨中要做到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对主备人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补充完善,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活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源头活水,才能不断吐旧纳新,充电换血,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使老教师的观念得以更新,年轻教师也得以迅速成长,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此外,我们还要结合学校实际及教研重点,找出集体备课存在的误区及成因,梳理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困惑,按计划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规范集体备课程序。

三、注重经验积累

集体备课教案是经过主备人精心备写,集体讨论中融入集体智慧定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优秀教案,是适合学情的。教案付诸课堂实践后,教师个人可以充分利用其他时间进行教材的再钻研,进行理论学习、听课等,通过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随笔的方式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创新思维和反思。可以是肯定思维反思,也可以是质疑和否定思维反思,亦或是创新发现和选择思维反思。目的是通过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行为,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将这些反思、随笔等整理成册,以指导集体备课工作。

四、改进评价方法

目前集体备课中对教师个人教案的评价比较单一,基本上看教师对教案批注的多少。为了应付考核,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注教案,有的甚至将课文的中心思想抄到了教案上当批注,使得本来清晰整洁的教案变得密密麻麻,难以辨认。实质上,教师教案的评价可以依据教学反思的深刻性、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主备教案任务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教师挖掘教材的深浅程度,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驾驭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法,教学程序的编写能力和水平可通过教案设计比赛等方式来评定,真可谓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整理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经验,形成语文集体备课策略体系,撰写相关论文,使集体备课真正服务于课堂。

五、讲求活动实效

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旧知识中自然迁移,自主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挥主体作用,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师而言,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做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相统一。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还可以从研究者的视角来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时梳理自己的所感所悟,寻求弥补不足的方法与途径,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环节和体系,从根本上破除以往教师备课程式化、肤浅化的陋习。此外,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不论是主备教师,还是“旁备者”都能够正视课堂教学的“事实本身”,在预设与教学的冲突中发现问题,为完善教案开辟创新和发展之路。

集体备课成为常态后,不论是主备教师还是“旁备”教师将课前备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三者融为一体。这样,既能关注教师的知识传授能力,又能同时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和培养;既能关注教师完成教学预案的情况,又能同时关注教师的应变能力;既能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能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精准度,又能同时关注学生课堂思想火花的绽放程度;既能关注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又能同时关注学生参与有效学习的人数,使参与备课的教师有“备”而听,有“例”而思。长此以往,就能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集体备课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不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使部分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从普通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集体备课基于学科,来自于实践,服务于课堂,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规范管理,全面提高“五认真”水准,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师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引导教师领会素质教育、主题教育、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强化重视“三个转化”、“三个想到”。“三个转化”即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各课的指导思想,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各课的依据,把教材内容的训练转化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途径;“三个想到”即想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想到“教为不教、学为不学”的教学目的,想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按年级段为单位,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开展集体备课。本年级组以阅读、写作教学为重点。要求各自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定稿,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3、 围绕学校的五认真工作执行细则。本学期进一步严格、规范了五认真工作,及时做好了检查、督促、考核工作。本学期配合学校教导处多次对各位老师的备课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检查,并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对检查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4、立足课堂,抓好常规。通过随堂听课等方式, 促使我组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创新。充分发挥调研的目标、导向、调节等功能。期初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进行了对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十二月初,配合学校期末前又大面积地对各个年级各个班级进行了调研,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组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早出成绩,出好成绩。 

1、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是我们语文教研组的骨干力量,是校语文工作的生力军。语文组要求每位教师以年级段为单位,经常相互听课(至少一次),执教者必须上交详案,听课者必须有听课、评课记录及课后反思。本学期,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进行了校公开课,课前上课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各堂课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并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去本地实小等学校培训、听课,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四、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一年级段拼音(口试、笔试)的抽测。三、四、五、六年段习作征文竞赛、三到六年级朗读比赛等。 

五、主要成绩: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76-02

磨课,也就是进行课例打磨,一般情况下指教师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钳工实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车间实训效果也不同,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的实操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对课程进行精雕细琢,其最佳途径就是进行必要的磨课。

