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材联盟活动总结

建材联盟活动总结

时间:2023-02-19 02:44:36

建材联盟活动总结

第1篇

2002年5月,当高科塑业的老总找到青禾企业营销策划有限责任公司的时候,国内塑料型材和塑钢门窗的市场还是矛盾重重的。

1、塑钢行业的市场竞争态势

塑钢门窗自80年代初进入我国推广使用,至90年代已逐步普及到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截止目前,在四类门窗的使用中,木钢占10%,铝合金占80%,塑钢占10%。2001年国内已有型材生产企业400余家,生产线3300条。全国总产能达160万吨,实际销售80万吨。塑料型材生产企业前二名为大连实德(28万吨)和芜湖海螺(15万吨),万吨以上的型材厂家也仅十几家。近几年塑料型材的市场增长速度为年20% 。2001年全国塑钢门窗组装厂近10000家,年组装能力达2亿㎡,实际组装塑钢门窗8000万㎡。

而从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全国范围内已有40余家较有实力的塑钢品牌参与竞争,其中以实德和海螺为领导品牌,二者销售量占市场总量的50%以上。从产品系列分析来看,实德有13个系列,海螺有8个系列,也占据着行业的领导地位。其余企业均有2—7个系列不等。从产品价位而言,实德在10600——11000元/吨,海螺在9000——10000元/吨,高科跟随实德价格,在10400元/吨左右。从整体来看,高科塑业于2001年进入型材市场,是塑钢行业的新生力量。

2、塑钢行业的销售通路建设

从销售队伍及销售网络而言,实德已在全国范围建立了近80家分公司、销售中心或办事处,海螺也已在全国范围建立了近30家分公司或办事处,其余厂家均为局部省份区域性销售。

从销售模式分析,型材销售大同小异,通路以公司直销方式和经销商(组装厂)方式两种方式为主,并配合业务代表直接跑工程订单,指定型材加工来销售型材的方式。对于有品牌的型材而言,经销商(组装厂)利用自己的客户关系和开发能力销售型材。同时部分型材企业借助政府部门的权力和政策推动自己的型材销售,部分品牌企业以组建足球队、投放电视媒体、户外路牌等形式广告来塑造型材品牌,扩大知名度,推动销售。组装厂对型材厂的谈判能力增强,品牌、价格、质量、规格配套成为选用型材的关键因素。

而目前通路模式的构成主要有:

在传统的通路模式中,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厂家,各种规模的塑料型材生产企业;组装厂,各类塑钢门窗加工厂和安装队;用户,房地产开发商及单位工程、个人2类用户。型材生产厂家先是直接跑工程用户,等拿到工程方的进货合同之后,再由工程方出面与组装厂联系,让组装厂购买生产厂家的型材,最后由组装厂完成型材的加工和最终成品门窗的安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型材生产厂家与组装厂不能形成紧密的协作关系,而只是松散的供货关系,因而最终提供给消费者的成品门窗质量也就往往难以保证,因为型材的生产、加工和门窗的安装三个环节是完全脱节的,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的监控。这种现状不仅给消费者利益的实现和保障带来严重的危胁,也促成建材行业的无序竞争,这便形成了建材市场和门窗型市场的巨大黑洞。 二、新生的高科塑业

经过对塑钢行业的营销通路模式的考察诊断,我们整理出高科塑业营销通路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起航——高科塑业营销通路模式创新的第一阶段

时间:2002、4——2002、6

目的:对高科塑业现有通路模式的考察和总结,确立企业通路建设模式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实施新的通路模式提供数据、观念上的支持。

高科塑业现有通路模式的总结:经过对高科塑业省外市场销售资料和信息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青禾企划总结提出两种省外型材销售模式:自营模式和总经销商模式。下面就这两种模式在现实工作中的运用和特点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与比较:

市场态势的考察:

1、越来越难于把握的市场。

“不是你不明白,是这市场变化太快”。如今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以把握。

转型中市场环境的特征反映在通路系统中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如具有短期利益驱动特征的经销商、信誉与商业论理的缺乏、地方保护主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在空间上的边界被打破。同时,高科塑业所处的高技术行业,层出不穷的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信息的爆炸性增长都促使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更加复杂,更加难以预测。同时,各地营销渠道的迅速同一化也加剧了不确定性的程度。

2、越来越难以抓摸的顾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市场的来临,那种供不应求时代以生产者为中心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中心的回归。消费者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导,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个性进行设计、采购和消费商品,企业必须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来组织生产,因此,渠道通路的权利中心开始从渠道上游(制造商)向渠道的末端(零售商)转移。

高科塑业现行通路的SWOT分析:

结论:

1)型材通路销售模式的重要因素是:组装厂和用户(工程和个人客户)。所以采用现今流行通路销售模式的同时,必须在相同的通路模式基础上做出系统性,做好细节,做牢关系,才能建立在通路上的竞争优势。

2)最终客户、组装厂等因素均在不断变化中,要解决客户工程订单问题,需从其关系的因素入手;要解决组装厂的加工及主动采用与推介使用问题,创新势在必行,以满足客户的购买习惯和多种需求为标准,建立高科型材在市场中的主动地位。

扬帆——高科塑业营销通路模式创新的第二阶段

时间:2002、6——2002、12

目的:培育和建立高科塑业的战略联盟体

行为:在对高科塑业的现有通路模式的分析、市场态势的考察以及通路的SWOT分析之后,青禾专家们认为:高科塑业的竞争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大力开发工程用户为中心,在现有通路销售模式中通过加强工作的系统性,注重工作的细节,同时通过关系营销,提高销售人员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提升高科取得工程订单的数量和能力、推动型材销售的目的;二是进行通路销售模式创新,突破组装厂这一重要环节,推动型材销售。突破厂家与组装厂松散合作关系,形成联盟,共同发展,最终推动型材销售;三是实施信息化战略,对能够提供信息来源的所有部门加强信息的搜集和挖掘。

为了达到这一战略目标,同时又保持企业的通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高科塑业就必须积极培育自己的“互动联盟体”。所谓“互动联盟体”是指是由高科塑业与组装厂结成的互动联盟,共同开发最终用户市场,即塑钢门窗市场。它是由组装厂(安装队)、高科塑业及联盟体管理部、互动联盟运行关键要素以及加盟条件等四个部分构成。(参见下图)

互动联盟模式图:

互动联盟模式的实质:由单纯的型材生产厂,成为以型材销售为主,同时拥有和经营塑钢门窗的品牌,对门窗的加工、安装和服务进行掌控,形成型材和门窗产品的组合销售。从而实现“型材生产——门窗加工——安装到位”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杜绝了门窗在生产、加工、安装和销售环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纰漏得到杜绝,让消费者一步到位地用上100%的优质门窗。在明确了“互动联盟体”的运作模式之后,高科塑业便可以组建起自己的新营销通路模式。

新营销通路模式:

新通路模式的核心是,在高科塑业原有通路销售模式基础上,以工程用户订单开发为重点,通过建立业务跑单规范,加强对跑单政策及反应速度的改善,实施客户关系营销以及加强信息支持等手段,提高跑单的系统性、细节性工作质量。同时通过建立的互动联盟体,构建塑钢门窗品牌,通过型材和品牌塑钢门窗的产品组合,从型材和门窗两方面来满足工程用户的需求,提升工程跑单成功率,从而推动高科型材的销售。

踏浪而行——高科塑业营销通路模式创新的第三阶段

时间:2002年12月至今

目的:完善高科塑业“互动联盟体”的各项配套机制,真正实现企业通路模式创新所带来的效益。

行为:青禾的专家们认为,高科塑业体制的创新还必须要企业促使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才能使得通路模式创新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

首先是高科塑业组织结构的完善。在确立“互动联盟体”战略通路建设之后,企业必须建立起“联盟体管理部”,以有效管理企业的“互动联盟体”。如下图所示:新通路模式下的组织架构。

新的组织结构是在高科原有销售公司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新增信息服务中心和联盟体管理部两个部门。它们同销售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平级,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协调、配合、团结工作的关系。这样在以信息服务中心为枢纽,以联盟体管理部为运作核心,其他相关部门进行配套运作的新型组织架够被确立。

其次,配合企业组织架够的完善,企业还必须积极明确构建“互动联盟体”运作的关键因素及其组合。在这个过程中,青禾为企业确立了包含联盟体运作中的技术标准、加盟条约、技术支持、信息支持、品牌支持、铺货、定单和退出机制等十二项关键因素,在对每项关键因素具体实施中的要求也进行了进一步地确立,从而为联盟体的具体运作非常明确的路径依赖。

最后,依据企业确立的关键要素,企业可以充分加强对联盟体组装厂的选择、管理和运作。青禾专家组为高科塑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联盟体管理规章制度,从联盟体的加入考核条件,到加入的程序,到组装厂的日常管理,直到组装厂的退出程序。高科塑业互动联盟体中的组装厂都必须是经过高科塑业互动联盟体管理部的考核挑选,符合联盟体运作条件,并办理签定加盟协议书,质量保证金的缴纳等相关手续的组装厂。组装厂可在协议期内使用高科塑钢门窗品牌进行工程承揽招标,塑钢门窗加工安装,并大量接受来自高科的塑钢门窗工程订单,指定使用高科型材及组件,并按照高科塑钢门窗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加工,接受高科塑业的质量检查,保证双方共同受益,也为企业与联盟体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三、一路凯歌——高科塑业营销通路新模式的绩效评价

在高科塑业确立了以建立“互动联盟体”为企业通路新模式的战略目标之后,在遵循公司的发展互动联盟体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经过严格而慎重的挑选,短短几个月,高科塑业公司已经与14家颇具实力的组装厂结成了互动联盟体,共同宣言,并以高质量的型材、高标准的加工技术、高水平的安装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产品”。

第2篇

一、品牌联盟为什么会没落?

品牌联盟成立之初大家的想法很简单,家居建材不同品类的经销商大家联合起来做促销活动,这样既降低了每位经销商老板的市场推广费用,同时又能够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可谓是多赢销售模式的创新实践组织。联盟组织发展到今天所遇到的挑战一方面跟联盟本身的定位有关系,另一方面则是联盟发展的必然阶段,按照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必然要经过发生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几个阶段,联盟走向衰落也是一种必然。

1、联盟组织比较松散

联盟两个字本身就决定了组织的松散性,因为这不是一个公司,所以就导致了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前提并非来自于共同的目标,而是来自于各自的利益,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有人投机取巧。吉林省某联盟组织的经销商老板孙总曾经跟我倒过苦水,由于他自己做的是瓷砖产品,处于顾客装修购买的最前端,而处于装修后端的木门产品经销商就会坐享其成,他可以不安排人去扫楼去收集顾客信息,等孙总把这些事情都做完了,他就会跑过来找孙总要资源。老孙说,“我的产品处于装修最前端,他做木门的可以等,而我卖瓷砖的却没法等,我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先干了,你说联盟的资源分配是不是对每个品类来说很不公平。”老孙的苦楚对于很多联盟的成员来说都应该感同身受,特别是对于装修前端的品牌来说,如何更好的获得联盟资源,如何让他感觉参加联盟的成员之间是公平的,这不仅仅是经销商老板的格局问题,更是制度要解决的问题。

2、联盟组织过于泛滥

由于联盟活动在前期的运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市场环境低迷导致经销商老板生意下滑严重,再加上第三方爆破公司的推波助澜,自然的导致了联盟组织的风起云涌,一时间各种联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我曾经在大年三十当天接到一位老板娘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跟我诉苦,在江苏的某个县级城市弹丸之地竟然成立了28个品牌联盟,顾客对于品牌联盟的卖卡活动特别反感,活动的雷同化让消费者越发疲劳,联盟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如果说以前是经销商老板和经销商老板之间单打独斗竞争的话,现在则成了联盟与联盟之间组织的竞争,大有军阀混战的态势,导致消费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喜欢马可波罗的瓷砖,圣象的地板,我来买一张“中国好家居”联盟的卡,当然能够享受到他们的优惠;但是如果我喜欢马可波罗的瓷砖,生活家的地板,他们两个不在一个联盟,你让我怎么办?我只能买两张联盟卡,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在增加。

