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议论文

高考议论文

时间:2022-07-18 08:2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议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议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考体”;议论文;公民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76-01

在我区高考作文来看,议论文倍受学生青睐。议论文有结构可模仿,有论据可积累,易于阅卷老师短时间内判断是否符合题意,降低被误判的机率,故学生选择考场上写议论文是有其道理的。从长远发展来看,议论文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的途径,关系到青年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并不令人满意,从大量考场作文来看,学生审题能力差,论据单薄,缺乏论证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三语文老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高考体”议论文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考体”议论文指的是在高中阶段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拼凑材料、套用模板、缺少思考和分析的议论文。我区学生的“高考体”议论文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一段提出论点,中间三段列举三五个万能例子,加上一两句似是而非的简单分析,结尾强调论点。学生把这样的作文成为“三段式”。很多学生都说,写了三年的“三段式”,分数不上也不下,极度憎恶这样的作文,但如果不这样写,又不知道怎样写,得分也可能更低。很多教师把写作当成了技法训练。训练学生作文的“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结构,若学生写的与老师教的方法不甚一致,就叫学生反复修改,回归“正路”。有的老师甚至告诉学生,考场作文就是填空题,把材料往格式中填就行了。这样做短期内看似提高了一点分数,但贻害无穷。怕写作文,无法思考,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

二、用“公民写作”的理念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

在王栋生老师主编的《新语文写作》中,提出了“公民自由写作”的概念。编者鲜明地提出“写作的权利与责任”和“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他们期望学生意识到,自由地写作,是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公民的权利,是人权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这就是说,写作不仅是为了表达自己,也是向社会发言,提出自己批判性、建设性的意见,尽到一个公民的责任。虽然有人批评目前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式陈旧,存在种种弊病,但从内容上看,高考作文命题是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用“公民写作”的理念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就是针对学生“高考体”作文缺少观察和思考的问题而力求突破的一种出路。

三、“公民写作”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以“公民写作”的理念指导高三议论文写作,为的是将写作放在“立人”的高度去实施。立言以立人,在教学中应当培养高中生的公民意识。比如引导学生看待“小悦悦事件”,不应任由学生一味地去批判路人见死不救,而是应该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和当下公民的素质,设身处地地去看待路人的选择,理解他们的选择,宽容他们的不足,同时再引出自己对路人及其他公民的期望,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重演,希望他们有正确的选择与行动,希望网民及社会舆论有正确的导向。这样的表达,才是从一个公民的角度理性思考和分析。 公民写作需要的精神品质如独立思考的人格、宽容开放的思想,质疑求证的求实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等,这些精神品质在当下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忽视。

四、“公民写作”所需要的思维品质

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学生的议论文采用中间三段的并列式结构,随便列举三个事例,如某人讲诚信,他生意越做越大,某人讲诚信,赢得选民的支持,连任总统,某人讲诚信,名垂青史,所以我们要讲诚信。考场上存在大量类似的文章,总结起来就是“某人因做某事而成功,所以我们要做某事”的模式。这样的议论文是没有任何论证分析的过程和深度的,不可能以理服人,使人信服。如学生的习作《发怒是撒旦的魔杖》中有一段话: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利人利己的两全办法。历史上为什么出现令世人赞叹的“将相和”的千古佳话?正是由于蔺相如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怒气,没有跟廉颇计较。即使廉颇语出伤人,不顾情面,蔺相如还是很好地控制了情绪,并表示理解廉颇,这才出现了“负荆请罪”。如果当时文武两将不和,也许朝廷就不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甚至会给敌人制造入侵的机会,更不会及时挽救了了廉颇这名得力武将。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蔺相如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廉颇再三的刁难也不发怒?因为其“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由此让学生总结,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成为愤怒的奴隶。当学生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总结,分析总结自然能够更深入。

因此,我们需要在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要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认识更全面。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性看到普遍性,从现象揭示本质,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通过理性的探讨来论证自己的论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第2篇

议论文作文的教学,要加强写前指导,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高考作文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高考作文1最近,生活中多了一个热门词语“低碳”。初次见面时,我就对这个新朋友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了解。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各种灾害性天气接踵而来,严重威胁着人类。而这一切的元凶,就是二氧化碳。在大力提倡“低碳生活”的当下,节能就是的减碳。于是,趁着寒假,我对我们家进行了一次大整顿!

我首先对我姐姐的房间发起了“进攻”。一走进姐姐的卧室,就看见姐姐在床上呼呼大睡。床头的手机正在充电,“充电已完成”这几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一看这情形,我二话不说就把插头给拔了下来。如果你认为手机已经充满电了,插着也不耗电,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很多电器,例如,电脑、电视、电饭煲等等,虽然你已经关了,但如果没有拔下插头,还是会耗电,还是会排放二氧化碳的。要知道,一个举手之劳拔下插头,可是最简单的减碳行为了。

