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感

企业社会责任感

时间:2022-06-15 06:3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社会责任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社会责任感

第1篇

蒋锡培

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2008CCTV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企业应积极履行法律要求的社会责任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民主法制国家,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法制越来越健全,无论是宪法也好,民法也好,还有现在的舆论环境等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30年的巨变。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我觉得在两个方面应该要尽心尽责,第一个方面是法律赋予企业强制履行的社会责任,比如说: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我记得20年前尽管有很多的法令,但是也有很多的企业打球,因为法律没有像今天这样神圣和严肃。

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有很多企业没有按照法律去做,到今天如果一个企业还停留在历史的时刻上毫无疑问就要犯错了,社会不会再原谅这样的行为。

现在,企业也要依法用工,我们以前看到“山西黑煤窑事件”,也许新的劳动法出台跟这个事情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企业能够依法经营就会持续发展下去,如果不依法经营的话,这样事情一旦发生,第一个倒下去的就会是违法的企业。

企业不能放松自身的道德责任

第二个方面是企业的道德责任,我觉得应该包括诚信经营、大事件中的社会责任和平时企业的社会良知。诚信经营好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以至于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一种局面,取得了非常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想作为一个企业来讲,必须跟银行及所有战略伙伴有一个规则,这就是大家要诚信,尽自己的责任。

大事件中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感

在大事情来临的时候,企业一定要有觉悟和良知。比如说:百年难遇的2008年雪灾,那个时候有些地方的老百姓用惯了电,用惯了水,一旦有段时间里用不了电,吃不上水,是很难忍受的一件事情。我们第一时间为受灾省份送去了近千万元的电缆,马上帮助他们,那时候运一公里都非常艰难,随时都有翻车的风险。在这样一个事件中,有很多电力系统的工人牺牲了,其中,被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追认为烈士的19位家庭,我们第一时间送去了6万块的慰问款,钱虽然很少,但是让他们看到还有很多人关注他们。

汶川地震,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管只有6500名员工募捐了将近200万,后来又差不多募捐了1500万,还派出心理辅导师到灾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第2篇

 

21世纪以来,中国各界对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呼声不断,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安全恐慌、特大矿难事故、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事故频出,严重制约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企业都追求利润,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是保障企业和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要素。企业社会责任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学校教育是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途径。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如何在学生走上社会之前,就掌握一套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是现代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

 

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现状进行了调研,旨在为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与商科教育的融合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

 

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克拉克(MauriceClark)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认为企业在其商业运作中应对其利益相关者负有一定的责任,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可以影响或者被企业的决策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括员工、顾客、供应商、社会团体、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等多个组成要素。后来诸多学者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展开讨论,对其内涵和构成维度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是卡罗尔(CynthiaCarroll)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在他的概念界定中,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属性四维度: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通过提供社会所需产品、服务,获取能维持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法律责任是指企业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遵守相关监管体系的管理;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应遵守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公众期望企业恪守的社会规范;慈善责任是较高层次的属性维度,是企业对社区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在理论界的推动下,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许多知名企业在职能设计中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财富》和《福布斯》在企业排名评比时也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评价维度。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他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对未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息息相关。因此,本研究将遵循卡罗尔的属性四维度,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现状展开调研。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现状

 

1.研究设计

 

本研究根据卡罗尔的属性四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每个部分4道题目。第一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认知;第二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认知;第三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伦理责任认知;第四部分为企业必须履行的慈善责任认知;第五部分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相关问题;第六部分为个人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所在年级、性别、今后就业取向和是否修读过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问卷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1-7的同意程度逐渐加强。

 

2.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采用网络发放的方式,对天津市某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75份,其中有效问卷231份,有效率77%。造成无效的原因是填答不完整或者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

 

3.数据分析与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本次调研男生108人,女生123人,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大一学生128人,没有学过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大三学生103人,都学过《商业伦理》课程;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希望到大型国企和中小型企业就职。

 

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认知。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在4个责任维度的均值均在5以上,说明总体上看,我国工商管理类大学生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持肯定态度。四个属性维度的认知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法律(5.75)、伦理(5.47)、经济(5.13)、慈善(5.12)。在得分最低的慈善责任维度中,“企业必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企业必须为慈善活动配置一定资源”两个选项得分分别为4.89和5.08,得分最低。说明大学生对于企业必须参与慈善活动或社会公共事务的认知不足。法律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超出了企业最基本的经济价值,与现代社会商业企业的可信任度较低有关,大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经济利益是生存之本,但是必须守法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公平。经济属性得分较低,可能是由于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虽然未来可能成为企业管理者,但是目前仍然属于消费群体,更多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②修读过相关过程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教育背景对价值观形成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教育背景不同会使其社会责任取向有所偏重。本研究设置了“是否修读过相关课程”的选项,其中有103名大三学生全部修读过《商业伦理》课程,在该课程上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综合介绍。本文利用ANOVA分析,得到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群组之间还是有显著差异的。是否修读过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对于社会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的认知均有显著差异(F值和Sig.分别为9.395和0.002,22.837和0.000,16.688和0.000,均小于0.05),且修读过相关课程的同学的认知度平均值均高于未修读过课程的同学,说明在修读相关课程之后,大学生对于这三种责任更加熟识。但是两个组的同学对于慈善责任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差异(F=2.845,Sig=0.093,大于0.05)。这一方面说明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学习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说明,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中,对企业的慈善责任维度介绍可能存在不足,所在造成学生对慈善维度比较陌生。

 

③分项指标认知差异。在以往文献的研究结论中,有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主对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认知较高,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以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为主,对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重视不够。此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调研中,法律责任依旧重要,但是对经济责任的认知却开始下滑。仔细研究分项指标发现,在16道测量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问项中,得分最低的是经济责任第一个问题“企业必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均值为4.46)。说明大学生们对于企业的社会角色定位认知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逐渐演变成关注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展。工商管理类学生是未来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他们的认知变化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外,本研究还对学生们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渠道进行了调研(见图),结果表明,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等互联网渠道仍然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企业官网和自身的宣传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而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20%,说明目前大学生获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途径仍以专业性较低的互联网和新闻报道为主,专业的教育、书籍及政府的宣传都亟待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相关建议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熟悉,对各个指标的认知度都比较高,但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获取途径较少,理解的深度和准确度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的学习的确会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差异。鉴于上述结果,本文针对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问题提出如下优化对策:

 

1.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目标

 

著名的商学院认证体系AACSB在评定标准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即商学院必须满足所列出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要求,毕业生应该具有伦理认知和推理能力,对职业责任、职业伦理标准在商业组织和社会中的战略角色作用有更深入和广泛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才可能通过AACSB认证;要求学生必修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相关课程的学校所占比例逐年递增,从2001年的34%,增加到2011年的79%,其中必修课中包含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的院校约为30%。另一认证体系EQUIS在认证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必须考核专业的项目设计和内容是否明确包括了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是否将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教育纳入学生个人发展过程。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商科学生的重要性。我国高校应该在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相关要求,从学生一入校,就有明确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定位,积极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系统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奠定思想基础。

 

2.设计适合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_些高校已经设置了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学科和专业,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商学院就拥有从学士到博士的企业社会责任专业;许多海外高校也在管理学科课程中增加企业家精神,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讲授。为培养具有新商业文明的新一代商界管理精英,中国大学应该结合我国国情,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设计_整套企业社会责任培养体系。从教材选择、课程设置、讲授内容、授课方式等多个方面,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强化、实践和反馈,系统的实现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在培养体系的设立中,应重点关注教师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评价。

