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声乐考试总结

声乐考试总结

时间:2022-09-10 18:2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声乐考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声乐考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技能 音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9]丛立新. 课程改革与课程微观结构研究[J].教育研究,2000,(7):60.

第2篇

关键词:声乐教育;实践训练;策略

0 前言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实践的艺术。声乐艺术实践的方式、途径很多,形式也颇为丰富多彩。例如,声乐艺术实践方式、途径大体可分为声乐教学观摩、声乐考试、声乐汇报演出、声乐选拔和比赛、毕业音乐会、个人演唱会、卡拉ok演唱、文艺汇演、慰问演出、专题晚会,群众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区表演、暑期艺术实践、录音录像等。声乐艺术实践的演出形式可以分为独唱、重唱、对唱、小组唱、小合唱、大合唱、表演唱、音乐小品、音乐剧、歌舞剧、歌剧片段等。所有这些活动依据性质、目的、内容、环节、形式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演唱要求,具有不同的表演实践内涵。总体而言,声乐艺术实践活动共计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声乐教学实践、校园文化艺术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等。高校要想真正加强声乐教育,就要坚持将其落实到实践中去实施,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掌握声乐水平的质量只有靠实践去检验。没有实践训练,声乐教育只能说是流于形式。

1 声乐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训练

1.1 在课堂中加强实践教学

声乐教学实践活动属于与课堂教学工作直接联系的实践内容,如声乐观摩、声乐考试、声乐汇报演出、个人演唱会、毕业音乐会等。这类实践主要用于检验学生阶段性声乐学习成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对正规的实践演唱机会。其中毕业音乐会是全体毕业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正式文艺演出活动,声乐节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活动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了全面展示全学程整体学习成果的机会,是艺术专业学生大学学业的全面总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全面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1.2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实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声乐实践,形式非常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大学生生活,而声乐活动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这类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校园歌手、校艺术团、合唱队、文艺汇演、大合唱比赛、专题晚会、节日联欢会、社团艺术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由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的音乐活动,而作为校园文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这类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例如在全校性的合唱比赛中,音乐专业学生完全有可能成为参与非音乐专业院、系排练、辅导工作的组织、训练、指导的核心力量。通过这类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为日后开展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为日后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其他各类音乐活动中,有关声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活跃大学生业余校园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为音乐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发挥自己的艺术专长,增长艺术才干,提高实践能力。

1.3 在社会中加强实践训练

社会艺术实践是音乐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这类活动主要通过面向社会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社会音乐普及、宣传、教育、娱乐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联系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实践平台,推动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宣传了学校和系科,扩大了办学的社会效益。声乐社会实践活动是音乐社会实践的必要组成部分,与校园音乐艺术活动相比,其演出的艺术实践舞台从校园搬到了机关、厂矿、部队、社区、农村、城镇的社会舞台。由于社会实践的演出地点、场地、听众、环境等物质条件相对复杂,因而加大了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和面对不同条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开展工作的难度,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考验。这类活动主要有慰问演出、公益演出、群众文化活动、大型政治活动、主题演出、社区表演、送戏下乡、暑期艺术实践、街道宣传、志愿者活动、录音录像,以及电台电视台的文艺演出和比赛活动等。这类活动因活动主题、参加者、欣赏者、演出形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很大,所以实践演出的要求、标准和效果均应体现相应的差异。参与活动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活动结束后的回顾与总结,以扩大艺术实践的成果,使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成为自我学习、锻炼和教育的有益活动。

2 结束语

声乐教育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极为广阔、宽泛,且始终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话题。其训练的方法、手段、步骤和内容远远超出了前文提及的若干方面,但不管怎样,任何一项歌唱训练内容都需要受自身内在教育教学规律的具体制约,而任何局部问题的解决也都必须在其被纳入整体歌唱操作实践中加以检验时,才能检测出训练质量和效果的优劣,才能明了声乐训练的方法、手段是否正确、奏效和得法。只要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注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创新,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加,我们的声乐技能技巧一定会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声乐能力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超,我们的艺术表现、创造能力也一定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李琦.漫谈音乐美学中的声乐美学[J].艺术百家,2005(4).

第3篇

一、突出“师范性”是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前提

高师声乐教学中突出“师范性”就是要求声乐教学要突出师范的特点,使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培养合格教师这条主线而进行,应把握住一下几点:

1.提升高师生整体素质。近年来,高师声乐教学模仿与追随艺术院校声乐系的做法,甚至与专业音乐院校看齐、攀比,忽视了高师的培养方向。高师学生既要学会科学的教学方法又要练好基本功,掌握科学、规范的声乐演唱技能。从师范的特点来要求,学生还应掌握一些声乐的基础理论、歌曲分析处理、合唱排练和对童声训练与变声期的保护等基本知识。促使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意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避免造成理论知识的贫乏,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高师生音乐素质与文化素质融合贯通的能力也亟待提高。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揭示音乐深刻内涵。文化素质的欠缺不仅会妨碍声乐学习的进步与技能水平的提高,还会限制他们的音乐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文化素质的不足还会影响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因此,高师音乐教学不能忽视综和素质的培养。

2.重视基础教学方法,提高组织能力。高师声乐教学不但教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适合中小学教师的需要。如教学生一些各种艺术节、合唱比赛、歌唱表演等组织辅导及各种活动排练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技能的教学,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与我们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影响了基本能力的提高,这些在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教学改革

1.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音乐的审美能力不只是对审美客体(音乐)的被动接受,反过来它对音乐的创作、表演、研究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力。一般来说,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是先天存在的,但是对于音乐感受的分解体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分辨感等具体形态,有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比如某些学生天生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但是对于和声的感觉和音色的辨认却反映迟钝;有些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较强,但对于它的节奏及情感的把握不是很理想。因此,面对复杂多样的音乐作品,仅仅只有主观的形式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都要有所认知,如欢快的歌曲、优美舒缓的歌曲、忧伤的歌曲等。其次,要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音乐想象力是人脑意识对音乐的形象反映。音乐来源于生活而依附于生活,因此真正内心情感丰富的人,审美的过程实际就是一种生活回放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储存在大脑中的生活画面也会因此而得到展现。再次,要培养学生独到的音乐理解力。音乐审美理解力是人们在音乐感知、想象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它是有意识的音乐教育和无意识文化熏陶的结果。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平时与多种音乐的接触都与音乐理解有着密切关联。

