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

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

时间:2022-10-15 07:1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综合素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地位;科学性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愈来愈多的高校意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并在理论及实践中积极尝试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起步晚,与发达国家英国相比仍存在不少不足,这导致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道德、能力、身心等素质的真实状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功能的发挥也有不利影响。

二、英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英国的高等教育以保障与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方位发展为核心,以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作为宗旨。1997年,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成立了,全面负责保障本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事宜。2000年5月, QAA发表了《高等教育学术质量和标准保证的实践准则》,该准则第6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规定,并为其实践提供指导,形成了英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一)评价的总体要求:清晰、有效、可靠。《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公布并应用清晰、有效与可靠的评价原则、程序及过程。第一,使评价信息与评价指南对所有学生、教师及评价人员而言都是清晰、准确与可获得的,使评分实践潜在的不一致与不公平最小化。第二,使每个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科与一般技能上展现他们符合预期的学习结果的程度范围。第三,在课程里面,要保障对每个学习者公平地评价,以及应用同等的评价政策与原则。第四,确定评分已被准确地记录,避免出现抄写错误。

(二)对评价主体的构成要求。《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公布和落实有关评价小组与考试委员会的成员、程序、责任与权力的有效、清晰与一致的政策,主要强调:第一,清晰划分评价小组职权分配。例如,委员会或部门的小组可以决定学生接受模块评价的等级和分数,然后随后的系小组或者委员会能够决定分数怎样影响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的课程学习,或怎样影响最终结果。第二,对评价程序的关注。比如,要求规定评价小组成员出席的最少人数,做出决定才有效,以及假如小组或者委员会法定人数不足时的情况处理,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考虑缺席者的意图。第三,对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关注。《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在课程学习开始时,应当清晰地向学生说明与解释,通过每个阶段以及进展到课程的下个阶段的结果要求。其目的是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他们能力上的个人分数会对课程学习的进展及最终完成产生的影响。

(三)评价具体实施的要求。《学生评价准则》要求高校确保评价量与评价时间安排可以促进学生预期学习结果(或成就)测量的有效与适当性;准则认为高校应当小心地考虑该怎样协调评价的期限,包括重新考试,以及防止给学生与教师形成过度的负担。同时希望院校考虑下面几个方面:(1)课程的组织与释放是怎样通过恰当的评价计划安排同学生展示自身水平的机会衔接起来的。(2)如何防止过量的总结性评价,怎样通过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支持。(3)在提高效率且保证评价负荷对教师与学生来说是现实的而非过重的同时,怎样确保预期的学习结果被评价,以及怎样确保学生能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成就。(4)确保学生能够获知有关个体评价(如时间安排)的清楚信息,及他们怎样恰当地与另外以及整个课程的评价形成联系,避免学生重复评价。

三、英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我国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融入人本因素,重视交流沟通,尤其是评价主体(高校)与被评价主体(学生)之间的对话,促使被评价主体(学生)乐于加入到评价过程中来,素质教育倡导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应当不仅仅指学校的各职能部门老师,更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方法运用上要体现灵活性。目前,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主要运用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但是两种方法结合的程度不够,没有发挥出两种方法的优点。随着素质教育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十分复杂,例如情绪、鉴赏力、思想等想要实现量化难度很大,这样就急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因此,要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使它们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长处,以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应体现科学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将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作为对象实施的一种价值判断,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科学、合理地构建该评价体系可以准确地反映党与国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控制、检查与激励的作用。21世纪要求现阶段的大学生,既博又专,既要有广博的多方面才能又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当在考察综合能力基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指标体系应有所差异,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设计应当体现差异,这也是科学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付刚,赵锐.英国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的特色及有益借鉴[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4).

[2] 程炜.英国《学生评价准则》述评[J].丽水学院学报, 2010(4).

[3] 徐明春.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4.

[4] 冯瑞明,侯铁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教育研究,2006(3).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 测评方法; 现状; 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课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乃至整个民族将来命运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应该搞清楚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这个关键问题。本研究对近10年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简要的分析评价,对测评方法研究进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综合测评就是对被测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随着各种数理方法、统计方法以及运筹学和信息论系统理论的应用,综合测评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多指标综合测评的应用主要涉及到3大类方法:常规数学方法、模糊学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常规数学方法

所谓多指标综合测评就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常用的合成方法的数学模型有以下3种:①线性加权综合法(“加法”合成法);②非线性加权合成法(“乘法”合成法);③增益性线性加权合成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加法”合成法): 线性加权综合法是应用线性模型来进行综合评价的,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的场合,可使各评价指标间得以线性的补偿;权重系数的作用要比其他“合成”法中更明显,突出了指标之间指标权重较大者的作用;对于指标数据没有特定的要求,计算容易,所以便于推广普及。因为大学生综合测评各评价指标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绝大多测评方法都是基于本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权重的不同赋权方法产生了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传统的总分法和加权算术平均法就属于线性加权综合法的范畴,李真和张琼应用综合评分法[1,2],毛军权和万远英应用层次分析法[3,4]分别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也都属于线性加权综合法的范畴。非线性加权合成法(“乘法”合成法):非线性加权综合法是应用非线性模型来进行综合评价的,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 有较强关联的场合,强调的是各备选方案指标值大小的一致性;权重系数的作用不如线性加权综合法那样明显,对指标变动的反应比线性加权综合法更明显;对数据要求较高,计算较复杂。因为大学生综合测评各评价指标间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不满足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的适用条件,所以鲜见本法应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增益性线性加权合成法:增益性加权合成法实质上是线性加权合成法的推广,将增益函数引入到线性加权合成法中,构造一个具有增益功能的综合评价函数,体现了“价值梯度”的含义,它意味着某项工作做得越好,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本方法应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鲜有报道。