 

3.将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作为系统化、常态化教育内容

 

根据JonesChristensen和Peirce(2006)年的研究,全球排名前50的商学院中,超过84%开设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课程,而2013年我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商学院学生修读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课程平均总课时仅为22.36。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已经不断的融入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但是其系统化远远不够。根据前文调研结果显示,许多学生虽然学习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但是因为只有一门或二门,缺少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因此理解并不够准确和深入。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应该保持系统性,将企业社会责任教学变成一种常态化教学,不仅仅是在高年级单独开设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课程,而是需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设计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并在管理、会计、营销等与企业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课程中,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专题,将学生们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大学4年,系统的、成体系的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4.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综观国外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培养模式,我们发现,多样化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基础。如哈佛商学院主要对学生开设与伦理、道德和责任直接相关的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师与企业合作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习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其他案例之中;斯隆管理学院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讨论以及通过故事教学来讨论“历史、环境与伦理”问题;通过对不同的职业与民族文化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培养企业伦理观和德行领导方式;沃顿商学院主要以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法律研究融入“伦理与责任教育”中。

第3篇

一、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慈善事业、定价问题、员工福利、资源保护以及产品质量等都属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呢?企业社会责任(简称是CSR)指的是现代企业要摒弃把利润视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经营理念,在追求利润与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员工、消费者、环境、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

二、树立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与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担负起对环境、消费者、员工和社会的责任,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一)在企业战略上要转换企业经营理念

首先,目前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促使处于转型时期的国内企业要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主创新方向转变。一个有远见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把企业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节约经营和清洁生产的理念,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伦理和环境道德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是企业赖以成长的沃土,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也就难以生存,更别说发展了。

其次,诚信对一个企业是获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失信只能为企业赢得短期利润,而且会败坏形象,影响声誉。没有顾客愿意购买一个失信企业的产品,没有员工愿意永远忠诚于一个失信的企业,同样地,一个失信的企业,没有人愿意与之合作,企业留不住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才。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树立“取信于人,为人类输送诚信的产品与服务”的经营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中,融入到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中。

(二)在文化层面上,要创建和谐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由三个紧密关联的部分组成,一是使命(mission);二是远景(vision);三是价值观(value)。企业的第一使命是为股东创造更多利润,而这一使命又必须以“追求企业与员工共同进步与发展”的价值观为前提。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员工的需求,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而现实中,情况相当不尽人意。深圳华为的员工因疲劳而死亡,很多华为的员工和外界舆论都认为这是华为的“加班文化”和苛刻的绩效考核制度导致的结果。诸如此类的事例不得不引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深思:企业的目标仅仅是取得利润最大化吗?难道把员工当作金钱的奴隶,当作机器的附属物和工具,就能实现企业利润吗?许多企业管理者连《劳动法》中规定的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尚未给予保障的情况下,不假思索地将一些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奉为企业文化,试问这样的企业文化还有什么意义呢?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凝结而成的,对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能产生重要影响并为全体员工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因此,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创建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自然也随之提高。

三、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思路与对策

客观地来讲,企业普遍缺乏自身推进社会责任的动力。要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建立和健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企业自身必须充分认识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已倍受社会和舆论界的关注,应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积极应对挑战。企业管理者要站在提升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看待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理念渗透在企业的方方面面,从战略决策、经营思想、企业文化到具体的营销策略和日常活动,自觉遵守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强调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切实改善劳动环境,将保护环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中。

第二,政府要推动国家立法机构加快对《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一系列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信度评价指标体系》,定期抽查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情况,对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曝光并予以严厉惩罚。同时,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改变经营理念、创建人性化企业、改变行为价值取向都依赖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因此政府部门还要定期组织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人力资源培训,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深刻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将创造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对立和割裂开来。

第三,社会方面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工会、行业协会(商会)和媒体等社会群体组织的广泛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不断地给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注入新的外部推动力量。我国政府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给企业施以舆论压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促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这种社会监督的力量值得大力挖掘。我们应该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那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表示认可和敬意,对那些丧失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进行谴责和摒弃。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修订建议

为了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财政部于1996年6月17日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规范一直使用至今,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等问题作出了全面规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经济组织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社会责任的拓展与延伸等,使得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因此从目前的要求来看,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的实际执行中也存在着如何与内部控制协调一致的问题(唐洋等,2012)。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企业如何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嵌入社会责任的内容,从而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会计管理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规章制度的发展历程

2002年,我国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证监发〔2002〕1号)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问题,指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等,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指引》,要求公司应按照指引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自身的履行情况,自愿披露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旨在引导各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2010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承担的对社会、对员工和环境的责任,具体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同时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不能忘记履行社会责任(肖荣,2011)。上述的规章制度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作了相应的规范和要求,并倡导上市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鼓励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自觉披露。

二、我国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随着政府部门对社会责任问题的日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他们从不同层面致力于该问题的研究,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1)》。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1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性特征:(1)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整体水平低下,平均仅19.7分,26家企业得分为0或者负分,还有68.3%的企业仍在观望;(2)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从行业性质来看,交通运输服务业处于卓越阶段,电力供应业处于领先阶段,电力生产业、银行业、保险业处于追赶阶段,还有11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但大多数行业处于旁观阶段。并且根据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的统计结果显示,2011年沪深两市2 2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516家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比2010年多了45家。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企业在职工保护、环境保护、商品质量、慈善捐助、社区关系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设和履行情况。而存在的问题是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中,除去强制披露的上市公司外,我国自愿披露的企业很少。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格式,导致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受到质疑,并且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形式单一,内容不够充分,以定性信息为主,定量信息不足。这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企业年报的要求依然局限在公司治理和财务信息方面,没有体现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要求有关。

三、社会责任视角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若干修订建议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是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制定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认为,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修订中完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融入到会计基础工作中:

1.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明确规定会计人员要有社会责任感。会计人员在各单位会计信息造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会计人员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会计人员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并非是先天性的,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另外还要让他们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使命。因此很有必要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部分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除了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有社会责任感。

2.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新增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要求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应当建立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同时扮演好“经济人”和“社会人”的角色,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经营成本,但从长远意义上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经济效益的增加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3.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新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比例偏低,披露的质量不高,并且现行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随意,缺乏强制性的审计,因而可信度偏低。企业有效地承担和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成为一个一流的国际企业不可忽视的竞争力之一。因此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应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章制度,披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等到时机成熟后还可以对它们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审计,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内容的可信度。

(作者唐洋为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S]. 财会字[1996]19号,1996-06-17.

[2] 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陈文婕.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J].湖南: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4):96-100.

[4] 许家林,刘海英.我国央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J].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6):77-84.

[5] 肖荣.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文献综述[J].北京:中国证券期货,2011(2):140.