2.教学注重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促进创新不断深入。音乐是建立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寻求跨学科的合作,音乐教学才有它的广度和深度。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关系最为密切,音乐与逻辑学、哲学、美学、数学、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并衍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在科技时代,将多媒体引入音乐教学有着重大意义,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这是一个将所学过的声乐技能和理性思维与感性的听觉视觉判断结合起来的过程,能极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声乐应从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设置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师院校应从歌唱技能、歌曲处理、声乐文献、声乐教法、自弹自唱等多个方面去考虑。师范生入校时的声乐基础差别很大,有的基本没有演唱历史,只是在入学考试前短暂地突击学习,有的却能唱歌剧咏叹调。由于这方面的因素,声乐教学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前者,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二是声乐素质的提高,从审美层面上让学生演唱欣赏不同的时期、国家、地区、形式、风格的有代表性的声乐曲目,通过演唱、练习,了解、感受音乐和人声之美,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对入学时声乐程度相对高的学生,严格要求,让他们在演唱欣赏重要曲目的同时,了解不同时期、风格、背景的声乐作品,查阅声乐文献,深刻挖掘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歌唱技能和声乐素质。

2.声乐课程形式的改革。高师的声乐教学从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素质、学习时间都有别于演唱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就不能完全沿用专业院校的授课模式。应采用多种形式,把技能技巧训练中的个人学习方式与集体学习研讨活动结合起来,既要重视歌唱技巧训练,又要重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并且还要将师范声乐教学法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唱又能教的能力,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

高师声乐教学可采取集体课、小组课、小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集体课针对一个教学班,可三至四周一次,每次二学时,内容包括声乐基础发声理论、声乐文献及各种较高水平讲座、观摩、演出等;小组课是三至五个程度相近或同一声部的学生为一组。使学生既练唱又听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小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具体解决学生的技巧问题,打好基本功,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保证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第4篇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的课型有小课、小组课、集体课这三种。在声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只有在每个年级都将这几种课型合理有机的搭配,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编制目标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音乐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征求意见修改稿)文件中有详细叙述: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要着重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既不能忽视必要的技能学习,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与欣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范唱能力和组织教学的综合能力[1](p166)。在高师声乐的实际教学中,只有做到这几种课型有机合理的搭配,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达到高师声乐的教学目的。

一、高师声乐课的课型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的课型,是指声乐课的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就是课型种类,简称为课型。按照课程的性质来划分,又可以分为声乐理论课、声乐技能课、声乐实践课、声乐教法课;按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划分,通常分为声乐个别课、声乐小组课、声乐集体课三种类型,文章取后者。

(一)声乐个别课,就是一节课一个老师只对一个学生或者是两个老师对一名学生(一名声乐老师和一名钢琴艺术指导老师对一名学生)的上课形式。这种课型主要针对专业程度较高的学生而开设的声乐课,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演唱能力,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课型的缺点是学生缺乏系统声乐理论指导和声乐实践的舞台,学生只能是“琴房歌唱家”。更重要的是,在高等师范院校扩招的今天,这种课型远远不能满足客观实际的需求,声乐小课教学量大、教学成本高、经济投入大,并且不易领导管理,教学纪律容易失去监控,造成教学的随意性。

(二)声乐小组课,是一节课一个老师对2-5个学生的上课形式。主要针对程度比较低的同学,通过声乐小组课能解决学生声乐技能方面很多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课型有利于学生的互相学习、相互帮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同时,既可以以教师讲解为主,又可以以学生谈论为主。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和对声音的辨析能力。教师也省去为每个学生单独上课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同时兼顾几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方面的差异。这种课型的缺点是,往往一节课的时间分摊到每个人下来也就十多分钟,要想在十几分钟内解决学生演唱技能上的问题,是难以到达的;同时这种课型也缺乏系统完整声乐理论指导、缺乏舞台实践的机会。

(三)声乐集体课,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小集体甚至更多的学生的上课形式。这种集体课有的师范院校运用于声乐集体理论教学;有的师范院校运用于声乐集体技能教学;还有的院校将声乐集体课同时运用于学生的集体理论教学和集体技能教学。声乐集体课的理论教学包括三大部分,声乐发展史、歌唱理论知识、歌唱语言。声乐集体技能教学课,低年级主要是运用于针对声乐演唱上的共性问题,在高年级主要是针对声乐表演和声乐小合唱、重唱课程。这种课程是声乐小课和小组课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其优点是教师省力省时,大大降低教学成本。但是声乐集体课对于低年级学生解决声乐技能问题上,能力非常有限。

这三种课型,都有利有弊,只能将几种课型互相搭配,才能在声乐教学中,做到统筹兼顾、有的放矢。

二、高师音乐教育现行声乐课课型的搭配

现在很多高师院校声乐课型,也均有这样的几种课型,但不是在每个年级都能将这几种课型做到合理搭配,特别是在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有的院校大一的声乐课,只开设声乐集体课,没有将声乐小组课和声乐小课渗透其中,不论学生的程度,实行大锅饭,这样的教学使得一小部分优秀学生专业的提高不能得到保证,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院校不分学生的演唱水平,从大一开始就实行上声乐小组课,忽视了声乐集体课和声乐理论课,这样使学生在声乐发声理论上有一个空缺,不能系统地了解科学发声的基本原理;还有的学校在大一仍然是上一对一的小课,沿袭音乐院校的教育模式,这样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调高也得不到保障;还有很多师范院校在大学四年级往往只开设声乐小课和小组课的教学,忽视了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笔者主张应该在在大学每个年级都应该将三种课型进行合理有机地搭配,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专业需求。