检查完姐姐的房间,我又把剑头指向我们家的厨房。快过年了,每户人家的冰箱都是鼓鼓囊囊的,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什么鱼啊,菜啊,饮料啊,琳琅满目。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把买的各种年货,也不分类,一股脑的全硬塞进了冰箱。每次拿东西,都得查找半天,有时还得把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才能找到。这样冰箱的门一直开着,有多费电啊!怎么办呢?我立刻上网查找,找到了一个小窍门。我找来几个纸盒子,把这些食物分类放进各个纸盒子里,并在纸盒子上贴了标签“鱼类”“肉类”“速冻食品类”。这样既节省了开冰箱门的时间,又节省了空间,使食物与冰箱内壁留有空隙,就更好地起到了节电的作用了。最后,我还在冰箱旁边贴上一张温馨提示,时刻提醒着我们全家人:冰箱内保持清洁,及时关上冰箱门。虽然这看似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如果人人都能做好这两件不起眼的小事的话,就等于为减少低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的感染下,我们全家人都过起了节电、节水、节气的低碳生活。

寒假已经过去,我们家的低碳生活还在继续。低碳生活一小步,环境改善大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减少低碳,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语文高考作文2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人生,就像泡茶。水温合适,时间一定:才能泡出好茶。

在生活中,我们不断体验新的事物,不断追求新的潮流,不断对生活发出感慨。在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自暴自弃,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只知道一味的哀叹。难道就没有“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吗?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经历不断改进才能成功,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在成功之际再回首,留下的只是愉悦与回忆。

人生,就像品茶。慢慢地吸吮.细细的下咽,才能知道是不是好茶。

在童年时,我们懵懂无知,只希望能快速长大,去做自己喜欢而能做的事;青春时,未来有很多梦想去追求,就像触手可及一样;老年时,我们静静地卧在房屋上,看着蓝蓝地天空,听着鸟儿细细的鸣叫,感受微风揉揉的抚摸。回忆着童年时乐趣与无知.回味着青春时的勇于奋斗与有梦可追。我们应该有无谓世俗的精神。细细品着一杯茶,慢慢地走过下一秒,静静地与自然接吻。在我们既然消逝之时,再回首慢慢品着一杯茶,回味人生的好与坏……

人生,就像倒掉地茶叶。依然清香,自然有用。

在我们对生活失去价值地时候,我们应该学会豁达,乐观的心态。不再去与世俗争辩。就像一句“如果我们不能再创造奇迹,那么就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奇迹。”这也许能对人生做的一个解释。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再去奋斗,再去拼搏。那么,我们就坐下来静静地享受生活從沒享受过的恬然闲适。一杯倒掉地茶,可以滋润土地,为植物带去养分,也为下一杯新茶留下空间,等待它去发挥。再回首,我们就是经历了人生而完好无损的奇迹!

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过才会有好的过去,美好的未来。

语文高考作文3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点评:"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情理结合,是本文的特点。题目涵盖话题的核心,吻合命题意图,简洁明了,具有情感与理性的双重韵致,情感表露与理性抒发相结合,奠定了全文写作的基本格调。渴望真情,超越感情,驾驭感情,逐层推进,进而升华。

点面结合,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者善于选材:屈原的性情铸就他的英名;李自的洒脱,使他的华彩奇章流传后世!这是真情的体现。周幽王亡国,唐玄宗误国,这是没有超越感情而酿成的大祸。范仲淹驾驭感情,以天下为己任,体现智者的用情。从不同侧面对"情与理"作了准确的论释,是为点,而三点连缀成面,文字简约却大气磅磅,为收束全文蓄满情理之势。全文由点及面,内容拓展有序,主题开掘极深。

作为散文。语言的典雅、凝练、流畅,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功底。另外,题记的令人深思,小标题的提纲享领,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不足是缺乏鲜活的时代色彩的举例,切记: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高考作文4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

点评:精选例证结构清晰。本文有四个特点:一是贯串全文、令人信服的辩证思维,结尾以形象化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揭示了感情、理智在认知事物中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精选例证,用邹忌和康德、爱因斯坦例分别论证理智、情感的认知功能,典型贴切,给人启迪;3是思路严密,结构严谨。文章由理智到情感,运用"总—分—总"结构,都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四是善用比喻、借代,"天平"、"7弦琴"、"数字化生存"、"诗意地栖居"等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语文高考作文5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勤俭节约吗?没做到吧!不瞒你们说,其实我以前也没做到,看看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就知道了。

有一天,妈妈给我三百元钱让我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银行去交电话费。我跑到银行,银行里的一个阿姨对我说:“小朋友,今天银行的电脑坏了,交不了电话费,你还是回去吧。”我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回到小区,我的视线一下子落在了一楼的小卖部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支支可口的冰淇淋。我想,反正我手里有这么多钱,买五十块钱的冰淇淋都不过份。于是,我东挑西挑,买了三十块钱的冰淇淋美滋滋地回家了。

我一进家门,妈妈不高兴地说:“你怎么买了这么多冰淇淋?”妈妈看我不回答就看了看发票。突然,她大声说:“你不经过我同意就买了三十块钱冰淇淋!”我说:“我们家又不是没钱,少三十块钱怎么了?”听我这么一说,妈妈暂时平息了怒气,跟我讲了很多要勤俭节约的道理。还举例说,有些贫困儿童,一个月的生活费都用不了三十元。我想想,也对耶。于是我向妈妈认了错。

经过这次,我们家就成立了勤俭节约小分队,由我担任监督员,爸爸还要我拿一个小本本把自已每天的开支记下来。

没过几天,我爸爸就犯规了。那是在一个傍晚,妈妈刚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爸爸却突然打个电话说让我们一起去外面吃饭。我赶紧抢过电话说:“不行,家里已经做好饭菜再出去吃就太浪费了,爸爸你还是回家吃饭吧。”爸爸很快就赶了回家,一进门就说:“我们家荫子都知道节约了,真是难得。”我得意地笑了。

