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时间:2022-09-19 15:25: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总结

第1篇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应该接受的基本教育,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儿种有效措施:

一、有效利用教师的魅力辐射促进德育的渗透

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教师是除父母以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教师应努力以自身魅力引导学生接受德育。

在课堂中,教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使用普通话讲课,使用文明语言,注重板书的规范与整齐等可以有效促进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要仔细,不能厚此薄彼;在授深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微笑常伴,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这样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充分利用显性教学内容促进德育的渗透

由于小学生正处在认知能力尚弱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材中总会遍布插图及趣味题目,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插图、题目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

如,“北京赢了”这个数学题材就很适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学习载体。此题目的原文为:在申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过程中,北京获得的票数为56票,多伦多获得的票数为22票,最终北京成功地申请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请问,多伦多获得的票数比北京获得的票数少了多少?在讲完此题之后,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描述中国人在得知主办权申请成功之后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情感表现。第二步,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提问:为何中国人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有如此表现?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申奥能否成功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是否强硬,我们申奥成功则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很强并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听到这样的回答,学生的内心必然激情澎湃,一种“我是中国人我自豪”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三、深度挖掘隐性教材内容促进德育的渗透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限且隐藏在题目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研究教材,深入挖掘并拓展教材内容中所隐含的德育内容。社会公德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接下来就以社会公德教育的渗透为核心进行举例。

例如:火车某车厢原来一共有40个人,到了一站后,下了23人,上了14人,请问目前这节车厢有多少人?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并将解题方法进行总结之后,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转化成道德问题,问一问学生在坐车时喜欢先下车后上车还是先上车后下车。学生的答复必然会是先下后上,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表示肯定,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乘车公德。

四、创设趣味情境促进德育的渗透

小学生对于有趣味性的事物充满兴趣,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并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孝道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接下来以孝道的渗透为核心进行举例。

例如:在进行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情境:小明家共有五个人,分别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他自己。有一天,小明的叔叔给了他6个苹果,如果小明分别给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各一个,那么他还有几个苹果?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又可以创设情境:“假如6个苹果中有4个大苹果,2个小苹果,而其中一个小苹果被小明不小心摔烂了不能吃,那么请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分配剩下的5个苹果?”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普及一下“孔融让梨”的故事,在理解之后,学生自然会选择将大苹果给家人,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谦让、尊老的孝道内容。

第2篇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强化,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在传统的教育手段之外,可以使用新的网络媒体形式,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德育能力得到提升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这迎合了新课标的需要,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变化。基于此,本文阐述对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研究与实践。

一、构建数学学科的德育渗透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立涵盖了多种网络资源,在平台上的各种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共享。学校要强化基础信息的投入和使用,例如,在每一间教室中都安装互交式的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为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提供条件。学校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和德育专题网站以及学生档案袋,这些有特色的网站对小学数学教育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学校要建立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其中主要包含教师的教学课件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素材方案等内容。在此平台上,教师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德育的渲染能力,还能够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通过这些较为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媒体让学生把学科学习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效奠定教学基础。

二、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在数学教学基础上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数学学习需要建构一个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环境,也正是这样的氛围才能让学生去探索,以此培养出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和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在学科教育当中感受到品德教育的魅力。数学学科教师要把德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建立起德育教育的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减少德育教育的盲点,让德育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网络平台的工具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师需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论坛以及博客上发表自己数学预习的结果,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使用论坛和博客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资源得到共享。在课后阶段,可以让学生把作业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在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点评、回复,这样的方式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不断的丰富学习的内容,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大的促进性作用。例如,在学习《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就需要在数学知识点的挖掘下,对当前的污染情况以及水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给学生布置研究作业。例如,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水?这样能够节约多少水?水量和水费之间的转换是怎样的?在节约用水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把道德教育和美德教育结合在一起,从人性美的观点来审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人类美好道德行为的养成。节约用水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德育的主体意识,达到了学生道德教育的学习目的,又收到倡导全体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现有的水资源的效果。