2模糊学方法

模糊综合测评方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因素对被评判对象所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测评的引入不仅是对强制打分方法的革命,也是对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模糊综合测评具有其它综合评价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果以向量的形式出现,提供的评判信息比其它方法丰富。②从层次性角度分析复杂事物。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客观描述被评判对象;再一方面,还有利于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权数。③适用性较强,既可用于主观指标的综合评判,又可用于客观指标的综合评判。④模糊综合评判中的权数属于估价权数,因而是可调整的,根据评判者的着眼点不同,可以改变评价指标的权数。鉴于模糊综合测评具有以上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综合测评方面。赵淑英和李勤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5,6]分别就模糊综合测评模型的建立步骤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了详实的探讨。随着其他方法的发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又出现了几种改进的方法,譬如贺华将聚类分析的思想引入到模糊综合测评将模糊聚类分析引入评估,建立一种开放的评估模型[7]。牛冀平运用多层Fuzzy评价模型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也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扩展[8]。后面将要提到的灰色关联分析(GRA)的部分理论基础也是基于模糊综合测评理论。模糊综合测评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模糊综合评判过程本身不能解决评价指标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 其次,在模糊综合评判中,指标权数不是评判过程中伴随生成的(如同主分量分析那样),这样人为定权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注重了指标本身的重要程度,但人的主观性作用比较大,能否充分反映客观实际,需要很好地把握。

3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与综合测评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因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比较少,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仅对相关文献所涉及的方法作简单的叙述。广义上讲,先前提到的模糊聚类分析也属于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价的范畴,是模糊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产物。丁芳梅曾运用TOPSIS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估[9]。TOPSIS法实质上就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判别问题,意为与理想方案相似性生物顺序选优技术,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录决策分析中用到的一种决策方法,即设定一个理想的系统或样本点,如果被评价对象与理想系统在某种意义下非常接近.则称系统是最优的。基于这种思想所得出的综合评价方法,称为逼近样本点或理想点的排序方法(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即TOPSIS)简称为理想点法,最后根据相对接近度大小来权衡评价对象综合效益的评价方法,相对接近度值越大,对象的综合效益越好。灰色关联分析(GRA)也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如果样本数据列反映出两因素变化的态势(方向、大小、速度等)基本一致,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与传统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相关、回归等)相比,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便于广泛应用。GRA分析的核心是计算关联度。美瑛运用熵权和广T关联度方法对20名大学生6项指标进行分析[10],较准确地评价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并做出名次排序,就是熵权法赋予权重运用到灰色关联分析的一个很好的实例。熵权和广T其优点是消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较强。近年来,随着运筹学、信息论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测评方法也应用到大学生综合评价领域。神经网络是人们在模仿人脑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它通过大量的称为神经元的简单处理单元构成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对人脑的形象思维、联想记忆等进行模拟和抽象,实现与人脑相似的学习、识别、记忆等信息处理能力。神经网络在经历了40多年的曲折发展之后,在信息科学领域等许多应用方面已显示出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1]。神经网络具有下述基本特点: ①其机理是按学习模式的数据,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求得问题的解。这对于弱化求权重向量中的人为因素,是十分有益的。②能够处理那些含有噪声或不完全的数据,具有很强的泛化功能和容错能力。 ③现实中的评价问题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BP网络为处理这类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BP网络是按有教师示教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学习模式中提供的数据是否合乎规律,将对计算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习模式中综合分的确定,务必慎之又慎。李平和张华都曾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评价[12,13]。根据以上归纳分析,对大学生综合测评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看法:① 根据测评目的确定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是测评研究的基础,所以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予以充分重视;② 各种综合测评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值得总结归纳,以便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测评方法;③ 其他尚未应用于本领域的综合测评方法应结合具体的适用条件探索性的推广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来;④ 可以结合各种综合测评方法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结合各种方法的优点探索出综合评价的新思路、新方法;⑤ 大学生综合测评方面的软件开发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李真. 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2 张琼. 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

3 毛军权.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4 万远英,尹德志. 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

5 赵淑英. 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研究.

6 李勤,王宗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5,(9).

7 贺华,李彦鹏.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大学生体育素质综合评估. 山东体育科技,2004,(3).

8 牛冀平,高少初,余志超. 运用多层Fuzzy评价模型测评大学生综合素质.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5).

9 丁梅芳. 运用TOPSIS法评估大学生综合素质. 交通高教研究,2003,(1).

10 美瑛. 用定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大学生素质.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4).

11 陈 女 原 女 令,贾国峰.神经网络及BP网络工作原理.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状况 评价研究策略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 现代交际, 2010(10).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对其行为的塑造和自身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强调,应“完善综合素质评价”。[1]为引导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对学生素质测评比较重视,探索出一些较有操作性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有待改进。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分析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历史悠久,在学生质量评价方面,采用的是一种动态性、综合性评价,评价的形成和总结得到有机的统一;评价活动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其最终目标是促使职业院校培养富有职业能力的劳动者、问题解决者和终生学习者。国内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颁发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后,各职业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都非常重视,很多学校也在探索高职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建立教育评价的新机制等问题。从综合素质测评的方式看,国内高等院校大体可分为综合素质量化和认证两大类。

1.综合素质量化。通过笔者调查和网络搜索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综合素质测评,基本是把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量化。如:《X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中规定,“品德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15;学业测评满分100分,权重0.65”。其中“无偿献血者每次加6分”,“凡考试作弊者,每次扣10分;每旷课1节扣1分”,“班委、团支委、科代表、舍长加6分”。《X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2007年修订稿)》规定,“德育素质测评满分为100分”,其中“政治思想20分”、“道德素质40分”。组织管理能力20分中,“院学生会主席20分”,“院部长13分;院副部长11分”,“院干事8分;各系学生会对应院学生分数低一个等级;班干部对应系学生会低一个等级,2分一个差距”。《XX财经职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试行)》中“能够参加实践活动,表现一般,得5分;无故不参加实践活动者一次减5分”。《XX外国语职业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中“第八条品德行为表现的基本分为70分”,“文明宿舍成员每人每次加4分,免检宿舍成员每人每次加6分”。

2.综合素质认证。素质认证主要表现为采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来记录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其代表形式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如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托。它实行三级认证,即学校、院(系)和团支部三级,分别建立认证机构。认证的内容共分六个栏目: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科技学术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及其它。其中“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栏主要记载学生参加党、团组织的主要活动及在思想认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表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栏主要记载学生组织或参加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等等。《证书》记载大学生在校期间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的重要经历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一般不作主观评价。

《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载体,在毕业时颁发。该证书基本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素质拓展情况的记实,学生毕业时,该证书由学校统一打印,加盖学校素质拓展中心的公章后,连同毕业证一并发给学生。

二、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有的甚至无法再继续下去。在总结现时高职院校采用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评价目的欠明确、评价内容欠全面、评价方法欠科学、评价结果欠理想。[2]