紧接着上个星期天,妈妈也犯规了。那天天气很热,我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到家,妈妈就对我说:“那么脏,赶快到楼下美发店洗头去吧!”我马上说:“不行,在家里自己洗可以节约几元钱,积少成多可以捐一大笔钱给贫困儿童的。”于是,我就在家里自己动手把头洗得干干净净。

晚上,爸爸妈妈都夸我越来越懂事了。我拿出小本子,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月我可是节约了几百元钱呢,问能不能给我什么奖励。爸爸妈妈一人亲了我一口说,这就是奖励,买奖品可是要花钱的,我们三人哈哈大笑。

第3篇

说明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准确、简洁,要让读者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知道所说明的事和物。议论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结构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要求论点要准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

所以,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就很能体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和要求。考生只要有这样一个思路,在答非选择题的时候把说明文和议论文的特征及要求套用进去,就能使这类题迎刃而解。地理非选择题的题干要求往往有:指出…特征、说明…特征、简答、分析等有指令性的词语,我们可从这些指令性词语中得到要作答的方向,确定应套用说明文还是议论文。

说明文在试题当中的具体表现:

例如:2010浙江文综卷3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在这里只需要说明纬度低,不需要阐释纬度低线速度大,节省燃料。答案也只说了海运便利,不必解释距海近,海运量大,便于对大型航天器的运输。答案也没有进一步地去描述地形平坦开阔和人口稀少如何对航天有利,因为没有必要。这就是高考地理非选择试题当中对说明文的应用。

议论文题材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题干中提出了论点,要求考生找出论据及要有论证过程。

例如,2010全国文综卷1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本题(论点)题干已经给出即地形、气候利于葡萄种植。(论据)甲地位于图中罗讷河谷地,(论证)河流谷地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论据)甲地位于45°N附近在中高纬度地区,(论证)在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在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此题的论点——论据——论证前后呼应,结构严密,论证有力。

议论文题材的第二种,考题要求考生先答出观点(立论),然后自己找论据并加以论证。

第4篇

1.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2.议论文的语篇结构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一般可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从层次的角度看,议论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并列式、对照式和层进式。其中,并列式又可以分为论据并列式和分论点并列式;对照式可以分为正反对比论证和破立结合论证;而层进式可以是由“为什么”到“怎么样”,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抽象到具体,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等的层层递进式论证。

二 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命题规律

议论文的命题题型主要是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及词义或者句意释义题。具体释例如下:

第一,主旨大意题,包括主要内容、标题和目的三种小题型。

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What is the main idea/topic/subject/general idea of this passage?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This passage mainly discussed _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ummarizes this passage?

What dose this passage mainly deal with?

This passage mainly focuses on ______.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to write this passage?

第二,细节理解题的考察范围是最广的。在题干中出现了文章中具体内容的或者是与具体内容相似内容的题目就是细节理解题。例如,题干中出现人名、地名、时间、地点、具体事物、具体动作等,它的具体形式因文章具体内容而变化。

第三,推理判断题的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this passage?

In this passage,the writer suggests that _____.

From this passage,we know/learn that ______.

From this text,we can infer that 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righ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wrong/right?

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wrong/right except ______.

第四,词义或者句意释义题的常见题干形式举例如下: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refers to ______.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in line…paragraph…)mean?

The underlined word/sentence“…”means _______.

The underlined word is related to _______.

By saying“…”,the writer means _________.

三 高中英语议论文的解题策略

根据以上篇章结构及其命题规律分析,高考考生针对英语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应有以下应对策略:紧扣原文内容、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准确把握文章的题材和体裁。

1.紧扣原文内容

在高考阅读理解中,许多考生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表层的细节题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深层的主旨题、释义题和推断题就必须依靠自身越庞大越好的词汇量去概括总结、推理升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但往往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答案总是与出题者的思路有所偏差,因而在阅读部分频频失分。实际上,不论是对表层信息还是深层含义的考察,都是紧扣原文内容的,每一道题的正确答案都隐藏在原文的字里行间,考生阅读理解时必须做到“不可一字无来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将题目关键词(人名、时间、地点、特殊动词等)在原文中进行精确定位,正确答案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关键词所出现的地方。由此建议广大考生采取先读题干再看原文的答题策略,同时养成动笔标注关键词的习惯,这样才能目标明确,同时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2.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

建议考生把现行的高考大纲所要求的3500个词作为目标词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如大约一个月内,平均每天100个左右)一次性集中大量地进行一轮轰炸式记忆(可利用各种单词速记法:词根词缀、谐音等)。然后就可抛掉词汇书,在大量高考真题的演练中得到重复、重复、再重复,不断加深巩固记忆在真实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词。但是即使考生完全掌握了大纲要求的所有词汇,也不能保证在阅读考试中就能认识所有的词,在这种情况下,熟练掌握猜词法就十分重要、如定义猜词法、同义猜词法、反义猜词法、并列猜词法、转折猜词法、举例猜词法、上下文语境猜词法、词根词缀猜词法等。

第5篇

一、考查目标与考点说明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的内容表述三年之间大致没有变化,关于文体范围的理解表述为:“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后面相关解说可总结为“两种能力(理解、分析综合),六个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①,考查目标与考点内容还是明确清晰的。

