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师德培训教育

学校师德培训教育

时间:2022-12-04 02:43: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师德培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师德培训教育

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8年,培养金城名校长6名、区级名校长30名,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园)长队伍;引进骨干教师100名,培养省级名师4名、市级名师10名、区级名师100名、区级名班主任30名,省级骨干教师60—80人、市级骨干教师350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95%、85%和50%,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走进家庭、走进社区“六进活动”制度,落实新教师岗前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入职上岗宣誓制度,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正面宣传,以先进典型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2.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考察,探索在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考试中增加心理测试。加大教师业务指导和人文关怀力度,及时疏解个别教师心理失衡行为,及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失范行为。制定实施《城关区师德考核评价指标》,建立“以德为首、注重能力、业绩优先”的校(园)长、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德优秀教师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中给予优先,将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选拔、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和聘任标准。

3.实行教师失德违纪行为“零容忍”。制定实施《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师德档案制度》,建立师德失范“灰名单”和“黑名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舆论监督,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在城关教育门户网开设“师德师风局长直通车信箱”,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二)加快推动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

1.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放校(园)长选拔聘用和归口管理权限,全面实施校(园)长聘任制,探索校(园)长职级制,在区教育局设置科级后备干部库,制定实施教育系统机关及直属机构优秀干部定期选派任职计划。推进干部有序交流,严格落实区委关于“同一校(园)内,校(园)长担任正职满5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7年进行交流,担任正职满8年或担任正、副校(园)长累计满10年必须交流”的规定。

2.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优化校(园)长分类分层分岗全员培训制度,积极推进校(园)长、科级后备干部到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挂职培训,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名校建立教育硕士、教育博士学历进修班,到2018年,校(园)长挂职培训率达到100%。推进名校长队伍建设,实行名校长动态评价和管理机制,建立影子校长结对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

(三)促进教师队伍优化发展

1.改进教师引进制度。做好教育部直属院校免费师范生选聘工作,制定出台《城关区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实施急需紧缺及高层次实用人才引进计划,从全国范围引进一批省特级、省市骨干、省市级名师,选聘国家“211工程”院校本科毕业生或其他院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

2.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由区编办会同区教育局科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数,根据教学需要,每2—3年调整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总量,实行编制动态管理。

3.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制定实行同一学校任教满6年以上教师有序交流计划。建立职称晋升、评先评优与教师交流挂钩机制,评聘高级职称时,教师应有农村学校1年以上或薄弱学校2年以上任教经历,“教育联盟、教育集团”教师应有3年以上内部交流经历;评选特级教师、陇原名师、金城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应有2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4.优化教师培训机制。制定统一培训计划,整合规范教师培训工作。选择优质学校建立教师岗前培训基地,形成集中培训、培训基地培训和聘用学校培训的全方位培训模式;完善教研员分学科跟踪培养、定点包片制度,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组建优秀教师讲师团,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巡讲交流活动;按照1:2的比例实行名师、骨干教师影子培训计划,形成千名教师发展共同体;建立职称优先晋升等奖励引导机制;在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设立教师继续教育实训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跟班培训,到2018年,中青年骨干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跟班培训率达到100%。

5.规范教师评价机制。围绕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清理和规范教学评比活动,严格实行教学新锐(3年教龄以下教师)—教学新秀(35岁以下教师)—骨干教师(50岁以下教师)教学评比和省级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各级名师教学展示管理制度,实行国家、省市教学评比参赛资格申报制度和比赛成果认定制度。

(四)完善奖励激励机制

1.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稳步提高名师名校长津贴、农村边远地区津贴和班主任津贴水平。增设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奖和班主任工作奖,按教师年均工资的5%、10%的标准考核发放。管理人员与教师同等对待,管理岗位人员退休时与教师同等享受10%工资待遇。每年按同比例、同标准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师德标兵表彰奖励活动。

2.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各学校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数,并按照实际情况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结构比例。

三、强化保障措施

第2篇

一、建立师德教育的引领机制

师德更多地表现在精神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内容往往难以量化,在管理中比较难以把握。因此,精神层面的内容必须要靠精神的引领才能驾驭。我校的做法是:让正确的教育观念占据教师的心灵,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

1.开展师德教育宣传培训活动。我校经常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OA办公系统、QQ工作群等平台对教师进行广泛的师德宣传,使他们都能感受到师德教育的氛围,从而对师德教育引起重视,充分认识到师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师德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我校又开办了师德培训班,重点对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内容包括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的学习,从而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权、义,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依法治教和以德施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经过培训,中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为我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调整师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当看到,当前不少教育管理者对师德教育的价值的认识存在片面化、工具化倾向,往往只看到了师德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师德的个体发展和个体价值。可以说,重社会价值轻个体价值,是导致师德教育效果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要提高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审慎调整师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师德教育的个体价值。为此,我校在师德教育中,不仅关注教学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关注教师本身的需要,把师德教育和教师的发展联系起来,把教师的个体价值和学校的群体价值联系起来,引导教师树立“自塑师德形象,提升学校声誉”的意识,让他们体验到自身发展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自我诊断、自主定位、自觉砥砺。

