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时间:2023-02-01 03:50: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学习语文是了解中国文学的第一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从另一方面来说,学习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的桥梁,其他学科也都是建立在语文学习基础上的。语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绩,也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许多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许多改善措施,可是效果都不太明显。本文作者根据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于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以及不足之处,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许多。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少重视语文教学的意识

很多学生都认为语文学习不重要,认为语文的用处不大,没有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作用大,不愿意学习语文。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这种想法带来的后果就是语文课堂不认真听讲、对待语文课的态度散漫,甚至会产生反感语文学习的情绪。还存在一种情况,教师不重视语文教学。这种情况是指教师放弃了语文的教学,没有实际重视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实际为学生服务。这两种情况都是缺少重视语文教学的表现,其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

2.语文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与需要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根本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也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去学习。甚至有些时候,学生根本没有听老师到底在讲些什么,而教师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还是在一味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教师只是在白费力气。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要解决的最严重问题。

3.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对应的语文学习计划

每位学生有着不同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同的能力,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标准、同一种教学方案,这种方法导致的就是整体语文学习质量不高的结果。以上这些都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与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才能给予解决。

二、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模式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界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经验以及理解,提出以下两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1.全面重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学校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这种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拥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之前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小知识,如金庸的原名是什么,著作有哪些,利用这种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多利用有趣、有哲理的故事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精彩,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习的质量才会提高。

2.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选择一名“小教师”,让这位同学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其他的同学认真听讲,以此轮回,每位同学都有得到“小教师”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胆量,也可以巩固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效果。再比如说,积极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不同的研究课题给不同的小组,小组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各个小组进行比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性以及思维性。教师还可以利用辩论赛、故事会等教学模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学生接受的知识也会更全面。

3.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学生长期发展的学习计划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它需要长期的具体计划。教师首先要通过摸底考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分阶段制订学习计划。可以是分月进行的计划,比如这个月需要达到的目标是记住所有的古诗词,那么下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掌握文言文的各种技巧。这样有计划、有目标地对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指导,学生的成绩才会得到切实

提高。

4.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对于他们的学习将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课前讲一些关于语文的小故事,比如说讲曹雪芹平生的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的时候,可以分角色进行表演,有人表演闰土,有人表演少年鲁迅,来真实讲述发生的故事,这样趣味的学习必定受到欢迎,必定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应该积极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拥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漫长而又复杂的,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必须有长期的计划与目标。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只有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际做到了以上提到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才能得到创新与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实质性提高。

第2篇

关键词:独二代;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独二代”是现在一个新兴的名词,就是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来进行管理,尤其是现在父母的工作比较繁忙,孩子都是由老人带大的,老人对孩子多少有些溺爱,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进行成长,导致他们对自己的约束能力以及管控能力非常地低,所以,本文就培养“独二代”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来进行研究。

一、“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现在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是某一个阶段的事情,更多的是持续的一个重要过程。那么我们在进行儿童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自我进行学习管理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进行新知识学习的时候,能够有计划地来进行学习。因为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所以,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们长大,要学习的知识就会不断地进行增长,老师和家长也不能经常地督促他们进行学习,不能总规定他们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的科目,那么他们就会没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手忙脚乱,学习的知识也没有系统性,只能是囫囵吞枣地学习,那么学习效率低下就可想而知了,浪费了学习时间,还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尤其是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因为语文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比较繁复,而且要掌握的各个方面的能力也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只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讲解,不能进行深入的训练,很多东西就要学生在课下来进行自我练习。现在“独二代”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差,他们在学生上对自己没有一个较为严格的要求,在生活上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以及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尽快适应今后的社会竞争,同时对他们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独二代”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措施

1.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科目,就要让学生对这门科目感兴趣。我们就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不是说所有的科目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我们不但要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要教会学生自己来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针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学习法让学生自己来进行阅读,在故事情景的推动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地提高。

