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科教学论文

专科教学论文

时间:2022-10-27 02:5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科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科教学论文

第1篇

本人于xxxx年毕业于南阳第一师范学校,XX年9月至今在我校工作,XX年取得河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历,现被评定为小学一级教师,担任一至六年级美术美术学科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能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新课改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我工作的主要方面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积极投身教改,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我一直信奉一句名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也护花。”坚信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引领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实践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全部美术课程教学,较好地学习和把握各年级教学重点、特点和难点,除了完成好每周18节工作量的前提下,还积极参与学校布置的各项临时工作等。

1、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授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要求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发展。平时虚心向前辈、老师们学习,多听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改进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积极投入新课改实践中,能以学生为主,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欣赏课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学生对绘画技能的要求,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运用感受、观察、表现及收集资料、小制作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尽可能尝试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美术信息,开拓视野,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从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出置作业练习,并注重对学生作业过程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性评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和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美术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身体力行,通过对教学相关知识进行着重学习,使之更加系统化,使美术专业水准提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其次,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并组织学生广泛地参加有关比赛活动,挖掘并发展他们的特长。XX年6月,我在第四届中小学生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美术教师组二等奖。XX年6月,辅导学生参加全市少儿绘画作品评比活动,所有参赛学生作品都入选,学校获组织奖。本人分别荣获辅导二、三等奖。

四、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英语、美术学科教研工作,我撰写的论文《xxxx练》在XX年全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小学英语学科一等奖,论文《xxxx》在XX年全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小学美术学科三等奖,论文《小学社会课素质教育初探》在XX年全区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小学社会学科二等奖。我撰写的教育论文《xxxx》、《xxxx》等分别在《河南日报》、《教育时报》 发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党在新时期下的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己经确定,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坚信岁月永远垂青于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人。我会不断学习和创造,不断追求崇高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2篇

一、几种不同教育实习模式介绍

1.美国的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州全部取消了师范院校的独立设置,未来教师由各大学师范学院或师资培训机构培养。到60年代末,人们发现,美国这一“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并没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们对如何培训高质量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教育专家将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引入教师培训之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领域的专家知识都可以分解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第二类为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分为两个亚类,第一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熟练的技能,被用于经常出现的情况;第二类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来的“认知策略”,被用于新颖的,需要创造性的情境。第一大类知识可以通过看书或教师的传授获得;第二类知识因涉及“怎么办”的个人经验,必须通过实践和个人体验才能获得[lj。研究者按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专家和新手对比的方法,分析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差异,发现专家教师和新教师陈述性知识不仅内容有差异,其组织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二者的教学能力有显著的差异。师资培训正是为了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对新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应用于教育实习,形成了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由于教学能力的形成是由受训者所具有的两类知识决定的,为了丰富学生的陈述性知识,美国教师教育机构采用增设教育理论课程的方法,使这部分内容占教师职前培训内容的25%。同时,为丰富程序性知识,将教育实习时间加长,占职前培养内容的12%。具体操作是:将整个教育实习分成三种类型:模拟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模拟实习:基本上在教育学院内或实验室内进行。采取微格教学的方法,利用声、像手段对师范生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性模拟,对学生的讲授录像后由指导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并最终熟练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教育见习: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协助中小学教学工作,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在某些学院,这项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于二、三学年。教育实习:在一名校方指派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实习生到校方认可的一所公立中小学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每月和长远的教学计划,一开展教学和评定中小学生等,并从中验证和再现己得出的结论,进而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大学则派视导人员进行不少于6次定期视察,评估教学进展情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时间长短各州不等,一般都规定了最低下限,有的州总教育实践时间为1年。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实习的内容被进一步拓展,表现在实习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强调在实践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方面。