[6] 肖雯.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J].太原:会计之友,2011(2):125-126.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自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负有经济和法律的义务,同时还应该承担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中国的经济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必须正视经济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带来的环境破坏、贫富差距加大、不诚信经营等一系列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期望企业通过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社会责任会计。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率先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并于1973年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对社会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传统会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是会计在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社会科学中的综合应用。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传统会计货币计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核算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本和效益,反映整个社会的收益,进而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问题

(1)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充分且缺乏可比性。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来看,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应全面反应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但从已公告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来看,几乎很少有企业会在报告中披露企业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是应承担而未承担的责任。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非常有限,各个公司披露的信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具有可比性,这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2)缺少专门反应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科目。社会责任会计作为新兴的会计分支,与传统会计相比,其计量更具复杂性和模糊性。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已履行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但因为没有专门反应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科目,已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在披露时无法单独列示。如将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将企业缴纳的绿化管理费用列入“管理费用”科目等等。这都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无法在对外公布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同时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带来了阻碍。(3)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独立报告的意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披露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范围要比传统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者大得多,所以他们更希望利用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披露工具,从而获得有效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目前我国企业几乎没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这不仅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4)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约束和映。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极大程度上关系着公司治理的成败。有效地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吸纳资金,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心。而条理不清的的信息披露制度会降低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影响企业筹资,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1)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社会责任会计在世界上的出现虽有四十年的历史,但我国至今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传统会计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社会责任如何计量的问题,传统会计中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而社会责任的范围很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难度很大。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企业对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知不够,即便有的企业披露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但企业的主观随意性很大,所披露的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可比性。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交叉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的发展联系紧密,而我国在这些学科上的理论研究和发展还远远不够,国家和政府对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视度不够,使得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不完善。(2)国家和政府部门不够重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用一定的法律手段严格要求企业承担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国家经过40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而在我国,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出现了对部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规定,但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仍没有明确的要求,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的空白。法律规定是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没有法律法规的存在,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上随意性很大,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更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3)企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缺乏社会责任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家重视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会计的最终目标也是提高经济利益。这使得企业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下,不断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其作为社会的一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只着眼于企业自身的短期利益,而不顾社会的长期利益,无视企业存在应具有的社会价值,以至于会出现欺骗顾客、剥削员工、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使得企业的行为被经济利益所驱使,对社会公共利益不闻不问。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大,由于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不愿意付出成本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披露。(4)缺乏高素质的社会责任会计人才。传统的会计人员已不能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准确、有效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门涉及很多学科的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这里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一方面,作为社会责任会计,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以便信息使用者获得有效的会计信息,进行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满足准确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要求,这给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带来了阻碍。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1)深入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实务水平。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具有复杂性,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时并不适用,至今尚无定论。实务工作缺乏理论指导,这给实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造成了障碍。对此,国家应组织社会责任会计所涉及学科的领军人物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研究,保证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西方国家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我们应该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突破实务工作中的障碍。(2)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环境,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准则。为了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手段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强制其履行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大多数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目前我国缺乏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绝大多数企业为了企业的声誉而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且不全面,这就导致信息使用者很难获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要推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环境、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准则是刻不容缓的。(3)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绝大多数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只披露正面的、积极的事项,如公益事业捐赠、环保支出等,而没有披露对企业形象有影响的事项,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因此,国家应该出台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奖惩机制,如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而对不履行社会责任或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企业予以罚款等。此外,可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如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等。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企业自愿、真实地披露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4)重视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社会责任会计人才。在现代企业中,会计人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进行披露和报告,因此,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交叉学科,传统会计的技术与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需要。企业会计的继续教育不应仅仅满足于传统会计技术和方法的提高,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掌握计量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夯实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企业到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国家应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增设社会责任相关课程,使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责任会计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竞争的需要,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和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已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徐尚昆,杨汝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5)

[2]王立公.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现代商业.2012(9)

[3]刘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讨[J].财会通讯.2012(10)

[4]刘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2(6)

[5]杨梦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企业导报.

2010(10):189

第6篇

一、管理者应具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理论是随着企业理论的演进以及企业对社会影响逐渐加深而发展起来的。早期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深受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影响,认为企业只不过是一个在市场上从事专业化生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专业化的生产单位”(Demsetz,1998),确定各种外生变量的投入就可以决定其产出。这种静态优化的观点导致忽略探寻模型内生变量,比如企业家的缺失、环境的变化以及创新的力量,强调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实现资源优化、为股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这种企业社会责任观强调“企业如果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2002/1997)。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只需承担最基本的经济责任(贾晓慧,2008)。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相对于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本质的解读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没有脱离“股东利益至上”的核心观念。这种理论逻辑必然决定企业仍然只是股东的企业,企业的最终且唯一的目标就是通过经营为股东实现利润最大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弗里德曼就曾指出:“在自由社会,存在且仅存一项企业社会责任,这就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其资源和从事旨在增加利润的各项活动”。

这种责任观强调企业仅对股东负有责任,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经济责任就是对社会负责,任何损害该责任的活动都是不道德的。该观点忽略了社会各种形式的组织对企业的支持、社会对企业的期待以及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承担的责任,因而是短期而狭隘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加速的工业活动不断改变着社会,企业活动对人们生活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废气、废水和工业垃圾等负外部的结果层出不穷,单一狭隘的企业责任理论备受挑战,受到实践的冲击。人们质疑,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供应商和经销商协作、员工和消费者支持的企业拥有如此多的权力和资源,其经营活动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活,但只需要维护其作为“经济细胞”的责任吗?1963年斯坦福研究所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的概念,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进一步定义利益相关者为“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这个定义不仅将受企业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受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正式将当地社会、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贾晓慧,2008),受到了许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赞同。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之下,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为CRS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应该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主体的利益(陈宏辉、贾生华,2003)。这些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直接受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股东、员工、供应商、顾客、当地社区、自然环境等,更包括产生的间接影响的一系列个体或群体,如人类的后代、社会道德伦理等。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存续注入了一定的专有性投资,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考虑他们的利益,并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补偿(Blair,1995)。

管理者把握着企业经营的轨迹,从很大程度上说,管理者的价值观将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和市场反应。当前,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缩短了知识更新的周期,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更残酷的全球化竞争,企业更需要持续而不是一时的成功。如果在经营活动中企业没有道德底线,不惜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将一些内部成本外部化、社会化,以损害社会、损害消费者利益,那么从长远来看,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必将受到严重的动摇。比如经过五十多年积累的三鹿乳业因为三聚氢氨,其过百亿的品牌价值就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而杜邦、默克在经营中志存高远、心系社会而安然渡过百年。运用传统社会责任理论来指导企业经营,虽能获得一时的收益大增,但从来没有一个自私和不诚信的企业能获得社会长期的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更注重维护参与各方利益协作体的关系,以构建一个全方位长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目的,更适合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更容易塑造出伟大的公司。总理在与企业家座谈时也提出:“企业也要流道德的血液”。社会是企业的载体,当代的管理者应该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建设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当代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应该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核心来构建其社会责任感理念。

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都会从事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工作,随着年龄、阅历和经验的增长,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机会从事中层和高层管理工作,担任未来的管理者。

第一,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专业培养体系的要求。马丁•路德•金恩博士曾说过:“人,如果只有智能是不够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没有品格,教育只完成了一半。一个好的专业培养体系不仅注重对专业技能和方法的传授,更应看重职业道德教育对人的影响力。对人才而言,精湛的技能仅仅是实现其个体价值和利益的工具,而职业道德则是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的联接的保障。如果人才没有相应的职业操守,没有道德底线,专业技术越娴熟,对企业和社会的破坏力就越可怕。在一次针对毕业生状况的调查中,84%受调查单位均表示“接收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石铮,2008)。惠普、联想等知名企业进行新员工招聘时,也都强调“德为先”。作为衔接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和社会的桥梁,专业培养体系必须注入和强化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