1.评价目的欠明确。综合素质测评的主要目的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不断拓展综合素质,激励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主要还是运用“德、智、体”为模块,这种模块一方面难以体现职业院校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在实践中也容易使三块互相独立,不能全面评价学生。最能体现高职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整个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导向性不明确,以学业分数为核心,以本专业课知识为主要内容,注重评价本专业教学计划内学业完成情况,忽视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重视看得见的智力因素,忽视情感意志、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非智力因素。[3]从而导致评价学生的侧重与学校培养人才目标不相符,测评指标的正面导向性不够,学生的认可性与接受性不高,起不到科学与准确评价学生的目的。具体操作中测评不够民主,包含一定的主观因素等等,违背了测评的公平性和公开性,不能充分发挥综合测评的导向性作用。

2.评价内容欠全面。许多高职院校将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归纳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等模块,并且在这个基本内容上建立了详细的二级指标,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对各个模块的内涵、分值所占的比例描述、分配不尽科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较笼统,从而导致各校综合素质测评内容表述不尽相同。如对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方面的测评,有的是品德测评,有的是德育素质测评,有的是品德行为表现测评,其实这些看似相近的项目的内涵是不一致的,造成评价内容的不完善。测评内容的项目数不一,有的院校素质测评的内容包含的项目多,有的院校素质测评的内容包含的项目较少,素质涉及面欠全面,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再者,测评的内容中,强调学习成绩,职业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评价方法欠科学。一方面,以量化的方式进行素质测评,测评项目赋分值的多少人为性较大,主观性太强,形成量化学生的素质缺乏科学性。如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到底应占多大的赋分值,身心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实践及创新等方面的赋分值又应该是多少,目前还没科学的研究结论,各校的赋分值不尽相同,这就造成赋分值的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从前述院校的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看,各个院校的素质测评项目不一致,赋分值不统一。完全“实录”的方式起不到清楚明了地表明学生素质优、良、中、差的作用,认证证书事实上成了“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实践、学术、活动、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由校方有关部门制定,评价主体是老师,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等级判断,学生的各种特长在评价机制中较难以得到认定,激励作用不强,不能较好地显现学生在各个层面的素质发展状况和个性的“闪光点”,容易挫伤学生发展个性优势的积极性。[4]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学生个性的差异,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多层面、多角度。加之,社会评价并没有被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评价体系不完整。

4.评价结果欠理想。评价结果没有成为调节和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风向标,成了为测评而测评,使测评流于形式。如上面的完全“实录”的记载方式,学生在毕业时每人一个证书,这就不能简单明了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差异。作为反映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证书《素质拓展证书》,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解放日报》就曾刊文说,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成了“鸡肋”,学生方面难以突出个人特点,市场方面尚未获得广泛认可。[5]另外,较多的高校测评在过程中也感到工作量很大,无论是每年对学生的素质进行量化测评,还是对学生素质拓展情况的填写、申报、审核与确认,师生都感到工作量相当繁重。

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改进策略

1.注重正面导向性的测评目的。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学生的一种评价制度,其目的就是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引导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提升综合素质。[6]由于综合测评中的每一个项目都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有关,这就要求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表述要具有正面性,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对学生有吸引力,能对绝大多数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使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产生航标灯式的作用。要让许多学生能够自觉地对照测评中的指标体系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进取,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既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平衡和谐地发展,又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现特长以及个性的目的。另外,参与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评的人员,也要注意对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及其指标作正面宣传和解释。

2.构建全面和谐的测评内容体系。测评内容对学生具有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对学生的测评也应是综合的、细化的,测评内容应该与培养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要关注学生的课程成绩,又要关注具体实践能力的水平;既要注重学生共性品质的表现,又要鼓励学生健全和完善个性品质,力争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测评内容体系的全面和谐并不意味着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测评效能,否则,繁多的测评让学生应接不暇,不能集中发展自己的优势。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规定,高职院校学生测评应该侧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测评,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时效性,既要体现教育机构对学生知识素质培养的目标,又要体现企业或市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要求,指标确定后,由学院教务处、学生处、用人单位和学生代表采用层次分析法共同确定各个测评条目的权重。

3.尝试测评方法的科学多样化。各种类型的评价应具有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周期,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基本原则,注重评价过程。技能性评价应该适当缩短评价周期,根据教学计划和授课情况进行,考核方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动手操作。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相对周期要较长,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或两次。为了操作方便,可以编辑《学生素质综合手册》,为学生自评、互评、用人单位评价和班主任(辅导员)评价提供指导。具体操作过程中,班主任(辅导员)评价可以是书面反馈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座谈交流完成,一般为开放性问题,不计算量化成绩,目的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不断完善;自评和互评可以使用同一种评价表格,表格的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细目清晰、操作性强,重点考查学生思想修养以及一日生活规范化情况。所有评价材料和结果应该收录到个人的评价档案袋中,阶段性评价后应组织专门学生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和反馈意见,反馈意见内容要人性化,并且第一时间交给被评学生,建立反馈受理机制,为学生存在的困惑和质疑提供咨询和解释。

4.营造校企合作、齐抓共管的测评氛围。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企业最了解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素质需求。从这一认识出发,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可以营造一种校企合作、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仅可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成熟的应用技术和前沿技术,而且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发展综合素质,缩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学校可以直接从企业得到人才素质要求信息,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加快人才培养与企业接轨的步伐。企业在合作中,则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种联合,可形成强强联手、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局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与企业共建的学生综合测评基地中,通过科技开发、产品研制和工程项目的参与,检测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及掌握专业技能情况;通过群体协作完成训练项目,检测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沟通技巧、组织管理才干;通过实践过程,检测学生爱岗敬业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思想。在综合测评中,将社会需求、单位评价、老师要求、学生表现及自我评价有机地结合,通过数据收集、科学测评,及时发现其优点与不足,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扶正补弱,综合提高。

5.健全测评后的反馈支持服务机制。在学生评价结束后,有两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是正确合理地评价反馈意见,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的咨询服务。在书面反馈评语中应包括对学生各项评价的成绩及对成绩的分析说明,提出学生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人性化指导意见。完善的咨询服务体系承担着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处理学生评价中不公平现象,解释学生评价指标和标准,为学生发展创造支持环境等功能。健全的支持服务机制可以保证对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理念、原则、指标、程序等的设计和把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运用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保证学生“双证书”获得的比率。

综上所述,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实际,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进行素质拓展,引导学生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门户网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

[2] 鲁亚平,李建,刘继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问题及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64-65.