2.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随着英国人口的显著下降,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师人数相对过剩,教师质量问题渐渐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英国政府在1983年向众议院提出“提高教师质量”的白皮书,对新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对师资培养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重视实践经验[2j。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人们发现师资培训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范生教育胜任能力,突出中小学在培训中的作用。早在1982年,霍依勒就指出:中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知识的方式与师范生在高等学校发展起来的一些知识和运用方式有所不同。两类知识属于不同类型,都是师范生应掌握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己具备参与培训师范生的资格,而是如何合理地综合两类知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培训师范生。在1992年到1994年,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制定有关教师的培训条例,明确提出教育胜任能力应包括:组织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能力,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会使用教学策略,具有教学评估能力:指出教育胜任能力是衡量培训效果的“核心标准”;中小学方面要在教师教育胜任能力的培养上负“首要”责任。这一条例的实施,逐渐形成了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其一是大学的教育学院培养本科学历的新教师:其二是一种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生完成培训后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第一种类似于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实习方式上,大学与中小学校在双方互惠基础上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成立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局及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实习生指导教师有两类四种:一类来自实习学校。其中一种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教学实习,并同大学的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实习生:另外一种是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学科指导教师的工作,对实习学校工作的总体进行布置。另一类来自大学的教育学院,其中一种负责联络:另一种为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生所授学科的评价和指导。在实习时间和要求上,由于实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实习过程中突出“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实习生需承担教师工作量的1/3,约每周10节课。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不少于20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第二类培训模式是针对第一种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实习生无法透彻地领悟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能完全掌握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教育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教师培训模式。如莱斯大学的师资培训计划[3j,它通过对本科生经过一年教育专业的培训,使其获得硕士学位。

3.德国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德国历来重视师资培训,每次重大教育改革都把教师培养的改革作为重要课题。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德国自从建立师范教育以来就很重视教育实习工作。1696年,弗兰克创设了教师研习班,选择优秀的学生施以5年的课程,其中包括见习、试教及每周定期的教学问题讨论。1826年普鲁士皇家“通谕”首次在法令上诏告设立实习教师见习研习班,并正式确立取得教师资格须经过两次考试,在两次考试中须经3年的实习。1970年以后,西德各邦均实施实习教师体制及第二次国家考试立法。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阶段是学完规定的课程,包含作为“学校实践教育实习3次共12周”,要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后再进入见习阶段,见习包括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在1年以上。实习期间每周上12课时及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教授法等。实习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教师资格。

4.我国的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南洋公学师院建于1879年。由国家正式办理师范教育,则从根据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始,随之产生了近代师范教育实习。1916年颁布的《修正师范学校规程》规定,要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除各科教授外,凡关于管理等事项规章应随时指导”。匡这种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到80年代仍在使用。其教育实习目的在于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情况,以尽快实现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实习的时间专科4周,本科为6至8周。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高师教育实习的理论及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在理论研究方面,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认知心理学成果引入教师培训,对教师行为及课堂监控能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具体成效。[5:[63在实践方面,教育实习的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有了新要求,使教育实习时间有所增加,师专实习时间由4周增加至6周,本科院校实习时间一般为8至10周,并明确规定了新教师试用期为1年。实习方式多样化,有校内的模拟实习及到中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习地点由集中到分散,从单纯由高校带队教师指导实习到委托地方教育局及实习中学指导实习。实习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实习外,还增加了课外活动指导,参与中小学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调查等内容,以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7:。

二、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

教育实习模式主要用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教育实习形式、教育实习的方式、教育实习的时间来表征。在教育实习的形式上几种模式没有多大差异,但在实际运作中,教育实习所经历的时间,实习的方式及达到的目的大不相同。在教育实习目的要求上,美国、英国的两种模式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要求比较具体,便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德国则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国家级的考试方能任教[8j。我国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则过于笼统,不利于对实习生的评价。另外,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并开始实施通过1年或1年以上的教育实践,培养教育硕士的计划,这说明其师资培养逐渐向“研究型”方向转变,使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界线日益模糊,体现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而我国尽管教育实习形式、方式趋于多样化,但仍处在理论一应用层次,且在较短的教育实习期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美国、英国、德国的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绝对时间长,对教育见习都有明确的任务,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而我国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教育见习时间仅仅为几课时,是结合教育学及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校的教学实际。从教育实习的方式上看,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基地较稳定,且师范生所选择的实习学校往往是毕业后就业的场所,因此中小学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我国的师范院校虽然也建设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对众多实习生来说,稳定的实习基地相对太少,且中小学由于受到升学压力,担心教育实习影响其教学质量,对教育实习并不热心。因此每年教育实习时,高校组织者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实习学校,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现实习难的问题。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重视模拟实习,延长实习时间,建设稳固的实习基地等,但总体上讲我国的教育实习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我国的教育实习理论研究滞后,目前仍处在理论一简单应用层次,实际上理论与实践呈分离状态,从而教育实习影瞥改革不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仅仅是实习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在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实践的不断分析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t、实习目的要求等各方面进行总体改革,从而形成新的教育实习模式。