3、联盟组织流于形式

当下的品牌联盟更多的还是以促销活动为主导,大家对一个联盟的评价还是在看活动组织的是否成功,一场活动下来能卖多少货。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在《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一书中,第一章就谈到了公司的文化问题,一个组织能否持续发展得看这个组织有没有鲜明的组织文化,吸引到创意精英的加入。品牌联盟是一个松散的活动组织,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组织文化,大家有活动的时候就一窝蜂而上,没活动的时候则各管各的。甚至有些经销商老板同时参加多个联盟组织,这样既没有全心全意地与某个联盟组织合作,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运营成本。流于形式的品牌联盟,没有激发出联盟的更多能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如果联盟成员之间再各怀鬼胎,势必会导致联盟的衰落。

二、品牌联盟下一步怎么走

在很多经销商老板纷纷对品牌联盟抱有悲观态度的时候,我却是持有几分乐观态度的,因为这预示着洗牌时代已经开始,品牌联盟将走向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格局。对于联盟组织来说如果还是象以前一样因循守旧,靠低价促销团购爆破来引爆市场的话,那他的死期也不远了。唯有创新求变,将联盟的能量最大化的激发出来,才能走得长远。

1、从活动联盟到管理联盟

既然是联盟就不仅仅是活动联盟,而应该是一个运营管理一体化的联盟组织,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文化,让联盟每个成员都得到长久的发展。在每次大活动开始以前,联盟组织都会从外面聘请培训老师,调动销售人员的销售激情,提升销售人员的拿单技能,TATA木门商学院的内部讲师有时候也会客串这样的角色,结果联盟的人发现TATA木门的内部讲师比外面的培训老师讲得更实战更接地气,于是从经销商到厂家就都欢迎TATA的内训师来自己的团队做分享。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联盟从活动联盟走向管理联盟会让那些管理相对滞后的经销商老板学习的得多,成长的更快。

2、用大数据思维管理联盟

每一次联盟活动对于经销商老板来说都应该做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数据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形式。互联网家装在2015年初显端倪,但是目前的互联网家装还是在靠低价和标准化来占领市场,一旦互联网家装公司培养了顾客的互联网家装习惯,便利性就成为赢得消费者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能否提供更低价,更优质,更方便的服务,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对于互联网家装公司的要求,这样的要求同样也可以复制到联盟组织身上。如果顾客购买的是马可波罗瓷砖,那么有多少顾客会买TATA木门,如果顾客购买的是诺贝尔瓷砖,那么有多少顾客会买TATA木门,作为TATA木门的经销商他只要善于收集这样的信息并且分析这些信息的话,就能够得出结论到底自己跟马可波罗瓷砖联盟会更受益还是跟诺贝尔瓷砖联盟更受益。选择联盟组织不再是简单地靠个人的感觉,更应该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盟。

3、从小联盟走向大联盟

当越来越多的联盟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时,无锡的20+1联盟却运作得风生水起,所谓20+1联盟就是20个家装品牌(10个品类)+1个家装公司,也就是说在这个联盟里面有两个瓷砖品牌特地瓷砖和LD瓷砖,这样销售人员在向顾客推销活动时,顾客就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传统的单一品牌联盟,顾客只能选择特地瓷砖,现在不是了,店员告诉顾客,“您不喜欢特地瓷砖您还可以选择LD瓷砖,总有一家瓷砖是您喜欢的,所以我们这张联盟卡比其他联盟的联盟卡对您来说更有价值。”在20+1联盟里面,销售人员的压力更大,前期同品类的两个品牌是合作关系,大家一起向顾客进行卖卡,后期则是竞争关系,联盟卡卖出去以后仅仅成功了一半,还得想办法让顾客来买我们的产品。我一直在思考,按照无锡20+1联盟的玩法,未来会不会出现30+1,甚至40+1联盟呢?如果这样的话,联盟组织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这样的家居建材大卖场才是真正的大联盟,才是最后的赢家。只是当下,红星美凯龙们还不够努力,没有整合这样的资源,才会导致商户们自己在联盟活动上玩得不亦乐乎吧。

4、从联盟组织到联盟公司

第3篇

【关键词】 产业 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建设 瑞安市

1 瑞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瑞安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打造优势和特色行业联盟,集聚创新要素,有效突破转型升级瓶颈,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探索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转型升级路子。截至2013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41家,拥有企业研究院4家、温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9家,并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依托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2013年该市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62%,新产品产值率达23.8%。

(1)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健全。该市出台了《行业产业技术联盟建设与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对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及合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行业技术联盟的建设前期给予财政补助30万元,对其它行业给予财政补助10-20万元,主要用于办公场所装修、办公设备购置和运行经费等;对联盟购置的试验仪器设备、软件等,给予30%的财政补助。通过发挥有限财政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带动企业加大联盟平台建设投入。

(2)资源整合成效逐步显现。坚持企业主体、政府主导,联盟建设由政府主动承担框架设计和规则制定,积极牵线搭桥,凝聚联盟成员的合作共识,形成联盟内“抱团创新图破壁”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由于这些联盟从创立之初便采取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使联盟创建工作呈现高效推进态势。其中,华峰集团、华泰集团等龙头企业组成的高分子材料战略联盟发展成为省级联盟,并联合申报了多项省级项目,争取上级科技经费达400多万元,所研发的一些项目已经取得一定的技术成果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图1)

(3)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按照“来自行业、服务行业”和“紧贴市场、接轨市场”的建设思路,各联盟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为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训、产品检测、信息咨询等服务。如高分子材料联盟成立的高分子研究院,以浙大、浙工大、温大为技术依托单位,联合长春应化所共同开展“基于药用包装的多层共挤复合膜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技术攻关,现已研发成功;由眼镜行业联盟成立的方圆眼镜检测服务中心,现已获得国家检测相关资质,为瑞安眼镜企业提供廉价快捷的检测服务;华海技术战略联盟成员企业中的省级研发中心从联盟成立前的空白发展到5家。

(4)联盟推动作用不断增强。一是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新兴产业得到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将目光投向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求通过打造新的增长引擎,掌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动权。二是减少同质恶性竞争,产业链得到优化。如中药现代化联盟成立后,骨干企业之间大大减少了以往相互模仿、互挖人才的恶性竞争局面,而且依靠技术创新与协作,提高了市场营销形象和竞争实力。三是摆脱微利跑量困境,参与高端市场竞争。通过“投资共筹、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平台合作,拥有了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获取更大的市场收益。如华海联盟开发的虾味风味调料新产品,将虾的下脚料变“废”为“宝”,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发展前景良好。(表1)

2 存在的问题

(1)我市联盟发展工作相对滞后,政府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在工作重视程度上,各县(市、区)对该项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民营企业同业竞争激烈,不适合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层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没有把它作为完善产业链、引导中小企业集聚集约发展、争取上级科技创新政策资源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实际上,在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中,有很多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功案例。广东以LED为代表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达千亿元,占据全国一半,其奥秘就是成立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联合起来共同攻关一些科研项目,把握产业发展最新潮流。从总体上看,我市这项工作还相对滞后,已建成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仅2个(乐清低压电器和瑞安高分子材料),不到全省总量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去年底全省第二次评选活动中我市没有一家入围。从具体管理层面上,国务院六部委、省科技厅和财政厅相继制定了相关指导意见和建设与管理办法,而我市还没有制定贯彻落实的指导意见、科学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合理配套的温州市级联盟建设与管理办法。在部门协作层面上,各部门间缺乏统筹与协调,技术创新要素多头分散、交叉重复,部门、企业、研究院所和中介机构的信息、技术、人才通联度不够,难以在产业持续创新链上形成合力。

(2)联盟发展仍处成长阶段,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一是联盟模式较为简单。由于联盟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部门及企业院所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把握住了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积聚力量、联合攻关等大方向,但往往忽略地域特色、行业市场特点以及产业链上下分工等问题,联盟建立初衷并不明确,联盟建设发展无序、资源浪费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二是成员构成机制不合理。联盟在成员选择上还是以主观选择或政府牵线为主,没有制定选择联盟成员的标准,联盟成员构成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极有可能导致联盟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三是长期稳定的共同利益机制尚未建立。创新联盟多为同行业竞争对手,形成联盟后虽然在战略上统一思想,市场营销和技术交流上能形成一定的合力,但是联盟还是非常松散的结合体,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赢利机制和激励制度。

(3)联盟产学研合作不足,成果转化有待加速推进。联盟尚未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企业是创新主体”这一理念认识不足,对市场规律和市场需求不熟悉,使得他们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不高,一些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难以推广到企业;有些企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缺乏认识,尤其是对中试阶段需要相当的投入认识不足,满足于眼前的短期的既得利益,倾向于搞短、平、快的项目,不愿接受风险较高、周期较长的高科技成果,导致产学研合作中的短期行为;有关部门没有搭建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也没有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成果权益分配样本和案例,同行竞争的盟员企业在各自的核心技术上不敢共享,更无法达到协同突破。这些都致使产学研合作的层次较低,合作研究开发的成果比例也偏低。

3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1)抓政策引导。参照《浙江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与管理办法》,制定我市管理办法和三年推进计划,引导各县(市、区)开展相关工作。发挥政府公共科技资源的激励导向作用,从特别有需求、特别有条件构建联盟的产业起步,分别轻重缓急,成熟一个、构建一个。将联盟建设列为我市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评选温州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扶持资金的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创新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协助解决产学研各方信息不对称、产学研结合项目融资难等实际问题。

(2)抓联盟建设。创新联盟模式,委托第三方专业研究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产业链条、中小企业带动等,分析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和确定联盟的组建任务。充分发挥联盟牵头单位在联盟决策、项目执行、经费管理等方面的牵头作用,完善联盟成员准入退出机制、资源投入机制、利益协商机制、沟通与协商机制等长效机制,确保良性运行和科学管理。开展联盟运行情况评估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择优支持。

(3)抓成果转化。发挥政府牵线搭桥作用,加快联盟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产学研结合中介机构、网上市场等创新平台的培育发展,组织一系列产学研结合对接洽谈、科技成果会等活动。鼓励联盟加大研发投入,整合盟员单位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产业链,凝炼重大项目,重点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此外,还要做好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制定等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新男.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产业,2009(12).

[2]赵志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J].创新科技,2009(4):18-19.

第4篇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从1949年到1996年生产1亿吨钢,用了47年时间;但从1亿吨到2亿吨,只用了7年时间。在新一轮的“大炼钢铁”的环境下突破3亿吨可能会用更短的时间。钢铁行业作为高投资、高风险和长回收周期的特点给看似欣欣向荣的投资市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于在资本逐利本性的趋使下引发的钢铁投资热潮会不会重蹈当年的钢铁泥潭,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钢铁企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大型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钢铁业目前正存在着一股大规模扩张产能的冲动。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在进行新的建设,各类钢铁企业迅速扩大自身的规模,面对一个庞大的重工业系统如何驾驭都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难关。

2.经济周期性的风险。

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发展速度放缓,而处于发展中的中国一支独秀的处在快速上升期钢铁行业的扩张与处于经济扩张的时期有密切的关联,但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性的情况,一旦宏观经济形势处于衰退期,那大量资金堆砌的钢铁企业可能成为社会经济挥之不去的沉重包袱。

3.运力和能源的制约。

根据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分析,企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供应仍然比较紧张,购进价格持续上扬;交通运输业运力紧张的状况没有明显缓解。钢铁企业许多时候不是产品销售不出去,而是没有原料而被迫停工或是由于运力不足影响交货时间,如何进一步降低吨钢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合理及时地安排运力对钢铁企业意义巨大。

4.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钢铁大国,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如产品结构中“四高”产品的比例偏低,在2003年我国自产钢材2.4亿多吨的情况下,还进口钢材3700多万吨,其中“四高”产品占90%左右。结构上的不合理导致某些钢材产品有可能竞争过度,而高附加值的品种只能依赖进口,这种状况影响了中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

