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esp理论论文

esp理论论文

时间:2022-02-02 07:14:27

esp理论论文

第1篇

Dudley-EvansandStJohn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与普通英语教学法的差异有两点:学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具有其专业领域的学习工作经验中形成的认知学习过程。而HutchinsonandWaters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的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他们认为:语言学习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认知能力很强,但是语言水平很低。学生的专业知识可能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语言知识却很糟糕。”9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对口,即给金融专业学生提供金融类文章的阅读,给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供外贸英语类函电写作练习会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然而,动机并不仅仅只限于满足本专业的需要,金融类文字材料是否满足学生还需要情趣、快乐、创造和成功感来增添其学习的兴趣。与任何教学一样,专业英语需要内在的刺激:它一方面应满足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满足他们作为该语言最终使用者的需要;学生应“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二、ESP课程的优化设计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利用学生已有的交际知识,如让学生阅读或讨论之前利用背景知识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材料及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强调问题的求解过程而不是问题的答案。

(一)潜在的交际知识

在ESP课程开设之前,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领域知识和交际知识,有些学生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专业英语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展一种自觉的意识,从而使他们获得对知识应用自如的能力,无论是在语言、修辞结构还是交际技巧方面。学生拥有语言教师通常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但是商人并不希望商务英语教师知道怎样经营一个企业,他们需要的只是怎样在商业活动中应用语言的知识——这只涉及到对一些商业概念和场景的理解。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应该更多的扮演一个“咨询者”而不是陈述者的角色,善于给出建议,提供选择,允许学生在拥有信息量情况下做出决定。专业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热情。作为专业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互动型,即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因为他们具备更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相互讲解,教师从中可以获得一些专业方面的感性知识。

(二)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而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的最大不同在于所教内容。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材料可以及时地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回应。所谓真实材料,指的是学员在工作岗位中正在使用的材料,如学生使用过的商业报告,录音演讲或被推荐的阅读文章都有着正式出版的教材所没有的及时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所有的ESP活动在本质上应该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情形,因此创造者们应该找到满足教学需要的真实的语言材料。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竞赛、游戏和案例研究都是较好的交际活动练习。在此以案例分析为例加以说明。案例中一般都包含了许多真实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而且争议的解决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唯一的标准,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不会被唯一的答案禁锢思维。这种活动尤其适合小组完成。案例教学设置一个具体的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学生借此机会利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争辩案例中的多解问题,培养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学习风格

我们的文化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学习风格。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对学习的态度和对语言的看法都是由国家文化、职业文化以及个人文化所共同决定的。例如,亚洲学生更倾向于接受结构化的学习方式,即有一个以权威面貌出现的教师,他们不太喜欢自主性的学习,并且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可能的解答感到不愉快;拉丁裔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总体性的学习,喜欢灵活有调整空间的学习风格。在学习风格的确定中,学生的定位方式同样重要。善于视觉定位的学习者需要大量的阅读、记忆并辅以笔头练习;善于听觉定位的学习者,只需从听觉记忆中提取即可复述发音和意义;善于触觉定位的学习者则对触摸、位移反应最为灵敏,因此从游戏、戏剧表演中获益最多。这就需要专业英语老师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定位方式掌握学生的需求,并灵活安排不同的课堂任务。

(四)任务型教学手段

Dudley-EvansandStJohn认为提高语言意识对于成功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时不可缺少的。他提出了“deep-endstrategy”,笔者将其称为“深入终端策略”,对于中高级程度的学生该策略比传统外语教学中的PPP法(即present,practice,perform讲解、练习和操作)更为适宜。“深入终端策略”就是设立一个任务并让学生去完成。实施“深入终端策略”包括在实施前提供准备的时间。在PPP法中,教学材料的撰写者会事先给出一个结论,告知需要和缺乏什么语言及技巧。尽管交际是不易预测的,而“深入终端策略”的优势在于让学生主动去进行活动由此反映他们的个人及职业世界。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背景,激发和建立与之吻合的专业领域学习风格和技巧。如果观察和推论对于其学习风格乃至学习语言至关重要,我们也可尝试激发同样的过程。例如,利用学习金融的学生善于成本计算和处理图表的特点,培养他们如何运用英语进行此项练习,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正是他们在专业中常常碰到的事情。香港大学对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各专业(即理工科和社会科学等专业)的专业英语课采取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Portfolio)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课中所做的练习以及为此而进行的研究都被放入这个文件夹里。教师的角色只是进行大课讲座、小组辅导等,对学生的语言和应用能力进行及时的指导。

(五)教学中课堂大小的影响

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课堂的大小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一个ESP教师可以只有一个学生,也可以有几百个学生。

1.合适大班教学的条件

大班的概念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来确定什么是大班。这个概念取决于环境、目的和经验。一项由语言学会进行的有关大班教学的研究计划调查显示,“大班”这一概念与教学者通常教授的班级规模有关。大班教学中,要使教师满意、学生受益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要研究怎样达到大班教学的最佳效果,咨询和观察学生应该是第一步。学习者知道不能仅仅依赖教师,他们会以合作的态度,互相帮助,分享笔记与彼此的想法。

2.改变学生人数

安排灵活可供选择的教学时间:在有可供利用的教室的条件下,教师在标准上课时间之外安排课程。(1)组合和拆分班级:较小的班级在听力练习时被合并为一个班级,由教师和学生自行控制,从而使开展口头练习得以实施;(2)拆分班级:教师们可以将班级拆分进行额外的教学;(3)组合教学:教师们互相参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观察和评估彼此的过程与材料;(4)要求主管部门增加资源,如教师,教室,资料等—以缩小班级规模或增加课外教学支持。同时,大班的概念不能用数字限定,它包括主观意识在内。小班也是一样,教授两三个学生同样需要灵活变通。“大班”给人的感受通常是负面的,但是考虑到大班带来的机会时教学情况却能得到改变。如Bolton曾将3个25人的小班合并为75人的大班。这样的结果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学员可以和更多的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改变教学手段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手段:(1)允许学生互相咨询;(2)引入两人或小组工作;(3)书面作业的互相评估。其中,教师所扮演的是管理者而不是控制者的角色;学生的参与会减少噪音而不是增加噪音,交流和吵吵嚷嚷完全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工作和发挥能力;独立能力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让其独立工作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师牵着走。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ESP教材 问题 对策

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蔡基刚,2004)。就其内涵,Hutchinson 和 Waters(1987)把ESP分成EAP (学术英语) 和EOP(行业英语),前者注重学术技能,后者注重职业目的。但他们同时都强调应该把ESP视为一种教学方法而非教学结果,强调技能培养而非知识讲解。

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日益频繁的交流,社会对各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剧,而ESP教学则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化,ESP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各高校在ESP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国内ESP教学的发展。

一、高校ESP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编写理念过于遵循传统

教材编写必须要有理论作为指导,国内ESP教材编写者大都遵循传统的教材编写理念。(高嘉Z,2009)主要表现在突出语言点和句法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交际能力。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出版的ESP教材有的以专业词汇、语法句法为重点,有的是国外材料片段的拼凑,有的甚至照搬照抄国外原版教材,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和行业的实际需要,所以教材编写缺乏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易读性,难以真正解决ESP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阻碍了ESP 特色教学发展和提升。