三、改革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可采取两段式螺旋上升的教育实习模式。即:将理论一单应用的模式按学生的认识顺序扩展为感性经验一理性认识一实践应用一理论提高的模式,将教育实习分成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具体操作是: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布置教育见习的任务,让学生明确目的要求。在第七学期开始就进行为期3周的分散式教育见习。这种见习主要参照英、美的见习方式,制定详细的见习计划及任务表,并延长见习时间,使实习生有章可循,可避免我国的盲目走过场的见习方式。让实习生了解中学教学过程,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3一4课时的实际教学。见习结束后学生回校学习学科教学论,实现由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学习美国的模拟实习,采取微格教学的方式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至第七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教学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第八学期的教育实习。至于考核的内容、范围及标准则主要利用我国有关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德国国家级考试的有关标准来制定,使之适应我国师范生的现有水平。教育实习排在第八学期开始,为期8一10周,吸取英国的教育胜任能力内核制定较详细的实习目标,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可避免我国实习目标模糊,不利于考核和评价的缺点。在实习同时实习生必须进行教学论文的设计。要求学生采用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教育实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完成教学论文,并开展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使学生的认识实现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再一次飞跃。有条件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可挑选一批师范生经过进一步的教育理论学习及实践的锻炼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第3篇

关键词:校本研训一体化 任务 形式 策略

2013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我校在高职升学中取得辉煌战果,本科录取率接近百分之六十,专科录取率百分之百。就业率也是百分之百,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双丰收,职教发展又迎来新的春天。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职校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校近几年来针对师资队伍现状,尝试校本研训一体化的思路,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丰富研训形式,促进教师优化发展,围绕研训课题,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激发教师成长欲望。

一、明确研训一体化的目的任务

在数学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扎实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解决新教材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校本研训,让每位教师学习、接收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探索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培养一支能教书、会育人的合格教师队伍。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二、保证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多种形式

针对当前我校教师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创新多种有效形式,扎实开展校本研训。

第一、教师自学先行。主要是要求教师在业余时间利用报纸书刊和网络平台,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先行培训。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应的内容、方法、手段,要求教师学习必需有笔记,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阅读体会,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的目的。

第二、集体备课是保障。学校要求各年段学科备课组每周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每周一位教师主讲备课过程,其他教师给予补充,共同研讨课时计划,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学习共同体的一种研训模式。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推动教师集体智慧与个人风格的有机统一。这种模式主要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分析设计能力,每次都有中心发言人,然后大家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第三、课堂教学是根本。就是“教学型”校本研训,它是指围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的研训,把研训融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全过程。以“课”为载体进行研训,研训成果的呈现方式是 “教学设计”, 也包括“说课稿”、“课件设计”、“教学后记”、教学论文等。这是最直接的研训模式,也是校本研训中的重点,这种模式主要是锤炼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所有的数学老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开放课,针对不同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以课代训的形式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四、课后评议能升华。针对职高学情,多人同听一节课,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说课、评课,在评课中,课堂设计、教材处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等等都是研训的话题。教师在评课时,对事不对人,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努力使教师通过评课活动改变自己,改变教学,使评课真正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集思广益,教师都觉得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很有帮助。学会倾听,学会与同伴交流,是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方式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五、科研课题提升能力。就是“研究型”校本研训,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研训,研训成果的呈现形式是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立足课堂教学,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以专题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用1~2年的时间,以实验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提炼为研究成果,并以此指导后继教学。如本学期重点研究“班内分层法”教学探讨,作为学校研训的课题。做到方案、计划、活动、记载、成效、研训报告、研训成果的一一对应。使教师由“教书匠”转变成“科研型”教师。

第六、以赛促训,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校本研训后,教师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备课、说课、优质课比赛、教学反思比赛等等,使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每一次比赛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促进,每一次成功都是教师发展的新起点,成功的喜悦是前进的动力。