2.培养学生的计划学习能力

学生要想有好的学习效率就要有一定计划,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进度及学习的时间。学生开始时是不会进行自我掌控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每堂课有多少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学生在有了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规划,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检查学生学习计划,也可以规定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的练习,规定每天朗读课文多久,但是什么时间来实施要由学生自己来进行规划。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就会自己知道哪些地方是需要不断来进行调整的。

3.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我们进行完计划培养以后,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完成。很多学生计划做得很好,但是根本不去实行,就是一纸空文,悬挂在墙上,没有任何用处。我们要使学生养成制订计划就去完成的习惯,在制订学习计划以后,我们可以让家长来帮助监督计划的实施。语文学习在很多方面需要孩子自觉,比如说生字生词的理解,如果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就会影响听课进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很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但可以在学习上对学生有所帮助,在今后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养成言必出、行必果的习惯。

现在“独二代”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很差,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给学生养成这个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自己来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管理。老师可以和家长开展多少方式的配合,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计划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洪 明.我国少年儿童自我管理状况及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4):3―5.

第3篇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管理

一、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目前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经济对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量每年呈几何状增长,如果我们对语文教学仍采用原来的按照书本教课的方式进行,学生不会更新自身的知识,就很难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所以,相比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研究,我认为目前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引导学生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发展为基础,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的素质完善和提高作为教育的基点和目标,也就是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特征和功能

1.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关注学生全体全面发展

重视和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管理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关注的不是一部分学习优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是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作为教学管理主体之一的学生,其关注的也不仅仅是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发展,还包括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语言文学的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管理主体多样化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教学管理主体从以前的教师转变为现在的师生双主体,教师一直都是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但随着社会进步,学生作为个性丰富、有自己思想结构及高度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也应该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此,教学管理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也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教学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3.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教学管理形式提倡学生自律自治

在传统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形式都是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围着教师转,受制于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进度,是教学管理中的客体。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管理则把学生当做教学管理的主体之一,充分发挥学生教学管理主体的作用,和语文教师共同协调和制定语文教学进程和方式等,从而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策略

1.营造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非常重要。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学生就会处于满意、互动、合作、愉快的情感状态,这样能极大地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要把自己当成管理者、传授者,而是把自己当做以学习顾问、引导者。

2.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确立和尊重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主体。尽管小学生年纪小,语文教师也要足够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和感情,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地给予他们指导。语文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放权,给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进程的权力,给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权力,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兴趣和意识,建立“以人为本”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根据小学语文知识结构和小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合适的教学措施

(1)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学科,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科,但是随着学习的加深,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却不断减退,语文课堂逐渐变成学生的催眠曲,这样的变化过程让我们不得不深思。语文课程内容跨度广泛,文化形态相对模糊,加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所用教学方式呆板,一味灌输知识照本宣科,甚至采用题海战术,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方式的长期作用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要以学生为主要管理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中,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制定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语文学科都被认为是学习效率相对较低的学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是由于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深度的沟通交流,语文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方法和技能上有不足之处,就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情感状态处于民主、自由、关爱和尊重下,并且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交流,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不良的情绪的影响降低对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教师更容易了解发现学生的思想状态变化和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培养学生对学习管理方式的自律自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要让学生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教师和家长的事情,让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计划,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容易遇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式不恰当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

(3)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特征。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要求语文教师尊重学生在教学管理中作为主体之一的地位,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学生精神方面、人生发展和思想价值观念等的成长。马丁・布伯说:“教育的目的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思考和判断,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完整健全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完整健全的个性特征。

(4)以人为本思想要求语文教师增强专业技能。

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和传统的教学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法和价值取向上都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随着这个变化而变化,所以语文教师要及时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首先语文教师要在思想上转变,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在精神和人格上完全平等,而且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递,更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和思想的发展。语文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其次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有理解和把握学生思维的能力,要能设计和制定适合学生个性的学习方法和教课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要和学生做到及时和有深度的沟通。

四、结语

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管理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个性,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完整健全的个性特征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以发展“完整的人”为基础,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健康人格的塑造,通过营造民主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等教学措施,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术华.素质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育[J].文教资料,2008(26).