2.内容选取相对主观

优秀的ESP教师并不一定是合格的ESP教材编写者。国内相当数量的ESP教材是以各校选编或者教师自行编写为主,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编写者就是多年从事ESP教学的教师,但是没有专门接受过教材编写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专业培训,内容偏重语法句法而忽略了语言的应用;有的是国外专业书的片段拼凑,有的甚至照抄照搬国外原版专业英语教材,难度大大超过学生已有语言与专业水平,阻碍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还有些编写者虽然懂一些专业领域知识,但缺乏英语教学及ESP相关理论,所以编写出来的教材不是普通英语和专业词汇的叠加,就是专业领域翻译教材,学生除了学到一些专业词汇外,语言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3.形式相对单一

众所周知,综合语言技能的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体会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严明调查发现,目前国内ESP教材编写往往缺乏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所选内容多重视阅读、翻译和写作等传统型的练习为主,实用性不强。对语言材料,尤其是口语、听力等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非常少。即使有少部分ESP教材涵盖了听说训练,但其难度也远远大于学生的实际领悟水平。部分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专业文献读写为主,没有其它应用语言的形式。还有一些任务形式过于死板,只有阅读理解似的客观题,缺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任务形式。还有的在教材内容的展示形式上也极其缺乏现代技术手段,只有纸质教材,没有立体教材。由此,目前的教材与现代意义上的ESP外语教材所要求的要培养学生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4.教材内容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

只有完全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ESP教材内容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然而,当前市场上的ESP 教材在各专业的学科定位上尚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即没有明确将EOP和EAP区分开来。比如,《旅游管理》作为EAP课程与《旅游英语》作为 EOP 课程所面对的应用对象截然不同。前者是针对旅游管理人员各方面能力培养而开展的课程,后者则是专门针对导游从业人员的相关课程。但是在实际的ESP教学中,往往因为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模糊了各类专业教材的边界性,从降低了部分 ESP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据对某大学不同专业 ESP课程和教材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在调查的 11 套ESP教材使用中,仅会计学专业英语教材受到普遍欢迎。由此可见,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极大地影响着高校ESP课程的教学。

二、高校ESP教材建设的对策思考

首先,教材编写者需重视理论研究,注重教材理论性。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都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有理论指导,诸如语言学理论、教学理论与专门用途英语相关理论研究等;其次,须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教材实用性。ESP与普通英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学习者有其特殊的学习需求,因而需求分析是ESP教材编写的前提;再次,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ESP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外,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上体现课程设计的理念;最后,教材评估是后续非常重要的环节,注重教材评估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St John M.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2]Hutchinson.T.&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4]高嘉Z.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建设[J].外语界,2009(6).

[5]王嘉铭. 英语专业ESP 教材建设的困境与反思[J].海外英语,2011(04).

[6]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张世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框架构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9(2).

第3篇

项目合作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一、引言

随着复合型应用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专家认为“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刘润清,1996:1-8),“大学英语教学在性质上就是专门用途英语”(蔡基刚廖雷朝,2010:50)。然而,综观目前大学ESP课程教学现状,仍存在着课程目标不清,教材混乱,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匮乏,评估手段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和实践处于无序状态,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严明,2009:76),既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又无法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严重阻碍了ESP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提高ESP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从以项目为核心的合作教学的角度来探索新的ESP课程教学模式,以期对当前ESP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二、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是指在项目教学与合作教育理论指导下,以项目完成为主线,通过多方合作教育的方式,整合资源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ESP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学校、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从学生学习和行业需求出发,合作制定教学目标、合作编写教材、合作教学、合作评估。

三、理论依据

1.项目教学理论。项目教学理论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语境学习理论为依据,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就是以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完成一个相对独立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和项目的实施,并获得最终评价。学生通过杜威“做中学”的理论,在该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了解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习和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获得知识和技能。

2.合作教学理论。基于群体动力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的合作教学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盛行的合作授课理论,其代表人物为鲍文斯和胡卡。这种理论提倡两名或多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协作、共同授课,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本文的ESP合作教学是指由学校、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加入到同一个ESP课程的教学,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使教学力量最优化、教学组织最佳化、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模式的构建

这种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项目、学校、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包括五个基本环节:项目筹备阶段(校企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寻求恰当的项目)、项目确定阶段(校企共同确定项目教学目标和任务)、项目材料编写阶段(专家、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根据行业最新发展编写教材)、项目实施阶段(明确教学内容,学校、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完成项目)、项目评估阶段(校企共同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多方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这五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和流程就构成了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其具体架构如图1所示。

在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中,项目是整个模式的中轴和主线,学校、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在进行充分的需求的基础上,合作制定教学目标、利用校企资源优势合作搭建教学平台、合作设计学习环境、合作编写多样化,时代化,生动化的教材、灵活并动态地进行合作授课、合作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五、模式的特征和优势

1.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是实现ESP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之一。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为语言媒介和基础,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得到良好的语言操练,使语言交际能力在与专业相关的语言环境中得到培养。从本质上讲,ESP教学不单是英语知识的教学,也是英语运用能力的教学。

2.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中,不仅参与教学的团队之间是一种跨学科的合作关系,学生之间的活动也是合作与协同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会促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校企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种氛围为语言学习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消除了他们之间交流的障碍,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3.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关注教学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在通过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校、企、师、生多方受益,是一种开放而民主的教学模式。

六、结语

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是项目学习与合作教学理论在大学ESP课程教学中的新应用,它集中了多方的优势,有效整合了各种资源,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ESP的合作教学要求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合作的具体内容,愿意接受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接受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培育合作的教学和工作环境;由于该教学模式涉及多关系之间的合作,会受到诸如行业、管理等更多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更细致,科学地安排合作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另外,合作教学需要参与者的互相尊重与协同工作,需要用足够的时间规划和分配职责,客观地评价教学参与者的优势和劣势,以弥补个体的不足。

总之,基于项目的ESP课程合作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ESP教学手段,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它为学习者创造了真实的ESP课程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2):18.

[2]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 [J].外语教学,2010,(6):47-50.