三、把握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基本策略

第一、课内培训与课外培训相结合。

课内培训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课内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探讨解决,到形成理论回归课堂指导教学,教研室把各种教研活动纳入到培训计划之中,如教学调查、教材教法研究、教学指导等都成为培训教师的手段。使课内培训与课外培训紧密结合。

第二、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校本研训一体化的过程既是教师研究的过程,又是教师实践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要求教师在培训课上是教员,在教学业务上又是实践者。这样,通过指导教师说课、上研讨课、评课等环节,引导教师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使通过实践训练提高能力的目的得到保证。整个过程体现了学习与实践的一体化和研讨与培训的一体化。因而,学校对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普遍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需要。

第三、集中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第4篇

关键词: 人才培养;创新;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58-02

0 引言

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加快知识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责任,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

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1 创新办学理念 医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医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实内涵建设,不断升华治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学院领导班子树立和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的锐气,不断总结规律,优化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和完善学院人才管理体制,大力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业务技术骨干,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2 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 2009年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扩大专业内涵,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培养模式在以专业课程为基础上,加入社会学,艺术,语言文学等课程,使得医学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相结合、同时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真正使培养方案科学、合理。

1.3 重新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及实习教学大纲 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多次修订,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编写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材》。形态学及其他各学科的实验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调整和更新,补充增加了新的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实践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医院的反馈意见,修订了临床医学专业,影像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临床实纲。

1.4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2007~2010年承担《临床技能的考核的探索与实践》等9项延安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苗乃周教授参与的“创新实习基地管理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水平”教育改革成果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获得陕西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提高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设立并启动了“PBL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等《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10项;发表教学论文数十篇。

2 重视学科建设

2.1 加强学科建设 为了突出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我们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现批准临床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建成《生理学》、《组织与胚胎学》、《护理心理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临床医学校级特色专业;《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为校级重点扶持专业;主编、参编高校教材10余部。

2.2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近些年学院重点对机能学实验室、医学实验中心、护理学实验室、影像学实验室、检验学实验室、医学模拟中心进行了补充性建设。例如在医学模拟中心进行各专业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医学统计学利用计算机软件在互动数字化教室进行实验教学等。

3 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我校共有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等二十七所教学基地,延安市疾病控制中心等两所预防实习基地。这些教学基地分布在陕西省内各个地区,大多为三级以上医院,承担我校临床医学、高等护理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和麻醉学五个专业的本科和专科见习、实习教学任务,生均床位数超过了1.2张,实习生每生实际管理床位≥6张。从2007-2010年连续召开4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研讨会,加强了校、院交流,促进了沟通,达成了共识,校、院对教学的投入逐步加大,添置了教学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质量,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学校、医院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基地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部分教学医院还建成了模拟示教室,这些教学设施的投入对加强我校医学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让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人道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利用预防实习学生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融入到社区服务的实践中。

4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4.1 注重实习前的培训教育 实习前,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医院的一般工作程序及各种医疗制度,并进行医德医风及服务行为规范等专题教育。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成人本科生;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08-02

大学英语课程是成人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必修课。成人英语教育的难点在于成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适应性。目前,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英语教学普遍套用的是相关层次全日制本科教育课程制定的教学课程目标和结构模式,造成了英语教学上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重叠和浪费。

目前已有许多教师就面对成人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结合我院成人本科生的特点,谈谈大学英语在面向成人本科生教学时的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措施,为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奠定基础。

一、成人本科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成人英语培养目标

成人英语教学以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学主攻方向,抓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实际的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日常工作业务的能力。而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的方向是培养能够在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人才。在应用性这一目标上,ESP教学与成人英语教学是一致的。对几所我市成人高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开设情况不同,有的学校面对成人学生开设专业英语,有的学校则没有开设专业英语或对工科生开设科技英语;专业英语课时分配情况不同;任课教师也有差异,有的是专业教师,有的是公共英语授课教师。总之,大部分学校成人英语教学模式和ESP 模式相差较大,没有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配套教材缺失,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综合英语课程,教材所选的课文侧重于文史题材,强调趣味性、情节性,词汇基本是共核通用词。显然,全日制本科的课程设置是为了使大学生英语学得扎实,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培养目标和配套教材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而且在毕业走入社会后,还能在参加对他们职业发展甚至人生规划来说的重大考试,例如在研究生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出国考试中也能取得理想的分数。但是在对成人本科的学生调研中显示,成人本科的学生已经专科毕业,大部分进入了自己的专业,工作时,普遍发现应试英语在实践中并不十分管用。道理非常简单,全日制大学英语和成人本科英语还是有区别的。但是,根据成人本科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向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很难,配套教材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