三、网络基础上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面对小学生,思维还没有形成,品德教育有较为广泛的空间。基础学科的数学更需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任务,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但是德育功能却非常突出,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上文所提到的《节约用水》案例中就打破了以往重视书本知识传输,轻视知识构建的过程。另外,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获取,轻视了人格的塑造,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挖掘数学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然后在网络平台的影响下,进行数学教学,这样不仅实现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回归数学生活,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成为德育因素,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素质。例如,教师在平时数学单元考试中对知识点的分析中,通过对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发现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的学生在成绩上高于普通班学生,并且使用网络平台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增强。从自己做起,自己构建节水计划,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多个学校的认同,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经过教学实践,可以总结出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主要是,教师构建数学学习活动———在网络平台中进行德育渗透———网络平台中获得学生思考的信息、数据的收集以及学习成果的展示———布置学习任务———提出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概念———实例列举———联系生活和道德———促进学生的知性统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网络平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效能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道德之间的联系展示给学生,辅助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每一个科目的学习中都能够接触到德育的内容,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师会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启发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在数学知识获取的同时受到更多的德育教育。

作者:苏小斌 单位:胶州市胶莱镇陆家村小学

第3篇

关键词:挖掘德育素材;创设情境;德育渗透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蕴涵的德育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及潜在的德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把德育贯穿于知识的传授中。在教学《数的读写》后,进行这样的练习,读出下面各数:(1)1978年全国铁路总长51700千米,全国公路总长890200千米;(2)2002年全国铁路总长71898千米,全国公路总长1765200千米。学生通过朗读,了解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圆柱的体积》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你知道吗”:约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也就是底面周长的平方乘高,再除以12,这种计算方法与现在的算法是一致的,由此可使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数学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教材中蕴涵的德育素材的。

二、创设情境进行德育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来进行。数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充满童趣而美丽的。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已是必不可少的。生动活泼的情节,童话般的问题情境,蕴涵着许多数学知识和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学习历程,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创设学生模拟购物情境,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热爱人民币的教育;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创设“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1秒钟可以做哪些事情”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经验,设计有趣的事情自己做一做,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时间对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知道珍惜时间、爱护时间的重要性。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合作学习、汇报总结。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在教学《测量物体的体积》时,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协同他人在实践活动中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既要为他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学习。在这种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五、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如:(1)小调查。调查一下:今年农民人均收入多少元,比20年前的收入多多少元。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广大人民带来的好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学生调查并计算:一个人每天节约粮食15克,我国13亿人每天可节约粮食多少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粮食与祖国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2)送你一句名言。让学生利用送名言活动,相互激情励志。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一个人好比一个分数,它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之值就越小。”这一富有哲理的名言能引起学生的反思,培养小学生诚实谦虚的良好品德。(3)错题诊所。收集学生出现错误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分析、订正,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养成积极思维、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第4篇

一、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结合数学教育,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光辉的历史,了解数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我国数学家在科技发展中作出的贡献,并通过教材中有关的数学史料和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例如在教学数的产生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计数,赞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课前设计了练习:一分钟内的口算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内能做很多事情,结合《明日歌》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历届夏季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量设计成统计表,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比较,体会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树立学生崇高的理想,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特别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教学对11~20各数的认识中,教材中的主题图出现了马路上人来人往的情形,有斑马线、自行车、汽车,教师可以借此在数数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四、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依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用思考、总结。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以教学方法为例,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五、德育教育落实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是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1.学会合作

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团结合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许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合力,才能办成。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使他们认识到依靠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

尊重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尊重,才能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营造尊重的氛围,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差异……其次是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在教师的尊重中学生感悟尊重、倡导尊重、辐射尊重、传播尊重、学会尊重。第三是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尊重老师的教育方式,这样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成为尊重的教学。

3.学会学习

第5篇

[关键词]数学 ;德育;方法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活动,常体现和反映参与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渗透着具有时代社会特征的伦理观、道德观。下面笔者以《春夜喜雨》这首诗为题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适时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能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德育魅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可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会看钟面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掌握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又如教四年级统计中关于“回收易拉罐”,可通过计算一个由100万家庭组成的城市所用的易拉罐中含铝的数量,通过小中见大、积少成多的现象,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节约能源的意义,并能够在生活中付诸行动――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机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做到有机结合数学教材内容进行,自然渗透,水到渠成,防止生搬硬套,切忌牵强附会,力求做到有意、有机、有序、有情、有理,结合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水融。如教“平移和旋转”时,一位教师在学生认识了平移的基本特点后,利用课件展示“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过程,通过情感交流,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平移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总结全课后,又利用课件出示应用平移和旋转方法设计出的花朵、奥运五环、紫荆花等图案,让学生初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美以及应用几何变换设计图案的美妙与乐趣、增添数学学习的审美情趣。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堆,碰到疑难,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忙,互相交流。在他们解答疑难、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在数学学习中有机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结精神。