二、精益与敏捷思想的结合

由于钢铁企业属于制造型企业,生产工艺的过程有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一般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组织既有备货型生产(MTS),也有订货型生产(MTO),甚至有按订单装配式生产(ATO)。其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从原材料的采购,物料的运输,产品的生产,面向用户的销售等各个环节。钢铁企业的赢利的手段和主要的核心部分是产品的生产,因此怎样在生产上发掘最大的价值是构造供应链的重要问题。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这个词是由IMVP的研究者John Krafcik发明的,这种生产方式在能源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年代显得格外突出。钢铁企业要吸取这种生产的思想,用这种思维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策略。当然,支撑钢铁企业供应链建立的需要一种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而动态联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精益的思想是生产的价值流中根除一切不能为产品的带来增值的浪费,包括不必要的停滞时间,从而确保一种水平的、稳定的调度管理。动态联盟则意味着在一个时刻变化的市场空间里,利用市场信息和虚拟的组织形式来把握可赢利的机会。两种管理的思想的都是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在整个钢铁企业供应链中精益思想和动态联盟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建立钢铁企业供应链

1、生产流程分析

由于钢铁企业的类型很多,为了简化问题就假设了一个钢铁企业的标准生产流程。大致可认为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材料采购—原料处理—炼铁—炼钢—连铸—轧制(产品成形)—销售这一系列的流程。由于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在连铸这个环节上是该供应链上的去耦点(Decoupling),因为炼铁和炼钢是连续性的流程,特别是炼铁的环节,不能出现等待原料的情况,所以在连铸之前的环节基本上属于推动式生产进行的环节;在轧制以后的生产形式可以认为是拉动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采取精益原则指导生产;对于分离点的前端,可以根据下游所需要得合同订单以及合理得销售预测来推动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建立一体化的计划体系,将目标产量分解成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任务量,可以并实施ERP运作管理实现最小程度的生产库存;对于分离点的后端,必须均衡产品库存和分离点前端生产能力匹配的问题,一般根据精益原则可以在产品成形这个环节使用JIT看板管理来提高效率。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避免无价值的劳动和浪费,特别是对能源和主要原料的节约是应对资源约束瓶颈的有力措施;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避免多头输入导致计划变更的随意性;将时间、成本、质量、冶金规范和生产稳定性统一起来考虑。

2、钢铁企业供应链的模型

如前所述,基于精益原则的生产流程只是钢铁企业供应链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分离点的后端使用敏捷制造的策略可能更合适一些。作为钢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供应链的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的流程相连的关键成员:生产企业、供应商、批发商和配套企业等),管理组件(对整个流程的连接实施不同层面的集成和管理策略),网络结构(关键成员和一些相关的业务流程连接)。这里提出一种以动态联盟组织形式的钢铁企业供应链的模式。按照供应链的不同时空区域划分为三个动态联盟区域:原料联盟生产联盟销售联盟。该供应链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采购至产品到最终用户手中的一体化管理,重点在解决钢铁企业大型化后无法灵活的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及资源约束的条件的不断严苛的环境,实现建立一个动态的钢铁企业的供应链。如下图:

转贴于

3、供应链的实施

一般来说,动态联盟是由一些相互独立的企业,由市场机会所驱动,通过信息技术相连接、临时结成的供应链业务联盟。但是传统的钢铁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大而全”,从港口、码头到运输公司,生产企业到配套建制,从生产销售到日常生活一应俱全,导致企业如同一头笨重的大象前进在竹林中,很难适应环境的要求。首先钢铁企业必须自身建立必要的联盟环境,就是通过合理的“瘦身”来建立众多的独立联盟企业。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保留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如开发技术、销售部门和生产流程链条等,其余的一些非核心的部分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成立独立的经营企业,为日后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实施联盟做准备。这样实施的方式有比单纯依靠市场形成的联盟有独特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上便利,信息交流上硬件基础已形成,业务流程熟悉等拥有合适的联盟对象,架构联盟体系灵活度高,其中最显著的优势是由于联盟中的企业相关程度大,以及企业间的文化氛围和发展策略比较接近,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解盟的风险。

如上图所示,在原料联盟这个阶段,企业拥有许多供应商和中间供应商,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铁矿石、煤炭、油料和备品备件。虽然现在许多钢铁企业依靠投资原料采集领域来加大自身对原材料的控制,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产品成本和经营的风险。就现阶段而言,铁矿石、煤炭和油料等原生资源需要加强对上游的控制,而对备品备件的采购就完全可以根据某些市场机会的需求来选择一些采购盟友。在生产联盟方面,对于企业而言是控制力最强的地方。由于在生产上需要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设备的检修维护,生产中劳务的需求,运输配送和基建项目等。此类工作多是离散式的,需求的产生来源于某些产品的具体要求。通过已经改造后的独立联盟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最优化的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这些联盟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动态联盟的效率。这种联系的方式虽然是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展开,但是完全可以依托曾经拥有的信息沟通硬件,通过电子化的接口把企业的订单信息和作业计划等广播给已经和潜在的盟友,使不同的辅助企业主动的协调工作。对于销售联盟来说,传统的钢铁企业的销售模式对大量的、稳定的订单处理还可以对付,但是对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则有所不及。 随着市场的变化,后一种订单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建立庞大的销售力量和网络是对供应链成本的巨大挑战。而销售联盟依托盟友在各自渠道的优势来拓宽产品的销路,企业可以专注于把各类的订单汇总整合,拉动上游生产流程的合理运作,使生产计划更贴近于市场的情况。对于批发商的需求可以作为企业的外在库存,对于终端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可以提供更优质及时的服务。

对于该动态联盟的供应链而言,怎样在其生命周期中实现不同企业间的精诚合作,强调联合竞争、价值共赢的合作机制是关键要点。在企业间关系的形成上,钢铁企业与其结盟企业一般有着天然的联盟关系,它们之间运作的关联度很高,共同目标很一致。钢铁企业作为该供应链的主导力量,要协同好与其他独立企业间的关系;在销售与生产方面,钢铁企业需要将需求计划的更改与供应商、外协企业和销售商进行良好的沟通,对预测的信息实现共享,便于不同企业合理的安排计划,可以实行协同计划、预测与补充方式CPFR;为了有效减少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可以由批发商和客户管理产品的库存,有效地利用VMI方式来优化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策略;对于某些非常规的情况,要采取一些供应链的紧急应急机制,减小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第5篇

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联络部、全联房地产商会部品采购委员会、临朐县人民政府、临朐县铝型材行业协会、山东华建铝业集团临朐博雅展览有限公司、北京金建雅筑咨询顾问有限公司承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全联房地产商会监事长刘哲,全联房地产商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秘书长赵正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会长张俊乾,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北京米兰之窗节能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俊清,中共临朐县委副书记、临朐县人民政府县长刘裕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其泽,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副主席、山东华建铝业集团董事长吴维光,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助理兼联络部主任孟凡军,山东省建设机械协会秘书长于凤军,北京建筑五金门窗幕墙行业协会秘书长邓贵智,以及米兰之窗、大连实德、北京嘉寓、天易幕墙、坚朗五金、国强五金等50余家入驻企业和100多家意向入驻企业的代表。

上午9点整,会议正式开始。吴维光、刘裕斌、张俊乾、刘哲分别致辞。

华建铝业集团吴维光董事长首先致欢迎词,他代表华建铝业集团全体干部员工对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城,将依托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和临朐门窗幕墙行业相关产业资源,以“打造中国门窗幕墙行业新地标”为基础定位,集产品展览、商贸洽谈、宣传推广、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产品检测为一体,为门窗幕墙品牌企业和房地产行业量身打造“零距离服务、一站式采购”平台。借助窗博城这个平台,利用窗博会这条纽带,业界同仁定会增进互信、加深友谊,强强联合、聚集能量,开创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刘哲在致辞中说,窗博城的建成,对提升各入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门窗幕墙行业和房地产业紧密结合、推动门窗幕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创多方共赢的全新采购和供应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窗博城发展成为中国门窗幕墙行业一个重要的形象展示、商贸洽谈、采购交易基地,带动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中国门窗幕墙行业可持续发展。

张俊乾在致辞中指出,窗博城实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设计造型与产品元素的高度融合,是专门为房地产业、门窗幕墙行业及相关行业品牌企业量身打造的服务平台。窗博城旨在以专业化、集约化、联盟化的营销模式,促进房地产业、门窗幕墙行业和各入驻企业实现三方共赢,推动中国门窗幕墙行业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刘裕斌在致辞中说,近年来,临朐县立足产业、资源和市场优势,把全力培养做大铝型材产业集群作为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以华建铝业为代表的一批铝型材企业迅速崛起,模具、玻璃、建筑用胶等铝型材配套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势头强劲;铝型材及配套产业企业、业户已发展到7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人,年交易额200多亿元;临朐成为江北最大的铝型材生产集散中心。窗博城的建成启用,必将进一步提升临朐在中国门窗幕墙和房地产行业的知名度,提高临朐作为“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的美誉度,为来临朐创业的各位客商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实现临朐经济与各位客商的合作共赢。

接下来的高峰论坛主要围绕门窗幕墙行业的节能技术展开,赵正挺、马俊清及中国房地产部品采购联盟首席专家高少义、北京天易幕墙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助国、华建铝业集团北京技术服务中心经理任杰等领导和专家,分别就房地产市场形势、节能门窗未来发展方向、门窗幕墙企业现状及未来、铝合金门窗的节能技术与成本分析等作了精彩演讲。

高峰论坛结束后,临朐博雅展览有限公司就窗博城的建设情况、运行定位、行业优势和窗博会工作安排相关信息,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对入驻企业进行了介绍。随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助理兼联络部主任孟凡军代表主办方与北京嘉寓、米兰之窗、大连实德、天易幕墙、坚朗五金、瑞纳斯、深圳宝航、阿朗门窗、国强五金、泰诺风、安泰化工、浙江凌志、济南天辰、派克机器、越南欧洲门窗、新加坡匹帝门等54家首批入驻企业签约。出席活动的山东百成工贸有限公司现场报名入驻博览城并签约。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城。1号馆内宽敞的展厅和良好的配套服务设施,使各大厂商对入驻后的运营以及长期合作充满了信心。在2号馆门窗幕墙体验馆(华建企业展馆)4500平方米展区内,借助声、光、电互动多媒体数码高科技手段,大家全面了解了华建铝业集团的发展历程、经营业绩、科技研发成果,领略了悠久的门窗发展历史和多彩的华建文化,参观了华建铝业集团的最新产品。展馆实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建筑、设计造型与产品元素的高度融合,新颖大方的设计、巧妙合理的空间布局,深深吸引了来客。

临朐博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三莲表示,随着21世纪电子商务的发展,BtoB、BtoC交易模式迅速成长。窗博城将在实体展览的基础上,逐步建设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的方式,整合入驻品牌资源和价格优势,为商家打造多功能、全方位、低成本、开放式、现代化、快速便捷的信息平台。她表示,会结束后,各签约厂商即可入场装修布展,窗博城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运营,2014年4月18日举行窗博城开业盛典,同期举办“第一届中国(临朐)国际门窗幕墙博览城入驻企业产品博览会”。今后每年4月18日至20日都将定期举办入驻企业产品博览会,还不定期举办行业高峰论坛、新闻会、技术交流会和设计师沙龙,为行业提供展示、交流、信息的平台。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节能时代的到来,门窗幕墙及相关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窗博城很可能就是下一个“行业苏宁”。凭借产业齐全、品牌云集优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窗博城,一定会成为行业内一个展示形象、商贸洽谈、技术交流、采购交易的重要平台,一定会在中国门窗幕墙行业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必将会对入驻厂商和各参展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第6篇

一、对外经贸合作成效显著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7-2012年,蒙东地区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57.9 亿美元,占全区5年累计进出口额的47%。其中,出口52.9亿美元,占全区5年累计出口额的25.4%;进口205亿美元,占全区5年累计进口总额的59.4%。2012年,实现进出口50.5亿美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44.8%,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13.9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高于全区出口增幅30个百分点,进口36.6亿美元,与2011年基本持平。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进口商品由畜产品、木材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逐渐向铁矿石、锌精矿、基础油、燃料油等矿产资源型商品转换,出口商品由生活日用品和农副产品逐渐向机械设备、机电产品及工业原料转换。