(三)成人本科英语教师队伍水平欠缺

成人本科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懂成人英语教学规律。调研中显示,我校教授大学英语的都是英语教师,但ESP教师既有专业课教师,也有英语教师。现实是专业课教师不懂语言学习规律且英语能力欠缺,英语教师则专业知识欠缺。学生反映,专业课教师能把原理、图等讲解得很明白,但讲课文就是翻译,教师并不在意语音面貌。而英语教师讲解行业术语时也很勉强,对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再者,我校成人本科的公共英语教师是兼职的,他们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成教的英语教学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欣慰的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英语教师已经发现,如果不考虑成教的学科特点,即将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学科相关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相结合,教学效果一定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

(四)成人学生在时间、态度、能力及方法等方面差异性大

调研中发现成人英语学习存在很多特殊问题,首先,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好,不能接受教师用英文授课,听说挫折感强,而少部分学生却希望在课堂上有听说训练。其次,经历过传统英语考试洗礼的成人学生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依赖教师上课讲解和演示,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并不理解,他们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没能很好的主动学习。再次,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可支配学习时间少,无法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复习,影响学习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学生看似学习英语动机明显,但主要是工作需要导致的外部动机,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毕业条件、学士学位考试和工作需要,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学科。并且,学生整体年龄偏大,错过了英语学习的最佳时间,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自我效能感较差。最重要的是,学生英语基础、可支配时间、学习目的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进行细化。

二、课程建设探索及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应用性得到重视,ESP作为实用教学法,应用到成人英语教学中的研究工作已有开展。但我们一线教师仍然需要开展相关基础科研工作,力求尽早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学习领域中。成人学生希望学到实用专业英语,这与ESP实用价值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一致。目前,ESP课程正在我国全日制高校中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得到推广,但由于成人本科授课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此门课程。我校为有效地完成工作的成人学生开设了此课。开设的结果显示尽管教师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差异性需求花费了大量心血,但教学效果都不大。在理论和阶段性成绩的指导下,成人本科大学英语课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全日制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对英语这门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都系统而完整,适合学生全面培养。如果将这种体系不加调整地应用于成人学生,就会导致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内容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因此,结合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专业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全日制大学英语的教材多,教学方法多,而适合成人学生的教材却很少,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际。其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明确,成人英语教学的重心仍是学习英语语言,而不是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就成人学生学习目的而言,是学习相关学科及工作领域的英语。但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英语可以更多地理解为把专业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从语言教学法角度设计教学,目的是帮助成人学生掌握他们所选专业领域的语言特征。虽然专业英语兼有专业课的特点,但仍是学习语言的课程。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继续教育能不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满足社会对成人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通常,任课的教师尽管也意识到成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各不相同,但却很少有教师采用需求分析的方法主动改进教学的方式。成人本科英语教师应当做到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者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思想上有转变,还要花时间研究专业英语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准备,多看成人本科类教学论文,甚至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讨,修改自己的教案、教学活动的安排。

(四)成人学生的特殊需要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个新的课题

教师在成人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中面向的是成人本科生,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另一方面,英语本身知识的连贯性强,易混淆,这使得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学,不易掌握,随之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造成对后续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该如何去组织课堂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英语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要帮学生转变学习思路,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在工作岗位上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成人学生的“学”在成人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成人学生的学多都采取面授、函授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在课堂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并在集中面授时进行反馈。辅导答疑、作业对成人本科学生来说与宝贵的课堂学习同样重要。通过反复在课堂外训练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帮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通过测试及时为学生反馈掌握程度也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

三、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笔者在教学过程和前期调研中深深体会到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成人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需要从方方面面去研究、去改进。配套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成人本科英语课程的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顺应实际,转变全日制本科的课堂教学观念,尝试易使成人学生掌握、理解英语知识的方法,用心对待每一名成人学生,让成人本科生不荒废他们学习英语的机会,更能胜任他们的工作岗位。

[ 参 考 文 献 ]

[1] 阳玲英.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刍议[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223.