一、钳工实训课磨课的模式

中职钳工实训课的磨课模式一般采取教学诊断改进式和行动导向式两种。从科研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诊断改进式磨课,可以通过质性评价提高教学效果,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行动导向式磨课,可以帮助磨课对象设计更为科学的课程项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采取以上两种模式可以帮助参与磨课的教师得到总结性结论,同时有助于专业教师获得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积累。

二、钳工实训课磨课的程序

钳工实训课一般采取“备课析课―一次执教―观课议课―二次执教―反复修改―形成磨课教案”的程序。钳工实训课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领悟力发展情况需要现场观察才能得出准确判断,其实备课就是备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析课要有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参与,重点是聚焦课的质性评价与课程项目的规划。观课议课,最好邀请校外专家观摩,甚至还可以邀请企业授师参与听课,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次执教以后,主要以实训教师自主评课为主,寻找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最终形成磨课教案,再在学校实训组中进行教学检验。

三、提高钳工实训课有效性的磨课策略

(一)磨课要有针对性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任务目标的不同。所以,磨课时要注重看磨课对象是否设定了分层目标。如划线、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镶配及装配等工艺流程,要确立多层次分级目标,学生由低级向高级目标发展。所以,磨课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数”,进而确立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二)磨课要有对比性

集体磨课实施阶段通常采取“一课多磨”的方式,即对某位教师多轮次地说课、听课和评课,这样做容易走向程式化。为此,磨课时要进行v向与横向的对比。纵向是与磨课对象过去课堂效果的比较,横向则是同行间的课堂效果对比,后者要求在同期内对多位教师进行磨课,增强对比性。

(三)磨课要有研究性

磨课的目的本身在于研究如何把课上得更好,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利用磨课手段以提高实训课的有效性。研究的过程是基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但是,不一定每次改进措施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提高磨课的效果,可以借助于模拟仿真技术,将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推演,以寻找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四、磨课对提高钳工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细化

钳工实训的划线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中之重,从看图纸到锯料,再到划线,学生一旦划错,就会影响实训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磨课,充分研究每个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设立目标达成预案;要防止一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过大,将目标细化,以便科学地推进教学进程。

(二)提高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

钳工实训除了机械装配科目,其余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站立时间长了就会懈怠,继而难以完成课程任务。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磨课的形式,吸收众家之长,实现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有教师通过磨课,尝试采取小组竞赛教学法,从小组共同制订竞赛方案与质量标准到结果评定,都是由学生主导,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倍增。后来,不同教学内容的课程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有的放矢指导学生

钳工实训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钳工实训课的磨课,实际上就是教学经验的推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时计划。如锉削工艺教学,学生需要用多大的力度、挫削平面的完整度等,具体情况只有学生自己清楚,教师只能在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问题。但若等有了问题再修正,就会出现大量作品报废的情况,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某次磨课时,有教师提出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求急躁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零公差的锉削方法,性情平稳有耐性的学生,则采取正公差的锉削方法,防止锉削过程中公差过大。后来大家都尝试此方法,效果显著。

(四)学生有效完成课堂任务

第12篇

一、审视校本教研的实际价值,以开放的心态勇于行动

校本教研理念是从小处着手,“小题大作”,团结协作,自下而上,切合实际,富有成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容纳他人的思想和经验,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而改变教师的心智模式,凝聚集体的意志,汇集多数教师的意见,最终改变个人资源的局限性、方法的单一性、心智的局限性。教师层次不同,经验不同,学生的底子也不同,面对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困惑,只有立足于本校实际,解决学校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个人的反思,同课头、同年级教师的同伴互助,真诚协作,在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才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取得教学实验的成功,并将行之有效的方法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取得高考的良好成效。

1.以敏锐的眼光发现问题。面对学校的生源质量、学生人数、教学理念等诸多复杂的问题,学校以冷静的心态、敏锐的眼光,从管理角度、教学角度、教育角度充分发动师生和家长提出问题,选好教研角度,走出校本教研的第一步。

2.以开放的心智反思问题。面对不同的困惑,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学校管理者面对管理制度中不科学、不深入、疏漏、粗放的缺陷,探寻更加切合实际的最佳办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发散思维新问题,也在积极思考探寻根源;年轻教师面对复杂的大纲把握、考点点拨、学法指导、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等问题,也不懈求索,只有这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他们才会真正成长。