二、近三年考查和命题的具体变化

1.分值和题型的变化

仅从题型看,2009年和2010年相同,均为三题15分,第一题为一道3分的选择题,所不同的是2009年以选做题形式并给出了实用文本,考生有不选做论述类文本的自由,而2010―2011年则在命题上就为学生选定论述类文本。最重要的变化是2011年本题分值上升为18分,题型也变为三道简答题,比起前面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值只少2分,而题目却少一道,单小题平均达6分(3题分值分别是4分、8分和6分),超过文学文本阅读。可以说,此题的分量陡增了,而三道简答题的题量也是对考生的一个挑战。

2.选文的特征及变化分析

为了便于说明选文特征,下面列出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江苏高考论述类文本材料的相关来源如下:

2009年为《说“异”》,原刊2008年11月上海《文汇报》,长5000余字,经删改约800字。作者詹克明,物理学家,科普散文作家;2010年《谈静》,选自现代美学家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20年代作者旅欧期间,原文1800多字,删改为872字;2011年《捧与挖》,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这个与那个》一文的第二部分“捧与挖”,写于1925年,文本略有删改,如原文“民元革命时候,我在S城,来了一个都督。”改为:“民元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第三节删去“火神瘟神不待言,连财神也是蛇呀刺猬呀似的骇人的畜类”②一句,表意无大变化,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在行文上更流畅或语言上更近于当代的习惯,便于考生阅读。

作为文学大家,鲁迅的杂文首次进入高考阅读材料,这个变化似乎更加强调了论述类文本考查的文化内涵文学倾向,三年以来,自从剔除了科技说明文之后,论述类文本以论述为主的特征愈加明显,一方面它不回避科技论文,另一方面与以论述说理为主的文学类文本则相互渗透。其实《谈静》就作为文学文本在2008年湖南高考试题中考查过,另外2006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2008年山东卷的《歌德之勺》,当时作为文学文本考过,同样也可以看作论述类文本。由此可见,渗透文学文本特征的论述类文本在高考中是很受命题者关注的。

这类文本内容主要涉及文艺评论、杂感及社会自然科学论文等。选材的共同特点是:(1)学术性强,有专业性、系统性,信息量大,语言也比较规范;(2)文化底蕴厚。近年所选的论述论文,其作者多为一流学者或作家,文本表现见解独到,体现作者鲜明的个性风格,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3)主题明确突出。所论述的多为某一领域的重要问题,思想深刻,经命题删改后主题更加明确集中,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思考体验机会。

3.文后命题的变化分析

从科技论文到美学论文再到杂文,这并不体现出一个选文的变化方向,只是实践和验证了考试说明中关于命题范围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的这个解说,可以想象后面的高考选文将再出现优秀的科技论文等。事实上,更该引起关注的应当是文本后的考查题变化。

(1)变中不变――论证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试看2011年与2010年两题的比较。2011年的第15题对应2010年的第16题,都是考查文本的议论写作思路的,2011年的第17题对应年的17题,都是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为中心,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第16题也同样考了“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③,这足以说明,论述文本的议论思路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命题人心中是相当有分量的。这当引起以后备考的足够重视。

(2)新增题――更鲜明体现议论文考查的本质特征

考题删去选择题变为简答,这不单是个形式上的变化。在分别对应了两道题之后,余下这道由客观题变化来的8分题(第16题)考了什么?原题是:“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④这道题已经非常像平时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议论文的分析提问了,问题具体细致,涉及内容理解的点也较小,可以说,新增的这道题,再加上前面的论证思路及作者的观点两题,更加鲜明地体现了重视对议论文本质特征的细致考查。

三、应试思考

1.重视议论文本特征的阅读把握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正确理解、捕捉、筛选、判断与转述论证信息,鉴于三年的考查的重点和方向变化,要为学生认真扎实地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确立把握议论文基本特征的阅读与训练方向,主要包括概括和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论证结构、把握议论思路,发现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等等。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训练中要注重向学生进行议论文本质特征的分析引导,如理论上的“建构”性,说理的结构和条理性(逻辑性),等等,不妨把一些经典的课内议论文再与学生一起做温习,诸如《拿来主义》、《师说》等,在阅读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多进行一些深入文本具体论证内容的理解和训练,掌握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基本方法。比如抓文中具有提示、总括、过渡、照应作用的标志性语句;把握语句衔接的特点,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层次分析把握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态度观点;学会按文体特征分析,如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组织文章结构,等等。

2.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答题心态的养成

阅读训练中要多接触文学性强的文本,对文化名人文化现象及文学风格等多有涉猎,对学术知识,文学艺术作品形成对路的理解,有了较强的文化底气,才能从容应对高考的论述类文本。

另外,学生往往缺乏对文章逐段逐层阅读理解的耐心,喜欢作跳跃性阅读,对应题目寻章摘句,如此就容易出现概括片面、肤浅、作答不准确的问题。因此要力避畏惧、浮躁的不良心态,通读全文,立足于整体感知和把握作好细部的分析,运用恰当的方法,如思路分析法进行解读。

注释:

①相关内容引自2011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第6篇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2.议论文也可升格,写议论类散文,杂文和时评类文章。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时评类材料。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1.短时间内,模仿往往见效比较快,“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得来。”所以引导学生多摘抄积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思路、题材、表现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样画葫芦”,日久便见效了。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写作文时,有几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教师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审题、立意、确定体裁,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开头1节,结尾1节的内容,并在文章中间段落写出写作思路。并且在题目后标明作文体裁。有时间限制,既可训练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四、作文讲评