[2] 于风军.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优越性[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 李艳雄.以自主学习中心为平台培养英语自主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0(18):98-99.

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音乐;兴趣

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乘着音乐的翅膀,在想象空间中自由翱翔,喜欢音乐的孩子比比皆是,可是,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这一问题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引发音乐教育者的深思。本文将参考的一些专著的研究成果,和部分音乐教学论文,结合实际,当今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以怎样提高中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两个方面的效率为目标,做以下三个方面的论述。

1.现状分析

初中生喜欢流行音乐多于课本音乐。流行音乐成为当代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调查结果上看,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有些甚至是狂热的。流行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时尚的先锋,当今大部分中学生追捧流行歌星,热衷于流行音乐。通过教学观察发现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对音乐课本上歌曲的喜爱,造成这一现象有这样几个原因:①流行音乐适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②流行音乐具有明星效应。中学生视明星们为自己的心头最爱,有无数学生是痴迷者、追星族。③学生们认为流行音乐引领潮流,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曲调优美,歌词内容贴近生活,形式自由,能舒缓情绪等等。

1.1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和大众性,简单易学,是比较容易接受、接触的的精神文化。而对于生活在校园里,生理和心理正处於不断成熟的阶段,却又缺乏社会生活的中学生而言,这也是在学习生活后的一种普遍娱乐方式,学生能听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或是唱上几句,有助于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另外,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心中的不满、愤怒、悲伤等诸多情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感情丰富细腻的流行音乐对感情易为波动的中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催化剂。部分中学生并非单纯的欣赏流行音乐,而是有一种想亲自唱出来的冲动,音乐使青少年从欣赏者变为参与者,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借助音乐,用嘹亮的歌声和潇洒的舞姿向人们展示了他们的青春。

1.2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流行音乐作为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流行音乐同时也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及应有的审美价值。流行音乐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利润,以盈利为目的,也慢慢变得越来越媚俗,音乐制作人为了获得听众的喜爱,不惜偏离了音乐的本性而去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自制力较弱的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学习这样的歌曲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各种传媒对流行音乐的炒作成为中学生关注的焦点,让他们忘记了社会责任感。流行音乐娱乐性太强,价值不高,强大的媒体陈容炒作出一批有一批青春劲酷的明星,他们用包装出的青春活力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关注的目光,导致青少年近乎疯狂的追遂。电视上时有报道,众多少男少女在机场苦苦等候,只为亲眼目睹某位著名歌星的真容。青少年过于关注娱乐界,过于关注流行音乐,必将忘却自己的责任,这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2.中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原因

2.1教材内容影响学生心理

音乐教学必须根据学生音乐心理,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现在中学所用的教材统一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教材是一样的,那么只是从体裁、曲调难度、基础性知识比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选择。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通过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生动有趣的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育现状影响学生

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依旧有很多老师使用填鸭式教育,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使音乐课的价值不能够被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歌唱部分大多是教师一句句教,学生一句句学,这种传统机械式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其次,教师的言行举止、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现代中国教育对中学生采取全日制教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教师共同度过,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言行举止随时影响着学生,教师必须有过硬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更应该有爱岗敬业的教学态度和具有学习研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否则对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是一种浅藏的危机。故而,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音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乐感、敏感的听觉、熟练的演唱演奏技能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并做到真情感染、人格熏陶。音乐教师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音乐教学工作更为科学化。

3.中学生对音乐课学习产生兴趣的有效措施

3.1认清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不良心理特点

音乐教师要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素材。在学唱歌曲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使他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得以疏导和解决,同时陶冶和塑造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使音乐可以直接、生动、快捷地发挥对学生的教化作用。

3.2注意教材的选择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教材中有些歌曲的音区不适合学生的声区。例如:八年级课本中的《茉莉花》曲中的高音多半学生都由于正处在变声期而不得不用假声代替,如果长期坚持该知识点,学生就会因达不到标准失去了对歌唱的兴趣。外国音乐的欣赏,由于国界的不同,学生无法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歌曲内涵,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会不小心将音乐课上成语文课,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一点兴趣产生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在教材中课程选择上应更加谨慎。