二、建立师德教育的激励机制

师德教育既靠引领,也靠激励。引领是基础,激励是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为我校开展师德教育、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有力保证。

1.形成师德考核制度。师德考核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我校成立了师德考核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总体布置安排师德建设工作。考核小组成员由中层干部、年级主管、教研组长和教师代表组成,从而保证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我们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师德考核标准,并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出台了《铜山区清华中学师德考核制度》,每学期末对全校教职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考核采取量化积分方式,总分值为100分,其中,20分由考核小组进行评价,80分由各班级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汇总后,最终评定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并将其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对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我们公开予以表彰;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我们及时对他们进行面谈教育,要求他们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尽快改正。师德考核制度激发了我校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师德修养。

2.健全师德表彰制度。在师德教育活动中,我校现已健全了师德表彰制度。对师德先进个人,我们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精神奖励上,通过校报、橱窗、网站等多个渠道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并通过“师德师风报告会”“教育思想研讨会”等形式,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给其他教师以启发。物质奖励上,我们设立了“师德奖励基金”,并在职称评定、名师选拔、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他们优先考虑。

三、建立师德教育的监控机制

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是师德教育的根本保障。为此,我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师德教育监控机制。

1.确立师德教育反馈制度。师德教育可以通过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我校确立了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监督反馈体系,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由学生、教师、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开展社会接待日、设置校长热线和校长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大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还聘请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德高望重的退休教师担任顾问或监督员,对我校的师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将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第3篇

关键词:知行合一;中职学校;师德建设;途径

一、“知行合一”的含义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明武宗正德三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道德之知是人行为的指导,而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二、中职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是学生的镜子,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的国情和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教育的对象是中考的失利者,由于诸多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了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等多方面均差的“后进生”,而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这样的后进生培养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修养,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专业技能水平、教育管理能力和艺术、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性,更要有“海纳百川”的博怀,包容、接受学生的种种不良言行;要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人才”的新型成才观,常怀一颗平常心,善于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计得失,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忘我工作。在教育中,既要言传,更重身教,身体力行,以自己的优良品质教育影响学生,处处为师,事事为范。所以,中职学校更要重视师德建设,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并举,促使教师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操。

三、中等专业学校师德建设途径

中职教育的特点,给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更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形成,有效提高教育成效。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建设融入学校文化制度建设和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中。在校党支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以工会为主体,教导处、学生处、教科室、专业部等学校各职能部门联动,以培训为主体、活动为载体、考核为抓手,务实细致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培训育德

学校重视对全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学校工会常规工作。

(1)重视新教师入门培训

新教师进校任教,师德规范学习是培训的第一课,通过学习讨论《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内化规范内涵,促使新教师深刻理解《中小学师德规范》中的“三爱”“二人”“一学”的含义。爱国守法是教师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通过培训学习,让每一个新教师迈好从业第一步,促使良好师德的形成。

(2)常规化全员培训

只有提升全体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无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多繁忙,坚持每学期至少一次的师德主题集中学习活动,结合现阶段实际,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近几年先后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观看了前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会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特级教师蒋乃平老师的题为《师德与快乐德育》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视频,哈尔滨卫生学校副校长、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黑龙江省卫生职业教育心理学会副会长李晓凡老师的题为《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的系列讲座视频和中国乐知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讲师、家庭教育和学习方法的终生推广者徐晓东主任所作的《师德来自感谢与爱》的视频讲座及《全国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视频等,还聘请专家给教师进行师德专题讲座。通过学习熏陶,提高了广大教师对新时期师德要求的认识,让优秀形象常驻在心,他们就会自觉塑造新时期良好的教师形象。

2.环境养德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营造良好的育德环境。

学校教学楼上,醒目挂着的不仅有校训、校风,还有教风和学风,使广大教师抬头就能看到,提醒自己时刻履行职责。

开展师德格言征集活动,并把每一位教师的师德格言制作成桌签放置在办公桌上,让老师不忘履行自己的承诺。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宣传功能,设立师德师风专题,开设师德每周赠言栏目,勉励教师以德修身,恪守师德;以德修己,弘扬师魂;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3.活动载德

