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时间:2022-09-12 06:1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1916年,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刚出生的孩子像雪白的丝一样,要经历家庭、学校、社会三道染缸。家庭教育要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底色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历来都被大家所认可。张文质老师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中写道:“中国的教育遇到了新的问题。中国的孩子从来没有像今天的孩子这样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中国的父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活在惶惶不安和焦虑之中。”我们的家长缺少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家长有很多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养育孩子,只是按照经验来培育孩子,家庭教育亟须科学的指导和交流。家庭教育要得到家长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指导有责任与家长携手共铸每个孩子幸福成长的明天。

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零散的,给家长们专业的指导却意义重大,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价值不仅仅是满足家长育子的需求,更是建立了良好家庭教育的通道纽带。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岗、家长会、家访活动、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在切磋和交流中给家L专业的引导,为他们排忧解难,最终的作用力发生在孩子身上。

(一)家长眼中的孩子

孩子与父母交流越来越少,甚至几乎为零;自我封闭,不与老师、同学说话,内心极度脆弱;物质优越,孩子为什么还有跳楼、出走、犯罪的现象发生;孩子行为习惯差;根本不服家长管教的孩子;被家长溺爱骄纵、自私无情义的孩子如何融进班级?学生在学校与在家里反差巨大;孩子认错很快,屡教难改;逆反 、自由散漫、 网络依赖、 撒谎、很难抗诱惑、动辄要轻生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

(二)老师眼中的家长

家长对班主任的反馈置若罔闻,如何沟通;家长素质不高;如何让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说教、唠叨、埋怨;“信得过老师”,表示自己没方法,推给老师;家长依赖学校,干涉教师。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兴趣培养与学习成绩如何取舍;孩子出了事情就抱怨;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

(三)孩子眼中的父母

父母总是干涉我的自由;管得太多,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父母总是担心我这个担心我那个,我认为我已经长大了;父母不理解我,我想走出父母精心设计的牢笼;他们太唠叨,听得我心烦;他们管得太多,好像我什么对不行;我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但他们不尊重我的想法……

不可否认,所有的家长都会竭尽全力地给孩子所能给的一切,但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家长给予孩子的未必是孩子所需要的,这正是家长和孩子矛盾的根源所在,也是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孩子最终的发展走向主要取决于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未来在家长的手心上,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成长。

二、家庭教育指导势在必行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教育是世界上最奇妙,也是最千变万化的事情,家庭教育要与时俱进,很多父母通过经验来教育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仅靠经验已经不能够解决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对家庭教育进行专业的指导势在必行。

(一)家庭教育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赵忠心老师在《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一文中指出:“家庭教育不仅与教育工作者有关系,而且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对任何一个人来讲,小时候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是受教育者;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以后,就成了家庭中的教育者。所以说,家庭教育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正因如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家庭还是学校,每个程序上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培育一个孩子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更是要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当今的中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最主要的位置,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中国社会能够进步的重要标志。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家庭教育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在孩子成长的重要初始阶段,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素质和素养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走向未来社会所能达到的水平,所以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人――父母,需要有科学的认识,需要有正确的实践。而教育又是一个系统的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需要每个人有机结合,协调中形成合力,才能够在教育这个系统的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最早且持续终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不仅父母要引起重视,也需要科学的方法,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现在社会由于生存等种种压力的共同作用,父母们有的为了工作而繁忙,将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爷爷奶奶,有的因为缺少专业知识的指导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可。父母不会教育孩子,自然会在孩子成长的世界里种下很多委屈,进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反抗,这个时候面对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就会束手无策。可以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并非会一帆风顺,父母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而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孩子成长遇到问题是成长的必然,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一个暴躁的父母,焦虑的爸爸妈妈,而是需要第三双手的支持,那就是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是老师,可以是社区志愿者等。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除了学校和家庭的社会上,家长要学会“转介”,更要有意识地根据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寻求帮助,这样才能够合理地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障碍,科学地陪伴孩子走过成长中的沟壑,进而和顺地走过成长的每个分界岭和关键时期。

社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我们需要这种指导变得温暖而温馨,确切讲要让家长乐于接受,将家庭教育变成一种支持和服眨这样我们的家长就会关注和参与。孩子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成长的经历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孩子积极向上的成长需求。学校与家庭、社会一起合作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正是家庭教育的责任所在。

(三)家庭教育指导更需要专业的引领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专业态度,给家长专业的指导,只有这样的指导才会是有效的,才会是走进人心的,才能够被家长认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会贴近孩子的情感,孩子乐于接受。

尊重家长,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础,需要关注孩子更需要关注家长的需求,在共情环境中才能够和家长实现有的放矢的教育,最后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结合教育实际,给家长专业的引领,才能最科学,最有效地知道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家庭指导的重要媒介家庭指导师需要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客观而科学地引导家长做家庭教育。只有专业才能更科学,更走入人心,只有走心才会被认可和接受,才能够解决家庭教育――这个被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影响最大,也最深远,而家长这个群体是教育团体中最特殊的成员,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接受的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家庭指导师在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同时更需要针对不同的家长有不一样的方法,更要根据不同的家长,不同的孩子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将抚育下一代的潜在力量更好地挖掘出来并充分发挥,让家庭教育的功能从缺失走向重视,从不良走向有效,这样才会为创造和谐的社会贡献每个个体的价值。

三、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性的途径和措施

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切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契,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对此,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项措施,比如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学校家长志愿岗、行之有效的家长会、心理咨询等,开拓心育局面,建立心育品牌,在专业的家庭教育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独立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逐步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很多时候做了父母的人并不知道父母的真正职责和使命,我们的家长希望给孩子们最好的一切,但却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家长并不会做家长。张文质的一句话说得很好:为人父母就是怀揣梦想和责任,把孩子的生命带到远方的人。当父母自己认为对孩子倾其所有却不被孩子所理解的时候,家长的内心也处于极度痛苦的状态,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面对孩子深度的焦虑,他们更需要专业的指导。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提升家庭教育专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就苏州而言,从苏州的实际情况看家庭教育课程化的现实意义:苏州既是历史名城又是新兴移民城市,必须要有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适应新常态的城市社会生活。我们的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但是他们缺少专业的指导;我们的孩子需要在一个更为和谐,更为科学的环境成长,家庭教育课程化给了家长必要的指引,可以引导我们的家长科学地育子。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生命积极健康的成长,从而从根本上带来城市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课程化的举措无疑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可以务实地推进家庭教育的良性开展。

只有科学地养育孩子才会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用专业的育子方式来指导孩子,他们才会更好的发展。

家庭教育课程化,使新家庭教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给家长最专业的指导,以塑造新一代父母与新一代儿童。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家庭教育课程化将正确地指引我们的父母更科学地教育孩子,让学校与家庭教育携手共进,让科学的指导能够让父母与孩子可以相互润泽,这样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有爱、有梦、有未来。

(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素质是家庭教育效果的保障

拥有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浓、育人观念新的师资队伍来充实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队伍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同峙他们要乐于研究孩子的成长,乐于与家长沟通,勤于学习和反思,这样的团队是做好家校工作的最核心力量。家庭教育指导师是直接和家长沟通的人,首先要有对家庭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心和坚持把创造温馨、健康、文明的家庭氛围当作家庭教育工作的壮志,把树立一批典型家庭、成功家长作为创造良好家庭教育作为目标。

家庭教育指导师对学科知识和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学习力,并与时俱进。首先家庭教育指导师在上要博学,在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四种知识上做到精业。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证。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指导师要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通过合适的方式传播给家长,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要教师具有反思型思维和教学能力。此外,家庭指导师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是不够的,教师要注意研究和更新教师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只有具备了专业的、丰厚的知识,家庭教育指导者才能够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进而用自己的专业实现对家庭教育最针对性的指导。