(二)利用外资水平逐步提高

2007-2012年,蒙东地区累计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2家,占全区38.7%;合同外资金额1 9.2亿美元,占全区23.0 %;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 占全区6.6 %。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电力、能源、服务业等。外资主要来源地包括香港、日本、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1.99亿美元,其中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分别达到了10752万美元、65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34%。

(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现新突破

2007—2012年,蒙东地区新批境外投资企业77家,约占全区新设境外投资企业的1/2;项目投资总额16.73亿美元,占全区18.3%;中方协议投资总额11.25亿美元,占全区35.8%。投资国别打破了传统投资蒙古国、俄罗斯的局面,开始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拓展。投资领域不仅限于传统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农业种植、进出口贸易等,也开始涉足商业地产、医药研发、综合服务等领域。6年来,蒙东地区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24亿美元,占全区的66%;外派劳务25011人次,占全区的94%。合作国别仍集中在俄罗斯、蒙古和日本。2012年蒙东地区新批境外企业32家,占全区的65.3%,中方协议投资总额5.65亿美元,占全区的46.5%;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签订合同额7.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972万美元,外派劳务4919人,这几项均占全区的90%以上。

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

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国家实施向北开放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蒙东地区共有12个口岸(全区19个),对俄6个,对蒙6个。其中,满洲里是我国对俄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为我国对蒙最大口岸,我国境内通往俄罗斯与蒙古国的铁路分别经过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不仅承担着自治区本身与俄蒙的货运和客运任务,还承担着国内其他省市与俄蒙的运输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是我国与俄蒙发展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

(一)口岸建设不断完善,过货量不断提升

蒙东地区各口岸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满洲里口岸新建国际货场、旅检大楼、滨洲铁路海满段复线和满洲里至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宽轨复线,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新建口岸报关楼和扩建货运通道,满都拉等口岸新建联检楼等。口岸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开放口岸均架设了海关专网、配置了X光机、安装了电子地磅,远程电子报检终端软件,相应建设了一批执勤现场、验证通道、验证台和各类服务性设施。2007-2012年,东部地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累计达2.05亿吨,占全区71.7%;进出境客运量达2157.6万人次,占全区87.6 %。2012年进出境货运量为4124.3万吨,同比增长9.3%。进出境客运量为405.8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其中满洲里口岸进出境货运量2817.3万吨,同比增长5.9%;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货运量1160.4万吨,同比增长12.6%;这两大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占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总量的59.11%。

(二)以口岸为依托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项目初具规模

截至2011年底,蒙东地区共有边贸企业1454家,其中呼伦贝尔市(不含满洲里)72家,锡林郭勒盟(不含二连浩特)42家,满洲里市776家,二连浩特市564家。2012年,满洲里边境贸易进出口20.83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额的95%,;二连浩特边境贸易进出口18.52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额的95.8%。

进口商品主要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出口商品以建材、农副产品、机电产品、日用品为主。虽然服务贸易总体额度较小,但是通过近几年大力发展口岸货运、客运、边境旅游和边民互市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项目初具规模,成为我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体项目之一。

(三)不断推进与俄蒙的经贸合作

1.与俄罗斯合作情况

俄罗斯是内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内蒙古也是俄罗斯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前沿大通道和重要窗口。蒙东地区与俄罗斯有长达1010公里的边境线,在对俄经贸合作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目前,已开通对俄罗斯的满洲里口岸(包括铁路、公路和航空口岸)、黑山头口岸、室韦口岸和海拉尔航空口岸,初步形成了以边境口岸连接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腹地市场的格局。满洲里对俄贸易额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左右,以2012年为例,我区对俄罗斯贸易额为27.3亿美元,其中满洲里对俄贸易达20.27亿美元,占全区的74.2%。对俄主要出口商品有水果、蔬菜、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玻璃及制品、钢铁制品、机电设备、车辆及零件、建材等,主要进口产品为原木、矿产品、石油及成品油、化工产品、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木浆、板材等。目前我区对俄经贸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由过去的单一贸易向多样化经贸合作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加工贸易、互市贸易等经贸合作方式日趋灵活多样并趋于成熟。上世纪90年代初双边经贸活动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其他贸易方式所占比例极小,使得双边经贸合作层次低、经贸额难以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包括金融服务、投资合作、科技合作等多种高层次合作方式已经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合作层级的提高和双边经贸额的显著增长。

二是双边经贸合作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贸易结构呈逐渐优化趋势。单从贸易产品结构来看,过去双边贸易主要以食品、轻纺、木材、矿产品、能源、钢材、纸浆等进出口为主,逐渐发展到机电产品和其他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比例逐步提高的趋势,双边在投资、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日渐加强。

三是双边经贸合作有所起伏,但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除2009年双边贸易额出现急速下滑的情况外,双边经贸合作总体保持正常发展态势,到2010年以后,双边贸易额下降的局面得到有效扭转。经过多年努力,内蒙古依托地缘优势,积累了与俄罗斯进行经贸合作的经验,双方的合作兴趣点日益增多,特别是呼伦贝尔市和满洲里市与俄罗斯邻近州市关系非常密切,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各种产业园区、合作中心、合作基地、边境城市的互市贸易区等经贸合作平台日趋成熟,对促进和活跃双边经贸关系发挥着关键作用。

2.与蒙古国合作情况

蒙古国是我区第二大贸易国。我区与蒙古国的贸易互补性比较突出,进口主要以煤炭、铜矿砂、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为主,出口则以机电产品、服装、建材、日用品等为主。蒙古国一直是我区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国别地区。在蒙投资合作项目主要涉及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建材、木材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有线电视、餐饮业以及国际贸易等领域。二连浩特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铁路、公路口岸,承载着中蒙两国间70%以上的进出口货运量,其对蒙贸易额占全区的70%以上,2011年二连浩特进出境货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目前我区对蒙经贸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合作领域更加广泛。我区与蒙的经贸合作已从最初的蔬菜种植、建筑装潢等普通合作领域扩展到了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木材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水利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领域。

二是合作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单纯的贸易、劳务、工程和投资方式发展到投资与贸易相结合、工程承包与生产合作相结合、资源开发与深加工相结合等多种合作方式。

三是合作思路更加完善。把对蒙的资源开发作为战略重点,加大扶持力度。我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在蒙古国投资合作开发煤炭、铁矿、铅锌矿等能源资源,并取得积极进展。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农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蒙东地区农畜产品资源丰富,按照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整体部署,蒙东积极建设各具特色的农畜产品出口基地。锡盟重点建设活羊、冻肉和冷鲜肉出口基地,赤峰重点建设肉禽出口基地,通辽重点建设有机农产品和活牛、肉牛出口基地,兴安盟重点建设脱水蔬菜出口基地,满洲里面向俄罗斯东部地区重点建设菜果集散基地。

(二)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合作

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锡林郭勒盟与俄蒙毗邻,俄蒙与我区经济既有相似点,又有互补性,是我区企业对外经贸合作的主要地区。近几年,东部盟市积极鼓励企业加强与俄蒙在矿产资源开发、冶金化工、农业种植、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利用国家领导人互访频繁,中蒙、中俄国家间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的有利时机,建立了地方间的协调联络机制,通过定期会谈会晤商谈解决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互利双赢目标的实现。满洲里市还成立了俄蒙市场研究中心,设立驻外办事机构。

(三)借助展洽活动,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

近几年,东部盟市政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哈尔滨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内蒙古·香港经贸合作活动周、莫斯科中国国家展、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俄罗斯赤塔州边境地区投资合作展洽会、伊尔库茨克展洽会、乌兰巴托中国商品展洽会等国内外重要展洽活动。同时,积极与其他地区共同举办展洽活动,如呼伦贝尔市政府与蒙古国东方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蒙毗邻地区商品展销会暨经贸洽谈会,满洲里市政府承办的中俄区域合作论坛暨中俄经贸洽谈会,二连浩特市政府承办的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等等。通过这些展洽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走出去”意识,提高“走出去”能力,对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寻求经贸合作机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几年,蒙东加强城市、乡村及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注重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政策法规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在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投资环境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增强了国内外企业的投资信心。

(五)实施贸易多元化战略,优化贸易结构

虽然目前蒙东地区在对外贸易中,边境贸易仍占很大比重,但是近几年东部盟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多元化的贸易格局。一是继续扩大边境贸易,充分利用口岸和地缘优势,提升边境贸易的层次和水平;二是积极扶持加工贸易发展。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工作,努力扩大加工贸易规模;三是努力推动旅游贸易增长。

(六)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往来

深化区域合作,对于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具有深远意义。蒙东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如辽西蒙东经济区联合体已由成立初期的5个成员市发展成为地跨辽蒙两省区,涵盖朝阳、赤峰、锡林郭勒盟等12个市(盟),总人口超过2700万的大规模城市联合体。“九市一盟”区域合作组织由2007年成立初期的“三市一盟”发展到今天的“九市一盟”,成为辽冀蒙相邻区域深化合作交流发展的有效平台。2010年,自治区政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省政府共同签署了《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就东北三省一区加强合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2011年10月,锡林浩特行署、辽宁省锦州市政府联合承办了中蒙八地区经济交流会,中蒙双方签署了《中蒙八地区经济合作交流会会议备忘录》,通过中蒙八地区经济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完善合作机制,开拓发展空间。兴安盟积极参与“大图们江倡议”国际区域发展,2011年首次疏通了十几年来兴安盟为推进“两山”铁路建设与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图们秘书处的沟通渠道,密切了与东北亚各地方政府和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联系。

(七)加强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口岸经济

蒙东以建设现代化口岸为目标,努力提高口岸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一是不断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室韦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蒙东口岸经济发展环境。二是积极创建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口岸经济园区,提高大宗进口商品的落地加工比例。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角度出发,通过创建跨境经济合作和口岸经济园区提高大宗进口商品的落地加工比例,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重要的工业原材料。三是建设口岸物流大通道,打造口岸进出口资源加工区、贸易区服务平台,为边境合作区服务。

四、下一步扩大开放的思路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8337”发展思路,立足于蒙东地区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加快引进适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形成以传统骨干产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品及机电产品出口为引领,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出口效应。

(二)加快培育和建设进出口基地,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蒙东根据自身外贸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培育和建设出口基地。重点支持满洲里进口木材加工园区、通辽肉牛出口基地等较为成熟的进出口基地建设,鼓励优势企业入驻基地,形成规模集聚效应。结合各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在具备条件的口岸及泛口岸地区,围绕煤炭、木材、铁矿砂、铜精矿等进口资源建设落地加工基地。

(三)推动加工贸易升级转型

借助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实际,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经验,依托蒙东资源、劳动力、区位优势,积极承接符合国家及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独具我区特点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加工贸易,推进我区价格贸易转型升级。

(四)推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口岸城市政府利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支持边境贸易企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切实提高企业进出口加工增值能力,形成“以贸带工,以工促贸”的发展格局,提升发展空间。加强口岸练剑部门协作配合,继续创新通关举措,提供通关便利,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口岸通关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绿色通道、直通放行范围,为优秀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和规范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边民互市贸易区的建设和管理。

(五)培育壮大对外经贸合作主体

一是根据蒙东地区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商品结构,重点鼓励和支持能源、有色金属、农畜产品、物流和旅游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二是鼓励经营范围相近的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形成规模和合力。三是倡导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以股权的形式实现联合。四是进一步加大蒙东地区招商引资和“走出去”力度,使蒙东地区企业能真正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接受市场考验,起到示范作用。

(六)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按照《自治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重点,不断拓展引资领域,提升引资水平。在当前内外部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东部盟市要更加关注项目跟踪落实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尽快落地。鼓励外商投资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具有东部地区特色的利用外资产业结构。

(七)大力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引进外资

蒙东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口岸优势,在发展生态旅游和口岸经济的同时,带动外商投资相关服务贸易领域,力争在服务贸易领域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从而提升东部地区服务贸易的水平和层次。

(八)进一步改善东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商务、发改、工商、土地、税务等部门加强联系合作,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利用外资载体建设,对满洲里、二连浩特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予以重点扶持。