只有借助一系列的活动,才能把培训所学内化为教师的言行。工会会同相关部门,以“立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内化师德内涵。先后组织开展了《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大讨论、《身边的师德榜样》和《师德规范之我见》《中职学校师德规范》等演讲比赛、“读一本好书”读书活动、每学期主题学习活动心得征文评比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慈善捐赠活动,为灾区、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本校困难学生捐款赠物;开展师生结对帮教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与一到两名德困生或学困生结对,帮助转化思想、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帮助广大教师内化师德学习内涵,使他们学有榜样,行有目标;活动中教师把所学所感付之于实践,促使教师更好地践行师德规范,知行合一。

4.评比促德

各类学习、活动培训,必须依托考核评比,才能真正行有实效。

严把考核关,每学期坚持以《江阴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标准》对每一个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并列入教师年度考核,促使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并践行师德规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以师德规范的要求规范衡量自己的言行,快乐学习,幸福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评优是树立身边典型的最佳途径,能较好地发挥先进的作用,激励广大教师向身边的先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校不仅积极、认真、严格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先进的评选工作,还组织开展校内“南华好人”的评比表彰工作,树立南华各类先进典型,激励全体教师吸取先进经验,修炼内功,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积极进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根本在教师,关键在教师。中职学校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多途径加强师德建设,激励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事业性和宽阔的胸怀,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人成才”的新型成才观和学生观,学会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以教育培养学生为己任,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而努力。促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提升师德修养,并汇聚教师团队的道德力量,树立教师群体职业道德风范,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激励教师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敬业勤勉、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感染学生,以公平民主、包容博爱的职业品质引导学生,成为学生为人处世、立德立功效仿的榜样、学生成长路上的明镜。坚信一定能使后进生个个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中职学校的教育也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引言

主席曾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显现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直接引起国家、社会及学校教育对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学校教育获得持续发展,产生许多积极变化,改变职业教育的原有面貌,并使得职业教育焕发新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在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二、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职业教育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力争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教师具备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及高尚品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做学生的表率。这就显现出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职业学校必须对引起高度重视。

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及社会对职业教育引起重视,职业学校自身需作出积极转变,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在行动上落实,带来许多积极改变,职业学校的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做具体分析。1.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关注形式甚于关注教书育人。某些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具体规定,以方便对教师行为做具体化考量,殊不知这样做使某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形式化,甚至使极个别教师忽视了自身教书育人的最本质任务,只是形式化地落实学校的“具体任务”,忽略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把自身的负能量传递给学生,这是与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初衷相背离的。2.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不够。职校学生是被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一群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对自己进入职校学习感到失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自卑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关爱。但是一些职校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把职校学生当做一般的即将引入社会的成年人看待,其实职校许多学生在心理上相较于普高生更加不成熟,也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抓好了师德师风建设,就抓好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3.某些教师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理想信念被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某些教师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在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时候追求经济效益,这是极为不恰当的行为,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他们把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些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兼职或是商业活动上,放松了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这样的教师让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后更感失望,对自己失望,对学校失望,对教师失望,对自己的未来失望。职业学校应该力避这样的局面出现,在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最终实现在教师的正能量影响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4.某些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落后于社会需要,需要进行培训与进修。某些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忽略自身的学习与进修,导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落后于社会需要,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快速对接,从而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导致学生对学校与教师不能够做到完全信任。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使学生对职业学校及教师表现出极大信任。

四、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思考

1.加强教师现身教育事业精神及育人品质的培养。教师之所以称其为教师,是因为其对学生的真诚的爱。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是职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事教育事业,需要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责任感及荣誉感,具备从事教育事业的较高热情,以为教育事业作出最大贡献为自己的骄傲。同时,做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治学严谨,端正学风与教风;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2.组织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学生需要学习,教师同样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是学生的良好榜样。教师的学习包括自主学习及参加教师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与机械灌输理论及讲大道理的授课相区别,是结合教师实际情况作出的引导教育,可以使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认同感,增强自豪感,对照自身做自我批评与检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顺利开展。3.使教师认识到自身教书育人的本质任务,实现知行统一。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可能对自身的职责并没有做到深刻了解,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师职业加深认识。要实现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理念与行动影响教师,从而使教师认识到自身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自觉做到知行统一,做学生的榜样。4.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工作。职业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优的首要条件。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工作,是促使广大职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引起重视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职业学校教师直接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职业学校教师当深刻认识自身教书育人的本质任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行为上的榜样,激发学生建设更美好的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愿望。

作者:顾婷 单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5篇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学校教育获得持续发展,产生许多积极变化,改变职业教育的原有面貌,并使得职业教育焕发新的发展活力。与此同时,在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二、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职业教育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对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力争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教师具备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及高尚品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做学生的表率。这就显现出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职业学校必须对引起高度重视。