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三用即有用、够用、好用。“有用”,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效率;“够用”,建构起完善、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好用”,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多样――让家庭教育更有效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社会各个方卖弄同力协作、整合教育资源,广泛宣传,实现学校、家庭、社区正三角形的和谐教育现实和网路化的家庭教育环境。

1.以理论研讨为引领,营造“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氛围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有目标、有计划进行,坚持固定的教研时间,把“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特色创建纳入研究范畴。以校刊、校报、家长月刊等为平台,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宣传活动。以读一本教育理论图书为主题,引导家长关注有效家庭教育、科学育儿的问题。

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开展相关家庭教育理论研讨活动。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走进家庭一对一指导,走进社会一多多指导都会取得积极的指导效果。

2.以问题研究为契机,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成效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教育跟踪调查,提高“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学校办学质量电话回访活动,探讨教育问题,提高办学质量。 以“家校共育课程化促进学生成长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开展家庭教育个案研究活动。就家长、教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师、家长、学生面对面”对话。

3.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平台

通过学校门户网站、教师博客、邮箱等媒介,为教师、学生、家长构建立体沟通模式,进一步拓宽交流空间。学校搭建各种平台,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联欢会、亲子活动、论文评比、家教经验交流等活动,拓宽家校联系的面,加深家校联系的点,创新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逐步实现“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特色。_展家庭、学校、学生三方学习成长目标制定与实施计划,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在家长中开展“我与孩子共成长”亲子教育日记撰写活动。以“美丽的学校我的家”等为主题,开展教育走进家庭、家长走进学校相关活动,构建“家校共育、共建、共识”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征集、交流及研讨活动。

4.以教材为媒介,展望“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硕果

学校可以组织编写健康成长家长读本,针对不同地域的生源特点更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为家长量身定做教材,更具有针对性的编写,更会去的积极的效果,只要我们用心做,家庭教育丰硕的果实已经在孩子们成长的心灵里开花、结果了。

(四)让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形成氛围,更演变成一种教育文化

只有教育制度化、序列化才能够取得实效,就家庭教育指导而言需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形成一种全社会共识的文化。家庭物质文化――满足需求功能,可以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及家庭的文化设施等体现一个家庭的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生活风格和文化素养。家庭制度文化――规范行为功能,可以有效调控和抑制家庭成员的个人欲望,使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家庭精神文化――价值导向功能,是家庭文化结构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制约和影响着家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且顽强地表现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功能。

只有家庭教育赋予文化的内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休闲方式,才会发挥家庭教育正面的功能,传递教育的正能量,践行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让每个孩子在温情与爱中健康成长,幸福成才。

著名作家、画家黄永玉先生的表达让我们感同身受:“孩子是我们的甜美,也是我们的忧伤,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心。”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教是人生的基础,家风是民风的基础。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我们用一份责任和智慧在做家庭教育,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撑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研究,引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健康高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形成家校合力,一同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让我们在责任探索家庭教育,让我们在使命中走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走过的足迹都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引领。希望我们在发挥学校的纽带作用,让我们的家长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孩子们的成长。

当我们再次读到纪伯伦的《关于孩子》中的这段:“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经你而生,却不是为你而来,虽然他们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而不是思想。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心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便更深几分,家庭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强,更需要坚定,为了每个孩子的和顺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将与每个孩子的成长同行,从现在做起,从此时做起,与孩子的生命一起成长,静听岁月的风铃,等待花开 ……

【参考文献】

[1]任彦霞.家长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M].学苑出版社,2013.

[2]关颖.家庭教育与社会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教育培养 新体系 和谐共建 手拉手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为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配合,不断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自2008年以来,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在工作中切实加强与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为重点,逐步探索实施了“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目标共同、方向一致、步骤协调的工作合力和联动机制,三位一体,互相配合,更好地实现了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目标。

一、“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产生背景

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网络共享不断发展,导致大学生的知识摄入量空前加大;独生子女不断增多以及“鲤鱼跳龙门”后的放松,导致大学生的自我要求不断降低。当应试教育邂逅素质教育,当一切包办的成长过程遭遇自由、自主、自觉的大学生活,当代大学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与家长联系不密切,方式单一,漠视亲情,感恩意识缺失

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基本采用的是电话联系,条件允许的家庭利用互联网聊天工具或电子邮件,几乎没有学生保留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仅有低年级的少数同学表示曾经给父母寄过明信片;与父母联系的频率,从一年级的两三天一次,一至衰减到毕业班时的一学期两三次,很多时候都是父母主动打电话;在谈论话题上,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汇报在校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从未如实汇报过自己的学习情况,甚至存在不少学生瞒报、撒谎。

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作用,是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引入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至关重要。

(二)与教师联系呈现被动状态,沟通交流过少

目前,高校授课方式大多采用课堂教师授课、课下学生自主的方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依赖老师的主动关心和学生的主动问询,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主动,师生之间就成为完全孤立的两方。加之师生之间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又没有从高中阶段师生关系的被动状态转为主动状态,师生之间虽然有交流的强烈愿望,有和睦密切、相互理解的渴望,但师生双方均缺乏主动性,也缺少一个相应的平台来开启共同的师生交流互动链。

(三)与社会缺少“亲密接触”,社会融合度不够

进入大学,除了必要的社会实践调查和专业实习之外,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闭门造车”,割裂了业务学习与实际锻炼的联系,缺少对社会实际、专业前景、行业动态的了解,陷入了专业学习的迷茫、专业前景的迷惑、学生积极性的缺失的循环怪圈,导致了多数毕业生走出校门之后,呈现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对社会的理解力、融合度严重不足。

高校应该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社会的实际生活,用专业的视角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从而对所学专业知识有一个感性的、深层次的理解。

造成的以上问题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存在的片面与不协调具有直接关系,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合理,有效的解决好学生的教育培养问题,创新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资源,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二、“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创建内容

“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抓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条主线,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载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与优秀学生“手拉手”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同年级各班横向“手拉手”

建立学生工作群,开展班级工作论坛,举行评优评先答辩会,促进同年级的各班级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利用榜样的力量,高低年级纵向“手拉手”

在硕士研究生及高年级中选拔一批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与低年级班级结成对子,以兼职辅导员、联系班级党员等形式,实现对低年级班级各项工作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高年级与低年级班级之级的交流与传承。

(二)密切家校联系,与家长“手拉手”

1.加强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

通过寄发师生联系卡、“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风采简报”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汇报表、家庭问卷调查表、和谐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意见反馈单以及学期初、学期末电话联系等方式,定期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在校成长情况,实现学生在校信息与家长的互通。

2.坚持做好学生家访工作

建立辅导员家访制度,将其纳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考核中,每年寒暑假组织辅导员、学生党员、主要学生干部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的开展,增进家长对学校以及学院各方面的政策以及发展动态的了解,增加家长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成长动态的了解,拉近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

3.定期邀请或接待家长来访

每个学期,根据辅导员掌握的基本情况,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利用讲座、报告、谈心、交流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定期交流,不仅促进了学生在校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家长对学校深入了解的愿望,更加深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实施导师制,与老师“手拉手”

1.人生导师,大学生活的开路人

聘请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有着丰富人生阅历、德高望重

的老教师、老领导从一年级开始担任班级人生导师,任期两年,邀请他们参与学生工作,用丰富的人生经验,发挥在学习、生活中教育和指导学生的作用,与辅导员形成优势互补,促进整个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2.专业导师,专业学习的领路人