[3] 武正林,朱建国,张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9):10-12.

[4] 李国桢.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6):50-52.

第5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创新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3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造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这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的要求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从上至下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涵盖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涵盖哪些主要内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等组成。基础性素质主要指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也就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一直倡导的“德、智、体、美、劳”。道德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文明程度、法律法规的遵守。智力素质主要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身体素质包括心理和身体健康两方面,他是保证其他素质完成的能力,是人类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审美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又进了一步,包括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劳动素质是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是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得已体现的必要条件。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对人才的要求较高,是指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且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脚踏实地、勇于向前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只有不同程度地具备以上各点才能叫做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作者在高校工作近30年,亲眼目睹了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大学生的原则更加科学合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思想道德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好;学习意愿高,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强;团结沟通协作能力较强。实际上这几点与上面所说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点就是大家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层面如果没过关,也就是说没有思想道德这个“1”,其他也就全是“0”了,如果没有这个“1”,有时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只是“0”的问题了。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说的,要想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德才兼备”是用人之道。思想道德的培养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具备了基本的思想道德水准,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大学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教学等各个方面来完成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较好平台。 

三、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机会识别与利用;风险认识与决策;组织领导与管理,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每一个项目都在不同侧重面体现了对学生以上内容的训练。本文对我校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调研发现,学校参与和举办的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很多,参与的学生以二、三年级为主。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了一些专业知识,又没有马上面临就业找工作或准备考研究生的压力,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占总参与人数的80%以上。而参与大创活动的学生,我院统计的结果,占学生总数的20%,相对受众面较小,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此先不陈述。从参与的学生的表现及这些学生后期做毕业设计情况看,他们的能力都比不参与的有很大提高。举一个项目实例,前年我指导多功能健身娱乐摇篮项目,这个项目由两名学生提出,找我作为指导教师。他们的主要创意是想利用人脚蹬自行车的运动带动一个小摇篮摆动。主要设计意图是为了减轻老年人照顾第三代的辛苦,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想法很好,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动手设计,而是给他们二个星期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写出调研报告,此项任务目的是让其了解一个项目的实施的程序上首先应做适当的社会调研,同时也训练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及把自己的理念或想法灌输给别人且让别人能够接受的能力,以及收集到改进意见,从中训练其能否合理接受客户建议的能力。通过调研他们在我的指导下结合调研时客户的建议进行改进,摇篮换成了摇椅,但这样增加了机械设计的复杂度。接下来的任务是他们要确定项目组成分块,每一块需要什么样的人及人数。选拔参与学生时,他们先到所需专业的班级发广告,面试时由他们主持,我旁听,最后讨论定人选,这一项任务主要训练他们选人要把握基本原则。确定好人选及各自分工后,他们又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开发成本,然后根据学院的经费支持情况调整设计方案。经过几轮的反复最后确定设计研发方案。在几次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们训练了良好沟通能力及财务预算能力。通过这一项目的完成,我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这么多年指导下来,学生们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经验和教训是成长的最好老师,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四、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对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提供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培养其创业能力,这方面各高校没有系统的训练,如何克服师资不足及教师在这方面训练不足,且各高校条件不一样,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学校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到一起,在较多的科技创新项目中主动加强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各校、学生及教师对这方面的训练还不够重视且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如果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主动对其加以训练,将来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既缺乏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就更别谈创业的可能了,因此学生步入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就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由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但是很多高校这方面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也使得教师没有过多精力投放到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上。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次,各高校应从培养计划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及训练。同时,引进或培训在编教师,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调整我们的培养模式,结合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多种培养模式,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的经验是增加一门相关理论课程及综合实训环节。把毕业设计内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专业比赛项目相结合,把毕业设计分块制,团队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受众面广,有目标、早准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分阶段带学生到企业实习,为此,学院支持并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经验丰富了,课堂中的实例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身教大于言教,学生参与教师的产学研活动对他们了解专业知识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教师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更多的是检验他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更多的需要教师言传和身教。所以,高校要重视对教师进行与时俱进的培养和训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不断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能够在踏入社会后用的到、效果好的创新创业技能。 

社会实践也是锻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学校每个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走访社区帮助孤寡老人、义务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献爱心、筹集善款善物寄送偏远山区和受灾群众等活动。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义务奉献精神。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进步之魂。要实现我国的科技强国、科技大国、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等伟大梦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使命,已成为时代进步的希望和灵魂。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辅导员 塑造 激励 机智 架构 理念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辅导员如何正常、健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从辅导员自身的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工作的处理机智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塑造自身六元素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发挥他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最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的‘机灵点’”。一个优秀、健康的辅导员老师首先要打造自身,如何打造呢?

1.倾注爱心

对学生倾注“爱心”,我们都喜欢聆听魏书生、支玉衡、于永正等教育名家的演讲和教学;我们更喜欢“南斯北霍”(南“斯”,是指上海的斯霞老师;北“霍”,是指北京的霍懋征老师)的学生教育观。其实,从他们身上所体现更多的就是对学生的“爱”。这是是一种无私的服务精神,一种默默的奉献归属。

2.博学多才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应该有“长流水”,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会使你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标尺。

3.严而有度

古语云:严师出高徒。对待违反校纪校规的应该严厉、严格制止,以批评教育为主,处分为辅;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言行,而不是给一个处分了事。作为辅导员应该充分了解目前的大学生心理,成为大学生心理的导航人,忠实的朋友。当然,师生之间还应该保持一个合理、合适的“距离”――因为距离能产生美呀!