[2]吴永翠.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0(30).

[3]杜秀都.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第4篇

伍金泽它/西藏昌都市类乌齐镇第一小学

摘 要: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比较高,老师们的思想认知以及教学模式都会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影响到学生们学习所能吸收的语文知识量。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老师要实时的转变其原本的固化语文教学模式,高效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

一、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现状

在目前的课堂上,教师都是引导者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课堂的教师都是主要的表达者和学习计划的定制者,教师更加倾向于预先设计好问题,学生在回答上也要机械的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所以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最后其也只能死记硬背,根本无法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削减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课堂的氛围不再那么热烈,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据研究表明,在当前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体的效率较低,较多学生在完成课堂的知识学习之后,其整体效率根本没有达到具体的预设,以语文学科为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填鸭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当前的教学来说,教师往往没有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作为知识的记录者和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由于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后其会受到相关的影响,简单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知识学习,大部分学生只能接受50%,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整体的知识学习,由于学生没有产生良好的兴趣,影响了其实际的学习效率。由于教学方法的错误,最后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降低,成为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现状。

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因素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其学习方式都不够科学化,其实际学习方式指导的效果低下,老师们只会一味的将其所需要传授的语文知识直接给予学生,根本没有对其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提炼以及整合。另外,小学生们受到其年龄以及多方面发展的影响,其对于各类事物的认知程度低下,无法精准的认知到各类事物,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以及意义。

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方法

(一)多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自身的自我管控能力低下,其无法更好的约束自身的各类行为,其学习一些新的知识理论时需要兴趣的支撑,其兴趣的产生离不开语文老师的引导,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加大对小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首先,老师们要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意识,意识可以指挥人体去进行各类行为,老师要多方式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教学领域之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们知识将其教学内容粘贴并复制到其多媒体教学设备之中,但是却没有充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互动功能。老师应当深入的探究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要点,在这些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中安装相关的对话软件,让学生们可以产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最后,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名校的学生等来参与到其教学活动中,大力开展互动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交流沟通

交流和沟通活动的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升华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同时其还会给老师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凭据。所以,老师们加强其和学生们的交流沟通程度,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所遇到的困难阻碍,和学生们进行心得的交流,不断的去整合其交流的内容,以此来更好的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提高整体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如在《月亮得心愿》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问学生有什么心愿呢?孩子们的心愿往往都是很单纯,也比较容易实现的,师生围绕“心愿”进行沟通,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渴望,为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提供了机会,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情感,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们受益终生,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学老师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习惯。首先,要罗列出一份较为详尽的教学计划方案,每天都要和学生们进行沟通,督促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们实时的完成其老师在课堂上所布置的各类学习任务,按照计划去实施教学活动,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其次,老师要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让表现突出优秀的学生梳理榜样,提高其学生们的鼓励以及表扬的程度。对于可以按时完成学习计划的学习,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当众表扬,为学生树立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整改和落实,会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思想层面以及教学方式层面产生影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目标。其会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学习过程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就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进行较为详尽的探究,优化整体语文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卞桂荣.赤子(上中旬).2016(21)

[2]探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咸金霞,黄丽萍.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浅谈“苏派”教学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影响[J].庄辰.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7)

[4]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强化传统文化教育[J].李晓玲.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5]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王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Z3)

 

 

第5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促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学习语文的质量和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激活课堂,让教学生动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视导语。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心向往之的教学境界。导语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也需要现场发挥,随机应变。

2.巧妙提问。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老师运用得当,一堂课就能被充分激活。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和求知之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

3.增加文学欣赏。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语文课上如不加以利用,岂不太可惜?语文课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那本语文教材。

4.收获知识。教学生动有趣,固然是一种好方法,特别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显著。但我认为让学生从语文课中“有得”,感到学习语文“有用”,才是更高意义上的好办法。小学生认识一些汉字以后,就可以拿起报纸或书本来读,感到无比的快乐。如果每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有明显的收获,在知识方法,语文技能、思想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实和提高,学生还会不喜欢语文吗?