三、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课型搭配的构想

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型合理搭配必须要兼顾学生的专业、学生的演唱水平、师生比例。从高师声乐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高师学生培养目标看,在高师的每个年级都应该把这几种课型渗透进去,而不是单一的课型。单一的课型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的需求。我国基层音乐教育水平较低,造成了考生素质普遍不高。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和声音条件,而高师的新生大部分往往只靠一般的素质和稍好的声音条件就可以入学了,尤其是那些学习键盘、器乐、舞蹈、理论专业的学生,声乐知识几乎是“白丁”,为了合理高效率利用好教育资源,笔者主张低年级大量设置小组课和集体课,少量的声乐小课,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满足一小部分专业优秀的学生的要求;在大学高年级,应该大量设置声乐小课、小组课,设置少量的声乐集体课。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在声乐演唱技能上均有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将声乐小课的比例有所扩大,但仍然保持小组课和声乐集体课,因为小组课和集体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和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合唱的编排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笔者对于几种课型搭配的构想具体如下:

(一)一年级

高师声乐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音乐老师,但是不可否认在每年的招生学生当中,会有一小部分各个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的学生,针对这一小部分学生,我们的培养目标就可以适当强调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使得他们毕业后,不仅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也能成为当地的艺术舞台的佼佼者。在学生入校就举行声乐考试,参照考试成绩,取声乐专业的总人数百分之十的比例,上一对一的小课,保证程度好的学生的专业的提高;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上声乐小组课;对于非声乐专业的学生实行声乐集体技能课,主要是解决声乐共性问题;对于所有大一学生,均开设声乐集体理论课,上学期教授的内容包括声乐发展史、声乐歌唱理论,下学期教授歌唱语言。

(二)二年级

参照一年级期末考试,仍取声乐专业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十的比例,上一对以的小课,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上声乐小组课;对于钢琴、器乐、理论等非声乐专业的学生,选修声乐的同学仍然实行声乐集体技能课;二年级下学期结束,就开始分专业了,这个时候以前声乐专业的学生里面会有一部分人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嗓音条件的原因,而改学其他的专业,有的学生会选择合唱指挥、音乐史论、电子音乐制作等等。

(三)三年级

到了高年级,非声乐学生就结束了声乐技能的学习,并且声乐专业的学生里面也有一部分分流出去,所以学习声乐专业的学生人数会减少一部分。这阶段应该加大声乐小课比例,参照二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取声乐专业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上一对一的小课,取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上一对二的小组课,其余的学生仍然上声乐小组课;对于声乐专业学生,开设声乐集体技能课,做一些轮唱、对唱、重唱、小合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对拓展声乐演唱形式的视野,提高艺术品位,培养合作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四年级

参照三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取声乐专业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上一对一的小课,取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上一对二的小组课,剩下的学生仍然声乐小组课;对于声乐专业学生,开声乐集体技能课,排演一些简单的歌剧或者是音乐剧的片段,并结合演唱开设舞台表演课程,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高师声乐教学是个非常复杂的教学事务,要想让每个学生的声乐演唱和教学能力取得最大的进步,需要高师声乐教育者不断地总结和探索。从高师的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笔者主张在大学四年的每一个年级都应该将声乐小课、小组课、和集体课有机合理搭配,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王万珍.《高师声乐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文献选自《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1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第5篇

在比奈和西蒙共同研制了第一张智力测验量表后,便开启了人类对于智力的研究。很多心理学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智力二因素论、三因素说以及群因素说等。但一直以来,专家注意的只是智力的一般因素,认为智力是通过语言与逻辑建立起来的,霍华德•加德纳反驳了这个观念,认为智力是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对于信息处理的潜能,这样的潜能能够通过文化环境所激活,而且每个个体都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逻辑、运动能力等九种不同的能力,九种不同的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也有所不同,这就是多元智能。

二、我国声乐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内容片面

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将复杂难以具象化的教育过程和课程以数量和一定标准的评价形式表现出来。在我国声乐教育评价体系中,往往存在评价内容仅仅局限在知识和技巧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知识具有容易量化的特征,所以没有将评价体系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对于一些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培养的情感和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不能切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评价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声乐教育评价体系中涉及的评价方法较少,不能将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评价。现行的声乐教学评价注重标准量化,忽视了通过记录、观察、交流等方式对声乐教育的结果进行测评。导致一直以来,声乐教育的评价方式就是通过考试来实现,学校、教师、家长三方面都对考试成绩给予了过多的期待,而考试的形式也就是让学生演唱歌曲,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评分、划分等级。单一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教师教学的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唱得好”,单一的评价方式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三)评价主体单一

在目前高校声乐教育评价中,不仅仅是评价方法较为单一,评价的主体也存在单一的情况。一般来说,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体就是教师,教师就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唯一评定者,没有考虑到学校、家长、同学等方面的参与和评价,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评价信息也存在缺失。这就使得在评定过程中,学生的位置是被动的,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仅由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难以保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最终影响评价的结果。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声乐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教育评价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的引导,还会对教师教育方式产生引导作用。多元智能理论给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目的和结果提出了质疑,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够全面地去评价学生,综合分析学生学习的结果。根据多元智能评价的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点:多元智能具有全面性、多角度性;多元智能评价理论关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多元智能理论反应的是教育的信息;重视非正式的评价内容;学生也是评价主体中的重要部分;不把学生进行等级的划分;多元智能评价是促进学生进步的一个方式。评价方式要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多元智能是一种有趣的学习体验,而不是规定。学生可以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进行自主的学习,能够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他所关注的作品和音乐上,因此,多元智能评价理论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各种技能,并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侧重教育过程的评价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逐渐重视过程,因此在改革声乐教育评价方面,不仅仅需要做到体系的改革,还要实现方法与理念以及评价过程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国需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潜力的发掘。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要区别于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明确多元智能评价理论的侧重点是对教育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对教育的改善,而不是传统评价方式中侧重对成绩的重视,多元智能理论更加侧重于对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改善。