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及社会对职业教育引起重视,职业学校自身需作出积极转变,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引起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并在行动上落实,带来许多积极改变,职业学校的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做具体分析。

1.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关注形式甚于关注教书育人。

某些学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具体规定,以方便对教师行为做具体化考量,殊不知这样做使某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形式化,甚至使极个别教师忽视了自身教书育人的最本质任务,只是形式化地落实学校的“具体任务”,忽略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把自身的负能量传递给学生,这是与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初衷相背离的。

2.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不够。

职校学生是被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一群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对自己进入职校学习感到失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自卑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关爱。但是一些职校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把职校学生当做一般的即将引入社会的成年人看待,其实职校许多学生在心理上相较于普高生更加不成熟,也更加需要得到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抓好了师德师风建设,就抓好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

3.某些教师的思想观念存在问题,理想信念被弱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某些教师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在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时候追求经济效益,这是极为不恰当的行为,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不尊重。他们把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些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兼职或是商业活动上,放松了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这样的教师让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后更感失望,对自己失望,对学校失望,对教师失望,对自己的未来失望。职业学校应该力避这样的局面出现,在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最终实现在教师的正能量影响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4.某些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落后于社会需要,需要进行培训与进修。

某些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忽略自身的学习与进修,导致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落后于社会需要,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快速对接,从而影响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导致学生对学校与教师不能够做到完全信任。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使学生对职业学校及教师表现出极大信任。

四、加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思考

1.加强教师现身教育事业精神及育人品质的培养。

教师之所以称其为教师,是因为其对学生的真诚的爱。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这是职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事教育事业,需要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责任感及荣誉感,具备从事教育事业的较高热情,以为教育事业作出最大贡献为自己的骄傲。同时,做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治学严谨,端正学风与教风;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2.组织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

学生需要学习,教师同样需要学习,只有不断学习的教师才是学生的良好榜样。教师的学习包括自主学习及参加教师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与机械灌输理论及讲大道理的授课相区别,是结合教师实际情况作出的引导教育,可以使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认同感,增强自豪感,对照自身做自我批评与检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顺利开展。

3.使教师认识到自身教书育人的本质任务,实现知行统一。

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可能对自身的职责并没有做到深刻了解,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师职业加深认识。要实现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理念与行动影响教师,从而使教师认识到自身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并自觉做到知行统一,做学生的榜样。

4.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工作。

职业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评优的首要条件。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工作,是促使广大职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引起重视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第6篇

一、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同时学校也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去抓。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能够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提升教师育人的实效。

(一)规范师德具体要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教师的行为也应受到约束,那么要约束教师的行为靠的就是法律和规定,学校应制定教师师德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对教师的师德量化考核让教师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在考核的过程中应遵循合理、公平、公开的原则实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是要靠教师的自觉遵守。教师师德量化考核方案应该参照《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八条》中的规定,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最终使广大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三大原则去教书育人。同时要建立以“师德档案卡”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档案,坚持做到师德档案填写真实、全面;实行一人一卡,单独立卷,随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一并装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坚持每年对师德档案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一次。这样不仅规范了教师师德的要求,也可以合理去评价,促进中小学师德的建设和发展。

(二)开展师德多样培训

全员进行培训,重点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正是学习和奉献的最佳时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对青年教师要采取岗前培训、以老带新、师德讲座、师德论坛等有力措施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养。特别是现在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能够活跃师生的思想;另外就是采取走出去学习名家教育风格和教学理念,拓展教师的视野,这样就为教师思想和情感的沟通拓展道路,也调动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有智慧、有境界的人;又要教书育人,躬亲示范,为学生做好榜样,为社会做好典范,带头传播中华文明,带头引领社会风气。

二、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一)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发挥重要作用。教研活动应以“四课活动”作为主体,即“备课、说课、授课、评课”,扎实地推动教学常规工作。

一是由县教研室组织各科教学优质课大赛。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可以先在学校比赛,对优秀者推荐县、市级比赛,这样既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又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共同进步。

二是城关各校可以以校为单位、乡镇可以以中心校为单位开展“四课活动”,每人每期至少讲授一节示范课,并整理好四课材料。这样同校教师可以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二)注重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网络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教师进行新课标、教材、教学理念、教育技术等进行培训。

每年暑假由县教研室邀请教育名家对全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具体包括:新课标和教材培训,示范课的展示等。大家可以聚集一起,共同学习、交流讨论、总结和反思,力求在教学能力上共同提升。具体到科学课、信息技术、劳技课,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是专业的,学校缺乏实验器材,教师实验操作能力低。针对这种现状,可以由县教研室组织到条件好的学校进行实验操作培训,以规范教师的操作方法,提升今后驾驭课堂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利用教育技术可以优化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教育技术使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体现了教师教学能力与时俱进,也是一种提升素养的方式。对于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有两个方式:由县级统一组织,暑期集中培训、分批实施;各校可以利用学校微机室和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组织培训。通过以上方式,力争能让教师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和中级测试、甚至达到高级,并能很好的把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三)自我提升能力