三、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对比渗透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里描述的就是对比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法,有助于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知识在动态中生成,社会也是在动态中发展,情感、价值观在动态中培养。如四年级上册中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演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工具从古代的算筹到现代每秒运算1000万亿次的计算机,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真神奇,也感受到学习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增添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学习“生活中的负数”时,可让学生调查哈尔滨、西安、杭州、拉萨、香港、台北等城市的一天最高和最低气温,通过温差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地域的广阔无垠,也让学生知道、台湾、香港是祖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6篇

德育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渗透于各学科中。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时刻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实践证明,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情操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体会到枯燥的数字、机械的运算。作为我们教师要给这些枯燥的数字、机械的运算点缀上精灵的翅膀,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游而忘返,而不是望而却步。记忆公式历来被人们所公认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我们为何不能结合古代在数学研究中所取得巨大成就来感染、激励学生呢?在教学“圆周长”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与直径的比率为3:1。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不起。面对古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天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是止而不进,还是奋勇开拓?相信我们的学生心中都有一团火,那是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之火;那是立志取得更大成绩的自强不息之火。

二、在数学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习数学,就像攀登楼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知识的取得是积累的结果。要攀登到楼顶,第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第二要有攀登的技巧、方法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对学好数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养成勤劳、刻苦的好习惯,计算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学习,一半是学,一半是习,何为“习”?学过后在温熟,反复的学使之熟练成为习。可见学与习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要取得好成绩,紧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练,勤于总结计算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逐步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些学生看到应用题便产生胆怯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用新奇的眼光、自信的态度去攻克难点。一杯水很热,学生没法喝,这是我们不能递上一杯温水让他们喝,而是递给他们一个空杯子看他们能否用两个空杯子将水冷却。成功的动力是巨大的,他可以激发学生去寻求更多的方法,从而产生更大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难点便不在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胆怯也会被自信、进取、创新取代。教育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一种不灭的信念、更是一种支撑你走完人生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经历使人成长,书中的故事就是间接地经历。语文中有故事,社会中有故事,数学中就没有吗?不,任何一个应用题就是一个小故事。那里面讲述的不仅是数学间的计算,还有辛勤劳动人民开凿隧道,用团结互助的精神修路,勤俭节约的工人节约用煤,艰苦奋斗的生产工人超额完成任务。从中我们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重劳动人民、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有机渗透,潜移默化,渗透有心、渗透得法,那一定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第7篇

目前,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结合教学,将生活实例编成数学题目,教育学生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崇高信念

小学数学遵从从社会生活出发,表达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的这一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身边生活的典型案例编成数学题目,使学生通过这些题目,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充分利用小学数学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特点,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渗透于数学之中

在数学课中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扣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一切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例如,在讲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置导语:“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数学史,在上古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十分发达的算术知识,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们本课学习的加法,至少在殷商之前就已经形成了。1983年河南省安阳县发现的一块甲骨文上就有这样一段文字‘八日辛亥殆伐两千六百五十六人’,意思是说在八月辛亥那天的一次战争中,消灭敌方两千六百五十六人。通过这段文字,专家得出一致的推断,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采用了‘十进位制’的计数法,这比当时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早。”这段导语的介绍,让祖国辉煌灿烂的数学成就在学生的心灵中悄然烙印,同时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热情自然得到了升华。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将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中。

例如,课本第四册中的一道题,原题是“养鱼专业户前年收入25800元,去年是前年的11倍,去年收入多少元?”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去年收入为什么比前年多?教师还可以将养鱼专业户收入画成一个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学生可以形象地感知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状况,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外,还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应用题文字的分析,甚至插图的欣赏和联想上。例如,小学数学第四册的一幅插图,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认识尊敬劳动人民,乘车时礼让老人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以及劳动光荣的观点。教师在传授知识、渗透思想品德方面所起的作用虽然较大,但是没有老师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很难巩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言不由衷、行不符实的表现会使学生在失望之余,动摇以往品德说教的成果。为了巩固已有的成效,教师必须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来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