(九)加快推进境外投资合作

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运用国家财税、金融等手段,支持东部地区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到俄蒙投资办厂,合作开发和利用境外资源,鼓励餐饮、中介、旅游等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营销服务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带动成套设备出口。在重点开展对俄蒙投资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

(十)加强与俄蒙的经贸合作

进一步加强东部盟市政府与俄蒙毗邻城市政府间沟通与协调,增进互信和了解,不断巩固国家和自治区主要领导与俄蒙高层互访取得的各项成果,落实《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簪纲要》和《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以重大项目合作为抓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拓展对俄蒙经贸合作领域,进一步加强与俄蒙在矿产资源开发、冶金化工、农业种植、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规模,提升内蒙古在我国与俄蒙经贸合作方面的战略地位。

(十一)加强区域合作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推进与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间的合作,主动推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长吉图开放开发试验区的合作,共同推动满洲里-绥芬河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主动接受京津冀等区域的辐射带动,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发达地区资金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等产业转移,延长、扩展、补齐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发展。积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大力开拓东北亚市场,扩大对外合作渠道。重点利用东部盟市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东部发达省市资金、技术和人才到内蒙古开展对俄蒙投资合作。支持区内外企业依托蒙东各类园区和俄后贝加尔工业经济园区、赤塔州华商贸易加工合作园区、阿金斯克工业经济园区以及蒙古国扎门乌德的经济区投资建厂,发展面向俄蒙的对外贸易和多外投资。

(十二)继续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

加大口岸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口岸现场通关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电子口岸和先进查验设施建设,提高口岸通过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优化口岸发展环境,加强与各联检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继续创新通关模式,提供通关便利,增强工作合力,提升口岸通关服务水平。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国地方口岸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发挥双方地方口岸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商会晤机制作用,解决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通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7篇

近年来,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新兴的组织形式,战略联盟广泛存在于全球的各行业领域,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而价值链自1985年由波特提出之后,已成为微观经济领域的一种重要分析工具。

一、价值链理论回顾

价值链这个概念最初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在其著作《竞争优势》(1985年)中提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从价值链的角度,波特将企业内部的活动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进货后勤、生产、发货后勤、经营销售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每一类基本或辅助活动亦可再细分为若干价值活动。这些价值活动虽然在战略或技术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却不是相互间毫无关系的。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联系”,依赖这些联系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价值链。联系是一项价值活动的施行方法和另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或效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单个企业内部的这些价值活动间存在联系,企业的价值链和供应商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客户价值链之间也存在着联系,波特将这些相互联系的价值链称之为“价值系统”。

波特之后,海恩斯(PeterHines)、沙恩克(JohnShank)和哥芬达拉加(V.Govindarajan)、雷波特(JeffereyF.Rayport)和斯威尔克拉(JohnJ.Sviokla)等人又对价值链理论进行了拓展。

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拉加(JohnShankandV.Govindarajan,1992)认为:价值链(ValueChain)是指“从原材料至最终产品并发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这样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海恩斯(PeterHines,1993)则将价值链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他的价值链。雷波特和斯威尔克拉(JeffereyF.RayportandJohnJ.Sviokla,1995)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概念。他们认为,当今每个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竞争:一个由管理人员可以看到的、触摸到的资源构成的物质世界以及一个由信息组成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对应着虚拟价值链,企业对信息的利用亦能作为价值创造的源泉。虚拟价值链中通过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合成与分配来达到价值的增值。

与波特最初的价值链概念相比,价值链的视点已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供应商、销售商和顾客都被视为价值链的范畴,顾客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知识信息对于价值创造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二、价值活动和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分析

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使得企业拥有整条价值链的想法变得困难,企业往往仅占据着价值链上的若干个环节,企业所拥有的价值活动反映了它的历史、战略、文化和组织形式等因素。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以顾客为中心,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依托的不同价值活动的选择、单项价值活动的效率、价值活动的联系方式,还取决于与相关利益者价值活动的联系,甚至是价值活动的共享。

时至今日,激烈而动荡不安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若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慎重地选择其进行的价值活动的范畴,确定其在价值链上的定位,而进行这一选择的前提是对于价值链上价值活动的识别,区分价值活动的依据除了看其在技术性或战略性上的差异外,还要注重对价值活动的经济性的分析。根据波特(Porter,1985)的定义,价值是指顾客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任何能够增加顾客效用或降低顾客成本的活动对顾客而言都意味着价值的增值。不同的价值活动对价值创造贡献的大小是不同的,价值可以用总收入来度量,总收入反映了企业产品所标定的价格和企业能够卖出该产品的数量。但对价值创造有较大贡献的价值活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利润的贡献也同样大,因为收入在不同价值环节分配时,还与该环节的竞争障碍大小有关,而且利润除了受到收入的影响外,还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而成本的大小不仅与单项价值活动本身有关,还与价值活动间的联系有关。由此,企业在选择价值活动时,不可不考虑其利润率的高低。

我们可将价值活动看成是有着输入和输出接口的一个节点,一项价值活动可能与若干项价值活动发生联系。联系的作用可能是单项的,也可能是双向的,取决于价值活动在时间和空间顺序上的组织。在价值链的分析中,除了价值活动的识别外,识别价值活动间的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联系可以最优化和协调两种方式带来竞争优势(Porter,1985)。”不同价值活动的组合可能会取得同样的效益,而一项无效率的价值活动可能会直接导致另几项价值活动的效率的降低,优化原有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增长,甚至重新创造价值。如利用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可以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即时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转速度。

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之间,也存在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活动之间,协调和优化这些外部联系也同样能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比如,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高效的信息交互系统可加快供货速度,降低企业库存;公司借助互联网与客户顾客进行产品设计、选样和交货方面的信息沟通的行为,可直接增加顾客的效用。

三、基于价值链的战略联盟分析

(一)战略联盟的价值链解释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竞争环境中,技术革新速度日益加快,市场变幻莫测,顾客的需求更具个性和多样化,对于企业而言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借助战略联盟,企业达到了优势互补、减少不确定性、共担风险和对抗竞争者的目的。但目前为止,企业界和理论界关于战略联盟的定义、形式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波特(Porter,1985)将战略联盟定义为:联盟是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它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已点出了战略联盟的实质。现有的解释战略联盟的理论也有好几大类,如交易成本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等。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战略联盟的出现是因为在特定条件下,它比市场或企业这两种资源配置手段的效率更高,费用更低。组织学习理论认为战略联盟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隐性知识和技能在联盟伙伴之间的转移。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战略联盟则是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的有效途径。

从价值链的角度看,战略联盟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价值活动间联系的建立、联系的优化、价值活动的共享,甚至价值活动的重新整合。当企业无法独立开展新的价值活动或企业间合作可以优化价值链时,联盟便会出现。联盟可能存在于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企业通过联盟实现了总体价值的增值。战略联盟的结成可能使得两条原本互不相关的价值链发生交互,如飞利浦公司和杜邦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光盘系统的表面覆盖技术。联盟也会使得现有的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得到优化,如七喜与其芯片供应商AMD结成战略联盟,将有助于七喜电脑性价比的提高。战略联盟的伙伴企业可能相互共享其中的部分价值活动,如马特拉公司在欧洲市场上通过雷诺公司的销售网络销售其研制的“太空”牌微型车;大众汽车公司和雷诺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汽车变速箱,并将这些变速箱用于各自的汽车中。战略联盟也有可能导致企业价值活动的重新整合,企业通过联盟收缩或调整自己的价值活动范围,集中资源于自己的优势环节,如计算机制造、服装行业的贴牌生产现象。(二)战略联盟的范围

企业间的合作可能是产供销全方位的,也有可能仅限于某个领域,这在价值上便表现为企业之间价值活动共享的数量和联结点的多少,共享的数量和联结点越多意味着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越大。企业选择参与联盟的价值活动的多少会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如企业本身的战略方向、联盟伙伴过去合作的历史情况、联盟伙伴的资源或能力对自己的价值大小、联盟伙伴的可信任程度和合作前景的明确性等。由于战略联盟中的合作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企业,利益相互独立,企业往往在利益和代价之间进行权衡,最终决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战略联盟价值评价

判断战略联盟成功与否的依据可以看联盟是否创造了价值,是否给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然而要确定战略联盟整体价值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战略联盟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发生直接联系或共享的一些价值活动,还将通过价值活动间的联系将这种影响在企业内部扩散开来,而且一个从整体上看创造了价值的战略联盟,在其中的某些成员组织的角度看来却未必是有利的,因为这里面还关系到联盟利益的分配问题,所以从各个联盟伙伴自身的角度来评价战略联盟对其带来的价值增值或许还较为可行。

联盟对于各联盟伙伴价值的大小与其结成联盟的目的的实现程度有关,伊夫·多兹和加里·哈默尔(YvesL.DozandGaryHamel,1998)认为联盟至少有三个明确的目的:化敌为友、综合利用和学习内化。化敌为友是将潜在的竞争对手转化为盟友,转化成能够促进新业务向前发展的互补性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综合利用是将联盟伙伴各自独立分散的各种资源、资产、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利用,以发挥协同效应。学习内化是指通过联盟学习内化新技能,特别是那些靠其他手段无法得到的隐含的、系统的、深层次的技能。不同的目的决定了合作的范围和形式的不同,最终导致联盟价值评估的指标的不同。

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联盟对价值活动的影响将导致其对价值创造贡献增加,或者在同样的价值贡献的情况下,降低了价值活动的成本,实现了价值链的优化。在评估的角度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应同时兼顾,以避免过分关注联盟带来的短期效益,而忽略对企业长期业绩的影响,这里可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评价维度: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涉及到具体评价指标时,应根据联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的价值活动来选择,如技术合作型的战略联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则可选择新产品开发时间,专利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但对于评价指标统计口径的确定上却不能简单地以企业整体或以因联盟而成立的实体作为计算对象,因为企业从联盟中学到的技能可能会用于联盟以外的领域,如以学习内化为目的的战略联盟,联盟伙伴从中学到的技能可能在企业组织的非联盟实体中得到应用。因此指标统计范围也应以联盟所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的价值活动的范围为依据。而联盟价值评价的衡量基准可以企业未参加联盟情况下预计的各项指标作为基准值,也可以企业对于联盟的预期值作为基准。

第8篇

关键词:企业边界理论 组织边界构成 战略联盟

一、绪论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采用通过与战略合作这种半科层半市场化关系来拓展企业影响力,战略联盟发展得十分迅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组织创新”。企业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降低成本。并高效率地进行知识与信息的传输与共享,企业的边界也发生复杂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无数个相互交叠的公司战略圈。正如Michael Hammer所说:“长远看,互联网的革命性影响,将在于消解企业之间的界限――曾经的大事是拆毁企业内部的墙,而今后10年商业演讲主题的下一件大事,则是企业之间的墙的倒塌。”

二、企业组织与边界

(一)组织与边界理论

1 交易费用学派

交易费用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oase,他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即企业将倾向于扩张到企业内部组织交易与公开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相等处。Williamson对Coase开创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诠释,认为企业及企业的边界受到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企业边界决定于某一特定企业在经营中的交易频率,涉及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以及企业所处的契约环境这三个因素。Grossman和Hart(1986)在Williamson的基础上指出市场交易可能带来交易费用,而企业合并也可能带来费用,从而提出完整的企业合并理论,

Arrow提出:市场失灵使得企业存在有必要,他认为企业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优于市场上的信息系统。Roberts和Milgrom(1982)在Arrow的基础上,提出市场交易费用归根到底不是由契约不完全造成的,而是因为“市场失灵”引起的短期契约费用造成的。

2 资源观学派

Barney强调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产品差别或低成本的优势。这种独特优势概念在战略理论中被称为“核心竞争力”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Conner和Pra-halad(1996)则进一步挑战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经典观点――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将低效率的市场交易通过组织结构而内部化。与Williamson把企业看作是规避机会主义行为危险的一种方法相反,资源决定论把企业视为“积极因素的创造者”――创造无法被竞争者模仿的价值。

3 知识观学派

Teece认为企业组织的知识以及相应能力是企业经营范围的一个决定因素,奠定了基于知识观的企业能力理论的基础,企业核心能力成为重点(teece,Pisano and shuen,1997)。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积累性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各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正是企业异质性的根源,