学生写出作文后,教师批改很重要。长时间不批改作文,会导致学生的兴致、激情丧失殆尽。笔者是这样做的:选出该次作文中优秀者,打印后发给学生看。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当面辅导。辅导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鼓舞其信心,同时要对作文的修改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文哪个地方可以升格,怎样升格,进而提高作文的档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面批。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参考文献:

第7篇

议论文就是议论之文,此话看似可笑,实则精辟,它明确告诉我们两点:

第一点: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之文,描写之文不在此列。

不少同学无法表达例证,无法知道例子如何叙写才有说理的力度,才具议论文的特点。比如一同学写:

是否,还记得这则故事?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曾子的儿子嚷着也要去。他的妻子便对他儿子说回来以后杀猪给他吃,这才没有跟着去赶集。回来后,却见曾子正要杀猪,她急忙去阻止:“我只是随便讲讲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子认真地看着她:“做人要有诚信,对小孩讲的话当然要去做,要遵守诺言。”最后,这猪也被杀了。

这则“曾子杀猪”的故事,使我们知道诚信,不仅仅是对一个小孩讲的话,更是人生应坚守的信条。

议论文可以这样写吗?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议论文的例子是为说理服务的,这也就要求例子要关注两点:一是精要概述,二是指向论点。这个例子是指向论点“诚信是人生应坚守的信条”,但作者却注重描写,如此生动的描写会削弱说理的力量,因为读者会因生动的描写而忽视说理功能。修改如下即可: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曾子的儿子嚷着也要去。他的妻子便对他儿子说回来以后杀猪给他吃,儿子这才没有跟着去赶集。回来后,却见曾子正要杀猪,她急忙去阻止,但曾子却讲,做人要有诚信,对小孩讲的话当然要去做,要遵守诺言。最后,这猪也被杀了。

如此概述,多了几分沉稳,说理也就多了几分力度。这告诉我们:述例要“沉稳”,例子要“概述”,例段“不可分”。

第二点:议论文就是议论之文。抒情语句不被接受。

理由很简单,一是因为抒情不是说理。你看看2011年福建考生作文片段:

怀揣梦想奋斗,就能演绎大气人生。小草因为有了梦想,就能不畏严寒冲破厚厚的土层,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水滴因为有了梦想,就能流向小溪奔向江河汇入大海,使生命永不干涸而成其博大。

第一句是观点旬,合乎议论文的语言与文体特点。但接下来却是拟人手法的抒情语言,是诗人的想象与解读。诗化语言,不具实在的说理力量,因为没人会相信“小草因为有了梦想……”、“水滴因为有了梦想……”

二是抒情不属阐发观点。抒情语句重在“情”而非“意”。如2011年福建考生作文的结尾:

我看到了一方净土,看到了袁隆平在这块净土上乘凉,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作者是刻意扣住材料,但结尾却无法告诉我们最后的观点。如此描写抒情,读者不知所云。此结尾就不属议论文的语言了,不妨修改如下:

以自己脱俗的灵魂守护一方心灵的净土,我们就会像袁隆平那样怀揣乐观的心境,就是田间的“艰辛”也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就是日晒的“严酷”也还心揣理想的美好。

提示语2:是否为议论文。判断依据是什么?

第一个依据:文章是否有明晰观点。

有明晰观点的才是议论文。

抒情散文或叙事散文,观点蕴含于抒情或叙事的载体中,有意令人涵泳玩味。而议论文的观点是强调直接鲜明的。因为议论文的目的就两个:一是鲜明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说理实在而让人颔首信服。于是观点鲜明乃议论文首要之务,也是我们文章议论说理的前提条件。比如2011年高考高分作文《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师》的结尾:

宋代张载曾说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今天期待一位位如袁隆平般的大师级的人物,能让中国的精神文化复兴不再无从谈起。

语言朴实,观点明确,这就是我们欣赏的议论文的语言。

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季节》的开头结尾中,我们也不易看出文章的中心。开头写“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结尾写“怀念从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节在城市扎根发芽,开花,如歌般行吟”。对其细加揣摩,可见文章中心:我期待明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但文章的观点是要读者慢慢品味方可提炼的。从议论文需要观点鲜明而言,此文就不具议论文的特点。

第二个依据:文章是在说理吗?

实在说理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011年福建高考高分作文《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师》结尾:

要一生执著于“一意”,是极不容易的①。人易被物质纷扰所影响,这于此时代尤甚。因此大师需清静之心态并将摒除内心的躁念。朱利安·本达曾对学者如此解释:“这其实应是一个不计较物质所得的群体,缘于他们的成就更多来自精神层面。因此是说:我的国度不属于这功利世界”。袁隆平至今生活朴素,衣着如普通之农夫,毫无大师做派;居里夫人没有为名誉所累,后半生仍投身实验室的程度令爱因斯坦都为之佩服。这一切均说明对物质生活不过分地看重是对大师们“一意”强有力的佐证。

这就是议论文的写作,观点在第①句提出,然后就是分析、引证、例证,获以有力的支撑,读者读后自是颔首信服。比如: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②。