三年级聘请专业教师担任专业导师,通过参与学生集体活动、举办座谈会、个别谈话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通过专业导师和辅导员的配合努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培养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学院整体学风。

3.毕业导师,走进社会的引路人

聘请与用人单位联系密切,人力资源知识丰富的校内老师以及校外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员担任毕业班的毕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必要的就业指导,为学生创新一个与社会交流的良好平台,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促进大学生就业。

(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与社会“手拉手”

1.积极设立企业奖学金

为表彰奖励优秀学生,营造优良学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邀请与学院合作良好的企业设立企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更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2.加强与企业联系,广泛设立学生创新、实践、就业基地

走出校门,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为学生建立大量校外实践基地,利用实践基地串起了学生实习、培训和就业的链条。学生们通过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交流实践,了解前端需求,参与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目前,学院“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学研究――毕业就业”基地初显规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得到不断拓展和丰富。

3.重视校友资源,加强与校友联系

第3篇

当前,素质教育的号角吹得正响,而教育部新出台的减负十条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需要教师低投入高产出的背景下,在当前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的大背景下,如何寻求一种低耗高效的学习模式能暂时接替“翻转课堂”这样的技术变革?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适用小学生高效的学习?笔者一直在探索,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条有效的学习模式――三级导师制,即家长、学生小组长、学生小导师三位一体的合作学习模式。做为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三级导师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合力,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学困生而言,效果更加明显。

一级导师――家长:好家长胜过好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教育。而在当下,很多人都把教育狭隘地定义为学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忽略了家校合力的功效。时下流传的《伟大的教育之33条》前三条分别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因此,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不可替代。

所以,我们要树立家长为学生第一导师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传输给家长,使其意识到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的学习与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作为第一任导师,家长应该切实负起责任,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工作;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家长明确教育的方法。家长素质的提高及教育方法的选择,可以通过参加家长学校讲座、阅读书籍或与教师交流等多种途径获得。

例如,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要让家长明确以下几点:要跟着孩子的兴趣走,而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小学阶段要完成1万次的肯定,采用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三明治教育: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做错了,错在哪里?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

又如,在如何做好奖励与惩罚方面,要让家长明确以下几点:关注孩子的喜好,奖励要适时适当,让他因肯定而感动;不当众训斥,保护好孩子的自尊,让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错误和爱分开,犯错应该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

当然,家庭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独特、有新意的点子,这些方法是基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是科学合理的。以书中案例“家长是否应该陪同孩子做作业”为例,供大家分享。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我见过许多看起来确实需要有人陪着学习的孩子,没人陪就一点都坐不住,甚至是孩子自己提出要求,希望家长陪着写作业――但这个事情不能孤立去看。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这绝不是孩子的天性需求,也不是一个正常要求,这只说明他已养成一个坏习惯。他学习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的摩擦和挫折,已造成了他不会管理自己,造成他内心的无力感和无助感。他对自我管理极为不自信,只好求助于外部力量约束自己。事实上,他的内心是反抗这种“陪”的,所以即使有家长在身边,他也不可能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陪孩子一段时间,但一定要想办法从中抽身。不抽身,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小。同时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哪里出了错误,这种反思也将决定你如何抽身,决定你的帮助是否能对孩子有正面作用。

抽身的原则: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第二要在整个过程中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哪怕他开始做得不好,也绝不要制造他的内疚感和失败感。你在抽身之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站立,否则他只能再一次摔倒,且摔得更惨。

作为家长,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及时检查,即使不能天天检查,也要定时检查或抽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配合学校做好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切实肩负起第一级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在帮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的应该是导师、朋友、合作伙伴等多种角色,应该俯下身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细心呵护孩子成长。

二级导师――学生小组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每个班级可设置多个小组,小组长由学习成绩好、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弥补课堂班级授课制中均衡用力的不足。

小组设置需要注意哪些呢?通常情况下,一般以4~6人为宜,以4人为最佳。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斯曾明确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室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4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高效,它便于人员和分组形式的随时分配,有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这种分组对40人以下的小班额更为适合。当然,一个小组到底采用多大的规模,既要看它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和充分交流机会的同时,也要看到能否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个性特征等分为4个等级,分组时均衡配置,使各组男女比例均衡,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大体相同,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学,做到按需协调,根据学习需要、内容以及小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小组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中。

小组长的选拔最为关键,因为小组长扮演着教师助手的角色,所以必须严格把好关。小组长不能采用“终身制”,一聘到底,可以试行“竞争上岗”制度,即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凭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竞选组长,综合表现分为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课内表现和课外表现等。课内表现包括课堂发言、讨论、听课专注度等方面,课外表现包括家庭作业、单元测试等方面的情况。每组都选出一位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同学做组长,每月一换,这样既可以培养每位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可以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为了得到组员的首肯,最好由小组成员自己参与、自己推举。

教师要对小组长加以培养指导,教给其组织工作的方法,如怎样激励、团结组员共同努力,怎样使组员之间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现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内容形式应采用开放式,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评价的目的是注重知识掌握的过程;评价的手段是以学生自检为主;评价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评价要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渐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把评价看成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要给小组长放权,小组长的主要权力和任务如下。

一是给组员检查家庭作业的权利。检查作业,这既是组长的权力又是组长的责任。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由小组长先行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后向教师汇报,有些同学的作业有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书写不规范或草草了事,这时组长可以通过检查,帮助教师把好第一道关,以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错误,既帮教师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锻炼了小组长细心检查的能力;碰到作业不及时上交的同学,也要由组长负责催交。因为涉及的面小,所以工作效率比课代表高,同时节约了教师逐一检查的时间。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平时家庭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也可由小组长代为批阅并做评价。

二是给组员检测的权利。有的同学课后不能做到及时复习,这时可以试着把权力放给组长,让组长对组员进行有目的的检测,形式更为灵活机动,效果也非常好。

三是给组员评价的权利。这种评价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检查学生的背诵、默写、预习等,由小组长对组员逐一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给组员打出等第,作为学生平时的成绩。

总之,小组长的培养至关重要。经过锻炼,小组长的组织才能、表达能力、辨析能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变成了一个个出色的小老师。在他们的带领下,学生越来越善于合作、乐于合作,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而让教师做到了低投入、高产出。

三级导师――学生小导师:

责任+能力,帮助学困生成长

让小导师当好小帮手,帮助学困生成长。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小导师的角色是丰富的,他们既是老师的小帮手,又是学生的小老师。学生和老师交流,有时放不开,不敢讲话。更何况学困生本来就有自卑感,怕见教师,更别说讨教了。而面对小导师就不同了,他们问得轻松,小导师讲起来也很带劲。长期的实践证明,学生之间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效果往往会更好。

小组长面对的是组内的4名同学,兼顾整个小组面的学习,而小导师则是一对一的合作学习,更有针对性、高效性。对于每一个学困生,指定一名小导师显得尤为重要。

班级中存在“后8”现象,也就是说抓好了班级中的最后8名学生,一般班级的整体成绩就提高上去了。所以,一般班级中可以选择8~10个小导师。小导师的选拔要关注两点,一是学习成绩要好,二是要有责任心,因为他所面对的学员是学困生,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需要小导师富有耐心。

小导师除了自身做到模范带头作用以外,还要协助学员落实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要监督学员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特别是有些学员学习主动性欠缺、自制能力弱等,这些都需要小导师用委婉的语气、鼓励的话语、赞赏的目光来“呵护”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监督他们专心倾听、积极思考、认真作业,使学员们逐渐进步。