1.潜心学习。学习是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我们给学生讲解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那么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自学,主要还是靠阅读,阅读资料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等,阅读后逐渐把知识融会贯通。利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可见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才能有效指导学科教学,才能走在学科的最前沿。

2.不断反思。反思教学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课之后的教学得失,也可以是对某一教育教学问题或现象的感触而引发深思,这样就可以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反思教学能够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拓展视野,活跃思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某一问题或现象,写一写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下次如何改进等,这样有利于提升下次教学的效率。拓展视野,只反思自己教学的优缺点是不够,还有了解别人对这一问题或现象看法以及解决的方法,弥补不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在借鉴他人经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活跃思想,反思教学也是一种大胆改革,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通过改进才能趋于完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取他人的优点,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从而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活跃了自己的思想。

三、关注教师人文需求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人本文化,一种人文情结,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怀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就要给予教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读书,让教师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一)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以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为目标,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组织教师到外地进行业务学习。外出可以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这里有很多的教育名家的授课、评课以教学新理念的解读,参加“现代与经典”,学习“现代与经典”,借鉴“现代与经典”。根据目前的课堂现状,师资水平,找出差距。用“现代与经典”的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情智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根据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真正让教师在培训中得到提升,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培养终身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关注教师的读书

开展读书活动,也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宣扬社会主义高尚的道德风尚,抵制不良的社会坏习,推动广大教师自重、自警、自立、自强,激发其投身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当然读书的范围还是要与师德、专业成长有关的书籍,从书中体会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学生,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学生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合格的专业教师。

四、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一)授予荣誉称号进行评价

“鼓励是行动的动力”,任何教师在工作上都需要鼓励。上级和学校更应该做好对师德高尚和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鼓励,这样教师才能把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根据每学年每位教师的师德修养、班级管理水平、教学科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情况,推荐给上级,授予个人相应的荣誉称号。

(二)利用职称晋级进行评价

随着中小学职称改革的推进,未来小学教师也能晋级正高,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教师的重视和关爱,是对教师价值的肯定。可以利用职称晋级对教师对教师进行评价和鼓励。通常教师职称晋级是根据教师任现职期间的德、能、勤、绩的综合业绩作为依据的,其中绩的分量要占到综合业绩的要过半,绩是按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计算。利用德、能、勤、绩的综合业绩进行评价教师,能够全面地客观的反映一个老师的师德水平,教学能力,因此在晋级职称时以此为评价的依据,这也与中小学职称评定的规定相符合。

(三)嘉奖教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第7篇

一、机制创新,规范师德

完善制度。学校与每位教师签定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制订教师一日规范要求,建立教师忌事忌语,倡导教师“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我微笑了吗?今天我能为学生做些什么?今天我该如何努力?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师德建设联系点制度”“师德师风社会监督制度”“师德师风公开承诺制度”。既从正面提出了要求,又从反面划出了。

舆论监督。学校从2011年起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工作坊,建立了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凡涉及到收费项目的由家长委员会牵头,财务、会计两分开,账目公示公开,阳光透明;建立了校长接待家长、学生来信来访制度,设立校长信箱。主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教育管理、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

榜样示范。学校成立由学校行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组成的师德考评小组,从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八个方面进行师德考核。对于参与、封建迷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和乱收费等行为者,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还打造“十佳评选”榜样机制,相继开展了“十佳感动校园人物”“十大年度校园新闻”等评选活动,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表彰。有效地发挥了榜样的激励作用,传递了正能量,帮助教师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外化。

二、教育培训,提升师德

专家培训。学校把法律专家请进来,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详细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发动教师广泛讨论,让教师从法律的角度审视自己和身边的教育教学行为。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褚宏启教授、华东师大应俊峰教授、马来西亚国际赏识教育学会曾桂安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张俊洪教授、广东省教育督导室原主任彭卓平先生、广东教育杂志社陈湘年社长等多位专家、学者,为教师作多层面、多维度指导培训。

阅读提升。阅读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培养师德师风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共读一本好书”的阅读分享交流会。如《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水知道答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等书籍,让教师在阅读中感受“爱”与“责任”的含义。一位教师在读书心得中这样写道:“只要有爱心和慧心,每一位老师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五十六号教室’,我们的学校就将成为幸福的‘巴学园’。”

电影点灯。上学期,学校引进了电影课程,成为了全国第543所电影实验学校。组织教师观看了《三个傻子》《我心中的小星星》《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美丽的大脚》等与教师相关的电影。这些经典影片,点亮了教师的心灯,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教师的心灵。教师的心灵强大了,传递给学生和社会的也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三、文化引领,培育师德