第8篇

把命运牢牢攥在你自己手里智若愚

学会评估人生目标杨协亮

高中学子,教我如何读懂你广东教育(高中版) 李建军

话题:如何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郑蔼娴,王淼珍

这样的课,我喜欢陈健生

探索市场销售的秘密--综合实践结题报告太阳雨

高考作文的审题策略陈妙云

高考是考什么,考什么?杨一经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奥秘芮利文,彭修成

只有了解才能应对--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透视陈佳民

高中新同学:你的角色转换了吗?彭琳

走出数学笔记的误区陈京山

快速求解化学选择题八法陆建源

戴月行全玲

人生?不过如此!王媛

"我是鸡"陈济林

书海看人生刘卉丹

《麦子》赏读申青山

道德话题作文例说游晓林

只需13招,搞掂英语单选题朱显愿

英语书面表达高分策略邱玲

例说数学高效解题方法丁旭生

标点符号的连用商东冉

宪法专题中的政史学科考点提要林桂平

高考历史分析及对策全仁经

有关静摩擦力问题的分析方法广东教育(高中版) 徐辉

试金石佚名

偶尔可以牵着蜗牛散步章晴雨,李翰洋

血色母爱佚名

用宁静洗涤心灵琳合国

霍金宣告自己原先的黑洞理论"突然死亡"等

语顺则意达--阅读古诗方法摭谈盖英俊

情态动词高考考点诱视邹国如

非谓语动词作补语的考点大盘点张丽群

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徐根

文言文阅读训练何传跃

2004年最有影响力的物理试题吴俊

英语单项填空模拟题王雅

和祖国统一温才荣

作文试笔二题阿琳

学会在错题本中"淘金"朱敬华,刘立新

漏解直线方程的情形胡彬

如何对对子--试析2004年高考题(广东卷)拟对句秦志斌

高考备考减压有良方王极盛

科学论文解题方法点拨茹清平

有效的审题方法王晓东

万般无下品,平凡也能高何晟毅

议论文写作中有效选材的主要标准张玉玲

高考作文如何以立意取胜黄碧俊

议论文论据的引入方式何国跻

高考议论文写作审题举隅许喜桂

议论文论证材料的来源杨克敏

在高中英语课文学习中培养猜词策略邱彩花

动词在写作中的常见错误王凤琴

英语句子表达的灵活变通易桂清

根据要点提示组合或扩展句子有招数古和添

英汉句子翻译的四个技巧鲁江牡

阅读理解中细节题的解题技巧黄卓琳

向量几何运算的"华丽转身"——运用特殊化方法解答数学客观题之二彭建开

在比较中选择蔡远光

一类函数问题的难点突破高雨来

把根留住——辨析对称与周期雷小华

对隐含条件不能不理不睬罗华根

细节之大——函数观点求递推数列通项一例余学明

探寻突破口是高效解题的利器黄伟军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吗张松云

展现上海世博风采再助中国经济腾飞李振洋,严志标HtTp://

近三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对我省高考备考的启示(一)林良展

优化方法提高效率张铁牛

电学实验归类解析陈灶来

2010年高考广东语文模拟试卷李祎,刘军

高考语用题专项训练

基础写作预测题

2010年高考广东英语模拟试题(一)徐君婷

2010年高考广东数学(理科)模拟试题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测试题广东教育(高中版) 刘平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测试题刘志敏

摈弃苍白,追求"表现力唐惠忠

不要忽视自我的美陆璐

坚守良知坚守正义蓝碧涓

停停电,减减速周振驹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再谈法向量与二面角雷小华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高考试题钟烙华

语法填空解题技法大全陈晓红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备考策略黄竞

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于倡导金先新

从高考诗歌鉴赏题(广东卷)的解答看"读懂"广东教育(高中版) 宋晓霞

2009年高考数列备考录王佩其

数列新题型——新定义数列陈安心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赵莺

语法填空专题模拟练习

电场胡志坚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杜海坚

遗传的分子基础丁文韬

当代国际社会专题王勇军

文化与生活专题徐永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唐冬云

2008年化学热点问题——"三聚氰胺"张玉彬,胥会敏

时事政治题如何拿高分辛晓良,王小玲

第9篇

中考语文试题是初三语文教学的指挥棒,是导向。认真研读中考试题,及时调整授课内容,确定训练方向和具体的训练题目就尤为重要。今天,有幸见到XX年广东中考语文试题,认真研读,思考,深有感悟。

一.试题形式较往年有了大的变化。如第5小题由原来的给几个词语、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改为仿写两句话。从形式看,降低了难度;从内容上看,要求更高,因为仿写出的句子要达到唯美的新高度。课外文言文第8小题也有原来的简答题变为一道选择题。表面上看是要求填abcd,其实难度也在增加,由原来单一考察某个知识点或感悟,变为对整篇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的考察。课外文言文,原则上遵循浅显的文言文,这个没有改变,但内容侧重考察古人的好品质,体现正能量。议论文改为一个简答题和两个选择题,选错一个,扣3分,其实难度也在加大。议论文内容基本没变,还是考察论据、引证、结构等议论文的常识知识。小说,也改为4道问答题,完全变为主观性试题。作文,内容很普通,自信、勤奋、挫折、毅力等是制胜的魔杖。但可以写成议论文。附加题,考的是《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不难,但不是对比阅读。要从“对比阅读”的深潭中跳出来。

基于以上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及时顺应改变,不仅要让学生见识到这些变化,更要有针对性地训练。