小导师有权根据学员的表现给学员加“星”。同学之间朝夕相处,所以小导师比教师更能及时了解自己学员的日常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并及时进行鼓励,可以让导师根据学员一周的表现分别评出“预习之星”、“作业之星”等,不断强化和激励,刺激学困生能更快进步。小导师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学困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

第4篇

【实验】用心比较:吃饭前没有饥饿感;吃饭前有了饥饿感。

【实验】用心比较:饮水前没有口渴感;饮水前有了口渴感。

【实验】用心比较:行走在熟悉的地方;行走在陌生的地方。

【实验】用心比较:做人做事没有困惑;做人做事有了困惑。

【实验】用心比较:我不能解人之困惑;我能够解人之困惑。

【实验】用心比较:人不能解我的困惑;人能够解我的困惑。

【实验】用心比较:受人误导;得人善导。

【实验】用心比较:我误导人;我善导人。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四层含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自欺欺人,戕人慧根;蒙以养正,德合天地。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体验运动:读相关教材;看教练示范。

【实验】体验书法:读相关教材;看教师示范。

【实验】体验音乐:读相关教材;看教师示范。

【实验】体验舞蹈:读相关教材;看教师示范。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五层含义:以贤为范,见贤思齐:以人为镜,生动直观。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教育子女: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实验】批改作业: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实验】指导新手: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实验】治理社会:该奖不奖,该罚不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六层含义:刚柔相济,奖惩并行。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肤色面孔:千人一面;千人千面。

【实验】高矮胖瘦:万人一样;万人万样。

【实验】吃饭充饥:百人一味;百人百味。

【实验】饮水解渴:百人一饮;百人百饮。

【实验】艺术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实验】追根溯源:黄河走向;长江走向。

【实验】精英人物:诸子百家,殊途同归。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七层含义:教无定法,因材施教:目的相同,殊途同归。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不染污泥:出污泥不染;出污泥而染。

【实验】不染污气:长时不呼吸;瞬间不呼吸。

【实验】不染民风:出民风不染;出民风而染。

【实验】不染民俗:出民俗不染;出民俗而染。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八层含义: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育子有方。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用心比较:塑造枯枝;塑造幼苗。

【实验】用心比较:教育幼童;教育老人。

【实验】用心比较:画上作画;白纸作画。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二十九层含义:塑幼苗易,塑枯枝难:早期教育,事半功倍。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用心比较:目标不当;目标恰当。

【实验】用心比较:方法不当;方法恰当。

【实验】用心比较:浅尝辄止;坚持不懈。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三十层含义:教育不当,养虎为患:所求不得,反求诸己。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由云到雨: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生到熟: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幼到壮: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寒到暑: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水到冰: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实验】由此到彼:瞬间完成;需要时日。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三十一层含义:先有量变,后有质变:瞬间也有时,凡事要等待;量变不足,质变不现。

第5篇

【实验】读“或跃在渊,无咎”比较:心浮气躁;循序渐进。

【实验】相同的力度:用平头的铅笔刺穿厚纸;用尖头的铅笔刺穿厚纸。

【实验】思考后回答:参加马拉松比赛,在起点排在第一名的选手,在终点还会排在第一名吗?在起点排在最后一名的选手,在终点还会排在最后一名吗?

【实验】用一只杯子喝水;用两只杯子同时喝水;用三只杯子同时喝水;用四只;用五只……

【实验】上下楼梯:一步一级;一步两级;一步三级;一步四级;一步五级;一步六级。

【实验】跨步前行:一步一尺;一步两尺;一步三尺;一步四尺;一步五尺;一步六尺。

【实验】在纯黑与纯白之间,画出深浅不同的渐变色;渐变色越多越好。

【实验】考试成绩,在0~100分之间,有多少不同的分数?

【实验】变奏鼓掌:100次/分;200次/分;300次/分;400次/分;500次/分。

【实验】起跳摸高: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50厘米;60厘米;70厘米。

【实验】向左迈步的同时,也向右迈步。

【实验】一日三餐的食物:一餐吃完;三餐吃完。

【实验】左手画方的同时,右手画圆。

【管窥之见】做人做事:要力所能及、循序渐进,不要力所不及、心浮气躁。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五层含义:力所能及,循序渐进。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看埃及的金字塔。

【实验】用54张扑克搭建金字塔,高度越高越好,层次越多越好。

【实验】决定木制水桶容量的是哪一块木板?

【实验】从士兵到将军,有哪些变化?

【实验】从小学生到博士生,有哪些变化?

【实验】从单打独斗到统帅三军,有哪些变化?

【实验】低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实验】常胜将军和常败将军的相同与不同?

【管窥之见】人生的高度,取决于相关要素的数量与质量。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六层含义:厚积薄发,大才大用。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读“亢龙有悔”分析人生之悔的来龙去脉。

【实验】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思考止步不前与人生之悔。

【实验】读“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比较谦虚谨慎者与骄傲自满者。

【实验】联系水利工程与做人做事的异同。

【实验】看一升水带来的变化:倒进酒杯;倒进水桶;倒进水池;倒进湖泊;倒进大海。

【实验】联系硬盘大小与做人做事的异同。

【实验】挖池蓄水,如何增加蓄水量?

【管窥之见】人生之旅:不怕慢;就怕站。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七层含义:谦者自益,满者自损。

请用心完成下列心理实验:

【实验】读“见群龙无首,吉”比较:生命未息,进步已止;生命不息,进步不止。

【实验】梦醒时分,你的瞬间感受是?

【实验】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蒙上双眼,堵上双耳,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的变化是?

【管窥之见】生命不息,进步不能止。

归纳上述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提升修养水平的第八层含义:生命不息,进步不止。

第6篇

你们好!

今天的学校因你们的到来而格外温馨,今天的校园因你们的到来而更加灿烂。首先我代表学校对能在百忙之中按时参加今天家长会的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在过去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更感谢你们给予我们最无私、最真诚的支持。因为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今天我们才坐到了一起。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对策,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人成才。

各位家长,你们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了我们的学校、交给了我们,我们不仅仅把他看成是你孩子上学受教育的事,而是把他看成是你把自己家庭的未来和美好的希望交给了我们。

面对这最大的信赖,我们不敢稍有怠慢,我们只有无条件地付出才是踏实的!回首不平凡的2009年,回首我们师生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我们有自豪,有感动,有惋惜,有思考。自豪着我们的些许成绩,感动着家长们的真诚支持,惋惜着我们发展中的不足,思考着我们明天的发展。现从两个方面向各位家长作个汇报。

一、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我认为,“和谐”应是生生间的和谐,师生间的和谐,师师间的和谐,学校、家庭、社会间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一个公平公正的校园秩序,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直以来,我们以人为本,坚持“文明治校,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坚定“让学校成为师生放飞梦想的精神家园,张弛有度,和谐有序;让学校成为师生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舞台,张扬个性,收获幸福”的发展愿景。

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努力创设育人环境。我们投入130余万元兴建了1800多平米的综合大楼,解决了行政办公与实验场地设施问题;投入10万元兴建了女生浴室、门卫室、添置80张铁床,完成了学生宿舍楼防漏与室内整修工程,改善了学生生活条件;投入3万元修建并栽种完成6个花坛、布置了学生寝教室,美化了校园环境;投入3万元添置了乒乓球台、篮球、排球、羽毛球架及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呼拉圈、流星球等体育器材,为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投入2万元兴建了第二间多媒体教室,为教育教学活动创设了条件。投入8万元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