[3]严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迅猛的21世纪,我国外语人才培养规格已由基础型人才、交际型人才向专门性、综合性人才过渡,这就呼唤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变:由原先的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流转向将英语教学与某一专业知识或某一学科结合起来的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但在中国它毕竟还是新生事物,仍处在论证和尝试阶段,还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使其不断发展、丰富及完善。

一、ESP理论特征

ESP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迄今它已经成为全球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学圈里成就最突出的领域之一。到底什么是ESP?ESP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对此,许多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Tony Dudley-Evans,ESP学报的编辑在总结其他学者结论的基础上,从绝对特征和可变特征两个方面对ESP的概念进行了扩充,从而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ESP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并阐明了其真正的意义。

ESP的定义(Tony Dudley-Evan,1997):

绝对特征:ESP专门用来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ESP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与课堂活动都与其自身所涉及的具体学科相关;根据语法、词汇、语篇及学科门类的不同,ESP所采用的语言风格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可变特征:ESP可能与某一具体学科相关或者为之专门设计;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ESP可能使用不同于普通英语的教学方法;ESP可能是为成年学习者设计的,他们要么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水平,要么处在某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场所。但它也可以为中等学历水平的学习者设计;通常,ESP是为具有中级或高级水平的学生设计的;绝大多数ESP课程采用的都是英语语言体系中最基础的知识。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ESP可以但不必一定为某一具体学科设计,也不必一定以某一年龄段或能力水平为标准,ESP应被看做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是Dudley-Evans所描述的一种“思维态度”。这与Hutchinson对ESP所下的结论相似,准确地说,ESP不应被看成某种特别的语言产品,而应被看做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学习者具体、明确的学习动机为指导。

二、ESP理论对大学专业英语改革的启示

依据ESP的理论,如何指导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从而使其更科学、更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成为我们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ESP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中国高校外语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大型课堂教学模式及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等。ESP作为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习方法,毫无疑问必须遵循相关学习理论中的学习规律。由于ESP教学的首要原则是学生的需求,因此它并不一定会完整地采用特定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ESP教学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ESP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ESP对教师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要求,传统的师范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偏向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因此已无法满足ESP教学的要求。目前我国外语师资培养结构还不合理,ESP教师教育专业存在空白,也没有一个重新培训教师的成熟体系。ESP教学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支稳固的师资队伍,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师资培训结构进行整合,尽快建立相关体系或模式培养ESP英语教师。争取让更多的有研究生学位且有专业背景的英语教师教授专业英语,在已有的专业英语渗透的基础上,全面应用ESP的理论实践于专业英语教学,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目标需求分析与学习需求分析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当然,对外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必要的,这主要包括:(1)在思想和心理上让英语教师做好准备,使他们明白,尽管基础英语在绝大多数学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消失,但是部分教师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2)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跨专业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3)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业务交流,结成对子,在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其目的是通过英语教师正确的教授与引导,使专业英语教学能真正实现。

3.ESP的教学原则

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ESP教学必须遵循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是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特点与发展趋势。这种特点和趋势是课程改革规律的反映,概括这种规律则形成了课程研制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指的统一性是指国家对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统一,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或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即实现了这种统一;所谓多样性,是指在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课程所体现的地方性和灵活性。中国有一千多所不同级别与门类的高校,每所高校的英语教学环境与现状不尽相同,客观上要求ESP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必须遵循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4.ESP教学大纲

目前,我国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都难以满足学生专业交际所必须掌握的综合技能,这一任务将历史地落在ESP教师的身上。认真学习2004年颁布的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领会大纲的精髓。结合实际情况,用ESP理论指导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充实完善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通过ESP理论把专业英语教学定位在适应某些学科专业交际的一般规则和通用技巧上,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学生所缺乏的交际修辞、文化素养和应用技能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第5篇

【论文关键词】 ESP教学 教学模式 现状 对策

【论文摘 要】 本文以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依据为出发点,调查分析了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从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ESP教学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英语教学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和经济国际化和信息化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意味着当前外语教学的重心将转向ESP教学。

ESP教学属于一种高级外语教学。大学英语的教学也正在实现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到全面地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ESP的学习者一般已经掌握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在理解一般的外语文本方面已不存在障碍。他们学习ESP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只有在ESP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有效引导和培训,才能使学习者掌握综合英语能力。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ESP教学主张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语域分析目标环境分析、语篇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方面[1]。ESP教学不仅探讨语言的表层形式,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而且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关于ESP,研究者们首先都强调了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即ESP就是一种建立在“强调学习者需求的首要地位,并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的英语语言教学活动。ESP教学理念及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引入国内,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虽然我国ESP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ESP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目前的高校ESP教学仍然是考试制度制约下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时却往往局限于考试、升学等的需求,局限于学习者语言需求的范围,这使得ESP教学中选用教学材料的重要标准放在那些句法、语法、语篇结构以及与特定用途相适应的语言材料,导致ESP教学过分注重语言内在的因素而忽视了语言的外在因素尚处于单纯的语言教学状态,没有重视学生接受ESP教学的真实需求和充分认识ESP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课程仍然以词汇和语法为主。缺乏跨文化意识,导致语言学习与文化教育的脱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满足于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学习者文化知识的培养。

教育部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预示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逐渐向ESP方向转移。课程要求给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基本的框架,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向专业化发展和实用性。梁俭在他的“国外ESP发展与现状”一文中就指出:“传统的通过日常普通英语或文学英语的教授方法既费时又不能针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ESP教学的普及能促使学生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

2、由于大多数ESP学习者已经在学校或培训班经过数年的普通英语教学并曾经较广泛接触过英语国家文化,已具备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ESP作为一种高级的专业语言教学,其目标就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语言教育,也不能仅是泛泛的文化知识普及,而是要将语言和文化教育融入到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之中,使ESP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有不少学校采取语言与专业分离授课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交给专业教师以中文讲授,而英语应用部分由英语教师完成。这种做法违背了语言作为载体应与所承载信息同步输入的自然属性,实践也证明,分开授课减少了语言实践机会,是与ESP课程目标相背离的。还有的学校采用跨系选修的方式,让学生去相关专业修习相应的课程,以学分制作为控制手段,这样做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控制。

为了对ESP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我们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某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班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75.23%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68.26%的同学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应开设ESP课程。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ESP课程,既为他们以后成为应用型人才,也为他们毕业后能应用英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1、开设大学ESP教学的时间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能与重点院校相提并论。这类院校目前不可能学生一进校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肯定是“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假如允许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六级考试,那么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ESP课程。

2、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来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好的学生若通过英语水平考试或四、六级考试可送学分,并且只要一个或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通过选修课程获得。积极开设一些适用面较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中高级口语、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课程做好准备。

3、改变教学模式

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能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完成沟通和交流。尽管ESP教学要尽可能突出语言应用实践,但以语言课形式出现的ESP教学很难做到与专业场景的完全吻合或高度相仿,此时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目的的贯彻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计算机网络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联系起来,教、学与用做到连接不间断,这样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动态的资源,它的时时更新和内容的丰富与全面是课本教学所无法相比的。

任务型教学在ESP课程中的应用会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个好的任务可以启动学习者自然真实的语言互动,注重话题引入、交流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课内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组织相关实践,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思考,学会与人沟通,与同伴能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ESP作为一种高级的专业语言教学,其目标是要将语言和文化教育融入到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之中,使ESP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相关领域国际教育动态,借鉴有益经验,将文化能力的教育内容纳入ESP课程体系之中。只有严格按照国际教育标准,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 A K,Mc 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 Longman,1964.

[2] 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 : 48-51.

[3] 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4] 伍谦光.介绍国外ESP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兼谈如何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J].现代外语,1980(4) : 55 -671.