第二,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成熟和定型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能培养出有利于企业、社会和国家长期发展的人才。人才的价值体系是其行为的基础,解释了对世界、对事物的评价和看法。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十八至二十二岁左右,处在青年期的中期。尽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心理发育条件,但因为过于保护的环境和单纯的生活经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不成熟的,意志力薄弱,缺乏对挫折和失败的反思,对新生事物缺乏辨别和分析,更不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加以扬弃,观点和情绪不稳定和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价值观,心理建设充满着反复的冲突和矛盾,处于价值体系探索和形成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应该抓住这个重要阶段,输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建立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持续发展的有利观点,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三,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现代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聚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生产出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它们不仅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其一言一行更是引起社会的关注。管理者运用组织所赋予的权力来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分配和统筹企业资源,做出经营行为。他们的价值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哲学有莫大的影响。一个企业可以因为管理者具有长远发展目光而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如以北京同仁堂为代表的企业历经百年风雨而仍旧基业常青;也可以因为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一时贪念而罔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和对环境永久的损害,如最近曝光的“地沟油产业链”和上海的“血铅儿童”事件,为了自己的利益企业不惜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损害公众安全,这样的企业势必无法长存。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可能成为企业明日的管理者,在求学阶段输入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生活的稳定、对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都大有禆益。当然,这一切也离不开一个基点,即高等教育机构意识到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教育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举措

首先,凡是开设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重视社会责任感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未来符合社会要求和发展的管理者责任观和管理行为离不开大学阶段正确的指引和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以企业管理作为自己融入社会的一门技能,因此更需要在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时接受正确的、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意识到为社会输送既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理念又具备一定管理技能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在人才的培养路径中,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这两者均不可偏废,尤其在现代管理中,职业道德教育相对应该更重要一些。因为在管理者的发展中,总是经历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的一个过程,管理工作也随着从标准化、程序化、简单化工作向不确定性、复杂性、挑战性工作过渡,越向高层发展,则需要的战略性思维和系统思考会越多,只有每个阶段都发挥出色的管理者才能成功攀至顶点。但管理者无一例外都是从初级管理者开始建立自己对管理的认知和管理实践体系,因此这个阶段面对标准化的工作,成功完成任务更取决于工作者的态度和责任感,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拥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人才从学校走向社会,实现身份转换和职业成功的有利保障。当然,这种严谨的培养体系和看重人才道德的特色从长远来说也会为高等教育机构带来更多的生源、更稳健的形象和更高的声誉。其次,在当前的培养体系中,对学生道德的评价往往集中在个体与组织活动上,对于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是否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却往往缺失或过少。在大学阶段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应该是高等教育机构尽快调整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实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路径,增加对社会责任感的考核,具体化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所应秉持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德才兼备”的培养体系。其中,社会责任感教育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计从大学生入学时到毕业前的“四个关键层次”来实施。

1.建构意识阶段。把握好入学阶段,宣讲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商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大一的第一学期为主。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它向我们充分地说明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成功的关键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面临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阶段,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对未知的新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充满着遐想。高等教育机构为了更好地引导,会抓住这个机会做入学教育和专业介绍,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在专业介绍这个环节可以精心设计和安排,向工商管理专业的新生导入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并着重介绍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和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技能体系并重的“双轨制”培养体系,让学生明白合格的工商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工商管理技能,更需要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搭建“德才兼备,德为先”的概念,为即将展开的新生活做好准备和铺垫。另外,宣讲活动还要能够采取板报、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广播等形式不断向大家传递“双轨制”体系的要求、做到人人皆知。

2.强化理念阶段。初期授课,开设关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主要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以往与管理者社会责任感有关的内容集中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管理学课程的一个章节。由于管理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课时相对少,所以很多授课老师倾向于略过不讲,理由是观念意识的问题凭一两次课也不能改变。在实行德才兼备的“双轨制”后,建议专门开设“管理者社会责任理论”或“管理者商业道德”等课程,使学生能详细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了解使社会、企业和个体达到三赢的商业道德模式。因为在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里已经有较多关于意识形态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有深刻的印象和感悟,授课老师必须做精心的设计,比如用社会热点导入,结合理论学习交叉使用现场辩论、角色模拟、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尽可能强化学生对管理者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第7篇

关键词:食品企业;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

食品安全是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重,食品企业应该扣紧产业链切实考虑社会责任问题,将其融入经营管理之中,从而有效的提升社会责任的履行。

对于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道德层面探讨,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但是在食品企业中,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食品企业如何对员工进行管理非常重,所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联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与道德紧密联系的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要寻求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平衡,按照克拉克森(clarkso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其核心即是处理与员工、消费者、竞争者、合作伙伴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和媒体等次要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本质上是企业为了平衡自身和利益相关者所形成的有关的实践的集合。在实施这种平衡中,员工无疑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内容

在食品企业中,员工参与食品的采购、制作、加工和检验,并与各个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直接的接触,是企业进行正常运作的基础,因此食品企业对员工负责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前提。食品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管理以实现经营目的。

从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食品企业应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并让顾客满意,让顾客满意的前提要让员工满意,让员工满意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是从公平的人聘、人员的合理配置、薪资管理、工作时间和强度、工作环境等来加强对食品企业员工的各种权益保护以提高员工满意度。据调查显示,员工满意度较高的企业,其工作业绩和效率要明显高于员工满意度较低的企业。

具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食品企业管理者要想将其管理理念传播给员工,让员工也同时具有企业社会责任感,也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来灌输理念,必要时通过相关制度进行推动和制约,如进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员工培训。员工的社会责任行为也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反馈给企业最高管理者。

二、社会责任在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体现

(一)社会责任在员工选聘和培训中的体现

食品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能非法招聘未成年人,除此之外,应该平等公平的对待来应聘的员工,不应存在歧视行为。同时,基于对社会和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特别是企业的审查人员和质检人员,应当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具有相应的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此外,在员工培训时,要加强对生产人员、审查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生产的流程、质量安全的标志和标准及质量安全检验的标准。

(二)社会责任在工作场所中的体现

食品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以保证员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保证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卫生。食品企业必须降低生产过程的潜在危害,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相关辅助设备和厂房的不安全因素对员工可能造成的伤害。

(三)社会责任在信息沟通中的体现

食品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该尊重员工的意见,与全体员工或职工代表平等的协商确定。

(四)社会责任在工作时间上的体现

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是食品企业员工工作的基本准则。

三、社会责任对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利影响

(一)可以转变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食品企业都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认为员工跳槽现象严重,企业花费精力培训,结果员工频繁跳槽。基于这样的事实,管理者认为对员工的培训只是支出,没有收益,从而忽视对员工的培训。

食品企业应当树立以员工为主导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把员工当做企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和员工密切相关。食品企业应该在整个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积极为员工考虑,让员工找到存在感,进而让员工在工作中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从不公平向公平、从强迫式向激励式转变,积极的改善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二)可以提高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食品企业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标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对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于提升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社会责任型的食品企业清楚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企业会在招聘员工、员工培训时将这种社会责任融入其中,有了社会责任为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定会为企业的发展增光添彩。

(三)可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目标服务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两大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各种工作人员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激励和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奋斗。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企业重视员工,强调员工对组织的重要性,善于统一员工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擅长利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员工也会对其产生信任,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会促使其更加积极的完成工作,更加配合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这有利于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四)可以把自己企业的员工转换为无形资产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食品企业,员工自然会为其感到骄傲,员工会在和亲人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宣传自己的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理念,这些积极的语言会促使别人对企业产生好感,会在无形中建立一种良好的口碑,这种好的形象可以吸引潜在的客户,可以吸引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加入企业,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如何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曾说过: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影响的理念、道德、责任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食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将GB14881-201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以及和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法律法规融入公司章程中。企业应该尊重多种价值观的存在,尊重员工的隐私、个性。