(三)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高校声乐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的艺术人才,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只重视学生的音乐理论掌握程度和歌唱水平,是不能衡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因此教师需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音乐观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天性把握评价学生的方式。高校的声乐教育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声乐艺术是一门听觉与情感为主体的艺术,不能以教师的理念和教育内容为主,应该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我国高校声乐教育评价的理论化、体系化发展。

四、总结

第6篇

声乐教学的教学特点,根据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力辩证关系

中专学校声乐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17周岁,有些学过一点发声方法,有些一点也没学过。入学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声乐技巧、技能训练,他们基本能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但到了舞台演出和考试汇报时,却出现了声音“假、大、空”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

三、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一位好的声乐教师会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简单、灵活、有效地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声音训练的角度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要求教师的听觉是平衡的,思想方法是辩证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在训练中,如果过分强调声音的靠前和高位置而忽略了与他们成反向的声音垂直“拉伸”和气息的深度,就会失去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位置时,始终要注意与它反向的气息的运用;反过来,在提示气息放下来时,又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提示声音靠前时,要注意声音的垂直状态;在提示喉咙打开时,要注意声音的集中或加强声带的张力;当强调吐字清楚时,要注意科学歌唱方法的运用等。此外,歌唱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在科学唱法的共性之中,而科学唱法中的每一个字,又有它本身的个性体现;歌唱的姿势既要放松又要积极等。

声乐教师往往习惯用听觉效果来要求学生,这样会造成声音向单一或局部方向发展,失去歌唱的平衡,使声音无法控制,科学的歌唱状态也受到破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正与反、上与下、前与后、大与小、宽与窄、声与字、开与闭、紧与松、横与竖、圆与亮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科学的歌唱状态。

以上是笔者十几年来从事中专声乐教学实践的总结。其实,每一位声乐教师应善于用客观的思维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接受新观点、新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实践、不断探索,都能掌握好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第7篇

关键词:声乐;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控掘出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

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

我认为,实施声乐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教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

为了确保选准声乐“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要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决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加强声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力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试看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意大利的巴拉、吉诺·贝基,我国的沈湘、周小燕他们都是集演唱与教学于一身的“双料”大师。而不具备良好舞台演唱与范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为缺少这一环,令人感到遗憾。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不可或缺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地表达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和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他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并知晓一些姊妹艺术,同时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理解剖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声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声乐人才。

三、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从来都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声乐教学更以其特殊的“师徒”关系,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

1987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教学新动向》的报告,该报告在总结美国高校50年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本科教育的七项原则,其中首项原则就是鼓励师生间的接触。该报告认为课堂内外学生与教师经常的接触是影响学生动机和参与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关心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学生很好地了解一些教师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追求,鼓励他们对自身的价值和未来进行思考。

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言听计从的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实现。

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成功了,老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老师也就失败了。因此,师生之间应该经常地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的交融,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其次,应建立无权威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主观、武断、生硬、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学环节上,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第三,教师是为了学生而存在的,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成为学生所期待的良师和益友,学生也应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尊重教师的劳动。

四、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应是教师正确地、恰当地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并在探究获取中进一步发展智能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把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声乐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培养学生对学生歌唱的正确动机、浓厚的兴趣、真挚的情感、顽强的毅力。真正把学生吸引到歌唱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声乐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按照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声乐教师就应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或与同学结成学习伙伴进行合作式的声乐学习;大学生的认识能力较强,尤其是思维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教师就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索式地进行声乐学习和研究;大学生的理想大都比较明确而富有社会意义,声乐教师就应该热情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前途,当好他们的参谋。

第8篇

一共性和个性的平衡

人体乐器是多样化的,但总体构造和发声原理又是大体相同的。尽管声乐的种类的风格特点不同,但人类的审美还是具有共性;嗓音耐久、健康的条件和规律也有他的共性。

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要看到共性,训练学生自如演唱,能长期在演唱中保持健康的嗓音,带上他演唱种类共同的规格特点,并在合唱、重唱中能和他人的声音协调融合。又要从学生的嗓音和气质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声部,为其选准风格种类上的演唱方向,充分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合理发挥他的潜能。

在对学生声音概念的建立上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平衡关系,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类美好声音的基本概念的共性,又能正确了解自身的声音个性,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平衡。

二艺术与技术的平衡

声乐表演既包含技术又包含艺术,它的双向功能的发挥全赖于演唱的真情实感、分寸得当、形式优美。艺术为主,是目的;技术为从,是手段,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也不能颠倒主从关系。歌唱必须从情感,情绪的需要出发,演唱效果也要以听者受到感染、享受美感、引起共鸣的程度来衡量。发声技术技巧是为表达感情而达到艺术表现目的使用的工具。使用哪些技术技巧,以及如何使用则完全由艺术表现的需要决定。

如果不能处理好这个对立统一关系,就会产生两种极端的结果。没有技术,只有艺术的创作意图,根本达不到艺术的目的:只有技术没有艺术,则毫无美感,不可能激发听者产生情感共鸣,不能实现声乐演唱的根本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存在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关系。

在一般师范学校里面,学生无论考试还是比赛,站到台上就不够大方自然,面部呆板,手足无措。这也是平时教学中缺乏艺术表现的锻炼培养的结果。技术与艺术的平衡关系对学生的艺术前途是至关重要的,在声乐教学中要特别把握和处理好这一对矛盾。

三生理与心理的平衡

人体既是演唱的乐器,又是演奏者,主客体合一,具有随时携带、随时使用的优点和非直观的缺点。从生理上看,有精密的神经指挥系统,歌声制造系统,表情动作系统,能源系统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声乐演唱一切动作实现的生理基础。无论人声乐器有多少种类,它的结构和发声原理都大同小异。和任何事物一样,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统一的系统,在研究、使用、操纵、控制它之前,必须了解这个系统的各个要素的职能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依存、联系、协调的关系。