二、教师切实改变教学方法,要达到真正会教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自己会教,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会教,涉及的面很广,我认为教师应当首先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对语文教学要有几点基本认识。一是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概括地说就是读、写、听、说、能、感。(能,是指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感,是指情感价值观教育。)二是把握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的,教师要以教材为例文去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三是教学的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光是教师讲,学生没有实践,提高不了能力。

其次,会教,首先是教师应有很强的吸引力,让学生爱学。这不能靠笑话,幽默达到,还得从教学本身增加吸引力。如,让学生感知课文,教师的设计首先是要吸引学生,让学生不能不读。

教方法,也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渔”。要把学习知识的方法,记忆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如:分析人物描写运用的方法及其作用的方法是:要先知道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描写,分析其作用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来思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老师讲得精彩,那毕竟是老师的理解。总是老师讲,学生听,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不动脑子,那些上课注意力差的学生就更容易走神。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通过他自己的亲自实践才能获得。所以在教学课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悟边记,学习流程为“读书――思考――讨论――笔录”。而教师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或和学生一起读书感悟,或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予以个别点拨;学习完毕或抽查问询,或收取学生课本(或笔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在这里只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做方法的指导和过程的控制,课堂气氛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学生在从被动听课变为自主性学习中会自发地,能动地感悟、体验、深探细究,会变得爱学、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创造性人才。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就真正达到了吗?

四、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培养出色的语文能力

首先,大量的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作为支撑。大量自由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依靠自由阅读积淀在心灵深处的知识比老师在课堂上生硬灌输的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其次,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人生视野。学生因年龄的关系,对于人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大量的阅读反映人间百态的文学名著可以深化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大量阅读中外名家的传记作品可以增加学生对人生历程的体验……总之,这一切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丰富都有极大的益处。

再次,大量阅读可以让学生学到丰富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写作技巧第一要靠大量的练习,第二,就要靠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写作艺术的熏陶,不知不觉地掌握写作的规律。

第6篇

基于这样的事实,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为基础,以《身边的传统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引导。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个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以及家庭的影响,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引导学生和实施研究的着力点 放在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以《身边的传统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们主要重视这样几个环节的指导和研究:

1.如何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们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先按黄梅戏、端午节、春节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力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几个六到八人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

2.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如,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了解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指导方案就包括“小组成员”和“分工”两个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为例,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不仅限于人们最熟悉的纪念屈原,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很难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进行观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请他们帮助自己搜集资料。考虑到家庭和社会还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课程建设中来,作为教师,还要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帮助他们与家长及其他人员沟通、合作。在信息处理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以利于交流和展示。具体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三、怎样凸现语文学习要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以《身边的传统文化》为例,在“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一些规模小的活动:

贴春联:1.我知道了为什么贴春联──;2.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联的知识──;3.我们搜集了很多春联──;4.我写了一副春联──。贴门神:1.我听说了为什么贴门神──;2.我了解了门神的来历──。 吃年夜饭:1.我知道一些吃年夜饭的习俗──;2.我想告诉大家我家是怎样吃年夜饭的──。祭祖:1.我了解了为什么祭祖──;2.说说我家的祭祖场景──。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48-0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在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内容

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即在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2 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的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1)预习: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2)教学: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3 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1)地位平等。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

(2)合理引导。我们应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8篇

现在好多家长尽量地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指望他们早成大器。不少家长不惜倾囊所尽,却唯独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告诉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一、要让学生有吃苦的意识