(二)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的高效率建立在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使员工和工作岗位达到最佳的匹配。

食品企业在应聘时要建立基于胜任力的选拔机制和评价机制以确保所选拔的员工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对于刚入职的员工要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课程。对于员工来说,这些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补充知识,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培训在提高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流失的同时,可以让员工掌握工作时所需要的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收益。

(三)食品企业要建立基于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

食品企业应该建立保障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薪酬体系,在保证员工得到法律上所规定的薪酬的基础上,激励员工达到更高的目标,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得到更高的薪酬。同时,企业要让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精神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认可他们的工作效绩、提供学习和发展。这些都是基于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增加员工满意感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价值。

(四)食品企业应建立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绩管理体系

效绩管理被认为是管理员工和考核员工工作水平的手段,但是客观、公正、及时的效绩考核不但可以帮助员工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工作,促进自身的提高,而且可以激励员工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这是对员工负责的体现。

推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必须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不会加重负担,反而可以提升自身的形象,增加盈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并不矛盾。企业应该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追求卓越发展的一种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有责任、有道德、有良知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

参考文献:

[1]曲宗续.从员工培训透视企业社会责任[J].当代经济,2012.1

第8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8-026-02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愈演愈烈,“苏丹红”、“毒奶粉”、“皮鞋酸奶”、“地沟油”到最近的“僵尸肉”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次发生,不仅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还透支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而引发对食品企业的信任危机。而提升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解除信任危机的重要途径,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生产及管理,积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食品安全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需要对企业内部人员、环境、消费者等与企业发展相关联的个人或群体承担责任。即保证企业员工、消费者等利益群体的权益,并对企业所处地区的环境负责。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提升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双赢的局面,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概述

食品企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食品的安全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不在于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要以人为本,将食品的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当做企业的职责。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如下:

1.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首先,食品企业提供的食品必须要达到国家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严把食品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高质量的食品。其次,食品企业提供的食品要尽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从食品的种类、规格、数量上着手,让食品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

2.提供全面的食品信息

当前,我国许多食品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打广告宣传战。在广告宣传中,时常发生夸大食品的功效、作用的现象。食品企业应将自身食品信息正确并且全面的展示给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杜绝一切虚假广告。

3.加强对食品质量的把控

有效的食品质量把控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食品企业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应设置多道食品检验工序,对食品进行多重检测。从食品生产到包装出品的过程中,要全程实行无菌化操作,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二、我国食品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原材料受到严重污染

高质量的食品原材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部分农产品、水产品及牧产品等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抗生素、激素等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致使食品原材料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此外,我国部分食品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采用劣质的原材料、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来替代食品成分以降低生产的成本。还有部分企业在食品中加入工业化学添加剂,以提高食品的卖相,延长食品保质期。

(二)食品流通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食品企业多达数百万家,由于受企业生产规模、生产管理理念、生产设备及食品检测手段等各方面内容的制约,食品在流通环节也涌现了不少问题。不少食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假冒伪劣产品、将过期的食品回收,对生产日期进行更改之后再次投入市场销售等。此外在食品流通环节,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机制不健全也将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管是三鹿的“毒奶粉”还是双汇的“瘦肉精”事件都将我国食品在流通环节的监管缺陷暴露无遗。

(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先后出台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然而对于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规定较为模糊,目前尚未有针对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制定的法律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安全的法律标准,容易让不法商家有机可乘,躲避了法律的制约,助长了食品企业的不良风气,使得国家立法得不到满意的成效。

三、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改善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规范食品企业生产质量管理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适用于食品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对于食品企业来说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生产设施,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并具备独立、严格的食品检测系统及健全的质量管理,以保证食品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以国家基本国情为出发点,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注重对食品原材料的筛选与控制,并重视对食品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2.对企业生产质量管理进行细化,并明确其认证的标准及要求,促使食品企业积极完成生产质量管理。

(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需要从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两方面着手。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提高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还应做好食品的随机抽查工作,确保食品的安全,使得政府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利用社会舆论、公共媒体、行业协会等多元化方式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督,督促食品企业自觉进行产品规范,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如:面向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开展食品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度及重视程度;利用电视媒体播放食品安全的公益广告或出版食品安全的科普刊物或者音像制品,全面展开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更新食品安全信息及相关制度,保证信息公开透明,从而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力量。

(三)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

建立合理的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综合多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将相关的法律资源如劳动法、食品安全法等进行补充、整合,以全面明确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此外,通过公司法重点强调食品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列入科学规划的管理体系中,促使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法制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是食品安全得以保证的前提,也是维持经济社会秩序,构建良好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食品企业应规范自身的生产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主动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保障食品的安全质量,增加消费者对食品企业及食品安全的信心,解除食品企业的信任危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名梁.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及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第9篇

论文摘要:我国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企业的工人在权益保护、生产安全、职业健康等方面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毒害了众多的婴幼儿;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造成松花江下游流域严重污染;2006年黑龙江、山西矿难此起彼伏,数百名矿工遇难;2007年国产牙膏“二甘醇”风波.国外禁中国产牙膏,认定其对身体有毒害作用:2008年“5.12”大地震后万科老总王石只捐200万元,限每位员工只能捐10元:三鹿奶粉事件,再现问题奶粉毒害婴幼儿。最近这几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话题。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的资源逐渐从政府手中转到企业手中,也就是说企业逐渐成为拥有众多资源的社会行动的主体。相对的,拥有的资源越多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越大。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企业在追求利益时,忽略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社会责任感.造成企业的唯一目标便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责任感。我国楼市房价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虽然国家一再打压房价.但是却很难起到作用,房价越打压越升高。近几年内国内大中城市房价只升不降,几乎已经成倍增长。普通民众很难负担起高额的房价。而且房地产商一味生产可以带来更大利润的大户型和高级住宅,造成一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住房供应比例偏低。同时过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业,可能会造成投资风险过大,如果出现房屋大量滞销.就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破坏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缺少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缺少对生态环境负责的态度。企业最终遵循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负责,保证企业本身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生态环境负责,保证企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生产资料,而不是在不断寻找新的生产资料上费功夫。近几年,每年国内大事件中.都会有企业因不遵守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发生。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松花江下游水域水质被严重污染,沿岸的居民无法正常使用饮用水,严重影响大量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事故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不遵守正常的操作规定,违规操作导致意外发生。企业在对消费者同样很冷漠,最让国内消费者愤怒的就是两次问题奶粉毒害婴幼儿的事件。而且2004年阜阳奶粉被曝光后.2008年竟然又出现问题奶粉。可见国内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严重缺乏,甚至是忽视。

第三,企业缺乏伦理感,包括人权意识和环保意识。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负责人伦理道德的低劣造成的。前些年社会上一直很热点的问题—一农民工讨薪问题。正是企业伦理感缺乏的例证。农民工大多被雇佣在建筑行业,从事危险性大,劳动强度大,收人却不高的重体力工作。然而他们却不能在完工之后拿到工资。一个企业如果连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都没有.那么它根本不会有社会责任感,完全成为唯利是图的经济机器。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依靠牺牲破坏生态资源来换取经济利益。很少有企业会通过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上的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四,我国的企业慈善事业发展不到位,这主要是国内企业的捐赠理念和内在驱动力不足。“5.12”大地震后。一些国内企业的表现非常突出。“王老吉”一个企业就捐赠了1亿资金。但是令人心痛的是,许多大型企业却反应迟缓,甚至冷漠。作为房地产业的巨头之一.万科在灾后的表现遭到质疑,其老总的作为更是被国人唾骂。中国企业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创造利润,捐赠理念是“回报社会,造福桑梓”。同时中国在制度化方面不完善,企业完全被动地响应政府的号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跟谈不上制度化。