4.“懂得”串烧

即懂得宽容,找到了轻松;懂得舍弃,找到了自由;懂得尊重,找到了朋友;懂得执着,找到了希望。

5.幽默风度

幽默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催化剂,它化解紧张环境,与周围建立良好的融洽空间,同时也使辅导员在工作中保持清醒。

6.忧患意识。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然,我们应该明白:安逸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也是要努力拼搏才能取得的。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会使我们前进的路走的更远更长。

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让人真正有教养应该具有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他还说: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中国有这样的俗话:“有才无德是歪才,无才有德是庸才;无德无才是蠢才,有德有才是有才。”作为辅导员老师,要培养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互助的服务态度,求真务实的思维定势,独创的个性品质等素养。(1)扎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段性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基础;(2)培养大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这也是大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份丰厚的财富。古人言:学愈博,则思深。(3)还有要用言语激励大学生。比如,教育学生时说:“树的方向,有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即使面对的工作‘堆积如山’,也是我们入宝山,挖宝藏的机会呀。”(4)培养大学生自尊、自重和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教育,促进学生自律。大学生心理气氛的发展、稳定与改变,辅导员(班主任)老师起主导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图一时之快,这些财富是要循序渐进得来的。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图一时、几日、一周之快,这些财富是要循序渐进得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还应努力达到十条标准:(1)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2)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3)忠诚踏实的生活与工作作风;(4)勇于挑战的创新意识;(5)富于弹性的适应能力;(6)百折不挠的抗挫折精神;(7)强弱适度的情绪反应;(8)善于与人相处的社交能力;(9)自我调控的理智行为;(10)热烈饱满而又稳重坚定地行为品质等。

三、学生工作处理技巧

我想到大作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告影像等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冲击,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良的家庭教育因素,苏北江南地区差异以及生源问题等,使大学校园这块净土频繁发生大学生的问题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问题学生大致归结为心理障碍型、情感障碍懂型、偏执古怪型、破罐破摔型、自卑型、狂躁型、抑郁型等。

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事件的把握和处理是否得当,这对于辅导员老师是一种综合处理能力的考验,应该认真做好几个工作侧面:(1)对于出现问题学生档案的了解,对于其言行举止的观察(有哪些癖好或特长,当然,每一位大学生的档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做好有关记录;(2)对于出现问题的看法和事件分析;(3)能同家长进行双向交流和交换意见;(4)对于出现的问题能言语把握恰当制止的时机;(5)能关注事态发展(处理好症结所在),能把一些恶性事件消灭于萌芽状态;(6)总结与回顾。

四、班干部的培养

新生入学选好班级干部的同时,对班干部实施“六字”培养方针至关重要。“六字”方针是:

1.“严”字当头。严抓思想,以形成优良班风;严抓作风,以形成团结氛围,如不准打牌、下棋等;严抓学风,以便于自觉管理;严抓行为,以形成班级向上的态势;严抓卫生,以形成清洁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干部应该严要求,严管理,严肃态度,严明纪律,希望他们做普通同学的表率,经得起、经得住各种考验。

2.“细”致入微。干部办事应该精打细算,如班费使用等,完成任务精雕细刻,做细心人,搞活动应该精心组织,精心安排;

3.“实”事求是。班干部要说实话,办实事,做真实人,真抓实干,扎扎实实,鼓实劲,不浮不躁。

4.创“新”意识。大学生干部工作要有新路子,新套子,新方法,新颖,为班级班风学习构建新思路,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5.“快”马加鞭。雷厉风行,有紧迫感,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完成任务做的快、及时,要“今日事今日毕。”

6.“好”事多磨。活动效果好,质量高,质量好。

五、结论

一路走,一路学。回头望,路上或深或浅的脚印,一直延伸到远方,那里链接着我不灭的记忆,算是生命的磨砺抑或其他,有支离破碎的片段,也有精彩完美的华章。我们知晓:成绩、经验只能属于过去,面对未来,时刻告诉自己: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一份财源,珍惜每一天的教育生命吧,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参考文献:

[1]仙林大学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中心汇编.辅导员工作手册.

第7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 综合素质测评 研究 应用

有关大学新生综合测评体系的研究文献较多,提出了众多侧重点不一的指标体系,所采用的方法也各式各样。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已经普遍从以往过分强调采用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估学生素质的思想误区中解放出来,逐步将目光集中在新时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上,即更加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结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大学新生上述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本文以××大学为个案进行研究。

一、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构建合理科学有效的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从优质产品生成理论角度来说,可以帮助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专业特质要求,选择更合适的高考生入校培养,把好产品输入质量关;从教育理论角度来说,可以帮助大学新生了解自身素质结构的整体情况,为大学期间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教师和辅导员因材施教、因材引导提供依据,促使学生在全面提升时得到优势发展;从教育角度来说,能够为教育管理者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充分依据。

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建构理论逻辑

其一,需遵循导向性、系统性、可测性、科学性等指导原则。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方向,指标定义明确,操作性强,主要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评价的结果具有可信度。其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要体现发展和责任意识。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实施关注新生入学前后特别是将来可能的发展潜力。必须意识到,对新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不仅仅是总结其过往,为改善招生工作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将来,为大学具体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服务。其三,指标权重严谨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影响大学新生今后学习成绩的输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使得评价体系有机联系新生过往与现有状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情况,不至于僵化,指标权重设定联系新生学院与专业特征,其评价结果将更为客观。

三、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

(一)研究数据模型

本文选择样本考查大学生入学前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着重探讨高考成绩对新生入学后专业成绩的显著性影响,基本假设即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必须视专业不同而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构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指标选择与赋权两方面内容,侧重点是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设置,提出了改进新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及具体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若干建议。研究模型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样本容量基本要求,选择××大学2013级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学生为样本,具体数据包括其文理科背景、生源地、入学科目成绩、大学阶段专业课成绩等。研究采用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理论与方法,采纳无输入项的DEA模型:

(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建构

新生综合素质无疑是多方面的,从测评角度来看,表现为一个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学习能力、文体素质与实践创新等多个维度,其下可继续细分出更为具体的二级乃至三级指标,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设计特别是学习能力下属指标的权重设计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学习能力而言,根据前方实证分析结论,不同专业大学新生不同科目的入学成绩对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明显不同。这表明大学新生综合素质不能单纯以高考总分为依据进行评价,不同专业也不能赋予相同科目同等权重;换言之,不同专业应该实施不同的测评标准。进一步说,如果考虑到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发展的普遍性,即便分专业地赋予指标固定权重的做法仍值得商榷。

构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需要注意若干问题,特别是指标权重设计僵化问题。由于高考各科目分数相对重要性与分院、专业各自特征相联系,必须在大量数据训练基础上方能确定各科目的权重。

四、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应用

(一)因材施教

进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最终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由此可见,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明确每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前提与基础。