环境熏陶。学校注重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努力创设立体、多维的德育氛围,让教师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通过“一大主题、两项教育、三面墙壁、四块阵地、五个乐园”的环境文化,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教师的心智,浸润教师的成长。开展“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活动,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氛围、文明的办公纪律,使全校教师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

第8篇

【关键词】提高质量;校长;师风师德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又发表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教育界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校长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正确的决策、正派的作风,对于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长在高校当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必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一个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这既是校长职业成长的需要,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一位好校长的关键。其次,校长还要树立好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教育观”、“政绩观”,而这其中,核心便是“学生观”。学生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一位好校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爱学生,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要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2.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决定校长办学成就的关键。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就会随波逐流,甚至趋炎附势。办学理念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校长要躬于实践,敏于行动,切不可做思想、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校长的智慧和知识、观点和理念是在行动中产生的。空谈误国、实干兴教。

3.要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和科学的方法。学校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行政管理要求校长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心理弹性,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内部分配制度、考核奖罚制度等手段,调动教师和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全面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方面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校长自己要成为科学的行家大家,“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一个知识贫穷、胸无点墨的校长,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无异于隔靴搔痒、盲人摸象。所以,作为校长更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第二,要重视素质教育,对教学质量要有正确的理解。坚持以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标准,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用脑与用手的结合,研究“教”与研究“学”的结合,努力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要增强课堂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不断地深入课堂听课,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作评价。另外,要特别注重教育科研,舍得花钱,有兴趣投入人力,物力,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4.要重视教职工素质的提高。校长要保证让素质良好的教职工在学生中工作。要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教学能力,还要创造条件,挖掘他们的潜力,将他们的成就需要引发为动机,辅助他们走向科研之路。这样便可在学校形成教学氛围,使教师群体将注意力集中到促进学生学习上。

二、师德师风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二十六条专门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文件要求“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高校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教师培训特别是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制定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办法,完善高校科研学术规范,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者,一经查实,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销教师资格”。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师德师风都是教师整体素质中最宝贵的最重要的品质。大力弘扬良好的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之一。

1.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我国自古便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师德究竟是指什么呢?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高校师德建设工程应以“培育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为根本宗旨,不但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与时俱进,接纳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道德意识和教育水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基于坚定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育信念集中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一个教师只有当他真正认识到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时,他才会从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进而产生新的力量和精神动力。

学校的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专研业务。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知识与研究成果,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攻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优化研究手段,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坚持正确导向,锐意改革创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在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中,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和反对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错误倾向,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强调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将师德建设与教师成长和发展相结合,将师德评价与职务聘任相结合,将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相结合,创新高效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建设的动力机制,以保障师德建设取得实效,为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高校是多种人力资源的聚集地,师德建设既要面向教师队伍,也要面向职工队伍、教辅队伍,应按照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的思路全方位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人力资源建设规划和职务培训计划,面向全体员工加强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二是把师德建设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提高教师师德教育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对新教师则强化岗前培训,建立导师制度,把师德教育寓于业务锻炼之中。对在岗教师的培训,重在教学科研上压担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刻意进取的科学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师德风范,并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促进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

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有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作保证。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建立一种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成长的氛围和环境,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精干的管理人员队伍,为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资源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完成高校的历史重任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第9篇

一、加大培训力度,用法制约束、榜样的力量影响教师教学行为。

建立健全师德活动学习培训制度,使师德建设学习制度化,在建立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新颁《义务教育法》,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生活情况,全体教师对他们的奉献精神、高尚师德、精湛业务能力而感到钦佩,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教书育人,做一名好老师。

全体教师在师德建设活动中,坚持读书自学,提高自身的修养,自学笔记工整,不走形式。

二、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我校定期召开全校教师参加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日程,在人力、时间、资金方面予以保证。在充分征求教师、家长、和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师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成立了全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在宣传发动阶段,坚持从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出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学生,为学生发展负责,对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学校进行疏理,校长亲自把关处理,对存在的问题找当事教师谈话,诸人诸项落实,对家长提出的凝问给予了解,家长对问卷及意见的处理比较满意。

在校内标明学校师德建设举报电话。在教师中开展“好教师形象”设计活动,收集教师“好教师形象”设计近百条,在中高年级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征文活动。通过以上活动,提高了全体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大家都能以对学校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查摆剖析,找到师德突出问题