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ESP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及第三批录取院校。它的发展为企业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拓展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层次,推动了我们社会、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极其迅速,然而专业素养高且实践性强的英语人才极其缺乏。以 ESP 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专业相关的学习和深造,还有利于促进他们成为既通晓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更加适应国际化的人才需求。

1 ESP课程教学理论

专门用途英语 ESP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区别于普通英语 EGP (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其教学主张始于 1960 年,依托于功能主义理论和“语域”理论而展开的新观点。它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的英语课程,涵盖了语言学、教育学和专业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行业英语( 又称为专业英语) ,其专业性决定了教师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以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报关英语等偏文科类的课程居多,而工程英语、计算机英语、科技英语等偏理工类的课程鲜有涉及。ESP 教学理论下教学不再强调语句、语法及单词的熟练掌握,而是借助于专业英语学习掌握实际生活中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2 ESP课程在国内大学的教学状况

我国目前英语教学主要分为两种,即 EGP 和 ESP。从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和社会需求来看,EGP 定位于基础知识建立初级阶段即小学、中学阶段; 而 ESP 应定位于高等教育培养阶段。我国对 ESP的关注始于1980 年初,直至 1995 年左右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才加大深度和广度,且社会极其缺乏复合型人才,故而再次将 ESP 教学推向研究高潮。例如,蔡基刚( 2004: 27) 提出: ESP 与双语课程( 英语版的专业课) 应相互配合与补充,配置好知识教授重点,并且做好教师分配( 专业教师担当双语课教学、外语教师担当 ESP 教学) ,从而实现专业性知识和语言性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提高。戴明忠( 2009: 128) 等人指出: 采取合作式教学模式实现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专业教师缺乏高水平的英语教学能力,但是专业知识十分丰富、深厚、扎实; 而英语教师缺乏专业性知识,但英语教学能力十分娴熟、语言能力较强。故而若协调配合实现两者的融合统一,构建 team co C operation 教学模式则能实现其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高。严玲、陈胜( 2009: 314) 则预测,“英语专业教学与 ESP 教学相结合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等等

以上这些观点与论述为大学英语ESP课程改革提供了启示。但是我国 ESP 发展至今仍然没有完善的理论和良好的实践成效,如何以 ESP 为导向,探究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途径,特别是探究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满足时代需求和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强又熟练掌握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 我国构建ESP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构建ESP课程尽管对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依笔者研究,在构建的过程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3.1 职业沟通能力

大学 ESP 课程中不断强调在职业情境中成功沟通所要求的能力这个概念,可是这个能力到底指什么呢?这有待做更多深入的研究。Cummins (1979)建立了基本人际沟通技能(BICS)与认知学术语言水平(CALP)二分法理论。前者指的是在朋友、家人和同事们之间使用日常非正式语言的技能。而后者则指的是使用学术语言并使之有意义所要求的语言水平。BICS 所使用的情况,所表达的意思相对易懂,而 CALP 则在提供较少线索的情境中使用。Kristen Gatehouse(2001)通过为就业做准备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发现在职业目标情境中,要成功进行交流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使用特定职业情境的特定术语的能力;使用更加通用学术技能的能力;使用日常非正式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所以大学 ESP 课程开发者的任务就是确保将这三种能力整合到课程设计中。因为ESP 要求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而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不是静态的,所以不可能期望课程开发者能够为特定学习群体,找到上述各项能力的完善平衡。实际上,这一责任大部分还是落到了授课者的身上。而授课者能否明确学习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保证所有学习者能够接受到平衡的语言能力学习,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3.2 语言习得与专业知识习得

在 ESP 课程设计过程中,时间分配是一个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即多少时间花在词汇和内容知识的获取上,多少时间花在培养语言技能上。在课程时间分配上,教师可能会发现在课堂上很难把握知识内容的讲解和语言知识的讲解时间分配,建议可通过合作的方式,更好地将很多活动揉合在一起。大学 ESP 课程进行的过程中若发现学生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进行专业相关的互动,教师要尽量提供帮助,以学习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探讨专业领域知识。这就要求ESP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还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积极参与 ESP课程的学习。因为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我们不能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

3.3 教材开发

现实的教材开发中,教材开发者往往不会将 ESP 看成是一种方法,而只是一门要教授的科目,所以很多时候课程材料不可避免地被拼凑起来,一些内容直接从别的地方直接搬过来,这样的教材似乎材料来自真实生活,但随意拼凑的内容,决不能算得上真正的 ESP 教材。

Johns (1990:91)认为没有 ESP 课文真得能配得上这个名字,唯一真实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一个材料资源库,供所有 ESP教师使用。 无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但是熟悉有用的授课材料,是成长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部分。ESP 资源中包括真实的材料、ESL 材料、ESP

材料和教师自创材料。所以在大学 ESP 教材的开发中,如何选择这些材料,如何整合,怎样才能让这些材料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又不失真实性,这还需要很多的实践。

总之,如何在应用型本科大学中实施 ESP课程教学改革,培养既具有良好英语知识有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

[2] 戴明忠,涂孝春.ESP及大学英语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9(02).

[3] 罗娜.制约我国ESP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6(01).

第7篇

关键词: 国内ESP研究 国外ESP研究 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ESP教学主张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语域分析目标环境分析、语篇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方面。ESP教学不仅探讨语言的表层形式,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而且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关于ESP,研究者们首先都强调了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即ESP就是一种建立在“强调学习者需求的首要地位,并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的英语语言教学活动。ESP教学理念及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引入国内,并在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虽然我国ESP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艺术学院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标志着ESP教学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ESP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普通艺术学院和高职院校的ESP研究水平、发展情况和研究重心因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英语的学科性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非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公共英语教学),ESP一般尚在探讨和论证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对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尽管较非英语专业在ESP研究和应用上略有进步,但是其研究方向往往以“英语+专项”为主;对于艺术类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来说,ESP实践研究和实际操作上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艺术院校各专业对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因偏重其“职业教育”属性,过于强调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而导致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语言学属性”的淡化,以致对教学主体的需求(尤其是主观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根本理念。

多数艺术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先后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专业剖析等研究,明确了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奠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这些前期工作对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起了铺垫性作用,但是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本科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从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而非学生需求的角度)研究专业建设内容,对于教学主体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视不够。ESP教学理论要求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进行实证性的需求分析设计或者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语言需求。

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纯外语专业教学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包括我院在内的各艺术学院纷纷向ESP方向转型。我院从2001年中期开始推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播音主持、国际新闻、法律、对外汉语、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全球化时代国家急需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把全院的专业结构开始向ESP人才培养方向转型:(1)复合型,由外语+专业构成(如播音主持、国际会计、国际新闻等);(2)方向型,由外语+专业方向型课程构成(如英语旅游管理、英语涉外秘书等);(3)双语型,由少数语种+英语构成,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为了对ESP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我们对大连艺术学院某2011级非英语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班1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5.23%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而68.26%的同学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应开设ESP课程。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ESP课程,既为他们以后成为应用型人才,又为他们毕业后能应用英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教学策略

1.开设大学ESP教学的时间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能与重点院校相提并论。这类院校目前不可能学生一进校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肯定是“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假如允许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三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ESP课程。

2.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好的学生若通过英语水平考试或四考试就可送学分,并且只要一个或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通过选修课程获得。积极开设一些适用面较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中级口语、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ESP课程做好准备。

3.改变教学模式

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加强沟通和交流。尽管ESP教学要尽可能突出语言应用实践,但以语言课形式出现的ESP教学很难做到与专业场景完全吻合或高度相仿,此时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的的贯彻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计算机网络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联系起来,教、学与用做到连接不间断,这样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动态的资源,它的时时更新和内容的丰富与全面是课本教学所无法相比的。