孩子们在家里,家长也可以试着让自己的孩子扫地、擦桌子,并告诉他应该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孩子上学的时候,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们自己走路上学,放学自己回来,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孩子放学后,要他顺便到菜园子采摘蔬菜,并认识各种蔬菜,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以便减轻父母的压力;节日里让孩子喂喂小鸡、小鸭子、小鹅子,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的艰辛。

二、认清小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找到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品质的理论保障

意志是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自己行动去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小学阶段,学习活动逐渐成为其主导活动,学生已有较复杂的意志行动。小学生不但要学习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也要学那些虽然无兴趣但也必须学习的东西。因此,要想克服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各种困难,就必须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利用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1.在心理健康课中培养

心理健康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是通过一些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小故事、小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心理常识,掌握一些浅显的心理保健知识。如,在教学《培养你的意志》一课中,通过举例让学生得出意志的三个特征――目的性、调节性和排难性。理解优良的意志品质即是能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品质,而不良的意志品质即为意志薄弱的品质。如大家都知道的伟大的希腊演家德莫克,舌头天生就比别人大,但凭意志、决心、信心、恒心,口含鹅卵石苦练了3000多个清晨和黄昏,终成妙语连珠、技压群雄的演说家。进而让学生明白: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形成具备三个环节――决心、信心和恒心,让他们相信只要做到这些,自己就一定能成功。

2.在语文教学中培养

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提供生动、形象、新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其次,加强行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坚持力。可以每天让学生背诵一首诗歌或一段优美的语句。但一定本着不用花费学生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每个人都能轻松完成。这样日日积累,周周坚持,就会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养成一种习惯而坚持下来。再次,自我激励。让学生在平时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时常诵读,以达到自我激励的作用。第四,自我监督与自我批评。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时常与其对照,看自己是否能一一达到。老师也可以督促学生坚持写日记,我国教育学家杨杏佛曾说过:“日记虽小课,然做时多在深夜,追省一日所为无异衡其功过,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可见,日记习惯的养成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极好途径。

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让孩子吃点“苦”才是真正的爱他们!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入,素质教育正在深入人心,并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介于此,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以新课改的要求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一p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何为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二、利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学生如何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教师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最后,教师应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问题;建构策略

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生态课堂更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再是从前那样一概而论的传统教学。将生态课堂应用于小学语文中,不单单是对教师有要求,当然,从教师出发,它要求老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引导措施,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态课堂上他们应该主动的融入课堂,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上那样被动接受,除此之外,对于生态课堂来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课堂环境,学生只有在融洽的师生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才能够更加安心的学习。

一、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概述

生态课堂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课堂,它由学生、教师以及课堂环境这三个基本因素组成,它的最终目标也是希望生态课堂中的各个因素能够可持续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环境与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效地将这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老师从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出发,营造一个更加符合本节课的课堂环境,从而使得学生更加容易且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收。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人际关系的异化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式教学贯彻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不平等”的,在教学上老师总是一味地传授,而学生也是一味的接受,像是根本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此外,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通常是一方完全受制于另一方,在这里也就是学生受制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不顾学生意见随意加课、占课的现象,这样的事情并不能说明老师不负责任,恰恰却适得其反地表明了该教师的功利心,毕竟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不顾学生个人感受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除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还有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异化。在课堂中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很少给甚至根本不给学生独立和小组思考讨论的时间,这样学生在长期的缺乏与人合作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进而导致了学生在竞争中的不健康心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生态失衡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失衡主要表现在其质量和数量方面。我国现下的情况是,在有限的班级空间内收下了超负荷的人员,按照常规来说,一个小学的班级容量40已经是足够了,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每个班至少在50以上,很多学校甚至由于班级空间不够,让学生紧挨后墙坐,这样无论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教学的质量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其次,在教学中,学校为使得教学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下进行,通常会采用“插秧式”的方法来给学生安排座位,这样的座位安排虽然有它的好处,却同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首先它不利于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发展,老师通常会占据领导地位,“居高临下”的注视着每一个学生。同时,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就会不自觉地更偏向与前排的学生,与他们的互动也会更多,所以我们说,这样的排座方式对学生是不利的。