在学校整体部署下,通过自己讲,互相提,大家评的办法,开展自我剖析,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师德存在的问题,通过查摆,全体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明确,全校教职工向师德领导小组提交了自查报告,对查摆出的问题师德领导小组进行了疏理,并提出了整改意见,现将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在师德建设的某些方面的认识不足。如:很多教师认为学校是清水衙门,不存在廉政问题,其实,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学校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廉政出现问题,不仅给学校带来损失,而且给社会造成坏影响。

2、师德建设缺少社会的广泛参与,尽管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活动少,没有发挥好作用。

3、有个别教师只关注教学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关心和教育。

4、重智轻德现象还存在,在思想上,分数第一,学习成绩重要思想严重,使学生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5、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全面性。对学生评价处于探索阶段,改革步子慢,评价方法内容还不够科学、规范。

6、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配合不理想,个别家长不重视对子女教育。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整改措施,并逐步实施,取得一定效果。

四、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了师德长效机制,确保师德建设长抓不懈。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师德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师德建设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上。今后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持续开展经常性教育。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和教育督导的重点内容。对广大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建立学习制度,纳入学校常规管理。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努力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把推动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作为奋斗目标,以确保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工作机制,从理顺体制入手,把师德教育贯穿于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使教师的师德水平与业务水平同步提升。

3、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聘任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任的先决条件,形成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将教师的考评和任用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与教师晋级、聘任、表彰等密切挂钩。

4、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及时总结工作,查漏补缺,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积极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我校对查摆的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整改:

1、进一步提高对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加大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师德建设制度,做到“五建立”:建立师德档案,建立师德教育体系,建立师德奖惩制度,建立师德考核评估体系,保证师德建设长抓不懈,成果不断提高巩固。

2、拓宽师德建设渠道,创新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让社会广泛参与师德建设活动,特别是家长的参与,通过家长的参与,促进学校、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改变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该教育给学生全面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4、提高认识,防止“三乱”现象反弹,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宣传、监督和校务公开各项工作,做到法律、法规人人知晓,办学行为规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家长,切实解决他们实际困难,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师德师风 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44

1 研究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师德师风是教师之本、大学之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实现研究型大学教育目标。研究型大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精神理想、伦理美德、健全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增强自我了解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而要想实现“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为人为学和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构建亲密、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道德楷模,善于运用人生经历和个人魅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其二,有利于提高研究型大学学术文化水平。师德师风建设能够促使教师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教风,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专注于学术研究,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学术文化氛围,促进学校学术文化水平的提升;其三,有利于保障研究型大学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使教师主动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教育责任,让教师成为学生道德层面上的导师,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形成良好思想品质,以此增强社会公众对教育者的信任,巩固大学崇高的地位。

2 研究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2.1 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普通型高校,还是研究型高校,教师都是立校的根本之所在,而师德则是教育的神髓,只有拥有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学子,也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由此可见,研究型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未来的发展,同时也决定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成败。为此,研究型高校应当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校领导必须对师德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当中。可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其全权负责整体工作方案的编制和组织工作,并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这有助于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2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大量的实践表明,在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过程中,制度不但是根本保障,也是重要措施之一。从本质上的角度上讲,可将师德看作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为此,研究型高校应当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师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借此来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提供可遵循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这有助于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开展与教师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师德建设

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还要具备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使得教师职业道德带有一定的专业性特色。为此,研究型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应当从教师专业特点出发,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教师、敬佩教师,树立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当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使教师在学术交流中,不断提高专业道德水平和学术能力。

2.4 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就研究型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而言,其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除了需要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之外,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建立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这里的四位一体主要是指学校、教师、教学督导和学生,并借助校领导随堂听课、教师互评、教学督导以及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师德进行监督,若是教师违反了学校制定的师德规范,则应当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果情节比较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其二,应建立完善的师德培训档案,并建立层次分明的师德教育培训机制,这有助于确保师德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三,强化考评与监督机制。学校可以制定合理有效的师德建设考核办法,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将考评结果录入到教师档案当中,以此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依据;其四,引入竞争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可对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在深造和学术梯队的选拔上予以优先考虑,对于师德较差的教师应实行待岗学习,若仍无起色则应给予下岗处理。

参考文献:

[1]宋润霞,曾伦武.伦理视角下研究型大学师德失范的归因与师德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2]覃川.研究型大学师德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6,(1).