第五,我国企业缺少自己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企业发展的软条件之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很好地融人社会当中,与社会形成互动。但是我国企业很少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些大企业拥有企业文化,然而这些企业文化多是督促员工努力工作,如何更好地降低成本,扩大生产,很少与社会责任相关。造成企业在社会上过于独立.没有真正融入社会,更别说参加城市建设、文化发展了。

二、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企业管理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当前,我国企业在建立社会责任体制方面还很不健全,有些企业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感觉是非常陌生,根本不知其内容是什么。而许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认为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就是承担责任,没有认识到企业处在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与利益相关者还有一些非契约性的关系(譬如保护环境、慈善事业),这些关系虽然不像与股东的契约关系那样具有刚性,但企业同样应该考虑其行为对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协调有关利益关系。尤其在一些加工型生产企业里,老板们把产品、利润看得很重,而不把工人的生产安全当一回事.在他们眼里,产品和利润远远高于工人的价值和人身安全。

第二,政府部门难辞其咎。很多地方政府片面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并以此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和政绩的标准.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要求或监督力度不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企业的违法行为。于是,一些企业向地方政府要求更为宽松的条件,甚至提出,如果政府管得太严,他们就搬厂走人。

第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是企业社会责任无从落实的又一原因。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违法成本低也是一个原因。一些私营煤矿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失职、渎职,另一方面。死亡一个员工20万元的赔偿远远小于矿主所能获得的利润,使其不惜铤而走险。另外,企业员工也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太差.维权的成本也太高。

第四,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劳动力严重地供大于求,而支撑我国工业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资源素质要求又比较低,这就形成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强资本”和“弱劳动”现象,企业可以用低廉的价格、恶劣的条件招收到工人,而工人很难提出自己的民主诉求。更不用说什么保障了。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三、建议及对策

(一)借鉴SA8000的合理因素,制定国内相关标准,为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场浩浩荡荡的社会运动,以SA8000(SocialAcountability)为首的各种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也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推行。SA8000标准是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0)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及世界人权宣言制定的。其宗旨是为了保护劳工基本权益.目标是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公认的工作条件.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由于SA8000重点保护劳工利益,因此,目前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服装、玩具、鞋类、家具、运动器材及日用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都已遇到SA8000标准的限制,给该类产品的出口带来一定的困难。

虽然目前不宜在国内推广SA8000,但是笔者认为.SA8000为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其在国际范围内的推广也必将进一步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据悉,国际标准组织fIS01也将成立专门的CSR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正式纳入企业标准化范畴。因此.我们仍然要认真研究SA8000的合理成分,尤其是借鉴其保护劳工利益的科学标准,提出中国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尽快制定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或技术规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依据。而在地方,也可以借鉴SA8000的合理内容,制定出地方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在地方率先推行,从而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能力,规范企业行为,努力为其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二)建立披露信息机制,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美国著名法官布兰狄西有一句名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泡是最有效的警察”。社会公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发挥最大的监督和制约功能。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财务指标已经不是衡量企业状况的唯一指标。笔者建议,为了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应该将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通过信息披露机制,向社会传达相关信息。如企业的债务情况、企业内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及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这样的社会公开机制之所以能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就在于它能止恶扬善,驱邪扶正,唤醒全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信息披露机制,使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赞扬和传颂,打响企业及其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使那些利欲熏心、不愿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曝光,受到社会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使其降低乃至丧失市场竞争力,逐渐退出市场,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来自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引入公众舆论压力和政府监督因素。高度的道德伦理准则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它会在日常运作中为公司赢得声誉和信赖。企业能够切实感受到自觉分担社会责任的好处,各项推动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制度才能找到恰当的传导机制。

(三)责任到人,加大处罚力度

2008年9月11日以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引发了中国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也迅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风暴。2009年3月2O日,中央纪检委、监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消息称,中央纪检委、监察部已于近日,对三鹿奶粉事件中负有重要责任的有关人员作出行政处罚的处理决定,有五部委共8名司局级官员被给予撤职、降职和记过的行政处罚。但中央纪检委、监察部的通知中,并没有涉及对有关官员进行刑事处罚的意见。以及被处罚官员所犯过错的内容。在利润面前,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哪里?营利性是企业的本质属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企业的目标,如果一个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该企业一定不会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加大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权必有责,有责必要究。如果企业没有履行其相应的法律义务.则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然而目前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往往是在事故发生以后,直接追究公司责任,对公司进行罚款,而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人却往往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公司受到处罚,损害的是股东的利益.而真正的肇事者却依然逍遥法外,损害公司利益、不履行公司社会责任的行为依然没有得到制约,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难以建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不履行公司社会责任行为的法律制约,使真正损害公司和社会利益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四)从健全公司内外部结构治理入手,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第10篇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单位或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通常是指所承担的高于自己目标且有利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从以往单纯追求GDP考核指标理智地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障。前者主要致力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和资金财富的积累,而后者则是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主要着眼于经济发展的可靠性和持久性,这种认识和实践的转变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上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夯实了和谐社会的支撑基础。因此对企业的评价和考核,应从传统的着眼于经济效益指标上有所转变和延伸,作为企业自身在完成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也要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出更多的贡献,履行企业自身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各级政府和为全社会进行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在为企业的经济运行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中,为企业的生产运营需要进行多元化的服务和支撑中,也都要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调整自身的工作方向和内容,以促进和保证企业完成社会责任,履行所应承担的社会义务。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归纳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上,是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的,从企业同企业的权益群体的相关经济利益考虑,从企业本身具有社会法人身份的伦理概念出发,从作为构成社会一分子的企业的社会学观念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致的,不论经济属性、法律属性和道德属性的社会责任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保证因素,所以企业在创造利润、合法纳税并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负责的同时,必须要承担起经济、社会、环境诸多领域的社会责任。

二、 社会主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方法,从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所确定。当企业纳入社会国民经济重要组成要素时,在享有全社会公共资源和成果的同时,必须自觉地履行全民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和道义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这些责任也可分解到经济、法制、环境及公益4个范畴内,这些责任从法制观点出发是属于被要求的甚至于是强制性的,但从全社会的道德标准衡量,则应属于自觉的行为。当前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

(一)履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责任

首先要认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是一项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的任务是在发展和赢利的同时向国家承担增加税收的责任,企业的收益是对社会作贡献的基本指标,体现了企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素质,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履行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经济保证,也是国家GDP增长的重要组成。

(二)履行积极提供质优价实产品及诚信服务责任

要保证生产出适应国家建设和市场消费需要的产品,必须具备诚信的态度,提供品质优良可靠、价格真实的产品,并积极进行售后服务,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对刺激国民消费,提高全民生活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三)履行节约资源保证持续发展责任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紧缺的国家,企业是能源和物资的消耗大户,所以要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率,发展循环生产,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为国家节约和保护资源发挥积极作用。

(四)履行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自然和谐责任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它形成了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企业必须投入资金、物质、技术及人力,防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为社会民生、造福子孙后代做出贡献。