任务型教学在ESP课程中的应用会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个好的任务可以启动学习者自然真实的语言互动,注重话题引入、交流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课内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组织相关实践,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思考,学会与人沟通,与同伴能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艺术学院ESP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我们在研究中,认为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起点。我院有必要结合办学实际,借鉴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国内外ESP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充分调查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ESP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主要问题,改变需求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和实施情况之间的错位现象。这对推动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艺术学院ESP教学需要彰显ESP的目标导向特色,以目标情境下的英语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分析并缓解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任务教学为载体,对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使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并结合ESP理论探讨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促进ESP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McIntosh.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

[2]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48-51.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ESP,课程设置,现状

 

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培养的人才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地方高职院校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立足本地,依托本地行业需要,并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根据近三年嘉兴市人事局发布的《人才开发紧缺专业目录》分析,每年嘉兴市的人才需求虽然以贸易类,管理类,服装类等为主,但是在对应聘人员的外语要求上,"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口语流利"等词句频繁出现,这表明嘉兴市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这些特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积极配合进行了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外语教学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将职业技能的培养融入外语学习中,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和发展的需要,探索建立基于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20世纪以来,各类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中蓬勃发展起来。

本论文所讨论的ESP怎么写论文,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

一 ESP教学在嘉兴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嘉兴目前有四所高校,分别为嘉兴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后两所为本论文研究分析的重点。由于嘉兴学院ESP教学开展情况较早,本文也略作介绍,为两所高职院校ESP教学提供经验。本论文重点对两所职业技术学院从事ESP教学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份,收回29份。本次问卷共设计问题15个,其中涉及教师年龄,职称等结构问题,并对教材选用等问题也做了简单调查。

嘉兴学院现有41个本科专业和9个专科专业,专业英语ESP课程涵盖了全部的学科,有些专业,除了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外,还开设有双语课程。如电子资讯工程专业就开设了计算机通信网和通信原理两门双语课程,其中通信原理学分为3.5, 计算机通信网学分为3,于此同时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学分为2分。有类似情况的专业还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等。而对于这些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则在各个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所体现,以《电气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例,该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词汇,能阅读一定英文专业文献,有一定用专业英语进行独立交流的能力;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专业英语词汇、句型,,能够熟阅读本专业的有关科技文献和论文,具有一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

不管是开设课程和开始时间上来看,嘉兴学院的ESP课程都在嘉兴四所高校中走在前列。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现有36个专业,ESP课程设置历史较短,涵盖面较小,其中以信息与管理学院为例,该学院下设10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维护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文秘专业四个专业设置有ESP课程怎么写论文,设置类别为专业选修课,学分为3-5分不等。而其它六个专业,一半专业只在人才培养要求中提到了对外语的要求,如“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掌握英语等文化基础知识”等,剩下一半专业,没有提到任何英语要求。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15个专业,其中6个专业开设有相关的ESP课程。

二 总结该地区高职院校ESP教学存在问题

从对以上两个高职院校ESP课程设置研究分析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 ESP 课程设置在高职院校的缺失

高职院校承担地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大差别就在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订单式”培养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使学生能够胜任社会和服务企业的需要,尽快发挥长处,体现高职学生的优势。以计算机行业为主,目前大多实行软件外包,外语成为项目开发过程中关键性因素之一。从事这些项目的技术人员只靠掌握的有限的计算机词汇或者字典等工具,是远远不能够读懂和理解该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的。所以,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能够在专业知识和英语应用水平上都比较突出的学生,是适应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因而高职院校,应该适当地培养该类人才,开设ESP课程。

通过调查,嘉兴两所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的ESP 课程十分有限,明显不能够满足社会和当地企业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

2 高职院校从事ESP教学的师资匮乏

师资问题是ESP课程发展中比较突出的矛盾。由于历史原因和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等问题的制约,我国目前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出现两种模式,即英语教师任教专业性强的专业英语和专业教师并且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教师任教专业英语。不言而喻,无论哪种模式,都具有其优势和劣势。而从问卷来看,嘉兴高职院校目前从事ESP教师现状分析如下:目前高职院校从事ESP教学的教师70%以上年龄分布在40岁以下,从教10年以内的占据60%,职称结构多为讲师及以下,学历均在讲师层面上。而对于是否参加过任何ESP教学交流活动,只有50%以上教师表示参加过校内的ESP教学交流活动,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都无人表示参加过,更不要说有参加国内ESP教学经验研讨会等经历了。

3 教材老化,形式单一怎么写论文,并不能体现该行业最新成果

从嘉兴学院使用以及推荐的相关教材来看,教材的出版时间都已经偏早了。从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学校使用的都是出版社出版教材,只有少数老师会增加些补充资料;只有25%的教师认为目前使用的教材比较满意,其余都不认可目前使用的教材;12%的教师认可目前使用教材能够体现该行业最先机成果和思想,其余都不认可;18%的教师认为教材来源于真实语言素材。所以,从以上内容分析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相对与发展很快的技术事实而言,可谓内容陈旧,不能够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4 测试和评估方式单一

评估测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评估教学质量,进而让教师了解下学生学习的情况,并根据这个回馈及时改进今后阶段的外语教学。

通过对相关任课教师的采访,目前,采用的最多的考核评估方式还是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既主要以成绩测试为主。也有些会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的评估方式。

三 改善ESP教学不足的建议

1 根据院校自身发展和教育目的要求等,参考当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当增加ESP 课程设置

ESP既是大学公共英语的延伸,也可以称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结合与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和专业知识都是很好的机会。重视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的,适当增加ESP课程。

2 校本培训是解决师资匮乏的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从年龄结构来看,该地区从事ESP教学的教师队伍年轻化。但是年轻人具有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优点,因此,不管是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开展跨学科学习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ESP教师。

受到工作时间和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成长和完善都可以在校内完成,即实现校本教育。校本教育体现方式为跟班听课,教师交流等。具体实施的时候,在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如果时间和其它客观条件都允许的话,可以尝试同地区间的兄弟院校的校本教育。如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都是可以加速培养合格的ESP教师的便捷方法。而对于教师资源相对较多的同一地区的兄弟院校怎么写论文,则可以尝试校级互聘。这样,既可以弥补教师资源匮乏的院校的这一不足,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无形中增加几个院校教师之间的额交流,这样无疑可以达到培养相对落后院校的教师的目的。

3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搞好ESP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在高职院校ESP课程的教材选择上,可以增加教师的自主性,教师既可以选择最能体现本行业发展现状的教材,又可以参考本校学生的英语现有水平,来选择补充的教学资料, 这也响应了英语教学和ESP教学要求的语言输入和学习数据要“真实”的原则。在选择使用的ESP教材的时候,可以突破形式单一的事实,教师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利用学校以及相关单位的现有资源,使ESP教材多样化,社会化,生动化。

4 完善评估方式

目前,ESP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评估、考核的过程中,随时关注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注意该课程考核、评估的过程,而淡化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达到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汪乔山.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的ESP教学思考 [J]教育探索 2007年 (10)