3.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能够将传统的音乐专业知识,音乐基础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融汇贯通为一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极大的发挥不同门类、不同学科综合所带来的优势,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信息,了解新的观点,以满足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新时期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以满足学生对音乐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现象的求知欲,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另外,音乐教师尽可能多的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育学、哲学、科学方法论等,能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人才、质量、效益等观念,使自身具备知道教育实践、发展教育科研、总结教育经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教育人才所需的综合知识能力。

3.4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是重要的一个客观条件,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一个考验,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轻松而快乐的教学氛围应该是教师上课前所追求的第一个目标。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适当教一些流行歌曲。因为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学生喜爱流行音乐是正常现象。音乐教师不能错误地鄙视一切流行音乐,更禁止学生唱,笔者认为:音乐也要提倡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容易抒感,这些特点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对其钟爱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作者单位: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大军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报社

[3] 善琦主编.《音乐教学技能》[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7篇

一、调查设计

1.调查工具

为顺利开展本次调查,笔者设计出《南昌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调查问卷》,问卷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教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教学任务等);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情况,从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开展调查。

2.调查对象

南昌市的行政区划包括四县五区共47个镇、33个乡。南昌市的各个农村小学分布较为分散,为了确保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调查数据的真实性,笔者利用南昌市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英语)教师培训的机会,将参加2011年与2012年两次暑期培训的138名来自于南昌市不同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与访谈对象之一;笔者下到南昌县幽兰镇竹林小学、新建县樵舍小学、安义县乔乐乡乔乐小学、湾里区招贤镇港下小学、进贤县赵埠乡三阳小学开展调查,将这些小学的部分行政人员与英语科任教师作为调查与访谈对象;笔者联系现就职于南昌市各农村小学的历届毕业生,把他们工作所在地的小学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652份调查问卷,回收535份,回收率82.1%。调查涉及全市4县5区,覆盖了南昌市75%以上的农村地区,规模较大,涉及范围较广,调查数据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并且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教学任务均存在不合理现象。从性别比例来看,在被调查的535名小学教师中,男性仅占9.7%,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成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主体。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年轻教师,82%年龄未超过30岁,这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从教龄来看,不足3年的有168人,占31.4%;教龄超过5年的有145人,占27.1%;从事英语教学年限不足3年的有394人,占73.6%。因学校开设英语课程的需要而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就上岗任教的非专业英语教师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从职称结构来看,62%的英语教师具有小教二级职称,29%的具有小教一级职称。从专业结构来看,第一学历为专科的为327人,占61.1%,中师毕业的为208人,占38.9%,其中245人为非英语专业毕业,占45.7%。535名教师中,有312人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获得本科文凭,占58.3%。整个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从教学任务来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几乎每个专职英语教师要承担几个年级乃至全校的英语教学任务,兼职英语教师除了承担英语教学,还要担任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周课时量达到20节以上的占45.3%,周课时量低于16节的占14%,但必须兼任一些教学以外的行政事务。

2.教师专业素质情况

(1)专业态度

本文对于南昌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态度现状主要从师德和教育观念两方面展开调查。总体来说,绝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思想状况是积极的,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对教育工作非常热爱、比较热爱、有点热爱、不热爱的比例分别是36%、55%、9%和0%。在对学生的热爱程度调查结果中显示,92%的教师对学生都非常热爱。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英语教师都十分关爱自己的学生,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歧视学生,不提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86%的小学英语教师都赞成小学阶段开始英语课程,但其中84%对于目前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表示不满意,英语课得不到重视,英语课程周课时量太少,经常被语文或数学课挪用或占用,英语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调查发现,85%的教师对学校的英语教学环境表示不太满意,认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英语学习环境。

(2)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调查结果反映,系统学过小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教师只有32%,有一大半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只是了解一点,这将会严重阻碍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值得我们关注。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有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学、词汇、语音、语法、听力、阅读、口语交际、英美文化、英语小教法等英语专业知识掌握情况都不尽如人意,每个被调查项目几乎都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是“一般”,选择“好”的分别仅为5%、14%、7%、10%、7%、13%、7%、3%和13%,由此可知其英语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太乐观。根据访谈了解到部分教师认为是由于自身的专业问题并且缺乏后期在职培训机会,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由于缺乏英语学习与提高的环境,导致自己英语水平降低,对自身英语能力缺乏自信。