二、细化管理,努力打造高质校园

为突出教学中心工作,一年来,我们把转变师生观念、规范教学行为、课堂效率提高的研讨等方面作为着力点。

1、引导师生确立了一个观点,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发展的合格人才。通过不间断的培训学习,全体师生牢固树立了“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因此,我们高举理想教育大旗,积极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了全面开齐开足课程,均衡分班,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落实了阳光体育活动,丰富了科技文体活动。

2、指导教师明确了一个思路,即教学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核心,要加强常规管理,丰富课堂结构,加强校本研究。学校成立了包括中心学校第一校长在内的教学督查组,视导课堂。学校经常组织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广泛推出“公开课”、“示范课”,开展赛课及论文评比活动。一年来,有四位教师分别在市、县优质课比赛中获得

一、二等奖,特别是*老师代表*县参加全市数学说课比赛并获一等奖;有十余位教师获县以上论文奖;我校地方教材的编写颇有特色且有成效,目前已出集四本,被县教育局推荐为全县样板教材;语文学科“两改六落实”实验课题已在黄冈市立项,全县只有三家,目前该项研究工作如火如荼;数、理、化等学科的讲、学、练有序开展。

3.教育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要成才先成人。在学习期间我们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要锻炼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品行,培养为人处世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另一重要课题。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以德育教育为先是创办理想教育的根本前提。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做到,一是抓好“德育活动”一条线,坚持常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团日活动、文化艺术活动、月主题教育活动、竞技活动、标兵评比活动、专题讲座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励、内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树好“环境育人”一面旗帜,深化文化建设。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我们在不断绿化、硬化、美化校园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学生文化。学生布置自己的寝教室环境,发挥“*”广播台、《*》文学社刊的辐射作用,开辟“*文学社”网上论坛,打造精神文明的“花园”。三是塑造“平安校园”一个亮点,深化健康教育。①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②以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③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④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时发现”相结合,“学校检查”与“班级检查”相结合,“老师检查”与“学生发现”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新晨

第7篇

1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分析

科学教育的资源很广泛,上至宇宙星空、风雨雷电,下至花鸟虫鱼,人类社会以及人们在与自然和谐相处表现的理智和应变等,可以是所见所闻,还可以是吃、穿、住、用、行等,应遵循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践行性等几大原则,在实际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能够贴近孩子的内容来开展科学启蒙活动。根据一般分类我们可以大致分为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等。

1.1学校教育资源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对于科学启蒙教育来说我们所称学校教育资源,特指学前幼儿(幼稚)园、中小学办学必不可少的人财物等资源。人力资源是指教职员工、学生群体、组织;财力资源是指各项经费;物力资源指财力的物质化,包括周边环境和可运用的物化条件,如学校的小山、池塘、科技场馆等。学校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相对有限性等特点。

1.2家庭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是泛指可为孩子家庭生活、邻里游戏、自助教习的物质类、精神性各种资源。现代家庭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内涵、舒适的可供儿童实践的环境,对儿童科学启蒙来说都是宝贵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2个方面:主观性家庭教育资源是指家庭文化、家长学识及早教意识、家教经验与教训、家长的职业特长、业余爱好等等;客观性家庭教育资源是指家庭经济、信息条件、生活设施,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物品、器具以及的职业场所等等。家庭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丰富性、随机性、整合性等特点。

1.3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广义上泛指一切影响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全部有机构成;狭义上则指学校、家庭之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及相应的人、财、物、自然环境与社会组织等资源。包括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艺术馆、体育馆、运动场等场馆,戏院、电影院、陈列室、书店、音乐厅等设施,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报刊、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技专家等科教文卫体社会教育资源;青少年宫、文化宫、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各类设施等工(会)青(年团)妇(联)社(区)系统社会教育资源;科技协会、“关工委”等社会教育资源。具有广泛性、开放性、灵活性、公益性等特点。

2优化资源配置践行科学启蒙教育

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得科学启蒙教育异彩纷呈,资源利用需要一定的机制保证。学校要形成完整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高效开发利用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其一,在国家、地方和校本教材的建设中,按照“就近选择,注重体验”原则,有机地融合家庭和社会资源,形成教育特色;其二,研究家庭、社会资源各自特点,积极主动引导带动家长、社区有效开展科学启蒙;其三,发邀请函倡议书、颁导师证辅导员制、教育基地挂牌等,激励倡导家庭、社会科学教育活动长期有效运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方位稳定、发展的合作关系。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也要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杠杆机制”、科学管理“互动机制”,实施活动“安全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高效开发利用资源。形成三方互动、沟通机制,创建科学启蒙教育工程,三方拧成一股绳,使科学启蒙教育资源更丰富、达到最优化。

2.1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立体开发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校园从来都是教育的主阵地,在科学启蒙教育中也是应有之义,我国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树立科学教育从源头抓起的战略思想。从考试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以及政策法规上赋予中小学科学教育充分的重视,确保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学校应该从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高度出发、担当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建设科技教育为主线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板报、壁画、宣传栏在科技教育中的文化氛围作用;必修课、选修课等课程教学中注重科技知识、技能的渗透,体现示范性;活动课、教育实践中注重科技能力的培养。善于设计科学教育活动过程;善于组编和运用科学启蒙教育教材;善于组织学生的兴趣志趣;善于及时吸取与处理来自教育对象的反馈信息,丰富科技启蒙教育教学系统。如在科技小著作教学过程中“明白什么是科技生活”、“深刻感受科技生活”、“淡化作文的难度,强化写作的吸引力”、“激发写作兴趣”。“每门功课都应该这样开始,使它能引起学生真正的爱好,做法是向他们证明,它是如何美好,有用、快意,是如何需要。”兴趣从来使教育事半功倍,我们应增强意识,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打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争相小发明。

2.2助力家庭教育社区科技大气候,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科学启蒙教育强调家校互动,重视家庭教育资源。革除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广而不深的弊端,从立足实践的角度诠释科学,旨在对科学启蒙教育做清晰的界定,减少教学中的混乱与困惑,在校园资源观落伍的同时,家庭、社会资源观也面临挑战。应该走出思想误区,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学校、家庭、社会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胜任,必须有机结合才能取得功效。应树立共同教育的大教育观,本着“立足校园,放眼社区”的思想,敞开教育之门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密切家校联系,优化了科学启蒙教育同步化。将家长与幼儿的合作成果通过展示栏宣传壁一一展示,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自我、突出成就感与荣誉感,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首先,开拓视野,着眼于科学启蒙教育所有领域,充分利用校园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丰富科学教育内涵及意义;其次,担当主角,教师作为家庭、社会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者及领航人,对指导协助资源立体化开发利用有不可替代的责任。走进社区深入研究、精心梳理丰富的科学启蒙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启动立体化开发利用措施,使之切合教育实际。

2.3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深度开发利用资源学校根据科学启蒙教育的实际需要,鼓励各科教师进行合作,针对同一教育主题,从多学科角度多维度解读。比如对于“运动”,物理老师侧重力与速度;生物老师侧重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的肌肉和骨骼运动机理;化学老师则可以从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分析。多学科背景、各异的思维方式,协同合作进行启蒙将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相得益彰,拓展视野、变换视角、活跃思维。“请进来”——家庭、社会科学启蒙教育资源进校园;“走出去”——学校走出校园,依托社区、家庭全方位、宽领域开展科学启蒙。在家里,学生可充分利用生活用品、废旧品,物尽其用,添置必备工具,如放大镜、望远镜、磁铁、锤子、钳子等,在教师适当方式(网络、电话、家访等)的指导下,家长和孩子一起做“零起步、低成本、大智慧、促成长”的科学探究,开展“身边的”、“透明的”、“动手的”、“好玩的”、“探究的”科学实验,使科学教育渗透于家庭生活中,让儿童在生活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素养,在操作中培养动手能力,同时体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培养环保意识。在社区,则依托科技启蒙教育主题教育资源,组织儿童进行生动活泼的科学探究实验,如自制电铃、风车、望远镜、放大镜,制作标本等小发明创造;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科技实践活动,如走进大自然进行科技采风、观察天象、生物奇趣,举办科普讲座,开展科技小论文、科普小调查活动。