Nonaka,Takeuchi和Umemoto(1996)提出了知识创造转换模式,强调隐性知识和情境对于知识创新和共享的重要性,一个组织不仅是许多个体知识的总和。它可以通过个体间的互动学习来创造知识,体现企业的知识进化过程。

(二)组织边界的构成

我们将组织边界定义为组织与其所在环境的分界线,事实上,组织边界有多种分类,比如有形边界与无形边界,横向边界与纵向边界等。Williamson等人通过交易的替换来定义企业边界,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费用假设与市场完全竞争假设是相互矛盾的,生产和交易都是经济组织选择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忽视了组织的生产属性而仅仅从交易维度分析组织的边界决定是有失偏颇的。另外,现实中的一些企业,其资产专用性很强。但交易双方并没有实行一体化,而是以战略联盟等中间组织形式组织交易,这用Williamson企业边界理论显然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资源观理论倾向于使用资源的关联性来分析企业规模和范围。一个企业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的边际极限,在于该资源对企业内部主体资产关联性的位置。也就是使用制度控制来实现对该资源的占有是非效率的界限。相比较而言,知识观学派更强调对企业核心技术,即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和控制,并将效率概念动态化、长期化,在新技术与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任何“核心竞争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持续竞争优势。

在这些理论基础上,Filipe和Kathleen (2005)从理论逻辑、组织内部等更加实际和基础的方面,综合了多种企业理论对组织边界的内容加以诠释,将组织边界分为:效率边界、权力边界、能力边界以及身份边界。每一种边界都有其核心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效率边界是衡量组织边界与规模最重要的标准,其目标是成本最小化,通过比较市场与治理层级的成本而得到。理论依据主要是法律和制度经济学,分析对象为交易业务。效率边界的出发点是组织利润最大化,但是它有一定的不足,因为资产专用性与组织科层之间的联系虽然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其因果关系还不清楚(Poppo and Zenger 1998),资产专用性可能只是内部化的结果。一些研究还表明,生产成本比治理成本对边界的选择更重要。因此,效率边界的不足需要通过其他边界来完善。

权力边界的目标是企业自治,即对设置边界的战略逻辑分界点进行最大化控制,在所有权与控制权之间权衡。其理论依据为产业组织经济学与资源依赖,分析对象为战略关系。权力边界侧重于企业组织选择的势力范围,同时包括所有权与非所有权部分,他们能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尤其能扩大影响力,并根据内外部环境调节对其他组织的依赖程度。

能力边界的目标是组织成长,使得组织现有资源组合的机会价值最大化。其理论依据主要是结构权变理论、资源基础观以及知识基础观理论,分析对象为组织资源。能力边界是一种动态透视的界限,强调资源组合、资源调配以及市场机遇之间的协同进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若想得到长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寻求一定程度上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合作,从而增加研发的投入强度与成功率,获得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

身份边界的目标是保持组织的连贯性,是对市场环境中组织行为及身份的考量,明确组织的市场地位。身份边界主要关注于决定“我们是谁”的界定选择,实际上是对自身的定位。

当新的组织形式或组织边界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寻找变动的原因。解释可能产生的优势。战略联盟组织形势的产生,推动了对组织边界变化的研究与发展。

三、战略联盟条件下企业边界的演化

(一)战略联盟的演进

战略联盟是企业为了突破自身资源与能力的缺陷,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达到扩展新市场、研发新产品、增长新知识等战略目的而寻求适当的伙伴,通过一定形式的契约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网络组织。它是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一种松散的公司间一体化组织形式,既非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又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关系,是介于市场与科层组织之间的组织形式。

战略联盟的演进形态有三种形式:价格联盟,在19世纪末,以卡特尔及其以后的经济联合组织辛迪加、托拉斯的形式出现,基本上都是以控制销售价格及采购成本为目标的联盟形式;产品联盟。即有关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方面的联盟:知识联盟,出于知识使用的非排他性和知识产品交换的高成本因素,通过联盟改善企业知识资源稀缺的状况,从而达到创新目标。

(二)战略联盟视角下的企业边界变化分析

1 效率边界变化

为了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企业必须决定哪些活动应该在内部完成、哪些活动又应该从市场中购买或交由市场来完成,这种“制造”还是“购买”的决策行为就决定了企业的效率边界,其本质就是实现低成本高利润。

在二分法。即“企业――市场”状态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假设产品卖价为P,产量为O,内部生产产品所需材料时的成本包括平均生产成本Cp、管理成本Cm。向外购买材料时成本则包括平均交易费用Ct购买材料价值为Cv。价格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则企业利润:

自产材料利润=P*Q-(Cp+Cm

外购材料利润=P*Q-(Cr+Cv)

如图1(a)所示,通常情况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抽掉价格及产量外的其他影响因素,产品价格会以消费者需求曲线形式向下倾斜。因为企业要获得盈利,所以该线在产品平均成本之上。企业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形成规模效应,平均成本下降:内部材料调配是通过科层组织的“权威”和“命令”来执行,故而下降趋势较快;相比而言,外购材料平均市场成本则下降较慢。两者在产量Q1处形成均衡,Q1即为企业生产边界点。

图1(b)中显示,最初自产与外购材料的边际利润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达到一定规模后,规模经济效应开始失效,而生产成本趋于平稳,边际利润随之下降。由于下降幅度有差异,在B点处两者的边际利润形成均衡。故企业的效率边界点就落在这里。

当Cp+Cm>Ct+Cv,即产量自产材料边际利润,企业应当外购材料来生产产品;当Cp+CmQ1时,外购材料边际利润

在结成战略联盟状态下:假设企业B生产企业A所需的原材料,企业A利用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卖价为P,那么两企业为战略同盟时,材料外购时的交易成本会降低,此时对于企业A如图2:图2中间组织形式下自产材料与外购材料成本、利润比较

从图2(a)中可以看出,与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购买平均成本由(Ctcv)1下降至(Ct+Cv)2,这是因为战略合作伙伴之间的相关交易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与长期合作基础上的,以半科层半市场化的调配方式,降低了相关交易成本。所以与自产材料平均成本线的交点由A移动至C,企业边界临界点由Q1变动至Q2。由于图中Q1

图2(b)中,因为外购材料平均成本的下降导致外购材料边际利润从1上升至2,边际利润的交点也从B点转移到D点,它代表企业边界点上的盈利能力水平上升,企业效率边界扩大。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战略联盟状态下,企业的生产边界有向核心能力收缩的趋势,利润上升,即效率边界扩大。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不管是否为有限理性,趋利动机都是形成战略联盟的根本动因之一。

最典型的就是业务外包策略,企业将自身不占优势的业务外包给战略联盟成员,从而提高自己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欧美企业“外包”规模年增长率就达到35%,如2001年4月1日,瑞典爱立信公司宣布,其后只负责手机的技术设计和市场营销业务,将设在巴西、马来西亚、瑞典和英国的手机制造工厂等交由总部设在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接管经营。事实上,大部分国际著名企业如微软、耐克等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外包策略,

2 权力边界与身份边界变化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态和竞争模式,不涉及企业内部组织的膨胀,而又能有效地扩大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界线,分享技术、市场等外部资源,并能降低因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但在另一方面,企业容易对联盟中的其他企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在企业影响范围扩大的同时,引起自身控制力的弱化。在一个战略联盟中。小企业或弱势企业对联盟的依赖程度较高,所受到的影响也较大,因而有可能被战略联盟中的主要企业所控制,从而丧失自。因此,在战略联盟背景下,企业的权力边界存在控制与被控制,所有权与非所有权之间的拉锯现象,很难单纯地用“扩大”与“缩小”来加以评论,

就身份边界而言,战略联盟通常会带来正面的影响。因为企业战略联盟包括企业从采购、生产、存储、配送、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全过程,包含着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一系列衔接活动,及其在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一个个环环相扣的价值链。因此。企业之间战略联盟的结成往往伴随着一个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大规模经济体诞生,企业的行业地位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如联想和IBM组成了战略联盟,联想PC业务支付了17.5亿美元,配发了6亿的普通股。这样IBM持有联想18.9%的股份。之后,联想主攻生产,IBM掌管设计、销售业务。五年内,联想可以使用IBM品牌,5年之后则只拥有ThinkPad和ThinkCentre的商标。很明显。联想挂靠了IBM这一行业巨头,大力提升了知名度与品牌形象。但在另一方面,真正的核心技术与ThinkPad、ThinkCentre品牌支撑始终由IBM掌握,联想在扩大品牌使用范围的同时,也将因IBM所持的股份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

3 企业能力边界变化

企业能力关键在于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支付技术开发费用,共同承担开发风险,最后共同享有技术开发成果。企业战略联盟也是企业获得关键技术的捷径,通过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实现技术优势互补。

知识分为两种类型,信息和技术诀窍,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前者作为容易编码的知识能够被转移,不易出现解释过程中的信息遗失。而后者是一些默许的、粘滞的、复杂的和难以编码的知识,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但需通过应用才能显露,通过近距离互动才能传递,学习中很容易出现遗漏。企业联盟中学习与知识共享的关键就是获取、消化和创造这种隐性知识。这种能力被称为伙伴特定吸收能力,即企业从特定的联盟伙伴中识别、消化有价值的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越高,企业获得技术和创新的新信息和知识越多。得到的收益也越高。

由此可见,战略联盟使得企业间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资源与知识共享,提升了创新能力,扩大了企业能力边界。如福特汽车公司与马自达公司从1979年以来共同研制10种新车型,福特负责大部分汽车式样设计,马自达奉献关键部件。福特擅长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马自达善于开发制造,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整个车型设计,因此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第9篇

今后在工作中要坚持“七个并重”做到七个切实”一是坚持科学定位与审时度势偏重。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时一定要审时度势、科学定位。要从发展大局、发展机遇、发展态势三个角度来审视发展,根据盟委、行署的会议精神。要科学定位坐标、目标、指标。二是坚持投资增长与消费拉动偏重。一定时期的发展,必需靠投资拉动,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辕马”但注重投资的同时,要注意培育消费扩张,鼓励全民经商,增加家庭收入,涵养外乡市场,从而使经济结构合理优化。三是坚持关注民生与加快发展偏重。既要加快发展、赶超发展、高效发展,尽快把经济总量做大,同时又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四是坚持开发资源与维护生态偏重。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是根本任务。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务必把维护生态放在第一位,只有在保证环保前提下,才干上资源性开发项目。五是坚持固本强基与维护稳定偏重。关键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不只要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桥梁纽带作用,而且还要成为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六是坚持利用人才与利用资源偏重。必需进一步创新思维,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强化大资源意识,坚持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要注重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要加快发展,更需要以人为本,始终要抓好人才工作。七是坚持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偏重。加快发展关键要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是重要手段,广泛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改变的面貌,最终还要靠我自身的不懈努力,要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有推动发展、勇于奋起的能力,要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一、经济坚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紧紧掌握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

经济实现了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了3.53亿元,今年一季度。排全盟第8位,同比增长152

排全盟第7位,%排全盟第6位;第二产业完成298亿元。同比增长19.1%排全盟第5位,工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工业增加值占到GDP8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9亿元,增长3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2元,增长20.8%牧民期内现金收入672元,增长18.9%截止4月底,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083万元,排全盟第8位,增长24.7%排全盟第8位。

(一)工业经济。一是花岗岩石材开采加工。继续落实“双石双增”政策。高端石材产品正在拓展国际市场。一季度,开采荒料2.78万立方米,加工板材83.3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1亿元。新建天隆、天马泰山等新公司投入生产。中国建材协会已经同意6月底前注册属地品牌。自治区技术监督局已经同意我筹建全区石材产品检测中心。二是石油勘探加工。盟委、行署的支持下,陕西延长公司已下达接续区块的授权文件。2010年,计划钻井170眼,3月底复工后,已完成投资4765万元,开钻井16口,开采原油3.8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绿能、宝同两家天然气公司加工天然气452.2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43万元。宁蒙石化公司加工溶剂油1.8万吨,实现产值1.1亿元。继续加大油区环境治理,已有497口井的泥浆池得到固化处置。矿山派出所得到批准成立,油田消防大队已经开展工作。三是风电、煤炭项目。大唐新能源公司完成对华巍科技公司兼并,5月8日一期4.95万开工建设,实现年内投资6亿元。华电一期和京能一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石匠山煤矿确保6月正式投产,当年生产优质煤8万吨。荣昌公司开始投产。四是绒毛加工企业。一季度,翔宇羊绒公司累计加工废品绒71.76吨,实现产值5023万元,戎立特公司前四个月加工羊绒衫3.2万件,实现产值2560万元。