同时,人的任何动作,总是要包含一定的心理成分,即心理意识的支配,完全不包含心理成分的动作是不存在的。歌唱发声的动作机制和机能是由于生理事实而引起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心理反映又指导或影响生理动作。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各种教学手段的实施,学生的勤奋苦练,都是双方意志的体现,都是为了完成生理动作。歌唱的生理动作必定受到心理的注意,意志支配控制。因此说,歌唱的活动是在生理的基础上歌唱意识的外化。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足够的歌唱生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声乐演唱的客观基础,同时使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教学手段,从心理上对声乐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才能使声乐教学活动有所依据、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四理论和实践的平衡

这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是相当重要但是又往往被忽视的一个平衡关系。纵观我国声乐发展史,如元代燕南芝的《唱论》,记述了宋代、金代、元代的音乐家、曲目、内容、歌唱方法等,是几百年间歌唱实践记述分析的总结。这本论著影响和促进了当时以及明清乃至今天声乐实践的发展。20世纪初欧洲传统唱法传入我国,50年代后汤雪耕,林俊卿等人的声乐论著使音乐工作者的声乐观念得到很大的进步。正确的经验体会只有在上升到理论的水平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不学习理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容易发生学习的偏移和走形,或因片面认识而导致经验主义,离开科学轨道。

第9篇

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及师资。

二、专业及方向、学制、教学单位

专业代码 专业 专业方向 学制 教学单位 130202 音乐学 音乐教育 四年 音乐教育学院 音乐学理论 五年 音乐学系 艺术管理 四年 钢琴调律 四年 演艺学院 130203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五年 作曲系 130308 录音艺术 音乐音响导演 四年 音乐编辑与制作 四年 演艺学院 130201 音乐表演 指挥(乐队指挥、合唱指挥) 五年 作曲系 演唱(美声、民族声乐) 四年 声乐系 通俗声乐演唱与编导(含通俗声乐、美声、民族声乐) 四年 演艺学院 中国乐器演奏(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竹笛、笙、唢呐、民族打击乐器) 四年 中国器乐系 西洋管弦·打击乐器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小号、圆号、长号、大号、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西洋打击乐器、竖琴) 四年 管弦系 钢琴演奏 四年 钢琴系 键盘乐器演奏与编导(钢琴、手风琴、电子管风琴) 四年 演艺学院 通俗乐器演奏(爵士鼓、古典吉他、萨克斯管) 四年 130204 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与教育 四年 舞蹈系 130206 舞蹈编导 舞蹈编导 四年三、招生对象及报考说明

招生对象:

我院各专业方向均面向全国招生,报考条件如下: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符合报考专业体检要求。

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毕业生之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在校生;

3、因触犯刑律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四、招生计划的说明

我院属于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在国家招生计划下达前须提前自行组织专业考试。具体招生计划待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正式下达后将在招生考试网上公布(网址:zsks.whcm.edu.cn),请考生届时在我院校园网上查询。

五、专业报名方式、时间、地址

1、网上报名

我院专业考试报名一律采用网上报名、网上缴纳考试费用的方式进行,不接受现场报名及其它缴费方式;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按要求认真填报,并仔细校对所填报名信息,经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网上缴费;缴费完成后,考生所填报名信息即不能再进行修改,考生无论是否参加考试,其所缴纳费用一律不退;如考生未在我院公布的时间内进行报名并缴纳费用,或考生所填内容不符合我院公布的相关要求,将视为专业报名无效。各专业方向(品种)专业考试费每方向每人次350元。每位考生限报两个专业方向,多报无效。

网报时间:2015年1月20日至2月5日

网报地址:zsks.whcm.edu.cn

2、现场确认:

凡报考音乐教育、音乐学理论、艺术管理的湖北省考生只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不需参加现场确认,不需打印专业准考证。其余方向的湖北省考生和非湖北省均须按照以下时间进行现场确认和领取专业准考证。

(1)现场确认时间:2015年2月26、27日

(2)现场确认地点: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1号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A栋一楼。

(3)现场确认手续:

湖北省考生持“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 复印件、“湖北省音乐舞蹈类统考合格证” 复印件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包括校验报名信息并签名确认和领取专业准考证)。

非湖北省考生如已在户口所在省(市)高招办办理艺术类高考报名手续,须持艺术类高考准考证复印件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未办理高考报名手续,须持所在学校介绍信或毕业证和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包括采集照片、校验报名信息并签名确认和领取专业准考证)。

报考一个专业方向需证件一套,至多不超过两套。

六、考试时间及地点

考试时间: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将在我院招生考试网zsks.whcm.edu.cn中的 “考试日程安排” 栏目中另行公布。

报考音乐教育、音乐学理论、艺术管理方向的湖北省考生无须参加武汉音乐学院校考,报名考生的湖北省音乐类统考成绩作为武汉音乐学院校考成绩(未参加武汉音乐学院校考网上报名和网上缴费的考生视为未报考武汉音乐学院,没有校考成绩)。

考试地点: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1号武汉音乐学院滨江校区。

七、注意事项

①湖北省考生必须获得湖北省音乐舞蹈类统考合格证方可报考我院;考生所报考的专业方向(品种)应与其参加湖北省统考的专业方向(品种)一致,否则视为无效;钢琴调律专业方向考生须获得湖北省音乐类统考音乐学(音乐教育)或音乐表演类(钢琴品种)合格证方能报考。

②每位考生限报两个专业方向,多报无效,如果考生所报考的两个专业方向在考试时间上发生冲突,由考生自行取舍。

③报考音乐教育、音乐学理论、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的湖北省内考生仅需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不参加现场确认及校考,以统考成绩作为该方向专业成绩。

④所有专业方向均初、复试一并进行;初试缺考的考生一律不得进入复试;有缺考科目的考生,考试成绩均视为无效。

⑤曲目库和笔试科目考试大纲详见我院招生考试网(zsks.whcm.edu.cn);音乐教育、钢琴演奏、钢琴调律、钢琴演奏与编导、演唱、通俗声乐演唱与编导、二胡、古筝、小提琴、萨克斯管、指挥专业方向(品种)必须严格按照招生简章要求从曲目库中选取曲目参加考试,其它音乐表演类各专业品种可有2首曲目不选自曲目库。