第8篇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分析

1、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信任感

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学生对班主任往往会无条件地有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使得班主任在班级心理辅导教育中有天然的权威性和深厚的影响力。

2、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如:在五四青年节举行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中,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观念和思想;在开展"优秀班干部评选"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辅导,让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能力)——"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自我调控"(克服困难、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自我发展"(如何挖掘潜能、塑造良好个性)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班主任努力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模范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3、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

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生力军。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的责任。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任课老师在工作中与班主任保持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局面,形成班级任课教师的合力。

(1)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携手共进。在工作中班主任要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主动向任课教师作介绍,使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暖和家庭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任课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相互协调的要求;班主任要把自己工作上的设想告之任课老师,并就管理班级的方法、对学生的要求和所采取的措施与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要注意相互沟通,加强合作。

(2)班主任要充当班级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的最佳使者,为任课老师制定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3)班主任要善于化解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平时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的课外活动,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转贴于

4、班主任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支持。班主任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家长开设教育心理学知识讲座,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对有心理问题苗子的学生及时进行家访,不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交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由班主任老师承担。学校规定每周二的班会课(二周一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每月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案报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优秀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1、“走出去,请进来”,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增加工作底蕴,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

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心理辅导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推动者,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保健医生,去排除学生心理的苦恼,解决学生心理“症状”,并且依照心理健康的原则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正常开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 培养一支自我心理素质良好、又乐于和善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我校自95年成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以来,一方面我们每年选派1~2名骨干班主任参加协会主办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并多次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我校对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专门购买了有关心理方面的书,为教师接触更多的心理知识提供条件,每学期又开展班主任自我培训、自我学习和自我交流为形式的学习辅导班,边学习,边实践,帮助热心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

2、指导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公开教育活动,提高团体辅导的技术和技巧,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

学校每学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比,评出了《走近老师》、《走近家长》《自信的三腿小凳》、《做情绪的主任》、《何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学花零用钱》等优秀活动课;开展 “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孩子给家长写信、父母给孩子回信等活动,使学生把平时不愿对父母讲的话通过书信向父母倾诉,让父母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在想些什么,同时也了解到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和对家庭的付出,使孩子和家长真正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效果。

3、发动班主任参加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

学校十分注意对个别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重点关心,积累个案,跟踪教育。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独、学习焦虑等倾向,学校为心理辅导室配备了电脑,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以便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和咨询活动。每位班主任都建立了自己班级的学生心理档案,并参与每天中午对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活动,他们客观地分析测试的数据并将部分测试的结果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有的方矢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舒缓学生的心理烦恼。科学地运用测试软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心态,把握了学生的心理脉搏,我们的老师把对学生的咨询整理成《青春的萌动》在个案高级研修班学员论文集上发表。

4、鼓励班主任积极开展教科研,用科学的理论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规律

第9篇

总结近几年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可以用这几句话来概括,即抓住一条主线,做到两个三结合,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个策略,实现五个一,反思六个问题。

一、抓住一条主线:以校本研修活动为主线

校本研修包括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就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一种原动力,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校本培训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教师个体的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实践证明,校本研修这种形式,对于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弥补当前继续教育资源的不足,有多方面的现实价值。因此我校从校长到具体运作部门,都非常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在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和院校组织的培训、教研活动及自身的学历进修外,每学年都把校本研修活动列入学校计划,精心安排,认真实施。我校每学年举行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平均40次以上,同时组织去外地考察学习培训的有60人次以上。2006—2008两学年学校用于外出培训的经费约21万元,请北师大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指导的经费约8万元。

二、做到两个“三结合”:教学、教研和培训结合,通识培训、分层培训和人本培训结合

教师成长道路有常规道路和超常规道路两种。常规道路指的是传统的拜师傅、结对子,这需要教师付出十分辛苦的劳动,加上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条成长道路漫长,而且只是简单的观察模仿,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模子。而超常规道路则要求教师广泛学习理论,再进行大胆而小心谨慎的实验,最后探索出规律。我校是一所新学校,老教师少,新教师多,走常规道路存在老教师少的问题。而且学校起点高,可利用资源丰富。另外根据我校的目标——争取在五年内成为名校,如走常规道路教师成长的时间太长,满足不了我校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超常规道路是适合我校教师成长的道路之一。实践证明,我校的这一决策是英明的。

学校充分利用北师大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通识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听课、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四年来,邀请教育部官员、北师大教授、英美学者、魏书生局长、省市教育专家达八十多人。

学校还根据各类教师的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导师制”培训:对参加工作不足三年的教师,采取导师带教的培养方式;“名师工程”培训:对骨干教师,学校启动了名师培训工程,2005年引进教育部“以学术能力为本的名师培训”项目,选送25人,学习怎样读书写综述、开展教育研究、撰写学术论文,逐步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目前我校已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教师1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13名;“量体”培训:学校有部分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属各学科领军人才,为了使他们度过高原期,稳步向专家型教师迈进,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学校聘请大学教授或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对其进行一对一定向培训,目前有三位高级教师和北师大教授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

三、突出“三个重点”: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能力”培训、“教学研究”培训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主要抓政治学习制度,采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定期总结反思的方式方法。2003年建校伊始就确定了加强对教师进行教育法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的工作思路。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教师行为规范》,从仪表、语言、风范、思想、信念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明确每位教职工在师德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实践活动,如德育教育论坛,“我喜欢的职业操守语”的撰写、推荐和评选等,引导教师在业务上求深求精。每年都对班主任、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推行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将师德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每年开展一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采取学生问卷、考评组评审、领导小组认定等办法,使评选公开公平公正。学校建立校园网,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中和教师自律意识的提高上,收效极为明显。

在“教学能力”培训中,主要抓青年教师的"导师制”、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课堂教学创新比赛等活动。我校每年12月份举行一届的“新课程杯”课堂教学创新比赛都把教学技能列为一个评价项目;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或比赛,内容包括硬笔书法、普通话能力、常用简笔画、课件制作、试卷制作等。如2007年举行教师硬笔字比赛、简笔画比赛,2008年举行硬笔字、简笔画作业评比,2009年举行粉笔字考核。对在校内比赛成绩优异者我们优先推荐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比赛,并免于参加下一轮相应的基本功培训,这样通过比赛、考核使教师对教学基本功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在“教学研究”培训中主要抓读书自修、推行“一组一题”、“带题进课堂”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教学案例、教育随笔及论文撰写辅导等活动。为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力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争做学习型教师,每年寒暑假校长向全体教师赠书,布置阅读并撰写心得体会或研究论文,开学之初进行评选。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教科研能力的过程。我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提倡“带题进课堂”,科研、教研、教学一体化。建校以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区级近30个课题。这些科研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少走弯路,提高效率,也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

四、落实四个策略:管理从“严”,形式从“细”,问题做“精”,结果必“思”

一是管理从“严”。我们对校本培训的管理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严格操作。我们制定了《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和《校本培训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各种培训活动中加强过程的监控,每次活动都有点名签到和活动记录,影响比较大的活动还要在校园网上消息。我们还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内设5个文件夹,记录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成果,学年末进行评价和交流。