(二)畜牧业经济。一是继续扩大联户经营范围。围绕“转人、减畜、增收、增绿”目标。由零散联户向全嘎查联户转变,截至4月底,全联户经营点587个,联户经营户数和人口、涉及的牲畜及草场分别占牧区总数的43.1%44.1%33.1%和32.3%以联户经营为基础,依托二三产业,终年性转移牧区人口129户、310人。二是继续巩固生态治理效果。从4月1日开始,全范围内开展为期45天的休牧,国家已停止休禁牧补贴项目的情况下,布置233万元资金,对休牧户发放饲草料244万斤。截止4月底,已投资430万元,完成风沙源治理面积1.3万亩。三是突出发展草产业。制定实施了促进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百亩以上高产饲料基地经营管理方法》明确了31位处级领导、74位科级干部挂牌负责全60个嘎查、2.44万亩百亩以上高产饲草料基地种植管理和验收责任制。配套大型喷灌设备10台,新增灌溉面积4000亩,确保全4.1万亩饲料基地稳产高产。大型储草站完成了设计等前期工作,拟在近期动工修建,力争当年投入使用,为周边地区延伸服务。四是切实做好畜种改良、接羔保育和羔羊育肥工作。共接产仔畜21.83万头(只)其中,接冬羔、早春羔21.68万只。春季牲畜疫病防治100%坚持“分户繁育、基地育肥”原则,采取“放牧+补饲”方式进行育肥。计划在8月1日前,短期育肥集中出栏羔羊3万只,牛育肥出栏力争达到500头。五是全力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面对去冬今春的严重雪灾,共调动救灾资金650万元,为牧民及时兑现了羔羊出栏补贴、良种补贴、草牧场流转补贴以及短缺的2500万斤饲草料补贴,扶持牧民群众度过难关,稳定畜牧业经济。

(三)服务业经济。依照文化旅游建设年”要求。近日与鄂尔多斯春晖房地产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的旅游主题公园,利用3-5年建设完成皇家牧场、国际万马主题公园。进一步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山东方源物流公司正式运营,实现了虚拟物流向实体物流的根本转变。继续实施“零负担”政策和家庭守业鼓励措施,设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促进小企业迅速生长。

(四)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紧凑型“建设理念。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目前,东河区改造美化、体育大厦、蒙古族中学、四星级商务会馆、公安技术中心、疾控中心楼等续建工程已全面复工。移民、国税、发展大楼已开工。石材国际展览中心、文化大厦、廉租房、审计大楼、老年门球馆、垃圾处置、污水处置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已就绪,5月中旬开工建设。第三水源地开始前期招投标工作,力争今年完工,解决吃水难问题。赛乌苏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进展顺利。依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市场运作”模式,采取“以公建项目带动平改楼工程”方法,实行拆一还一、平米置换、多退少补的温暖搬迁政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居住平安规范。年内集中连片搬迁平房1000户,首期搬迁195户、拆迁平房2.22万平方米。今年,城镇及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投资在14亿元左右。

4月28日召开了至化德铁路预可研审查会。成立了由盟发改委、集通公司和政府联合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准备工作组,黄化铁路项目迈出关键一步。盟发改委的组织下。决定本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原则,采取“低成本投入、快速度见效”方法,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于2011年投入使用。

(五)民生和社会建设。一是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投资400余万元。5月上旬开工建设。二是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新型牧区大病统筹管理方法》截止目前,参与新农合人数达14480人,占应参加人数的96%一季度,为67人报销新农合住院弥补金额8.8万元。已经治愈布病患者622人,另有276人正在治疗当中,治愈率在90%以上。新医院10月份投入使用。三是继续加大就业守业扶持和培训力度。截止目前,共为600名守业者发放守业小额担保贷款1682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1800余人就业。与北京石窝雕刻学校联合举办石材雕刻高级技工班,为延伸石材产业链条、拓展就业渠道奠定了基础。截止4月底,征集就业岗位876个,安排各类人员710人。四是扎实推进牧区基本养老安全。已有2540人参加保险,占应参保人数的30%60岁以上牧民每月领取养老金209元,一季度共发放牧区基本养老平安金112.5万元。五是强化贫困家庭住房保证。今年计划投资2277万元,新建廉租房400套;启动牧区住宅建设“温暖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新建120套、改造500户的任务,利用几年时间,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和牧区贫困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一季度,民生方面支出达5676万元,占财政全部支出的60.8%

二、加大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发展当前良好形势。

续建项目全部开工,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建项目前期工作充沛,报审和资金已经落实。特别是工业企业运行质量好于往年,企业之间的协调性增强,产业集聚和延伸势态已经显现。通过联户经营的形式,畜牧业产业化开始进入快车道,维护草原与牧民增收同步发展。以让利在先的方法,培育发展服务业,为全民经商守业、培训技能就业搭建平台。可以看出,第二、三季度的情况会好于上年同期。今后,充分考虑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把以下“六个切实”做得更加扎实细致,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做到与自治区、全盟“十二五”规划有机对接,一要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调研论证和统筹协调。确保规划编制工作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为形成自主发展的机制体制服务。

推广“分户繁育、集中育肥”模式,二要切实推进激进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大力推行联户经营等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基地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减羊增牛”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优良种子工程,提高养殖效益。发展草产业,减少牧民生产开支,建设大型草料贮藏站,建立避灾型畜牧业。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重点加强草场流转管理和沙区禁牧区的管理。加快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为群众服务能力。

异型加工、石材雕刻方面实现突破,三要切实突出发展工业经济。石材企业增加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做好“中国塞北石材之乡”命名争取工作,为明年举办国际石材产品展览会打好基础,加快形成石材行业中的产地优势。推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完成大唐新能源5万千瓦风电项目和220千伏送电通道建顺利建设,确保华电一期、京能一期项目进入核准。通过让利在先的战略,做大做强绒毛加工、民族服装加工、皇家奶食加工等激进加工业。

加快物流业经济发展。突出发展民族服饰加工业和激进奶食加工业,四要切实繁荣发展第三产业。着力突破物流业发展壮大瓶颈制约。尽快形成行业比较优势。及时成立全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进行整体设计和策划,承办好全国八省区“喜塔尔”大赛和全区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展现民间文化之乡和察哈尔民俗文化特色,发展旅游经济和富民产业。上述两个大赛,自治区、盟里对我信任和关怀,举全之力要承办好这次盛会,不辜负上级部门的期望。同时,借助盛会,要把的知名度和文化旅游宣传进来,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建设项目要倒排时间表,比如文体中心、四星级商务会馆必需7月底竣工,亿旺酒店个别房间和院落局部整治装修。

第10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指在同一城市的各高校,通过建立联盟组织,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一个教学、交流、培训、提高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同城各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需要、运行机制、有效途径、有益尝试。

一、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需要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淮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新发展、应对新挑战的现实需要。

1.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推动协同创新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推进协同创新”做出详细部署,并正式实施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这表明协同创新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托。面临新形势,高校思政课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如何实现改革与创新?在同城联盟机制下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既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又是推动高校协同创新的新要求。

2.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道德环境和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立足于本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同城联盟带来的信息共享、资源有效获取构成的整体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同时,伴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高校之间迫切需要利用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的整合、节约使用和优化配置,达到建设节约型校园之目的。

3.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实现优势互补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就是要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各高校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需求者,这种交互作用使得共建共享成为可能。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主要有:一是高校之间存在着思政课教学优势的差异性。研究型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而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研究和专业培养方面。从整体发展来看,二者的优势互补,既是促进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也是各高校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创新性的现实要求。二是高校之间存在着思政课教学条件的差异性。各高校思政课教学软硬件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存在着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迫切需要。

4.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统一课程要求的需要

课程要求的统一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了政策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明确了思政课教学目标、任务、原则、师资建设、经费投入、教材使用、学时安排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共性多,可比性强。这种课程要求的统一,是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政策依据。

二、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不断完善同城联盟体制机制建设,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

1.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创新

2009年6月,为贯彻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建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手拉手”共建机制的通知》精神,由淮南师范学院牵头成立“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成员由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六所高校组成,其中前两所为本科院校,后四所为高职院校,前五所为公办高校,后一所为民办高校,前五所在淮南市城区,后一所在毗邻淮南的六安市寿县城关。所以,从类型看是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共同牵手;从性质看是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携手共进;从分布看是淮南城区与寿县城关的跨区合作;从效果看是结对帮扶与共同提高的共融多赢。可见,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把高校思政课的一般要求与淮南同城高校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创新。

2.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管理机构

一是成立“同城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各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为主任委员,校党委宣传部长为副主任委员,负责组织领导。二是成立“同城联盟”秘书处,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为秘书长,其他各校思政部主任为副秘书长,秘书处设在淮南师范学院,负责日常工作。三是确立“同城联盟”活动机制,形成联盟运作轮值机制、联盟成员帮扶机制、联盟信息交流机制、联盟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

3.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

联盟成立以来,建立了联盟主席轮值制度、教学研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观摩听课制度、教学比赛制度、重大课题联合申报制度、科研集体攻关制度、学术讲座共享制度、实践基地共享制度、督导检查制度、信息员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使同城联盟的各项活动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4.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制度,也就是实行联盟轮值制度,每年确立一所高校作为轮值单位,其分管领导即为联盟轮值主任委员,校党委宣传部长为轮值副主任委员,思政部主任为轮值秘书长,负责本年度同城联盟活动的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工作落实等;二是经费保障制度,从思政课专项经费中划出20%作为同城联盟的活动经费,确保同城联盟各项活动正常运转。

三、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1.构建同城联盟组织机构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整合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必须进一步完善同城联盟组织机构,由指导职能、工作职能、进一步深化为教学协调职能等,要充分发挥同城联盟“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桥梁纽带的作用,这样,既能达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节约使用之目的,又能达到共建共享组织完备、运行稳定、发展永续之效果。

2.搭建网络课程交流平台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高效通道

在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协调下,通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制度建设,实现主要包括试题库、图书资料、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等思政课素材类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分享思政课教学资源,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精品课程、电子图书、电子教案、电子案例、电子课件等思政课网络类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新技术降低了知识的获取成本,MOOCs(即网上共享课程)的出现使大学不再是封闭的港湾,大学校园正逐渐失去独占独享已有知识的特权。”[1]为此,同城联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校网络平台以及同城联盟网页,为思政课教师及时提供教学资源信息。

3.实行一校资源联盟共用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效之举

教学软件联盟共用。如淮南师范学院利用同城联盟网络平台,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资料收集、教学案例设计、教学课件制作、教学方法探讨等在同城联盟范围内发布,实现高校思政课教科研成果的同城推广。教学硬件联盟共用。如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电子图书馆对同城思政课教师开放,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淮南矿业集团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同城联盟各高校共享。教学活动联盟共用。如,学术讲座,一校举办,多校参与;教学研讨,一校组织,同城参加;教学比赛,一校主办,联盟协办,以此扩大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4.建立同城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手段

针对淮南地区高校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特点,探索建立同城范围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为此,建立了同城联盟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督促检查体系、教学评估的办法和标准。如,围绕同城联盟思政课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教学评价体系上突出基础性、示范性、共享性,把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核心要素,评价的重点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由片面强调资源的占有转向全面落实资源的共享,且对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即资源贡献多、质量高)的学校与个人予以奖励,反之则予以告诫,以此充分调动联盟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四、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

淮南高校思政课同城联盟的建立,初步取得了一些建设成果,是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尝试。