1.因材施教要求具体落实到学院、专业乃至个体实际情况,必须根据学院、专业不同和对入学成绩的要求不同这一基本事实考虑招生录取调配、专业调配及大学生培养问题;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课程设置特别是通识课设置与选修问题等等。

2.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对个体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以把握其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大学招生处、学生处与教务处之间充分协调,有效衔接新生入学先后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与计划,为因材施教提供前提条件。

3.因材施教具体举措。招生录取调配、入校后专业调配合理;选拔精英型人才培养须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分类教学和小班教学;合理设置通识课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大学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对大学新生来说,大学四年是他们今后职业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学生个体个性的特征、能力特征、素养结构等密切相关,教师可以根据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指导。

(三)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学校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也能够把握各专业的特点,并结合两者情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完善优化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实践创新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能让每个学生在其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最有利的帮助。

(四)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从很多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隐患。通过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刚入学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为开展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支撑。

毫无疑问,大学新生入学前后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相类似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学生性别、文理科背景、生源地等数字特征,考查学生相关特征对大学阶段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还可以对毕业生工作状况开展调查,考察大学阶段所修课程成绩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这是后续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国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92-94.

第8篇

具体来讲,我觉得这个时代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必须达到下述四个标准:

第一、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造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人。必须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要求的优良素质与市场经济发展所必备的商品意识、竞争观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合格人才。

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随之转变。但转变不是抛弃,更不是全盘否定。科学、合理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永远要坚持。如爱国家、讲奉献、守纪律等永远不会过时;又红又专的要求永远不会过时,目前某些大学生身上存在的崇拜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行为,正是由于在转变过程中的盲从造成的。

第二、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现代化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人的素质是由政治、思想、文化、法律、道德以及人格等诸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贯通,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哪一方面都会对人的整体素质产生不良的影响。生产力愈发展,市场经济愈发达,对人的素质要求就愈全面,愈高。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法律素质;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三、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经济,首先要求的是具有现代化理念的人才。要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理念的人,必须培养自己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素质。

第四、要有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精神。

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而一个团队的能量则是无限的。实现人的价值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和他人协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团队精神的确立对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在平时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做的成的,只有依靠大家的能量。靠着团队的帮助才能做好,提到了团队精神就又牵涉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凝聚力,我始终觉得凝聚力对我们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团队要肯办事,办好事,办成事,没有凝聚力,不行。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在这方面对自己有一定要求。

面对这么多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科学精神创始人狄尔泰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的人,是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动表现自己社会性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因此,人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意识、观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自我培养的主要能动作用。这也就是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社会、学校、家庭的良性诱导外,关键是自我能动作用的发挥。没有本人素质的自我培养意识,没有主体的能动作用,综合素质的培养将是一句空话。如何发体意识,注重综合素质的自我培养,具体有三条路径可供参考:

第9篇

在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然而仍有部分高校还没有树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战略上没有足够重视和把握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缺乏完善的高校师资培养的政策机制和长效机制,存在着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保障不足等现象。如有的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不注重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提高,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难以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来引导学生,在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究中表现出严重的学霸气息,难以与同事或同行相处;有的教师不能够很好的理解素质教育含义,把教师的职责单纯地理解为“教书”,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上课态度不够端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没有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去开展工作,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下课后却“销声匿迹”,“烟飞云散”;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随意性太大;有的教师只重视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不重视课堂之外的教育引导,只注重口头上说教,而没有实际行动引导,导致教行脱节;有的个别教师甚至是课堂上说的是一套,课后干的又是一套,言行不一,不注重自身形象,“身教”起到了反面的作用。有的教师仍保持着过去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多年只用一本教案,教学内容不能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几乎没有师生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上列举的种种现象尽管在高校教师中是极少数人所为,但其负面影响力很大,极大的阻碍了高校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

1.高校教学理念的创新众所周知,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的发展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总是在传统和改革中进行。首先,高校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必须要实现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从以智育为中心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建立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高校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广泛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思想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大胆创新,强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确立素质教育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计划,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三,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对高校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最后,高校在教学活动中要切实改变教师占据主动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高校教学活动只有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2.高校学生工作观念的创新高校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高校把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固然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高校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同时学生工作也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安全保障。可以说,学生工作在高校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如何在素质教育的视域范围内定位高校学生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和功能,目前在高校的素质教育实施中尚未形成共识。由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尚未明确,因而缺乏科学的素质教育计划。高校所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有的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而开展,有的是学校职能部门和学生自发组织,带有盲目性,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高校工作的主体包括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长期以来,高校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以服务“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学生工作格局。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多强调学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认为把学生“管住”不出事,能够配合教学管理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行就可以了,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工作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功能。事实上,学生工作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学和科研所不能替代的。素质教育提倡的是高校全员育人教育理念,任何厚此薄彼的作法,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高校学生工作概括起来包括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科技学术与创新项目等六个方面。学生工作是影响教与学的重要变量,是高校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加强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素质教育观念对学生工作进行科学设计,统一工作标准和评价机制,树立“培训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思想引领为主线、职业规划为导向、团学第二课堂为载体、素质拓展训练为手段、创新工作机制为动力、党团学组织为抓手”的工作宗旨,本着“巩固基础、强化职能、突出重点、着力拓展”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领域和途径,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工作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功能。