[3]刘洁.高职ESP教材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

[4]秦秀白.秦秀白英语教育自选集―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

[5]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6]浦晓燕王静陈龙今年我市紧缺专业人才8000余名外贸人才需求量最大[OB/OL]. china.zjol.com.cn/05jx/system/2007/03/16/008255680.shtml

[7]学院简介[OB/OL]. jxvtc.net/2009_xygk.asp

[8]学校简介[OB/OL]. zjxu.edu.cn/info/xxgl.aspx

第9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ESP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02-03

Abstract The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 many years, but it is still in a status of ex-ploring. Most universities just classified the class by the English grade of the students without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essay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new mode of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P which will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cultivate more fully developed talents for society.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graded English teaching; ESP

1 引言

自从英语教学引入大学课堂这几十年以来,关于其改革的方式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目前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已渐渐从普通的按专业分班教学过渡到按英语水平进行分级教学。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时英语单科成绩差距较大。分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管理也更集中化、高效化。但分级教学在部分高校还处于试行阶段,发展尚未成熟,如何完善它,使其更适应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广大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方向。而基于ESP的教学理论能够进一步优化分级教学,培养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现状

分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划分不同的班级,因材施教。其理论支撑主要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旨在解释二语习得的5个假设中的输入假设,即学生只有获得可理解的语言时,才能习得语言,其语言公式是i+1。同时,分级教学也顺应了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基于以上这些背景,各高校纷纷尝试分级教学,并取得一些成绩。目前我国高校分级教学的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实施“三分法”或“两分法”:“三分法”即按学生成绩分为A级、B级和C级;“两分法”即分为A、B两级。然而分级在具体实施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感情因素、教材的选取、教学目标的设定、师资的配备、考核的标准等。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专业内部进行A、B分级教学,选用材,每名教师均承担A班和B班的教学,期末考试内容一致。通过一学年的教学显示,A班整体情况良好,学生普遍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主要学习目的;B班良莠不齐,一些学生表达对所学教材力不从心,学习目的只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可见分级教学只是把学生进行分层,便于教师的集中化教学,并未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3 ESP教学模式简述

ESP的全称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Pauline Robinson认为,ESP是用来研究某个具体学科或者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来学习的,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生物英语等。Strevens提出,ESP教学要具备4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课程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内容上,与特定学科专业和职业相关;3)语言上,放在适合这些专业和职业的句法、词汇和语篇教学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

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校的ESP英语教学。ESP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均设置有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但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国高校的ESP英语教学都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

而实际上后来的学者对ESP有着更为宽广的定义。Hut-chinson&Waters在1987年将ESP细分成EAP(English forAcademic Purpose)即学术英语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即职场英语。Hutchinson&Waters认为,ESP是一种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学习中心、以需求作为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式。后又有Jordan根据大学的专业需求划分的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Dudley-Evans和St.

John认为,ESP或许是为成人学习者设计的,但也可以是中学生,对象要有基本的语言基础,但也可以是初学者。他们把ESP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科中的语言交流能力而非内容。这些并未引起我国高校ESP教学的重视,因此,ESP教学还是停留在过去的近似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上。

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对外交流、贸易的不断加强,对有着高技术又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才需求在与日俱增;此外,我国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中学阶段的EGP教育已经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高校展开ESP模式的教学是顺势而为,而如何将ESP教学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出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4 以ESP为导向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试行性分析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应该了解到,ESP教学并不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英语原版书籍来学习专业知识,ESP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法,并不一定要针对某一特定专业,更不一定要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开始。而从ESP这几个词本身来看,可以理解为有特定目的学习英语,这种目的可以是学术的,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职场的,也可以是娱乐的。这种明确目的学习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更利于推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这种根据学习目的划分和分级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从学生角度对所学内容进行划分,后者是从教师角度对学生水平进行划分。若能将两者完美结合,势必会扭转目前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闷现象,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分级方式 传统的分级方式主要是单纯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划分,其有很多弊端,包括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学生分级后的心理变化等。那么根据ESP的教学理论,结合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划分会改善这一问题。以目前我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来看,可分为EAP和EOP这两种教学模式,即学术英语和职场英语。

很多学生入学时并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因此不应该在第一学期就采取英语分级教学。第一学期应该采取一种通识英语教学,一方面学生能够具体了解到不同英语教学的模式和内容,有助于其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也能有进一步的掌握,对第二学期的分级教学也能有更全面的指导。

具体的分级教学应该在第二学期进行,在专业内部进行分级,可分为A、B两个级别,以学生的英语成绩为主,结合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兴趣选取年级的30%学生入A班。A班主要是进行EGAP和ESAP,即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的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展开。B班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划分进行EGAP和EOP,即通用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的教学。每一学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变化和学习成绩申请调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状态对其进行班级调整。

完善教学内容 我国高校目前分级教学选用的教材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通用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一种是选取不同教材进行教学,主要内容还是以教授基础英语知识为主。而ESP的教材选取更偏向的是专业英语,采用原版教材进行专业英语阅读和专业英语翻译。根据ESP的宽松定义,蔡基刚认为,真正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重点是在语言,是训练学生特定学科里的语言能力而非传授学科内容和知识。在ESP教材中,学科内容只是一个媒介,教材通过专业相关的主题来呈现专业特有的语言现象和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特定领域里的语言特点和交际能力。

但目前我国市场上这种相应的配套教材还是一块空白,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不断地补充教学内容。比如对于学术英语来说,可选取一些专业性不太强、一般的主题为内容媒介,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英语技能教学,如了解一般学术文章的格式、相关阅读方法和简单的学术写作训练,定期组织听一些相关专业的英语学术讲座。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水平有所侧重地穿插和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而对于职场英语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比较灵活,比如说如何写英文简历,如何发英文电子邮件;形式多样,比如说模拟面试,接听英文电话。这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适合一部分B班学生,使其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也更具竞争力。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更高一些。

提高师资水平 制约我国高校英语ESP教学展开的因素除了教材,另一个就是师资。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ESP英语教学模式的慢慢普及,拥有一支高水平的ESP师资队伍将是许多高校全力打造的。由于受到早期ESP教学理论的影响,我国的ESP英语教学主要是由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中主要侧重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忽略了听力和口语,甚至还有出现发音不准的情况,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ESP教师。ESP的鲜明特点决定了ESP教师在本质上从事的应该是英语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问题,而是如何运用英语去进行专业沟通和专业学习。

因此,ESP教师不必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只需要对一般性的常识有所了解即可。在ESP为导向下的分级教学,对于原有的EGP教师队伍来说是一种集体的提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取某一专业的学术英语,承担一个专业的学术英语教学,通过进一步钻研,跨学科听课,和专业教师交流、集体备课等方式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这并不意味着ESP教师要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行家,只需要略知一二,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就足够了。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人士走入高校,他们在承担专业英语教学上会更胜任一些。而职场英语教学是每一位普通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可结合自己特长进一步划分为职场写作、职场口语、职场礼仪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学课堂开展以ESP为导向的分级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是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而且是扭转我国ESP教学现状的一个切入点。ESP教学模式应该是更宽泛的,适合更多层次的学生。基于这种视角下的分级教学也将是更精彩、更生动、更实用的。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具体实施中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的,但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英语教学一定是迈向更实用、更灵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3]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8-65.