二是形式从“细”。在培训中我们注意从细微入手,细致操作,细心组织。如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由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我们要审查导师的资格,召开拜师会,制定《新教师成长手册》,规定了师徒交流的次数和主题,相互听课的节数,各种计划、总结及公开课等要导师签字等等,都有详细规定,期末和学年结束时一项项验收。对教师的“两笔一画”基本功培训,我们已形成制度,每年都进行培训和考核,至今已编辑了两本“硬笔字、简笔画练习丛书”,并表彰了一批培训积极分子。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

三是问题做“精”。校本培训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开展活动,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做到精确提炼,精心设计,精细实践。如针对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的写法容易混淆的问题,我们请本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开了讲座,还结合五周年校庆出版《探索》文集,把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文稿分开目录编辑,以便让教师参考对照,在每届的课堂教学比赛中把评比“教学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等。

四是结果必“思”。我们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引导在新课程践行中坚持多方面反思,如“研究活动中的反思、参观学习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等。特别强调课后的反思,对教师备课本中的“教学后记”,我们提出五点实施建议:1.思想上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2.内容上一事一议,一得一记;3.写法上有感则长,无感则短;4.时间上记录及时,一课后随想随记,每个教案后必写;5.学校定期检查审阅。每学期检查、展示、交流教案,现在教师都养成自觉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这样的要求引导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实践能力,生成教育智慧,使反思教学成为教师的专业行为。

五、实现“五个一”

“五个一”就是打造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形成一批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培训项目,开发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成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辟一条通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校本培训之路。

1.打造一批学科领军人才。我们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各层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及教学技能比赛,促进骨干教师迅速成长,目前我校共有省级学科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12位,市级学科带头人3名,市级骨干13名,区级骨干15人,合计占教师总人数的35%。他们已在我校的历届高考、中考和小学毕业会考,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教育科研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形成一批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培训项目。我们充分利用北师大的教育资源,经过几年探索,在教师赴京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的培训项目。这些项目教师参与面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3.开发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为了满足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我校加大投入,在校园网上搭建五个资源平台。一是数字图书馆,目前已有1.1万册电子图书,最近通过发动教师选书,很快会增加到3.5万册。教师既可以在校园网内使用,也可在校外使用,还可以下载图书(即图书借阅),甚至可以在上面写书评、导读等。二是报纸期刊资源库,其中期刊库包含了1994年至今的1286种与教育相关期刊、杂志全文数据,报纸库包含了2000年至今210种与教育相关报纸全文数据,总数据量达2、5T,并且数据进行分类索引,检索使用非常方便。三是“国之源”资源库,它是一个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库,内含1—9年级各学科教学资源,其中有图片、动画、视频、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法学法指导、课堂练习、测试题等。四是清华同方“动画课堂”多媒体教学工具包,内含2300多个动画,其中初中1500多个,小学800多个,这些动画覆盖了中小学主要知识,满足日常课堂教学需要。五是视频点播系统资源库,内有本校及外来的教学课件,教师可随时学习和取用。

4.建成一套比较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学习、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借鉴外校成功的经验,我校先后建立和完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方案》、《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其中涉及校本研修的制度就有11个。这些制度保证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5.开辟一条通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校本培训之路。就读我校的学生家长,具有时代的特征。他们一部分是失地而成为城市居民的当地农民,一部分是购买商品房的业主。他们高度关注学校教育,但又不会正确引导孩子。所以我们把校本培训延伸到了家庭。中学部、小学部分别成立家委会,定期举行家委会和家长会,邀请家教专家给教师和家长作培训;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家委会成员举行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设立教学开放周,请家长进班听课并座谈;在校园网上搭建“德育网站”,内设“家校互动”、“教子有方”等栏目,刊登校园新闻和家教文章等。《厦门日报》08年12月19日在报道改革开放30年城市巨变时,以“校门口的那排布鞋”为题写了我校为改变当地家长的一些陋习,学校特意买来布鞋放在校门口,请穿拖鞋来的家长换了鞋再进校的做法,这就是用实际培训来提高家长文明素质,通过教育家长来实现家长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实践证明,校本培训实现了家校教育的互连、互通、互促。

六、还需要探讨的六个问题

一是要不仅仅把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活动来运作,更要把它上升为一种课程来设置和开发,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它涉及到课程计划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必要在每次主题培训前,对教师进行需求的调查,征求意见,但这又很花时间和精力。

三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已经满负荷的情况下,既要开展集体性的培训活动,又不过分增加教师的负担,使教师能从心里认同培训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也需要组织者深思的问题。

四是在教师培训中,教师往往重视校外的教育资源,轻视校内的教育培训资源,所以,挖掘、培育和壮大本校的培训资源,发挥它的亲和力和教育力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五是教师年年培训、各种培训繁多,但我们组织者有没有反思过这样一些问题:每场的培训,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老师们是怎样看待这场培训的?培训后,教师的哪些能力得到提高,哪些能力没有提高等等。

第10篇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危机;危机管理

研究生是我国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危机问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心理危机而出现各种生理、心理、行为偏差和心理疾病的人数连年增多,这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于心理危机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有学者认为心理危机是指一个人面对困境时,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必须面对的困境超过了自身的应对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临时的心理困扰,这种临时性的心理失调状态就是心理危机。有学者认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通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遭遇的内外部应激时的一种反应。笔者认为,心理危机总的来说就是一种暂时无法有效应对当前首要困难的心理紧张状态。心理危机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一种短暂且临时的状态;二是心理紧张与困惑;三是无法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所面临的困境。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 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研究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心理危机问题,这些危机心理来源于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婚恋、家庭等各个方面。这些危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大多数研究生必须面临的,假如得不到及时而有效地疏导和调适,轻则影响学业和生活,重则导致心理崩溃甚至极端行为。

近几年来,我国关于心理危机的相关论文和著作大量涌现。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书刊和网页,发现这些研究大多是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对策进行探讨,专门针对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危机问题所作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下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研究进展情况。

(一)对心理危机内涵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危机日益增多的现象也引起了我国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从此开启了我国学者对心理危机的研究。蔡哲(2001)、樊富珉(2003)、史占彪(2003)、陈香(2005)、张绍波(2006)、蔡智勇(2007)等学者都相继对心理危机涵义进行探讨。

(二)对心理危机分类的研究

目前,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危机进行了分类。章成斌(2004)认为,除了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之外,还有内心危机,即潜意识中固有的某种心理问题的爆发。段鑫星(2006)倾向于把危机划为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和障碍性危机。三分法和四分法都是根据危机的性质来划分的。龙迪(1998)则根据危机刺激的来源,将危机分为两种情况:内源性危机和外源性危机。由此可见,多种分法在本质上是比较趋同的。

(三)对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益突出的青少年自杀问题使高校开始研究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问题。这一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自发的、被动的,没有真正被纳入高校学生管理的视野,还谈不上危机干预的体系建设。由于2004年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事件的影响,全国教育系统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重视,中央各级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开始重视并指导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起步晚,时间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并且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2004年以后,而研究的范围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探讨的,对于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有待于提高。

每一位研究生都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同时也有可能出现种种的冲突,包括个体自身内部的冲突和个体与外界的冲突。研究生的心理危机状况常常是由于微小的问题、困惑或烦恼未得到及时的处理而逐渐积累形成的日益严重的困扰。当困扰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时,就会导致当事人心理社会功能下降,个体就有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甚至会萌生出自杀或攻击他人的危险行为。以下,我们从学校、家庭、社会和研究生自身四个方面对研究生心理危机提出有效对策。

(一)改善就业市场机制,并且完善国家对高校的助学体系

改善当前就业市场机制有助于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可以为研究生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并且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是政府探讨的一个课题,社会相关组织及团体也应发挥相应的作用,为研究生就业作出贡献。