1.资源共建共享的课程建设成果是科学整合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优质资源

一是课程建设精品化。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精品化,就是整合淮南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资源,通过互帮互助,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辅、教学管理等方面建设高质量、示范性课程,包括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等不同类别,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优质资源。二是课堂教学精彩化。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精彩化,是要在淮南高校各自遴选出“精彩一课”的基础上,通过校际的再次遴选,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环节和基本内容,推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三是教学案例精选化。教学案例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精选化,就是汇聚同城联盟的力量,根据思政课教材“一本多纲”原则,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情及淮南市情,精选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以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亲近感和吸引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掘地方资源,把学校所在城市发生的、与教学内容有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2]79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章中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进而带来整个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资源共建共享的队伍建设成果是全面提升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师整体水平

一是师资培训优质化。培训时间,可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培训专家,可通过市外聘请(即走出淮南,外请相关专家,作为培训教师)与市内帮扶(即遴选淮南本地高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日常的“传、帮、带”)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培训内容,可通过专题讲座与实践考察相结合。这样,集中优质的培训资源,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团队建设优势化。以课程为单位,按照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研究方向,组建富有特色的同城联盟教学团队。发挥各校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由本科院校牵头,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同城联盟学科团队。通过跨校联合申报教学与科研项目,实现重大课题的攻关,形成相对稳定的同城联盟科研团队。同城联盟团队优越于单个学校的团队,具有明显的整体优势,且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三是督导队伍优异化。以学校为单位,兼顾学科和课程布局的合理性,每校遴选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影响力的一线思政课教师,组建一支优异的督导团队,对同城高校思政课进行教学督导。优异的督导团队是提高同城联盟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3.资源共建共享的教学研究成果是初步实现淮南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发展

一是教学观摩规程化。规定每学期由一个学校组织开展同城校际教学观摩与听课活动,其规程为:观摩现场教学后,趁热打铁,对主讲教师在教学特色及教学有待改进等情况进行集体评议,最后,召集人对观摩教学进行总结点评。这样,以教学观摩提升同城联盟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教学研讨规范化。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由同城高校轮流承办,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研讨。这样,以教学研讨拓展同城联盟教师的教学视野。如2009年6月在淮南师范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首届教学研讨会,2010年6月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第二届研讨会,2011年12月在淮南联合大学举办了主题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进’工作”第三届研讨会,2012年12月在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推进思政课建设工作”的第四届研讨会,2013年1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举办了主题为“党的十八大精神‘三进’工作”的第五届研讨会。三是教学比赛规约化。每年开展同城联盟教学比赛,使思政课教师在更大平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展示学校的实力。比赛规约为:选手有各高校先行选拔,评委由省内专家组成,比赛采取现场讲课和现场答疑方式形式进行,做到比赛的客观、公平、公正。这样,以教学竞赛锤炼同城联盟教师的教学技能。如2013年获得同城联盟教学比赛一等奖的淮南师范学院庞秀艳老师,参加“第二届长三角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荣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第一名。

4.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建设成果是逐步扩大淮南高校同城联盟的社会影响

第11篇

帅丰集成灶一年半来,发现消费者对集成灶的最基本需求就是烟、灶、消功能的集成,只有很少一部分消费者不满足最简单的集成需求,还会要求集成更多的厨房中的厨电产品。总体来讲,最主要的是要与消费者生活习惯、使用习惯相吻合。

做销售,做经营,贵在要把有限的费用用到最有效的市场中去,集成灶在推广时最大的一个屏障不是因为产品价格高,而是因为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因而推广工作最重要。另外,这个产品是在消费者装修时才会有机会了解的一个产品,因为集成灶对安装有要求,电路、气路需要提前规划和预留。产品再好,受施工条件的限制,如果没有提前预留出相应的位置,再好的推广也无效。所以,建材渠道是首选,推广工作必须前移,才能有效达成销售。在消费者动手装修前,就让消费者充分了解这个产品优点。

对销售拉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产品的认可,因而推广很重要。推广上要抓住一切可能向目标消费群体产生销售的机会,让消费者了解这个产品。如通过建材超市、建材市场、家装公司举办的各种团购机会,向目标客户推出并介绍产品的优点。此外,还要持之以恒的做小区推广。在日常销售工作中,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对集成灶产品吸净率的介绍,最好的推广方式就是在现场做爆炒辣椒的演示,帅丰集成灶因其优于行业其他产品的结构和工艺,使其在油烟吸净度、油烟分离度以及气味降低度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因此在做这一演示时效果特别好,有相当部分消费者就是在现场看了我们的演示后订购的。

敞开式厨房要求产品的吸净率一定要高。通常,我们厨房都在7平米左右,使用集成灶后,一是可以降低厨房烟灶消产品的采购成本;第二因为可以做成开放式厨房,使得消费者享受到30平米的厨房。让家庭主妇有更宽敞明亮、健康的做饭环境。在专卖店中我们做了一个实境的现场,让消费者现场感受。

以前的环吸下排的集成灶产品,确实在使用起来有安全的隐患。但目前行业内帅丰的产品已经没有这个安全隐患。其实我在选择品牌时,也充分了解了这个产品。在日常销售中,我会将安全隐患的形成剖解给消费者看,以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其产生的过程,从而告知消费者,帅丰集成灶在风罩、烟罩经过改造后,不存在集油的问题,因而没有安全隐患。

另外,集成灶其实也是一个半成品,与气、电有关,购买后需要安装,如果没有正确的安装,就会存在安全的隐患。因而需要专业人员的安装,并且安装后,一定要对安装的细节部位进行逐项检查。

在销售渠道上主要选择异业合作的模式。通常,消费者在装修时,一定首先是要买材料,因而联合国内一线的强势品牌,通过强强联合,充分打造产品中任何一个产品的认知度。首先是通过品牌联盟的方式,与欧派、圣象等品牌一起联手做联盟推广,甚至与当地的强势卖场五星电器联手做推广。品牌联盟是产品间相互借势的好方法,有差异性的品牌,有互补性的品牌,相互之间可以形成联盟关系,以达到共赢的结果。联盟中的各个品牌可灵活迅速地聚集实力,共担风险,共享回报。

我们做过统计,一生中做过三次以上装修的人不会超过10%,基本上都是一次,最多两次,因而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流程的不了解,使得消费者在装修这件大事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留有遗憾。所以,我们品牌联盟打出的口号是引导消费者正确装修,要以装修专家的身份来引导、服务我们的客户少走弯路。装修的人基本上都不完全明白如何去正确装修,所以都有想去充分了解的需求,我们的品牌联盟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消费者从不懂到懂。

品牌联盟的好处更多的是体现在品牌上的互联担保,消费信誉上的认可与保证,为了获取这种信任,品牌之间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彼此共享客户,同时服务客户。针对客户群体做无偿的咨询服务,回访服务。在中国,人情营销很重要。在服务的过程中,让其了解集成灶产品的优点。随着目标客户群的增加,销售机会自然也就增加。然后再通过口碑营销扩大客户群体。

同时,品牌联盟也使得各个品牌的经销商团结在一起,向工厂争取一个最优惠的价格,同时通过品牌经销商的让利,让消费者用得起名品牌产品。品牌联盟也会通过不断的连续的推广活动,吸引目标消费群体的眼球。附了品牌联盟这种销售推广方式,还会借助橱柜商这个渠道合作,做到产品的出样和主推。然后就是通过专卖店销售。

当集成灶产品认知度提高后,肯定会对传统产品造成一定的影响。当所有消费者都了解了集成灶的优势,相信其购买及使用群体会越来越大。所以只要厂商联起手来,做好这个产品的消费认知教育,那么这个产品在未来就会有很大的市场。

第12篇

[关键词] 产学研联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组织租金 地理租金

一、我国产学研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一种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要素融合的经济活动。产学研合作的使命是完成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并使取得的科技成果由知识形态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实践证明,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使包括企业和“学研”机构等在内的整个创新系统的创新速度得以加快,创新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提升了重点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产学研结合不断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或人才培养模式被提出来。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产学研结合得到长足的发展。

1.我国产学研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现实来看,科技力量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企业和产业的技术创新迫切需要社会各种创新要素持续稳定的参与。我国以往的产学研结合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当前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水平还不高,简单项目合作多,战略层次合作少,单向委托多,双向互动少,各方积极性尚未得到有效调动,合作的组织形式松散,运行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各方之间没有较好地形成良性互动,不能较好地产生协同倍增效应。创新成果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重点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的现象仍然相当严重。这种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实现国家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机制。

2.产学研发展趋势:网络化产学研合作体系是当前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

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起了网络化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产学合作不再仅局限于“利益共存、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学、研间的相互合作,还需要政府、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工商业团体等后援机构及供货商、销售商甚至用户的广泛参与。从总体上来说,我国正在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学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以形成创新机制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新体系。不少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由原来的突击式的合作走向经常性的合作,由碰撞式的合作走向网络式的合作。

二、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在当前,产学研结合已不仅仅局限在教育的领域,也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领域,它已经进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 从世界产业技术发展的进程来看,为分散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上世纪80年代起,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逐渐兴起、蓬勃发展,实现了低成本与高收益相统一的技术创新。因此,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式,集聚各种创新要素于企业,既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考虑,也是顺应世界产业技术创新趋势、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必然选择。

2007年6月10日,来自数十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负责人在北京签约成立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开展这项试点工作的基本宗旨是,从提升我国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出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有效模式,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突破相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体制约束,形成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联合舰队,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以影响产业或企业长远发展的共性技术创新需求和重要标准等为纽带,为符合国家战略目标或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各种技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其本质是一种基于非零和合作博弈过程的组织制度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网络组织的形式,通过博弈的重复性与产业集群内的声誉机制稳定了合作关系,利于合作博弈实现聚点均衡。

三、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明确提出,现阶段要重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各类产学研、技术联盟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1.企业不能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直接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大多数企业发展仍处于依靠资源消耗进行外延式扩张的状态。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不足,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主动权。为应对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关键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造就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才能打破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标准等新的贸易壁垒,才能形成内生的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

2.企业技术创新外源化要求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由于分工的深化,企业无法凭借个体的能力满足市场最终需求,企业的运行、风险和战略决策决不是仅仅停留在基于自身能力的资源交易上,它们必须跨越自身的边界,通过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同时降低风险成本。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依靠自身的技术学习与积累之外,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第一,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广大科技界的积极参与、支持和服务;第二,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的创新与突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人才储备。要从提升我国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出发,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模式,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集成创新要素,聚焦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运用。

四、实证研究——天津市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以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为主建设单位和工程化、产业化的孵化器,以天津工业大学为技术研发的源头,以中国石化集团天津石化分公司为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的试验基地,实现产学研联合、优势资源共享。进而实现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开发、技术集成与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1.项目背景

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含量高,技术涉及面广、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纺织工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必将成为天津市调整纺织和化学工业结构、提升纺织、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但从我国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发展速度和需求来看,我国目前在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少;(2)针对具体产品的产业化项目多,解决共性问题的高技术含量的项目少;(3)产业化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

2.“工程中心”总体发展目标

“中心”将形成一种产学研的技术辐射新模式,将现有的和将来的科技成果通过中心这个平台,以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核心,加以完善和再创新,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集成和工程化,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技术、新纤维、新材料的界面处理技术,新型化学品工艺技术,发展纺织化学品的复配技术、应用工艺技术、评价方法,纺织品的性能检测与评价技术,纺织化学品的性能与纺织化学品加工过程的技术优化和技术服务,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技术工艺包”,并在向企业推广的过程中再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辐射到社会各个相应的企业,以加快我国功能化纤维新材料的开发,提高纺织品竞争力。

3.工程中心天津市纺织产业的作用

开发生产功能型高档次的纺织产品并建立相应的生产体系是我市纺织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工程中心”针对天津目前纺织业的发展趋势,为天津市民用化学纤维、纺织加工等行业开发生产差别化、功能化新纤维的界面处理技术;为天津市产业化的重点项目汽车装饰材料、过滤材料及医疗卫生等重要产业用纺织品开发生产相应的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因此,纺织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工程中心的建立将推进天津市以至我国传统纺织工业的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可全面提升我市纺织行业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推动机,必将为地区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小结:通过“中心”的运作,逐渐改变目前科研成果由单学科课题组从基础到中试一直到产业化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通过多学科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并加强技术的系统集成,成为科技创新体系得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