(五)履行公益慈善事业责任

企业在享受所在地区的公共事业设施和公益事业服务的同时,应协助政府分担本地区公益事业的发展,尤其要针对所在地区在公共事业方面存在的弱势,如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养老扶贫等公共慈善性事业及设施等方面,进行财力、物力、人力及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为发展和完善本地区的公共产品及文化建设履行自己的责任。

(六)履行维护职工权益责任

首先要保证企业职工在企业内的合法公平地位,享有合理公平的收入待遇,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落实各项福利待遇,严格执行法定工作日及假日制,及时缴纳规定的各项统筹基金及费用,开展职工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保证职工的权益不受侵害。

(七)履行劳动就业、人力资源开发责任

首先企业要不断承担起吸收和容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责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社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并给予应有的各种待遇,享有规定的权益。企业还要按生产需要及岗位要求为职工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条件和机会,使企业职工不断掌握生产技术,提高文化素质,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力资源。

(八)履行技术发展进步、知识产权开发创新责任

我国企业通过这些年来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吸收和培养了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各类人才,建立了强大的科技队伍,具备了相应的工艺装备及控制手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现代化技术,所以企业具有雄厚的研发设计、制造及实验的条件和能力,为此企业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我国新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试制检测的责任,并履行为国家科技更新、创造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专利技术。

(九)履行公开诚信、信息真实责任

诚信缺失、信息失真等现象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给企业自身造成巨大的隐性损失,阻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安定。为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要保证向社会有关部门和权益收受群体及时真实的企业信息及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流程中、在产品服务供应中和广告宣传中,杜绝一切假、冒、伪劣行为,树立起公开诚信、信息真实的企业形象。

(十)履行“社会责任投资”责任

社会责任投资是企业追求利润的同时,通过专门机构为社会的公益事业进行专项投资,达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专门机构的引导和考核下,还保证了企业投资获得安全的回报,以激励和促进社会责任投资的健康发展,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有具体回报的社会责任。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保障

企业社会责任是摆在我国目前企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许多企业正在面临着社会责任的考验和挑战,有卓识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已经或正在承担起这副重担,为此应在思想意识上和实务操作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和应对。

(一)确立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感是指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一种态度,是建立在对社会责任认识和作为的基础上,是企业面临社会责任体现出的态度、方式及行动等方面的表现。因为“责任感”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态度和意识,往往胜于企业自身具有的能力。所以企业全员要以“社会公民”的姿态培养和孕育出高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使企业和职工能自觉不懈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保证。

(二)建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企业要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并按正常的决策控制及监督等业务运营流程进行管理,针对这一业务主体,建立起相应的机制,使企业社会责任贯穿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中,为此企业要设置相适应的专门机构,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考核指标,并定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此全面真实地展现企业公民形象。

第11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责任构建 责任监督

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在其行为过程中之于其相关的所有因素应负的职责与应担当的任务。与责任概念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当中,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本质上看,国际上普遍认同的社会责任理念包括: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从内容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可细分为道德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个方面。道德责任是指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公民所要遵循的社会公德;经济责任指企业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则体现在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职工在行为上要符合社会公德;环境责任需要企业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这其中企业道德责任是最基本的,它是其他几种责任的主线与核心,其他责任都是企业道德的延伸和具体体现。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伦理道德的要求,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制约未来企业竞争力的新要素。在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对企业本身,而且对当地的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者和企业有责任感的行为,可以满足公众期望,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给自身带来长期有益的收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平衡个人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可使员工和社会受益,使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受益;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减少政府管制,降低风险,扩大市场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社会责任声誉较好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员工,吸引优秀人才资源并且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这些都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表现

企业既是经济主体,同时也是道德主体。作为道德主体,它们在开展活动时应该遵守广泛接受的伦理原则,努力做合格的企业公民,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然而,由于经济中心主义盛行,经济的片面发展导致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责任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仅仅把自身定位于一个经济实体,片面强调企业的经济利益,经营中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目标,忘却和否定企业应具有的社会目标,忽视乃至排斥它所具有的伦理意义,导致企业责任感丧失,如出现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极不正常又难以根治的社会病疾,原因就在于此。从假药到假种子假化肥、从南京冠生园用陈年馅料做月饼到九江、钱塘江大堤的豆腐渣工程,从广州的假酒案、龙口粉丝案、金华火腿案到三鹿毒奶粉事件等等,表面上看都属于产品的质量问题,但其实质所反映出的却是所牵涉到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漠视。

(二)生产责任事故频发

许多企业只顾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劳动者、消费者等相关者利益的保护之责,缺乏对社会所负有的生产安全责任。许多企业不注意改善工作环境,也不太愿意加大对劳动者保护的投人,甚至对劳动者缺乏基本的职业保护措施,使我国劳动者的身心安全得不到保障,工伤事故频发,生产安全问题严重。

(三)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许多企业片面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根本无视对自然环境等社会公共物品的协同保护与合作共享,无视自身在社会协作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不注意控制污染,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危机。如今中国的生态问题特别是西部的生态退化日渐突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森林质量下降等呈上升趋势。在某种程度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使得中国社会发展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所有这一切,无不与大大小小的企业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忽视和回避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关。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路径

构建合理的科学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需要主体联动、主客体互动,更需要管理者坚持不懈的行动。

(一)加快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承担其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法律义务,如缴纳税费、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诚实信用等,也应当依法对国家、社会、生态环境、消费者、员工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市场秩序维护责任、经济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消费者利益保护责任、员工安全与福利责任和对股东的责任等基本法律义务,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企业在这里承担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其应尽的法律义务。因此,政府立法机构要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立法,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纳人到《企业法》、《乡镇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公司法》等之中,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法规创造条件,并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法规体系。

在加快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可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手段,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刚性要求,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行为,提高企业非责任行为的成本与代价。可以通过法令、公共政策和政府规章向企业发出社会行动的信号,而不能仅仅依赖于企业决策人的良知。

(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政府要在全社会推广社会责任理念,普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培育各社会成员相互支持合作、人人讲和谐、人人讲责任的新型社会文化。政府可通过税收、宣传等方式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政府要着力引导企业管理者改变思想观念,要使他们认识到,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企业与社会是共荣的关系。政府通过观念引导、制度建设、完善机制等约束企业的行为,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为其他行为主体提供行动的支持、依据和保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三)完善监督机制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103-02

近年来,由新闻报道引发的关于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话题的讨论愈来愈多。我们在畅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上的诸多提高和改变的同时,也面对着其越来越多的负面效应:诸如食品安全、拖欠债款、损害职工福利、偷税漏税、污染环境等众多的深层的社会及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明显的感觉到,众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并由此引发的对于企业品行及社会责任承担的呼吁前所未有。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和其对于人们关心的社会焦点的热衷,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将继续被持续报道和被人们继续关注,企业开始接受极为透明和认真的公众监督。如何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让企业更好承担和履行好社会责任,以有益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

本文试以企业发展战略的视角,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试促企业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社会责任体系的形成、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社会责任

1.1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CRS.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lity)这个概念起源于英美等国,是他们诸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1916年美国学者Clark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经济责任基础之变革》一文里面首次述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迄今为止,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责任”。之后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众多的定义。

本文分析中采用的是阿奇・卡罗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并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经济责任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企业通过经济活动为社会提品,促进社会发展;法律责任是企业最基础的责任,指企业行为必须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伦理责任代表的则是社会公众对企业提出的超出法律之外的,并且承载着公众对企业的一般期望的社会规范,如社会一般期望企业与员工共同商定停业计划、尊重员工等等:慈善的社会责任是指由企业自主选择是否去承担的超出人们一般期望的责任,例如慈善捐款、培训长期失业人员、开办保育中心等等。