敢于直面发现的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一种理论诉求与心智升华。问题在激励我们寻找答案与对策,教学事业的完成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

3.以共赢的态度寻求互助。我们始终认为,教师背靠背的竞争会导致两败俱伤,而面对面的交流则会获得双赢。不论是领导与同志,同科教师与教师,还是同年级的各科教师之间,都应面对面地真诚合作,无私地倾心交流,老中青优势互补。年级组会上,备课组会上,教研组会上,面对同一节内容,同一张试卷,针对同一阶段的学情,教师们自斟酌减,仔细分析,有交流教材处理的,有交流考纲理解的,有交流试题解法的,有分析学情的,有交流抓差扶优经验的,评课、议课、说课、教案交流、教学设计交流、板书交流、试题交流、评语交流等,大家的互助行动为的是一个共同的目的,即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可事先发放校本教研活动实录表,阅读这些充满睿智的登记表,教师们会倍感鼓舞,它们是教师对教学付出心血的最好见证。

4.以谦虚的心态请教名师与专家。我校有一群既富于实践经验,又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名师和教学能手,他们以令人佩服的教学风格,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感染着其他教师,成为我校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进的旗手。他们的示范课、示范作业批改、示范教案、示范板书,特别是行动的示范是青年教师活的教材。他们在校本教研会的主题发言、面对面的指导、手把手的指点使老中青教师优势相得益彰,效果明显。

5.以科学的态度总结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一年来,我们收到学情分析报告、教学叙事、课后反思、教材辨析、教法设计、教育感悟等论文近百篇,每篇论文都没有高谈阔论,只有真实感受,贴近课堂,短小实用。这是教师们心路历程的小结,是他们思想的火花。他们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参与校本教研,终于培育出了根植于校园的奇葩。

二、将课堂作为成就教师的平台,以高度的责任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倦怠心理的出现,青年教师成长的缓慢,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不足,使我们倍感焦虑。提高专业能力,树立专业理想,形成专业品质,进而凸显专业特色,最终具备专业风格,是我们一年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另一目标。专业知识日趋陈旧,专业技能不新,专业理想不坚定,使一批年轻教师深感难以发展,更谈不上专业风范的建立。

1.定内容、定任务,充实理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专家导论,名师名家的论著与传记等,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圈定书目、划定范围,要求他们去读书、去学习。年轻教师起初有抱怨、有抵触,但后来渐入佳境,视书为良师益友,深感开卷有益,打开书本顿觉智慧满溢。

2.赛教案、赛教法,提高技能。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应该从最细微的常规入手,备课、上课的一招一式是教师成熟的直接标志。一年来,我们进行过教案展览,特别是复课教案展览、试题展览、书法展览、作业批改展览,年轻教师全员赛教,展示课、汇报课接连举行。我们还开展过名师课程移植、同课异构、拜师推门听课等活动。在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们都在悄然提高专业技能,积累经验,向更高境界迈进了一步。

3.谈理想、树模范,形成风格。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形成特色,五年成为新秀,这是我校给青年教师提出的奋斗目标。我们让每年获得“新秀”、“能手”、“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与青年教师面对面,谈理想,谈自己成长的甜与苦,谈成就感,用榜样的力量鼓舞青年教师,激励青年教师。现在,我校高三带第二轮的教师大多成了骨干,带第一轮的也成了市、区级新秀。成功带来的喜悦,成就带来的快乐,鼓舞着教师们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各具风采,不断进步。

三、反思与启示

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既有欣喜,又有感慨。欣喜的是一批教师迅速成长;感慨的是任何研究、实践、理论的取得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信心与沮丧同在。我们对新课程理论与实践一直都在积极探索,总结出以下反思与启示。

1.高考的复课过程充满艰辛、繁重的任务沉重的目标,使教师对教研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师的认知程度与积极性制约着校本教研作用的发挥。

3.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程序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地论证和完善,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地归纳、总结、提升,真正认识到在研中学、研中教,互助协作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