(三)教学生态失衡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出现了问题。首先是教学内容分割化,就是说课堂上的内容与生活相互分割。教学不是对考试内容的应付,而是传承知识,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我们对语文的学习绝对不能停滞,应该是从一门学科的学习到个人素质的培养。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很多人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其次是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化,由于师生关系的异化,学生在教学中毫无话语权,老师总是一味地机械性灌溉,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本没有了解,这样的教学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效率,然而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一大批由于跟不上而掉队的学生。

三、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构策略

(一)教学情境展现

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东西一无所知,总是在模模糊糊中被动的接受老师所给的知识,然而即使再好的文章都无法让学生对一个未知的物体有深刻的理解,反而会给教学带来困难。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教学情境展现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中出现的事物利用多媒体、照片等方式展现出来,此外还可以对一些剧场进行场景重现,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加强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可以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主动地思考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乏一些上课搞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课堂上的提问也会使这些同学认真仔细地听课进而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

四、结束语

教育不能停滞不前,要始终走在时展的前端,只有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才可以培养出更好的人才。本文就生态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做出了探讨。希望在生态课堂中有效地将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反思习惯;小学生;英语学习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Dewey)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认真论述过反思性思维的问题。那么对于反思的提出,大多基于对老师的教学反思,而很少涉及到学生反思方法的探究。基于此,我简单谈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英语反思习惯,培养反思能力,总结反思方法。

首先,反思学案内容

学案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方法的指导,学生根据学案去预习教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生只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9 Shapes一课中,在Part B学案中,让学生写出A部分涉及到的图形,并写出来,然后,又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知道的图形,用英语写出来,并画出形状。这里,让孩子们反思自己所学的内容,有没有学过关于图形的单词,如果没有,还可以运用学习工具进行查找,经过这样不断反思的过程,孩子们在课堂上给了我两个让我记忆犹新的单词“oval(椭圆形),heart(心形)”,通过这个学案的反思,收获颇丰。我设计的学案如下:

其次,反思课堂内容

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是反思的内容。学完了A版块,我会布置反思如下内容:

1.A部分都讲到了哪些内容;2.你能记得A部分对话中的几句话;3.有哪些重要的短语;4.有几个四会单词。继而我给出了方法的指导:

(1)听录音,模仿跟读。

(2)不打开书,仔细回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能说多少说多少。

(3)短语或句子,能写几句,写几句。

每天学习的内容,都要及时的去复习巩固,不断的反思,形成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

最后,反思作业内容

作业做错了,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一看到自己做错的作业,就知道怎么纠正;其二,是看到了错的作业,也不知道错在哪里。

反思的内容,其实也就容纳了反思方法的指导。就要求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提出反思,以求更大的进步。

一、有效的反思指导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合理性水平。要使学生的反思行为习惯化,有反思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会就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地反思。

1.怎样反思课堂。教师经过反思,总结出课堂上留给学生反思时间太少,那么,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反思,同时也可以教给学生反思的内容,方法,培养他们反思的习惯。教师要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自问:今天老师讲的是什么知识?(整理内化,构建知识体系)我知道了多少?(对照检查,确定补习方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书中的哪些地方还存在疑问?(质疑提高,培养创新精神)

2.怎样反思试卷。单元测试卷是针对一个单元的学习情况的反馈,掌握的好差,基本上从测试卷上能体现出来,那么,反思试卷也就是反思方法之一。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试卷:

①反思听力部分内容,其中包括笔试部分的辨音题,因为它也是听力的延续。

②反思语法知识,中英互译,选择题,都属于这类。

③反思拓展题,这是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那么老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讲解,题目的的根源在书上什么地方,给学生举例,引导学生反思。