1.2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选择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理论研究中已取得众多成果,这些研究结论已被当今很多企业关注和接受。它们论证了将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必将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氛围。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消费品质的不断提高,最终将提升整个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高度。

从实际调研中来看,也明显易见,企业应从战略角度去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已非常必要。1999年,由韦尔斯王子领导者论坛和Conference Board这两家组织联合发起一项新千年企业社会责任的民意调查。从分布在6个大洲的23个国家中选取了1000个调查对象,来调查世界公民对企业社会责任重要性的看法。这项调查在结论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期望,要求企业从战略上予以全面的回应。要把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确立为企业各方面工作展开所应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当今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期望的提升,也要求企业从战略角度更加关注社会责任。阿奇B.卡罗尔(archieb.carron)在他的书《企业与社会一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中论述社会问题时,提到:“当今人们更加富裕的生活条件,正式的教育和媒体的大肆批评和宣传,正引发公众对于企业行为的期望提升革命”。因为人们总是趋向于这样的信念:下一代应该有一个比前辈们更高的生活水准,对于企业和社会的期望也就更大,并且这种期望提升的总趋势会继续发展。也就是说,21世纪企业将面临着公众对其社会表现的期望不断升高的现实。

并且研究表明,如果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环境良好的话,这种认同及期望仍将不断升高。如果企业一直不能认识这个问题,或者不能很好的从战略上予以回应和完善,就很可能引发批评或者企业发展的其他困境。

同时,人们不但从期望上给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压力,也会从行动上支持这些很好履行了其社会责任的企业。许多消费者具有社会责任偏好,他们相信,积极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是可信赖的,并且因此其产品是优质的,值得购买和消费。所以,他们非常看重产品中的社会责任属性,乐于通过购买产品来消费这些属性――即表达自己对社会责任的支持。

基于以上对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讨论,企业管理者从战略角度去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就非常的重要。因此,管理者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开始关注社会责任,让公司能够“正确的去做正确的事”。才能使利益相关者确信企业既有好的发展政策,也具有创新行事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发展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与其战略需求

2.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规模、资本、人力资源、科学技术、社会人脉关系等因素的不断变化,企业会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期特征。国外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的分析中,援用我国学者杨杜(2001)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即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期四个阶段。

创业期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营业额与可用资金有限,产品市场不稳定:成长期的企业通常规模扩张较快,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了多余的可用资金,发展后劲较强:成熟期的企业发展速度趋缓但稳定,经营管理及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规模较大,企业无形资产初显;成熟期之后的企业,一般进入成长速度放缓、但利润率提高的收获季节,这一阶段的企业处于稳定期,该阶段各个运作方面趋于稳定,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最大化,而且一般客户群比较固定,很难再向外继续开拓,内部关系及运作程序较为稳定。所以企业要分析自身所处的时期,采取相应的灵活的战略,才能使企业持续性发展。

2.2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与战略需求由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表现出不同的战略需求。众多学者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与管理。其成果可

以概括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具有四个需求层次:生存需要、发展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及变化需要。并且这些需求的层次像阶梯一样逐级递升。这些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也有种种例外的情况。但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才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所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发展的战略需求、相应经济实力、和该情况下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且应该在发展的相应阶段,很好的履行该阶段的社会责任,以打好以后发展坚实的基础。每一个阶段的社会责任的履行,都有助于企业整个发展中良好形象的树立。

3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与社会责任战略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盈利能力,对企业的各方面行为都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企业具备相应的能力及资源:包括资本实力,盈利能力,社会影响力,良好的企业形象,人力资源,战略预见能力,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支持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等。处于不同企业生命阶段的企业,其具备的以上能力不同。处理好企业相应社会责任的履行,就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和企业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总结前几部分对各种理论的概念及含义的解释,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将有不同的生存及战略需求,应承担起不同层次的社会责任。

上表为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表现特征、战略需求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战略角度看,这些对应的战略需求与相应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每一阶段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就注重其相应社会责任,既与自身的经济和资源实力相适应,也为后期的社会责任行为打下坚定的基础,有利于企业在好的当前发展的状况下,更好的向下一个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展。

3.1创业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创业期发展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生存问题,产品能否打开市场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这一阶段,企业资金不足、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制度不完善。企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摸索、学习和求得生存的时期。

创业期阶段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即是,最初级的社会责任层次,经济层面上的社会责任。由于生存的压力,管理者大多精力都集中在市场上、产品上,为了能在狭小的市场份额中生存,争取任何可能的订单。同时为了保证顾客满意,企业全力以赴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只有符合法律上的规范,才能生产合格优质的产品,为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产品质量和良好的顾客信誉基础。如果该阶段出现产品或政策上的问题,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肯定,企业很容易就出现经营危机走向衰落。

3.2成长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企业营销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产品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销售量、销售额和利润同步增长,企业也就步入了成长的阶段。该阶段的特性是敏捷性,产品市场相对集中,营销网络逐步铺开,营销团队迅速扩张,展现在企业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营销战略选择的重视,以形成更多的竞争优势。该阶段企业应该督促自己,更好的履行法律的和经济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好的前提。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同时,不断优化产品质量。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维持老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创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继续创新产品,提高质量,开拓市场。为未来企业继续发展积累资金的同时,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基础,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3成熟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经过成长期适应性的探索,企业迎来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经营环境,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企业控制能力增强,并逐渐步八成熟阶段。企业从规模、核心技术的发展到顾客的数量与忠诚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面临停滞不前的问题。在该阶段,一般产品已比较具有市场影响力,企业已经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和生存能力。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完成高层次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即经济的,法律的,和伦理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关注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同时,应处理好与企业内部员工的关系,建立企业内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强化各合作伙伴的关系,建立稳定的、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有利于企业降低总成本。并且这些行为不应该再是被动的或者基于压力去完成的,也应该在企业文化中不断强化,形成持久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指导着企业继续开拓前进。

3.4稳定期的企业与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继续持续发展,就进入企业发展的稳定期,从采购到销售的各个渠道都相对比较稳定。当企业在该阶段内产品销售增长率比较稳定,一般产品向多元化发展,不断实施品牌渗透战略,和销售渠道的扩张。优化产品成本和优化组织结构,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活力。维护好战略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管理,彼此的信任感是企业战略伙伴关系顺利运行的保障。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较高发展阶段,企业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去承担社会责任。该阶段的企业。从产品质量,到综合竞争力都走在社会中众企业的前列,是整个社会中,企业发展的楷模。相对比较成功和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一般称为本土的象征性品牌,运用这些影响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就理所应当。该时期企业首先应履行好基础层次的,即经济的和法律的社会责任,以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营和产品质量。这是任何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课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应该发挥楷模作用,履行好伦理的和慈善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良好社会责任氛围树立榜样作用。也建立;自费者对该品牌的信心,使企业和谐、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企业不仅仅是私人领域内的营利机构,而且是公共领域的重要成员。由于掌握着丰富的社会资源,企业在公民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理论研究,就企业如何从自身实际能力出发,履行好自身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公民社会责任体系的建构进行了讨论分析。以期企业能在促进社会责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并且保持自身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奇B・卡罗尔,安K・巴克霍尔茨.企业与社会:伦理利益与相关者.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20-60页

[2]德鲁克.公司的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