第10篇

关键词:ESP教学理论;基础策略;实践应用

在塑造国际化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ESP的教学优势是实现特殊用途英语得以普及并深化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关键着眼点。大学特殊用途英语的实践目的与实践方法主要针对ESP教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提高,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型英语的能力,加强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大学英语的发展现状及暗藏的问题

1.学生在书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一般为期两年,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攻破英语四级和英语六级的难关,实际上是为了保证毕业证顺利到手,为毕业后就业做打算。不难发现,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呈“高分低能”的发展趋势,交际能力普遍不过关,尤其是听说能力与翻译能力,生成了英语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塑造阻碍。

2.开展双语教学遇到的困难。大学学府的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和全英语教学的展开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阻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匮乏,二是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缺失。专业双语教学难以顺利开展,致使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十分显著地呈现,没有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需求。

二、实现ESP有效教学的基础策略

实现ESP有效教学的基础策略可以简单划分为以下几个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一是丰富教学准备,二是加强教学实施,三是规范教学评价。

1.ESP教学策略之丰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由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材料的加工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首先,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自身素养和知识技能、就业前景与专业的内在联系和谐统一地规划在一起,强化英语教学理论的实际意义。特殊用途英语ESP的教学目标体现在技能的养成、知识的丰富、情感的塑造三个方面,特殊用途英语ESP重视学生在不同场合中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尤其关注学生翻译、表达、写作能力的养成,同时,特殊用途英语ESP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反思意识的培养。

2.ESP教学策略之加强教学实施。在ESP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使英语教学动态化并创新教学方式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实践改革关注的重点内容。教学原则的贯彻具体表现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学原则引导并启发了教师教学实施方式的改良和优化。在ESP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正确掌控课堂的节奏和进程,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方向做出引导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学习能力。

3.ESP教学策略之规范教学评价。ESP英语教学评价要体现出对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的客观评价态度,实现ESP英语教学评价的积极意义。ESP英语教学评价主要存在于“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教学活动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体现教师的教育价值,同时,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后不断改善学习方式,继续发扬优点,调动学习英语的情绪,实现ESP英语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ESP英语教学实践

1.任务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任务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充分体现了ESP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并锻炼自身的设计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发展空间。

例如,英语课堂上要求学生模拟“产品推销”,首先,学生要选择自己想要推销的商品,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作为商品推销给某个企事业单位,然后,设计广告语和推销词,反复加以修改并不断练习,随后可以将推销内容复述给自己的搭档,找出问题并将内容精炼,最后,向教师和其他学生展示“产品推销”成果,完成教学任务。

2.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案例教学法是ESP真实性教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教学案例,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达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教学效果;二是依照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标准,让学生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发现有效、真实的案例,最后实现案例分析。

例如,“研究中外节日文化的差异”,学生自行搜集中外节日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并总结各自的特色和差异,要求学生最后做出口头表述,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3.交际教学法的实践应用。ESP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为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在不同的交际场合实现流利的交流与沟通。ESP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英语交际的技巧和不同场合中相关的交际词汇和句型,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礼仪和规范的社交习惯。

4.对比教学法的实践应用。ESP教学法在近些年不断演进的过程中逐渐生成有效的对比教学法,不仅适用于教师实施教学,还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快捷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对词汇、句法、文体等英语学习内容的比较和辨析,使ESP特殊性在各个语言层面上有所显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搭配辨析意识。例如,seller’s responsibility是卖方责任的普通英语表达方式,seller’s liability是英语交际中规范的表达方式,两者在实际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需求进行ESP教学法的深化改革,并将ESP教学理论逐步融入ESP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对大学ESP英语教学的有效操作,创新英语教学改革,开拓ESP教学更宽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李汶Z.ESP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选修课中的运用:以商务英语为例[J].海外英语,2012(17):71-72.

第11篇

[关键词]EGP ESP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231-02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多年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英语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令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学者感到尴尬的是,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通过在校学学英语,能看懂英语文学名著,能在各种英语类考试中取得高分,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不够,他们看不懂英语的商品说明、商业合同或者文书;他们不会用英语检索文献资料,更不用说进行文化学术交流或撰写学术论文。其原因与我国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采用EGP教学密不可分。EGP教学主要教授的内容是英语基础知识,它重视学生对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基本结构的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巩固英语语言基础,使语言规范化,为成功的语言交流打好基础。但在EGP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局限,仅仅能欣赏英语文学作品和应付各类英语考试上。

“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提出,更加明确了ESP与EGP融合的教学是外语教学和时展的需要。随着ESP与EGP教学研究的深入,如何将两者有效地进行融合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焦点。

一、关于ESP国内教学与科研的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各国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加深,进而形成了ESP(国际通用英语),并日益扩大,形成了一门学科。它是根据学习者实际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在1988年的ESP国际研讨会上,Strenvens将ESP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的内容必须和授课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关;授课重点是词法篇章等相关的语言应用;与EGP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跨入21世纪以来,各国家对ESP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外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经过近50年的发展,范围包括ESP的分类、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设计和师资培训等几个方面。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外语界提出专攻科技外语,由此,“机械英语”“电工英语”等一些科目流行起来。但是由于准备不够充分,系统性不强,科技语句长难句较多,又因为学生起点低,而形成教学效果不良,最终这种教学方法退出讲台。80年代,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英语教学开始受到本科院校的高度重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实施使大学英语教学与估评逐渐规范化、系统化、全面化。但是,这一时期的ESP教学依然毫无起色。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对英语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就更高,英语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大纲首次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要贯穿于大学四年当中,要求各高校的大学高年级学生开展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国内各高校有关ESP的教学科研开始全面复苏。但是,“学术界关于ESP教学的论文和著作等少之又少,对国外ESP理论的相关研究也是少之又少。跨入21世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英语教学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对于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翻译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层次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联系也更为紧密。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各高校的逐渐实行,使关于ESP的教学也出现了一个发展好时机。但与EGP的教学模式相比,ESP教学模式却杂乱无章,与教学内容与学习所达到的目的不符。秦秀白(2003)教授认为,我国高校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都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这种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ESP在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2)大家对ESP的教学方法和本质的理解各不相同;3)对ESP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不够透彻。2007年蔡基刚提出了“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一词,他在《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中总结出该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二个特征为“规范统一的教学正向个性化教学发展”,继而又指出,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慢慢地从基础英语培养向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转移。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ESP与EGP有效地进行融合成为关注的焦点。然而,专业加英语的教学理念,一部分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另一部分则过多地关注于课程设置和设计等宏观方面。缺乏实证研究和具体的教学操作模式。

二、EGP与ESP相结合的必要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于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英语作为专业人才必备的能力,专业英语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教学中,ESP的引进具有必然性。目前,高校英语已经认识到其教学现状,EGP与ESP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课程设置上,明显偏向于EGP模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也造成了无法进行ESP教学。很多教师只具有教学经验,而缺少实际经验,对于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把握不准。另外,EGP教学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使得课堂授课侧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因此,二者之间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将EGP教学的内容细化,做到语法结构讲解清晰,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同时,合理地渗透专业英语教学内容。