⑥演奏、演唱、指挥类科目由考试委员会指定演奏、演唱、指挥考试内容的全部或部分。

第10篇

【关键词】“细” 范唱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67-01

笔者在观摩、学习及总结自己近几年的高考声乐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了一成功的声乐教师的职责和肩上的重担。一旦在学生的起步阶段及声乐启蒙的时候没给他开了个好头,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以后的艺术之路将会非常坎坷和艰辛。因此,笔者在此做一些小的教学反思,谈谈在高考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到的几点“细”。

一 分析作品要“细”

因为要投合艺考评委的口味,每年学生去考试,教师都选差不多的作品。平时授课,因为相同的歌曲唱了很多年,教师是信手捻来,在教学前也不给学生分析作品的作者、背景、段落、歌词的押韵、情绪,直接教唱几遍歌谱,然后就开始跟伴奏学唱歌词,等学生完整的模仿下来之后,就会批评他没有感情、没有用上方法,学生体会不到整首歌曲的精华和要点,时间久了就会依葫芦画瓢,所有的作品都依此炮制,考试时就没有潜力可以发挥,当然得不到高分。

笔者在教授学生学习歌曲《梧桐树》的时候,会先给学生做以下分析:这是一首怀旧的轻柔的美声歌曲,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童年那种美好的回忆和对家乡梧桐树的那种眷恋,旋律中六度和三度谐和相衬,在大调歌曲里面显得难得的柔和,也透露着小调歌曲的那种委婉柔和,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声音力度的控制,但是也不能太虚,要把声音建立在那种深深的眷恋之中,不要虚情假意地,所以在演唱A乐段的时候要把声音用“吹瓶口”的那种位置去唱,要把记忆中的童年的纯真表现出来,这样就可以“立”而不“虚”;在演唱B乐段的时候,因为歌词里的“噢”是个很容易找到位置的母音,所以学生很容易用一种SF的音量去歌唱,显得唐突而鲁莽,因此笔者要求学生用“穿针引线”的感觉把“噢”唱出渐强,这个方法周小燕教授曾做过详细的教学演示,效果非常好,也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在碰到高音和换声区的时候突然加喉,出现“挤、卡”的现象。

二 范唱作品要“细”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演唱是非常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教师在示范的时候,除了演唱歌曲的正确性,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与伴奏的配合、肢体语言、眼神、唱高音等,切不可大概地唱一遍,让学生停留在表面的欣赏,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声乐教师在范唱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水平、实力,以及对作品的理解充分展示出来。

比如歌曲《断桥遗梦》的教学。笔者在选择这首歌曲教学之前做了很多工作。《断桥遗梦》温婉而不失大气,歌曲豪迈却不失柔情。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发生在江南水乡的爱情故事,作曲家将江南软语与千年感叹相须而用,再融入传统的戏曲(昆曲)元素杂糅在一起,才造就了这样一首荡气回肠的佳作。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搜集白娘子和许仙凄美的爱情故事,自己讲给同学听,然后再让她去朗诵歌词,反复练唱歌曲中的八度六度大跳音程,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了,笔者就开始示范演唱,应用到身体的姿势、眼神的表达、幽怨的音调的表现及最后部分的处理,让学生看到一次歌曲的精彩演绎,这样细致的有准备的教学过程就会很顺利,学生有了整体印象和目标,在考试的时候才会很好地发挥并获取高分。

三 观察学生要“细”

在每年的“艺考”考场上经常会有些奇怪的考生,比如打扮另类,抖胸跺脚,动作夸张,声音奇怪,让评委们哭笑不得、无法下分。因此,在学习歌唱的同时,也要注意演唱形象的学习,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调整、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姿势,要看到学生的这些相关的动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且施以相应的改正方法。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抓着衣服的边角进行演唱、双手背在身后演唱,那可能是他歌唱重心没找好,借助抓衣角来平衡、背手唱时声音就会失去重心,拘谨在胸腔,教师此时应叫他双脚分开一点,与肩同宽,双手分开,做抱西瓜的姿势以进行纠正;有的学生喜欢把双手贴着裤缝,毕恭毕敬的模样,这样就是紧张,找不到位置,声音出来没有爆发力,所以教师应叫他做一些动作,配合歌曲的情绪放开一点,恰当的身体动作非常有助于歌曲的演唱;有的学生唱歌的时候不敢平视前方,眼神游离或直视,这是缺少自信的表现。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多提醒,不能打击或呵斥,提高他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的学生动作太多,不停地随歌曲打节拍、颠脚、抖腿,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四 对学生用情要“细”

第11篇

【关键词】歌唱心理;影响;因素 ;调适方法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日常行为活动始终是在人的思维心理机制调控作用制约下予以实现的。这一点对于歌唱艺术行为同样至关重要。歌唱作为一种艺术,正是在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

因此,学生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因此,教师在着重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心理自控的能力。

一、心理对歌唱的影响

歌唱家沈湘先生提出的“歌唱要素主被动论”,认为歌唱要素中存在着心理要素和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始终支配着呼吸、发声、共鸣、吐字等生理要素的活动,处于主动的主导的地位。而所有诸如歌唱的欲望、情绪、想像、紧张、胆怯、平静等临场歌唱情绪体验, 也都是演唱者歌唱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嗓音条件很好,专业技巧也不差,平时训练时演唱比较完整,但一到考试、演出或者比赛就会出现各种精神紧张和情绪失控现象.相反有些平时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一上台却表现平稳自如,甚至超常发挥,另人另眼相看.