完善国家对高校的助学体系。完善国家对高校的助学体系可以缓解研究生的经济压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我国政府于1999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给予诸多研究生就读以最大实质性的帮助。尽管还有多方原因造成助学贷款工作的不足,但到目前为止,作为解决贫困生学业问题力度最大、最有效、也最能代表今后发展方向的解困助学措施,国家助学贷款必将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还需进一步加大贷款额度,同时,还要积极建设相配套的助学体系。如:完善传统资助体系,提高学校补助的额度;扩大勤工助学的机会,包括创设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岗位等,使有限的资金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并培养和引导研究生们的责任意识。

(二)学校应开展全面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完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

生涯设计也称为职业指导,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形势、了解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竞争意识;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职业信息、专业信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笔者认为,对于社会高知识层次的研究生来说,高校应引导各专业学生学习一些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营销学等方面知识,并且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及举办讲座,以提高缺乏社会实践的在校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心理测试,来帮助研究生全面认识自我。对研究生进行求职知识、技巧指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它可以使研究生们在用人单位面前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获得相对理想的职业。许多研究生对就业过程的复杂性和困难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要提倡研究生在平时生活中主动经受一些磨难,锻炼自己的意志。

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网络平台。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扭转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新的管理途径。目前,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三级保障网络如下:心理健康教育网、心理咨询辅导网、心理危机干预网。心理健康教育网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普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辅导网主要是针对有心理困惑不能自我调试,或有轻度或中度心理问题、心理症状的学生群落开展工作;心理危机干预网则由校主管领导、心理咨询室、学生处、各系部、保卫处等组成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与学生班级、学生心理学会加强联系,并且争取以建立医疗关系的相关专业医院心理诊疗的支持,最终作好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另外,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研究生与导师接触较多,导师的行为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研究生,导师对于研究生心理危机早期阶段的显现应及时察觉并给予必要的缓解与解除。

(三)家庭因素的管理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情感支持。子女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能使他们的人格发育更加完善,容易建立乐观、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单亲家庭或长幼辈之间关系冷淡的家庭,子女会缺少家庭温暖,性格上容易造成孤僻、敏感、多疑、脆弱等特点,从而难以承受生活当中的挫折。所以,父母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不仅有助于子女自信心的提升,还有助于为他们增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身上的一些良好的处世作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甚至培养他们初步防御心理危机的能力。因此,父母首先应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生活工作中有积极、乐观、健康的态度。引导子女正确认识社会、认识困难与挫折,不要对子女有过高的期望值。父母还应多学习和了解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应对子女心理变化,做到与子女经常交流,正确对待心理危机。

(四)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作为高知群体的研究生,面对着瞬息万变的社会及由于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种种不适和心理错位,要求研究生积极调适心理状态,以保持相对平衡的心理认知心态,适应当今的社会变化。研究生要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针对研究生心理危机的实际状况整理出如下心理调适的方法:认知调节法、优势比较法、目标法、代转移法、即时解决法等等。坦诚倾吐,当紧张、恐惧情绪积累时找一位朋友或亲人诉说、倾吐;增加休息,将生活工作步伐缓慢下来;适度运动,运动有助于发泄负面情绪和消除压力;学会放松,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平静和安定情绪;与他人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参考文献:

[1] Gilliland B E,James R K. 危机干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Punukollu N.R .(ed)R ecent advances in crisis intervention.Huddersfield:HCICP,1991.

[3] 章成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

[4] 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 文书锋,俞国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作者简介: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对学生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第二,自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三,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要通过疏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的能力。 转贴于

第四,整合性原则。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客观上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追求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可以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将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中职教师;胜任力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由于诸多因素,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当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不断加强,给现阶段的中职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2006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标志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将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新时期,中职教师如何面对危机,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呢?怎样做才可以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中职教师呢?本文基于对中职教师现状的分析,从职业胜任力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以珠三角地区的中职学校为观察和研究的平台,从多维角度强调要成为一个比较优秀的中职教师必须具备教书育人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社会公关能力、危机处理能力这四种最基本能力。

思考一:教书育人能力是根本

中职生处于16~20岁的年龄阶段,从成长心理上看,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这几年,随着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较差的学生涌入了中职学校。中职教师普遍感到近年来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举步维艰。

教育是一个改变受教育者的过程,教师岗位工作赋予了中职教师强烈而又沉重的社会责任感。职业技术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中职教师最大的诉求。从这一点上来说,中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是所有问题解决的根本。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至少是“双师型”教师,即一方面是讲师,另一方面还要是技师。例如在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商务秘书岗位,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肯定要有实际的操作过程和实务评价。我校在这个专业的师资中,不但有文秘讲师、中文讲师,还有二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是最高级别),强调专业操作实务和能力,用操作性的教材,上操作性的实训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快乐和满足,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换一个角度看,学生在学习上用的时间越多、越有质量,他们犯错误的时间和可能性就越少,在日常生活领域和自我管理过程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就会从根本上大大降低。

思考二:心理抗压能力很重要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停产、减员,某些订单撤回,直接冲击企业的用工,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增加,整体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面临很多危机,包括经济危机、就业危机和思想文化危机。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态多种多样,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民心工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生活中,面对复杂纷繁的社会环境和各种各样的社会风险,中职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社会和家长满意,从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这里首先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心理素质要过硬,具体说就是心理抗压能力要强。

据报道,广东省惠州市教育局近期要求全市职业学校的教师都要具备“四维师资”资格,即具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师职业资格,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指导师资格,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指导师资格,以及由劳动部门认可的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在这里,我们关注到心理咨询师这个师资职能。在学生群体当中,有挫折和心事的实在太多了,无聊想打架或是找刺激的人也不少,而学校是一个教育场所,是一个培养人和完善人的地方,肯定不能允许有人胡作非为。有人说,“管好了学生骂你,管不好领导骂你”这句话很实在。同时,中职学校大多实行寄宿制,随时出现问题的机会实在太多,在现行的班主任负责制背景下,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至比较健康的水平,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开展工作,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要追求什么样的工作效果,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中职教师妥善处理。 转贴于

情绪调节是一个心理抗压的方法,也是一个过程。在遇到工作困难和困惑的时候,我们能否理性对待,有条理地解决?因为中职教育的服务管理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学生在课堂内外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夹生饼干,对领导、对学生都要做工作,都要负责。单纯的教书功能已不能涵盖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内涵。

思考三:社会公关能力须重视

中职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家庭教育不成功。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对中职教育都存在很多干扰因素。不难发现,在中职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时,不但要面向学生,对学校负责,还要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现阶段中职教育的责任是无限大的,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保证教育效果的深入和持久。实践证明,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这一代人,还要教育学生和学生家长这两代人,甚至三代人。

在这一点上,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中职教师而言,工作手段确实是须好好筹划的,工作技巧一定要提升。在复杂的教育人际关系中,中职教师要培养出社会公关能力,要学会直面家长,学会跟家长打交道,掌握原则,注意策略,在最大限度上争取家长对中职教育的支持。例如,在现实中,一些男生因为打架,牵连甚广,可能会面临纪律处分和经济赔偿,双方家长都会比较激动和紧张。在这种场合下,教师作为教育管理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是要治病救人,另一方面还要主持事故的处理。如何公正、公开、公平地处理因学生打架所引发的各种矛盾是考验中职教师智慧的一个课题。显然,工作耐心和工作策略是社会公关过程中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

思考四:危机处理能力要培养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很多困惑和难题。如何确保校园平安?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是摆在所有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