(3)专业能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根据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课时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仅占到28%,仍有24%为大部分使用汉语组织教学;从上课时讲与练的时间比例来看,62%的教师选择讲练适中,尤其是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讲与练的时间比例为3:6;61%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技能的运用情况十分不理想,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根据进一步了解得知,很多农村小学只有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多用于公开课教学,教师一年难得用上一次;教师的基本功较差,50%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简笔画、普通话水平一般或较差。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差,科研意识不强,仅有23%的教师参加过校级以上的教改实验或课题研究,没有在市级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教学论文的占56%。听课、评课是农村小学英语教研活动最主要的开展形式,47%的教师认为听课、评课大部分流于形式,缺乏深度。

三、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南昌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有待于不断提高。增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调。

1.确立学科专业地位

学科专业地位的确立对于学校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小学英语学科的专业地位得到确立,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有努力的方向。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英语教师转岗、兼职现象,这充分反映出人们对小学英语学科专业性认识的不足。要使小学英语教师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我们首先必须确立英语的学科专业地位。很多孩子与家长、甚至是部分教师对英语学科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小学中语文与数学是主课,英语是一门副课,学好学坏无所谓,对英语毫不重视。如何转变学生与家长的态度呢?首先农村小学应该认真贯彻教育部的精神,及时提高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在课时安排、评价方式等方面提供足够的空间,拥有与语文、数学学科同等的专业地位,使英语学科不断专业化;在福利待遇、进修培训等各个方面给予英语教师适当的倾斜,帮助英语教师不断成熟与发展。

2.丰富师资来源

师范院校初等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是南昌市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的主要来源。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南昌市培养小学教师的主要基地。我们应该充分吸收与采纳国外师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型一体化的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让各类学校都可以参与到教师培养中来,极大丰富师资来源;鼓励非师范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拓宽教师引进渠道;结合教师资格制度,通过招聘考试与面试全面吸收各类院校各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小学任教。

3.改革教师教育体制

教师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纵观江西省目前的教师教育体制,无论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还是职后进修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教育缺乏统一性与连贯性。如果要实现江西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提高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师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1)调整职前培养体系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适应当前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课改要求。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颁布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要紧密结合当今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力求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英语教育专业(小学教育方向)开设的课程既要科学地安排文化知识课和教育理论课,又要注重教育实践和科学实验,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2)加强入职教育

小学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分为针对新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和针对转岗、兼职教师的转岗培训。从师范生到教师是一个巨大的角色转变,新任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与时间历练,常常会在实际工作中感到茫然、困惑,甚至是失落,对新任教师进行入职教育能有效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转岗、兼职英语教师是小学英语学科迅猛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对于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转岗、兼职英语教师而言,转岗培训是他们快速提高学科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转岗、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应突出其英语专业知识的增长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应加强对转岗培训效果的评估,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杜绝敷衍应付现象。

(3)完善在职进修体系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经过职前培养,已经基本具备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能力。进一步开展在职进修目的是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可以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定培训的总目标、阶段目标与具体目标,根据教师的入职时间、学历水平设计分层次的培训内容,并且建立专题演讲模式、互动交流模式、课题研讨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等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打破单纯的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改进培训手段。培训应采用多元化的培训评价形式,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加强城乡教育互助

政府应该按照公平原则把公共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分配给每一所学校,打破城乡差距,关注农村学校建设,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城市学校每年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下到农村学校去支教,农村学校每年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到城市学校去学习。政府与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发达地区的学校与非发达地区的学校、城市的学校与农村的学校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开展公开课展示、专题研讨、学生交流等活动,形成城乡之间资源共享和交流的长效机制。

5.完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合格证制度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合格证制度是确保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具备专业素质的基本保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对教师的选拔与考核上要严格把好教师质量关,只有取得英语教师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才可参加小学英语教师应聘。对新上岗的英语教师进行严格的专业素质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成绩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参加培训,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直至考核合格;对那些确实不能胜任英语教学的教师要调离教学岗位。

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而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就必须得到重视。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新课程才会得以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吴丽芳.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素质调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措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4).

[5] 纪国和,黄荣.新课标校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现代教育科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