因此, 歌唱者的演唱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和控制能力对其歌唱水平的发挥, 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歌唱心理对歌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1.气质与心理

个人受先天因素、生活条件、所受教育影响的不同,所以每个歌者的歌唱心理和气质都会不一样。根据心理学,人的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型、多血质型、黏液型、抑郁质型四种。气质类型不分好坏,但是声乐活动中无处不在,一般说来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的人,性格外向,情绪兴奋、热情活泼、富于表现力,但缺点是情绪容易失控,有时也表现出失去自信和失落的情绪,教师对于这类学生的培养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适当选择柔和安静,优美深情的歌曲来演唱。如:《摇篮曲》、《大海啊!故乡》、《 我亲爱的》等。培养他们深思熟虑细腻酝酿感情的能力。而黏液质型和抑郁质型的人,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害羞,情绪消极,这类学生应该分散他们的自卑心理,多肯定、少否定、多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内心的表现力。所以,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除此之外,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的优缺点,教会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克服自己气质方面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我教育。

2.思想负担太重

歌唱本身就是个协调的过程。紧张的歌唱心理会使嗓音通道紧张、僵硬、从而阻碍正常的肌肉行动或与之背道而驰。当歌唱心理和技能不一致时,演唱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些学生自尊心强,常把目光更多的放在了个人得失上。担心自己唱不好被别人笑话,一到考试比赛就情绪反常,这都是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心理紧张过度的表现。其次,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在一对多的集体课中存在人数太多相互对比,针对学生的诸多歌唱心理,教师应该正视个体性,在教学中切不可操之过急太过严厉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情绪。注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用耐心,爱心营造融洽的教学气氛。

3.缺乏临场实践

由于现在的声乐教学大都局限在琴房上课,空间狭小,面对的群体很单一,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很多学生在面临上台演出、比赛时,面对演唱环境的变化,或者音响效果的差异,就会难以适应,产生紧张的情绪。

所以,多为学生创造一些上舞台表演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多参加舞台实践活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师间的集体观摩课,互相监督学习,或是参加社会性的演出,多熟悉不同的观众和演出场所。其次,珍惜每一次比赛的机会,通过舞台这个平台,扬长避短,总结临场经验,不断进步。

三、调适学生歌唱心理的方法

1.明确动机,坚定意志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因素。当一个人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目标和意义,并让它成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时,这种学习就成为一种有利的动机。对于学生来说明确动机,就是促进学习的有效因素.大部分学生学习声乐时,是由于自我最初对声乐的狭隘性认识而选择学习声乐,仅仅凭一时兴趣和爱好来学习的。随着练声曲和作品的难度增大,练习的过程枯燥无味,很多人就失去了方向,开始退缩了,此时,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状态,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心和良好的心态。正确引导学生坚定意志、明确目标、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

2.建立信心、做好充分准备

自信是一个歌者演唱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自信,或者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导致演唱失败。因此,在演唱前,学生应该树立“我一定能唱好!我没有问题”的信心,除了建立信心以外,做好充分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健康的体魄是歌唱的源泉,歌唱的过程依赖于身体的很多器官的协作。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疾病,都会影响发声的状态,阻碍歌唱的顺利进行。所以说,嗓音的好坏与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有着直接的关联。作为学习声乐的同学,平时要多加强锻炼,尤其注意对嗓音的保健和爱护。其次,熟悉所要唱的歌曲,要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另外,多做公开练习.舞台实践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也是消除歌唱着心理问题最好的方法。所以,平时遵循科学的、循序渐进地练习。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充分的准备。就为自己成功战胜心理,迈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文化积累、倾注情感

我们观看伟大艺术家的表演时,常常被他们高超的歌唱技艺所折服,深深地被他们的表演所吸引。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演员在舞台上好像缺少点什么,很难有吸引观众的能力。这其中有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往往跟演员的总体素质有很大关系。艺术家身上吸引我们的,除了他精湛的歌唱水平外,更多的是他全身折射出来的长期生活积累所形成的气质和风度,还有文化艺术修养等诸多方面积累而折射到歌唱中。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缺乏情感的声乐是毫无感染力的。要充分而有效的运用情感功能,唤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引起学生内心共鸣,唤起他们的歌唱欲望。让学生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为自己的歌声感动,从而达到声音与情感和谐,并通过歌声与听众达到共鸣的效果。

总之,声乐中的心理调控能力是个学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体会和领悟,而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该把技巧训练和心理调控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歌唱进行自我调控,排除紧张的心理阻碍,以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去歌唱,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林吟、潘灵晓.研究歌唱心理 优化声乐演唱[J].艺术教育,2009(5)

[3]曾维.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J].教育与职业,2010(3)

[4]施隽永.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调适之管见[J].文献资料,2007(11)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声乐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27-02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演唱技巧还不成熟,心理状态更是一个不稳定时期,处在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好奇、贪玩、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成为他们声乐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障碍。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分析了我国小学高年级声乐课的教学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小学高年级声乐教学的对策。

1.小学高年级声乐课的教学现状

1.1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声乐教学是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艺术学科,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教学设施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深入了解小学声乐课的教学现状,笔者选取了我市9所小学,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了高年级小学生问卷117份,音乐教师问卷23份。

结果发现,我市绝大多数小学的的音乐教师配备数量是存在缺口的,以每班50人计算,音乐教师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性别方面,音乐教师女性多于男性,符合学科性别常规;在年龄方面以40岁以下的教师为主体,占总人数的92%,其中35岁以下教师占到78%,说明我市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是年轻化的。在师资力量方面,参加调查的教师中本科学历占36%,专科学历占53%,中专学历占21%,其中90%以上的音乐教师自任职以来从未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与进修,可见小学声乐教师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单薄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教学设备是使声乐教学正常进行并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基本每所小学都拥有钢琴、手风琴或电子琴等基本的教学工具,但是有个别学校没有音乐教室,声乐教学经常是随班进行。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按课本进度完成,教师课堂教学常有即兴化现象。有些老师上课时随意性较强;有的老师备课很简单,程式化现象严重,教师的教学创新较少。

在调查的117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表示很喜欢上声乐课的有60%;感觉上不上无所谓的有13%;其余27%的学生不感兴趣,表示教师上课教授的歌曲都不是他们喜欢的。

1.2 声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水平的高低,技术是否全面至关重要,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在调查与听课中,很多老师都表现出专业技能不够全面的情况,各所小学的新课程培训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音乐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和认识和存在概念化、简单化的问题。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声乐课堂上一味的强调专业术语,比如“气息”、“位置”、“打开”、“共鸣”等抽象的词语,往往让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还有的教师反复地强调气息,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此,将一个本来很自然的呼与吸的问题变成了负担,反而影响了演唱。