二.整套试题,充满新时代气息。如,垃圾广告、光盘行动、珠算申遗、北斗卫星导航,课外文言文阅读体现的是反腐倡廉、知人善任以及小说中反应的农民工问题,都是与时代脉搏相一致。这就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授课中,应该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教授圣贤书”,要把新的信息及时传授给学生,学生答题时才可以从容应对。

三.试题与课本内容密切相关。古诗词默写、四个据拼音填词语都是课本上的;词语运用中的ab两句话都是出自课文,一是《安塞腰鼓》,一是《荷叶 母亲》;仿写,陶渊明、范仲淹、鲁迅都是课本上的;课内文言文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提醒我们,真的要重视课本,讲好课本内容。以往总认为中考、高考不考课本中的内容,所以就不用讲课文了,这是个片面的认识。还是要认真地学习课文,因为中考有时直接就考到课本中的内容,也可以“学法于课内,收效于课外”,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课外文言文,考的是祁黄羊大公无私和晋平公知人善任的内容,是现在提倡的正能量。在以后的课外文言文训练中应侧重正能量方面的训练。

五.作文,可以写成议论文,这就提醒我们,在传统记叙文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补上议论文写作这一课还是很有必要的。更何况,语文大纲也讲,要学生会写简单的议论文。

总之,通过研讨中考语文试题,深受启发,倍感在以后的初三语文教学时心明眼亮,信心十足!

第10篇

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的重头戏,综观2014高考18套英语试卷,书面表达不外乎有以下六种形式:半开放性作文,开放性作文,看图作文,提纲类作文,读写任务型作文,应用文。

在《江苏省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中,书面表达示例部分多了读写任务作文,这一作文类型在《江苏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上是没有的。当时就有专家预测:2014江苏高考英语写作要求必然出现变化。果然,今年江苏高考英语考查了读写任务型写作。

读写任务型作文中要求先用约30个词归纳所提供文章的大意,再用约120个词就这一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两部分看似关系不大,其实前一部分的归纳大意是事实的提炼,它和后一部分的发表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看起来好像容易写,但事实上思维如果放不开,会觉得无话可写,更写不出出彩的文章。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这样的书面表达呢?

一、归纳文章大意

根据文本内容,文章一般分为三类:叙事类、论述类和说明类。

1、叙事类文章的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和主旨”三个方面,其中情节是主要部分,“主题”和“主旨”有时藏于“情节”之中。但在写摘要时,不能仅仅写情节,必要时要点出“主题”和“主旨”。叙事类文章通常用what-who-when-where-how-why的方法去总结和串联文章的大意,这几个要素有时全有,有时只有一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故事讲述了什么,要省去其中的细节,不要拖泥带水。

2、议论文的内容包括“观点、论据、结论”三个方面,所以议论文的摘要就是把这三个方面说清楚。议论文的主体部分是论证的过程,论据占有很大的部分,但在写摘要的时候,不需要详写论证的过程,因为它有很多细节信息,而细节信息是写摘要所应该剔除的,所以议论文的摘要应当将“观点、论据、结论”三个方面同等对待。通常在文章的首段或末段中找出主题句;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找论据或事例。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大意只是概括文章作者的观点,而不是你的观点,所以一定要客观地陈述文章的观点,不能添加或转变。

3、说明性或描述性短文是用概括的文字来说明某种现象。如阅读材料是一个故事,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说明故事讲述了什么,不能拖泥带水,而且最好讲述该故事给你的启示或其中的一个道理。

二、发表自己观点。

读写任务型作文要求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通过阅读所给材料,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结合积累的相关知识,按照任务要求谋篇布局,完成写作任务。发表观点即表示作文属于议论文范畴,即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第三人称。要特别注意思想的辩证性,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绝对化。要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单词句式,也要使用高级词汇和高级句型使文章显得更有档次。以2014年江苏卷为例,卷面要求是:

【写作内容】

1.用约 30 个单词写出上文概要;

2.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

(2)用 2-3个理由或论据支撑你的观点。

【写作要求】

1.可以支持文中任一观点,但必须提供理由或论据;

2.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3.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4.不必写标题。

解题思路为:

1、认真审题,领悟题意

用约 120 个单词发表你的观点,内容包括:

(1)表明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词汇的态度;

(2)用 2- 3个理由即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要摆事实,讲道理。

根据写作内容确立以下要点:

①文体:议论文

②人称:第一人称

③时态:一般现在时(主体时态)、一般过去时(“经历”)

2、整理要点,布局谋篇

在明确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后,不要急于动笔写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段落,理清文章的层次。如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把主体部分直接按照写作内容中的两个点分成三段。这样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把要点写全。此外,第二段的笔墨分配要有机平衡,不能光用理论也需要事实论据。

3、组织材料,充分论证

(1)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由第一步分析可知,本文是议论文,要求我们首先表明自己的认识。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目前英语词汇使用的普遍性及大家在讨论汉语词典是否需要收集英语词汇。然后直接阐述自己对此事的观点

(2)收集材料,逐步论述

写作要求中提到:阐述观点或提供论据时,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那么,在材料中查看有无可以利用的论点、论据后,再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归纳总结,用以充实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如原文中有: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ke these are getting popular.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可以转述为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is on the rise,it’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words in Chinese contexts.要求说明理由和提供论据,那么,可以阐述事实:Most people nowadays use “IT” instead of its translation “xinxi jishu.”也可以阐述其他国家的做法,如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French,or even Chinese.还可以从自身的做法出发,汉语曾经引进过日语,如Chinese has never stopped tak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say,“ganbu” or “minzhu” from Japanese.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就能将论据整理得清晰全面而又有说服力了。