二、合理安排反思时间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针对所学内容,晚上睡觉前,记录自己今天课堂上所学的英语知识,不要再看书,有了刚才作业的复习与巩固,此刻,都在脑中。光是存在脑中还不能达到目标,还要写出来,得到再现这是最关键的。早上,也是不错的反思时间,想想昨天学习的内容,还有多少存储在大脑中。

三、汇集易错题

错题集是反思的重点。不管是作业,还是试题,出错的题,都集中到一个本子上,这个本子就被称作“错题集”,然后,经常的光顾它,不至于让错的题继续错下去。在我的“做题集”里,有这样的易混淆读音的词:house,horse;swim,swing;bad,bed;listen,lesson;work,walk;word,world;thing,thin等等。

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错误较多,记忆比较深刻的是这样的内容,所以,在家庭作业中也会让孩子们做这些容易出错的题目,提醒注意。

综上所述,及时反思课堂内容,使其得到再现;把平时做错的题集中到一起,时常复习,反思。那么孩子们反思习惯的培养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思考、反省,在反思中更好地学习和提高,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全面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唐晓蓉

[3]胡春洞.英语教育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谢乃莹、武志民.名校名师精编小学教学手册.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第12篇

[论文摘要] 新课程要求下,更加尊重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要改变自己在课堂的角色,要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要做主人了,那么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在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古人有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而也可推理不疑则不进,可见,在学习中提出疑问的重要性。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多闻、多问、不耻下问。他认为学生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把学和问结合起来。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①]孟子也强调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要求学生通过自求自得来获得知识,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求自得之也。”[②]《中庸》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宋学家将其简称为学、问、思、辨、行。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仅一直被古代教育家们强调着,而且也是近代的中外教育家备受推崇的。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人的一生中有三少三多:在校的时间少,自学的时间多;有教师的时间少,没有教师的时间多;学的知识能直接运用的少,需要自己创造的多。[③]李政道先生曾提过:“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学“答”,学答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是学习答案的前面。”赵景瑞老师说过:“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个体,还要开发个体,发展个体,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自己动起来。”[④]顾明远先生也指出:“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⑤]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堪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被推崇的。

二、 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

自主学习能力即知识接受中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小学语文课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的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记住读音、最快捷、准确的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特别鼓励学生扩展四个字的成语。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即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学习方法后当堂课进行考核,既可以考验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的效果如何。所以,在识字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基础,会读,会写,明白含义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活用生字词,更能体现语文课本的举例作用,真正的将所学的生字词用于平时的学习之中。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⑥]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孩子的思维发展是从疑问开始的,不懂的敢于问出来,也就充当了课堂的主人了,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⑦]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课堂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相生互动的共同创造的过程。”[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解惑,而且要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事物探知的欲望,我们应该以趣做引导,如果没有兴趣和热情则不会激起学生好问的兴趣,课堂则会变得没有灵气和活力,这种呆板的教学将不会有创新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有激情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开始时学生可能会问的很琐碎和零乱,千奇百怪的,有时可能还会重复性提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题、重点词句、课后习题等处寻找问题,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叶圣陶先生说过:“若疑而能自决,是非能自辩,则标志着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最后,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在趣中探知,在探知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语感、情感,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努力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舞台,提高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形成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是有调动作用的,正如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认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实践、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大胆问。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大胆求问。我们要多激励,少批评,及时表扬孩子的闪光点: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融入浓厚的平易之中。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下才会愿说,爱说,敢说……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综合上述,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多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只是方法之一,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步步向前,就会让当今的学生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注释:

[①]《论语.长治长》转引自王冬凌著:《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②]《孟子..离娄下》转引自王冬凌著:《中国教育家教育思想研究》,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③]叶澜著:《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④]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页。

[⑤]顾明远:《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北京教育》,2000(5),第1页。

[⑥]虞小梅:《捕捉机遇,追求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效性》,《文教资料》,2008年第2期,第141页。

[⑦]倪广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文教资料》,2007年第33期,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