其次,缺乏学校领导重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出现临近考试音乐课停上现象。有不少小学一到临近期末考试就会停上音乐课,用文化课来代替音乐课。而且大多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师。因此,学校领导应该加强重视音乐教学,支持音乐教师的各项工作,提供活动经费,配备基本的教学乐器,为音乐教师创造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业务水平。

再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上声乐课,但是其中很多学生表示喜欢流行音乐,希望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希望学校多组织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多一些表演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且学生对随意占用、取消音乐课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2.小学高年级声乐教学的完善对策

2.1 加强教学趣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鲜而又无知时,才能激发求知、探究愿望,所以一定要选择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声乐水平相符合的教材,在歌曲的选择上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安排,尽可能地扬长避短。声音条件较好的女生可以选择抒情民歌如《美丽的侗乡》等,表现力比较强的可以选择《花木兰》等;个性比较活泼的可以选择《麻辣女孩》等。声音条件好的男生可以选择《这片胡杨》等,表现力比较强的可以选择《小将岳云》、《齐天大圣》等;个性活泼的可以选择《轮滑小将》、《少年梦想》等。

由于学生的理解力,领悟力都不够高,教师在教唱一首新歌时,不要急于领着学生唱谱,而是先把歌词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几遍,告诉学生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景内容,体会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除了讲解歌词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图画、故事、童谣、动画片等不同的形式和运用灵活多样的音乐欣赏、观摩学习、讨论、表演等方法,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审美水平。

2.2 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示范教学法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示范可以让学生听到正确的声音效果,加强学生对正确声音的感知能力及理解能力,从而明确正确的声音概念,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要求。示范包括发声、语言、速度和力度变化及情感表现等多个方面。教师能在示范中做一些对比,在做出正确示范的同时也把学生的错误模仿出来,这样会使学生有一个比较鲜明的对比,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辨别声音好与坏的能力

游戏教学法最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比如在发声练习中,利用一条好听的旋律,让同学们为这条旋律填上歌词,并能够用适当的情绪演唱出来。这样具有填词游戏特点的练声曲,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放松之中锻炼歌唱技巧,如气息控制,横隔膜练习,比刻意的去练深呼吸,练横隔膜所造成的肌肉紧张、僵硬要好得多,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除了做游戏教学法之外,竞赛法也是很适用于小学生的方法。由于小学声乐课大都采用的是集体化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小学声乐课堂中随时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比赛活动,可以是小组比赛,男女比赛,分声部比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教唱《小鸟,小鸟》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从歌曲的旋律音准、节奏表现,用声的强弱,感情的处理等等作为评判标准把声乐课堂分为几个小组来进行比赛性的演唱。

2.3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往往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则更看重教师的评价和其他同学赞美,或者是因为喜欢某部动画片而喜欢其主题曲,产生学习的动机。因此,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生动有趣的讲解、美好动听的钢琴伴奏、明快的打击乐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视听上的美感,刺激着学习欲望的萌发。同时让学生多听多看和他们同龄小朋友、小演员的范唱、表演,使他们深受美好歌声和生动表演的吸引,产生羡慕感、刺激他们的表演欲望从而努力的学习。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通过适当的考试、打分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习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通过反馈,知道自己学习声乐的进度、成绩后能提高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反馈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知道应该从哪方面努力,是加强音准的锻炼,还是多做节奏的练习,是克服喊叫的毛病还是自信,大胆的练唱,教师作这样的反馈可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动机。此外,开展适度竞赛也是有效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方法。有组织的,适当的学习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在教室中一些色彩鲜艳的学习进度表、成绩表、荣誉栏是极引人注目的,被学生认为是极其珍贵的赞美和鼓励,产生再接再厉,继续加油的动力,比赛可以活跃气氛,减少学习的枯燥,使学生的情绪高涨兴奋,神经细胞活跃,产生了极强的歌唱动机。

2.4 创设学生的成功体验。有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喉部普遍感到不适,歌唱时总觉得嗓子不自如,不好听。因此,歌唱时缺乏主动意识,不自信,不愿意开口,创设良好的歌唱气氛,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产生陶醉感,利于激发歌唱。教师可以选择短小优美,音域不宽的歌曲,避免了学生练唱时间用嗓过度的现象,音域跨度不大使得学生的声带得以放松、不紧张的歌唱,学生从生理到心理上都能得到愉悦。还有的小学生性格腼腆、害羞、内向,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跑调、五音不全、喊叫、节奏感差、高音上不去等,这些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产生迷茫、困惑、孤独、烦恼、压力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声乐课中,教师与学生是面对面地进行教学,教师的喜、怒、哀、乐对学生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采用以鼓励为主的态度,无论学生嗓音条件好坏、资质如何,教师应耐心地进行指导,不要一味地指责,以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音表扬之词,哪怕学生只有一点点进步你都必须让他知道,你因为他的进步而开心,你对他充满着希望。这样,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一种愉悦和满足,对自己未来充满了信心,对声乐学习也就产生更高的热情。

3.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小学声乐教学还不够完善,声乐教学理念也比较滞后,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了解高年级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遵循儿童声乐活动规律,把握儿童声乐教学原则,对学生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帮助学生在快乐、迅速的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乐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和审美情趣,完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著《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

[2] 尹爱青、曹理、缪力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

[3] 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上接226页)

的心理,找出更多更好的练习方法,这样不仅建立了师生之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应重视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变化,适时调节、控制、及时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以拧制。激发学生情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教育。教师要以情感人,寓情于教,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4 意志的培养。 意志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同样,作为教师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不合格的。就不可能带出优秀的学生。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时,要有很好的耐心和不厌其烦的指导,青少年都有好胜的心理,多采用激将法刺激队员上进,但要注意刺激的时机和分寸,应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如长跑是一项不太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好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其次,应培养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艰苦的磨练来培养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