三、构建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出既善长专业技术能力,又能用英语去熟练沟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通过这种把EGP与ESP相融合,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要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的英语表达与使用。

根据Hutchinson、Waters的理论,ESP的主要任务是选对教材。对教材的选择我们一般根据以下原则:首先,真实性,也就是所选用的教材语言必须真实,必须要符合学习者的专业。其次,适合性,所选教材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应学生的程度。三是广泛性,教材要包括学生学习所必需的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又要使学生能真正学习并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的历史文化。四是兼容性,所选教材既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程度,又要适合教师。要有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去教授课程。ESP英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对专业知识掌握过硬,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对授课教师培训相关专业知识。ESP模式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目前我国还没有从整体上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作出规范,所以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院校,学生学习ESP英语的目的有所不同。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条件,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出发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EGP和ESP有机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础应用方面来看,EGP教学的重点是学习者对英语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考试中常见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EGP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是学习英语的准备阶段,而ESP教学的目的是属于应用范畴,是更高级的阶段,属于基础英语的应用阶段。因此ESP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的。

为了将二者有机融合起来,我们可以从教材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评估手段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

1.教材设置

在教材设置上,要把EGP和ESP依照不同层次和阶段分册编写,要合理安排教材的结构。基础阶段的教材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技能,重点是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提高阶段,主要是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设置与所学专业内容相关的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要体现出专业化,紧密联系专业术语和专业相关知识。在听说教材中,重点练习情景对话,练习专业内容相关的对话训练。

2.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的不同和社会需求的不同,我们要把专业和英语技能两方面结合起来,分阶段、分层次地去设置课程。用一两个学期的时间来学习英语基础课程,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进行拓展课程的学习,可以开设适用面更广的拓展课程。ESP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并把学生相关专业知识和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的不同而去进行不同的课程设置。

3.教学手段

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包括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与大学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部分。基础部分以EGP教学为主,提高部分以ESP教学为主,EGP教学是为了ESP教学打好基础。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要强化对学生专业知识相关的英语知识培训,提高其用英语去对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ESP教学最好采用小班授课,这样可以增加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情景对话,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尽可能使用多媒体教室增加课程的信息量、时代化及趣味性。

4.师资水平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语言基本功要扎实,还要对授课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有所了解。大学英语教师一般所学专业多为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虽然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都很丰富,但是却对所授课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尽了解。因此,学校应该专门组织针对ESP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对所授课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另外,英语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与合作,学校也可以鼓励英语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

综上所述,EGP与ES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教材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更加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原则,把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出既精通专业技术知识又善长用英语交流的综合人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7).

[2]蔡基刚.从统一性和规范性到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大学教学,2009(03).

[3]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4]郑树棠.探索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历程[J].外研之声,2008(01).

[5]瞿云华.大学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3).

第12篇

关键词:ESP,大学英语, 教学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纵深发展,英语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社会对于那些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因此利用ESP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被推到了时代前沿,然而当前高校ESP教学及相关研究现状不容乐观。为此笔者从高校开展ESP教学现状出发,从认识程度,师资配备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为如何有效发挥ESP教学做了进一步思考。

一、ESP概述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也就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它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财经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广告英语、金融英语、学术英语等。ESP教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学习者的学习目的明确,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要求学习者达到在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特殊的、专门化的内容,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有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它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通用英语)有显著的区别。即ESP的教学目的更明确,在语言技能上更有针对性,实用价值更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只训练某一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为灵活。

另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ESP是英语在不同专业范畴的语言变体。从学习者角度看,ESP学习者多是从事各种行业的专门人才,如工程师、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或是在岗接受培训的各种人员,或是大、中专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也包括学习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新闻等课程的英语专业的学生。综上所述,ESP是一种把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结合起来考虑的教学,其根本就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二、高校开展ESP教学现状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需要ESP是不容质疑的。但我国现在的ESP教学情况却与当前的需要不相适应。高校中有些专业开设了ESP课程,有些专业原来开设了又取消了,绝大多数采取大班上课。几乎所有的ESP课程都是由专业课教师兼任,教学方法单一,科研成果数量少,且多是对课程的笼统介绍和经验之谈。因而也造成了ESP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1、认识不统一,重视不够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方法,更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关键。但是,部分高等院校对专业英语缺乏统一的认识,专业英语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并未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甚至认为,ESP课程教学可有可无,因而在课程设置、师资配置、学分计算、考试成绩诸方面不甚重视。没有系统的开设ESP课程,且ESP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强,导致ESP的教学还处于零散的、自发的状态。

2、教材使用混乱,质量不高

ESP教材种类繁多,参差不齐。英语教材的选用一般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大多来自国外原版教材或某些外文刊物,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随意性强。而且由于ESP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其教材的编写也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了有些专业的教材之间在内容和教学目标上都相差甚远。因此总体上看,目前使用的ESP教材,还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在ESP阶段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提升。

3、课程定位不明确,师资配备不合理

ESP课程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ESP课程理所当然应该由专业课老师来组织教学。但作为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的一个分支),则应该由英语教师来组织教学。从ESP的全称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来看,它首先是一门英语课,应该由英语教师来承担。无论是英美等英语国家还是新加坡、罗马尼亚、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把ESP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由英语教师来承担教学。但在我国,由于定位不明确,ESP课程几乎由专业课教师包揽。专业课教师讲授ESP课程往往有很多的缺陷,当然不能否认少数专业课教师、尤其是海归有较高的英语应用水平,但他们没有系统的语言习得知识,能否比英语教师更能有效组织ESP教学还很难说。另外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专业才是他们的安身之本,ESP只不过是其“副业”而已,花在上面的精力非常有限,致使ESP的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果差、科研停滞不前。

三、有效开展ESP教学的思考

针对当前现状,要解决目前ESP教学面临的难题,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要注重从哪些方面思考呢?

1、统一管理,加强教学研究

尽管有众多的外语界学者对ESP在我国的前景看好,但是不少高校出现了课程目标、课时长短、开设时间先后、课程归属混乱等现象。因此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应当加大对ESP教学研究的投入,密切关注国内外ESP教学的发展进程,给ESP更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同时可以由外语学院具体负责学校的ESP课程管理,从师资力量、课程定位、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和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要求,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使ESP教学逐步走向正规化。

2、明确课程定位,加快教材的开发编写

ESP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其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因此开设ESP课程目的就是要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学以致用”。同时在教材开放编写上各高校可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专长、特色以及社会需求,对现有教材作适当的改编,以满足学生ESP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ESP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但最严重、最迫切也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师资问题。教师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师资培训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分批选派一些外语基础好、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老师去国内或国外的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第二,定期邀请国内外ESP专家学者来学校作专题讲座,对ESP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指导;第三,可以成立全国性ESP协会,定期举行会议,让教师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建立一个ESP教学网站,让教师自由地进行网上交流,甚至创立专门的ESP学术期刊,为ESP的科研成果提供发表平台。(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语言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葵阳.英语专业ESP课程设置的价值与功能[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贾梦霞,黄瑛瑛.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ESP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

[3]闰培香.学习需求分析与专门用途英语[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