以素质教育理念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教育应转变育人观念,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积极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紧紧的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校内认同四个环节,制定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充分发挥学生工作与教学、科研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作用和综合功能,营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服务。1.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通过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其意义在于:准确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评估个人特点和强项;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突破并塑造清新的自我;以已有的成就为基础,准确定位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将个人、事业、家庭有机联系起来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高校在大学生中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科学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应设立职业设计指导机构,由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专家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培养的思想和方法,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就业环境等因素,指导大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目标和素质拓展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针对在校的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品德意志、责任意识、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设计,实施有效的人生导航。除此以外,高校还应建立大学生职业设计指导数据库,内容应该包括成功人士的择业、就业、创业的典型事例,现代大学生的职业领域以及各类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等数据,供学生查询和参考。2.加强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是体验式教育活动,与传统的认知教育不同。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室外通过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让参与者在实践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使参与者从活动中感悟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从而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务必把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素质拓展训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实现途径,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拓展综合素质和完善学生智能结构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应切实建立健全素质拓展训练的保障机制和相关制度,从各高校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科学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同时加强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素质拓展训练的成功经验,以各高校特色为着力点,结合专业,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围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科技学术与创新项目等六个方面,认真组织和科学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课程,建立全面科学的大学生素质训练项目体系。与此同时,高校更要注重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体系中强化性和纵向提升性训练层次的构建,建立健全跨校、跨院、跨班联合训练机制,为大学生素质的高层次提升和阶梯性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充分体现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开放性,积极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渠道和资源开展校外素质拓展训练。同时,根据大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形式、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3.构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目前,高校素质教育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是高校素质教育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创新教育为核心、德育为灵魂;二是专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三是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应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大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为根本,以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主线。新时期,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教育呈现出多样性,所以对人才培养的评价也必须注重多样化。除了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评价外,还应该重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科技学术与创新项目等学生工作中视表现情况予以评价。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评价体系,如实的记录每位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的重要经历和主要成绩。通过颁发获奖证书和认证素质拓展训练成绩两个环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合理的量化和科学的评价,激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全面系统的参与素质拓展训练,并客观记录每位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取得的成果,体现真实性。与此同时,高校主管部位应在素质拓展训练成绩认证过程中注意程序的规范性和操作严谨性,确保素质拓展训练成绩认证的权威性,将素质拓展训练测评成绩与专业学习测评成绩按照科学的比例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并通过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大学生职业目标评选和推荐考核工作(如示意图),建立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长效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学生积极参与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的为大学生全面成才服务。4.强化校内认同,形成长效机制首先,加强组织保障。高校应该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型管理理念和确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统一的管理目标;建立健全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管理体制与机制;探索适应素质教育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一是高校应该专门成立学校和学院两级大学生素质教育组织领导机构,以确保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顺利实施,学校建立以教务处、学生就业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联合的素质拓展训练领导机构,学院建立院党政领导共同负责、由分管领导主抓的院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规划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二是学院设立由团委、党支部、学生会、社团等部门组成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全面推进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的各项工作,保证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提供制度支撑。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素质教育的开展制定和出台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建立促进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文化氛围。一是学院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专题汇报制度。每学年由学院党总支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的工作汇报情况,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成才需要研究和部署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二是学院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由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召开会议,研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和落实方案;三是学校和学院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成果推荐机制,把大学生综合素质成绩作为实现大学生职业目标评选推荐(推优入党、评优、就业推荐…)的考核指标;四是学校和学院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资源保障机制,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如设立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专项经费和在工作人员的投入上保证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学校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激励办法,支持和鼓励从事“两课”、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担任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指导教师。

作者:张旭东 钟福祖

第10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十报告这一论述,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各级各类高校往往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相对忽视了综合素质教育。这种教育只能被称为“半人”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只是“单面人”、“经济人”或“政治人”,而不是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全面人”。因此,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摇篮的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专业精、追求创新、重视实践的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课题。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探索和总结,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员“育人”思想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高校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员“育人”思想。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最终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人才作为高校的最终产品,表现于结果,形成于过程,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各部门齐抓共管,各环节综合协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人人重视素质教育,事事体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加强素质教育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良好性格的楷模。教师要想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染于苍而苍,染于黄而黄。”教师对每一件事物的态度、情绪,他的意志、他的品行,学生都会通过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印象。因此,教师应当“吾日三省自身”,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性格楷模,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进而达到自己解决问题。

高素质的学生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影响和最终决定着教育质量。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加强素质教育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

在人才素质构成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挥,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核心作用,也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信仰。要重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健康向上的个性、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加强素质教育需要重视身心教育

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保障,没有健康的体魄,也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竞争压力,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才能战胜困难和压力,承担起学习和工作的重担。一个健康的大学生,必须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好的素质。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加之大学生自尊心强,人际关系能力较弱,情感丰富而多变,其身体素质存在下滑趋势,心理素质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强身心教育,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一是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坚持早操打卡制度;二是要组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举办各种球类比赛及健美操、体育舞蹈训练等活动,力求让大多数学生参与;三是要定期组织学生在校内参加一些美化校园环境等劳动,既能增加劳动观念,又可锻炼身体。

五、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积极作用

高校团学组织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在加强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能力素质有益的补充和延伸。团学组织是高校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要以生动活泼的活动为载体,以历史纪念日和重大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各类报告会、讲座、演讲会、辩论会、文艺晚会、书画展和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堂,团学组织要积极组织领导以“三下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农民和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让大学生了解国情,体验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劳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沟通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学组织要正确领导大学生的各类社团等群众组织,扶持和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加强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讲,必须重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探索,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二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学学习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自学,教材中大部分内容必须通过自学消化吸收。大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就能自觉和广泛涉猎各种所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三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要通过对图书馆、语音室、计算机中心、校园网的建设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自我成长创造环境。

七、加强素质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校园精神氛围。大学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导向、规范、激励、熏陶和辐射等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文化品位极为重要,校园文化“寓教于乐”的独特作用是课堂文化和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的。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硬件”建设,教育学家毛礼锐先生曾讲过“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这正是强调大学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美化、绿化、亮化校园环境,增加大学生活动的场所,建立大学生文化活动阵地;二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软件”的建设,建立健全校园精神文明创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形成和谐、团结、奋进、昂扬的校风,形成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学风,形成具有既体现文化传承、有富于时代创新的特色文化;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以多方位、多层次的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和科技论坛等活动,调动大学生对科技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

总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实头脑,是培养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影响和涉及各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只要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抓共管,发挥各方面的推进作用,就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第11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1

民族音乐作为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倾听、理解、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对民族音乐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音乐文化,音乐的交流把各种文化柔和成无价之宝,而且音乐为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音乐能陶冶、净化心灵,提高人的审美价值,因此,这也使得音乐的作用和意义突显出来,大体上来讲,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它是人民在创造劳动时,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的无形文化资产,显然,我国的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现代文本教育以及人本教育思想中所强调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的教育大纲中,文本教育强调了共性,人本教育强调了个性,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全面地满足两者之间的一个根本性的要求,一方面,既可以解决我国传统教育的刻板统一性,突破相对稳定的传统教育,通过民族音乐,将文本教育与人本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开发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个性,形成一种完善的教育方式和体制。

另外,在大学生教育中,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激发学生敢于冲破自我束缚、他人束缚、文本束缚,支持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现个性的性格的发展,让民族音乐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与此同时,民族音乐教育,有效地实现了精英教育。在现在的教育中,就要通过欣赏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强化学生的人格培养,摆脱传统教育中舍近求远、文本倒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民间音乐,通过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民间音乐,并且欣赏的同时,加上自己的体会与理解,从而强化教育的效果。