4、勘误润色,锦上添花

打好草稿后,需要认真复查,尽可能减少失误。检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时态、语态是否正确,主谓是否一致,句子结构是否完整,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单词拼写是否有误,标点符号是否准确等。

第11篇

多元思维 语文教师 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一、前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思维的培养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要务。高中写作教学按照文体可大致分为记叙文写作教学、说明文写作教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三类。“提倡多元思维是语文教育整体的理念,尤其是写作教学的理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因此,通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议论文写作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

“议论文是通过论证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说服读者的文章。它主要诉诸读者的理智,通过充分有力的论证,使自己的见解获得读者的赞同。”高中阶段,议论文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议论文写作训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力。例如,议论文大多围绕一个论点展开,而对于一个论点的分析则能考察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关于世乒赛中国队包揽全部金牌的话题。正对这一话题,拥有多元思维的学生将迅速反映出正反两方面意见的合理性和各自的不足。

三、语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亦如此,教师主体的语文思维品质及其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1.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方面

“语文思维品质是语文思维过程当中所形成或应具备的一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思维特征。”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思维的前提是教师本身应当具有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一种难得的思维品质,但在我国,一个人多元思维的形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例如,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家庭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还以高考为主,这便是“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对于教育的影响。从学校教育心理学方面看,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也往往陷入“第一印象”和“刻板效应”等误区,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往往片面化,以偏概全。这也是一种两极思维的表现,“学习好得学生是优生,学习差得学生是差生”往往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这显然具有极大的片面性,陷入两极思维的教师的思维品质较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教学活动。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果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则要以其自身拥有多元思维为前提。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之前,教师主体应当运用发散思维对于话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学生针对特定话题自主产生的各类见解进行预见。这是对于教师个体的预见力的一种考验,预见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语文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思维活动后,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在作出符合一定经验和事实的推测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般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语文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应当是评价语文教师的重要指标。冉正宝先生将语文思维能力分为感悟力、反应力、预见力、转化力、想象力、发散力、适应力、转换力、判断力、概括力、批判力、洞察力等方面。语文教师的语文思维品质体现于教师的语文思维能力之中,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培养自身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2.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主体高水平的语文思维品质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在进行议论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写作构思过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多元思维的形成的影响最为重要。

构思过程“主要是指从作文动机产生到文章框架基本酝酿成熟的心理过程”。该环节是议论文写作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中生缺乏写作动机,而写作动机的缺乏在于学生思维的僵化。因此,教师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师首先应当将学生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学生思维的激活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个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话题,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生活体验的局限性,将话题与学生有限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动机激发完成后教师应当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互主体,在具体指导之前采取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究其原因,在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高中生处于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趋于完善和深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还能揭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高中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地位”。教师应当意识到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此通过讨论法,利用学生这一课程资源优势,使学生彼此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使不同的观点生发出来。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认证倾听学生讨论形成的不同观点,与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预见到的观点仔细比对,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分析,对于学生小组形成的观点进科学的点评,而不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就主观的臆断评价学生思维的成果。

思维的培养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谈探讨高中语文课程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影响学生多元思维形成的教师因素旨在引起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视,实际上,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细节当中,期待学者和教师继续在微观角度上探讨相关问题,以利于语文教育的兴盛和国家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12篇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有并列辐射式、正反对照式、逐层推进式、因果推论式、缘事析理式、 形象说理式、散文议理式、镜头述评式,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前三种。

一、并列辐射式

并列辐射式是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地列出若干分论点或论据,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种结构模式,容纳材料的空间比较大,结构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这种结构模式,思维深度容易受到限制,从而使说理缺乏纵向深入,因此写作时要注意在每一个横向层面上对材料作开掘分析,扣题议论,弥补深度的不足。

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佳作《不要轻易说“不”》,就采用了并列辐射的结构模式。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三段,分别以“不轻易说‘不’,是一种智慧”“不轻易说‘不’,是一种力量”“不轻易说‘不’,是一种执著”三个平行的分论点为主旨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有理有据地回答了“为什么不要轻易说‘不’”这个问题,思路顺畅,结构清晰。

二、正反对照式

正反对照式也是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方面用事例或事理作比较分析,从而证明论点。这种比较,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还可以从不同侧面多次进行。正反对照式结构对应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运用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和比较角度,既要旗帜鲜明,又要科学合理。

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佳作《一步与一生》,在论证“一步会对一生产生重大影响”时,就采用了正反对照的结构模式。文章先从正面提出论点“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并举史铁生身残志坚学写作、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的事例加以证明;然后从反面提出论点“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一步,你终会尝到苦果”,并举、马家爵报复杀人的事例加以证明。一正一反的论述结构,使“一步会对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内涵得到了全面的阐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正反对照的结构模式既可以用在整体布局上,也可以灵活地运用于段落内部的结构安排。

三、逐层推进式

逐层推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顺序符合认知的科学过程,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浅显到深刻。这种结构模式对应的论证过程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推进。逐层推进式结构便于对观点和话题作纵深开掘,运用得好,能体现思想的深刻和思维的严密,使议论深入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