第11篇

摘 要: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教师,其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一套科学长效的培养培训机制,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教师队伍;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89-02

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曾经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目前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也就是说,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乃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紧迫任务。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呢?大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高等学校应该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而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思想的传播者和文化的承载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肩负着培养下一代重要责任的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尽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最平凡、最普通的教学之中,要始终忠诚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要用好课堂讲坛和校园阵地,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教师作为高等学校的主体,能否经得住社会诱惑和现实生活的考验,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能否建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提升育人质量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学校应该着力制定符合时代特征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师德建设文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健全师德考核机制,畅通师德监督渠道,加强对师德典型的正面宣传,划定师德警戒线,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常抓不懈。

二、注重教师培养的培训

开展丰富多彩、科学有效的教师培训活动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教师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其中专业知识和教学态度主要依靠教师自身的努力,而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则需要教师在长期的从教经历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和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采取分类培养的方式,建立由学校、学院和教研室组成的三级培养培训体系,对于共性的培训项目由学校负责组织开展,对于个性化、专业性较强的内容由学院和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这个体系应该以“新教师岗前培训”为基础,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严把教师入口关。以“青年教师在职轮训”为延伸,通过对青年教师开展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为引领,通过对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所有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始终坚持系统性的原则,既要保证培训方法的科学、规范,又要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可持续发展,做到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

三、搭建教师交流平台

积极为教师搭建校内交流、国内交流以及国际交流平台是拓展教师职业空间、增强教师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探索和学习,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的进修培训和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从而促进其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开展校内的教学观摩月、教学午餐会、外出学习教师返校报告会、教学沙龙、名师教学工作坊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交流心得、互相观摩、共同探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提高教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派出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进修访学、参加高水平短期培训和学术会议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通过派出教师到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践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造就一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素质型”专业教学团队。多元化的交流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师的视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同时,通过交流创新,教师能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

四、关注教师职业发展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与否,是衡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虽然队伍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有教师的结构状况,但科学的教师职业发展观能够影响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能够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因此,学校要将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学校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紧密结合,将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有意识地引导和把握教师队伍的结构发展趋势,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主动为其设计、规划发展目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阶段性地绘制教师成长曲线,并配合教师逐步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开发现有教师队伍的潜力。同时要对教师的成长目标进行分段考核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机制,在制定成长激励政策的同时设定成长警戒线,通过职业发展和职业帮助提升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留住优秀教师,稳定教师队伍。一方面要针对青年教师新工作期的适应焦虑、中年教师职业稳定期的职称晋升挫折感和老年教师在教研方面对知识更新的不适应等教师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定期进行职业咨询,提供职业帮助和心理保健,关心教师的个性化需要和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引导教师关注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教师自觉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通过内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通过内外双方共同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教学激励机制

教学本应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在科研导向的大背景下,学校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等重要环节过度关注科研能力而对教学能力的关注不够,这就直接导致教师本身为了科研而科研,因为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利益和影响远远比教学来得快,高等学校和教师个人“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较为严重。由于教师把大量的经历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必然会受影响。虽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都是高等学校的使命,但人才培养是核心,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学校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扭转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设立教学专项奖励等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将教师的各类教学成果和所承担的本科教学工作量作为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激励政策的有效实施让积极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激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创新知识,增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要将“终身教育”和“分类培养”的教师教育理念贯穿始终,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组建稳定的队伍、建立完善的体系、开展系统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考核,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融会贯通,将学校对教师的职前培养转化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职业终身教育,解决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满足教师在入职后继续学习的愿望与需求,帮助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以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 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9).

[2]李春燕,林海,袁虎廷等.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3]毛洪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探索[J].中国高 等教育,2011,(23).

[4]孙钰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 大学教学,2009,(8).

[5]赵金瑞,李大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思想 教育研究,2012,(5).

第12篇

一、继续开展全国家长学校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

1、召开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通过典型带动全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评选区级示范性家长学校;评选优秀家长学校校长、优秀家长学校教师及优秀学员。

2、召开家长学校教育课题研究研讨会;评选优秀家长学校教育论文;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家长学校教育研究课题;首批立项的家长学校教育课题形成中期研究实验报告。

3、加强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举办家长学校教师培训班,积极引导各学校研究开发家长学校校本教材,使家长学校教育更贴近家长、取得更大实效。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落实教育局提出的“内敛工程”建设,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正师表、践师德、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学师德模范事迹、演讲比赛、师德报告会、对照先进找差距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职工的师德水平。

1、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争创工人先锋号,争当师德建设标兵”活动,以争创工人先锋号为载体,以争当师德建设标兵为主要内容,以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凝聚力的优秀教育团队和品德高尚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2、继续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月”,省教育工会已将每年9月份定为全省“师德建设活动月”,按照省市教育工会要求,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师德建设活动。

3、几项具体做法,制定区《教师公约》、《教师承诺书》、《师德评价考核方案》,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促进师德、师风、校风向更好方向转变,切实解决有偿家教、以教谋私、体罚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和学校形象,推进全区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水平。

4、评选全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1、建立健全区直各学校、处镇教委办工会组织,完善工会各项制度。

2、加强学校教代会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教代会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努力保障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3、继续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工作,力争再创5个以上市、区级“工人先锋号”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