三、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小学生的世界观还未形成,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数学教学渗透的历史观、发展观、实践观以及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在数字计算教学中,将实践的观点传达给学生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它研究的是事物间量的关系。因此,数学必然和社会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演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社会实践的观点传达给学生。例如,在小学第三册中介绍“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时,教师在讲授演算过程之后,可以引导归纳这些应用题都是针对我们身边哪些地方的事例总结出来的,学生通过思索回答,自然明白这些题目实际上都是对身边生产活动、日常生活活动量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表面上是事物之间数量的变化,实际上也体现出事物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规律。

2.在观察图形与指导学生计算中渗透联系的观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渗透着联系的辩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总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联系在数学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在介绍完加、减、乘、除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将同一个乘法题目改变为加法、减法、除法题目。例如:5+3=5-(-3),5×3=5÷等,在此基础上,学生一定会发现加、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形象地感知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完全可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化,更樗们树立正确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思想方法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很严密的科学,通过教学应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数学理论的能力。如作图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风,解数学题目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结合数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严谨的治学和意志品质以及思考方法和逻辑思维的教育、审美教育、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提倡尊崇“勤俭”“勤补拙、俭养廉”,社会需要俭,家庭需要俭,小学生必须养成俭的习惯,懂得节约,珍惜节约,珍惜物质财富,不乱花钱,尽量少花钱办事。

设计这样一道数学题:我们到游乐园租船游玩,大船可以坐4人,每条船8元;小船可以坐3人,每条船7元;我们一共30人,请问我们怎么租船最便宜?

租船最便宜,就是少花钱也能办事。成绩较好的学生计算结果如下:

租大船:30÷4=7(条)……2(人) 7+1=8(条) 8×8=64

租小船:30÷3=10(条) 10×7=70 6470

答:租8条大船最便宜。

教师肯定学生思考过程的正确,并指出所谓最便宜就是说再没有比这样租船更省钱的了,是这样吗?孩子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答案,究竟怎么租呢?孩子们开始萌发求知意识,并跃跃欲试,可很难找到突破口。

教师出示一份表格,并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填表。

教师指导:既然同学们算出租8条大船花64元钱便宜,那么我们就从租8条大船开始,不断改变租大船数目,完成填表,看看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先了解表的填法:

坐大船数A1×4=B1 A1×8=D1 30-B1=B2 B2÷3=A2

A2×7=D2 D1+D2=E C1=8×4-30 C2=A2×3-B2

经师生讨论填表如下:

总结:不难发现,花62元租6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便宜。同学们,能说说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认识到,租大船每条8元,乘坐4人,平均每人2元钱,而租小船平均每人2元3角还多,所以尽可能多租大船要便宜。都租大船,不是最便宜是因为有空位,实质上空位也花了钱,那不是浪费吗。

第9篇

【关键词】思想方法;辩证;问题意识;过程

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注意给学生进行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的一些基本思想的教育呢?下面谈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数学课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追求真理

1.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困惑,是一种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如:教学中学生用“滚动”的方法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测量出圆形的周长时,设问“如果要测量圆形喷水池的周长呢?还能用滚动码?”学生经过商讨,想出了“测绳”的方法,先用绳子绕圆形一周,然后将绳子拉直测量。这时,用课件创设情景“如何测量堰塞湖圆形湖泊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周吗?”学生体会到“滚动法”和“测绳法”都有局限性,不得不另辟蹊径,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新的探索。紧接着:“圆的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圆的周长究竟有没有普通性的规律呢?”把包袱递给学生,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质疑――小组合作――开导点拨――交流反馈。”分别量出用纸片做成的“大、中、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经过比较归纳,学生终于发现了“圆的周长总是它们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规律。(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样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感悟了课标内容的内涵,而且锤炼了他们的质疑问难,思考解惑的能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过程”中来

鼓励学生运用直观和已有的经验去探究,鼓励学生尝试用以进行计算、推理或证明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正确合理的方法应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中去。

如“一块长方形纸板,长是11厘米,宽式8厘米,现要剪成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成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形,将这样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有的说:11×8÷(4×2÷2)显然是符合常理的,怎么会错呢?”有的说:“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材料不能全部用上的”,还有的说:“我们的错在被表面现象迷惑,缺少灵活思考,对本质的把握。”正确答案应是20块。一道“陷阱”题,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场大争论,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活动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禀赋,多层次,多维度审视同一个问题,个性在独立思考中产生顿悟,在自主探索中主动生成。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缜密了,思路开拓了,见解独特了,思维品质就会逐步提高。