二、民族音乐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分析

众所周知,孔子的礼乐思想是以人的内部修养为基础的。因此,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在这里进行具体的解释:

1.激发学生音乐兴趣,陶冶学生音乐情感

因为音乐擅长于抒感和引感,所以又被人们公认为是一种听觉艺术和时间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声音艺术 、情感艺术。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在理论上主张要把民族音乐艺术教育当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体力行地深入民间采集山歌、小调,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作为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材料,不断地完善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与大学的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如歌唱教学、节奏教学、即兴表演、动作造型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此同时,并且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民族音乐教育活动,形成自发性的音乐活动,突出教育内容的专业性、渗透性,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地热爱生活,增强学生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将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整个音乐教育和谐的第一基础,陶冶学生音乐情感。

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对当今的一些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找到这些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契合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也可以努力挖掘一些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民族音乐的兴趣当中。

2.课内课外结合,提升音乐教育效果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需要教师制定如教学目标,并以些为出发点,进行民族音乐教学,要保证目标的和谐、内容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的和谐和方法的和谐性,如在欣赏《空山鸟语》这一首民族乐曲时,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的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或者可以组建一些艺术团队,定期开展一些艺术活动或者民族音乐活动,以学生自身的特点、爱好出发,不仅可以有效完成设定的知识技能目标、学习能力目标 ,音乐感发展目标,而且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善社会性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另外,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深化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路和方法,这也是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增强教学效果的第一关键的技能训练,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和撰写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制订和完善现有的教育活动评价方案,让学生更加好地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进而促进民族教育目标的完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拓宽教学视野,增强学生体验

在大学生歌唱教学中,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教师可以采用的导入方法,如歌词创编导入、故事讲述导入 、动作导入、游戏导入,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增强学生直观体验,从而有效地导入到教学中,与此同时,要根据民族音乐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的特点与流行音乐中的相一致以及存在差异的地方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异同点,并且进行演唱,通过自己的理解,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另外,通过民族音乐的韵律活动,将音乐中的一些基本动作、节奏动作、舞蹈动作结合起来,以舞蹈动作组织形式将民族音乐的内容展现出来,按情节内容组织 按主题动作组织,或者是按音乐的变化组织让学生一一进行体验,另外,对于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的韵律动作组合教学的民族音乐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先观察或先回忆真实事物再即兴创编,或者是先省略细节,从感知舞蹈的大体轮廓入手,再逐步细致化的“完整累进”,并且先放慢速度,边示范、边讲解、边练习,然后再逐步增加连贯性和速度,让学生先采用简单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性质和结构,然后再学习动作和动作结构 ,通过这样的表达,从而来增强体验。与此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和观察自己、同伴、集体的演奏,并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能服从于民族音乐整体音响形象的塑造要求,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随乐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创造性表现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拓展;实施途径;探究

G715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企业基层、从事技术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为主体的第一课堂教学教育,第二个环节就是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辅助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教育,@两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途径的研究,对指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以来,各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在推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相比较而言,这方面的工作高职院校稍显滞后,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多数是从原来的中专、技校升格而来,学校重点放在学校新校区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但我们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一员,一直没有停止对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只限于课堂学习的学生,一般在宿舍打游戏居多,不愿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对学习的知识理解不深刻,耐挫折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遇到的问题处理,让人感觉能力差;相反,对于既坚持课堂学习,又积极参与各种素质拓展活动的学生,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能吃苦、善解人意,做事能干有条理,又增强了学习知识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就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教学主渠道外第二课堂活动按层面划分有班级活动、二级院系活动、学校活动;按活动类别有党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按活动的灵活性有固定活动、选择性活动、临时性活动。活动虽然很多,但很有规律,有的活动季节性非常强,属于固定活动项目,寒假暑假带薪实习、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为同学们课堂学习之外开辟了另外一条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学习渠道。

三、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组织机构

要长期有效地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校需要建立和设置专门的责任管理部门和指导管理人员,否则,计划就不能落实。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般由学校团委牵头制定方案,方案要明确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目标、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活动内容、开展活动的指导意见,及活动经费保障。特别是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条件,如学生素质拓展分至少要达到3分才能达到毕业条件;根据参加活动的情况记录不同的分值,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不同活动取得不同分值,达到毕业条件。

2.建立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导队伍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指导队伍按层面分为学校、二级院系、班级三个层面,学校层面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委员会成员、学校团委书记、二级院系团总支书记组成;二级院系层面主要由二级院系领导、团总支书记、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班级层面主要由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班支委以及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技能比赛指导教师组成。根据需要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需要明确指导教师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职责,每次活动精心策划,争取投入尽量少,参加的同学尽量多,达到同学能多看长见识,多参与长能力,多策划长本领。

3.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重点关注中间学生和后进学生

高职学生一般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优秀同学有目标,积极进取,学习刻苦,主动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争取担任班干部和学生会干部,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策划者和骨干;一部分后进同学无目标,不思进取,爱打游戏,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旷课,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是班级各项工作要帮助的对象;余下部分中间同学就介于前两部分同学表现之间摇摆,是班级各项工作要争取的对象。在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认真策划,搞好宣传工作,特别是对班级中间同学和后进同学,要通过班干部示范,优秀同学带头,带动中间同学,拉动后进同学一同参加各种活动,共同进步。

4.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要及时记录和总结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这就决定了做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的艰巨性、繁杂型。准确做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关系到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否真实达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条件,关系到学生持续参加活动的信心和动力,也从另外方面如实反映同学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状况,为学校和二级院系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正确开展指明方向。二级院系各班级根据班级人数都要指派2-4人负责班级同学素质拓展活动记录工作,并相应汇总该同学参加活动的明细和得分,及时公布记录结果,供同学核对和完善记录。一般在学期末考试前2周结束活动,在此期间要经过全体同学核对确定,并按学校要求上传确定每位同学在本学期获得的素质拓展分值。

四、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老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籍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唯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要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就必须将以第一课堂教学教育与第二课堂课外活动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基层去工作,才会成为对企业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中青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2002]14号.

[2]张君维.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年总第323期.

[3]张君维.关于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