“符号形式化、概括公式化、数量精确化”等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把研究的问题形式化、把问题的内在含义用数学算式表达出来、通过推理论证及运算得出准确的结论,是用数学方式解决问题的、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途径。知识是思想方法的载体,传授书本知识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沉溺于题海的作法是得不偿失的。掌握数学语言和数学的表达,思维的逻辑、灵活、缜密和准确等,是数学素养的表现。数学学习在于掌握书本知识,更在于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认知是“特殊――一般――特殊”周而往复的过程,对数学的认知同样如此。数学教材很多情况下采取的“特殊事例――一般规律――例题习题”的编写方式,要求学生通过知识点“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学习来探寻、总结、验证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这种作法符合认知规律,是思想方法教学工作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从学习中学会优化思想 提升数学思维的有效性》

第10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11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12篇

文/李 伟

【摘 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后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策略实施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际运用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关键词 游戏;小学数学;运用

引言

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使得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已经成了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起到了积极作用。

1.教育游戏内涵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作用分析

1.1教育游戏的主要内涵分析

通过教育游戏的实际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游戏主要是带有趣味性以及竞争性和娱乐性的结果,学生在教育游戏的作用下能够在这一欢快的氛围中提升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1.2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的作用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育游戏进行应用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培养的核心,游戏对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科学的将教育游戏和数学知识相结合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及空间等诸多内容的学科,它自身和游戏就有着一定的联系,而教育游戏自身包含着互动性及趣味性和挑战性等诸多的特点,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采取教育游戏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能够改善实际课堂教学气氛,使得数学教学课堂处在轻松欢快的氛围当中,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交往。

2.将教育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条件及应用策略

2.1将教育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条件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游戏应用要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在硬件环境上要能够具备,这也是课堂教学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然后就是要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上要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拓宽多媒体引入教学的途径。另外就是在教师的信息水平提高方面要得到有效的加强,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好的应对实际的问题,使得教育游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将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能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所保障,对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才能有可能实现。

2.2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育游戏的应用策略

教育游戏在应用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实际的问题进行,可在提出背景知识的时候引出教学的内容。从传统的教学情况能够发现,老师基本是通过对上节课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提问,而后开始讲解新的知识点。这样就造成了新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在联系上并不是很大,这种跳跃式的抽象思维很难被小学生接受。所以为能够将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教育游戏的介入即可。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钟表的认识这一课程比较容易将教育游戏与其得到有效结合。可以将学生的座位由插秧式改为圆桌式,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对课程的知识进行接收。通过走下课堂逛钟表店以及小组合作修钟表等活动来加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这样在欢快的氛围中,学生就能够和生活实际得到有机的联系。

对教育游戏的应用策略上老师要能够进行详细的设计,要能够明确目标,虽然提倡游戏化的教学但在目的上一定要能得到明确。老师要能够发挥主导的作用,积极监督游戏过程,对游戏的过程进行合理化的安排,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了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另外还要加强德育的渗透,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及时的总结和反思,进而优化教育游戏的设计。

例如: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角的度量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将教育游戏应用其中,可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角的认识。如游戏《迷失太空》就是针对度量器进行设计的小游戏,游戏的操作比较简单,但在实际的玩法上比较多样化,通过键盘上的左右方向键的控制能够操控动态游戏。在这一游戏的展示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游戏的规则,然后给学生展示量角器,详细介绍上面数字的含义。

同时还要能够将多种教学方法得到有机的结合,不管是哪种方法或者是教育游戏都有着其自身的优点,多以多种方法的结合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将游戏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对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这一课程讲解中,教师就能够让学生进行积木游戏,将各种图形从中选出,让学生互动选择,并将积木和算法得到有机联系,从而让学生计算积木一共多少正方形或者是有多少长方形等。通过实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作用已经愈来愈重要,加强这一领域应用策略的优化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同时也能够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老师要能够大胆的进行创新,将教育游戏更好的在教学中得到应用。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深入的研究,希望此次努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海丽.动起来,让数学课更精彩[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邱小琴.浅谈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